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7360641B - 一种电加热玻璃以及盖体、烹饪电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加热玻璃以及盖体、烹饪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60641B
CN107360641B CN201610304968.2A CN201610304968A CN107360641B CN 107360641 B CN107360641 B CN 107360641B CN 201610304968 A CN201610304968 A CN 201610304968A CN 107360641 B CN107360641 B CN 1073606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part
connecting section
conductive
transparent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0496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360641A (zh
Inventor
黄韦铭
林毅
詹兴
梁志佳
罗志晓
羊小亮
彭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30496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360641B/zh
Publication of CN1073606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606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3606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606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84Heat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ransparent or reflecting areas, e.g. for demisting or de-icing windows, mirrors or vehicle windshields
    • H05B3/86Heat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ransparent or reflecting areas, e.g. for demisting or de-icing windows, mirrors or vehicle windshields the heating conductors being embedded in the transparent or reflecting materi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04Cooking-vessels with integral electrical heat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2203/00Aspects relating to Ohmic resistive heating covered by group H05B3/00
    • H05B2203/013Heaters using resistive films or coat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Surface Heating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加热玻璃以及盖体、烹饪电器,电加热玻璃包括透明玻璃本体,透明玻璃本体的一侧面上设有呈带状布置的透明导电薄膜,透明导电薄膜沿透明玻璃本体的一条中心线分为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第一导电部与第二导电部中透明导电薄膜的面积相等;第一导电部与正电极相连,第二导电部与负电极相连;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均包括一体依次串联的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第N‑1连接段、第N连接段;第一导电部与第二导电部通过多个依次串联连接段的首端或末端一体连接。将透明导电薄膜分割成较均匀的多个连接段,然后串联在一起,通电时可形成均匀回路,发热透明导电薄膜利用率高,同时减少电极银泊的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电加热玻璃以及盖体、烹饪电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加热技术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加热玻璃以及盖体、烹饪电器。
背景技术
通常情况下,电加热玻璃的加热部件是金属细丝或透明导电薄膜,由于薄膜加热属于面加热系统,在光学、热学性质方面更均匀,因此,透明导电薄膜是电加热玻璃的发展方向。面电阻均匀的透明导电薄膜对于矩形工作区域加热效果非常好,作为电极的汇流条位于矩形的某一对边上,电势的降落平行于汇流条,电流在矩形内每一区域均相等,单位面积薄膜加热功率相等,从而实现整个工作区域的均匀加热。然而,对于不规则的加热区域,利用面电阻均匀的透明导电薄膜实现整个工作区域加热均匀较困难。
以涂层式电加热玻璃为例,其基本电气结构为:在钢化玻璃表面覆盖特殊的透明导电涂层(即透明导电薄膜),在玻璃两段配置电极,通过正负极导线引出,通电后玻璃即可均匀发热。矩形电加热玻璃具有工艺制作简单、发热均匀、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常规圆形电加热玻璃,透明导电薄膜分布简单,且结构为沿圆形玻璃的周边分别设置两条相对设置的正电极和负电极,通过正负极导线引出,通电后玻璃即可均匀发热,此种分布工艺虽然简单,但正、负极之间距离不相等,会导致发热不均匀,从而影响电加热玻璃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加热玻璃,其目的为实现透明导电薄膜可以均匀发热。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加热玻璃,包括透明玻璃本体,所述透明玻璃本体的一侧面上设有呈带状布置的透明导电薄膜,所述透明导电薄膜沿所述透明玻璃本体的一条中心线分为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所述第一导电部与所述第二导电部中透明导电薄膜的面积相等;所述第一导电部与正电极相连,所述第二导电部与负电极相连,所述正电极和所述负电极分别与导线电路连接;
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部均包括一体依次串联的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第N-1连接段、第N连接段,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所述第一导电部与所述第二导电部通过所述多个依次串联的连接段的首端或末端一体连接,即所述第一导电部的多个依次串联的连接段的首端与第二导电部的多个依次串联的连接段的首端一体化连接,或所述第一导电部的多个依次串联的连接段的末端与第二导电部的多个依次串联的连接段的末端一体化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将透明导电薄膜分割成较均匀的多个连接段,然后串联在一起,通电时可形成均匀回路,方案美观、工艺制作简单,发热透明导电薄膜利用率高,同时电极的面积也可相应减少,减少电极银泊的使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第一导电部与所述第二导电部的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第N-1连接段、第N连接段由所述透明玻璃本体的外沿至所述透明玻璃本体的中心依次排布,所述第一导电部的第N连接段与所述第二导电部的第N连接段连接,以使所述电流从所述第一导电部的N段连接段流向所述第二导电部的N段连接段。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一导电部与第二导电部的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第N-1连接段、第N连接段由透明玻璃本体的外沿至透明玻璃本体的中心依次排布,第一导电部的第N连接段与所述第二导电部的第N连接段连接,实现整个连接段的整体回路。
进一步,所述透明玻璃本体上设有安装孔。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安装孔的设置方便在透明玻璃本体上安装其他部件,例如:当将透明玻璃本体安装在烹饪设备上时,安装孔的设置方便了蒸汽阀的安装。
进一步,所述第一导电部中的和所述第二导电部中的所述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第N-1连接段、第N连接段连接段沿所述安装孔的中心线镜像对称分布。当所述透明玻璃本体上没有设置安装孔时,所述第一导电部中的和所述第二导电部中的所述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第N-1连接段、第N连接段沿所述电加热玻璃的中心线镜像对称分布。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部关于安装孔或电加热玻璃的中心线镜像对称分布,确保中心线两侧的发热率相同,保证均匀发热。
进一步,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部上的各个连接段为弧形连接段,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部组合排布形成包绕所述安装孔的圆形或椭圆形。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部组合排布形成包绕所述安装孔的圆形或椭圆形,对安装孔周边的透明玻璃本体能够均匀加热。
进一步,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部上的各个连接段的长度由所述第一连接段至所述第N连接段依次减小。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各个连接段的长度由第一连接段至第N连接段依次减小,这样既能增大透明导电薄膜的总面积,又能确保透明导电薄膜的均匀发热。
进一步,所述第一导电部上的各个连接段相互平行,所述第二导电部上的各个连接段相互平行。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一导电部上的各个连接段相互平行,第二导电部上的各个连接段相互平行,能充分保证电加热玻璃上的透明导电薄膜的总面积,保证对透明玻璃本体均匀加热。
进一步,所述第一导电部与第二导电部中相邻两连接段的宽度相等。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一导电部与第二导电部中相邻两连接段的宽度均相同,能确保各个连接段的均匀设置,确保加热的均匀性。
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二连接段、…、所述第N-1连接段、所述第N连接段中每段的宽度范围为5-20mm。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各个连接段的宽度范围设置在5mm-20mm,能避免局部发热量过小或过大,使得发热效果不明显或电能的浪费。
进一步,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部上,相邻的两段连接段的连接处呈宽度与相连连接段宽度相同的弧形。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相邻的两段连接段的连接处呈宽度与各连接段宽度相同的弧形,确保相邻的两段连接段的连接均匀,进一步保证了透明导电薄膜的均匀发热。
进一步,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部上,所述第N连接段靠近所述透明玻璃本体的中心的一侧均设有多段与所述第N连接段平行设置的内侧连接段,所述内侧连接段的两端均与所述第N连接段相连。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第N连接段靠近所述透明玻璃本体的中心的一侧上均设有多段与所述第N连接段平行设置,且两端均与所述第N连接段相连的内侧连接段,充分利用不能均匀分布的透明导电薄膜,使其电流均匀地分成几条支路,从而更大效率地利用了透明导电薄膜,又不会造成局部电流过大从而损坏透明导电薄膜。
进一步,所述正电极固定在所述第一导电部上,所述负电极固定在所述第二导电部上。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将正电极固定在第一导电部上,将负电极固定在第二导电部上,能保证正电极和负电极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进一步,呈带状布置的所述透明导电薄膜为整块透明导电薄膜通过绝缘线分隔而成。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绝缘线将透明玻璃本体的一面上的透明导电薄膜分割成呈带状布置,工艺制作简单。
进一步,所述绝缘线为整块透明导电薄膜上的部分位置雕刻去除之后成形的空白间隙。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在制作过程中,通过在透明玻璃本体上的透明导电薄膜上雕刻去除之后成形的空白间隙,从制成绝缘线,制作工艺简单,方便操作。
进一步,所述绝缘线的宽度范围为0.5mm-1.5mm。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绝缘线的宽度设置为0.5mm-1.5mm,距离太宽了温度均匀性会变差,太窄了薄膜间爬电距离小,相邻的两段连接段之间若有杂质或环境稍为潮湿则容易产生电弧,从而损坏透明导电薄膜。
进一步,若干所述连接段的厚度均匀相等,若干所述连接段的厚度范围为0.1mm-3.5mm。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连接段的厚度范围采用0.1mm-3.5mm,在保证满足发热效果的前提下,避免了连接段厚度过厚而导致的材料浪费。
进一步,所述安装孔外周边沿至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部中的第N连接段内边沿之间的绝缘距离为5mm-20mm。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所述安装孔外周边沿至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部中的第N连接段内边沿之间的绝缘距离设置在5mm-20mm,预留了安装部,方便其他部件安装在透明玻璃本体上。
进一步,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部中的所述第一连接段外边沿至所述透明玻璃本体外边沿之间的绝缘距离大于5mm。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第一连接段外边沿至所述透明玻璃本体外边沿之间的绝缘距离大于5mm,预留了安装部,方便将透明玻璃本体安装在其他部件上,例如安装在烹饪电器的盖体内。
进一步,所述第一导电部上,所述电流方向为沿所述第一连接段至所述第N连接段,在所述第二导电部,所述电流方向为沿所述第N连接段至所述第一连接段。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第一导电部上的第N连接段与第二导电部上的第N连接段电路连接,电流沿第一导电部上的第一连接段至第一导电部上的第N连接段,然后至第二导电部上的第N连接段,然后流向第二导电部上的第一连接段,实现完整的电流流路。
进一步,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部上,所述第一连接段远离所述透明玻璃本体的中心的一侧以及所述所述第N连接段靠近所述透明玻璃本体的中心的一侧均设有未导通连接段透明导电薄膜。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透明导电薄膜是通过气相沉积法或超声喷雾等方法设置在玻璃表面,然后通过激光雕刻的方法雕刻出不同的连接段,未导通连接段透明导电薄膜即为在雕刻的过程中将不需要加热的透明导电薄膜隔绝在外,使正电极和负电极间的透明导电薄膜通电后形成均匀串联回路,从而使透明导电薄膜可以均匀发热,不需额外花费时间去掉这些部分。
一种盖体,包括上述所述的电加热玻璃。
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将上述方案中的电加热玻璃安装在盖体上,在将盖体安装在蒸汽设备上,在使用的过程中,电加热玻璃加热,能蒸汽使得电加热玻璃雾化,能通过电加热玻璃观察蒸汽设备内部工作情况。
一种烹饪电器,包括电器主体和盖体,还包括上述所述的电加热玻璃,所述电加热玻璃设在所述盖体内。
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将上述方案中的电加热玻璃安装在烹饪电器的盖体上,在使用的过程中,电加热玻璃加热,能蒸汽使得电加热玻璃雾化,能通过电加热玻璃观察烹饪电器内部工作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箭头表示通电后电流方向;
图2为本发明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箭头表示通电后电流方向;
图3为本发明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箭头表示通电后电流方向;
图4为本发明第四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箭头表示通电后电流方向;
图5为本发明第五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箭头表示通电后电流方向;
图6为本发明第六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箭头表示通电后电流方向;
图7为本发明第七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箭头表示通电后电流方向;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透明玻璃本体,2、透明导电薄膜,21、第一导电部,22、第二导电部,23、第一连接段,24、第二连接段,25、第N-1连接段,26、第N连接段,27、正电极,28、负电极,29、导线,3、安装孔,4、内侧连接段,5、未导通连接段透明导电薄膜,6、绝缘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透明玻璃本体1,所述透明玻璃本体1的一侧面上设有通过绝缘线6分隔而成的呈带状布置的透明导电薄膜2,所述透明导电薄膜2沿所述透明玻璃本体1的一条中心线分为第一导电部21和第二导电部22;从所述透明玻璃本体1的外沿至所述透明玻璃本体1的中心,所述第一导电部21和所述第二导电部22均包括相互平行布置、一体依次串联的第一连接段23、第二连接段24、…、第N-1连接段25、第N连接段26,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所述第一导电部21的第一连接段23的一端与正电极27电路连接,所述第二导电部22的第一连接段23的一端与负电极28电路连接,所述正电极27和所述负电极28分别与导线29电路连接;所述第一导电部21的第N连接段26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导电部22的第N连接段26的一端一体连接。所述透明玻璃本体1为圆形,所述第一导电部21和所述第二导电部22上的各个连接段为由所述第一连接段23至所述第N连接段26长度依次减小的圆弧形连接段。所述透明玻璃本体1上设有用于安装蒸汽阀的安装孔3。所述第一导电部21中的和第二导电部22中的所述第一连接段23、第二连接段24、…、第N-1连接段25、第N连接段26沿所述安装孔3的中心线镜像对称分布。所述第一连接段23、第二连接段24、…、第N-1连接段25、第N连接段26的宽度均相同。所述第一导电部21和所述第二导电部22上、所述第一连接段23远离所述透明玻璃本体1的中心的一侧上以及所述所述第N连接段26靠近所述透明玻璃本体1的中心的一侧上均设有未导通连接段透明导电薄膜5。第一导电部21上的第N连接段26与第二导电部22上的第N连接段26电路连接,电流沿第一导电部21上的第一连接段23至第一导电部21上的第N连接段26,然后至第二导电部22上的第N连接段26,然后流向第二导22电部上的第一连接段23,实现完整的电流流路。各个连接段的厚度范围采用0.1mm-3.5mm,在保证满足发热效果的前提下,避免了连接段厚度过厚而导致的材料浪费。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透明玻璃本体1,所述透明玻璃本体1的一侧面上设有通过绝缘线6分隔而成的呈带状布置的透明导电薄膜2,所述透明导电薄膜2沿所述透明玻璃本体1的一条中心线分为第一导电部21和第二导电部22;从所述透明玻璃本体1的外沿至所述透明玻璃本体1的中心,所述第一导电部21和所述第二导电部22均包括相互平行布置、一体依次串联的第一连接段23、第二连接段24、…、第N-1连接段25、第N连接段26,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所述第一导电部21的第一连接段23的一端与正电极27电路连接,所述第二导电部22的第一连接段23的一端与负电极28电路连接,所述正电极27和所述负电极28分别与导线29电路连接;所述第一导电部21的第N连接段26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导电部22的第N连接段26的一端一体连接。所述透明玻璃本体1为圆形,所述第一导电部21和所述第二导电部22上的各个连接段为由所述第一连接段23至所述第N连接段26长度依次减小的圆弧形连接段。所述透明玻璃本体1上设有用于安装蒸汽阀的安装孔3。所述第一导电部21中的和第二导电部22中的所述第一连接段23、第二连接段24、…、第N-1连接段25、第N连接段26沿所述安装孔3的中心线镜像对称分布。所述第一连接段23、第二连接段24、…、第N-1连接段25、第N连接段26的宽度均相同。其中安装孔3外周边沿至所述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中的第N连接段26内边沿之间的距离为5-20mm。透明导电薄膜的所述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中的第一连接段23外边沿至所述透明玻璃本体外边沿之间的距离大于5mm。未导通连接段透明导电薄膜5包括内段靠近安装孔3的内侧绝缘区域,以及靠近第一连接段23外沿的外侧绝缘区域。绝缘区域保证绝缘玻璃在安装时,能够比较安全的与其他部件的装配。且不会因为其他部件的擦碰损坏导电薄膜电路。第一导电部21上的第N连接段26与第二导电部22上的第N连接段26电路连接,电流沿第一导电部21上的第一连接段23至第一导电部21上的第N连接段26,然后至第二导电部22上的第N连接段26,然后流向第二导22电部上的第一连接段23,实现完整的电流流路。各个连接段的厚度范围采用0.1mm-3.5mm,在保证满足发热效果的前提下,避免了连接段厚度过厚而导致的材料浪费。
实施例三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包括透明玻璃本体1,所述透明玻璃本体1的一侧面上设有通过绝缘线6分隔而成的呈带状布置的透明导电薄膜2,所述透明导电薄膜2沿所述透明玻璃本体1的一条中心线分为第一导电部21和第二导电部22;从所述透明玻璃本体1的外沿至所述透明玻璃本体1的中心,所述第一导电部21和所述第二导电部22均包括相互平行布置、一体依次串联的第一连接段23、第二连接段24、…、第N-1连接段25、第N连接段26,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所述第一导电部21的第一连接段23的一端与正电极27电路连接,所述第二导电部22的第一连接段23的一端与负电极28电路连接,所述正电极27和所述负电极28分别与导线29电路连接;所述第一导电部21的第N连接段26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导电部22的第N连接段26的一端一体连接。所述透明玻璃本体1为圆形,所述第一导电部21和所述第二导电部22上的各个连接段为由所述第一连接段23至所述第N连接段26长度依次减小的圆弧形连接段。所述透明玻璃本体1上设有用于安装蒸汽阀的安装孔3。所述第一导电部21中的和第二导电部22中的所述第一连接段23、第二连接段24、…、第N-1连接段25、第N连接段26沿所述安装孔3的中心线镜像对称分布。所述第一连接段23、第二连接段24、…、第N-1连接段25、第N连接段26的宽度均相同。所述第一导电部21和所述第二导电部22上,相邻的两段连接段的连接处呈宽度与各连接段宽度相同的弧形。其中安装孔3外周边沿至所述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中的第N连接段26内边沿之间的距离为5-20mm。透明导电薄膜的所述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中的第一连接段23外边沿至所述透明玻璃本体外边沿之间的距离大于5mm。未导通连接段透明导电薄膜5包括内段靠近安装孔3的内侧绝缘区域,以及靠近第一连接段23外沿的外侧绝缘区域。绝缘区域保证绝缘玻璃在安装时,能够比较安全的与其他部件的装配。且不会因为其他部件的擦碰损坏导电薄膜电路。第一导电部21上的第N连接段26与第二导电部22上的第N连接段26电路连接,电流沿第一导电部21上的第一连接段23至第一导电部21上的第N连接段26,然后至第二导电部22上的第N连接段26,然后流向第二导22电部上的第一连接段23,实现完整的电流流路。各个连接段的厚度范围采用0.1mm-3.5mm,在保证满足发热效果的前提下,避免了连接段厚度过厚而导致的材料浪费。
实施例四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包括透明玻璃本体1,所述透明玻璃本体1的一侧面上设有通过绝缘线6分隔而成的呈带状布置的透明导电薄膜2,所述透明导电薄膜2沿所述透明玻璃本体1的一条中心线分为第一导电部21和第二导电部22;从所述透明玻璃本体1的外沿至所述透明玻璃本体1的中心,所述第一导电部21和所述第二导电部22均包括相互平行布置、一体依次串联的第一连接段23、第二连接段24、…、第N-1连接段25、第N连接段26,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所述第一导电部21的第一连接段23的一端与正电极27电路连接,所述第二导电部22的第一连接段23的一端与负电极28电路连接,所述正电极27和所述负电极28分别与导线29电路连接;所述第一导电部21的第N连接段26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导电部22的第N连接段26的一端一体连接。所述透明玻璃本体1为圆形,所述第一导电部21和所述第二导电部22上的各个连接段为由所述第一连接段23至所述第N连接段26长度依次减小的圆弧形连接段。所述透明玻璃本体1上设有用于安装蒸汽阀的安装孔3。所述第一导电部21中的和第二导电部22中的所述第一连接段23、第二连接段24、…、第N-1连接段25、第N连接段26沿所述安装孔3的中心线镜像对称分布。所述第一连接段23、第二连接段24、…、第N-1连接段25、第N连接段26的宽度均相同。所述第一导电部21和所述第二导电部22上,所述第N连接段26靠近所述透明玻璃本体1的中心的一侧上均设有多段与所述第N连接段26平行设置,且两端均与所述第N连接段26相连的内侧连接段4。第一导电部21上的第N连接段26与第二导电部22上的第N连接段26电路连接,电流沿第一导电部21上的第一连接段23至第一导电部21上的第N连接段26,然后至第二导电部22上的第N连接段26,然后流向第二导22电部上的第一连接段23,实现完整的电流流路。各个连接段的厚度范围采用0.1mm-3.5mm,在保证满足发热效果的前提下,避免了连接段厚度过厚而导致的材料浪费。
实施例五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包括透明玻璃本体1,所述透明玻璃本体1的一侧面上设有通过绝缘线6分隔而成的呈带状布置的透明导电薄膜2,所述透明导电薄膜2沿所述透明玻璃本体1的一条中心线分为镜像对称的第一导电部21和第二导电部22;从所述透明玻璃本体1的外沿至所述透明玻璃本体1的中心,所述第一导电部21和所述第二导电部22均包括相互平行布置、一体依次串联的第一连接段23、第二连接段24、…、第N-1连接段25、第N连接段26,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所述第一导电部21的第一连接段23的一端与正电极27电路连接,所述第二导电部22的第一连接段23的一端与负电极28电路连接,所述正电极27和所述负电极28分别与导线29电路连接;所述第一导电部21的第N连接段26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导电部22的第N连接段26的一端一体连接。所述透明玻璃本体1为圆形,所述第一导电部21和所述第二导电部22上的各个连接段为由所述第一连接段23至所述第N连接段26长度依次减小的圆弧形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23、第二连接段24、…、第N-1连接段25、第N连接段26的宽度均相同。所述第一导电部21和所述第二导电部22上,相邻的两段连接段的连接处呈宽度与各连接段宽度相同的弧形。第一导电部21上的第N连接段26与第二导电部22上的第N连接段26电路连接,电流沿第一导电部21上的第一连接段23至第一导电部21上的第N连接段26,然后至第二导电部22上的第N连接段26,然后流向第二导22电部上的第一连接段23,实现完整的电流流路。各个连接段的厚度范围采用0.1mm-3.5mm,在保证满足发热效果的前提下,避免了连接段厚度过厚而导致的材料浪费。
实施例六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包括透明玻璃本体1,所述透明玻璃本体1的一侧面上设有通过绝缘线6分隔而成的呈带状布置的透明导电薄膜2,所述透明导电薄膜2沿所述透明玻璃本体1的一条中心线分为镜像对称的第一导电部21和第二导电部22;从所述透明玻璃本体1的外沿至所述透明玻璃本体1的中心,所述第一导电部21和所述第二导电部22均包括相互平行布置、一体依次串联的第一连接段23、第二连接段24、…、第N-1连接段25、第N连接段26,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所述第一导电部21的第一连接段23的一端与正电极27电路连接,所述第二导电部22的第一连接段23的一端与负电极28电路连接,所述正电极27和所述负电极28分别与导线29电路连接;所述第一导电部21的第N连接段26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导电部22的第N连接段26的一端一体连接。所述透明玻璃本体1为圆形,所述第一导电部21和所述第二导电部22上的各个连接段为由所述第一连接段23至所述第N连接段26长度依次减小的圆弧形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23、第二连接段24、…、第N-1连接段25、第N连接段26的宽度均相同。第一导电部21上的第N连接段26与第二导电部22上的第N连接段26电路连接,电流沿第一导电部21上的第一连接段23至第一导电部21上的第N连接段26,然后至第二导电部22上的第N连接段26,然后流向第二导22电部上的第一连接段23,实现完整的电流流路。各个连接段的厚度范围采用0.1mm-3.5mm,在保证满足发热效果的前提下,避免了连接段厚度过厚而导致的材料浪费。
实施例七
如图7所示,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透明玻璃本体1,所述透明玻璃本体1的一侧面上设有通过绝缘线6分隔而成的呈带状布置的透明导电薄膜2,所述透明导电薄膜2沿所述透明玻璃本体1的一条中心线分为第一导电部21和第二导电部22;从所述透明玻璃本体1的外沿至所述透明玻璃本体1的中心,所述第一导电部21和所述第二导电部22均包括相互平行布置、一体依次串联的第一连接段23、第二连接段24、…、第N-1连接段25、第N连接段26,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所述第一导电部21的第N连接段26的一端与正电极27电路连接,所述第二导电部22的第N连接段26的一端与负电极28电路连接,所述正电极27和所述负电极28分别与导线29电路连接;所述第一导电部21的第一连接段2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导电部22的第一连接段23的一端一体连接。所述透明玻璃本体1为圆形,所述第一导电部21和所述第二导电部22上的各个连接段为由所述第一连接段23至所述第N连接段26长度依次减小的圆弧形连接段。所述透明玻璃本体1上设有用于安装蒸汽阀的安装孔3。所述第一导电部21中的和第二导电部22中的所述第一连接段23、第二连接段24、…、第N-1连接段25、第N连接段26沿所述安装孔3的中心线镜像对称分布。所述第一连接段23、第二连接段24、…、第N-1连接段25、第N连接段26的宽度均相同。其中安装孔3外周边沿至所述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中的第N连接段26内边沿之间的距离为5-20mm。透明导电薄膜的所述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中的第一连接段23外边沿至所述透明玻璃本体外边沿之间的距离大于5mm。未导通连接段透明导电薄膜5包括内段靠近安装孔3的内侧绝缘区域,以及靠近第一连接段23外沿的外侧绝缘区域。绝缘区域保证绝缘玻璃在安装时,能够比较安全的与其他部件的装配。且不会因为其他部件的擦碰损坏导电薄膜电路。第一导电部21上的第一连接段23与第二导电部22上的第一连接段23电路连接,电流沿第一导电部21上的第N连接段26至第一导电部21上的第一连接段23,然后至第二导电部22上的第一连接段23,然后流向第二导22电部上的第N连接段26,实现完整的电流流路。各个连接段的厚度范围采用0.1mm-3.5mm,在保证满足发热效果的前提下,避免了连接段厚度过厚而导致的材料浪费。
本发明以上实施例中,将透明导电薄膜2分割成较均匀的多个连接段,然后串联在一起,通电时可形成均匀回路,方案美观、工艺制作简单,发热透明导电薄膜2利用率高,同时电极的面积也可相应减少,减少电极银泊的使用。电加热玻璃为圆形时,各个连接段采用圆弧形,其长度由第一连接段23至第N连接段26依次减小,这样既能增大透明导电薄膜2的总面积,又能确保透明导电薄膜2的均匀发热。所述第一连接段23、第二连接段24、…、第N-1连接段25、第N连接段26的宽度均相同,能确保各个连接段的均匀设置,确保加热的均匀性。相邻的两段连接段的连接处呈宽度与各连接段宽度相同的弧形,确保相邻的两段连接段的连接均匀,进一步保证了透明导电薄膜2的均匀发热。
通过绝缘线将透明玻璃本体1的一面上的透明导电薄膜2分割成若干宽度均匀、一体依次串联的连接段,通电时可形成均匀回路,方案美观、工艺制作简单,透明导电薄膜2利用率高,同时电极的面积也可相应减少,减少电极银泊的使用;绝缘线6的宽度设置为0.2mm-5mm,距离太宽了温度均匀性会变差,太窄了薄膜间爬电距离小,绝缘线6上若有杂质或环境稍为潮湿则容易产生电弧,从而损坏透明导电薄膜2。
所述绝缘线为所述透明导电薄膜上的部分位置雕刻去除之后成形的空白间隙。在制作过程中,通过在透明玻璃本体上的透明导电薄膜上雕刻去除之后成形的空白间隙,从制成绝缘线,制作工艺简单,方便操作。
进一步的,相邻的两段连接段之间的距离设置太宽了温度均匀性会变差,太窄了薄膜间爬电距离小,相邻的两段连接段之间若有杂质或环境稍为潮湿则容易产生电弧,从而损坏透明导电薄膜2,固优选的技术方案是绝缘线6的宽度设置为0.2mm-5mm,优选的,相邻的绝缘线6的宽度设置为0.5mm-1.5mm。
本发明除了以上实施例外,透明玻璃本体的形状还可以是方形、椭圆形等规则形状。
本发明还公开一种盖体,包括将上述任一个实施例中的电加热玻璃。将上述方案中的电加热玻璃安装在盖体上,在将盖体安装在蒸汽设备上,在使用的过程中,电加热玻璃加热,能蒸汽使得电加热玻璃雾化,能通过电加热玻璃观察蒸汽设备内部工作情况。
本发明还公开一种烹饪电器,一种烹饪电器,包括电器主体和盖体,还包括上述所述的电加热玻璃,所述电加热玻璃设在所述盖体内。将上述方案中的电加热玻璃安装在烹饪电器的盖体上,在使用的过程中,电加热玻璃加热,能蒸汽使得电加热玻璃雾化,能通过电加热玻璃观察烹饪电器内部工作情况。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9)

1.一种电加热玻璃,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玻璃本体,所述透明玻璃本体的一侧面上设有呈带状布置的透明导电薄膜,所述透明导电薄膜沿所述透明玻璃本体的一条中心线分为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所述第一导电部与所述第二导电部中的透明导电薄膜的面积相等;所述第一导电部与正电极相连,所述第二导电部与负电极相连,所述正电极和所述负电极分别与导线电路连接;
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部均包括一体依次串联的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第N-1连接段、第N连接段,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所述第一导电部与所述第二导电部通过所述多个依次串联的连接段的首端或末端一体连接;
所述第一导电部与所述第二导电部的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第N-1连接段、第N连接段由所述透明玻璃本体的外沿至所述透明玻璃本体的中心依次排布,所述第一导电部的第N连接段与所述第二导电部的第N连接段连接,以使电流从所述第一导电部的N段连接段流向所述第二导电部的N段连接段;
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部上,所述第N连接段靠近所述透明玻璃本体的中心的一侧均设有多段与所述第N连接段平行设置的内侧连接段,所述内侧连接段的两端均与所述第N连接段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加热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玻璃本体上设有安装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加热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部中的和第二导电部中的所述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第N-1连接段、第N连接段沿所述安装孔的中心线镜像对称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加热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部上的各个连接段为弧形连接段,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部组合排布形成包绕所述安装孔的圆形或椭圆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加热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部上的各个连接段的长度由所述第一连接段至所述第N连接段依次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加热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部上的各个连接段相互平行,所述第二导电部上的各个连接段相互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电加热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部与第二导电部中相邻两连接段的宽度相等。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加热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二连接段、…、所述第N-1连接段、所述第N连接段中每段的宽度范围为5-20mm。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加热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部上,相邻的两段连接段的连接处呈宽度与相连连接段的宽度相同的弧形。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电加热玻璃,其特征在于,呈带状布置的所述透明导电薄膜为整块透明导电薄膜通过绝缘线分隔而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电加热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线为整块透明导电薄膜上的部分位置雕刻去除之后成形的空白间隙。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电加热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线的宽度范围为0.5mm-1.5mm。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电加热玻璃,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连接段的厚度均匀相等,若干所述连接段的厚度范围为0.1mm-3.5mm。
14.根据权利要求2至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电加热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外周边沿至所述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中的第N连接段内边沿之间的绝缘距离为5mm-20mm。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电加热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中的第一连接段外边沿至所述透明玻璃本体外边沿之间的绝缘距离大于5mm。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电加热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部上,所述电流方向为沿所述第一连接段至所述第N连接段,在所述第二导电部,所述电流方向为沿所述第N连接段至所述第一连接段。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电加热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部上,所述第一连接段远离所述透明玻璃本体的中心的一侧以及所述第N连接段靠近所述透明玻璃本体的中心的一侧均设有未导通连接段透明导电薄膜。
18.一种盖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7任一项所述的电加热玻璃。
19.一种烹饪电器,包括电器主体和盖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至17任一项所述的电加热玻璃,所述电加热玻璃设在所述盖体内。
CN201610304968.2A 2016-05-09 2016-05-09 一种电加热玻璃以及盖体、烹饪电器 Active CN1073606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04968.2A CN107360641B (zh) 2016-05-09 2016-05-09 一种电加热玻璃以及盖体、烹饪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04968.2A CN107360641B (zh) 2016-05-09 2016-05-09 一种电加热玻璃以及盖体、烹饪电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60641A CN107360641A (zh) 2017-11-17
CN107360641B true CN107360641B (zh) 2023-09-19

Family

ID=602718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04968.2A Active CN107360641B (zh) 2016-05-09 2016-05-09 一种电加热玻璃以及盖体、烹饪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36064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41308B (zh) * 2018-09-21 2024-09-17 苏州本瑞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加热功能玻璃及显示模组
CN112601305A (zh) * 2020-12-30 2021-04-02 北京航玻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圆形电加热玻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84192A (en) * 1981-03-02 1983-05-17 Teledyne Still-Man Manufacturing Electric heating element
US5177341A (en) * 1987-02-25 1993-01-05 Thorn Emi Plc Thick film electrically resistive tracks
JPH0619296U (ja) * 1992-03-03 1994-03-11 東日電気株式会社 電熱器用ヒータ盤
JP2003257593A (ja) * 2002-02-27 2003-09-12 Kyocera Corp ウエハ支持部材
CN103168503A (zh) * 2010-09-14 2013-06-19 株式会社昌星 利用陶瓷玻璃的平面状发热体
CN103876641A (zh) * 2014-03-24 2014-06-25 广东伊莱特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带透视观察窗的电热锅锅盖及电热锅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84192A (en) * 1981-03-02 1983-05-17 Teledyne Still-Man Manufacturing Electric heating element
US5177341A (en) * 1987-02-25 1993-01-05 Thorn Emi Plc Thick film electrically resistive tracks
JPH0619296U (ja) * 1992-03-03 1994-03-11 東日電気株式会社 電熱器用ヒータ盤
JP2003257593A (ja) * 2002-02-27 2003-09-12 Kyocera Corp ウエハ支持部材
CN103168503A (zh) * 2010-09-14 2013-06-19 株式会社昌星 利用陶瓷玻璃的平面状发热体
CN103876641A (zh) * 2014-03-24 2014-06-25 广东伊莱特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带透视观察窗的电热锅锅盖及电热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60641A (zh) 2017-1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162395A (en) Heating unit for heating fluid
US11304265B2 (en) Layered heater system having conductive overlays
KR102240138B1 (ko) 온도가 제어되는 가열 소자 및 흡연 세트
ATE193806T1 (de) Röhrenofen für einen elektrischen rauchartikel
CN107360641B (zh) 一种电加热玻璃以及盖体、烹饪电器
KR20220054674A (ko) 흡연 장치용 가열 부재
CN114679802A (zh) 加热装置
KR100836567B1 (ko) 필름 커패시터용 금속화 플라스틱필름 및 필름 커패시터
KR20230012628A (ko) 발열 어셈블리 및 에어로졸 형성 장치
CN215736893U (zh) 雾化器及其加热组件
CN205693915U (zh) 一种电加热玻璃以及盖体、烹饪电器
JP2023529879A (ja) 発熱部品及びエアロゾル形成装置
CN206516412U (zh) 过热报警型铜母线
KR100913943B1 (ko) 금속화 플라스틱 필름 및 필름커패시터
CN107360640B (zh) 一种电加热玻璃、盖体和烹饪电器
JP2018190609A (ja) 凸曲面状透明ヒーター、凸曲面状透明ヒーターを備えてなる製品および凸曲面状透明ヒーターの製造方法
JP2006183463A (ja) 内燃機関用エアヒータ
CN116406856A (zh) 加热组件、加热装置及加热组件的制造方法
CN216961531U (zh) 电子烟及其雾化装置
CN216059226U (zh) 一种雾化装置及其发热组件
CN214544827U (zh) 一种马肚形发热膜
KR200283298Y1 (ko) 면상발열체
CN212970138U (zh) 一种环形电热膜
CN105992407B (zh) 红外加热装置和电加热器具
CN209882138U (zh) 带电除雾功能的冷藏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