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47213A - 一种下行系统带宽指示方法、基站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下行系统带宽指示方法、基站及终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347213A CN107347213A CN201610293822.2A CN201610293822A CN107347213A CN 107347213 A CN107347213 A CN 107347213A CN 201610293822 A CN201610293822 A CN 201610293822A CN 107347213 A CN107347213 A CN 10734721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ystem bandwidth
- downlink system
- synchronizing signal
- group
- index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7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3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4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9
- 108010076504 Protein Sorting Signals Protein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41000208340 Araliaceae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5000005035 Panax pseudoginseng ssp. pseudoginseng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5000003140 Panax quinquefolius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5000008434 ginseng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41001347978 Major minor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41000854350 Enicospilus group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000651958 Crotalus durissus terrificus Snaclec crotocetin-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atomic 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301 oxy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下行系统带宽指示方法,包括:基站按照预定义的配置发送同步信号和/或物理广播信道,其中所述同步信号和/或物理广播信道指示下行系统带宽信息,所述预定义的配置包括:预定义的同步信号结构和/或预定义的物理广播信道发送方式。本方案可以减少系统广播消息的信令开销。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但不限于移动通信领域,尤指一种下行系统带宽指示方法、基站及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电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各样的无线电业务大量涌现,而无线电业务所依托的频谱资源是有限的,面对人们对带宽需求的不断增加,传统的商业通信主要使用的300MHz~3GHz之间频谱资源表现出极为紧张的局面,已经无法满足未来无线通信的需求。
在未来无线通信中,将会采用比第四代(4G)通信系统所采用的载波频率更高的载波频率进行通信,比如28GHz、45GHz等等,5G new(新一代)RAT(Radio Access Technology,无线接入技术)系统潜在工作频段达到100GHz,根据其所支持的业务场景、数据速率等方面需求的不同,潜在支持从几十MHz到几GHz不等的多种系统带宽,与LTE(Long TermEvolution,长期演进)相比,下行系统带宽的配置种类更加丰富,更加灵活。需要考虑以何种方式向终端指示目前系统的系统带宽。
在LTE系统中,同步信号与物理广播信道固定占用中间6个RB(Resource Block,资源块),终端通过对同步信号的检测确定中心频点,并在物理广播信道中获取下行系统带宽配置。下行系统带宽配置信息占用3bit,向终端显式的指示是以下配置的哪一种:6、15、25、50、75、100RB。考虑高频段的下行系统带宽配置多样性,如果沿用这种指示方式,潜在的需要增加指示信令开销。
另一方面,由于高频信道具有自由传播损耗较大,容易被氧气吸收,受雨衰影响大等缺点,严重影响了高频通信系统的覆盖性能。但是,由于高频通信对应的载波频率具有更短的波长,所以可以保证单位面积上能容纳更多的天线元素,而更多的天线元素意味着可以采用波束赋形的方法来提高天线增益,从而保证高频通信的覆盖性能。
采用波束赋形的方法后,发射端可以将发射能量集中在某一方向上,而在其它方向上能量很小或者没有,也就是说,每个波束具有自身的方向性,每个波束只能覆盖到一定方向上的终端,发射端即基站需要发射多个波束才能完成全方位覆盖。如果要获得较好的波束赋形权值,对于基站来说,则需要终端测量并反馈下行的信道状态信息或者权值;对于终端来说,需要基站测量并反馈上行的信道状态信息或者权值,从而保证基站可以采用最优的波束发送下行业务,终端也可以采用最优的波束发送上行业务。
此时,高频通信中的波束赋形与传统蜂窝网中的波束赋形在网络中的角色不同,蜂窝网中波束赋形在用户接入系统之后被引入,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吞吐量;而在高频段,全向或扇区级的同步信号发射将很难满足覆盖需求,这要求小区发现阶段就需要使能波束赋形,也就是说,终端需要进行基于波束的接入。在这种情况下,系统广播消息将在多个波束方向上重复发送,进一步增加了系统广播消息的信令开销。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下行系统带宽指示方法、基站及终端,以减少系统广播消息的信令开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下行系统带宽指示方法,包括:
基站按照预定义的配置发送同步信号和/或物理广播信道,其中所述同步信号和/或物理广播信道指示下行系统带宽信息,所述预定义的配置包括:预定义的同步信号结构和/或预定义的物理广播信道发送方式。
可选地,所述预定义的配置,包括:
当以同步信号结构指示下行系统带宽信息时,预定义同步信号特征参数取值与下行系统带宽的映射关系;
或者,当以物理广播信道发送方式指示下行系统带宽信息时,预定义下行系统带宽索引与下行系统带宽的映射关系,或者,预定义校验序列与下行系统带宽的映射关系;
或者,当以同步信号结构与物理广播信道发送方式联合指示下行系统带宽信息时,预定义同步信号特征参数取值与下行系统带宽索引的组合与下行系统带宽的映射关系,或者,预定义同步信号特征参数取值与校验序列的组合与下行系统带宽的映射关系。
可选地,当以同步信号结构与物理广播信道发送方式联合指示下行系统带宽信息时,将下行系统带宽值分组,每个特定的下行系统带宽值由组索引与组内索引唯一表示;其中,所述组索引为所述下行系统带宽所在的下行系统带宽组的标识;所述组内索引为所述下行系统带宽所在组内部元素的标识。
可选地,所述同步信号结构用于指示所述下行系统带宽组索引,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发送方式用于指示所述下行系统带宽的组内索引;
或者,所述同步信号结构用于指示所述下行系统带宽的组内索引,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发送方式用于指示所述下行系统带宽组索引。
可选地,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发送方式包括:在系统消息序列中包含下行系统带宽索引,或者在系统消息序列上附加与下行系统带宽相关的校验序列。
可选地,所述同步信号结构包括以下特征参数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
同步信号序列长度,同步信号频域宽度,同一符号内相邻同步信号的频域间隔,同一符号内同步信号的数量,不同符号内同步信号间的频率偏移,不同符号内同步信号间的频域宽度差值,主同步信号与辅同步信号间的频率偏移,主同步信号与辅同步信号频域宽度的差值,主同步信号与辅同步信号序列长度的差值,同一符号内主同步信号与辅同步信号间的频域间隔,相邻同步信号的时域间隔,主同步信号与辅同步信号间的时域间隔。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站,包括:
发送模块,按照预定义的配置发送同步信号和/或物理广播信道,其中所述同步信号和/或物理广播信道指示下行系统带宽信息,所述预定义的配置包括:预定义的同步信号结构和/或预定义的物理广播信道发送方式。
可选地,所述配置包括:当以同步信号结构指示下行系统带宽信息时,预定义同步信号特征参数取值与下行系统带宽的映射关系;或者,当以物理广播信道发送方式指示下行系统带宽信息时,预定义下行系统带宽索引与下行系统带宽的映射关系,或者,预定义校验序列与下行系统带宽的映射关系;或者,当以同步信号结构与物理广播信道发送方式联合指示下行系统带宽信息时,预定义同步信号特征参数取值与下行系统带宽索引的组合与下行系统带宽的映射关系,或者,预定义同步信号特征参数取值与校验序列的组合与下行系统带宽的映射关系。
可选地,预定义当以同步信号结构与物理广播信道发送方式联合指示下行系统带宽信息时,将下行系统带宽值分组,每个特定的下行系统带宽值由组索引与组内索引唯一表示;其中,所述组索引为所述下行系统带宽所在的下行系统带宽组的标识;所述组内索引为所述下行系统带宽所在组内部元素的标识。
可选地,预定义的所述同步信号结构用于指示所述下行系统带宽组索引,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发送方式用于指示所述下行系统带宽的组内索引;或者,所述同步信号结构用于指示所述下行系统带宽的组内索引,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发送方式用于指示所述下行系统带宽组索引。
可选地,预定义的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发送方式包括:在系统消息序列中包含下行系统带宽索引,或者在系统消息序列上附加与下行系统带宽相关的校验序列。
可选地,预定义同步信号结构包括以下特征参数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同步信号序列长度,同步信号频域宽度,同一符号内相邻同步信号的频域间隔,同一符号内同步信号的数量,不同符号内同步信号间的频率偏移,不同符号内同步信号间的频域宽度差值,主同步信号与辅同步信号间的频率偏移,主同步信号与辅同步信号频域宽度的差值,主同步信号与辅同步信号序列长度的差值,同一符号内主同步信号与辅同步信号间的频域间隔,相邻同步信号的时域间隔,主同步信号与辅同步信号间的时域间隔。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下行系统带宽指示方法,包括:
终端接收同步信号和/或物理广播信道;
所述终端通过识别同步信号结构和/或物理广播信道发送方式获得下行系统带宽信息。
可选地,当终端通过识别物理广播信道发送方式获得下行系统带宽信息时,接收物理广播信道,获得所述物理广播信道指示的下行系统带宽索引,所述不同的下行系统带宽索引对应于不同下行系统带宽;或者,所述终端识别出系统消息序列的校验序列,不同的所述系统消息序列的校验序列对应不同的下行系统带宽。
可选地,还包括:
所述终端预先保存如下预定义的映射关系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同步信号特征参数取值与下行系统带宽的映射关系;或者,下行系统带宽索引与下行系统带宽的映射关系;或者,系统消息序列的校验序列与下行系统带宽的映射关系;或者,同步信号特征参数取值与下行系统带宽索引的组合与下行系统带宽的映射关系;或者,同步信号特征参数取值与系统消息序列校验序列的组合与下行系统带宽的映射关系。
可选地,当所述终端通过识别同步信号结构和物理广播信道发送方式获得下行系统带宽信息时,获取组索引及组内索引,进而得到所述下行系统带宽信息,所述下行系统带宽值被预先分组,每个下行系统带宽值由组索引与组内索引唯一表示,其中,所述组索引为所述下行系统带宽所在的下行系统带宽组的标识;所述组内索引为所述下行系统带宽所在组内部元素的标识。
可选地,所述同步信号结构用于指示所述下行系统带宽组索引,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发送方式用于指示所述下行系统带宽的组内索引;
或者,所述同步信号结构用于指示所述下行系统带宽的组内索引,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发送方式用于指示所述下行系统带宽组索引。
可选地,所述同步信号结构包括以下特征参数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
同步信号序列长度,同步信号频域宽度,同一符号内相邻同步信号的频域间隔,同一符号内同步信号的数量,不同符号内同步信号间的频率偏移,不同符号内同步信号间的频域宽度差值,主同步信号与辅同步信号间的频率偏移,主同步信号与辅同步信号频域宽度的差值,主同步信号与辅同步信号序列长度的差值,同一符号内主同步信号与辅同步信号间的频域间隔,相邻同步信号的时域间隔,主同步信号与辅同步信号间的时域间隔。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同步信号和/或物理广播信道;
获取模块,通过识别同步信号结构和/或物理广播信道发送方式获得下行系统带宽信息。
可选地,所述获取模块,当通过识别物理广播信道发送方式获得下行系统带宽信息时,用于接收物理广播信道,获得所述物理广播信道指示的下行系统带宽索引,所述不同的下行系统带宽索引对应于不同下行系统带宽;或者,用于识别出系统消息序列的校验序列,不同的所述系统消息序列的校验序列对应于不同的下行系统带宽。
可选地,还包括:
存储模块,用于预先保存如下预定义的映射关系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同步信号特征参数取值与下行系统带宽的映射关系;或者,下行系统带宽索引与下行系统带宽的映射关系;或者,系统消息序列的校验序列与下行系统带宽的映射关系;或者,同步信号特征参数取值与下行系统带宽索引的组合与下行系统带宽的映射关系;或者,同步信号特征参数取值与系统消息序列校验序列的组合与下行系统带宽的映射关系。
可选地,所述获取模块,通过识别同步信号结构和物理广播信道发送方式获得下行系统带宽信息时,用于获取组索引及组内索引,进而得到所述下行系统带宽信息,所述下行系统带宽值被预先分组,每个下行系统带宽值由组索引与组内索引唯一表示,其中,所述组索引为所述下行系统带宽所在的下行系统带宽组的标识;所述组内索引为所述下行系统带宽所在组内部元素的标识。
可选地,所述同步信号结构用于指示所述下行系统带宽组索引,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发送方式用于指示所述下行系统带宽的组内索引;
或者,所述同步信号结构用于指示所述下行系统带宽的组内索引,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发送方式用于指示所述下行系统带宽组索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下行系统带宽指示方法、基站及终端,可以减少系统广播消息的信令开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侧的下行系统带宽指示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侧的一种下行系统带宽指示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实施例1中子实施例1.1所对应的同步信号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1中子实施例1.2所对应的同步信号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1中子实施例1.3所对应的同步信号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1中子实施例1.4所对应的一种同步信号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1中子实施例1.4所对应的另一种同步信号结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1中子实施例1.5所对应的同步信号结构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1中子实施例1.7所对应的同步信号结构示意图;
图10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侧的下行系统带宽指示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S11、基站按照预定义的配置发送同步信号和/或物理广播信道,其中所述同步信号和/或物理广播信道指示下行系统带宽信息,所述配置包括:预定义的同步信号结构和/或预定义的物理广播信道发送方式。
可选地,步骤S11之前还可以包括:
预定义所述配置,包括:基站预定义所述配置,或者,网络侧其他实体(如核心网侧实体:移动管理实体(MME,Mobile Managenment Entity),服务网关(SGW,ServiceGetway),分组数据网络网关(PGW:PDN Gateway(Packet Data Network))等,或者,网管侧实体:设备管理实体(EMS,Equipment management entity),网络管理实体(NMS,Networkmanagement entity),运行管理维护系统(OAM,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andMaintenance),)预定义所述配置,或者,人工预定义所述配置,或者,在协议中规定所述配置。
所述预定义的配置是所述基站与所述终端已知的。
可选地,所述预定义的配置,包括:
当以同步信号结构指示下行系统带宽信息时,预定义同步信号特征参数与下行系统带宽的映射关系;
或者,当以物理广播信道发送方式指示下行系统带宽信息时,预定义下行系统带宽索引与下行系统带宽的映射关系,或者,预定义校验序列与下行系统带宽的映射关系;
或者,当以同步信号结构与物理广播信道发送方式联合指示下行系统带宽信息时,预定义同步信号特征参数取值与下行系统带宽索引的组合与下行系统带宽的映射关系,或者,预定义同步信号特征参数取值与校验序列的组合与下行系统带宽的映射关系。
其中,当以同步信号结构与物理广播信道发送方式联合指示下行系统带宽信息时,将下行系统带宽值分组,每个特定的下行系统带宽值由组索引与组内索引唯一表示;其中,所述组索引为所述下行系统带宽所在的下行系统带宽组的标识;所述组内索引为所述下行系统带宽所在组内部元素的标识。
可选地,所述同步信号结构用于指示所述下行系统带宽组索引,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发送方式用于指示所述下行系统带宽的组内索引;
或者,所述同步信号结构用于指示所述下行系统带宽的组内索引,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发送方式用于指示所述下行系统带宽组索引。
其中,步骤S11中的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发送方式包括:在系统消息序列中包含下行系统带宽索引,或者在系统消息序列上附加与下行系统带宽相关的校验序列。
所述同步信号结构包括以下特征参数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
同步信号序列长度,同步信号频域宽度,同一符号内相邻同步信号的频域间隔,同一符号内同步信号的数量,不同符号内同步信号间的频率偏移,不同符号内同步信号间的频域宽度差值,主同步信号与辅同步信号间的频率偏移,主同步信号与辅同步信号频域宽度的差值,主同步信号与辅同步信号序列长度的差值,同一符号内主同步信号与辅同步信号间的频域间隔,相邻同步信号的时域间隔,主同步信号与辅同步信号间的时域间隔。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侧的一种下行系统带宽指示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S21、终端接收同步信号和/或物理广播信道;
S22、所述终端通过识别同步信号结构和/或物理广播信道发送方式获得下行系统带宽信息。
可选地,当终端通过识别物理广播信道发送方式获得下行系统带宽信息时,接收物理广播信道,获得所述物理广播信道指示的下行系统带宽索引,所述不同的下行系统带宽索引对应于不同下行系统带宽;或者,所述终端识别出系统消息序列的校验序列,不同的所述系统消息序列的校验序列对应不同的下行系统带宽。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预先保存如下预定义的映射关系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同步信号特征参数取值与下行系统带宽的映射关系;或者,下行系统带宽索引与下行系统带宽的映射关系;或者,系统消息序列的校验序列与下行系统带宽的映射关系;或者,同步信号特征参数取值与下行系统带宽索引的组合与下行系统带宽的映射关系;或者,同步信号特征参数取值与系统消息序列校验序列的组合与下行系统带宽的映射关系。
可选地,当所述终端通过识别同步信号结构和物理广播信道发送方式获得下行系统带宽信息时,获取组索引及组内索引,进而得到所述下行系统带宽信息,所述下行系统带宽值被预先分组,每个下行系统带宽值由组索引与组内索引唯一表示,其中,所述组索引为所述下行系统带宽所在的下行系统带宽组的标识;所述组内索引为所述下行系统带宽所在组内部元素的标识。
可选地,所述同步信号结构用于指示所述下行系统带宽组索引,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发送方式用于指示所述下行系统带宽的组内索引;
或者,所述同步信号结构用于指示所述下行系统带宽的组内索引,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发送方式用于指示所述下行系统带宽组索引。
其中,所述同步信号结构包括以下特征参数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
同步信号序列长度,同步信号频域宽度,同一符号内相邻同步信号的频域间隔,同一符号内同步信号的数量,不同符号内同步信号间的频率偏移,不同符号内同步信号间的频域宽度差值,主同步信号与辅同步信号间的频率偏移,主同步信号与辅同步信号频域宽度的差值,主同步信号与辅同步信号序列长度的差值,同一符号内主同步信号与辅同步信号间的频域间隔,相邻同步信号的时域间隔,主同步信号与辅同步信号间的时域间隔。
以下以几个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方法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包括子实施例1.1-1.8,对应于仅通过同步信号的不同结构独立指示下行系统带宽的方式:
在这种方式下,系统预定义同步信号结构中特征参数取值与下行系统带宽的映射关系,该映射关系是基站侧与终端侧公知的,基站根据当前下行系统带宽确定同步信号的发送结构,相对应的,终端盲检同步信号,识别同步信号的结构特征参数的取值,同步信号结构所对应的特征参数取值与下行系统带宽值满足前面所述的映射关系,终端从而获得下行系统带宽信息,详细描述如下:
子实施例1.1:
本子实施例中,频域配置多个同步信号发送资源,利用同一符号内同步信号的数量,及频域间隔作为同步信号结构的特征参数,基于该特征参数数值上的区别区分不同下行系统带宽。
这里的同步信号可以是主同步信号,或辅同步信号,或者主辅同步信号联合占用相邻符号,如图3所示,给出了两种同步信号数量及频域间隔的两种配置示例,其中配置一为:同一符号内同步信号数量为5,同步信号间的频域间隔为f1,对应的下行系统带宽为Bandwidth 1(带宽1);配置二为:同一符号内同步信号数量为3,同步信号间的频域间隔为f2,对应的下行系统带宽为Bandwidth 2。考虑各个同步信号均采用相同的序列。上述信息是基站和终端所公知的,当前基站系统带宽为Bandwidth1,按照配置一的同步信号结构发送同步信号;终端在盲检同步信号,即利用已知的同步信号序列,在时频域两维搜索同步信号,当在n1位置获得相关峰,确定n1的时频域位置,进一步搜索同一符号内不同频域位置的其他同步信号,同样的得到n2、n3、n4、n5。则终端通过盲检得到同一符号内存在5个同步信号,同步信号间的频域间隔为f1。这与配置一向对应,因此,可以确定下行系统带宽为Bandwidth 1。
本子实施例中,以频域间隔及同一符号内同步信号数量这两个参数作为判断下行系统带宽的特征参数,也可以按照其中一个参数作为特征参数,但前提是这个参数的不同取值与下行系统带宽存在唯一的映射关系。例如,同步信号同符号内频域分布数量N=5,对应于下行系统带宽Bandwidth=160MHz,同步信号同符号内频域分布数量N=9,对应于下行系统带宽Bandwidth=320MHz。同步信号间间隔是相等的,当终端测量到前两个同步信号确定间隔后,即以相同的间隔寻找下一个同步信号,直到找不到新的同步信号时,最终确定同步信号在频域上的数量。
子实施例1.2:
同步信号在频域上只配置一块资源,同步信号潜在占用带宽的大小存在区别,这里的同步信号可以是主同步信号,或辅同步信号,或者主辅同步信号联合占用相邻符号。
本子实施例以同步信号占用带宽的大小作为特征参数,用于向终端指示下行系统带宽。与子实施例1.1类似的,系统预定义不同同步信号占用带宽值与下行系统带宽值的映射关系,如图4所示,给出了两种不同的系统带宽下,同步信号所分别占用的系统带宽情况,其中,系统带宽B1对应于同步信号为10MHz的情况,系统带宽B2对应于同步信号占用中间20MHz的情况。本子实施例中假设子载波间隔是一定的(例如100kHz),则对应于10MHz、20MHz的带宽,分别包含100、200个子载波,不考虑保护带及直流子载波,分别可以承载序列长度为100和200的同步信号(在实际系统中,由于两侧预留保护子载波,及中间直流子载波,实际同步信号序列的长度会分别小于100和200)。终端分别以不同的配置下的同步信号序列去盲检同步信号,当终端以同步信号10MHz带宽情况所对应的同步序列与相关接收序列做相关,获得相关峰值时,判定同步信号占用带宽为10MHz,相应的,当前系统的下行系统带宽为B1(例如200MHz)。
本子实施例中,以同步信号所占带宽为特征参数,也可以以同步信号序列长度为特征参数。当子载波间隔是固定值时,同步信号所占用的带宽实际上可以等价的映射到同步信号序列的长度,仍然考虑上面的例子,10MHz带宽对应于序列长度为100,则20MHz所对应的序列长度为200,此时终端也可以用长度为100和200的同步信号序列分别尝试与接收序列的相关。
当然,子载波间隔也可以存在多种不同的选项,此时,终端需要以各种子载波间隔所对应的序列对接收数据进行相关处理。
子实施例1.3:
考虑同步信号分为主辅两级,即主同步信号PSS,辅同步信号SSS,由于高频段带宽限制不再像低频那么大,主辅同步信号通过频分复用的形式在相同符号内发送,如图5所示,给出了两种主辅同步信号频分复用示例。考虑可以以两级同步信号的频域间隔作为指示下行系统带宽的特征参数,其中,PSS与SSS间隔为f1(如10MHz)时,对应的下行系统带宽为B1(如300MHz);PSS与SSS间隔为f2(如20MHz)时,对应的下行系统带宽为B2(如500MHz)。
本子实施例中,下行系统带宽为B1,基站按照左图配置进行主辅同步信号的发送,频域间隔为f1。终端分别盲检PSS、SSS确定各自频域范围,并判断PSS与SSS间的频域间隔,当识别的频域间隔为f1时,获得下行系统带宽为B1。
PSS与SSS频域间隔的描述方式可以是多种,例如本子实施例中以SSS的终止点到PSS的起始点的绝对间隔作为频域间隔,也可以是以SSS与PSS频域起始点间的间隔(如图中f4所指示),或者以SSS与PSS频域终止点间的间隔(如图中f3所指示)为特征参数。
子实施例1.4:
主辅同步信号时分发送,例如在相邻的两个符号上发送(也可以是不相邻的两个符号),但频域上存在一定的偏移(offset),可以通过配置不同的offset值,并与不同的下行系统带宽值绑定,从而通过不同的offset向终端指示下行系统带宽。
如图6所示,主辅同步信号间频域offset值f1、f2分别对应于下行系统带宽B1、B2。这里只是给出两种不同下行系统带宽与offset间的映射关系,系统需要预定义所有可选的下行系统带宽与主辅同步在不同符号上的频率偏移值间的映射关系。基站侧按照下行系统带宽取值配置对应的同步信号结构,例如,当前下行系统带宽为B1=1GHz,相应的,频域偏移值f1=20MHz(或者以资源块RB数来表示,如20个RB;或者以子载波数来表示,如200个子载波)。终端侧盲检PSS,利用PSS的可选序列,在时频域两维检测PSS,确定PSS的频域范围;随后在接下来的符号上盲检SSS,利用SSS的可选序列,检测SSS,确定SSS的频域范围,从而得到PSS与SSS间的频域偏移为20MHz。终端根据系统预定义的映射关系,得到下行系统带宽为B1=1GHz。
主辅同步信号在不同符号发送,频域偏移不局限于图6所述的形式,所有通过类似频域偏移的方式都是适用的,如图7所示,给出了另外一种频率偏移形式,主辅同步均在用系统带宽中间的部分RB,但主辅同步信号的序列长度不同,此时会产生主辅同步信号起始频率点,或终止频率点间的频率偏移f,不同的f对应于不同的下行系统带宽B。
子实施例1.5:
与子实施例1.4相似的,本子实施例中,同级的同步信号在多个符号上重复发送,如图8所示,以PSS为例,PSS在连续两个符号上重复发送,但频域范围存在一定的偏移量f1,该偏移量对应于下行系统带宽B。检测频率偏移值f1的过程与子实施例1.4是类似的,只是由于这里重复发送相同的PSS序列,因此,当完成前一符号(如符号1)内PSS盲检确定频域范围后,对于后一个符号(如符号2)内的PSS,UE只需盲检其频域位置,但通过对前一符号PSS的检测,PSS信号序列此时已经是已知的,因此,可以以确定的序列检后一符号内PSS,确定其频域范围,并计算出f1,从而确定下行系统带宽。
另一种情况,由于两符号内发送的PSS相同,终端可能首先检到是后一符号(符号2)上的PSS,但终端并不能区分当前检到是符号1还是符号2,因此,此时终端并不能确定中心频点,终端将在后面的符号上继续盲检PSS,直到再次检到后面符号N上的PSS(与符号1上PSS位置相同),系统可以预先定义占用频率更高的PSS位于系统带宽的中间,因此,终端根据后检到的PSS确定中心频点,并计算出频率偏移量f1,映射得到下行系统带宽。
子实施例1.6:
利用同步信号序列本身的差异来指示不同的下行系统带宽,这种方式下,可以通过一级同步信号序列来指示,例如,以PSS为例,PSS序列有N条,下行系统带宽值有M种,将N条序列分成M组,每组含有N/M条(例如N=60,M=10,每组含有6条序列,当N/M不为整数时,每组的序列条数也可以不同),每组内的各序列对应相同的下行系统带宽值,序列分组及序列与下行系统带宽的映射关系由系统预定义,终端用所有60条序列去盲检同步信号,最终得出同步信号所采用序列,根据该序列与下行系统带宽的映射关系确定下行系统带宽。
也可以通过两级同步信号序列来联合指示,即基站发送主同步信号,及辅同步信号,两者的不同组合与下行系统带宽存在映射关系。以LTE的主辅同步信号序列配置作为示例:PSS包含3条序列,SSS包含168条序列,下行系统带宽取值有9种,下行系统带宽也可以分为三组,每组进一步包含3种取值,根据PSS序列(如采用长度为62的Zadoff-Chu序列)的不同,确定下行系统带宽分组,再由SSS所采用的序列(如两条长度为31的短码序列频域交织成为一条SSS信号序列)来确定下行系统带宽是这个组内三种下行系统带宽的哪个,如下表所示:
表1
子实施例1.7:
考虑同步信号分为主辅两级,即主同步信号PSS,辅同步信号SSS,PSS与SSS时分复用,如图9所示,给出了两种主辅同步信号时分复用示例。考虑可以以两级同步信号的时域间隔作为指示下行系统带宽的特征参数,其中,PSS与SSS间隔为t1(如1个符号)时,对应的下行系统带宽为B1(如300MHz);PSS与SSS间隔为t2(如2个符号)时,对应的下行系统带宽为B2(如500MHz)。
本子实施例中,下行系统带宽为B1,基站按照左图配置进行主辅同步信号的发送,频域时隔为t1。终端分别盲检PSS、SSS确定各自时域范围,并判断PSS与SSS间的时域间隔,当识别的时域间隔为t1时,获得下行系统带宽为B1。
PSS与SSS时域间隔的描述方式可以是多种,例如本子实施例中以PSS的终止点到SSS的起始点的绝对间隔作为时域间隔,也可以是以SSS与PSS时域起始点间的间隔(如图中t3所指示),或者以SSS与PSS时域终止点间的间隔(如图中t4所指示)为特征参数。
另外,以同步信号时域间隔作为同步信号结构特征参数的方式中,不限于主辅同步间的时域间隔,也可以是同级同步信号(如相邻PSS间的时域间隔,或,相邻SSS间的时域间隔)的时域间隔作为特征参数,指示下行系统带宽。
子实施例1.8:
子实施例1.1-1.7中给出了各个同步信号结构相关特征参数单独指示下行系统带宽的方法,也可以多个同步信号特征参数进行组合联合指示,例如,用同步信号序列长度的某一特定取值对应于一组下行系统带宽值(即下行系统带宽集合),并进一步利用不同符号内同步信号间的频率偏移指示当前下行系统带宽是这一组下行系统带宽(该下行系统带宽集合)中的哪一个具体取值,从而实现多个同步信号特征参数对下行系统带宽的联合指示。
与之类似的,如下同步信号特征参数中的一项或多项进行组合,都可以用来指示下行系统带宽取值:同步信号序列长度,同步信号频域宽度,同一符号内相邻同步信号的频域间隔,同一符号内同步信号的数量,不同符号内同步信号间的频率偏移,不同符号内同步信号间的频域宽度差值,主辅同步信号频率偏移,主辅同步信号频域宽度差值,主辅同步信号序列长度差值,主辅同步的频域间隔。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包括子实施例2.1-2.3,对应于仅通过物理广播信道的不同发送方式独立指示下行系统带宽的方式:
在这种方式下,系统预定义物理广播信道发送方式与下行系统带宽的映射关系,该映射关系是基站侧与终端侧公知的,基站根据当前下行系统带宽确定物理广播信道发送方式,相对应的,终端盲检物理广播信道,识别物理广播信道发送方式,不同方式与下行系统带宽适用于前面所述的映射关系,终端从而获得下行系统带宽信息,详细描述如下:
子实施例2.1:
将下行系统带宽索引作为系统消息的一部分,即在系统广播消息中显式的向终端指示下行系统带宽信息。例如,在new RAT系统中,下行系统带宽的取值包含10种,分别为:100、160、320、480、500、640、800、1000、1500、2000MHz。需要系统广播消息中利用4bits来表示这10种取值,如表2所示:
表2
上表所示映射关系是终端和基站公知的,终端首先在时频两维搜索同步信号,完成于基站的下行同步过程,根据同步信号与物理广播信道的资源映射关系(如现有LTE中物理广播信道与同步信号都占用系统带宽的中间6个RB,在时域上占用同步信号后面接着的4个符号),找到物理广播信道,并从解出的系统广播消息中获知当前下行系统带宽索引为0100,终端根据下行系统带宽索引与下行系统带宽间的映射关系可知,当前下行系统带宽为500MHz。
子实施例2.2:
利用不同的校验序列(如循环冗余码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序列)代表不同的下行系统带宽取值,例如,系统广播消息数据信息字段占用24bit,在该序列上拼接16bit的CRC校验序列,不同的校验序列可以用于指示不同的下行系统带宽取值。如表3所示。
表3
下行系统带宽索引 | 下行系统带宽(MHz) |
CRC1 | 100 |
CRC2 | 160 |
CRC3 | 320 |
CRC4 | 480 |
CRC5 | 500 |
CRC6 | 640 |
CRC7 | 800 |
CRC8 | 1000 |
CRC9 | 1500 |
CRC10 | 2000 |
CRC11-CRCxx | Reserved |
终端与基站公知上述对应关系,当终端接收到系统广播消息时,用不同的CRC校验序列去尝试解码系统广播信息,成功解码的CRC校验序列为基站在发射端对系统广播消息附加的CRC校验序列,因此,终端可以在利用CRC实现原有信息校验功能的基础上,同时获取下行系统带宽的指示,例如,当终端侧尝试用校验序列CRC5去解码系统广播消息时成功解出,则下行系统带宽为CRC5所对应的500MHz。
子实施例2.3:
子实施例2.1、2.2分别描述了,两种物理广播信道发送方式下,各自独立指示下行系统带宽的方法:即1、将下行系统带宽索引作为系统消息的一部分,显式的向终端指示下行系统带宽信息。2、利用不同的校验序列(如循环冗余码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序列)代表不同的下行系统带宽取值,向终端指示下行系统带宽。
也可以利用两者的组合来联合指示下行系统带宽,在系统广播消息中承载下行系统带宽指示比特,每个信息比特取值对应于一组下行系统带宽值(即下行系统带宽集合),并进一步利用不同的CRC校验序列代表当前下行系统带宽是这个下行系统带宽集合中的哪一个元素,最终确定下行系统带宽的具体取值。如表4所示:当下行系统带宽的取值属于Group(组)A时,系统广播消息中相应的只是比特位为0;当下行系统带宽的取值属于GroupB时,系统广播消息中相应的只是比特位为1。可选的,通过CRC校验序列不同来指示下行系统带宽是所在组的哪一个元素,CRC1对应于每个分组的第一个元素,即Group A的100MHz,和Group B的640MHz。以此类推。
表4
与之相反的,也可以利用系统广播消息的CRC校验序列来指示下行系统带宽所属的分组,并由系统广播消息中指示信息比特来指示是具体哪一个元素。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包括子实施例3.1-3.4,对应于通过同步信号结构与物理广播信道发送方式混合指示下行系统带宽的方式:
在这种方式下,系统预定义同步信号结构物理广播信道发送方式与下行系统带宽的映射关系,该映射关系是基站侧与终端侧公知的,基站根据当前下行系统带宽确定同步信号结构及物理广播信道发送方式,相对应的,终端盲检同步信号,及物理广播信道,识别出同步信号结构特征参数,以及物理广播信道发送方式,从而获得下行系统带宽信息。由于分两个层次混合指示下行系统带宽,可以将下行系统带宽值分成一个或多个组Group(如N组),每个组内含有一个或多个下行系统带宽元素(如M个)。这样,可以用同步信号的特征参数的取值来指示当前下行系统带宽所在的组(这里称之为“组索引”或“组标识”),用物理广播信道来指示下行系统带宽的具体取值(这里称之为“组内索引”或“组内标识”);也可以用同步信号的特征参数的取值来指示“组内索引”,用物理广播信道发送方式来指示“组索引”。
下面分子实施例详细描述:
子实施例3.1:
用同步信号结构的特征参数的取值来指示当前下行系统带宽所在的组,即“组索引”,用物理广播信道来指示下行系统带宽的具体取值,即“组内索引”。其中,下行系统带宽的取值有8种,将其分为两组,Group A={100,160,320,480MHz}、Group B={640,800,1000,2000MHz};同步信号的特征参数为同步信号序列长度,有两种不同的取值,分别用于指示当前的下行系统带宽属于哪个Group,同步信号序列长度分别为62(指示Bandwidth∈Group A),126(Bandwidth∈Group B)。物理广播信道的发送方式为在系统广播消息中包含下行系统带宽组内索引,每组内含有4种下行系统带宽的可能取值,因此,在系统广播消息中有2bit用于指示,下行系统带宽的具体取值。如表5所示。
表5
终端首先盲检同步信号,分别用长度62和126的所有同步序列与接收到的数据做相关运算,成功检测同步信号的长度,获得下行系统带宽组索引,如检测得到同步信号序列长度为62位,则下行系统带宽属于Group A,即下行系统带宽取值在100,160,320,500MHz中的一个。
可选的,终端在相应的位置接收物理广播信道,读取系统广播消息,从中获取下行系统带宽的组内索引,如10,则当前系统的下行系统带宽取值为320MHz。完成对下行系统带宽的获取过程。
本子实施例在于说明通过同步信号结构中的特征参数取值来指示下行系统带宽组索引,并通过物理广播信道中承载的信息指示下行系统带宽的组内索引的方法。并不限于同步信号的特征参数为同步信号序列长度,当特征参数为实施例1中所示的各个特征参数(同步信号序列长度,同步信号频域宽度,同一符号内相邻同步信号的频域间隔,同一符号内同步信号的数量,不同符号内同步信号间的频率偏移,不同符号内同步信号间的频域宽度差值,主辅同步信号频率偏移,主辅同步信号频域宽度差值,主辅同步信号序列长度差值,主辅同步的频域间隔,相邻同步信号的时域间隔,主辅同步的时域间隔)的任何一个时,方法均适用。
子实施例3.2:
本子实施例描述如下情况:用物理广播信道来指示当前下行系统带宽所在的组,即“组索引”,用同步信号结构的特征参数的取值来指示下行系统带宽的相关取值,即“组内索引”。
其中,下行系统带宽的取值有8种,将其分为两组,Group A={100,160,320,480MHz}、Group B={640,800,1000,2000MHz};物理广播信道的发送方式为在系统广播消息中包含下行系统带宽组索引,用1bit用于指示当前下行系统带宽属于哪个Group,即组索引,0代表Group A,1代表Group B。
同步信号的特征参数为同符号内主辅同步信号间的频域间隔,有4种不同的取值,分别用于指示当前的下行系统带宽的具体取值。如表6所示。
表6
终端首先盲检主辅同步信号,确定主辅同步信号间的频域间隔,方法与实施例1的子实施例1.3相同,这里不再赘述。确定PSS,SSS间频域间隔为10MHz,则可确定下行系统带宽为100MHz或640MHz。
可选的,终端在相应的位置接收物理广播信道,读取系统广播消息,从中获取下行系统带宽的组索引,如0,则确定当前系统的下行系统带宽取值为100MHz。完成对下行系统带宽的获取过程。
本子实施例在于说明通过同步信号结构中的特征参数取值来指示下行系统带宽组内索引,并通过物理广播信道中承载的信息指示下行系统带宽的组索引的方法。并不限于同步信号的特征参数为主辅同步信号间的频域间隔,当特征参数为实施例1中所示的各个特征参数(同步信号序列长度,同步信号频域宽度,同一符号内相邻同步信号的频域间隔,同一符号内同步信号的数量,不同符号内同步信号间的频率偏移,不同符号内同步信号间的频域宽度差值,主辅同步信号频率偏移,主辅同步信号频域宽度差值,主辅同步信号序列长度差值,主辅同步的频域间隔,相邻同步信号的时域间隔,主辅同步的时域间隔)的任何一个时,方法均适用。
子实施例3.3:
与子实施例3.2类似的,这里描述如下情况:用物理广播信道来指示当前下行系统带宽所在的组,即“组索引”;用同步信号结构的特征参数的取值来指示下行系统带宽的具体取值,即“组内索引”,仍然采用PSS与SSS间频域间隔来指示组内索引。区别在于,用物理广播信道指示组索引的方式为:系统广播消息的不同CRC校验序列指示下行系统带宽的组索引。
其中,下行系统带宽的取值有8种,将其分为4组,Group A={100,160MHz},GroupB={320,480MHz},Group C={640,800MHz},Group D={1000,2000MHz};相应的,需要4个不同的CRC校验序列指示下行系统带宽所属的分组,即组索引。
同步信号的特征参数为同符号内主辅同步信号间的频域间隔,有两种不同的取值,分别用于指示当前的下行系统带宽的具体取值。如表7所示。
表7
终端首先盲检主辅同步信号,确定主辅同步信号间的频域间隔,方法与实施例1的子实施例1.3相同,这里不再赘述。确定PSS,SSS间频域间隔为10MHz,则可确定下行系统带宽为100MHz,320MHz,640MHz,1000MHz中之一。
可选的,终端在相应的位置接收物理广播信道,用4个CRC序列分别尝试解码系统广播消息,成功解码的序列为CRC3,从表7中所示的映射关系可以找到下行系统带宽的组索引,确定当前系统的下行系统带宽取值为640MHz。完成对下行系统带宽的获取过程。
本子实施例在于说明通过同步信号结构中的特征参数取值来指示下行系统带宽组内索引,并通过物理广播信道中系统广播消息的CRC校验序列指示下行系统带宽的组索引的方法。并不限于同步信号的特征参数为主辅同步信号间的频域间隔,当特征参数为实施例1中所示的各个特征参数(同步信号序列长度,同步信号频域宽度,同一符号内相邻同步信号的频域间隔,同一符号内同步信号的数量,不同符号内同步信号间的频率偏移,不同符号内同步信号间的频域宽度差值,主辅同步信号频率偏移,主辅同步信号频域宽度差值,主辅同步信号序列长度差值,主辅同步的频域间隔,相邻同步信号的时域间隔,主辅同步的时域间隔)的任何一个时,方法均适用。
子实施例3.4:
与子实施例3.1类似的,这里描述如下情况:用同步信号结构的特征参数的取值来指示下行系统带宽所在的组,即“组索引”,用物理广播信道来指示当前下行系统带宽在组内的标识,即“组内索引”,从而确定下行系统带宽的具体取值;采用PSS与SSS间频域间隔来指示组索引。采用物理广播信道指示组内索引的方式为:系统广播消息的不同CRC校验序列指示下行系统带宽的组内索引。
其中,下行系统带宽的取值有8种,将其分为4组,Group A={100,160MHz},GroupB={320,480MHz},Group C={640,800MHz},Group D={1000,2000MHz};同步信号的特征参数为同符号内主辅同步信号间的频域间隔,相应的,需要4种不同的PSS与SSS间频域间隔指示下行系统带宽所属的分组,即组索引。
物理广播信道上系统广播消息的CRC校验序列有两种{CRC1,CRC2},分别用于指示当前的下行系统带宽的取值,如表8所示。
表8
终端首先盲检主辅同步信号,确定主辅同步信号间的频域间隔,方法与实施例1的子实施例1.3相同,这里不再赘述。确定PSS,SSS间频域间隔为10MHz,则可确定下行系统带宽属于Group A,即为100MHz或160MHz。
可选的,终端在相应的位置接收物理广播信道,用两个CRC序列分别尝试解码系统广播消息,成功解码的序列为CRC2,从表8中所示的映射关系可以找到下行系统带宽的组内索引,确定当前系统的下行系统带宽取值为160MHz。完成对下行系统带宽的获取过程。
本子实施例在于说明通过同步信号结构中的特征参数取值来指示下行系统带宽组索引,并通过物理广播信道中系统广播消息的CRC校验序列指示下行系统带宽的组内索引的方法。并不限于同步信号的特征参数为主辅同步信号间的频域间隔,当特征参数为实施例1中所示的各个特征参数(同步信号序列长度,同步信号频域宽度,同一符号内相邻同步信号的频域间隔,同一符号内同步信号的数量,不同符号内同步信号间的频率偏移,不同符号内同步信号间的频域宽度差值,主辅同步信号频率偏移,主辅同步信号频域宽度差值,主辅同步信号序列长度差值,主辅同步的频域间隔,相邻同步信号的时域间隔,主辅同步的时域间隔)的任何一个时,方法均适用。
图10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的示意图,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基站包括:
发送模块,按照预定义的配置发送同步信号和/或物理广播信道,其中所述同步信号和/或物理广播信道指示下行系统带宽信息,所述预定义的配置包括:预定义的同步信号结构和/或预定义的物理广播信道发送方式。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基站还可以包括:
定义模块,用于预定义所述配置。
其中,预定义的配置包括:当以同步信号结构指示下行系统带宽信息时,预定义同步信号特征参数与下行系统带宽的映射关系;或者,当以物理广播信道发送方式指示下行系统带宽信息时,预定义下行系统带宽索引与下行系统带宽的映射关系,或者,预定义校验序列与下行系统带宽的映射关系;或者,当以同步信号结构与物理广播信道发送方式联合指示下行系统带宽信息时,预定义同步信号特征参数取值与下行系统带宽索引的组合与下行系统带宽的映射关系,或者,预定义同步信号特征参数取值与校验序列的组合与下行系统带宽的映射关系。
可选地,预定义当以同步信号结构与物理广播信道发送方式联合指示下行系统带宽信息时,将下行系统带宽值分组,每个特定的下行系统带宽值由组索引与组内索引唯一表示;其中,所述组索引为所述下行系统带宽所在的下行系统带宽组的标识;所述组内索引为所述下行系统带宽所在组内部元素的标识。
可选地,预定义的所述同步信号结构用于指示所述下行系统带宽组索引,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发送方式用于指示所述下行系统带宽的组内索引;或者,所述同步信号结构用于指示所述下行系统带宽的组内索引,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发送方式用于指示所述下行系统带宽组索引。
可选地,所述定义模块,定义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发送方式包括:在系统消息序列中包含下行系统带宽索引,或者在系统消息序列上附加与下行系统带宽相关的校验序列。
其中,预定义的同步信号结构包括以下特征参数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同步信号序列长度,同步信号频域宽度,同一符号内相邻同步信号的频域间隔,同一符号内同步信号的数量,不同符号内同步信号间的频率偏移,不同符号内同步信号间的频域宽度差值,主同步信号与辅同步信号间的频率偏移,主同步信号与辅同步信号频域宽度的差值,主同步信号与辅同步信号序列长度的差值,同一符号内主同步信号与辅同步信号间的频域间隔,相邻同步信号的时域间隔,主同步信号与辅同步信号间的时域间隔。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的示意图,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终端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同步信号和/或物理广播信道;
获取模块,通过识别同步信号结构和/或物理广播信道发送方式获得下行系统带宽信息。
可选地,所述获取模块,当通过识别物理广播信道发送方式获得下行系统带宽信息时,用于接收物理广播信道,获得所述物理广播信道指示的下行系统带宽索引,所述不同的下行系统带宽索引对应于不同下行系统带宽;或者,用于识别出系统消息序列的校验序列,不同的所述系统消息序列的校验序列对应于不同的下行系统带宽。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终端还可以包括:
存储模块,用于预先保存如下预定义的映射关系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同步信号特征参数取值与下行系统带宽的映射关系;或者,下行系统带宽索引与下行系统带宽的映射关系;或者,系统消息序列的校验序列与下行系统带宽的映射关系;或者,同步信号特征参数取值与下行系统带宽索引的组合与下行系统带宽的映射关系;或者,同步信号特征参数取值与系统消息序列校验序列的组合与下行系统带宽的映射关系。
可选地,所述获取模块,通过识别同步信号结构和物理广播信道发送方式获得下行系统带宽信息时,用于获取组索引及组内索引,进而得到所述下行系统带宽信息,所述下行系统带宽值被预先分组,每个下行系统带宽值由组索引与组内索引唯一表示,其中,所述组索引为所述下行系统带宽所在的下行系统带宽组的标识;所述组内索引为所述下行系统带宽所在组内部元素的标识。
可选地,所述同步信号结构用于指示所述下行系统带宽组索引,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发送方式用于指示所述下行系统带宽的组内索引;
或者,所述同步信号结构用于指示所述下行系统带宽的组内索引,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发送方式用于指示所述下行系统带宽组索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执行时实现所述页面处理方法。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硬件完成,所述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可选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也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来实现。相应地,上述实施例中的各模块/单元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形式的硬件和软件的结合。
虽然本发明实施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发明实施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任何本申请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23)
1.一种下行系统带宽指示方法,包括:
基站按照预定义的配置发送同步信号和/或物理广播信道,其中
所述同步信号和/或物理广播信道指示下行系统带宽信息,所述预定义的配置包括:预定义的同步信号结构和/或预定义的物理广播信道发送方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义的配置,包括:
当以同步信号结构指示下行系统带宽信息时,预定义同步信号特征参数取值与下行系统带宽的映射关系;
或者,当以物理广播信道发送方式指示下行系统带宽信息时,预定义下行系统带宽索引与下行系统带宽的映射关系,或者,预定义校验序列与下行系统带宽的映射关系;
或者,当以同步信号结构与物理广播信道发送方式联合指示下行系统带宽信息时,预定义同步信号特征参数取值与下行系统带宽索引的组合与下行系统带宽的映射关系,或者,预定义同步信号特征参数取值与校验序列的组合与下行系统带宽的映射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以同步信号结构与物理广播信道发送方式联合指示下行系统带宽信息时,将下行系统带宽值分组,每个特定的下行系统带宽值由组索引与组内索引唯一表示;其中,所述组索引为所述下行系统带宽所在的下行系统带宽组的标识;所述组内索引为所述下行系统带宽所在组内部元素的标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同步信号结构用于指示所述下行系统带宽组索引,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发送方式用于指示所述下行系统带宽的组内索引;
或者,所述同步信号结构用于指示所述下行系统带宽的组内索引,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发送方式用于指示所述下行系统带宽组索引。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发送方式包括:在系统消息序列中包含下行系统带宽索引,或者在系统消息序列上附加与下行系统带宽相关的校验序列。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信号结构包括以下特征参数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
同步信号序列长度,同步信号频域宽度,同一符号内相邻同步信号的频域间隔,同一符号内同步信号的数量,不同符号内同步信号间的频率偏移,不同符号内同步信号间的频域宽度差值,主同步信号与辅同步信号间的频率偏移,主同步信号与辅同步信号频域宽度的差值,主同步信号与辅同步信号序列长度的差值,同一符号内主同步信号与辅同步信号间的频域间隔,相邻同步信号的时域间隔,主同步信号与辅同步信号间的时域间隔。
7.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模块,按照预定义的配置发送同步信号和/或物理广播信道,其中所述同步信号和/或物理广播信道指示下行系统带宽信息,所述预定义的配置包括:预定义的同步信号结构和/或预定义的物理广播信道发送方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置包括:当以同步信号结构指示下行系统带宽信息时,预定义同步信号特征参数取值与下行系统带宽的映射关系;或者,当以物理广播信道发送方式指示下行系统带宽信息时,预定义下行系统带宽索引与下行系统带宽的映射关系,或者,预定义校验序列与下行系统带宽的映射关系;或者,当以同步信号结构与物理广播信道发送方式联合指示下行系统带宽信息时,预定义同步信号特征参数取值与下行系统带宽索引的组合与下行系统带宽的映射关系,或者,预定义同步信号特征参数取值与校验序列的组合与下行系统带宽的映射关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预定义当以同步信号结构与物理广播信道发送方式联合指示下行系统带宽信息时,将下行系统带宽值分组,每个特定的下行系统带宽值由组索引与组内索引唯一表示;其中,所述组索引为所述下行系统带宽所在的下行系统带宽组的标识;所述组内索引为所述下行系统带宽所在组内部元素的标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预定义的所述同步信号结构用于指示所述下行系统带宽组索引,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发送方式用于指示所述下行系统带宽的组内索引;或者,所述同步信号结构用于指示所述下行系统带宽的组内索引,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发送方式用于指示所述下行系统带宽组索引。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预定义的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发送方式包括:在系统消息序列中包含下行系统带宽索引,或者在系统消息序列上附加与下行系统带宽相关的校验序列。
12.根据权利要求7-11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预定义同步信号结构包括以下特征参数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同步信号序列长度,同步信号频域宽度,同一符号内相邻同步信号的频域间隔,同一符号内同步信号的数量,不同符号内同步信号间的频率偏移,不同符号内同步信号间的频域宽度差值,主同步信号与辅同步信号间的频率偏移,主同步信号与辅同步信号频域宽度的差值,主同步信号与辅同步信号序列长度的差值,同一符号内主同步信号与辅同步信号间的频域间隔,相邻同步信号的时域间隔,主同步信号与辅同步信号间的时域间隔。
13.一种下行系统带宽指示方法,包括:
终端接收同步信号和/或物理广播信道;
所述终端通过识别同步信号结构和/或物理广播信道发送方式获得下行系统带宽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终端通过识别物理广播信道发送方式获得下行系统带宽信息时,接收物理广播信道,获得所述物理广播信道指示的下行系统带宽索引,所述不同的下行系统带宽索引对应于不同下行系统带宽;或者,所述终端识别出系统消息序列的校验序列,不同的所述系统消息序列的校验序列对应不同的下行系统带宽。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终端预先保存如下预定义的映射关系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同步信号特征参数取值与下行系统带宽的映射关系;或者,下行系统带宽索引与下行系统带宽的映射关系;或者,系统消息序列的校验序列与下行系统带宽的映射关系;或者,同步信号特征参数取值与下行系统带宽索引的组合与下行系统带宽的映射关系;或者,同步信号特征参数取值与系统消息序列校验序列的组合与下行系统带宽的映射关系。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终端通过识别同步信号结构和物理广播信道发送方式获得下行系统带宽信息时,获取组索引及组内索引,进而得到所述下行系统带宽信息,所述下行系统带宽值被预先分组,每个下行系统带宽值由组索引与组内索引唯一表示,其中,所述组索引为所述下行系统带宽所在的下行系统带宽组的标识;所述组内索引为所述下行系统带宽所在组内部元素的标识。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同步信号结构用于指示所述下行系统带宽组索引,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发送方式用于指示所述下行系统带宽的组内索引;
或者,所述同步信号结构用于指示所述下行系统带宽的组内索引,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发送方式用于指示所述下行系统带宽组索引。
18.根据权利要求13-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信号结构包括以下特征参数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
同步信号序列长度,同步信号频域宽度,同一符号内相邻同步信号的频域间隔,同一符号内同步信号的数量,不同符号内同步信号间的频率偏移,不同符号内同步信号间的频域宽度差值,主同步信号与辅同步信号间的频率偏移,主同步信号与辅同步信号频域宽度的差值,主同步信号与辅同步信号序列长度的差值,同一符号内主同步信号与辅同步信号间的频域间隔,相邻同步信号的时域间隔,主同步信号与辅同步信号间的时域间隔。
19.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同步信号和/或物理广播信道;
获取模块,通过识别同步信号结构和/或物理广播信道发送方式获得下行系统带宽信息。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模块,当通过识别物理广播信道发送方式获得下行系统带宽信息时,用于接收物理广播信道,获得所述物理广播信道指示的下行系统带宽索引,所述不同的下行系统带宽索引对应于不同下行系统带宽;或者,用于识别出系统消息序列的校验序列,不同的所述系统消息序列的校验序列对应于不同的下行系统带宽。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存储模块,用于预先保存如下预定义的映射关系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同步信号特征参数取值与下行系统带宽的映射关系;或者,下行系统带宽索引与下行系统带宽的映射关系;或者,系统消息序列的校验序列与下行系统带宽的映射关系;或者,同步信号特征参数取值与下行系统带宽索引的组合与下行系统带宽的映射关系;或者,同步信号特征参数取值与系统消息序列校验序列的组合与下行系统带宽的映射关系。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模块,通过识别同步信号结构和物理广播信道发送方式获得下行系统带宽信息时,用于获取组索引及组内索引,进而得到所述下行系统带宽信息,所述下行系统带宽值被预先分组,每个下行系统带宽值由组索引与组内索引唯一表示,其中,所述组索引为所述下行系统带宽所在的下行系统带宽组的标识;所述组内索引为所述下行系统带宽所在组内部元素的标识。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同步信号结构用于指示所述下行系统带宽组索引,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发送方式用于指示所述下行系统带宽的组内索引;
或者,所述同步信号结构用于指示所述下行系统带宽的组内索引,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发送方式用于指示所述下行系统带宽组索引。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293822.2A CN107347213A (zh) | 2016-05-05 | 2016-05-05 | 一种下行系统带宽指示方法、基站及终端 |
PCT/CN2017/082329 WO2017190631A1 (zh) | 2016-05-05 | 2017-04-28 | 一种系统带宽指示方法、获取方法和装置、基站及终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293822.2A CN107347213A (zh) | 2016-05-05 | 2016-05-05 | 一种下行系统带宽指示方法、基站及终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347213A true CN107347213A (zh) | 2017-11-14 |
Family
ID=602027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293822.2A Pending CN107347213A (zh) | 2016-05-05 | 2016-05-05 | 一种下行系统带宽指示方法、基站及终端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347213A (zh) |
WO (1) | WO2017190631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842475A (zh) * | 2017-11-29 | 2019-06-0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控制信道导频生成方法、装置和设备 |
CN110214426A (zh) * | 2017-11-16 | 2019-09-0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接收信息的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803402B (zh) * | 2017-11-17 | 2023-11-2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信息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
EP3720036B1 (en) * | 2017-12-06 | 2022-02-09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s and device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20796B (zh) * | 2012-01-21 | 2016-09-21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下行数据传输方法及其设备 |
US20130195069A1 (en) * | 2012-01-30 | 2013-08-01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 Signaling mechanism for supporting flexible 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 and common reference signal configurations |
CN103888962B (zh) * | 2012-12-21 | 2017-11-1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获取带宽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CN103906139B (zh) * | 2012-12-27 | 2018-10-30 | 夏普株式会社 | 系统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法以及基站和用户设备 |
WO2014112916A1 (en) * | 2013-01-17 | 2014-07-24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Determining signal transmission bandwidth |
-
2016
- 2016-05-05 CN CN201610293822.2A patent/CN107347213A/zh active Pending
-
2017
- 2017-04-28 WO PCT/CN2017/082329 patent/WO2017190631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214426A (zh) * | 2017-11-16 | 2019-09-0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接收信息的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
CN110214426B (zh) * | 2017-11-16 | 2020-08-18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接收信息的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
CN109842475A (zh) * | 2017-11-29 | 2019-06-0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控制信道导频生成方法、装置和设备 |
WO2019105192A1 (zh) * | 2017-11-29 | 2019-06-0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控制信道导频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7190631A1 (zh) | 2017-11-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190288895A1 (e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via a large bandwidth channel | |
Sun et al. | IEEE 802.11 ah: A long range 802.11 WLAN at sub 1 GHz | |
US10925075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ata on resource unit including pilot tone in WLAN | |
CN103141144B (zh) | 基站、无线通信方法、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终端 | |
JP6312932B2 (ja) | 複数のサブキャリアを含むリソースユニットを使用して信号を送信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 |
US10200224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ata in non-licensed band | |
US10264554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allocating wireless resources in bandwidths of different sizes in wireless LAN | |
CN106856670A (zh) | 窄带系统中解码dl物理信道的方法以及装置 | |
CN104871581A (zh) | 蜂窝无线通信中的灵活频谱支持 | |
AU2016391017B2 (en) | Method of indicating channel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and device | |
CN108282870A (zh) | 一种资源指示方法、用户设备及网络设备 | |
CN107889238A (zh) | 资源配置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 |
CN107852203A (zh) |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确定秩相关的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 |
CN107005854A (zh) | 共享通信介质上的部分信道预留 | |
US20170303242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wireless resources according to resource allocation setting in wlan | |
US20180063718A1 (en) | Mac delimiter enhancement for spatial reuse | |
US10506556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allocating resource units in wireless LAN | |
CN107347213A (zh) | 一种下行系统带宽指示方法、基站及终端 | |
CN109923917A (zh) | 用于指示数字基本配置的方法和设备 | |
CN109788560A (zh) | 上下行部分载波带宽相关联的配置方法、装置及基站 | |
CN106413093A (zh) | 资源配置信息的指示方法及装置 | |
US10085263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allocating resource units using leftover tones in wireless LAN | |
CN103874202B (zh) | 一种增强控制信道中搜索空间的方法 | |
CN116528371B (zh) | Ppdu的上行带宽指示方法及相关装置 | |
CN109327868A (zh) | 小区测量方法及装置、小区切换方法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