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75202C - 液晶用电极基片 - Google Patents

液晶用电极基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202C
CN1075202C CN95191677A CN95191677A CN1075202C CN 1075202 C CN1075202 C CN 1075202C CN 95191677 A CN95191677 A CN 95191677A CN 95191677 A CN95191677 A CN 95191677A CN 1075202 C CN1075202 C CN 1075202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rystal
record
substrate membrane
electrode plate
optical 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51916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086A (zh
Inventor
高瀬纯治
细野和登
清水浩司
藤井贞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negafuchi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anegafuchi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negafuchi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anegafuchi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10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0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20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20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5Flexible substrates, e.g. plastics, organic fil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323/00Functional layers of liquid crystal optical display excluding electroactive liquid crystal layer characterised by chemical composition
    • C09K2323/05Bonding or intermediate layer characterised by chemical composition, e.g. sealant or spacer
    • C09K2323/057Ester polymer, e.g. polycarbonate, polyacrylate or polyest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REA)

Abstract

一种液晶用电极基片,由液晶用基片膜及在其至少一面上设置的透明电极组成,该液晶用基片膜由含有作为双酚成分的、选自1,1-二(4-羟苯基)-烷基环烷烃、1,1-二(3-取代-4-羟苯基)-烷基环烷烃及1,1-二(3,5-取代-4-羟苯基)-烷基环烷烃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的芳香族聚酯或聚碳酸酯组成。具有高耐热性及光程差小以及光程差的热变化小的优点。

Description

液晶用电极基片
本发明涉及由液晶用基片膜(substrate film)及透明电极组成的液晶用电极基片。更详细地是涉及使用含有特定的双酚成分的芳香族聚酯或聚碳酸酯作为液晶用基片膜的液晶用电极基片。
近年,电子仪器越来越小型化,对笔记本型个人电脑、文字处理机、便携式电脑终端等的显示部分要求具有体轻、简洁、耗电省等特点,目前越来越多地开始采用液晶显示,使用玻璃作为液晶显示元件,但已开始研制具有不开裂、质轻等特点的塑料基片。
在使用塑料膜作为液晶显示透明电极基片时,问题之一是耐热性低。即,在组装液晶单元的工序中,为提高组装好的单元的可靠性,在取向膜的涂覆、干燥、液晶单元密封时必须要加热至150℃以上。另外,便携式电脑的液晶显示面积越来越大,除了使用TN型显示之外,还使用STN型显示。当使用STN型时,为消除着色而使用相位差膜,但优选将相位差膜与透明导电膜成型为一体,使构成简洁。但此时如果耐热性不高,则在组装液晶单元时发生光程差(retardation)的恢复而不能使用。
另外,作为液晶用基片膜使用时,如果不使用光程差小的基片,则对比度变差。光程差以膜厚度d×双折射Δn的积表示。这样的膜可以通过熔融挤出成形法或溶液铸塑法成形得到。作为基片膜最好是使用表面性好的物质,因此最好用溶液铸塑法制成,但在铸塑膜的干燥过程中如果产生张力则光程差变大。
另外,在上述液晶用电极基片膜中,在组装液晶单元时使用粘合剂在加热条件下将周围密封,但也有由于热收缩而产生残余张力的情况,因此出现光程差。如出现光程差则液晶单元的对比度降低,这是不希望出现的。因此优选即使产生张力光程差也不增大的材料。
针对这样的要求,提出了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及聚碳酸酯作为塑料基片膜的材料(Y.Umeda,T.Miyashita,and F.Nakano,“LiquidCrystal Plastic Substrates”,P.178,in SID Simp.Dig.Tech.Papers,P.178,1982)。
但是,一般的双向拉伸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其取向严格,在向偏光板间插入液晶单元时发色而无法使用。另外,为避免这种情况而使用单向拉伸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时,必须使其与偏光板取向一致,耐热性要小于100℃,填装单元的过程必须在非常特殊的条件下进行。
另一方面,作为液晶用基片膜用的聚碳酸酯是一般的双酚A型物质,虽然已做过研究,但因为该物质的Tg为约150℃,加工温度界限为130-140℃左右,在装填液晶单元工序中取向膜干燥温度及密封剂的硬化温度条件受到限制。另外,作为单向拉伸的相位差膜,如果考虑加热处理时光程差的恢复,则加工温度还是被限制在130-140℃左右。
本发明人等使用含有从1,1-二(4-羟苯基)-烷基环烷烃、1,1-二(3-取代-4-羟苯基)-烷基环烷烃及1,1-二(3,5-取代4-羟苯基)-烷基环烷烃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芳香族聚酯及/或聚碳酸酯作为双酚成分,研制出玻璃化温度高、耐热性优良、干燥时即使产生张力也能抑制光程差的增加,且作为相位差膜时其加热处理时光程差的恢复小的液晶用基片膜,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用电极基片,该基片由液晶用基片膜及在该膜的至少一面上设置的液晶用透明电极组成,其中的液晶用基片膜由含有作为双酚成分的从1,1-二(4-羟苯基)-烷基环烷烃、1,1-二(3-取代-4-羟苯基)-烷基环烷烃及1,1-二(3,5-取代-4-羟苯基)-烷基环烷烃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以下也称为特定双酚)芳香族聚酯(以下也称为特定芳香族聚酯)组成。
另外,本发明涉及使用上述特定芳香族聚酯及聚碳酸酯的混合物作为液晶用基片膜的液晶用电极基片。
另外,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由上述特定的芳香族聚酯或与聚碳酸酯的混合物形成的、在无荷重下测定的光程差为20nm以下的液晶用基片膜的液晶用电极基片。
另外,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由上述特定的芳香族聚酯或与聚碳酸酯的混合物形成的、在无荷重下测定的光程差为100-1200nm的相位差膜形成的液晶用基本膜的液晶用电极基片。
本发明还涉及由含有上述特定的双酚作为双酚成分的聚碳酸酯(以下也称为特定聚碳酸酯)形成的液晶用基片膜及在该膜的至少一面上设置透明基片构成的液晶用电极基片。
除了使用该特定聚碳酸酯之外,也可以与现有的聚碳酸酯并用。
另外,液晶用基片膜可以是在无荷重下测定的光程差为20nm以下的膜,也可以是100-1200nm的相位差膜。
本发明的液晶用电极基片使用含有上述特定双酚的芳香族聚酯或特定聚碳酸酯作为基片膜的材料。
本发明使用的含有上述特定双酚的芳香族聚酯或特定聚碳酸酯,记载在特开平2-88634号公报及特开平2-233720号公报中,是公知的。但在每个公报中都没有记载将特定的芳香族聚酯及特定的聚碳酸酯作为液晶用的基片膜使用,当然也完全没有涉及有关光程差的特性。
本发明所用的特定双酚如上所述,是从1,1-二(4-羟苯基)-烷基环烷烃、1,1-二(3-取代-4-羟苯基)-烷基环烷烃及1,1-二(3,5-取代-4-羟苯基)-烷基环烷烃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作为烷基环烷烃残基,例如为碳原子数1-6、优选1-4的烷基、1-2个、优选2-8个氢原子被取代的碳原子数5-8、优选5-6的环烷烃基。另外,作为4-羟苯基的3位或5位的取代基,例如为碳原子数1-6、优选1-2的烷基或优选为卤原子。
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一种特定的双酚1,1-二(4-羟苯基)-烷基环烷烃(以下也称为双酚(Ⅰ)),例如有1,1-二(4-羟苯基)-3,3,5-三甲基环己烷、1,1-二(4-羟苯基)-3,3-二甲基-5,5-二甲基环己烷、1,1-二(4-羟苯基)-3,3-二甲基-4-甲基环己烷、1,1-二(4-羟苯基)-3,3-二甲基-5-甲基环戊烷等,特别是1,1-二(4-羟苯基)-3,3,5-三甲基环己烷因为可以在工业上应用所以特别优选。
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另外一种特定的双酚1,1-二(3-取代-4-羟苯基)-烷基环烷烃(以下也称为双酚(Ⅱ)),例如有1,1-二(3-甲基-4-羟苯基)-3,3,5-三甲基环己烷、1,1-二(3-乙基-4-羟苯基)-3,3-二甲基-5,5-二甲基环己烷、1,1-二(3-氯-4-羟苯基)-3,3-二甲基-4-甲基环己烷、1,1-二(3-溴-4-羟苯基)-3,3-二甲基-5-甲基环戊烷等。
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另外一种特定的双酚1,1-二(3,5-取代-4-羟苯基)-烷基环烷烃(以下也称为双酚(Ⅲ)),例如有1,1-二(3-甲基-4-羟苯基)-3,3,5-三甲基环己烷、1,1-二(3,5-二氯-4-羟苯基)-3,3-二甲基-5-甲基环己烷、1,1-二(3-乙基-5-甲基-4-羟苯基)-3,3,5-三甲基环己烷、1,1-二(3,5-二甲基-4-羟苯基)-3,3,5-三甲基环己烷、1,1-二(3,5-二甲基-4-羟苯基)3,3-二甲基-5-甲基环戊烷等。
本发明中的特定的芳香族聚酯是通过与这些特定的双酚聚合而得到。聚合反应可以采用酯交换法等熔融聚合、表面缩合法等溶液聚合等,在现有公知的聚合条件下进行。
作为双酚成分,可以只使用特定双酚(1种或2种以上),或与其他1种或2种以上的双酚类并用。
当并用2种以上的特定双酚时,可以组合使用上述各双酚(Ⅰ)、(Ⅱ)或(Ⅲ)中的2种以上,也可以在双酚(Ⅰ)、(Ⅱ)及(Ⅲ)之间组合。混合比例任意。
作为并用的其他种类的双酚类例如有2,2’-二(4-羟苯基)丙烷、4,4’-(α-甲基苄叉)双酚、二(4-羟苯基)甲烷、2,2’-二(4-羟苯基)丁烷、3,3’-二(4-羟苯基)戊烷、4,4’-二(4-羟苯基)庚烷、4,4’-二(4-羟苯基)-2,5-二甲基庚烷、二(4-羟苯基)甲基苯基甲烷、二(4-羟苯基)二苯基甲烷、2,2’-二(4-羟苯基)辛烷、二(4-羟苯基)-4-氟苯基甲烷、2,2’-二(3-氟-4-羟苯基)丙烷、二(3,5-二甲基-4-羟苯基)甲烷、2,2’-二(3,5-二甲基-4-羟苯基)丙烷、二(3,5-二甲基-4-羟苯基)苯基乙烷、二(3-甲基-4-羟苯基)二苯基甲烷、二(3,5-二甲基-4-羟苯基)砜,或这些物质的2种以上的混合物。
并用的其他种类的双酚为总双酚成分的50摩尔%以下,优选为30摩尔%以下,可以选用具有适合所用的液晶系统性能的物质。
作为酸成分例如有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等,特别是从容易得到原料方面考虑,优选单独使用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或对苯二甲酸与间苯二甲酸的混合物。
本发明中使用的特定的芳香族聚酯的玻璃化温度为180℃以上,利用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测定得到的聚苯乙烯换算的重均分子量为3万-25万,优选4万-20万的物质。
本发明所用的液晶用基片膜,是将1种或2种以上特定的芳香族聚酯利用挤出成形法或溶液铸塑法成形得到。从膜的厚度均匀性及表面状态良好方面考虑,优选溶液铸塑法。溶剂可以使用例如二氯甲烷、氯仿、甲苯、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等。
也可以将特定的芳香族聚酯与其他的聚合物的混合物作为液晶用基片膜的材料使用。其他的聚合物例如有上述特定的聚碳酸酯,现有的公知的聚碳酸酯、聚酯碳酸酯等,从容易得到及成本方面考虑优选双酚A型聚碳酸酯。
从耐热性方面考虑混合比例为使混合物的Tg为180℃以上、优选200℃以上的比例。例如在特定的芳香族聚酯/现有公知的聚碳酸酯(例如现有公知的聚碳酸酯为双酚A型聚碳酸酯)的情况下,相对于特定的芳香族聚酯100重量份,现有公知的聚碳酸酯为100重量份以下,优选约80-0重量份。
在利用溶液铸塑法制作液晶用基片膜时,在工业上例如可以在钢制环形带上流延聚合物溶液,干燥至在膜上产生自身的支持性(通常残存溶剂为40-1%左右),然后利用辊搬运式干燥炉等除去残存溶剂,成为膜。在通过干燥炉时,该膜产生能够将膜取回的张力。如考虑辊的摩擦等机械损失,则该张力不可避免地要达到1kgf/m左右,在这么大的张力下进行加热干燥时聚合物膜取向,光程差增大。但当使用上述的特定聚碳酸酯膜时,可以抑制光程差的增加。
膜最通常为数μm-数百μm,更优选10-300μm。
将这样得到的液晶用基片膜在无荷重下测定其光程差为20nm以下,优选15nm以下,更优选10nm以下的膜。
也可将本发明中的液晶用基片膜制成相位差膜。相位差膜的光程差为100-1200nm,优选200-800nm,通常可通过将上述干燥得到的膜单向拉伸得到。可沿横轴单方向拉伸也可沿纵轴单方向拉伸,如果考虑其视觉角度的特性则优选纵轴单方向拉伸。拉伸温度是在比薄膜的玻璃化温度(Tg)低20℃,优选10℃的低温度至高出30℃、优选20℃的高温度范围内。为防止单元驱动时的颜色不均匀,通常将同一面内的光程差值的标准偏差控制在10nm以下,优选5nm以下。
由本发明中使用的特定芳香族聚酯组成的液晶用基片膜,具有加热处理后光程差及表面电阻值变化小的特点。
本发明的液晶用电极基片是在液晶用基片膜的至少一面上设置透明电极。透明电极可以使用铂、金、银、铜、镍等金属及氧化锡、氧化铟、氧化镉等单一氧化物及氧化锡/锑、氧化铟/锡、氧化锌/铝等复合相组成的金属氧化物等。形成方法可以采用真空蒸镀法、喷镀法、离子镀敷法等物理堆积法、CVD法、溶胶凝胶法等化学堆积法。
另外,本发明的液晶用电极基片为防止水分、氧气、氮气的透过以及为改良耐腐蚀性,还可根据需要在基片膜的单面或两面上设置屏障层。屏障层的具体例有,将聚乙烯醇、乙烯-乙烯醇共聚物、丙烯腈、丙烯腈-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偏氯乙烯等有机高分子膜层叠制成的膜,或将这些树脂溶液涂覆制成的膜,将SiO2、SiC、SiAlON、SiN等无机材料蒸镀及用CVD等物理堆积法层叠制成的膜,另外还有市售的硅酮类、丙烯酸类硬质膜等。通常有机屏障层的厚度为0.5-50μm,优选1-30μm;无机屏障层的厚度为10-150nm优选20-100nm。
另外,在屏障层与膜之间还可以有底涂层。在装填液晶单元工序中的洗涤、取向膜涂覆、及ITO的点阵化中光致抗蚀膜的形成及除去抗蚀膜时,可以使用碱(无机或有机)等各种溶剂及含有该溶剂的材料。上述溶剂及含有溶剂的材料的材料种类因制造厂家的不同而不同,加工条件(例如在溶剂中的浸渍时间等)也因制造商的不同而不同。有些情况下溶剂渗透到屏障膜与膜基体材料之间,损害屏障层与膜基体材料之间的密合性,此时也可以使用底涂层提高密合性。底涂层的厚度通常为0.01-10μm,优选0.02-5μm。例如可以将有机硅烷偶合剂、聚硅氧烷、环氧树脂、环氧丙烯酸酯、异氰酸酯化合物等涂覆形成底涂层。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用电极基片,该基片是在液晶用基片膜的至少一面上设置透明电极,该液晶用基片膜含有至少一种特定的聚碳酸酯,其中特定的聚碳酸酯含有上述特定的双酚。
特定聚碳酸酯的制备是将特定的双酚的1种或2种以上或与其他的双酚类组成的混合物利用熔融酯交换法、表面缩聚法等常用的聚合方法,在通常的聚合条件下进行聚合制得。
在并用2种以上的特定双酚作为双酚成分时,可以组合上述各双酚(Ⅰ)、(Ⅱ)或(Ⅲ)中的2种以上,也可以在双酚(Ⅰ)、(Ⅱ)及(Ⅲ)之间组合。混合比例任意。另外,也可并用特定的双酚以外的其他的双酚类。作为其他的双酚类有以特定的芳香族聚酯例示的双酚类。
并用的其他双酚类为特定双酚的60摩尔%以下,优选40摩尔%以下。如高于60摩尔%,则不能得到低光程差、耐热性好、由加热引起的光程差的变化小的膜。
作为分子量调节剂可以使用单官能性化合物,例如苯酚、对叔丁基苯酚、对壬基苯酚、对甲氧基苯酚等中的1种或2种以上。
本发明中使用的特定聚碳酸酯为,玻璃化温度(Tg)180℃以上,利用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测定得到的聚苯乙烯换算的重均分子量为3万-20万,优选4万-15万的物质。
本发明中使用的液晶用基片膜,是通过将特定的聚碳酸酯的1种或2种以上利用挤出成形法或溶液铸塑法成形得到。从膜的厚度均匀性及表面状态良好的观点出发,优选溶液铸塑法。溶剂例如可以使用二氯甲烷、氯仿、甲苯、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等。
也可以使用特定的聚碳酸酯与其他的聚合物的混合物作为液晶用基片膜的材料。作为其他的聚合物有上述特定的芳香族聚酯及现有公知的聚碳酸酯等。
作为其他公知的聚碳酸酯例如有双酚A型聚碳酸酯等。
从耐热性方面考虑,优选能够使混合物的Tg达到180℃以上、优选200℃以上的混合比例。例如在特定的聚碳酸酯/现有公知的聚碳酸酯(例如现有公知的聚碳酸酯为双酚A型聚碳酸酯)的情况下,相对于特定的100重量份聚碳酸酯,现有公知的聚碳酸酯为100重量份以下,优选约60-0重量份。
利用溶液铸塑法制备液晶用基片膜时,工业上例如将聚合物溶液流延在钢制环形带上,干燥至在膜上产生自身支持性(通常残存溶剂为40-1%左右),然后用辊搬运式干燥炉等除去残存溶剂成为薄膜。在通过干燥炉时该薄膜产生能够将膜取回的张力。如考虑辊的摩擦等机械损失,则该张力要达到1kgf/m,在这么大的张力下加热干燥时,聚合物膜取向,光程差增大。但使用上述的特定聚碳酸酯膜时,可以抑制光程差的增加。
膜的厚度通常为数μm-数百μm,优选10-300μm。
这样得到的液晶用基片膜在无荷重下测定的光程差为20nm以下,优选15nm以下,更优选10nm以下。
也可以将由特定的聚碳酸酯组成的液晶用基片膜作为相位差膜。与相位差膜有关的技术事项及效果与上述芳香族聚酯膜相同。另外,在液晶用基片膜的至少一面上设置的透明电极、屏障层及锚定涂层(底涂层)也与上述特定的芳香族聚酯的技术事项相同。
以下利用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液晶用电极基片(液晶用基片膜不是相位差膜)及液晶用相位差电极基片(液晶用基片膜是相位差膜),但本发明并不被这些实施例所限定。
通常,液晶用电极基片通过以下各工序制造,(a)制备液晶用基片膜用的聚合物,(b)成形为液晶用基片膜(铸塑法),制成液晶用基片膜,(d)在上述液晶用基片膜的一侧或两侧的表面上形成屏障层(气体或水分等的屏障层),(e)在上述屏障层上形成液晶用透明电极。在上述液晶用基片膜与上述屏障层之间也可设置底涂层。
另外,通常的液晶用相位差电极基片可以利用与上述(a)、(b)相同的方法得到液晶用基片膜,(c)将上述液晶用基片膜拉伸赋与相位差(光程差),制成相位差液晶用基片膜,按照与上述(d)相同的方法形成屏障层,然后按照与上述(e)相同的方法形成液晶用透明电极。也可以在上述相位差液晶基片膜与上述屏障层之间设置底涂层。有关芳香族聚酯的实施例实施例Ⅰ改变双酚成分的情况实验例Ⅰ-1~Ⅰ-5(a)液晶用基片膜用聚合物的制备
将表Ⅰ-(1)中记载的双酚按表Ⅰ-(1)中记载的重量,对叔丁基苯酚1.35g、亚硫酸氢钠0.26g、氢氧化钠水溶液(5当量)78.2ml、176.8ml水在充满氮气的300ml的茄型烧瓶中混合,冷却至5℃,调制成2羟酚的碱性水溶液(a1)。
另一方面,在充满氮气的另外一个300ml茄型烧瓶中,将表Ⅰ-(1)记载重量的二羧酸氯化物(2种二羧酸氯化物的情况下,二种二羧酸氯化物的重量相等)溶于255ml二氯甲烷,冷却至5℃,调制成二羧酸氯化物的二氯甲烷溶液(a2)。
在1升的可分离烧瓶中加入水137ml及作为催化剂的氯化苄基三丁基铵0.16g,然后在该烧瓶中充满氮气,冷却至5℃,调制成该催化剂的水溶液(a3)。
在上述分离烧瓶中剧烈搅拌水溶液(a3),向其中加入水溶液(a1)及溶液(a2),在10分钟内利用泵连续添加,成为混合溶液。将上述混合溶液搅拌2小时后,向其中加入0.42g苯甲酰氯的5ml二氯甲烷溶液,再搅拌20分钟。
搅拌后放置,溶液分离成含有反应生成的食盐及氢氧化钠的水相及溶有聚合物的二氯甲烷相。将该上清液(水相)倾析后,加入与该水相大致相等量的纯水,搅拌。一边继续搅拌一边加入少量的盐酸中和。然后重复上述的倾析、添加纯水及搅拌的步骤5次后,放置,倾析水相。在得到的聚合物二氯甲烷溶液中追加300ml二氯甲烷,将该溶液加热至40-50℃,将该溶液中的水分通过与二氯甲烷的共沸脱水除去。再继续上述加热使二氯甲烷溶液中的聚合物浓度达到15重量%,然后将聚合物溶液流延在玻璃板上,室温放置60分钟后从玻璃板上剥离,再用干燥机150℃干燥2小时,得到芳香族聚酯聚合物。
另外,使用日立制作所(株)制的UV检测器(L-4000)及泵(L-6000)、及Gaschro工业社制的柱加热炉(M-556)及数据处理装置(SIC LABCHART180)测定上述聚合物利用GPC测定得到的聚苯乙烯换算重均分子量,使用昭和电工(株)制的Shodex K-80M作为吸气剂及柱。另外,为进行该测定的标准曲线是使用将昭和电工(株)制的单分散聚苯乙烯(分子量为2880000、435000、157000、66000、9240及13206种)作为标准聚苯乙烯作成的(以下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的测定方法相同)。另外,利用精工电子工业(株)制的SSC5000 DSC260测定上述聚合物的Tg(以下聚合物的Tg的测定方法相同)。结果如表Ⅰ-(1)所示。
表Ⅰ-(1)
    双酚成分     二羧酸成分     聚合物特性值
    双酚种类    重量(g) 对苯二甲酸二氯化物(g) 间苯二甲酸二氯化物(g) 聚苯乙烯换算的重均分子量 Tg(℃)
实验例  Ⅰ-1           *1双酚(Ⅰ)     45.17     15.23     15.23     55,000     275
Ⅰ-2           *2双酚(Ⅱ) 49.8 15.23 15.23 52,000 270
Ⅰ-3           *3双酚(Ⅲ) 53.14 15.23 15.23 52,000 272
Ⅰ-4           *1双酚(Ⅰ)     45.17      -     30.46     50,000     250
 Ⅰ-5     双酚A     33.22     15.23     15.23     62,000     195
*1 1,1-二(4-羟苯基)9-3,3,5-三甲基环己烷*2 1,1-二(3-甲基-4--羟苯基)-3,3,5-三甲基环己烷*3 1,1-二(3,5-二甲基-4-羟苯基)-3,3,5-三甲基环己烷#(b)液晶用基片膜的制备
将上述聚合物的15重量%的二氯甲烷溶液均匀流延在不锈钢板上,室温下放置60分钟,在不锈钢板上得到聚合物膜(含有二氯甲烷),将该聚合物膜从不锈钢板上剥离。(有关由于聚合物膜干燥时荷重而出现的光程差)
将从上述不锈钢板上剥离的聚合物膜直接置于不锈钢板上,80℃预备干燥处理20分钟,使聚合物膜中含有的二氯甲烷(以下也称为残存二氯甲烷)减少至3重量%。预备干燥后的聚合物膜厚度为1001μm。
将上述预备干燥后的聚合物膜切成宽5cm的长方块状。使用平卡头将该长方块状的聚合物的膜的一端全部卡紧,从长方块状聚合物膜的卡头部至另一端的长度为20cm。上述长方块状的聚合物膜被卡头部支撑,只靠自身的重力下垂(干燥时的荷重为0g),在表Ⅰ-(2)记载的干燥温度(第1阶段)下干燥15分钟,然后在表Ⅰ-(2)记载的干燥温度(第2阶段)下干燥10分钟。
另外,将上述预备干燥后的聚合物膜切断成宽5cm的长方块状,将该长方块状的聚合物膜用平卡头在膜的整体上每相隔20cm卡紧。上述长方块状的聚合物膜被一方的卡头部支撑,通过在另一方的卡头部加上荷重,在该长方块状的聚合物膜上加上荷重68g或135g,在表Ⅰ-(2)记载的干燥温度(第1阶段)下干燥15分钟,然后在表Ⅰ-(2)记载的干燥温度(第2阶段)下干燥10分钟。
上述干燥中荷重0g、68g及135g的聚合物膜的光程差用OAK制作所制的显微偏光分光光度计(TFM-120AFT)测定,利用正交尼科尔(偏光镜)分光法;将具有450nm光程差的相位差板与测定样品及光轴一起重合,测定其值(光程差)的增加数量,由此可以测定聚合物膜的光程差(以下的光程差测定方法相同)。结果如表Ⅰ-(2)所示。(有关在液晶用基片膜上加上荷重而出现的光程差)
将从上述的不锈钢板上剥离的聚合物膜(含有残存二氯甲烷)在无张力状态下,在表Ⅰ-(2)记载的干燥温度(第1阶段)下干燥15分钟,然后在表(Ⅰ)-(2)记载的干燥温度(第2阶段)下干燥10分钟,得到液晶用基片膜。干燥后的液晶用基片膜的厚度为100μm。
测定上述液晶用基片膜(测定时荷重为0g)的光程差。结果如表Ⅰ(2)所示。另外,将上述液晶用基片膜切断成宽度为10mm的长方块状,将该长方块状的液晶用基片膜的整体每间隔20cm用平卡头将两端卡紧,该长方块状的液晶用基片膜被一方的卡头部支撑,在另一方的卡头部加上荷重,在该长方块状的液晶用基片膜上加上250g或500的荷重,然后测定荷重状态下的该液晶用基片膜的光程差。结果如表Ⅰ-(2)所示。
表Ⅰ-(2)
               由于聚合物膜干燥时的荷重而出现的无程差(nm)              由于在液晶用基片膜上加上荷重而出现的光程差(nm)
干燥温度(℃)            干燥中荷重 干燥温度(℃)         测定时荷重
 第1阶段 第2阶段     0g     68g     135g 第1阶段   第2阶段     0g    250g  500g
实验例  Ⅰ-1     120     190     0     7     15     120     190     0     11     24
 Ⅰ-2     120     190     0     8     15     120     190     0     11     24
 Ⅰ-3     120     190     0     8     16     120     190     0     12     25
 Ⅰ-4     120     190     0     6     15     120     190     0     10     22
 Ⅰ-5     120     190     0     22     38     120     190     0     26     49
有关上述液晶用基片膜上设置屏障层及液晶用透明电极的产物(液晶用电极基片)的张力(荷重)与光程差之间的关系与上述液晶用基片进行相同内容的评价,结果是具有相同倾向,另外,有关由加热引起的表面电阻及光线透过率的变化的评价与以下记载的相位差液晶用电极基片的内容相同(以下有关聚合物及聚合物的混合物等的评价也相同)。(c)液晶用基片膜的拉伸
将由上述(b)得到的光程差为0nm、厚度为100μm的液晶用基片膜切断成11cm×11cm,用东洋精机制作所制的拉伸试验装置(X4 HD-HT),拉伸速度10cm/min,按表Ⅰ-(3)记载的拉伸倍率(在与拉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1.0倍)及拉伸温度的条件拉伸,制成相位差液晶用基片膜。
测定上述相位差液晶用基片膜的光程差,结果如表Ⅰ-(3)所示。(d)屏障层的形成
使用装备有2台直径6英寸的圆板状靶(target)(1台为屏障层形成用,另一台为液晶用透明电极形成用)的岛津制作所制的磁控管喷镀机(HSM-720型),将上述屏障层形成用靶作为SiO1.5喷镀气体为氩气(总气压为1mTorr,气体流量为20sccm)、电力条件为RF 400W(2.35W/cm2)、处理时间为1.5分钟,在上述条件下在上述相位差液晶。用基片膜的一个面上形成屏障层。用东京精密(株)制的SURFCOM 1500A测定上述屏障层的厚度为30nm。(c)液晶用透明电极的形成
使用用于屏障层形成的磁控管喷镀机,在形成屏障层后,将氧化锡含量为10重量%的铟氧化物(ITO)作为上述液晶用透明电极形成用靶喷镀气体为氩气与氧气(1容量%)的混合气体(总气压为7m Torr,气体充量20sccm),电力条件为DC0.6A 250V(0.88W/cm2),处理时间3分钟,在上述屏障层上形成液晶用透明电极,得到液晶用相位差电极基片。用东京精密(株)制的SURFCOM1500A测定的上述透明电极的厚度为100nm。
测定上述液晶用相位差电极基片的表面电阻及光线透过率。另外,将该液晶用相位差电极基片用YAMATO社制精密恒温器(DF62型)在180℃加热处理1小时,冷却至常温,测定光程差、表面电阻及光线透过率。用当上述相同的装置测定光程差,利用三菱油化(株)制ROLESTA AP测定表面电阻,利用日本电色工业社制NDH-300A测定光线透过率。结果如表Ⅰ-(3)所示。
表Ⅰ-(3)
拉伸温度(℃) 拉伸倍率 光程差(nm)                     相位差液晶用电极基片的性质
          加热前            加热(180℃×1hr)后
表面电阻值(Ω/□) 光线透过率(%)   光程差(nm) 表面电阻值(Ω/□) 光线透过率(%)
实验例  Ⅰ-1     275     1.4     500     70     80     495     68     81
 Ⅰ-2     270     1.4     490     70     80     485     69     82
 Ⅰ-3     272     1.4     500     72     79     495     70     81
 Ⅰ-4     250     1.4     495     70     80     490     68     82
 Ⅰ-5     195     1.2     480     70     80     460     68     81
因为实验例Ⅰ-5中的二元醇成分与本发明中的芳香族聚酯的特定双酚不同,所以不能得到所希望的效果(因为张力(荷重)而出现的光程差大(参照表Ⅰ-(2),另外,由于加热而出现的光程差的减少稍大(参照表Ⅰ-(3))。实施例Ⅱ使用同时含有作为双酚成分的特定双酚及现有双酚的芳香族聚酯的情况实验例Ⅱ-1~Ⅱ-5(实验例Ⅱ-1与实验例Ⅰ-1相同)(a)液晶用基片膜用聚合物的制备
将特定的双酚1,1-二(4-羟苯基)-3,3,5-三甲基环己烷与现有的双酚A按表Ⅱ-(1)记载的重量,将对叔丁基苯酚1.35g、亚硫酸氢钠0.26g、氢氧化钠水溶液(5N)78.2ml、水176.8ml在充满氮气的300ml茄型烧瓶中混合,冷却至5℃,调制成2羟酚的碱性水溶液(a1)。
另一方面,按照与实验例Ⅰ-1相同的方法,调制成对苯二甲酸氯化物/间苯二酸氯化物的摩尔比为1/1的二羧酸氯化物的二氯甲烷溶液(a2)及催化剂的水溶液(a3)。将上述水溶液(a1)、(a2)、(a3)按照与实验例Ⅰ-1相同的方法混合搅拌后,一边搅拌一边向该混合物中混合加入与实验例Ⅰ-1等量的苯甲酰氯的二氯甲烷溶液,再搅拌20分钟,按照与实验例Ⅰ-1相同的方法得到芳香族聚酯聚合物。
上述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及Tg如表Ⅱ-(1)所示。
表Ⅱ-(1)
            双酚成分*4          聚合物特性值
         *1双酚 (Ⅰ)(g) 双酚A(g) 重均分子量 Tg(℃)
实验例     Ⅱ-1     45.17(100mol%) -     55,000     275
    Ⅱ-2     40.65(90mol%)     6.64(10mol%)     54,000     270
    Ⅱ-3     33.87(75mol%)     8.30(25モル%)     51,000     260
    Ⅱ-4     22.58(50mol%)     16.61(50mol%)    55,000     235
    Ⅱ-5     18.07(40mol%)     19.93(60mol%)     52,000     225
*1 1,1-二(4-羟苯基)-3,3,5-三甲基环己烷*4 ( )内表示总双酚成分中的各个双酚的mol%。(b)液晶用基片膜的制备
按照与实验例Ⅰ-1相同的方法得到聚合物膜(含有残存的二氯甲烷)。(有关由于聚合物膜干燥时荷重而出现的光程差)
除按表Ⅱ-(2)中记载的干燥温度之外,其他与实验例Ⅰ-1方法相同,使上述聚合物膜干燥,干燥时的荷重为0g、68g及135g,测定在这些荷重下的聚合物膜的光程差。结果如表Ⅱ-(2)所示。(有关在液晶用基片膜上加上荷重而出现的光程差)
除按表Ⅱ-(2)中记载的干燥温度之外,其他与实验例Ⅰ-1的方法相同,使上述聚合物膜干燥,得到液晶用基片膜。另外,按照与实验例Ⅰ-1相同的方法,在上述液晶用基片膜上加上0g、250g及500g的荷重,测定荷重时的该液晶用基片膜的光程差。结果如表Ⅱ-(2)所示。
表Ⅱ-(2)
    由于聚合物膜干燥时的荷重而出现的光程差(nm)     由于在液晶用基片膜上加上荷重而出现的光程差(nm)
干燥温度(℃)            干燥中荷重 干燥温度(℃)          测定时荷重
 第1阶段 第2阶段     0g     68g     135g 第1阶段 第2阶段     0g  250g  500g
实验例 Ⅱ-1     120     190     0     7     15     120     190     0     11     24
Ⅱ-2     120     190     0     9     16     120     190     0     12     24
Ⅱ-3     120     190     0     11     17     120     190     0     13     27
Ⅱ-4     120     190     0     15     29     120     190     0     14     29
Ⅱ-5     120     190     0     20     41     120     190     0     20     41
(c)液晶用基片膜的拉伸
除采用表Ⅱ-(3)记载的拉伸温度及拉伸倍率之外,其余与实验例Ⅰ-1的方法相同,得到相位差液晶用基片膜,测定光程差。结果如表Ⅱ-(3)所示。(d)、(e)屏障层及液晶用透明电极的形成
按照与实验例Ⅰ-1相同的方法,在上述相位差液晶用基片膜的一面上形成屏障层及液晶用透明电极,得到液晶用相位差电极基片。
按照与实验例Ⅰ-1相同的方法测定上述液晶用相位差电极基片的表面电阻及光线透过率、及按与实验例Ⅰ-1相同方法加热处理的液晶用相位差电极基片的光程差、表面电阻及光线透过率。结果如表Ⅱ-(3)所示。
表Ⅱ-(3)
拉伸温度(℃) 拉伸倍率 光程差(nm)                    相位差液晶用电极基片的性质
         加热前          加热(180℃×1hr)后
表面电阻值(Ω/□) 光线透过率(%) 光程差(nm) 表面电阻值(Ω/□) 光线透过率(%)
实验例 Ⅱ-1     275     1.4     500     70     80     495     68     81
Ⅱ-2     270     1.4     500     72     80     495     70     80
Ⅱ-3     265     1.4     510     72     80     505     70     81
Ⅱ-4     255     1.4     510     71     81     505     70     81
Ⅱ-5     245     1.4     500     70     80     495     68     82
实验例Ⅲ使用同时含有作为双酚成分的特定双酚及其他的特定双酚的芳香族聚酯的情况实验例Ⅲ-1~Ⅲ-2(a)液晶用基片膜用聚合物的制备
按表Ⅲ-(1)中记载的量将表Ⅲ-(1)中记载的2种特定的双酚及对叔丁基苯酚1.35g、亚硫酸氢钠0.26g、氢氧化钠水溶液(5N)78.2ml、水176.8ml在充满氮气的300ml茄型烧瓶中混合,冷却至5℃,调制成2羟酚的碱性水溶液(a1)。
另一方面,按照与实验例Ⅰ-1相同的方法,调制成二羧酸氯化物的二氯甲烷溶液(a2)及催化剂的水溶液(a3)。将上述水溶液(a1)、(a2)、(a3)按照与实验例Ⅰ-1相同的方法混合搅拌后,一边搅拌一边向该混合物中混合加入与实验例Ⅰ-1等量的苯甲酰氯的二氯甲烷溶液,再搅拌20分钟,按照与实验例Ⅰ-1相同的方法得到芳香族聚酯聚合物。
上述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及Tg如表Ⅲ-(1)所示。
Ⅲ-(1)
                        双酚成分*4        聚合物特性值
         *1双酚(Ⅰ)(g)          *2双酚(Ⅱ)(g)          *3双酚(Ⅲ)(g) 重均分子量 Tg(℃)
实验例 Ⅲ-1     22.58(50mol%)     24.62(50mol%)      -     54,000     273
Ⅲ-2     22.58(50mol%)       -     26.66(50mol%)     53,000     274
*1 1,1-二(4-羟苯基)-3,3,5-三甲基环己烷*2 1,1-二(3-甲基-4-羟苯基)-3,3,5-三甲基环己烷*3 1,1-二(3,5-二甲基-4-羟苯基)-3,3,5-三甲基环己烷*4 ( )内表示总双酚成分中的各个双酚的mol%。(b)液晶用基片膜的制备
按照与实验例Ⅰ-1相同的方法得到聚合物膜(含有残存的二氯甲烷)。(有关由于聚合物膜在干燥时荷重而出现的光程差)
除按表Ⅲ-(2)中记载的干燥温度之外,其他与实验例Ⅰ-1方法相同,使上述聚合物膜干燥,干燥时的荷重为0g、68g及135g,测定在这些荷重下的聚合物膜的光程差。结果如表Ⅲ-(2)所示。(有关在液晶用基片膜上加上荷重而出现的光程差)
除按表Ⅲ-(2)中记载的干燥温度之外,其他与实验例Ⅰ-1的方法相同,使上述聚合物膜干燥,得到液晶用基片膜。另外,按照与实验例Ⅰ-1相同的方法,在上述液晶用基片膜上加上0g、250g及500g的荷重,测定荷重时的该液晶用基片膜的光程差。结果如表Ⅲ-(2)所示。
表Ⅲ-(2)
    由于聚合物膜干燥时的荷重而出现的光程差(nm)     由于在液晶用基片膜上加上荷重而出现的光程差(nm)
干燥温度(℃)          干燥中荷重   干燥温度(℃)         测定时荷重
第1阶段 第2阶段     0g     68g     135g 第1阶段 第2阶段    0g  250g  500g
实验例 Ⅲ-1     120     190     0     8     15     120     190    0     12     25
Ⅲ-2     120     190     0     8     16     120     190    0     12     24
(c)液晶用基片膜的拉伸
除采用表Ⅲ-(3)记载的拉伸温度及拉伸倍率之外,其余与实验例Ⅰ-1的方法相同,得到相位差液晶用基片膜,测定光程差。结果如表Ⅲ-(3)所示。(d)、(e)屏障层及液晶用透明电极的形成
按照与实验例Ⅰ-1相同的方法,在上述相位差液晶用基片膜的一面上形成屏障层及液晶用透明电极,得到液晶用相位差电极基片。
按照与实验例Ⅰ-1相同的方法测定上述液晶用相位差电极基片的表面电阻及光线透过率、及按与实验例Ⅰ-1相同方法加热处理的液晶用相位差电极基片的光程差、表面电阻及光线透过率。结果如表Ⅲ-(3)所示。
表Ⅲ-(3)
拉伸温度(℃) 拉伸倍率 光程差(nm)                      相位差液晶用电极基片的性质
          加热前          加热(180℃×1hr)后
表面电阻值(Ω/□) 光线透过率(%) 光程差(nm) 表面电阻值(Ω/□) 光线透过率(%)
实验例 Ⅲ-1     275     1.4     510     72     80     505     70     82
Ⅲ-2     275     1.4     500     71     79     495     70     81
实施例Ⅳ特定的芳香族聚酯与现有的芳香族聚酯的聚合物的混合物(混合比是变量)的情况实验例Ⅳ-1~Ⅳ-5(实验例Ⅳ-1与实验例Ⅰ-1相同)(a)液晶用基片膜用聚合物的制备
如表Ⅳ-(1)所示,将含有1,1-二(4-羟苯基)-3,3,5-三甲基环己烷作为二元醇成分及对苯二甲酸和间苯二甲酸(摩尔比=1∶1)作为二羧酸成分的特定芳香族聚酯,与含有双酚A作为双酚成分及对苯二甲酸和间苯二甲酸(摩尔比=1∶1)作为二羧酸成分的现有的芳香族聚酯,按照表Ⅳ-(1)记载的重量比混合。上述聚合物混合物的Tg如表Ⅳ-(1)所示。
Ⅳ-(1)
    芳香族聚酯 聚合物混合物的特性值
 特定的芳香*5族聚酯 现有的芳香*6族聚酯     Tg(℃)
实验例 Ⅳ-1     100重量%     -     275
Ⅳ-2     92重量%     8重量%     268
Ⅳ-3     79重量%     21重量%     257
Ⅳ-4     74重量%     26重量%     250
Ⅳ-5     55重量%     45重量%     237
*5以1.1-二(4-羟苯基)-3,3,5-三甲基环己烷作为双酚
成分,以对苯二甲酸及间苯二甲酸(摩尔比1∶1)作为二羧
酸成分的芳香族聚酯(重均分子量55000,Tg275℃)*6以双酚A作为双酚成分,以对苯二甲酸及间苯二甲酸(摩尔
比1∶1)作为二羧酸成分的芳香族聚酯(b)液晶用基片膜的制备
制备上述聚合物混合物的二氯甲烷溶液(浓度15重量%),按照与实验例Ⅰ-1同样的方法得到聚合物膜(含有残存的二氯甲烷。)(有关由于聚合物膜在干燥时荷重而出现的光程差)
除按表Ⅳ-(2)中记载的干燥温度之外,其他与实验例Ⅰ-1方法相同,使上述聚合物膜干燥,干燥时的荷重为0g、68g及135g,测定在这些荷重下的聚合物膜的光程差。结果如表Ⅳ-(2)所示。(有关在液晶用基片膜上加上荷重而出现的光程差)
除按表Ⅳ-(2)中记载的干燥温度之外,其他与实验例Ⅰ-1的方法相同,使上述聚合物膜干燥,得到液晶用基片膜。另外,按照与实验例Ⅰ-1相同的方法,在上述液晶用基片膜上加上0g、250g及500g的荷重,测定荷重时的该液晶用基片膜的光程差。结果如表Ⅳ-(2)所示。(有关在液晶用基片膜上加上荷重而出现的光程差)
除按表Ⅳ-(2)中记载的干燥温度之外,其他与实验例Ⅰ-1的方法相同,使上述聚合物膜干燥,得到液晶用基片膜。另外,按照与实验例Ⅰ-1相同的方法,在上述液晶用基片膜上加上0g、250g及500g的荷重,测定荷重时的该液晶用基片膜的光程差。结果如表Ⅳ-(2)所示。
表Ⅳ-(2)
    由于聚合物膜干燥时的荷重而出现的光程差(nm)     由于在液晶用基片膜上加上荷重而出现的光程差(nm)
干燥温度(℃)     干燥中荷重 干燥温度(℃)     测定时荷重
第1阶段 第2阶段     0g     68g     135g 第1阶段 第2阶段     0g  250g   500g
实验例 Ⅳ-1     120     170     0     7     15     120     170     0     11     24
Ⅳ-2     120     170     0     8     15     120     170     0     12     25
Ⅳ-3     120     170     0     10     17     120     170     0     14     27
Ⅳ-4     120     170     0     13     26     120     170     0     15     28
Ⅳ-5     120     170     0     15     28     120     170     0     21     40
(c)液晶用基片膜的拉伸
除采用表Ⅳ-(3)记载的拉伸温度及拉伸倍率之外,其余与实验例Ⅰ-1的方法相同,得到相位差液晶用基片膜,测定光程差。结果如表Ⅳ-(3)所示。(d)、(e)屏障层及液晶用透明电极的形成
按照与实验例Ⅰ-1相同的方法,在上述相位差液晶用基片膜的一面上形成屏障层及液晶用透明电极,得到液晶用相位差电极基片。
按照与实验例Ⅰ-1相同的方法测定上述液晶用相位差电极基片的表面电阻及光线透过率、及按与实验例Ⅰ-1相同方法加热处理的液晶用相位差电极基片的光程差、表面电阻及光线透过率。结果如表Ⅳ-(3)所示。
表Ⅳ-(3)
拉伸温度(℃) 拉伸倍率 光程差(nm)                    相位差液晶用电极基片的性质
         加热前     加热(180℃×1hr)后
表面电阻值(Ω/□) 光线透过率(%)   光程差(nm) 表面电阻值(Ω/□) 光线透过率(%)
实验例 Ⅳ-1     275     1.4     500     70     80     495     68     81
Ⅳ-2     270     1.4     500     70     80     495     69     80
Ⅳ-3     260     1.4     490     72     79     485     70     81
Ⅳ-4     255     1.4     490     70     80     490     69     82
Ⅳ-5     245     1.4     500     70     80     495     70     80
实施例Ⅴ特定的芳香族聚酯与现有公知的聚碳酸酯组成的聚合物混合物的情况实验例Ⅴ-1(a)液晶用基片膜用聚合物的制备
将表Ⅴ-(1)记载的特定的芳香族聚酯与现有的聚碳酸酯按表(Ⅴ)-(1)记载的重量比混合。上述聚合物混合物的Tg如表Ⅴ-(1)所示。
表Ⅴ-(1)
聚合物的混合物 聚合物混合物的特性值
           *7特定的芳香族聚酯(Ⅰ)          *8现有的芳香族聚酯 Tg(℃)
实验例 Ⅴ-1 50重量% 50重量% 208
*7以1.1-二(4-羟苯基)-3,3,5-三甲基环己烷作为双
酚成分。以对苯二甲酸二氯化物及间苯二甲酸二氯化物
(摩尔比1∶1)作为二羧成分的芳香族聚酯*8以双酚A作为双酚成分的聚碳酸酯(重均分子量80000,
Tg150℃)(b)液晶用基片膜的制备
制备上述聚合物混合物的二氯甲烷溶液(浓度15重量%),按照与实验例Ⅰ-1相同的方法得到聚合物膜(含有残存二氯甲烷)。(有关由于聚合物膜在干燥时荷重而出现的光程差)
除按表Ⅴ-(2)中记载的干燥温度之外,其他与实验例Ⅰ-1方法相同,使上述聚合物膜干燥,干燥时的荷重为0g、68g及135g,测定在这些荷重下的聚合物膜的光程差。结果如表Ⅴ-(2)所示。(有关在液晶用基片膜上加上荷重而出现的光程差)
除按表Ⅴ-(2)中记载的干燥温度之外,其他与实验例Ⅰ-1的方法相同,使上述聚合物膜干燥,得到液晶用基片膜。另外,按照与实验例Ⅰ-1相同的方法,在上述液晶用基片膜上加上0g、250g及500g的荷重,测定荷重时的该液晶用基片膜的光程差。结果如表Ⅴ-(2)所示。
表Ⅴ-(2)
              由干聚合物膜干燥时的荷重而出现的光程差(nm)               由于在液晶用基片膜上加上荷重而出现的光程差(nm)
干燥温度(℃)            干燥中荷重 干燥温度(℃)          测定时荷重
第1阶段 第2阶段     0g     68g     135g 第1阶段 第2阶段     0g  250g  500g
实验例 Ⅴ-1     120     170     0     9     16     120     180     0     13     27
(c)液晶用基片膜的拉伸
除采用表Ⅴ-(3)记载的拉伸温度及拉伸倍率之外,其余与实验例Ⅰ-1的方法相同,得到相位差液晶用基片膜,测定光程差。结果如表Ⅴ-(3)所示。(d)、(e)屏障层及液晶用透明电极的形成
按照与实验例Ⅰ-1相同的方法,在上述相位差液晶用基片膜的一面上形成屏障层及液晶用透明电极,得到液晶用相位差电极基片。
按照与实验例Ⅰ-1相同的方法测定上述液晶用相位差电极基片的表面电阻及光线透过率、及按与实验例Ⅰ-1相同方法加热处理的液晶用相位差电极基片的光程差、表面电阻及光线透过率。结果如表Ⅴ-(3)所示。
表Ⅴ-(3)
拉伸温度(℃) 拉伸倍率 光程差(nm)                       相位差液晶用电极基片的性质
          加热前           加热(180℃×1hr)后
表面电阻值(Ω/□) 光线透过率(%) 光程差(nm) 表面电阻值(Ω/□) 光线透过率(%)
实验例 Ⅴ-1     215     1.4     510     72     79     505     70     80
实施例Ⅵ改变芳香族聚酯的分子量的情况实验例Ⅵ-1~Ⅵ-4(a)液晶用基片膜用聚合物的制备
制备表Ⅵ-(1)记载的以1,1二(4-羟苯基)-3,3,5-三甲基环己烷作为二元醇、以对苯二甲酸和间苯二甲酸(摩尔比1∶1)作为二羧酸成分的重均分子量的特定芳香族聚酯,测定Tg。如表Ⅵ-(1)所示。
表Ⅵ-(1)
             *9芳香族聚酯的重均分子量 聚合物的特性值
Tg(℃)
实验例 Ⅵ-1     90,000     280
Ⅵ-2     70,000     280
Ⅵ-3     55,000     275
Ⅵ-4     30,000     270
*9以1,1-二(4-羟苯基)-3,3,5-三甲基环己
烷作为双酚成分,以对苯二甲酸及间苯二甲酸
(摩尔比1∶1)作为二羧酸的芳香族聚酯(b)液晶用基片膜的制备
制备上述聚合物混合物的二氯甲烷溶液(浓度15重量%),按照与实验例Ⅰ-1相同的方法得到聚合物膜(含有残存二氯甲烷)。(有关由于聚合物膜的干燥时荷重而出现的光程差)
除按表Ⅵ-(2)中记载的干燥温度之外,其他与实验例Ⅰ-1方法相同,使上述聚合物膜干燥,干燥时的荷重为0g、68g及135g,测定荷重时的聚合物膜的光程差。结果如表Ⅵ-(2)所示。(有关在液晶用基片膜上加上荷重而出现的光程差)
除按表Ⅵ-(2)中记载的干燥温度之外,其他与实验例Ⅰ-1的方法相同,使上述聚合物膜干燥,得到液晶用基片膜。另外,按照与实验例Ⅰ-1相同的方法,在上述液晶用基片膜上加上0g、250g及500g的荷重,测定荷重时的该液晶用基片膜的光程差。结果如表Ⅵ-(2)所示。
表Ⅳ-(2)
                 由于聚合物膜干燥时的荷重而出现的光程差(nm)                 由于在液晶用基片膜上加上荷重而出现的光程差(nm)
干燥温度(℃)            干燥中荷重 干燥温度(℃)              测定时荷重
第1阶段 第2阶段     0g     68g     135g 第1阶段 第2阶段     0g     250g     500g
实验例 Ⅳ-1     120     170     0     7     15     120     170     0     11     24
Ⅳ-2     120     170     0     8     15     120     170     0     12     25
Ⅳ-3     120     170     0     10     17     120     170     0     14     27
Ⅳ-4     120     170     0     13     26     120     170     0     15     28
Ⅳ-5     120     170     0     15     28     120     170     0     21     40
(c)液晶用基片膜的拉伸
除采用表Ⅵ-(3)记载的拉伸温度及拉伸倍率之外,其余与实验例Ⅰ-1的方法相同,得到相位差液晶用基片膜,测定光程差。结果如表Ⅵ-(3)所示。(d)、(e)屏障层及液晶用透明电极的形成
按照与实验例Ⅰ-1相同的方法,在上述相位差液晶用基片膜的一面上形成屏障层及液晶用透明电极,得到液晶用相位差电极基片。
按照与实验例Ⅰ-1相同的方法测定上述液晶用相位差电极基片的表面电阻及光线透过率、及按与实验例Ⅰ-1相同方法加热处理的液晶用相位差电极基片的光程差、表面电阻及光线透过率。结果如表Ⅵ-(3)所示。
表Ⅵ-(3)
拉伸温度(℃) 拉伸倍率 光程差(nm)                     相位差液晶用电极基片的性质
         加热前           加热(180℃×1hr)后
表面电阻值(Ω/□) 光线透过率(%) 光程差(nm) 表面电阻值(Ω/□) 光线透过率(%)
实验例 Ⅵ-1     280     1.4     510     70     80     510     70     81
Ⅵ-2     280     1.4     520     72     81     515     71     81
Ⅵ-3     275     1.4     500     70     79     495     69     80
    *10Ⅵ-4     -     -     -     -     -     -     -     -
*10因制膜过程中发生裂纹而无法测定。
实施例Ⅵ-4因为芳香族聚酯的重均分子量低,所以在制膜过程中在膜上产生裂纹。有关聚碳酸酯的实施例实施例Ⅶ改变双酚成分的情况实验例Ⅶ-1~Ⅶ-4(a)液晶用基片膜用聚合物的制备
将表Ⅶ-(1)记载的双酚按表Ⅶ-(1)记载的重量(0.3mol)、及对叔丁基苯酚1.35g(0.009mol)、氢氧化钠水溶液(5N)500ml在充满氮气的2升的三颈烧瓶中溶解。再加入二氯甲烷500ml,一边剧烈搅拌一边在室温下导入59.4g碳酰氯(0.6mol),然后再加入N-乙基哌啶0.34g(0.003mol),搅拌80分钟。停止搅拌后倾析水相,加入与该水相等量的纯水,加入少量的盐酸搅拌,中和。再将上述的倾析、添加纯水及搅拌重复5次,最后将水相倾析后加入二氯甲烷300ml,加热至40-50℃,利用共沸脱水从聚合物二氯甲烷溶液中除去水分。再继续加热至浓度达到15重量%。将聚合物溶液流延在玻璃板上,室温放置60分钟后从玻璃板上剥离。然后用干燥机150℃干燥2小时,得到聚碳酸酯聚合物膜。上述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及Tg如表Ⅶ-(1)所示。
表Ⅶ-(1)
             双酚成分            聚合物特性值
    双酚种类     重量(g)     重均分子量     Tg(℃)
实验例 Ⅶ-1     双酚(Ⅰ)*1     93.1     85,000     235
Ⅶ-2     双酚(Ⅱ)*2     101.5     82,000     240
Ⅶ-3     双酚(Ⅲ)*3     109.9     86,000     240
Ⅶ-4     双酚A     68.5     80,000     150
*1 1,1-二(4-羟苯基)9-3,3,5-三甲基环己烷*2 1,1-二(3-甲基-4--羟苯基)-3,3,5-三甲基环己烷*3 1,1-二(3,5-二甲基-4-羟苯基)-3,3,5-三甲基环己烷(b)液晶用基片膜的制备
制备上述聚合物的二氯甲烷溶液(浓度15重量%),按照与实验例Ⅰ-1同样的方法得到聚合物膜(含有残存的二氯甲烷)。(有关由于聚合物膜在干燥时荷重而出现的光程差)
除按表Ⅶ-(2)中记载的干燥温度之外,其他与实验例Ⅰ-1方法相同,使上述聚合物膜干燥,干燥时的荷重为0g、68g及135g,测定荷重时的聚合物膜的光程差。结果如表Ⅶ-(2)所示。(有关在液晶用基片膜上加上荷重而出现的光程差)
除按表Ⅶ-(2)中记载的干燥温度之外,其他与实验例Ⅰ-1的方法相同,使上述聚合物膜干燥,得到液晶用基片膜。另外,按照与实验例Ⅰ-1相同的方法,在上述液晶用基片膜上加上0g、250g及500g的荷重,测定荷重时的该液晶用基片膜的光程差。结果如表Ⅶ-(2)所示。
表Ⅶ-(2)
    由于聚合物膜干燥时的荷重而出现的光程差(nm)     由于在液晶用基片膜上加上荷重而出现的光程差(nm)
干燥温度(℃)     干燥中荷重 干燥温度(℃)             测定时荷重
第1阶段 第2阶段     0g     68g     135g 第1阶段 第2阶段     0g     250g     500g
实验例 Ⅶ-1     120     170     0     4     8     120     170     0     9     19
Ⅶ-2     120     170     0     5     9     120     170     0     8     17
Ⅶ-3     120     170     0     3     7     120     170     0     9     18
Ⅶ-4     120     140     0     20     38     120     170     0     15     29
(c)液晶用基片膜的拉伸
除采用表Ⅶ-(3)记载的拉伸温度及拉伸倍率之外,其余与实验例Ⅰ-1的方法相同,得到相位差液晶用基片膜,测定光程差。结果如表Ⅶ-(3)所示。(d)、(e)屏障层及液晶用透明电极的形成
按照与实验例Ⅰ-1相同的方法,在上述相位差液晶用基片膜的一面上形成屏障层及液晶用透明电极,得到液晶用相位差电极基片。
按照与实验例Ⅰ-1相同的方法测定上述液晶用相位差电极基片的表面电阻及光线透过率、及按与实验例Ⅰ-1相同方法加热处理得到的液晶用相位差电极基片的光程差、表面电阻及光线透过率。结果如表Ⅶ-(3)所示。
表Ⅶ-(3)
拉伸温度(℃) 拉伸倍率 光程差(nm)                         相位差液晶用电极基片的性质
          加热前             加热(180℃×1hr)后
表面电阻值(Ω/□) 光线透过率(%) 光程差(nm) 表面电阻值(Ω/□) 光线透过率(%)
实验例 Ⅶ-1     240     1.4     490     70     79     485     70     81
Ⅶ-2     245     1.4     480     70     80     475     68     82
Ⅶ-3     245     1.4     490     72     81     480     70     82
Ⅶ-4     155     1.2     480     72     81     _*11     _*11     _*11
*11因为发生热塑性变形而未进行测定。
实验例Ⅶ-4的相位差液晶用电极基片在180℃×1hr的条件下加热;膜发生热变形。实施例Ⅶ同时含有作为双酚成分的特定的双酚及现有的双酚的聚碳酸酯的情况实验例Ⅷ-1~Ⅷ-4(a)液晶用基片膜用聚合物的制备
使用特定的双酚1,1-二(4-羟苯基)-3,3,5-三乙基环己烷与现有的双酚A作为双酚成分,按表Ⅷ-(1)记载的重量,使用1.80g对叔丁基苯酚(0.012mol),其余与实施例Ⅷ-1的方法相同,得到芳香族聚碳酸酯聚合物膜。上述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及Tg如表Ⅷ-(1)所示。
表Ⅷ-(1)
            双酚成分*12          聚合物特性值
             *1双酚(Ⅰ)(g) 双酚    A 重均分子量 Tg(℃)
实验例 Ⅷ-1     93.1(100mol%)       -     62,000     230
 Ⅷ-2     65.2(70mol%)     20.6(30mol%)     58,000     205
Ⅷ-3     46.6(50mol%)     34.2(50mol%)     59,000     190
Ⅷ-4     37.3(40mol%)     41.1(60mol%)     61,000     182
*1 1,1-二(4-羟苯基)-3,3,5-三甲基环己烷*4 ( )内表示总双酚成分中的各个双酚的mol%。(b)液晶用基片膜的制备
制备上述聚合物的二氯甲烷溶液(浓度15重量%),按照与实验例Ⅰ-1同样的方法得到聚合物膜(含有残存的二氯甲烷)。(有关由于聚合物膜在干燥时荷重而出现的光程差)
除按表Ⅷ-(2)中记载的干燥温度之外,其他与实验例Ⅰ-1方法相同,使上述聚合物膜干燥,干燥时的荷重为0g、68g及135g,测定荷重时聚合物膜的光程差。结果如表Ⅷ-(2)所示。(有关在液晶用基片膜上加上荷重而出现的光程差)除按表Ⅷ-(2)中记载的干燥温度之外,其他与实验例Ⅰ-1的方法相同,使上述聚合物膜干燥,得到液晶用基片膜。另外,按照与实验例Ⅰ-1相同的方法,在上述液晶用基片膜上加上0g、250g及500g的荷重,测定荷重时的该液晶用基片膜的光程差。结果如表Ⅷ-(2)所示。
表Ⅷ-(2)
    由于聚合物膜干燥时的荷重而出现的光程差(nm)     由于在液晶用基片膜上加上荷重而出现的光程差(nm)
干燥温度(℃)             干燥中荷重 干燥温度(℃)              测定时荷重
第1阶段 第2阶段     0g     68g     135g 第1阶段 第2阶段     0g     250g     500g
实验例 Ⅷ-1     120     170     0     5     9     120     170     0     8     17
Ⅷ-2     120     170     0     5     10     120     170     0     10     20
Ⅷ-3     120     170     0     9     17     120     170     0     12     23
Ⅷ-4     120     170     0     10     18     120     170     0     13     25
(c)液晶用基片膜的拉伸
除采用表Ⅷ-(3)记载的拉伸温度及拉伸倍率之外,其余与实验例Ⅰ-1的方法相同,得到相位差液晶用基片膜,测定光程差。结果如表Ⅷ-(3)所示。(d)、(e)屏障层及液晶用透明电极的形成
按照与实验例Ⅰ-1相同的方法,在上述相位差液晶用基片膜的一面上形成屏障层及液晶用透明电极,得到液晶用相位差电极基片。
按照与实验例Ⅰ-1相同的方法测定上述液晶用相位差电极基片的表面电阻及光线透过率、及按与实验例Ⅰ-1相同方法加热处理的液晶用相位差电极基片的光程差、表面电阻及光线透过率。结果如表Ⅷ-(3)所示。
表Ⅷ-(3)
拉伸温度(℃) 拉伸倍率 光程差(nm)                      相位差液晶用电极基片的性质
         加热前           加热(180℃×1hr)后
表面电阻值(Ω/□) 光线透过率(%) 光程差(nm) 表面电阻值(Ω/□) 光线透过率(%)
实验例 Ⅷ-1     240     1.4     510     70     80     505     69     81
Ⅷ-2     216     1.4     490     70     82     485     68     82
Ⅷ-3     195     1.4     480     70     80     476     70     81
Ⅷ-4     190     1.4     500     72     81     320     _*13     81
*13因为膜收缩产生裂纹而未进行测定。
实验例Ⅷ-4的相位差液晶用电极基片在180℃×1hr的条件下加热,膜上产生裂纹。实验例Ⅸ-1及Ⅸ-2(a)液晶用基片膜用聚合物的制备
使用表Ⅸ-(1)记载的2种特定的双酚,按表Ⅸ-(1)记载的量,使用对叔丁基苯酚1.80g(0.012mol),其余与实施例Ⅶ-1方法相同,制得聚碳酸酯聚合物。上述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及Tg如表Ⅸ-(1)所示。
表Ⅸ-(1)
                     双酚成分    *14         聚合物特性值
          *1双酚 (Ⅰ)(g)          *2双酚 (Ⅱ)(g)          *3双酚 (Ⅲ)(g) 重均分子量 Tg(℃)
实验例  Ⅸ-1     46.6(50mol%)     50.8(50mol%) - 61,000 235
 Ⅸ-2     46.6(50mol%)       -     55.0(50mol%) 59,000 240
*1 1,1-二(4-羟苯基)-3,3,5-三甲基环己烷*2 1,1-二(3-甲基-4-羟苯基)-3,3,5-三甲基环己烷*3 1,1-二(3,5-二甲基-4-羟苯基)3,3,5-三甲基环己烷*14( )内表示总双酚成分中的各个双酚的mol%。(b)液晶用基片膜的制备
制备上述聚合物的二氯甲烷溶液(浓度15重量%),按照与实验例Ⅰ-1同样的方法得到聚合物膜(含有残存的二氯甲烷。)(有关由于聚合物膜在干燥后荷重而出现的光程差)
除按表Ⅸ-(2)中记载的干燥温度之外,其他与实验例Ⅰ-1方法相同,使上述聚合物膜干燥,干燥时的荷重为0g、68g及135g,测定荷重时的聚合物膜的光程差。结果如表Ⅸ-(2)所示。(有关在液晶用基片膜上加上荷重而出现的光程差)
除按表Ⅸ-(2)中记载的干燥温度之外,其他与实验例Ⅰ-1的方法相同,使上述聚合物膜干燥,得到液晶用基片膜。另外,按照与实验例Ⅰ-1相同的方法,在上述液晶用基片膜上加上0g、250g及500g的荷重,测定荷重时的该液晶用基片膜的光程差。结果如表Ⅸ-(2)所示。
表Ⅸ-(2)
    由于聚合物膜干燥时的荷重而出现的光程差(nm)     由于在液晶用基片膜上加上荷重而出现的光程差(nm)
干燥温度(℃)              干燥中荷重 干燥温度(℃)          测定时荷重
第1阶段 第2阶段     0g     68g     135g 第1阶段 第2阶段     0g  250g    500g
实验例 Ⅸ-1     120     170     0     5     9     120     170     0  11     23
Ⅸ-2     120     170     0     5     10     120     170     0  12     22
(c)液晶用基片膜的拉伸
除采用表Ⅸ-(3)记载的拉伸温度及拉伸倍率之外,其余与实验例Ⅰ-1的方法相同,得到相位差液晶用基片膜,测定光程差。结果如表Ⅸ-(3)所示。(d)、(e)屏障层及液晶用透明电极的形成
按照与实验例Ⅰ-1相同的方法,在上述相位差液晶用基片膜的一面上形成屏障层及液晶用透明电极,得到液晶用相位差电极基片。
按照与实验例Ⅰ-1相同的方法测定上述液晶用相位差电极基片的表面电阻及光线透过率、及按与实验例Ⅰ-1相同方法加热处理的液晶用相位差电极基片的光程差、表面电阻及光线透过率。结果如表Ⅸ-(3)所示。
表Ⅸ-(3)
拉伸温度(℃) 拉伸倍率 光程差(nm)                    相位差液晶用电极基片的性质
          加热前          加热(180℃×1hr)后
表面电阻值(Ω/□) 光线透过率(%) 光程差(nm) 表面电阻值(Ω/□) 光线透过率(%)
实验例 Ⅸ-1     240     1.4     480     70     80     475     68     81
Ⅸ-2     245     14     490     68     81     485     67     81
实施例Ⅹ特定的聚碳酸酯(同时含有两种双酚作为双酚成分)与现有的聚碳酸酯组成的聚合物混合物(混合比是变量)的情况
实施例Ⅹ-1~Ⅹ-5(a)液晶用基片膜用聚合物的制备
将表Ⅹ-(1)记载的以1,1-二(4-羟苯基)-3,3,5-三甲基环己烷及双酚A作为二元醇的芳香族聚酯与以双酚A作为二元醇的芳香族聚酯按表Ⅹ-(1)记载的重量比混合。上述聚合物混合物的Tg如表Ⅹ-(1)所示。
表Ⅹ-(1)
聚碳酸酯  聚合物混合物的特性值
特定的芳香族聚酯  *15 现有的聚碳酸酯*16 Tg(℃)
实验例  Ⅹ-1     100重量%        -     205
 Ⅹ-2     80重量%     20重量%     195
 Ⅹ-3     60重量%     40重量%     184
 Ⅹ-4     50重量%     50重量%     178
 Ⅹ-5     30重量%     70重量%     163
*15全部双酚成分中1,1-二(4-羟苯基)-3,3,5-三甲基环
己烷占70mol%、双酚A占30mol%的聚碳酸酯(重均分子重
58000,Tg0205℃)*16以双酚A作为双酚成分的聚碳酸酯(重均分子量8000O,
Tg150℃)(b)液晶用基片膜的制备
制备上述聚合物混合物的二氯甲烷溶液(浓度15重量%),按照与实验例Ⅰ-1同样的方法得到聚合物膜(含有残存的二氯甲烷)。(有关由于聚合物膜在干燥时荷重而出现的光程差)
除按表Ⅹ-(2)记载的干燥温度之外,其他与实验例Ⅰ-1方法相同,使上述聚合物膜干燥,干燥时的荷重为0g、68g及135g,测定荷重时的聚合物的光程差。结果如表Ⅹ-(2)所示。(有关在液晶用基片膜上加上荷重而出现的光程差)
除按表Ⅹ-(2)中记载的干燥温度之外,其他与实验例Ⅰ-1的方法相同,使上述聚合物膜干燥,得到液晶用基片膜。另外,按照与实验例Ⅰ-1相同的方法,在上述液晶用基片膜上加上0g、250g及500g的荷重,测定荷重时的该液晶用基片膜的光程差。结果如表Ⅹ-(2)所示。
表Ⅹ-(2)
    由于聚合物膜干燥时的荷重而出现的光程差(nm)     由于在液晶用基片膜上加上荷重而出现的光程表    (nm)
干燥温度(℃)            干燥中荷重 干燥温度(℃)             测定时荷重
第1阶段 第2阶段     0g     68g     135g 第1阶段 第2阶段     0g     250g     500g
实验例  Ⅹ-1     120     170     0     5     10     120     170     0     10     20
 Ⅹ-2     120     170     0     7     14     120     170     0     12     22
 Ⅹ-3     120     170     0     9     18     120     170     0     13     24
 Ⅹ-4     120     170     0     18     31     120     170     0     14     27
 Ⅹ-5     120     170     0     _*17     _*17     120     170     0     17     35
*17因膜的变形大而未测定。(c)液晶用基片膜的拉伸
除采用表Ⅹ-(3)记载的拉伸温度及拉伸倍率之外,其余与实验例Ⅰ-1的方法相同,得到相位差液晶用基片膜,测定光程差。结果如表Ⅹ-(3)所示。(d)、(e)屏障层及液晶用透明电极的形成
按照与实验例Ⅰ-1相同的方法,在上述相位差液晶用基片膜的一面上形成屏障层及液晶用透明电极,得到液晶用相位差电极基片。
按照与实验例Ⅰ-1相同的方法测定上述液晶用相位差电极基片的表面电阻及光线透过率、及按与实验例Ⅰ-1相同方法加热处理的液晶用相位差电极基片的光程差、表面电阻及光线透过率。结果如表Ⅹ-(3)所示。
表Ⅹ-(3)
拉伸温度(℃) 拉伸倍率 光程差(nm)                       相位差液晶用电极基片的性质
         加热前            加热(180℃×1hr)后
表面电阻值(Ω/□) 光线透过率(%)   光程差(nm) 表面电阻值(Ω/□) 光线透过率(%)
实验例  Ⅹ-1     216     1.4     490     70     82     485     68     82
 Ⅹ-2     200     1.4     500     72     80     490     70     81
 Ⅹ-3     195     1.4     500     70     80     493     68     81
 Ⅹ-4     180     1.4     490     72     81     485     70     80
 Ⅹ-5     170     1.4     500     70     80     _*18     _*18     _*18
*18因为膜收缩变形而未测定。
实验例Ⅸ-5的膜,在表Ⅸ-(2)中记载的干燥条件下处理时,发生膜的变形,在表Ⅸ-(3)中记载的相位差液晶用电极基片的加热条件下处理时,产生膜的收缩变形。实施例Ⅺ特定的聚碳酸酯(二元醇是一种双酚)与现有的聚碳酸酯混合形成聚合物混合物(混合比是变量)的情况实验例Ⅺ-1~Ⅺ-5(a)液晶用基片膜用聚合物的制备
将表Ⅺ-(1)中记载的以1,1-二(4-羟苯基)-3,3,5-三甲基环己烷作为双酚成分的聚碳酸酯及以双酚A作为双酚成分的聚碳酸酯,按表Ⅺ-(1)记载的重量比混合。上述聚合物混合物的Tg如表Ⅺ-(1)所示。
表Ⅺ-(1)
                 聚碳酸酯  聚合物混合物的特性值
特定的聚碳酸酯    *19 现有的聚碳酸酯*20     Tg(℃)
实验例   Ⅺ-1     100重量%     -     235
  Ⅺ-2     80重量%     20重量%     220
  Ⅺ-3     60重量%     40重量%     205
  Ⅺ-4     50重量%     50重量%     190
  Ⅺ-5     40重量%     60重量%     185
*19以1,1-二(4-羟苯基)-3,3,5-三甲基环己烷作为双酚成分的聚
碳酸酯(重均分子量85000,Tg235℃)*20以双酚A作为双酚成分的聚碳酸酯(重均分子量80000,Tg150℃)(b)液晶用基片膜的制备
制备上述聚合物混合物的二氯甲烷溶液(浓度15重量%),按照与实验例Ⅰ-1同样的方法得到聚合物膜(含有残存的二氯甲烷)。(有关由于聚合物膜在干燥时荷重而出现的光程差)
除按表Ⅺ-(2)中记载的干燥温度之外,其他与实验例Ⅰ
1方法相同,使上述聚合物膜干燥,干燥时的荷重为0g、68g及135g,测定荷重时的聚合物膜的光程差。结果如表Ⅺ-(2)所示。(有关在液晶用基片膜上加上荷重而出现的光程差)
除按表Ⅺ-(2)中记载的干燥温度之外,其他与实验例Ⅰ-1的方法相同,使上述聚合物膜干燥,得到液晶用基片膜。另外,按照与实验例Ⅰ-1相同的方法,在上述液晶用基片膜上加上0g、250g及500g的荷重,测定荷重时的该液晶用基片膜的光程差。结果如表Ⅺ-(2)所示。
表Ⅺ-(2)
               由于聚合物膜干燥时的荷重而出现的光程差(nm)              由于在液晶用基片膜上加上荷重而出现的光程差(nm)
干燥温度(℃)             干燥中荷重 干燥温度(℃)            测定时荷重
第1阶段 第2阶段     0g     68g     135g 第1阶段 第2阶段     0g   250g  500g
实验例  Ⅺ-1     120  170     0     4     8  120  170     0     9     19
 Ⅺ-2     120  170     0     6     11  120  170     0     9     18
 Ⅺ-3     120  170     0     8     15  120  170     0     10     20
 Ⅺ-4     120  170     0     10     19  120  170     0     11     21
 Ⅺ-5     120  170     0     12     23  120  170     0     12     24
(c)液晶用基片膜的拉伸
除采用表Ⅺ-(3)记载的拉伸温度及拉伸倍率之外,其余与实验例Ⅰ-1的方法相同,得到相位差液晶用基片膜,测定光程差。结果如表Ⅺ-(3)所示。(d)、(e)屏障层及液晶用透明电极的形成
按照与实验例Ⅰ-1相同的方法,在上述相位差液晶用基片膜的一面上形成屏障层及液晶用透明电极,得到液晶用相位差电极基片。
按照与实验例Ⅰ-1相同的方法测定上述液晶用相位差电极基片的表面电阻及光线透过率、及按与实验例Ⅰ-1相同方法加热处理的液晶用相位差电极基片的光程差、表面电阻及光线透过率。结果如表Ⅺ-(3)所示。
表Ⅺ-(3)
拉伸温度(℃) 拉伸倍率 光程差(nm)                    相位差液晶用电极基片的性质
          加热前           加热(180℃×1hr)后
表面电阻值(Ω/□) 光线透过率(%)   光程差(nm) 表面电阻值(Ω/□) 光线透过率(%)
实验例   Ⅺ-1     240     1.4     480     70     80     475     69     80
  Ⅺ-2     220     1.4     490     68     81     485     68     81
  Ⅺ-3     210     1.4     500     70     79     490     68     81
  Ⅺ-4     200     1.4     480     71     80     475     68     80
  Ⅺ-5     190     1.4     490     70     81     485     69     82
实施例Ⅻ改变聚碳酸酯的分子量的情况实验例Ⅻ-1~Ⅻ-2(a)液晶用基片膜用聚合物的制备
将表Ⅻ-(1)记载的1,1-二(4-羟苯基)-3,3,5-三乙基环己烷及双酚A(摩尔比7∶3)作为双酚成分,制备表Ⅻ-(1)记载的重均分子量的特定的聚碳酸酯,测定Tg。结果如表Ⅻ-(1)所示。
表Ⅻ-(1)
             *21聚碳酸酯重均分子量     聚合物的特性值
    Tg(℃)
实验例 Ⅻ-1     90,000     205
Ⅻ-2     58,000     205
*21以1,1-二(4-羟苯基)-3,3,5-三甲基环己烷及
双酚A(摩尔比7∶3)作为二元醇的聚碳酸酯(b)液晶用基片膜的制备
制备上述聚合物的二氯甲烷溶液(浓度15重量%),按照与实验例Ⅰ-1同样的方法得到聚合物膜(含有残存的二氯甲烷)。(有关由于聚合物膜在干燥时荷重而出现的光程差)
除按表Ⅻ-(2)中记载的干燥温度之外,其他与实验例Ⅰ-1方法相同,使上述聚合物膜干燥,干燥时的荷重为0g、68g及135g,测定荷重时的聚合物膜的光程差。结果如表Ⅻ-(2)所示。(有关在液晶用基片膜上加上荷重而出现的光程差)
除按表Ⅻ-(2)中记载的干燥温度之外,其他与实验例Ⅰ-1的方法相同,使上述聚合物膜干燥,得到液晶用基片膜。另外,按照与实验例Ⅰ-1相同的方法,在上述液晶用基片膜上加上0g、250g及500g的荷重,测定荷重时的该液晶用基片膜的光程差。结果如表Ⅻ-(2)所示。
表Ⅻ-(2)
    由于聚合物膜干燥时的荷重而出现的光程差(nm)     由于在液晶用基片膜上加上荷重而出现的光程差(nm)
干燥温度(℃)     干燥中荷重 干燥温度(℃)     测定时荷重
第1阶段 第2阶段   0g  68g    135g 第1阶段 第2阶段   0g   250g  500g
实验例 Ⅻ-1  120  170     0     6     10     120     170     0     11     19
Ⅻ-2  120  170     0     5     10     120     170     0     10     20
(c)液晶用基片膜的拉伸
除采用表Ⅻ-(3)记载的拉伸温度及拉伸倍率之外,其余与实验例Ⅰ-1的方法相同,得到相位差液晶用基片膜,测定光程差。结果如表Ⅻ-(3)所示。(d)、(e)屏障层及液晶用透明电极的形成
按照与实验例Ⅰ-1相同的方法,在上述相位差液晶用基片膜的一面上形成屏障层及液晶用透明电极,得到液晶用相位差电极基片。
按照与实验例Ⅰ-1相同的方法测定上述液晶用相位差电极基片的表面电阻及光线透过率、及按与实验例Ⅰ-1相同方法加热处理得到的液晶用相位差电极基片的光程差、表面电阻及光线透过率。结果如表Ⅻ-(3)所示。
表Ⅻ-(3)
拉伸温度(℃) 拉伸倍率 光程差(nm)                      相位差液晶用电极基片的性质
         加热前           加热(180℃×1hr)后
 表面电阻值(Ω/□)  光线透过率(%)   光程差(nm)  表面电阻值(Ω/□)  光线透过率(%)
实验例 Ⅻ-1     210     1.4     480     70     81     475     68     80
Ⅻ-2     216     1.4     490     70     82     485     68     82
实施例ⅩⅢ设有底涂层的情况实验例ⅩⅢ-1
按照与实验例Ⅰ-1相同的方法制得液晶用相位差电极基片膜。
在上述液晶用相位差电极基片膜的一面上用2#的涂敷棒(bar coater)涂敷下述处方的有机硅烷偶合剂涂敷液,常温放置3分钟,然后120℃干燥10分钟,形成底涂层。
(有机硅烷偶合剂涂敷液处方)日本konica社制的有机硅烷偶合剂
(A-110)    2重量份
己烷       100重量份
在上述底涂层的表面上,按照与实验例Ⅰ-1相同的方法形成屏障层及液晶用透明电极,得到相位差电极基片,按照与实验例Ⅰ
1相同的方法测定表面电阻及光线透过率。另外,将该相位差电极基片按照与实验例Ⅰ-1相同的方法进行加热处理,然后冷却至室温,测定光程差、表面电阻及光线透过率。结果如表ⅩⅢ所示。实验例ⅩⅢ-2
将底涂层涂敷液换成硅硬涂层剂(silicone-hard-coat)底涂层,其余与实验例ⅩⅢ-1方法相同,制得相位差电极基片,与实验例ⅩⅢ-1同样测定,结果如表ⅩⅢ所示。
另外,硅硬涂层剂的底涂层,作为底漆,将东芝Silicone社制的底漆(pH91)(固形成分占4重量%)用2#涂敷棒(barcoater)涂敷,100℃干燥10分钟后,相对于东芝Silicone社制的硬涂层剂(TOSGUARD 520)(固形成分占20重量%)10重量份,用70重量份的异丙醇稀释,将稀释得到的溶液用8#涂敷棒(bar coater)涂敷,100℃干燥5分钟,180℃干燥10分钟制得。实验例ⅩⅢ-3
按照与实验例Ⅻ-1相同的方法制得液晶用相位差电极基片膜。
使用上述液晶用相位差电极基片膜,按照与实验例ⅩⅢ-1相同的方法(表ⅩⅢ记载的拉伸温度及拉伸倍率)制得液晶用电极基片,与实验例ⅩⅢ-1同样测定。结果示于表ⅩⅢ。实验例ⅩⅢ-4
按照与实验例Ⅶ-1相同的方法制得液晶用相位差电极基片膜。
使用上述液晶用相位差电极基片膜,按照与实验例ⅩⅢ-2相同的方法(表ⅩⅢ记载的拉伸温度及拉伸倍率)制得液晶用电极基片,与实验例ⅩⅢ-2同样测定。结果示于表ⅩⅢ。
表ⅩⅢ
拉伸温度(℃) 拉伸倍率 光程差(nm)                       相位差液晶用电极基片的性质
          加热前          加热(180℃×1hr)后
 表面电阻值(Ω/□)  光线透过率(%)  光程差(nm)  表面电阻值(Ω/□)  光线透过率(%)
实验例 ⅩⅢ-1     275     1.4     500     72     80     500     70     81
ⅩⅢ-2     275     1.4     500     70     80     500     69     80
ⅩⅢ-3     240     1.4     480     71     79     475     70     80
ⅩⅢ-4     240     1.4     490     70     80     485     69     80
本发明的液晶用电极基片作为小型轻便化的电子仪器显示用的塑料透明电极基片非常有用。

Claims (26)

1.一种液晶用电极基片,由液晶用基片膜(substrate film)及在该膜的至少一面上设置的液晶用透明电极组成,其中的液晶用基片膜由含有作为双酚成分的选自1,1-二(4-羟苯基)烷基环烷烃及1,1-二(3,5-取代-4-羟苯基)-烷基环烷烃及1,1-二(3,5-取代-取代-4-羟苯基-烷基环烷烃)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以及作为酸成分的选自对苯二甲酸和间苯二甲酸中的至少一种的芳香族聚酯组成。
2.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液晶用电极基片,其中液晶用基片膜由上述芳香族聚酯及聚碳酸酯的混合物组成。
3.权利要求1或2中记载的液晶用电极基片,其中双酚成分为1,1-二(4-羟苯基)-3,3,5-三甲基环己烷。
4.权利要求1或2中记载的液晶用电极基片,在无荷重状态下测定的上述液晶用基片膜的光程差(retardation)为20nm以下。
5.权利要求1或2中记载的液晶用电极基片,其中液晶用基片膜是在无荷重状态下测定的光程差为100-1200nm的相位差膜。
6.权利要求1或2中记载的液晶用电极基片,在液晶用基片膜与透明电极之间设置有屏障层。
7.权利要求6记载的液晶用电极基片,其中的屏障层由高分子材料形成。
8.权利要求6记载的液晶用电极基片,其中的屏障层由无机材料形成。
9.权利要求7中记载的液晶用电极基片,其中的高分子材料是乙烯-乙烯醇共聚物或偏氯乙烯。
10.权利要求8中记载的液晶用电极基片,其中的无机材料是SiOx、SiN或SiAlON。
11.权利要求6中记载的液晶用电极基片,在屏障层与液晶用基片膜之间设置有增粘涂层。
12.权利要求11中记载的液晶用电极基片,其中的增粘涂层是有机硅烷偶合剂及/或硅硬涂层(silicone-hard-coat)剂。
13.权利要求11中记载的液晶用电极基片,其中的增粘涂层是环氧树脂。
14.一种液晶用电极基片,由液晶用基片膜及在该基片膜的至少一面上设置的液晶用透明电极组成,其中的液晶用基片膜是由含有作为双酚成分的、选自1,1-二(4-羟苯基)-烷基环烷烃、1,1-二(3-取代-4-羟苯基)-烷基环烷烃及1,1-二(3,5-取代-4-羟苯基)-烷基环烷烃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的聚碳酸酯组成。
15.权利要求14中记载的液晶用电极基片,其中液晶用基片膜含有上述聚碳酸酯以外的聚碳酸酯。
16.权利要求14或15中记载的液晶用电极基片,其中的双酚成分是1,1-二(4-羟苯基)-3,3,5-三甲基环己烷。
17.权利要求14或15中记载的液晶用电极基片,在无荷重状态下测定的上述液晶用基片膜的光程差为20nm以下。
18.权利要求14或15中记载的液晶用电极基片,其中液晶用基片膜是在无荷重下测定的光程差为100-1200nm的相位差膜。
19.权利要求14或15中记载的液晶用电极基片,在液晶用基片膜与透明电极之间设置有屏障层。
20.权利要求19中记载的液晶用电极基片,其中的屏障层由高分子材料组成。
21.权利要求19中记载的液晶用电极基片,其中的屏障层由无机材料组成。
22.权利要求20中记载的液晶用电极基片,其中的高分子材料是乙烯-乙烯醇共聚物或偏氯乙烯。
23.权利要求21中记载的液晶用电极基片,其中的无机材料是SiOx、SiN或SiAlON。
24.权利要求19中记载的液晶用电极基片,在屏障层与液晶用基片膜之间设置有增粘涂层。
25.权利要求24中记载的液晶用电极基片,其中的增粘涂层是有机硅烷偶合剂及/或硅硬涂层剂。
26.权利要求24中记载的液晶用电极基片,其中的增粘涂层为环氧树脂。
CN95191677A 1994-02-24 1995-02-22 液晶用电极基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520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5289794 1994-02-24
JP52897/1994 1994-02-24
JP52897/94 1994-02-24
JP212020/94 1994-08-11
JP212020/1994 1994-08-11
JP21202094 1994-08-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086A CN1141086A (zh) 1997-01-22
CN1075202C true CN1075202C (zh) 2001-11-21

Family

ID=263935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519167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5202C (zh) 1994-02-24 1995-02-22 液晶用电极基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5817383A (zh)
EP (1) EP0747749B1 (zh)
JP (1) JP3560976B2 (zh)
CN (1) CN1075202C (zh)
DE (1) DE69534159T2 (zh)
WO (1) WO199502335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14420C (zh) * 2005-08-18 2008-08-2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电光装置及其检查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25698B2 (ja) 1994-03-08 2002-09-17 鐘淵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系位相差フィルム
US6166797A (en) * 1997-08-08 2000-12-26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Diffusion barrier layers with microstructured spacing members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substrates
US6270863B1 (en) * 1997-11-07 2001-08-07 Rohm And Haas Company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plastic sheet
EP1087286A4 (en) 1998-06-08 2007-10-17 Kaneka Corp TOUCH-SENSITIVE RESISTANCE BOARD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SUCH A TOUCH-SOUND TABLE
TW453944B (en) * 1998-11-02 2001-09-11 Rohm & Amp Haas Company High quality plastic sheet,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same and their optical and electronic display applications
JP2002072922A (ja) * 2000-06-13 2002-03-12 Asahi Glass Co Ltd ディスプレイ用ガラス基板およびその選別方法
US20030207050A1 (en) * 2002-04-29 2003-11-06 Grant Hay Polymeric substrate for display and light emitting devices
US20030209834A1 (en) * 2002-05-02 2003-11-13 Grant Hay Solvent cast films and process made thereby
KR20060124940A (ko) * 2005-06-01 2006-12-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가요성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KR20070005983A (ko) * 2005-07-05 2007-01-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표시 기판,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갖는 표시 장치
JP2010159366A (ja) * 2009-01-09 2010-07-22 Unitika Ltd ポリアリレート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から得られる成形体
DE102009013643A1 (de) * 2009-03-18 2010-09-30 Bayer Materialscience Ag Copolycarbonate mit verbesserten Eigenschaften
JP5512624B2 (ja) 2011-09-21 2014-06-04 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静電容量式タッチセンサ及びこ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US20140365199A1 (en) * 2013-06-11 2014-12-11 The Mathworks, Inc. Pairing a physical device with a model element
JP6367656B2 (ja) * 2014-09-05 2018-08-01 帝人株式会社 被膜形成用樹脂、塗液、加飾樹脂成形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523082B2 (ja) * 2015-07-13 2019-05-29 帝人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3943B2 (ja) * 1984-05-24 1995-03-1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体
JPH0644116B2 (ja) * 1984-07-31 1994-06-08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パネル用電極基板
JP2632673B2 (ja) * 1986-09-14 1997-07-23 東洋紡績 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パネル用電極基板
JPS6490418A (en) * 1987-09-30 1989-04-06 Seiko Epson Corp Liquid crystal display element with plastic film
JP2545246B2 (ja) * 1987-11-10 1996-10-16 藤森工業株式会社 光学的位相機能を有する基板を用いた液晶表示パネル
US5227458A (en) * 1988-08-12 1993-07-13 Bayer Aktiengesellschaft Polycarbonate from dihydroxydiphenyl cycloalkane
NO170326C (no) * 1988-08-12 1992-10-07 Bayer Ag Dihydroksydifenylcykloalkaner
DE3903103A1 (de) * 1989-02-02 1990-08-09 Bayer Ag Polyester und polyestercarbonate auf basis von 1,1-bis-(4-hydroxyphenyl)-alkylcycloalkanen
DE3928155A1 (de) * 1989-08-25 1991-02-28 Bayer Ag Stabilisierte polycarbonat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14420C (zh) * 2005-08-18 2008-08-2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电光装置及其检查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0747749A1 (en) 1996-12-11
CN1141086A (zh) 1997-01-22
EP0747749A4 (en) 1998-03-04
WO1995023353A1 (fr) 1995-08-31
JP3560976B2 (ja) 2004-09-02
EP0747749B1 (en) 2005-04-20
DE69534159T2 (de) 2005-09-22
DE69534159D1 (de) 2005-05-25
US5817383A (en) 1998-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202C (zh) 液晶用电极基片
CN1093147C (zh) 低双折射率有机光学元件和螺二茚聚合物
CN1860027A (zh) 反光聚碳酸酯树脂片材和采用它的反光层压材料
CN1174027C (zh) 二氨基苯衍生物、使用了该衍生物的聚酰亚胺及液晶定向膜
JP4295588B2 (ja) 反射防止ガスバリア性基板
CN1846988A (zh) 阻气性薄膜和使用其的有机器件
CN1738711A (zh) 含二氧化硅的层状结构和用于形成多孔二氧化硅层的涂料组合物
CN1463367A (zh) 防反射薄膜以及带防反射层塑料基片
CN1748159A (zh) 相位差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491370A (zh) 液晶显示元件和其中所用相位差膜的使用
CN1899815A (zh) 气体阻隔性薄膜、基材薄膜及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CN1853925A (zh) 阻气薄膜、衬底薄膜和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CN1867603A (zh) 电致发光聚合物、有机el元件和显示装置
CN1388905A (zh) 塑料透镜
CN1777833A (zh) 液晶显示装置用光扩散板及液晶显示装置的光扩散板用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TWI512029B (zh) Hardened composition
CN1489711A (zh) 导光板及照明单元
CN1656427A (zh) 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和耐热性树脂膜的制造方法
JP2012149196A (ja) 熱硬化性組成物、硬化膜、及び表示素子
CN1308376C (zh) 新型含硫酚醛树脂、其制法、具有硫醚构造或二硫化物构造的酚衍生物、其制法及环氧树脂组合物及粘着剂
CN1492896A (zh) 具有改进的水解稳定性的聚碳酸酯共聚物
CN1605043A (zh) 液晶显示单元
CN1795244A (zh) 透明被膜形成用涂布液、带有该被膜的基材及液晶显示盒
JP2005254541A (ja) ガスバリア性積層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該フィルムを用いた画像表示素子
CN1267465C (zh) 异烯烃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及有关的催化剂和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