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82840A - 动势能储运回路与电动机复合驱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动势能储运回路与电动机复合驱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482840A CN107482840A CN201710698411.6A CN201710698411A CN107482840A CN 107482840 A CN107482840 A CN 107482840A CN 201710698411 A CN201710698411 A CN 201710698411A CN 107482840 A CN107482840 A CN 10748284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tor
- hydraulic pump
- controller
- main motor
- hydrauli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381 potential energy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1
- 230000002457 bidirecti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5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9000002828 fuel tank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13589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720 hydraulic 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36982 action potential Effects 0.000 claims 15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2
- 239000000523 sampl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5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3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2
- 230000008450 motiv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9790 rate-determining step (RDS)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0979 retar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3638 chemical reduc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20169 heat gen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2 pos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2—Additional mass for increasing inertia, e.g. flywheels
- H02K7/025—Additional mass for increasing inertia, e.g. flywheels for power storage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34—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 H02J7/345—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using capacitors as storage or buffering devic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6—Mechanical energy storage, e.g. flywheels or pressurised flui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Operation Control Of Excavators (AREA)
- Fluid-Pressure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势能储运回路与电动机复合驱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该系统由动势能储运回路辅助电动机共同驱动负载,主电动机制动时将能量储存入超级电容,以备后用。本发明公开的动势能储运回路与电动机复合驱动系统具有减小电动机体积、降低电动机的装机功率、提高电动机的工作效率、降低电动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损耗等优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液压驱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动势能储运回路与电动机复合驱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电动机是目前工业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动力源之一,为了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一般采用变频技术调节电动机转速,使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与负载需求一致。为了满足某些应用场合下的大功率需求,电动机的体积需要很大,其在机器中的合理布置就变得极为困难,甚至无法布置,并且,许多应用场合要求电动机处于低速大扭矩运行工况,受目前电动机输出扭矩的制约,必须附加减速器才能实现这一功能,这就使得电动机整体的体积进一步增大。除此之外,当前电动机驱动系统存在着启动电流大、发热严重等问题,尤其是在负载减速制动过程中,电动机工作在发电动机状态,通常采用设置制动电阻的方式,将惯性负载减速制动过程中的动能转化为热能消耗掉,这样会造成较大的能耗并引起电动机发热。为满足短时间的峰值功率需求,需按照最大的启动负载来配置电动机装机功率,使电动机长时间工作在低效率工作区域,造成较大的能量损耗,过大的启动电流也会对电网产生冲击和影响。为了回收利用电动机制动过程中的动能,现有的方法是:通过逆变器将电动机制动过程中发出的电能回馈到主电网,但这种方法会对电网电压产生冲击并引起大的波动,影响其他用电设备安全运行。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电动机驱动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动势能储运回路与电动机复合驱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该复合驱动系统由动势能储运回路与电动机共同驱动,具有减小电动机体积、降低电动机的装机功率、提高电动机的工作效率、降低电动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损耗等优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动势能储运回路与电动机复合驱动系统,它包括动势能储运回路、主电动机、第I变频器、控制器、电磁离合器、减速器、双向DC-DC变换器、超级电容器组、转速传感器、电流互感器和惯性负载,所述主电动机的第一输出轴与减速器的输入轴通过电磁离合器连接,减速器的输出轴与惯性负载连接,第I变频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控制器和主电动机连接,第I变频器的直流母线与双向DC-DC变换器的一端连接,双向DC-DC变换器的另一端连接到超级电容器组,双向DC-DC变换器的控制端与控制器连接;转速传感器与主电动机的第二输出轴连接,其输出信号输入控制器,电流互感器设在第I变频器与主电动机连接的电源线上,其检测信号端与控制器连接;
所述动势能储运回路由电比例四象限液压泵/马达、恒压变量液压泵、液压泵驱动电动机、第II变频器、安全阀、油箱、二位二通电磁阀、液压蓄能器、压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组成;所述电比例四象限液压泵/马达的驱动轴通过电磁离合器与主电动机的第二输出轴连接,电比例四象限液压泵/马达的第一油口P1、恒压变量液压泵的出油口和安全阀的进油口与二位二通电磁阀的A油口通过液压管路连接;二位二通电磁阀的B油口和压力传感器与液压蓄能器连接,压力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输入控制器;电比例四象限液压泵/马达的第二油口P2、恒压变量液压泵的进油口和安全阀的出油口均与油箱连通;位移传感器与电比例四象限液压泵/马达的变量活塞连接检测其摆角变化,位移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输入控制器;第II变频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控制器和液压泵驱动电动机连接,液压泵驱动电动机的输出轴与恒压变量液压泵的驱动轴连接;电比例四象限液压泵/马达的摆角控制器和二位二通电磁阀的控制端与控制器连接。
本发明又一技术方案是:
一种动势能储运回路与电动机复合驱动系统,它包括动势能储运回路、主电动机、第I变频器、控制器、电磁离合器、减速器、两个双向DC-DC变换器、超级电容器组、转速传感器、电流互感器和惯性负载,主电动机的输出轴通过电磁离合器与减速器输入轴的一端联接,第I变频器的输出端与主电动机连接,第I变频器的控制端与控制器连接,第I变频器的直流母线与双向DC-DC变换器的一端连接,双向DC-DC变换器的另一端连接到超级电容器组,减速器输出轴与惯性负载连接,减速器输入轴的另一端通过电磁离合器与动势能储运回路中的液压泵/马达连接,转速传感器与减速器输入轴连接,其输出信号输入控制器,第二个双向DC-DC变换器的一端与超级电容器组连接,第二个双向DC-DC变换器的另一端与动势能储运回路中的第II变频器的直流母线连接,电流互感器设在第I变频器与主电动机连接的电源线上,其检测信号端与控制器连接;
所述动势能储运回路由液压泵/马达、第Ⅰ溢流阀、第II溢流阀、第Ⅰ单向阀、第II单向阀、补油泵、补油溢流阀、位移传感器、电比例四象限液压泵/马达、第II变频器、电动/发电机和油箱组成;液压泵/马达的第一油口、第Ⅰ溢流阀的进油口和第Ⅰ单向阀的出油口与电比例四象限液压泵/马达的第一油口连通,液压泵/马达的第二油口、第Ⅱ溢流阀的进油口和第Ⅱ单向阀的出油口均与电比例四象限液压泵/马达的第二油口连通,第Ⅰ溢流阀的出油口、第Ⅱ溢流阀的出油口、第Ⅰ单向阀的进油口、第Ⅱ单向阀的进油口和补油溢流阀的进油口均与补油泵的出油口连通,补油泵的进油口和补油溢流阀的出油口均连通油箱,位移传感器与电比例四象限液压泵/马达的变量活塞连接以检测其摆角变化,位移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输入控制器,电比例四象限液压泵/马达的输出轴与电动/发电机的驱动轴连接。
一种用于所述的动势能储运回路与电动机复合驱动系统的控制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主电动机启动前,首先向液压蓄能器和超级电容器组储能:控制器向第II变频器发送指令,控制液压泵驱动电动机启动,恒压变量液压泵开始工作;同时,控制器发出指令使二位二通电磁阀打开,恒压变量液压泵为液压蓄能器补充油液,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蓄能器压力达到预设值时,控制器控制二位二通电磁阀关闭。
主电动机启动时,在未达到主电动机设定转速前,主电动机、动势能储运回路共同驱动惯性负载;当达到主电动机设定转速时,仅主电动机驱动惯性负载:控制器向第I变频器、第II变频器和二位二通电磁阀发送指令,控制主电动机启动,并通过控制电比例四象限液压泵/马达的摆角使其处于液压马达工况,二位二通电磁阀开启,液压蓄能器释放液压能,与恒压变量液压泵同时驱动电比例四象限液压泵/马达;同时,控制器向双向DC-DC变换器发送指令,控制超级电容器组释放电能,为主电动机启动补充峰值电流,使主电动机与电比例四象限液压泵/马达共同驱动惯性负载开始加速。当转速传感器检测到主电动机转速达到设定速度时,控制器发出指令,控制二位二通电磁阀关闭、电比例四象限液压泵/马达的排量为零及超级电容器组不再释放电能,使动势能储运回路停止为主电动机的运行提供扭矩。
当惯性负载工作过程中出现峰值载荷,电流互感器检测到主电动机中的电流值迅速升高时,采用与主电动机启动未达到主电动机设定转速前的控制步骤,主电动机、动势能储运回路共同驱动惯性负载。
主电动机制动时,控制器发出指令到第I变频器,使主电动机处于减速制动状态,同时,控制器发出指令到双向DC-DC变换器,将主电动机发出的电能存储到超级电容器组内,并控制器控制电比例四象限液压泵/马达的摆角使其处于液压泵工况,使电比例四象限液压泵/马达将油箱中的液压油泵入液压蓄能器中,使惯性负载的部分动能储存在液压蓄能器中;当压力传感器检测液压蓄能器中的油液压力达到设定极限值时,控制器发出指令使二位二通电磁阀关闭,油液通过安全阀流回油箱;制动过程结束后,控制器发出控制指令,使电比例四象限液压泵/马达的摆角为零,同时,控制器控制双向DC-DC变换器使超级电容器组停止储存电能。
所述恒压变量液压泵是恒功率控制的变量泵、电比例控制的恒压泵或双向变摆角控制的变量泵/马达。
所述液压蓄能器是单一的蓄能器或两个以上的液压蓄能器。
所述主电动机的第一输出轴还可以直接与惯性负载的驱动轴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液压调节回路与电动机复合驱动系统具有以下优点与积极效果:
1、本发明通过电比例四象限液压泵/马达辅助电动机驱动惯性负载,在满足某些应用场合下大功率要求的前提下,使电动机不必附加减速器就可以实现低速大扭矩工况,减小了电动机的体积,为电动机在机器上的合理布置提供了便利。
2、本发明通过电比例四象限液压泵/马达将惯性负载制动过程的动能存储到蓄能器中,可以取消原有的制动电阻,因而可以提高能效并降低系统的发热。
3、本发明通过电比例四象限液压泵/马达辅助主电动机启动,可以降低电动机的装机功率,提高电动机的工作效率,降低电动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损耗。
4、本发明采用液压蓄能器和电比例四象限液压泵/马达辅助电动机启制动,减小对电网的冲击,延长了电动机的使用寿命,并且回收再利用了惯性负载制动过程的动能。
5、本发明采用超级电容器组存储惯性负载制动过程的部分动能,并且在启动过程中补充峰值电流,减小主直接启动时过大的启动电流对电网的冲击影响。
6、本发明电液混合驱动系统通过改变电比例四象限泵/马达的摆角控制其工况,相对于阀控系统,能够减少流量损失,降低系统发热,要想断开电比例四象限液压泵/马达与主电动机的连接,只需要将摆角改变到零度,此时电比例四象限液压泵/马达空转,排量为零,增加了主电动机的阻尼,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电动机;2-电磁离合器;3-减速器;4-惯性负载;5-超级电容器组;6-双向DC-DC变换器;7-第I变频器;8-控制器;9-压力传感器;10-液压蓄能器;11-二位二通电磁阀;12-安全阀;13-恒压变量液压泵;14-液压泵驱动电动机;15-电比例四象限液压泵/马达;16-油箱;17-第II变频器;19-转速传感器;20-电流互感器;22-液压泵/马达;23-第I溢流阀;24-第II溢流阀;25-第I单向阀;26-第II单向阀;27-补油泵;28-补油溢流阀;29-电动/发电机;30-位移传感器;31-动势能储运回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出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动势能储运回路与电动机复合驱动系统,它包括动势能储运回路31、主电动机1、第I变频器7、控制器8、电磁离合器2、减速器3、双向DC-DC变换器6、超级电容器组5、转速传感器19、电流互感器20和惯性负载4,所述主电动机1的第一输出轴与减速器3的输入轴通过电磁离合器2连接,减速器3的输出轴与惯性负载4连接,第I变频器7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控制器8和主电动机1连接,第I变频器7的直流母线与双向DC-DC变换器6的一端连接,双向DC-DC变换器6的另一端连接到超级电容器组5,双向DC-DC变换器6的控制端与控制器8连接;转速传感器19与主电动机1的第二输出轴连接,其输出信号输入控制器,电流互感器20设在第I变频器7与主电动机1连接的电源线上,其检测信号端与控制器8连接;
所述动势能储运回路31由电比例四象限液压泵/马达15、恒压变量液压泵13、液压泵驱动电动机14、第II变频器17、安全阀12、油箱16、二位二通电磁阀11、液压蓄能器10、压力传感器9和位移传感器30组成;所述电比例四象限液压泵/马达的驱动轴通过电磁离合器与主电动机的第二输出轴连接,电比例四象限液压泵/马达的第一油口P1、恒压变量液压泵的出油口和安全阀的进油口与二位二通电磁阀的A油口通过液压管路连接;二位二通电磁阀的B油口和压力传感器与液压蓄能器连接,压力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输入控制器;电比例四象限液压泵/马达的第二油口P2、恒压变量液压泵的进油口和安全阀的出油口均与油箱连通;位移传感器与电比例四象限液压泵/马达的变量活塞连接检测其摆角变化,位移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输入控制器;第II变频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控制器和液压泵驱动电动机连接,液压泵驱动电动机的输出轴与恒压变量液压泵的驱动轴连接;电比例四象限液压泵/马达的摆角控制器和二位二通电磁阀的控制端与控制器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动势能储运回路与电动机复合驱动系统的控制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主电动机启动前,首先向液压蓄能器和超级电容器组储能:控制器向第II变频器发送指令,控制液压泵驱动电动机启动,恒压变量液压泵开始工作;同时,控制器发出指令使二位二通电磁阀打开,恒压变量液压泵为液压蓄能器补充油液,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蓄能器压力达到预设值时,控制器控制二位二通电磁阀关闭。
主电动机启动时,在未达到主电动机设定转速前,主电动机、动势能储运回路共同驱动惯性负载;当达到主电动机设定转速时,仅主电动机驱动惯性负载:控制器向第I变频器、第II变频器和二位二通电磁阀发送指令,控制主电动机启动,并通过控制电比例四象限液压泵/马达的摆角使其处于液压马达工况,二位二通电磁阀开启,液压蓄能器释放液压能,与恒压变量液压泵同时驱动电比例四象限液压泵/马达;同时,控制器向双向DC-DC变换器发送指令,控制超级电容器组释放电能,为主电动机启动补充峰值电流,使主电动机与电比例四象限液压泵/马达共同驱动惯性负载开始加速;当转速传感器检测到主电动机转速达到设定速度时,控制器发出指令,控制二位二通电磁阀关闭、电比例四象限液压泵/马达的排量为零及超级电容器组不再释放电能,使动势能储运回路停止为主电动机的运行提供扭矩。
当惯性负载工作过程中出现峰值载荷,电流互感器检测到主电动机中的电流值迅速升高时,采用与主电动机启动未达到主电动机设定转速前的控制步骤,主电动机、动势能储运回路共同驱动惯性负载。
主电动机制动时,控制器发出指令到第I变频器,使主电动机处于减速制动状态,同时,控制器发出指令到双向DC-DC变换器,将主电动机发出的电能存储到超级电容器组内,并控制器控制电比例四象限液压泵/马达的摆角使其处于液压泵工况,使电比例四象限液压泵/马达将油箱中的液压油泵入液压蓄能器中,使惯性负载的部分动能储存在液压蓄能器中;当压力传感器检测液压蓄能器中的油液压力达到设定极限值时,控制器发出指令使二位二通电磁阀关闭,油液通过安全阀流回油箱;制动过程结束后,控制器发出控制指令,使电比例四象限液压泵/马达的摆角为零,同时,控制器控制双向DC-DC变换器使超级电容器组停止储存电能。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动势能储运回路与电动机复合驱动系统,它包括动势能储运回路31、主电动机1、第I变频器7、控制器8、电磁离合器2、减速器3、两个双向DC-DC变换器6和6′、超级电容器组5、转速传感器19、电流互感器20和惯性负载4,主电动机1的输出轴通过电磁离合器2与减速器3输入轴的一端联接,第I变频器7的输出端与主电动机1连接,第I变频器7的控制端与控制器8连接,第I变频器7的直流母线与双向DC-DC变换器6的一端连接,双向DC-DC变换器6的另一端连接到超级电容器组5,减速器3输出轴与惯性负载4连接,减速器3输入轴的另一端通过电磁离合器2与动势能储运回路中的液压泵/马达22连接,转速传感器19与减速器3输入轴连接,其输出信号输入控制器8,第二个双向DC-DC变换器6′的一端与超级电容器组5连接,第二个双向DC-DC变换器6′的另一端与动势能储运回路中的第II变频器17的直流母线连接,电流互感器20设在第I变频器7与主电动机1连接的电源线上,其检测信号端与控制器8连接;
所述动势能储运回路31由液压泵/马达22、第Ⅰ溢流阀23、第II溢流阀24、第Ⅰ单向阀25、第II单向阀26、补油泵27、补油溢流阀28、位移传感器30、电比例四象限液压泵/马达15、第II变频器17、电动/发电机29和油箱16组成;液压泵/马达22的第一油口、第Ⅰ溢流阀23的进油口和第Ⅰ单向阀25的出油口与电比例四象限液压泵/马达15的第一油口连通,液压泵/马达22的第二油口、第Ⅱ溢流阀24的进油口和第Ⅱ单向阀26的出油口均与电比例四象限液压泵/马达15的第二油口连通,第Ⅰ溢流阀23的出油口、第Ⅱ溢流阀24的出油口、第Ⅰ单向阀25的进油口、第Ⅱ单向阀26的进油口和补油溢流阀28的进油口均与补油泵27的出油口连通,补油泵27的进油口和补油溢流阀28的出油口均连通油箱16,位移传感器30与电比例四象限液压泵/马达15的变量活塞连接以检测其摆角变化,位移传感器30的输出信号输入控制器8,电比例四象限液压泵/马达15的输出轴与电动/发电机29的驱动轴连接。
所述恒压变量液压泵是恒功率控制的变量泵、电比例控制的恒压泵或双向变摆角控制的变量泵/马达。
所述液压蓄能器是单一的蓄能器或两个以上的液压蓄能器。
所述主电动机的第一输出轴还可以直接与惯性负载的驱动轴连接。
Claims (6)
1.一种动势能储运回路与电动机复合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动势能储运回路(31)、主电动机(1)、第I变频器(7)、控制器(8)、电磁离合器(2)、减速器(3)、双向DC-DC变换器(6)、超级电容器组(5)、转速传感器(19)、电流互感器(20)和惯性负载(4),所述主电动机的第一输出轴与减速器的输入轴通过电磁离合器连接,减速器的输出轴与惯性负载连接,第I变频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控制器和主电动机连接,第I变频器的直流母线与双向DC-DC变换器的一端连接,双向DC-DC变换器的另一端连接到超级电容器组,双向DC-DC变换器的控制端与控制器连接;转速传感器与主电动机的第二输出轴连接,其输出信号输入控制器,电流互感器(20)设在第I变频器与主电动机连接的电源线上,其检测信号端与控制器连接;
所述动势能储运回路由电比例四象限液压泵/马达(15)、恒压变量液压泵(13)、液压泵驱动电动机(14)、第II变频器(17)、安全阀(12)、油箱(16)、二位二通电磁阀(11)、液压蓄能器(10)、压力传感器(9)和位移传感器(30)组成;所述电比例四象限液压泵/马达的驱动轴通过电磁离合器与主电动机的第二输出轴连接,电比例四象限液压泵/马达的第一油口P1、恒压变量液压泵的出油口和安全阀的进油口与二位二通电磁阀的A油口通过液压管路连接;二位二通电磁阀的B油口和压力传感器与液压蓄能器连接,压力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输入控制器;电比例四象限液压泵/马达的第二油口P2、恒压变量液压泵的进油口和安全阀的出油口均与油箱连通;位移传感器与电比例四象限液压泵/马达的变量活塞连接检测其摆角变化,位移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输入控制器;第II变频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控制器和液压泵驱动电动机连接,液压泵驱动电动机的输出轴与恒压变量液压泵的驱动轴连接;电比例四象限液压泵/马达的摆角控制器和二位二通电磁阀的控制端与控制器连接。
2.一种动势能储运回路与电动机复合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动势能储运回路(31)、主电动机(1)、第I变频器(7)、控制器(8)、电磁离合器(2)、减速器(3)、两个双向DC-DC变换器(6、6′)、超级电容器组(5)、转速传感器(19)、电流互感器(20)和惯性负载(4),主电动机(1)的输出轴通过电磁离合器(2)与减速器(3)输入轴的一端联接,第I变频器(7)的输出端与主电动机(1)连接,第I变频器(7)的控制端与控制器(8)连接,第I变频器(7)的直流母线与双向DC-DC变换器(6)的一端连接,双向DC-DC变换器(6)的另一端连接到超级电容器组(5),减速器(3)输出轴与惯性负载(4)连接,减速器(3)输入轴的另一端通过电磁离合器(2)与动势能储运回路(31)中的液压泵/马达(22)连接,转速传感器(19)与减速器(3)输入轴连接,其输出信号输入控制器(8),第二个双向DC-DC变换器(6′)的一端与超级电容器组(5)连接,第二个双向DC-DC变换器(6′)的另一端与动势能储运回路(31)中的第II变频器(17)的直流母线连接,电流互感器(20)设在第I变频器与主电动机连接的电源线上,其检测信号端与控制器连接;
所述动势能储运回路由液压泵/马达(22)、第Ⅰ溢流阀(23)、第II溢流阀(24)、第Ⅰ单向阀(25)、第II单向阀(26)、补油泵(27)、补油溢流阀(28)、位移传感器(30)、电比例四象限液压泵/马达(15)、第II变频器(17)、电动/发电机(29)和油箱(16)组成;液压泵/马达的第一油口、第Ⅰ溢流阀的进油口和第Ⅰ单向阀的出油口与电比例四象限液压泵/马达(15)的第一油口连通,液压泵/马达的第二油口、第Ⅱ溢流阀的进油口和第Ⅱ单向阀的出油口均与电比例四象限液压泵/马达的第二油口连通,第Ⅰ溢流阀的出油口、第Ⅱ溢流阀的出油口、第Ⅰ单向阀的进油口、第Ⅱ单向阀的进油口和补油溢流阀的进油口均与补油泵的出油口连通,补油泵的进油口和补油溢流阀的出油口均连通油箱,位移传感器与电比例四象限液压泵/马达的变量活塞连接以检测其摆角变化,位移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输入控制器,电比例四象限液压泵/马达的输出轴与电动/发电机的驱动轴连接。
3.一种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势能储运回路与电动机复合驱动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主电动机启动前,首先向液压蓄能器和超级电容器组储能:控制器向第II变频器发送指令,控制液压泵驱动电动机启动,恒压变量液压泵开始工作;同时,控制器发出指令使二位二通电磁阀打开,恒压变量液压泵为液压蓄能器补充油液,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蓄能器压力达到预设值时,控制器控制二位二通电磁阀关闭;
主电动机启动时,在未达到主电动机设定转速前,主电动机、动势能储运回路共同驱动惯性负载;当达到主电动机设定转速时,仅主电动机驱动惯性负载:控制器向第I变频器、第II变频器和二位二通电磁阀发送指令,控制主电动机启动,并通过控制电比例四象限液压泵/马达的摆角使其处于液压马达工况,二位二通电磁阀开启,液压蓄能器释放液压能,与恒压变量液压泵同时驱动电比例四象限液压泵/马达;同时,控制器向双向DC-DC变换器发送指令,控制超级电容器组释放电能,为主电动机启动补充峰值电流,使主电动机与电比例四象限液压泵/马达共同驱动惯性负载开始加速;当转速传感器检测到主电动机转速达到设定速度时,控制器发出指令,控制二位二通电磁阀关闭、电比例四象限液压泵/马达的排量为零及超级电容器组不再释放电能,使动势能储运回路停止为主电动机的运行提供扭矩;
当惯性负载工作过程中出现峰值载荷,电流互感器检测到主电动机中的电流值迅速升高时,采用与主电动机启动未达到主电动机设定转速前的控制步骤,主电动机、动势能储运回路共同驱动惯性负载;
主电动机制动时,控制器发出指令到第I变频器,使主电动机处于减速制动状态,同时,控制器发出指令到双向DC-DC变换器,将主电动机发出的电能存储到超级电容器组内,并控制器控制电比例四象限液压泵/马达的摆角使其处于液压泵工况,使电比例四象限液压泵/马达将油箱中的液压油泵入液压蓄能器中,使惯性负载的部分动能储存在液压蓄能器中;当压力传感器检测液压蓄能器中的油液压力达到设定极限值时,控制器发出指令使二位二通电磁阀关闭,油液通过安全阀流回油箱;制动过程结束后,控制器发出控制指令,使电比例四象限液压泵/马达的摆角为零,同时,控制器控制双向DC-DC变换器使超级电容器组停止储存电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势能储运回路与电动机复合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恒压变量液压泵是恒功率控制的变量泵、电比例控制的恒压泵或双向变摆角控制的变量泵/马达。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势能储运回路与电动机复合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蓄能器是单一的蓄能器或两个以上的液压蓄能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势能储运回路与电动机复合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电动机的第一输出轴还可以直接与惯性负载的驱动轴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698411.6A CN107482840B (zh) | 2017-08-15 | 2017-08-15 | 动势能储运回路与电动机复合驱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698411.6A CN107482840B (zh) | 2017-08-15 | 2017-08-15 | 动势能储运回路与电动机复合驱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482840A true CN107482840A (zh) | 2017-12-15 |
CN107482840B CN107482840B (zh) | 2019-10-25 |
Family
ID=606006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698411.6A Active CN107482840B (zh) | 2017-08-15 | 2017-08-15 | 动势能储运回路与电动机复合驱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482840B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708423A (zh) * | 2018-05-25 | 2018-10-26 | 太原理工大学 | 一种液电混合驱动的多执行器回路 |
CN109336005A (zh) * | 2018-10-24 | 2019-02-15 | 浙江大学 | 一种电动叉车用外接节能装置及节能控制方法 |
CN114505438A (zh) * | 2022-04-02 | 2022-05-17 | 太原理工大学 | 一种大功率电液控制的压力机系统 |
CN114620625A (zh) * | 2022-03-18 | 2022-06-14 | 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工程机械的卷扬机构动力回收系统及动力回收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394206B1 (en) * | 2000-10-12 | 2002-05-28 | Robert Fury | Vehicle generator control |
CN106429666A (zh) * | 2016-11-11 | 2017-02-22 | 太原理工大学 | 液电混合驱动摩擦式超级电容矿井提升机及控制方法 |
CN106761760A (zh) * | 2016-11-11 | 2017-05-31 | 太原理工大学 | 电液混合驱动的电铲提升系统 |
-
2017
- 2017-08-15 CN CN201710698411.6A patent/CN10748284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394206B1 (en) * | 2000-10-12 | 2002-05-28 | Robert Fury | Vehicle generator control |
CN106429666A (zh) * | 2016-11-11 | 2017-02-22 | 太原理工大学 | 液电混合驱动摩擦式超级电容矿井提升机及控制方法 |
CN106761760A (zh) * | 2016-11-11 | 2017-05-31 | 太原理工大学 | 电液混合驱动的电铲提升系统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708423A (zh) * | 2018-05-25 | 2018-10-26 | 太原理工大学 | 一种液电混合驱动的多执行器回路 |
CN108708423B (zh) * | 2018-05-25 | 2020-07-21 | 太原理工大学 | 一种液电混合驱动的多执行器回路 |
CN109336005A (zh) * | 2018-10-24 | 2019-02-15 | 浙江大学 | 一种电动叉车用外接节能装置及节能控制方法 |
CN114620625A (zh) * | 2022-03-18 | 2022-06-14 | 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工程机械的卷扬机构动力回收系统及动力回收方法 |
CN114505438A (zh) * | 2022-04-02 | 2022-05-17 | 太原理工大学 | 一种大功率电液控制的压力机系统 |
CN114505438B (zh) * | 2022-04-02 | 2022-07-12 | 太原理工大学 | 一种大功率电液控制的压力机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482840B (zh) | 2019-10-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912821B (zh) | 一种液压挖掘节能系统 | |
CN105839689B (zh) | 多能源多电机液压挖掘机电液混合驱动系统及控制方法 | |
CN103241606B (zh) | 液电混合驱动的矿井提升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6429666B (zh) | 用于液电混合驱动摩擦式超级电容矿井提升机的控制方法 | |
CN107482840B (zh) | 动势能储运回路与电动机复合驱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3066897B (zh) | 电动机储能制动系统 | |
CN110374940B (zh) | 一种卷扬势能实时回收利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0427771C (zh) | 一种液压配重可变的节能液压升降系统 | |
CN102420552B (zh) | 改善电动机启停性能控制回路及控制方法 | |
CN107420384A (zh) | 举升装置重力势能压力容积储用系统 | |
CN105508314A (zh) | 一种破碎机主电动机液压控制回路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7444847A (zh) | 混合驱动的长距离带式输送机 | |
CN101403405A (zh) | 混合动力单泵多执行元件工程机械的能量回收系统 | |
CN205617466U (zh) | 多能源多电机液压挖掘机电液混合驱动系统 | |
CN108425893A (zh) | 一种伺服电机驱动双变量泵的分布式直驱挖掘机液压系统 | |
CN106761760A (zh) | 电液混合驱动的电铲提升系统 | |
CN107235440A (zh) | 一种用于举升机构的液电混合节能系统 | |
CN103241619B (zh) | 一种节能电梯及其运行的控制方法 | |
CN102606549A (zh) | 液压节能系统及液压起重设备 | |
CN107447803A (zh) | 混合驱动的机械式矿用挖掘机 | |
CN108591144A (zh) | 电机驱动双定量泵双蓄能器的分布式直驱挖掘机液压系统 | |
CN107757927A (zh) | 飞机辅助动力驱动系统 | |
CN201071519Y (zh) | 原动机输出扭矩均衡控制装置 | |
CN103397677B (zh) | 基于液压变压器的液压挖掘机动臂回路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1288721Y (zh) | 一种混合动力单泵多执行元件工程机械的能量回收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