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7444332A - 一种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44332A
CN107444332A CN201610384007.7A CN201610384007A CN107444332A CN 107444332 A CN107444332 A CN 107444332A CN 201610384007 A CN201610384007 A CN 201610384007A CN 107444332 A CN107444332 A CN 1074443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bbon
safe
safe ribbon
motor vehicle
constrained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8400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修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NYLOVE BABY PRODUCTS ZHU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NYLOVE BABY PRODUCTS ZHU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NYLOVE BABY PRODUCTS ZHU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NNYLOVE BABY PRODUCTS ZHU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38400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444332A/zh
Publication of CN1074443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4433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12Construction of belts or harnesses
    • B60R22/14Construction of belts or harnesses incorporating enlarged restraint areas, e.g. vests, nets, crash pads, optionally for childre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30Coupling devices other than buckles, including length-adjusting fittings or anti-slip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02Semi-passive restraint systems, e.g. systems applied or removed automatically but not both ; Manual restraint systems
    • B60R2022/027Four-point seat belt systems, e.g. with the two upper points connected togeth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包括织带扣具和至少一条安全织带,至少一条安全织带包括第一安全织带和第二安全织带,第二安全织带直接连接在机动车座椅结构上或座椅结构与座椅头部两侧的车架结构上且左右对称布局的多个固定点上,多个固定点包括两个上固定点和两个下固定点,织带扣具连接在第一安全织带上,能够从儿童乘员两腿之间穿过,在胸腹部位与第二安全织带锁定。该约束系统直接安装在机动车座椅结构或座椅结构与座椅头部两侧的车架结构上,受到冲击力或紧急刹车时,依靠多条安全织带分散且对称地承受外部冲击,代替了传统的安全座椅或安全服,不仅结构简单轻便,能够节约材料,降低成本,而且使用和拆卸方便,便于携带。

Description

一种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动车儿童安全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汽车产业、汽车服务业的迅猛发展,我国家庭汽车数量不断翻番,我国的交通法规也在不断完善,当乘用车上载有儿童乘坐时,法规要求必须有安全装置对儿童进行保护。
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安全装置是儿童安全座椅,儿童安全座椅是一种专为不同体重(或年龄段)的儿童设计,将不同身高体重的儿童乘员束缚在机动车的座椅上,能有效提高儿童乘车安全。虽然儿童安全座椅在使用具有较高的舒适度和安全系数,但是规格尺寸较多,结构较为笨重,不易搬运和安装,在一段时间内不需要安装儿童座椅时无法很好收纳储存。
而且,儿童安全座椅需要二次捆绑在机动车座椅上,因为捆绑方式复杂,因此大量存在捆绑误用情形,存在极大的误用安全隐患。另外,儿童安全座椅只能安装在后排座椅两侧的位置,在机动车遇到侧向冲击时没有足够的缓冲空间。
考虑到儿童安全座椅在使用时存在不便和高制造成本,现有技术中出现了穿戴式的安全装置。如图1所示,此种安全装置包括安全服1a、连接带2a和连接件3a,两条连接带2a左右对称地竖向连接或穿过安全服1a,连接带2a上端通过连接件3a连接汽车座位的ISOFIX上部固定点上,连接带2a下端通过连接件3a连接汽车座位的ISOFIX下部固定点。在车辆遇到紧急刹车或外部冲击时,传递给儿童身体向前的冲力,由安全服1a和连接带2a来承受。
此种穿戴式的安全装置虽然极大地简化了结构形式,但是由于是从约束儿童的背部穿过连接带受力,儿童的肩部没有从前方受到约束,相当于约束儿童在发生碰撞后头部位移量较大,尤其是在发生侧面和斜面碰撞时从约束儿童的背部穿过的连接带会滑向一边,对儿童的约束效果存在较大疑问。不同体型的儿童对安全服1a的尺寸有不同的需求,而且同一尺寸的安全服1a难以同时满足冬季和夏季的需求,为了提高通用性和舒适性,有时需要设计较为复杂的可以调节宽度和长度的安全服1a,增加了设计和制造难度。因而亟待设计一种结构更加简单,通用性强,成本低,安全性更好儿童乘员约束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能够以更简单的方式对儿童乘员的安全性提供保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所述约束系统包括织带扣具和至少一条安全织带,至少一条所述安全织带包括第一安全织带和第二安全织带,所述第二安全织带直接连接设定在机动车座椅结构上或座椅结构与座椅头部两侧的车架结构上且左右对称布局的多个固定点上,多个所述固定点包括两个上固定点和两个下固定点,所述织带扣具连接在所述第一安全织带上,且能够从儿童乘员的两腿之间穿过,在儿童乘员胸腹部位与所述第二安全织带实现锁定。
进一步地,机动车尤指载客用途的小轿车、越野车和校车,两个所述上固定点包括:在所述座椅头部两侧从车架中伸出的两个左右对称的刚性固定杆,或从所述座椅头部伸出的两个左右对称的刚性固定杆,或从座椅结构背部伸出的两个相对于座椅中线左右对称的刚性固定杆;两个所述下固定点包括:从有两个所述上固定点的座椅靠背部与座位部接合处的车架或座椅结构中伸出的两个相对于座椅中线左右对称的两个刚性固定杆。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上固定点和两个下固定点位于机动车后排中间同一个成人座椅结构上或周边车架结构上,两个所述上固定点和两个下固定点均与中间同一个成人座椅的中线左右对称布局,且两个所述上固定点和两个下固定点均为机动车国标规定的标准出厂配置。
进一步地,所述织带扣具包括主锁和至少两个对称的插扣,所述主锁包括锁定/解锁部件、解锁操作部件,所述主锁上设有织带连接端,所述锁定/解锁部件能够在两个所述插扣插入所述主锁时实现锁定,在向所述解锁操作部件施加外力时实现对至少两个所述插扣同步解锁。
进一步地,所述约束系统包括单一的安全织带,所述安全织带分别连接两个所述上固定点、穿过所述织带扣具的两个对称插扣、穿过两个所述下固定点和所述主锁的织带连接端,所述安全织带在两个所述下固定点之间的织带段作为所述第一安全织带滑动连接所述主锁,位于左侧的上固定点和下固定点之间的织带段作为左侧的所述第二安全织带穿过插扣,位于右侧的上固定点和下固定点之间的织带段作为右侧的所述第二安全织带穿过插扣。
进一步地,所述约束系统包括两条安全织带,分别为所述第一安全织带和所述第二安全织带,所述第二安全织带用于连接两个所述上固定点,穿过所述织带扣具的两个对称插扣、穿过两个所述下固定点,所述第一安全织带的第二端连接在所述座椅结构或车架结构上,或者连接在所述第二安全织带位于两个所述下固定点之间的织带段上。
进一步地,所述约束系统包括所述第一安全织带和至少两条所述第二安全织带,所述第二安全织带的第一端用于连接所述上固定点,所述第二安全织带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插扣,且所述第二安全织带能够通过所述插扣与所述织带扣具实现锁定。
进一步地,所述约束系统包括所述第一安全织带和至少两条所述第二安全织带,所述第二安全织带的第一端用于连接所述上固定点,所述第二安全织带的第二端先穿过所述插扣后再连接所述下固定点,且所述第二安全织带能够通过所述插扣与所述织带扣具实现锁定。
进一步地,所述约束系统还包括至少两条所述第二安全织带,其中两条所述第二安全织带的第一端用于连接所述下固定点,所述插扣设置在所述第二安全织带的第二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全织带富有长度地连接在两个所述下固定点之间,所述主锁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安全织带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全织带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织带扣具,第一安全织带的第二端连接在所述座椅结构或车架结构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连接织带,所述第一连接织带的两端分别用于连接收紧两个所述下固定点,所述第一安全织带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织带扣具,所述第一安全织带的第二端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织带的中部。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连接织带,所述第二连接织带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左右侧的所述第二安全织带上,当所述织带扣具被锁定后所述第二连接织带位于儿童乘员的头顶之上,用于约束左右侧的所述第二安全织带之间的距离以确保所述第二安全织带约束在约束对象肩部位置上。
进一步地,至少一条所述安全织带上设有长度调节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安全织带上设有织带卷收部件或者拉紧显示部件,所述织带卷收部件用于自动收紧所述第二安全织带的长度,所述拉紧显示部件用于在手动收紧所述第二安全织带的长度时显示收紧状态。
进一步地,还包括织带连接件,所述第二安全织带通过所述织带连接件与所述固定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织带连接件为具有锁定功能的ISOFIX固定钩,或具有锁定功能的ISOFIX连接装置。
进一步地,在所述织带连接件连接织带的一端设有转动套,用于使安全织带容易穿过所述织带连接件,并且在收紧受力时可转动。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直接挂接在机动车后排座椅结构上或后排座椅结构与座椅头部两侧的车架结构上标配的左右对称布局的多个固定点上,在需要对儿童乘员进行约束时,采用织带扣具在安全织带穿过儿童乘员的两个肩部和两腿之间后在胸腹部位对称的连接锁定,需要释放对儿童乘员的约束时,只需要对织带扣具进行解锁即可。此种约束系统在机动车受到冲击力或紧急刹车时,依靠多条安全织带穿过约束对象的肩部和胸部分散且对称地承受外部冲击力,代替了传统的安全座椅或者安全服,不仅结构简单轻便,能够进一步节约材料,从而降低成本,而且使用和拆卸方便,也便于携带。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穿戴式安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的三点式对称受力的实施例的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的具有四个长度调节器的三点式对称受力的实施例的原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的四点式对称受力的实施例的原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的五点式对称受力或对称联动受力实施例的原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的具有三个长度调节器的五点式对称受力或对称联动受力实施例的原理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的具有第二连接织带的五点式对称受力或对称联动受力实施例的原理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的具有六点式对称联动受力实施例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在以下段落中,更为详细地限定了实施例的不同方面。如此限定的各方面可与任何其他的一个方面或多个方面组合,除非明确指出不可组合。尤其是,被认为是优选的或有利的任何特征可与其他一个或多个被认为是优选的或有利的特征的组合。
本发明中出现的“第一”、“第二”等用语仅是为了方便描述,以区分具有相同名称的不同组成部件,并不表示先后或主次关系。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前”、“后”、“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均是指儿童乘员坐在机动车座椅上时所对应的方向。“左”和“右”是指面对机动车后排座椅时所对应的方向,以图2至图8所示的方位为基准。这种定义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图2至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用于直接安装在机动车座椅结构上或座椅结构与座椅头部两侧的车架结构上且左右对称布局的多个固定点上,以实现对儿童乘员的约束。以中间座椅为基准,多个固定点至少包括位于左右两侧的两个上固定点A1和A2,以及位于左右两侧的两个下固定点B1和B2。
此处提到的机动车包括载客用途的小轿车、越野车或校车等。在这些机动车上,两个上固定点A1和A2包括:在座椅头部两侧从车架中伸出的两个左右对称的刚性固定杆,或从座椅头部伸出的两个左右对称的刚性固定杆,或从座椅结构背部伸出的两个相对于座椅中线左右对称的刚性固定杆。两个下固定点B1,B2包括:从有两个上固定点A1和A2的座椅靠背部与座位部接合处的车架或座椅结构中伸出的两个相对于座椅中线左右对称的两个刚性固定杆。
优选地,两个上固定点A1和A2以及两个下固定点B1和B2位于机动车后排中间同一个成人座椅结构上或周边车架结构上,优点在于当机动车受到侧向冲击力时,在中间座椅两侧留有足够的缓冲空间,以提供对儿童乘员的安全保护。
优选地,两个上固定点A1和A2以及两个下固定点B1和B2均与中间同一个成人座椅的中线左右对称布局,以确保约束对象受力稳定均衡,从而增加安全性与舒适性。
进一步地,座椅或后部周边车架上的多个固定点均为机动车国标规定的标准出厂配置,这样能使本发明的约束系统具有较强的通用性,能够利用车架和座椅上现成的固定点,无需重新设计车架或座椅上的固定点,省去了定制化安装,使安装和使用较为方便,且成本较低,更安全,能够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机动车。
基于上面给出的安装方式,在一个示意性的实施例中,本发明的约束系统包括织带扣具1和至少一条安全织带,至少一条安全织带包括第一安全织带2和第二安全织带4,第二安全织带4至少用于连接两个上固定点A1和A2。第一安全织带2的第一端连接有织带扣具1,第二端直接连接在座椅、车架结构上,或者连接在约束系统的织带上以与约束系统形成一个整体。在使用时,织带扣具1能够从儿童乘员的两腿之间由至下而上穿过,在儿童乘员胸腹部位与第二安全织带4实现锁定。
为了将本发明的约束系统方便地安装到机动车上,约束系统还可包括织带连接件6,织带连接件6一端设置织带连接孔以供第二安全织带4穿过或者供第二安全织带4连接,第二安全织带4可以通过织带连接件6与固定点连接。在一种安装形式中,固定点为ISOFIX接口,与之相配地,织带连接件6为具有锁定功能的ISOFIX连接装置,例如插扣等;在另一种安装形式中,固定点包括刚性的圆杆,圆杆上设有阻挡部,与之相配地,织带连接件6为具有锁定功能的ISOFIX固定钩。这两种安装方式也可以配合使用,只要能够将第二安全织带4可拆卸地连接到固定点上的形式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一种改进的设置形式中,在织带连接件6的织带连接孔端设有转动套,用于使安全织带容易穿过织带连接件6,并且在收紧受力时可转动,从而减少接安全织带与织带连接件6触面的摩擦和损伤,提高约束系统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该示意性实施例的约束系统至少具备如下优点之一:
(1)与穿戴式安全装置相比,主要采用了多条安全织带穿过约束对象肩部在胸部与织带扣具连接,在机动车受到冲击力或紧急刹车时,依靠多条安全织带直接约束对象承受冲击力,能够减少约束对象由于惯性向两侧或者前方的晃动幅度。在更好地满足约束功能安全需求的基础上,结构简单轻便,能进一步节约材料,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成本,更容易在各类机动车上普及。
(2)与儿童安全座椅装置相比,在机动车受到冲击力或紧急刹车时,本约束系统与儿童安全座椅上的安全带一样依靠多条安全织带约束儿童乘员的胸部以分散且对称地承受外部冲击力,同样能够满足约束安全的功能需求。但本约束系统取消了儿童安全座椅的本体硬件结构,直接将约束系统安装在成人座椅结构上或座椅结构与座椅头部两侧车架结构上,大大地节约了材料成本,结构简单轻便,同时为后排座位让出了更多的乘坐空间,更容易在各类机动车上普及。
(3)与儿童安全座椅装置相比,儿童安全座椅装置只能安放在两侧座椅位置,不能安放在中间座椅位置。本约束系统选择在一个座椅上定制对称的上下固定点时,任意座椅均可以安装,选择国标规定标配的对称上下固定点时,则只能安装连接在机动车后排座椅的中间位置上,这种安装方式有更多缓冲空间来减少和防止机动车发生侧撞时对约束对象造成的直接伤害。
(4)此种约束系统使用和拆卸方便,也便于携带或收纳,在机动车上有儿童乘员时,能够快速方便地安装该约束系统,在中间座椅需要成人乘坐时,能够快速地拆除,使得机动车中间座椅的使用状态切换更便捷。
(5)此种约束系统对儿童乘员的束缚面分散,尤其是在夏季使用时透气性较好,提高了舒适度。
(6)此种约束系统中的第一安全织带能够从儿童乘员的两腿之间至下而上穿过,并通过织带扣具与第二安全织带实现锁定,能够确保约束对象居中乘坐,受力均衡,并防止儿童乘员在受到外部冲击力或者哭闹活动时从下方蹿出,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性。
在本发明的各实施例中,织带扣具1的功能是实现不同安全织带之间的锁定与解锁。在一个示意性的实施例中,织带扣具1包括:包括主锁11和至少两个对称的插扣12,主锁11包括锁定/解锁部件、解锁操作部件13,主锁11上设有织带连接端14,织带连接端14与第一安全织带2相连接且不可拆卸,锁定/解锁部件能够在两个插扣12插入主锁11时实现锁定,在向解锁操作部件13施加外力时实现对至少两个插扣12同步解锁,能够提高织带扣具解锁的便捷性和效率。例如,根据不同的结构形式,解锁操作部件13可以设计为按钮、拉绳或操作杆等方式,通过单手按下按钮、牵引拉绳或推拉操作杆的方式即可实现解锁。
根据约束系统中各条安全织带不同的连接方式,需要为织带扣具1设置不同的接口。例如,对于三点式约束系统,织带扣具1包括两个扣具12和一个织带连接端14,两个扣具12可以设计为结构完全独立的形式,在需要锁定时,将两个扣具12分别嵌入主锁11;也可以将两个扣具12设计为可以拼合在一起的结构形式,待拼合完毕后再一起嵌入主锁11。下面提到的N点式约束系统,是指以织带扣具为中心,各条安全织带分别沿N个方向施加约束力。
根据锁定与解锁方式的不同,至少可以采用两种类型的织带扣具1。在一种结构形式中,织带扣具1在需要锁定时,只需将插扣12插入主锁11;需要解锁时,向解锁操作部件13施加外力,插扣12直接从主锁11中弹出,在锁定与解锁过程中,织带扣具1的盖体始终保持闭合状态,此种织带扣具1使用方便,能够提高锁定和解锁的效率。在另一种结构形式中,织带扣具1在需要锁定时,打开织带扣具1的盖体,接着将各个插扣12与对应的连接件相配合,例如,连接件与插扣12为相互配合且能够实现阻挡的结构,然后将织带扣具1的盖体扣合即实现了锁定;需要解锁时,向解锁操作部件13施加外力,织带扣具1的盖体弹开,插扣12随即离开连接端。
在给出织带扣具1的具体结构的基础上,下面将根据采用安全织带的数量分类给出一些具体的实施例。
在第一类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约束系统仅包括单一的安全织带,安全织带分别连接两个上固定点A1和A2、其间有穿过织带扣具1的两个对称插扣12、穿过两个下固定点B1和B2以及主锁11的织带连接端14,安全织带在两个下固定点B1和B2之间的织带段作为第一安全织带2连接主锁11,在同侧的上固定点A1和下固定点B1、上固定点A2和下固定点B2之间的织带段作为第二安全织带4,作为第二安全织带4的织带段能够通过插扣12与主锁11实现锁定。单一的安全织带的长度设定与约束儿童乘员两个肩部和前跨舒适为宜,且能使整体受力均衡。
在锁定状态下,作为第二安全织带4的织带段能够约束儿童乘员的肩部,作为第一安全织带2的织带段能够对儿童成员的大腿内侧形成约束。该实施例能够以六点对称联动受力的形式实现对儿童的约束,而且只需要一个手动织带长度调节器5即可收紧安全织带,成本更低。
在第二类实施例中,参考图5至图7所示,约束系统包括两条安全织带,分别为第一安全织带2和第二安全织带4,单条第二安全织带4的第一端用于连接上固定点A1,第二端用于穿过织带扣具1的一个对称插扣12、穿过两个下固定点B1和B2,穿过织带扣具1的另一个对称插扣12后与上固定点A2连接。第一安全织带2的第一端连接织带扣具1,第二端连接在座椅结构及周边车架结构上,或者也可以连接在第二安全织带4位于两个下固定点B1和B2之间的织带段上。
在锁定状态下,作为第二安全织带4的织带段能够约束儿童乘员的肩部,第一安全织带2能够从儿童乘员的两腿之间穿过,通过织带扣具1与第二安全织带4实现锁定。该实施例能够使儿童双腿的活动更加自由,从而增加了儿童乘员受约束时的舒适性。该实施例能够以五点对称联动受力的形式实现对儿童的约束。
在第三类实施例中,参考图2至图7,约束系统包括三条以上的安全织带,分别为第一安全织带2和至少两条第二安全织带4,位于左右两侧第二安全织带4上设有插扣12,且左右两侧第二安全织带4的第一端用于连接上固定点A1和A2,第二安全织带4能够通过插扣12与织带扣具1实现锁定。下面将分别给出几种具体的结构形式。
在第一种结构形式中,如图4所示,第一安全织带2富有长度地连接在两个下固定点B1和B2之间,富有长度是指第一安全织带2的长度大于两个下固定点B1和B2之间的距离,以使第一安全织带2能够从儿童乘员的两腿之间穿过,并通过织带扣具1与至少两条第二安全织带4实现锁定。主锁11滑动连接在第一安全织带2上,位于左侧的第二安全织带4的第一端用于连接上固定点A1,第二端连接插扣12,位于右侧的第二安全织带4的第一端用于连接上固定点A2,第二端连接插扣12,且第二安全织带4能够通过插扣12与织带扣具1实现锁定。
在需要对儿童乘员进行约束时,将织带扣具1从儿童乘员的两腿之间穿过,以使第一安全织带2对儿童的双腿内侧形成约束,同时将第二安全织带4牵引至能够将插扣12与主锁11实现锁定,此时两条第二安全织带4同时对儿童乘员的肩部和胸部形成约束。该实施例能够以四点对称受力的形式实现对儿童的约束。
第一安全织带2除了可以按照第一种结构形式来设置,还可以在第一安全织带2的第一端连接织带扣具1,并将第一安全织带2的第二端连接在座椅结构或车架结构上。该实施例能够使儿童双腿的活动更加自由,从而增加了儿童乘员受约束时的舒适性。该实施例能够以三点对称受力的形式实现对儿童的约束。
另外,也可以采用一种更优选的实施例,如图2、图3、图5至图7所示,为了实现第一安全织带2的连接,本发明的约束系统还包括第一连接织带3,第一连接织带3的两端分别用于连接两个下固定点B1和B2,第一安全织带2的第二端连接在第一连接织带3的中部。第一连接织带3的长度与下固定点B1和B2之间的距离一致,仅起到连接作用,不对约束对象施加约束力。其中,中部也不严格限制于第二安全织带3的中点位置,在中点附近的位置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列,这样能够使第一安全织带2恰好能从儿童乘员的两腿之间穿过,舒适度较高,且能使受力均衡,直接在机动车座椅上形成多点对称受力或多点对称联动受力的约束系统。
该实施例的优点在于,能够只利用座椅和车架结构上现成的固定点实现约束系统的固定,无需额外增添任何固定点,通用性强,成本更低,更安全,在将约束系统拆除后完全不会对成人乘坐中间座椅带来影响。考虑到这种设置方式的优点,下面给出的几种结构均以第一安全织带2的第二端连接在第一连接织带3中部的方式给出。
在第二种结构形式中,如图2和图3所示,位于左侧的第二安全织带4的第一端用于连接上固定点A1,第二端连接插扣12,位于右侧的第二安全织带4的第一端用于连接上固定点A2,第二端连接插扣12,这两个插扣12能够在插入织带扣具1时实现第一安全织带2与位于左右两侧的第二安全织带4的锁定。
在解锁状态下,位于左右两侧的第二安全织带4分别悬置在中间座椅的左右两侧。当儿童乘员坐在中间座椅上时,将第一安全织带2从儿童两腿之间至下而上穿过,并将第二安全织带4从儿童肩部拉过,经过胸部后,把两个插扣12插入织带扣具1以实现约束系统对儿童的位置锁定。此时,左右侧的两条第二安全织带4约束儿童的肩部,第一安全织带2约束儿童的前胯,织带扣具1位于腹部的位置,第一连接织带3位于儿童的臀部。
在第三种结构形式中,如图5至图7所示,约束系统包括两条分别位于左右侧的第二安全织带4,位于左侧的第二安全织带4的第一端用于连接上固定点A1,第二端先穿过插扣12后再连接下固定点B1,位于右侧的第二安全织带4的第一端用于连接上固定点A2,第二端先穿过插扣12后再连接下固定点B2,两个插扣12能够在插入织带扣具1时实现第一安全织带2与位于左右两侧的第二安全织带4的锁定。优选地,插扣12可活动地穿设在第二安全织带4上,活动设置的方式对于不同年龄和体型的儿童有较好的适应性。当然,将插扣12固定地连接在第二安全织带4上合适的位置也是可选的方式。
在解锁状态下,位于左右两侧的第二安全织带4分别悬置在中间座椅的左右两侧。当儿童乘员坐在中间座椅上时,将第一安全织带2从儿童两腿之间至下而上穿过,并手持第二安全织带4上的插扣12将第二安全织带4从两侧向中间牵引,上半部分从儿童肩部拉过,经过胸部,下半部分随之从儿童的臀部延伸至腹部的位置,将两个插扣12插入织带扣具1以实现约束系统对儿童的位置锁定,即通过织带扣具实现五个方向约束力。
与第二种结构形式的三点式(相对于织带扣具1而言)约束系统相比,第二种结构形式的五点式约束系统能够进一步对儿童的大腿根部的位置进行约束,即增加了从臀部至腹部的保护,实现了对儿童的更多部位进行约束,一方面能够承受更大的冲击,从而提高安全性;另一方面可以让胸部受力分散,提高儿童在受约束状态下的舒适度。
在第四种结构形式中,给出一种扩展的实施例,也可参考如图5至图7,在第二种结构形式(图2和图3)的基础上,约束系统还包括两条第二安全织带4,这两条第二安全织带4的第一端分别用于连接下固定点B1和B2,第二端连接插扣12。该实施例相当于将第三种结构形式中的整体式第二安全织带4设计为分段的形式。用于连接下固定点的第二安全织带4的插扣12与织带扣具1之间可以设计为活动连接或固定连接的方式。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3、图4、图8和图8所示,在该约束系统中,还包括第二连接织带7,第二连接织带7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位于左右侧的第二安全织带4上,当织带扣具1被锁定后第二连接织带7位于儿童乘员的头顶之上,用于约束左右侧的第二安全织带4之间的距离以确保第二安全织带4约束在儿童乘员的肩部位置上。
优选地,第二连接织带7的两端固定连接在左右两侧的第二安全织带4上,定位好固定高度,固定连接的方式可以防止第二连接织带7向下滑动,避免对儿童乘员带来伤害。
与儿童安全座椅上的安全织带固定点相比,机动车中间座椅上左右两侧固定点之间的间距较大,使得左右两侧第二安全织带4之间的距离较远,如果儿童乘员体型较瘦,在锁定后第二安全织带4可能会从儿童肩部以下的位置经过,从而影响约束系统的安全性。该实施例通过增加第二连接织带7,将左右两侧第二安全织带4向中间收拢,尽量与儿童乘员的肩部宽度保持一致,以确保第二安全织带4从儿童乘员的肩部穿过,通过胸前和双腿约束,更能确保正向和斜向碰撞时的约束效果。
优选地,第二连接织带7上设有长度调节器5,能够调节第二连接织带7的长度以适应不同儿童乘员的肩部宽度,适应性较强,而且能增加约束系统的通用性。
更进一步地,第一连接织带3上设有长度调节器5,用来调节第一连接织带3的长度,以使第一连接织带3的长度适应于不同机动车辆中后排中间座椅上不同固定点之间的宽度,从而适应于不同种类的车型,一旦将约束系统安装在固定点上之后,该长度调节器将无需调节,维持第一连接织带3在最合适的长度。
更进一步地,位于左右两侧的第二安全织带4上设有长度调节器,用来调节第二安全织带4的长度,以使第二安全织带4能够进行收紧以更贴近儿童乘员,实现更优的约束效果。
为了能够判断出第二安全织带4的收紧程度,在第二安全织带4上设有织带卷收部件或者拉紧显示部件,织带卷收部件用于自动收紧位于左右两侧的第二安全织带4的长度,拉紧显示部件用于在手动收紧左右两侧第二安全织带4的长度时显示收紧状态。例如,织带卷收部件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织带卷收器;拉紧显示部件可以是预警色显带,只有当手动拉紧第二安全织带4到适当的收紧状态时,预警色显带才露出设定的预警颜色,以便使用者能够目视第二安全织带4是否达到预设的收紧状态。
更进一步地,在第一安全织带2上设有长度调节器,用于调节第一安全织带2的长度,以改变织带扣具1的高度,确保织带扣具1约束在儿童乘员最佳的舒适位置。
总之,根据上面的各个实施例,本发明约束系统可以将各个实施例进行组合,选择在安全织带和连接织带中的至少一条上设置长度调节器5,以根据座椅的宽度或者被约束对象的体型灵活地调整各条织带的长度,从而使约束系统到达最佳约束状态,使各条织带松紧度合适,既能提高约束对象的舒适度感受,又能提高安全性。
对于上述的各个实施例,除了多个固定点相对于中间座椅左右对称,优选地,约束系统在处于锁定状态时,也最好为左右对称的形式(不考虑长度调节器),主要体现在:位于左右两侧的第二安全织带4对称设置,第一安全织带2处于中间位置,使得织带扣具1也处于中间位置。左右对称设计的约束系统在机动车正常行驶状态下,对儿童乘员身体左右侧的约束比较均衡,能够提高使用舒适度,在机动车紧急刹车或者承受较大的外部冲击时,也能使左右区域的安全织带受力情况一致,尽量避免某条安全织带承受较大的力量而对约束对象造成伤害,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保证约束系统使用的安全性。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8)

1.一种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系统包括织带扣具(1)和至少一条安全织带,至少一条所述安全织带包括第一安全织带(2)和第二安全织带(4),所述第二安全织带(4)直接连接设定在机动车座椅结构上或座椅结构与座椅头部两侧的车架结构上且左右对称布局的多个固定点上,多个所述固定点包括两个上固定点(A1,A2)和两个下固定点(B1,B2),所述织带扣具(1)连接在所述第一安全织带(2)上,且能够从儿童乘员的两腿之间穿过,在儿童乘员胸腹部位与所述第二安全织带(4)实现锁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机动车尤指载客用途的小轿车、越野车和校车,两个所述上固定点(A1,A2)包括:在所述座椅头部两侧从车架中伸出的两个左右对称的刚性固定杆,或从所述座椅头部伸出的两个左右对称的刚性固定杆,或从座椅结构背部伸出的两个相对于座椅中线左右对称的刚性固定杆;两个所述下固定点(B1,B2)包括:从有两个所述上固定点(A1,A2)的座椅靠背部与座位部接合处的车架或座椅结构中伸出的两个相对于座椅中线左右对称的两个刚性固定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上固定点(A1,A2)和两个下固定点(B1,B2)位于机动车后排中间同一个成人座椅结构上或周边车架结构上,两个所述上固定点(A1,A2)和两个下固定点(B1,B2)均与中间同一个成人座椅的中线左右对称布局,且两个所述上固定点(A1,A2)和两个下固定点(B1,B2)均为机动车国标规定的标准出厂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织带扣具(1)包括主锁(11)和至少两个对称的插扣(12),所述主锁(11)包括锁定/解锁部件、解锁操作部件(13),所述主锁(11)上设有织带连接端(14),所述锁定/解锁部件能够在两个所述插扣(12)插入所述主锁(11)时实现锁定,在向所述解锁操作部件(13)施加外力时实现对至少两个所述插扣(12)同步解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系统包括单一的安全织带,所述安全织带分别连接两个所述上固定点(A1,A2)、穿过所述织带扣具(1)的两个对称插扣(12)、穿过两个所述下固定点(B1,B2)和所述主锁(11)的织带连接端(14),所述安全织带在两个所述下固定点(B1,B2)之间的织带段作为所述第一安全织带(2)滑动连接所述主锁(11),位于左侧的上固定点和下固定点之间的织带段作为左侧的所述第二安全织带(4)穿过插扣(12),位于右侧的上固定点和下固定点之间的织带段作为右侧的所述第二安全织带(4)穿过插扣(12)。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系统包括两条安全织带,分别为所述第一安全织带(2)和所述第二安全织带(4),所述第二安全织带(4)用于连接两个所述上固定点(A1,A2),穿过所述织带扣具(1)的两个对称插扣(12)、穿过两个所述下固定点(B1,B2),所述第一安全织带(2)的第二端连接在所述座椅结构或车架结构上,或者连接在所述第二安全织带(4)位于两个所述下固定点(B1,B2)之间的织带段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系统包括所述第一安全织带(2)和至少两条所述第二安全织带(4),所述第二安全织带(4)的第一端用于连接所述上固定点(A1,A2),所述第二安全织带(4)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插扣(12),且所述第二安全织带(4)能够通过所述插扣(12)与所述织带扣具(1)实现锁定。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系统包括所述第一安全织带(2)和至少两条所述第二安全织带(4),所述第二安全织带(4)的第一端用于连接所述上固定点(A1,A2),所述第二安全织带(4)的第二端先穿过所述插扣(12)后再连接所述下固定点(B1,B2),且所述第二安全织带(4)能够通过所述插扣(12)与所述织带扣具(1)实现锁定。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系统还包括至少两条所述第二安全织带(4),其中两条所述第二安全织带(4)的第一端用于连接所述下固定点(B1,B2),所述插扣(12)设置在所述第二安全织带(4)的第二端。
10.根据权利要求7~9任一所述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全织带(2)富有长度地连接在两个所述下固定点(B1,B2)之间,所述主锁(11)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安全织带(2)上。
11.根据权利要求7~9任一所述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全织带(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织带扣具(1),第一安全织带(2)的第二端连接在所述座椅结构或车架结构上。
12.根据权利要求7~9任一所述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连接织带(3),所述第一连接织带(3)的两端分别用于连接收紧两个所述下固定点(B1,B2),所述第一安全织带(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织带扣具(1),所述第一安全织带(2)的第二端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织带(3)的中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连接织带(7),所述第二连接织带(7)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左右侧的所述第二安全织带(4)上,当所述织带扣具(1)被锁定后所述第二连接织带(7)位于儿童乘员的头顶之上,用于约束左右侧的所述第二安全织带(4)之间的距离以确保所述第二安全织带(4)约束在约束对象肩部位置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条所述安全织带上设有长度调节器(5)。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全织带(4)上设有织带卷收部件或者拉紧显示部件,所述织带卷收部件用于自动收紧所述第二安全织带(4)的长度,所述拉紧显示部件用于在手动收紧所述第二安全织带(4)的长度时显示收紧状态。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织带连接件(6),所述第二安全织带(4)通过所述织带连接件(6)与所述固定点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织带连接件(6)为具有锁定功能的ISOFIX固定钩,或具有锁定功能的ISOFIX连接装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织带连接件(6)连接织带的一端设有转动套,用于使安全织带容易穿过所述织带连接件(6),并且在收紧受力时可转动。
CN201610384007.7A 2016-06-01 2016-06-01 一种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 Pending CN10744433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84007.7A CN107444332A (zh) 2016-06-01 2016-06-01 一种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84007.7A CN107444332A (zh) 2016-06-01 2016-06-01 一种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44332A true CN107444332A (zh) 2017-12-08

Family

ID=604852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84007.7A Pending CN107444332A (zh) 2016-06-01 2016-06-01 一种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44433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61870A (zh) * 2023-02-22 2023-05-05 联德精密材料(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座椅安全带组件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46502A2 (en) * 1993-09-30 1995-04-05 Carstyle Safety Products Ltd. Vehicle safety harness
JP2005067452A (ja) * 2003-08-26 2005-03-17 Mitsubishi Motors Corp 幼児拘束装置
US20070068282A1 (en) * 2005-09-26 2007-03-29 Takata Corporation Belt tension detecting apparatus and child seat
JP2008265457A (ja) * 2007-04-18 2008-11-06 Takata Corp 4点式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WO2011128108A1 (de) * 2010-04-16 2011-10-20 Rheinmetall Landsysteme Gmbh Fahrzeugsitz mit einem vierpunkt-sicherheitsgurtsystem
CN102490678A (zh) * 2011-12-08 2012-06-13 湖南大学 具有环形腰带的四点式儿童安全带
CN202716844U (zh) * 2012-08-14 2013-02-06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带肩部导向环
US20140042793A1 (en) * 2012-08-08 2014-02-13 Key Safety Systems, Inc. Child seat with inflatable child restraint
CN203528420U (zh) * 2013-10-12 2014-04-09 厦门理工学院 四点式儿童安全带
AU2013245547A1 (en) * 2012-10-18 2014-05-08 Infa-Secure Pty Ltd Child restraint for a vehicle
CN105083207A (zh) * 2015-07-16 2015-11-25 苍安国 一种穿戴式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装置
CN105346645A (zh) * 2015-11-22 2016-02-24 嘉兴栋马童车有限公司 一种童车
CN105539215A (zh) * 2015-12-23 2016-05-04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儿童约束装置
CN205769165U (zh) * 2016-06-01 2016-12-07 珠海阳光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46502A2 (en) * 1993-09-30 1995-04-05 Carstyle Safety Products Ltd. Vehicle safety harness
JP2005067452A (ja) * 2003-08-26 2005-03-17 Mitsubishi Motors Corp 幼児拘束装置
US20070068282A1 (en) * 2005-09-26 2007-03-29 Takata Corporation Belt tension detecting apparatus and child seat
JP2008265457A (ja) * 2007-04-18 2008-11-06 Takata Corp 4点式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WO2011128108A1 (de) * 2010-04-16 2011-10-20 Rheinmetall Landsysteme Gmbh Fahrzeugsitz mit einem vierpunkt-sicherheitsgurtsystem
CN102490678A (zh) * 2011-12-08 2012-06-13 湖南大学 具有环形腰带的四点式儿童安全带
US20140042793A1 (en) * 2012-08-08 2014-02-13 Key Safety Systems, Inc. Child seat with inflatable child restraint
CN202716844U (zh) * 2012-08-14 2013-02-06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带肩部导向环
AU2013245547A1 (en) * 2012-10-18 2014-05-08 Infa-Secure Pty Ltd Child restraint for a vehicle
CN203528420U (zh) * 2013-10-12 2014-04-09 厦门理工学院 四点式儿童安全带
CN105083207A (zh) * 2015-07-16 2015-11-25 苍安国 一种穿戴式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装置
CN105346645A (zh) * 2015-11-22 2016-02-24 嘉兴栋马童车有限公司 一种童车
CN105539215A (zh) * 2015-12-23 2016-05-04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儿童约束装置
CN205769165U (zh) * 2016-06-01 2016-12-07 珠海阳光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61870A (zh) * 2023-02-22 2023-05-05 联德精密材料(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座椅安全带组件
CN116061870B (zh) * 2023-02-22 2023-09-05 联德精密材料(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座椅安全带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48542B1 (ko) 유아시트 겸용 자동차 시트커버
US6902193B2 (en) Supplemental restraint system
US6820902B2 (en) Supplemental restraint system
US7533901B2 (en) Child safety seat set-up in a vehicle
WO2004069594A2 (en) Seat belt restraint system with double shoulder belts
US5429418A (en) Child safety restraint system and method therefore
US9981629B2 (en) Child restraint system for use in vehicles
CN102490678A (zh) 具有环形腰带的四点式儿童安全带
KR101716568B1 (ko) 어린이 안전시트로 사용가능한 차량용 보조시트
CN107685661A (zh) 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
CN107444332A (zh) 一种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
AU2020201572B2 (en) Child safety seat
CN205769165U (zh) 一种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
CN105083207A (zh) 一种穿戴式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装置
KR102111887B1 (ko) 2점식 및 3점식으로 호환 사용할 수 있는 휴대 가능한 차량용 안전시트
CN201872711U (zh) 集成有三点式安全带的前排中间座椅
CN205075783U (zh) 一种穿戴式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装置
CN105313725B (zh) 儿童运输设备
CN204279336U (zh) 安全带座椅
CN206734117U (zh) 儿童汽车安全座
CN202378741U (zh) 婴幼儿汽车安全舱
CN206031287U (zh) 一种八一型六点式安全约束系统
RU72183U1 (ru) Детское автомобильное кресло
GB2577733A (en) Child restraint system for an aircraft
CN203995794U (zh) 安全型校车座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20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