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31979B - 用户装置以及d2d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户装置以及d2d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431979B CN107431979B CN201680020681.5A CN201680020681A CN107431979B CN 107431979 B CN107431979 B CN 107431979B CN 201680020681 A CN201680020681 A CN 201680020681A CN 107431979 B CN107431979 B CN 10743197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ap
- signal
- user equipment
- base station
- slo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户装置,其使用于支持D2D通信的移动通信系统中,该用户装置具有:设定单元,其从基站接收D2D间隙结构信息,且基于该D2D间隙结构信息而设定D2D间隙;以及通信单元,其使用所述D2D间隙来监视异频D2D信号,基于所述D2D间隙结构信息而设定的所述D2D间隙是在时域中基于跳时模式而分配的规定的时间长度的时间区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D2D通信(用户装置间通信),尤其涉及在D2D通信中对异频的D2D 信号进行监视的技术。
背景技术
在当前的LTE等移动通信系统中,一般情况下,用户装置UE与基站eNB进行通信,由此经由基站eNB等在用户装置UE间进行通信,但是,近年来提出了与在用户装置UE间直接进行通信的D2D通信相关的各种技术。
尤其在LTE的D2D通信中,提出了在用户装置UE间进行推送(push)通话等数据通信的“Communication(通信)”、以及通过用户装置UE发送包括规定的ID等的发现信号(discovery signal)而使接收侧的用户装置UE进行发送侧的用户装置UE 的检测的“Discovery(发现)”(参照非专利文献1)。此外,假定了将Communication 例如应用到Public safety(警察·消防无线等)中。
在LTE所规定的D2D通信中,提出了各用户装置UE利用上行资源的一部分的方案,其中该上行资源已被规定为从用户装置UE向基站eNB发送上行信号的资源。另外,对于在D2D通信中使用的资源的分配,也提出了进行来自基站eNB的辅助的方案。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R 36.843 V12.0.1(2014-03)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以往存在使用了Bluetooth(注册商标)、WiFi(注册商标)等的D2D通信,而在这些D2D通信的Discovery中能够进行不依赖于运营商的终端检测,但在使用LTE网络的D2DDiscovery中,也期望能够进行不同的运营商的用户装置间的D2D 通信。
如上所述,在LTE的D2D通信中,使用蜂窝的上行资源的一部分。因而,用户装置UE以连接小区的载波(频带,更具体而言是频带中的规定的载频)进行D2D 信号的发送接收,但一般在运营商间使用的载波不同,因此当某个用户装置UE从与其他运营商的小区连接的用户装置UE接收D2D信号时,需要切换到其他运营商的载波而以该载波的频率对D2D信号进行监视。
即,例如如图1所示,当运营商A将载波A使用于D2D通信中、运营商B将载波B使用于D2D通信中的情况下,运营商A的用户装置UE为了接收运营商B的用户装置UE发送的D2D信号,需要将载波A切换到载波B而进行D2D信号的监视。同样,运营商B的用户装置UE为了接收运营商A的用户装置UE发送的D2D信号,需要将载波B切换到载波A而进行D2D信号的监视。此外,在发送D2D信号的情况下也是同样的。
在用户装置UE连接或驻留于小区的情况下,为了不阻碍与该小区的通信,需要在短期间内进行与上述载波切换相伴的监视。
然而,在LTE的D2D通信中,蜂窝的通信资源中的能够使用的资源(资源池) 周期性地到来,但一般情况下基站eNB没有掌握其他运营商的D2D用资源的到来定时(timing),因此能够进行载波切换的时间与D2D用资源的到来定时不一定一致。因此,可考虑到如下情况:在基于上述那样的短期间的载波切换的D2D信号监视中,不能检测其他运营商的D2D信号或在检测中发生延迟。另一方面,若延长监视的期间,则容易检测D2D信号,但阻碍连接小区中的蜂窝通信或同频的D2D信号发送接收。此外,将如其他运营商D2D信号监视那样利用与在自身的连接或驻留小区中使用的频率不同的频率进行D2D信号监视称为异频D2D信号监视。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观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尽量不阻碍蜂窝通信和同频的D2D信号发送接收而用户装置能够高效地进行异频D2D信号监视的技术。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用户装置,其使用于支持D2D通信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其特征在于,该用户装置具有:设定单元,其从基站接收D2D间隙结构信息,且基于该D2D间隙结构信息而设定D2D间隙;以及通信单元,其使用所述 D2D间隙来监视异频D2D信号,基于所述D2D间隙结构信息而设定的所述D2D间隙是在时域中基于跳时模式而分配的规定的时间长度的时间区间。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由用户装置执行的D2D通信方法,该用户装置使用于支持D2D通信的移动通信系统中,该D2D通信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从基站接收D2D间隙结构信息,且基于该D2D间隙结构信息而设定 D2D间隙的步骤;以及使用所述D2D间隙来监视异频D2D信号的步骤,基于所述 D2D间隙结构信息而设定的所述D2D间隙是在时域中基于跳时模式而分配的规定的时间长度的时间区间。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尽量不阻碍蜂窝通信和同频的D2D信号的发送接收而用户装置能够高效地进行异频D2D信号监视的技术。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运营商间D2D通信中的课题的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通信系统的结构图。
图3是用于说明D2D间隙的图。
图4示出对D2D间隙应用跳时(time hopping)的情况的图像的图。
图5是示出用于应用跳时模式的信令的例子的图。
图6是示出跳时模式的例1的图。
图7是示出跳时模式的例2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D2D间隙块的图。
图9是用于说明变形例的图。
图10是用于说明D2D资源的结构例的图。
图11是示出变形例中的跳时的例子的图。
图12是用户装置UE的结构图。
图13是用户装置UE的HW结构图。
图14是基站eNB的结构图。
图15是基站eNB的HW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此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仅是一例,应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例如,假定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是依照LTE的方式的系统,但本发明不限于LTE,也可以应用于其他方式。此外,在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LTE”是不仅包括与3GPP的版本(release)8或9对应的通信方式、还包括与3GPP的版本10、11或12或者其以后的版本对应的通信方式的广义上使用的。
另外,本发明能够应用于D2D的Discovery与Communication的任何一方,因此以下将在Discovery与Communication中使用的信号统称为D2D信号。另外,本发明不限于运营商间的D2D通信,也能够应用于相同运营商在小区间使用不同的载波的情况等。
(系统结构)
图2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通信系统的结构例。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的通信系统中存在运营商A的基站eNB(A)及其下属的用户装置UE(A)以及运营商B的基站eNB(B)及其下属的用户装置UE(B)。在运营商A、B间用于D2D 通信的载波不同。
各用户装置UE具有进行通常的蜂窝通信的功能和D2D通信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用户装置UE(A)和基站eNB(A)设定D2D用的测量间隙(Measurement gap),在测量间隙中接收(监视)从用户装置UE(B)发送的D2D信号。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该测量间隙称为D2D间隙(D2D Gap)。
此外,在后述的变形例中,利用从基站eNB(B)广播的广播信息所包含的运营商B的D2D资源的结构信息。
以下,在不示出运营商A、B而描述为“用户装置UE”、“基站eNB”的情况下,除非另有说明,假定了图2中的运营商A侧的发挥作用的用户装置UE(A)、基站 eNB(A)。
(关于D2D间隙)
其次,对本实施方式中的用户装置UE和基站eNB中设定的D2D间隙的例子进行说明。
在图3中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D2D间隙的一例。在图3的例子中,如图所示,对其他运营商的上行资源分配D2D用资源池。此外,虽然D2D资源池在频率方向取上行资源中的一部分的长度,但是在本例中,为了比较容易说明,着眼于时间方向进行图示。
另外,如图3所示,在用户装置UE和基站eNB中设定D2D间隙。
LTE中的D2D信号的发送接收是使用基本上周期性地(例:Discovery period) 到来的用于D2D而分配的时域-频域(D2D资源池)中的一部分资源来进行的。
一般来说,某个运营商中的用户装置UE和基站eNB不能获知其他运营商中的D2D资源池的结构。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对D2D间隙应用跳时,从而增加用户装置UE和基站eNB能够尽量接收异频D2D信号的概率。对于跳时模式(time hopping pattern)的具体例,进行后述。
在图3的例子中,关于在运营商A的用户装置UE和基站eNB中设定的D2D间隙,用B所示的间隙与其他运营商的D2D资源池重叠,在该间隙中,有可能用户装置UE能够接收从其他运营商的用户装置UE发送的异频的D2D信号,另外,有可能由其他运营商的用户装置UE能够接收从用户装置UE发送的异频的D2D信号。
用户装置UE在D2D间隙中将接收的载波切换到其他运营商的载波(频率),监视从其他运营商的用户装置UE发送的D2D信号。在进行发送的情况下也同样地将发送的载波切换到其他运营商的载波(频率)而执行发送。
另外,上述“监视”是指例如接收其他运营商的D2D信号而尝试解调、解码。可以将“监视”改称为“接收”。
(关于跳时模式)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对D2D间隙应用跳时。通过应用跳时,即使在作为D2D信号的发送接收的对象的频率的资源池不清楚的情况下,通过应用D2D间隙,也提高能够进行D2D发送接收的概率。
图4示出对D2D间隙应用跳时的情况的图像。在图4的例子中,示出了应用跳时的D2D间隙对PLMN-A(运营商A)中的用户装置UE(和基站eNB)依次到来的情况(图中标注阴影部分的子帧)。
另一方面,在图4中示出在PLMN-B、C(运营商B、C)中分别用载波1和载波2设定D2D资源池且使用该D2D资源池进行D2D信号的发送的情况。
运营商A的用户装置UE虽然未掌握运营商B、C中的D2D资源池的结构信息,但通过使用应用了跳时的D2D间隙,可获知发生了与运营商B、C中的D2D资源池重叠的D2D间隙。假设在对D2D间隙未进行跳时而周期性地设定的情况下该周期与其他运营商的D2D资源池的周期几乎相同,则当D2D间隙在开始的时刻未与其他运营商的D2D资源池重叠的情况下,即使时间经过,D2D间隙也不会与其他运营商的 D2D资源池重叠,用户装置UE不能接收该其他运营商的D2D信号。另一方面,通过应用跳时,能够避免这样的事态来提高能够接收异频的D2D信号的可能性。这也与发送异频的D2D信号的情况相同,通过利用进行跳时而到来的D2D间隙进行发送,提高在接收侧能够接收该D2D信号的可能性。
(关于D2D间隙的设定)
图5示出了本实施方式中D2D间隙的设定信令的例子。如图5所示,基站eNB 对用户装置UE发送D2D间隙结构信息(D2D间隙配置)(步骤S11)。此外,可以是用户装置UE对基站eNB发送D2D通信请求(通知希望进行D2D信号的发送或接收的信号),根据该D2D通信请求,向用户装置UE返回D2D间隙结构信息。
用户装置UE从基站eNB接收该D2D间隙结构信息,并应用该D2D间隙结构信息(步骤S12)。
例如可以使用广播信息(SIB等)进行步骤S11中的D2D间隙结构信息的通知。也可以使用UE专用的RRC信号进行D2D间隙结构信息的通知。此外,这些只不过是几例,还可以通过MAC信号、PHY信号等进行D2D间隙结构信息的通知。
另外,在通过广播信息对服务小区内的各UE通知相同D2D结构信息的情况下,如后述,也可以根据UE-ID等的UE专用信息决定跳时模式,从而按照每个UE设定不同的D2D间隙。
基站eNB保持应用于各用户装置UE的D2D间隙结构信息,能够始终掌握各用户装置UE是否位于D2D间隙的情况。由此,基站eNB能够进行控制,使得例如在 D2D间隙的期间内不进行下行和/或上行调度。
(D2D间隙结构的例子)
其次,对本实施方式中的D2D间隙的结构例(跳时模式的例子)进行说明。
<跳时模式例1>
在图6中作为应用了跳时的D2D间隙的结构例而示出跳时模式例1。在本例中,在从基站eNB通知给用户装置UE的D2D间隙结构信息中例如包括表示D2D间隙的期间(period)的间隙周期、表示间隙周期间的间隔的间隙间隔以及跳时模式。而且,也可以包括表示开始最初的间隙周期的时间位置的偏移值、和/或作为在间隙周期内的进行跳时的单位时间长度的间隙大小。为了方便也可以将1个间隙大小的时间长度称为“时隙(slot)”。
作为上述的间隙周期、间隙间隔、偏移值、间隙大小等时间信息中的基准时间(reference time),能够使用用户装置UE驻留的服务小区的SFN(System Frame Number:系统帧号)、DFN(D2D Frame number:D2D帧号)、SFN内或DFN内的子帧号等。作为D2D间隙的设定时的基准时间能够使用SFN、DFN、子帧号等的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其他例子中也相同。
另外,也可以设为上述信息的全部或一部分是预先规定的值(UE不接收通知而掌握的值)。在将上述信息的全部设为预先规定的值的情况下,也可以不从基站eNB 向用户装置UE通知D2D间隙结构信息。或者,也可以从基站eNB对用户装置UE 通知指示D2D间隙的应用的信息作为间隙结构信息。
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7个时隙部分的间隙周期相隔间隙间隔而周期性地到来。如图6所示,向用户装置UE通知{1、3、7、0、6、2、4、5、0}的跳时模式。跳时模式表示按照每个间隙周期设定为D2D间隙的时隙号。
即,如图6所示,接收{1、3、7、0、6、2、4、5、0}的跳时模式的通知的用户装置UE在最初的间隙周期中,将该跳时模式的最初的编号(1)的时隙1作为D2D 间隙,在下一个间隙周期中,将该跳时模式的第2个编号(3)的时隙3作为D2D间隙。以后也同样。
<跳时模式例2>
在图7中作为应用了跳时的D2D间隙的结构例而示出跳时模式例2。在本例中,在从基站eNB向用户装置UE通知的D2D间隙结构信息中例如包含间隙块的信息、表示间隙块间的间隔的间隙间隔、表示最初的间隙块的开始时间位置的间隙偏移量。
作为间隙块的信息例如包含间隙块的长度(时间长度)、在块内作为D2D间隙的子帧的信息(表示将哪个子帧作为间隙的信息)等。间隙块是D2D间隙的子帧模式的最小单位,详细内容后述。
在图7的例子中,例如根据跳时模式来决定间隙间隔,间隙块一边进行跳时一边到来。
关于跳时模式,例如与例1同样地从基站eNB向用户装置UE通知显式的模式,且与例1同样地一边依次参照模式内的数字一边变更间隙间隔。
另外,也可以不通知例1那样的显式的模式,而从基站eNB向用户装置UE通知决定初始值(随机数的种子(random seed)等),用户装置UE根据该决定初始值来决定跳时模式。决定的方法不限于特定的方法,例如可以使用输出与决定初始值对应的{1、3、7、0、6、2、4、5、0}这样的模式的数学式,也可以保持多种模式而使用与决定初始值对应的模式。在例1中也可以采用使用了决定初始值这样的方法。
作为上述的决定初始值也可以使用间隙偏移量。另外,作为决定初始值也可以使用用户装置UE的ID(UE-ID)。
<关于间隙块>
本实施方式中的逐个的D2D间隙可以是连续的子帧,也可以是不连续的子帧。作为一例,关于图3所示的各D2D间隙,该D2D间隙可以如图所示连续地构成间隙,在作为D2D间隙而示出的区间中可以包含构成D2D间隙的子帧和不构成D2D间隙的子帧。
另外,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通过跳时对D2D间隙分配的1个“时隙”可以连续地构成间隙,在“时隙”的区间中可以包含构成D2D间隙的子帧和不构成D2D间隙的子帧。
如上所述,在1个“时隙”中,关于是连续地作为间隙、还是使构成D2D间隙的子帧和不构成D2D间隙的子帧混合存在、或者混合存在的情况下的模式(在时隙内将哪个编号和哪个编号的子帧作为间隙等),例如可以通过从基站eNB向用户装置 UE通知的D2D间隙结构信息进行设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如上所述的子帧模式的最小单位称为D2D间隙块(以下,称为“间隙块”)。以下,对间隙块进行详细说明。
例如,如图7所示,间隙块以通过跳时依次变更的间隙间隔到来。图8的(a)、 (b)示出间隙块的结构例。在图8的(a)、(b)中示出了间隙块A和间隙块B。
在图8的(a)所示的例子中,各间隙块由7个子帧构成,各间隙块内包含能够接收D2D信号的子帧和除此之外的子帧。能够接收D2D信号的子帧是用于接收(监视)作为对象的异频的D2D信号的子帧,该子帧针对服务小区的蜂窝信号构成间隙 (不进行通信的期间)。在该间隙中至少不进行服务小区的DL信号接收。即,在该期间内基站eNB针对该用户装置UE不进行DL信号的发送。此外,蜂窝信号是指不是D2D信号的、在通常的基站eNB-用户装置UE间发送接收的信号。
关于间隙块内的能够接收D2D信号的子帧(针对服务小区的间隙)的配置模式,可以预先设定,也可以通过信令从基站eNB对用户装置UE设定。该模式可以在UE 间共用(小区内共用),也可以通过广播信息设定,作为UE专用,还可以通过UE 专用的RRC信号设定。
如在图8的(a)、(b)的间隙块A中所例示那样,用户装置UE在间隙块内的间隙以外的某个子帧中检测出以自己为目的地的(E)PDCCH的情况下,在该间隙块内丢弃以后的间隙而将以后的该间隙块内的全部子帧用于蜂窝通信中。
如图8的(a)、(b)所示,在间隙块A中,即使在检测出以自己为目的地的(E) PDCCH的情况下,在下一个间隙块B中,(只要未检测出以自己为目的地的(E) PDCCH)也按照配置模式设定间隙。
例如,用户装置UE可通过上述的(E)PDCCH接收,接受下行资源的分配而进行下行数据的接收,并且还可在解除了间隙的间隙块内返回ACK/NACK等的反馈。
另外,用户装置UE可通过上述的(E)PDCCH接收,接受上行资源的分配(UL 许可)而进行上行数据的发送,并且还可在解除了间隙的间隙块内进行ACK/NACK 等的反馈接收。
通过实施上述那样的动作,能够将D2D间隙对蜂窝通信的影响限制在最小限度的范围内,并且能够进行异频的D2D信号的检测。
在图8的(a)、(b)所示的例子中,以接收到(E)PDCCH等的DL信号为触发事件来进行解除间隙块内的间隙的动作,但也可以将从用户装置UE进行的UL信号发送作为触发事件来进行解除间隙的动作。
即,用户装置UE在间隙块内的间隙以外的某个子帧中进行UL信号发送的情况下,也可以在该间隙块内丢弃以后的间隙而将以后的该间隙块内的所有子帧用于蜂窝通信中。即使在该情况下,与图8的(a)、(b)所示的情况相同,在下一个间隙块B 中(只要不存在丢弃的触发事件)也按照配置模式设定间隙。
作为丢弃上述间隙的触发事件的UL信号例如是SR(Scheduling Request:调度请求)、BSR(Buffer Status Report:缓冲状态报告)、RACH前导码等。因为考虑到发生这些信号的UL发送会在用户装置UE中发生需要在蜂窝通信中发送的数据。
(关于D2D间隙中的UE动作)
<D2D信号的发送接收>
到此为止主要说明了用户装置UE在D2D间隙中进行异频D2D信号的接收的情况,但用户装置UE在D2D间隙中也可以进行异频D2D信号的发送。
关于用户装置UE在D2D间隙中是否进行D2D信号发送,可以规定为用户装置 UE的动作,也可以从基站eNB对用户装置UE用信令来指示。作为该指示的信令,例如使用广播信息(UE共用的情况)、UE专用RRC信号(UE专用设定的情况)。用于该指示的信令的信号不限于这些,例如也可以用MAC信号、PHY信号来进行。
<关于D2D间隙中的蜂窝信号的UL发送>
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在D2D间隙中进行异频D2D信号的监视(即接收),因此设为在D2D间隙中不能接收服务小区的DL信号。关于D2D间隙中的服务小区的 UL信号发送,可以与DL信号接收同样地设为不能进行,也可以允许UL信号发送。
在D2D间隙中允许服务小区的UL信号发送的情况下,在该间隙的期间中可能同时产生D2D信号发送、D2D信号接收、蜂窝UL信号发送的3种。不过,只能同时实施它们中的1种。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它们中的蜂窝UL信号发送为优先。例如,在产生了蜂窝UL信号发送的触发事件(SRS/CQI/ACK·NACK的定时的发生、UL数据的发生等)的情况下,能够不进行D2D信号发送与D2D信号接收的任何一方而进行蜂窝UL信号发送。通过这样的动作,能够尽量抑制蜂窝性能的降低。
与上述情况相反,在D2D间隙中也可以既不进行服务小区的DL信号接收也不进行UL发送。由此,以蜂窝性能的劣化来交换D2D的性能的提高。
另外,可以根据蜂窝UL信号的种类来决定进行/不进行D2D间隙中的UL发送,例如可设为不进行相同载波中的周期性的SRS发送。因为即使不进行周期性的SRS 发送也不会对蜂窝通信的性能带来较大的影响。
例如,考虑到CQI、ACK/NACK等对该用户装置UE的蜂窝通信的性能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在D2D间隙中也可以比D2D信号发送接收优先地进行发送。
如上所述,在D2D间隙中存在“仅仅不进行蜂窝DL信号接收而允许蜂窝UL 信号发送”、“不进行蜂窝DL信号接收与蜂窝UL信号发送的双方”的2个模式。另外,在允许蜂窝UL信号发送的情况下,存在“使蜂窝UL信号发送比D2D信号发送接收优先”、“仅使特定的UL信号比D2D信号发送接收优先”等模式。
关于用户装置UE以怎样的优先级进行怎样的动作,可以规定为用户装置UE的动作,也可以从基站eNB对用户装置UE通过信令指示进行怎样的动作。作为该指示的信令,例如使用广播信息(UE共用的情况)、UE专用RRC信号(UE专用设定的情况)。用于该指示的信令的信号不限于这些,例如也可以用MAC信号、PHY信号来进行。
(变形例)
其次,对变形例进行说明。在到此为止说明的例子中,是以用户装置UE和基站 eNB没有掌握其他运营商的D2D资源池的结构信息(Configuration)为前提的。
D2D资源池的结构信息是作为广播信息而从基站eNB发送的。因此,例如如图 2所示,用户装置UE(A)可以通过从基站eNB(B)接收广播信息,从而掌握运营商B中的D2D的资源结构信息,并基于该资源结构信息设定D2D间隙。基于该资源结构信息设定D2D间隙,从而能够高效地进行D2D的监视。但是,在结合运营商B 中的D2D资源结构信息来设定运营商A侧的D2D间隙的情况下,考虑到在特定的子帧中,UE同时进行D2D信号的监视的状况定期地到来,从维持蜂窝通信的性能观点出发,可能不优选。
由此,通过组合其他运营商的D2D的资源的结构信息和跳时,说明设定D2D间隙的例子作为变形例。以下,作为一例,说明基于通过广播信息获取的D2D资源的信息设定D2D间隙块,通过跳时来分配构成间隙块内的间隙的子帧的例子。
<变形例中的基本动作例>
参照图9对变形例中的用户装置UE和基站eNB的基本动作例进行说明。在图9 中,用户装置UE连接或驻留于基站eNB的小区。
作为图9的前提,例如用户装置UE从其他运营商的基站eNB接收其他运营商的广播信息,从而掌握其他运营商的D2D通信的资源结构。
在步骤S101中,用户装置UE向基站eNB发送D2D通信请求。该D2D通信请求例如是请求Discovery信号的发送或接收的信号。该D2D通信请求中例如可以包含用户装置UE通过广播信息获取的其他运营商的D2D资源的结构信息。另外,在D2D 通信请求也可以包含用户装置UE希望接收或发送的频率。
基站eNB基于该D2D通信请求决定(设定)包含针对用户装置UE的间隙块以及块内的跳时模式等的D2D间隙结构信息,并且针对用户装置UE返回包含D2D间隙结构信息的D2D通信应答(步骤S102)。
接收到D2D通信应答的用户装置UE应用在步骤S102中接收到的D2D通信应答所包含的D2D间隙结构信息,在D2D间隙中进行异频D2D信号的监视(步骤S103 )。此外,在此对监视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对于间隙块或者D2D间隙中的用户装置UE的动作,可以应用到此为止说明的动作。
在此,例如,在其他运营商的D2D资源结构信息变更的情况下,用户装置UE 基于从其他运营商的基站eNB接收的广播信息识别该变更,向基站eNB发送用于请求变更后的D2D间隙设定的D2D通信变更请求(步骤S104),从基站eNB接收D2D 通信变更应答(变更后的D2D间隙结构信息)(步骤S105)。由此,在用户装置UE 和基站eNB中,设定变更后的D2D间隙,用户装置UE可以使用该变更后的D2D间隙进行其他运营商D2D信号的监视(步骤S106)。
之后,用户装置UE例如在不需要进行其他运营商的D2D信号的监视的情况下,向基站eNB发送D2D通信释放请求(步骤S107)。接收到D2D通信释放请求的基站 eNB解除设定过的D2D间隙的设定而释放D2D间隙。由此,可以将作为D2D间隙的期间用于蜂窝通信中。
在参照图9说明的D2D通信请求、D2D通信变更请求、D2D通信释放请求的发送中,可以使用RRC或MAC等的高层信令信号,也可以使用PUCCH。另外,在从基站eNB向用户装置UE的应答或设定中,可以使用RRC或MAC等的高层信令信号,也可以使用(E)PDCCH。
<变形例中的D2D间隙的例子>
图10是示出了D2D资源的结构例的图。这是着眼于时间方向的结构的图。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D2D资源表示为子帧位图。另外,位图重复num.repertition(重复数)的次数。另外,指定表示各周期(period)中的开始位置的offset(偏移量)。
在变形例中,用户装置UE从广播信息获取图10所示的位图、周期(period)、偏移量、重复数等作为其他运营商的D2D资源结构信息,且向基站eNB通知这些信息。此外,从用户装置UE向基站eNB通知其他运营商的D2D资源结构信息是一例,也可以是基站eNB例如通过基站间通信而获取其他运营商的D2D资源结构信息,根据该D2D资源结构信息生成D2D间隙结构信息而通知给用户装置UE。
作为一例,在本变形例中,如图11所示,基站eNB决定间隙块和跳时模式,向用户装置UE通知决定内容作为D2D间隙结构信息。
在图11中,用A、B、C所示的各块是间隙块,与在图10中用A、B、C所示的块对应。即,在变形例中,有可能进行D2D信号的发送接收的块设定为间隙块。作为向用户装置UE通知的该间隙块的结构信息,包含间隙块的时间长度、周期、偏移量等。
在各间隙块内不考虑实际的位图而通过跳时模式设定D2D间隙。
即,在考虑了实际的位图的情况下,在用户装置UE间不能实现扩展,因此,在本变形例中,不考虑实际的位图,而通过跳时模式设定D2D间隙。
图11的例子示出了示意性的例子,针对对象的用户装置UE,在间隙块A中对第一个子帧设定D2D间隙,在间隙块B中,对第三个子帧设定D2D间隙,在间隙块 C中,对第二个子帧设定D2D间隙。此外,关于跳时模式的设定,例如可以与图6、图7中说明的例子同样地进行。
(装置结构例)
下面,对执行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动作(至少到目前为止说明的所有的动作)的用户装置UE和基站eNB的结构例进行说明。
<用户装置UE的结构例>
图12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用户装置UE的功能结构图。如图12所示,用户装置 UE包括信号发送部101、信号接收部102、D2D通信功能部103、D2D资源信息获取部104以及D2D间隙控制部105。另外,图12仅示出了用户装置UE中的特别地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相关的功能部,也具有用于至少执行依照LTE的动作的未图示的功能。另外,图12所示的功能结构仅为一例。只要能够执行本实施方式的动作,则功能区分和功能部的名称可以是任意的。
信号发送部101包括根据应从用户装置UE发送的高层的信号来生成物理层的各种信号并进行无线发送的功能。另外,信号发送部101具有D2D通信的发送功能和蜂窝通信的发送功能。
信号接收部102包括从其他用户装置UE或者基站eNB无线接收各种信号,从接收到的物理层的信号中获取更高层的信号的功能。信号接收部102具有D2D通信的接收功能和蜂窝通信的接收功能。
D2D通信功能部103包括D2D应用的功能,执行Discovery信号发送接收控制、 D2D的数据发送接收控制等。
D2D资源信息获取部104根据从其他运营商基站等接收到的广播信息等获取 D2D资源信息,并保持在存储器等中。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D2D资源信息获取部104是与变形例相关的功能部。
如到此为止说明的那样,D2D间隙控制部105包括从基站接收D2D间隙结构信息而基于该D2D间隙结构信息设定用于发送接收异频D2D信号的D2D间隙的功能。设定D2D间隙是指例如将D2D间隙结构信息保存于存储器等中,并且按照该D2D 间隙结构信息来计算D2D间隙的期间(子帧),向信号发送部101和/或信号接收部 102通知该间隙期间(哪个子帧相当于该间隙的信息等)。信号发送部101和/或信号接收部102例如可以在该D2D间隙的期间内不进行蜂窝信号的发送接收而进行对异频D2D信号进行发送接收的动作。
另外,在由信号发送部101和/或信号接收部102在间隙块中的D2D间隙以外的子帧中执行蜂窝信号的发送或接收的情况下,D2D间隙控制部105也能够进行解除该间隙块内的D2D间隙的动作。
另外,D2D间隙控制部105也能够指示信号发送部101在D2D间隙中与D2D信号的发送接收相比优先执行上行蜂窝信号的发送。另外,D2D间隙控制部105也能够实施控制,使得在D2D间隙中不进行上行蜂窝信号中的特定的蜂窝信号的发送。
另外,D2D间隙控制部105能够进行在变形例中说明的动作,即,向服务小区的基站发送包括从其他基站接收到的D2D资源结构信息的D2D通信请求,且从该基站接收D2D间隙结构信息作为针对D2D通信请求的应答,基于该D2D间隙结构信息而设定添加了其他基站中的D2D资源结构信息的D2D间隙。
对于图12所示的用户装置UE的结构,可以通过硬件电路(例:1个或多个IC 芯片)实现整体,也可以通过硬件电路构成一部分,其他部分由CPU和程序实现。
图13是示出用户装置UE的硬件(HW)结构的例子的图。图13示出了比图12 更接近安装例的结构。如图13所示,UE具有进行与无线信号相关的处理的RE(Radio Equipment,无线设备)模块151、进行基带信号处理的BB(Base Band,基带)处理模块152、进行高层等的处理的装置控制模块153、以及作为接入USIM卡的接口的 USIM插槽154。
RE模块151针对从BB处理模块152接收到的数字基带信号进行D/A (Digital-to-Analog,数字-模拟)转换、调制、频率转换以及功率放大等,从而生成应从天线发送的无线信号。另外,针对接收到的无线信号,进行频率转换、A/D(Analog to Digital,模拟-数字)转换、解调等,从而生成数字基带信号,并发送给BB处理模块152。例如,RE模块151包括图12的信号发送部101和信号接收部102中的物理层等的功能。
BB处理模块152进行将IP包和数字基带信号相互转换的处理。DSP(DigitalSignal 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162是进行BB处理模块152中的信号处理的处理器。存储器172用作DSP 162的工作区。例如,BB处理模块152例如包括图12 的信号发送部101和信号接收部102中的层2等的功能、D2D通信功能部103、D2D 资源信息获取部104以及D2D间隙控制部105。此外,也可以将D2D通信功能部103、 D2D资源信息获取部104以及D2D间隙控制部105的功能的全部或者一部分包含在装置控制模块153中。
装置控制模块153进行IP层的协议处理、各种应用的处理等。处理器163是进行装置控制模块153所进行的处理的处理器。存储器173用作处理器163的工作区。另外,处理器163经由USIM插槽154在与USIM之间进行数据的读取和写入。
<基站eNB的结构例>
图14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基站eNB的功能结构图。如图14所示,基站eNB包括信号发送部201、信号接收部202、UE信息保存部203、D2D资源信息保存部204 以及D2D间隙控制部205。另外,图14仅示出了基站eNB中的特别地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相关的功能部,也具有用于作为至少依照LTE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而进行动作的未图示的功能。另外,图14所示的功能结构仅为一例。只要能够执行本实施方式的动作,则功能区分和功能部的名称可以是任意的。
信号发送部201包含根据应从基站eNB发送的高层的信号生成物理层的各种信号,并进行无线发送的功能。信号接收部202包含从用户装置UE无线接收各种信号,从接收到的物理层的信号中获取更高层的信号的功能。
UE信息保存部203中保存有从各用户装置UE接收的信息作为UE能力,例如, D2D间隙控制部205参照该信息,从而能够判断能否进行针对用户装置UE的D2D 间隙的设定。
D2D资源信息保存部204中例如保存有从用户装置UE接收的其他基站(其他运营商)的D2D资源信息,D2D间隙控制部205参照该信息,从而生成添加了其他运营商的D2D资源信息的D2D间隙结构信息。此外,D2D资源信息保存部204是与变形例相关的功能部。
如到此为止说明的那样,D2D间隙控制部205能够生成D2D间隙结构信息而向用户装置UE通知,且对用户装置UE设定进行了跳时的D2D间隙。
对于图14所示的基站eNB的结构,可以通过硬件电路(例:1个或多个IC芯片) 实现整体,也可以通过硬件电路构成一部分,其他部分由CPU和程序实现。
图15是示出基站eNB的硬件(HW)结构的例子的图。图15示出了比图14更接近安装例的结构。如图15所示,基站eNB具有进行与无线信号相关的处理的RE 模块251、进行基带信号处理的BB处理模块252、进行高层等的处理的装置控制模块253以及作为用于与网络连接的接口的通信IF 254。
RE模块251针对从BB处理模块252接收到的数字基带信号进行D/A转换、调制、频率转换以及功率放大等,从而生成应从天线发送的无线信号。另外,针对接收到的无线信号进行频率转换、A/D转换、解调等,从而生成数字基带信号,并发送给 BB处理模块252。例如,RE模块251包括图14的信号发送部201和信号接收部202 中的物理层等的功能。
BB处理模块252进行将IP包和数字基带信号相互转换的处理。DSP 262是进行 BB处理模块252中的信号处理的处理器。存储器272用作DSP 262的工作区。BB 处理模块252例如包括图14的信号发送部201和信号接收部202中的层2等的功能、 UE信息保存部203、D2D资源信息保存部204以及D2D间隙控制部205。另外,也可以将UE信息保存部203、D2D资源信息保存部204以及D2D间隙控制部205的功能的全部或者一部分包含在装置控制模块253中。
装置控制模块253进行IP层的协议处理、OAM处理等。处理器263是进行装置控制模块253所进行的处理的处理器。存储器273用作处理器263的工作区。辅助存储装置283例如是HDD等,保存基站eNB本身用于进行动作的各种设定信息等。
(实施方式的总结)
以上,如所说明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用户装置,其使用于支持D2D 通信的移动通信系统中,该用户装置具有:设定单元,其从基站接收D2D间隙结构信息,且基于该D2D间隙结构信息而设定D2D间隙;以及通信单元,其使用所述 D2D间隙来监视异频D2D信号,基于所述D2D间隙结构信息而设定的所述D2D间隙是在时域中基于跳时模式而分配的规定的时间长度的时间区间。
通过上述结构,能够提供一种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尽量不阻碍蜂窝通信和同频的D2D信号的发送接收而用户装置能够高效地进行异频D2D信号监视的技术。
所述D2D间隙例如是在以规定的时间间隔来分配的各间隙期间内基于所述跳时模式而分配的所述规定的时间长度的时间区间。通过该结构,能够将以规定的时间间隔来分配的间隙期间为单位,基于跳时模式进行跳时,能够简易地实现跳时的处理。
所述D2D间隙例如可以是具有规定的时间长度的间隙块内的规定的子帧,以基于所述跳时模式而决定的时间间隔分配所述间隙块。通过该结构,能够以间隙块为单位进行跳时,因此即使在进行跳时的情况下,也能够在各间隙块共用间隙块内的控制。
可以是在所述间隙块中的D2D间隙以外的子帧中发生了所述基站的小区中的蜂窝信号的发送或接收的情况下,所述通信单元解除该间隙块内的D2D间隙。通过该结构,能够一边实施异频D2D信号的监视,一边高效地进行蜂窝通信。
可以是所述通信单元在所述D2D间隙中与D2D信号的发送接收相比优先执行所述基站的小区中的上行蜂窝信号的发送。通过该结构,能够在不降低蜂窝通信的性能的情况下实施异频D2D信号的监视。
可以是所述通信单元在所述D2D间隙中不进行所述基站的小区中的上行蜂窝信号中的特定的蜂窝信号的发送。例如,选择几乎不影响蜂窝通信的性能的信号作为特定的蜂窝信号,从而能够在不降低蜂窝通信的性能的情况下高效地实施异频D2D信号的监视。
可以是所述设定单元向所述基站发送包含从与所述基站不同的其他基站接收到的D2D资源结构信息的D2D通信请求,从所述基站接收所述D2D间隙结构信息作为针对所述D2D通信请求的应答。通过该结构,能够获取添加了其他运营商等的D2D 资源结构信息的D2D间隙结构信息,因此能够高效地实施异频D2D信号的监视。
此外,也可以将上述各个装置的结构中的“单元”置换为“部”、“电路”、“器件(device)”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用户装置UE既可以是具有CPU和存储器、且通过由CPU (处理器)执行程序来实现的结构,也可以是由具有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处理的逻辑的硬件电路等硬件来实现的结构,还可以是程序与硬件并存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基站eNB既可以是具有CPU和存储器、且通过由CPU (处理器)执行程序来实现的结构,也可以是由具有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处理的逻辑的硬件电路等硬件来实现的结构,还可以是程序与硬件并存的结构。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所公开的发明不限于这样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各种变形例、修正例、代替例、置换例等。为了促进发明的理解而使用具体的数值例进行了说明,但只要没有特别的说明,这些数值只不过是一例,也可以使用适当的任意值。上述的说明中的项目的区分对于本发明而言并不是本质性的,可以根据需要组合使用2个以上的项目所记载的事项,也可以将某个项目所记载的事项应用于其他项目所记载的事项中(只要不矛盾)。功能框图中的功能部或处理部的边界未必对应于物理的部件的边界。在物理上可由1个部件执行多个功能部的动作,或者在物理上可由多个部件执行1个功能部的动作。为了便于说明,使用功能性的框图说明了基站及用户装置,而这样的装置也可以通过硬件、软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按照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由用户装置和基站所具有的处理器进行操作的软件也可以分别保存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M)、闪速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EPROM、 EEPROM、寄存器、硬盘(HDD)、可移动盘、CD-ROM、数据库、服务器以及其他适当的任意存储介质中。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情况下本发明包含各种变形例、修正例、代替例、置换例等。
本专利申请基于2015年4月9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5-080416号,主张其优先权,在本申请中引用日本专利申请第2015-080416号的全部内容。
标号说明
eNB:基站;UE:用户装置;101:信号发送部;102:信号接收部;103:D2D 通信功能部;104:D2D资源信息获取部;105:D2D间隙控制部;151:RE模块; 152:BB处理模块;153:装置控制模块;154:USIM插槽;201:信号发送部;202:信号接收部;203:UE信息保存部;204:D2D资源信息保存部;205:D2D间隙控制部;251:RE模块;252:BB处理模块;253:装置控制模块;254:通信IF。
Claims (2)
1.一种用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用户装置具有:
信号发送单元,其向基站发送设备到设备通信间隙结构信息的请求;
设定单元,其从所述基站接收设备到设备通信间隙结构信息,且基于该设备到设备通信间隙结构信息而设定设备到设备通信间隙;以及
设备到设备通信间隙控制单元,其根据上行信号的种类而决定是否在所述设备到设备通信间隙中发送该上行信号。
2.一种用户装置执行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通信方法具有:
信号发送步骤,向基站发送设备到设备通信间隙结构信息的请求;
设定步骤,从所述基站接收设备到设备通信间隙结构信息,且基于该设备到设备通信间隙结构信息而设定设备到设备通信间隙;以及
设备到设备通信间隙控制步骤,根据上行信号的种类而决定是否在所述设备到设备通信间隙中发送该上行信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080416 | 2015-04-09 | ||
JP2015080416 | 2015-04-09 | ||
PCT/JP2016/061384 WO2016163453A1 (ja) | 2015-04-09 | 2016-04-07 | ユーザ装置、及びd2d通信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431979A CN107431979A (zh) | 2017-12-01 |
CN107431979B true CN107431979B (zh) | 2021-09-21 |
Family
ID=570731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80020681.5A Active CN107431979B (zh) | 2015-04-09 | 2016-04-07 | 用户装置以及d2d通信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412732B2 (zh) |
EP (1) | EP3282774A4 (zh) |
JP (1) | JP6454781B2 (zh) |
CN (1) | CN107431979B (zh) |
WO (1) | WO2016163453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871454B2 (en) | 2019-07-19 | 2024-01-0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Handling collisions between access link and sidelink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34370A (zh) * | 2009-01-16 | 2012-01-25 | 诺基亚公司 | 调度用于设备到设备通信的资源的装置和方法 |
WO2014113537A1 (en) * | 2013-01-16 | 2014-07-24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Discovery signal generation and reception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82852A (zh) * | 2007-01-08 | 2010-03-24 | 交互数字技术公司 | 用于支持移动性的测量间隙图像调度 |
EP2382833B1 (en) * | 2009-01-16 | 2018-08-08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Enabling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in cellular networks |
US10045386B2 (en) * | 2012-05-31 | 2018-08-07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vice-to-device (D2D) mobility in wireless systems |
BE1021136B1 (nl) * | 2013-03-12 | 2016-02-22 | Cnh Industrial Belgium Nv | Maaidorser met verstelbare reinigingsschoenopstelling |
CN105940690B (zh) * | 2014-02-02 | 2019-08-13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用于d2d操作的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
WO2015136040A1 (en) * | 2014-03-12 | 2015-09-17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9797144B2 (en) * | 2014-04-15 | 2017-10-24 | Tapco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 Siding panel system |
CN105338513B (zh) * | 2014-08-08 | 2019-12-1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设备到设备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
EP3209077B1 (en) * | 2014-10-14 | 2020-02-26 | LG Electronics Inc. | Device-to-device (d2d) operation method of user equipme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user equipment using the method |
-
2016
- 2016-04-07 US US15/565,258 patent/US10412732B2/en active Active
- 2016-04-07 JP JP2017511047A patent/JP6454781B2/ja active Active
- 2016-04-07 WO PCT/JP2016/061384 patent/WO2016163453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6-04-07 EP EP16776619.5A patent/EP3282774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6-04-07 CN CN201680020681.5A patent/CN10743197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34370A (zh) * | 2009-01-16 | 2012-01-25 | 诺基亚公司 | 调度用于设备到设备通信的资源的装置和方法 |
WO2014113537A1 (en) * | 2013-01-16 | 2014-07-24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Discovery signal generation and reception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282774A1 (en) | 2018-02-14 |
US10412732B2 (en) | 2019-09-10 |
US20180110044A1 (en) | 2018-04-19 |
JPWO2016163453A1 (ja) | 2018-02-01 |
JP6454781B2 (ja) | 2019-01-16 |
WO2016163453A1 (ja) | 2016-10-13 |
CN107431979A (zh) | 2017-12-01 |
EP3282774A4 (en) | 2018-03-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576332B (zh) | 用户装置、基站以及异频d2d信号监视方法 | |
EP3709733B1 (en) | Resource configuration method in d2d communication,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 |
CN108353406B (zh) | 用户装置、基站及通知方法 | |
CN109923912B (zh) | 一种传输寻呼消息的方法及装置 | |
JP7040617B2 (ja) | シグナリング指示及び受信方法、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 |
CN107995636B (zh) | 免授权传输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
KR101986274B1 (ko) | D2d 통신에서 제어 평면을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 |
RU2551648C2 (ru) |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бработки взаимных помех сосуществования в устройстве в среде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ети | |
KR20250022251A (ko) | 무선 통신 네트워크 상에서의 랜덤 액세스를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
CN107409408B (zh) | 用户装置、移动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 |
US7852805B2 (en) | Variable length radio link ID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 |
WO2009157311A1 (ja) | 基地局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 |
CN103428876B (zh) | 物理信道资源调度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 |
JP2021510951A (ja) | 参照信号リソースの送信位置の指示方法、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 |
RU2741785C1 (ru) |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данных, оконеч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етев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 |
US20200322977A1 (en) | User equipment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 |
CN109152075B (zh) | 用于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 |
CN113170317A (zh) | 用于非授权频谱的通信方法和设备 | |
CN113519177A (zh) | 一种资源共享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 | |
JP2023537283A (ja) | 上りリンク信号の送受信方法及び装置 | |
CN107431979B (zh) | 用户装置以及d2d通信方法 | |
CN113170330A (zh) |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 |
CN106982456B (zh) | 一种通信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及基站 | |
CN113170324B (zh) | 用于非授权频谱的无线通信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 |
EP3217745B1 (en) | Method, wireless access device, and user equipment for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