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20585B - 水平井螺旋射孔逐层压裂的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水平井螺旋射孔逐层压裂的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620585B CN107620585B CN201710695634.7A CN201710695634A CN107620585B CN 107620585 B CN107620585 B CN 107620585B CN 201710695634 A CN201710695634 A CN 201710695634A CN 107620585 B CN107620585 B CN 10762058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wellbore
- perforation
- fracturing
- spir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9000011435 rock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6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4568 cem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2002 slurr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06010017076 Fractur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5000017166 Bambusa arundinace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4
- 235000017491 Bambusa tuld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4
- 241001330002 Bambuse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5000015334 Phyllostachys viridi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425 bamboo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08000010392 Bone Fracture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508 mig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012 mi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06670 Multiple fracture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7 bidirecti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245 co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699 permeabi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208 petrole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079 shale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998 tes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3/32—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by applying repeated or pulsating forces
- G01N3/36—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by applying repeated or pulsating forces generated by pneumatic or hydraulic mean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athology (AREA)
- Ge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Earth Drill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Geophys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平井螺旋射孔逐层压裂的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外井筒上设置三层螺旋射孔,内井筒上设置三层通孔。还涉及一种实验方法,确定内井筒的第一通孔层对准外井筒的第一螺旋射孔层,向内井筒注入压裂液,压裂液通过该层通孔和该层螺旋射孔打开岩层的第一层裂缝;使内井筒移动,待内井筒的第二通孔层对准外井筒的第二螺旋射孔层后,继续向内井筒注入压裂液,压裂液通过该层通孔和该层螺旋射孔打开岩层的第二层裂缝;继续使内井筒移动,待内井筒的第三通孔层对准外井筒的第三螺旋射孔层后,继续向内井筒注入压裂液,压裂液通过该层通孔和该层螺旋射孔打开岩层的第三层裂缝。本发明可实现在井口压力不泄压的情况下无限极地压裂岩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气田开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平井螺旋射孔逐层压裂的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页岩油气、煤层气、致密油气等非常规油气藏分布广泛,远景储量巨大,高效开发此类油气藏是石油工业长期关注的焦点。非常规油气藏具有低孔低渗的特点,高效开发此类非常规油气藏需要大规模的水力压裂作业,旨在储层形成具有高导流能力的多条甚至网状裂缝,从而改善油气运移条件。
多级水力压裂是常用于水平井中的一种压裂完井方式,它能在同一储层中的不同位置形成多条水力裂缝,进而增加非常规油气藏油气泄油体积和减小油气运移的阻力。然而,多级水力裂缝之间的应力干扰以及多个裂缝之间的沟通情况关系到油田水力压裂施工的成功率和水力裂缝的有效率,直接影响后续油气藏的开采速率和经济效益。目前,国内外科研院所正在积极寻求表征多裂缝间相互作用的力学机理,通过室内物理模拟方法研究裂缝间的应力干扰,以及有效利用这种干扰形成复杂裂缝网络。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水平井螺旋射孔逐层压裂的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包括外井筒和内井筒,所述内井筒设置在所述外井筒的内部;该实验装置还包括电机、定位外壳和位移转换器,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定位外壳的内部,所述外井筒的一端与所述定位外壳连接;所述位移转换器的一端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位移转换器的另一端与所述内井筒的一端连接;所述外井筒上设置至少三层螺旋射孔,所述内井筒上设置至少三层通孔。
优选的是,所述位移转换器由连接杆和D字形空心腔组成,所述连接杆与所述D字形空心腔相连接的部位设置螺纹。
位移转换器上的外螺纹要多余3圈备用;外井筒的内螺纹长度大于内井筒移动的最大距离;外井筒最下边的孔底部到外井筒内螺纹顶端的距离大于位移转换器上边的连接杆的长度加最后一个密封圈到内井筒底部的距离。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外井筒的一端设置井口,所述外井筒的另一端设置凸台,所述凸台的外表面上设置螺纹;所述外井筒在所述凸台一端的内表面上设置螺纹。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内井筒的封闭端设置卡槽,所述内井筒的开口端与所述外井筒的井口连通;所述卡槽与所述连接杆的一端配合连接。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电机上设置电机轴,所述电机轴为D字形轴,所述电机轴与所述D字形空心腔配合连接。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定位外壳的底部设置两个对称的限位平台,所述定位外壳的连接部位设置螺纹,所述限位平台与所述连接部位之间形成收容腔。定位外壳既可以固定电机,又可以与外井筒螺纹连接,起到密封的作用。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定位外壳的连接部位与所述外井筒一端的凸台螺纹连接。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电机固定在所述定位外壳底部的两个限位平台之间。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收容腔内安装遥控电路板和电池。遥控电路板可以实现电机的开启、关闭以及正反转功能。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收容腔内容纳电机、电机轴和位移转换器的D字形空心腔部分。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D字形空心腔的长度为内井筒移动的距离、电机轴与D字形空心腔的最小配合长度、电机轴与D字形空心腔封闭端的最小间隙三者之和。
电机轴与位移转换器的D字形空心腔配合连接,进而带动位移转换器移动,位移转换器的连接杆与内井筒封闭端的卡槽配合连接,进而带动内井筒移动。电机轴的长度大于内井筒的最大移动距离,电机轴与D字形空心腔的初始配合长度最短为2mm,以保证扭矩的传递,并且保证电机轴顶部与D字形空心腔的封闭端至少有1mm的间隙。电机的开启、关闭以及正反转都可以通过遥控远程控制,电机转动的时间可以通过计时器确定。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外井筒上设置三层螺旋射孔,所述内井筒上设置三层通孔。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三层螺旋射孔自凸台向井口方向依次布置,分别为第一螺旋射孔层、第二螺旋射孔层和第三螺旋射孔层;所述三层通孔自内井筒的封闭端向其开口端方向依次布置,分别为第一通孔层、第二通孔层和第三通孔层。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在外井筒的每一个螺旋射孔层的射孔段内至少模拟一圈螺旋射孔,每一圈上至少设置三个通孔;所述螺旋射孔的直径不小于1mm。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外井筒上相邻两个螺旋射孔层之间的距离L≥20mm。在外井筒的每一个螺旋射孔层的射孔段上,自凸台向井口方向,射孔呈螺旋方式排布,第一个射孔为该射孔段的起点,最后一个射孔为该射孔段的终点。相邻两个螺旋射孔层之间的距离为相邻两个射孔段终点之间的距离。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在内井筒的每一个通孔层上设置两个通孔,两个通孔均布在通孔层上;所述通孔的高度不小于0.5mm。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在每一个通孔层的通孔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凹槽,凹槽内安装密封胶圈;所述密封胶圈、内井筒、外井筒三者之间围成环形空腔。通孔用于沟通内井筒的内部与外井筒的螺旋射孔,也即沟通内井筒的内部与地层;密封胶圈可用于模拟现场的封隔器或者可钻桥塞。
O形密封圈的密封原理:O形密封圈简称O形圈,是一种截面为圆形的橡胶圈。O形密封圈是液压、气动系统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密封件。O形圈有良好的密封性,既可用于静密封,也可用于往复运动密封中;不仅可单独使用,而且是许多组合式密封装置中的基本组成部分。它的适用范围很宽,如果材料选择得当,可以满足各种运动条件的要求,工作压力可从1.333×105Pa的真空到400MPa高压;温度范围可从-60℃到200℃。 与其它密封型式相比,O形密封圈具有以下特点:1)结构尺寸小,装拆方便。 2)静、动密封均可使用,用作静密封时几乎没有泄漏。3)使用单件O形密封圈,有双向密封作用。4)动摩擦阻力较小。5)价格低廉。 O形密封圈是一种挤压型密封,挤压型密封的基本工作原理是依靠密封件发生弹性变形,在密封接触面上造成接触压力,接触压力大于被密封介质的内压,则不发生泄漏,反之则发生泄漏。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内井筒上每一个通孔层的两个密封胶圈外侧之间的距离H>h+2a,其中,h为射孔段的高度,h≥5mm;a为密封胶圈的厚度,a≥2mm。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内井筒上相邻两个通孔层之间的距离L´≥L+H,其中,L为外井筒上相邻两个螺旋射孔层之间的距离,H为内井筒上每一个通孔层的两个密封胶圈外侧之间的距离。在内井筒的每一个通孔层的通孔的两侧分别设置密封胶圈,自内井筒的封闭端向开口端方向,分别称为第一密封胶圈和第二密封胶圈。相邻两个通孔层之间的距离为相邻两个通孔层的第二个密封胶圈的外侧之间的距离。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内井筒上第一通孔层的第一密封胶圈的外侧到外井筒内表面的螺纹的距离不小于2H,H为通孔层的两个密封胶圈外侧之间的距离。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需要综合考虑外井筒上相邻螺旋射孔层之间的距离、内井筒上相邻通孔层之间的距离、密封胶圈的厚度、射孔段的高度等各个参数,才能够实现依次螺旋射开不同的岩层裂缝。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水平井螺旋射孔逐层压裂的物理模拟实验方法,按照先后顺序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实验要求,在外井筒上设置螺旋射孔,在内井筒上设置通孔,并在通孔两侧安装密封胶圈;将外井筒、内井筒、电机、电机外壳和位移转换器组装在一起,形成水平井多级水力压裂的物理模拟实验装置;检查实验装置,确保密封良好;
步骤二:在外井筒的螺旋射孔内填充海绵;将实验装置固定在模具内,向模具内浇筑预先配制好的水泥浆料,待水泥浆料凝固后,从模具内取出混凝土试件,将其作为岩心试件;将外井筒一端的井口与压裂设备连接,即可启动模拟实验;
步骤三:通过遥控方式确定内井筒的初始位置,即内井筒的第一通孔层对准外井筒的第一螺旋射孔层;向内井筒内注入压裂液,压裂液通过第一层通孔和第一层螺旋射孔打开岩心试件的第一层裂缝;
步骤四:通过遥控方式开启电机,使位移转换器带动内井筒向定位外壳的收容腔内移动,待内井筒的第二通孔层对准外井筒的第二螺旋射孔层后,继续向内井筒内注入压裂液,压裂液通过第二层通孔和第二层螺旋射孔打开岩心试件的第二层裂缝;
步骤五:通过遥控方式开启电机,继续使位移转换器带动内井筒向定位外壳的收容腔内移动,待内井筒的第三通孔层对准外井筒的第三螺旋射孔层后,继续向内井筒内注入压裂液,压裂液通过第三层通孔和第三层螺旋射孔打开岩心试件的第三层裂缝。
优选的是,所述实验装置为上述任一种水平井螺旋射孔逐层压裂的物理模拟实验装置。
本发明的水平井螺旋射孔逐层压裂的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及其方法,是在真三轴水力压裂设备的基础上,设计一种能够进行水力压裂的双层井筒,可以通过遥控与位移转换器连接的电机来控制内井筒在外井筒内移动,进而沟通外井筒的螺旋射孔和内井筒上与螺旋射孔相对应的通孔,以实现螺旋射开不同的岩层。将外井筒固结在岩心内部,采用遥控方式控制电机带动位移转换器,进而带动内井筒运动到不同位置就可以压裂不同的岩层,这样即可实现在井口压力不泄压的情况下无限极地压裂岩层。外井筒的螺旋射孔排布形式可根据实验需求调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存在如下有益效果:(1)可以在井口不泄压的情况下实现多种形式的多级压裂;(2)采用螺旋射孔的方式依次打开不同岩层进行压裂的操作过程简单,只需通过遥控方式控制电机即可;(3)多级压裂只需在一个井筒内完成;(4)在室内实验条件下,能够更真实的模拟现场压裂情况,给现场施工提供更可靠的参考。
附图说明
图1为按照本发明的水平井螺旋射孔逐层压裂的物理模拟实验装置的一优选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按照本发明的水平井螺旋射孔逐层压裂的物理模拟实验装置的图1所示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按照本发明的水平井螺旋射孔逐层压裂的物理模拟实验装置的图1所示实施例的外井筒结构示意图;
图4为按照本发明的水平井螺旋射孔逐层压裂的物理模拟实验装置的图1所示实施例的外井筒剖面示意图;
图5为按照本发明的水平井螺旋射孔逐层压裂的物理模拟实验装置的图1所示实施例的内井筒结构示意图;
图6为按照本发明的水平井螺旋射孔逐层压裂的物理模拟实验装置的图1所示实施例的内井筒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7为按照本发明的水平井螺旋射孔逐层压裂的物理模拟实验装置的图1所示实施例的内井筒剖面示意图;
图8为按照本发明的水平井螺旋射孔逐层压裂的物理模拟实验装置的图1所示实施例的电机结构示意图;
图9为按照本发明的水平井螺旋射孔逐层压裂的物理模拟实验装置的图1所示实施例的定位外壳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按照本发明的水平井螺旋射孔逐层压裂的物理模拟实验装置的图1所示实施例的定位外壳剖面示意图;
图11为按照本发明的水平井螺旋射孔逐层压裂的物理模拟实验装置的图1所示实施例的定位外壳的另一剖面示意图;
图12为按照本发明的水平井螺旋射孔逐层压裂的物理模拟实验装置的图1所示实施例的位移转换器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按照本发明的水平井螺旋射孔逐层压裂的物理模拟实验装置的图1所示实施例的岩心试件示意图。
图中标注说明:1-外井筒,2-内井筒,3-电机,4-定位外壳,5-位移转换器,6-D字形空心腔,7-连接杆,8-螺旋射孔,9-通孔,10-井口,11-凸台,12-卡槽,13-密封胶圈,14-电机轴,15-限位平台,16-连接部位,17-收容腔,18-岩心试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发明内容,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详细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一:
如图1-13所示,按照本发明的水平井螺旋射孔逐层压裂的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包括外井筒1和内井筒2,所述内井筒2设置在所述外井筒1的内部;该实验装置还包括电机3、定位外壳4和位移转换器5,所述电机3设置在所述定位外壳4的内部,所述外井筒1的一端与所述定位外壳4连接;所述位移转换器5的一端与所述电机3连接,所述位移转换器5的另一端与所述内井筒2的一端连接;所述外井筒1上设置三层螺旋射孔8,所述内井筒2上设置三层通孔9。
所述位移转换器5由连接杆7和D字形空心腔6组成,所述连接杆7与所述D字形空心腔6相连接的部位设置螺纹。所述外井筒1的一端设置井口10,所述外井筒1的另一端设置凸台11,所述凸台11的外表面上设置螺纹;所述外井筒1在所述凸台11一端的内表面上设置螺纹。所述内井筒2的封闭端设置卡槽12,所述内井筒2的开口端与所述外井筒1的井口10连通;所述卡槽12与所述连接杆7的一端配合连接。所述电机3上设置电机轴14,所述电机轴14为D字形轴,所述电机轴14与所述D字形空心腔6配合连接。
所述定位外壳4的底部设置两个对称的限位平台15,所述定位外壳4的连接部位16设置螺纹,所述限位平台15与所述连接部位16之间形成收容腔17。所述定位外壳4的连接部位16与所述外井筒1一端的凸台11螺纹连接。所述电机3固定在所述定位外壳4底部的两个限位平台15之间。所述收容腔17内安装遥控电路板和电池。所述收容腔17内容纳电机3、电机轴14和位移转换器5的D字形空心腔6部分。所述D字形空心腔的长度为内井筒移动的距离、电机轴与D字形空心腔的最小配合长度、电机轴与D字形空心腔封闭端的最小间隙三者之和。
电机轴与位移转换器的D字形空心腔配合连接,进而带动位移转换器移动,位移转换器的连接杆与内井筒封闭端的卡槽配合连接,进而带动内井筒移动。电机轴的长度大于内井筒的最大移动距离,电机轴与D字形空心腔的初始配合长度最短为2mm,以保证扭矩的传递,并且保证电机轴顶部与D字形空心腔的封闭端至少有1mm的间隙。电机的开启、关闭以及正反转都可以通过遥控远程控制,电机转动的时间可以通过计时器确定。
所述三层螺旋射孔自凸台向井口方向依次布置,分别为第一螺旋射孔层、第二螺旋射孔层和第三螺旋射孔层;所述三层通孔自内井筒的封闭端向其开口端方向依次布置,分别为第一通孔层、第二通孔层和第三通孔层。
在外井筒的每一个螺旋射孔层的射孔段内模拟一圈螺旋射孔,每一圈上设置三个射孔;所述螺旋射孔的直径为1mm。
所述外井筒上相邻两个螺旋射孔层之间的距离L=20mm。在外井筒的每一个螺旋射孔层的射孔段上,自凸台向井口方向,射孔呈螺旋方式排布,第一个射孔为该射孔段的起点,最后一个射孔为该射孔段的终点。相邻两个螺旋射孔层之间的距离为相邻两个射孔段终点之间的距离。
在内井筒的每一个通孔层上设置两个通孔,两个通孔均布在通孔层上;所述通孔的高度为0.5mm。
在每一个通孔层的通孔9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凹槽,凹槽内安装密封胶圈13;所述密封胶圈13、内井筒2、外井筒1三者之间围成环形空腔。通孔用于沟通内井筒的内部与外井筒的螺旋射孔,也即沟通内井筒的内部与地层;密封胶圈可用于模拟现场的封隔器或者可钻桥塞。
所述内井筒上每一个通孔层的两个密封胶圈外侧之间的距离H>h+2a,其中,h为射孔段的高度,h=5mm;a为密封胶圈的厚度,a=2mm。
所述内井筒上相邻两个通孔层之间的距离L´≥L+H,其中,L为外井筒上相邻两个螺旋射孔层之间的距离,H为内井筒上每一个通孔层的两个密封胶圈外侧之间的距离。在内井筒的每一个通孔层的通孔的两侧分别设置密封胶圈,自内井筒的封闭端向开口端方向,分别称为第一密封胶圈和第二密封胶圈。相邻两个通孔层之间的距离为相邻两个通孔层的第二个密封胶圈的外侧之间的距离。
内井筒上第一通孔层的第一密封胶圈的外侧到外井筒内表面的螺纹的距离不小于2H,H为通孔层的两个密封胶圈外侧之间的距离。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需要综合考虑外井筒上相邻螺旋射孔层之间的距离、内井筒上相邻通孔层之间的距离、密封胶圈的厚度、射孔段的高度等各个参数,才能够实现依次螺旋射开不同的岩层裂缝。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水平井螺旋射孔逐层压裂的物理模拟实验方法,使用上述水平井螺旋射孔逐层压裂的物理模拟实验装置,按照先后顺序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实验要求,在外井筒1上设置螺旋射孔8,在内井筒2上设置通孔9,并在通孔9两侧安装密封胶圈13;将外井筒1、内井筒2、电机3、电机外壳4和位移转换器5组装在一起,形成水平井多级水力压裂的物理模拟实验装置;检查实验装置,确保密封良好;
步骤二:在外井筒1的螺旋射孔8内填充海绵;将实验装置固定在模具内,向模具内浇筑预先配制好的水泥浆料,待水泥浆料凝固后,从模具内取出混凝土试件,将其作为岩心试件18;将外井筒一端的井口与压裂设备连接,即可启动模拟实验;
步骤三:通过遥控方式确定内井筒2的初始位置,即内井筒的第一通孔层对准外井筒的第一螺旋射孔层;向内井筒内注入压裂液,压裂液通过第一层通孔和第一层螺旋射孔打开岩心试件18的第一层裂缝;
步骤四:通过遥控方式开启电机,使位移转换器5带动内井筒2向定位外壳4的收容腔17内移动,待内井筒的第二通孔层对准外井筒的第二螺旋射孔层后,继续向内井筒内注入压裂液,压裂液通过第二层通孔和第二层螺旋射孔打开岩心试件18的第二层裂缝;
步骤五:通过遥控方式开启电机,继续使位移转换器5带动内井筒2向定位外壳4的收容腔17内移动,待内井筒的第三通孔层对准外井筒的第三螺旋射孔层后,继续向内井筒内注入压裂液,压裂液通过第三层通孔和第三层螺旋射孔打开岩心试件18的第三层裂缝。
本实施例的水平井螺旋射孔逐层压裂的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及其方法,是在真三轴水力压裂设备的基础上,设计一种能够进行水力压裂的双层井筒,可以通过遥控与位移转换器连接的电机来控制内井筒在外井筒内移动,进而沟通外井筒的螺旋射孔和内井筒上与螺旋射孔相对应的通孔,以实现螺旋射开不同的岩层。将外井筒固结在岩心内部,采用遥控方式控制电机带动位移转换器,进而带动内井筒运动到不同位置就可以压裂不同的岩层,这样即可实现在井口压力不泄压的情况下无限极地压裂岩层。外井筒的螺旋射孔排布形式可根据实验需求调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存在如下有益效果:(1)可以在井口不泄压的情况下实现多种形式的多级压裂;(2)采用螺旋射孔的方式依次打开不同岩层进行压裂的操作过程简单,只需通过遥控方式控制电机即可;(3)多级压裂只需在一个井筒内完成;(4)在室内实验条件下,能够更真实的模拟现场压裂情况,给现场施工提供更可靠的参考。
实施例二:
按照本发明的水平井螺旋射孔逐层压裂的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及其方法的另一实施例,其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工作原理、有益效果等均与实施例一相同,不同的是各个参数之间的合理设计,具体如下:
在外井筒的每一个螺旋射孔层的射孔段内模拟两圈螺旋射孔,每一圈上设置三个射孔;所述螺旋射孔的直径为1mm。所述外井筒上相邻两个螺旋射孔层之间的距离L=40mm。在内井筒的每一个通孔层上设置两个通孔,两个通孔均布在通孔层上;所述通孔的高度为1.0mm。
所述内井筒上每一个通孔层的两个密封胶圈外侧之间的距离H>h+2a,其中,h为射孔段的高度,h=6mm;a为密封胶圈的厚度,a=3mm。
所述内井筒上相邻两个通孔层之间的距离L´≥L+H,其中,L为外井筒上相邻两个螺旋射孔层之间的距离,H为内井筒上每一个通孔层的两个密封胶圈外侧之间的距离。
实施例三:
按照本发明的水平井螺旋射孔逐层压裂的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及其方法的另一实施例,其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工作原理、有益效果等均与实施例一相同,不同的是各个参数之间的合理设计,具体如下:
在外井筒的每一个螺旋射孔层的射孔段内模拟三圈螺旋射孔,每一圈上设置三个射孔;所述螺旋射孔的直径为1mm。所述外井筒上相邻两个螺旋射孔层之间的距离L=50mm。在内井筒的每一个通孔层上设置两个通孔,两个通孔均布在通孔层上;所述通孔的高度为1.0mm。
所述内井筒上每一个通孔层的两个密封胶圈外侧之间的距离H>h+2a,其中,h为射孔段的高度,h=8mm;a为密封胶圈的厚度,a=2mm。
所述内井筒上相邻两个通孔层之间的距离L´≥L+H,其中,L为外井筒上相邻两个螺旋射孔层之间的距离,H为内井筒上每一个通孔层的两个密封胶圈外侧之间的距离。
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难理解,本发明的水平井多级水力逐层压裂的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及其方法包括上述本发明说明书的发明内容和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以及附图所示出的各部分的任意组合,限于篇幅并为使说明书简明而没有将这些组合构成的各方案一一描述。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水平井螺旋射孔逐层压裂的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包括外井筒和内井筒,所述内井筒设置在所述外井筒的内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机、定位外壳和位移转换器,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定位外壳的内部,所述外井筒的一端与所述定位外壳连接;所述位移转换器的一端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位移转换器的另一端与所述内井筒的一端连接;所述外井筒上设置至少三层螺旋射孔,所述内井筒上设置至少三层通孔,定位外壳的底部设置两个对称的限位平台,所述定位外壳的连接部位设置螺纹,所述限位平台与所述连接部位之间形成收容腔;所述收容腔内容纳电机、电机轴和位移转换器的D字形空心腔部分,所述D字形空心腔的长度为内井筒移动的距离、电机轴与D字形空心腔的最小配合长度、电机轴与D字形空心腔封闭端的最小间隙三者之和;电机轴与位移转换器的D字形空心腔配合连接,进而带动位移转换器移动,位移转换器的连接杆与内井筒封闭端的卡槽配合连接,进而带动内井筒移动;电机轴的长度大于内井筒的最大移动距离,电机轴与D字形空心腔的初始配合长度最短为2mm,以保证扭矩的传递,并且保证电机轴顶部与D字形空心腔的封闭端至少有1mm的间隙;电机的开启、关闭以及正反转通过遥控远程控制,电机转动的时间通过计时器确定;设置外井筒上相邻螺旋射孔层之间的距离、内井筒上相邻通孔层之间的距离、密封胶圈的厚度、射孔段的高度各个参数,实现采用螺旋射孔的方式依次螺旋射开不同的岩层裂缝。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平井螺旋射孔逐层压裂的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转换器由连接杆和D字形空心腔组成,所述连接杆与所述D字形空心腔相连接的部位设置螺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平井螺旋射孔逐层压裂的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井筒的一端设置井口,所述外井筒的另一端设置凸台,所述凸台的外表面上设置螺纹;所述外井筒在所述凸台一端的内表面上设置螺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平井螺旋射孔逐层压裂的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井筒的封闭端设置卡槽,所述内井筒的开口端与所述外井筒的井口连通;所述卡槽与所述连接杆的一端配合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平井螺旋射孔逐层压裂的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上设置电机轴,所述电机轴为D字形轴,所述电机轴与所述D字形空心腔配合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平井螺旋射孔逐层压裂的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外壳的连接部位与所述外井筒一端的凸台螺纹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平井螺旋射孔逐层压裂的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固定在所述定位外壳底部的两个限位平台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平井螺旋射孔逐层压裂的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腔内安装遥控电路板和电池。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平井螺旋射孔逐层压裂的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井筒上设置三层螺旋射孔,所述内井筒上设置三层通孔。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水平井螺旋射孔逐层压裂的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层螺旋射孔自凸台向井口方向依次布置,分别为第一螺旋射孔层、第二螺旋射孔层和第三螺旋射孔层;所述三层通孔自内井筒的封闭端向其开口端方向依次布置,分别为第一通孔层、第二通孔层和第三通孔层。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水平井螺旋射孔逐层压裂的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外井筒的每一个螺旋射孔层的射孔段内至少模拟一圈螺旋射孔,每一圈上至少设置三个通孔;所述螺旋射孔的直径不小于1mm。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水平井螺旋射孔逐层压裂的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井筒上相邻两个螺旋射孔层之间的距离L≥20mm。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水平井螺旋射孔逐层压裂的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内井筒的每一个通孔层上设置两个通孔,两个通孔均布在通孔层上;所述通孔的高度不小于0.5mm。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水平井螺旋射孔逐层压裂的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每一个通孔层的通孔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凹槽,凹槽内安装密封胶圈;所述密封胶圈、内井筒、外井筒三者之间围成环形空腔。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水平井螺旋射孔逐层压裂的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井筒上每一个通孔层的两个密封胶圈外侧之间的距离H>h+2a,其中,h为射孔段的高度,h≥5mm;a为密封胶圈的厚度,a≥2mm。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水平井螺旋射孔逐层压裂的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井筒上相邻两个通孔层之间的距离L′≥L+H,其中,L为外井筒上相邻两个螺旋射孔层之间的距离,H为内井筒上每一个通孔层的两个密封胶圈外侧之间的距离。
17.一种水平井螺旋射孔逐层压裂的物理模拟实验方法,按照先后顺序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实验要求,在外井筒上设置螺旋射孔,在内井筒上设置通孔,并在通孔两侧安装密封胶圈;将外井筒、内井筒、电机、定位外壳和位移转换器组装在一起,形成水平井多级水力压裂的物理模拟实验装置,所述实验装置为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水平井螺旋射孔逐层压裂的物理模拟实验装置;检查实验装置,确保密封良好;电机轴与位移转换器的D字形空心腔配合连接,进而带动位移转换器移动,位移转换器的连接杆与内井筒封闭端的卡槽配合连接,进而带动内井筒移动;电机轴的长度大于内井筒的最大移动距离,电机轴与D字形空心腔的初始配合长度最短为2mm,以保证扭矩的传递,并且保证电机轴顶部与D字形空心腔的封闭端至少有1mm的间隙;电机的开启、关闭以及正反转通过遥控远程控制,电机转动的时间通过计时器确定;设置外井筒上相邻螺旋射孔层之间的距离、内井筒上相邻通孔层之间的距离、密封胶圈的厚度、射孔段的高度各个参数,实现采用螺旋射孔的方式依次螺旋射开不同的岩层裂缝;
步骤二:在外井筒的螺旋射孔内填充海绵;将实验装置固定在模具内,向模具内浇筑预先配制好的水泥浆料,待水泥浆料凝固后,从模具内取出混凝土试件,将其作为岩心试件;将外井筒一端的井口与压裂设备连接,即可启动模拟实验;
步骤三:通过遥控方式确定内井筒的初始位置,即内井筒的第一通孔层对准外井筒的第一螺旋射孔层;向内井筒内注入压裂液,压裂液通过第一层通孔和第一层螺旋射孔打开岩心试件的第一层裂缝;
步骤四:通过遥控方式开启电机,使位移转换器带动内井筒向定位外壳的收容腔内移动,待内井筒的第二通孔层对准外井筒的第二螺旋射孔层后,继续向内井筒内注入压裂液,压裂液通过第二层通孔和第二层螺旋射孔打开岩心试件的第二层裂缝;
步骤五:通过遥控方式开启电机,继续使位移转换器带动内井筒向定位外壳的收容腔内移动,待内井筒的第三通孔层对准外井筒的第三螺旋射孔层后,继续向内井筒内注入压裂液,压裂液通过第三层通孔和第三层螺旋射孔打开岩心试件的第三层裂缝。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695634.7A CN107620585B (zh) | 2017-08-15 | 2017-08-15 | 水平井螺旋射孔逐层压裂的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及其方法 |
US15/858,283 US10550688B2 (en) | 2017-08-15 | 2017-12-29 | Apparatus for physical simulation experiment for fracturing in horizontal well layer by layer by spiral perforation and method thereof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695634.7A CN107620585B (zh) | 2017-08-15 | 2017-08-15 | 水平井螺旋射孔逐层压裂的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及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620585A CN107620585A (zh) | 2018-01-23 |
CN107620585B true CN107620585B (zh) | 2020-04-28 |
Family
ID=610886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695634.7A Active CN107620585B (zh) | 2017-08-15 | 2017-08-15 | 水平井螺旋射孔逐层压裂的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及其方法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550688B2 (zh) |
CN (1) | CN10762058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590615B (zh) * | 2018-03-03 | 2023-06-27 | 东北石油大学 | 一种多级压裂投球控制工具 |
CN109057787A (zh) * | 2018-10-11 | 2018-12-21 | 青岛大地新能源技术研究院 | 可控射孔位置物理模拟井筒实验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
CN110617046B (zh) * | 2019-10-17 | 2021-07-30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一种用于水平井多级分段压裂物理模拟实验的井筒装置 |
US11261710B2 (en) | 2020-02-25 | 2022-03-01 | Saudi Arabian Oil Company | Well perforating using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
CN111579353B (zh) * | 2020-05-29 | 2022-10-14 | 贵州大学 | 一种集加载和注液于一体的水力堵头装置和试验方法 |
CN111749668B (zh) * | 2020-06-18 | 2021-06-29 | 东北大学 | 用于模拟超临界co2致裂试样的井筒套管及使用方法 |
CN114482965B (zh) * | 2020-11-12 | 2024-08-27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水平井压裂模拟试验装置及方法 |
CN112943202B (zh) * | 2021-03-30 | 2023-10-13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页岩油储层真三轴密切割压裂物理模拟装置和方法 |
CN114483026B (zh) * | 2022-01-26 | 2022-09-30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用于射孔完井三轴水力压裂物理模拟的射孔岩样制作方法 |
CN114718516B (zh) * | 2022-03-18 | 2024-02-27 | 贵州省油气勘查开发工程研究院 | 一种复合煤层合层/分层压裂模拟的实现方法 |
CN115929272A (zh) * | 2022-12-28 | 2023-04-07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水平井分段分簇压裂实验装置及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3543182U (zh) * | 2013-10-23 | 2014-04-16 | 沃得精机(中国)有限公司 | 压力机缓冲杆移动距离自动调节装置 |
CN106401551A (zh) * | 2016-10-21 | 2017-02-15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一种水平井分段压裂或同步压裂模拟实验系统 |
CN106593384A (zh) * | 2016-11-29 | 2017-04-26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具有螺旋射孔水平井的水力压裂物理模拟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754446A (en) * | 1970-06-03 | 1973-08-28 | Lummus Co |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fluid characteristics |
CO5290317A1 (es) * | 1999-07-02 | 2003-06-27 | Shell Int Research | Metodo de desplegar un sistema de transduccion de fluido accionado electricamente en un pozo |
CN2582451Y (zh) * | 2002-08-29 | 2003-10-29 | 赵元春 | 自动喷水式电动刷子 |
US7191663B2 (en) * | 2003-12-12 | 2007-03-20 | Bj Services Company | Tes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deriving Young's modulus from tensile stress/strain relationships |
US7909096B2 (en) * | 2007-03-02 | 2011-03-22 | Schlumberge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reservoir stimulation while running casing |
KR101103996B1 (ko) * | 2010-01-21 | 2012-01-06 | 한전케이피에스 주식회사 | 이동식 이물질 수거장치 |
US20120132416A1 (en) * | 2010-11-28 | 2012-05-31 | Technological Research, Ltd. |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synergistically raising the potency of enhanced oil recovery applications |
CN202767966U (zh) * | 2012-09-12 | 2013-03-06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分段压裂实验模拟井筒 |
CN203783572U (zh) * | 2014-03-07 | 2014-08-20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可调式机械改层模拟井筒实验装置 |
CN104100252B (zh) * | 2014-07-23 | 2016-09-21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一种水平井多级水力压裂物理模拟方法 |
CN106514580B (zh) * | 2016-12-14 | 2018-11-13 | 中海福陆重工有限公司 | 一种无极可调式管支撑装置 |
CN106881488B (zh) * | 2017-03-02 | 2018-10-30 | 苏州廖若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内花键槽的不锈钢钢管固定切槽机构 |
-
2017
- 2017-08-15 CN CN201710695634.7A patent/CN107620585B/zh active Active
- 2017-12-29 US US15/858,283 patent/US10550688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3543182U (zh) * | 2013-10-23 | 2014-04-16 | 沃得精机(中国)有限公司 | 压力机缓冲杆移动距离自动调节装置 |
CN106401551A (zh) * | 2016-10-21 | 2017-02-15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一种水平井分段压裂或同步压裂模拟实验系统 |
CN106593384A (zh) * | 2016-11-29 | 2017-04-26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具有螺旋射孔水平井的水力压裂物理模拟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90055838A1 (en) | 2019-02-21 |
US10550688B2 (en) | 2020-02-04 |
CN107620585A (zh) | 2018-01-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620585B (zh) | 水平井螺旋射孔逐层压裂的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及其方法 | |
CN107420096B (zh) | 水平井多级水力逐层压裂的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及其方法 | |
CN112814642B (zh) | 一种页岩水平井分段压裂物理模拟实验的井筒装置及方法 | |
CN108868746A (zh) | 测试固井胶结面抗窜能力的实验装置及其实验方法 | |
CN201386507Y (zh) | 一种旋转阻断式水力脉冲钻井工具 | |
CN201460803U (zh) | 遇油、遇水自膨胀封隔器 | |
CN111749668B (zh) | 用于模拟超临界co2致裂试样的井筒套管及使用方法 | |
CN202882841U (zh) | 遇油遇水自膨胀管外封隔器 | |
CN109162663B (zh) | 一种圆锥阀式自动井下防喷器装置及使用方法 | |
CN108894776B (zh) | 一种模拟深水无隔水管钻井水力设计的实验装置 | |
EP2009227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cement a perforated casing | |
CN104849404A (zh) | 基于形成动态泥饼的固井冲洗液评价装置及其实验方法 | |
CN103573214B (zh) | 一种带压作业循环底阀 | |
CN110886594B (zh) | 开采煤层气的方法 | |
CN104314506B (zh) | 一种电控压缩式井下防喷器 | |
CN108868732B (zh) | 连续油管分层压裂系统工具及其分层压裂方法 | |
CN109267962B (zh) | 一种电机驱动压缩胶筒式井下防喷器 | |
CN107461181B (zh) | 水平井多级水力同时压裂的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及其方法 | |
CN204941345U (zh) | 一种带有封隔功能的径向井转向装置 | |
CN113006750A (zh) | 一种提高低渗透油藏水平井采收率的施工工具及方法 | |
CN204060607U (zh) | 一种电控压缩式井下防喷器 | |
CN111502655A (zh) | 一种油井取样器 | |
CN203614079U (zh) | 一种带压作业循环底阀 | |
CN109025897A (zh) | 一种井内发泡式体积堵漏装置 | |
CN203285341U (zh) | 带压湿钻取心钻头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OL01 | Intention to license declared | ||
OL01 | Intention to license declar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