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7222877A - Cio调整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Cio调整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22877A
CN107222877A CN201610162297.0A CN201610162297A CN107222877A CN 107222877 A CN107222877 A CN 107222877A CN 201610162297 A CN201610162297 A CN 201610162297A CN 107222877 A CN107222877 A CN 1072228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balancedness
cio
uplink downlink
degree
cond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6229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詹建明
张增杰
刘涛
霍燚
余擎旗
苑伟涛
蒲迎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61016229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222877A/zh
Priority to PCT/CN2016/103495 priority patent/WO2017161878A1/zh
Publication of CN1072228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22877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 H04W28/086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among access entities
    • H04W28/0861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among access entities between base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CIO调整方法,该方法包括:监测多个相邻小区基站的上行容量参数;根据所述上行容量参数,获取所述多个相邻小区基站的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若所述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满足预设的重配条件,则控制所述多个相邻小区中的用户设备重配邻区的小区个性偏移CIO参数。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CIO调整装置。在相邻小区基站上行负载存在差异时,本发明控制用户设备重配邻区的CIO参数,降低相邻小区基站受到的上行信号干扰,同时也降低了小区中用户设备受到的影响,提升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CIO调整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CIO(Cell individual offset,小区个性偏移)调整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通用移动通信系统)网络中,相邻小区由于上行负载的差异,可能导致相邻小区之间产生上下行链路不平衡的区域。
例如,现有两个基站:基站A和基站B,基站A覆盖的A小区和基站B覆盖的B小区相邻,有部分区域重叠。由于通信网络的自干扰特性,系统的容量有限,若基站A的上行负载较大,基站B的上行负载较小,则会产生小区呼吸效应,导致A小区的上行覆盖范围会缩小,B小区的上行覆盖范围会扩大,产生上下行链路不平衡的区域。此时,若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位于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区域,则可能会产生语音掉话、PS(packetswitching,分组交换)掉话、上下行数据业务流量低等情况。同时,UE为了获取服务会增强发射的上行信号,增强的上行信号则会对B小区造成严重的上行干扰,影响上下行链路平衡区域用户的正常使用。
若相邻小区的上行负载相差较大,则相邻小区之间存在的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区域较大;若相邻小区的上行负载相差较小,则相邻小区之间存在的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区域较小。而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区域的大小变化则会直接导致小区的上行干扰变化。
相邻小区之间的上行负载差异而导致的上下行链路不平衡,不仅干扰了相邻小区基站的信号,并且影响了UE的服务体验,目前并未得到关注和解决,严重影响了用户的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CIO调整方法和装置,旨在解决相邻小区上行负载差异而导致的相邻小区基站信号干扰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CIO调整方法,所述公共导频调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监测多个相邻小区基站的上行容量参数;
根据所述上行容量参数,获取所述多个相邻小区基站的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
若所述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满足预设的重配条件,则控制所述多个相邻小区中的用户设备重配邻区的小区个性偏移CIO参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重配条件包括不平衡条件,所述若所述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满足预设的重配条件,则控制所述多个相邻小区中的用户设备重配邻区的小区个性偏移CIO参数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满足预设的不平衡条件,则根据所述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和/或预先配置的事件检测参数,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邻区CIO配置参数;
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控制消息,所述控制消息携带有所述用户设备的邻区CIO配置参数;
控制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邻区CIO配置参数,重配所述用户设备的邻区CIO参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重配条件包括平衡条件,所述若所述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满足预设的重配条件,则控制所述多个相邻小区中的用户设备重配邻区的小区个性偏移CIO参数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满足预设的平衡条件,则控制所述用户设备根据预设的平衡参数值重配邻区CIO参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若所述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满足预设的不平衡条件,则根据所述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和/或预先配置的事件检测参数,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邻区CIO配置参数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绝对值;
判断所述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绝对值是否达到预设的不平衡门限值;
若所述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绝对值达到预设的不平衡门限值,则判定所述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满足预设的不平衡条件,并转入执行步骤:根据所述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和/或预先配置的事件检测参数,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邻区CIO配置参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所述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绝对值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绝对值和预先配置的记录表,判断所述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变化量是否达到预设的变量门限值,所述记录表记录了历次满足不平衡条件,重配邻区CIO参数时的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
所述若所述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绝对值达到预设的不平衡门限值,则判定所述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满足预设的不平衡条件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变化量达到预设的变量门限值,并且所述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绝对值达到预设的不平衡门限值,则判定所述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满足预设的不平衡条件。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CIO调整装置,所述公共导频调整装置包括:
监测模块,用于监测多个相邻小区基站的上行容量参数;
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上行容量参数,获取所述多个相邻小区基站的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
重配模块,用于若所述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满足预设的重配条件,则控制所述多个相邻小区中的用户设备重配邻区的小区个性偏移CIO参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重配条件包括不平衡条件,所述重配模块包括:
参数单元,用于若所述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满足预设的不平衡条件,则根据所述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和/或预先配置的事件检测参数,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邻区CIO配置参数;
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控制消息,所述控制消息携带有所述用户设备的邻区CIO配置参数;
重配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邻区CIO配置参数,重配所述用户设备的邻区CIO参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重配条件包括平衡条件,所述重配模块还用于,
若所述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满足预设的平衡条件,则控制所述用户设备根据预设的平衡参数值重配邻区CIO参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CIO调整装置还包括:
绝对值模块,用于获取所述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绝对值;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绝对值是否达到预设的不平衡门限值;
条件模块,用于若所述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绝对值达到预设的不平衡门限值,则判定所述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满足预设的不平衡条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CIO调整装置还包括: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绝对值和预先配置的记录表,判断所述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变化量是否达到预设的变量门限值,所述记录表记录了历次满足不平衡条件,重配邻区CIO参数时的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
所述条件模块,还用于若所述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变化量达到预设的变量门限值,并且所述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绝对值达到预设的不平衡门限值,则判定所述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满足预设的不平衡条件。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CIO调整方法和装置,通过监测多个相邻小区基站的上行容量参数;然后,根据上行容量参数,获取多个相邻小区基站的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若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满足预设的重配条件,则控制多个相邻小区中的用户设备重配邻区的CIO参数。由于相邻小区基站上行负载的差异,会导致相邻小区之间存在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区域,而本发明通过实时监测相邻小区基站的上行容量参数,得到相邻小区的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在相邻小区的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达到预设的重配条件时,控制UE,也即用户设备,重配邻区的CIO参数,从而使UE在移动过程中,能够根据需要调整软切换区,降低相邻基站受到的上行信号干扰,同时也降低了小区中用户设备受到的影响。在相邻小区基站的上行负载存在差异时,本发明有效降低了小区基站受到的信号干扰,降低对小区中用户服务的影响,提升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CIO调整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CIO调整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CIO调整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CIO调整方法第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CIO调整方法第五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CIO调整装置第一实施例、第三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CIO调整装置第二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CIO调整装置第四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CIO调整装置第五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相邻小区基站链路平衡场景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相邻小区基站链路不平衡场景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相邻小区基站链路不平衡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相邻小区基站链路不平衡应用场景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要解决方案是:监测多个相邻小区基站的上行容量参数;根据所述上行容量参数,获取所述多个相邻小区基站的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若所述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满足预设的重配条件,则控制所述多个相邻小区中的用户设备重配邻区的小区个性偏移CIO参数。
由于现有技术在相邻小区基站的上行负载存在差异时,会导致相邻小区的上下行链路不平衡,不仅干扰了相邻小区基站的信号,并且影响了用户设备的服务体验。
本发明提供一种解决方案,动态的调整小区的CIO参数,把不平衡区域的用户转换为软切换区用户,使得不平衡区用户享受到宏分集合并带来的上行收益。
参照图1,本发明CIO调整方法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CIO调整方法,所述CIO调整方法包括:
步骤S10、监测多个相邻小区基站的上行容量参数。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监测相邻小区的运行状态,控制小区中用户设备动态调整相邻小区的CIO参数,使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区转换为软切换区,大大降低或避免宏网络中由于小区间上行负载存在较大差异而导致的小区间上行干扰问题,提升宏小区的上行业务体验。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RNC(Radio Network Controller,无线网络控制器)监控小区运行状态,控制用户设备调整相邻小区的CIO参数,进行链路管理。当然,还可以通过其他装置进行小区基站的管理,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设置。
具体的,作为一种实施方式,首先,RNC实时监测多个相邻小区基站的上行容量参数,获取当前相邻小区的运行状态。
RNC监测得到的上行容量参数包括各小区基站当前运行的各项上行容量参数,例如上行负载L(Load)、噪声增量RoT(Rise over Thermal noise)等。
在本实施例中,上行负载表征了各小区基站的上行链路负载情况;噪声增量表征了各小区基站的上行底噪抬升情况。
步骤S20、根据所述上行容量参数,获取所述多个相邻小区基站的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
在获取各小区基站的上行容量参数后,RNC根据上行容量参数获取相邻小区基站的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
具体的,取相邻小区的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为DU,根据相邻小区的噪声增量或上行负载计算当前相邻小区链路的不平衡度。
以当前共有2个相邻小区基站进行举例说明。
取当前基站A的信号覆盖A小区,为A小区的用户设备提供服务;取A小区相邻的小区为B小区,B小区由基站B提供服务。
则RNC实时监测基站A和基站B的链路运行状态,获取基站A和基站B的上行容量参数,得到的上行容量参数包括噪声增量RoT和上行负载L等。
在获取上行容量参数后,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根据噪声增量计算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
取A小区的噪声增量为RoTa,B小区的噪声增量为RoTb,则DU为RoTa和RoTb的函数,也即DU=(RoTa,RoTb)。
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与RoTa、RoTb的函数关系可灵活设置。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根据上行负载计算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
取A小区的负载为La,B小区的负载为Lb,则DU为La和Lb的函数,也即DU=(La,Lb)。
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与La、Lb的函数关系可灵活设置。
由此,得到相邻小区基站的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得到的不平衡度表征了当前相邻小区基站的上下行链路不平衡程度。
步骤S30、若所述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满足预设的重配条件,则控制所述多个相邻小区中的用户设备重配邻区的小区个性偏移CIO参数。
在获取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后,若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满足预设的重配条件,则RNC控制多个相邻小区中的用户重配邻区的小区个性偏移CIO参数。
具体的,作为一种实施方式,RNC预先配置有重配条件,用于判断当前是否需要进行小区基站的CIO参数重配。预先配置的重配条件可以是预设的门限值,例如不平衡门限值、平衡门限值等参数。
当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达到预设的不平衡门限值时,则判定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满足预设的重配条件,当前相邻的小区上下行链路不平衡较为严重,基站的上行链路受到严重干扰,影响用户的体验,此时,RNC需要进行CIO参数重配。
然后,RNC获取当前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所属服务小区的相邻小区,也即UE的邻区,重新配置UE的邻区CIO参数。RNC重配的各邻区CIO参数可以是预先配置的参数值,还可以是根据当前不平衡度配置的,还可以是根据1A事件测量报告参数配置的,还可以是其他配置方式,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设置。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UE指代用户设备。
然后,RNC向UE发送控制消息(Message control),控制消息中携带有当前UE所属服务小区的各同频相邻小区的CIO配置参数,也即UE的各邻区CIO配置参数。
UE收到RNC发送的控制消息后,获取控制消息携带的各邻区CIO配置参数。当UE在向相邻小区移动时,若检测到相邻小区的下行主公共导频,则在获取邻区的导频信道质量参数后,根据当前邻区的CIO配置参数调整其导频信道质量参数,得到偏移后的导频信道质量参数。
然后,UE评估偏移后的导频信道质量参数是否满足1A事件测量报告条件。若偏移后的导频信道质量参数满足1A事件测量报告条件,则UE向RNC发送测量报告,进行软切换,实现UE软切换的提前或滞后。
例如,若UE的当前服务小区上行负载大于邻区上行负载,则RNC配置该邻区的CIO参数为4dB,则UE在向邻区移动时,可在不平衡区提前发生软切换,减少对小区基站的上行信号干扰;若UE的当前服务小区上行负载小于邻区上行负载,则RNC配置该邻区的CIO参数为-4dB,则UE在向邻区移动时,可以滞后发生软切换,减少对小区基站的上行信号干扰。
后续,RNC继续按照预设的频率监测相邻小区基站的上行容量参数,获取相邻小区基站的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若RNC监测到相邻小区基站的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发生变化,小于预先配置的平衡门限值,满足预设的重配条件,则RNC重新配置UE的邻区CIO参数,得到CIO配置参数。
然后,RNC向UE发送控制消息,控制UE根据新的CIO配置参数重配邻区的CIO参数,避免在相邻小区基站上下行链路平衡状态下的UE对相邻小区的上行信号干扰。
此后,RNC继续按照预设的频率监测相邻小区基站的上行容量参数,获取相邻小区基站的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在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满足重配条件的时候控制小区中UE的邻区CIO参数重配。
由此,实现了动态控制UE重配邻区的CIO参数,减少对小区基站的上行信号干扰。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在获取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后,重配模块30还可以控制UE重配邻区CIO参数,同时结合小区基站主公共导频信道功率的调整,降低相邻小区基站上下行链路不平衡造成的干扰。
在本实施例中,监测多个相邻小区基站的上行容量参数;然后,根据上行容量参数,获取多个相邻小区基站的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若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满足预设的重配条件,则控制多个相邻小区中的用户设备重配邻区的CIO参数。由于相邻小区基站上行负载的差异,会导致相邻小区之间存在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区域,而本实施例通过实时监测相邻小区基站的上行容量参数,得到相邻小区的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在相邻小区的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达到预设的重配条件时,RNC控制UE,也即用户设备,重配邻区的CIO参数,从而使UE在移动过程中,能够根据需要调整软切换区,降低相邻基站受到的上行信号干扰,同时也降低了小区中用户设备受到的影响。在相邻小区基站的上行负载存在差异时,本发明实施例有效降低了小区基站受到的信号干扰,降低对小区中用户服务的影响,提升了用户体验。
进一步的,参照图2,本发明CIO调整方法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CIO调整方法,基于上述图1所示的实施例,所述重配条件包括不平衡条件,所述步骤S30包括:
步骤S31、若所述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满足预设的不平衡条件,则根据所述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和/或预先配置的事件检测参数,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邻区CIO配置参数。
在获取相邻小区基站的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后,若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满足预设的不平衡条件,也即当前相邻小区为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处理状态,则RNC根据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和/或预先配置的事件检测参数,获取UE的邻区CIO配置参数。
具体的,作为一种实施方式,RNC根据UE当前所属的服务小区,获取相邻服务小区作为UE的邻区。
取UE的邻区CIO配置参数为CIOs,UE所属的服务小区与其邻区的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为DUs,预先配置的事件检测参数为1A事件监测参数R1A。
则CIOs为DUs和R1A的函数,也即CIOs=(DUs,R1A)。
若UE当前所属的服务小区上行负载大于邻区负载,则RNC设置该邻区的CIO参数为正值,便于UE在向该邻区移动时,提前发生软切换,降低对小区基站的上行信号干扰。则RNC可以设置该邻区的CIOs=︱DUs︱,当然,当︱DUs︱>|R1A|,还可以设置CIOs=︱DUs︱-︱R1A︱,还可以设置为DUs和R1A的其他函数,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设置。
若UE当前所属的服务小区上行负载小于邻区负载,则RNC设置该邻区的CIO参数为负值,便于UE在向该邻区移动时,滞后发生软切换,降低对小区基站的上行信号干扰。则RNC可以设置该邻区的CIOs=-︱R1A︱,还可以设置为DUs和R1A的其他函数,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设置。
由此,得到了UE的邻区CIO配置参数。
RNC根据各UE所属的服务小区,分别重配邻区的CIO配置参数,实现了针对UE的通信状态个性化的重配邻区CIO配置参数。
步骤S32、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控制消息,所述控制消息携带有所述用户设备的邻区CIO配置参数。
在得到UE的邻区CIO配置参数后,RNC向UE发送控制消息,控制消息中携带有UE的new Intra Freq Cell List(新同频邻小区列表)。
new Intra Freq Cell List中列出了当前UE所属服务小区的各同频相邻小区信息,也即UE的各邻区信息。
各邻区信息中包括了RNC配置的各邻区的CIO配置参数。
步骤S33、控制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邻区CIO配置参数,重配所述用户设备的邻区CIO参数。
RNC向UE发送控制消息后,控制用户设备根据邻区CIO配置参数,重配其邻区CIO参数。
具体的,作为一种实施方式,UE收到控制消息后,根据new Intra Freq CellList得到其各邻区的CIO配置参数,并根据其各邻区的CIO配置参数重配其对应的各邻区CIO参数。
若UE检测到邻区的下行导频,则根据该邻区接收信号的强度和邻区干扰水平,获取该邻区的导频信道质量参数。
然后,RNC获取该邻区导频信道质量与该邻区CIO配置参数之和,得到的数据作为该邻区偏移后的导频信道质量参数。
然后,UE根据该邻区偏移后的导频信道质量参数,判断当前该邻区的小区下行导频是否触发1A事件。
若邻区偏移后的导频信道质量参数满足1A事件测量报告条件,向RNC上报该邻区的测量报告。若邻区偏移后的导频信道质量参数不满足1A事件测量报告条件判定不触发1A事件,不向RNC上报该邻区的测量报告。
RNC收到UE的测量报告后,控制UE进行软切换。由此,实现UE软切换的提前或滞后,从而降低相邻小区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导致的上行信号干扰。
以当前有2个相邻小区基站进行举例说明。
取A小区相邻的小区为B小区,A小区由基站A提供服务,B小区由基站B提供服务。获取的上行容量参数中,A小区的噪声增量为RoTa,B小区的噪声增量为RoTb。基站A的上行负载为La,基站B的上行负载为Lb。
在本实施例中,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DU=RoTa-RoTb,或DU=1/(1-La)–1/(1-Lb)。
参照图10,当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未达到预设的不平衡门限值时,则当前A小区和B小区之间处于上下行链路平衡状态,也即上行边界与下行导频边界重叠,覆盖范围相同。
当A小区中UE在向B小区移动过程中,进入基站A和基站B的共同覆盖范围时,能够检测到基站B的下行信号。UE获取当前检测到的基站B导频信道质量参数。
在当前的导频信道质量参数满足1A事件测量报告条件时,UE向RNC上报当前测量报告。RNC根据测量报告控制UE进行软切换。
参照图11,若基站A的上行负载大于基站B的上行负载,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达到预设的不平衡门限值,也即大于或等于预设的不平衡门限值。此时,DU>0。
则由于呼吸效应,基站A的上行覆盖范围缩小,基站B的上行覆盖范围扩大。但是,基站A与基站B的下行导频边界位置不变。
则会导致基站A与基站B重叠覆盖范围中,变化后的上行边界与下行导频边界之间的范围为不平衡区,在不平衡区内的UE为了获取基站A的服务,增大上行信号发射功率。增强后的UE上行信号对于基站B为严重的上行干扰信号。
此时,RNC判定当前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满足预设的重配条件,则分别向各小区中的UE发送控制消息,控制UE重新配置邻区的CIO参数。
对于A小区中的UE,由于A小区中UE的邻区为B小区,则RNC控制A小区中的UE重配B小区的CIO参数;对于B小区中的UE,由于B小区中UE的邻区为A小区,则RNC控制B小区中的UE重配A小区的CIO参数。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参照图12。
RNC重配B小区的CIO配置参数为CIOb=DU-R1A,其中DU>R1A。然后,RNC向A小区中的UE发送控制消息,控制消息携带有B小区的CIO配置参数CIOb。
A小区中的UE获取RNC的控制消息后,根据控制消息重配B小区的CIO参数为DU-R1A。此后,A小区中的UE向B小区移动时,需要将检测到的基站B导频信道质量参数加上CIOb得到偏移后的导频信道质量参数。然后,再判断偏移后的导频信道质量参数是否满足1A事件测量报告条件。
当A小区中UE在到达上行边界时,偏移后的导频信道质量参数满足1A事件测量报告条件时,触发1A事件,A小区中UE向RNC上报测量报告,使得A小区中UE可以提前到上行边界处发生软切换,实现了将原不平衡区转换为软切换区,降低了原不平衡区中UE对基站B造成的上行信号干扰。
同时,RNC可以重配A小区的CIO配置参数为CIOa=-R1A。然后,RNC向B小区中的UE发送控制消息,控制消息携带有A小区的CIO配置参数CIOa。
B小区中的UE获取RNC的控制消息后,根据控制消息重配A小区的CIO参数为-R1A。此后,B小区中的UE向A小区移动时,需要将检测到的基站A导频信道质量参数加上CIOa得到偏移后的导频信道质量参数。然后,再判断偏移后的导频信道质量参数是否满足1A事件测量报告条件。
当B小区中UE在到达下行边界时,偏移后的导频信道质量参数满足1A事件测量报告条件,触发1A事件,B小区中UE向RNC上报测量报告,使得B小区中UE可以滞后到下行边界处才发生软切换,避免了B小区中UE过早发生软切换对基站B造成的上行信号干扰,同时减轻了基站A的上行负载负担。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参照图13。
RNC重配B小区的CIO配置参数为CIOb=DU。然后,RNC向A小区中的UE发送控制消息,控制消息携带有B小区的CIO配置参数CIOb。
A小区中的UE获取RNC的控制消息后,根据控制消息重配B小区的CIO参数为DU。此后,A小区中的UE向B小区移动时,需要将检测到的基站B导频信道质量参数加上CIOb得到偏移后的导频信道质量参数。然后,再判断偏移后的导频信道质量参数是否满足1A事件测量报告条件。
当A小区中UE在到达上行边界时,偏移后的导频信道质量参数满足1A事件测量报告条件,触发1A事件,A小区中UE向RNC上报测量报告,使得A小区中UE可以提前到上行边界以外的区域发生软切换,不仅实现了将原不平衡区转换为软切换区,并且扩大了软切换区域,不仅降低了原不平衡区中UE对基站B造成的上行信号干扰,还降低了A小区部分用户设备对基站B造成的上行信号干扰。
同时,RNC可以重配A小区的CIO配置参数为CIOa=-R1A。然后,RNC向B小区中的UE发送控制消息,控制消息携带有A小区的CIO配置参数CIOa。
B小区中的UE获取RNC的控制消息后,根据控制消息重配A小区的CIO参数为-R1A。此后,B小区中的UE向A小区移动时,需要将检测到的基站A导频信道质量参数加上CIOa得到偏移后的导频信道质量参数。然后,再判断偏移后的导频信道质量参数是否满足1A事件测量报告条件。
当B小区中UE在到达下行边界时,偏移后的导频信道质量参数满足1A事件测量报告条件,触发1A事件,B小区中UE向RNC上报测量报告,使得B小区中UE可以滞后到下行边界处才发生软切换,避免了B小区中UE过早发生软切换对基站B造成的上行信号干扰,同时减轻了基站A的上行负载负担。
同理,若基站B的上行负载大于基站A的上行负载,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达到预设的不平衡门限值,也即大于或等于预设的不平衡门限值。此时,DU<0。
RNC重配A小区的CIO配置参数为CIOa=-DU-RIA或CIOa=-DU。然后,RNC向B小区中的UE发送控制消息,控制消息携带有A小区的CIO配置参数CIOa。
B小区中的UE获取RNC的控制消息后,根据控制消息重配A小区的CIO参数。此后,B小区中的UE向A小区移动时,需要将检测到的基站A导频信道质量参数加上CIOa得到偏移后的导频信道质量参数。然后,再判断偏移后的导频信道质量参数是否满足1A事件测量报告条件。
若CIOa=-DU-RIA,则当B小区中UE到达上行边界时,偏移后的导频信道质量参数满足1A事件测量报告条件,触发1A事件;若CIOa=-DU,则当B小区中UE未到达上行边界时,也即上行边界以外,偏移后的导频信道质量参数满足1A事件测量报告条件,触发1A事件。
触发1A事件后,B小区中UE向RNC上报测量报告,使得B小区中UE可以提前到在上行边界处或上行边界以外的区域发生软切换,不仅实现了将原不平衡区转换为软切换区,并且扩大了软切换区域,不仅降低了原不平衡区中UE对基站A造成的上行信号干扰,还降低了B小区部分用户设备对基站A造成的上行信号干扰。
同时,RNC可以重配B小区的CIO配置参数为CIOb=-R1A。然后,RNC向A小区中的UE发送控制消息,控制消息携带有B小区的CIO配置参数CIOb。
A小区中的UE获取RNC的控制消息后,根据控制消息重配B小区的CIO参数为-R1A。此后,A小区中的UE向B小区移动时,需要将检测到的基站B导频信道质量参数加上CIOb得到偏移后的导频信道质量参数。然后,再判断偏移后的导频信道质量参数是否满足1A事件测量报告条件。
当A小区中UE在到达下行边界时,偏移后的导频信道质量参数满足1A事件测量报告条件,触发1A事件,A小区中UE向RNC上报测量报告,使得A小区中UE可以滞后到下行边界处才发生软切换,避免了A小区中UE过早发生软切换对基站A造成的上行信号干扰,同时减轻了基站B的上行负载负担。
由此,实现了RNC控制相邻小区中各UE重配邻区CIO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获取相邻小区基站的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后,若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满足预设的不平衡条件,根据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和/或预先配置的事件检测参数,获取用户设备的邻区CIO配置参数;然后,向用户设备发送控制消息,控制消息携带有用户设备的邻区CIO配置参数;控制用户设备根据邻区CIO配置参数,重配用户设备的邻区CIO参数。本实施例预设不平衡条件,在相邻的小区基站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满足不平衡条件时,根据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和/或预先配置的时间检测参数配置邻区CIO配置参数,通过向用户设备发送控制消息,分别控制各用户设备根据CIO配置参数重配邻区CIO参数,实现了针对各用户设备的实际通讯状态,个性化的配置邻区CIO参数,最优化各用户设备邻区的CIO配置参数,从而使用户设备提前或滞后发生软切换,降低对小区基站的上行信号干扰,提升了用户体验。
进一步的,参照图3,本发明CIO调整方法第三实施例提供一种CIO调整方法,基于上述图1所示的实施例,所述重配条件包括平衡条件,所述步骤S30包括:
步骤S34、若所述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满足预设的平衡条件,则控制所述用户设备根据预设的平衡参数值重配邻区CIO参数。
在获取相邻小区基站的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后,若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满足预设的平衡条件,也即当前相邻小区为上下行链路平衡处理状态,则RNC控制用户设备根据预设的平衡参数值重配邻区CIO参数。
具体的,作为一种实施方式,RNC预先配置有平衡条件,用于判断当前相邻小区基站的上下行链路是否达到预期的平衡状态。预先配置的重配条件可以是预设的平衡门限值。
例如,RNC根据预设的频率获取相邻小区基站的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后,若链路不平衡度小于预先配置的平衡门限值时,则RNC判定当前的相邻小区基站上下行链路为平衡状态。
然后,RNC根据预设的平衡参数值重配UE的邻区CIO参数。预设的平衡参数值可以是0db,还可以是其他数值,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设置。
RNC可以重配邻区的CIO配置参数为CIO=0db。然后,RNC向相邻小区中的各UE发送控制消息,控制消息携带有邻区的CIO配置参数。
相邻小区中的各UE获取RNC的控制消息后,根据控制消息重配其邻区的CIO参数为0db。此后,相邻小区中的各UE向邻区移动时,不再考虑邻区导频信道质量的偏移量。
由此,在相邻小区上下行链路达到平衡的状态下,避免因小区个性偏移导致的相邻小区上下行链路不平衡。
在本实施例中,若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满足预设的平衡条件,则控制用户设备根据预设的平衡参数值重配邻区CIO参数。本实施例通过预设平衡条件,在相邻小区基站的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满足平衡条件时,控制UE重配邻区CIO参数,从而实现了在相邻小区基站的上行负载差异较小、上下行链路恢复平衡状态时,避免UE在移动时不正常发生软切换对相邻小区基站造成上行干扰,完成了根据相邻小区基站的上下行链路实时状态对CIO参数的动态调整。
进一步的,参照图4,本发明CIO调整方法第四实施例提供一种CIO调整方法,基于上述图2所示的实施例,所述步骤S31之前,还包括:
步骤S40、获取所述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绝对值。
在获取小区基站的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后,RNC判断当前是否满足CIO参数的不平衡条件。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首先,RNC获取当前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绝对值。
步骤S50、判断所述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绝对值是否达到预设的不平衡门限值。
RNC预先配置有不平衡门限值,用于评估当前相邻小区基站的链路不平衡程度。
若当前的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绝对值小于不平衡门限值,则判定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绝对值未达到预设的不平衡门限值;若当前的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绝对值大于或等于不平衡门限值,则判定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绝对值达到了预设的不平衡门限值。
由此,得到判定结果。
步骤S60、若所述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绝对值达到预设的不平衡门限值,则判定所述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满足预设的不平衡条件,并转入执行步骤:S31。
在得到判定结果后,若当前的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绝对值达到预设的不平衡门限值,也即当前相邻小区的链路不平衡程度比较严重,则RNC判定当前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满足预设的不平衡条件,需要进行CIO参数重配。
然后,RNC根据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和/或预先配置的事件检测参数,获取小区中各UE的邻区CIO配置参数;向UE发送控制消息,控制UE设备根据邻区CIO配置参数,重配邻区CIO参数。
若当前的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绝对值未达到预设的不平衡门限值,则RNC判定当前不需要进行CIO参数重配。
在本实施例中,在获取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后,获取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绝对值;然后,判断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绝对值是否达到预设的不平衡门限值;若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绝对值达到预设的不平衡门限值,则判定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满足预设的不平衡条件,根据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和/或预先配置的事件检测参数,获取用户设备的邻区CIO配置参数。本实施例通过预先配置不平衡门限值,仅当相邻小区的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达到不平衡门限值时进行CIO参数重配,避免频繁发生CIO参数重配,减少RNC和UE的负担,增强了各相邻小区信号覆盖范围的稳定性,提升了用户体验。
进一步的,参照图5,本发明CIO调整方法第五实施例提供一种CIO调整方法,基于上述图4所示的实施例,所述步骤S40之后,还包括:
步骤S70、根据所述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绝对值和预先配置的记录表,判断所述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变化量是否达到预设的变量门限值,所述记录表记录了历次满足不平衡条件,重配邻区CIO参数时的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
在获取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后,RNC根据当前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和记录表,判断当前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变化量是否满足变量门限值。
具体的,作为一种实施方式,RNC预先配置有记录表,记录表记录了历次满足不平衡条件,进行CIO参数重配时的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
需要说明的是,当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满足不平衡条件,RNC在控制UE进行CIO参数重配时,记录进行CIO参数重配时的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并将各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数据记录在记录表中。
RNC根据预设的频率监测相邻小区的上行容量参数,在获取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后,获取当前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绝对值。
然后,根据预先配置的记录表,查找当前相邻小区历次满足不平衡条件,CIO参数重配的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数据,获取距离当前时刻最近的一次CIO参数重配的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也可称为上一次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
然后,RNC根据当前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绝对值和上一次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绝对值,获取当前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变化量。
取当前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为DU,上一次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为DU1,当前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变化量为K,则RNC根据DU的绝对值和DU1的绝对值获取K。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令K=︱DU︱-︱DU1︱。计算得到变化量K。
若变化量K小于或等于预设的变量门限值,则判定当前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变化量未达到预设的变量门限值;若变化量K大于预设的变量门限值,则判定当前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变化量达到预设的变量门限值。
需要说明的是,变化量K的计算公式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设置,例如K可以是DU绝对值和DU1绝对值的差值绝对值。预设的变量门限值用于评估当前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变化状态,具体数值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设置。
当然,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RNC还可以预先设置时间间隔阈值,根据记录表,若上一次进行导频重配的时间与当前时刻的时间间隔超过时间间隔阈值,则直接判定当前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达到预设的变量门限值;若上一次进行导频重配的时间与当前时刻的时间间隔小于时间间隔阈值,再获取当前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变化量进行判定。
由此,得到对当前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变化量的判定结果。
对应的,步骤S60包括:
步骤S61、若所述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变化量达到预设的变量门限值,并且所述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绝对值达到预设的不平衡门限值,则判定所述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满足预设的不平衡条件。
在得到对当前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变化量的判定结果后,若当前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变化量达到预设的变量门限值,则判定当前相邻小区基站的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变化量已经超过预期,可以进行导频调整。
同时,RNC判断当前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绝对值是否达到预设的不平衡门限值。
若当前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变化量达到预设的变量门限值,并且当前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绝对值达到预设的不平衡门限值,则判定当前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已经满足预设的不平衡条件,RNC控制UE进行CIO参数重配。
若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变化量未达到预设的变量门限值,或当前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绝对值未达到预设的不平衡门限值,则判定当前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不满足预设的不平衡条件。
在本实施例中,获取当前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后,根据当前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绝对值和预先配置的记录表,判断当前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变化量是否达到预设的变量门限值,记录表记录了历次满足不平衡条件,重配邻区CIO参数时的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若当前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变化量达到预设的变量门限值,并且当前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绝对值达到预设的不平衡门限值,则判定当前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满足预设的不平衡条件,控制用户设备进行CIO参数重配。本实施例通过同时评估当前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绝对值和变化量,避免频繁的控制UE进行CIO参数重配,减轻了UE的负担,提升了用户体验。
参照图6,本发明CIO调整装置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CIO调整装置,所述CIO调整装置包括:
监测模块10,用于监测多个相邻小区基站的上行容量参数。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监测相邻小区的运行状态,控制小区中用户设备动态调整相邻小区的CIO(Cell individual offset,小区个性偏移)参数,使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区转换为软切换区,大大降低或避免宏网络中由于小区间上行负载存在较大差异而导致的小区间上行干扰问题,提升宏小区的上行业务体验。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CIO调整装置监控小区运行状态,控制用户设备调整相邻小区的CIO参数,进行链路管理。CIO调整装置布局在RNC(RadioNetwork Controller,无线网络控制器)中。
具体的,作为一种实施方式,首先,监测模块10实时监测多个相邻小区基站的上行容量参数,获取当前相邻小区的运行状态。
监测模块10监测得到的上行容量参数包括各小区基站当前运行的各项上行容量参数,例如上行负载L(Load)、噪声增量RoT(Rise over Thermal noise)等。
在本实施例中,上行负载表征了各小区基站的上行链路负载情况;噪声增量表征了各小区基站的上行底噪抬升情况。
获取模块20,用于根据所述上行容量参数,获取所述多个相邻小区基站的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
在获取各小区基站的上行容量参数后,获取模块20根据上行容量参数获取相邻小区基站的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
具体的,取相邻小区的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为DU,根据相邻小区的噪声增量或上行负载计算当前相邻小区链路的不平衡度。
以当前共有2个相邻小区基站进行举例说明。
取当前基站A的信号覆盖A小区,为A小区的用户设备提供服务;取A小区相邻的小区为B小区,B小区由基站B提供服务。
则获取模块20实时监测基站A和基站B的链路运行状态,获取基站A和基站B的上行容量参数,得到的上行容量参数包括噪声增量RoT和上行负载L等。
在获取上行容量参数后,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根据噪声增量计算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
取A小区的噪声增量为RoTa,B小区的噪声增量为RoTb,则DU为RoTa和RoTb的函数,也即DU=(RoTa,RoTb)。
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与RoTa、RoTb的函数关系可灵活设置。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根据上行负载计算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
取A小区的负载为La,B小区的负载为Lb,则DU为La和Lb的函数,也即DU=(La,Lb)。
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与La、Lb的函数关系可灵活设置。
由此,获取模块20得到相邻小区基站的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得到的不平衡度表征了当前相邻小区基站的上下行链路不平衡程度。
重配模块30,用于若所述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满足预设的重配条件,则控制所述多个相邻小区中的用户设备重配邻区的小区个性偏移CIO参数。
在获取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后,若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满足预设的重配条件,则重配模块30控制多个相邻小区中的用户重配邻区的小区个性偏移CIO参数。
具体的,作为一种实施方式,重配模块30预先配置有重配条件,用于判断当前是否需要进行小区基站的CIO参数重配。预先配置的重配条件可以是预设的门限值,例如不平衡门限值、平衡门限值等参数。
当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达到预设的不平衡门限值时,则判定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满足预设的重配条件,当前相邻的小区上下行链路不平衡较为严重,基站的上行链路受到严重干扰,影响用户的体验,此时,重配模块30需要进行CIO参数重配。
然后,重配模块30获取当前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所属服务小区的相邻小区,也即UE的邻区,重新配置UE的邻区CIO参数。重配模块30重配的各邻区CIO参数可以是预先配置的参数值,还可以是根据当前不平衡度配置的,还可以是根据1A事件测量报告参数配置的,还可以是其他配置方式,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设置。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UE指代用户设备。
然后,重配模块30向UE发送控制消息(Message control),控制消息中携带有当前UE所属服务小区的各同频相邻小区的CIO配置参数,也即UE的各邻区CIO配置参数。
UE收到重配模块30发送的控制消息后,获取控制消息携带的各邻区CIO配置参数。当UE在向相邻小区移动时,若检测到相邻小区的下行主公共导频,则在获取邻区的导频信道质量参数后,根据当前邻区的CIO配置参数调整其导频信道质量参数,得到偏移后的导频信道质量参数。
然后,UE评估偏移后的导频信道质量参数是否满足1A事件测量报告条件。若偏移后的导频信道质量参数满足1A事件测量报告条件,则UE向RNC发送测量报告,进行软切换,实现UE软切换的提前或滞后。
例如,若UE的当前服务小区上行负载大于邻区上行负载,则重配模块30配置该邻区的CIO参数为4dB,则UE在向邻区移动时,可在不平衡区提前发生软切换,减少对小区基站的上行信号干扰;若UE的当前服务小区上行负载小于邻区上行负载,则重配模块30配置该邻区的CIO参数为-4dB,则UE在向邻区移动时,可以滞后发生软切换,减少对小区基站的上行信号干扰。
后续,监测模块10继续按照预设的频率监测相邻小区基站的上行容量参数,获取模块20获取相邻小区基站的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若监测到相邻小区基站的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发生变化,小于预先配置的平衡门限值,满足预设的重配条件,则重配模块30重新配置UE的邻区CIO参数,得到CIO配置参数。
然后,重配模块30向UE发送控制消息,控制UE根据新的CIO配置参数重配邻区的CIO参数,避免在相邻小区基站上下行链路平衡状态下的UE对相邻小区的上行信号干扰。
此后,监测模块10继续按照预设的频率监测相邻小区基站的上行容量参数,获取模块20获取相邻小区基站的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在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满足重配条件的时候,重配模块30控制小区中UE的邻区CIO参数重配。
由此,实现了动态控制UE重配邻区的CIO参数,减少对小区基站的上行信号干扰。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在获取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后,重配模块30还可以控制UE重配邻区CIO参数,同时结合小区基站主公共导频信道功率的调整,降低相邻小区基站上下行链路不平衡造成的干扰。
在本实施例中,监测模块10监测多个相邻小区基站的上行容量参数;然后,获取模块20根据上行容量参数,获取多个相邻小区基站的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若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满足预设的重配条件,则重配模块30控制多个相邻小区中的用户设备重配邻区的CIO参数。由于相邻小区基站上行负载的差异,会导致相邻小区之间存在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区域,而本实施例通过实时监测相邻小区基站的上行容量参数,得到相邻小区的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在相邻小区的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达到预设的重配条件时,RNC控制UE,也即用户设备,重配邻区的CIO参数,从而使UE在移动过程中,能够根据需要调整软切换区,降低相邻基站受到的上行信号干扰,同时也降低了小区中用户设备受到的影响。在相邻小区基站的上行负载存在差异时,本发明实施例有效降低了小区基站受到的信号干扰,降低对小区中用户服务的影响,提升了用户体验。
进一步的,参照图7,本发明CIO调整装置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CIO调整装置,基于上述图6所示的实施例,所述重配条件包括不平衡条件,所述重配模块30包括:
参数单元31,用于若所述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满足预设的不平衡条件,则根据所述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和/或预先配置的事件检测参数,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邻区CIO配置参数。
在获取相邻小区基站的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后,若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满足预设的不平衡条件,也即当前相邻小区为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处理状态,则参数单元31根据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和/或预先配置的事件检测参数,获取UE的邻区CIO配置参数。
具体的,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参数单元31根据UE当前所属的服务小区,获取相邻服务小区作为UE的邻区。
取UE的邻区CIO配置参数为CIOs,UE所属的服务小区与其邻区的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为DUs,预先配置的事件检测参数为1A事件监测参数R1A。
则CIOs为DUs和R1A的函数,也即CIOs=(DUs,R1A)。
若UE当前所属的服务小区上行负载大于邻区负载,则RNC设置该邻区的CIO参数为正值,便于UE在向该邻区移动时,提前发生软切换,降低对小区基站的上行信号干扰。则RNC可以设置该邻区的CIOs=︱DUs︱,当然,当︱DUs︱>|R1A|,还可以设置CIOs=︱DUs︱-︱R1A︱,还可以设置为DUs和R1A的其他函数,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设置。
若UE当前所属的服务小区上行负载小于邻区负载,则参数单元31设置该邻区的CIO参数为负值,便于UE在向该邻区移动时,滞后发生软切换,降低对小区基站的上行信号干扰。则参数单元31可以设置该邻区的CIOs=-︱R1A︱,还可以设置为DUs和R1A的其他函数,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设置。
由此,参数单元31得到了UE的邻区CIO配置参数。
参数单元31根据各UE所属的服务小区,分别重配邻区的CIO配置参数,实现了针对UE的通信状态个性化的重配邻区CIO配置参数。
发送单元32,用于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控制消息,所述控制消息携带有所述用户设备的邻区CIO配置参数。
在得到UE的邻区CIO配置参数后,发送单元32向UE发送控制消息,控制消息中携带有UE的new Intra Freq Cell List(新同频邻小区列表)。
new Intra Freq Cell List中列出了当前UE所属服务小区的各同频相邻小区信息,也即UE的各邻区信息。
各邻区信息中包括了参数单元31配置的各邻区的CIO配置参数。
重配单元33,用于控制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邻区CIO配置参数,重配所述用户设备的邻区CIO参数。
发送单元32向UE发送控制消息后,重配单元33控制用户设备根据邻区CIO配置参数,重配其邻区CIO参数。
具体的,作为一种实施方式,UE收到控制消息后,根据new Intra Freq CellList得到其各邻区的CIO配置参数,并根据其各邻区的CIO配置参数重配其对应的各邻区CIO参数。
若UE检测到邻区的下行导频,则根据该邻区接收信号的强度和邻区干扰水平,获取该邻区的导频信道质量参数。
然后,RNC获取该邻区导频信道质量与该邻区CIO配置参数之和,得到的数据作为该邻区偏移后的导频信道质量参数。
然后,UE根据该邻区偏移后的导频信道质量参数,判断当前该邻区的小区下行导频是否触发1A事件。
若邻区偏移后的导频信道质量参数满足1A事件测量报告条件,则判定触发1A事件,向RNC上报该邻区的测量报告。若邻区偏移后的导频信道质量参数不满足1A事件测量报告条件,则判定不触发1A事件,不向重配单元33上报该邻区的测量报告。
重配单元33收到UE的测量报告后,控制UE进行软切换。由此,实现UE软切换的提前或滞后,从而降低相邻小区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导致的上行信号干扰。
以当前有2个相邻小区基站进行举例说明。
取A小区相邻的小区为B小区,A小区由基站A提供服务,B小区由基站B提供服务。获取的上行容量参数中,A小区的噪声增量为RoTa,B小区的噪声增量为RoTb。基站A的上行负载为La,基站B的上行负载为Lb。
在本实施例中,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DU=RoTa-RoTb,或DU=1/(1-La)–1/(1-Lb)。
参照图10,当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未达到预设的不平衡门限值时,则当前A小区和B小区之间处于上下行链路平衡状态,也即上行边界与下行导频边界重叠,覆盖范围相同。
当A小区中UE在向B小区移动过程中,进入基站A和基站B的共同覆盖范围时,能够检测到基站B的下行信号。UE获取当前检测到的基站B导频信道质量参数。
在当前的导频信道质量参数满足预先设置的1A事件测量报告条件时,UE向RNC上报当前测量报告。重配单元33根据测量报告控制UE进行软切换。
参照图11,若基站A的上行负载大于基站B的上行负载,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达到预设的不平衡门限值,也即大于或等于预设的不平衡门限值。此时,DU>0。
则由于呼吸效应,基站A的上行覆盖范围缩小,基站B的上行覆盖范围扩大。但是,基站A与基站B的下行导频边界位置不变。
则会导致基站A与基站B重叠覆盖范围中,变化后的上行边界与下行导频边界之间的范围为不平衡区,在不平衡区内的UE为了获取基站A的服务,增大上行信号发射功率。增强后的UE上行信号对于基站B为严重的上行干扰信号。
此时,判定当前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满足预设的重配条件,则发送单元32分别向各小区中的UE发送控制消息,重配单元33控制UE重新配置邻区的CIO参数。
对于A小区中的UE,由于A小区中UE的邻区为B小区,则重配单元33控制A小区中的UE重配B小区的CIO参数;对于B小区中的UE,由于B小区中UE的邻区为A小区,则重配单元33控制B小区中的UE重配A小区的CIO参数。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参照图12。
参数单元31重配B小区的CIO配置参数为CIOb=DU-R1A,其中DU>R1A。然后,发送单元21向A小区中的UE发送控制消息,控制消息携带有B小区的CIO配置参数CIOb。
A小区中的UE获取控制消息后,根据控制消息重配B小区的CIO参数为DU-R1A。此后,A小区中的UE向B小区移动时,需要将检测到的基站B导频信道质量参数加上CIOb得到偏移后的导频信道质量参数。然后,再判断偏移后的导频信道质量参数是否满足1A事件测量报告条件。
当A小区中UE在到达上行边界时,偏移后的导频信道质量参数满足1A事件测量报告条件,触发1A事件,A小区中UE向重配单元33上报测量报告,使得A小区中UE可以提前到上行边界处发生软切换,实现了将原不平衡区转换为软切换区,降低了原不平衡区中UE对基站B造成的上行信号干扰。
同时,参数单元31可以重配A小区的CIO配置参数为CIOa=-R1A。然后,发送单元32向B小区中的UE发送控制消息,控制消息携带有A小区的CIO配置参数CIOa。
B小区中的UE获取控制消息后,根据控制消息重配A小区的CIO参数为-R1A。此后,B小区中的UE向A小区移动时,需要将检测到的基站A导频信道质量参数加上CIOa得到偏移后的导频信道质量参数。然后,再判断偏移后的导频信道质量参数是否满足1A事件测量报告条件。
当B小区中UE在到达下行边界时,偏移后的导频信道质量参数满足1A事件测量报告条件,触发1A事件,B小区中UE向重配单元33上报测量报告,使得B小区中UE可以滞后到下行边界处才发生软切换,避免了B小区中UE过早发生软切换对基站B造成的上行信号干扰,同时减轻了基站A的上行负载负担。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参照图13。
参数单元31重配B小区的CIO配置参数为CIOb=DU。然后,发送单元32向A小区中的UE发送控制消息,控制消息携带有B小区的CIO配置参数CIOb。
A小区中的UE获取控制消息后,根据控制消息重配B小区的CIO参数为DU。此后,A小区中的UE向B小区移动时,需要将检测到的基站B导频信道质量参数加上CIOb得到偏移后的导频信道质量参数。然后,再判断偏移后的导频信道质量参数是否满足1A事件测量报告条件。
当A小区中UE在到达上行边界时,偏移后的导频信道质量参数满足1A事件测量报告条件,触发1A事件,A小区中UE向重配单元33上报测量报告,使得A小区中UE可以提前到上行边界以外的区域发生软切换,不仅实现了将原不平衡区转换为软切换区,并且扩大了软切换区域,不仅降低了原不平衡区中UE对基站B造成的上行信号干扰,还降低了A小区部分用户设备对基站B造成的上行信号干扰。
同时,参数单元31可以重配A小区的CIO配置参数为CIOa=-R1A。然后,发送单元32向B小区中的UE发送控制消息,控制消息携带有A小区的CIO配置参数CIOa。
B小区中的UE获取控制消息后,根据控制消息重配A小区的CIO参数为-R1A。此后,B小区中的UE向A小区移动时,需要将检测到的基站A导频信道质量参数加上CIOa得到偏移后的导频信道质量参数。然后,再判断偏移后的导频信道质量参数是否满足1A事件测量报告条件。
当B小区中UE在到达下行边界时,偏移后的导频信道质量参数满足1A事件测量报告条件,触发1A事件,B小区中UE向重配单元33上报测量报告,使得B小区中UE可以滞后到下行边界处才发生软切换,避免了B小区中UE过早发生软切换对基站B造成的上行信号干扰,同时减轻了基站A的上行负载负担。
同理,若基站B的上行负载大于基站A的上行负载,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达到预设的不平衡门限值,也即大于或等于预设的不平衡门限值。此时,DU<0。
参数单元31重配A小区的CIO配置参数为CIOa=-DU-R1A或CIOa=-DU。然后,发送单元32小区中的UE发送控制消息,控制消息携带有A小区的CIO配置参数CIOa。
B小区中的UE获取控制消息后,根据控制消息重配A小区的CIO参数。此后,B小区中的UE向A小区移动时,需要将检测到的基站A导频信道质量参数加上CIOa得到偏移后的导频信道质量参数。然后,再判断偏移后的导频信道质量参数是否满足1A事件测量报告条件。
若CIOa=-DU-R1A,则当B小区中UE到达上行边界时,偏移后的导频信道质量参数满足1A事件测量报告条件,触发1A事件;若CIOa=-DU,则当B小区中UE未到达上行边界时,也即上行边界以外,偏移后的导频信道质量参数满足1A事件测量报告条件,触发1A事件。
触发1A事件后,B小区中UE向重配单元33上报测量报告,使得B小区中UE可以提前到在上行边界处或上行边界以外的区域发生软切换,不仅实现了将原不平衡区转换为软切换区,并且扩大了软切换区域,不仅降低了原不平衡区中UE对基站A造成的上行信号干扰,还降低了B小区部分用户设备对基站A造成的上行信号干扰。
同时,参数单元31重配B小区的CIO配置参数为CIOb=-R1A。然后,发送单元32小区中的UE发送控制消息,控制消息携带有B小区的CIO配置参数CIOb。
A小区中的UE获取控制消息后,根据控制消息重配B小区的CIO参数为-R1A。此后,A小区中的UE向B小区移动时,需要将检测到的基站B导频信道质量参数加上CIOb得到偏移后的导频信道质量参数。然后,再判断偏移后的导频信道质量参数是否满足1A事件测量报告条件。
当A小区中UE在到达下行边界时,偏移后的导频信道质量参数满足1A事件测量报告条件,触发1A事件,A小区中UE向重配单元33上报测量报告,使得A小区中UE可以滞后到下行边界处才发生软切换,避免了A小区中UE过早发生软切换对基站A造成的上行信号干扰,同时减轻了基站B的上行负载负担。
由此,实现了控制相邻小区中各UE重配邻区CIO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获取相邻小区基站的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后,若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满足预设的不平衡条件,参数单元31路不平衡度和/或预先配置的事件检测参数,获取用户设备的邻区CIO配置参数;然后,发送单元32送控制消息,控制消息携带有用户设备的邻区CIO配置参数;重配单元33根据邻区CIO配置参数,重配用户设备的邻区CIO参数。本实施例预设不平衡条件,在相邻的小区基站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满足不平衡条件时,根据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和/或预先配置的时间检测参数配置邻区CIO配置参数,通过向用户设备发送控制消息,分别控制各用户设备根据CIO配置参数重配邻区CIO参数,实现了针对各用户设备的实际通讯状态,个性化的配置邻区CIO参数,最优化各用户设备邻区的CIO配置参数,从而使用户设备提前或滞后发生软切换,降低对小区基站的上行信号干扰,提升了用户体验。
进一步的,参照图6,本发明CIO调整装置第三实施例提供一种CIO调整装置,基于上述图6所示的本发明CIO调整装置第一实施例,所述重配条件包括平衡条件,所述重配模块30还用于,
若所述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满足预设的平衡条件,则控制所述用户设备根据预设的平衡参数值重配邻区CIO参数。
在获取相邻小区基站的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后,若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满足预设的平衡条件,也即当前相邻小区为上下行链路平衡处理状态,则重配模块30控制用户设备根据预设的平衡参数值重配邻区CIO参数。
具体的,作为一种实施方式,重配模块30预先配置有平衡条件,用于判断当前相邻小区基站的上下行链路是否达到预期的平衡状态。预先配置的重配条件可以是预设的平衡门限值。
例如,重配模块30根据预设的频率获取相邻小区基站的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后,若链路不平衡度小于预先配置的平衡门限值时,则RNC判定当前的相邻小区基站上下行链路为平衡状态。
然后,重配模块30根据预设的平衡参数值重配UE的邻区CIO参数。预设的平衡参数值可以是0db,还可以是其他数值,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设置。
重配模块30可以重配邻区的CIO配置参数为CIO=0db。然后,重配模块30向相邻小区中的各UE发送控制消息,控制消息携带有邻区的CIO配置参数。
相邻小区中的各UE获取重配模块30的控制消息后,根据控制消息重配其邻区的CIO参数为0db。此后,相邻小区中的各UE向邻区移动时,不再考虑邻区导频信道质量的偏移量。
由此,在相邻小区上下行链路达到平衡的状态下,避免因小区个性偏移导致的相邻小区上下行链路不平衡。
在本实施例中,若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满足预设的平衡条件,则重配模块30控制用户设备根据预设的平衡参数值重配邻区CIO参数。本实施例通过预设平衡条件,在相邻小区基站的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满足平衡条件时,控制UE重配邻区CIO参数,从而实现了在相邻小区基站的上行负载差异较小、上下行链路恢复平衡状态时,避免UE在移动时不正常发生软切换对相邻小区基站造成上行干扰,完成了根据相邻小区基站的上下行链路实时状态对CIO参数的动态调整。
进一步的,参照图8,本发明CIO调整装置第四实施例提供一种CIO调整装置,基于上述图7所示的实施例,所述CIO调整装置还包括:
绝对值模块40,用于获取所述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绝对值。
在获取小区基站的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后,需要判断当前是否满足CIO参数的不平衡条件。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首先,绝对值模块40获取当前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绝对值。
第一判断模块50,用于判断所述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绝对值是否达到预设的不平衡门限值。
第一判断模块50预先配置有不平衡门限值,用于评估当前相邻小区基站的链路不平衡程度。
若当前的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绝对值小于不平衡门限值,则判定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绝对值未达到预设的不平衡门限值;若当前的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绝对值大于或等于不平衡门限值,则判定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绝对值达到了预设的不平衡门限值。
由此,第一判断模块50得到判定结果。
条件模块60,用于若所述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绝对值达到预设的不平衡门限值,则判定所述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满足预设的不平衡条件。
在得到判定结果后,若当前的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绝对值达到预设的不平衡门限值,也即当前相邻小区的链路不平衡程度比较严重,则条件模块60判定当前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满足预设的不平衡条件,需要进行CIO参数重配。
然后,参数单元31根据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和/或预先配置的事件检测参数,获取小区中各UE的邻区CIO配置参数;发送单元32向UE发送控制消息,重配单元33控制UE设备根据邻区CIO配置参数,重配邻区CIO参数。
若当前的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绝对值未达到预设的不平衡门限值,则条件模块60判定当前不需要进行CIO参数重配。
在本实施例中,在获取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后,绝对值模块40获取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绝对值;然后,第一判断模块50判断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绝对值是否达到预设的不平衡门限值;若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绝对值达到预设的不平衡门限值,则条件模块60判定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满足预设的不平衡条件,根据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和/或预先配置的事件检测参数,获取用户设备的邻区CIO配置参数。本实施例通过预先配置不平衡门限值,仅当相邻小区的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达到不平衡门限值时进行CIO参数重配,避免频繁发生CIO参数重配,减少RNC和UE的负担,增强了各相邻小区信号覆盖范围的稳定性,提升了用户体验。
进一步的,参照图9,本发明CIO调整装置第五实施例提供一种CIO调整装置,基于上述图8所示的实施例,所述CIO调整装置还包括:
第二判断模块80,用于根据所述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绝对值和预先配置的记录表,判断所述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变化量是否达到预设的变量门限值,所述记录表记录了历次满足不平衡条件,重配邻区CIO参数时的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
在获取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后,第二判断模块80根据当前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和记录表,判断当前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变化量是否满足变量门限值。
具体的,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二判断模块80预先配置有记录表,记录表记录了历次满足不平衡条件,进行CIO参数重配时的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
需要说明的是,当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满足不平衡条件,重配模块30在控制UE进行CIO参数重配时,记录进行CIO参数重配时的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并将各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数据记录在记录表中。
第二判断模块80根据预设的频率监测相邻小区的上行容量参数,在获取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后,获取当前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绝对值。
然后,根据预先配置的记录表,查找当前相邻小区历次满足不平衡条件,CIO参数重配的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数据,获取距离当前时刻最近的一次CIO参数重配的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也可称为上一次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
然后,第二判断模块80根据当前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绝对值和上一次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绝对值,获取当前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变化量。
取当前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为DU,上一次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为DU1,当前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变化量为K,则RNC根据DU的绝对值和DU1的绝对值获取K。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令K=︱DU︱-︱DU1︱。计算得到变化量K。
若变化量K小于或等于预设的变量门限值,则判定当前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变化量未达到预设的变量门限值;若变化量K大于预设的变量门限值,则判定当前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变化量达到预设的变量门限值。
需要说明的是,变化量K的计算公式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设置,例如K可以是DU绝对值和DU1绝对值的差值绝对值。预设的变量门限值用于评估当前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变化状态,具体数值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设置。
当然,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第二判断模块80还可以预先设置时间间隔阈值,根据记录表,若上一次进行导频重配的时间与当前时刻的时间间隔超过时间间隔阈值,则直接判定当前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达到预设的变量门限值;若上一次进行导频重配的时间与当前时刻的时间间隔小于时间间隔阈值,再获取当前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变化量进行判定。
由此,第二判断模块80得到对当前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变化量的判定结果。
所述条件模块60,还用于若所述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变化量达到预设的变量门限值,并且所述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绝对值达到预设的不平衡门限值,则判定所述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满足预设的不平衡条件。
在得到对当前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变化量的判定结果后,若当前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变化量达到预设的变量门限值,则条件模块60判定当前相邻小区基站的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变化量已经超过预期,可以进行导频调整。
同时,第一判断模块50判断当前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绝对值是否达到预设的不平衡门限值。
若当前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变化量达到预设的变量门限值,并且当前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绝对值达到预设的不平衡门限值,则条件模块60判定当前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已经满足预设的不平衡条件,重配模块30控制UE进行CIO参数重配。
若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变化量未达到预设的变量门限值,或当前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绝对值未达到预设的不平衡门限值,则条件模块60判定当前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不满足预设的不平衡条件。
在本实施例中,获取当前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后,第二判断模块70根据当前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绝对值和预先配置的记录表,判断当前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变化量是否达到预设的变量门限值,记录表记录了历次满足不平衡条件,重配邻区CIO参数时的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若当前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变化量达到预设的变量门限值,并且当前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绝对值达到预设的不平衡门限值,则条件模块60判定当前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满足预设的不平衡条件,控制用户设备进行CIO参数重配。本实施例通过同时评估当前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绝对值和变化量,避免频繁的控制UE进行CIO参数重配,减轻了UE的负担,提升了用户体验。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CIO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共导频调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监测多个相邻小区基站的上行容量参数;
根据所述上行容量参数,获取所述多个相邻小区基站的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
若所述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满足预设的重配条件,则控制所述多个相邻小区中的用户设备重配邻区的小区个性偏移CIO参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IO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配条件包括不平衡条件,所述若所述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满足预设的重配条件,则控制所述多个相邻小区中的用户设备重配邻区的小区个性偏移CIO参数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满足预设的不平衡条件,则根据所述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和/或预先配置的事件检测参数,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邻区CIO配置参数;
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控制消息,所述控制消息携带有所述用户设备的邻区CIO配置参数;
控制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邻区CIO配置参数,重配所述用户设备的邻区CIO参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IO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配条件包括平衡条件,所述若所述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满足预设的重配条件,则控制所述多个相邻小区中的用户设备重配邻区的小区个性偏移CIO参数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满足预设的平衡条件,则控制所述用户设备根据预设的平衡参数值重配邻区CIO参数。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CIO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所述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满足预设的不平衡条件,则根据所述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和/或预先配置的事件检测参数,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邻区CIO配置参数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绝对值;
判断所述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绝对值是否达到预设的不平衡门限值;
若所述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绝对值达到预设的不平衡门限值,则判定所述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满足预设的不平衡条件,并转入执行步骤:根据所述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和/或预先配置的事件检测参数,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邻区CIO配置参数。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CIO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绝对值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绝对值和预先配置的记录表,判断所述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变化量是否达到预设的变量门限值,所述记录表记录了历次满足不平衡条件,重配邻区CIO参数时的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
所述若所述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绝对值达到预设的不平衡门限值,则判定所述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满足预设的不平衡条件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变化量达到预设的变量门限值,并且所述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绝对值达到预设的不平衡门限值,则判定所述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满足预设的不平衡条件。
6.一种CIO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共导频调整装置包括:
监测模块,用于监测多个相邻小区基站的上行容量参数;
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上行容量参数,获取所述多个相邻小区基站的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
重配模块,用于若所述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满足预设的重配条件,则控制所述多个相邻小区中的用户设备重配邻区的小区个性偏移CIO参数。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CIO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重配条件包括不平衡条件,所述重配模块包括:
参数单元,用于若所述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满足预设的不平衡条件,则根据所述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和/或预先配置的事件检测参数,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邻区CIO配置参数;
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控制消息,所述控制消息携带有所述用户设备的邻区CIO配置参数;
重配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邻区CIO配置参数,重配所述用户设备的邻区CIO参数。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CIO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重配条件包括平衡条件,所述重配模块还用于,
若所述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满足预设的平衡条件,则控制所述用户设备根据预设的平衡参数值重配邻区CIO参数。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CIO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CIO调整装置还包括:
绝对值模块,用于获取所述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绝对值;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绝对值是否达到预设的不平衡门限值;
条件模块,用于若所述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绝对值达到预设的不平衡门限值,则判定所述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满足预设的不平衡条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CIO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CIO调整装置还包括: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绝对值和预先配置的记录表,判断所述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变化量是否达到预设的变量门限值,所述记录表记录了历次满足不平衡条件,重配邻区CIO参数时的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
所述条件模块,还用于若所述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变化量达到预设的变量门限值,并且所述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的绝对值达到预设的不平衡门限值,则判定所述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度满足预设的不平衡条件。
CN201610162297.0A 2016-03-21 2016-03-21 Cio调整方法和装置 Withdrawn CN10722287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62297.0A CN107222877A (zh) 2016-03-21 2016-03-21 Cio调整方法和装置
PCT/CN2016/103495 WO2017161878A1 (zh) 2016-03-21 2016-10-27 Cio调整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62297.0A CN107222877A (zh) 2016-03-21 2016-03-21 Cio调整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22877A true CN107222877A (zh) 2017-09-29

Family

ID=598993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62297.0A Withdrawn CN107222877A (zh) 2016-03-21 2016-03-21 Cio调整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7222877A (zh)
WO (1) WO201716187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38501A (zh) * 2019-12-24 2021-06-2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四川有限公司 网络链路优化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21504A1 (en) * 2018-07-27 2020-01-30 Reliance Jio Infocomm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load balancing in a cellular network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95157A (zh) * 2011-06-30 2012-03-2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区域负载均衡方法
CN103037455A (zh) * 2012-12-29 2013-04-10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lte网络中mlb和mro的联合优化方法
CN103959862A (zh) * 2011-09-29 2014-07-30 诺基亚通信公司 基于负载的切换管理
EP2854452A1 (en) * 2013-09-26 2015-04-01 Alcatel Lucent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nodes and methods
CN104581829A (zh) * 2014-12-03 2015-04-29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lte系统中基于层次分析的移动负载均衡方法
CN104869592A (zh) * 2014-02-20 2015-08-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异构网络中基站间的负载均衡方法及装置
CN104919841A (zh) * 2013-01-14 2015-09-1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小区范围扩展弹性控制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95157A (zh) * 2011-06-30 2012-03-2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区域负载均衡方法
CN103959862A (zh) * 2011-09-29 2014-07-30 诺基亚通信公司 基于负载的切换管理
CN103037455A (zh) * 2012-12-29 2013-04-10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lte网络中mlb和mro的联合优化方法
CN104919841A (zh) * 2013-01-14 2015-09-1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小区范围扩展弹性控制
EP2854452A1 (en) * 2013-09-26 2015-04-01 Alcatel Lucent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nodes and methods
CN104869592A (zh) * 2014-02-20 2015-08-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异构网络中基站间的负载均衡方法及装置
CN104581829A (zh) * 2014-12-03 2015-04-29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lte系统中基于层次分析的移动负载均衡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志强: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信息科技辑》", 15 August 2015 *
李丽,等: "LTE系统移动负载均衡研究", 《无线电通信技术》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38501A (zh) * 2019-12-24 2021-06-2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四川有限公司 网络链路优化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038501B (zh) * 2019-12-24 2022-08-0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四川有限公司 网络链路优化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161878A1 (zh) 2017-09-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43424B (zh) 无线电参数控制装置、无线电基站、无线电参数控制方法和非瞬时计算机可读介质
EP2296394B1 (en) Base station,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load balancing in a group of base stations
Lobinger et al. Coordinating handover parameter optimization and load balancing in LTE self-optimizing networks
EP2269415B1 (en) Estimating and limiting inter-cell interference
CN102281571B (zh) 一种功率控制的方法和设备
US2019027410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inter-frequency neighboring cell and user equipment thereof
CN104080118B (zh) 关于小区覆盖扩展的偏置调整的方法、装置与系统
US20140187243A1 (en)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for handover control in a heterogenous network having cell layers with different, i.e. symmetric and asymmetric, uplink (ul) and downlink (dl) resource allocations
CN103179625B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小区优化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2510564B (zh) 一种改进集中分簇式自组织网络的自优化方法
CN104956729B (zh) 软小区网络中的切换
EP3082359B1 (en) Wireless parameter control device, wireless parameter control method, wireless base station and wireless parameter control program
CN104412668B (zh) 方法和设备
WO2014057441A2 (en) Reselection
EP2859762B1 (en) Cell selection in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s
Carvalho et al. An enhanced handover oscillation control algorithm in LTE Self-Optimizing networks
CN107222877A (zh) Cio调整方法和装置
Li et al. A dynamic hysteresis-adjusting algorithm in LTE self-organization networks
CN102123489A (zh) 调整微基站上行功率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500268B (zh) 一种小区间负荷调整的方法和系统、网络设备、用户设备
WO2006047937A1 (fr) Procede destine a ameliorer la qualite de communication d&#39;un systeme d&#39;amrc
CN105744573B (zh) 小区切换方法及系统
JP5928687B2 (ja) 無線パラメータ制御システム、無線パラメータ制御装置、無線基地局、無線パラメータ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7302790A (zh) 一种基于umts同构网的上行功率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7222920A (zh) 公共导频调整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