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7449123A - 送风单元、送风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送风单元、送风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49123A
CN107449123A CN201710825824.6A CN201710825824A CN107449123A CN 107449123 A CN107449123 A CN 107449123A CN 201710825824 A CN201710825824 A CN 201710825824A CN 107449123 A CN107449123 A CN 1074491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supply
blowing unit
blowing
destination obje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82582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武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orizon Robotics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orizon Robotics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orizon Robotics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orizon Robotics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82582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449123A/zh
Publication of CN1074491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4912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送风单元、送风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所述送风单元包括:基座;送风组件,包括用于气体排出的出风口和气体引入的进风口;以及驱动组件,固定地设置在所述基座上,与所述送风组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出风口在至少两个维度上自由转动。因此,可以实现灵活度高、可自由控制的送风单元,从而实现更好更精准的用户送风体验。

Description

送风单元、送风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总体上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送风单元、送风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空调设备的送风模式在产品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产生了传统的静态送风方式,例如,百叶式左右或上下摆动送风、柱形栅格旋转送风等动态送风方式。关于百叶式摆动送风可以壁挂空调为例,在其送风口放置一或两列可旋转角度的百叶,通过控制百叶左右或上下摆动来调整送风方向。关于柱形栅格旋转送风可以立式空调为例,其送风面在空调机表面呈扇面分布,通过控制送风面围绕竖直中轴的旋转,调节水平面的送风方向。
发明内容
可以看出,百叶式摆动送风和柱形栅格旋转送风的共同问题在于其“一致性”扫风的工作模式,即同一时间仅能顾及某一范围的送风要求,且送风强度一致,对智能化和精细化的支持不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了本申请。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送风单元、装置、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可以实现智能化和精细化的送风操作。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送风单元,包括:基座;送风组件,包括用于气体排出的出风口和气体引入的进风口;以及驱动组件,固定地设置在所述基座上,与所述送风组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出风口在至少两个维度上自由转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和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一端连接所述电机,另一端连接所述送风组件,所述电机驱动所述驱动轴在至少两个自由度上运动,从而带动与所述驱动轴连接的送风组件运动,使得所述出风口以空间中的某一点为轴在至少两个维度上自由转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机设有至少三个,其与相应的驱动轴构成球面并联机构,用于在至少三个自由度上运动,以驱动所述送风组件自由转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机设有至少两个,其与相应的驱动轴构成万向节机构,用于在至少三个自由度上运动,以驱动所述送风组件自由转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机设有至少两个,其与相应的驱动轴构成关节轴承机构,用于在至少三个自由度上运动,以驱动所述送风组件自由转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送风单元还包括:通风管,其第一端与所述进风口连接,用于经由所述进风口将气体引入所述送风组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送风单元还包括:阀门,其与所述通风管的第二端连接,用于控制进入所述通风管的气流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送风单元还包括:阀门,其一端与所述进风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通风管的第一端连接,用于控制进入所述进风口的气流量。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送风装置,包括:多个上述的送风单元;以及面板,外表面设置为平面或曲面,其上设有多个开口,用于在其中设置所述送风单元。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送风单元在所述面板上以阵列排布。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送风装置还包括控制单元,与所述送风单元连接,用于控制所述送风单元的转动方向和送风风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送风装置还包括传感器,设置在所述面板上,用于感测外部环境的环境信息和目标对象的属性信息,并将所述环境信息和所述属性信息发送给控制单元。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送风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的送风装置中,包括:感测外部环境的环境信息和目标对象的属性信息;分析所述环境信息和所述属性信息,以确定所述目标对象的送风需求;以及根据所述目标对象的送风需求,将多个送风单元分组并为每组送风单元分配送风任务,每组送风单元包括一个或多个送风单元。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境信息包括环境温度、环境风力、空间封闭性、和空间大小中的至少一个,并且所述属性信息包括所述目标对象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运动状态、与所述送风装置之间的距离中的至少一个。
在一个实施例中,分析所述环境信息和所述属性信息,以确定所述目标对象的送风需求包括:分析所述环境信息,以确定送风基准参数,所述送风基准参数包括送风的温度和风量;分析所述属性信息,以确定送风偏好参数,所述送风偏好参数包括所述目标对象对于温度和/或风量的偏好;以及根据所述送风偏好参数来调整所述送风基准参数,以确定所述目标对象的送风需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将多个送风单元分组并为每组送风单元分配送风任务包括:获取所述多个送风单元在所述面板上的排布信息;根据所述排布信息和所述送风需求来将多个送风单元划分为一组或多组;以及根据分组的结果,对每组送风单元分配送风任务。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每组送风单元的送风任务,分别控制每组送风单元朝向特定方向且以特定温度和风量送风。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所述目标对象的反馈指令;以及根据所述反馈指令,调整所述目标对象的送风需求。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在被所述处理器运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的送风控制方法。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在被处理器运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的送风控制方法。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送风单元、装置、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实现灵活度高、可自由控制的送风单元,所述送风单元可以任意转动,以实现不同风向送风的目的。进一步地,送风装置可以包括多个这样的送风单元,通过对它们进行独立控制,从而实现了同一时间多个方位、任意强度的智能送风模式,具有舒适性好、精细度高的特点。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申请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制。在附图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或步骤。
图1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送风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送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A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送风装置的送风方向的示意图。
图3B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送风装置的送风强度的示意图。
图4A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送风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B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送风控制方法的分析步骤的流程图。
图4C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送风控制方法的分组和分配步骤的流程图。
图5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送风装置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6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地描述根据本申请的示例实施例。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本申请的全部实施例,应理解,本申请不受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例的限制。
申请概述
如上所述,传统的静态送风方式由于结构过于简单、灵活度低,存在着在同一时刻送风方向和送风强度单一的问题。
针对该技术问题,本申请的基本构思是提出一种灵活度高、可自由控制的送风单元、包括该送风单元的送风装置、和该送风装置的控制方法,从而实现更好更精准的用户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下面以家庭空调设备为应用场景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申请的上述基本构思不但可以应用于家庭空调设备中,还可以应用于其它系统应用中。例如,本申请的上述基本构思还可以应用于诸如交通工具、大棚种植或养殖、甚至户外的通风场景中。
在介绍了本申请的基本原理之后,下面将参考附图来具体介绍本申请的各种非限制性实施例。
示例性单元
图1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送风单元100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送风单元100包括基座110、驱动组件120、和送风组件130。
该送风组件130可以包括用于气体排出的出风口131和气体引入的进风口132。
该驱动组件120可以固定地设置在所述基座110上,与所述送风组件130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出风口131在至少两个维度上自由转动。
例如,该基座110可以是规则或不规则形状的平板基座,也可以是由支架连接的框型基座,还可以是半球状或棱台状基座,其可以固定到其它装置或平台上,从而用于稳定的支撑驱动组件120。
该驱动组件120包括电机121和驱动轴122。例如,电机121可以固定地设置在基座110上,并与驱动轴122的一端连接。驱动轴122的另一端连接送风组件130。所述电机121可以驱动该驱动轴122在至少两个自由度上运动,从而带动与驱动轴122连接的送风组件130运动,使得所述出风口131以空间中的某一点为轴在至少两个维度上自由转动。例如,出风口131可以如人眼球般地进行任意角度运动。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驱动组件120可以采用具有任何特定结构的机械部件来实现上述操作。
在一个示例中,驱动组件120可以包括至少三个电机121和若干个驱动轴122。例如,所述电机121可以设有三个,其与三个驱动轴122共同构成如图1所示的球面并联机构(又称为Agile Eye机构)。
具体地,如图1所示,该球面机构有八个构件,包括一个动平台(出风口131设置在动平台上)、三个上驱动轴、三个下驱动轴和一个静平台(三个电机121与基座110固定在一起),其中包括的关节数目为九个,全部为转动副。根据空间自由度的计算公式,可以知道该机构的自由度为:
F=3(N-1)-2PL-PH=3×(8-1)-2×9-0=3
其中,N为构件数,PL为低副数,PH为高副数。
由上述公式可以看出,该球面并联机构具有三个自由度(取决于不同的结构,实践中,自由度也可以更多),动平台可因此以三个自由度运动,即以空间中的转动轴点为准进行转动。将送风组件130设置在动平台上,送风组件130可以因此朝向不同方向转动,由于出风口131和进风口131两者形成具有刚性结构的送风组件130,所以换言之,出风口131可以因此朝向不同方向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控制电机121同步运行;替换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分别控制电机121,使得至少一个电机121运行,从而带动驱动轴122转动。
在另一个示例中,驱动组件120可以包括至少两个电机121和若干个驱动轴122。例如,所述电机121可以设有两个,其与两个驱动轴122共同构成万向节机构。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万向节机构有三个构件,包括一个静平台(一个电机与基座固定在一起)、两个驱动轴,其中包括的关节数目为一个万向节和一个转动副。根据空间自由度的计算公式,可以知道该机构的自由度为:
其中,n为总构件数,g为运动副数,fi为各运动副的自由度数。
由上述公式可以看出,该万向节机构具有三个自由度(取决于不同的结构,实践中,自由度也可以更多),与之连接的送风组件130的出风口131可因此以三个自由度运动,即以空间中的转动轴点为准进行转动。电机121作为静平台通过转动副与其中一个驱动轴122连接,另一驱动轴122通过万向节机构与该驱动轴122连接,送风组件130与另一驱动轴122连接。电机121在工作时,通过万向节机构的三个自由度,送风组件130向不同方向送风。
在又一个示例中,驱动组件120可以包括至少两个电机121和若干个驱动轴122。例如,所述电机121可以设有两个,其与两个驱动轴122共同构成关节轴承机构。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关节轴承机构有三个构件,包括一个静平台(一个电机与基座固定在一起)、两个驱动轴122,其中包括的关节数目为1个球面副。根据空间自由度的计算公式,可以知道该机构的自由度为:
其中,n为总构件数,g为运动副数,fi为各运动副的自由度数。
由上述公式可以看出,该关节轴承机构具有三个自由度(取决于不同的结构,实践中,自由度也可以更多),与之连接的送风组件130中的出风口131可因此以三个自由度运动,即以空间中的转动轴点为准进行转动。电机121作为静平台与其中一个驱动轴122连接,另一驱动轴122通过关节轴承机构与该驱动轴122连接,送风组件130与另一驱动轴122连接。电机121在工作时,通过关节轴承机构的三个自由度,送风组件130向不同方向送风。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这里以球面并联机构、万向节机构、关节轴承机构为例对驱动组件120进行了说明,但是本申请的实施例不限于此。只要该驱动组件120可以实现所述出风口131在至少两个维度上自由转动即可。
如上所述,该送风组件130设置在驱动组件120上,与驱动轴122连接,能够在驱动轴122的带动下在至少两个空间维度上转动(例如,朝向上下运动、朝向左右运动、甚至朝向前后运动、任意两者或三者同时)。该送风组件130可以包括用于气体排出的出风口131和气体引入的进风口132。进风口132设置在驱动组件120所形成的空间内,出风口131与进风口132相对的设置在送风组件130的另一个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向送风组件130提供气体,送风单元100还可以包括通风管140。
例如,该通风管140设置在驱动组件120所形成的空间内,其第一端与进风口132连接,用于经由所述进风口132将气体引入所述送风组件130,实现送风单元100内的气体流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风管140可以是刚性材质,其末端与驱动组件120的静平台铰接,且能够伸缩移动。替换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通风管140可以是柔性材质,可以在基座110上设一开口,用以连接通风管140。替换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通风管140也可以是一部分刚性和一部分柔性混接的材质,可在基座110设一开口,柔性部分与进风口132一端连接,刚性部分与基座110的开口连接。另外,在又一些实施例中,通风管140也可以是一部分刚性和一部分柔性交替混接的链状材质。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控制风量,送风单元100还可以包括阀门150。
例如,该阀门150与通风管140的第二端连接,用于控制进入通风管140的气流量,例如,该阀门150可设置在基座110上,与通风管140的第二端连接,从而控制进入通风管140的气流量。
替换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阀门150也可以设置在进风口132端,从而一端与进风口132连接,另一端与通风管140的第一端连接,控制进入进风口132的气流量。
此外,阀门150还可设置在通风管140的其它任意位置,只要能够控制流入送风组件130的气流量即可。
由此可见,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送风单元灵活度高、可自由控制,所述送风单元可以朝向空间中的任意角度任意转动,以实现不同风向送风的目的。
示例性装置
图2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送风装置200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送风装置200可以包括:多个(图2中示出了9个)上述送风单元100和面板210。
每个送风单元100的具体构造和功能已经在上面参考图1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因此在这里省略其重复描述。
该面板210的外表面可以设置为平面或曲面,其上可设有多个开口,用于在其中设置送风单元100。该面板可以具有一定厚度,以分隔各送风单元100之间的位置关系并避免它们的内部结构受到损坏。
下面将以在一个开口中设置有一个送风单元100为例继续说明。这样可以实现更加简单的小粒度精细控制。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例如,在一个开口中同样可以设置有多个送风单元100,并且在不同开口中送风单元100的个数也可以相同或不同,以实现更加复杂的大粒度控制。
各个送风单元100可以在面板210上以阵列排布,例如,圆周阵列排布或矩形阵列排布。可以理解的是,送风单元100的排列方式不限于此,它们也可以以其他规则或不规则的形状排布。
通过多个送风单元100规律排列,多个送风单元不同送风方向(驱动组件控制)进行组合,可以实现同一时刻多方向送风。替换地或附加地,通过多个送风单元不同进风量(阀门控制)进行组合,可以实现区分性强度送风。
图3A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送风装置的送风方向的示意图。
如图3A所示,通过驱动组件120的不同驱动角度,各个送风单元100可以朝向9个不同的送风方向在同一时刻进行多方向送风,包括左上、左中、左下、中上、中中、中下、右上、右中、右下或其他方向。
图3B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送风装置的送风强度的示意图。
如图3B所示,通过阀门150的不同开闭程度,各个送风单元100可以同时实现不同强度地送风,包括关闭、半开、全开或其他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图3A中以各个单元均具有不同方向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申请的实施例不限于此。例如,各个送分单元100可以独立任意地进行送风角度的控制,以使得它们中的多个也可以具有相同的送风方向。同理,各个送分单元100可以独立任意地进行送风强度的控制,以使得它们中的多个也可以具有相同的送风风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送风装置200还可以包括控制单元(未示出)。
该控制单元与送风单元100连接,用于控制送风单元100的转动方向和送风风量等。例如,该控制单元与送风单元100的阀门150连接,从而通过控制阀门150的关合进而控制送风单元100的风量。同时,该控制单元与驱动组件120连接,通过控制电机121的开启和闭合进而控制送风单元100的转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送风装置200还可以传感器(未示出)。
该传感器可设置在面板210上,可设有一个或多个,用于感测外部环境的环境信息和目标对象的属性信息,并将环境信息和属性信息反馈给控制单元。
例如,在送风装置200上可设有温/湿度传感器、空气质量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光传感器、磁场传感器、红外探测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噪音传感器等,从而感测环境中的温/湿度、空气质量等空气信息,环境中目标对象体温、性别、身高、年龄、运动状态、密集度、与送风装置200之间的距离等生物信息、以及家具布局、大小、高矮等的结构信息。
具体地,例如,该传感器可以是温度传感器,例如红外传感器,用于感测外部环境的温度。该传感器也可以是风力传感器,例如风力仪,用于感测外部环境的环境风力。替换地,该传感器也可以是基于图像或激光等的视觉传感器,例如摄像头或激光雷达,用于识别外部环境的空间特性,例如空间封闭性、和空间大小等。该视觉传感器还可以用于检测外部环境中的目标对象的属性信息。例如,当目标对象是用户时,属性信息可以是其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运动状态、与所述送风装置之间的距离等中的至少一个。
由此可见,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送风装置由灵活度高、可自由控制的送风单元构成,其结合基于机器视觉或红外等的各种感应技术,可以实现全方位、任意强度的智能送风模式,具有舒适性好、精细度高的特点。
示例性方法
图4A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送风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4A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于上述送风装置200的送风控制方法S100可以包括:
在步骤S110中,感测外部环境的环境信息和目标对象的属性信息。
在一个示例中,环境信息可以包括环境温度、环境风力、空间封闭性、和空间大小等中的至少一个,并且属性信息可以包括目标对象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运动状态、与送风装置200之间的距离等中的至少一个。
例如,在送风装置200上可设有温/湿度传感器、空气质量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光传感器、磁场传感器、红外探测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噪音传感器等,从而感测环境中的温/湿度、空气质量以及环境中目标对象体温、性别、身高、年龄、运动状态、密集度、与送风装置200之间的距离等。
在步骤S120中,分析环境信息和属性信息,以确定目标对象的送风需求。
针对步骤S110中感测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例如,根据环境温度分析需要冷风或暖风,根据环境风力、空间密闭性、空间大小等分析需要的送风强度,根据目标对象体温、性别、年龄分析需要的送风强度,根据目标对象身高、运动状态、与送风装置200之间的距离分析需要的送风持续时间等。
图4B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送风控制方法的分析步骤的流程图。
具体地,如图4B所示,该步骤S120可以包括:
在子步骤S121中,分析环境信息,以确定送风基准参数,送风基准参数包括送风的温度和风量。
例如,通过处理器,分析由传感器监测到的环境信息数据,综合当前地理位置、季节以及送风装置200覆盖范围内的环境温度等因素,设定送风基准参数值。例如,可以从经验上判断在当前的特定环境下送风操作的通常事宜的温度和风量。
在子步骤S122中,分析属性信息,以确定送风偏好参数,送风偏好参数包括目标对象对于温度和/或风量的偏好。
例如,根据监测到的目标对象的属性信息,分析该目标对象的年龄、性别、身高等对应的温度及风量,综合所有相关数据后,确定出其特定年龄范围内、特定人数对应的温度、风量值和/持续时间。
例如,由于不同的人体对相同送风操作的感觉不同,例如同样的送风操作下,老人的感觉与年轻人的感觉不相同。同样的送风操作下,体质热的人的感觉与体质凉的人的感觉不相同。因此,可以考虑人体的参数,例如人的体重、年龄、性别、身高、体质等等,并且根据经验或者事先的输入确定他们对于送风操作的偏好。
在子步骤S123中,根据送风偏好参数来调整送风基准参数,以确定目标对象的送风需求。
利用步骤S122分析得出的数据对步骤S121的数据进行校正,例如,如果步骤S110感测出目标对象的属性信息为青壮年男性,步骤S122从而分析出需要大风量、低温度,而步骤S121中分析得出的环境信息只需中等风量、适度温度即可,那么参考S122的数值,对步骤S121的数值进行修正,可以按照平均值或标准差等进行修正,最终以修正后的值作为最终输出温度及风量。
在步骤S130中,根据目标对象的送风需求,将多个送风单元100分组并为每组送风单元100分配送风任务,每组送风单元100包括一个或多个送风单元100。
针对步骤S120中分析的数据,可以将送风单元100分为若干组,每组针对不同的送风目的,例如,可以将其中一组设为大风量,用于朝向人群密集处;可以将其中一组设为柔风,用于朝向幼儿或老年人;可以将其中一组设为关闭状态,用于无人流量的地方。
图4C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送风控制方法的分组和分配步骤的流程图。
具体地,在一个示例中,如图4C所示,将多个送风单元100分组并为每组送风单元100分配送风任务可以包括:
在子步骤S131中,获取多个送风单元100在面板210上的排布信息。
例如,将存储于送风装置200中存储器内的送风单元100的数量及排布信息调取出,以备后续操作使用。
在子步骤S132中,根据排布信息和送风需求来将多个送风单元100划分为一组或多组。
例如,根据送风需求,计算出送风方向和送风量可划分的组数,之后按照计算结果并结合排布信息将多个送风单元100分为若干组,在一些实施例中,可按照目标属性的密集度、高矮、年龄、与送风单元100的距离等分组送风单元100,每组送风单元100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不同。
在子步骤S133中,根据分组的结果,对每组送风单元100分配送风任务。
例如,可以朝向目标对象、阀门150全开释放风量为其中一组送风任务;可以与目标对象呈一定角度、阀门150开启一定程度释放风量为其中一组送风任务;可以阀门150全闭不释放风量为其中一组送风任务。
最后,附加地,在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于上述送风装置200的送风控制方法S100还可以包括:
步骤S140中,根据每组送风单元100的送风任务,分别控制每组送风单元100朝向特定方向且以特定温度和风量送风。
例如,针对密集度高的一组送风单元100,方向朝向该处并采用阀门150全开大风量模式送风;针对高个或距离送风装置200近的一组送风单元100,适当调节出风口131方向,并控制阀门150开启程度,达到宜人风量即可;针对幼龄或老龄的一组送风单元100,调节出风口131方向,避免风向直吹目标对象等。
此外,在送风开始之前或之后,还可设有子步骤S122’,接收目标对象的反馈指令,并根据反馈指令,调整目标对象的送风需求。
返回参照图4B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除了按照程序设定的流程进行分组送风任务,也可以人为的根据需要进行操作。因此,可以在子步骤S123之前,接收目标对象的反馈指令,并根据反馈指令,调整目标对象的送风需求。例如,以目标对象的反馈指令为主,辅以子步骤S122的部分数据,调整送风基准参数,以确定最终输送风量、温度等。例如,可以通过遥控器、语音等操作进行这样的交互反馈。
由此可见,通过在设备或者送气面板上安装各种传感器,设备可以捕获用户和房屋等环境信息。这些传感器信息被送至智能分析控制单元,通过计算机视觉等人工智能技术对采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得到用户的身高、年龄、性别等生物信息以及房屋的宽窄、高低以及家具等的结构信息。通过自动或用户交互的半自动方式进行个性化送风控制。例如,针对年龄、人多人少、房屋宽窄、家具分布都可以针对性进行送风,通过调节方向和强度实现:老人小孩不吹或少吹,人多强风人少处若风,有遮挡少吹无遮挡多吹,某个区域集中快速送风加热或制冷等。舒适度高、精准送风、环保节能。
示例性应用场景
下面,将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对方法进行说明。
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送风装置应用场景示意图。
参照图5所示,假设送风装置200的送风单元100排列为3x3矩形阵列,应该理解的是,阵列形式不限于此。
送风装置200上的传感器感测到所需送风环境为夏季的内室,温度29℃,依此分析需要冷风,且默认为人体在静态时的适宜温度为24-26℃。
送风装置200上的传感器还感测到,室内有躺在地板上的游戏垫上睡觉的小孩、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的老人、站在椅子上修理顶灯的成年男性。依此分析得到:小孩由于睡觉采用正常室温即可,因而无需送风;老人通常需要温度稍高些,且针对老人风向适宜朝向脚及腿部;成年男性由于在劳动,因而需要较低温度和大风量。
结合上面分析的结果,将送风单元100按照高度不同分为上中下三组,如图5所示。其中针对小孩,阀门150关闭停止送风,如图5中的下排所示;针对老人,且阀门150半开,采用25℃柔和送风,如图5中的中排所示;针对成年男性,阀门150全开,采用22℃强力送风,如图5中的上排所示。这样,实现了根据不同用户的不同需要进行个性化送风的需求,从而充分提升了用户体验。
由此可见,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以某种机械结构(如Agile Eye或万向节等)为基础实现的可变方向、可变强度的送风单元,通过多个高灵活度送风单元组成的送风阵列模式,并且结合计算机视觉等人工智能技术,达到的自动或半自动多方向、多强度送风控制模式。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应用场景仅是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而示出,本申请的实施例不限于此。相反,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可能适用的任何场景。例如,该设备可以适用于种植大棚或养殖基地。
示例性电子设备
下面,参考图6来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
图6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框图。
如图6所示,电子设备50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51和存储器52。
处理器51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PU)或者具有数据处理能力和/或指令执行能力的其他形式的处理单元,并且可以控制电子设备50中的其他组件以执行期望的功能。
存储器5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易失性存储器和/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所述易失性存储器例如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等。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硬盘、闪存等。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可以存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指令,处理器11可以运行所述程序指令,以实现上文所述的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的送风控制方法以及/或者其他期望的功能。
在一个示例中,电子设备50还可以包括:输入装置53和输出装置54,这些组件通过总线系统和/或其他形式的连接机构(未示出)互连。
例如,该输入装置53可以是上述传感器,用于捕捉外部环境的环境信息和目标对象的属性信息。此外,该输入设备53还可以包括例如遥控器、智能手机等。
该输出装置54可以向外部输出各种信息,包括确定出的距离信息、方向信息等。该输出设备54可以包括例如显示器、送风组件、以及通信网络及其所连接的远程输出设备等等。
当然,为了简化,图6中仅示出了该电子设备50中与本申请有关的组件中的一些,省略了诸如总线、输入/输出接口等等的组件。除此之外,根据具体应用情况,电子设备50还可以包括任何其他适当的组件。
示例性计算机程序产品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除了上述方法和设备以外,本申请的实施例还可以是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在被处理器运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本说明书上述“示例性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申请各种实施例的送风控制方法中的步骤。
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操作的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C++等,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设备上部分在远程计算设备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设备或服务器上执行。
此外,本申请的实施例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在被处理器运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本说明书上述“示例性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申请各种实施例的送风控制方法中的步骤。
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可读介质的任意组合。可读介质可以是可读信号介质或者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申请的基本原理,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本申请中提及的优点、优势、效果等仅是示例而非限制,不能认为这些优点、优势、效果等是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必须具备的。另外,上述公开的具体细节仅是为了示例的作用和便于理解的作用,而非限制,上述细节并不限制本申请为必须采用上述具体的细节来实现。
本申请中涉及的器件、装置、设备、系统的方框图仅作为例示性的例子并且不意图要求或暗示必须按照方框图示出的方式进行连接、布置、配置。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可以按任意方式连接、布置、配置这些器件、装置、设备、系统。诸如“包括”、“包含”、“具有”等等的词语是开放性词汇,指“包括但不限于”,且可与其互换使用。这里所使用的词汇“或”和“和”指词汇“和/或”,且可与其互换使用,除非上下文明确指示不是如此。这里所使用的词汇“诸如”指词组“诸如但不限于”,且可与其互换使用。
还需要指出的是,在本申请的装置、设备和方法中,各部件或各步骤是可以分解和/或重新组合的。这些分解和/或重新组合应视为本申请的等效方案。
提供所公开的方面的以上描述以使本领域的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做出或者使用本申请。对这些方面的各种修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非常显而易见的,并且在此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方面而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因此,本申请不意图被限制到在此示出的方面,而是按照与在此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的特征一致的最宽范围。
为了例示和描述的目的已经给出了以上描述。此外,此描述不意图将本申请的实施例限制到在此公开的形式。尽管以上已经讨论了多个示例方面和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其某些变型、修改、改变、添加和子组合。

Claims (20)

1.一种送风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
送风组件,包括用于气体排出的出风口和气体引入的进风口;以及
驱动组件,固定地设置在所述基座上,与所述送风组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出风口在至少两个维度上自由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和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一端连接所述电机,另一端连接所述送风组件,所述电机驱动所述驱动轴在至少两个自由度上运动,从而带动与所述驱动轴连接的送风组件运动,使得所述出风口以空间中的某一点为轴在至少两个维度上自由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设有至少三个,其与相应的驱动轴构成球面并联机构,用于在至少三个自由度上运动,以驱动所述送风组件自由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设有至少两个,其与相应的驱动轴构成万向节机构,用于在至少三个自由度上运动,以驱动所述送风组件自由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设有至少两个,其与相应的驱动轴构成关节轴承机构,用于在至少三个自由度上运动,以驱动所述送风组件自由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风管,其第一端与所述进风口连接,用于经由所述进风口将气体引入所述送风组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阀门,其与所述通风管的第二端连接,用于控制进入所述通风管的气流量。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阀门,其一端与所述进风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通风管的第一端连接,用于控制进入所述进风口的气流量。
9.一种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送风单元;以及
面板,外表面设置为平面或曲面,其上设有多个开口,用于在其中设置所述送风单元。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单元在所述面板上以阵列排布。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单元,与所述送风单元连接,用于控制所述送风单元的转动方向和送风风量。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感器,设置在所述面板上,用于感测外部环境的环境信息和目标对象的属性信息,并将所述环境信息和所述属性信息发送给控制单元。
13.一种送风控制方法,应用于根据权利要求9-12中任一项所述的送风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包括:
感测外部环境的环境信息和目标对象的属性信息;
分析所述环境信息和所述属性信息,以确定所述目标对象的送风需求;以及
根据所述目标对象的送风需求,将多个送风单元分组并为每组送风单元分配送风任务,每组送风单元包括一个或多个送风单元。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信息包括环境温度、环境风力、空间封闭性、和空间大小中的至少一个,并且所述属性信息包括所述目标对象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运动状态、与所述送风装置之间的距离中的至少一个。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分析所述环境信息和所述属性信息,以确定所述目标对象的送风需求包括:
分析所述环境信息,以确定送风基准参数,所述送风基准参数包括送风的温度和风量;
分析所述属性信息,以确定送风偏好参数,所述送风偏好参数包括所述目标对象对于温度和/或风量的偏好;以及
根据所述送风偏好参数来调整所述送风基准参数,以确定所述目标对象的送风需求。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多个送风单元分组并为每组送风单元分配送风任务包括:
获取所述多个送风单元在所述面板上的排布信息;
根据所述排布信息和所述送风需求来将多个送风单元划分为一组或多组;以及
根据分组的结果,对每组送风单元分配送风任务。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每组送风单元的送风任务,分别控制每组送风单元朝向特定方向且以特定温度和风量送风。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所述目标对象的反馈指令;以及
根据所述反馈指令,调整所述目标对象的送风需求。
1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在被所述处理器运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3-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在被处理器运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3-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710825824.6A 2017-09-14 2017-09-14 送风单元、送风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Pending CN10744912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25824.6A CN107449123A (zh) 2017-09-14 2017-09-14 送风单元、送风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25824.6A CN107449123A (zh) 2017-09-14 2017-09-14 送风单元、送风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49123A true CN107449123A (zh) 2017-12-08

Family

ID=604955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25824.6A Pending CN107449123A (zh) 2017-09-14 2017-09-14 送风单元、送风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449123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60221A (zh) * 2019-04-19 2019-08-23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送风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CN111912003A (zh) * 2020-06-29 2020-11-10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空调送风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636946A5 (en) * 1978-04-11 1983-06-30 Zumtobel Ag Air outlet for blowing supply air into a room in a building
CN1603704A (zh) * 2004-11-05 2005-04-06 鲁舜 一种分区温控和智能分级换气的空调
CN103363587A (zh) * 2013-05-31 2013-10-23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及其空调用独立送风部件
CN203375534U (zh) * 2013-05-31 2014-01-01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
CN106066066A (zh) * 2016-08-02 2016-11-02 常州市利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活力空气机
CN207146848U (zh) * 2017-09-14 2018-03-27 北京地平线机器人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送风单元和送风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636946A5 (en) * 1978-04-11 1983-06-30 Zumtobel Ag Air outlet for blowing supply air into a room in a building
CN1603704A (zh) * 2004-11-05 2005-04-06 鲁舜 一种分区温控和智能分级换气的空调
CN103363587A (zh) * 2013-05-31 2013-10-23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及其空调用独立送风部件
CN203375534U (zh) * 2013-05-31 2014-01-01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
CN106066066A (zh) * 2016-08-02 2016-11-02 常州市利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活力空气机
CN207146848U (zh) * 2017-09-14 2018-03-27 北京地平线机器人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送风单元和送风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60221A (zh) * 2019-04-19 2019-08-23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送风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WO2020211180A1 (zh) * 2019-04-19 2020-10-22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送风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CN111912003A (zh) * 2020-06-29 2020-11-10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空调送风装置
CN111912003B (zh) * 2020-06-29 2021-12-28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空调送风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146848U (zh) 送风单元和送风装置
CN110410999B (zh) 一种顶板分布式多风口协同个性化送风方法及送风系统
JP6930837B2 (ja) 環境模擬装置
CN106500240A (zh) 送风控制方法、送风控制装置以及空调
CN103375848B (zh) 空调器
CN108469104A (zh) 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08592338A (zh) 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08397871A (zh) 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07525237A (zh) 一种智能空调器控制方法及智能空调器
CN108375113A (zh) 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可读存储介质
JP2008057951A (ja) 空調制御装置および空調制御方法
CN111954784A (zh) 一种用于进行空气调节的方法和系统
JP2014202366A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操作システム及び操作方法
CN108758959A (zh) 控制为空调送风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8592337A (zh) 空调器控制方法、空调器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Ecim-Djuric et al. Energy efficiency optimization of combined ventilation systems in livestock buildings
CN106338105A (zh) 吸气装置以及吸气方法
CN109974230A (zh) 运行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019901A (zh) 一种定向调节空调
CN107449123A (zh) 送风单元、送风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9945463A (zh) 带有超微型无人机的人工环境控制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108332367A (zh) 空调送风控制方法及装置
WO2020089996A1 (ja) 遠隔操作端末および空調システム
WO2021039548A1 (ja) 空調制御システム、空気調和機、および、機械学習装置
CN110173856A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