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15809A - 用户装置、基站以及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户装置、基站以及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615809A CN107615809A CN201680027949.8A CN201680027949A CN107615809A CN 107615809 A CN107615809 A CN 107615809A CN 201680027949 A CN201680027949 A CN 201680027949A CN 107615809 A CN107615809 A CN 10761580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ser
- base station
- sequence number
- rlc
- instru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5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9849 deactiv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9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7792 add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217 dele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37430 dele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069 different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13 activ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89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41—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by acting on aggregated flows or link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10—Flow control between communication endpoints
- H04W28/12—Flow control between communication endpoints using signalling between network el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6—Reselecting a communication resource in the serving access poi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6—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32—Hierarchical cell structur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2—Data link layer protoco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用户装置,该用户装置在支持LTE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与基站进行通信,该用户装置具有:受理单元,从所述基站受理变更RLC PDU的序列号长的指令;重建单元,在受理了所述指令的情况下,进行RLC实体的重建处理;以及通信单元,在所述重建处理完成后,利用变更了序列号长的RLC PDU与所述基站进行通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户装置、基站以及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在LTE(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系统中,采用以规定的带宽(最大20MHz)为基本单位,同时使用多个载波进行通信的载波聚合(CA:Carrier Aggregation)。在载波聚合中成为基本单位的载波被称为分量载波(CC:Component Carrier)。
当进行CA时,针对用户装置设定作为确保连通的可靠性高的小区的PCell(Primary Cell:主小区)以及作为附属的小区的SCell(Secondary Cell:副小区)。用户装置首先与PCell连接,并能够根据需要而追加SCell。PCell为与支持RLM(无线链路监控(Radio Link Monitoring))以及SPS(半持续调度(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等的单独的小区同样的小区。
SCell为在PCell基础上针对用户装置追加设定的小区。SCell的追加以及删除通过RRC(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信令来进行。SCell在针对用户装置而进行了设定的紧接之后为去激活状态(deactivate状态),因此,是通过激活而能够首次进行通信(能够调度)的小区。
此外,在LTE系统中,在用户装置与基站之间进行的无线通信上使用RLC(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能够按照每个无线承载,设定多个转发模式中任意的传输模式。具体地,包括:基于来自接收侧的送达确认信号而进行重发控制的RLC-AM(RLC确认模式(RLC-Acknowledge Mode))、不进行重发控制的RLC-UM((RLC不确认模式、RLC-Unacknowledge Mode))、以及使RLC本身透明的TM(透明模式(Transparent Mode))。RLC在用户装置侧的RLC实体与基站侧的RLC实体之间交换RLC PDU(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Unit)),由此进行通信。此外,在RLC-AM以及RLC-UM中,使用在RLC PDU的报头中所赋予的序列号(SN:Sequence Number)来进行RLC PDU的重复检测以及顺序修正。规定了RLC的序列号长度在RLC-AM中为10比特,在RLC-UM中为5比特或10比特(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S36.322V12.2.0(2015-03)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以往的LTE的规范中,每个用户装置所能够设定(Configure)的CC的数量最大为5,而在Rel.13的LTE中,为了实现更灵活且高速的无线通信,以及为了使得在连续的超宽带域的非授权带域中捆绑多个CC,正在研究消除在CA中最多可捆绑5个CC的限制的CA增强(CAenhancement)。例如,正在研究最多捆绑32个CC的CA。可设想通过进行最多捆绑32个CC的CA,所能够达成的峰值率将飞跃式地提高。
在此,在RLC中,为了进行重复检测以及顺序修正而进行用于限制可同时发送的RLC PDU数量的窗口控制。通过窗口控制,将可同时发送的RLC PDU数量限制为最大序列号的一半。即,即使通过CA使得峰值率飞跃式地提高,在RLC进行的窗口控制也可能达到瓶颈。因此,当扩展在CA中可捆绑的CC的情况下,期望同时扩展RLC的最大序列号,以使得在RLC进行的窗口控制不会达到瓶颈。也就是说,期望使序列号的长度扩展至11比特以上。
图1为表示以往的RLC PDU格式的图。图1所示的RLC PDU格式为在RLC-AM中利用的PDU的格式。如图1所示,序列号的长度为10比特,且不存在预约区域,因此,为了使序列号的长度扩展至11比特以上,需要使报头部分(除去数据(Data)后的部分)的数据尺寸增加1字节(1byte)以上。
这样,当变更RLC的序列号的长度时,RLC PDU的报头部分的数据尺寸会变更。因此,在变更RLC的序列号的长度的情况下,为了删除(重置)包括变更前的短序列号的PDU,需要进行RLC实体的重建处理(RLC重建(RLC re-establishment))。
在现有的LTE系统中,仅在进行切换处理时进行RLC实体的重建处理。换言之,若想要沿用现有的LTE系统中规定的处理又要进行RLC实体的重建处理,则必须进行切换处理。
此外,在现有的LTE系统中,若进行切换处理,则全部的SCell会暂且变更为去激活(Deactivate)的状态。因此,在切换处理后必须再次将全部的SCell变更为激活(Aactivate)的状态,从而可能成为吞吐量降低的原因。
所公开的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抑制吞吐量降低的同时变更RLC PDU的序列号的长度的技术。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所公开的技术的用户装置为在支持LTE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与基站进行通信的用户装置,该用户装置具有:受理单元,从所述基站受理对RLC PDU的序列号长度进行变更的指令;重建单元,在受理了所述指令的情况下,进行RLC实体的重建处理;以及通信单元,在所述重建处理完成后,使用变更了序列号长度的RLC PDU与所述基站进行通信。
发明效果
根据所公开的技术,提供能够在抑制吞吐量的降低的同时变更RLC PDU的序列号的长度的技术。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以往的RLC PDU格式的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例的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基站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用户装置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基站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用户装置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处理过程(其一)的一例的时序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处理过程(其二)的一例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以下所说明的实施方式仅是一例而已,应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例如,设想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为依照LTE的方式的系统,但本发明并不限于LTE,而也能够应用于其他方式中。另外,在本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LTE”作为不仅包括3GPP的版本8或9所对应的通信方式、还包括版本10、11、12、或13以后的版本所对应的通信方式的广泛的意思而使用。
<概要>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的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移动通信系统为包括用户装置UE和基站eNB的移动通信系统,且能够在用户装置UE和基站eNB之间进行CA通信。
此外,在图2的例中示出了一个小区,但这也是为了便于图示,而在设定CA时存在多个小区。此外,也可以是例如在远离基站eNB的地方具备通过光纤等与基站eNB连接的RRE的结构。
基站eNB在与用户装置UE之间通过无线进行通信。基站eNB由处理器等CPU、ROM、RAM或闪存等存储器装置、用于与用户装置UE等进行通信的天线、用于与相邻的基站eNB以及核心网络等进行通信的通信接口装置等硬件资源构成。基站eNB的各功能以及处理可以通过由处理器处理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装置中的数据或程序而实现。然而,基站eNB并不限于上述的硬件结构,也可以具有其他任何适当的硬件结构。
用户装置UE具有与基站eNB以及核心网络等通过无线而进行通信的功能。用户装置UE例如为手机、智能电话、平板电脑、移动路由器、可穿戴终端等。用户装置UE只要是具有通信功能的设备,则可以是任何用户装置UE。用户装置UE由处理器等CPU、ROM、RAM或闪存等存储器装置、用于与基站eNB进行通信的天线、RF(射频(Radio Frequency))装置等硬件资源构成。用户装置UE的各功能以及处理可以通过由处理器处理或执行存储器装置中所存储的数据或程序来实现。然而,用户装置UE不限于上述的硬件结构,也可以具有其他任何适当的硬件结构。
本实施方式中的移动通信系统例如在CA中追加SCell时,为了提高峰值率而扩大RLC PDU的序列号的长度。此外,相反地,在CA中删除SCell时,为了削减RLC PDU的数据尺寸而缩短RLC PDU的序列号的长度。此外,在变更RLC PDU的序列号的长度时,对已经通过CA捆绑的SCell不进行去激活。
<功能结构>
(基站)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基站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如图3所示、基站eNB具有信号发送部11、信号接收部12、RRC处理部13、RLC处理部14、以及MAC(媒体访问控制(MediaAccess Control))处理部15。另外,图3仅示出在基站eNB中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特别相关的功能部的图,至少还具有用于进行依照LTE的操作的未图示的功能。此外,图3所示的功能结构仅是一例而已。只要能够执行本实施方式的操作,则功能区分或功能部的名称可以是任意的区分或名称。
信号发送部11包括根据应当由基站eNB发送的高层的信号而生成物理层的各种信号并对其进行无线发送的功能。信号接收部12包括从用户装置UE无线接收各种信号,并根据所接收到的物理层的信号取得更高层的信号的功能。
RRC处理部13在与用户装置UE之间进行RRC信号的发送接收,并进行与RRC层相关的各种处理。此外,RRC处理部13具有指示用户装置UE变更RLC PDU的序列号的长度的功能、指示用户装置UE进行切换处理的功能、以及指示用户装置UE追加或删除SCell的功能。此外,RRC处理部13具有从用户装置UE取得表示用户装置UE具有能够变更RLC PDU的序列号的长度的能力的信息(以下、称为“能力信息”)的功能。
RLC处理部14在与用户装置UE之间进行RLC PDU的发送接收,并进行与RLC层相关的各种处理。此外,RLC处理部14具有根据来自RRC处理部13的指令而进行RLC实体的重建处理(RLC Re-establishment处理),并将包括变更前的短序列号的PDU删除(重置)的功能。此外,RLC处理部14具有利用能够存储11比特以上的序列号的RLC PDU格式来进行RLC PDU的发送接收的功能。
MAC处理部15进行与MAC层相关的各种处理。此外,MAC处理部15具有指示用户装置UE激活以及去激活SCell的功能。
(用户装置)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基站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如图4所示,用户装置UE具有信号发送部21、信号接收部22、RRC处理部23、RLC处理部24、MAC处理部25。另外,图4仅示出在用户装置UE中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特别相关的功能部的图,至少还具有用于进行依照LTE的操作的未图示的功能。此外,图4所示的功能结构仅是一例而已。只要能够执行本实施方式的操作,则功能区分或功能部的名称可以是任意的区分或名称。
信号发送部21包括根据应当由用户装置UE发送的高层的信号而生成物理层的各种信号并将其无线发送的功能。信号接收部22包括从基站eNB无线接收各种信号,并根据所接收到的物理层的信号而取得更高层的信号的功能。
RRC处理部23在与基站eNB之间进行RRC信号的发送接收,并进行与RRC层相关的各种处理。此外,RRC处理部23具有根据来自基站eNB的指令而变更RLC PDU的序列号的长度的功能、根据来自基站eNB的指令而进行切换处理的功能、以及根据来自基站eNB的指令而进行SCell的追加或删除的功能。此外,RRC处理部23具有对基站eNB发送能力信息的功能。
RLC处理部24在与基站eNB之间进行RLC PDU的发送接收,并进行与RLC层相关的各种处理。此外,RLC处理部24具有根据来自RRC处理部23的指令而进行RLC实体的重建处理(RLC Re-establishment处理),并将包括变更前的短序列号的PDU删除(重置)的功能。此外,RLC处理部24具有利用能够存储11比特以上的序列号的RLC PDU格式进行RLC PDU的发送接收的功能。
MAC处理部25进行与MAC层相关的各种处理。此外,MAC处理部25具有进行SCell的激活以及去激活的功能。此外,MAC处理部25具有去激活计时器(Deactivation Timer),在一定时间未在SCell进行通信的情况下,对该SCell进行去激活。此外,MAC处理部25具有在通过RRC层进行切换处理时并非必须对SCell进行去激活,而是根据需要对SCell不进行去激活的功能。
以上所说明的基站eNB以及用户装置UE的功能结构可以使整体由硬件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IC芯片)来实现,也可以使一部分由硬件电路构成,使其他部分由CPU和程序来实现。
(基站)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基站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图。图5示出比图3更接近于安装例的结构。如图5所示,基站eNB具有进行与无线信号相关的处理的RF(射频(RadioFrequency))模块101、进行基带信号处理的BB(Base Band)处理模块102、进行高层等的处理的装置控制模块103、作为用于与网络连接的接口的通信IF104。
RF模块101对从BB处理模块102接收到的数字基带信号进行D/A(数字-模拟(Digital-to-Analog))转换、调制、频率变换、以及功率放大等,由此生成应当从天线发送的无线信号。此外,对所接收到的无线信号进行频率变换、A/D(模拟-数字(Analog toDigital))转换、解调等,由此生成数字基带信号,并交给BB处理模块102。RF模块101例如包括图3所示的信号发送部11的一部分以及信号接收部12的一部分。
BB处理模块102进行将IP分组与数字基带信号相互转换的处理。DSP(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112为进行BB处理模块102中的信号处理的处理器。存储器122作为DSP112的工作区域而使用。BB处理模块102例如包括图3所示的信号发送部11的一部分、信号接收部12的一部分、RLC处理部14、以及MAC处理部15。
装置控制模块103进行IP层的协议处理、OAM(操作与维护(Operation andMaintenance))处理等。处理器113为进行由装置控制模块103所进行的处理的处理器。存储器123作为处理器113的工作区域而使用。辅助存储装置133例如为HDD等,存储用于基站eNB自身进行操作的各种设定信息等。装置控制模块103例如包括图3所示的RRC处理部13。
(用户装置)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用户装置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图。图6示出比图4更接近于安装例的结构。如图6所示,用户装置UE具有进行与无线信号相关的处理的RF模块201、进行基带信号处理的BB处理模块202、以及进行高层等的处理的UE控制模块203。
RF模块201对从BB处理模块202接收到的数字基带信号进行D/A转换、调制、频率变换、以及功率放大等,由此生成应当从天线发送的无线信号。此外,对所接收到的无线信号进行频率变换、A/D转换、解调等,由此生成数字基带信号,并交给BB处理模块202。RF模块201例如包括图4所示的信号发送部21的一部分、以及信号接收部22的一部分。
BB处理模块202进行将IP分组与数字基带信号相互转换的处理。DSP212为进行BB处理模块202中的信号处理的处理器。存储器222作为DSP212的工作区域而使用。BB处理模块202例如包括图4所示的信号发送部21的一部分、信号接收部22的一部分、RLC处理部24、以及MAC处理部25。
UE控制模块203进行IP层的协议处理、各种应用的处理等。处理器213为进行UE控制模块203所进行的处理的处理器。存储器223作为处理器213的工作区域而使用。UE控制模块203例如包括图4所示的RRC处理部23。
<处理过程>
以下,利用图来说明在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变更RLC PDU的序列号长度的情况下的处理过程。
(其一)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处理过程(其一)的一例的时序图。在本处理过程(其一)中,不进行切换处理,而进行RLC实体的重建处理。
在步骤S 101中,用户装置UE的RRC处理部23将包括能力信息的能力通知信号发送给基站eNB。基站eNB的RRC处理部13根据能力信息来掌握用户装置UE是否具有能够变更RLCPDU的序列号的长度的能力。另外,能力通知信号例如可以是RRC信号(例如,UE能力信息(Capability Information)),也可以是MAC信号或物理层的信号。此外,也可以在基站eNB与用户装置UE之间预先决定特定的UE类别,并在能力信息中存储该特定的UE类别。在此情况下,基站eNB的RRC处理部13基于该特定的UE类别而掌握用户装置UE是否具有能够变更RLC PDU的序列号的长度的能力。此外,基站eNB也可以根据用户装置UE在CA中能够支持的最大CC数量或能够通信的MIMO数量等来掌握用户装置UE是否具有能够变更RLC PDU的序列号的长度的能力。
在步骤S 102中,基站eNB的RRC处理部13将RRC连接重设定(RRC 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信号发送给用户装置UE。RRC连接重设定(RRC 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信号中包括SCell的追加/删除指令、以及指示应当变更RLC PDU的序列号的长度的信息(以下、称为“序列号长度变更指令”)。
另外,序列号长度变更指令例如可以用2比特来表示。例如,在使序列号的长度与以往的LTE规范相同的情况下,可以在序列号长度变更指令中设定“0”,在设为进行了扩展的序列号的长度的情况下,可以在序列号长度变更指令中设定“1”。此外,可以利用3比特以上来对序列号的长度进行种种变更。此外,也可以使序列号长度变更指令能够对上行链路的RLC PDU的序列号的长度、以及下行链路的RLC PDU的序列号的长度分别单独地进行指示,也可以使其仅能够指示某一方。
在步骤S 103中,基站eNB的信号发送部11、信号接收部12以及RLC处理部14伴随于步骤S 102的处理过程的进行,暂时停止无线信号的发送。
在步骤S 104中,用户装置UE的信号发送部21、信号接收部22以及RLC处理部24伴随于在步骤S 102的处理过程中接收到序列号长变更指令,暂时停止无线信号的发送接收。
在步骤S 105中,基站eNB的RLC处理部14进行RLC实体的重建处理。此外,RLC处理部14变更处理方法,使得以在步骤S 102中发送给用户装置UE的序列号长度变更指令所对应的序列号的长度而生成RLC PDU。另外,当在步骤S 102中,将单独指定了上行链路的RLCPDU的序列号的长度、以及下行链路的RLC PDU的序列号的长度的序列号长度变更指令指示发送给用户装置UE的情况下,RLC处理部14变更处理方法,使得分别以所指示的序列号的长度而生成上行链路的RLC PDU和下行链路的RLC PDU。
在步骤S 106中,用户装置UE的RLC处理部24进行RLC实体的重建处理。此外,RLC处理部24变更处理方法,使得以在步骤S 102中由基站eNB指示的序列号长度变更指令所对应的序列号的长度而生成RLC PDU。另外,当在步骤S 102中接收到单独指定了上行链路的RLCPDU的序列号的长度、以及下行链路的RLC PDU的序列号的长度的序列号长度变更指令的情况下,RLC处理部24变更处理方法,使得分别以所指示的序列号长度而生成上行链路的RLCPDU、以及下行链路的RLC PDU。
在步骤S 107中,用户装置UE的RRC处理部23将RLC实体的重建处理已完成的情况通知给基站eNB,因此,将RRC连接重设定完成(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complete)信号发送给基站eNB。
在步骤S 108中,用户装置UE的信号发送部21、信号接收部22以及RLC处理部24在步骤S 107的处理过程中,例如,在发送了RRC连接重设定完成(RRC 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 complete)信号的定时,使用变更后的序列号的长度的RLC PDU开始信号的发送接收。
在步骤S 109中,基站eNB的信号发送部11、信号接收部12以及RLC处理部14在步骤S 107的处理过程中,例如,在接收到RRC连接重设定完成(RRC 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 complete)信号的定时,使用变更后的序列号的长度的RLC PDU开始信号的发送接收。
(其二)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处理过程(其二)的一例的时序图。在本处理过程(其二)中,通过强制性地进行切换处理,使得能够利用以往的LTE的功能进行RLC实体的重建处理,并且抑制在以往的LTE的功能下在切换处理中自动进行的SCell的去激活处理。另外,关于未特别提及的点,与图7相同。
步骤S 201的处理过程与图7的步骤S 101的处理过程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在步骤S 202中,基站eNB的RRC处理部13将RRC连接重设定(RRC 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信号发送给用户装置UE。在RRC连接重设定(RRC 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信号中包括SCell的追加/删除指令、小区内切换(Intra-cell HO(HandOver))指令、以及序列号长度变更指令。
步骤S 203以及步骤S 204的处理过程分别与图7的步骤S 103以及步骤S 104的处理过程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在步骤S 205中,基站eNB的RLC处理部14启动小区内切换(Intra-cell HO(HandOver))处理,由此进行RLC实体的重建处理。此外,RLC处理部14变更处理方法,使得以在步骤S 202中发送给用户装置UE的序列号长度变更指令所对应的序列号的长度而生成RLCPDU。另外,当在步骤S 202中,将单独指定了上行链路的RLC PDU的序列号的长度、以及下行链路的RLC PDU的序列号的长度的序列号长度变更指令发送给了用户装置UE的情况下,RLC处理部14变更处理方法,使得分别以所指示的序列号的长度来生成上行链路的RLC PDU和下行链路的RLC PDU。
在步骤S 206中,用户装置UE的RLC处理部24启动小区内切换(Intra-cell HO(Hand Over))处理,由此进行RLC实体的重建处理。此外,RLC处理部24变更处理方法,使得以在步骤S 202中由基站eNB指示的序列号长度变更指令所对应的序列号的长度而生成RLCPDU。另外,当在步骤S 202中接收到单独指定了上行链路的RLC PDU的序列号的长度、以及下行链路的RLC PDU的序列号的长度的序列号长度变更指令的情况下,RLC处理部24变更处理方法,使得分别以所指示的序列号的长度而生成上行链路的RLC PDU和下行链路的RLCPDU。
此外,在步骤S 206中的小区内切换(Intra-cell HO(Hand Over))处理中,用户装置UE的MAC处理部25进行控制,以使对已经在CA中的SCell不进行去激活。另外,MAC处理部25在进行小区内切换(Intra-cell HO(Hand Over))处理期间,也可以暂时停止去激活计时器(Deactivation Timer)的操作。由此,能够防止在进行小区内切换(Intra-cell HO(HandOver))处理期间由于该计时器满期而导致SCell被去激活。
此外,MAC处理部25也可以检测出HO处理已完成的情况,并使去激活计时器的操作重新起动。此外,也可以根据来自基站eNB的指令而重新启动去激活计时器的操作。此外,MAC处理部25也可以以用户装置UE接收到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Downlink Control Channel))为契机而重新起动去激活计时器的操作。
此外,在步骤S 206的处理过程中,用户装置UE的MAC处理部25也可以进行控制,以使对已经在CA中的SCell之中的仅一部分的SCell不进行去激活。例如,MAC处理部25可以进行控制,使得仅对CellIndex或SCellIndex大于(或小于)预定的值的SCell不进行去激活。此外,在SCell中包括LAA(授权辅助接入(License Assisted Access))小区的情况下,MAC处理部25也可以进行控制,使得仅对LAA小区以外的SCell(即,授权频带的小区)不进行去激活。另外,LAA小区表示对话前监听(Listen before Talk)功能进行操作的小区、或非授权频带的小区等。
步骤S 207至步骤S 209的处理过程分别与图7的步骤S 107至步骤S 109的处理过程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总结>
如以上所说明那样,根据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用户装置,该用户装置在支持LTE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与基站进行通信,该用户装置具有:受理单元,从所述基站受理用于指示变更RLC PDU的序列号长度的指令;重建单元,在受理了所述指令的情况下,进行RLC实体的重建处理;以及通信单元,在所述重建处理完成后,利用变更了序列号长度的RLC PDU与所述基站进行通信。通过该用户装置UE,提供能够在抑制吞吐量降低的同时变更RLC PDU的序列号的长度的技术。
此外,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指令包括变更上行链路中的RLC PDU的序列号长度的指令、以及下行链路中的RLC PDU的序列号长度的至少一方的指令,所述通信单元在接受了变更上行链路中的RLC PDU的序列号长度的指令的情况下,使用上行链路中的变更了序列号长度的RLC PDU与所述基站进行通信,在接受了变更下行链路中的RLC PDU的序列号长度的指令的情况下,使用下行链路中的变更了序列号长度的RLC PDU与所述基站进行通信。通过该结构,在上行链路的峰值率与下行链路的峰值率不同的情况下,例如能够仅对下行链路的RLC PDU变更序列号的长度。结果能够抑制伴随于RLC PDU的报头部分的尺寸变大而通信整体的数据量增加。
此外,也可以进一步具有通知单元,该通知单元对所述基站通知该用户装置具有变更RLC PDU的序列号长度的能力。通过该结构,用户装置UE能够仅在自身具有变更RLCPDU的序列号的长度的能力的情况下使基站eNB变更RLC PDU的序列号的长度。
此外,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指令进一步包括表示进行切换处理的指令,所述重建单元在接受了表示进行所述切换处理的指令的情况下,进行切换处理,从而进行RLC实体的重建处理。通过该结构,能够沿用以往的LTE的功能而进行RLC实体的重建处理。
此外,所述通信单元也可以在接受了表示进行所述切换处理的指令以及变更RLCPDU的序列号长度的指令的情况下,对副小区不进行去激活而进行切换处理。通过该结构,基站eNB以及用户装置UE不再需要进行用于再次激活SCell的处理,能够抑制吞吐量的降低。
此外,所述通信单元也可以在对副小区不进行去激活而进行切换处理期间使去激活定时器停止。通过该结构,能够防止在进行小区内切换(Intra-cell HO(Hand Over))处理期间,由于定时器满期而导致SCell被去激活。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基站,该基站在支持LTE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与用户装置进行通信,该基站具有:发送单元,将变更RLC PDU的序列号长度的指令发送给所述用户装置;重建单元,在发送了所述指令的情况下,进行RLC实体的重建处理;以及通信单元,在所述重建处理完成后,利用变更了序列号长度的RLC PDU与所述用户装置进行通信。通过该基站eNB,提供能够在抑制吞吐量降低的同时变更RLC PDU的序列号的长度的技术。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通信方法用于具有支持LTE的基站和用户装置的移动通信系统中,该通信方法具有:所述基站将变更RLC PDU的序列号长度的指令发送给所述用户装置的步骤;所述用户装置从所述基站受理所述指令的步骤;所述基站进行RLC实体的重建处理的步骤;所述用户装置进行RLC实体的重建处理的步骤;所述基站在RLC实体的重建处理完成后,利用变更了序列号长度的RLC PDU与所述用户装置进行通信的步骤;以及所述用户装置在RLC实体的重建处理完成后,利用变更了序列号长度的RLCPDU与所述基站进行通信的步骤。通过该通信方法,提供能够在抑制吞吐量降低的同时变更RLC PDU的序列号的长度的技术。
此外,也可以将上述的各装置的结构中的“单元”替换为“部”、“电路”、“设备”等。
<实施方式的补充>
在以上实施方式中,在进行SCell的追加/删除的情况下,变更序列号的长度,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在步骤S 102或步骤S 202的处理过程中,也可以在RRC连接重设定(RRC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信号中不包括SCell的追加/删除指令。由此,能够在任意的定时变更RLC PDU的序列号的长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各装置(用户装置UE/基站eNB)的结构可以是在具备CPU和存储器的该装置中由CPU(处理器)执行程序而实现的结构,也可以是通过具备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处理的逻辑的硬件电路等硬件而实现的结构,亦可以混用程序和硬件。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所公开的本发明并不限于这样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各种各样的改变例、修正例、代替例、置换例等。为促进发明的理解而利用具体的数值例进行了说明,但只要未特别另行规定,则这些数值仅为简单的一例而已,可以使用任何适当的值。上述的说明中的项目的区分并非本质上对于本发明的区分,可以根据需要而组合两个以上项目中所记载的事项来使用,也可以将某项目所记载的事项应用于其他项目所记载的事项中(只要不矛盾)。功能框图中的功能部或处理部的边界并不一定必须对应于物理上的部件的边界。也可以使多个功能部的操作在物理上由一个部件进行,或者使一个功能部的操作在物理上由多个部件进行。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时序图以及流程图,只要不发生矛盾则可以变换顺序。为了便于进行处理说明,利用功能框图对用户装置UE以及基站eNB进行了说明,但这样的装置也可以由硬件、软件、或硬件和软件的组合来实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而通过用户装置UE所具有的处理器来操作的软件、以及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而通过基站eNB所具有的处理器来操作的软件可以分别保存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闪存、只读存储器(ROM)、EPROM、EEPROM、寄存器、硬盘(HDD)、可移动磁盘、CD-ROM、数据库、服务器及其他任何适宜的存储介质中。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条件下,各种改变例、修正例、代替例、置换例等包括在本发明中。
另外,在实施方式中,RRC处理部23为受理单元的一例。RLC处理部24为重建单元的一例。信号发送部21、信号接收部22以及RLC处理部24为通信单元的一例。RRC处理部23为能力通知单元的一例。信号发送部11以及RRC处理部13为发送单元的一例。RLC处理部14为重建单元的一例。信号发送部11、信号接收部12以及RLC处理部14为通信单元的一例。
本专利申请基于2015年5月15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5-100563号主张优先权,并在本申请中援引日本专利申请第2015-100563号的全部内容。
符号说明
UE:用户装置;
eNB:基站;
11:信号发送部;
12:信号接收部;
13:RRC处理部;
14:RLC处理部;
15:MAC处理部;
21:信号发送部;
22:信号接收部;
23:RRC处理部;
24:RLC处理部;
25:MAC处理部;
101:RF模块;
102:BB处理模块;
103:装置控制模块;
104:通信IF;
201:RF模块;
202:BB处理模块;
203:UE控制模块。
Claims (8)
1.一种用户装置,该用户装置在支持LTE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与基站进行通信,该用户装置具有:
受理单元,从所述基站受理变更RLC PDU的序列号长度的指令;
重建单元,在受理了所述指令的情况下,进行RLC实体的重建处理;以及
通信单元,在所述重建处理完成后,利用变更了序列号长度的RLC PDU与所述基站进行通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装置,其中,
所述指令包括变更上行链路中的RLC PDU的序列号长度的指令、以及下行链路中的RLCPDU的序列号长度中的至少一方的指令,
所述通信单元在接受了变更上行链路中的RLC PDU的序列号长度的指令的情况下,利用上行链路中的变更了序列号长度的RLC PDU与所述基站进行通信,且在接受了变更下行链路中的RLC PDU的序列号长度的指令的情况下,利用下行链路中的变更了序列号长度的RLC PDU与所述基站进行通信。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户装置,其中,
进一步具有通知单元,该通知单元对所述基站通知该用户装置具有变更RLC PDU的序列号长度的能力。
4.如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装置,其中,
所述指令进一步包括表示进行切换处理的指令,
所述重建单元在接受了表示进行所述切换处理的指令的情况下,进行切换处理,由此进行RLC实体的重建处理。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户装置,其中,
所述通信单元在接受了表示进行所述切换处理的指令以及变更RLCPDU的序列号长度的指令的情况下,对副小区不进行去激活而进行切换处理。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户装置,其中,
所述通信单元在对副小区不进行去激活而进行切换处理的期间,使去激活计时器停止。
7.一种基站,该基站在支持LTE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与用户装置进行通信,该基站具有:
发送单元,将变更RLC PDU的序列号长度的指令发送给所述用户装置;
重建单元,在发送了所述指令的情况下,进行RLC实体的重建处理;以及
通信单元,在所述重建处理完成后,利用变更了序列号长度的RLC PDU与所述用户装置进行通信。
8.一种通信方法,该通信方法用于具有支持LTE的基站和用户装置的移动通信系统中,该通信方法具有:
所述基站将变更RLC PDU的序列号长度的指令发送给所述用户装置的步骤;
所述用户装置从所述基站受理所述指令的步骤;
所述基站进行RLC实体的重建处理的步骤;
所述用户装置进行RLC实体的重建处理的步骤;
所述基站在RLC实体的重建处理完成后,利用变更了序列号长度的RLCPDU与所述用户装置进行通信的步骤;以及
所述用户装置在RLC实体的重建处理完成后,利用变更了序列号长度的RLC PDU与所述基站进行通信的步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100563A JP6509033B2 (ja) | 2015-05-15 | 2015-05-15 | ユーザ装置、基地局及び通信方法 |
JP2015-100563 | 2015-05-15 | ||
PCT/JP2016/059167 WO2016185790A1 (ja) | 2015-05-15 | 2016-03-23 | ユーザ装置、基地局及び通信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615809A true CN107615809A (zh) | 2018-01-19 |
CN107615809B CN107615809B (zh) | 2021-07-27 |
Family
ID=573198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80027949.8A Active CN107615809B (zh) | 2015-05-15 | 2016-03-23 | 用户装置、基站以及通信方法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588058B2 (zh) |
EP (1) | EP3297321B1 (zh) |
JP (1) | JP6509033B2 (zh) |
CN (1) | CN107615809B (zh) |
PT (1) | PT3297321T (zh) |
WO (1) | WO2016185790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392448A (zh) * | 2018-04-18 | 2019-10-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会话重建方法、装置和系统 |
WO2019214472A1 (zh) * | 2018-05-10 | 2019-11-14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操作方法及终端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282292B (zh) * | 2017-01-06 | 2020-10-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处理数据的方法、发送端和接收端 |
CN119603801A (zh) * | 2023-04-04 | 2025-03-11 | 荣耀终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及终端设备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30210676A1 (en) * | 2002-05-10 | 2003-11-13 | Chih-Hsiang Wu |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riggering of a pdcp sequence number synchronization procedure |
CN101810025A (zh) * | 2007-10-01 | 2010-08-18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实现lte rlc报头格式的方法和装置 |
US20100232376A1 (en) * | 2009-03-16 | 2010-09-16 | Chih-Hsiang Wu | Method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for radio link control reconfigur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
CN102725989A (zh) * | 2010-01-29 | 2012-10-10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信令扩展和向后兼容性保持的方法和装置 |
US20140071948A1 (en) * | 2006-10-19 | 2014-03-13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handover using 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 (pdcp) reordering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878155B1 (en) * | 2005-05-04 | 2013-12-04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of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ransmission window updating method using the same |
JP5005785B2 (ja) * | 2009-03-16 | 2012-08-22 | 宏達國際電子股▲ふん▼有限公司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無線リンク制御の再設定のための方法及び関連する通信装置 |
US20130016841A1 (en) * | 2009-09-25 | 2013-01-17 | Mo-Han Fong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Carrier Network Operation |
JP5865770B2 (ja) * | 2012-04-16 | 2016-02-17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移動局及び移動通信方法 |
EP3621353A1 (en) | 2012-05-21 | 2020-03-1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9807818B2 (en) * | 2013-08-08 | 2017-10-31 |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 Method of radio bearer establishment in dual connectivity |
CN105917599B (zh) * | 2014-01-16 | 2020-01-10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无连接通信系统中操作用户面协议栈的装置和方法 |
-
2015
- 2015-05-15 JP JP2015100563A patent/JP6509033B2/ja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03-23 CN CN201680027949.8A patent/CN107615809B/zh active Active
- 2016-03-23 WO PCT/JP2016/059167 patent/WO2016185790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6-03-23 EP EP16796184.6A patent/EP3297321B1/en active Active
- 2016-03-23 PT PT167961846T patent/PT3297321T/pt unknown
- 2016-03-23 US US15/573,650 patent/US10588058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30210676A1 (en) * | 2002-05-10 | 2003-11-13 | Chih-Hsiang Wu |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riggering of a pdcp sequence number synchronization procedure |
US20140071948A1 (en) * | 2006-10-19 | 2014-03-13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handover using 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 (pdcp) reordering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1810025A (zh) * | 2007-10-01 | 2010-08-18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实现lte rlc报头格式的方法和装置 |
US20100232376A1 (en) * | 2009-03-16 | 2010-09-16 | Chih-Hsiang Wu | Method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for radio link control reconfigur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
CN102725989A (zh) * | 2010-01-29 | 2012-10-10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信令扩展和向后兼容性保持的方法和装置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ERICSSON, ST-ERICSSON: "R2-123875,"Limitation of PDCP SN and FMS-fields"", 《3GPP TSG-RAN WG2 #79》 *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392448A (zh) * | 2018-04-18 | 2019-10-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会话重建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110392448B (zh) * | 2018-04-18 | 2021-08-1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会话重建方法、装置和系统 |
WO2019214472A1 (zh) * | 2018-05-10 | 2019-11-14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操作方法及终端 |
CN110475285A (zh) * | 2018-05-10 | 2019-11-19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操作方法及终端 |
CN110475285B (zh) * | 2018-05-10 | 2021-03-16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操作方法及终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509033B2 (ja) | 2019-05-08 |
EP3297321A4 (en) | 2018-05-23 |
JP2016219925A (ja) | 2016-12-22 |
EP3297321A1 (en) | 2018-03-21 |
EP3297321B1 (en) | 2021-11-24 |
BR112017024336A2 (pt) | 2018-07-31 |
PT3297321T (pt) | 2021-12-21 |
US20180152868A1 (en) | 2018-05-31 |
US10588058B2 (en) | 2020-03-10 |
WO2016185790A1 (ja) | 2016-11-24 |
CN107615809B (zh) | 2021-07-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2653811B1 (ko) | 차세대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단말 능력 보고 방법 및 장치 | |
US11184886B2 (en) |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for implementing carrier aggregation | |
EP3606253B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eated transmission | |
JP6881542B2 (ja) | 無線局、無線端末、及び制御方法 | |
KR20190143782A (ko) | 차세대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rrc 비활성화 모드 단말의 이중 접속을 지원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
CN114513809A (zh) | 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发送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 |
TWI491293B (zh) | 處理用於機器型態通訊之資源配置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 | |
CN110291829A (zh) | 非活动状态下的数据传输 | |
CN108366398A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设备 | |
JP2012039467A (ja) | 無線通信装置 | |
US11601841B2 (en) | Radio station,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 |
JP7363803B2 (ja) | gNB-DU、gNB-CU、及びこれらの方法 | |
CN107615809A (zh) | 用户装置、基站以及通信方法 | |
TW201911960A (zh) | 處理彈性雙工的裝置及方法 | |
CN115665866A (zh) |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KR101781967B1 (ko) | 2차 셀을 구성하기 위한 방법, 장치, 및 호스트 | |
CN106060850B (zh) | 一种语音调度方法及装置 | |
JP2016527828A5 (zh) | ||
Guo et al. | Implementation of C-RAN architecture with CU/DU split on a flexible SDR testbed | |
CN107078868A (zh) | 载波的激活 | |
EP3016460B1 (en) | Mobile station to perform carrier aggregation | |
JP2022147322A (ja) | ユーザ機器及び基地局 | |
JP6749988B2 (ja) | ユーザ装置、基地局及び通信方法 | |
KR20230061075A (ko) | 차세대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복수의 유심을 가진 단말의 단말 능력 협상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
CN118785197A (zh) | 远程中继流映射信息递送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