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03987B - 风扇 - Google Patents
风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503987B CN107503987B CN201710640776.3A CN201710640776A CN107503987B CN 107503987 B CN107503987 B CN 107503987B CN 201710640776 A CN201710640776 A CN 201710640776A CN 107503987 B CN107503987 B CN 10750398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ing ring
- air
- fan
- impeller
- fixing por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title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08000027418 Wounds and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08000014674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70—Suction grids; Strainers; Dust separation; Cleaning
- F04D29/701—Suction grids; Strainers; Dust separation; Cleaning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703—Suction grids; Strainers; Dust separation; Cleaning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specially for fans, e.g. fan guard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26—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 F04D29/32—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axial flow pumps
- F04D29/325—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axial flow pumps for axial flow fa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26—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 F04D29/32—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axial flow pumps
- F04D29/38—Blades
- F04D29/384—Blades characterised by form
- F04D29/386—Skewed blad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5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axial pumps
- F04D29/54—Fluid-guiding means, e.g. diffusers
- F04D29/541—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542—Bladed diffus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5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axial pumps
- F04D29/54—Fluid-guiding means, e.g. diffusers
- F04D29/541—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542—Bladed diffusers
- F04D29/544—Blade shap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风扇,包括:相互连接的进气罩和出气罩,其中,进气罩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连接环与第一固定部,其中,第一连接环与第一固定部处于不同平面,气体由第一固定部向第一连接环运动;多个进气导叶,每个进气导叶的两端分别连接至第一连接环与第一固定部,每个进气导叶包括:一端与第一连接环固定连接的导风部;以及两端分别与导风部和第一固定部相连的弯折部,其中,导风部沿轴向的边缘轮廓线与第一固定部的轴线相交的角度满足:5°~15°。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对进气罩进行了优化,有效提高了进气均匀度,使风扇的运行更平稳,减少了叶轮旋转时的振动,延长了风扇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风扇。
背景技术
风扇是常用的家用电器,其能扰动空气远距离送风,成本低廉等优点而成深受广大消费者的热爱。目前一些较为先进的风扇采用的技术是航空发动机的涡轮增压技术,因此,这种风扇相对于一般的风扇其送风距离更远,扰动范围更大,但是运转时也容易发生产生较大的振动,导致这类风扇运行不平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提供了一种风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风扇,包括:相互连接的进气罩和出气罩,其中,进气罩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连接环与第一固定部,其中,第一连接环与第一固定部处于不同平面,气体由第一固定部向第一连接环运动;多个进气导叶,每个进气导叶的两端分别连接至第一连接环与第一固定部,每个进气导叶包括:一端与第一连接环固定连接的导风部;以及两端分别与导风部和第一固定部相连的弯折部,其中,导风部沿轴向的边缘轮廓线与第一固定部的轴线相交的角度满足:5°~15°。
其中,导风部沿轴向的边缘轮廓线与第一固定部的轴线相交的角度优选为5°、7°、9°、11°、14°、15°。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相互连接的进气罩和出气罩,可以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罩体,使高速旋转的叶轮叶片置于其中不受外面异物的干扰,从而风扇运行更加平稳;同时也减少了人体接触到高速旋转叶片的可能性,提高了安全性。通过在进气罩上设置同轴的第一连接环与第一固定部,可以将进气导叶连接于第一连接环和第一固定部之间,提高了风扇罩体的支撑强度;其中,第一连接环与第一固定部处于不同平面,使进气罩有了容纳叶轮叶片的空间;通过设置多个进气导叶,每个进气导叶的两端分别连接至第一连接环与第一固定部,可以减小进气导叶之间的间隙,减少异物进入风扇罩体的可能性,同时也提高风扇罩体的支撑强度;并且较小的间隙也可以减少人体受到伤害的可能性;通过每个进气导叶设置导风部以便按照预定方式引导气体进入风扇罩体,设置弯折部可为进风罩提供容纳叶轮叶片的罩体。通过限定导风部沿轴向的边缘轮廓线与第一固定部的轴线相交的角度满足:5°~15°的关系,使气体按照预定的角度进入风扇罩体,从而优化了进风罩,进气更为充分均匀,提高风扇运行的稳定性,进而降低叶轮旋转时的振动,延长了风扇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出气罩包括:第二连接环,与第一连接环同轴设置;第二固定部,与第一固定部同轴设置;以及两端分别连接至第二连接环与第二固定部的多个出气导叶,其中,每个出气导叶为弧形。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出气罩上设置与第一连接环同轴的第二连接环,使出气罩与进气罩形成的相对封闭的罩体更为稳固;以及与第一固定部同轴设置的第二固定部,便于在第二固定部与第二连接环之间设置出气导叶;在第二连接环与第二固定部之间设置了多个出气导叶,一方面将置于其中进行高速旋转的叶轮叶片不受外面异物的干扰,从而使风扇运行更加平稳;同时也减少了人体接触到高速旋转叶片的可能性,提高了安全性。其中,将每个出气导叶设置为弧形,可以使出气更流畅,通风效果更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每个出气导叶包括:与第二连接环连接的第一端;以及与第二固定部连接的第二端;其中,出气导叶在第一端的切线与第二连接环在第一端的切线之间的夹角满足:5°~15°。
其中,出气导叶在第一端的切线与第二连接环在第一端的切线之间的夹角优选为5°、7°、9°、11°、14°、15°。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限定出气导叶在第一端的切线与第二连接环在第一端的切线之间的夹角满足:5°~15°,优化了出气导叶出气角度,减小了导叶对出气产生的阻力,有效提高了送风距离。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出气导叶在第二端的切线与第二固定部在第二端的切线之间的夹角满足:70°~90°。
其中,出气导叶在第二端的切线与第二固定部在第二端的切线之间的夹角优选为70°、75°、80°、85°、90°。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限定出气导叶在第二端的切线与第二固定部在第二端的切线之间的夹角为70°~90°,优化了出气导叶出气角度,减小了导叶对出气产生的阻力,有效提高了送风距离。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二固定部的外接圆直径与第二连接环直径比例满足:0.24~0.3。
其中,第二固定部的外接圆直径与第二连接环直径比例优选为0.24、0.26、0.28、0.3。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限定第二固定部的外接圆直径与第二连接环直径比例满足0.24~0.3,有效提高气流通流能力,进一步可以提高送风距离。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叶轮,设于进气罩与出气罩合围形成的罩体内,与第一连接环的轴线同轴;以及多个设于叶轮上的叶片,每个叶片绕叶轮轴线旋转时形成的圆周在第二连接环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与第二连接环的距离,与叶轮的直径的比例满足:2.5%~4.5%。
其中,每个叶片绕叶轮轴线旋转时形成的圆周在第二连接环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与第二连接环的距离,与叶轮的直径的比例优选为2.5%、3%、3.5%、4%、4.5%。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叶轮,以及叶轮上的叶片在罩体内,可以减少叶片旋转时异物的干扰,从而进行平稳的旋转,同时还减少了人体受到伤害的可能性;通过限定叶片绕叶轮轴线旋转时形成的圆周在第二连接环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与第二连接环的距离,与叶轮的直径的比例满足2.5%~4.5%,可以有效提高气动效率,进而提高叶片的送风能力,从而提高送风距离。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连接环与第二连接环直径相等,第一连接环包括多个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环包括多个第二连接孔,每个第二连接孔与第一连接孔一一对应设置;其中,第一连接环通过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与第二连接环栓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一连接环与第二连接环直径相等,便于进行稳固的连接;在第一连接环与第二连接环上对应设置多个连接孔,便于在每个连接孔上设置螺栓等连接件,从而牢固的将第一连接环与第二连接环连在一起,形成可靠的风扇罩体,提高安全性和风扇运行的稳定性,另外也便于拆卸。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进气导叶绕第一固定部的轴线沿周向均匀地呈放射状间隔分布于第一连接环与第一固定部之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进气导叶设置为绕第一固定部的轴线沿周向均匀地呈放射状间隔分布于第一连接环与第一固定部之间,使进气罩上产生均匀分布的间隙,进气更加均匀,进气罩的各部分受力也更加均匀,从而在风扇运转时各部分可以保持较好的平衡性,从而风扇的运转也更为平稳。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出气导叶绕第二固定部的轴线沿周向均匀地呈放射状间隔分布于第二连接环与第二固定部之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出气导叶设置为绕第二固定部的轴线沿周向均匀地呈放射状间隔分布于第二连接环与第二固定部之间,使出气罩上产生均匀分布的间隙,出气更加均匀,出气罩的各部分受力也更加均匀,从而在风扇运转时各部分可以保持较好的平衡性,从而风扇的运转也更为平稳。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多个叶片沿叶轮周向均匀间隔布置,多个叶片与叶轮一体成型。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多个叶片沿叶轮周向均匀间隔布置,使叶片高速旋转时,叶轮的各个方向始终受力均匀,从而保持风扇的平衡和稳定,减少了振动,延长了风扇的使用寿命;多个叶片与叶轮一体成型,一方面可以提高生产和安装效率,另一方面提升了叶轮和叶片的整体强度,并提高了叶轮叶片旋转时的稳定性,减少了高速旋转时的振动,降低了因振动而产生的噪音,也延长了风扇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叶片的轴向圆柱截面为月牙形。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月牙形截面的叶片,可以更好地实现高速、远距离送风,从而更好地实现通风换气。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风扇的立体侧面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风扇的立体正面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风扇的进气罩主视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风扇的进气罩侧视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风扇的出气罩主视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风扇的出气导叶两端点处的切线分别与第二连接环两端点处切线的夹角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风扇的出气罩的立体侧视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风扇的叶轮叶片的主视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风扇的叶轮叶片的侧视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风扇的叶轮叶片与出风罩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10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进气罩,100第一连接环,102第一固定部,104进气导叶,1040导风部,1042弯折部,12出气罩,120第二连接环,122第二固定部,124出气导叶,14叶轮,16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10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如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提出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风扇,包括:相互连接的进气罩10和出气罩12,其中,进气罩10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连接环100与第一固定部102,其中,第一连接环100与第一固定部102处于不同平面,气体由第一固定部102向第一连接环100运动;多个进气导叶104,每个进气导叶104的两端分别连接至第一连接环100与第一固定部102,每个进气导叶104包括:一端与第一连接环100固定连接的导风部1040;以及两端分别与导风部1040和第一固定部102相连的弯折部1042,其中,导风部1040沿轴向的边缘轮廓线与第一固定部102的轴线相交的角度满足:5°~15°。
其中,导风部1040沿轴向的边缘轮廓线与第一固定部102的轴线相交的角度优选为5°、7°、9°、11°、14°、15°。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相互连接的进气罩10和出气罩12,可以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罩体,使高速旋转的叶轮14叶片16置于其中不受外面异物的干扰,从而风扇运行更加平稳;同时也减少了人体接触到高速旋转叶片16的可能性,提高了安全性。通过在进气罩10上设置同轴的第一连接环100与第一固定部102,可以将进气导叶104连接于第一连接环100和第一固定部102之间,提高了风扇罩体的支撑强度;其中,第一连接环100与第一固定部102处于不同平面,使进气罩10有了容纳叶轮14叶片16的空间;通过设置多个进气导叶104,每个进气导叶104的两端分别连接至第一连接环100与第一固定部102,可以减小进气导叶104之间的间隙,减少异物进入风扇罩体的可能性,同时也提高风扇罩体的支撑强度;并且较小的间隙也可以减少人体受到伤害的可能性;通过每个进气导叶104设置导风部1040以便按照预定方式引导气体进入风扇罩体,设置弯折部1042可为进风罩提供容纳叶轮14叶片16的罩体。通过限定导风部1040沿轴向的边缘轮廓线与第一固定部102的轴线相交的角度满足:5°~15°,使气体按照预定的角度进入风扇罩体,从而优化了进风罩,进气更为充分均匀,提高风扇运行的稳定性,进而降低叶轮14旋转时的振动,延长了风扇的使用寿命。
如图5至图7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出气罩12包括:第二连接环120,与第一连接环100同轴设置;第二固定部122,与第一固定部102同轴设置;以及两端分别连接至第二连接环120与第二固定部122的多个出气导叶124,其中,每个出气导叶124为弧形。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出气罩12上设置与第一连接环100同轴的第二连接环120,使出气罩12与进气罩10形成的相对封闭的罩体更为稳固;以及与第一固定部102同轴设置的第二固定部122,便于在第二固定部122与第二连接环120之间设置出气导叶124;在第二连接环120与第二固定部122之间设置了多个出气导叶124,一方面将置于其中进行高速旋转的叶轮14叶片16不受外面异物的干扰,从而风扇运行更加平稳;同时也减少了人体接触到高速旋转叶片16的可能性,提高了安全性。其中,将每个出气导叶124设置为弧形,可以使出气更流畅,通风效果更好。
如图6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每个出气导叶124包括:与第二连接环120连接的第一端;以及与第二固定部122连接的第二端;其中,出气导叶124在第一端的切线与第二连接环120在第一端的切线之间的夹角满足:5°~15°。
其中,出气导叶124在第一端的切线与第二连接环120在第一端的切线之间的夹角优选为5°、7°、9°、11°、14°、15°。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限定出气导叶124在第一端的切线与第二连接环120在第一端的切线之间的夹角满足:5°~15°,优化了出气导叶124出气角度,减小了导叶对出气产生的阻力,有效提高了送风距离。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出气导叶124在第二端的切线与第二固定部122在第二端的切线之间的夹角满足:70°~90°。
其中,出气导叶124在第二端的切线与第二固定部122在第二端的切线之间的夹角优选为70°、75°、80°、85°、90°。
如图6所示,在该实施例中,通过限定出气导叶124在第二端的切线与第二固定部122在第二端的切线之间的夹角为70°~90°,优化了出气导叶124出气角度,减小了导叶对出气产生的阻力,有效提高了送风距离。
如图5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二固定部122的外接圆直径与第二连接环120直径比例满足:0.24~0.3。
其中,第二固定部122的外接圆直径与第二连接环120直径比例优选为0.24、0.26、0.28、0.3。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限定第二固定部122的外接圆直径与第二连接环120直径比例满足0.24~0.3,有效提高气流通流能力,进一步可以提高送风距离。
如图8与图10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还包括:叶轮14,设于进气罩10与出气罩12合围形成的罩体内,与第一连接环100的轴线同轴;以及多个设于叶轮14上的叶片16,每个叶片16绕叶轮14轴线旋转时形成的圆周在第二连接环120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与第二连接环120的距离,与叶轮14的直径的比例满足:2.5%~4.5%。
其中,每个叶片16绕叶轮14轴线旋转时形成的圆周在第二连接环120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与第二连接环120的距离,与叶轮14的直径的比例优选为2.5%、3%、3.5%、4%,4.5%。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叶轮14,以及叶轮14上的叶片16在罩体内,可以减少叶片16旋转时异物的干扰,从而进行平稳的旋转,同时还减少了人体受到伤害的可能性;通过限定叶片16绕叶轮14轴线旋转时形成的圆周在所述第二连接环120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与第二连接环120的距离,与叶轮14的直径的比例满足2.5%~4.5%,可以有效提高气动效率,进而提高叶片16的送风能力,从而提高送风距离。
如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连接环100与第二连接环120直径相等,第一连接环100包括多个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环120包括多个第二连接孔,每个第二连接孔与第一连接孔一一对应设置;其中,第一连接环100通过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与第二连接环120栓接。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连接环100与第二连接环120直径相等,便于进行稳固的连接;在第一连接环100与第二连接环120上对应设置多个连接孔,便于在每个连接孔上设置螺栓等连接件,从而牢固的将第一连接环100与第二连接环120连在一起,形成可靠的风扇罩体,提高安全性和风扇运行的稳定性,另外也便于拆卸。
如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进气导叶104绕第一固定部102的轴线沿周向均匀地呈放射状间隔分布于第一连接环100与第一固定部102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进气导叶104设置为绕第一固定部102的轴线沿周向均匀地呈放射状间隔分布于第一连接环100与第一固定部102之间,使进气罩10上产生均匀分布的间隙,进气更加均匀,进气罩10的各部分受力也更加均匀,从而在风扇运转时各部分可以保持较好的平衡性,从而风扇的运转也更为平稳。
如图5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出气导叶124绕第二固定部122的轴线沿周向均匀地呈放射状间隔分布于第二连接环120与第二固定部122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出气导叶124设置为绕第二固定部122的轴线沿周向均匀地呈放射状间隔分布于第二连接环120与第二固定部122之间,使出气罩12上产生均匀分布的间隙,出气更加均匀,出气罩12的各部分受力也更加均匀,从而在风扇运转时各部分可以保持较好的平衡性,从而风扇的运转也更为平稳。
如图8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多个叶片16沿叶轮14周向均匀间隔布置,多个叶片16与叶轮14一体成型。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多个叶片16沿叶轮14周向均匀间隔布置,使叶片16高速旋转时,叶轮14的各个方向始终受力均匀,从而保持风扇的平衡和稳定,减少了振动,延长了风扇的使用寿命;多个叶片16与叶轮14一体成型,一方面可以提高生产和安装效率,另一方面提升了叶轮14和叶片16的整体强度,并提高了叶轮14叶片16旋转时的稳定性,减少了高速旋转时的振动,降低了因振动而产生的噪音,也延长了风扇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叶片16的轴向圆柱截面为月牙形。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采用月牙形截面的叶片16,可以更好地实现高速、远距离送风,从而更好地实现通风换气。
具体实施例一:
如图1与图2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包括相互连接的进气罩10和出气罩12,其中,如图3与图4,进气罩10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连接环100与第一固定部102,其中,第一连接环100与第一固定部102处于不同平面,气体由第一固定部102向第一连接环100运动;多个进气导叶104,每个进气导叶104的两端分别连接至第一连接环100与第一固定部102,如图4所示,每个进气导叶104包括:一端与第一连接环100固定连接的导风部1040;以及两端分别与导风部1040和第一固定部102相连的弯折部1042,其中,导风部1040沿轴向的边缘轮廓线与第一固定部102的轴线相交的角度为10°。如图5与图7所示,出气罩12包括第二连接环120和第二固定部122,两者均与第一连接环100同轴设置;第二连接环120和第二固定部122之间连接有多个弧形出气导叶124,如图6所示,出气导叶124在第二连接环120上的端点的切线与第二连接环120在该端点处的切线之间的夹角为10°;出气导叶124在第二固定部122上的端点的切线与第二固定部122在该端点处的切线之间的夹角为80°。第二固定部122为一实心圆面,其直径与第二连接环120的直径比例为0.27。如图8至图10,本发明的风扇还包括在进气罩10与出气罩12合围形成的罩体内的叶轮14,叶轮14与第一连接环100的轴线共线;叶轮14上有5个与叶轮14一体成型的叶片16,均匀的间隔分布在叶轮14外壁上,叶片16的旋转轴线为叶轮14的轴线,叶片16旋转时所形成的圆周在所述第二连接环120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与第二连接环120的距离,与叶轮14的直径的比例为3%。另外,第一连接环100与第二连接环120直径相等,两个连接环上都有5个连接孔,一一对应设置,并通过连接孔用螺栓将两个连接环连接在一起。进气导叶104绕第一固定部102的轴线沿周向均匀地呈放射状间隔分布于第一连接环100与第一固定部102之间;出气导叶124绕第二固定部122的轴线沿周向均匀地呈放射状间隔分布于第二连接环120与第二固定部122之间。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进气导叶104的导风部1040沿轴向的边缘轮廓线与第一固定部102的轴线相交的角度为10°,使气体按照该角度进入风扇罩体,进气更加均匀,使风扇的运行更平稳;出气导叶124在第二固定部122上的端点的切线与第二固定部122在该端点处的切线之间的夹角为80°,优化了出气导叶124出气角度,减小了导叶对出气产生的阻力,有效提高了送风距离;第二固定部122的直径与第二连接环120的直径比例为0.27,有效提高气流通流能力,进一步可以提高送风距离;限定叶片16旋转产生的圆周在所述第二连接环120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与第一连接环100的距离与叶轮14的直径的比例为3%,可以有效提高气动效率,进而提高叶片16的送风能力,从而提高送风距离。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对进气罩、出气罩及风扇的各主要部件进行了优化,有效提高了进气均匀度和出气的阻力,有效提高了送风距离,提升了风扇运行的平稳度,延长了风扇的使用寿命。
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接的进气罩和出气罩,其中,所述进气罩包括:
同轴设置的第一连接环与第一固定部,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环与所述第一固定部处于不同平面,气体由所述第一固定部向所述第一连接环运动;
多个进气导叶,每个所述进气导叶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环与所述第一固定部,每个所述进气导叶包括:
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环固定连接的导风部;以及两端分别与所述导风部和所述第一固定部相连的弯折部,
其中,所述导风部沿轴向的边缘轮廓线与所述第一固定部的轴线相交的角度满足:5°~15°;
所述出气罩包括:
第二连接环,与所述第一连接环同轴设置;
第二固定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同轴设置;以及
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二连接环与所述第二固定部的多个出气导叶,
其中,每个所述出气导叶为弧形;
每个所述出气导叶包括:与所述第二连接环连接的第一端;以及与所述第二固定部连接的第二端;
其中,所述出气导叶在所述第一端的切线与所述第二连接环在所述第一端的切线之间的夹角满足:5°~15°;
叶轮,设于所述进气罩与所述出气罩合围形成的罩体内,与所述第一连接环的轴线同轴;以及
多个设于所述叶轮上的叶片,
每个所述叶片绕所述叶轮轴线旋转时形成的圆周在所述第二连接环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二连接环的距离,与所述叶轮的直径的比例满足:2.5%~4.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气导叶在所述第二端的切线与所述第二固定部在所述第二端的切线之间的夹角满足:70°~9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部的外接圆直径与所述第二连接环直径比例满足:0.24~0.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环与所述第二连接环直径相等,
所述第一连接环包括多个第一连接孔;
所述第二连接环包括多个第二连接孔,每个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第一连接孔一一对应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环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环栓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导叶绕所述第一固定部的轴线沿周向均匀地呈放射状间隔分布于所述第一连接环与所述第一固定部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导叶绕所述第二固定部的轴线沿周向均匀地呈放射状间隔分布于所述第二连接环与所述第二固定部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叶片沿所述叶轮周向均匀间隔布置,所述多个叶片与所述叶轮一体成型。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的轴向圆柱截面为月牙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640776.3A CN107503987B (zh) | 2017-07-31 | 2017-07-31 | 风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640776.3A CN107503987B (zh) | 2017-07-31 | 2017-07-31 | 风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503987A CN107503987A (zh) | 2017-12-22 |
CN107503987B true CN107503987B (zh) | 2021-03-30 |
Family
ID=606904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640776.3A Active CN107503987B (zh) | 2017-07-31 | 2017-07-31 | 风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50398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223408B (zh) * | 2017-12-29 | 2019-10-01 |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可移动烟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364618B1 (en) * | 2000-02-03 | 2002-04-02 | Lakewood Engineering & Mfg. Co. | Fan body assembly |
CN202612148U (zh) * | 2012-05-29 | 2012-12-19 | 合一电器(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涡流风扇 |
CN202914330U (zh) * | 2012-08-09 | 2013-05-01 | 潘韵松 | 一种静音对流风扇 |
CN204113696U (zh) * | 2014-10-30 | 2015-01-21 | 厦门穆格摩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涡流风扇及应用其的空气净化器 |
CN104879309A (zh) * | 2015-04-22 | 2015-09-02 | 佛山市富士宝电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对流扇 |
CN107339265B (zh) * | 2017-07-31 | 2019-08-23 |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风扇 |
-
2017
- 2017-07-31 CN CN201710640776.3A patent/CN107503987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503987A (zh) | 2017-12-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466315B2 (ja) | ブロワアセンブリ | |
CN204715269U (zh) | 吹风机及吹吸装置 | |
EP3308028B1 (en) | Blower fan assembly and blower | |
RU2016121624A (ru) | Нагнетате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наружный блок кондиционера воздуха, содержащий его | |
KR20170022920A (ko) | 팬, 디퓨저, 및 이를 갖는 진공 청소기 | |
US11598539B2 (en) | Air moving device with bypass intake | |
CN104428539A (zh) | 离心压缩机 | |
US2976352A (en) | Blower unit | |
JP2013185440A (ja) | 遠心ファン | |
US8834112B2 (en) | Centrifugal fan | |
CN107503987B (zh) | 风扇 | |
CN206487639U (zh) | 一种离心风机箱 | |
CN107339265B (zh) | 风扇 | |
EP1598559B1 (en) | Automotive compressor | |
CN110762050A (zh) | 一种离心风机叶轮 | |
KR100599860B1 (ko) | 후드에 구비되는 복합 다단 축류 송풍기 | |
US2303832A (en) | Axial blower | |
CN113864210A (zh) | 一种风机组件 | |
CN108916110B (zh) | 叶轮、风机及油烟机 | |
WO2009077426A1 (en) | A centrifugal fan | |
CN107250558B (zh) | 用于调节工作流体的流动的装置 | |
JPH06167300A (ja) | ファンとシュラウドとの組立体 | |
CN219119506U (zh) | 离心风机叶轮、离心风机及通气治疗设备 | |
JP7254648B2 (ja) | 遠心送風機 | |
CN219711888U (zh) | 轴流风道一体化结构及轴流风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