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91555B - 二次电池 - Google Patents
二次电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591555B CN107591555B CN201610527057.6A CN201610527057A CN107591555B CN 107591555 B CN107591555 B CN 107591555B CN 201610527057 A CN201610527057 A CN 201610527057A CN 107591555 B CN107591555 B CN 10759155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egative electrode
- positive electrode
- secondary battery
- case
- lead termi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9000011888 f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12793 heat-sealing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4743 Polypropyle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1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20001155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677 Nyl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778 nylon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985 plastic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20006255 plastic film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6
- HBBGRARXTFLTSG-UHFFFAOYSA-N Lithium ion Chemical compound [Li+] HBBGRARXTFLTSG-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1416 lithium i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155 mel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27 fu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75 la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022 packag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其包括电芯以及壳体。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具有第一凹槽;以及第二壳体,具有与第一凹槽相对的第二凹槽。其中,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密封连接在一起,并将电芯收容在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围成的空间内。在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中,由于电芯收容在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围成的空间内,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分别固定收容电芯的一部分,因此,本发明的二次电池降低了对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强度的要求;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均具有与现有技术的第二壳体同等的强度时,本发明的二次电池能够使电芯的厚度最大化,提高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现已广泛应用于各种便携式电子产品中,并被认为是下一代电动汽车的理想储能电源。在日益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各大公司都针对锂离子电池的设计和性能不断的深入研究。
现有的锂离子电池的外包装材料一般分为金属硬壳和金属箔塑膜,相比较于金属硬壳,金属箔塑膜制备的电池具有结构多样性和灵活性,能量密度更高的优点。而作为电池的核心部分,卷芯(即电芯主体)通常采用叠片和卷绕两种方式。相对于卷绕,叠片更能充分利用电池空间,实现更高能量密度的需求。
在实际的生产研究中,叠片电池通常被用来满足更高能量密度设计的需求,但随着汽车续航里程要求越来越高,能量密度需求进一步提高,电芯的厚度设计也随之增加,这就面临了一个最现实的问题:如何在金属箔塑膜强度承受的范围内实现更厚电芯设计的需求。
参照图5,在现有技术中,由于电芯1通常收容在壳体2的第二壳体22(由上述的金属箔塑膜制成)的第二凹槽221内,因此电芯1对第二壳体22的强度具有很高的要求。在同等的强度下,这种结构的壳体2能够承受的电芯厚度较小。
发明内容
鉴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次电池,其能使电芯的厚度最大化,提高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其包括电芯以及壳体。
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具有第一凹槽;以及第二壳体,具有与第一凹槽相对的第二凹槽。其中,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密封连接在一起,并将电芯收容在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围成的空间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在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中,由于电芯收容在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围成的空间内,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分别固定收容电芯的一部分,因此,本发明的二次电池降低了对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强度的要求;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均具有与现有技术的第二壳体同等的强度时,本发明的二次电池能够使电芯的厚度最大化,提高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分解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电芯的示意图;
图5为现有技术的二次电池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电芯 22第二壳体
11正极极片 221第二凹槽
111正极集流体 3正极极耳
112正极膜片 4负极极耳
12负极极片 5正极引线端子
121负极集流体 6负极引线端子
122负极膜片 H热封层
13隔离膜 S斜坡
2壳体 L长度方向
21第一壳体 T厚度方向
211第一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二次电池。
参照图1至图4,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包括电芯1以及壳体2。
壳体2包括:第一壳体21,具有第一凹槽211;以及第二壳体22,具有与第一凹槽211相对的第二凹槽221。其中,第一壳体21与第二壳体22密封连接在一起,并将电芯1收容在第一凹槽211和第二凹槽221围成的空间内。
在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中,由于电芯1收容在第一凹槽211和第二凹槽221围成的空间内,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分别固定收容电芯1的一部分,因此,本发明的二次电池降低了对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强度的要求;在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均具有与现有技术的第二壳体22同等的强度时,本发明的二次电池能够使电芯1的厚度最大化,提高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
在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4,电芯1包括:正极极片11,包括正极集流体111和涂覆在正极集流体111表面上的正极膜片112;负极极片12,包括负极集流体121和涂覆在负极集流体121表面上的负极膜片122;以及隔离膜13,将正极极片11和负极极片12隔开。
在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4,所述二次电池还包括:正极极耳3,收容在壳体2内且与电芯1的正极极片11的正极集流体111固定电连接;以及负极极耳4,收容在壳体2内且与电芯1的负极极片12的负极集流体121固定电连接。
在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一实施例中,正极极耳3与正极极片11的正极集流体111一体形成或分体形成。正极极耳3可以由正极极片11的正极集流体111模切而成;当电芯1的正极极片11为一张时,可以在正极集流体111模切出一个突部,该突部即可作为正极极耳3;当电芯1的正极极片11为多张时,可以在各正极极片11的正极集流体111模切出一个对应的突部,所有的突部固定在一起即可作为正极极耳3。正极极耳3也可以为单独焊接到正极极片11的正极集流体111上的元件。
在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一实施例中,负极极耳4与负极极片12的负极集流体121一体形成或分体形成。负极极耳4可以由负极极片12的负极集流体121模切而成;当电芯1的负极极片12为一张时,可以在负极集流体121模切出一个突部,该突部即可作为负极极耳4;当电芯1的负极极片12为多张时,可以在各负极极片12的负极集流体121模切出一个对应的突部,所有的突部固定在一起即可作为负极极耳4。负极极耳4也可以为单独焊接到负极极片12的负极集流体121上的元件。
在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2,正极极耳3和负极极耳4位于电芯1沿长度方向L的同一侧。
在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3,正极极耳3和负极极耳4分别位于电芯1沿长度方向L相反的两侧。
在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3,所述二次电池还包括:正极引线端子5,一端伸入壳体2内并与正极极耳3固定电连接,另一端伸出到壳体2外;负极引线端子6,一端伸入壳体2内并与负极极耳4固定电连接,另一端伸出到壳体2外。
在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2和图3,第一凹槽211在与正极引线端子5和正极极耳3的连接处相对的部分设有斜坡S;第二凹槽221在与正极引线端子5和正极极耳3的连接处相对的部分设有斜坡S。斜坡S能够避免正极引线端子5在沿厚度方向T上下摆动时对壳体2造成的破坏。
在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3,第一凹槽211在与负极引线端子6和负极极耳4的连接处相对的部分设有斜坡S;第二凹槽221在与负极引线端子6和负极极耳4的连接处相对的部分设有斜坡S。斜坡S能够避免负极引线端子6在沿厚度方向T上下摆动时对壳体2造成的破坏。
在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3,正极引线端子5整体平直,整体平直有益于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对正极引线端子5的密封,且有助于正极引线端子5与正极极耳3的上下对位和焊接。同时相对于弯折的正极引线端子5,正极引线端子5整体平直可降低工艺的难点及避免弯折过程中对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带来的破坏。
在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3,负极引线端子6整体平直,整体平直有益于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对负极引线端子6的密封,且有助于负极引线端子6与负极极耳4上下对位和焊接。同时相对于弯折的负极引线端子6,负极引线端子6整体平直可降低工艺的难点及避免弯折过程中对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带来的破坏。
在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的边缘通过热压封合连接在一起,以形成完整的壳体2。
在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3,正极引线端子5至少夹持在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之间的部分包裹有热封层H。当对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的边缘进行热压封合时,夹持在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之间的热封层H熔化并与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粘接在一起(热封层H与后述的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的内层熔合粘接在一起)。热封层H还可以包裹正极引线端子5的其它部分,即热封层H可以包裹正极引线端子5延伸到壳体2外的部分以形成外露区,也可以包裹正极引线端子5延伸到壳体2内的部分以形成内露区。在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热压封合时,外露区和内露区能够防止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与正极引线端子5发生短路(当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热压封合发生错位时,如果没有外露区和内露区,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内部的后述的金属箔会与正极引线端子5发生短路)。
在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3,负极引线端子6至少夹持在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之间的部分包裹有热封层H。当对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的边缘进行热压封合时,夹持在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之间的热封层H熔化并与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粘接在一起。热封层H还可以包裹负极引线端子6的其它部分,即热封层H可以包裹负极引线端子6延伸到壳体2外的部分以形成外露区,也可以包裹负极引线端子6延伸到壳体2内的部分以形成内露区。在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热压封合时,外露区和内露区能够防止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与负极引线端子6发生短路(当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热压封合发生错位时,如果没有外露区和内露区,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内部的后述的金属箔会与负极引线端子6发生短路)。
在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一实施例中,热封层H由聚丙烯制成。
在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一实施例中,电芯1为卷绕式电芯、叠片式电芯或卷加叠式电芯。
在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一实施例中,对于叠片式电芯和卷加叠式电芯中的叠片部分,隔离膜13为多张且各张为单片式,或者隔离膜13为呈Z型的一张。
在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的中间层为金属箔,而内层和外层均为绝缘层。其中内层用于形成熔合密封,外层起到保护作用。
在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一实施例中,金属箔为铝箔或钢箔。
在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一实施例中,内层为聚丙烯。
在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一实施例中,外层为尼龙。
在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壳体21的第一凹槽211通过拉伸工艺形成。
在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一实施例中,第二壳体22的第二凹槽221通过拉伸工艺形成。
在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一体形成或分体形成。可以在一个工件(例如铝塑膜或钢塑膜)上同时拉伸形成两个凹槽(第一凹槽211和第二凹槽221),然后通过翻折使两个凹槽相对,进而形成一个壳体2。
Claims (10)
1.一种二次电池,包括:
电芯(1);
以及壳体(2);
其特征在于,
壳体(2)包括:
第一壳体(21),具有第一凹槽(211);
以及第二壳体(22),具有与第一凹槽(211)相对的第二凹槽(221);
第一壳体(21)与第二壳体(22)密封连接在一起,并将电芯(1)收容在第一凹槽(211)和第二凹槽(221)围成的空间内;
所述二次电池还包括:
正极引线端子(5),一端伸入壳体(2)内并与正极极耳(3)固定电连接,另一端伸出到壳体(2)外;
负极引线端子(6),一端伸入壳体(2)内并与负极极耳(4)固定电连接,另一端伸出到壳体(2)外;
第一凹槽(211)在与正极引线端子(5)和正极极耳(3)的连接处相对的部分设有斜坡(S),第二凹槽(221)在与正极引线端子(5)和正极极耳(3)的连接处相对的部分设有斜坡(S);和/或
第一凹槽(211)在与负极引线端子(6)和负极极耳(4)的连接处相对的部分设有斜坡(S);第二凹槽(221)在与负极引线端子(6)和负极极耳(4)的连接处相对的部分设有斜坡(S)。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电芯(1)包括:
正极极片(11),包括正极集流体(111)和涂覆在正极集流体(111)表面上的正极膜片(112);
负极极片(12),包括负极集流体(121)和涂覆在负极集流体(121)表面上的负极膜片(122);
以及隔离膜(13),将正极极片(11)和负极极片(12)隔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电池还包括:
正极极耳(3),收容在壳体(2)内且与电芯(1)的正极极片(11)的正极集流体(111)固定电连接;
以及负极极耳(4),收容在壳体(2)内且与电芯(1)的负极极片(12)的负极集流体(121)固定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正极极耳(3)与正极极片(11)的正极集流体(111)一体形成或分体形成;和/或
负极极耳(4)与负极极片(12)的负极集流体(121)一体形成或分体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正极极耳(3)和负极极耳(4)位于电芯(1)沿长度方向(L)的同一侧;或
正极极耳(3)和负极极耳(4)分别位于电芯(1)沿长度方向(L)相反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正极引线端子(5)整体平直;和/或
负极引线端子(6)整体平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正极引线端子(5)至少夹持在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之间的部分包裹有热封层(H);和/或
负极引线端子(6)至少夹持在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之间的部分包裹有热封层(H)。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的中间层为金属箔,而内层和外层均为绝缘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箔为铝箔或钢箔;和/或,所述内层为聚丙烯;和/或,所述外层为尼龙。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21)的第一凹槽(211)通过拉伸工艺形成;和/或
所述第二壳体(22)的第二凹槽(221)通过拉伸工艺形成;和/或
所述第一壳体(21)和所述第二壳体(22)一体形成或分体形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527057.6A CN107591555B (zh) | 2016-07-06 | 2016-07-06 | 二次电池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527057.6A CN107591555B (zh) | 2016-07-06 | 2016-07-06 | 二次电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591555A CN107591555A (zh) | 2018-01-16 |
CN107591555B true CN107591555B (zh) | 2024-03-19 |
Family
ID=610458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527057.6A Active CN107591555B (zh) | 2016-07-06 | 2016-07-06 | 二次电池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59155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682755A (zh) * | 2018-05-09 | 2018-10-19 | 广东弘捷新能源有限公司 | 纽扣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
CN113270671B (zh) * | 2021-05-13 | 2024-04-16 |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电芯及用电装置 |
CN113410551A (zh) * | 2021-07-27 | 2021-09-17 | 福建南平延平区南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铝壳电池及用于制造其的方法 |
Citation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10046922A (ko) * | 1999-11-16 | 2001-06-15 | 김순택 | 이차 전지 |
JP2003257387A (ja) * | 2002-03-01 | 2003-09-12 | Shibaura Mechatronics Corp | 二次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CN201303029Y (zh) * | 2008-11-25 | 2009-09-02 | 耀安电池电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大容量动力锂电池 |
CN201392854Y (zh) * | 2009-04-09 | 2010-01-27 | 吉安市优特利科技有限公司 | 封装二次电池的电池壳体 |
CN102074662A (zh) * | 2010-12-21 | 2011-05-25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锂离子电池壳体结构及其组合成的电池包 |
CN102265445A (zh) * | 2009-02-05 | 2011-11-30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二次电池和具备二次电池的电池包、以及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 |
CN102386364A (zh) * | 2010-08-30 | 2012-03-21 | 三星Sdi株式会社 | 二次电池 |
CN102623746A (zh) * | 2012-03-26 | 2012-08-01 |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软包装锂离子电池 |
CN202662698U (zh) * | 2012-05-07 | 2013-01-09 |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圆柱形锂离子电池 |
KR20130074792A (ko) * | 2013-06-13 | 2013-07-04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차등적 리드 구조의 이차전지 |
CN205016623U (zh) * | 2015-09-15 | 2016-02-03 | 曙鹏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
CN205050912U (zh) * | 2015-10-19 | 2016-02-24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二次电池 |
CN205828569U (zh) * | 2016-07-06 | 2016-12-21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二次电池 |
-
2016
- 2016-07-06 CN CN201610527057.6A patent/CN10759155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10046922A (ko) * | 1999-11-16 | 2001-06-15 | 김순택 | 이차 전지 |
JP2003257387A (ja) * | 2002-03-01 | 2003-09-12 | Shibaura Mechatronics Corp | 二次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CN201303029Y (zh) * | 2008-11-25 | 2009-09-02 | 耀安电池电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大容量动力锂电池 |
CN102265445A (zh) * | 2009-02-05 | 2011-11-30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二次电池和具备二次电池的电池包、以及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 |
CN201392854Y (zh) * | 2009-04-09 | 2010-01-27 | 吉安市优特利科技有限公司 | 封装二次电池的电池壳体 |
CN102386364A (zh) * | 2010-08-30 | 2012-03-21 | 三星Sdi株式会社 | 二次电池 |
CN102074662A (zh) * | 2010-12-21 | 2011-05-25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锂离子电池壳体结构及其组合成的电池包 |
CN102623746A (zh) * | 2012-03-26 | 2012-08-01 |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软包装锂离子电池 |
CN202662698U (zh) * | 2012-05-07 | 2013-01-09 |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圆柱形锂离子电池 |
KR20130074792A (ko) * | 2013-06-13 | 2013-07-04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차등적 리드 구조의 이차전지 |
CN205016623U (zh) * | 2015-09-15 | 2016-02-03 | 曙鹏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
CN205050912U (zh) * | 2015-10-19 | 2016-02-24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二次电池 |
CN205828569U (zh) * | 2016-07-06 | 2016-12-21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二次电池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591555A (zh) | 2018-01-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815426B2 (en) | Prismatic sealed secondary cel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EP2500972B1 (en) |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having multi-directional lead-tab structure | |
US20120202105A1 (en) | Stack type batter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KR102488346B1 (ko) | 조전지 | |
US8530068B2 (en) | Square batter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 |
CN101640282B (zh) | 层叠型二次电池 | |
JP2017069207A (ja) |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EP3664191A1 (en) | Electrode assembly comprising plastic member applied to electrode tab-lead joint part and secondary battery containing same | |
CN107154312B (zh) | 电化学器件和电化学器件的制造方法 | |
CN105009351A (zh) | 包括多个具有卷芯之间的附加材料的卷芯的锂离子方形电池单元 | |
JP2018067381A (ja) | 蓄電装置 | |
KR101387137B1 (ko) | 전극 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차 전지 | |
CN107591555B (zh) | 二次电池 | |
US10991985B2 (en) | Secondary battery | |
EP3399569B1 (en) | Battery cell comprising battery case including accommodation part and electrode lead groove | |
KR20170050444A (ko) | 파우치형 이차전지 | |
JP5125438B2 (ja) |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組電池 | |
JP5472284B2 (ja) | フィルム外装電池及び組電池 | |
US10147927B2 (en) | Secondary battery | |
CN111180803A (zh) | 一种耐压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单片电芯结构及其制作工艺 | |
CN205828569U (zh) | 二次电池 | |
CN107591565B (zh) | 二次电池 | |
CN118476090A (zh) | 二次电池 | |
JP2012033277A (ja) | 積層型二次電池 | |
KR102238177B1 (ko) | 전지셀 및 전극 리드 제조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