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04670B - 天花机 - Google Patents
天花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504670B CN107504670B CN201710778986.9A CN201710778986A CN107504670B CN 107504670 B CN107504670 B CN 107504670B CN 201710778986 A CN201710778986 A CN 201710778986A CN 107504670 B CN107504670 B CN 10750467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heat exchanger
- frame
- mounting
- receiv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Blowing Cold Air, Devices For Blowing Warm Air, And Means For Preventing Water Condensation In Air 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天花机,天花机包括壳体、换热器、接水盘、安装件、导风板固定架及安装架。壳体呈筒状设置,且具有两端口;壳体的上端口安装有顶板。换热器呈筒状设置,且换热器安装于壳体内,以与围板之间形成环形风道。接水盘用以盛接换热器产生的冷凝水。安装件包括将换热器固定于顶板的支架,以及连接支架并将接水盘固定的承接架;承接架包括一抵接接水盘底面的承接板。导风板固定架呈环状设置,且安装于接水盘的下方。安装架,包括支撑于导风板固定架底面的安装板,以及由安装板的相对两端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一臂板和第二臂板,第一臂板和第二臂板均与承接板连接。本发明技术方案达到换热器、接水盘以及导风板固定架方便安装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天花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天花机中,为了增大天花机的换热效率,通常将换热器及出风道作相应的环形设置,以通过一环形出风口进行出风。同时,换热器的下方设置有接水盘及导风板固定架等结构。但是在现有技术中,换热器、接水盘以及导风板固定架之间的装配结构较为复杂,且安装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天花机,旨在解决换热器、接水盘以及导风板固定架之间安装不方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天花机,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呈筒状设置,且具有两端口;所述壳体的上端口安装有顶板;
换热器,呈筒状设置;所述换热器安装于所述壳体内,以与所述围板之间形成环形风道;
接水盘,呈环状设置,用以盛接所述换热器产生的冷凝水;
安装件,包括将所述换热器固定于所述顶板的支架,以及连接所述支架并将所述接水盘固定的承接架;所述承接架包括一抵接所述接水盘底面的承接板;
导风板固定架,呈环状设置,安装于所述接水盘的下方;
安装架,包括支撑于所述导风板固定架底面的安装板,以及由所述安装板的相对两端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一臂板和第二臂板,所述第一臂板和所述第二臂板均与所述承接板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架设置有多个,且沿所述换热器的周向均匀分布;
每一所述支架皆对应连接有所述承接架;
每一所述承接架皆对应连接有所述安装架。
优选地,所述承接板用以连接所述第一臂板的一端凸设有向下延伸的连接条,所述连接条的自由端弯折形成一折钩,所述折钩与所述承接板分别位于所述连接条的相对两侧;
所述安装架的第一臂板于厚度方向上贯设有穿孔,所述穿孔用以当所述承接架与所述安装架配合时,供所述折钩进行勾接。
优选地,所述承接板的连接所述第二臂板的一端凸设有向下延伸的导向筋,并且,所述导向筋在朝向靠近所述连接条的方向上呈倾斜设置;
所述第二臂板的上端弯折形成子臂板,所述子臂板上贯设有供所述导向筋穿过的限位孔。
优选地,所述导向筋的自由端向上弯折形成一挂钩。
优选地,所述折钩的远离所述连接条的一端,向下弯折形成一导向条;并且,所述导向条在所述折钩的延伸方向上呈倾斜设置。
优选地,所述安装板局部向下折弯形成一限位槽,所述导风板固定架的下端部限位于所述限位槽内。
优选地,所述导风板固定架的下端部具有靠近所述第一臂板的侧壁面,所述导风板固定架的侧壁面上设置有弹性条。
优选地,所述支架包括支撑于所述换热器底面的支撑板,以及由所述支撑板的相对两端向上延伸形成的两固定板,两所述固定板的上端均与所述壳体的顶板连接;
其中,所述承接架与所述支架的支撑板连接。
优选地,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通风孔。
优选地,所述支撑板的中部向下折弯形成一定位槽,所述换热器的下端部安装于所述定位槽内。
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将壳体作筒状设置,并且,壳体内相应安装有筒状设置的换热器,且换热器与壳体之间形成有环形风道。进而,天花机可以通过环形通道进行全侧方出风,以提高天花机的出风量。并且,壳体内还安装有接水盘,以对换热器产生的冷凝水进行盛接。其中,换热器和接水盘通过安装件进行固定安装。具体的,换热器通过一支架连接壳体的顶板以进行固定安装,接水盘通过一承接架连接支架以进行固定安装。由此可以看出,接水盘直接通过承接架而搭接于支架上,进而当支架与壳体的顶板连接后,接水盘随后通过承接架连接支架即可实现其固定安装。因此,达到接水盘和换热器两者间安装方便的效果。
此外,壳体内还设置有环形设置的导风板固定架,其主要用以对导风板或其他组件进行安装;其中,导风板固定架通过一安装架固定于接水盘的下方。具体的,安装架包括支撑于导风板固定架底面的安装板,以及由所述安装板的相对两端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一臂板和第二臂板,且第一臂板和第二臂板的上端均与承接架的承接板连接以实现导风板固定架的安装。可以看出,导风板固定架通过结构简单的安装架即可与承接架进行固定安装,以达到导风板固定架安装方便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天花机部分结构的爆炸图;
图2为本发明天花机的剖面视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天花机中,支架、固定架和安装架未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天花机中,支架、固定架和安装架之间相互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天花机部分结构的剖面视图,其中,固定架和安装架未连接;
图7为图6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发明天花机部分结构的剖面视图,其中,固定架和安装架已连接;
图9为图8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本发明天花机中,固定架和安装架之间相互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天花机中承接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3为本发明天花机中安装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安装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天花机中支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天花机中支架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天花机中支架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 名称 | 标号 | 名称 |
10 | 天花机 | 20 | 壳体 |
21 | 顶板 | 30 | 换热器 |
40 | 接水盘 | 50 | 安装件 |
51 | 支架 | 511 | 支撑板 |
511a | 凸筋 | 512 | 固定板 |
52 | 承接架 | 521 | 承接板 |
521a | 连接条 | 521b | 折钩 |
521c | 导向条 | 521d | 导向筋 |
521e | 挂钩 | 522 | 连接板 |
60 | 导风板固定架 | 61 | 弹性条 |
70 | 安装架 | 71 | 安装板 |
72 | 第一臂板 | 73 | 第二臂板 |
731 | 子臂板 | K | 定位槽 |
L | 穿孔 | M | 通风孔 |
N | 限位孔 | P | 限位槽 |
S | 翻边 |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实提出了一种天花机。
参照图1、图2、图3和图13,本发明提出一种天花机10,所述天花机10包括壳体20、换热器30、接水盘40、安装件50、导风板固定架60及安装架70。所述壳体20呈筒状设置,且具有两端口;所述壳体20的上端口安装有顶板21。所述换热器30呈筒状设置,且所述换热器30安装于所述壳体20内,以与所述围板之间形成环形风道。所述接水盘40呈环状设置,用以盛接所述换热器30产生的冷凝水。所述安装件50包括将所述换热器30固定于所述顶板21的支架51,以及连接所述支架51并将所述接水盘40固定的承接架52;所述承接架52包括一抵接所述接水盘40底面的承接板521。所述导风板固定架60呈环状设置,且安装于所述接水盘40的下方。所述安装架70包括支撑于所述导风板固定架60底面的安装板71,以及由所述安装板71的相对两端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一臂板72和第二臂73,所述第一臂板72和所述第二臂73均与所述承接板521连接。
具体的,壳体20作筒状设置,并且,壳体20内相应安装有筒状设置的换热器30,且换热器30与壳体20之间形成有环形风道。进而,天花机10可以通过环形通道进行全侧方出风,以提高天花机10的出风量。其次,壳体20内还设置有呈环形设置的接水盘40,接水盘40用以盛接换热器30所产生的冷凝水的接水盘40。
其中,换热器30与接水盘40通过安装件50以安装在壳体20内。具体的,安装件50包括将换热器30固定于壳体20顶板21的支架51,以及连接所述支架51并将所述接水盘40固定的承接架52。应该说明的,支架51的结构可以为多种设置,只要达到将换热件与顶板21固定连接即可。例如:支架51为板条设置、钩形设置、L形设置或U形设置等。还应该说明,承接架52的结构也可以为多种设置,只要达到将接水盘40与支架51固定连接即可。例如:承接架52为钩形设置、L形设置或U形设置等;其中,承接架52具有一抵接接水盘40底面的承接板521。
其次,壳体20内还安装有呈环形设置的导风板固定架60(用以安装导风板等部件),导风板固定架60通过一安装架70进行固定。具体的,安装板71包括支撑于导风板固定架60顶面的安装板71,以及由所述安装板71的相对两端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一臂板72和第二臂73,所述第一臂板72和所述第二臂73均与所述承接板521连接,以实现导风板固定架60的安装。应该说明的,安装架70可呈U型架设置,或是呈扩口的U型架设置,更或是呈平底的U型架设置。并且,第一臂板72和第二臂73的上端与承接板521的连接方式可以是螺钉连接、卡槽连接或是焊接皆可。
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将壳体20作筒状设置,并且,壳体20内相应安装有筒状设置的换热器30,且换热器30与壳体20之间形成有环形风道。进而,天花机10可以通过环形通道进行全侧方出风,以提高天花机10的出风量。并且,壳体20内还安装有接水盘40,以对换热器30产生的冷凝水进行盛接。其中,换热器30和接水盘40通过安装件50进行固定安装。具体的,换热器30通过一支架51连接壳体20的顶板21以进行固定安装,接水盘40通过一承接架52连接支架51以进行固定安装。由此可以看出,接水盘40直接通过承接架52而搭接于支架51上,进而当支架51与壳体20的顶板21连接后,接水盘40随后通过承接架52连接支架51即可实现其固定安装。因此,达到接水盘40和换热器30两者间安装方便的效果。
此外,壳体20内还设置有环形设置的导风板固定架60,其主要用以对导风板或其他组件进行安装;其中,导风板固定架60通过一安装架70固定于接水盘40的下方。具体的,安装架70包括支撑于导风板固定架60底面的安装板71,以及由所述安装板71的相对两端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一臂板72和第二臂73,且第一臂板72和第二臂73的上端均与承接架52的承接板521连接以实现导风板固定架60的安装。可以看出,导风板固定架60通过结构简单的安装架70即可与承接架52进行固定安装,以达到导风板固定架60安装方便的效果。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换热器30的安装稳定性,本实施例中,支架51设置有多个,且沿所述换热器30的周向均匀分布。并且,每一所述支架51皆对应连接有所述承接架52,每一所述承接架52皆对应连接有所述安装架70。进而,同时保证接水盘40和导风板固定架60的安装稳定。
在另一实施例中,参照图6至图14,所述承接板521用以连接所述第一臂板72的一端凸设有向下延伸的连接条521a,所述连接条521a的自由端弯折形成一折钩521b,所述折钩521b与所述承接板521分别位于所述连接条521a的相对两侧;所述安装架70的第一臂板72于厚度方向上贯设有穿孔L,所述穿孔L用以当所述承接架52与所述安装架70配合时,供所述折钩521b进行勾接。具体的,在承接架52和安装架70配合的过程中,先将承接板521上的折钩521b钩入第一臂板72上的穿孔L,以通过勾接而固定安装架70的一端;其次,将承接板521的另一端(未设置有折钩521b的一端)与安装板71进行螺钉连接,即可实现安装架70与承接架52两者间的固定配合。当然,承接架52的另一端不与安装板71连接也可,只要折钩521b与穿孔L完成勾接配合时,连接条521a夹设于导风板固定架60的侧壁与第一臂板72之间以进行限位固定即可。可以理解,承接板521的一端与安装板71的相对一端进行勾接,进而方便两者间的安装配合及拆卸。
进一步的,所述承接板521的连接所述第二臂73的一端凸设有向下延伸的导向筋521d(参照图11),并且,所述导向筋521d在朝向靠近所述连接条521a的方向上呈倾斜设置;所述第二臂73的上端弯折形成子臂板731,所述子臂板731上贯设有供所述导向筋521d穿过的限位孔N(参照图14)。
可以理解的,在装配安装架70与承接架52时,先将导向筋521d穿过限位孔N,然后一直向上推动安装架70,使得安装架70一直沿导向筋521d的倾斜方向向上移动。当安装板71移动到一定位置时,承接板521上的折钩521b会抵住第一臂板72的内侧壁。当继续向上推动安装板71,则第一臂板72在折钩521b的抵接下会产生弹性变形,直至折钩521b移动至穿孔L内,第一臂板72才可以恢复原状。此时,安装架70与承接架52已完成勾接配合。当然,为加强安装架70与承接架52之间固定强度,可以于子臂板731贯设有螺纹孔,进而,子臂板731与承接板521之间还通过螺钉进一步固定。
更进一步的,所述导向筋521d的自由端向上弯折形成一挂钩521e。可以理解的,在拆卸安装架70时,由于导向筋521d和限位孔N的配合,安装架70会沿导向筋521d向下滑落,且最终,当子臂板731滑落至导向筋521d的端部时,挂钩521e会勾住限位孔N的孔缘(相当于勾住子臂板731的板面)。进而,有效防止安装架70在拆卸的过程中直接掉落,以存在安装架70拆卸不方便的问题。
在另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1,所述折钩521b的远离所述连接条521a的一端,向下弯折形成一导向条521c;并且,所述导向条521c在所述折钩521b的延伸方向上呈倾斜设置。可以理解的,折钩521b的端部设置有导向条521c,进而对折钩521b进行导向作用,使得折钩521b更容易进行滑动穿孔L内以完成勾接。
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参照图4、图11和图12,所述安装板71局部向下折弯形成一限位槽P,所述导风板固定架60的下端部限位于所述限位槽P内。可以理解的,设置限位槽P以与导风板固定架60的下端部配合,相当于将导风板固定架60的下端部卡接于限位槽P内,进而增加导风板固定架60的安装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导风板固定架60的下端部具有靠近所述第一臂板72的侧壁面,所述导风板固定架60的侧壁面上设置有弹性条61。可以理解的,导风板固定架60的下端部安装于限位槽P时,弹性条61处于支撑状态,进而导风板固定架60的上端与第一臂板72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以供承接架52上的连接条521a及折钩521b伸入。当安装架70沿导向筋521d向上移动,弹性条61会被压缩于导风板固定架60的侧壁面与限位槽P的槽壁之间。
在另一实施例中,参照图4、图5和图15,所述支架51包括支撑于所述换热器30底面的支撑板511,以及由所述支撑板511的相对两端向上延伸形成的两固定板512,两所述固定板512的上端均与所述壳体20的顶板21连接;其中,所述承接架52与所述支架51的支撑板511连接。可以理解的,支架51的一固定板512穿过换热器30的内部后连接壳体20的顶板21,另一固定板512于换热器30的外部延伸以连接壳体20的顶板21,进而将整个换热器30挂设于壳体20内,使得整个换热器30安装得更加稳固。此处应该说明,承接架52包括承接板521,以及于承接板521的相对两端向上延伸形成的两连接板522,且两连接板522的上端均与安装板71连接,进而实现支架51与承接架52之间的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512上开设有通风孔M。可以理解的,在天花机10出风过程中,支架51的两固定板512会对出风造成一定的阻挡,进而不仅影响天花机10的出风量,还会一定程度上影响换热器30的换热面积以降低换热器30的换热效率。因此,本实施例中,于固定板512上设置有通风孔M,以减小固定板512对出风的影响,提高天花机10的换热效率。此外,通风孔M的周缘设置有翻边S,以加强固定板512的强度。
在另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5,所述支撑板511的中部向下折弯形成一定位槽K,所述换热器30的下端部安装于所述定位槽K内。
具体的,将支撑板511的中部向下折弯形成一定位槽K,以供换热器30的下端部安装于定位槽K内。并且,定位槽K的两槽壁分别抵接换热器30的内壁面和外壁面,进而,换热器30相当卡持于定位槽K内,进而提高换热器30的安装稳定性。并且,本实施例中,由于两固定板512分别位于支撑的两端部,所以不会与换热器30的壁面进行抵接,也就不会减小换热器30的换热面积,而降低换热器30的换热效率。此外,考虑到换热器30在换热过程中会产生冷凝水,所以,为了避免冷凝水对支撑板511造成较大的损坏,本实施例中,于支撑板511的表面涂设有防水涂层。
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参照图16,所述定限位槽P的槽底呈向上隆起的弧面设置。可以理解的,当换热器30安装于定位槽K内时,换热器30的底部可以通过隆起部进行支撑。进而,当换热器30产生冷凝水时,可以沿隆起面流走。
在又一较佳实施例中,参照图17,所述定位槽K的槽底设置有用以支撑所述换热器30的凸筋511a。可以理解的,若换热器30直接抵接于定位槽K的槽底,且定位槽K的两槽壁均与换热器30的内壁面和外壁面抵接,进而,换热器30产生的冷凝水会聚集于定位槽K的槽底上,且不能有效溢出,进而会对支架51的支撑板511造成影响(比如支撑板511容易生锈或被腐蚀等)。因此,本实施例中,定位槽K的槽底设置有凸筋511a,将整个换热器30撑起,使得换热器30的底部与槽底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供冷凝水进行风干或沿定位槽K的槽底流走。其中,凸筋511a的延伸方向可根据具体的换热器30的形状进行设置,只要凸筋511a可将换热器30支撑起即可。并且,优选的,凸筋511a的两端均未抵接定位槽K的两槽壁。此外,于定位槽K的槽底设置有凸筋511a,还可以增加支撑板511的强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天花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呈筒状设置,且具有两端口;所述壳体的上端口安装有顶板;
换热器,呈筒状设置;所述换热器安装于所述壳体内,以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环形风道;
接水盘,呈环状设置,用以盛接所述换热器产生的冷凝水;
安装件,包括将所述换热器固定于所述顶板的支架,以及连接所述支架并将所述接水盘固定的承接架;所述承接架包括一抵接所述接水盘底面的承接板;
导风板固定架,呈环状设置,安装于所述接水盘的下方;
安装架,包括支撑于所述导风板固定架底面的安装板,以及由所述安装板的相对两端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一臂板和第二臂板,所述第一臂板和所述第二臂板均与所述承接板连接;所述承接板用以连接所述第一臂板的一端凸设有向下延伸的连接条,所述连接条的自由端弯折形成一折钩,所述折钩与所述承接板分别位于所述连接条的相对两侧;所述安装架的第一臂板于厚度方向上贯设有穿孔,所述穿孔用以当所述承接架与所述安装架配合时,供所述折钩进行勾接;
所述支架设置有多个,且沿所述换热器的周向均匀分布;
每一所述支架皆对应连接有所述承接架;
每一所述承接架皆对应连接有所述安装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板的连接所述第二臂板的一端凸设有向下延伸的导向筋,并且,所述导向筋在朝向靠近所述连接条的方向上呈倾斜设置;
所述第二臂板的上端弯折形成子臂板,所述子臂板上贯设有供所述导向筋穿过的限位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筋的自由端向上弯折形成一挂钩。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折钩的远离所述连接条的一端,向下弯折形成一导向条;并且,所述导向条在所述折钩的延伸方向上呈倾斜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局部向下折弯形成一限位槽,所述导风板固定架的下端部限位于所述限位槽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天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固定架的下端部具有靠近所述第一臂板的侧壁面,所述导风板固定架的侧壁面上设置有弹性条。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支撑于所述换热器底面的支撑板,以及由所述支撑板的相对两端向上延伸形成的两固定板,两所述固定板的上端均与所述壳体的顶板连接;
其中,所述承接架与所述支架的支撑板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通风孔。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的中部向下折弯形成一定位槽,所述换热器的下端部安装于所述定位槽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778986.9A CN107504670B (zh) | 2017-08-31 | 2017-08-31 | 天花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778986.9A CN107504670B (zh) | 2017-08-31 | 2017-08-31 | 天花机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504670A CN107504670A (zh) | 2017-12-22 |
CN107504670B true CN107504670B (zh) | 2023-12-19 |
Family
ID=606948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778986.9A Active CN107504670B (zh) | 2017-08-31 | 2017-08-31 | 天花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50467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556002A (zh) * | 2020-12-10 | 2021-03-26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换热器固定架、天井式室内机、空调器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28576A (zh) * | 2001-12-25 | 2003-07-09 |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 吸顶式空调器 |
CN105546635A (zh) * | 2015-12-15 | 2016-05-04 |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 嵌入式空调内机及其外壳 |
CN207146628U (zh) * | 2017-08-31 | 2018-03-27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天花机 |
-
2017
- 2017-08-31 CN CN201710778986.9A patent/CN10750467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28576A (zh) * | 2001-12-25 | 2003-07-09 |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 吸顶式空调器 |
CN105546635A (zh) * | 2015-12-15 | 2016-05-04 |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 嵌入式空调内机及其外壳 |
CN207146628U (zh) * | 2017-08-31 | 2018-03-27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天花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504670A (zh) | 2017-12-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504670B (zh) | 天花机 | |
CN210638186U (zh) | 空调室外机 | |
CN107421089B (zh) | 一种出风板及具有该出风板的空调室内机 | |
CN207936353U (zh) | 空调室外机隔板装配结构及空调室外机 | |
CN216308006U (zh) | 蒸发器固定结构和空调器 | |
CN110657568A (zh) | 接水盘和移动空调 | |
CN215216681U (zh) | 底盘组件和整体式空调器 | |
CN106705237B (zh) | 空调壁挂机 | |
CN112268315B (zh) | 一种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206387015U (zh) | 空调壁挂机 | |
CN210241803U (zh) | 空调室外机 | |
CN215675742U (zh) | 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及空调器 | |
CN108036413B (zh)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11177102U (zh) |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6644355U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4841252U (zh) | 整体式空调器 | |
CN216644354U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9550808U (zh) | 吊顶式空调器的底盘和吊顶式空调器 | |
CN205332365U (zh) | 挂壁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18672425U (zh) | 底盘组件、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 |
CN209944545U (zh) | 壁挂式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9809984U (zh) | 一种风机支架及室外机 | |
CN221403273U (zh) | 空调器 | |
CN108954767A (zh) | 出风面板组件、空调器 | |
CN215982926U (zh) | 一种电机支架固定结构、室外机及空调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