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7224626A - 一种灌注装置及其用途 - Google Patents

一种灌注装置及其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24626A
CN107224626A CN201710350952.XA CN201710350952A CN107224626A CN 107224626 A CN107224626 A CN 107224626A CN 201710350952 A CN201710350952 A CN 201710350952A CN 107224626 A CN107224626 A CN 1072246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uid
port
piston
interface
accommodating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5095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24626B (zh
Inventor
王磊
崔心刚
干思舜
储传敏
叶剑青
曲发军
杨炜
田毅君
潘秀武
张向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1035095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224626B/zh
Publication of CN1072246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246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246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246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00Medical syringes, e.g. enemata; Irrigators
    • A61M3/02Enemata; Irrigators
    • A61M3/0233Enemata; Irrigators characterised by liquid supply means, e.g. from pressurised reservoirs
    • A61M3/0254Enemata; Irrigators characterised by liquid supply means, e.g. from pressurised reservoirs the liquid being pumped
    • A61M3/0258Enemata; Irrigators characterised by liquid supply means, e.g. from pressurised reservoirs the liquid being pumped by means of electric pump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灌注装置及其用途,用于从一流体提供器导入一流体并经由一流体排出件排出,该装置包括一容置体,其内部具有用于盛装流体的一容置腔;一柱塞组件,设于该容置腔中,并且可在该容置体内部轴向移动;一驱动组件,其连接该柱塞组件,用于驱动该柱塞组件于该容置腔内轴向移动;以及与该流体提供器、该流体排出件、以及该容置腔的近端接口与远端接口分别连通的一导流组件。本申请的灌注装置藉由该驱动组件驱动该柱塞组件于该容置腔内往复移动,从而可以实现流体的无间断地连续导入和与排出,确保流体灌注的连续性。

Description

一种灌注装置及其用途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灌注装置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随着内腔镜技术的发展,腔镜手术,例如输尿管镜、输尿管软镜、宫腔镜等陆续出现,并成为治疗相关疾病的主要手术方式。在腔镜手术中,需将灌注设备与腔镜连接,向自然腔道内不断灌注液体。腔内灌注有以下作用:1.扩张腔道,便于进镜和操作;2.冲走术区的血液、脱落组织及碎石,保证术野清晰。
在腔镜手术的操作过程中,保证灌注的连续性至关重要,应避免因为灌注间断造成术野模糊进而造成手术操作中断或手术并发症。另外还需要根据不同的操作目的,提供不同的灌注流量,例如对腔道进镜过程中需较大的灌注流量扩张腔道,而碎石过程则仅要求灌注流量保证术野较为清晰即可,避免结石移位;又如在腔镜内置入不同的操作设备,如碎石取石设备,导致灌注通道变小,为保证术野清晰,需增加灌注流量。
因此,亟需一种可提供连续无间断灌注、保证手术安全性和连续性并且灌注量可控的灌注装置。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灌注装置及其用途,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灌注装置,该灌注装置分别连接一流体提供器与一流体排出件,用于从该流体提供器导入一流体并经由该流体排出件排出,其特征在于,该灌注装置包括:
一容置体,其内部具有用于盛装流体的一容置腔,于该容置体的近端与远端分别设有连通该容置腔的一近端接口与一远端接口;
一柱塞组件,其设于该容置腔中;
一驱动组件,其连接该柱塞组件,用于驱动该柱塞组件于该容置腔(111)内轴向移动;以及
一导流组件,其包括:
一第一导流件,其分别与该流体提供器、该容置腔的近端接口以及该流体排出件连通;
一第二导流件,其分别与该流体提供器、该容置腔的远端接口以及该流体排出件连通;其中,
当该驱动组件驱动该柱塞组件从该容置腔的近端向远端移动时,该第一导流件从该流体提供器导入该流体,并将该流体经由该近端接口导入至该容置腔内,同时,该第二导流件经由该远端接口接收该容置腔所导出的该流体,并将该流体经由该流体排出件排出;当该驱动组件驱动该柱塞组件从该容置腔的远端向近端移动时,该第二导流件从该流体提供器导入该流体,并将该流体经由该远端接口导入至该容置腔内,同时,该第一导流件经由该近端接口接收该容置腔所导出的该流体,并将该流体经由该流体排出件排出。
可选地,该第一导流件还具有一第一接口、一第二接口以及一第一排出口,以通过该第一接口与该流体提供器连通,通过该第二接口与该容置腔的近端接口连通,并通过该第一排出口与该流体排出件连通,该第二导流件还具有一第三接口、一第四接口以及一第二排出口,以通过该第三接口与该流体提供器连通,通过该第四接口与该容置腔的远端接口连通,并通过该第二排出口与该流体排出件连通。
可选地,该第一接口、该第一排出口、该第三接口以及该第二排出口为单向活瓣结构。
可选地,该柱塞组件还包括一往复式活塞以及连接该往复式活塞的连杆,该往复式活塞的外缘紧密贴合于该容置腔的内缘壁,以于该容置腔的内部形成真空的一第一腔室与一第二腔室,且该第一腔室与该第二腔室的内部容积可随该连杆带动该往复式活塞于该容置腔内的轴向移动而相对扩大或缩小。
可选地,该容置体(11,21)为管柱型。
可选地,该容置体(11,21)的近端还具有至少部分可拆卸的一近端侧壁。
可选地,于该驱动组件(15,25)的连杆(134,234)上还设有一弹性件,通过推动该连杆(134,234)以使该弹性件压缩并同时驱动该柱塞组件(13,23)从该容置体(11,21)的近端向远端移动,并通过释放该连杆(134,234)以藉由该弹性件所提供的回弹力而自动驱动该柱塞组件(13,23)从该容置体(11,21)的远端向近端移动。
优选地,该弹性件为锥形螺旋结构,该弹性件设于驱动组件(15,25)的近端与容置体(11,21)的近端外部侧壁之间。
优选地,该弹性件直径最小的一端设于驱动组件(15,25)的近端,该弹性件直径最大的一端设于容置体(11,21)的近端外部侧壁。
相应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上述灌注装置用于内腔镜手术中流体灌注的用途。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上述灌注装置用于体内碎石术中流体灌注的用途。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灌注装置,该灌注装置分别连接一流体提供器与一流体排出件,用于从该流体提供器导入一流体并经由该流体排出件排出,其特征在于,该灌注装置包括:
一容置体,其内部具有用于盛装流体的一第一容置腔和一第二容置腔,该容置体还具有连通该第一容置腔的一第五接口以及连通该第二容置腔的一第六接口;
一柱塞组件,其包括一第三活塞和一第四活塞以及连接该第三活塞与该第四活塞的一连杆,该第三活塞设于该第一容置腔内,该第四活塞设于该第二容置腔内;
一驱动组件,其连接该连杆,并通过驱动该连杆以使该第三活塞以及该第四活塞分别于该第一容置腔内以及该第二容置腔内同步轴向移动;
一导流组件,其包括:
一第一导流件,其分别与该流体提供器、该容置体的第五接口以及该流体排出件连通;
一第二导流件,其分别与该流体提供器、该容置体的第六接口以及该流体排出件连通;其中,
当该驱动组件驱动该连杆以使该第三活塞与该第四活塞以一第一运动状态同步于该第一容置腔与该第二容置腔内轴向移动时,该第一导流件经由该第五接口接收该第一容置腔所导出的该流体,并将该流体经由该流体排出件排出,同时,该第二导流件从该流体提供器导入该流体,并将该流体经由该第六接口导入至该第二容置腔内;当该驱动组件驱动该连杆以使该第三活塞与该第四活塞以一第二运动状态同步于该第一容置腔与该第二容置腔内轴向移动时,该第一导流件从该流体提供器导入该流体,并将该流体经由该第五接口导入至该第一容置腔内,同时,该第二导流件经由该第六接口接收该第二容置腔所导出的该流体,并将该流体经由该流体排出件排出。
可选地,该容置体还具有邻近该驱动组件的一近端以及相对于该近端之一远端,且该第一容置腔邻近于该容置体的近端,该第二容置腔邻近于该容置体的远端。
可选地,其中,该第五接口连通该第一容置腔的邻近该容置体的近端的一侧,该第六接口连通该第二容置腔的邻近该容置体的远端的一侧,该第一运动状态为该第三活塞与该第四活塞由该远端轴向移动至该近端,而该第二运动状态为第三活塞与该第四活塞由该近端轴向移动至该远端。
可选地,其中,该第五接口连通该第一容置腔的远离该容置体的近端的一侧,该第六接口连通该第二容置腔的远离该容置体的远端的一侧,该第一运动状态为该第三活塞与该第四活塞由该近端轴向移动至该远端,而该第二运动状态为第三活塞与该第四活塞由该远端轴向移动至该近端。
可选地,该第一容置腔与该第二容置腔之间还设有一密封元件,用于隔离该第一容置腔与该第二容置腔。
可选地,该容置体还设有一第一排气孔,该第一排气孔邻近该密封元件并连通该第二容置腔。
可选地,于该第一容置腔还设有一第三排气孔,于该第二容置腔内还设有一第四排气孔,其中,该第三排气孔与该第五接口分别设置于该第一容置腔内相对于该第三活塞的两侧,该第四排气孔与该第六接口设置于该第二容置腔内相对于该第四活塞的两侧。
可选地,该第一容置腔与该第二容置腔之间还设有一密封元件,用于隔离该第一容置腔与该第二容置腔。
可选地,密封元件将该第一容置腔(211)与该第二容置腔(212)隔离为两个体积相同的腔室,且密封元件设于该第三活塞与该第四活塞之间。
可选地,该第一导流件还具有一第一接口、一第二接口以及一第一排出口,以通过该第一接口与该流体提供器连通,通过该第二接口与该第一容置腔的第五接口连通,并通过该第一排出口与该流体排出件连通,该第二导流件还具有一第三接口、一第四接口以及一第二排出口,以通过该第三接口与该流体提供器连通,通过该第四接口与该第二容置腔的第六接口连通,并通过该第二排出口与该流体排出件连通。
可选地,该第一接口、该第一排出口、该第三接口以及该第二排出口为单向活瓣结构。
可选地,该容置体为管柱型。
可选地,该容置体的近端还具有至少部分可拆卸的一近端侧壁。
可选地,于该驱动组件的连杆上还设有一弹性件,通过推动该连杆以使该弹性件压缩并同时驱动该柱塞组件从该容置体的近端向远端移动,并通过释放该连杆以藉由该弹性件所提供的回弹力而自动驱动该柱塞组件从该容置体的远端向近端移动。
优选地,该弹性件为锥形螺旋结构,该弹性件设于驱动组件(15,25)的近端与容置体(11,21)的近端外部侧壁之间。
优选地,该弹性件直径最小的一端设于驱动组件(15,25)的近端,该弹性件直径最大的一端设于容置体(11,21)的近端外部侧壁。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上述灌注装置用于内腔镜手术中流体灌注的用途。
又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上述灌注装置用于体内碎石术中流体灌注的用途。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点包括:
1.现有技术使用一般的注射器灌注过程中,使用者将注射器中的流体完全推进腔镜或人体腔道中后,需要更换另一个注满流体的注射器或将当前注射器抽出,从流体容器中抽取流体,再将注射器中的流体注入腔镜或人体腔道中,更换注射器或将注射器重新抽取流体会造成灌注中断,影响手术操作,进而影响了手术的准确性,延长了手术时间,甚至带来的手术风险,此外,频繁更换注射器会将空气推入人体腔道内形成气泡,气泡反射腔镜冷光源的光线,影响手术操作。
而本申请通过将注射器改进为封闭结构,并在封闭结构上通过容置腔的近端接口和远端接口分别与第一导流组件和第二导流组件连通,使得柱塞组件在封闭结构内部往复运动时,第一导流组件和/或第二导流组件连续将流体排出封闭结构,即不管推动柱塞组件向容置腔远端移动还是拉动柱塞组件向封闭容器近端移动,可以实现流体无间断地连续导入和与排出,流体便可以连续地灌注到腔镜或人体腔道中。使用者在手动推动和拉动柱塞的同时,可以感知人体腔道内的压力,随时调整流体流量,实现了灌注的可控性和准确性。
2.本申请通过在第一导流组件和第二导流组件的第一接口、第一排出口、第三接口以及第二排出口分别设有单向活瓣,通过选择性地开启和关闭不同的活瓣使得流体持续进入和流出容置体。另外,本申请通过在容置体中采用一个活塞和柱体在一个空间内移动柱塞组件,或采用两个活塞,通过密封元件将容置体隔离成两个空间,柱塞组件的推和拉都会实现流体连续地排出封闭结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种灌注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本申请一种灌注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是本申请一种灌注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4是本申请第一导流件和第二导流件的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5是图1中的柱塞组件由容置体的远端向近端移动时的状态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单向活瓣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7是图6的单向活瓣一实施例沿A-A的侧视图;
图8是本申请一种灌注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9是本申请一种灌注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的柱塞组件由容置体的远端向近端移动时的状态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一种灌注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的柱塞组件由容置体的远端向近端移动时的状态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一种灌注装置的弹性件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元件标号
1,2 灌注装置 1723,2722 第二排出口
3 流体提供器 131 往复式活塞
4 流体排出件 114 第一腔室
11,21 容置体 115 第二腔室
13,23 柱塞组件 134,234 连杆
15,25 驱动组件 215 第一排气孔
17,27 导流组件 210 密封元件
171,271 第一导流件 211 第一容置腔
172,272 第二导流件 212 第二容置腔
111 容置腔 231 第三活塞
112 近端接口 232 第四活塞
113 远端接口 213 第五接口
1711,2711 第一接口 214 第六接口
1712,2712 第二接口 216 第三排气孔
1713,2713 第一排出口 217 第四排气孔
1721,2721 第三接口 18,28 弹性件
1722,2722 第四接口 41 流体出口
31 流体进口 42,43 接口
32,33 导流管 174 单向活瓣结构
1741 半球形瓣膜 1742 十字架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目前外科临床常用的腔内灌注方式,以泌尿外科为例,主要有两种:
灌注泵灌注,其采用自动控制技术,通过压力传感器控制灌注的压力,并可在面板上设定或显示灌注流量、灌注管道内压力上限、灌注管道内的实际压力。其优点是可连续自动化灌注,但缺点是灌注量较大,无法在术中根据具体操作和术野情况及时精细调整灌注流量,并且手术并发症较多。
手推注射器灌注,因为应用腔镜灌注泵灌注术后并发症较多,许多临床中心采用手推注射器灌注法,即将注射器与腔镜相连,术中助手配合主刀医师手推注射器灌注。其优点是具有良好的可控性,可根据术野和具体操作精细及时地调整灌注流量,并且通过注射器灌注可以感知灌注压力,避免内腔压力过高,缺点是因注射器需反复汲水而无法连续注水,灌注过程中需要频繁更换另一个注满流体的注射器,或将当前注射器抽出,从流体容器中抽取流体,再将注射器中的流体注入腔镜或人体腔道中,更换注射器或将注射器重新抽取流体会造成灌注中断,影响手术操作,进而影响了手术的准确性,延长了手术时间,甚至带来的手术风险,此外,更换注射器会将空气推入人体腔道内,气泡会反射腔镜冷光源的光线,影响手术操作。
本申请通过将注射器改进为封闭结构,并在封闭结构上通过至少两个接口与流体连通装置连通,使得柱塞在封闭结构内部往复运动时流体连通装置连续将流体排出封闭结构,从而同时实现流体的连续灌注和灌注的可控性。
当然,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任一技术方案不必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的所有优点。
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实施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术语
该“容置体“并不一定是完全密封的,例如容置体的近端侧壁是有通孔可以穿过柱塞组件的,柱塞和容器的近端侧壁形成整体的密封结构。容器的近端和远端又分别设有接口,用于流体选择性地流入容器和流出容器。可选择地,该容置体的近端侧壁至少部分还可以拆卸。
该“流体”包括液体和气体,液体包括,但不限于水、生理盐水、药液等。
该“容置腔的近端”、“容置体的近端”是指容置腔或容置体的靠近驱动组件的一端;反之,“容置腔的远端”、“容置体的远端”是指容置腔和容置体的远离驱动组件的一端。
该“连杆的近端”、“驱动组件的近端”是指连杆或驱动组件靠近外力作用点(例如手推动或手拉动)的一端;反之,“连杆的远端”、“驱动组件的远端”是指连杆或驱动组件远离外力作用点(例如手推动或手拉动)的一端。
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附图进一步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具体实现。
参见图1-3,在本申请一具体实现中,该流体灌注装置(1)分别连接一流体提供器(3)与一流体排出件(4),用于从该流体提供器(3)导入一流体并经由该流体排出件(4)排出,如图所示,该灌注装置(1)包括:
一容置体(11),其内部具有用于盛装流体的一容置腔(111),于该容置体(11)的近端与远端分别设有连通该容置腔(111)的一近端接口(112)与一远端接口(113)。
一柱塞组件(13),其设于该容置腔(111)中。
一驱动组件(15),其连接该柱塞组件(13),用于驱动该柱塞组件(13)于该容置腔(111)内轴向移动。
一导流组件(17)包括有一第一导流件(171)与一第二导流件(173),该第一导流件(171)分别与该流体提供器(3)、该容置腔的近端接口(112)以及该流体排出件(4)连通;该第二导流件(172)分别与该流体提供器(3)、该容置腔的远端接口(113)以及该流体排出件(4)连通。具体而言,该第一导流件(171)还具有一第一接口(1711)、一第二接口(1712)以及一第一排出口(1713),以通过该第一接口(1711)与该流体提供器(3)连通,通过该第二接口(1712)与该容置腔(111)的近端接口(112)连通,并通过该第一排出口(1713)与该流体排出件(4)连通,该第二导流件(172)还具有一第三接口(1721)、一第四接口(1722)以及一第二排出口(1723),以通过该第三接口(1721)与该流体提供器(3)连通,通过该第四接口(1722)与该容置腔(111)的远端接口(113)连通,并通过该第二排出口(1723)与该流体排出件(4)连通。
优选地,该第一接口(1711)、该第一排出口(1713)、该第三接口(1721)以及该第二排出口(1723)为单向活瓣结构,但并不以此为限,其也可以是单向阀门的结构设计。
如图6和图7所示,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单向活瓣结构(174)包括一个半球形瓣膜(1741),该半球形瓣膜(1741)的最大直径的边缘厚度比其他部分的厚度稍大,并且该半球形瓣膜(1741)的最大直径的边缘紧贴第一接口(1711)、第一排出口(1713)、第三接口(1721)或第二排出口(1723)的管壁上,半球形瓣膜(1741)的最高凸起点固定于一十字架结构(1742)上,该十字架结构(1742)固定于第一接口(1711)、第一排出口(1713)、第三接口(1721)或第二排出口(1723)的管壁上或与管壁为一体式结构。
当流体从半球形瓣膜(1741)凸起的方向向凹陷的方向流动时,半球形瓣膜(1741)紧贴管壁的8FB9缘被冲开,并向轴线方向收拢,流体通过。当流体从半球形瓣膜(1741)凹陷的方向向凸起的方向流动时,凹陷的半球形瓣膜(1741)部分阻挡了流体的通过。从而实现了流体的单向流动。
此外,该第二接口(1712)与该第四接口(1722)则可为双通阀门的结构设计,流体可从正反两个方向流过阀门。
如图4所示,第一导流件(171)和第二导流件(172)可以为三通管结构,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一导流件(171)的第一接口(1711)与第二接口(1712)连通的管道与第一排出口(1713)连通,形成三通管结构;第二导流件(172)的第三接口(1721)与第四接口(1722)连通的管道与第二排出口(1723)连通,形成三通管结构。此时,优选地,第一接口(1711)相对于第一排出口(1713)更远离容置腔(11),第三接口(1721)相对于第二排出口(1723)更远离容置腔(11)。该设计可以实现流体通过第一接口(1711)的单向活瓣进入容置腔(11),而在流体通过第一接口(1711)从容置腔(11)导出时,流体仅通过第一排出口(1713)的单向活瓣流出,而第一接口(1711)的单向活瓣保持关闭状态。第三接口(1721)和第二排出口(1723)的原理相同。
当该驱动组件(15)驱动该柱塞组件(13)从该容置腔(111)的近端向远端移动时,该第一导流件(171)从该流体提供器(3)导入该流体,并将该流体经由该近端接口(112)导入至该容置腔(11)内,同时,该第二导流件(172)经由该远端接口(113)接收该容置腔(11)所导出的该流体,并将该流体经由该流体排出件(4)排出;当该驱动组件(15)驱动该柱塞组件(13)从该容置腔(111)的远端向近端移动时,该第二导流件(172)从该流体提供器(3)导入该流体,并将该流体经由该远端接口(113)导入至该容置腔(111)内,同时,该第一导流件(171)经由该近端接口(112)接收该容置腔(11)所导出的该流体,并将该流体经由该流体排出件(4)排出。
可选地,该柱塞组件(13)可由一往复式活塞(131)以及连接该往复式活塞(131)的连杆(134)所组成,该往复式活塞(131)的外缘紧密贴合于该容置腔(111)的内缘壁,以于该容置腔(111)的内部形成真空的一第一腔室(114)与一第二腔室(115),且该第一腔室(114)与该第二腔室(115)的内部容积可随着该连杆(134)带动该往复式活塞(131)于该容置腔(111)内的轴向移动而相对扩大或缩小。当该第一腔室(114)或该第二腔室(115)的内部容积扩大时,该第一腔室(114)或该第二腔室(115)的内部即形成一负压,而可经由该近端接口(112)或该远端接口(113)将该流体吸入该第一腔室(114)或该第二腔室(115)中;反之,当该第一腔室(114)或该第二腔室(115)的内部容积缩小时,该第一腔室(114)或该第二腔室(115)的内部即形成一正压,而可将盛装于该第一腔室(114)或该第二腔室(115)中的该流体经由该近端接口(112)或该远端接口(113)排出。
可选地,往复式活塞(131)的外缘具有一密封环(未予图示),该密封环套设于该往复式活塞的外缘并紧密贴合于该容置腔(111)的内缘管壁。
可选地,连杆(134)可以为常用的金属丝,还可以包括至少三个叶片,该叶片沿柱体的径向和轴向延伸。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仅是柱体的材料和形状的示例,柱体的材料和形状并没有加以限制。
驱动组件(15)的连杆(134)的一末端还可设置供操作者握持的握持部,例如拉手(拉环)或其他机构。使用时,可以通过外力(例如人的手部力量)推进或回拉该驱动组件(15)而驱动该活塞。
流体提供器(3)可以是如图1所示的形状和结构,其设置有一个流体进口(31),该流体进口(31)可外接一流体容器(水袋、药液袋)。较佳者,该流体提供器(3)可设置有两根导流管(32,33),以分别连接第一导流件(171)的第一接口(1711)以及该第二导流件(172)的第三接口(1721)。
流体排出件(4)可以是如图1所示的直管形结构,其上设有一个流体出口(41)以及两个接口(42,43),该两个接口(42,43)分别与第一排出口(1713)和第二排出口(1723)连接,但并不以此为限,流体排出件(4)也可以是弯曲结构(未示出)。流体排出件(4)可以连接内腔镜系统,例如输尿管镜。远端接口(113)可以设于容置体(11)远端的任何合适的位置,例如远端接口(113)的轴线垂直于容置体(11)的轴线,或平行于容置体(11)的轴线。
需要说明的是,该容置体(11)可以设置为管柱型,但并不以此限,其他例如正方体等形状亦可适用。
容置体(11)可以是一体式成型,例如利用吹塑成型技术或其他方法成型,容置体(11)的材料可以是医用材料,例如医用塑料(包括高分子材料)、玻璃等。或者,该容置体(11)的近端还具有至少部分可拆卸的一近端侧壁。容置体(11)的近端侧壁是指靠近柱塞组件(13)以供柱塞组件(13)的该连杆(134)而连接穿过而连接该往复式活塞(131)或该第一活塞(132)与第二活塞(133),该近端侧壁的直径可以与柱塞组件(13)的最大直径相同或大于柱塞组件(13)的最大直径,并可部分或整体卸载或安装至容置体(11)以密封住容置体(11)的近端,同时也将柱塞组件(13)的一部分密封至容置体(11)中。此种设计的目的是便于柱塞组件(13)装入容置体(11)或从容置体(11)中取出。另外,当容置体(11)与柱塞组件(13)在制造过程中不能一次成型时,可以将容置体(11)与柱塞组件(13)分开制造后再安装成一整体结构。近端侧壁的材料没有限制,可以是塑料、橡胶或其他材料。
可选地,该容置体(11)为管柱型或其他合适的形状。
本申请的灌注装置可实现单手操作,即单手推动或拉动驱动组件,以实现流体自流体排出件4的持续流出。
如图1和2所示,所述驱动组件可以为可容纳至少一手指的拉环,在容置体的近端外部侧壁上还可设置两个直径相似的拉环,以便于单手推动或拉动。
如图13所示,于该驱动组件(15)的连杆(134)上还设有一弹性件(18),通过推动该连杆(134)以使该弹性件(18)压缩并同时驱动该柱塞组件(13)从该容置体(11)的近端向远端移动,并通过释放该连杆(134)以藉由该弹性件(18)所提供的回弹力而自动驱动该柱塞组件(13)从该容置体(11)的远端向近端移动。
优选地,该弹性件(18)为锥形螺旋结构,该弹性件(18)设于驱动组件(15)的近端与容置体(11)的近端外部侧壁之间。
优选地,该弹性件(18)直径最小的一端设于驱动组件(15)的近端,该弹性件(18)直径最大的一端设于容置体(11)的近端外部侧壁。
该流体灌注装置工作原理如下:
在初始状态下,柱塞组件(13)的远端可以位于容置体(11)的近端或远端。当柱塞组件(13)的远端位于容置体(11)的近端时,柱塞组件(13)在外力作用下,将容置腔(111)内的空气通过远端接口(113),经第二排出口(1723)排出,同时第一接口(1711)处的单向活瓣打开,流体经由第一接口(1711)、第二接口(1712)和近端接口(112)进入容置腔(111)内。当柱塞组件(13)的远端位于容置体(11)的远端时,柱塞组件(13)在外力作用下,将容置腔(111)内的空气通过近端接口(112),经第一排出口(1713)排出,同时第三接口(1721)处的单向活瓣打开,流体经由第三接口(1721)、第四接口(1722)和远端接口(113)进入容置腔(111)内。
图1和图5分别示出了柱塞组件(13)在静止状态以及被驱动而从容置腔(111)的远端向近端移动时的状态的实施例的视图。
当该驱动组件(15)驱动该柱塞组件(13)从该容置腔(111)的远端向近端移动时,第二导流件(172)经由第三接口(1721)、第四接口(1722)和远端接口(113)从流体提供器(3)将流体导入第一腔室(114)内,同步地,该第一导流件(171)经由该近端接口(112)接收该第二腔室(115)所导出的该流体,并将该流体通过第二接口(1712)和第一排出口(1713),经由该流体排出件(4)排出。
当该驱动组件(15)驱动该柱塞组件(13)从该容置腔(111)的近端向远端移动时,该第一导流件(171)从该流体提供器(3)经由第一接口(1711)、第二接口(1712)和近端接口(112)将流体导入至该第二腔室(115)内,同时,该第二导流件(172)经由该远端接口(113)接收该第一腔室(114)所导出的该流体,再通过第四接口(1722)以及第二排出口(1723),经由该流体排出件(4)排出。
在本申请另一具体实现中,提供一种流体灌注装置(2),该灌注装置(2)分别连接一流体提供器(3)与一流体排出件(4),用于从该流体提供器(3)导入一流体并经由该流体排出件(4)排出,该灌注装置(4)包括:
一容置体(21),其内部具有用于盛装流体的一第一容置腔(211)和一第二容置腔(212),该容置体(21)还具有连通该第一容置腔(211)的一第五接口(213)以及连通该第二容置腔(212)的一第六接口(214);
一柱塞组件(23),其包括一第三活塞(231)和一第四活塞(232)以及连接该第三活塞(231)与该第四活塞(232)的一连杆(234),该第三活塞(231)设于该第一容置腔(211)内,该第四活塞(232)设于该第二容置腔(212)内;
一驱动组件(25),其连接该连杆(234),并通过驱动该连杆(234)以使该第三活塞(231)以及该第四活塞(232)分别于该第一容置腔(211)内以及该第二容置腔(212)内同步轴向移动;
一导流组件(27)包括一第一导流件(271)与一第二导流件(272),该第一导流件(271)分别与该流体提供器(3)、该容置体(21)的第五接口(213)以及该流体排出件(4)连通;该第二导流件(272)分别与该流体提供器(3)、该容置体(21)的第六接口(214)以及该流体排出件(4)连通;于具体的实施例中,该第一导流件(271)还具有一第一接口(2711)、一第二接口(2712)以及一第一排出口(2713),以通过该第一接口(2711)与该流体提供器(3)连通,通过该第二接口(2712)与该第一容置腔(211)的第五接口(213)连通,并通过该第一排出口(2713)与该流体排出件(4)连通,该第二导流件(272)还具有一第三接口(2721)、一第四接口(2722)以及一第二排出口(2723),以通过该第三接口(2721)与该流体提供器(3)连通,通过该第四接口(2722)与该第二容置腔(212)的第六接口(214)连通,并通过该第二排出口(2723)与该流体排出件(4)连通。
当该驱动组件(25)驱动该连杆(234)以使该第三活塞(231)与该第四活塞(232)以一第一运动状态同步于该第一容置腔(211)与该第二容置腔(212)内轴向移动时,该第一导流件(271)经由该第五接口(213)接收该第一容置腔(211)所导出的该流体,并将该流体经由该流体排出件(4)排出,同时,该第二导流件(272)从该流体提供器(3)导入该流体,并将该流体经由该第六接口(214)导入至该第二容置腔(212)内;当该驱动组件(25)驱动该连杆(234)以使该第三活塞(231)与该第四活塞(232)以一第二运动状态同步于该第一容置腔(211)与该第二容置腔(212)内轴向移动时,该第一导流件(271)从该流体提供器导入该流体,并将该流体经由该第五接口(213)导入至该第一容置腔(211)内,同时,该第二导流件(272)经由该第六接口(214)接收该第二容置腔(212)所导出的该流体,并将该流体经由该流体排出件(4)排出。
具体而言,该容置体(21)还具有邻近该驱动组件(25)的一近端以及相对于该近端之一远端,且该第一容置腔(211)邻近于该容置体(21)的近端,该第二容置腔(212)邻近于该容置体(21)的远端。
如图8-9,该第五接口(213)连通该第一容置腔(211)的邻近该容置体(21)的近端的一侧,该第六接口(214)连通该第二容置腔(212)的邻近该容置体(21)的远端的一侧(即第五接口(213)与第六接口(214)分别设置于类似于图1所示的该容置体21的两侧),该第一运动状态为该第三活塞(231)与该第四活塞(232)由该远端轴向移动至该近端,而该第二运动状态为第三活塞(231)与该第四活塞(232)由该近端轴向移动至该远端。
优选地,该第一接口(2711)、该第一排出口(2713)、该第三接口(2721)以及该第二排出口(2723)为单向活瓣结构,也可以是单向阀门结构。
优选地,该第一容置腔(211)与该第二容置腔(212)之间还设有一密封元件(210),用于隔离该第一容置腔(211)与该第二容置腔(212)。优选地,密封元件(210)将该第一容置腔(211)与该第二容置腔(212)隔离为两个体积相同的腔室。
优选地,该容置体(21)还设有一第一排气孔(215),该第一排气孔(215)邻近该密封元件(210)并连通该第二容置腔(212)。
第一排气孔(215)设有单向阀门,且第一排气孔(215)用于排出第一容置腔(211)或第二容置腔(212)内的空气之后即处于关闭状态。
优选地,该密封元件(210)朝向该第四活塞(232)的部分具有一缺口,第一排气孔(215)位于该缺口的正下方。
灌注装置(21)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初始状态下,首先可通过驱动该柱塞组件(23)于第一容置腔(211)与第一容置腔(212)内轴向往复移动,而将第一容置腔(211)内的空气通过第五接口(213)并经由第一排出口(2713)排出,以及将第二容置腔(212)内的空气通过第一排气孔(215)排出。
该第一运动状态为该第三活塞(231)与该第四活塞(232)由该远端轴向移动至该近端,而该第二运动状态为第三活塞(231)与该第四活塞(232)由该近端轴向移动至该远端。
如图9-10所示,于实际操作时,当该驱动组件(25)驱动该柱塞组件(23)由容置体(11)的远端向近端移动时,第二导流件(272)经由第三接口(2721)接收流体提供器(3)提供的流体,并经由第四接口(2722)和第六接口(214)将流体导入第二容置腔(212)内;同步地,第一导流件(271)经由第五接口(213)接收第一容置腔(211)所导出的该流体,并将该流体通过第二接口(2712)和第一排出口(2713),经由该流体排出件(4)排出。
当柱塞组件(23)由容置体(11)的近端向远端轴向移动时,第一导流件(271)经由第一接口(2711)接收流体提供器(3)提供的流体,并经由第二接口(2712)和第五接口(213)将流体导入第一容置腔(211)内;同步地,第二导流件(272)经由第六接口(214)接收第二容置腔(212)所导出的该流体,并将该流体通过第四接口(2722)和第二排出口(2723),经由该流体排出件(4)排出。
本实施例采用了两个活塞的结构,当该驱动组件(25)驱动该柱塞组件(23)由容置体(21)的远端向近端移动时,第二容置腔(212)处于真空状态,由于负压效应,流体会自动地由第二导流件(272)导入第二容置腔(212)中,由此推动驱动组件(25)向容置体(21)的近端移动,此时,使用者不需要用力,或者只需要施加少许的外力即可实现流体向第二容置腔(212)的导入以及流体自第一容置腔(211)的导出。在此同时,第一容置腔(211)中的流体逐渐排出,直至排空,排空后,第一容置腔(211)内形成真空,流体会自动地由第一导流件(271)导入第一容置腔(211)内,从而推动着驱动组件(25)由容置体(21)的近端向远端轴向移动,使用者不需要用力,或者只需要施加少许的外力即可实现流体向第一容置腔(211)的导入以及流体自第二容置腔(212)的导出。
图11和图12示出了另一具体实施例,该第五接口(213)连通该第一容置腔(211)的远离该容置体(21)的近端的一侧,该第六接口(214)连通该第二容置腔(212)的远离该容置体(21)的远端的一侧(如图8和图9所示,即第五接口(213)与第六接口(214)分别设置于该容置体21靠近中间的部分),该第一运动状态为该第三活塞(231)与该第四活塞(232)由该远端轴向移动至该近端,而该第二运动状态为第三活塞(231)与该第四活塞(232)由该近端轴向移动至该远端。
优选地,于该第一容置腔(211)内还设有一第三排气孔(216)和/或于该第二容置腔(212)内还设有一第四排气孔(217),其中,该第三排气孔(216)与该第五接口(213)分别设置于该第一容置腔(211)内相对于该第三活塞(231)的两侧,该第四排气孔(217)与该第六接口(214)设置于该第二容置腔(212)内相对于该第四活塞(232)的两侧。以协助排出第二容置腔(219)和第一容置腔(218)中的空气。
第三排气孔(216)和第四排气孔(217)均设有单向阀门,且第三排气孔(216)和第四排气孔(217)在用于排出第一容置腔(211)及第二容置腔(212)内的空气之后即处于关闭状态。
可选地,该第一容置腔(211)与该第二容置腔(212)之间还设有一密封元件(210),用于隔离该第一容置腔(211)与该第二容置腔(212)。
可选地,密封元件(210)将该第一容置腔(211)与该第二容置腔(212)隔离为两个体积相同的腔室,且密封元件(210)设于该第三活塞(231)与该第四活塞(232)之间。
以下将以图11和图12所示的实施例的该灌注装置(21)的设计结构为例(即该第五接口(213)连通该第一容置腔(211)的远离该容置体(21)的近端的一侧,该第六接口(214)连通该第二容置腔(212)的远离该容置体(21)的远端的一侧),说明灌注装置(21)的工作原理:
在初始状态下,首先可通过驱动该柱塞组件(23)于第一容置腔(211)与第一容置腔(212)内轴向往复移动,而将第一容置腔(211)内的空气通过第五接口(213)并经由第一排出口(2713)排出,或者通过第三排气孔(216)排出,以及将第二容置腔(212)内的空气通过第六接口(214)并经由第二排出口(2723)排出,或者通过第四排气孔(217)排出。
于实际操作时,当该驱动组件(25)驱动该柱塞组件(23)由容置体(21)的远端向近端移动时,第二导流件(272)经由第三接口(2721)接收流体提供器(3)提供的流体,并经由第四接口(2722)和第六接口(214)将流体导入第二容置腔(212)内;同步地,第一导流件(271)经由第五接口(213)接收第一容置腔(211)所导出的该流体,并将该流体通过第二接口(2712)和第一排出口(2713),经由该流体排出件(4)排出。当柱塞组件(23)由容置体(21)的近端向远端轴向移动时,第一导流件(271)经由第一接口(2711)接收流体提供器(3)提供的流体,并经由第二接口(2712)和第五接口(213)将流体导入第一容置腔(211)内;同步地,第二导流件(272)经由第六接口(214)接收第二容置腔(212)所导出的该流体,并将该流体通过第四接口(2722)和第二排出口(2723),经由该流体排出件(4)排出。
本实施例采用了两个活塞的结构,当该驱动组件(25)驱动该柱塞组件(23)由容置体(21)的远端向近端移动时,第二容置腔(212)处于真空状态,由于负压效应,流体会自动地由第二导流件(272)导入第二容置腔(212)中,由此推动驱动组件(25)向容置体(21)的近端移动,此时,使用者不需要用力,或者只需要施加少许的外力即可实现流体向第二容置腔(212)的导入以及流体自第一容置腔(211)的导出。在此同时,第一容置腔(211)中的流体逐渐排出,直至排空,排空后,第一容置腔(211)内形成真空,流体会自动地由第一导流件(271)导入第一容置腔(211)内,从而推动着驱动组件(25)由容置体(21)的近端向远端轴向移动,使用者不需要用力,或者只需要施加少许的外力即可实现流体向第一容置腔(211)的导入以及流体自第二容置腔(212)的导出。
需要说明的是,柱塞组件所包括的活塞的数量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和两个,也可以是3个或更多个。当活塞的数量是3个或更多个时,导流组件和相关接口的设置可以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同,或者增加接口和/或密封元件的数量。
可选地,该容置体为管柱型或其他合适的形状。
本申请的灌注装置可实现单手操作,即单手推动或拉动驱动组件,以实现流体自流体排出件4的持续流出。
如图1和2所示,所述驱动组件可以为可容纳至少一手指的拉环,在容置体的近端外部侧壁上还可设置两个直径相似的拉环,以便于单手推动或拉动。
于该驱动组件(25)的连杆(234)上还设有一弹性件(28),通过推动该连杆(234)以使该弹性件压缩并同时驱动该柱塞组件(23)从该容置体(21)的近端向远端移动,并通过释放该连杆(234)以藉由该弹性件所提供的回弹力而自动驱动该柱塞组件(23)从该容置体(21)的远端向近端移动。
如图13所示,优选地,该弹性件(28)为锥形螺旋结构,该弹性件(28)设于驱动组件(25)的近端与容置体(21)的近端外部侧壁之间。
优选地,该弹性件(28)直径最小的一端设于驱动组件(25)的近端,该弹性件(28)直径最大的一端设于容置体(21)的近端外部侧壁。
本申请的灌注装置单手操作时,手拉动或推动驱动组件(25)的幅度是有限的,例如为10cm,若要将容置体(21)中的流体完全排出,相应地,需要将柱塞组件(23)的连杆长度也设计为10cm左右,而若弹性件(28)最大程度的压缩时造成驱动组件(25)的近端与容置体(21)的近端外部侧壁之间的距离大于0,连杆的实际长度将小于10cm,手拉动或推动驱动组件(25)时带动连杆移动时,容置体(21)中的流体就不能完全排出。若因此在设计时增加连杆的长度,则连杆的长度增加将会增加手拉动或推动驱动组件(25)的难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驱动组件(25)驱动该柱塞组件(23)从该容置体(21)的近端向远端移动时,弹性件(28)被压缩,由于该弹性件(28)为锥形螺旋结构,压缩时,被压缩的弹性件(28)逐渐被压扁,同时直径小的圆环与直径大的圆环相互之间不堆叠,从而使得驱动组件(25)的近端与容置体(21)的近端外部侧壁之间的距离最小可接近于0。而若弹性件(28)为普通形状,如圆柱形螺旋结构,弹性件(28)被压缩时,多层圆环堆叠,造成驱动组件(25)的近端与容置体(21)的近端外部侧壁之间的距离远大于0。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上述流体灌注装置用于内腔镜手术中流体灌注的用途。该内腔镜手术包括,但不限于使用输尿管镜、输尿管软镜、宫腔镜以及其他人体或动物体内的腔镜手术。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上述流体灌注装置用于体内碎石术中流体灌注的用途。该碎石术包括,但不限于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胆结石以及其他人体或动物体内结石的碎石手术。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22)

1.一种灌注装置(1),分别连接一流体提供器(3)与一流体排出件(4),用于从该流体提供器(3)导入一流体并经由该流体排出件(4)排出,其特征在于,该灌注装置(1)包括:
一容置体(11),其内部具有用于盛装流体的一容置腔(111),于该容置体(11)的近端与远端分别设有连通该容置腔(111)的一近端接口(112)与一远端接口(113);
一柱塞组件(13),其设于该容置腔(111)中;
一驱动组件(15),其连接该柱塞组件(13),用于驱动该柱塞组件(13)于该容置腔(111)内轴向移动;以及
一导流组件(17),其包括:
一第一导流件(171),其分别与该流体提供器(3)、该容置腔的近端接口(112)以及该流体排出件(4)连通;
一第二导流件(172),其分别与该流体提供器(3)、该容置腔的远端接口(113)以及该流体排出件(4)连通;其中,
当该驱动组件(15)驱动该柱塞组件(13)从该容置腔(111)的近端向远端移动时,该第一导流件(171)从该流体提供器(3)导入该流体,并将该流体经由该近端接口(112)导入至该容置腔(11)内,同时,该第二导流件(172)经由该远端接口(113)接收该容置腔(11)所导出的该流体,并将该流体经由该流体排出件(4)排出;当该驱动组件(15)驱动该柱塞组件(13)从该容置腔(111)的远端向近端移动时,该第二导流件(172)从该流体提供器(3)导入该流体,并将该流体经由该远端接口(113)导入至该容置腔(111)内,同时,该第一导流件(171)经由该近端接口(112)接收该容置腔(11)所导出的该流体,并将该流体经由该流体排出件(4)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流件(171)还具有一第一接口(1711)、一第二接口(1712)以及一第一排出口(1713),以通过该第一接口(1711)与该流体提供器(3)连通,通过该第二接口(1712)与该容置腔(111)的近端接口(112)连通,并通过该第一排出口(1713)与该流体排出件(4)连通,该第二导流件(172)还具有一第三接口(1721)、一第四接口(1722)以及一第二排出口(1723),以通过该第三接口(1721)与该流体提供器(3)连通,通过该第四接口(1722)与该容置腔(111)的远端接口(113)连通,并通过该第二排出口(1723)与该流体排出件(4)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灌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接口(1711)、该第一排出口(1713)、该第三接口(1721)以及该第二排出口(1723)为单向活瓣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柱塞组件(13)还包括一往复式活塞(131)以及连接该往复式活塞(131)的连杆(134),该往复式活塞(131)的外缘紧密贴合于该容置腔(111)的内缘壁,以于该容置腔(111)的内部形成真空的一第一腔室(114)与一第二腔室(115),且该第一腔室(114)与该第二腔室(115)的内部容积可随该连杆(134)带动该往复式活塞(131)于该容置腔(111)内的轴向移动而相对扩大或缩小。
5.一种灌注装置(2),分别连接一流体提供器(3)与一流体排出件(4),用于从该流体提供器(3)导入一流体并经由该流体排出件(4)排出,其特征在于,该灌注装置(4)包括:
一容置体(21),其内部具有用于盛装流体的一第一容置腔(211)和一第二容置腔(212),该容置体(21)还具有连通该第一容置腔(211)的一第五接口(213)以及连通该第二容置腔(212)的一第六接口(214);
一柱塞组件(23),其包括一第三活塞(231)和一第四活塞(232)以及连接该第三活塞(231)与该第四活塞(232)的一连杆(234),该第三活塞(231)设于该第一容置腔(211)内,该第四活塞(232)设于该第二容置腔(212)内;
一驱动组件(25),其连接该连杆(234),并通过驱动该连杆(234)以使该第三活塞(231)以及该第四活塞(232)分别于该第一容置腔(211)内以及该第二容置腔(212)内同步轴向移动;
一导流组件(27),其包括:
一第一导流件(271),其分别与该流体提供器(3)、该容置体的第五接口(213)以及该流体排出件(4)连通;
一第二导流件(272),其分别与该流体提供器(3)、该容置体的第六接口(214)以及该流体排出件(4)连通;其中,
当该驱动组件(25)驱动该连杆(234)以使该第三活塞(231)与该第四活塞(232)以一第一运动状态同步于该第一容置腔(211)与该第二容置腔(212)内轴向移动时,该第一导流件(271)经由该第五接口(213)接收该第一容置腔(211)所导出的该流体,并将该流体经由该流体排出件(4)排出,同时,该第二导流件(272)从该流体提供器(3)导入该流体,并将该流体经由该第六接口(214)导入至该第二容置腔(212)内;当该驱动组件(25)驱动该连杆(234)以使该第三活塞(231)与该第四活塞(232)以一第二运动状态同步于该第一容置腔(211)与该第二容置腔(212)内轴向移动时,该第一导流件(271)从该流体提供器导入该流体,并将该流体经由该第五接口(213)导入至该第一容置腔(211)内,同时,该第二导流件(272)经由该第六接口(214)接收该第二容置腔(212)所导出的该流体,并将该流体经由该流体排出件(4)排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灌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容置体还具有邻近该驱动组件的一近端以及相对于该近端之一远端,且该第一容置腔邻近于该容置体的近端,该第二容置腔邻近于该容置体的远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灌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五接口连通该第一容置腔的邻近该容置体的近端的一侧,该第六接口连通该第二容置腔的邻近该容置体的远端的一侧,该第一运动状态为该第三活塞(231)与该第四活塞(232)由该远端轴向移动至该近端,而该第二运动状态为第三活塞(231)与该第四活塞(232)由该近端轴向移动至该远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灌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五接口连通该第一容置腔的远离该容置体的近端的一侧,该第六接口连通该第二容置腔的远离该容置体的远端的一侧,该第一运动状态为该第三活塞(231)与该第四活塞(232)由该近端轴向移动至该远端,而该第二运动状态为第三活塞(231)与该第四活塞(232)由该远端轴向移动至该近端。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灌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容置腔(211)与该第二容置腔(212)之间还设有一密封元件(210),用于隔离该第一容置腔(211)与该第二容置腔(21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灌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容置体(21)还设有一第一排气孔(215),该第一排气孔(215)邻近该密封元件(210)并连通该第二容置腔。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灌注装置,其特征在于,于该第一容置腔(211)还设有一第三排气孔(216),于该第二容置腔(212)内还设有一第四排气孔(217),其中,该第三排气孔(216)与该第五接口(213)分别设置于该第一容置腔(211)内相对于该第三活塞(231)的两侧,该第四排气孔(217)与该第六接口(214)设置于该第二容置腔(212)内相对于该第四活塞(232)的两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灌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容置腔(211)与该第二容置腔(212)之间还设有一密封元件(210),用于隔离该第一容置腔(211)与该第二容置腔(212)。
13.根据权利要求9、10或12所述的灌注装置,其特征在于,密封元件(210)将该第一容置腔(211)与该第二容置腔(212)隔离为两个体积相同的腔室,且密封元件(210)设于该第三活塞(231)与该第四活塞(232)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灌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流件(271)还具有一第一接口(2711)、一第二接口(2712)以及一第一排出口(2713),以通过该第一接口(2711)与该流体提供器(3)连通,通过该第二接口(2712)与该第一容置腔(211)的第五接口(213)连通,并通过该第一排出口(2713)与该流体排出件(4)连通,该第二导流件(272)还具有一第三接口(2721)、一第四接口(2722)以及一第二排出口(2723),以通过该第三接口(2721)与该流体提供器(3)连通,通过该第四接口(2722)与该第二容置腔(212)的第六接口(214)连通,并通过该第二排出口(2723)与该流体排出件(4)连通。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灌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接口(2711)、该第一排出口(2713)、该第三接口(2721)以及该第二排出口(2723)为单向活瓣结构。
1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灌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容置体(11,21)为管柱型。
17.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灌注装置,该容置体(11,21)的近端还具有至少部分可拆卸的一近端侧壁。
18.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灌注装置,其特征在于,于该驱动组件(15,25)的连杆(134,234)上还设有一弹性件,通过推动该连杆(134,234)以使该弹性件压缩并同时驱动该柱塞组件(13,23)从该容置体(11,21)的近端向远端移动,并通过释放该连杆(134,234)以藉由该弹性件所提供的回弹力而自动驱动该柱塞组件(13,23)从该容置体(11,21)的远端向近端移动。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灌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弹性件为锥形螺旋结构,该弹性件设于驱动组件(15,25)的近端与容置体(11,21)的近端外部侧壁之间。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灌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弹性件直径最小的一端设于驱动组件(15,25)的近端,该弹性件直径最大的一端设于容置体(11,21)的近端外部侧壁。
21.一种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灌注装置用于内腔镜手术中流体灌注的用途。
22.一种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灌注装置用于体内碎石术中流体灌注的用途。
CN201710350952.XA 2017-05-17 2017-05-17 一种灌注装置 Active CN1072246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50952.XA CN107224626B (zh) 2017-05-17 2017-05-17 一种灌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50952.XA CN107224626B (zh) 2017-05-17 2017-05-17 一种灌注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24626A true CN107224626A (zh) 2017-10-03
CN107224626B CN107224626B (zh) 2023-04-07

Family

ID=599338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50952.XA Active CN107224626B (zh) 2017-05-17 2017-05-17 一种灌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22462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25474A1 (zh) * 2018-12-19 2020-06-25 上海康路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注液装置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51049A (zh) * 1997-03-29 2000-04-19 朴志勲 连续注射装置
US6245046B1 (en) * 1999-05-03 2001-06-12 University Of New Mexico Reciprocating syringes
WO2006037171A1 (en) * 2004-10-06 2006-04-13 Icm Holdings Pty Ltd An improved reciprocating pump
US20120160504A1 (en) * 2009-07-30 2012-06-28 Mccallum Peter Ronald Flow Diverter
CN104136054A (zh) * 2011-11-08 2014-11-05 戴维·R·邓肯 紧凑型非电动药剂注入器
CN204247246U (zh) * 2014-11-25 2015-04-08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实验室用定量移液装置
CN104888306A (zh) * 2009-07-24 2015-09-09 拜耳医疗保健公司 多流体医用注射器系统以及操作方法
CN205391217U (zh) * 2016-01-29 2016-07-27 四川农业大学 一种连续灌服药物的装置
CN106552312A (zh) * 2016-12-07 2017-04-05 杜忠心 负压冲洗器
CN207722164U (zh) * 2017-05-17 2018-08-14 崔心刚 一种灌注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51049A (zh) * 1997-03-29 2000-04-19 朴志勲 连续注射装置
US6245046B1 (en) * 1999-05-03 2001-06-12 University Of New Mexico Reciprocating syringes
WO2006037171A1 (en) * 2004-10-06 2006-04-13 Icm Holdings Pty Ltd An improved reciprocating pump
CN104888306A (zh) * 2009-07-24 2015-09-09 拜耳医疗保健公司 多流体医用注射器系统以及操作方法
US20120160504A1 (en) * 2009-07-30 2012-06-28 Mccallum Peter Ronald Flow Diverter
CN104136054A (zh) * 2011-11-08 2014-11-05 戴维·R·邓肯 紧凑型非电动药剂注入器
CN204247246U (zh) * 2014-11-25 2015-04-08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实验室用定量移液装置
CN205391217U (zh) * 2016-01-29 2016-07-27 四川农业大学 一种连续灌服药物的装置
CN106552312A (zh) * 2016-12-07 2017-04-05 杜忠心 负压冲洗器
CN207722164U (zh) * 2017-05-17 2018-08-14 崔心刚 一种灌注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25474A1 (zh) * 2018-12-19 2020-06-25 上海康路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注液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24626B (zh) 2023-04-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614695B1 (ko) 유동 제어 밸브를 갖춘 주사기 및 관련 방법
US10406316B2 (en) Cleaning device for medical instrument and method of use
US4842581A (en) Medical lavage apparatus
EP0063417B1 (en) Surgical evacuator
US4391280A (en) Enema apparata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double contrast studies
US4729764A (en) Irrigator and tissue separator
JPH07102225B2 (ja) 吸引洗浄バルブ装置
CN109788886A (zh) 适于促进bal过程的内窥镜
US7172579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rrigation and tissue evacuation and collection
EP2841127B1 (en) Apparatus including a conduit clamping device
MX2014015267A (es) Novedosa valvula de sonda y los usos de la misma.
CN108367104A (zh) 用于冲洗的方法和设备
CN207722164U (zh) 一种灌注装置
WO2018209996A1 (zh) 一种堵塞消除型导尿管
JP2017109087A (ja) ポリメチルメタクリレート骨セメントを混合するための作動要素、圧力ポンプおよび真空ポンプを備える真空混合装置
CA2229337A1 (en) Nasopharyngeal wash collection device
US4333460A (en) Enema apparata improvements relating double contrast studies
CN107224626B (zh) 一种灌注装置
US4386607A (en) Enema apparata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double contrast studies
CN109771050A (zh) 一种医疗废弃物收集设备
KR20180105305A (ko) 분지관형 필터 주사기, 이를 이용한 약액 필터링 및 주사 방법
CN215900511U (zh) 一种外科术后负压引流装置
CN211797898U (zh) 医疗废液吸引管
CN210904348U (zh) 一种支气管肺泡灌洗导管装置
CN216020958U (zh) 消化内科用内窥镜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