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01143A - 一种利用滴管技术保护大坝护坡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利用滴管技术保护大坝护坡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401143A CN107401143A CN201611115393.6A CN201611115393A CN107401143A CN 107401143 A CN107401143 A CN 107401143A CN 201611115393 A CN201611115393 A CN 201611115393A CN 107401143 A CN107401143 A CN 10740114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am
- bank protection
- protection
- passage
- soi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2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4570 mortar (masonr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29920005830 Polyurethane Foam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29920000642 polymer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9000011496 polyurethane foam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4568 cem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11241 protect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04575 sto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10881 fly ash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04576 san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08030 superplasticiz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5000007164 Oryza sativa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5000009566 rice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40000007594 Oryza sativa Specie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4162 soil eros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41000209094 Oryz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680 brush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435 ro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641 stabili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05 stabi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35 construction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 construction si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012 mi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8 mig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6 synthesis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3/00—Engineering works in connection with control or use of streams, rivers, coasts, or other marine sites; Sealings or joints for engineering works in general
- E02B3/04—Structures or 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protecting banks, coasts, or harbours
- E02B3/10—Dams; Dykes; Sluice ways or other structures for dykes, dams, or the like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3/00—Engineering works in connection with control or use of streams, rivers, coasts, or other marine sites; Sealings or joints for engineering works in general
- E02B3/04—Structures or 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protecting banks, coasts, or harbours
- E02B3/12—Revetment of banks, dams, watercourses, or the like, e.g. the sea-floor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11/00—Drainage of soil, e.g. for agricultural purposes
- E02B11/005—Drainage conduit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11—Hard structures, e.g. dams, dykes or breakwa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滴管技术保护大坝护坡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首先,在需要修建大坝的地方进行实地勘测,收集地形的信息,对地表下的土壤含水量以及土壤硬度信息进行采集,S2、根据S1中收集到的信息,规划修建大坝的长度以及宽度,然后根据设计方案选取使用的材料以及施工的方法,S3、按照设计方案进行修建,将混凝土块从下往上依次堆积,并且使大坝的倾斜角度控制在50度‑70度之间。本发明将排水管道设置在护坡的内部形成管道系统,当水量增加的时候,可以将护坡内部过多的水分排出,避免护坡受到损坏,渗透进护坡中的水分会通过排水管道再次回流,起到保护地下水的作用,减少水土流失。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坝防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滴管技术保护大坝护坡的方法。
背景技术
水利枢纽为开发利用河流水力资源,在河道上采取工程措施,按照国家相关规范,修筑的控制和支配水流的水工式建筑物,同时将其布置在合理的位置上,互相配合与协调工作,从而实现水利任务所组成的一个有机综合体,包括挡水建筑物和泄水建筑物等。
大坝,挡水建筑物的代表形式就叫坝,可分为土坝、重力坝、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和拱坝等。
堤坝式水电站中的主要壅水建筑物。又称拦河坝,其作用是抬高河流水位,形成上游调节水库。坝的高度取决于枢纽地形、地质条件、淹没范围、人口迁移、上(下)游梯级水电站的关系以及动能指标等。截至1989年,中国大陆水电站最高的大坝的高度为178米,世界上最高的大坝的高度为325米(土石坝)。大坝的安全极其重要,所以应加强对大坝安全的监测。建坝过程中及建坝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也应充分考虑,大坝可分为混凝土坝和土石坝两大类。大坝的类型根据坝址的自然条件、建筑材料、施工场地、导流、工期以及造价等综合比较选定,其中混凝土坝包括重力坝、拱坝和支墩坝3种类型,重力坝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施工较容易,耐久性好,适宜于在岩基上进行高坝建筑,便于设置泄水建筑物。但重力坝体积大,水泥用量多,材料强度未能充分利用。拱坝为一空间壳体结构,平面上呈拱形,凸向上游,利用拱的作用将所承受的水平载荷变为轴向压力传至两岸基岩,两岸拱座支撑坝体,保持坝体稳定,拱坝具有较高的超载能力,拱坝对地基和两岸岩石要求较高,施工上亦较重力坝难度大,在两岸岩基坚硬完整的狭窄河谷坝址,特别适于建造拱坝。一般把坝底厚度T与最大坝高H的比值(T/H)小于0.1的称为薄拱坝;在0.1~0.3间的称为拱坝;在0.4~0.6间的称为重力拱坝。若T/H值更大时,拱的作用已很小,即近于重力坝。土石坝包括土坝、堆石坝和土石混合坝等,又统称为当地材料坝。它具有就地取材、节约水泥和对坝址地基条件要求较低等优点。一般当地材料坝由坝体、防渗体、排水体和护坡等4部分组成。
根据中国专利号CN101514547A中提出的一种堤坝护坡技术,该文献中提出了传统的大坝护坡施工比较麻烦,工程量比较大,而且抗冲刷效果不好,并且需要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因此该文献中提出了一种新的大坝保护技术,将大坝采用水平联锁式混凝土砌块,能够有效的避免护坡的表面出现裂缝,使护坡的抗冲刷效果更好,并且施工方便,可以节省大量的施工资金。
在大多的靠近河流的地区,由于在雨水季节水量上涨,会给人们带来很大的损失,因此人们修建了大坝进行防水,但是由于大坝靠近水源,并且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大坝需要经常进行维修以免发生意外,因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利用滴管技术保护大坝护坡的方法。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利用滴管技术保护大坝护坡的方法,具有能够保护护坡和水源特点,解决了护坡容易受到损坏导致水土流失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利用滴管技术保护大坝护坡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首先,在需要修建大坝的地方进行实地勘测,收集地形的信息,对地表下的土壤含水量以及土壤硬度信息进行采集;
S2、根据S1中收集到的信息,规划修建大坝的长度以及宽度,然后根据设计方案选取使用的材料以及施工的方法;
S3、按照设计方案进行修建,将混凝土块从下往上依次堆积,并且使大坝的倾斜角度控制在50度-70度之间,并且在大坝的内部开设出相连通的通道,并且在通道的内侧壁上铺设聚合物砂浆形成保护层,并且在聚合物砂浆的外表面铺设纤网格布或者铁丝网;
S4、在大坝护坡的外表面铺设聚氨酯泡沫层,然后在聚氨酯泡沫层的外表面铺设铁丝网,在铁丝网的外表面铺设混合砂浆,并且在护坡的外表面开设有排水槽。
优选的,根据S1中的施工方法,同时还需要对土壤的酸碱度、大坝前水位的变化以及风力的变化进行勘测。
优选的,根据S3中的施工方法,在通道的内部埋设筒管,并且筒管之间相互连通,且筒管的孔径为0.08-0.15米。
优选的,根据S3中的施工方法,将相邻的通道出口之间的距离为2-3米,并且通道的倾斜角度为10-25度。
优选的,根据S3中的施工方法所使用的混凝土块,该混凝土块采用长0.4米、宽和高均为0.25米的长方体块。
优选的,该混凝土块包括以下配比:粉煤灰10%-25%,超塑化剂0.4%-0.8%,含水量为21%-27%的水泥20%-30%,粒径为19-25毫米的粗砂25%-35%,粒径为25-31.5毫米的碎石块25%-40%。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滴管技术保护大坝护坡的方法,将排水管道设置在护坡的内部形成管道系统,当水量增加的时候,可以将护坡内部过多的水分排出,避免护坡受到损坏,而且可以减少水分的流失,渗透进护坡中的水分会通过排水管道再次回流,使地下水能够循环利用,起到保护地下水的作用,保持土壤的湿润,减少水土流失,避免造成经济损失,而且可以有效的保护气候湿润,适合人们的生活,并且在水源丰富的地区,可以有效的保护水源,避免水分过多的流失导致影响作物的生长甚至导致气候变得恶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涉及的大坝侧视图;
图2为本发明涉及的护坡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利用滴管技术保护大坝护坡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首先,在需要修建大坝的地方进行实地勘测,收集地形的信息,对地表下的土壤含水量以及土壤硬度信息进行采集,同时还需要对土壤的酸碱度、大坝前水位的变化以及风力的变化进行勘测,将信息勘测清楚之后才能设计出最合适的方案设置排水管,从而对水流进行更好的控制,减少水土的流失;
S2、根据S1中收集到的信息,规划修建大坝的长度以及宽度,然后根据设计方案选取使用的材料以及施工的方法;
S3、按照设计方案进行修建,将混凝土块从下往上依次堆积,并且使大坝的倾斜角度控制在50度,有利于保持护坡的稳定,而且可以使大坝的承重能力更好,不容易发生倒塌,可以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并且在大坝的内部开设出相连通的通道,在通道的内部埋设筒管,并且筒管之间相互连通,当水量增加的时候,可以将护坡内部过多的水分排出,避免护坡受到损坏,而且可以减少水分的流失,渗透进护坡中的水分会通过排水管道再次回流,使地下水能够循环利用,起到保护地下水的作用,保持土壤的湿润,减少水土流失,避免造成经济损失,且筒管的孔径为0.08米,将相邻的通道出口之间的距离为2米,并且通道的倾斜角度为10度,该混凝土块采用长0.4米、宽和高均为0.25米的长方体块,并且在通道的内侧壁上铺设聚合物砂浆形成保护层,并且在聚合物砂浆的外表面铺设纤网格布或者铁丝网,在通道的内部设置保护层,可以避免通道发生塌陷,并且在护坡中的水分渗出的同时可以减少水分的流失;
S4、在大坝护坡的外表面铺设聚氨酯泡沫层,然后在聚氨酯泡沫层的外表面铺设铁丝网,在铁丝网的外表面铺设混合砂浆,在护坡的外表面设置防护层,能够有效的对护坡形成保护,减弱外界环境对护坡的损伤,延长护坡的使用寿命,并且在护坡的外表面开设有排水槽,可以将水排出,避免水堆积在护坡上。
该混凝土块包括以下配比:粉煤灰14.6%,超塑化剂0.4%,含水量为21%的水泥25%,粒径为19毫米的粗砂25%,粒径为25毫米的碎石块35%。
实施例2
一种利用滴管技术保护大坝护坡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首先,在需要修建大坝的地方进行实地勘测,收集地形的信息,对地表下的土壤含水量以及土壤硬度信息进行采集,同时还需要对土壤的酸碱度、大坝前水位的变化以及风力的变化进行勘测;
S2、根据S1中收集到的信息,规划修建大坝的长度以及宽度,然后根据设计方案选取使用的材料以及施工的方法;
S3、按照设计方案进行修建,将混凝土块从下往上依次堆积,并且使大坝的倾斜角度控制在50度,并且在大坝的内部开设出相连通的通道,在通道的内部埋设筒管,并且筒管之间相互连通,且筒管的孔径为0.1米,将相邻的通道出口之间的距离为2.2米,并且通道的倾斜角度为15度,该混凝土块采用长0.4米、宽和高均为0.25米的长方体块,并且在通道的内侧壁上铺设聚合物砂浆形成保护层,并且在聚合物砂浆的外表面铺设纤网格布或者铁丝网;
S4、在大坝护坡的外表面铺设聚氨酯泡沫层,然后在聚氨酯泡沫层的外表面铺设铁丝网,在铁丝网的外表面铺设混合砂浆,并且在护坡的外表面开设有排水槽。
该混凝土块包括以下配比:粉煤灰14.5%,超塑化剂0.5%,含水量为22%的水泥30%,粒径为22毫米的粗砂30%,粒径为27毫米的碎石块25%。
实施例3
一种利用滴管技术保护大坝护坡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首先,在需要修建大坝的地方进行实地勘测,收集地形的信息,对地表下的土壤含水量以及土壤硬度信息进行采集,同时还需要对土壤的酸碱度、大坝前水位的变化以及风力的变化进行勘测;
S2、根据S1中收集到的信息,规划修建大坝的长度以及宽度,然后根据设计方案选取使用的材料以及施工的方法;
S3、按照设计方案进行修建,将混凝土块从下往上依次堆积,并且使大坝的倾斜角度控制在55度,并且在大坝的内部开设出相连通的通道,在通道的内部埋设筒管,并且筒管之间相互连通,且筒管的孔径为0.12米,将相邻的通道出口之间的距离为2.3米,并且通道的倾斜角度为18度,该混凝土块采用长0.4米、宽和高均为0.25米的长方体块,并且在通道的内侧壁上铺设聚合物砂浆形成保护层,并且在聚合物砂浆的外表面铺设纤网格布或者铁丝网;
S4、在大坝护坡的外表面铺设聚氨酯泡沫层,然后在聚氨酯泡沫层的外表面铺设铁丝网,在铁丝网的外表面铺设混合砂浆,并且在护坡的外表面开设有排水槽。
该混凝土块包括以下配比:粉煤灰10%,超塑化剂0.6%,含水量为23%的水泥30%,粒径为23毫米的粗砂20%,粒径为29毫米的碎石块39.4%。
实施例4
一种利用滴管技术保护大坝护坡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首先,在需要修建大坝的地方进行实地勘测,收集地形的信息,对地表下的土壤含水量以及土壤硬度信息进行采集,同时还需要对土壤的酸碱度、大坝前水位的变化以及风力的变化进行勘测;
S2、根据S1中收集到的信息,规划修建大坝的长度以及宽度,然后根据设计方案选取使用的材料以及施工的方法;
S3、按照设计方案进行修建,将混凝土块从下往上依次堆积,并且使大坝的倾斜角度控制在60度,并且在大坝的内部开设出相连通的通道,在通道的内部埋设筒管,并且筒管之间相互连通,且筒管的孔径为0.13米,将相邻的通道出口之间的距离为2.5米,并且通道的倾斜角度为18度,该混凝土块采用长0.4米、宽和高均为0.25米的长方体块,并且在通道的内侧壁上铺设聚合物砂浆形成保护层,并且在聚合物砂浆的外表面铺设纤网格布或者铁丝网;
S4、在大坝护坡的外表面铺设聚氨酯泡沫层,然后在聚氨酯泡沫层的外表面铺设铁丝网,在铁丝网的外表面铺设混合砂浆,并且在护坡的外表面开设有排水槽。
该混凝土块包括以下配比:粉煤灰18%,超塑化剂0.7%,含水量为25%的水泥28%,粒径为21毫米的粗砂24%,粒径为27毫米的碎石块29.3%。
实施例5
一种利用滴管技术保护大坝护坡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首先,在需要修建大坝的地方进行实地勘测,收集地形的信息,对地表下的土壤含水量以及土壤硬度信息进行采集,同时还需要对土壤的酸碱度、大坝前水位的变化以及风力的变化进行勘测;
S2、根据S1中收集到的信息,规划修建大坝的长度以及宽度,然后根据设计方案选取使用的材料以及施工的方法;
S3、按照设计方案进行修建,将混凝土块从下往上依次堆积,并且使大坝的倾斜角度控制在65度,并且在大坝的内部开设出相连通的通道,在通道的内部埋设筒管,并且筒管之间相互连通,且筒管的孔径为0.15米,将相邻的通道出口之间的距离为2.5米,并且通道的倾斜角度为20度,该混凝土块采用长0.4米、宽和高均为0.25米的长方体块,并且在通道的内侧壁上铺设聚合物砂浆形成保护层,并且在聚合物砂浆的外表面铺设纤网格布或者铁丝网;
S4、在大坝护坡的外表面铺设聚氨酯泡沫层,然后在聚氨酯泡沫层的外表面铺设铁丝网,在铁丝网的外表面铺设混合砂浆,并且在护坡的外表面开设有排水槽。
该混凝土块包括以下配比:粉煤灰14.25%,超塑化剂0.75%,含水量为25%的水泥25%,粒径为25毫米的粗砂25%,粒径为31.5毫米的碎石块35%。
实施例6
一种利用滴管技术保护大坝护坡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首先,在需要修建大坝的地方进行实地勘测,收集地形的信息,对地表下的土壤含水量以及土壤硬度信息进行采集,同时还需要对土壤的酸碱度、大坝前水位的变化以及风力的变化进行勘测;
S2、根据S1中收集到的信息,规划修建大坝的长度以及宽度,然后根据设计方案选取使用的材料以及施工的方法;
S3、按照设计方案进行修建,将混凝土块从下往上依次堆积,并且使大坝的倾斜角度控制在70度,并且在大坝的内部开设出相连通的通道,在通道的内部埋设筒管,并且筒管之间相互连通,且筒管的孔径为0.14米,将相邻的通道出口之间的距离为2.5米,并且通道的倾斜角度为20度,该混凝土块采用长0.4米、宽和高均为0.25米的长方体块,并且在通道的内侧壁上铺设聚合物砂浆形成保护层,并且在聚合物砂浆的外表面铺设纤网格布或者铁丝网;
S4、在大坝护坡的外表面铺设聚氨酯泡沫层,然后在聚氨酯泡沫层的外表面铺设铁丝网,在铁丝网的外表面铺设混合砂浆,并且在护坡的外表面开设有排水槽。
该混凝土块包括以下配比:粉煤灰20%,超塑化剂0.8%,含水量为27%的水泥28%,粒径为25毫米的粗砂20%,粒径为30毫米的碎石块31.2%。
本发明中,将排水管道设置在护坡的内部形成管道系统,当水量增加的时候,可以将护坡内部过多的水分排出,避免护坡受到损坏,而且可以减少水分的流失,渗透进护坡中的水分会通过排水管道再次回流,使地下水能够循环利用,起到保护地下水的作用,保持土壤的湿润,减少水土流失,避免造成经济损失,而且可以有效的保护气候湿润,适合人们的生活,并且在水源丰富的地区,可以有效的保护水源,避免水分过多的流失导致影响作物的生长甚至导致气候变得恶劣。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利用滴管技术保护大坝护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首先,在需要修建大坝的地方进行实地勘测,收集地形的信息,对地表下的土壤含水量以及土壤硬度信息进行采集;
S2、根据S1中收集到的信息,规划修建大坝的长度以及宽度,然后根据设计方案选取使用的材料以及施工的方法;
S3、按照设计方案进行修建,将混凝土块从下往上依次堆积,并且使大坝的倾斜角度控制在50度-70度之间,并且在大坝的内部开设出相连通的通道,并且在通道的内侧壁上铺设聚合物砂浆形成保护层,并且在聚合物砂浆的外表面铺设纤网格布或者铁丝网;
S4、在大坝护坡的外表面铺设聚氨酯泡沫层,然后在聚氨酯泡沫层的外表面铺设铁丝网,在铁丝网的外表面铺设混合砂浆,并且在护坡的外表面开设有排水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滴管技术保护大坝护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S1中的施工方法,同时还需要对土壤的酸碱度、大坝前水位的变化以及风力的变化进行勘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滴管技术保护大坝护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S3中的施工方法,在通道的内部埋设筒管,并且筒管之间相互连通,且筒管的孔径为0.08-0.15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滴管技术保护大坝护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S3中的施工方法,将相邻的通道出口之间的距离为2-3米,并且通道的倾斜角度为10-25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滴管技术保护大坝护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S3中的施工方法所使用的混凝土块,该混凝土块采用长0.4米、宽和高均为0.25米的长方体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滴管技术保护大坝护坡的方法中所采用的混凝土块,其特征在于,该混凝土块包括以下配比:粉煤灰10%-25%,超塑化剂0.4%-0.8%,含水量为21%-27%的水泥20%-30%,粒径为19-25毫米的粗砂25%-35%,粒径为25-31.5毫米的碎石块25%-4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1115393.6A CN107401143A (zh) | 2016-12-07 | 2016-12-07 | 一种利用滴管技术保护大坝护坡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1115393.6A CN107401143A (zh) | 2016-12-07 | 2016-12-07 | 一种利用滴管技术保护大坝护坡的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401143A true CN107401143A (zh) | 2017-11-28 |
Family
ID=603894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1115393.6A Pending CN107401143A (zh) | 2016-12-07 | 2016-12-07 | 一种利用滴管技术保护大坝护坡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401143A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37233C (zh) * | 1998-12-10 | 2006-01-18 | 卡皮泰克意大利有限责任公司 | 堤坝及防水方法 |
KR100607555B1 (ko) * | 2005-11-09 | 2006-08-02 | (주)대호엔지니어링 | 설치류 이동로를 겸비한 하천 및 도로용 제방 |
KR20150103826A (ko) * | 2014-03-04 | 2015-09-14 | 변찬우 | 산발식 어도를 갖는 자연형 어도보 겸용 습지용 유지용수 공급 시스템 및 그러한 시스템을 갖는 하천 |
CN204676486U (zh) * | 2015-06-02 | 2015-09-30 | 四川农业大学 | 一种水利堤坝 |
CN205557445U (zh) * | 2016-04-26 | 2016-09-07 | 北京东方园林生态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挂壁式生态混凝土堤防 |
-
2016
- 2016-12-07 CN CN201611115393.6A patent/CN107401143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37233C (zh) * | 1998-12-10 | 2006-01-18 | 卡皮泰克意大利有限责任公司 | 堤坝及防水方法 |
KR100607555B1 (ko) * | 2005-11-09 | 2006-08-02 | (주)대호엔지니어링 | 설치류 이동로를 겸비한 하천 및 도로용 제방 |
KR20150103826A (ko) * | 2014-03-04 | 2015-09-14 | 변찬우 | 산발식 어도를 갖는 자연형 어도보 겸용 습지용 유지용수 공급 시스템 및 그러한 시스템을 갖는 하천 |
CN204676486U (zh) * | 2015-06-02 | 2015-09-30 | 四川农业大学 | 一种水利堤坝 |
CN205557445U (zh) * | 2016-04-26 | 2016-09-07 | 北京东方园林生态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挂壁式生态混凝土堤防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099903B (zh) | 高底座沥青混凝土心墙坝 | |
CN106284205B (zh) | 一种模袋边梗的尾砂水力冲填筑坝的方法 | |
CN106192871A (zh) | 用于泥石流沟的防护布置结构 | |
CN105862659A (zh) | 一种高频泥石流护岸导流方法 | |
CN201165666Y (zh) | 柔性网状谷坊 | |
Sissakian et al. | Karstification problems in the haditha dam, West Iraq | |
CN207211073U (zh) | 一种河流抗冲护脚 | |
Asthana et al. | Recent advances in dam engineering | |
CN107401143A (zh) | 一种利用滴管技术保护大坝护坡的方法 | |
Binnie et al. | MANGLA. PART 1. ENGINEERING OF MANGLA. | |
CN114775545A (zh) | 一种散粒体型式生态堰坝的建立方法 | |
CN203007959U (zh) | 网箱护垫式护坡结构 | |
CN208055980U (zh) | 一种水利工程用透水防冲墙结构 | |
CN221919218U (zh) | 一种高土石围堰坡面防护结构 | |
CN207405572U (zh) | 一种新型耐水的木桩驳岸结构 | |
CN113216095A (zh) | 一种采用砒砂岩模块堆叠的淤地坝及其施工方法 | |
Lempérière |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dams, reservoirs, and balancing lakes | |
CN217758578U (zh) | 一种水利工程河岸防护用生态护坡 | |
CN215888097U (zh) | 防洪防护堤坝 | |
Croquevielle et al. | Ralco dam, Chile–features of its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 |
Hirshfield et al. | Changes in sediment transport of the Yellow River in the Loess Plateau | |
CN209686332U (zh) | 生态格网护墙 | |
CN208009360U (zh) | 一种海堤施工期度汛防护结构 | |
Milanović | Water Resources Projects | |
CN117947786A (zh) | 一种邻水基坑及降水防渗的设计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128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