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60241A - 一种车用过冷延伸冷凝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用过冷延伸冷凝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560241A CN107560241A CN201610499698.5A CN201610499698A CN107560241A CN 107560241 A CN107560241 A CN 107560241A CN 201610499698 A CN201610499698 A CN 201610499698A CN 107560241 A CN107560241 A CN 10756024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percooling
- condenser
- extension
- flow
- automobi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用过冷延伸冷凝器,包括冷凝器本体,所述冷凝器本体包括依次串联的冷凝段、储液干燥罐和过冷段,还包括与所述过冷段出口连通的过冷延伸流程,所述过冷延伸流程设置于冷凝器本体的迎风面上,本发明实现了在过冷段处迎风面积减小情况下,保证冷凝器的热交换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凝器;尤其涉及一种车用过冷延伸冷凝器。
背景技术
现有冷凝器采用单边集流结构对制冷剂进行流动散热。采用集流结构的冷凝器,其内部的制冷剂以蛇形的流动方式在冷凝器中单向流动散热。集流结构主要包括多个相互独立的集流管段、散热扁管12和储液干燥罐14,集流管段是散热扁管12内制冷剂流动换向的中转站。在多个集流管段和散热扁管12的组合下,增长了制冷剂流动散热的路径。在实际生产中,为了提高散热扁管12与集流管段的连接稳定性,采用的是整体呈通管的集流管11,集流管11通过隔板13阻隔分成多个独立的集流管段,制冷剂在集流管11内蛇形迂回流动换向。
在上述结构中,根据制冷剂在冷凝器中的流经先后顺序,将冷凝段15、储液干燥罐14和过冷段16。制冷剂从冷凝段15流入冷凝器本体,制冷剂在通过储液干燥罐14后从过冷段16中流出。冷凝器安装于车身和前保格栅之间形成的空间内,冷凝器的冷凝散热效果主要取决于从前保格栅对应到冷凝器上的迎风面的面积。
目前汽车前保格栅的面积减小,使得对应到冷凝器上过冷段的迎风面积有所减小。随着迎风面积的减小,过冷段需要的迎风散热面积不足。迎风散热面积的不足,导致冷凝器热交换降低,使得汽车空调系统的制冷性能有所下降。
从上述情况来看,在迎风面积减小的情况下,如何提高冷凝器的热交换效率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迎风面积减小时,提高冷凝器的热交换效率。
为了达到上述效果,本发明提出一种车用过冷延伸冷凝器,包括冷凝器本体,所述冷凝器本体包括依次串联的冷凝段、储液干燥罐和过冷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过冷段出口连通的过冷延伸流程,所述过冷延伸流程设置于冷凝器本体的迎风面上。
进一步,所述过冷延伸流程设置在所述冷凝器本体上温度最高处。
进一步,所述过冷延伸流程包括散热管和液态集流管,所述散热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液态集流管,其中一端的液态集流管连接过冷段的出口。
进一步,所述液态集流管独立设置,或套设于集流管内部,但两者不直接连通。
进一步,所述过冷延伸流程固定设置在所述冷凝器本体的上方。
进一步,所述过冷延伸流程重叠设置在所述冷凝器本体的迎风面前侧。
进一步,进入所述冷凝器本体的制冷剂在向下依次流经冷凝段、储液干燥罐和过冷段后向上流经过冷延伸流程。
进一步,在所述散热管外周面上设呈锯齿波形的散热翅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有:
1、本申请方案解决了在前保格栅开孔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前保格栅上边界的空间。本申请在统冷凝器本体的过冷段后连接有过冷延伸流程,并将过冷延伸流程设置在冷凝器本体的迎风面上,如此在冷凝器本体安装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增长了从冷凝器本体出来的制冷剂的散热路径。此种结构提高了冷凝器的过冷度,有效的利用了冷凝器本体与前保格栅之间的安装空间。
2、在发明结构中,由于过冷延伸流程具有温度低和热交换效率低的特性,将过冷延伸流程设置于冷凝器本体的迎风面上,过冷延伸流程对热交换气流温度的影响小,使得冷凝器本体内制冷剂对气流的温差变化小。如此能在保证冷凝器本体散热效率的情况下,能通过过冷延伸流程来提高本发明与气流的热交换。在本发明中,将过冷延伸段设置在冷凝器本体上的温度最高处,能相对的增大气流与冷凝器本体内制冷剂的温差,从而提高本发明的散热效果。本申请中,冷凝器本体中的制冷剂是从由上而下蛇形迂回流动,所以在冷凝器本体上温度最高处为冷凝器本体的入口处。因此,可以将过冷延伸流程相对于冷凝器本体入口的位置设置可以是位于冷凝器本体的上方,或者位于冷凝器本体上部的迎风面侧。
3、本发明的结构简单,可以实现在不改变现有冷凝器结构的条件下,增设过冷延伸流程,如此能在提高冷凝器冷凝效果的同时,节省成本,提高了现有资源的利用率。
4、过冷延伸流程的结构与现有冷凝器的结构相似,对其的生产、制造等可以借鉴现有冷凝器的生产、制造。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附图;
图2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的变型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冷凝器本体、11-集流管、12-散热扁管、13-隔板、14-储液干燥罐、15-冷凝段、16-过冷段、2-过冷延伸流程、21-散热管、22-左液态集流管,23-右液态集流管,231-输送管段。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发明一种车用过冷延伸冷凝器,包括冷凝器本体1,在冷凝器本体1的出口端连接有过冷延伸流程2,过冷延伸流程2设置在冷凝器本体1的迎风面上。
参见图1,冷凝器本体1包括两根平行布置的集流管11、多根平行散热扁管12、多个隔板13和一个储液干燥罐14。散热扁管12的两端分别与两根集流管11连通,多个散热扁管12和集流管11组成制冷剂流动散热的空腔。在集流管11内的隔板13将空腔分隔开形成流动腔道,在流动腔道中的制冷剂按蛇形轨迹迂回流动。储液干燥罐14设置在流动腔道的集流管11上,在流动腔道中的制冷剂会进出储液干燥罐14。从储液干燥罐出来的制冷剂会继续按流动腔道流动,直至冷凝器本体1的出口。
以储液干燥罐14为界,将冷凝器本体1内的流动腔道分为冷凝段15和过冷段16。进入冷凝器本体1的制冷剂依次先后经过冷凝段15、储液干燥罐14和过冷段16。
参见图2,上述的过冷延伸流程2平行的固定设置在冷凝器本体1的上方。过冷延伸流程2包括散热管21、左液态集流管22和右液态集流管23。与散热管21左、右连通的左液态集流管22和右液态集流管23平行设置在集流管11的外部。右液态集流管23的下端竖直向下延伸形成输送管段231,输送管段231与过冷段16的出口连通;左液态集流管22开设有出口,出口用于制冷剂的流出。
过冷延伸流程2的设置增加了从过冷段16出来的制冷剂的流动路径。同时,由于冷凝器本体1内制冷剂由上至下蛇形迂回流动,则冷凝器本体1上部的温度最高,如此能使得经过过冷延伸流程2后的气流与冷凝器本体1内的制冷剂温差最大,如此实现在尽可能小的影响冷凝器本体1散热的条件下,太高过冷散热流程的散热效率。实现了提高本发明的散热效率。并且避免了因为汽车前保格栅对应的过冷段16迎风面积小,导致过冷段16出来的制冷剂散热效率低的问题。
在安装后的使用过程中,制冷剂在冷凝器本体1中向下依次流经冷凝段15、储液干燥罐14和过冷段16,从过冷段16出来的制冷剂在输送管段231的输送下向上流入到过冷延伸流程2中。
为了增大过冷延伸流程2的散热面积,在散热管21外周面上设有锯齿波形的散热翅片,散热翅片能加快散热管21内制冷剂的热量散发。
为了增加冷凝器本体1的强度和刚度,在两两集流管11之间固定连接有上、下横梁,上、下横梁,如此来减小冷凝器本体1因为受外力容易变型的问题。
另外,过冷延伸流程2中的左液态集流管22和右液态集流管23,除了上述布置在集流管11外部的形式;也可以是套设在集流管11内部的形式,套设在集流管11内部的左液态集流管22和右液态集流管23与集流管11不相通。
参见图3,过冷延伸流程2平行的固定设置在冷凝器本体1的上方。过冷延伸流程2的左液态集流管22和右液态集流管23分别独立套设于集流管11上方的内部。右液态集流管23的下端在集流管11内部竖直向下延伸形成输送管段231,输送管段231与过冷段16的出口连通,输送管段231与集流管11相互独立不相通。
实施例二:
参见图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过冷延伸流程2在冷凝器本体1上设置的位置不同。在本实施例中,过冷延伸流程2相对重叠地设置在冷凝器本体1的迎风面前侧。过冷延伸流程2中的左液态集流管22和右液态集流管23平行固定设置在集流管11的外部,其中右液态集流管23竖直向下延伸形成输送管段231,输送管段231与过冷段的出口连通。在本实施例中,过冷延伸流程2可以布置在冷凝器本体1的冷凝段15或者过冷段16之上的位置,当然也可以布置在介于冷凝段15和过冷段16之间的位置。
在上述布置的情况下,要提高过冷延伸流程2的散热效率,过冷延伸流程最好布置在冷凝器本体1上温度最高处。冷凝器本体1的温度最高处可以是其迎风面侧的上侧。如此能保证流过过冷延伸流程2后的气流与冷凝器本体1内制冷剂的温差最大,以实现降低过冷延伸流程2对冷凝器本体1内制冷剂的影响。
在安装后的使用过程中,制冷剂在冷凝器本体1中向下依次流经冷凝段15、储液干燥罐和过冷段16,从过冷段16出来的制冷剂在输送管段231的输送下向上流入到过冷延伸流程2中。
在上述两个实施例中,当冷凝段15包括现有冷凝器本体1中的第一流程和第二流程时,过冷段16则是现有冷凝器本体1中的第三流程;当冷凝段15包括现有冷凝器本体1中的第一流程、第二流程和第三流程时,过冷段16则是现有冷凝器本体1中的第四流程。
Claims (8)
1.一种车用过冷延伸冷凝器,包括冷凝器本体(1),所述冷凝器本体(1)包括依次串联的冷凝段(15)、储液干燥罐(14)和过冷段(1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过冷段(16)出口连通的过冷延伸流程(2),所述过冷延伸流程(2)设置于冷凝器本体(1)的迎风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过冷延伸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冷延伸流程(2)设置在所述冷凝器本体(1)上温度最高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过冷延伸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冷延伸流程(2)包括散热管(21)和液态集流管,所述散热管(21)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液态集流管,其中一端的液态集流管连接过冷段(16)的出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用过冷延伸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态集流管独立设置,或套设于集流管(11)内部,但两者不直接连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过冷延伸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冷延伸流程(2)固定设置在所述冷凝器本体(1)的上方。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过冷延伸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冷延伸流程(2)重叠设置在所述冷凝器本体(1)的迎风面前侧。
7.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车用过冷延伸冷凝器,其特征在于,进入所述冷凝器本体(1)的制冷剂在向下依次流经冷凝段(15)、储液干燥罐(14)和过冷段(16)后向上流经过冷延伸流程(2)。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用过冷延伸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散热管(21)外周面上设呈锯齿波形的散热翅片。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499698.5A CN107560241A (zh) | 2016-06-30 | 2016-06-30 | 一种车用过冷延伸冷凝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499698.5A CN107560241A (zh) | 2016-06-30 | 2016-06-30 | 一种车用过冷延伸冷凝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560241A true CN107560241A (zh) | 2018-01-09 |
Family
ID=609692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499698.5A Pending CN107560241A (zh) | 2016-06-30 | 2016-06-30 | 一种车用过冷延伸冷凝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560241A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731307A (zh) * | 2018-07-04 | 2018-11-02 | 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叠片式冷凝器 |
CN110260564A (zh) * | 2018-03-12 | 2019-09-20 |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车辆及车用空调冷凝器总成 |
CN110260566A (zh) * | 2018-03-12 | 2019-09-20 |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车用空调冷凝器总成及车辆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87607A (zh) * | 1998-10-27 | 2001-03-14 | 瓦莱奥空调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凝结汽车空调装置的内冷却剂的方法和冷凝器 |
CN2539107Y (zh) * | 2002-04-12 | 2003-03-05 | 陈基镛 | 一种过冷型平行流冷凝器 |
CN101627267A (zh) * | 2007-02-27 | 2010-01-13 | 贝洱两合公司 | 汽车空调设备的冷凝器 |
CN201569221U (zh) * | 2009-12-31 | 2010-09-01 | 杭州祥和实业有限公司 | 二次冷凝型分体式客车空调冷凝系统 |
KR20130000523A (ko) * | 2011-06-23 | 2013-01-03 | 한라공조주식회사 | 응축기 |
CN203893509U (zh) * | 2013-06-13 | 2014-10-22 | 株式会社京滨冷暖科技 | 冷凝器 |
CN205690754U (zh) * | 2016-05-31 | 2016-11-16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冷凝器 |
-
2016
- 2016-06-30 CN CN201610499698.5A patent/CN107560241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87607A (zh) * | 1998-10-27 | 2001-03-14 | 瓦莱奥空调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凝结汽车空调装置的内冷却剂的方法和冷凝器 |
CN2539107Y (zh) * | 2002-04-12 | 2003-03-05 | 陈基镛 | 一种过冷型平行流冷凝器 |
CN101627267A (zh) * | 2007-02-27 | 2010-01-13 | 贝洱两合公司 | 汽车空调设备的冷凝器 |
CN201569221U (zh) * | 2009-12-31 | 2010-09-01 | 杭州祥和实业有限公司 | 二次冷凝型分体式客车空调冷凝系统 |
KR20130000523A (ko) * | 2011-06-23 | 2013-01-03 | 한라공조주식회사 | 응축기 |
CN203893509U (zh) * | 2013-06-13 | 2014-10-22 | 株式会社京滨冷暖科技 | 冷凝器 |
CN205690754U (zh) * | 2016-05-31 | 2016-11-16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冷凝器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260564A (zh) * | 2018-03-12 | 2019-09-20 |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车辆及车用空调冷凝器总成 |
CN110260566A (zh) * | 2018-03-12 | 2019-09-20 |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车用空调冷凝器总成及车辆 |
CN108731307A (zh) * | 2018-07-04 | 2018-11-02 | 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叠片式冷凝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928427U (zh) | 热交换器翅片、热交换器和空调机 | |
WO2016192653A1 (zh) | 换热器系统 | |
CN201368619Y (zh) | 一种热泵型平行流换热器 | |
CN204165288U (zh) | 一种汽车空调冷凝器 | |
CN105352345A (zh) | 微通道换热器及其空调器 | |
CN107560241A (zh) | 一种车用过冷延伸冷凝器 | |
CN202757351U (zh) | 换热器及空调器 | |
CN201876019U (zh) | 用于窗式空调的平行流蒸发器 | |
CN202350395U (zh) | 一种汽车空调平行流冷凝器 | |
CN105091412B (zh) |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组件及空调 | |
CN107990620A (zh) | 一种具有微通道冷凝器的冷冻冷藏箱 | |
CN205066240U (zh) | 热泵空调用微通道换热器 | |
CN101680690B (zh) | 用于家用制冷装置的设在后壁上的制冷器 | |
CN103712378A (zh) | 一种汽车空调平行流冷凝器 | |
CN203053094U (zh) | 一种汽车空调平行流蒸发器 | |
CN104802616A (zh) | 一种大客车用高效空调器 | |
CN103115504A (zh) | 汽车高效全铝换热器 | |
CN103712379A (zh) | 一种汽车空调冷凝器的芯体 | |
CN203148261U (zh) | 汽车高效全铝换热器 | |
CN107940812A (zh) | 一种翅片、蒸发器及翅片的制造方法 | |
CN203249430U (zh) | 层叠式蒸发器 | |
JP2014083911A (ja) | 蓄冷機能付きエバポレータ | |
CN201852375U (zh) | 一种空调冷凝器 | |
CN112629077A (zh) | 一种换热器及空调系统 | |
CN210035950U (zh) | 一种汽车空调用冷凝器芯体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109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