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42371B -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342371B CN107342371B CN201710745013.5A CN201710745013A CN107342371B CN 107342371 B CN107342371 B CN 107342371B CN 201710745013 A CN201710745013 A CN 201710745013A CN 107342371 B CN107342371 B CN 10734237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bregion
- absorbing layer
- light absorbing
- thickness
- cen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2—Containers
- H10K50/8426—Peripheral sealing arrangements, e.g. adhesives, sealant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4—Encapsul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有机发光显示装置。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显示区的封装区,该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玻璃盖板以及设置于衬底基板和玻璃盖板之间的有机发光显示器件,衬底基板和玻璃盖板在封装区通过激光照射后熔融的封框胶粘合;玻璃盖板上形成有保护层,保护层包括遮光层和光吸收层;遮光层覆盖显示区中与封装区邻接的部分区域,光吸收层覆盖封装区;光吸收层对上述激光的透过率高于遮光层对上述激光的透过率。上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能够在封装过程中有效隔绝激光对显示区照射,从而保护显示区的器件,同时可以有效均衡封装区内激光照射的强度,提升封装结构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有机发光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中,通常利用封装材料将覆盖有机发光器件的盖板玻璃与作为衬底的基板相粘合。在现有的封装工艺中,通常盖板玻璃的封装区域内设有封装材料,在将盖板玻璃覆盖在有机发光器件上之后,利用高能量的激光照射封装区的封装材料,使封装材料受热后熔融并流动至衬底基板上,从而实现盖板玻璃和衬底基板的粘合,完成封装。
在上述封装工艺中,使用的激光光斑的直径一般为毫米量级,而封装区域的宽度大约为几百微米,所以在采用激光照射熔融封装材料时,部分激光会照射在与封装区相邻接的显示区。高能量的激光照射会产生较高的热量,并产生静电,对显示区内的有机发光器件和薄膜晶体管器件造成破坏。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部分提到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显示区的封装区,该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玻璃盖板以及设置于衬底基板和玻璃盖板之间的有机发光显示器件,衬底基板和玻璃盖板在封装区通过激光照射后熔融的封框胶粘合;玻璃盖板上形成有保护层,保护层包括遮光层和光吸收层;遮光层覆盖显示区中与封装区邻接的部分区域,光吸收层覆盖封装区;光吸收层对上述激光的透过率高于遮光层对上述激光的透过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封装区包括第一子区域、第二子区域、第三子区域和第四子区域;第一子区域、显示区以及第二子区域沿第一方向顺序排列,第三子区域、显示区以及第四子区域沿第二方向顺序排列;沿着与第一方向平行的方向,第一子区域的中心位置的光吸收层的厚度大于第一子区域的边缘位置的光吸收层的厚度,第二子区域的中心位置的光吸收层的厚度大于第二子区域的边缘位置的光吸收层的厚度;沿着与第二方向平行的方向,第三子区域的中心位置的光吸收层的厚度大于第三子区域的边缘位置的光吸收层的厚度,第四子区域的中心位置的光吸收层的厚度大于第四子区域的边缘位置的光吸收层的厚度;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着与第一方向平行且由第一子区域的中心向第一子区域的边缘的方向,光吸收层的厚度逐渐减小;沿着与第一方向平行且由第二子区域的中心向第二子区域的边缘的方向,光吸收层的厚度逐渐减小;沿着与第二方向平行且由第三子区域的中心向第三子区域的边缘的方向,光吸收层的厚度逐渐减小;沿着与第二方向平行且由第四子区域的中心向第四子区域的边缘的方向,光吸收层的厚度逐渐减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子区域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边缘区、第一中心区和第二边缘区,第一中心区的光吸收层的厚度均一;第二子区域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三边缘区、第二中心区和第四边缘区,第二中心区的光吸收层的厚度均一;第三子区域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五边缘区、第三中心区和第六边缘区,第三中心区的光吸收层的厚度均一;第四子区域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七边缘区、第四中心区和第八边缘区,第四中心区的光吸收层的厚度均一。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着与第一方向平行且由第一子区域的中心位置向第一子区域的边缘的方向,第一边缘区的光吸收层的厚度逐渐减小,第二边缘区的光吸收层的厚度逐渐减小;沿着与第一方向平行且由第二子区域的中心位置向第二子区域的边缘的方向,第三边缘区的光吸收层的厚度逐渐减小,第四边缘区的光吸收层的厚度逐渐减小;沿着与第二方向平行且由第三子区域的中心位置向第三子区域的边缘的方向,第五边缘区的光吸收层的厚度逐渐减小,第六边缘区的光吸收层的厚度逐渐减小;沿着与第二方向平行且由第四子区域的中心位置向第四子区域的边缘的方向,第七边缘区的光吸收层的厚度逐渐减小,第八边缘区的光吸收层的厚度逐渐减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子区域、第二子区域、第三子区域和第四子区域的中心位置的光吸收层的厚度相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有机发光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显示区的触控电极,光吸收层与触控电极同层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吸收层的材料为氧化铟锡。
在一些实施例中,有机发光显示面板还包括切割区,切割区环绕显示区和封装区;遮光层还至少覆盖切割区与封装区邻接的部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遮光层覆盖切割区。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提供衬底基板,在衬底基板上形成有机发光器件,在有机发光器件上覆盖玻璃盖板,其中,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显示区的封装区,玻璃盖板在封装区设有封框胶;在玻璃盖板上形成保护层,保护层包括遮光层和光吸收层,其中,遮光层覆盖显示区中与封装区邻接的部分区域,光吸收层覆盖封装区,且光吸收层对激光的透过率高于遮光层对激光的透过率;利用激光照射玻璃盖板的封装区,以使封框胶熔融后将衬底基板和玻璃盖板粘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进一步包括按照如下方式形成保护层:在玻璃盖板上通过成膜、曝光、刻蚀形成覆盖封装区的光吸收层;通过湿印或喷墨打印的方式将不透光的有机材料印制在玻璃盖板上与封装区邻接的显示区的部分区域,或者通过成膜、曝光、刻蚀形成覆盖与封装区邻接的显示区的部分区域的遮光层。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有机发光显示装置,通过在玻璃盖板上形成覆盖显示区中与封装区邻接的部分区域以及覆盖封装区的光吸收层,并且光吸收层对用于照射封框胶使封框胶熔融的激光的透过率高于遮光层对该激光的透过率,能够在封装过程中有效隔绝激光对显示区照射,从而保护显示区的器件,同时光吸收层可以有效均衡封装区内激光照射的强度,使得封框胶均匀散布在封装区内,提升封装结构的可靠性,从而提升产品良率。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一个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a是图1所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沿剖线AA’的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b是图1所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沿剖线BB’的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a是图1所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沿剖线AA’的另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b是图1所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沿剖线BB’的另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a是图1所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沿剖线AA’的又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b是图1所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沿剖线BB’的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另一个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所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又一个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a、图8b、图8c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一个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请参考图1和图2,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所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一个剖视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100可以包括显示区11和围绕显示区11的封装区12。如图2所示的剖视结构,该有机发光显示面板100包括衬底基板201、玻璃盖板202以及形成在衬底基板201和玻璃盖板202之间的有机发光显示器件203。衬底基板201和玻璃盖板202在封装区12通过封框胶2020粘合,且该封框胶2020是通过从玻璃盖板202一侧入射的激光照射后熔融的。
玻璃盖板202上形成有保护层21,保护层21包括光吸收层211和遮光层212。其中,遮光层212覆盖显示区11中与封装区12邻接的部分区域112,显示区11的其他区域111与封装区12不接触。在本实施例中,遮光层212覆盖的显示区11中的部分区域112可以为环状区域。光吸收层211覆盖封装区12,且光吸收层211对用于照射封框胶使其熔融后粘合衬底基板201和玻璃盖板202的激光的透过率高于遮光层212对该激光的透过率。
本实施例中,光吸收层211对封装工艺采用的激光的透过率高于遮光层212对该激光的透过率,则在封装工艺中,照射至显示区11的至少部分激光能量被遮光层212遮挡,使得显示区内的有机发光器件203和其他器件(例如薄膜晶体管)不会受到大强度的激光照射,避免显示区内的器件受到损伤或产生静电,同时,可以保证封装区12的激光能量较高,使封框胶充分地熔融后将衬底基板201和玻璃盖板202粘合,保证封装工艺的可靠性。
可选地,上述遮光层212可以采用诸如铝、银、铜等金属材料制成,上述光吸收层211可以采用透光性较好的材料制成,例如光吸收层211的材料可以为氧化铟锡(ITO)。通常封装工艺中采用的激光为热效应显著的红外激光,而ITO材料对红外光具有较低的透过率,因此采用ITO作为光吸收层211的材料可以有效衰减透过玻璃盖板的激光能量。
通常激光光斑的能量集中在光斑中心,光斑边缘位置的激光能量低于光斑中心的激光能量。上述光吸收层211不仅具有良好的光透过率,还能够对激光强度进行均衡辐射,削弱光斑中心位置的能量。在透过光吸收层后激光能量可以由激光光斑的中心位置辐射至光斑的边缘位置,从而使得封装区12内各不同位置处封框胶的受热均匀,熔融速度均一,避免封框胶内部应力过大而影响产品良率,能够进一步保证封框胶将衬底基板201和玻璃盖板202牢固地粘合在一起。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如图1所示,上述封装区12可以包括第一子区域121、第二子区域122、第三子区域123和第四子区域124。其中,第一子区域121、显示区11和第二子区域122沿第一方向D1顺序排列,第三子区域123、显示区11和第四子区域124沿第二方向D2顺序排列。其中,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相互垂直。
图3a和图3b分别示出了图1所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沿剖线AA’和BB’的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
如图3a所示,沿着与第一方向D1平行的方向,第一子区域121的中心位置的光吸收层2111的厚度大于第一子区域121的边缘位置的光吸收层2112的厚度,第二子区域122的中心位置的光吸收层2111的厚度d1大于第二子区域122的边缘位置的光吸收层2112的厚度d2。
如图3b所示,沿着与第二方向D2平行的方向,第三子区域123的中心位置的光吸收层2113的厚度d3大于第三子区域123的边缘位置的光吸收层2114的厚度d4,第四子区域124的中心位置的光吸收层2113的厚度d3大于第四子区域124的边缘位置的光吸收层2114的厚度d4。
从图3a和图3b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第一子区域121、第二子区域122、第三子区域123、第四子区域124的边缘位置的光吸收层厚度较小,中心位置的光吸收层厚度较大,这样,中心位置的光吸收层可以反射更多的激光或吸收更多的激光能量。由于在封装工艺激光照射封装区时,激光光斑的中心位置一般对应于第一子区域121、第二子区域122、第三子区域123和第四子区域124的中心位置处,因此,将第一子区域121、第二子区域122、第三子区域123和第四子区域124的中心位置的光吸收层厚度增大、边缘位置处的光吸收层厚度减小可以有效衰减中心位置处的激光能量,使其与边缘位置处的激光能量的强度趋于一致,进而有利于提升封装区内不同位置处的封框胶受热的均匀性,保证封框胶的良好的粘合性。
继续参考图4a和图4b,其分别示出了图1所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沿剖线AA’和剖线BB’的另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
如图4a所示,沿着与第一方向平行且由第一子区域121的中心向第一子区域121的边缘方向(例如沿图4a所示D11方向和D12方向),光吸收层211的厚度逐渐减小;沿着与第一方向平行且由第二子区域122的中心向第二子区域122的边缘方向(例如沿图4a所示D21方向和D22方向),光吸收层211的厚度逐渐减小。
如图4b所示,沿着与第二方向平行且由第三子区域123的中心向第三子区域123的边缘方向(例如沿图4b所示D31方向和D32方向),光吸收层211的厚度逐渐减小;沿着与第二方向平行且由第四子区域124的中心向第四子区域124的边缘方向(例如沿图4b所示D41方向和D42方向),光吸收层211的厚度逐渐减小。
通常激光光斑的能量由光斑中心向光斑四周逐渐减小,采用图4a和图4b所示的光吸收层的结构,可以均衡封装区内各位置处照射至封框胶的激光能量,能够使封装区内任意两个不同位置的激光能量近似相等,从而更好地实现穿透玻璃盖板照射至封装区的封框胶的激光能量的均一化,进一步提升封装结构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图4a和图4b仅示意性地示出了光吸收层211远离衬底基板201一侧的表面的形状,在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中,第一子区域121、第二子区域122、第三子区域123和第四子区域124的远离衬底基板201一侧的表面的形状可以为弧形、阶梯形、四边形等。第一子区域121、第二子区域122、第三子区域123和第四子区域124的远离衬底基板201一侧的表面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继续参考图5a和图5b,其分别示出了图1所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沿剖线AA’和剖线BB’的又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
如图5a所示,第一子区域121包括沿第一方向D1排列的第一边缘区1212、第一中心区1211和第二边缘区1213,第一中心区1211的光吸收层211的厚度均一。第二子区域122包括沿第一方向D1排列的第三边缘区1222、第二中心区1221和第四边缘区1223,第二中心区1221的光吸收层211的厚度均一。
如图5b所示,第三子区域123包括沿第二方向D2排列的第五边缘区1232、第三中心区1231和第六边缘区1233,第三中心区1231的光吸收层211的厚度均一。第四子区域124包括沿第二方向D2排列的第七边缘区1242、第四中心区1241和第八边缘区1243,第四中心区1241的光吸收层211的厚度均一。
本实施例中,第一中心区1211、第二中心区1221、第三中心区1231、第四中心区1241的光吸收层211的厚度均一,这样,各中心区的激光能量可以被均匀地反射或散射至其他位置,在激光光斑中心位置与第一子区域121、第二子区域122、第三子区域123和第四子区域124的中心点之间有偏差时(即激光光斑中心未对准各子区域的中心线时),也可以保证激光光斑中心位置及靠近中心位置的部分区域的激光能量能够有效地衰减。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子区域121中,沿着与第一方向D1平行且由第一子区域121的中心位置向第一子区域121的边缘的方向,第一边缘区1212的光吸收层211的厚度逐渐减小,第二边缘区1213的光吸收层211的厚度逐渐减小。上述第二子区域122中,沿着与第一方向D1平行且由第二子区域122的中心位置向第二子区域122的边缘的方向,第三边缘区1222的光吸收层211的厚度逐渐减小,第四边缘区1223的光吸收层211的厚度逐渐减小。
上述第三子区域123中,沿着与第二方向D2平行且由第三子区域123的中心位置向第三子区域123的边缘的方向,第五边缘区1232的光吸收层211的厚度逐渐减小,第六边缘区1233的光吸收层211的厚度逐渐减小。上述第四子区域124中,沿着与第二方向D2平行且由第四子区域124的中心位置向第四子区域124的边缘的方向,第七边缘区1242的光吸收层211的厚度逐渐减小,第八边缘区1243的光吸收层211的厚度逐渐减小。
上述实施例中,各子区域的中心区的光吸收层厚度均一,且边缘区内光吸收层的厚度随着与中心位置距离增大而减小,能够有效地均衡照射至封装区的激光能量,使得封框胶受热均匀,从而提升封装结构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上述各实施例中,第一子区域121、第二子区域122、第三子区域123、第四子区域124的中心位置的光吸收层211的厚度可以相等。在采用相同强度的激光照射封装区的各子区域时,各子区域的中心位置的激光透过率相等,各子区域的封框胶熔融速度一致,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整个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封装结构的可靠性。
请参考图6,其示出了图1所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另一个剖视结构示意图。
如图6所示,在图2所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设置于显示区11的触控电极220,光吸收层211可以与触控电极220同层设置。在这里,触控电极220用于感应触控信号,可以由金属、ITO等材料形成。光吸收层211与触控电极220同层设置,则在制作工艺中可以利用同一个掩膜版形成触控电极220和光吸收层211,能够简化制作工艺,提升工艺集成度,降低成本。
图7示出了图1所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又一个剖视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在图2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还包括切割区13。切割区13为在母板上制作多个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时在相邻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之间设置的空白区域,在该空白区域处切割母板以分离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上述切割区环绕显示区11和封装区13。
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保护层21包括遮光层212和光吸收层211。遮光层212覆盖显示区11中与封装区12邻接的部分区域,还覆盖切割区13中与封装区12邻接的部分,这样,遮光层212可以防止高强度激光穿过玻璃盖板而照射至切割区13的衬底基板201,避免激光对衬底基板201造成损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可以应用于制作上述实施例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该制作方法可以包括:提供衬底基板,在衬底基板上形成有机发光器件,在有机发光器件上覆盖玻璃盖板,其中,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显示区的封装区,玻璃盖板在封装区设有封框胶;在玻璃盖板上形成保护层,保护层包括遮光层和光吸收层,其中,遮光层覆盖显示区中与封装区邻接的部分区域,光吸收层覆盖封装区,且光吸收层对激光的透过率高于遮光层对激光的透过率;利用激光照射玻璃盖板的封装区,以使封框胶熔融后将衬底基板和玻璃盖板粘合。
请参考图8a至图8c,其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如图8a所示,首先提供衬底基板201,然后再衬底基板201上通过蒸镀、成膜等方式形成有机光器件203的各个膜层,之后在有机发光器件203上覆盖玻璃盖板202,该玻璃盖板202包括设在封装区12的封框胶2020。具体地,该封框胶2020可以粘合在玻璃盖板202上。
如图8b所示,接着,在玻璃盖板202上形成保护层21。保护层21包括遮光层212和光吸收层211,光吸收层211覆盖显示区11中与封装区12邻接的部分区域,遮光层212覆盖封装区12。遮光层212和光吸收层211由两种不同的材料形成,光吸收层211对用于熔融封框胶的激光的透过率高于遮光层212对该激光的透过率。
可选地,上述保护层21可以按照如下方式形成:在玻璃盖板202上通过成膜、曝光、刻蚀形成覆盖封装区12的光吸收层211。通过湿印或喷墨打印的方式将不透光的有机材料印制在玻璃盖板202上与封装区12邻接的显示区11的部分区域来形成遮光层212,或者可以通过成膜、曝光、刻蚀形成覆盖与封装区12邻接的部分显示区的遮光区212。
上述通过成膜、曝光、刻蚀形成光吸收层211的工艺具体可以包括:在玻璃盖板202上沉积光吸收层材料,然后在光吸收层材料上覆盖光刻胶,之后利用掩膜版对光刻胶曝光显影,保留覆盖封装区的光吸收层材料上覆盖的光刻胶,去除其他区域的光刻胶,之后刻蚀光刻胶和其他区域的光吸收层材料,形成覆盖封装区12的光吸收层211。可选地,可以在制作触控电极的同时形成光吸收层211。上述通过成膜、曝光、刻蚀形成遮光层212的工艺与通过成膜、曝光、刻蚀形成光吸收层211的工艺类似,所不同之处为掩膜版的图形不同,在曝光显影后保留覆盖显示区11中与封装区12邻接的部分区域的遮光层材料,此处不再赘述。
最后,如图8c所示,利用上述激光L照射玻璃盖板202的封装区12,以使封框胶2020熔融后将衬底基板201和玻璃盖板202粘合。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如图9所示,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等。可以理解,该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薄膜晶体管阵列、驱动芯片等公知的结构,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2)
1.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显示区的封装区,所述封装区包括第一子区域、第二子区域、第三子区域和第四子区域,所述第一子区域、所述显示区以及所述第二子区域沿第一方向顺序排列,所述第三子区域、所述显示区以及所述第四子区域沿第二方向顺序排列;
所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玻璃盖板以及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和所述玻璃盖板之间的有机发光显示器件,所述衬底基板和所述玻璃盖板在所述封装区通过激光照射后熔融的封框胶粘合;
所述玻璃盖板上形成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包括遮光层和光吸收层;
所述遮光层覆盖所述显示区中与所述封装区邻接的部分区域,所述光吸收层覆盖所述封装区,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的方向,所述第一子区域的中心位置的光吸收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子区域的边缘位置的光吸收层的厚度,所述第二子区域的中心位置的光吸收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子区域的边缘位置的光吸收层的厚度,沿着与所述第二方向平行的方向,所述第三子区域的中心位置的光吸收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三子区域的边缘位置的光吸收层的厚度,所述第四子区域的中心位置的光吸收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四子区域的边缘位置的光吸收层的厚度,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所述光吸收层对所述激光的透过率高于所述遮光层对所述激光的透过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且由所述第一子区域的中心向所述第一子区域的边缘的方向,所述光吸收层的厚度逐渐减小;
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且由所述第二子区域的中心向所述第二子区域的边缘的方向,所述光吸收层的厚度逐渐减小;
沿着与所述第二方向平行且由所述第三子区域的中心向所述第三子区域的边缘的方向,所述光吸收层的厚度逐渐减小;
沿着与所述第二方向平行且由所述第四子区域的中心向所述第四子区域的边缘的方向,所述光吸收层的厚度逐渐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区域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边缘区、第一中心区和第二边缘区,所述第一中心区的光吸收层的厚度均一;
所述第二子区域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三边缘区、第二中心区和第四边缘区,所述第二中心区的光吸收层的厚度均一;
所述第三子区域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五边缘区、第三中心区和第六边缘区,所述第三中心区的光吸收层的厚度均一;
所述第四子区域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七边缘区、第四中心区和第八边缘区,所述第四中心区的光吸收层的厚度均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且由所述第一子区域的中心位置向所述第一子区域的边缘的方向,所述第一边缘区的光吸收层的厚度逐渐减小,所述第二边缘区的光吸收层的厚度逐渐减小;
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且由所述第二子区域的中心位置向所述第二子区域的边缘的方向,所述第三边缘区的光吸收层的厚度逐渐减小,所述第四边缘区的光吸收层的厚度逐渐减小;
沿着与所述第二方向平行且由所述第三子区域的中心位置向所述第三子区域的边缘的方向,所述第五边缘区的光吸收层的厚度逐渐减小,所述第六边缘区的光吸收层的厚度逐渐减小;
沿着与所述第二方向平行且由所述第四子区域的中心位置向所述第四子区域的边缘的方向,所述第七边缘区的光吸收层的厚度逐渐减小,所述第八边缘区的光吸收层的厚度逐渐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区域、所述第二子区域、所述第三子区域和所述第四子区域的中心位置的光吸收层的厚度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显示区的触控电极,所述光吸收层与所述触控电极同层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吸收层的材料为氧化铟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还包括切割区,所述切割区环绕所述显示区和所述封装区;
所述遮光层还至少覆盖所述切割区与所述封装区邻接的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层覆盖所述切割区。
10.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衬底基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形成有机发光器件,在所述有机发光器件上覆盖玻璃盖板,其中,所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显示区的封装区,所述封装区包括第一子区域、第二子区域、第三子区域和第四子区域,所述第一子区域、所述显示区以及所述第二子区域沿第一方向顺序排列,所述第三子区域、所述显示区以及所述第四子区域沿第二方向顺序排列,所述玻璃盖板在所述封装区设有封框胶;
在所述玻璃盖板上形成保护层,所述保护层包括遮光层和光吸收层,其中,所述遮光层覆盖所述显示区中与所述封装区邻接的部分区域,所述光吸收层覆盖所述封装区,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的方向,所述第一子区域的中心位置的光吸收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子区域的边缘位置的光吸收层的厚度,所述第二子区域的中心位置的光吸收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子区域的边缘位置的光吸收层的厚度,沿着与所述第二方向平行的方向,所述第三子区域的中心位置的光吸收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三子区域的边缘位置的光吸收层的厚度,所述第四子区域的中心位置的光吸收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四子区域的边缘位置的光吸收层的厚度,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且所述光吸收层对用于熔融封框胶的激光的透过率高于所述遮光层对所述激光的透过率;
利用所述激光照射所述玻璃盖板的封装区,以使所述封框胶熔融后将所述衬底基板和所述玻璃盖板粘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按照如下方式形成所述保护层:
在所述玻璃盖板上通过成膜、曝光、刻蚀形成覆盖所述封装区的光吸收层;
通过湿印或喷墨打印的方式将不透光的有机材料印制在所述玻璃盖板上与所述封装区邻接的所述显示区的部分区域,或者通过成膜、曝光、刻蚀形成覆盖与所述封装区邻接的所述显示区的部分区域的遮光层。
12.一种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745013.5A CN107342371B (zh) | 2017-08-25 | 2017-08-25 |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745013.5A CN107342371B (zh) | 2017-08-25 | 2017-08-25 |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342371A CN107342371A (zh) | 2017-11-10 |
CN107342371B true CN107342371B (zh) | 2019-03-22 |
Family
ID=602143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745013.5A Active CN107342371B (zh) | 2017-08-25 | 2017-08-25 |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34237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389981A (zh) * | 2018-04-11 | 2018-08-10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
US11289677B2 (en) | 2018-04-25 | 2022-03-29 |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a protective pattern |
CN108766994B (zh) * | 2018-06-20 | 2021-03-16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
CN109164622B (zh) * | 2018-09-17 | 2021-01-15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面板及移动终端 |
CN111969122A (zh) | 2020-08-11 | 2020-11-20 |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母板 |
CN112185256B (zh) * | 2020-09-30 | 2023-01-24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可折叠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
TWI748872B (zh) * | 2021-02-19 | 2021-12-01 | 歆熾電氣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 薄膜圖案及其形成方法 |
CN113851601B (zh) * | 2021-09-28 | 2023-08-01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
CN115202514B (zh) | 2022-09-13 | 2022-12-23 |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显示装置以及显示面板的封装方法 |
CN117202724B (zh) * | 2023-08-31 | 2024-10-11 |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显示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0140848A (ja) * | 2008-12-15 | 2010-06-24 | Canon Inc | 有機発光装置の製造方法 |
KR101729717B1 (ko) * | 2010-08-31 | 2017-04-25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실런트 경화용 마스크와 그것을 이용한 평판 표시 장치 제조방법 |
KR101693347B1 (ko) * | 2010-12-03 | 2017-01-06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장치 및 표시 장치 제조 방법 |
TWI440938B (zh) * | 2011-06-13 | 2014-06-11 | Au Optronics Corp | 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
CN203690348U (zh) * | 2013-12-19 | 2014-07-02 |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器件的封装结构及显示装置 |
CN104362103B (zh) * | 2014-11-13 | 2017-03-15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封装装置和封装方法 |
CN104900603B (zh) * | 2015-06-23 | 2018-09-28 |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
CN106328680B (zh) * | 2016-08-25 | 2019-03-15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激光密封导热治具及激光密封方法 |
-
2017
- 2017-08-25 CN CN201710745013.5A patent/CN107342371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342371A (zh) | 2017-11-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342371B (zh) |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 |
TWI376977B (en) |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 |
US9685488B2 (en) |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US20180143369A1 (en) |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CN103943648B (zh) | 显示装置及其封装方法 | |
CN107565046B (zh) |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和显示装置 | |
EP1814177A2 (en) | O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 |
KR101880371B1 (ko) | 쉐도우 마스크의 제조 방법 및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 |
JP2016203257A (ja) | 基板切断方法及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 |
US20200044186A1 (en) | Oled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the same | |
CN105098092B (zh) | 封装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US20170183767A1 (en) | Mask Plate for Laser Irradiation and Method of Laser Encapsulation Using the Same | |
KR20140109271A (ko) | 표시 소자의 제조 방법, 표시 소자 및 표시 장치 | |
CN107369783A (zh) | 一种oled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 |
CN113130461A (zh) | 发光二极管灯板、其防护封装方法、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
CN102141861A (zh) | 光学式触摸面板 | |
CN107369761A (zh) |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基板pi层结构、制备方法 | |
WO2019205747A1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07634031A (zh) | 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 |
JP2011107432A (ja) | 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 | |
TW201138534A (en) |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TWI479464B (zh) | 顯示面板及其封裝方法 | |
KR20220118578A (ko) | 표시 장치 및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 |
WO2018205772A1 (zh) |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 |
CN105977399B (zh) |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封装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019 Address after: No.8, liufangyuanheng Road, Donghu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one,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430074 Patentee after: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Ltd. Patentee after: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Ltd. Shanghai Branch Address before: Room 509, building 1, No. 6111, Longdong Avenue,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201201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TIANMA AM-OLED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