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7620826A - 电磁的阀驱动部、其制造方法以及配备有其的电磁阀 - Google Patents

电磁的阀驱动部、其制造方法以及配备有其的电磁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20826A
CN107620826A CN201710581485.1A CN201710581485A CN107620826A CN 107620826 A CN107620826 A CN 107620826A CN 201710581485 A CN201710581485 A CN 201710581485A CN 107620826 A CN107620826 A CN 1076208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e plate
plate unit
pole
drive division
valve dr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8148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20826B (zh
Inventor
L.布拉斯曼
M.伦茨
J.格哈茨
F.多尔德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esto SE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Festo SE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esto SE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Festo SE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076208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208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208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208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0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 F16K31/06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using a magnet, e.g. diaphragm valves, cutting off by means of a liquid
    • F16K31/0644One-way valve
    • F16K31/0655Lift valves
    • F16K31/0658Armature and valve member being one single ele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0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 F16K31/06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using a magnet, e.g. diaphragm valves, cutting off by means of a liquid
    • F16K31/0675Electromagnet aspects, e.g. electric supply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agnetically Actuated Valves (AREA)

Abstract

提出一种电磁的阀驱动部(2),其具有带有装备有可通电的线圈(45)的铁磁轭结构(14),在其外部布置有极板单元(23)。邻近于极板单元(23)布置有电枢元件(46),其可通过使线圈(45)通电基于在此建立的磁场来运动。极板单元(23)包含两个铁磁极板(26a,26b),其彼此单独地构造并且彼此间隔开地布置,其中,在两个铁磁极板之间布置磁性上不可导的中间元件(28),其与两个极板(26a,26b)紧固地相连接。

Description

电磁的阀驱动部、其制造方法以及配备有其的电磁阀
技术领域
本发明设计一种电磁阀驱动部,其带有承载至少一个可通电的线圈的铁磁轭结构,其包含两个彼此间隔开并且导磁地相互连接的侧向轭体,带有桥接两个侧向轭体之间的间隔的设计成结构单元极板单元,其包括两个分别与侧向轭体中的一个导磁地相连接的铁磁极板,在其之间布置有磁性上不可导的中间元件,并且带有邻近于极板单元布置的使两个极板重叠的电枢元件,其可通过线圈的电气操控来驱动改变与极板单元的间隔的工作运动。
本发明另外涉及一种用于制造这样的电磁的阀驱动部的方法和此外涉及一种配备有这样的电磁的阀驱动部的电磁阀。
背景技术
由文件EP 3 018 392 A1已知一种前述类型的电磁的阀驱动部,其具有带有两个彼此间隔开的侧向轭体的设计成H形的轭结构并且承载可电气通电的线圈。通过使线圈通电可建立磁场,以便于驱动电枢元件以致工作运动,通过该工作元件可操纵阀元件。为了优化磁通,已知的阀驱动部具有放置到轭结构处并且通过特别的固定措施固定在该处的基板单元,其在一可行的实施形式中由一件式的、切缝的板体和插入到板体中的填充元件组成。一备选的实施形式设置有两个特别的极板,其通过打开的间隙彼此分离并且分别彼此独立地固定在侧向轭体的一个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基于的目的是,使得在紧凑的尺寸的情况中产生高磁力的电磁的阀驱动部的成本适宜的实现成为可能。
为了实现该目的,在开头所述类型的阀驱动部的情况中设置成,两个极板彼此单独地构造并且彼此间隔地布置,其中,两个极板为了形成极板单元无直接相互接触地通过中间元件紧固地相互连接。
以该方式存在有阀驱动部,其可例如以高磁性吸引力加载作用到阀元件上的即使紧凑尺寸的电枢元件的。通过使两个极板彼此单独地构造并且彼此间隔开地布置,避免了磁性短路并且拘束可通过线圈产生的磁场,其路径穿过邻近的电枢元件。因此可在极板与电枢元件之间构造高的磁通,由该磁通引起高的吸引力,这所提供的可能性是,在阀驱动部的紧凑的尺寸的情况中控制高的流体力。位于两个极板之间的间隔然而不是敞开的,而是由磁性上不可导的中间元件填满,该中间元件与两个极板紧固地相连接,从而出现作为结构单元的、形成极板单元的复合体。该复合体在安装阀驱动部的情况中可被简单地手操作并且可被轻易地定位在期望的位置处。此外,其所提供的可能性是,将电枢元件的区域与轭结构的相反区域分割开,使得后者不会被用于控制流体的配备有阀驱动部的阀损坏。极板单元的另一优点在于,其在需要的情况中可用于配备不同结构形式的电磁体,即例如不管是用于带有H形轭结构的电磁体还是用于带有U形轭结构的电磁体。可统一地手操作的极板单元还适用于与不同的电枢系统相组合,其尤其以其电枢元件的设计方案来彼此区分。磁性上不可导的中间元件完全不具有导磁性或仅具有非常少且相对于两个极板非常薄弱的导磁性。
由从属权利要求得知本发明的有利的改进方案。
两个极板适宜地构造成关于轭结构单独的部件并且分别被放置到轭体中的一个的封闭面处。在此,在极板与轭体之间的直接固定适宜地不存在,极板优选地通过阀驱动部的相应的器件与两个轭体的封闭面纯粹力配合地夹紧。由此一方面可独立于轭结构来制造极板单元,且另一方面轭体和极板的生产材料结构不由于这些部件的相互固定而损坏。
在阀驱动部的一优选的设计方案中,铁磁轭结构设计成H形的,其中,两个侧向轭体构造成板状的并且通过轭结构的在其间延伸的铁磁轭芯导磁地相互连接。可通电的线圈直接地或在绝缘地起作用的线圈支架的中间接缝下安放在轭芯上。在其外周缘的区域中,线圈被极板单元侧面包围,极板单元在外边缘区域中在两个侧向布置的板状的轭体之间延伸。每个轭体可实施成一件式或多件式的。在多件式的实施形式的情况中,侧向的轭体适宜地设有穿孔,轭芯被插入且尤其被压入到穿孔中。两个侧向的轭体同样如同轭芯和可通过磁场操纵的电枢元件那样由铁磁材料构成、尤其由具有铁磁特性的钢构成。
轭结构的一备选的实施形式设计成U形的并且具有两个形成侧向轭体的边腿,其中至少一个支承有线圈。
铁磁电枢元件适宜地构造成板状的,其中,其板平面优选地至少大致平行于极板单元的板平面延伸。以该方式可以特别大的尺寸实现在电枢元件与极板的极面之间限定的工作气隙的基面。
电枢元件的工作运动适宜地是横向于极板单元的板平面定向的平移运动。就此而言,阀驱动部尤其构造成,电枢元件可占据由两个极板完全抬起的位置,在其中存在两个工作气隙,更确切地说在电枢元件与两个极板中的每个之间的工作气隙。
在中间元件与两个极板中的每个之间的紧固连接优选地构造成如此流体密封的,使得其在配备有阀驱动部的阀的运行中出现流体压力的情况中是不可渗透的。以该方式除了两个铁磁极板的磁性分离之外同时得出垂直于极板平面的流体压力密封性。
适宜地存在基座体,其承载轭结构。在基座体中适宜地构造有多个流体通道,其彼此的连接可借助于阀元件来控制,阀元件可借助于电枢元件运动。阀元件可以是关于电枢元件单独的构件,其与电枢元件运动联接。备选地还存在的有利的可能性是,电枢元件直接用作或构造成阀元件。
优选地,极板单元是通过所谓的电镀产生的复合体,在其中两个极板和中间元件通过轧辊加工彼此联合。由此在没有供给特别的接缝材料的情况下产生特别紧密的材料复合。通过材料的轧制还可非常简单地实现已提到的高的压力密封性。为了电镀,优选地将极板单元的之前分离的部件在轧辊设备中通过高的轧辊压力彼此挤压。
用于构造极板单元的一优选的材料组合设置成,两个极板由铁磁性的钢构成,而中间元件由磁性上不可导的材料构成、尤其由磁性上完全不可导的金属例如铝、铜、钛、黄铜或青铜或由磁性上仅非常弱地传导的金属例如奥氏钢构成。代替金属,中间元件例如还由塑料材料构成。
不仅每个极板而且中间元件适宜地具有一件式的结构。然而尤其地在极板的情况中存在用于实现方案(Realisierung)而由多个彼此紧固相连的板部分体组成的备选的可能性,这些板部分体适宜地还通过电镀彼此联合。以该方式可非常简单地实现带有复杂的横截面形状的极板。
极板单元至少在其面向电枢元件的板面处可具有极板和布置在其间的覆盖中间元件的防腐板,其由磁性上不可导的材料构成并且相对薄且尤其比极板和中间元件更薄。防腐板优选地构型成箔片式薄的。防腐保护板与极板单元的另外的部件紧固地相连接,尤其同样通过电镀相连接,其中,优选地在轧辊过程中发生在此发生的防腐板的轧上,其在涉及极板和中间元件的轧辊过程之后。
当不仅两个极板而且中间元件具有方形时,极板单元的尤其简单的制造是可行的。然而在此,在中间元件与两个极板之间的接缝面相对小。为了提高接缝面且因此连接的紧固性,例如存在备选的可能性,即对于中间元件而言选择大致T形的横截面并如此实现整体布置方案,即带有中央区段的中间元件接合到两个极板之间并且具有两个在相反的方向上伸离中央区段的边腿区段,其可以外面齐平的方式进入到相邻的极板的材料中。在此,极板单元适宜地如此取向,使得其具有中间元件的两个边腿区段的板面面向轭结构。
一备选的用于电镀以用于制造极板单元的可能性在于使用双部件金属粉末浇铸法。在此极板和中间元件分别通过如下方式粉末冶金地制成,即,通过添加热塑性塑料使具有所需特性的金属粉末可流动并且紧接着以合适地设计的浇铸形式来注塑,以用于使极板单元模塑成型。另外备选的制造方法例如是所谓的混合焊(在其中将钢与塑料焊接)或电阻焊。
本发明所基于的目的在开头所提及类型的方法中以有利的方式如此来实现,即,形成极板单元的部件通过电镀借助于轧辊过程相互连接。优选地,如此应用该方法,即,通过以对于极板单元而言所期望的结构长度来切断和冲裁以米为单位生产的复合挤压成型体来产生极板单元。由复合挤压成型体可以该方式及其合理地制造任意数量的、其长度根据要求可选择的极板单元。复合挤压成型体事先通过连续的电镀过程制成,在其中铁磁极板初始挤压成型体与磁性上不可导的中间元件初始体通过轧辊过程相互联合。轧辊过程可由多个相继的轧辊阶段组成,以便于逐渐地建立期望的接缝压力而不损坏生产材料。
在轧辊之后,复合挤压成型体或每个由此切断的极板单元适宜地经受退火过程。该退火引起不同生产材料的更紧固的连接以及引起优选地由刚构成的轭体的铁磁特性的再建立,该铁磁特性通过轧辊过程中的机械加工可能会被负面影响。
根据本发明的电磁阀配备有电磁阀驱动部,其以上述意义构造并且其适宜地在使用前述方法的情况下制成。电磁阀具有可运动的阀元件,其与阀驱动部的电枢元件运动联接或者阀元件直接由电枢元件形成。
阀驱动部可设计成单驱动部,然而备选地还可设计成多驱动部,在其中轭结构多倍地存在并且装备有多个线圈。
在所有实施形式的情况中,在横截面上观察,线圈例如构型成圆形的或矩形的。相应地适用于轭体的承载线圈的组成部分。
附图说明
接下来根据附图详细阐述本发明,其中:、
图1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电磁阀的优选的结构形式,该电磁阀配备带有根据本发明的电磁的阀驱动部的优选的结构且该电磁阀尤其在使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下制成,
图2以根据截面线II-II的纵截面显示了图1中的电磁阀,其中,在以点划线包围的截段中图解说明了备选地设计的极板单元的横截面。
图3以分解图示出了图1和图2的电磁阀的纵截面,其中,由配备有线圈的轭体与极板单元构成的组件再一次特别地以包围的截段图解说明,以及
图4显示了图1至3的电磁阀的等轴分解图,其中,以放大的截段图解说明了极板单元在其借助于根据本发明的制造方法的联合之前的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在附图中图解说明了整体上以附图标记1表示的电磁阀,其配备有有利地设计的电磁的阀驱动部2。
电磁阀1具有基座体3,其还可以是阀驱动部2的组成部分并且构造在多个流体通道4,5中,其分别一方面通向基座体3的外面而另一方面通向构造在基座体3的内部中的阀腔6。
阀元件7位于阀腔6中,其相对于阀基座3可实施通过双箭头表示的往复进行的切换运动8。
在切换运动8的范畴中,阀元件7可定位在由附图清楚可见的第一开关位置中,在其中阀元件在密封的情况下贴靠在阀座9处并且由此中断两个流体通道4,5之间的流体连接。此外,阀元件可在切换运动的范畴中定位在至少一个未进一步图绘示出的另外的开关位置中,在其中阀元件从阀座9抬起并且由此释放在两个流体通道4,5之间的流体连接。该另外的开关位置由此示例性地是打开位置,其使得输入到两个流体通道4或5中的一个中的流体可穿过阀腔6溢流至另一流体通道5或4。
电磁阀1和阀驱动部2示例性地具有定义竖轴线的主轴线10。在在主轴线10的轴线方向上定向的驱动侧13处,基座体3装备有阀驱动部2。
阀驱动部2用于引起阀元件7的切换运动8并且用于使阀元件7定位在相应地期望的开关位置中。切换运动8优选地是平移运动,在其中该平移运动示例性地是在主轴线10的轴线方向上的线性运动。
适宜地,阀驱动部2在插入由一个或多个适配器板17,22构成的适配器板组件的情况下固定在基座体3处。
优选地,电磁阀1包含阀弹簧12,其在阀腔6中在阀元件7与适配器板组件17,22之间起作用并且不断地将阀元件7预紧到其开关位置中、示例性地关闭位置中。
阀驱动部2具有铁磁性的轭结构14,其具有两个在与主轴线10成直角的第一横轴线33的轴线方向上彼此间隔地布置的第一和第二侧向轭体34a,34b并且具有在该两个侧向轭体34a,34b之间延伸的轭连接体35。整个轭结构14包括前述部件34 a,34b,35由铁磁的材料、尤其由钢制成。轭连接体35以导磁地方式使两个侧向轭体34a,34b相连接。
在图解说明的优选的实施例中,铁磁轭结构14设计成H形的。两个侧向轭体34a,34b在此构造成带有矩形外轮廓的板状,其中,其板平面与第一横轴线33成直角地伸延。轭连接体35定义优选地棒形的轭芯,其在第一横轴线33的轴线方向上延伸并且导磁地与两个板状的侧向轭体34a,34b相连接。示例性地,轭连接体35具有矩形的横截面,其然而还可具有任一其它横截面形状、例如圆形或椭圆形的横截面形状。优选地,轭连接体35由此与侧向轭体34a,34b相连接,即,其被插入且尤其压入侧向轭体34a,34b的凹口或通孔中。然而,轭连接体还可与侧向轭体34a,34b构造成一件式的。在轭连接体35上共轴地安放有可通电的线圈45。该线圈适宜地不在任何位置处伸出超过侧向轭体34a,34b的轮廓。
线圈45包含卷绕的线圈线材,其与未另外图解说明的联结电极相接触,其适宜地分别隔离地锚固在两个侧向轭体34a,34b中的一个中。如果将电压施加到该联结电极处,线圈45经受通电并且以已知的方式产生磁场,其至少最大部分地在轭结构14中伸延并且由该轭结构14引导。
轭结构14具有在主轴线10的轴线方向上定向的侧,其为了更好的区分被称为工作侧15并且其在组装的电磁阀1的情况中面向基座体3的驱动侧13。
在轭结构14的工作侧15处,轭结构14具有每侧向轭体34a,34b一个封闭面18。封闭面18优选地是平的,其中,两个封闭面18位于共同的、与主轴线10成直角的平面中。
阀驱动部2的主要的组成部分是极板单元23。极板单元23是刚性的复合体,其由多个紧固且尤其还不可松开的相互连接的部件组成。极板单元23优选地整体上设计成板状的并且具有接下来称为板平面24的主伸展平面。极板单元23具有两个彼此相反定向的第一和第二大面积的外面25a,25b,其平行于板平面24伸延。在主轴线10的轴线方向上观察,极板单元23尤其具有成直角的轮廓。
示例性的极板单元23设计成方形的,其中其在主轴线10的轴线方向上测得的高度小于其在第一横轴线33的轴线方向上测得的长度且小于其在与第一横轴线33和与主轴线10成直角的第二横轴线36的轴线方向上测得的宽度。
极板单元23的部件至少是两个由铁磁材料构成的极板26a,26b(其接下来为了更好的区分还被称为第一极板26a和第二极板26b和中间元件28。
每个极板26a,26b具有定义相关极板26a,26b的主伸展平面的板平面,其与极板单元23的板平面24一致,两个极板26a,26b在与主轴线10成直角的方向上、尤其在第一横轴线33的轴线方向上彼此间隔地布置,使得在其间存在连续的、优选地切缝的间隙37并且不在任何位置处存在在两个铁磁极板26a,26b之间的直接接触或直接连接。切缝形的间隙37在两个大面积的外面25a,25b之间和在极板单元23的在两个横轴线36的轴线方向上定向的纵侧的外面27,27b之间是连续的。
间隙37然而不是敞开的,而是优选地完全通过由磁性不可导的材料构成的中间元件28填满。磁性不可导的中间元件28完全不具有导磁性或仅具有非常少且相对于两个极板26a,26b微弱的导磁性。
中间元件28优选地不是铁磁的并且关于磁通不具有相关的引导通量的特性。中间元件优选地由具有相应的特性的金属、尤其包括选自如下的金属,即铝、铜、钛、黄铜、青铜和奥氏钢。中间元件28还可由塑料材料构成。铁磁极板26a,26b优选地由钢生产材料构成。
中间元件28起用于间接刚性地连接两个极板26a,26b彼此的作用的连接件并且在相应的接触面处与每个极板26a,26b紧固且不可松开地相连接。换言之,中间元件28和极板26a,26b与成对地面向彼此的接缝面55a,55b直接在该接缝面55a,55b处紧固的相互连接。
在一可行的实施形式中,极板单元23仅由两个极板26a,26b和布置在其间的中间元件28构成。任选地,极板单元23但仍还可单侧地、多侧地或环形围绕地设有防腐层。这设计如下实施例,其作为防腐措施具有由磁性不可导的材料构成的防腐板32,其以与极板单元23的板平面平行的伸展平面如此放置到由两个极板26a,26b和中间元件28构成的复合体处并且固定在此处,使得其形成极板单元23的两个大面积的外面25b。防腐板32的轮廓与整个极板单元23的轮廓相同。防腐板32在极板单元23的其它组成部分处的固定由在面向彼此的接缝面处的紧固连接引起。
防腐板32在主轴线10的轴线方向上具有比极板26a,26b和中间元件28基本上更小的高度。其可尤其实施成箔片式地薄。防腐板32的材料可选自与中间元件28的材料相同的材料组,其中,其完全可以是与在中间元件28的情况中相同的材料。
防腐板32在背对轭结构14的侧处适宜地全面覆盖极板26a,26b和中间元件28。
极板单元23置于轭结构14的工作侧15处,更确切地说,其两个铁磁极板26a,26b中的每个与轭结构14的两个同样铁磁的侧向轭体34a,34b中的一个处于接触。极板单元23尤其以与主轴线10成直角的极板平面24如此放置到轭结构14处。使得第一极板26a贴靠在第一侧向轭体34a的封闭面18处而第二极板26b贴靠在第二侧向轭体34b的封闭面18处。极板26a,26b的与封闭面18处于接触中的面区域是极板单元23的第一大面积外面25a的部分面。
如此布置的极板单元23桥接两个侧向轭体34a,34b之间的间隔并且由此在其外周缘的其面向工作侧15的区域中侧面包围线圈45。
分别观察两个侧向轭体34a,34b中的一个和贴靠在该处的极板26a,26b,如此分别得到L形的结构。
在极板单元23与轭结构14之间适宜地不设置直接的固定措施。极板单元23尤其仅松开地贴靠在封闭面18处,其中,在极板单元23与轭结构14之间的相对位置然而通过如下方式被固定,即极板单元23与封闭面18夹紧,由此引起力配合的连接。
该力配合的连接优选地由此来引起,即,装配有线圈45的轭结构14和极板单元23被置入到阀驱动部2的被称为驱动部壳体38的壳体中并且通过驱动部壳体38的部件在主轴线10的轴线方向上彼此夹紧。
就此而言,驱动部壳体38优选地包含管形壳体主件42,其纵轴线与主轴线10一致并且其在插入适配器组件17,22的情况下事先以第一端侧42a安装在基座体3处。壳体主件42在其内部与第一端侧42a间隔开的具有从周缘壁向内伸的环形的止挡凸缘43,极板单元23在外边缘区域中以其第二大面积的外面25b安放在该止挡凸缘上。在与第一端侧42a相反的第二端侧42b的区域中,在壳体主件42处固定(尤其通过压入)有壳体盖44,其作用到同样置于壳体主件42中的轭结构14的与驱动侧15相反的侧上并且其按压到支撑在止挡凸缘43处的极板单元23处。
通过使止挡凸缘43仅与极板单元23的第二大面积的外面25b的外边缘区域共同作用,极板单元23的第二大面积的外面25b的其余的、最大部分保持不被覆盖。在主轴线10的轴线方向上与其相对而置有使两个极板26a,26b与主轴线10成直角地重叠的、由铁磁材料构成的电枢元件46,其适宜地构造成板状的,其中,其定义主伸展平面的板面至少大致且优选地刚好平行于极板单元23的板平面24伸延。
电枢元件46可相对于轭结构14且相对于极板单元23运动,其中,可由该电枢元件实施的运动应被称为工作运动47,其在附图中通过双箭头图解说明。在工作运动47的实施方案中,电枢元件46改变其相对极板单元23的距离。
电枢元件46的工作运动47可通过线圈45的相应的电气操控基于由此引起的磁场来促成。通过在使线圈45通电的情况中可产生的磁场可将电枢元件46拉紧到极板单元23处,其中,在线圈45的非激活的状态中位于电枢元件46与极板单元23的每个极板26a,26b之间的工作气隙48减小。在极端情况中,电枢元件46可达到贴靠在极板单元23处。
工作气隙48的最大缝隙高度在非激活的线圈45的情况中存在。其示例性地通过阀弹簧12引起。阀弹簧12持续地将阀元件7在指离极板单元23的方向上按压,这相应地适用于电枢元件46,其在该实施例中通过紧固的连接与阀元件7运动联接。
在该实施例中,阀元件7在非激活的线圈45的情况中通过阀弹簧被预紧到贴靠在阀座9处的关闭位置处。在此,工作气隙48具有最大值。通过由电气操控引起的线圈45的通电产生磁场,其使得电枢元件46在工作气隙48的高度减少的意义中被拉向极板单元的方向并且由此使阀元件7移动到从阀座9抬起的打开位置中。
在一备选的、非图解说明的实施例中,阀元件7直接由电枢元件46形成。
电枢元件46的工作运动47优选地是横向于且尤其垂直于极板单元23的板平面24定向的纯粹平移的运动。
在线圈45通电的情况中产生的磁场流动穿过轭连接体35、两个侧向的轭体34a,34b、两个贴靠在该处的极板26a,26b并且在桥接和带有减小工作气隙48的趋势的情况下穿过在此经受拉力的电枢元件46。
由于电枢元件46与两个极板26a,26b的大面积重叠,存在高的磁通,由该高的磁通引起关于电枢元件46的吸引力。
电枢元件46在该实施例中布置在在主轴线6的轴线方向上在一侧被极板单元23而在另一侧被适配器板单元17,22限制的电枢容纳腔52中,其在主轴线10的轴线方向上测得的高度大于电枢元件46的相应地测得的高度,以便于实现工作运动47。
在图解说明的阀设计中存在如下可能性,即,进入到阀腔6中的流体也进入到电枢容纳腔52中。然而,由于面向电枢容纳腔52的防腐板32阻碍了流体与极板单元23的材料且尤其与两个极板26a,26b的材料的直接接触,从而不出现腐蚀。
此外,在中间元件28与两个极板26a,26b之间实现的紧固的连接优选地是流体密封且压力密封的连接,从而在当所使用的极板单元23在面向电枢元件46的侧处不具有腐蚀板32时,对轭结构14的流体转移(Fluiduebertritt)是不可行的。
极板单元23适宜地是通过电镀法产生的复合体。两个极板26a,26b和中间元件28以及必要时防腐板32通过电镀联合成结构单元,这借助于相应地设计的轧辊装置通过轧辊过程来实现。
与极板单元23是否具有防腐板32无关地,在轧辊过程中适宜地首先仅电镀两个极板26a,26b和中间元件28。如果极板单元23还应具有防腐板32,则其适宜地紧接着首先施用在由两个极板26a,26b与中间元件28构成的复合体上。
在电镀的情况中在彼此处于接触中的接缝面之间形成的接缝力由使相关的部件彼此挤压的高轧辊压力引起。不同的材料的接缝接合到彼此中,并且用于紧固的且不可松开的结合,从而复合体根据紧固性近似与一件式的本体相当。
电镀过程在图4中以放大的截段通过箭头53表明。然而,电镀优选地不在使用已以期望的理论尺寸提供的部件的情况下来进行,而是基于由期望的材料构成的初始挤压成型体来进行,其在连续的轧辊过程中通过所形成的轧辊压力相互联合。
具体地,在此,必要时尤其动用两个铁磁极板初始挤压成型体和磁性不可导的中间元件初始挤压成型体,其中,这三个初始挤压成型体被引导穿过轧辊装置,在该轧辊装置中,这三个初始挤压成型体在纵侧上相互轧制,从而形成任意长度的复合挤压成型体。由该复合挤压成型体于是可通过相应的切断或下料或冲裁制成大数量的极板单元23。
如果期望防腐蚀,优选地还在例如通过切断或冲裁实现分离之前将防腐板初始挤压成型体电镀到其它初始挤压成型体上。这尤其在之前将两个极板初始挤压成型体与中间元件挤压成型体电镀成复合体之后发生。
在图解说明的实施例中,两个极板26a,26b分别构造成一件式的。然而备选于此地,还存在如下可能性,由多个在纵侧彼此放置且相互连接的极板部分体实现一个或两个极板26a,26b。该极板部分体优选地还通过电镀联合成期望的极板26a,26b。存在有利的可能性,即,在一个或相同的电镀过程中将整个极板部分体与中间元件28联合成相关联的复合体。
优选地,两个极板26a,26b以及中间元件28设计成方形的。极板26a,26b与中间元件28的面向彼此且相互连接的接缝面55a,55b在此尤其具有矩形轮廓。与此相关的优点是,极板26a,26b的铁磁材料的体积相对大并且因此极板26a,26b可传导相对大的磁通,这实现高的磁力。
通过使彼此处于接触的接缝面55a,55b变大可使极板单元23的部件之间的连接的紧固性变大。就此而言有利的设计方案在图2中单独图绘出并以点划线包围的截段示出。在此,中间元件28具有带有中央区段56和两个在彼此相反的方向上从中央区段56伸离的第一和第二边腿区段57a,57b的大致T形的横截面。在中央区段56接合到两个极板26a,26b之间并且填满该间隙37期间,两个边腿区段57a,57b在第一横轴线33的轴线方向上伸向两个极板26a,26b的方向,两个极板具有与边腿区段57a,57b的外轮廓互补的描画轮廓,从而将边腿区段57a,57b面齐平地置入两个极板26a,26b的材料中。
通过中间元件28的呈T形的成型得出中间元件28与平行于板平面24的两个极板26a,26b之间的重叠,从而不仅增大了接缝面55a,55b,而且还实现了针对弯矩提供更大的阻力的支撑,这于是尤其有利的是,电枢元件46在工作运动47的情况中撞击到极板单元23上。
整体上考虑,极板单元23在此一如既往地具有板状外形。
配备有T形中间元件28的极板单元23尤其取向成,使得两个边腿区段57a,57b背对电枢元件46并且面向轭结构14。由此不减小极板26a,26b的面向电枢元件46的磁场出口面并且一如既往地存在极板26a,26b和电枢元件46在与主轴线10成直角的平面中的大面积的重叠。

Claims (16)

1.一种电磁阀驱动部,其带有至少一个承载能通电的线圈(45)的铁磁轭结构(14),所述轭结构包含两个彼此间隔开的且导磁地相互连接的侧向轭体(34a,34b);带有桥接所述两个侧向轭体(34a,34b)之间的间隔的、设计成结构单元的极板单元(23),所述两个极板单元分别与所述侧向轭体(34a,34b)中的一个导磁地相连接;包括铁磁极板(26a,26b),在其间布置有磁性上不可导的中间元件(28);并且带有邻近于所述极板单元(23)布置的、使所述两个极板(26a,26b)重叠的电枢元件(46),其能通过所述线圈(45)的电气操控来驱动改变与所述极板单元(23)的间隔的工作运动(47),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极板(26a,26b)彼此单独地构造并且彼此间隔开地布置,其中,所述两个极板为了形成极板单元(23)无直接相互接触地通过所述中间元件紧固地相互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驱动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极板(26a,26b)构造成关于所述轭结构(14)单独的部件并且分别放置在侧向轭体(34)中的一个的封闭面(18)处,其中,所述两个极板适宜地纯粹力配合地与所述封闭面夹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阀驱动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铁磁轭结构(14)设计成H形的,其中,所述两个侧向轭体(34a,34b)构造成板状的并且通过在其之间延伸的、所述轭结构(14)的承载所述线圈(45)的铁磁轭芯来导磁地相互连接,其中,所述线圈(45)在其外周缘的区域中被所述极板单元(23)侧面包围。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阀驱动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枢元件(46)构造成板状的,其中,其板平面适宜地至少大致平行于所述极板单元(23)的板平面(24)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阀驱动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枢元件(46)的工作运动(47)是横向于所述极板单元(23)的板平面(24)定向的平移运动,其中,所述电枢元件(46)能占据在分别形成工作气隙(48)下由两个极板(26a,26b)完全抬起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阀驱动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间元件(28)与所述两个极板(26a,26b)中的每个之间的紧固的连接是如此流体密封的连接,即,使得所述极板单元(23)整体上不可渗透。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阀驱动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驱动部具有承载所述轭结构(14)的基座体(3),在其中构造有多个流体通道(4,5),其彼此的连接能借助于阀元件(7)来控制,所述阀元件与所述电枢元件(46)运动联接或直接由所述电枢元件(46)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阀驱动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板单元(23)是通过电镀产生的复合体,在其中所述两个极板(26a,26b)与所述中间元件(28)通过轧辊相互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阀驱动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极板(26a,26b)由铁磁钢构成而所述中间元件(28)由磁性上不可导的材料构成,其中,所述中间元件(28)的磁性上不可导的材料适宜地尤其是从铝、铜、钛、黄铜、青铜和奥氏钢中选出的金属或塑料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阀驱动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板单元(23)至少在其面向所述电枢元件(46)的板面(25b)处具有覆盖所述极板(26a,26b)和所述中间元件(28)并且由磁性上不可导的材料构成的防腐板(32),其适宜地通过电镀来固定。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阀驱动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极板(26a,26b)分别构造成一件式的。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阀驱动部,其特征在于,不仅所述两个极板(26a,26b)而且所述极板单元(23)的中间元件(28)设计成方形的。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阀驱动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元件(28)具有大致T形的横截面,其中,所述中间元件具有接合到所述两个极板(26a,26b)之间的中央区段(56)和两个从所述中央区段(56)在朝所述两个极板(26a,26b)的方向上伸离并且可在外部面齐平地进入到所述极板(26a,26b)的材料中的边腿区段(57a,57b),其中,所述极板单元(23)适宜地定向成,使得其具有所述中间元件(28)的两个边腿区段(57a,57b)的板面(25a)背对所述电枢元件(46)。
14.一种用于制造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阀驱动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极板单元(23)的部件(26a,26b,28,32)通过电镀借助于轧辊过程相互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板单元(23)通过切断或冲裁由复合挤压成型体产生,所述符合挤压成型体先前通过连续的电镀过程制成,在所述电镀过程中,铁磁极板初始挤压成型体和磁性上不可导的中间元件初始挤压成型体通过轧辊相互联合。
16.一种带有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磁的阀驱动部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阀具有能运动的阀元件(7),其与所述电枢元件(46)运动联接或直接由所述电枢元件(46)形成。
CN201710581485.1A 2016-07-15 2017-07-17 电磁的阀驱动部、其制造方法以及配备有其的电磁阀 Active CN10762082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6212950.3 2016-07-15
DE102016212950.3A DE102016212950A1 (de) 2016-07-15 2016-07-15 Elektromagnetischer Ventilantrieb,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und damit ausgestattetes Magnetventil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20826A true CN107620826A (zh) 2018-01-23
CN107620826B CN107620826B (zh) 2021-08-03

Family

ID=589948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81485.1A Active CN107620826B (zh) 2016-07-15 2017-07-17 电磁的阀驱动部、其制造方法以及配备有其的电磁阀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270021B1 (zh)
CN (1) CN107620826B (zh)
DE (1) DE10201621295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74851A (zh) * 2019-03-01 2021-10-01 费斯托股份两合公司 电磁驱动机构和配备有其的比例电磁阀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8211198B4 (de) 2018-07-06 2020-06-10 Festo Se & Co. Kg Magnetventil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514282A1 (de) * 1964-10-22 1969-06-19 Philips Nv Spulenkern aus keramischem ferromagnetischem Material
US5709370A (en) * 1995-04-10 1998-01-20 Kah, Jr.; Carl L. C. Magnetically actuated valve
WO2005008113A2 (en) * 2003-07-18 2005-01-27 South Bend Controls Inc. Valve actuating apparatus
CN101111705A (zh) * 2005-02-02 2008-01-23 藤仓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流体控制阀
EP3018392A1 (de) * 2014-11-05 2016-05-11 FESTO AG & Co. KG Elektromagnetischer Ventilantrieb,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und damit ausgestattetes Magnetventil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514282A1 (de) * 1964-10-22 1969-06-19 Philips Nv Spulenkern aus keramischem ferromagnetischem Material
US5709370A (en) * 1995-04-10 1998-01-20 Kah, Jr.; Carl L. C. Magnetically actuated valve
WO2005008113A2 (en) * 2003-07-18 2005-01-27 South Bend Controls Inc. Valve actuating apparatus
CN101111705A (zh) * 2005-02-02 2008-01-23 藤仓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流体控制阀
EP3018392A1 (de) * 2014-11-05 2016-05-11 FESTO AG & Co. KG Elektromagnetischer Ventilantrieb,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und damit ausgestattetes Magnetventil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74851A (zh) * 2019-03-01 2021-10-01 费斯托股份两合公司 电磁驱动机构和配备有其的比例电磁阀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6212950A1 (de) 2018-01-18
EP3270021B1 (de) 2019-10-16
EP3270021A1 (de) 2018-01-17
CN107620826B (zh) 2021-08-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77180B2 (en) Solenoid valve
US8186378B2 (en) Filter band for an electrohydraulic valve
US20090256091A1 (en) Electrohydraulic valve having a solenoid actuator plunger with an armature and a bearing
JP2015057041A (ja) エレクトロダイナミックアクチュエータ
US8893747B2 (en) Valve with an actuator
US7648119B2 (en) Magnetic drive for a valve
US9605769B2 (en) Solenoid valve with a metallic tube bobbin
CN101324290A (zh) 电气动管式阀以及简化制造该阀的方法
US20150108382A1 (en) Solenoid valve
US8757207B2 (en) Solenoid valve
US20130112904A1 (en) Solenoid valve with a two-part core
CN107620826A (zh) 电磁的阀驱动部、其制造方法以及配备有其的电磁阀
CN101740194B (zh) 具有提升衔铁的电磁驱动器
CN106090332A (zh) 一种多通位高频电磁驱动气阀
KR101303243B1 (ko) 와이어 스퀴즈 리미터를 가지는 단자 용접 탭
US8454396B2 (en) Terminal weld tab having a wire squeeze limiter
EP0587743A1 (en) General purpose fluid control valve
RU2733142C2 (ru) Электромагнитный клапан
JP2002217026A (ja) 電磁石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開閉装置の操作機構
DE4422972A1 (de) Mikroventil mit elektromagnetischem Antrieb
CN112600387A (zh) 用于具有双凸缘一体式极片的电磁致动器的系统和方法
US9634405B2 (en) Terminal weld tab having a wire squeeze limiter
CN101651005B (zh) 电磁铁及使用该电磁铁的开关阀
CN209839292U (zh) 电磁阀
CN201465704U (zh) 电磁铁及使用该电磁铁的开关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Germany Esslingen

Applicant after: FESTO Co., Ltd

Address before: Germany Esslingen

Applicant before: FESTO AG & CO. KG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