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27757B - 用于操纵电触头的切换杆 - Google Patents
用于操纵电触头的切换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527757B CN107527757B CN201710475838.XA CN201710475838A CN107527757B CN 107527757 B CN107527757 B CN 107527757B CN 201710475838 A CN201710475838 A CN 201710475838A CN 107527757 B CN107527757 B CN 10752775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witching lever
- guide
- lever
- housing
- elastic ele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4676 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12 die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1707 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FYYHWMGAXLPEAU-UHFFFAOYSA-N Magnesium Chemical compound [Mg] FYYHWMGAXLPEAU-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122 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30 elimin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379 elimin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49 magnes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777 magnes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515 polycarbon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417 polycarbon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1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26 adhesive bo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020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139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84 res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00—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 H01H3/60—Mechanical 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damping vibration or shock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35/00—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f instruments in or on vehicles
- B60K35/20—Output arrangements, i.e. from vehicle to user, associated with vehicle functions or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60K35/21—Output arrangements, i.e. from vehicle to user, associated with vehicle functions or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using visual output, e.g. blinking lights or matrix displays
- B60K35/22—Display scree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35/00—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f instruments in or on vehicles
- B60K35/60—Instru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location or relative disposition in or on vehicl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00—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 H01H3/32—Driving mechanisms, i.e. for transmitting driving force to the contacts
- H01H3/46—Driving mechanisms, i.e. for transmitting driving force to the contacts using rod or lever linkage, e.g. toggl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2360/0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groups B60K35/00 or B60K37/00 relating to 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dashboards
- B60K2360/143—Touch sensitive instrument input devices
- B60K2360/1446—Touch switch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35/00—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f instruments in or on vehicles
- B60K35/10—Input arrangements, i.e. from user to vehicle, associated with vehicle functions or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5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single operating member
- H01H13/52—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single operating member the contact returning to its original state immediately upon removal of operating force, e.g. bell-push switch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21/00—Actuators
- H01H2221/024—Transmission element
- H01H2221/026—Guiding or lubricating nylon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21/00—Actuators
- H01H2221/036—Return force
- H01H2221/044—Elastic part on actuator or cas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35/00—Springs
- H01H2235/006—Elastic arms producing non linear counter forc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35/00—Springs
- H01H2235/03—Two serial spr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Devices For Change-Speed Gearing (AREA)
- Rotary Switch, Piano Key Switch, And Lever Switch (AREA)
- Instrument Pan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尤其用于显示装置(20)的、用于通过将切换杆(30)沿着引导方向(38)进行运动来操纵电触头的切换杆(30),其中,所述切换杆(30)布置在壳(22)中的引导部中,其中,所述切换杆(30)如此地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弹性元件(40):使得所述第一弹性元件(40)的弹性力在所述切换杆(30)和所述壳(22)之间垂直于所述引导方向(38)起作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操纵电触头的尤其用于显示装置的切换杆。
背景技术
例如由于外部的影响、如振动或冲撞的干扰噪声,使得车辆的驾驶员从道路上的现象分心。因此,这些必须在车辆处的每个机械的元件中、因此也在切换杆或按键中被最小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尤其用于显示装置的、用于通过将切换杆沿着引导方向进行运动来操纵电触头的切换杆,其中,所述切换杆布置在壳中的引导部中。所述切换杆如此地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弹性元件:使得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的弹性力在所述切换杆和所述壳之间垂直于所述引导方向起作用。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在电触头和显示装置的表面之间的距离的跨接或在于在所述切换杆和所述电触头之间的可靠的力传递。使用者的或观察者的对切换杆或例如与所述切换杆相连的罩部的操纵,例如按压因此导致操纵所述电触头。例如,通过操纵所述电触头能够运行所述显示装置的重置。此外,用于操纵所述电触头的轴线、在下文是按压方向(在该按压方向上所述观察者按压所述切换杆)不会与所述切换杆的引导方向一致,在该引导方向上使得所述切换杆运动。经此,在用于操纵所述电触头的方向和所述切换杆的引导方向之间产生了角,该角能够通过根据本发明的切换杆来跨越。
在所述切换杆处的至少一个弹性元件的使用(其中,在切换杆和所述壳之间的弹性元件的弹性力垂直于所述引导方向起作用)具有的优点在于,减少或消除噪声,该噪声例如通过外部的影响、例如切换杆的冲撞、振动或嗒嗒声产生。这些噪声能够例如将驾驶员从在道路上的当前的现象中分心,从而减少这些噪声会导致在道路交通中的更多的安全性。切换杆的弹性元件的一个另外的优点在于在操纵所述切换杆时在壳中的切换杆的较可靠的引导。所述切换杆的弹性元件用作用于所述切换杆的侧向的引导元件。同样,通过使用所述弹性元件能够减少在壳和切换杆之间的摩擦。
在另一个有利的构造方案中,所述切换杆如此地具有至少一个另外的第二弹性元件:使得所述第二弹性元件的弹性力在所述切换杆和所述壳之间垂直于所述引导方向起作用。一个另外的第二弹性元件的使用在积极方面对噪声的减少或消除起作用。所述切换杆还能够可靠地引导在所述壳中的引导部内,从而保证的是,所述电触头得到接触。
优选地,所述切换杆如此地具有至少两个弹性元件:使得在切换杆和壳之间的两个弹性元件的弹性力垂直于所述引导方向起作用,并且所述两个弹性元件关于所述引导方向布置在所述切换杆的对置的侧部上。经此,能够一方面减少噪声并且另一方面确保所述切换杆在所述壳中的引导。经此能够保证的是,所述切换杆在所述显示装置内不会打滑并且能够保持在其为此所设置的位置处或引导在其预先给定的轨道中。同样,通过使用所述弹性元件能够减少在壳和切换杆之间的摩擦。所述单个的弹性元件的弹性力能够在该构造中简单地匹配到所述条件处。
一个另外的有利的构造方案这样来得到:即,至少一个弹性元件布置为在所述切换杆处的集成的弹性元件。所述切换杆相对于所述壳的位置能够由此保持稳定。切换杆的和至少一个弹性元件的单件式的构造方案的一个另外的优点在于简单和快速的制造和可装配性中。这样的切换杆能够由唯一的本体组成,而在许多单个步骤中不必使得多个单个零件彼此接合,该单个零件必须满足对所述单个零件彼此的位置和方位的高的要求。作为附加方案,在将所述切换杆定位在所述壳中时必须仅将仅一个组件、也即具有以单件方式构造的弹性元件的切换杆进行定向和固定,从而节省了开销。
在一个示例的实施方式中,使得至少一个弹性元件在经装配的状态中预紧。因此,所述切换杆的弹性元件向着为此所设置的在所述壳处的支架进行按压。经预紧的弹性元件保证的是,所述切换杆在所述显示装置内不会打滑并且能够保持在其为此所设置的位置处或引导在其预先给定的轨道中。这还在积极方面对减少噪声和振动起作用。
在一个改进设计中,所述切换杆如此地具有至少一个另外的第三弹性元件:使得所述切换杆在操纵之后再次回置到所述初始位置中。经此能保证的是,所述切换杆在操纵之后接下来回置到其初始位置中,从而如果所述显示装置的另外的重置是必要的,则所述切换杆能够被再度操纵。优选地,所述弹性元件具有S形,其中,此弹性元件的弹性力在所述切换杆和所述壳之间在所述引导方向的方向上起作用。经此还能够将触觉的反馈给定到使用者处,从而此使用者在操纵所述切换杆时感觉到阻力。这种反馈在积极方面对切换杆的人机工程学起作用。所述弹性元件的弹性力能够在该构造中简单地匹配到所述条件处。
一个另外的有利的构造方案的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杆具有至少一个另外的弹性元件,其中,所述另外的弹性元件靠置在所述壳处。经此,所述切换杆能够由此在所述壳处缓冲,从而阻碍的是,所述切换杆和所述壳或其它的构件撞击到一起并且由此产生噪声。能够由此优选地在所述壳和切换杆之间保持间距。一个另外的弹性元件的使用由此在积极方面对噪声的减少或消除起作用。同样,通过使用所述弹性元件能够减少在壳和切换杆之间的摩擦。在切换杆和壳之间的所述另外的弹性元件的弹性力垂直于所述切换杆的引导方向和/或垂直于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的弹性力的引导方向起作用。所述单个的弹性元件的弹性力能够在该构造中简单地匹配到所述条件处。
在一个示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切换杆如此地具有至少一个槽口和/或紧固元件:使得罩部能够布置在所述切换杆处。所述罩部在所述切换杆处向着使用者或观察者的方向(因此在显示装置处或在观察者的视野中可见)如此地安装:使得所述观察者能够按压所述罩部以用于操纵所述切换杆和因此所述电触头。所述罩部能够例如以单件方式与所述切换杆构造或者作为单独的构件与所述切换杆相连,例如经过机械连接部,例如经过卡钩、夹头、铆钉或螺钉。从而能够实现在花费上有利的和/或光学/视觉起作用的变体方案。利用两件式的实施方案能够实现不同的材料。经此能够例如对于所述切换杆的不可见的部分使用在花费上有利的材料并且对于可见的罩部使用对于观察者光学/视觉起作用的材料。有利地,在所述切换杆处的罩部被用于操纵所述切换杆。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切换杆还能够具有至少一个挺杆,其中,所述挺杆在操纵所述切换杆时接触所述电触头。所述挺杆能够以单件方式与所述切换杆相连,其中,所述挺杆在引导方向上安装在所述切换杆处,从而不与所述切换杆相连的所述挺杆的端部接触所述电触头。在操纵所述切换杆时或在按压切换杆时,所述挺杆向着所述电触头的方向移位、接触该电触头并且因此触发一种操作,例如所述显示装置的重置。
在一个示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切换杆具有强化的肋。所述强化的肋给所述切换杆赋予了稳定的形状,从而所述切换杆例如通过外部起作用的力、例如振动、冲撞或通过操纵或按压所述切换杆不会或不会强烈形变。
一个另外的构造方案能够具有壳,该壳被设计用于容纳至少一个切换杆。优选地,所述壳具有至少一个引导部,以用于引导所述切换杆的至少一个弹性元件,其中,所述切换杆的弹性元件滑动地支承在所述壳的引导部处。所述壳优选地具有至少一个引导部,用于在所述壳中引导所述切换杆。用于所述切换杆的以及用于在所述切换杆处的弹性元件的在所述壳处的引导部保证的是,所述切换杆在所述显示装置内不会打滑并且能够保持在其为此所设置的位置处或引导在其预先给定的轨道中。
所述切换杆优选地布置在显示装置中的壳处,其中,所述显示装置例如能够安装在车辆的仪表板处。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实施例在附图中表达,并且在随后的说明中更加详细地阐释。对于在不同的附图中所示的和类似起作用的元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其中,省去所述元件的重复的说明。图示:
图1是按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按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切换杆的示意图;
图3是按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切换杆的示意图;
图4是按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横截面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显示装置20的示例的实施方式。所述显示装置20优选包括壳22、板24以及至少一个第一数字片26,该数字片例如显示了例如车辆的速度和/或转速。所述显示装置20优选地布置或装入到车辆的仪表指示板中或仪表板中。优选地,所述显示装置20具有一个另外的第二数字片27(该数字片例如显示速度和/或转速)以及至少一个另外的相对于所述第一数字片26更小的第三数字片28,该数字片例如显示钟表时间、温度和/或车辆的储箱填充的状态。在此示例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显示装置20具有一个另外的相对于所述第一数字片26更小的第四数字片29,该数字片例如显示钟表时间、温度和/或车辆的储箱填充的状态。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数字片26、27、28、29布置在所述壳22中。板24(其优选地由透明的玻璃或塑料组成)布置在所述壳22上,其中,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数字片26、27、28、29穿过所述板24地对于所述显示装置20的驾驶员或观察者可见。作为备选方案,能够作为附加方案或取代所述数字片26、27、28、29也在显示装置20中使用数字式的显示器、例如LCD,该显示器显示额外的信息,例如导航提示。如果所述数字片26、27、28、29被所述显示器取代,则所述信息取代在所述数字片上而在显示器上显示。
在所述显示装置20的下端处,布置有切换杆30(例如按键或操纵元件)以及布置在所述切换杆30处的罩部32。所述切换杆30在该实施方式中在显示装置20的下端(从车辆的观察者或驾驶员的视线方向中观察)例如布置在所述显示装置20的对称轴线34的右边。如果所述显示装置20例如装入到车辆中,则对于驾驶员或观察者而言仅可见罩部32,其中,所述切换杆30通过在这里未示出的隔板遮盖。在显示装置20的错误的情况中,例如在数字片26、27、28、29或显示器上的信息的有误的显示时,所述驾驶员能够按压所述罩部32,从而所述切换杆30接触所述电触头。因此,触发所述显示装置20的重置,其中,所述显示装置20首先关闭并且接下来重新启动。
所述切换杆30能够例如由塑料、例如聚碳酸酯(PC),丙烯腈 - 丁二烯 - 苯乙烯(ABS),聚对苯二甲酸(PBT),PC-ABS和/或金属,例如钢板,镁压铸件或铝压铸件构造。因为所述罩部32对于观察者可见,则这个罩部优选由光学/视觉起作用的材料、例如塑料、如聚碳酸酯(PC),丙烯腈 - 丁二烯 - 苯乙烯(ABS),聚丁烯对苯二甲酸酯(PBT),PC-ABS和/或具有金属涂层的经涂装的塑料(例如镀铬塑料)和/或金属,例如钢板,镁压铸件或铝压铸件构造。作为备选方案,所述切换杆30和所述罩部32也能够以单件方式由相同的材料制成。
图2示出了具有罩部32的切换杆30的示例的实施方式。所述切换杆30布置在显示装置20的壳22中。在操纵所述切换杆30时或在观察者按压到所述罩部32上时,将切换杆30沿着引导方向38运动。在图2中的该实施方式中,展示了在原本的位置中、因此在位置(在该位置中,所述切换杆30不被观察者或使用者按压)中的切换杆30。所述切换杆30优选30 mm至65 mm、尤其55 mm宽以及60 mm至120 mm、尤其84 mm长。
所述切换杆30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弹性元件40,该弹性元件优选以单件方式与所述切换杆30相连以及靠置在所述壳22的第一引导部36处。在切换杆30和所述壳22或所述壳22的第一引导部36之间的第一弹性元件40的弹性力在该实施方式中垂直于所述切换杆30的引导方向38起作用。所述第一引导部36相应于此布置在所述壳22处,其中,所述第一弹性元件40滑动地支承在所述第一引导部36上,从而所述第一弹性元件40能够在所述第一引导部36上运动。为此,所述第一引导部36能够作为突起部从所述壳22中伸出。所述切换杆30在该实施方式中具有一个另外的第二弹性元件42,该弹性元件优选同样以单件方式与所述切换杆30相连以及靠置在所述壳22的第二引导部44处。在切换杆30和所述壳22或所述壳22的第二引导部44中之间的第二弹性元件42的弹性力在该实施方式中垂直于所述引导方向38起作用。所述第二引导部44相应于此布置在所述壳22处,其中,所述第二弹性元件42滑动地支承在所述第二引导部44上。为此,所述第二引导部44能够作为突起部从所述壳22中伸出。
所述第二弹性元件42优选关于所述引导方向38布置在所述切换杆30的对置于所述第一弹性元件40的侧部上。在所述第一弹性元件40的最外部的点和所述第二弹性元件42的最外部的点之间的间距优选是20 mm至60 mm、尤其41 mm。
在一个示例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切换杆30具有至少一个另外的第三弹性元件46,其中,所述第三弹性元件46将所述切换杆30在通过观察者操纵或按压所述切换杆30之后再次回置到在没有被按压的状态中的初始位置或原本的位置中。为此,所述第三弹性元件46(其优选具有S形)在所述切换杆30的下端处或在对于观察者不可见的具有罩部32的侧部上进行布置并且靠置在所述壳22处或利用所述S形的S的端部支承在所述壳22处。对于将所述第三弹性元件46固定在所述壳22处,所述第三弹性元件46能够具有在端部处的隆起或钩子,其不与所述切换杆30相连。在所述切换杆30和所述壳22之间的第三弹性元件46的弹性力沿着所述切换杆30的引导方向38起作用并且因此垂直于所述第一弹性元件40和/或第二弹性元件42的弹性力起作用。所述第三弹性元件46的厚度能够优选计为0. 5 mm至4 mm,所述第三弹性元件46的长度或所述第三弹性元件46的一个和所述切换杆30相连的端部与所述第三弹性元件46的另一个靠置在所述壳22处的自由的端部的直接间距能够计为10 mm至40 mm、尤其20 mm。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力或所述回复力能够例如计为1 N至10 N。
在按压所述切换杆30时,所述第三弹性元件46形变,其中例如所述第三弹性元件46的S形被压合并且因此被张紧。为此,所述第三弹性元件46支承在所述壳22处。如果所述切换杆30再次减载,或所述观察者回撤其对切换杆30的压力,则所述第三弹性元件46将所述切换杆30往回按压到所述原本的位置中,从而所述第三弹性元件46的张紧下降。经此,观察者例如也获得了切换杆30的触觉的反馈。
所述切换杆30在改进设计中具有至少一个另外的第四弹性元件54,该弹性元件靠置在所述壳22处。优选地,所述切换杆30还具有第五弹性元件56,该弹性元件同样靠置在所述壳22处。所述第四和/或第五弹性元件54、
56例如马掌形地造型在所述切换杆30上,其中,所述圆形的、自由的端部靠置在所述壳22处。例如,能够在所述第四和/或第五弹性元件54、56的圆形的自由的端部处造形有半球形的突起部,该突起部在所述最大的突起部的位置处接触所述壳22的表面并且由此引导所述切换杆30。
所述切换杆30的弹性元件40、42、46、54、56优选以单件方式与所述切换杆30相连并且因此连同所述切换杆30来制造。作为备选方案,所述弹性元件40、42、46、54、56也在之后能够安装在所述切换杆30处,例如通过粘合、旋拧或焊接。
在切换杆30的经装配的状态中,也即在将所述切换杆30装配到所述壳22中之后,所述第一弹性元件40、第二弹性元件42、第四弹性元件54以及第五弹性元件56被预紧。也就是说,所述切换杆30或所述弹性元件在经预紧的状态中向着所述壳22的引导部或支架来按压。经此保证的是,一方面所述切换杆30在操纵时在引导方向38上运动并且另一方面没有噪声通过外部的影响、如在车辆的行驶时的能够使得所述驾驶员分心的振动或撞击来产生。
在所述切换杆30的上端(因此在所述第三弹性元件46的对置的侧部上并且对于观察者可见)处布置有在所述切换杆30处的罩部32。为此,所述切换杆30具有至少一个第一槽口58,用于将所述罩部32紧固在所述切换杆30处。所述切换杆30这样地具有一个另外的第二槽口60、第三槽口62和/或第四槽口64:使得所述罩部32能够布置在所述切换杆30处。所述罩部32能够为此例如具有第一销钉66和/或第二销钉67,它们伸入到所述切换杆30的槽口58、60、62、64中并且因此将所述罩部32固定在所述切换杆30处。为此,在这个示例的实施方案中能够将所述第一销钉66伸入到所述第一和第二槽口58、60中以及将所述第二销钉67伸入到所述第三和第四槽口62、64中。此外,所述切换杆30能够具有至少一个第一紧固元件68、例如卡钩或铆钉,该紧固元件伸入到所述罩部32中并且因此紧固该罩部。优选地,所述切换杆30具有一个另外的第二紧固元件69,该紧固元件同样伸入到所述罩部32中并且因此紧固此罩部。
观察者在操纵所述切换杆30时按压所述罩部32,从而因此由切换杆30和罩部32形成的复合体在引导方向38上运动。
所述切换杆30还具有挺杆70,该挺杆在罩部32的下端处和因此在对置的端部处布置在所述切换杆30处或在对于观察者不可见的侧部上。所述挺杆70能够优选以单件方式与所述切换杆30构造并且在此实施方案中在与所述第三弹性元件46的弹性力的相同的方向上指向。在操纵所述切换杆30时,所述挺杆70或所述挺杆70的不与所述切换杆30相连的自由的端部接触电触头82,其中,所述电触头82例如能够布置在所述壳22中。如果所述电触头82被接触,则触发重置,从而所述显示装置20首先关闭并且接下来重新启动。如果误差在所述显示装置20上显示信息时出现或在所述显示装置20上的信息有误地展示,重置应该由观察者触发。重置必须由观察者或使用者手动地或以手的方式触发。
所述第一弹性元件40的一个不和所述切换杆30相连的自由的端部与所述挺杆70的不与所述切换杆30相连的自由的端部的间距能够计为20 mm至80 mm、尤其55 mm。所述第一弹性元件40的一个不和所述切换杆30相连的自由的端部与所述挺杆70的不和所述切换杆30相连的自由的端部的间距能够计为20 mm至80 mm、尤其41 mm。
在一个改进设计中,所述切换杆30具有强化的肋72,该肋集成地布置在所述切换杆30处。所述肋72强化所述切换杆30,从而能够将所述切换杆30的形变保持较小,该形变例如通过外部的冲撞或过强的负荷、例如振动或所述观察者对所述罩部32的过强的按压能够产生。切换杆30还能够基于所述强化的肋72而较轻质地设计,从而节省重量。所述肋72能够例如布置在相对于引导方向38的角中和/或彼此交叉。
此外,在图2中绘出了切换杆30的定位轴线48、第三弹性元件46的弹性轴线50以及切换杆30的操纵轴线52,其中,所述轴线48、50、52在纵向上布置在所述切换杆30处并且因此在所述切换杆30的引导方向38上指向。所述切换杆30的定位轴线48是这样的轴线:借助该轴线使得所述切换杆30例如在装配时定位在所述壳22中。所述第三弹性元件46的弹性轴线50通过所述第三弹性元件46在所述第三弹性元件46的弹性力的方向上布置在所述切换杆30和所述壳22之间。所述切换杆30的操纵轴线52通过所述挺杆70进行布置并且表明了这样的轴线:在该轴线中接触所述电触头82,在此实施方案中这三个轴线不必在一个轴线上叠合,而是能够分离地布置在所述切换杆30的不同的区域处。
图2还具有壳22,其中,所述壳22被设计用于容纳至少一个切换杆30。为此,所述壳22优选具有用于引导所述第一弹性元件40的至少一个第一引导部36以及用于引导所述第二弹性元件42的第二引导部44。第一或第二弹性元件40、42为此滑动地支承在所述壳22的相应的引导部36、44上。为此,所述第一和/或第二引导部36、44能够作为突起部从所述壳22中伸出。此外,所述壳22具有一个另外的第三引导部74,该引导部布置在所述壳22处的切换杆30的挺杆70的高度上,从而所述挺杆70在所述第三引导部74处进行靠置并且由此滑动地支承。为此,所述第三引导部74能够作为突起部从所述壳22中伸出。所述壳22还具有第四引导部76以及第五引导部78,它们在操纵时引导所述切换杆30。为此,所述切换杆30具有第三紧固元件80以及第四紧固元件,例如销钉,其中,所述第三紧固元件80引导在所述第四引导部76中以及所述第四紧固元件引导在所述第五引导部78中。所述第三紧固元件80和所述第四紧固元件关于引导方向38布置在所述切换杆30的对置的侧部上。在这个示例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三紧固元件80和所述第四紧固元件布置在与罩部32相连的切换杆30的上端处。所述第三紧固元件80的和/或第四紧固元件的高度能够计为1 mm至15 mm、尤其7 mm,所述第三紧固元件80的和/或第四紧固元件的厚度能够计为0. 5 mm至7 mm、尤其2 mm。
所述第四和/或第五引导部76、78能够为此作为突起部从所述壳22中伸出,其中,空出留空部,以便容纳和引导所述紧固元件80。通过所述第四和第五引导部76、78保证的是,所述切换杆30在操纵时在所述引导方向38的方向上引导。为此,所述第三、第四紧固元件80伸入到相应的引导部76、78中。
图3示出了切换杆置30的示例的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所述切换杆30被展示在经按压的位置中。所述切换杆30因此例如为了造成重置而通过观察者按压,从而所述切换杆30向着电触头82的方向运动1 mm至4 mm、尤其2 mm。经此,所述切换杆30的挺杆70接触在所述壳22中的电触头82,从而触发操作、例如重置。所述切换杆30借助于在切换杆30处的弹性元件以及在壳22处的引导部在引导方向38上运动。所述第一引导部36以及第二引导部44这样来构造:使得所述第一弹性元件40在所述第一引导部36处以及所述第二弹性元件42在所述第二引导部44处滑动地支承,并且所述第一或第二弹性元件40、42也在所述切换杆30运动之后继续支承在相应的引导部处。为此,所述第一和第二引导部36、44能够作为突起部从所述壳22中伸出。
所述第三弹性元件46相应于所述切换杆30的运动这样来形变:使得所述S形压合。为此,所述第三弹性元件46支承在所述壳22处。所述第三弹性元件46或所述第三弹性元件46的弹性力(其中,所述第三弹性元件46的弹性力在与所述切换杆30的引导方向38相同的方向上指向)负责用于:在操纵所述切换杆30之后将所述切换杆30再次回压到其原本的位置中。在回压所述切换杆30之后,所述第三弹性元件46部分地和/或全部地卸压。
在所述壳22处的第四和第五引导部76、78能够这样来构造:使得限定了所述切换杆30的向着所述电触头82的方向的运动。如果所述第三紧固元件80抵靠至所述第四引导部76的下限和/或一个另外的第四紧固元件抵靠至所述第二引导部78的下限,则所述切换杆30不再能够继续被按压。这能够这样来设计:使得所述电触头82虽然被接触,但是不会通过经由使用者的过强的按压而损坏。
图4示出了显示装置20的横截面的示例的实施方式,该显示装置具有壳22、板24以及具有带有罩部32的切换杆30。所示的是通过切换杆30和因此同样通过壳22以及显示装置20的板24的剖视图。此外,在截面中展示了电触头82,其例如在所述壳22处对于观察者不可见地进行紧固。所述切换杆30这样布置在所述壳22中,即,所述切换杆30的挺杆70能够接触所述电触头82。所述切换杆30的对置的端部(在挺杆70的对面)具有罩部32,该罩部对于观察者可见地布置在所述切换杆30处的显示装置20的板24的下方。如果观察者或驾驶员按压到所述切换杆30的罩部32上,则所述切换杆30在所述引导方向38上运动,从而所述挺杆70接触所述电触头82并且因此例如触发所述显示装置20的重置。
同样在图4中绘出了按压方向84(在该按压方向上所述观察者按压所述切换杆30或罩部32,或在该按压方向上使得所述电触头82必须被接触)以及运动方向或引导方向38,在该运动方向或引导方向上使得所述切换杆30在操纵时运动或在该运动方向或引导方向上引导所述切换杆30。在按压方向84和引导方向38之间是角86,该角优选位于4°和30°之间,尤其在15°。所述切换杆30的构造方案以及切换杆30在所述壳22处的布置用于跨越该角86。
Claims (14)
1.一种切换杆(30),该切换杆用于通过将该切换杆(30)沿着引导方向(38)进行运动来操纵电触头(82),其中,所述切换杆(30)布置在壳(22)中的引导部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杆(30)如此地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弹性元件(40):使得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弹性元件(40)的弹性力在所述切换杆(30)和所述壳(22)之间垂直于所述引导方向(38)起作用,其中所述引导部包括引导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的至少一个第一引导部,所述第一弹性元件滑动地支承在第一引导部上,其中,所述引导部还包括第二引导部和第三引导部,它们在操纵时引导所述切换杆(30),其中为此所述切换杆(30)具有两个紧固元件,其中所述两个紧固元件分别引导在第二引导部和第三引导部中,并且所述紧固元件关于引导方向(38)布置在所述切换杆(30)的对置的侧部上,由此限定了所述切换杆(30)的向着所述电触头(82)的方向的运动。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换杆(30),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杆(30)如此地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弹性元件(42):使得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弹性元件(42)的弹性力在所述切换杆(30)和所述壳(22)之间垂直于所述引导方向(38)起作用,所述引导部还包括引导所述第二弹性元件的第四引导部,第二弹性元件滑动地支承在第四引导部上。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切换杆(30),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杆(30)如此地具有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弹性元件(40)和至少一个第二弹性元件(42):使得在切换杆(30)和壳(22)之间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弹性元件(40)和至少一个第二弹性元件(42)的弹性力垂直于所述引导方向(38)起作用,并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弹性元件(40)和至少一个第二弹性元件(42)关于所述引导方向(38)布置在所述切换杆(30)的对置的侧部上。
4.按照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切换杆(30),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中的至少一个弹性元件作为集成的弹性元件布置在所述切换杆(30)处。
5.按照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切换杆(30),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中的至少一个弹性元件在经装配的状态中被预紧。
6.按照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切换杆(30),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杆(30)如此地具有至少一个第三弹性元件(46):使得所述切换杆(30)在操纵之后再次回置到初始位置中。
7.按照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切换杆(30),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杆(30)具有至少一个第四弹性元件(54、56),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四弹性元件(54、56)靠置在所述壳(22)处。
8.按照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切换杆(30),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杆(30)如此地具有至少一个槽口(58、60、62、64)和/或卡钩或铆钉:使得罩部(32)能够布置在所述切换杆(30)处。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切换杆(3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切换杆(30)处的罩部(32)被用于操纵所述切换杆(30)。
10.按照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切换杆(30),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杆(30)具有至少一个挺杆(70),其中,所述挺杆(70)在操纵所述切换杆(30)时接触所述电触头(82)。
11.按照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切换杆(30),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杆(30)具有强化的肋(72)。
12.按照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切换杆(30),其特征在于,切换杆(30)用于显示装置(20)。
13.一种被构造用于容纳至少一个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切换杆(30)的壳(22)。
14.一种具有按照权利要求13所述的壳(22)的显示装置(20),其中,所述壳(22)被构造用于容纳至少一个按照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切换杆(30)。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102016211136.1A DE102016211136B4 (de) | 2016-06-22 | 2016-06-22 | Schalthebel zum Betätigen eines elektrischen Kontaktes, ein Gehäuse mit einem derartigen Schalthebel und eine Anzeigevorrichtung mit einem derartigen Gehäuse |
DE102016211136.1 | 2016-06-22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527757A CN107527757A (zh) | 2017-12-29 |
CN107527757B true CN107527757B (zh) | 2021-06-29 |
Family
ID=605794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475838.XA Active CN107527757B (zh) | 2016-06-22 | 2017-06-21 | 用于操纵电触头的切换杆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527757B (zh) |
DE (1) | DE102016211136B4 (zh)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715932A (en) * | 1996-03-19 | 1998-02-10 | Fujitsu Limited | Key switch |
JP2001110270A (ja) * | 1999-10-05 | 2001-04-20 | Denso Corp | 計 器 |
CN102262970A (zh) * | 2010-05-27 | 2011-11-30 | 株式会社电装 | 开关设备及具有该开关设备的仪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754485B2 (ja) * | 2013-02-08 | 2015-07-29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操作装置 |
-
2016
- 2016-06-22 DE DE102016211136.1A patent/DE102016211136B4/de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6-21 CN CN201710475838.XA patent/CN10752775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715932A (en) * | 1996-03-19 | 1998-02-10 | Fujitsu Limited | Key switch |
JP2001110270A (ja) * | 1999-10-05 | 2001-04-20 | Denso Corp | 計 器 |
CN102262970A (zh) * | 2010-05-27 | 2011-11-30 | 株式会社电装 | 开关设备及具有该开关设备的仪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E102016211136A1 (de) | 2017-12-28 |
DE102016211136B4 (de) | 2022-01-20 |
CN107527757A (zh) | 2017-12-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291218B (zh) | 冲击反馈操作装置 | |
CN109889191B (zh) | 触摸开关和带有触摸开关的机动车 | |
EP3045340B1 (en) | On-vehicle display device | |
KR100819224B1 (ko) | 차량용 턴 시그널 스위치 | |
CN109659188B (zh) | 开关装置 | |
US11551882B2 (en) | Push switch and motor vehicle having a push switch | |
CN101410270A (zh) | 在汽车中的多功能的显示和操作装置 | |
JP2009298380A (ja) | 入力装置 | |
CN107527757B (zh) | 用于操纵电触头的切换杆 | |
JP6355566B2 (ja) | 車載用表示装置 | |
JP5099244B2 (ja) | 計器の操作ノブ構造 | |
JP4288790B2 (ja) | 計器 | |
CN111429869A (zh) | 乐器 | |
JP6079245B2 (ja) | 操作装置 | |
JP2020126779A (ja) |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装置 | |
JP6179134B2 (ja) | 電子楽器の操作子装置 | |
JP7620375B2 (ja) | 入力装置 | |
JP2004335298A (ja) | 操作スイッチ | |
JP5870759B2 (ja) | 電子装置 | |
JP4466623B2 (ja) | スイッチユニット | |
JP2013045569A (ja) | スイッチ装置 | |
JP2024165194A (ja) | 操作パネル | |
US20190354207A1 (en) | Operation device | |
WO2018138773A1 (ja) | 突起物脱落構造及び突起物脱落構造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 |
JP2004291662A (ja) | 車両用表示器のスイッチ操作構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