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7370337B - 永磁联轴器的立式安装结构及方法和在线分离与复位方法 - Google Patents

永磁联轴器的立式安装结构及方法和在线分离与复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70337B
CN107370337B CN201710700606.XA CN201710700606A CN107370337B CN 107370337 B CN107370337 B CN 107370337B CN 201710700606 A CN201710700606 A CN 201710700606A CN 107370337 B CN107370337 B CN 1073703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permanent magnet
magnet coupling
vertical
r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70060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370337A (zh
Inventor
徐俊峰
牟红刚
王文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Magnet Valley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Magnet Valley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Magnet Valley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Magnet Valley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70060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370337B/zh
Publication of CN1073703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703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3703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703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49/00Dynamo-electric clutches; Dynamo-electric brakes
    • H02K49/10Dynamo-electric clutches; Dynamo-electric brakes of the permanent-magnet type
    • H02K49/104Magnetic couplings consisting of only two coaxial rotary elements, i.e. the driving element and the driven element
    • H02K49/108Magnetic couplings consisting of only two coaxial rotary elements, i.e. the driving element and the driven element with an axial air gap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ermanent Field Magnets Of Synchronous Machinery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永磁联轴器的立式安装结构及方法和在线分离与复位方法,立式安装结构包括同轴设置的永磁联轴器和支撑套筒,支撑套筒的一端与立式电机连接,另一端与负载端连接,永磁联轴器位于支撑套筒内,永磁联轴器包括第一轴套、第二轴套、从动转子和主动转子,第一轴套套设在立式电机的输出轴上且与主动转子连接,第二轴套套设在负载端的输入轴上且与从动转子连接,其中,支撑套筒包括分体设置且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第一套筒与立式电机连接,第二套筒与负载端连接。上述结构和方法解决了永磁联轴器的立式安装难题,容易连接和分离,并可在多机联动系统中实现故障电机的在线分离检修与复位。

Description

永磁联轴器的立式安装结构及方法和在线分离与复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机械传动领域,具体地,涉及永磁联轴器的立式安装结构及方法和在线分离与复位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立式电机与负载端(如减速机端)的连接一般需要通过一体化成型的环形封闭套筒进行过渡,该套筒的一端通过法兰与立式电机连接,另一端亦通过法兰与负载端连接。由于永磁耦合传动独特的优势,其在机械传动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值得人们的重视,但是将永磁联轴器直接应用于现有技术中的立式电机驱动系统中时势必存在一些技术问题:
第一,螺栓等联接件紧固时扳手空间的问题,立式电机往往需要套筒等回转型支撑件进行支撑,因套筒等回转型支撑件内部空间狭小(基本无扳手空间),永磁联轴器的轴套与轴安装时往往采用热套装配工艺,而永磁联轴器内部磁钢不能承受高温,因此,轴套与主动转子或从动转子亦做成分体结构,那么势必采用螺栓等紧固件进行联接,立式安装时往往没有扳手空间,这导致永磁联轴器上相关的螺栓紧固连接便成为了问题。
第二,安装误差问题,套筒等回转型支撑件往往是靠法兰端面与电机法兰端面螺栓联接,支撑件无导向部位,同步永磁联轴器其主动转子和从动转子都布置有永磁磁钢,在安装时必然存在一定的安装误差(径向、角向误差等),因此安装时会存在气隙不均匀甚至稍有不慎两永磁转子便会偏心吸附在一起,导致难以分离。异步永磁联轴器的一转子为永磁转子,另一转子为金属导体转子,虽然安装时不存在偏心吸附的问题,但是无导向部件也存在安装后气隙不均匀的问题,导致不能满足传递最大扭矩要求。
第三,立式电机的在线分离与复位问题,对于多电机联合驱动系统,现有技术无法实现工作过程中立式电机的在线分离检修与复位工作,对于一些重要设备将严重影响生产。
第四,扭矩不可调整问题,目前永磁联轴器往往将主动转子与从动转子做成一体,且最大传递扭矩值往往是一定值,不能根据需要适当调整所传递最大扭矩值的需求。
因此,对于永磁联轴器的立式安装,为了解决以上诸多问题,需要提供一种新型的永磁联轴器立式安装的结构与方法。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永磁联轴器的立式安装结构及方法和在线分离与复位方法,该立式安装结构解决了永磁联轴器的立式安装难题,容易连接和分离,并可在多机联动系统中实现故障电机的在线分离检修与复位工作。
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方案1、一种永磁联轴器的立式安装结构,包括同轴设置的永磁联轴器和支撑套筒,所述永磁联轴器用于连接立式电机与负载端,所述支撑套筒的一端与所述立式电机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负载端连接,所述永磁联轴器位于所述支撑套筒内,所述永磁联轴器包括第一轴套、第二轴套、从动转子和主动转子,所述第一轴套套设在所述立式电机的输出轴上且与所述主动转子连接,所述第二轴套套设在所述负载端的输入轴上且与所述从动转子连接,所述支撑套筒包括分体设置且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立式电机连接,所述第二套筒与所述负载端连接。
方案2、根据方案1所述的永磁联轴器的立式安装结构,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立式电机法兰连接,所述第二套筒与所述负载端法兰连接,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第二套筒法兰连接。
方案3、根据方案2所述的永磁联轴器的立式安装结构,所述第一套筒的外周面上具有第一上法兰盘和第一下法兰盘,所述第二套筒的外周面上具有第二上法兰盘和第二下法兰盘,所述第一上法兰盘与所述立式电机的法兰盘靠端面和止口定位并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二下法兰盘与所述负载端的输入端法兰盘靠端面和止口定位并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一下法兰盘与所述第二上法兰盘靠端面和外圆定位并通过螺栓连接。
方案4、根据方案3所述的永磁联轴器的立式安装结构,所述第一套筒的第一上法兰盘形成在其上端,所述第一套筒的第一下法兰盘形成在其下端,所述第二套筒的第二上法兰盘形成在其中部,所述第二套筒的第二下法兰盘形成在其下端,所述第二套筒包括位于所述第二上法兰盘上方的导向部分及位于所述第二上法兰盘下方的主体部分,所述第一套筒套设在所述导向部分上。
方案5、根据方案4所述的永磁联轴器的立式安装结构,所述第一套筒的内周面形成有内键槽或内花键,所述第二套筒的导向部分的外周面形成有与所述内键槽或内花键相配合的外键槽或外花键。
方案6、根据方案4所述的永磁联轴器的立式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分的轴向长度为L0,所述主动转子的永磁体或所述从动转子的永磁体的轴向长度为L1,L0>L1。
方案7、根据方案3-6之任一项所述的永磁联轴器的立式安装结构,所述立式安装结构还包括调整垫片,该调整垫片设置在所述第一下法兰盘和所述第二上法兰盘之间,以用于调节所述主动转子的永磁体和所述从动转子的永磁体相对于彼此错开的轴向长度A。
方案8、根据方案3-6之任一项所述的永磁联轴器的立式安装结构,所述立式安装结构还包括调整垫片,该调整垫片设置在所述第一下法兰盘和所述第二上法兰盘之间,以用于调节所述主动转子的永磁盘或导体盘与所述从动转子的永磁盘之间的气隙的轴向长度C。
方案9、根据方案3-6之任一项所述的永磁联轴器的立式安装结构,所述第一下法兰盘和所述第二上法兰盘相对应地设置有多个供螺栓穿过的连接孔,所述第一下法兰盘和所述第二上法兰盘中的一者还设置有沿其周向均布的多个供长螺钉旋入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被所述第一下法兰盘和所述第二上法兰盘中的另一者所遮挡。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方案10、一种永磁联轴器的立式安装方法,所述永磁联轴器用于连接立式电机与负载端,所述立式安装方法包括:
主动转子安装步骤,将所述永磁联轴器的第一轴套套设在所述立式电机的输出轴上,并将所述永磁联轴器的主动转子连接到所述第一轴套上;
从动转子安装步骤,将所述永磁联轴器的第二轴套套设在所述负载端的输入轴上,并将所述永磁联轴器的从动转子连接到所述第二轴套上;
第一套筒安装步骤,将第一套筒连接到所述立式电机上,使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主动转子同轴;
第二套筒安装步骤,将第二套筒连接到所述负载端上,使所述第二套筒与所述从动转子同轴;
套筒连接步骤,将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第二套筒靠轴向导向部分同轴地连接在一起,所述主动转子和所述从动转子的非接触磁耦合,完成所述立式电机与所述负载端的连接。
方案11、根据方案10所述的永磁联轴器的立式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21的外周面上具有第一上法兰盘21a和第一下法兰盘21b,所述第一套筒21的第一上法兰盘21a形成在其上端,所述第一套筒21的第一下法兰盘21b形成在其下端,所述第二套筒22的外周面上具有第二上法兰盘22a和第二下法兰盘22b,所述第二套筒22的第二上法兰盘22a形成在其中部,所述第二套筒22的第二下法兰盘22b形成在其下端,所述第二套筒22包括位于所述第二上法兰盘22a上方的导向部分22d及位于所述第二上法兰盘22a下方的主体部分22c,
在所述第一套筒安装步骤中,将所述第一上法兰盘21a通过螺栓23连接到所述立式电机的法兰盘32上,
在所述第二套筒安装步骤中,将所述第二下法兰盘22b通过螺栓23连接到所述负载端的输入端法兰盘42上,
在所述套筒连接步骤中,将所述立式电机30起吊,使所述第一套筒21对准所述第二套筒22的导向部分22d,然后沿轴向下放所述立式电机30,使所述第一套筒21套设在所述导向部分22d上,直至所述第一下法兰盘21b落到所述第二上法兰盘22a上,实现所述主动转子14和所述从动转子13的磁耦合,将所述第一下法兰盘21b与所述第二上法兰盘22a通过螺栓23连接。
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提供方案12、一种永磁联轴器的在线分离与复位方法,所述永磁联轴器10用于连接立式电机30与负载端40,所述立式电机30与所述负载端40通过同轴设置的永磁联轴器10和支撑套筒20相互连接,所述永磁联轴器10位于所述支撑套筒20内,所述支撑套筒20包括分体设置且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套筒21和第二套筒22,所述第一套筒21的外周面上具有第一上法兰盘21a和第一下法兰盘21b,所述第二套筒22的外周面上具有第二上法兰盘22a和第二下法兰盘22b,
所述第一上法兰盘21a与所述立式电机的法兰盘32通过螺栓23连接,所述第二下法兰盘22b与所述负载端的输入端法兰盘42通过螺栓23连接,所述第一下法兰盘21b与所述第二上法兰盘22a通过螺栓23连接,所述第一下法兰盘21b和所述第二上法兰盘22a相对应地设置有多个供螺栓23穿过的连接孔26,所述第一下法兰盘21b和所述第二上法兰盘22a中的一者还设置有沿其周向均布的多个供长螺钉25旋入的螺纹孔27,所述螺纹孔27被所述第一下法兰盘21b和所述第二上法兰盘22a中的另一者所遮挡,
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线分离与复位方法包括:
拆除连接所述第一下法兰盘21b与所述第二上法兰盘22a的螺栓23,将长螺钉25旋入所述螺纹孔27中,以利用所述长螺钉25抵顶所述第一下法兰盘21b或所述第二上法兰盘22a,使得所述第一套筒21和所述第二套筒22分离,同时所述主动转子14的永磁体与所述从动转子13的永磁体脱离磁耦合关系,从而使所述立式电机30与所述负载端40在线分离。
方案13、根据方案12所述的永磁联轴器的在线分离与复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线分离与复位方法通过根据方案10或11所述的永磁联轴器的立式安装方法进行复位。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
1、采用分体式双套筒结构对永磁联轴器进行导向定位安装,永磁联轴器的径向、角向对中安装误差小,气隙均匀,能保证最大扭矩传递要求,且避免了偏心吸附的难题。安装简便,速度快,安装效率高。
2、永磁联轴器的主动转子与从动转子分别与驱动端和负载端相联接,之后进行两转子组合,即采用分体安装,螺栓分别进行紧固,避免了整体安装时,螺栓无法紧固的问题。
3、对于多机联动系统,当某一立式电机出现故障时,通过该结构与方法可实现故障电机的在线分离检修工作,当故障排除后,可在线实现电机的复位工作,因此,对于一些不能停机检修的重要设备,不会影响正常生产。
4、通过控制调整偏片的厚度来调整永磁联轴器的轴向安装位置,即可调节永磁联轴器的有效耦合长度,实现对转矩的调节,满足实际工况的需要。
5、永磁耦合传动大大减少了振动和噪声,使设备的寿命得以提高。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永磁联轴器的立式安装结构在连接状态下的局部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永磁联轴器的立式安装结构在连接过程中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永磁联轴器的立式安装结构在分离过程中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永磁联轴器的立式安装结构在连接状态下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永磁联轴器的立式安装结构在连接状态下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永磁联轴器的立式安装结构的第二套筒的俯视图;
图7是图6的A-A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永磁联轴器 11 第一轴套
12 第二轴套 13 从动转子
14 主动转子
20 支撑套筒 21 第一套筒
21a 第一上法兰盘 21b 第一下法兰盘
21c 内键槽或内花键 22 第二套筒
22a 第二上法兰盘 22b 第二下法兰盘
22c 主体部分 22d 导向部分
22e 外键槽或外花键 23 螺栓
24 调整垫片 25 长螺钉
26 连接孔 27 螺纹孔
30 立式电机 31 输出轴
32 立式电机的法兰盘
40 负载端 41 输入轴
42 负载端的输入端法兰盘
50 盘式同步永磁联轴器
60 盘式异步永磁联轴器
L0 导向部分的轴向长度
L1 主动转子的永磁体或从动转子的永磁体的轴向长度
A 主动转子的永磁体和从动转子的永磁体相对于彼此错开的轴向长度
B 调整垫片的厚度
C 主动转子的永磁盘或导体盘与从动转子的永磁盘之间的气隙的轴向长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指如图1所示的沿轴向方向的上方和下方。多电机联动系统是指多个电机并联对同一负载提供动力的系统。其中,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负载端40可以为减速机等设备。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永磁联轴器的立式安装结构,包括同轴设置的永磁联轴器10和支撑套筒20,所述永磁联轴器10用于连接立式电机30与负载端40,所述支撑套筒20的一端与所述立式电机30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负载端40连接,所述永磁联轴器10位于所述支撑套筒20内,所述永磁联轴器10包括第一轴套11、第二轴套12、从动转子13和主动转子14,所述第一轴套11套设在所述立式电机30的输出轴31上且与所述主动转子14连接,所述第二轴套12套设在所述负载端40的输入轴41上且与所述从动转子13连接,其中,所述支撑套筒20包括分体设置且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套筒21和第二套筒22,所述第一套筒21与所述立式电机30连接,所述第二套筒22与所述负载端40连接。
在本发明中,如图2所示,永磁联轴器的立式安装结构通过如下的安装方法进行安装,其中,包括:主动转子安装步骤,将所述永磁联轴器10的第一轴套11套设在所述立式电机30的输出轴31上,并将所述永磁联轴器10的主动转子14连接到所述第一轴套11上;从动转子安装步骤,将所述永磁联轴器10的第二轴套12套设在所述负载端40的输入轴41上,并将所述永磁联轴器10的从动转子13连接到所述第二轴套12上;第一套筒安装步骤,将第一套筒21连接到所述立式电机30上,使所述第一套筒21与所述主动转子14同轴;第二套筒安装步骤,将第二套筒22连接到所述负载端40上,使所述第二套筒22与所述从动转子13同轴;套筒连接步骤,将所述第一套筒21和所述第二套筒22靠轴向导向部分同轴地连接在一起,实现所述主动转子14和所述从动转子13的非接触磁耦合,从而完成所述立式电机与所述负载端的连接。
由于支撑套筒20采用分体式结构,即由第一套筒21和第二套筒22连接形成,在安装时,首先,第一轴套11、主动转子14和第一套筒21安装到立式电机30上,第二轴套12、从动转子13和第二套筒22安装到负载端40上,然后将分体安装的第一套筒21和第二套筒22连接在一起完成安装,避免了整体式套筒安装时不方便拧螺栓的问题,并且该立式安装结构解决了永磁联轴器的立式安装难题,容易连接和分离,并可在多机联动系统中实现故障电机的在线分离检修与复位。
如图1所示,为了方便立式电机30、第一套筒21、第二套筒22和负载端之间的连接,可选地,所述第一套筒21与所述立式电机30法兰连接,所述第二套筒22与所述负载端40法兰连接,所述第一套筒21与所述第二套筒22法兰连接,使得两两之间拆装容易,定位准确。
如图1所示,为了方便第一套筒21和第二套筒22的连接,可选地,所述第一套筒21的外周面上具有第一上法兰盘21a和第一下法兰盘21b,所述第二套筒22的外周面上具有第二上法兰盘22a和第二下法兰盘22b。在所述第一套筒安装步骤中,所述第一上法兰盘21a与所述立式电机的法兰盘32靠端面和止口定位通过螺栓23连接,使得第一套筒21和立式电机30的连接分离操作容易,并且两者定位准确。在所述第二套筒安装步骤中,所述第二下法兰盘22b与所述负载端的输入端法兰盘42靠端面和止口定位通过螺栓23连接,使得第二套筒22和负载端40的连接分离操作容易,并且两者定位准确。所述第一下法兰盘21b与所述第二上法兰盘22a靠端面和外圆定位通过螺栓23连接,使得第一套筒21和第二套筒22容易对准定位,并且能够通过螺栓23容易地将第一套筒21和第二套筒22连接在一起,两者连接牢固。
如图1至图3所示,为了使第一套筒21和第二套筒22易于对准,可选地,所述第一套筒21的第一上法兰盘21a形成在其上端,所述第一套筒21的第一下法兰盘21b形成在其下端,所述第二套筒22的第二上法兰盘22a形成在其中部,所述第二套筒22的第二下法兰盘22b形成在其下端,所述第二套筒22包括位于所述第二上法兰盘22a上方的导向部分22d及位于所述第二上法兰盘22a下方的主体部分22c,所述第一套筒21套设在所述导向部分22d上。
在所述套筒连接步骤中,将所述立式电机30起吊,使所述第一套筒21对准所述第二套筒22的导向部分22d,然后沿轴向下放所述立式电机30,使所述第一套筒21套设在所述导向部分22d上,直至所述第一下法兰盘21b落到所述第二上法兰盘22a上,实现所述主动转子14和所述从动转子13的非接触磁耦合,将所述第一下法兰盘21b与所述第二上法兰盘22a通过螺栓23连接。
在套筒连接过程中,导向部分22d对第一套筒21起到导向作用,防止第一套筒21与第二套筒22不同轴,避免联轴器的主动转子14和从动转子13偏心而吸附在一起。另外,第二上法兰盘22a对第一套筒21起到限位作用,使其安装到位。
如图2所示,为了更好地对第一套筒21进行导向,可选地,所述第一套筒21的内周面形成有内键槽或内花键21c,所述第二套筒22的导向部分22d的外周面上形成有与所述内键槽或内花键21c相配合的外键槽或外花键22e。在安装时,第一套筒21与第二套筒22形成花键配合并且为间隙配合,从而第一套筒21与第二套筒22能够更容易对准,进一步防止联轴器的主动转子14和从动转子13偏心而吸附在一起,保证第一套筒21与第二套筒22的同轴度。
如图1所示,为了进一步对第一套筒21进行导向,可选地,所述导向部分22d的轴向长度为L0,所述主动转子14的永磁体或所述从动转子13的永磁体的轴向长度为L1,L0>L1。因此,在安装时,第一套筒21先与导向部分22d接触,并且立式电机30进一步沿轴向向下移动后,主动转子14和从动转子13才会彼此相对,两者的磁体之间才会产生吸引力,避免了主动转子14和从动转子13偏心而吸附在一起,并且使得主动转子14和从动转子13的磁体之间气隙均匀。
另外,在多电机联动系统中,在对其中一个故障立式电机进行检修时,负载端40的输入轴41仍然继续转动,由于永磁联轴器的连接作用,同时带动立式电机30的输出轴31转动,可能导致立式电机30随之转动。在此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套筒21与第二套筒22之间为花键配合,并且L0>L1,即主动转子14和从动转子13沿轴向完全错开之后,第一套筒21与第二套筒22仍然处于部分配合的状态,限制了立式电机30的被动转动。
如图1所示,为了调整永磁联轴器传递的扭矩,可选地,所述立式安装结构还包括调整垫片24,该调整垫片24设置在所述第一下法兰盘21b和所述第二上法兰盘22a之间,以用于调节所述主动转子14的永磁体和所述从动转子13的永磁体相对于彼此错开的轴向长度A。调整垫片24的厚度为B,B=A,即调整垫片24的厚度越大,主动转子14的永磁体和从动转子13的永磁体相对于彼此错开的轴向长度A越大,则主动转子14的永磁体和从动转子13的永磁体的有效耦合长度越小,则永磁联轴器传递的扭矩越小,反之则传递的扭矩越大。
如图4所示的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本发明的永磁联轴器10可以为盘式同步永磁联轴器50,其中,主动转子14和从动转子13均为永磁盘;如图5所示的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永磁联轴器10可以为盘式异步永磁联轴器60,其中,主动转子14为导体盘(如铜盘),从动转子13为永磁盘。第二、第三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主动转子14和从动转子13的结构和形式不同,本发明的永磁联轴器的立式安装结构也适用于盘式同步永磁联轴器50和盘式异步永磁联轴器60。同步永磁联轴器50和盘式异步永磁联轴器60分别包括第一轴套11、第二轴套12、从动转子13和主动转子14,所述第一轴套11套设在所述立式电机30的输出轴31上且与所述主动转子14连接,所述第二轴套12套设在所述负载端40的输入轴41上且与所述从动转子13连接。
如图4和图5所示,为了调整盘式同步永磁联轴器50或盘式异步永磁联轴器60传递的扭矩,可选地,所述立式安装结构还包括调整垫片24,该调整垫片24设置在所述第一下法兰盘21b和所述第二上法兰盘22a之间,以用于调节所述主动转子14的永磁盘或导体盘与所述从动转子13的永磁盘之间的气隙的轴向长度C。调整垫片24的厚度为B,C=B+C0,C0为未加调整垫片24时主动盘与从动盘之间的初始磁耦合气隙,即调整垫片24的厚度越大,主动转子14的永磁盘或导体盘和从动转子13的永磁盘之间的气隙的轴向长度C越大,则同步永磁联轴器50或盘式异步永磁联轴器60传递的扭矩越小,反之则传递的扭矩越大。
如图3至图7所示,为了方便分离第一套筒21与第二套筒22,可选地,所述第一下法兰盘21b和所述第二上法兰盘22a相对应地设置有多个供螺栓23穿过的连接孔26,所述第一下法兰盘21b和所述第二上法兰盘22a中的一者还设置有沿其周向均布的多个供长螺钉25旋入的螺纹孔27,所述螺纹孔27被所述第一下法兰盘21b和所述第二上法兰盘22a中的另一者所遮挡。
如图3至图7所示,当立式电机30需要检修时,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永磁联轴器的在线分离与复位方法,其中,所述在线分离与复位方法包括:
拆除连接所述第一下法兰盘21b与所述第二上法兰盘22a的螺栓23,将长螺钉25旋入所述螺纹孔27中,以利用所述长螺钉25抵顶所述第一下法兰盘21b或所述第二上法兰盘22a,使得所述第一套筒21和所述第二套筒22分离,同时所述主动转子14的永磁体与所述从动转子13的永磁体脱离磁耦合关系,从而使所述立式电机30与所述负载端40在线分离。第一下法兰盘21b和第二上法兰盘22a上相对应地设置有沿周向均布的多个连接孔26,以供螺栓23穿过而紧固第一下法兰盘21b和第二上法兰盘22a。多个螺纹孔27沿周向均布在第一下法兰盘21b和第二上法兰盘22a中的一者上,并且与多个连接孔26交替布置,螺纹孔27被第一下法兰盘21b和第二上法兰盘22a中的另一者所遮挡。
长螺钉25在螺纹孔27中旋转,对第一套筒21施加向上的支撑力,以克服重力和永磁联轴器10内的磁力,从而使第一套筒21与第二套筒22分离,对立式电机30进行在线检修。所述在线分离与复位方法通过上述的永磁联轴器的立式安装方法进行复位,检修完成后再将立式电机30按照立式安装方法安装到位,不需要对整个多电机联动系统进行停机,实现在线分离检修和复位,避免了停机损失。
所谓故障电机的在线分离,主要针对多台电机驱动系统,负载往往为多输入单输出类型,该系统可以对负载进行单机驱动(其他电机随动跟转)或多机同时驱动,例如甲乙两台电机可单机驱动负载,当甲电机出现故障时,乙电机运行,由于设备原因不能停机检修,此时甲电机处于随动跟转状态,利用本立式安装结构可以实现甲电机的在线分离检修,待甲电机修复或更换完成后,利用本立式安装结构同样可以实现设备不停机状态下的在线复位。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8)

1.一种永磁联轴器的立式安装结构,包括同轴设置的永磁联轴器(10)和支撑套筒(20),所述永磁联轴器(10)用于连接立式电机(30)与负载端(40),所述支撑套筒(20)的一端与所述立式电机(30)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负载端(40)连接,所述永磁联轴器(10)位于所述支撑套筒(20)内,所述永磁联轴器(10)包括第一轴套(11)、第二轴套(12)、从动转子(13)和主动转子(14),所述第一轴套(11)套设在所述立式电机(30)的输出轴(31)上且与所述主动转子(14)连接,所述第二轴套(12)套设在所述负载端(40)的输入轴(41)上且与所述从动转子(13)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套筒(20)包括分体设置且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套筒(21)和第二套筒(22),所述第一套筒(21)与所述立式电机(30)连接,所述第二套筒(22)与所述负载端(40)连接,所述第一套筒(21)的外周面上具有第一上法兰盘(21a)和第一下法兰盘(21b),所述第二套筒(22)的外周面上具有第二上法兰盘(22a)和第二下法兰盘(22b),所述第一上法兰盘(21a)与所述立式电机的法兰盘(32)靠端面和止口定位并通过螺栓(23)连接,所述第二下法兰盘(22b)与所述负载端的输入端法兰盘(42)靠端面和止口定位并通过螺栓(23)连接,所述第一下法兰盘(21b)与所述第二上法兰盘(22a)靠端面和外圆定位并通过螺栓(2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联轴器的立式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21)的第一上法兰盘(21a)形成在其上端,所述第一套筒(21)的第一下法兰盘(21b)形成在其下端,所述第二套筒(22)的第二上法兰盘(22a)形成在其中部,所述第二套筒(22)的第二下法兰盘(22b)形成在其下端,所述第二套筒(22)包括位于所述第二上法兰盘(22a)上方的导向部分(22d)及位于所述第二上法兰盘(22a)下方的主体部分(22c),所述第一套筒(21)套设在所述导向部分(22d)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永磁联轴器的立式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21)的内周面形成有内键槽或内花键(21c),所述第二套筒(22)的导向部分(22d)的外周面形成有与所述内键槽或内花键(21c)相配合的外键槽或外花键(22e)。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永磁联轴器的立式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分(22d)的轴向长度为L0,所述主动转子(14)的永磁体或所述从动转子(13)的永磁体的轴向长度为L1,L0>L1。
5.根据权利要求1-4之任一项所述的永磁联轴器的立式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式安装结构还包括调整垫片(24),该调整垫片(24)设置在所述第一下法兰盘(21b)和所述第二上法兰盘(22a)之间,以用于调节所述主动转子(14)的永磁体和所述从动转子(13)的永磁体相对于彼此错开的轴向长度A。
6.根据权利要求1-4之任一项所述的永磁联轴器的立式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式安装结构还包括调整垫片(24),该调整垫片(24)设置在所述第一下法兰盘(21b)和所述第二上法兰盘(22a)之间,以用于调节所述主动转子(14)的永磁盘或导体盘与所述从动转子(13)的永磁盘之间的气隙的轴向长度C。
7.根据权利要求1-4之任一项所述的永磁联轴器的立式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法兰盘(21b)和所述第二上法兰盘(22a)相对应地设置有多个供螺栓(23)穿过的连接孔(26),所述第一下法兰盘(21b)和所述第二上法兰盘(22a)中的一者还设置有沿其周向均布的多个供长螺钉(25)旋入的螺纹孔(27),所述螺纹孔(27)被所述第一下法兰盘(21b)和所述第二上法兰盘(22a)中的另一者所遮挡。
8.一种永磁联轴器的立式安装方法,包括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永磁联轴器的立式安装结构,所述永磁联轴器(10)用于连接立式电机(30)与负载端(40),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式安装方法包括:
主动转子安装步骤,将所述永磁联轴器(10)的第一轴套(11)套设在所述立式电机(30)的输出轴(31)上,并将所述永磁联轴器(10)的主动转子(14)连接到所述第一轴套(11)上;
从动转子安装步骤,将所述永磁联轴器(10)的第二轴套(12)套设在所述负载端(40)的输入轴(41)上,并将所述永磁联轴器(10)的从动转子(13)连接到所述第二轴套(12)上;
第一套筒安装步骤,将第一套筒(21)连接到所述立式电机(30)上,使所述第一套筒(21)与所述主动转子(14)同轴;
第二套筒安装步骤,将第二套筒(22)连接到所述负载端(40)上,使所述第二套筒(22)与所述从动转子(13)同轴;
套筒连接步骤,将所述第一套筒(21)和所述第二套筒(22)靠轴向导向部分同轴地连接在一起,所述主动转子(14)和所述从动转子(13)的非接触磁耦合,完成所述立式电机与所述负载端的连接。
CN201710700606.XA 2017-08-16 2017-08-16 永磁联轴器的立式安装结构及方法和在线分离与复位方法 Active CN1073703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00606.XA CN107370337B (zh) 2017-08-16 2017-08-16 永磁联轴器的立式安装结构及方法和在线分离与复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00606.XA CN107370337B (zh) 2017-08-16 2017-08-16 永磁联轴器的立式安装结构及方法和在线分离与复位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70337A CN107370337A (zh) 2017-11-21
CN107370337B true CN107370337B (zh) 2024-01-26

Family

ID=603098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700606.XA Active CN107370337B (zh) 2017-08-16 2017-08-16 永磁联轴器的立式安装结构及方法和在线分离与复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37033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42134B (zh) * 2022-10-19 2023-02-03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用于电机的传动保护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31308A (zh) * 2009-06-22 2010-12-29 余亚莉 一种筒型传动轴永磁耦合装置
CN104033685A (zh) * 2014-05-27 2014-09-10 刘志民 一种新型的套筒式补偿器
CN104038020A (zh) * 2014-05-21 2014-09-10 镇江市江南矿山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永磁耦合联轴器自对中保护装置
CN204886645U (zh) * 2015-06-18 2015-12-16 江苏磁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传递大扭矩复式结构同步筒式永磁联轴器
CN207251434U (zh) * 2017-08-16 2018-04-17 江苏磁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永磁联轴器的立式安装结构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31308A (zh) * 2009-06-22 2010-12-29 余亚莉 一种筒型传动轴永磁耦合装置
CN104038020A (zh) * 2014-05-21 2014-09-10 镇江市江南矿山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永磁耦合联轴器自对中保护装置
CN104033685A (zh) * 2014-05-27 2014-09-10 刘志民 一种新型的套筒式补偿器
CN204886645U (zh) * 2015-06-18 2015-12-16 江苏磁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传递大扭矩复式结构同步筒式永磁联轴器
CN207251434U (zh) * 2017-08-16 2018-04-17 江苏磁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永磁联轴器的立式安装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70337A (zh) 2017-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843754B2 (ja) 調整可能なエアギャップを有する永久磁石カプラ
US10205373B2 (en) Self-alignment protection device for permanent-magnet coupling
US7788786B2 (en) Method for mounting a bearing assembly on a shaft
WO2015137814A1 (en) Magnetic coupling assembly
WO2020034266A1 (zh) 一种永磁电机及其模块式转子结构
WO2020156094A1 (zh) 一种空心轴电机
WO2015058327A1 (zh) 一种柔性动力传递装置
CN107863873B (zh) 一种高速型同步永磁联轴器及其安装方法
CN108696097A (zh) 一种自对中型永磁联轴器
CN107370337B (zh) 永磁联轴器的立式安装结构及方法和在线分离与复位方法
CN104455042A (zh) 传动联轴节该使用该传动联轴节的断路器
EP3117509B1 (en) Magnetic coupling assembly
CN110469589B (zh) 套盖快拆式联轴器
CN101061621A (zh) 带有夹紧装置的转子
CN207251434U (zh) 一种永磁联轴器的立式安装结构
WO2020135606A1 (zh) 电机及电机与减速器连接结构
CN203500318U (zh) 龙门机床联轴器
CN222953905U (zh) 筒式同步永磁联轴器的定中装置及永磁联轴器
JP2019503643A (ja) 電動機械
CN222953791U (zh) 永磁联轴器的外转子和内转子
CN211127330U (zh) 一种给三相无刷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供电的永磁机
CN217814096U (zh) 磁力泵防转子磁偏机构
CN109361306B (zh) 一种筒式永磁联轴器
CN221553067U (zh) 一种永磁涡流联轴器的双配平动平衡结构
CN212338132U (zh) 一种双侧板装配式行星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