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44766A - 按键及其键盘 - Google Patents
按键及其键盘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644766A CN107644766A CN201711088378.1A CN201711088378A CN107644766A CN 107644766 A CN107644766 A CN 107644766A CN 201711088378 A CN201711088378 A CN 201711088378A CN 107644766 A CN107644766 A CN 10764476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int
- triggering
- keycap
- trigger switch
- support mem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00872 buff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6
- 238000010304 fi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4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806 elasto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0139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5020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2447 hatch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99 edible fruit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95 ligh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515 penet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633 protec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41 silica g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2027 silica g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379 silicone rub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45 silicone rub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关于一种按键及其键盘。一种按键包含底板、键帽、支撑装置、触发凸点结构、薄膜电路板及缓冲结构。支撑装置设置于底板及键帽之间,以使键帽伴随支撑装置于未按压与按压位置之间移动。触发凸点结构形成于支撑装置上或键帽上。薄膜电路板设置于底板上且具有触发开关。缓冲结构设置于触发凸点结构上,或设置于薄膜电路板上以位于触发开关的上方或下方。当键帽被按压而伴随支撑装置移动至按压位置时,触发凸点结构下压触发触发开关且使缓冲结构受力挠性变形以提供缓冲至触发开关。本发明的按键可大幅地改善按键的触发灵敏度与按压手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键及其键盘,尤其涉及一种使用支撑装置或键帽上的触发凸点结构触发薄膜电路板上的触发开关且使用缓冲结构提供缓冲至触发开关的按键及其键盘。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传统发光按键的设计可如图1所示,图1为根据现有技术所提供的发光按键的剖面示意图。由图1可知,发光按键10包含底板12、薄膜电路板14、中空弹性体16、导光板18、光源20以及键帽22。薄膜电路板14设置于底板12且具有开关15,导光板18设置于薄膜电路板14上且具有开孔结构19以容置中空弹性体16,藉此,中空弹性体16即可在键帽22被外力按压时,受压弹性变形以触压薄膜电路板14,进而导通开关15,以使发光按键10可据以执行使用者所欲输入的功能。光源20设置于导光板18的一侧,用来射出光线进入导光板18,再藉由导光板18将光线导引至上方键帽22,从而产生按键发光效果。
然而,上述采用侧向出光的发光配置往往会产生发光按键10发光亮度不均匀与漏光的问题。除此之外,由于上述使用中空弹性体16触发开关15的设计需要先等到中空弹性体16受压弹性变形后才能触压薄膜电路板14而导通开关15,因此也会容易让使用者感受到按压触发不够灵敏的按压手感。
发明内容
为改善上述触发不够灵敏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按键。
上述的按键包括:
底板;
键帽;
支撑装置,该支撑装置设置于该底板以及该键帽之间,以使该键帽伴随该支撑装置于未按压位置与按压位置之间移动;
触发凸点结构,其形成于该支撑装置上或该键帽上;
薄膜电路板,其设置于该底板上且该薄膜电路板对应该触发凸点结构的位置上具有触发开关;以及
缓冲结构,该缓冲结构设置于该触发凸点结构上,或该缓冲结构设置于该薄膜电路板上且位于该触发开关的上方或下方,当该键帽被按压而伴随该支撑装置从该未按压位置移动至该按压位置时,该触发凸点结构下压触发该触发开关且使该缓冲结构受力挠性变形以提供缓冲至该触发开关。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支撑装置包含第一支撑件以及第二支撑件,该第一支撑件与该第二支撑件交叉枢接且该第一支撑件与该第二支撑件分别各自可活动地连接于该底板以及该键帽,该触发凸点结构包含至少一个第一触发凸点,该触发开关包含至少一个第一触发开关点,该至少一个第一触发开关点与该至少一个第一触发凸点彼此相对,该至少一个第一触发凸点形成于该第一支撑件与该键帽相连接的位置以及该第一支撑件与该第二支撑件交叉枢接的位置的至少其中之一上,该缓冲结构包含至少一个第一缓冲垫,该至少一个第一缓冲垫设置于该至少一个第一触发凸点上,或设置于该薄膜电路板上且位于该至少一个第一触发开关点的上方或下方。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至少一个第一缓冲垫采用印刷制程形成于该薄膜电路板上以位于该至少一个第一触发开关点的上方或下方。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薄膜电路板包含彼此相对隔开的第一基材层及第二基材层,该至少一个第一触发开关点包含第一导通点结构以及第二导通点结构,该第一导通点结构以及该第二导通点结构分别形成于该第一基材层的第一内表面以及该第二基材层的第二内表面上且该第一导通点结构以及该第二导通点结构彼此相对,当该键帽被按压至该按压位置时,该至少一个第一触发凸点下压该第一导通点结构,以使该第一导通点结构接触该第二导通点结构而导通触发该至少一个第一触发开关点。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触发凸点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触发凸点,该触发开关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触发开关点以与该至少一个第二触发凸点彼此相对,该至少一个第二触发凸点形成于该第二支撑件与该键帽相连接的位置以及该第二支撑件与该第一支撑件交叉枢接的位置的至少其中之一上,该缓冲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缓冲垫,该至少一个第二缓冲垫设置于该至少一个第二触发凸点上,或设置于该薄膜电路板上以位于该至少一个第二触发开关点的上方或下方。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底板具有第一开孔,该薄膜电路板具有对应该第一开孔的第二开孔,该按键还包括:
发光二极管电路板,其设置于该底板下;
发光二极管,其设置于该发光二极管电路板对应该第一开孔的位置上,以经由该发光二极管电路板的控制产生光线从该第一开孔以及该第二开孔射出;以及
透光中空弹性体,其设置于该底板与该键帽之间,该透光中空弹性体覆盖该发光二极管,以使该发光二极管所产生的光线通过该第一开孔及该第二开孔入射至该透光中空弹性体,且经由该透光中空弹性体射出。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键盘,该键盘:
底板;以及
复数个按键,其设置于该底板上,该复数个按键的至少其中之一包含:
键帽;
支撑装置,其设置于该底板以及该键帽之间,以使该键帽伴随该支撑装置于未按压位置与按压位置之间移动;
触发凸点结构,其形成于该支撑装置上或该键帽上;
薄膜电路板,其设置于该底板上且该薄膜电路板对应该触发凸点结构的位置上具有触发开关;以及
缓冲结构,其设置于该触发凸点结构上,或设置于该薄膜电路板上以位于该触发开关的上方或下方,当该键帽被按压而伴随该支撑装置从该未按压位置移动至该按压位置时,该触发凸点结构下压触发该触发开关且使该缓冲结构受力挠性变形以提供缓冲至该触发开关。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支撑装置包含第一支撑件以及第二支撑件,该第一支撑件与该第二支撑件交叉枢接且可活动地连接于该底板以及该键帽,该触发凸点结构包含至少一个第一触发凸点,该触发开关包含至少一个第一触发开关点以与该至少一个第一触发凸点彼此相对,该至少一个第一触发凸点形成于该第一支撑件与该键帽相连接的位置以及该第一支撑件与该第二支撑件交叉枢接的位置的至少其中之一上,该缓冲结构包含至少一个第一缓冲垫,该至少一个第一缓冲垫设置于该至少一个第一触发凸点上,或设置于该薄膜电路板上以位于该至少一个第一触发开关点的上方或下方。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至少一个第一缓冲垫采用印刷制程形成于该薄膜电路板上该至少一个第一触发开关点的上方或下方。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薄膜电路板包含彼此相对隔开的第一基材层及第二基材层,该至少一个第一触发开关点包含第一导通点结构以及第二导通点结构,该第一导通点结构以及该第二导通点结构分别形成于该第一基材层的第一内表面以及该第二基材层的第二内表面上且该第一导通点结构以及该第二导通点结构彼此相对,当该键帽被按压至该按压位置时,该至少一个第一触发凸点下压该第一导通点结构,以使该第一导通点结构接触该第二导通点结构而导通触发该至少一个第一触发开关点。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触发凸点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触发凸点,该触发开关另包含至少一个第二触发开关点以与该至少一个第二触发凸点彼此相对,该至少一个第二触发凸点形成于该第二支撑件与该键帽相连接的位置以及该第二支撑件与该第一支撑件交叉枢接的位置的至少其中之一上,该缓冲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缓冲垫,该至少一个第二缓冲垫设置于该至少一个第二触发凸点上,或设置于该薄膜电路板上以位于该至少一个第二触发开关点的上方或下方。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底板具有第一开孔,该薄膜电路板具有对应该第一开孔的第二开孔,该复数个按键的至少其中之一还包括:
发光二极管电路板,其设置于该底板下;
发光二极管,其设置于该发光二极管电路板对应该第一开孔的位置上,以经由该发光二极管电路板的控制产生光线从该第一开孔以及该第二开孔射出;以及
透光中空弹性体,其设置于该底板与该键帽之间,该透光中空弹性体覆盖该发光二极管,以使该发光二极管所产生的光线通过该第一开孔及该第二开孔入射至该透光中空弹性体,且经由该透光中空弹性体射出。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可大幅地改善按键的触发灵敏度与按压手感,从而解决在现有技术中所提及的中空弹性体需要受压弹性变形后才能触压薄膜电路板导通开关,导致使用者感受到按键按压触发不够灵敏的问题,以及有效地防止偏压键帽边角无法触发按键的情况发生。除此之外,本发明所提出的使用支撑装置或键帽的触发凸点触发薄膜电路板的触发开关点且使用缓冲结构提供缓冲至触发开关的缓冲设计可更进一步地避免薄膜电路板的触发开关因受到支撑装置(或键帽)下压而受到磨损撞伤的情况,从而延长按键的使用寿命以及达到按压静音效果。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图1为根据现有技术所提供的发光按键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提出的键盘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2的按键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图2的键盘沿着剖面线A-A’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图4的键帽被按压至按压位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所提出的键盘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其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提出的键盘的立体示意图,如图2所示,键盘100包含底板102以及复数个按键104(于图2中仅以一个按键104简示之),复数个按键104设置于底板102上以供使用者按压而执行使用者所欲输入的功能。需说明的是,键盘100可较佳地应用于一般具有由上盖与下壳体组成的开合机构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上(如笔记型计算机或折叠式键盘装置),但不以此为限。
本发明所提出的按键触发设计可应用于复数个按键104的至少其中之一上,其数量多寡端视键盘100的实际应用而定,为求简化说明,以下针对其中之一具有按键触发设计的按键104进行描述,至于其它采用相同设计的按键104的结构设计,其可以此类推。请参阅图2以及图3,图3为图2的按键104的爆炸示意图,由图2以及图3可知,按键104可较佳地采用按键发光设计(但不受此限,其亦可为可省略的配置,以简化本发明的按键设计),按键104包含键帽106、支撑装置108、薄膜电路板110、触发凸点结构112、缓冲结构114、发光二极管电路板116、发光二极管118以及透光中空弹性体120。支撑装置108设置于底板102以及键帽106之间,键帽106经由支撑装置108相对于底板102在按压位置与未按压位置之间移动,更详细地说,在此实施例中,支撑装置108可较佳地为剪刀脚结构且包含第一支撑件122以及第二支撑件124,第一支撑件122可活动地连接于键帽106以及底板102,第二支撑件124可活动地连接于键帽106以及底板102且第二支撑件124与第一支撑件122交叉枢接,藉此,键帽106即可通过第一支撑件122以及第二支撑件124的剪刀脚连接设计相对于底板102在按压位置与未按压位置之间移动。
在按键104的按压触发设计方面,其可参阅图3、图4以及图5,图4为图2的键盘沿着剖面线A-A’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图4的键帽被按压至按压位置的剖面示意图,其中为了清楚显示按键104的内部结构设计,在图4以及图5中省略透光中空弹性体120绘示。如图3、图4以及图5所示,薄膜电路板110设置在底板102面对键帽106的一侧上,薄膜电路板110包含第一基材层126以及第二基材层128且在对应触发凸点结构112的位置上具有触发开关111,触发凸点结构112包含第一触发凸点130以及第二触发凸点132,缓冲结构114包含第一缓冲垫134以及第二缓冲垫136。
更详细地说,第一基材层126以及第二基材层128可较佳地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材质所组成(但不以此为限),第一基材层126具有第一内表面127,第二基材层128具有第二内表面129,第一内表面127与第二内表面129彼此相对。触发开关111包含第一触发开关点138以及第二触发开关点140,第一触发开关点138包含第一导通点结构142以及第二导通点结构144,第一导通点结构142以及第二导通点结构144分别形成于第一基材层126的第一内表面127以及第二基材层128的第二内表面129上且第一导通点结构142与第二导通点结构144彼此相对。第一触发凸点130形成在第一支撑件122与键帽106相连接的位置且第一触发凸点130与第一触发开关点138彼此相对,第二触发凸点132形成在第二支撑件124与键帽106相连接的位置且第二触发凸点132与第二触发开关点140彼此相对。第一缓冲垫134设置于薄膜电路板110对应第一触发开关点138的位置上,第二缓冲垫136设置于薄膜电路板110对应第二触发开关点140的位置上,其中第一缓冲垫134以及第二缓冲垫136可较佳地以硅胶(silicone rubber)材料所组成且采用印刷制程形成于薄膜电路板110上,但不以此为限。另外,第一缓冲垫134以及第二缓冲垫136可以UV胶材料所组成且采用印刷制程形成于薄膜电路板110上。
需注意的是,触发凸点、缓冲垫以及触发开关点的配置亦可应用在支撑装置108的其它位置上(例如第一支撑件122与第二支撑件124交叉枢接的位置),或是应用在键帽106上。举例来说,在此实施例中,第一触发凸点130亦可另形成在第一支撑件122两侧上与第二支撑件124交叉枢接的位置,且与相对应的第一缓冲垫134以及第一触发开关点138彼此相对(如图2所示),至于针对其它衍生变化实施例(如第一触发凸点130可另形成在第二支撑件124上与第一支撑件122交叉枢接的位置,或者是键帽106上可形成有触发凸点以经由相对应的缓冲垫下压相对应的触发开关点)的相关描述,其可参照此实施例类推,于此不再赘述。
至于在按键104的发光设计方面,由图3、图4以及图5可知,底板102具有第一开孔103,薄膜电路板110具有对应第一开孔103的第二开孔146,发光二极管电路板116设置于底板102下,发光二极管118设置于发光二极管电路板116对应第一开孔103的位置上,透光中空弹性体120设置于底板102与键帽106之间且覆盖发光二极管118,以用来提供弹力驱动键帽106从按压位置自动回位至未按压位置以及允许发光二极管118所产生的光线穿透。藉此,发光二极管118经由发光二极管电路板116的控制所产生的光线可通过第一开孔103及第二开孔146入射至透光中空弹性体120,且经由透光中空弹性体120射出,从而达到按键发光效果。
通过上述设计,当键帽106从如图4所示的未按压位置被外力按压至如图5所示的按压位置时,第一支撑件122以及第二支撑件124就会随着键帽106的向下移动而相对枢转,藉以使位于第一支撑件122与键帽106相连接的位置的第一触发凸点130下压第一缓冲垫134,进而使得第一缓冲垫134受力挠性变形并且下压第一导通点结构142接触第二导通点结构144而导通触发第一触发开关点138,藉此,即可产生相对应的触发讯号,从而使按键104可据以执行使用者所欲输入的功能。同样地,在上述过程中,位于第一支撑件122与第二支撑件124交叉枢接的位置的第一触发凸点130也会经由相对应的第一缓冲垫134的挠性变形缓冲而导通触发相对应的第一触发开关点138,并且位于第二支撑件124与键帽106相连接的位置的第二触发凸点132也会经由第二缓冲垫136的挠性变形缓冲而导通触发第二触发开关点140。
如此一来,利用上述触发设计,本发明可大幅地改善按键的触发灵敏度与按压手感,从而解决在现有技术中所提及的中空弹性体需要受压弹性变形后才能触压薄膜电路板导通开关,导致使用者感受到按键按压触发不够灵敏的问题,以及有效地防止偏压键帽边角无法触发按键的情况发生。除此之外,由于本发明采用支撑装置(或键帽)的触发凸点经由缓冲垫触发薄膜电路板的触发开关点的缓冲设计,因此,本发明亦可更进一步地避免薄膜电路板上的触发开关点因受到支撑装置(或键帽)直接下压撞击而受到磨损撞伤的情况,以及降低支撑装置(或键帽)与薄膜电路板碰撞的声音,从而延长按键的使用寿命以及达到按压静音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触发凸点结构具有四个触发凸点,从而以四点式触发的方式来触发薄膜电路板上的触发开关。且缓冲结构对应地具有四个缓冲垫,四个缓冲垫与四个触发凸点对应,且四个缓冲垫可呈对称设置。当然,本发明所提供的支撑装置下压触发设计可不限于如图3所示的四点式触发设计,也就是说,触发凸点结构经由缓冲结构触发薄膜电路板的触发开关的配置数量可随着本发明的实际应用而有所增减,举例来说,在另一实施例中,本发明可仅使用形成在支撑件与键帽相连接的位置上的触发凸点,或是仅使用形成在支撑件彼此交叉枢接的位置上的触发凸点,来进行经由缓冲垫触发薄膜电路板的触发开关点的下压触发动作,从而达到简化按键结构设计的目的。此外,缓冲垫的配置可不限于形成在薄膜电路板上的设计,本发明亦可采用将缓冲结构设置在支撑件的触发凸点结构上的设计,简言之,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缓冲垫134可改设置在第一触发凸点130上且第一缓冲垫134与第一触发开关点138彼此相对,藉此,当键帽106被按压时,第一支撑件122以及第二支撑件124就会随着键帽106的向下移动而相对枢转,藉以使第一触发凸点130经由第一缓冲垫134下压触发第一触发开关点138,从而产生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缓冲保护效果。至于针对此实施例的其它相关描述,其参照上述实施例类推,于此不再赘述。
需注意的是,缓冲垫的配置亦可采用位于触发开关的下方的设计,举例来说,请参阅图6,其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提出的键盘100’的剖面示意图,在此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组件具有相同编号者,代表其具有相同的结构或功能,其相关描述于此不再赘述。如图6所示,键盘100’包含底板102以及复数个按键104’(于图6中仅以一个按键104’简示之),按键104’包含键帽106、支撑装置108、薄膜电路板110、发光二极管电路板116、发光二极管118、透光中空弹性体120(绘示于图3中)、第一触发凸点130、第二触发凸点132、第一缓冲垫134’以及第二缓冲垫136。在此实施例中,第一缓冲垫134’可设置在第一触发开关点138的下方,藉此,当键帽106被按压时,第一支撑件122以及第二支撑件124就会随着键帽106的向下移动而相对枢转,藉以使第一触发凸点130下压触发第一触发开关点138且使第一缓冲垫134’受力挠性变形以提供缓冲至第一触发开关点138,从而产生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缓冲保护效果。至于针对其它衍生变化实施例(如将缓冲垫分别设置于触发开关点的上方及下方)的相关描述,其可参照此实施例类推,于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按键可大幅地改善按键的触发灵敏度与按压手感,从而解决在现有技术中所提及的中空弹性体需要受压弹性变形后才能触压薄膜电路板导通开关,导致使用者感受到按键按压触发不够灵敏的问题,以及有效地防止偏压键帽边角无法触发按键的情况发生。除此之外,由于本发明采用支撑装置(或键帽)的触发凸点经由缓冲垫触发薄膜电路板的触发开关点的缓冲设计,因此,本发明亦可更进一步地避免薄膜电路板上的触发开关点因受到支撑装置(或键帽)直接下压撞击而受到磨损撞伤的情况,以及降低支撑装置(或键帽)与薄膜电路板碰撞的声音,从而延长按键的使用寿命以及达到按压静音效果。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按键,其特征在于,该按键包括:
底板;
键帽;
支撑装置,该支撑装置设置于该底板以及该键帽之间,以使该键帽伴随该支撑装置于未按压位置与按压位置之间移动;
触发凸点结构,其形成于该支撑装置上或该键帽上;
薄膜电路板,其设置于该底板上且该薄膜电路板对应该触发凸点结构的位置上具有触发开关;以及
缓冲结构,该缓冲结构设置于该触发凸点结构上,或该缓冲结构设置于该薄膜电路板上且位于该触发开关的上方或下方,
当该键帽被按压而伴随该支撑装置从该未按压位置移动至该按压位置时,该触发凸点结构下压触发该触发开关且使该缓冲结构受力挠性变形以提供缓冲至该触发开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支撑装置包含第一支撑件以及第二支撑件,该第一支撑件与该第二支撑件交叉枢接且该第一支撑件与该第二支撑件分别各自可活动地连接于该底板以及该键帽,该触发凸点结构包含至少一个第一触发凸点,该触发开关包含至少一个第一触发开关点,该至少一个第一触发开关点与该至少一个第一触发凸点彼此相对,该至少一个第一触发凸点形成于该第一支撑件与该键帽相连接的位置以及该第一支撑件与该第二支撑件交叉枢接的位置的至少其中之一上,该缓冲结构包含至少一个第一缓冲垫,该至少一个第一缓冲垫设置于该至少一个第一触发凸点上,或设置于该薄膜电路板上且位于该至少一个第一触发开关点的上方或下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个第一缓冲垫采用印刷制程形成于该薄膜电路板上以位于该至少一个第一触发开关点的上方或下方。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薄膜电路板包含彼此相对隔开的第一基材层及第二基材层,该至少一个第一触发开关点包含第一导通点结构以及第二导通点结构,该第一导通点结构以及该第二导通点结构分别形成于该第一基材层的第一内表面以及该第二基材层的第二内表面上且该第一导通点结构以及该第二导通点结构彼此相对,当该键帽被按压至该按压位置时,该至少一个第一触发凸点下压该第一导通点结构,以使该第一导通点结构接触该第二导通点结构而导通触发该至少一个第一触发开关点。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触发凸点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触发凸点,该触发开关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触发开关点以与该至少一个第二触发凸点彼此相对,该至少一个第二触发凸点形成于该第二支撑件与该键帽相连接的位置以及该第二支撑件与该第一支撑件交叉枢接的位置的至少其中之一上,该缓冲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缓冲垫,该至少一个第二缓冲垫设置于该至少一个第二触发凸点上,或设置于该薄膜电路板上以位于该至少一个第二触发开关点的上方或下方。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底板具有第一开孔,该薄膜电路板具有对应该第一开孔的第二开孔,该按键还包括:
发光二极管电路板,其设置于该底板下;
发光二极管,其设置于该发光二极管电路板对应该第一开孔的位置上,以经由该发光二极管电路板的控制产生光线从该第一开孔以及该第二开孔射出;以及
透光中空弹性体,其设置于该底板与该键帽之间,该透光中空弹性体覆盖该发光二极管,以使该发光二极管所产生的光线通过该第一开孔及该第二开孔入射至该透光中空弹性体,且经由该透光中空弹性体射出。
7.一种键盘,其特征在于,该键盘:
底板;以及
复数个按键,其设置于该底板上,该复数个按键的至少其中之一包含:
键帽;
支撑装置,其设置于该底板以及该键帽之间,以使该键帽伴随该支撑装置于未按压位置与按压位置之间移动;
触发凸点结构,其形成于该支撑装置上或该键帽上;
薄膜电路板,其设置于该底板上且该薄膜电路板对应该触发凸点结构的位置上具有触发开关;以及
缓冲结构,其设置于该触发凸点结构上,或设置于该薄膜电路板上以位于该触发开关的上方或下方,当该键帽被按压而伴随该支撑装置从该未按压位置移动至该按压位置时,该触发凸点结构下压触发该触发开关且使该缓冲结构受力挠性变形以提供缓冲至该触发开关。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该支撑装置包含第一支撑件以及第二支撑件,该第一支撑件与该第二支撑件交叉枢接且可活动地连接于该底板以及该键帽,该触发凸点结构包含至少一个第一触发凸点,该触发开关包含至少一个第一触发开关点以与该至少一个第一触发凸点彼此相对,该至少一个第一触发凸点形成于该第一支撑件与该键帽相连接的位置以及该第一支撑件与该第二支撑件交叉枢接的位置的至少其中之一上,该缓冲结构包含至少一个第一缓冲垫,该至少一个第一缓冲垫设置于该至少一个第一触发凸点上,或设置于该薄膜电路板上以位于该至少一个第一触发开关点的上方或下方。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个第一缓冲垫采用印刷制程形成于该薄膜电路板上该至少一个第一触发开关点的上方或下方。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该薄膜电路板包含彼此相对隔开的第一基材层及第二基材层,该至少一个第一触发开关点包含第一导通点结构以及第二导通点结构,该第一导通点结构以及该第二导通点结构分别形成于该第一基材层的第一内表面以及该第二基材层的第二内表面上且该第一导通点结构以及该第二导通点结构彼此相对,当该键帽被按压至该按压位置时,该至少一个第一触发凸点下压该第一导通点结构,以使该第一导通点结构接触该第二导通点结构而导通触发该至少一个第一触发开关点。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该触发凸点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触发凸点,该触发开关另包含至少一个第二触发开关点以与该至少一个第二触发凸点彼此相对,该至少一个第二触发凸点形成于该第二支撑件与该键帽相连接的位置以及该第二支撑件与该第一支撑件交叉枢接的位置的至少其中之一上,该缓冲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缓冲垫,该至少一个第二缓冲垫设置于该至少一个第二触发凸点上,或设置于该薄膜电路板上以位于该至少一个第二触发开关点的上方或下方。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该底板具有第一开孔,该薄膜电路板具有对应该第一开孔的第二开孔,该复数个按键的至少其中之一该按键还包括:
发光二极管电路板,其设置于该底板下;
发光二极管,其设置于该发光二极管电路板对应该第一开孔的位置上,以经由该发光二极管电路板的控制产生光线从该第一开孔以及该第二开孔射出;以及
透光中空弹性体,其设置于该底板与该键帽之间,该透光中空弹性体覆盖该发光二极管,以使该发光二极管所产生的光线通过该第一开孔及该第二开孔入射至该透光中空弹性体,且经由该透光中空弹性体射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088378.1A CN107644766A (zh) | 2017-11-08 | 2017-11-08 | 按键及其键盘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088378.1A CN107644766A (zh) | 2017-11-08 | 2017-11-08 | 按键及其键盘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644766A true CN107644766A (zh) | 2018-01-30 |
Family
ID=611261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1088378.1A Pending CN107644766A (zh) | 2017-11-08 | 2017-11-08 | 按键及其键盘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644766A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243894A (zh) * | 2018-08-30 | 2019-01-18 |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 按键及键盘 |
CN111477487A (zh) * | 2019-06-18 | 2020-07-31 | 光宝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 输入装置 |
CN111584277A (zh) * | 2019-06-18 | 2020-08-25 | 光宝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 按键模块 |
CN115241007A (zh) * | 2021-04-23 | 2022-10-25 | 重庆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 具有减噪效果的按键与键盘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75784A (zh) * | 1999-05-31 | 2000-12-06 | 明碁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操作时可抑制噪音的倍数键按键 |
CN202167386U (zh) * | 2011-07-13 | 2012-03-14 |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 按键及其键盘 |
CN202373498U (zh) * | 2011-12-21 | 2012-08-08 |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 薄膜开关以及具有该薄膜开关的按键与键盘 |
US20150047959A1 (en) * | 2013-08-16 | 2015-02-19 | Primax Electronics Ltd. | Key structure |
CN104851728A (zh) * | 2015-05-15 | 2015-08-19 | 深圳市多精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剪刀脚键盘的按键结构 |
CN106340415A (zh) * | 2016-08-31 | 2017-01-18 |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 发光键盘 |
-
2017
- 2017-11-08 CN CN201711088378.1A patent/CN107644766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75784A (zh) * | 1999-05-31 | 2000-12-06 | 明碁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操作时可抑制噪音的倍数键按键 |
CN202167386U (zh) * | 2011-07-13 | 2012-03-14 |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 按键及其键盘 |
CN202373498U (zh) * | 2011-12-21 | 2012-08-08 |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 薄膜开关以及具有该薄膜开关的按键与键盘 |
US20150047959A1 (en) * | 2013-08-16 | 2015-02-19 | Primax Electronics Ltd. | Key structure |
CN104851728A (zh) * | 2015-05-15 | 2015-08-19 | 深圳市多精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剪刀脚键盘的按键结构 |
CN106340415A (zh) * | 2016-08-31 | 2017-01-18 |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 发光键盘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243894A (zh) * | 2018-08-30 | 2019-01-18 |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 按键及键盘 |
CN111477487A (zh) * | 2019-06-18 | 2020-07-31 | 光宝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 输入装置 |
CN111584277A (zh) * | 2019-06-18 | 2020-08-25 | 光宝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 按键模块 |
US11887791B2 (en) | 2019-06-18 | 2024-01-30 | Lite-On Electronics (Guangzhou) Limited | Key module |
CN115241007A (zh) * | 2021-04-23 | 2022-10-25 | 重庆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 具有减噪效果的按键与键盘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747051B2 (en) | Input device and pointing unit | |
CN107644766A (zh) | 按键及其键盘 | |
KR100919091B1 (ko) | 입력 장치와 그 제조 방법 | |
US20080135392A1 (en) | Illuminating Membrane Switch and Illuminating Keypad Using the Same | |
CN104425162B (zh) | 按键结构 | |
JP2010534899A (ja) | 指先触覚入力装置 | |
TW200928876A (en) | Keyboard modul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 |
CN106128833B (zh) | 发光按键 | |
TW201503195A (zh) | 發光鍵盤 | |
CN104240999B (zh) | 键盘装置 | |
TWI604490B (zh) | 按鍵結構 | |
CN101477911A (zh) | 键盘模组及电子装置 | |
CN110391106A (zh) | 键盘装置 | |
TWI545494B (zh) | 游標裝置及鍵盤 | |
KR101357797B1 (ko) | 초 슬림 터치 키보드 | |
JP2001216070A (ja) | キーボード | |
US11287902B2 (en) | Input device | |
TWI582812B (zh) | 按鍵結構 | |
TW201919083A (zh) | 發光鍵盤 | |
TWI635525B (zh) | 按鍵及其鍵盤 | |
TW201913704A (zh) | 發光鍵盤 | |
US20150129406A1 (en) | Keyboard device | |
CN110716649A (zh) | 键盘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TWI836653B (zh) | 鍵盤裝置 | |
CN113223885A (zh) | 键盘及按键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