[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7666683B - 一种无线系统区域管理的方法、终端及基站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线系统区域管理的方法、终端及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66683B
CN107666683B CN201610616050.1A CN201610616050A CN107666683B CN 107666683 B CN107666683 B CN 107666683B CN 201610616050 A CN201610616050 A CN 201610616050A CN 107666683 B CN107666683 B CN 1076666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rta
base station
information
resid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61605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66683A (zh
Inventor
汪颖
皮埃尔
鲍炜
刘佳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to CN20161061605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666683B/zh
Priority to JP2019504972A priority patent/JP6687804B2/ja
Priority to EP17833402.5A priority patent/EP3493612B1/en
Priority to KR1020197005381A priority patent/KR102231052B1/ko
Priority to PCT/CN2017/091782 priority patent/WO2018019099A1/zh
Priority to US16/321,419 priority patent/US10999702B2/en
Publication of CN1076666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666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666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666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9Location-based management or tracking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2Processing of mobility data, e.g.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at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o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Transfer of mobility data, e.g. between HLR, VLR or external networks
    • H04W8/08Mobility data transfer
    • H04W8/14Mobility data transfer between corresponding n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26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location or mobi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20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1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8/00User notification, e.g. alerting and paging, for incoming communication, change of service or the lik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8/00User notification, e.g. alerting and paging, for incoming communication, change of service or the like
    • H04W68/005Transmission of information for alerting of incoming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8/00User notification, e.g. alerting and paging, for incoming communication, change of service or the like
    • H04W68/02Arrangements for increasing efficiency of notification or paging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5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using location based information parameters
    • H04W4/027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using location based information parameters using movement velocity, acceleration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线系统区域管理的方法、终端及基站,本发明通过为不活跃连接态/RRC空闲态终端定义了新的位置管理区域,针对在该区域内的不同节点之间的移动采取简化流程,减少对核心网的信令负荷,减少RAN侧寻呼区域,提高了系统效率,改善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无线系统区域管理的方法、终端及基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线系统区域管理的方法、终端及基站。
背景技术
长期演进(LTE)系统中定义了多个终端状态,如无线资源控制空闲态 (RRC_IDLE)、无线资源控制连接态(RRC_CONNECTED)、轻连接(light connection)等。随着无线通信系统的发展,终端类型和业务类型多样化,终端省电、节约网络资源和满足各种业务类型的需求并存。为了同时保证终端省电和快速数据传输,引入一种终端状态:Inactive状态,该Inactive状态又被称为不活跃连接态。这种状态下终端(UE)保持核心网连接,但不进行空口连接态的常规操作(如切换、上行定时更新、无线链路监控等),不分配直接用于空口传输的终端标识(如C-RNTI),因此不能直接进行空口调度传输。 Inactive状态有着以下特点:
-核心网看该终端处于连接状态;
-移动性是终端执行的,在网络侧预配置的无线接入网(RAN)跟踪区域内,通过小区重选来执行,而不是切换过程进行;
-终端被分配了在网络侧预配置的RAN跟踪区域内的唯一用户标识;
Inactive状态下,网络侧为终端分配一定区域内有效的RAN标识,该标识用于在Inactive状态下识别终端,可以在网络侧查找终端或终端主动发起上行接入时用该标识作为身份识别进入连接态,该标识可以称为Inactive UE ID,也可以称为resume UE ID。该标识不同于全球唯一的IMSI或连接态终端标识 C-RNTI,该标识长度介于两者之间(例如Inactive UE ID长度为40bit,C-RNTI 长度为16bit),只在包含多个小区或多个基站(eNB)的一定区域内有效,如果超过该区域,终端需要更新Inactive UE ID。
现有技术中,单个节点或者理想回程连接的少量节点组成一个小区(Cell),对于连接态终端来说,终端跨小区需要执行切换过程并更新安全参数。在未来海量网络节点且每个节点覆盖较小的情况下,如果Inactive UE仍然按照现有的小区设置和小区操作,将会导致移动性过程发生的非常频繁,用户体验不好,而且网络效率较低。类似的,对于RRC空闲态的终端也存在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线系统区域管理的方法、终端及基站,用以实现减少RRC空闲态或Inactive状态的终端的移动性过程发生的频繁程度,提高网络效率,改善用户体验。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系统区域管理的方法,包括:
驻留基站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携带有所述第一终端的锚点基站的信息的无线接入网跟踪区域RTA更新请求;
驻留基站根据所述RTA更新请求中携带的所述第一终端的锚点基站的信息,判断本基站是否为所述第一终端的锚点基站;
驻留基站在判断出本基站为所述第一终端的锚点基站时,更新所述第一终端所属的RTA信息,并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RTA更新确认消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无线系统区域管理的方法,包括:
处于无线资源控制RRC空闲态或不活跃连接态的终端,向驻留基站发送携带有所述终端的锚点基站的信息的无线接入网跟踪区域RTA更新请求;
所述终端接收所述驻留基站返回的RTA更新确认消息,更新本终端所属的RTA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驻留基站,包括:
请求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携带有所述第一终端的锚点基站的信息的无线接入网跟踪区域RTA更新请求;
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RTA更新请求中携带的所述第一终端的锚点基站的信息,判断本基站是否为所述第一终端的锚点基站,并在本基站为所述第一终端的锚点基站时,触发更新单元;
更新单元,用于根据判断单元的触发,更新所述第一终端所属的RTA信息,并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RTA更新确认消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
请求单元,用于在本终端处于无线资源控制RRC空闲态或不活跃连接态时,向驻留基站发送携带有所述终端的锚点基站的信息的无线接入网跟踪区域 RTA更新请求;
维护更新单元,用于接收所述驻留基站返回的RTA更新确认消息,更新本终端所属的RTA信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系统区域管理的方法、终端及基站,为不活跃连接态/RRC空闲态终端定义了新的位置管理区域,针对在该区域内的不同节点之间的移动采取简化流程,减少对核心网的信令负荷,减少RAN侧寻呼区域,提高了系统效率,改善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无线系统区域管理的方法的一种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无线系统区域管理的方法的另一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无线系统区域管理的方法的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无线系统区域管理的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驻留基站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驻留基站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无线系统区域管理的方法的一种整体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无线系统区域管理的方法的另一种整体流程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无线系统区域管理的方法的又一种整体流程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无线系统区域管理的方法的再一种整体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诸如具体的配置和组件的特定细节仅仅是为了帮助全面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另外,为了清楚和简洁,省略了对已知功能和构造的描述。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应理解,下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另外,本文中术语“系统”和“网络”在本文中常可互换使用。
应理解,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 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理解,“与A相应的B”表示B与A相关联,根据A可以确定B。但还应理解,根据A确定B并不意味着仅仅根据A确定B,还可以根据A和/或其它信息确定B。
本发明实施例中,驻留基站是终端驻留的基站,例如终端开机后驻留的基站或终端通过小区重选驻留的基站。某个终端的锚点基站,是和核心网节点建立有终端的专用连接的基站。某个终端的驻留基站可能是该终端的锚点基站,也可能不是该终端的锚点基站。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终端可以是移动电话(或手机),或者其他能够发送或接收无线信号的设备,包括用户设备(UE)、个人数字助理(PDA)、无线调制解调器、无线通信装置、手持装置、膝上型计算机、无绳电话、无线本地回路(WLL)站、能够将移动信号转换为WiFi信号的CPE(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客户终端)或移动智能热点、智能家电、或其他不通过人的操作就能自发与移动通信网络通信的设备等。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基站的形式不限,可以是宏基站(Macro Base Station)、微基站(Pico Base Station)、Node B(3G移动基站的称呼)、增强型基站(eNB)、家庭增强型基站(Femto eNB或Home eNode B或Home eNB或 HeNB)、中继站、接入点、RRU(Remote RadioUnit,远端射频模块)、RRH (Remote Radio Head,射频拉远头)等。另外,随着5G技术的发展,基站可能替换为其他功能节点,如中央单元(CU,Central Unit)和分布式单元(DU,Distributed Unit)。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应用于上述场景,下面将简单介绍其中的 LTE组网和5G的一种可能组网场景中的RAN侧架构。
LTE组网场景:基站+终端
图1是典型的LTE架构。基站(eNB)下有多个小区(cell),连接态的终端(UE)与小区进行空口数据收发,连接态的UE被分配小区内唯一的UE标识(C-RNTI)。基站之间可以通过X2接口通信,基站与核心网之间可以通过 S1接口通信。
5G组网场景:网络侧节点分为中央单元(CU,Central Unit)和分布式单元(DU,Distributed Unit),用户侧节点为终端(UE)。
图2是未来移动通信5G可能采用的一种架构,网络侧节点包括中央单元和分布式单元,一个中央单元控制一定区域内部署的多个分布式单元,这些分布式单元也可以被称为传输点(TRP,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与终端进行空口传输。一个或多个传输点可以同时为终端服务,进行数据传输,这里也需要通过网络侧为终端分配的终端空口唯一标识来进行数据调度和传输,这个标识可以是C-RNTI或TRP-RNTI。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应用于上述两种RAN架构,也可以应用于除上述场景外的其他场景。为统一描述,本文中将网络侧无线信令和数据收发节点都统称为基站,包括图1中的eNB以及图2中的CU/DU(具体收发点为TRP)。
在未来海量网络节点且每个节点覆盖较小的情况下,如果RRC空闲态或 Inactive状态的终端仍然按照现有的小区设置和小区操作,将会导致移动性过程发生的非常频繁,从而影响网络效率和用户体验,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系统区域管理的方法,可以降低移动性过程发生频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无线接入网(RAN)侧的位置跟踪区域(RTA,RAN TrackingArea)的概念,RTA定义网络侧对终端发起寻呼的区域。RTA可以是一个系统信息区域(SIA,System Information Area)或一个小区(Cell)或一个RTA ID,还可以是一个基站的多个SIA或一个基站的多个小区或一个基站的多个RTA ID的集合,还可以是多个基站的SIA或多个基站的小区或多个基站的RTA ID的集合。这里,RTA ID表示RTA标识,RTA ID可以被配置为映射到一个或多个SIA/Cell,从而可以用RTA ID来指示一个或多个SIA/Cell。
也就是说,RTA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SIA,或者包括一个或多个小区,或者包括一个或多个RTA ID对应的SIA/小区。其中,一个RTA包括的SIA/小区/RTA ID可以属于同一基站,也可以属于不同基站。本发明实施例中,RTA 信息用于表示RTA包括的SIA/小区/RTA ID的集合或该集合的子集。
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在RTA内移动时,通过小区重选过程选择基站进行驻留。终端在跨RTA移动时,通过执行RTA更新(RTAU)过程,更新RTA 信息。对于基站内的跨RTA(intra-eNB,inter-RTA)的移动场景,RTAU过程可以终结在RAN侧,基站需要更新并保存UE最新RTA信息,不需要发送信令到核心网。对于跨基站的跨RTA(inter-eNB,inter-RTA)的移动场景下的RTAU,基站可以发送信令到核心网,更新终端的锚点基站,或者向之前的锚点基站更新终端的RTA信息。当收到核心网的数据或者信令或者寻呼 (paging)消息时,锚点基站可以根据保存的该终端的最新RTA信息,在相应的RTA内发起寻呼。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也可以给终端配置用于周期性发起RTAU过程的RTAU定时器,终端根据该RTAU定时器,周期性的发起RTAU过程,向基站更新自己的RTA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RTA的配置方式有两种:
RTA配置方式1:可以根据网络部署静态配置各个基站的RTA,比如,预先配置哪些SIA/Cell/RTA ID属于哪个RTA,基站可以通过同步信号、参考信号或广播信号携带所述基站的RTA信息,以通知终端。该方式下,同步信号、参考信号或广播信号可以传输的信息量较少,因此其中携带的RTA信息通常是RTA ID或者RTA包括的SIA/小区的子集。终端可以基于该RTA信息,执行RTAU过程。
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可以根据基站在同步信号、参考信号或广播消息携带所述基站的RTA信息,是否与本终端当前维护的本终端所属的RTA信息不匹配,判断是否需要执行RTAU过程。
RTA配置方式2:基站可以根据终端属性(比如终端速度,流量模型(trafficpatterns))为该终端动态配置RTA,具体的,基站可以通过专用信令,将为终端配置RTA信息通知给终端。基站可以根据终端的预设属性,在配置终端的 RTA时,为终端分配对应的SIA/小区/RTA ID的列表,由该列表中包括的SIA/ 小区/RTA ID,组成该终端的RTA。该方式下,可以为终端配置的RTA信息可以为该终端分配的所有SIA/小区/RTA ID的集合,即该RTA所有的SIA列表、小区列表或RTA ID列表等。
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可以根据基站为自身配置的RTA信息,是否与本终端当前维护的本终端所属的RTA信息不匹配,判断是否需要执行RTAU过程。
请参照图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系统区域管理的方法,应用于基站时,包括:
步骤31,驻留基站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携带有所述第一终端的锚点基站的信息的RTA更新请求。
这里,第一终端在处于RRC空闲态或不活跃连接态时,如果预设的RTA 更新周期到达时,或者,在确定RTA可能发生更新时,将会向其驻留基站发送RTA更新请求,请求对终端的RTA进行更新,该请求中携带有第一终端的锚点基站的信息。
步骤32,驻留基站根据所述RTA更新请求中携带的所述第一终端的锚点基站的信息,判断本基站是否为所述第一终端的锚点基站。
这里,当RRC空闲态或不活跃连接态的第一终端,若发生跨基站的移动时,第一终端的驻留基站可能不是第一终端的锚点基站;若发生基站内的移动,则第一终端的驻留基站可能是第一终端的锚点基站。因此,本步骤32中,驻留基站根据第一终端发送的锚点基站的信息,判断自身是否为第一终端的锚点基站。
步骤33,驻留基站在判断出本基站为所述第一终端的锚点基站时,更新所述第一终端所属的RTA信息,并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RTA更新确认消息。
这里,本步骤33中,当驻留基站为第一终端的锚点基站时,RTAU过程终结在RAN侧,驻留基站不需要发送信令到核心网,此时驻留基站将更新第一终端所属的RTA信息。根据RTA的配置方式的不同,这里的更新方式包括:
当采用上述RTA配置方式1的静态配置方式时,驻留基站可以根据物理层信号确定第一终端接入的小区,进而根据接入小区对应的RTA,更新所述第一终端所属的RTA信息;
而当采用上述RTA配置方式2的每终端动态配置方式时,驻留基站根据所述第一终端的预设属性信息(如终端的移动速度,流量模型等),为所述第一终端配置对应的RTA信息,并根据为第一终端配置的RTA信息,更新所述第一终端所属的RTA信息。
通过以上步骤,驻留基站在自身作为第一基站的锚点基站时,可以将 RTAU过程终结在RAN侧,减少对核心网资源的占用,另外,由于RTAU是基于RTA发起的,可以减少RRC空闲态或Inactive状态的终端的移动性过程发生的频繁程度,提高网络效率,改善用户体验。
本发明实施例中,若上述步骤32中,判断出驻留基站不是所述第一终端的锚点基站,则可以通过以下两种实现方式进行RTAU处理。
实现方式1:驻留基站在判断出本基站不是所述第一终端的锚点基站时,从所述锚点基站获取所述第一终端的上下文信息,并向核心网节点发起RAN 锚点基站更新过程,将所述第一终端的锚点基站更新为本基站;然后,更新所述第一终端所属的RTA信息,并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RTA更新确认消息。
该实现方式1中,驻留基站需要向核心网发起锚点基站的更新过程,以使核心网将第一终端的锚点基站更新为本驻留基站。另外,驻留基站可以在所述 RTA更新确认消息携带所述终端的新锚点基站的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以指示所述终端的新锚点基站为本驻留基站,这样终端根据据此更新自身的锚点基站的信息。
实现方式2:驻留基站在判断出本基站不是所述第一终端的锚点基站时,更新所述第一终端所属的RTA信息;并且,驻留基站还向所述锚点基站发送所述第一终端所属的RTA信息,以更新所述锚点基站维护的所述第一终端的上下文信息;以及,驻留基站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RTA更新确认消息。
该实现方式2中,驻留基站依然将RTAU过程终结在RAN侧以减少对核心网资源的占用。此时,驻留基站向锚点基站发起第一终端的RTA信息的更新,这样锚点基站可以据此更新第一终端的上下文信息,从而后续若收到核心网发送给第一终端的下行数据、信令或者寻呼消息时,锚点基站可以根据保存的该UE所属的RTA信息,经由所述驻留基站,在相应的RTA内发起寻呼。
本发明实施例中,驻留基站可以在同步信号、参考信号或广播消息中,发送本基站的RTA信息,以使终端可以据此获得基站的RTA信息,进而与自身所属的RTA信息进行匹配,或者将基站的RTA信息作为本终端所属的RTA 信息,在本地保存和维护。
通过上述步骤,驻留基站可以在本地维护和更新第一终端所属的RTA信息,从而在后续若需要发起针对所述第一终端的寻呼时,驻留基站根据所述第一终端所属的RTA信息,在该RTA信息对应的RTA内发起寻呼。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采用上述RTA配置方式2时,如果一个终端(这里称为第二终端)驻留在上述驻留基站,假设网络侧控制其终端状态进入到RRC 空闲态或不活跃连接态,此时所述驻留基站若发现第二终端进入RRC空闲态或不活跃连接态,则可以根据第二终端的预设属性信息,为所述第二终端配置对应的RTA信息并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并根据为第二终端配置的RTA信息,更新所述第二终端所属的RTA信息。这里的第二终端可以与前文的第一终端是同一终端,也可以是不同终端。
另外,为了实现周期性的RTAU过程,驻留基站在发现第二终端进入RRC 空闲态或不活跃连接态时,为所述第二终端确定一用于周期性发起RTA更新过程的RTA更新周期并配置给所述第二终端,从而使得第二终端可以根据该更新周期,周期性发起RTAU过程。
请参照图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系统区域管理的方法,应用于终端时,包括:
步骤41,处于RRC空闲态或不活跃连接态的终端,向驻留基站发送携带有所述终端的锚点基站的信息的RTA更新请求。
这里,上述步骤41中,终端可以在预设的RTA更新周期到达时,或者,在确定RTA可能发生更新时,向驻留基站发送携带有所述终端的锚点基站的信息的RTA更新请求。
具体的终端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确定RTA可能发生更新:
所述终端根据接收到的驻留基站发送的同步信号、参考信号或广播消息,解析获得其中携带的所述基站的RTA信息;判断所述基站的RTA信息,是否与本终端当前所属的RTA信息匹配,若不匹配,则确定RTA可能发生更新;若匹配,则不执行任何动作,直接结束本流程;
或者,接收驻留基站为终端配置的RTA信息,判断所述为终端配置的RTA 信息,是否与本终端当前所属的RTA信息匹配,若不匹配,则确定RTA可能发生更新,若匹配,则不执行任何动作,直接结束本流程。
步骤42,所述终端接收所述驻留基站返回的RTA更新确认消息,更新本终端所属的RTA信息。
这里,上述步骤42中的更新本终端所属的RTA信息,具体可以包括:
当采用上述RTA配置方式1的静态配置方式时,终端在更新终端所属的 RTA信息时,可以根据接收到的驻留基站发送的同步信号、参考信号或广播消息,解析获得其中携带的所述基站的RTA信息,并根据所述基站的RTA信息,更新本终端所属的RTA信息;
而当采用上述RTA配置方式2的每终端动态配置方式时,则所述终端可以解析所述RTA更新确认消息,获得其中携带的驻留基站为所述终端配置的 RTA信息;然后,根据所述驻留基站配置的RTA信息,更新本终端所属的RTA 信息。
另外,当采用上述RTA配置方式2的每终端动态配置方式时,基站可能发起了所述终端的锚点基站更新过程,将本基站更新为所述终端的锚点基站,并可以在所述RTA更新确认消息携带所述终端的新锚点基站的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以指示所述终端的新锚点基站为本基站。这样,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可还可以进一步解析所述RTA更新确认消息,获得其中携带的所述终端的新锚点基站的指示信息,并根据所述新锚点基站的指示信息,更新自身维护的锚点基站信息。
通过以上步骤,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可以根据不同的触发条件,发起 RTAU过程,由于RTAU过程是基于RTA进行的,可以减少RRC空闲态或 Inactive状态的终端的移动性过程发生的频繁程度,提高网络效率,改善用户体验。
以上步骤说明了终端在处于RRC空闲态或Inactive状态的处理流程。本发明实施例还进一步给出了终端在进入RRC空闲态或Inactive状态的过程中,如何获得RTA信息。
例如,当采用上述RTA配置方式1的静态配置方式时,终端在进入RRC 空闲态或不活跃连接态时,可以接收所述终端的驻留基站发送的同步信号、参考信号或广播消息,解析获得其中携带的所述基站的RTA信息,并保存为本终端所属的RTA信息。
又例如,当采用上述RTA配置方式2的每终端动态配置方式时,终端在进入RRC空闲态或不活跃连接态时,可以接收驻留基站为所述终端配置的 RTA信息,并根据驻留基站配置的RTA信息,获得本终端所属的RTA信息并保存。
下面将进一步提供实现上述方法的基站和终端。
请参照图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驻留基站,包括:
请求接收单元51,用于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携带有所述第一终端的锚点基站的信息的无线接入网跟踪区域RTA更新请求;
判断单元52,用于根据所述RTA更新请求中携带的所述第一终端的锚点基站的信息,判断本基站是否为所述第一终端的锚点基站,并在本基站为所述第一终端的锚点基站时,触发更新单元;
更新单元53,用于根据判断单元的触发,更新所述第一终端所属的RTA 信息,并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RTA更新确认消息。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上述驻留基站可以在本基站不是所述终端的锚点基站时,向核心网发起锚点基站的更新过程,此时,所述判断单元,还可以用于在判断出本基站不是所述第一终端的锚点基站时,触发第一处理单元以及所述更新单元。上述驻留基站还包括: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判断单元的触发,从所述锚点基站获取所述第一终端的上下文信息,并向核心网节点发起RAN锚点基站更新过程,将所述第一终端的锚点基站更新为本基站。
作为另一种实现方式,上述驻留基站可以在本基站不是所述终端的锚点基站时,向锚点基站发起终端的RTA更新过程,此时,所述判断单元,还用于在判断出本基站不是所述第一终端的锚点基站时,触发第二处理单元以及所述更新单元。上述驻留基站还包括: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判断单元的触发,在判断出本基站不是所述第一终端的锚点基站时,向所述锚点基站发送所述第一终端所属的RTA信息,以更新所述锚点基站维护的所述第一终端的上下文信息。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当驻留基站的RTA信息是预先静态配置的情况下,所述更新单元包括:第一维护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终端的接入小区,并根据所述接入小区对应的RTA,更新所述第一终端所属的RTA信息。
作为另一种实现方式,当驻留基站的RTA信息是针对终端动态配置的情况下,所述更新单元包括:第二维护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终端的预设属性信息,为所述第一终端配置对应的RTA信息,以及,根据为第一终端配置的 RTA信息,更新所述第一终端所属的RTA信息;以及,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携带有为第一终端配置的RTA信息的RTA更新确认消息。
在采用上述RTA配置方式1时,上述的驻留基站还可以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发送携带有本基站的RTA信息的同步信号、参考信号或广播消息。
本发明实施例的驻留基站,还包括以下单元,以发起寻呼或实现相关的配置功能:
寻呼单元,用于在需要发起针对所述第一终端的寻呼时,在所述第一终端所属的RTA信息对应的RTA内发起寻呼。
第一配置单元,用于在本驻留基站作为第二终端的锚点基站时,若发现第二终端进入无线资源控制RRC空闲态或不活跃连接态,则根据第二终端的预设属性信息,为所述第二终端配置对应的RTA信息并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并根据为第二终端配置的RTA信息,更新所述第二终端所属的RTA信息。
第二配置单元,用于在发现第二终端进入无线资源控制RRC空闲态或不活跃连接态时,为所述第二终端确定一用于周期性发起RTA更新过程的RTA 更新周期并配置给所述第二终端。
请参照图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驻留基站的另一种结构,包括:
第一收发机601,在第一处理器604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具体的,可以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携带有所述第一终端的锚点基站的信息的无线接入网跟踪区域RTA更新请求;以及,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RTA更新确认消息。
第一处理器604,用于读取第一存储器605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根据第一收发机601接收到的所述RTA更新请求中携带的所述第一终端的锚点基站的信息,判断本基站是否为所述第一终端的锚点基站;在判断出本基站为所述第一终端的锚点基站时,更新所述第一终端所属的RTA信息,并控制第一收发机601发送所述RTA更新确认消息。
在图6中,总线架构(用第一总线600来代表)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第一总线600将包括由第一处理器604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第一存储器605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第一总线600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第一总线接口603在第一总线600和第一收发机601之间提供接口。第一收发机601可以是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多个元件,比如多个接收器和发送器,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经第一处理器604处理的数据通过第一收发机601和第一天线602在无线介质上进行传输,进一步,第一天线602还接收数据并将数据经由第一收发机601传送给第一处理器604。
第一处理器604负责管理第一总线600和通常的处理,还可以提供各种功能,包括定时,外围接口,电压调节、电源管理以及其他控制功能。而第一存储器605可以被用于第一存储处理器604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具体的,第一处理器604可以是CPU、ASIC、FPGA或CPLD。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第一处理器604还可以用于在判断出本基站不是所述第一终端的锚点基站时,通过所述第一天线602和第一收发机601,从所述锚点基站获取所述第一终端的上下文信息,并通过所述第一收发机601和第一天线602,向核心网节点发起RAN锚点基站更新过程,将所述第一终端的锚点基站更新为本基站;以及,更新所述第一终端所属的RTA信息,并通过所述第一收发机601和第一天线602,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RTA更新确认消息。
作为另一种实现方式,第一处理器604还可以用于在判断出本基站不是所述第一终端的锚点基站时,更新所述第一终端所属的RTA信息;然后,通过所述第一收发机601和第一天线602,向所述锚点基站发送所述第一终端所属的RTA信息,以更新所述锚点基站维护的所述第一终端的上下文信息;以及,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RTA更新确认消息。
具体的,在驻留基站采用静态配置RTA方式时,第一处理器604可以按照以下方式更新所述第一终端的RTA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终端的接入小区,并根据所述接入小区对应的RTA,更新所述第一终端所属的RTA信息。
具体的,在驻留基站采用每终端动态配置RTA方式时,第一处理器604 可以按照以下方式更新所述第一终端的RTA信息:根据所述第一终端的预设属性信息,为所述第一终端配置对应的RTA信息,以及,根据为第一终端配置的RTA信息,更新所述第一终端所属的RTA信息。此时,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携带有为第一终端配置的RTA信息的RTA更新确认消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处理器604还可以通过所述第一收发机601和第一天线602,发送携带有本基站的RTA信息的同步信号、参考信号或广播消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处理器604还可以在需要发起针对所述第一终端的寻呼时,通过所述第一收发机601和第一天线602,在所述第一终端所属的RTA 信息对应的RTA内发起寻呼。
另外,第一处理器604还可以本驻留基站在作为第二终端的锚点基站时,若发现第二终端进入无线资源控制RRC空闲态或不活跃连接态,则根据第二终端的预设属性信息,为所述第二终端配置对应的RTA信息,并通过第一收发机601和第一天线602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并根据为第二终端配置的RTA 信息,更新所述第二终端所属的RTA信息。
另外,第一处理器604还可以在发现第二终端进入无线资源控制RRC空闲态或不活跃连接态时,为所述第二终端确定一用于周期性发起RTA更新过程的RTA更新周期并通过第一收发机601和第一天线602配置给所述第二终端。
请参照图7,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
请求单元71,用于在本终端处于无线资源控制RRC空闲态或不活跃连接态时,向驻留基站发送携带有所述终端的锚点基站的信息的无线接入网跟踪区域RTA更新请求;
维护更新单元72,用于接收所述驻留基站返回的RTA更新确认消息,更新本终端所属的RTA信息。
这里,上述终端还可以包括:
触发单元,用于在预设的RTA更新周期到达时,或者,在确定RTA可能发生更新时,触发所述请求单元向驻留基站发送携带有所述终端的锚点基站的信息的RTA更新请求。
具体的,所述触发单元包括:更新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接收到的驻留基站发送的同步信号、参考信号或广播消息,解析获得其中携带的所述基站的RTA 信息;判断所述基站的RTA信息,是否与本终端当前所属的RTA信息匹配,若不匹配,则确定RTA可能发生更新;或者,接收驻留基站为终端配置的RTA 信息,判断所述为终端配置的RTA信息,是否与本终端当前所属的RTA信息匹配,若不匹配,则确定RTA可能发生更新。
这里,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维护更新单元可以包括:
第一更新单元,用于根据接收到的驻留基站发送的同步信号、参考信号或广播消息,解析获得其中携带的所述基站的RTA信息,并根据所述基站的RTA 信息,更新本终端所属的RTA信息。
第一获得单元,用于在所述终端进入RRC空闲态或不活跃连接态时,接收所述终端的驻留基站发送的同步信号、参考信号或广播消息,解析获得其中携带的所述基站的RTA信息,并保存为本终端所属的RTA信息。
这里,作为另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维护更新单元可以包括:
第二更新单元,用于解析所述RTA更新确认消息,获得其中携带的驻留基站为所述终端配置的RTA信息;根据所述驻留基站配置的RTA信息,更新本终端所属的RTA信息。
第二获得单元,用于在所述终端进入RRC空闲态或不活跃连接态时,接收驻留基站为所述终端配置的RTA信息,并根据驻留基站配置的RTA信息,获得本终端所属的RTA信息并保存。
在RTAU过程中,终端的锚点基站可能会发生更新,因此所述维护更新单元还可以包括:锚点更新单元,用于解析所述RTA更新确认消息,获得其中携带的所述终端的新锚点基站的指示信息;根据所述新锚点基站的指示信息,更新自身维护的锚点基站信息。
请参照图8,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终端的另一种结构,包括:
第二收发机801,在第二处理器804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具体的,可以向驻留基站发送携带有所述终端的锚点基站的信息的RTA更新请求;以及,接收所述驻留基站返回的RTA更新确认消息。
第二处理器804,用于读取第二存储器805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在本终端处于无线资源控制RRC空闲态或不活跃连接态时,生成携带有所述终端的锚点基站的信息的RTA更新请求,并通过第二收发机801和第二天线802发送给驻留基站;以及,根据第二收发机801接收到的RTA更新确认消息,更新本终端所属的RTA信息。
在图8中,总线架构(用第二总线800来代表)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第二总线800将包括由第二处理器804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第二存储器805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第二总线800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第二总线接口803在第二总线800和第二收发机801之间提供接口。第二收发机801可以是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多个元件,比如多个接收器和发送器,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经第二处理器804处理的数据通过第二收发机801和第二天线802在无线介质上进行传输,进一步,第二天线802还接收数据并将数据经由第二收发机801传送给第二处理器804。
第二处理器804负责管理第二总线800和通常的处理,还可以提供各种功能,包括定时,外围接口,电压调节、电源管理以及其他控制功能。而第二存储器805可以被用于第二存储处理器804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具体的额,第二处理器804可以是CPU、ASIC、FPGA或CPLD。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处理器804可以进行预设的RTA更新周期的周期计时,并在RTA更新周期到达时,或者,在确定RTA可能发生更新时,控制第二收发机801和第二天线802发送所述RTA更新请求。
另外,第二收发机801还可以接收驻留基站发送的同步信号、参考信号或广播消息。
具体的,第二处理器804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确定RTA可能发生更新:根据第二收发机801接收到的驻留基站发送的同步信号、参考信号或广播消息,解析获得其中携带的所述基站的RTA信息;判断所述基站的RTA信息,是否与本终端当前所属的RTA信息匹配,若不匹配,则确定RTA可能发生更新;或者,通过第二天线802和第二收发机801,接收驻留基站为终端配置的RTA 信息,判断所述为终端配置的RTA信息,是否与本终端当前所属的RTA信息匹配,若不匹配,则确定RTA可能发生更新。
第二处理器804还可以解析第二收发机801接收到的同步信号、参考信号或广播消息,获得其中携带的所述基站的RTA信息,并根据所述基站的RTA 信息,更新本终端所属的RTA信息。
另外,第二处理器804还可以在所述终端进入RRC空闲态或不活跃连接态时,根据第二收发机801接收到的驻留基站发送的同步信号、参考信号或广播消息,解析获得其中携带的所述基站的RTA信息,并保存为本终端所属的RTA信息。
驻留基站发送的RTA更新确认消息中可能携带有驻留基站为所述终端配置的RTA信息,此时,第二处理器804还可以通过解析所述RTA更新确认消息,获得其中携带的驻留基站为所述终端配置的RTA信息,根据所述驻留基站配置的RTA信息,更新本终端所属的RTA信息。
驻留基站可能为每个终端动态配置RTA信息,此时,第二处理器804还可以在终端进入RRC空闲态或不活跃连接态时,根据接收到的驻留基站为所述终端配置的RTA信息,获得本终端所属的RTA信息并保存。
另外,驻留基站可能在RTA更新确认消息携带所述终端的新锚点基站的指示信息,此时第二处理器804还可以解析所述RTA更新确认消息,获得其中携带的所述终端的新锚点基站的指示信息,根据所述新锚点基站的指示信息,更新自身维护的锚点基站信息。
以上分别从基站和终端侧说明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及设备结构。下面结合多个应用场景的整体流程图,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应用场景1:intra-eNB,inter-RTA场景的RTAU过程,基站静态配置RTA
如图9所示,本场景是终端在基站内的移动引起的RTAU过程,此场景下,驻留基站也是终端的锚点基站,另外,本场景中,RTA是静态配置的。
在步骤91中,驻留基站可以通过同步信号、参考信号或广播消息携带该基站的RTA信息,如SIA/Cell ID信息;或者基于OAM配置的SIA/Cell ID和 RTAID的映射关系,在同步信号、参考信号或广播消息携带RTA ID信息,这里,多个SIA/Cell ID可以映射到一个RTAID上。
在步骤92中,终端可以在网络侧的控制下,进入不活跃连接态(Inactive 状态),在进入Inactive状态的过程中,终端可以接收驻留基站在同步信号、参考信号或广播消息携带该基站的RTA信息,将该RTA信息保存为本终端所属的RTA信息。
在步骤93中,终端已进入Inactive状态,即处于Inactive状态,此后如果终端移动到驻留基站下的新的RTA,检测到该新的RTA中驻留基站发送的SIA 或cell ID或RTAID和之前驻留的RTA不同(即与本终端当前所属的RTA信息不同),则需要发起RTAU过程。
在步骤94中,终端在空口通过信令发送RTAU请求。驻留基站接收到终端空口的信令后,判断出本基站是终端的锚点基站(和核心网节点建立有该终端的专用连接),则终结该信令,不向核心网发送信令,同时该锚点基站根据终端接入的小区,确定并保存该终端最新的RTA信息,用于下行数据/信令到达时,定位终端的RTA。驻留基站还将向终端返回RTAU确认消息,终端接收到该消息后,也在本地更新最新的RTA信息,即更新为驻留基站在当前接入小区中通过同步信号、参考信号或广播消息发送的该基站的RTA信息。
应用场景2:intra-eNB,inter-RTA场景RTAU过程,每终端动态配置RTA
如图10所示,本场景是终端在基站内的移动引起的RTAU过程,此场景下,驻留基站也是终端的锚点基站,另外,本场景中,RTA是基站针对每个终端动态配置的。
在步骤101中,终端可以在网络侧的控制下,进入不活跃连接态(Inactive 状态)。在进入Inactive状态的过程中,驻留基站根据该终端的属性信息,为该终端配置对应的RTA信息,该终端从而获得并保存本终端所属的RTA信息。
在步骤102~103中,终端已进入Inactive状态,即处于Inactive状态,此后如果终端移动到驻留基站下的新的RTA,驻留基站可能重新为该终端配置一 RTA信息,当重新配置的RTA信息与终端当前所属的RTA信息不同,则需要发起RTAU过程。
在步骤104中,终端在空口通过信令发送RTAU请求。驻留基站接收到终端空口的信令后,判断出本基站是终端的锚点基站(和核心网节点建立有该终端的专用连接),则终结该信令,不向核心网发送信令,同时该锚点基站根据终端的预设属性信息,为终端重新配置RTA信息,并通过空口发送给终端,例如携带在RTAU确认消息发送给终端。终端接收到该消息后,获取其中携带的RTA信息,并据此在本地更新最新的RTA信息。
应用场景3:inter-eNB,inter-RTA场景RTAU过程,静态配置RTA
如图11所示,本场景是终端跨基站的移动引起的RTAU过程,此场景下,驻留基站不是终端的锚点基站,另外,本场景中,RTA是静态配置的。
在步骤111中,各个基站(包括驻留基站、锚点基站)都可以通过同步信号、参考信号或广播消息携带该基站的RTA信息,如SIA/Cell ID信息;或者基于OAM配置的SIA/CellID和RTA ID的映射关系,在同步信号、参考信号或广播消息携带RTA ID信息,这里,多个SIA/Cell ID可以映射到一个RTA ID 上。
在步骤112中,终端可以在网络侧的控制下,进入不活跃连接态(Inactive 状态)。假设此时终端驻留在锚点基站中,在进入Inactive状态的过程中,终端可以接收驻留基站在同步信号、参考信号或广播消息携带该基站的RTA信息,将该RTA信息保存为本终端所属的RTA信息。
在步骤113中,终端发生垮基站移动,从锚点基站移动至驻留基站,并通过小区重选过程,驻留到所述驻留基站。此时终端可能检测到驻留基站发送的 SIA或cell ID或RTAID和本终端当前所属的RTA信息不同,则需要发起RTAU 过程,向驻留基站发送RTAU请求。
这里,驻留基站在接收到RTAU请求后,判断出本基站不是终端的锚点基站时,可以有两种处理方式:
处理方式1:在步骤114~115中,驻留基站更新所述终端所属的RTA信息,即将本驻留基站的RTA信息更新为所述终端的所属的RTA信息,并向锚点基站发起终端上下文获取(UE context retrieve)过程,向锚点基站请求获得终端上下文;在获得终端上下文后,向核心网发起RAN锚点基站更新过程,将所述终端的锚点基站更新为本驻留基站。
处理方式2:在步骤115a中,驻留基站更新所述终端所属的RTA信息,即将本驻留基站的RTA信息更新为所述终端的所属的RTA信息,并向锚点基站发起终端的RTA更新过程,将所述终端所属的RTA信息发送给锚点基站,以使锚点基站在终端上下文中更新所述终端的RTA信息。
经过上述处理方式1或2的处理之后,在步骤116中,驻留基站向终端返回RTAU确认(RTAU ACK)消息,终端接收到该消息后,也在本地更新最新的RTA信息,即更新为驻留基站在当前接入小区中通过同步信号、参考信号或广播消息发送的该基站的RTA信息。
应用场景4:inter-eNB,inter-RTA场景RTAU过程,每终端动态配置RTA。
如图12所示,本场景是终端跨基站移动引起的RTAU过程,此场景下,驻留基站不是终端的锚点基站,另外,本场景中,RTA是基站针对每个终端动态配置的。
在步骤121中,终端驻留在锚点基站,且终端在网络侧控制下进入Inactive 状态,在进入Inactive状态过程中,基站根据终端的特定属性信息,比如终端移动速度,通过专用信令为该终端配置所述终端的RTA信息,具体可以是SIA list或cell list或RTA ID list,终端则需要保存该配置信息,并根据该配置信息,在本地维护本终端所属的RTA信息。
在步骤122中,终端已经进入Inactive状态,后续终端发生垮基站移动,从锚点基站移动至驻留基站,并通过小区重选过程,驻留到所述驻留基站。驻留基站可能会为该终端配置RTA信息,此时终端可能检测到驻留基站为本终端配置的RTA信息和本终端当前所属的RTA信息不同,则需要发起RTAU过程。
在步骤123中,终端向驻留基站发送RTAU请求消息,携带本终端的锚点基站等信息。
这里,驻留基站在接收到RTAU请求后,判断出本基站不是终端的锚点基站时,可以有两种处理方式:
处理方式1:在步骤124~125中,驻留基站根据该终端的特定属性,为终端重新配置RTA信息,并根据所配置的RTA信息,更新所述终端所属的RTA 信息,即将本驻留基站配置的RTA信息更新为所述终端的所属的RTA信息,并向锚点基站发起终端上下文获取(UEcontext retrieve)过程,向锚点基站请求获得终端上下文;在获得终端上下文后,向核心网发起RAN锚点基站更新过程,将所述终端的锚点基站更新为本驻留基站。
处理方式2:在步骤125a中,驻留基站根据该终端的特定属性,为终端重新配置RTA信息,并根据所配置的RTA信息,更新所述终端所属的RTA信息,即将本驻留基站配置的RTA信息更新为所述终端的所属的RTA信息,并向锚点基站发起终端的RTA更新过程,并将所述终端所属的RTA信息发送给锚点基站,以使锚点基站在终端上下文中更新所述终端的RTA信息。
经过上述处理方式1或2的处理之后,在步骤126中,驻留基站向终端返回RTAU确认(RTAU ACK)消息,该消息可以携带驻留基站为终端重新配置的RTA信息。终端接收到该消息后,也在本地更新最新的RTA信息,即将本终端所属的RTA信息更新为RTAU确认消息中携带的驻留基站为终端重新配置的RTA信息。
应用场景5:终端周期性执行RTAU过程
在上述应用场景1~4中,驻留基站在终端进入Inactive状态过程中,或者在终端初始接入网络过程中,可以为终端配置RTAU周期性定时器。终端在 RTAU周期性定时器的定时周期到达时,发起周期性的RTAU过程。终端发起 RTAU的过程类似于上述应用场景1~4,为节约篇幅,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场景以Inactive状态下的终端为例进行说明,上述场景同样适用于RRC idle态的终端。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区域管理的方法及设备,为Inactive 状态/RRC idle态终端定义了新的位置管理区域,在该区域内的不同节点之间移动采取简化流程,减少对核心网的信令负荷,减少RAN侧寻呼区域,提高了系统效率,改善了用户体验。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36)

1.一种无线系统区域管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驻留基站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携带有所述第一终端的锚点基站的信息的无线接入网跟踪区域RTA更新请求;
驻留基站根据所述RTA更新请求中携带的所述第一终端的锚点基站的信息,判断本基站是否为所述第一终端的锚点基站;
驻留基站在判断出本基站为所述第一终端的锚点基站时,更新所述第一终端所属的RTA信息,并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RTA更新确认消息;
其中,所述RTA信息用于表示RTA包括的系统信息区域SIA或小区或RTA ID的集合或该集合的子集,所述RTA ID映射到一个或多个SIA或小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驻留基站在判断出本基站不是所述第一终端的锚点基站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所述锚点基站获取所述第一终端的上下文信息,并向核心网节点发起RAN锚点基站更新过程,将所述第一终端的锚点基站更新为本基站;
更新所述第一终端所属的RTA信息,并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RTA更新确认消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驻留基站在判断出本基站不是所述第一终端的锚点基站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驻留基站在判断出本基站不是所述第一终端的锚点基站时,更新所述第一终端所属的RTA信息;
驻留基站向所述锚点基站发送所述第一终端所属的RTA信息,以更新所述锚点基站维护的所述第一终端的上下文信息;以及,
驻留基站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RTA更新确认消息。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更新所述第一终端的RTA信息包括:驻留基站确定所述第一终端的接入小区,并根据所述接入小区对应的RTA,更新所述第一终端所属的RTA信息。
5.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更新所述第一终端的RTA信息包括:驻留基站根据所述第一终端的预设属性信息,为所述第一终端配置对应的RTA信息,以及,根据为第一终端配置的RTA信息,更新所述第一终端所属的RTA信息;
所述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RTA更新确认消息包括: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携带有为第一终端配置的RTA信息的RTA更新确认消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驻留基站发送携带有本基站的RTA信息的同步信号、参考信号或广播消息。
7.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RTA更新确认消息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驻留基站需要发起针对所述第一终端的寻呼时,在所述第一终端所属的RTA信息对应的RTA内发起寻呼。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驻留基站在作为第二终端的锚点基站时,若发现第二终端进入无线资源控制RRC空闲态或不活跃连接态,则根据第二终端的预设属性信息,为所述第二终端配置对应的RTA信息并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并根据为第二终端配置的RTA信息,更新所述第二终端所属的RTA信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驻留基站在发现第二终端进入无线资源控制RRC空闲态或不活跃连接态时,为所述第二终端确定一用于周期性发起RTA更新过程的RTA更新周期并配置给所述第二终端。
10.一种无线系统区域管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于无线资源控制RRC空闲态或不活跃连接态的终端,向驻留基站发送携带有所述终端的锚点基站的信息的无线接入网跟踪区域RTA更新请求;
所述终端接收所述驻留基站返回的RTA更新确认消息,更新本终端所属的RTA信息,其中,所述RTA信息用于表示RTA包括的系统信息区域SIA或小区或RTA ID的集合或该集合的子集,所述RTA ID映射到一个或多个SIA或小区。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驻留基站发送携带有所述终端的锚点基站的信息的无线接入网跟踪区域RTA更新请求,包括:
终端在预设的RTA更新周期到达时,或者,在确定RTA可能发生更新时,向驻留基站发送携带有所述终端的锚点基站的信息的RTA更新请求。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定RTA可能发生更新包括:
所述终端根据接收到的驻留基站发送的同步信号、参考信号或广播消息,解析获得其中携带的所述基站的RTA信息;判断所述基站的RTA信息,是否与本终端当前所属的RTA信息匹配,若不匹配,则确定RTA可能发生更新;
或者,接收驻留基站为终端配置的RTA信息,判断所述为终端配置的RTA信息,是否与本终端当前所属的RTA信息匹配,若不匹配,则确定RTA可能发生更新。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更新本终端所属的RTA信息包括:
终端根据接收到的驻留基站发送的同步信号、参考信号或广播消息,解析获得其中携带的所述基站的RTA信息,并根据所述基站的RTA信息,更新本终端所属的RTA信息。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向所述驻留基站发送所述RTA更新请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进入RRC空闲态或不活跃连接态时,接收所述终端的驻留基站发送的同步信号、参考信号或广播消息,解析获得其中携带的所述基站的RTA信息,并保存为本终端所属的RTA信息。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更新本终端所属的RTA信息包括:
所述终端解析所述RTA更新确认消息,获得其中携带的驻留基站为所述终端配置的RTA信息;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驻留基站配置的RTA信息,更新本终端所属的RTA信息。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向所述驻留基站发送所述RTA更新请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进入RRC空闲态或不活跃连接态时,接收驻留基站为所述终端配置的RTA信息,并根据驻留基站配置的RTA信息,获得本终端所属的RTA信息并保存。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终端解析所述RTA更新确认消息,获得其中携带的所述终端的新锚点基站的指示信息;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新锚点基站的指示信息,更新自身维护的锚点基站信息。
18.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RTA包括一个或多个系统信息区域SIA,或者包括一个或多个小区,或者包括一个或多个RTA ID对应的SIA/小区;一个RTA包括的SIA/小区/RTA ID属于同一基站或不同基站;
所述RTA信息为所述RTA包括的SIA/小区/RTA ID的集合或子集。
19.一种驻留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请求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携带有所述第一终端的锚点基站的信息的无线接入网跟踪区域RTA更新请求;
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RTA更新请求中携带的所述第一终端的锚点基站的信息,判断本基站是否为所述第一终端的锚点基站,并在本基站为所述第一终端的锚点基站时,触发更新单元;
更新单元,用于根据判断单元的触发,更新所述第一终端所属的RTA信息,并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RTA更新确认消息;
其中,所述RTA信息用于表示RTA包括的系统信息区域SIA或小区或RTA ID的集合或该集合的子集,所述RTA ID映射到一个或多个SIA或小区。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驻留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判断单元,还用于在判断出本基站不是所述第一终端的锚点基站时,触发第一处理单元以及所述更新单元;
所述驻留基站还包括:第一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判断单元的触发,从所述锚点基站获取所述第一终端的上下文信息,并向核心网节点发起RAN锚点基站更新过程,将所述第一终端的锚点基站更新为本基站。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驻留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判断单元,还用于在判断出本基站不是所述第一终端的锚点基站时,触发第二处理单元以及所述更新单元;
所述驻留基站还包括:第二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判断单元的触发,在判断出本基站不是所述第一终端的锚点基站时,向所述锚点基站发送所述第一终端所属的RTA信息,以更新所述锚点基站维护的所述第一终端的上下文信息。
22.如权利要求19至21任一项所述的驻留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更新单元包括:
第一维护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终端的接入小区,并根据所述接入小区对应的RTA,更新所述第一终端所属的RTA信息。
23.如权利要求19至21任一项所述的驻留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更新单元包括:
第二维护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终端的预设属性信息,为所述第一终端配置对应的RTA信息,以及,根据为第一终端配置的RTA信息,更新所述第一终端所属的RTA信息;以及,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携带有为第一终端配置的RTA信息的RTA更新确认消息。
24.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驻留基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发送携带有本基站的RTA信息的同步信号、参考信号或广播消息。
25.如权利要求19至21任一项所述的驻留基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寻呼单元,用于在需要发起针对所述第一终端的寻呼时,在所述第一终端所属的RTA信息对应的RTA内发起寻呼。
26.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驻留基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配置单元,用于在本驻留基站作为第二终端的锚点基站时,若发现第二终端进入无线资源控制RRC空闲态或不活跃连接态,则根据第二终端的预设属性信息,为所述第二终端配置对应的RTA信息并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并根据为第二终端配置的RTA信息,更新所述第二终端所属的RTA信息。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驻留基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配置单元,用于在发现第二终端进入无线资源控制RRC空闲态或不活跃连接态时,为所述第二终端确定一用于周期性发起RTA更新过程的RTA更新周期并配置给所述第二终端。
28.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请求单元,用于在本终端处于无线资源控制RRC空闲态或不活跃连接态时,向驻留基站发送携带有所述终端的锚点基站的信息的无线接入网跟踪区域RTA更新请求;
维护更新单元,用于接收所述驻留基站返回的RTA更新确认消息,更新本终端所属的RTA信息,其中,所述RTA信息用于表示RTA包括的系统信息区域SIA或小区或RTA ID的集合或该集合的子集,所述RTA ID映射到一个或多个SIA或小区。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触发单元,用于在预设的RTA更新周期到达时,或者,在确定RTA可能发生更新时,触发所述请求单元向驻留基站发送携带有所述终端的锚点基站的信息的RTA更新请求。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单元包括:
更新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接收到的驻留基站发送的同步信号、参考信号或广播消息,解析获得其中携带的所述基站的RTA信息;判断所述基站的RTA信息,是否与本终端当前所属的RTA信息匹配,若不匹配,则确定RTA可能发生更新;或者,接收驻留基站为终端配置的RTA信息,判断所述为终端配置的RTA信息,是否与本终端当前所属的RTA信息匹配,若不匹配,则确定RTA可能发生更新。
31.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维护更新单元包括:
第一更新单元,用于根据接收到的驻留基站发送的同步信号、参考信号或广播消息,解析获得其中携带的所述基站的RTA信息,并根据所述基站的RTA信息,更新本终端所属的RTA信息。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维护更新单元还包括:
第一获得单元,用于在所述终端进入RRC空闲态或不活跃连接态时,接收所述终端的驻留基站发送的同步信号、参考信号或广播消息,解析获得其中携带的所述基站的RTA信息,并保存为本终端所属的RTA信息。
33.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维护更新单元包括:
第二更新单元,用于解析所述RTA更新确认消息,获得其中携带的驻留基站为所述终端配置的RTA信息;根据所述驻留基站配置的RTA信息,更新本终端所属的RTA信息。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维护更新单元还包括:
第二获得单元,用于在所述终端进入RRC空闲态或不活跃连接态时,接收驻留基站为所述终端配置的RTA信息,并根据驻留基站配置的RTA信息,获得本终端所属的RTA信息并保存。
35.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维护更新单元还包括:
锚点更新单元,用于解析所述RTA更新确认消息,获得其中携带的所述终端的新锚点基站的指示信息;根据所述新锚点基站的指示信息,更新自身维护的锚点基站信息。
36.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RTA包括一个或多个系统信息区域SIA,或者包括一个或多个小区,或者包括一个或多个RTA ID对应的SIA/小区;一个RTA包括的SIA/小区/RTA ID属于同一基站或不同基站;
所述RTA信息为所述RTA包括的SIA/小区/RTA ID的集合或子集。
CN201610616050.1A 2016-07-29 2016-07-29 一种无线系统区域管理的方法、终端及基站 Active CN1076666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16050.1A CN107666683B (zh) 2016-07-29 2016-07-29 一种无线系统区域管理的方法、终端及基站
JP2019504972A JP6687804B2 (ja) 2016-07-29 2017-07-05 無線システムエリア管理方法、端末および基地局
EP17833402.5A EP3493612B1 (en) 2016-07-29 2017-07-05 Method for managing wireless system area,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KR1020197005381A KR102231052B1 (ko) 2016-07-29 2017-07-05 무선 시스템 영역 관리 방법, 단말기 및 기지국
PCT/CN2017/091782 WO2018019099A1 (zh) 2016-07-29 2017-07-05 一种无线系统区域管理的方法、终端及基站
US16/321,419 US10999702B2 (en) 2016-07-29 2017-07-05 Method for managing wireless system area,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16050.1A CN107666683B (zh) 2016-07-29 2016-07-29 一种无线系统区域管理的方法、终端及基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66683A CN107666683A (zh) 2018-02-06
CN107666683B true CN107666683B (zh) 2019-08-30

Family

ID=610163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616050.1A Active CN107666683B (zh) 2016-07-29 2016-07-29 一种无线系统区域管理的方法、终端及基站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999702B2 (zh)
EP (1) EP3493612B1 (zh)
JP (1) JP6687804B2 (zh)
KR (1) KR102231052B1 (zh)
CN (1) CN107666683B (zh)
WO (1) WO201801909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16822B2 (ja) * 2016-08-31 2021-01-20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エリア識別装置、方法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US11356840B2 (en) * 2017-10-17 2022-06-07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Suspending services in a core network
CN110351716B (zh) * 2018-04-03 2021-10-26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无线接入网区域码的处理方法、装置及无线接入网节点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07198A (zh) * 2014-06-24 2016-02-03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实现更换终端锚基站的系统及装置
CN107635258A (zh) * 2016-07-18 2018-01-2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数据或者信令发送、传输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61480A1 (en) * 2001-09-14 2003-03-27 Franck Le Method of authenticating IP paging requests as security mechanism, device and system therefor
US7689225B2 (en) * 2002-01-28 2010-03-30 Ntt Docomo,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ormant mode support with paging
US7417971B2 (en) * 2002-10-04 2008-08-26 Ntt Docomo,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ormant mode support with paging
CN100488170C (zh) * 2006-01-26 2009-05-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分组无线系统中触发路由区更新的方法
CN102170626B (zh) 2006-04-07 2013-04-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户设备的移动性管理实体用户面实体重选方法和系统
US8200254B2 (en) * 2007-12-24 2012-06-12 Zte Corporation Method for improving paging success ratio in broad bandwith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448292A (zh) 2008-03-05 2009-06-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接入网获取归属网代理呼叫会话控制功能的方法
CN102907152B (zh) * 2009-09-25 2016-08-17 黑莓有限公司 用于多载波网络操作的系统和方法
CN104823498B (zh) * 2012-10-10 2019-03-08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处理寻呼的方法和用于中继下行链路数据的方法
WO2015038636A1 (en) 2013-09-10 2015-03-19 Apple Inc. Crystalline gold alloys with improved hardness
US10194311B2 (en) * 2013-09-13 2019-01-2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setting and updating tracking area in C-RAN and apparatus therefor
JP6472507B2 (ja) 2014-07-15 2019-02-20 ノキア ソリューションズ アンド ネットワークス オサケユキチュア 自己組織化トラッキングエリアの分散実施
US10129799B2 (en) * 2014-11-03 2018-11-13 Alcatel Lucent Mobility management for wireless networks
JP6602888B2 (ja) * 2015-04-09 2019-11-06 インテル アイピー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エボルブド無線アクセス・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ユーザー装置の制御モビリティ
KR102358095B1 (ko) * 2016-08-11 2022-02-04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저전력 rrc 운용 방법 및 장치
US10356837B2 (en) * 2016-09-29 2019-07-16 Acer Incorporated State transition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2019534654A (ja) * 2016-11-22 2019-11-28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Ranベースの通知領域を設定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KR102582554B1 (ko) * 2017-01-03 2023-09-25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차세대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light connection을 지원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8282818B (zh) * 2017-01-06 2020-11-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ran通知范围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EP3562227B1 (en) * 2017-02-03 2020-11-25 KYOCERA Corporation Ran paging of user equipment in light connection state
US10531388B2 (en) * 2017-02-06 2020-01-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Data transmission in inactive state
MX2019008788A (es) * 2017-02-12 2019-09-11 Fg innovation co ltd Gestion de movilidad para equipo de usuario rrc_inactive.
JP6865849B2 (ja) * 2017-03-17 2021-04-28 サムスン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無線アクセスネットワーク通知エリア更新障害
US10368334B2 (en) * 2017-03-17 2019-07-30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Radio access network paging area configuration
EP3636017A4 (en) * 2017-06-07 2020-07-22 Sharp Kabushiki Kaisha ZONE UPDATE PROCEDURE (S) FOR RADIO SYSTEM
GB2565536A (en) * 2017-08-10 2019-02-20 Nec Corp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9548099B (zh) * 2017-08-15 2021-02-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EP3753375A1 (en) * 2018-02-14 2020-12-2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Ta update in rrc_inactive state
IL270757B (en) * 2018-04-02 2022-08-01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rrc state,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CN112088542B (zh) * 2018-05-07 2024-04-30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处置拒绝时的无线电接入网通知区域(rna)更新配置的方法和设备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07198A (zh) * 2014-06-24 2016-02-03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实现更换终端锚基站的系统及装置
CN107635258A (zh) * 2016-07-18 2018-01-2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数据或者信令发送、传输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687804B2 (ja) 2020-04-28
US10999702B2 (en) 2021-05-04
EP3493612A1 (en) 2019-06-05
KR102231052B1 (ko) 2021-03-22
EP3493612A4 (en) 2019-07-17
WO2018019099A1 (zh) 2018-02-01
US20200382906A1 (en) 2020-12-03
JP2019522447A (ja) 2019-08-08
KR20190032519A (ko) 2019-03-27
EP3493612B1 (en) 2021-03-03
CN107666683A (zh) 2018-0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22339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CN108024221A (zh) 一种寻呼方法、基站及终端
CN110169137B (zh) 用于传递系统信息的系统和方法
AU2013228834B2 (en) Communication control device,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EP4422278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erminal, and network device
TW202037206A (zh) 高效之頻寬自適應運作方法及其使用者設備
US12010570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establishing aggregated connection
CN106604330B (zh) 异构网络中SeNB 的切换方法、通信系统以及MeNB
US20140295905A1 (en) Switching Cells On And Off On A Need Basi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s
US20230276324A1 (en) Cell Reselection-Related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Network Slice or Closed Access Group For Wireless Networks
US20230164723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KR101685315B1 (ko) 매크로 지원형 향상된 로컬 영역에서의 로컬 셀 발견
CN107666683B (zh) 一种无线系统区域管理的方法、终端及基站
CN115280830B (zh) 一种确定小区的质量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WO2023001227A1 (zh) 执行gap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14071726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2120524A1 (zh) 非独立组网与独立组网的切换方法、装置与系统
CN116114317A (zh)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JP7633065B2 (ja) 通信装置、基地局、及び通信方法
WO2024169931A1 (zh) 一种条件主辅小区变更方法及装置
WO2023150962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handling a relay link with tau and rnau in l2 u2n relay case
WO2023193242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switching to a relay ue in an rrc idle or inactive state
WO2024045882A1 (zh) 服务小区选择方法和装置
CN110024437A (zh) 用于实现对无线网络的接入的方法、网络节点和无线设备
WO2025020132A1 (zh) 无线链路恢复方法及终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03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