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60213A - 空调系统及空调 - Google Patents
空调系统及空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560213A CN107560213A CN201710626386.0A CN201710626386A CN107560213A CN 107560213 A CN107560213 A CN 107560213A CN 201710626386 A CN201710626386 A CN 201710626386A CN 107560213 A CN107560213 A CN 10756021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y valve
- valve
- valve port
- heat exchanger
- ai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空调系统,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第一四通阀、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过冷组件及节流装置,还包括:第二四通阀,第二四通阀的第一阀口与室外换热器相连,第二四通阀的第二阀口与过冷组件相连,第二四通阀的第三阀口与室内换热器相连,第二四通阀的第四阀口与节流装置相连。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二四通阀,可在空调系统处于制冷或制热工况时,均可使得流经过冷组件的冷媒维持在相对较高的温度,有效缓解了空调室外机底盘和室外换热器的结霜情况。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系统和一种空调。
背景技术
目前,有些空调系统设计中,通常会在冷凝器流路增加设计一组过冷流路,通过增加过冷度在系统制冷模式运行下提高制冷能力,但在系统制热模式运行时,过冷流路会导致蒸发过程换热器压力损失,使得空调制热能力降低且能耗增加。此外,系统在制热模式下冷媒先流经节流部件进行节流再进入冷凝器过冷管,容易造成室外机底盘和冷凝器底部间隙部分结冰并不断累积扩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空调系统。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空调。
有鉴于此,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出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第一四通阀、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过冷组件及节流装置,第一四通阀的第一阀口与压缩机相连,第一四通阀的第二阀口与室内换热器相连,第一四通阀的第四阀口与室外换热器相连,还包括:第二四通阀,第二四通阀的第一阀口与室外换热器相连,第二四通阀的第二阀口与过冷组件相连,第二四通阀的第三阀口与室内换热器相连,第二四通阀的第四阀口与节流装置相连,其中,在空调以制冷模式运行时,第二四通阀的第一阀口和第二四通阀的第二阀口连通,第二四通阀的第三阀口和第二四通阀的第四阀口连通;在空调以制热模式运行时,第二四通阀的第一阀口和第二四通阀的第四阀口连通,第二四通阀的第二阀口和第二四通阀的第三阀口连通。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空调系统,过冷组件安装在室外机中,在空调以制冷模式运行时,室外温度高,控制第二四通阀的第一阀口和第二四通阀的第二阀口连通,第二四通阀的第三阀口和第二四通阀的第四阀口连通,高温高压气态冷媒在经过室外换热器变为中温高压的液态冷媒流出后经第二四通阀的第一阀口以及第二四通阀的第二阀口流至过冷组件增加过冷度,再进入节流装置,降低了液态冷媒在经过节流装置时因压力骤减变为气态的含量,提高了室内换热器的换热能力,提升了空调制冷效果。
同样地,在空调以制热模式运行时,室外温度低,控制第二四通阀的第一阀口和第二四通阀的第四阀口连通,第二四通阀的第二阀口和第二四通阀的第三阀口连通,高温高压气态冷媒在经过室内换热器变为中温高压的液态冷媒流出后经第二四通阀的第三阀口以及第二四通阀的第二阀口流至过冷组件,此时由于室外温度低,流经过冷组件的中温高压冷媒处于相对较高的温度,过冷组件内外温差较大,不易结冰,从过冷组件流出的低温高压的液态冷媒经过冷组件增加过冷度再进入节流装置,降低了低温高压液态冷媒在经过节流装置时因压力骤减变为气态的含量,提高了室外换热器的换热能力,提升了空调的制热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第二四通阀的具体型号可根据实际空调系统工作需要进行选择,能实现第二四通阀的作用即可。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的空调系统,还可以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气液分离器,设于连接第一四通阀与压缩机的管路上,气液分离器的入口与第一四通阀的第三阀口相连,气液分离器的出口与压缩机的进气口相连,冷媒由第一四通阀的第三阀口流经气液分离器,流入压缩机中。
在该技术方案中,气液分离器设于低压管路上,与第一四通阀和压缩机相连,低温低压气态冷媒经第一四通阀以及气液分离器之后流回压缩机中,气液分离器使得含有少量液态的低温低压气态冷媒得到气相净化,降低了压缩机吸进液态冷媒产生液击损坏压缩机的可能性。
需要说明的是,气液分离器的型号可以根据不同空调系统设计时制冷量的不同选择。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分配装置,设于连接室外换热器与第二四通阀的管路上,分配装置与室外换热器相连的一端设有多个第一口,每个第一口通过管路与室外换热器相连,分配装置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口,在分配装置与室外换热器之间连接有多个管路,分配装置有多个第一口与多个管路相连,分配装置的第二口与第二四通阀的第一阀口相连。
在该技术方案中,分配装置设于连接室外换热器与第二四通阀的管路上,空调系统在制冷模式下运行时,经室外换热器流出的低温低压液态冷媒经多个管路流入分配装置汇聚之后,经第二四通阀的第一阀口以及第二四通阀的第二阀口流入过冷组件中增加过冷度;空调系统在制热模式下运行时,经节流装置流出的低温低压液态冷媒经第二四通阀的第四阀口以及第二四通阀的第一阀口流入分配装置后,由分配装置均匀分配流入与室外换热器连接的多个管路中,提升了室外换热器的换热能力,从而提升了空调系统的制热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技术方案中,无论室外换热器呈水平、垂直、倾斜等位置进行布置,分配装置均应尽量保持垂直,以实现低温低压液体冷媒均匀分配流入与室外换热器连接的多个管路中。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汇流管路,连接于室外换热器以及第一四通阀的第四阀口之间,汇流管路包括至少一条支路以及干路,每条支路与连接分配装置与室外换热器的管路对应设置,干路的一端连接第一四通阀的第四阀口,干路的另一端与至少一条支路连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具有至少一条支路和干路的汇流管路将室外换热器和第一四通阀进行连接,在经由分配装置将冷媒分成多条线路进入室外换热器后,再由至少一条支路进行导出,使得冷媒在管路中分流和汇流更为平稳,分流出的冷媒更为均匀,减缓多条支路中的冷媒汇合时产生的碰撞,提高换热效率。
其中,优选地,每条支路与每条连接分配装置与室外换热器的管路一一对应,可减少发生多条管路中冷媒交错,从而增大流动阻力降低换热效率的可能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控制装置,与第一四通阀以及第二四通阀电连接,控制装置在空调系统处于制冷模式下,控制第一四通阀的第一阀口与第一四通阀的第四阀口连通,第一四通阀的第二阀口与第一四通阀的第三阀口连通,冷媒由压缩机流出,依次经过第一四通阀、室外换热器直至分配装置,冷媒由分配装置流出经由第二四通阀的第一阀口以及第二四通阀的第二阀口流至过冷组件经节流装置和第二四通阀的第四阀口以及第二四通阀的第三阀口依次流经室内换热器、第一四通阀、气液分离器,流回压缩机。
在该技术方案中,空调系统在制冷模式下运行时,控制装置控制第一四通阀的第一阀口与第一四通阀的第四阀口连通,第一四通阀的第二阀口与第一四通阀的第三阀口连通,经压缩机压缩流出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经过第一四通阀的第一阀口以及第一四通阀的第四阀口流入室外换热器中,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在室外换热器中放出热量变为中温高压的液态冷媒流出,经室外换热器与分配装置之间的多个管路汇聚至分配装置内,中温高压的液态冷媒再由第二四通阀的第一阀口以及第二四通阀的第二阀口流入过冷组件中增加过冷度之后进入节流装置中进行降压,经节流装置流出低温低压的液态冷媒进入室内换热器吸收热量变为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实现对室内温度进行调节达到降温的效果,经室内换热器流出的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经气液分离器净化气相后进入压缩机中,再由压缩机压缩将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转化为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流出,依次循环,实现制冷,降低室内温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控制装置在空调系统处于制热模式下,控制第一四通阀的第一阀口与第一四通阀的第二阀口连通,控制第一四通阀的第三阀口与第一四通阀的第四阀口连通,冷媒由压缩机流出,依次流经第一四通阀、室内换热器直至第二四通阀的第三阀口以及第二四通阀的第二阀口流至过冷组件,再由节流装置流经第二四通阀的第四阀口以及第二四通阀的第一阀口流至分配装置,之后经多个管路依次流经室外换热器、第一四通阀以及气液分离器,流回压缩机。
在该技术方案中,空调系统在制热模式下运行时,控制装置控制第一四通阀的第一阀口与第一四通阀的第二阀口连通,控制第一四通阀的第三阀口与第一四通阀的第四阀口连通,经压缩机流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流入室内换热器放出热量变为中温高压的液态冷媒流出,实现对室内温度进行调节达到升温的效果,经室内换热器流出的中温高压的液态冷媒经第二四通阀的第三阀口以及第二四通阀的第二阀口流入过冷组件中增加过冷度之后进入节流装置中进行降压,经节流装置流出低温低压的液体冷媒经第二四通阀的第四阀口以及第二四通阀的第一阀口流入分配装置中,经分配装置均匀分配至与室外换热器相连的多个管路中,进入室外换热器的低温低压的液态冷媒吸收热量变为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经第一四通阀的第四阀口以及第一四通阀的第三阀口流入气液分离器,在气液分离器中对冷媒进行气液分离,将分离后的气态冷媒排至压缩机,再由压缩机压缩将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转化为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流出,依次循环,实现制热,提高室内温度。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节流装置包括:电磁式膨胀阀、电动式膨胀阀。
在该技术方案中,电磁式膨胀阀和电动式膨胀阀不受冷凝温度的影响,可以在很低冷凝压力下工作,可以在接近零过热度平稳工作,不会产生震荡,从而使得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能充分发挥其蒸发性能,此外电磁式膨胀阀还具有反应敏捷、全开到全闭时间短等优点,此外电动式膨胀阀相较于电磁式膨胀阀,除具有上述优点外,还具有可进行角度开启,随着温度的不同,控制流量。
需要说明的是,可根据实际需要和成本选用电磁式膨胀阀或电动式膨胀阀。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室外换热器与过冷组件一体成型。
在该技术方案中,室外换热器与过冷组件一体成型,无需进行安装配合,无焊缝,提高了室外换热器工作的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风机组件,包括设于室外换热器一侧的第一风机,以及设于室内换热器一侧的第二风机。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室外换热器一侧设置第一风机,同时在室内换热器的一侧设置第二风机,可提高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与外界空气的交换速度,在空调系统处于制冷或制热工况时,提高换热效率。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出了一种空调,包括: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的空调系统。
在该技术方案中,包括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的空调系统的空调,均能实现空调在制热模式下运行时,流经过冷组件的中温高压液态冷媒处于相对较高的温度,过冷组件内外温差较大,不易结冰,从过冷组件流出的低温高压的液态冷媒经过冷组件增加过冷度再进入节流装置,降低了低温高压液态冷媒在经过节流装置时因压力骤减变为气态的含量,提高了室外换热器的换热能力,提升了空调的制热效果。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示意图。
100空调系统,102压缩机,104第一四通阀,a第一四通阀的第一阀口,b第一四通阀的第二阀口,c第一四通阀的第三阀口,d第一四通阀的第四阀口,106室内换热器,108室外换热器,110过冷组件,112节流装置,114第二四通阀,e第二四通阀的第一阀口,f第二四通阀的第二阀口,g第二四通阀的第三阀口,h第二四通阀的第四阀口,116气液分离器,118分配装置,120支路,122干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一种空调系统100,包括:压缩机102、第一四通阀104、室内换热器106、室外换热器108、过冷组件110及节流装置112,第一四通阀的第一阀口a与压缩机102相连,第一四通阀的第一阀口b与室内换热器106相连,第一四通阀的第四阀口d与室外换热器108相连,还包括:第二四通阀114,第二四通阀的第一阀口e与室外换热器108相连,第二四通阀的第二阀口f与过冷组件110相连,第二四通阀的第三阀口g与室内换热器106相连,第二四通阀的第四阀口h与节流装置112相连,其中,在空调以制冷模式运行时,第二四通阀的第一阀口e和第二四通阀的第二阀口f连通,第二四通阀的第三阀口g和第二四通阀的第四阀口h连通;在空调以制热模式运行时,第二四通阀的第一阀口e和第二四通阀的第四阀口h连通,第二四通阀的第二阀口f和第二四通阀的第三阀口g连通。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空调系统100,过冷组件110安装在室外机中,在空调以制冷模式运行时,室外温度高,控制第二四通阀的第一阀口e和第二四通阀的第二阀口f连通,第二四通阀的第三阀口g和第二四通阀的第四阀口h连通,高温高压气态冷媒在经过室外换热器108变为低温高压的液态冷媒流出后经第二四通阀的第一阀口e以及第二四通阀的第二阀口f流至过冷组件110增加高温高压液态冷媒过冷度,再进入节流装置112,降低了低温高压液态冷媒在经过节流装置112时因压力骤减变为气态的含量,提高了室内换热器106的换热能力,提升了空调制冷效果。
同样地,在空调以制热模式运行时,室外温度低,控制第二四通阀的第一阀口e和第二四通阀的第四阀口h连通,第二四通阀的第二阀口f和第二四通阀的第三阀口g连通,高温高压气态冷媒在经过室内换热器106变为中温高压的液态冷媒流出后经第二四通阀的第三阀口g以及第二四通阀的第二阀口f流至过冷组件110,此时由于室外温度低,流经过冷组件110的中温高压液态冷媒处于相对较高的温度,过冷组件110内外温差较大,不易结冰,从过冷组件110流出的低温高压的液态冷媒经过冷组件110增加过冷度再进入节流装置112,降低了低温高压液态冷媒在经过节流装置112时因压力骤减变为气态的含量,提高了室外换热器108的换热能力,提升了空调的制热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节流装置112包括但不限于电子膨胀阀、热力膨胀阀、节流阀芯以及毛细管等。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二四通阀114的具体型号可根据实际空调系统工作需要进行选择,能实现第二四通阀114的作用即可。
其中,四通阀可以由多个实现通断的电磁阀替换,如图2所示,电磁阀的数量优选为4个,即SV1、SV2、SV3、SV4,其中电磁阀通电表示导通,不通电表示隔绝冷媒流动,在制冷工况时,SV1和SV4导通,SV2和SV3不导通,在制热工况时,SV2和SV3导通,SV1和SV4不导通。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的空调系统,还可以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还包括:气液分离器116,设于连接第一四通阀104与压缩机102的管路上,气液分离器116的入口与第一四通阀的第三阀口c相连,气液分离器116的出口与压缩机102的进气口相连,冷媒由第一四通阀的第三阀口c流经气液分离器116,流入压缩机102中。
在该实施例中,气液分离器116设于低压管路上,与第一四通阀104和压缩机102相连,低温低压气态冷媒经第一四通阀104以及气液分离器116之后流回压缩机102中,气液分离器116使得含有少量液态的低温低压气态冷媒得到气相净化,降低了压缩机102吸进液态冷媒产生液击损坏压缩机102的可能性。
需要说明的是,气液分离器116的型号可以根据不同空调系统设计时制冷量的不同选择。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还包括:分配装置118,设于连接室外换热器108与第二四通阀114的管路上,分配装置118与室外换热器108相连的一端设有多个第一口,每个第一口通过管路与室外换热器108相连,分配装置118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口,在分配装置118与室外换热器108之间连接有多个管路,分配装置118有多个第一口与多个管路相连,分配装置118的第二口与第二四通阀的第一阀口e相连。
在该实施例中,分配装置118设于连接室外换热器108与第二四通阀114的管路上,空调系统在制冷模式下运行时,经室外换热器108流出的低温低压液态冷媒经多个管路流入分配装置118汇聚之后,经第二四通阀的第一阀口e以及第二四通阀的第二阀口f流入过冷组件110中;空调系统在制热模式下运行时,经节流装置112流出的低温低压液态冷媒经第二四通阀的第四阀口h以及第二四通阀的第一阀口e流入分配装置118后,由分配装置118均匀分配流入与室外换热器108连接的多个管路中,提升了室外换热器108的换热能力,从而提升了空调系统的制热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无论室外换热器108呈水平、垂直、倾斜等位置进行布置,分配装置118均应尽量保持垂直,以实现低温低压液体冷媒均匀分配流入与室外换热器108连接的多个管路中。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还包括:汇流管路,连接于室外换热器108以及第一四通阀的第四阀口d之间,汇流管路包括至少一条支路120以及干路122,每条支路120与连接分配装置118与室外换热器108的管路对应设置,干路122的一端连接第一四通阀的第四阀口d,干路的另一端与至少一条支路120连通。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具有至少一条支路120和干路122的汇流管路将室外换热器108和第一四通阀104进行连接,在经由分配装置将冷媒分成多条线路进入室外换热器108后,再由至少一条支路120进行导出,使得冷媒在管路中分流和汇流更为平稳,分流出的冷媒更为均匀,减缓多条支路中的冷媒汇合时产生的碰撞,提高换热效率。
其中,优选地,每条支路与每条连接分配装置与室外换热器108的管路一一对应,可减少发生多条管路中冷媒交错,从而增大流动阻力降低换热效率的可能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控制装置,与第一四通阀104以及第二四通阀114电连接,控制装置在空调系统处于制冷模式下,控制第一四通阀的第一阀口a与第一四通阀的第四阀口d连通,第一四通阀的第一阀口b与第一四通阀的第三阀口c连通,冷媒由压缩机102流出,依次经过第一四通阀104、室外换热器108直至分配装置118,冷媒由分配装置118流出经由第二四通阀的第一阀口e以及第二四通阀的第二阀口f流至过冷组件110经节流装置112和第二四通阀的第四阀口h以及第二四通阀的第三阀口g依次流经室内换热器106、第一四通阀104、气液分离器116,流回压缩机102。
在该实施例中,空调系统在制冷模式下运行时,控制装置控制第一四通阀的第一阀口a与第一四通阀的第四阀口d连通,第一四通阀的第一阀口b与第一四通阀的第三阀口c连通,经压缩机102压缩流出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经过第一四通阀的第一阀口a以及第一四通阀的第四阀口d流入室外换热器108中,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在室外换热器108中放出热量变为低温高压的液态冷媒流出,经室外换热器108与分配装置118之间的多个管路汇聚至分配装置118内,低温高压的液态冷媒再由第二四通阀的第一阀口e以及第二四通阀的第二阀口f流入过冷组件110中增加过冷度之后进入节流装置112中进行降压,经节流装置112流出低温低压的液态冷媒进入室内换热器106吸收热量变为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实现对室内温度进行调节达到降温的效果,经室内换热器106流出的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经气液分离器116净化气相后进入压缩机102中,再由压缩机102压缩将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转化为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流出,依次循环,实现制冷,降低室内温度。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控制装置在空调系统处于制热模式下,控制第一四通阀的第一阀口a与第一四通阀的第一阀口b连通,控制第一四通阀的第三阀口c与第一四通阀的第四阀口d连通,冷媒由压缩机102流出,依次流经第一四通阀104、室内换热器106直至第二四通阀的第三阀口g以及第二四通阀的第二阀口f流至过冷组件110,再由节流装置112流经第二四通阀的第四阀口h以及第二四通阀的第一阀口e流至分配装置118,之后经多个管路依次流经室外换热器108、第一四通阀104以及气液分离器116,流回压缩机102。
在该实施例中,空调系统在制热模式下运行时,控制装置控制第一四通阀的第一阀口a与第一四通阀的第一阀口b连通,控制第一四通阀的第三阀口c与第一四通阀的第四阀口d连通,经压缩机102流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流入室内换热器106放出热量变为中温高压的液态冷媒流出,实现对室内温度进行调节达到升温的效果,经室内换热器106流出的中温高压的液态冷媒经第二四通阀的第三阀口g以及第二四通阀的第二阀口f流入过冷组件110中增加过冷度之后进入节流装置112中进行降压,经节流装置112流出低温低压的液体冷媒经第二四通阀的第四阀口h以及第二四通阀的第一阀口e流入分配装置118中,经分配装置118均匀分配至与室外换热器108相连的多个管路中,进入室外换热器108的低温低压的液态冷媒吸收热量变为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经第一四通阀的第四阀口d以及第一四通阀的第三阀口c流入气液分离器116净化气相后流入压缩机102中,再由压缩机102压缩将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转化为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流出,依次循环,实现制热,提高室内温度。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空调系统及空调,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法,使得流经过冷组件的冷媒维持在相对较高的温度,有效缓解了空调室外机底盘和室外换热器的结霜情况。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102)、第一四通阀(104)、室内换热器(106)、室外换热器(108)、过冷组件(110)及节流装置(112),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一阀口(a)与所述压缩机相连,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二阀口(b)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相连,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四阀口(d)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相连,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四通阀(114),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一阀口(e)与所述室外换热器(108)相连,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二阀口(f)与所述过冷组件(110)相连,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三阀口(g)与所述室内换热器(106)相连,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四阀口(h)与所述节流装置(112)相连,
其中,在空调以制冷模式运行时,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一阀口(e)和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二阀口(f)连通,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三阀口(g)和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四阀口(h)连通;在所述空调以制热模式运行时,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一阀口(e)和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四阀口(h)连通,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二阀口(f)和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三阀口(g)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气液分离器(116),设于连接所述第一四通阀(104)与所述压缩机(102)的管路上,所述气液分离器(116)的入口与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三阀口(c)相连,所述气液分离器(116)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102)的进气口相连,冷媒由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三阀口(c)流经所述气液分离器(116),流入所述压缩机(102)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分配装置(118),设于连接所述室外换热器(108)与所述第二四通阀(114)的管路上,所述分配装置(118)与所述室外换热器(108)相连的一端设有多个第一口,每个所述第一口通过管路与所述室外换热器(108)相连,所述分配装置(118)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口,在所述分配装置(118)与所述室外换热器(108)之间连接有多个管路,所述分配装置(118)有多个第一口与所述多个管路相连,所述分配装置(118)的第二口与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一阀口(e)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汇流管路,连接于所述室外换热器(108)以及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四阀口(d)之间,所述汇流管路包括至少一条支路(120)以及干路(122),每条所述支路(120)与连接所述分配装置(118)与所述室外换热器(108)的管路对应设置,所述干路(12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四阀口(d),所述干路的另一端与所述至少一条支路(120)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一四通阀(104)以及所述第二四通阀(114)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空调系统处于制冷模式下,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一阀口(a)与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四阀口(d)连通,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二阀口(b)与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三阀口(c)连通,
所述冷媒由所述压缩机流出,依次经过所述第一四通阀(104)、所述室外换热器(108)直至所述分配装置(118),所述冷媒由所述分配装置(118)流出经由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一阀口(e)以及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二阀口(f)流至所述过冷组件(110)经所述节流装置(112)和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四阀口(h)以及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三阀口(g)依次流经所述室内换热器(116)、所述第一四通阀(104)、所述气液分离器(116),流回所述压缩机(10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空调系统处于制热模式下,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一阀口(a)与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二阀口(b)连通,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三阀口(c)与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四阀口(d)连通,
所述冷媒由所述压缩机(102)流出,依次流经所述第一四通阀(104)、所述室内换热器(106)直至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三阀口(g)以及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二阀口(f)流至所述过冷组件(110),再由所述节流装置(112)流经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四阀口(h)以及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一阀口(e)流至所述分配装置(118),之后经所述多个管路依次流经所述室外换热器(108)、所述第一四通阀(104)以及所述气液分离器(116),流回所述压缩机(102)。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节流装置(112)包括:电磁式膨胀阀、电动式膨胀阀。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为室外换热器(108)与所述过冷组件(110)一体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风机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室外换热器(108)一侧的第一风机,以及设于所述室内换热器(106)一侧的第二风机。
10.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626386.0A CN107560213A (zh) | 2017-07-27 | 2017-07-27 | 空调系统及空调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626386.0A CN107560213A (zh) | 2017-07-27 | 2017-07-27 | 空调系统及空调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560213A true CN107560213A (zh) | 2018-01-09 |
Family
ID=609747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626386.0A Pending CN107560213A (zh) | 2017-07-27 | 2017-07-27 | 空调系统及空调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560213A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506399A (zh) * | 2018-10-31 | 2019-03-2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过冷利用结构及空调系统 |
CN111426090A (zh) * | 2020-03-24 | 2020-07-17 |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 控制装置、空调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14930097A (zh) * | 2020-01-30 | 2022-08-19 | 舒瑞普国际股份公司 | 制冷系统和用于控制这种制冷系统的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44662A (zh) * | 2007-06-06 | 2008-03-19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冬夏两用热泵装置 |
CN102589184A (zh) * | 2012-03-30 | 2012-07-18 | 上海凯菱家电扬州有限公司 | 一种低温环境使用的空调系统 |
CN204006823U (zh) * | 2014-08-14 | 2014-12-10 | 台州市路桥振兴机械有限公司 | 空调分液器 |
CN204943956U (zh) * | 2015-07-09 | 2016-01-06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高效冷暖型空调系统 |
-
2017
- 2017-07-27 CN CN201710626386.0A patent/CN107560213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44662A (zh) * | 2007-06-06 | 2008-03-19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冬夏两用热泵装置 |
CN102589184A (zh) * | 2012-03-30 | 2012-07-18 | 上海凯菱家电扬州有限公司 | 一种低温环境使用的空调系统 |
CN204006823U (zh) * | 2014-08-14 | 2014-12-10 | 台州市路桥振兴机械有限公司 | 空调分液器 |
CN204943956U (zh) * | 2015-07-09 | 2016-01-06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高效冷暖型空调系统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506399A (zh) * | 2018-10-31 | 2019-03-2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过冷利用结构及空调系统 |
CN114930097A (zh) * | 2020-01-30 | 2022-08-19 | 舒瑞普国际股份公司 | 制冷系统和用于控制这种制冷系统的方法 |
US12140356B2 (en) | 2020-01-30 | 2024-11-12 | Swep International Ab | Refrigeration system and a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uch a refrigeration system |
CN111426090A (zh) * | 2020-03-24 | 2020-07-17 |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 控制装置、空调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6919454U (zh) | 用于空调装置的换热器及空调装置 | |
US10830502B2 (en) | Air conditioner | |
CN107178833B (zh) | 热回收外机系统和空调系统 | |
CN108775725B (zh) | 三管制多联机的室内机及三管制多联机 | |
CN101086352A (zh) | 空气调节器 | |
CN105674434B (zh) | 冷暖型空调器和单冷型空调器 | |
CN103090470A (zh) | 空调器 | |
CN109386986A (zh) | 两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及其空调室外机 | |
CN104995463A (zh) | 空调装置 | |
CN102109202A (zh) | 空气调节器 | |
CN109386989A (zh) | 两管制喷气增焓室外机及多联机系统 | |
CN205351844U (zh) | 冷暖型空调系统和单冷型空调系统 | |
CN106996657A (zh) | 空气调节器 | |
CN112577103A (zh) | 一种多联机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 |
KR101624529B1 (ko) | 냉난방 동시형 멀티 공기조화기 | |
CN107089113A (zh) | 车辆空调设备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105627470B (zh) | 一种基于过冷再热的空调机组 | |
CN103807936B (zh) | 一种热泵空调系统 | |
CN107560213A (zh) | 空调系统及空调 | |
JP6832939B2 (ja) |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
CN109386987A (zh) | 两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及其空调室外机 | |
US9267716B2 (en) | Heat exchanger and a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having the same | |
CN104879950A (zh) | 空调一体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3908147U (zh) | 除霜装置以及热泵机 | |
CN105358918B (zh) | 制冷剂回路和空调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109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