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7219735B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19735B
CN107219735B CN201710171543.3A CN201710171543A CN107219735B CN 107219735 B CN107219735 B CN 107219735B CN 201710171543 A CN201710171543 A CN 201710171543A CN 107219735 B CN107219735 B CN 10721973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bearing member
dot pattern
formation mode
peripheral spe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7154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19735A (zh
Inventor
广田雄佑
中原久司
内山明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701960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818577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72197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197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197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197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 G03G15/3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in which the charge pattern is formed dotwise, e.g. by a thermal head
    • G03G15/32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in which the charge pattern is formed dotwise, e.g. by a thermal head by charge transfer onto the recording material in accordance with the imag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08Driving control for rotary photosensitive medium, e.g. speed control, stop position contro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25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original characteristics, e.g. contrast, densit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75Details relating to xerographic drum, band or plate, e.g. replacing, testing
    • G03G15/751Details relating to xerographic drum, band or plate, e.g. replacing, testing relating to drum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75Details relating to xerographic drum, band or plate, e.g. replacing, testing
    • G03G15/757Drive mechanisms for photosensitive medium, e.g. gea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04Preventing copies being made of an original
    • G03G21/043Preventing copies being made of an original by using an original which is not reproducible or only reproducible with a different appearence, e.g. originals with a photochromic layer or a colour backgrou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838Preventing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 H04N1/00856Preventive measures
    • H04N1/00877Recording information, e.g. details of the job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40Means for printing fixed, i.e. unchanging, matter in addition to selectable mat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3/00Printing processes to produce particular kinds of printed work, e.g. patterns
    • B41M3/14Security print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33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photoconductor characteristics, e.g. temperature, 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mage on the photoconductor
    • G03G15/5037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photoconductor characteristics, e.g. temperature, 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mage on the photoconductor the characteristics being an electrical parameter, e.g. voltag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025Machine control, e.g. regulating different parts of the machine
    • G03G2215/00126Multi-job machi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0Picture signal circuits
    • H04N1/407Control or modification of tonal gradation or of extreme levels, e.g. background level
    • H04N1/4072Control or modification of tonal gradation or of extreme levels, e.g. background level dependent on the contents of the original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在第一图像形成模式中,形成具有第一显影对比度C1的图像,并且形成具有比第一显影对比度C1低的第二显影对比度C2的特定点图案;在第二图像形成模式中,形成具有第三显影对比度C3的图像,并且形成具有比第三显影对比度C3低的第四显影对比度C4的特定点图案;并且当△C1(=C2/C1)表示第二显影对比度C2与第一显影对比度C1之间的比率,并且△C2(=C4/C3)表示第四显影对比度C4与第三显影对比度C3之间的比率时,满足△C2<△C1。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电子照相技术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常规上,在诸如激光束打印机之类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已知一种在中间转印带的移动方向上平行地布置多个图像形成站的在线彩色系统(in-line color system)。对于采用在线彩色系统的图像形成装置,首先,在多个图像形成站中的感光鼓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形成在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像通过显影装置被显影为调色剂图像。此外,在多个图像形成站处形成的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被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上以彼此重叠。此外,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上的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被二次转印到诸如纸张之类的片材上。随后,当通过定影装置对其上已经二次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片材进行加热和加压时,调色剂图像被定影到片材上。以这种方式,在片材上形成图像。在这种情况下,期望在片材上形成的图像的浓度与用户期望的浓度一致。另外,期望在片材上形成的图像的色调(tinge)也与用户期望的色调一致。
考虑到这一点,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13-210489号中公开的技术中,通过使感光鼓和显影辊之间的圆周速度差变化,图像的色域被扩大并且图像的浓度的上限值增加。此外,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13-210489号中公开的技术抑制了当感光鼓和显影辊之间的圆周速度差增大时引起的调色剂飞散、图像变薄等。具体地,代替通过增加显影辊的圆周速度来增加感光鼓和显影辊之间的圆周速度差,通过减小感光鼓的圆周速度来增加感光鼓和显影辊之间的圆周速度差。因此,抑制了调色剂飞散、图像变薄等。
另外,近来,能够以稳定的方式打印具有高图像质量的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广泛使用已经产生了新的问题,即,可以使用全色图像形成装置来容易地打印纸币、证券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利用日本申请公开第H10-076735号中公开的技术,当打印图像时,将指示图像形成装置的机器编号的规则点图案应用于纸张。因此,当例如发现类似于纸币的印刷品时,可以从应用于纸币的点图案中推导出机器编号,并且可以识别用于印刷该印刷品的图像形成装置。
此外,利用日本申请公开第2001-103282号中公开的技术,检测其中指示与图像形成装置相关的信息的点图案被添加到片材上的一部分附近的浓度,并且根据该部分附近的浓度而改变点图案。具体地,在添加了点图案的该部分的附近具有高浓度的情况下,通过减少构成点图案的点之间的间隔,可识别点图案。另一方面,当添加了点图案的该部分的附近具有低浓度时,通过增加构成点图案的点之间的间隔,使得点图案不太可见。
发明内容
然而,当采用日本申请公开第2013-210489号中公开的技术时,相对于日本申请公开第H10-076735号和日本申请公开第2001-103282号中公开的技术,图像的浓度增加可能使应用于纸张上的点图案变得可见。具体地,在形成用于识别纸张上的制造商等的视觉上不可识别的点图案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当通过调节感光鼓和显影辊之间的圆周速度比来增加图像浓度时,点图案的浓度也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存在不能再获得良好图像的风险,因为增加的浓度使得应用于纸张的点图案变得可由用户视觉识别。
考虑到这一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即使当在图像形成期间改变图像承载构件和显影剂承载构件之间的圆周速度比时也能够获得良好图像的技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是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可旋转的图像承载构件,在该图像承载构件上形成有静电图像;
可旋转的显影剂承载构件,该显影剂承载构件向图像承载构件供给显影剂并对静电图像进行显影;以及
处理部,用于处理图像信息,以向要形成的图像添加特定点图案,其中,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能够执行:
第一图像形成模式,其中,通过将显影剂承载构件的圆周速度Vd和图像承载构件的圆周速度Vdr之间的圆周速度比Vd/Vdr设置为第一圆周速度比ΔV1,基于图像信息形成图像;以及
第二图像形成模式,其中,通过将圆周速度比Vd/Vdr设置为比第一圆周速度比ΔV1高的第二圆周速度比ΔV2,基于图像信息形成图像,
在第一图像形成模式中,图像形成装置形成具有第一显影对比度C1的图像,并且形成具有比第一显影对比度C1低的第二显影对比度C2的特定点图案,
在第二图像形成模式中,图像形成装置形成具有第三显影对比度C3的图像,并且形成具有比第三显影对比度C3低的第四显影对比度C4的特定点图案,并且
当ΔC1(=C2/C1)表示第二显影对比度C2与第一显影对比度C1之间的比率,并且ΔC2(=C4/C3)表示第四显影对比度C4与第三显影对比度C3之间的比率时,
满足ΔC2<ΔC1。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是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可旋转的图像承载构件,在该图像承载构件上形成有静电图像;
可旋转的显影剂承载构件,该显影剂承载构件向图像承载构件供给显影剂并对静电图像进行显影;以及
处理部,用于处理图像信息,以向要形成的图像添加特定点图案,其中,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能够执行:
第一图像形成模式,其中,通过将显影剂承载构件的圆周速度Vd和图像承载构件的圆周速度Vdr之间的圆周速度比Vd/Vdr设置为第一圆周速度比ΔV1,基于图像信息形成图像;以及
第二图像形成模式,其中,通过将圆周速度比Vd/Vdr设置为比第一圆周速度比ΔV1高的第二圆周速度比ΔV2,基于图像信息形成图像,
在第一图像形成模式中,图像形成装置形成具有第一显影对比度C1的图像,并且形成具有比第一显影对比度C1低的第二显影对比度C2的特定点图案,
在第二图像形成模式中,图像形成装置形成具有第三显影对比度C3的图像,并且形成具有比第三显影对比度C3低的第四显影对比度C4的特定点图案,并且
当ΔC1(=|C2-C1|)表示第二显影对比度C2与第一显影对比度C1之间的差的绝对值,并且ΔC2(=|C4-C3|)表示第四显影对比度C4与第三显影对比度C3之间的差的绝对值时,
满足ΔC2>ΔC1。
另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是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可旋转的图像承载构件,在该图像承载构件上形成有静电图像;
可旋转的显影剂承载构件,该显影剂承载构件向图像承载构件供给显影剂并对静电图像进行显影;以及
处理部,用于处理图像信息,以向要形成的图像添加特定点图案,其中,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能够执行:
第一图像形成模式,其中,通过将显影剂承载构件的圆周速度Vd和图像承载构件的圆周速度Vdr之间的圆周速度比Vd/Vdr设置为第一圆周速度比ΔV1,基于图像信息形成图像;以及
第二图像形成模式,其中,通过将圆周速度比Vd/Vdr设置为比第一圆周速度比ΔV1高的第二圆周速度比ΔV2,基于图像信息形成图像,并且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
将在第二图像形成模式中形成所述特定点图案的多个点中的相邻的两个点之间的间隔设置得比在第一图像形成模式中的所述两个点之间的间隔宽。
另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是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可旋转的图像承载构件,在该图像承载构件上形成有静电图像;
可旋转的显影剂承载构件,该显影剂承载构件向图像承载构件供给显影剂并对静电图像进行显影;以及
处理部,用于处理图像信息,以向要形成的图像添加特定点图案,其中,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能够执行:
第一图像形成模式,其中,通过将显影剂承载构件的圆周速度Vd和图像承载构件的圆周速度Vdr之间的圆周速度比Vd/Vdr设置为第一圆周速度比ΔV1,基于图像信息形成图像;以及
第二图像形成模式,其中,通过将圆周速度比Vd/Vdr设置为比第一圆周速度比ΔV1高的第二圆周速度比ΔV2,基于图像信息形成图像,
在第一图像形成模式中,图像形成装置通过将显影剂供给到图像承载构件使得与图像对应的区域具有第一显影剂量水平M1来形成图像,并通过将显影剂供给到图像承载构件使得与所述特定点图案对应的区域具有比第一显影剂量水平M1低的第二显影剂量水平M2来形成所述特定点图案,
在第二图像形成模式中,图像形成装置通过将显影剂供给到图像承载构件使得与图像对应的区域具有第三显影剂量水平M3来形成图案,并通过将显影剂供给到图像承载构件使得与所述特定点图案对应的区域具有比第三显影剂量水平M3低的第四显影剂量水平M4来形成所述特定点图案,
当ΔM1(=M2/M1)表示第二显影剂量水平M2与第一显影剂量水平M1之间的比率,并且ΔM2(=M4/M3)表示第四显影剂量水平M4与第三显影剂量水平M3之间的比率时,
满足ΔM2<ΔM1。
另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是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可旋转的图像承载构件,在该图像承载构件上形成有静电图像;
可旋转的显影剂承载构件,该显影剂承载构件向图像承载构件供给显影剂并对静电图像进行显影;以及
处理部,用于处理图像信息,以向要形成的图像添加特定点图案,其中,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能够执行:
第一图像形成模式,其中,通过将显影剂承载构件的圆周速度Vd和图像承载构件的圆周速度Vdr之间的圆周速度比Vd/Vdr设置为第一圆周速度比ΔV1,基于图像信息形成图像;以及
第二图像形成模式,其中,通过将圆周速度比Vd/Vdr设置为比第一圆周速度比ΔV1高的第二圆周速度比ΔV2,基于图像信息形成图像,
在第一图像形成模式中,图像形成装置通过将显影剂供给到图像承载构件使得与图像对应的区域具有第一显影剂量水平M1来形成图案,并通过将显影剂供给到图像承载构件使得与所述特定点图案对应的区域具有比第一显影剂量水平M1低的第二显影剂量水平M2来形成所述特定点图案,
在第二图像形成模式中,图像形成装置通过将显影剂供给到图像承载构件使得与图像对应的区域具有第三显影剂量水平M3来形成图案,并通过将显影剂供给到图像承载构件使得与所述特定点图案对应的区域具有比第三显影剂量水平M3低的第四显影剂量水平M4来形成所述特定点图案,
当ΔM1(=|M2-M1|)表示第二显影剂量水平M2与第一显影剂量水平M1之间的差的绝对值,并且ΔM2(=|M4-M3|)表示第四显影剂量水平M4与第三显影剂量水平M3之间的差的绝对值时,
满足ΔM2>ΔM1。
另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是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图像承载构件,在该图像承载构件上形成有静电图像;
显影剂承载构件,用于向图像承载构件供给显影剂并对静电图像进行显影;以及
处理部,用于处理图像信息,以向要形成的图像添加特定点图案,其中,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能够执行:
第一图像形成模式,其中,通过将显影剂承载构件的圆周速度Vd和图像承载构件的圆周速度Vdr之间的圆周速度比Vd/Vdr设置为第一圆周速度比ΔV1,基于图像信息形成图像;以及
第二图像形成模式,其中,通过将圆周速度比Vd/Vdr设置为比第一圆周速度比ΔV1高的第二圆周速度比ΔV2,基于图像信息形成图像,并且
与第一图像形成模式相比,在第二图像形成模式中,特定点图案的浓度以比与特定点图案不同的图像的点图案的浓度增大的另一速率低的速率增大。
即使在通过设置比规定的圆周速度比高的圆周速度比来形成图像时,本发明也能够获得良好的图像。
根据下面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另外的特征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处理盒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3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定影装置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4是示出由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执行的处理的流程的图;
图5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铺设在纸张上的调色剂量与图像的浓度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6A和图6B是示出感光鼓的电位和铺设在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量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7是示出正常图像形成模式中的可追踪图案的图;
图8是示出宽色域图像形成模式中的可追踪图案的图;
图9是示出正常图像形成模式中的可追踪图案的图;
图10是示出宽色域图像形成模式中的可追踪图案的图;
图11是示出正常图像形成模式中的可追踪图案的图;以及
图12是示出宽色域图像形成模式中的可追踪图案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基于实施例详细示范性地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然而,在实施例中描述的组件的尺寸、材料和形状,组件的相对布置等应当根据应用本发明的装置的构造和各种条件而适当地改变。也就是说,尺寸、材料、形状和相对布置不旨在将本发明的范围限制于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图像形成装置200的整体构造>
本实施例使得能够执行以正常浓度形成图像的正常图像形成模式以及通过改变感光鼓201的圆周速度Vdr和显影辊302的圆周速度Vd之间的圆周速度比Vd/Vdr来扩大图像的色域的宽色域图像形成模式。各个图像形成模式在作为图像承载构件的感光鼓201和作为显影剂承载构件的显影辊302之间的圆周速度比方面彼此不同。在这种情况下,感光鼓201和显影辊302之间的圆周速度比被表示为圆周速度比=显影辊302的圆周速度÷感光鼓201的圆周速度×100(%)。在感光鼓和显影辊彼此接触的部分中,当感光鼓和显影辊沿与所示的相同的方向旋转时,圆周速度比如下。当感光鼓以200mm/sec(毫米/秒)旋转并且显影辊以200mm/sec旋转时,圆周速度比为100%。另一方面,当感光鼓和显影辊在接触部分中沿不同方向旋转时,圆周速度比为-100%。
在正常图像形成模式中,通过在感光鼓201上形成的作为静电图像的静电潜像的电位与显影辊302的电位之间的显影对比度的作用,将作为粘附到显影辊302的显影剂的调色剂传送到感光鼓201。因此,作为形成在作为图像承载构件的感光鼓201上的静电图像的静电潜像被显影为调色剂图像。另一方面,在宽色域图像形成模式中,通过增大感光鼓201和显影辊302之间的圆周速度比,增加从显影辊302到感光鼓201的每单位面积的调色剂供给量。因此,由于在作为图像承载构件的感光鼓201上形成的静电潜像的电位与显影辊的电位之间的显影对比度的作用,将最大量的可粘附到显影辊302的调色剂传送到感光鼓201。
在下文中,将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处理盒208和图像形成装置200。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200的示意性截面图。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200是采用中间转印系统的在线系统全色激光打印机。图像形成装置200能够根据图像信息在作为记录介质的记录材料P(例如,记录纸)上形成全色图像。图像信息从连接到图像形成装置200的图像读取装置(未示出)或从连接到图像形成装置200以便能够通信的诸如个人计算机之类的主机设备(未示出)输入到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200内部的CPU 20。
另外,作为多个图像形成部,图像形成装置200包括用于形成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的各种颜色的图像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图像形成部S(SY,SM,SC和SK)。在这种情况下,图像形成部S包括处理盒208和被布置为经由中间转印带205与感光鼓201相对的一次转印辊212(212Y至212K)。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图像形成部SY至第四图像形成部SK在与垂直和水平方向都相交的方向上布置成单行。而且,在本实施例中,除了形成的图像的颜色的差异之外,第一图像形成部SY至第四图像形成部SK的构造和操作基本上相同。因此,除非图像形成部必须彼此区分,否则将省略后缀Y、M、C和K,并且将共同描述图像形成部。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这种构造,或者,可以采用其中黑色(K)具有较大形状并且其图像形成部也大于其它图像形成部的构造。另外,包括使用白色调色剂或透明调色剂的第五图像形成部的构造也是有效的。
作为多个图像承载构件,图像形成装置200包括四个感光鼓201,其是在与垂直方向相交的方向上彼此平行地布置的鼓形电子照相感光器。作为图像承载构件的感光鼓201通过电机的驱动力沿图1中的箭头A(顺时针)方向被旋转驱动(参照图2)。此外,被构造为对感光鼓201的表面均匀充电的作为充电部件(charging means)的充电辊202和被构造为通过基于图像信息照射激光在感光鼓201上形成静电潜像的扫描器单元203布置在感光鼓201的周边。
另外,被构造为对作为调色剂图像的静电图像进行显影的显影单元204,以及被构造为在转印调色剂图像之后除去残留在感光鼓201的表面上的作为显影剂的调色剂的清洁刮板206,被布置在作为图像承载构件的感光鼓201的周边。此外,被构造为消除感光鼓201上的电位的预曝光LED 216布置在感光鼓201的周边。另外,用于将感光鼓201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作为记录介质的记录材料P的中间转印带205布置成与四个感光鼓201相对。
作为图像承载构件的感光鼓201、充电辊202、显影单元204和清洁刮板206被一体地构造为处理盒208。处理盒208被构造成可附接到图像形成装置200的装置主体和可从该装置主体拆卸。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用于各种颜色的所有处理盒208具有相同的形状,并且作为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的各种颜色的显影剂的调色剂被容纳在处理盒208中。此外,作为本实施例中的显影剂的调色剂,使用具有负带电特性的调色剂。虽然使用其中感光鼓和显影单元被一体地构造的处理盒来描述本实施例,但是该构造不是限制性的。可以采用这样的构造,其中,包括感光鼓的感光单元和包括显影剂承载构件的显影单元分别被构造为可单独附接到图像形成装置的装置主体和可单独从该装置主体拆卸。以类似的方式,虽然根据本实施例的调色剂是单组分显影剂,但是根据构造,可以使用双组分显影剂或磁性调色剂。
由环形带形成的中间转印带205与所有感光鼓201接触,并且沿着图1中的箭头B的方向(逆时针)移动。另外,中间转印带205在驱动辊209、二次转印对置辊210和从动辊211上拉伸。四个一次转印辊212彼此平行地布置在中间转印带205的内周面侧上,以与每个感光鼓201相对。此外,从一次转印偏压电源(未示出)向一次转印辊212施加具有与调色剂的正常充电极性相反的极性(在本实施例中为正极性)的偏压。因此,感光鼓201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5上。
另外,二次转印辊213布置在中间转印带205的外周面侧上的与二次转印对置辊210相对的位置处。此外,从二次转印偏压电源(未示出)向二次转印辊213施加具有与调色剂的正常充电极性相反的极性的偏压。因此,中间转印带205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作为记录介质的记录材料P上。
<处理盒208的构造>
接下来,将参照图2描述要附接到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200和从其拆卸的处理盒208的整体构造。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处理盒208的示意性截面图。具体地,图2是从感光鼓201的旋转中心的轴向方向观察的处理盒208的示意性截面图。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各种颜色的处理盒208的构造和操作除了容纳在其中的调色剂的类型(颜色)之外都是相同的。显然,每个处理盒的构造和操作可以根据构造而适当地改变。
处理盒208包括感光器单元301和显影单元204,感光器单元301包括作为图像承载构件的感光鼓201等,显影单元204包括作为显影剂承载构件的显影辊302等。感光器单元301包括清洁框体303,其支撑感光器单元301中的各种元件。感光鼓201经由轴承部件(未示出)可旋转地附接到清洁框体303。另外,当电机的驱动力(参照图2)被传递到感光器单元301时,作为图像承载构件的感光鼓201根据图像形成操作沿图2中的箭头A的方向(顺时针)被旋转驱动。
作为被构造为执行图像形成处理的中心角色的感光鼓201,使用有机感光器,其中铝筒的外周面被顺序地涂覆有作为功能膜的底涂层、载流子产生层和载流子传输层。另外,清洁刮板206和充电辊202布置在感光器单元301中,以便与感光鼓201的圆周表面接触。此外,通过清洁刮板206从感光鼓201的表面去除的未转印的调色剂容纳在清洁框体303中。
当由导电橡胶制成的辊部与感光鼓201压力接触时,作为充电部件的充电辊202被驱动以跟随感光鼓201。对充电辊202的芯施加规定的DC电压,因此在感光鼓201的表面上形成均匀的暗部电位(Vd)。另外,如前所述,作为曝光装置的扫描器单元203用与图像数据相对应地发射的激光对感光鼓201进行曝光。
随后,当感光鼓201的表面上的电荷被来自载流子产生层的载流子消除时,曝光的感光鼓201的表面的电位下降。结果,在感光鼓201的表面上,被激光曝光的部分呈现规定的明部电位(V1),并且,未被激光曝光的未曝光部分呈现规定的暗部电位(Vd)。因此,在感光鼓201上形成作为静电图像的静电潜像。
显影单元204包括作为显影剂承载构件的显影辊302(沿箭头D的方向旋转)、显影刮板308和调色剂供给辊304(沿箭头E的方向旋转)。另外,显影单元204包括容纳作为显影剂的调色剂的调色剂容纳室306。作为显影剂的调色剂通过搅拌构件307的作用(沿箭头G的方向的旋转)而在调色剂容纳室306内被搅拌。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对作为显影剂承载构件的显影辊302施加规定的DC偏压。由于在感光鼓201和显影辊302彼此接触的显影部分中感光鼓201和显影辊302之间的电位差,调色剂粘附到感光鼓201的明部电位部分。因此,感光鼓201上的作为静电图像的静电潜像被可视化。
<定影装置的构造>
图3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定影装置400的示意性截面图。根据本实施例的定影装置400是采用加压辊驱动系统的定影装置,并且包括加热构件410、与加热构件410滑动接触的圆筒形膜430以及经由该膜430与加热构件410形成定影夹持部N的加压辊440。另外,作为记录介质的记录材料P在定影夹持部N中被夹持并传送,同时被来自加热构件410的热量加热。因此,在作为记录介质的记录材料P上形成的未定影的图像通过加热而被定影到记录材料P。
在被加热构件支撑件420保持的状态下,加热构件410经由作为挠性构件的圆筒形膜430与作为加压构件的加压辊440以规定的加压力压力接触。另外,加压辊440由旋转驱动部480沿图3中的箭头H的方向旋转驱动。当加压辊440旋转并相对于膜430的外周表面滑动移动时,膜430沿图3中的箭头I的方向旋转。具体地,膜430在保持加热构件410的加热构件支撑件420周围沿箭头I的方向旋转。
另外,当从商用电源向加热构件410供给电力时,加热构件410由加热构件驱动电路470电加热。此外,加热构件410被控制到调节为用于打印的规定温度。在该状态下,承载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T的记录材料P在定影夹持部N中沿箭头F的方向夹持和传送。此外,当来自加热构件410的热经由膜430施加到记录材料P时,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T被定影到记录材料P上。随后,已经通过定影夹持部N的记录材料P以弯曲的方式从膜430的表面分离,并然后被排出。而且,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定影装置400中,记录材料P的纸张通过的基准被设置为每个构件的纵向方向(与记录材料P的箭头F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中心部分。
作为圆筒形膜430,例如,使用厚度为约30μm至100μm且使用聚酰亚胺或SUS作为基底层的薄膜圆柱体。另外,通过经由底漆层用PFA、PTFA等涂布基底层,保持与调色剂的剥离性。此外,在膜430的内周表面和加热构件支撑件420之间施加滑动润滑脂(未示出),因此,保持膜430和加热构件支撑件420之间的滑动性。
加压辊440是旋转体,其中例如在芯上形成诸如硅橡胶之类的弹性层。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经由底漆层在基底层上设置由FEP、PFA等制成的厚度为约10至100μm的脱模层。因此,保持了与调色剂的剥离性。另外,加热构件支撑件420由具有绝热性、高耐热性和刚性的高耐热性树脂(例如PPS,PAI,PI,PEEK和液晶聚合物)或者树脂和陶瓷、金属、玻璃等的复合材料形成。在这种情况下,PPS代表聚苯硫醚,PAI代表聚酰胺-酰亚胺,PI代表聚酰亚胺,并且,PEEK代表聚醚醚酮。此外,旋转驱动部480包括旋转驱动加压辊440的电机481、控制电机481的旋转的控制部(CPU)482等。作为电机481,例如,可以使用DC电机或步进电机。
<可追踪图案的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在形成有图像的记录材料P上形成肉眼不可见的点图案。因此,可以从所应用的点图案推断出作为制造者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机器编号。从而,可以识别作为具有打印纸币的制造者的图像形成装置。该系统通常被称为可追踪图案系统。可追踪图案通常使用具有低可见度的黄色调色剂形成。另外,可追踪图案指示关于在将图像输出到记录材料P期间输出设备的各种信息,例如,制造者的名称、型号名称、机器编号和输出状态。而且,在本实施例中,由多个点形成的点图案被用作可追踪图案。通过诸如基于特定规则转换要叠加的信息的方式来获得将点图案添加到图像上的位置。可以想到用于转换为位置信息的各种规则。例如,在可想到的情况下,打印机主体的机器编号或型号名称由二进制序列表示,并且“1”和“0”分别由点图案的存在或不存在表示。然而,在本实施例中没有特别限制方法。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由图像形成装置200在记录材料P上形成的图像是由多个点形成的数字图像。此外,使用专用的读取装置读取可追踪图案。将点图案转换为信息的适当处理与转换要叠加到点图案中的信息的处理相反地执行。因此,可以识别具有输出打印物的打印机主体的机器编号或型号名称。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可追踪图案的调色剂量水平被设置为除了可追踪图案以外的部分(对应于“除点图案之外”的部分)的调色剂量水平的60%以下。换句话说,可追踪图案的调色剂量水平是形成正常图像的部分的调色剂量水平的60%以下。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构成可追踪图案的点的尺寸根据激光输出而改变。具体地,扫描器单元203根据由打印机驱动器转换的图像信息用激光照射感光鼓201。此外,根据激光器的输出确定构成可追踪图案的点的尺寸。
图4是示出由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200执行的处理的流程的图。如图4所示,通过与正常图像信息处理过程无关的附加信息生成处理生成可追踪图案。可追踪图案与正常图像信息处理过程无关,以便防止可追踪图案被用户有意地修改。另外,通过在正常图像信息处理过程结束之后执行的附加信息叠加处理,将关于可追踪图案的信息添加到正常图像信息。以这种方式,对于每个图像形成装置200输出可追踪图案,而不受正常图像处理过程的影响。
如图4所示,从图像输入端子输入的图像信息首先通过颜色转换处理从RGB(红,绿和蓝)信息被转换为CMYK(青色,品红色,黄色和黑色)信息。接下来,通过各种校正处理来校正CMYK信息。例如,由于以RGB表示的颜色和以CMYK表示的颜色不一定彼此匹配,所以以CMYK表示的颜色被校正以尽可能多地接近以RGB表示的颜色。
另外,在伪灰度处理过程中,执行抖动以使形成在作为记录介质的记录材料P上的图像的阴影平滑。此外,在附加信息叠加处理中,通过附加信息生成处理生成的附加信息被添加到图像信息。在本实施例中,在附加信息生成处理中,生成关于用于识别具有打印的特殊纸币等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可追踪图案的信息。随后,从图像输出端子输出已经添加有附加信息的图像信息。
<正常图像形成模式和宽色域图像形成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图像形成装置200能够执行其中图像的色域被扩大以形成具有更好图像质量的图像的宽色域图像形成模式。在作为第二图像形成模式的宽色域图像形成模式中,通过改变感光鼓201和显影辊302之间的圆周速度比(圆周速度的比率),可以增加从显影辊302传送到感光鼓201的调色剂供给量。感光鼓201和显影辊302之间的圆周速度比(圆周速度的比率)可以通过增加显影辊302的圆周速度或通过减小感光鼓201的圆周速度来改变。
在本实施例中,在作为图像承载构件的感光鼓201上,将暗部电位(指的是未被激光曝光的部分的电位)设置为-500[V],并且将明部电位(指的是被激光曝光的部分的电位)设置为-100[V]。另外,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形成使图像形成在整个记录材料P之上的图像图案(例如,实心黑图像)时,通过用电位计测量感光鼓201的表面来获取明部电位。此外,通过将显影辊的显影电位设置为-350[V],感光鼓201的明部电位与显影辊302的电位之间的差以及感光鼓201的暗部电位和显影辊302的电位之间的差分别设置为Δ250[V]。在下文中,感光鼓201的明部电位与显影辊302的电位之间的差以及感光鼓201的暗部电位与显影辊302的电位之间的差将被称为显影对比度。
另外,关于要粘附到作为显影剂承载构件的显影辊302的调色剂,在本实施例中,每单位面积的调色剂量(以下用M/S表示)被设置为3.0×10-3[kg/m2]。此外,每单位面积的调色剂的带电电荷量(以下用Q/S表示)被设置为-0.15×10-3[C/m2]。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感光鼓201的圆周速度设置为0.2[m/s](常数)并相对于感光鼓201改变显影辊302的圆周速度来确认调色剂供给量。而且,假设100%的圆周速度比表示感光鼓201和显影辊302的圆周速度相同的情况,并且假设140%的圆周速度比表示显影辊302的圆周速度是感光鼓201的圆周速度的1.4倍的情况。另外,由于图像的色调和图像的浓度彼此强烈相关,因此将关注图像浓度来描述本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相对于感光鼓201的圆周速度增加显影辊302的圆周速度来增加感光鼓201的圆周速度和显影辊302的圆周速度之间的比率。
在作为图像承载构件的感光鼓201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最终被定影到记录材料P上。图5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形成图像的调色剂的量和图像的浓度之间的关系的图。而且,由于YMC调色剂的实验结果之间没有差异,所以将使用青色调色剂描述实验结果。在圆周速度比为120%的情况下,获得办公文件中通常需要的1.45(Macbeth RD-918)的浓度,并且记录材料P上的调色剂量水平为3.6×10-3kg/m2。当圆周速度比随后被增加到200%时,获得1.72的浓度,并且记录材料P上的调色剂量水平为6.0×10-3kg/m2
考虑到这一点,在意图用于办公应用等的作为第一图像形成模式的正常图像形成模式中,作为第一圆周速度比ΔV1,圆周速度比被设置为120%,从而获得1.45的图像浓度。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作为第二图像形成模式的宽色域图像形成模式中,作为第二圆周速度比ΔV2,圆周速度比被设置为200%,从而获得1.7以上的图像浓度。结果,当将圆周速度比从120%改变为200%时,对于红色,确保10以上的ΔE目标扩大量。在这种情况下,“10以上的ΔE目标扩大量”是指L*a*b色系中的坐标值增加了10以上。而且,通过以1:1的比例混合Y和M调色剂来产生红色。
使用由X-Rite,Incorporated制造的i1pro测量颜色。在黑色背衬、D50光源和2度视野的条件下进行测量。另外,使用Canon Inc.制造的GF-C081作为用于取样的纸。此外,定影装置400被构造成在从膜430和加压辊440的夹持部的出口的温度达到180℃起经过10秒之后将记录材料P传送到膜430和加压辊440的夹持部。
<可追踪图案的形成>
常规上,当确认可追踪图案的状态时,虽然在正常图像形成模式中可追踪图案是不可见的,但是存在这样的风险,即,由于可追踪图案的增加的浓度而导致可追踪图案在宽色域图像形成模式中可能变得可见。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见”或“可见”的可追踪图案的标准是,如通过肉眼所见,可追踪图案是否影响原始图像(排除可追踪图案的图像)。例如,如果即使当可通过放大镜识别可追踪图案时,通过肉眼仍不能识别可追踪图案,则可追踪图案是“不可见的”。在作为第二图像形成模式的宽色域图像形成模式中,由于向形成可追踪图案的点供给更大量的调色剂,所以可追踪图案的浓度增加。另外,在作为第二图像形成模式的宽色域图像形成模式中,由于向形成可追踪图案的点供给更大量的调色剂,因此形成可追踪图案的点变得大于正常图像形成模式中的点。因此,存在这样的风险,即,可追踪图案在作为第二图像形成模式的宽色域图像形成模式中可能变得可见。
考虑到这一点,在本实施例中,当在宽色域图像形成模式中在记录材料P上形成图像时,调节激光量,使得与构成感光鼓201的表面上的可追踪图案的点对应的部分的明部电位等于-400[V]。换句话说,对应于感光鼓201上的可追踪图案的部分的曝光使得该部分的电位变得比除了对应于可追踪图案的部分之外的部分的电位低260V。在这种情况下,明部电位指的是感光鼓201上的由作为曝光装置的扫描器单元203曝光的部分的电位。在本实施例中,当调色剂粘附到明部时,形成在感光鼓201上的作为静电图像的静电潜像被显影为调色剂图像。
例如,图像形成装置200可以设置有存储关于图像形成装置200的信息的存储部500。例如,存储部500是诸如硬盘驱动器或存储器之类的存储介质。另外,存储部500可以预先存储作为第一图像形成模式的正常图像形成模式中的可追踪图案的曝光量和宽色域图像形成模式中的可追踪图案的曝光量。在这种情况下,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200中的控制部600执行存储在存储部500中的程序,以在正常图像形成模式和宽色域图像形成模式中将可追踪图案的曝光量调节到设置的曝光量。控制部600将关于正常图像形成模式中的可追踪图案的曝光量的附加信息(对应于第一信息)或关于宽色域图像形成模式中的可追踪图案的曝光量的附加信息(对应于第二信息)添加到图像信息。另外,基于添加了附加信息的图像信息,控制部600通过作为曝光装置的扫描器单元203控制曝光量,并在记录材料P上形成图像。
图6A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正常图像形成模式和宽色域图像形成模式中的图像部分和可追踪图案部分的在感光鼓201上的电位的图。图中的对比度(显影对比度)指的是显影电位和明部电位之间的差,并且与对比度的大小成比例地确定调色剂粘附到感光鼓上的量。由于感光鼓上的调色剂被原样转印到记录材料上,所以也与对比度成比例地确定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量水平。图6B是示出在图6A所示的各个条件下被铺设到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量的图。通过比较图6B和图6A,示出了基于对比度的大小确定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量水平。下表汇总了在各种条件下各部分的电位和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量水平。
令C1(第一显影对比度C1)表示正常图像形成模式中的图像部分的对比度,并且,令C2(第二显影对比度C2)表示正常图像形成模式中的可追踪图案部分的对比度。以类似的方式,令C3(第三显影对比度C3)表示宽色域图像形成模式中的图像部分的对比度,并且令C4(第四显影对比度C4)表示宽色域图像形成模式中的可追踪图案部分的对比度。通过与正常图像形成模式中的图像部分相比降低可追踪图案部分的对比度,相比于图像部分的调色剂量水平降低可追踪图案部分的调色剂量水平,以使可追踪图案对肉眼不太可见。以类似的方式,在宽色域图像形成模式中,可追踪图案部分的对比度小于图像部分的对比度,并且可追踪图案部分的调色剂量水平较低。结果,即使在宽色域图像形成模式中,也不能通过肉眼识别可追踪图案。
此外,当各模式中的图像部分和可追踪图案部分之间的对比度比率由ΔC1=C2/C1和ΔC2=C4/C3表示时,满足ΔC1=C2/C1=100V/250V=2/5和ΔC2=C4/C3=140V/400V=7/20,这又满足表示为ΔC2<ΔC1的关系。由于在宽色域图像形成模式中调色剂量水平增加,并且当对比度比率保持与正常图像形成模式中的对比度比率类似时可追踪图案部分中的量水平增加,因此采用上述设置来防止出现可追踪图案变成可被肉眼识别的状态。通过与正常图像形成模式相比降低宽色域图像形成模式中的对比度比率,抑制可追踪图案部分的调色剂量水平,以保持可追踪图案对于肉眼不可见的状态。
而且,ΔC1和ΔC2可以用作“绝对差值”而不是“比率”。例如,它可以表示为ΔC1=|C2-C1|和ΔC2=|C4-C3|。在这种情况下,满足表示为ΔC2>ΔC1的关系。
由于该效果,在本实施例中,虽然在宽色域图像形成模式中图像部分中的调色剂量水平为0.60mg/m2,这表示相对于正常图像形成模式增加0.24mg/m2,但是可追踪图案部分中的调色剂量水平为0.22mg/m2,这表示相对于正常图像形成模式仅增加0.07mg/m2。因此,与正常图像形成模式相比,在宽色域图像形成模式中,在可追踪图案部分中的调色剂量水平(特定点图案)、即可追踪图案部分的浓度以比图像部分的调色剂量水平(与特定点图案不同的图像的点图案)、即图像部分的浓度增大的另一速率(0.36mg/m2到0.60mg/m2)低的速率(0.15mg/m2到0.22mg/m2)增大。与图像部分的调色剂量水平、即要被显影的图像部分的浓度相比,可追踪图案部分的调色剂量水平、即要被显影的可追踪图案部分的浓度被通过由曝光装置调整与可追踪图案部分对应的静电图像的曝光量来减小。根据在宽色域图像形成模式中本实施例的曝光量的调整,在可追踪图案部分的调色剂量水平(浓度)以0.07mg/m2(速率)增大并且图像部分的调色剂量水平(浓度)以0.24mg/m2(另一速率)增大的情况下,与感光鼓201上的可追踪图案部分对应的部分的电位变得低于以下情况的电位:可追踪图案部分和图像部分二者的调色剂量水平(浓度)均以0.24mg/m2(另一速率)增大的情况。因此,在宽色域图像形成模式中,在可追踪图案部分的调色剂量水平(浓度)以0.07mg/m2(速率)增大并且图像部分的调色剂量水平(浓度)以0.24mg/m2(另一速率)增大的情况下与可追踪图案部分对应的部分的电位(A)和显影辊302的电位(B)之间的差,小于在可追踪图案部分和图像部分二者的调色剂量水平(浓度)均以0.24mg/m2(另一速率)增大的情况下与可追踪图案部分对应的部分的电位(i)和显影辊302的电位(ii)之间的差。
令M1(第一显影剂量水平M1)表示正常图像形成模式中的图像部分(与图像对应的区域)中的调色剂量水平,并且,令M2(第二显影剂量水平M2)表示正常图像形成模式中的可追踪图案部分(对应于点图案的区域)中的调色剂量水平。以类似的方式,令M3(第三显影剂量水平M3)表示宽色域图像形成模式中的图像部分中的调色剂量水平,并且,令M4(第四显影剂量水平M4)表示宽色域图像形成模式中的可追踪图案部分中的调色剂量水平。当各个模式中的图像部分和可追踪图案部分之间的调色剂量水平的比率由ΔM1=M2/M1和ΔM2=M4/M3表示时,满足ΔM1=M2/M1=0.15mg/m2/0.36mg/m2=5/12和ΔM2=M4/M3=0.22mg/m2/0.60mg/m2=11/30,这又满足表示为ΔM2<ΔM1的关系。
而且,ΔM1和ΔM2可以用作“绝对差值”而不是“比率”。例如,它可以表示为ΔM1=|M2-M1|和ΔM2=|M4-M3|。在这种情况下,满足表示为ΔM2>ΔM1的关系。
而且,由于难以实际测量可追踪图案部分中的调色剂量水平,所以本文所述的调色剂量水平的测量通过测量在与可追踪图案部分相同的对比度条件下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实心图像时的调色剂量代替。
通常,当测量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量水平时,在测量条件(记录材料的类型,各个电位的条件等)下将调色剂铺设到记录材料上,并且,在没有对调色剂进行定影的情况下,在非定影状态下收集调色剂并测量其质量。同时,测量其上已经铺设调色剂的范围的面积,并且基于测量的调色剂的质量和面积计算前述表中的“调色剂量水平”。
例如,当在正常图像形成模式中测量图像部分的调色剂量水平时,首先,在与图像部分相同的条件(D辊圆周速度比:120%,暗部电位:-500V,显影电位:-350V,明部电位:-100V,对比度:250V)下将调色剂铺设到适当的记录材料(例如,由Canon Inc.制造的ImageCoat Gloss 158的片材)上。要铺设调色剂的区域预先被设置为例如20mm×50mm=1000mm2的矩形。通过收集铺设到该范围上的调色剂并测量其质量,计算前述表中的调色剂量水平(在这种情况下为0.36mg/m2)。除了将D辊圆周速度比、各电位的条件等改变为与宽色域图像形成模式对应的D辊圆周速度比、各电位的条件等之外,对于宽色域图像形成模式中的调色剂量水平,使用类似的测量方法。
顺便提及,由于可追踪图案部分通常被图像部分包围并在记录材料上被细分,所以仅通过正常打印操作不能测量可追踪图案部分的调色剂量水平。考虑到这一点,当测量可追踪图案的调色剂量水平(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示例将继续描述正常图像形成模式)时,可追踪图案的调色剂量水平将通过在与可追踪图案部分相同的条件(D辊圆周速度比:120%,暗部电位:-500V,显影电位:-350V,明部电位:-250V,对比度:100V)下将调色剂铺设到适当的记录材料(例如,由Canon Inc.制造的Image Coat Gloss 158)上并然后测量调色剂的质量来代替。通过将D辊圆周速度比、各电位的条件等改变为与宽色域图像形成模式对应的D辊圆周速度比、各电位的条件等,使用类似的方法执行宽色域图像形成模式中的可追踪图案部分的调色剂量水平的测量。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即使在宽色域图像形成模式中,也可以抑制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量水平,并且可以通过调节感光鼓上的对比度来防止可追踪图案变得可见。
在本实施例中,已经描述了执行作为第一图像形成模式的正常图像形成模式和作为第二图像形成模式的宽色域图像形成模式的两种模式的情况。然而,模式不必限于上述。例如,图像形成装置200可以具有两种宽色域图像形成模式,即,第一宽色域图像形成模式(浓度:1.7以上,圆周速度比:200%)和第二宽色域图像形成模式(浓度:1.9以上,圆周速度比:300%)。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第一宽色域图像形成模式和第二宽色域图像形成模式中分别设置照射感光鼓201上的与可追踪图案对应的部分的激光量。因此,在第一宽色域图像形成模式和第二宽色域图像形成模式两者中,通过调节对应于可追踪图案的部分的曝光量(通过将可追踪图案的浓度设置为规定浓度以下),可以防止可追踪图案变得可见。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在作为第二图像形成模式的宽色域图像形成模式中,可追踪图案的浓度被设置为低于在宽色域图像形成模式中增加包括可追踪图案的整个图像的浓度的情况下的可追踪图案的浓度。因此,在宽色域图像形成模式中,防止可追踪图案对于用户变得可见。
(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功能的部分将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将省略其描述。在本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在宽色域图像形成模式中,通过增加形成可追踪图案的多个点中的两个相邻点之间的间隔来抑制可追踪图案的可视化。在这种情况下,可追踪图案通常由多个点形成。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正常图像形成模式和宽色域图像形成模式中分别设置单独的可追踪图案。在本实施例中,在形成在记录材料P上的图像的浓度高(调色剂量水平高)的宽色域图像形成模式中,形成可追踪图案的点之间的间隔被设置得比正常图像形成模式中的间隔宽。换句话说,在本实施例中,在宽色域图像形成模式和正常图像形成模式之间改变可追踪图案的形状。
另一方面,在形成在记录材料P上的图像的浓度不高的正常图像形成模式中,形成可追踪图案的点之间的间隔不被加宽。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使用专用的读取装置读取形成在记录材料P上的可追踪图案。另外,为了使读取装置可容易读取可追踪图案,在正常图像形成模式中,将形成可追踪图案的点之间的间隔设置为适当的间隔。在本实施例中,在正常图像形成模式中,形成可追踪图案的点之间的间隔被设置得比宽色域图像形成模式中的间隔窄。
具体地,例如,存储部500预先存储正常图像形成模式中的可追踪图案和宽色域图像形成模式中的可追踪图案。如上所述,假设在宽色域图像形成模式中,形成可追踪图案的点之间的间隔被设置得比正常图像形成模式中的间隔宽。在这种情况下,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200中的控制部600执行存储在存储部500中的程序,以在正常图像形成模式和宽色域图像形成模式中在记录材料P上形成预先设置的可追踪图案。控制部600将关于作为第一图像形成模式的正常图像形成模式中的可追踪图案的附加信息或关于宽色域图像形成模式中的可追踪图案的附加信息添加到图像信息。另外,基于添加了附加信息的图像信息,控制部600控制图像形成装置200的操作,使得形成可追踪图案并在记录材料P上形成图像。而且,控制部600例如是诸如CPU的处理单元,并且能够通过执行存储在存储部500中的程序来控制图像形成装置200内部的设备的操作。
图7是示出在作为第一图像形成模式的正常图像形成模式中形成的可追踪图案A的图。另外,图8是示出在宽色域图像形成模式中形成的可追踪图案B的图。例如,假设在正常图像形成模式中形成在记录材料P上的可追踪图案是可追踪图案A(参照图7)。在作为第一图像形成模式的正常图像形成模式中,在其上形成有图像的记录材料P上形成可追踪图案A。在这种情况下,形成在记录材料P上的可追踪图案A是不可见的。
然而,当在作为第二图像形成模式的宽色域图像形成模式中形成可追踪图案A时,存在这样的风险,即,由于可追踪图案A的每单位面积的调色剂量的增加而导致可追踪图案A的一部分可能变得可见。在宽色域图像形成模式中,由于与正常图像形成模式相比在可追踪图案A上铺设更大量的调色剂,所以存在这样的风险,即,调色剂可能甚至会扩展到形成可追踪图案A的点之间的空白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当形成可追踪图案A的点之间的空白被填充时,如图8所示,多个分离的点可以合并成一个大点。结果,存在可追踪图案A可能会变得可见的风险。
图9是示出在作为第一图像形成模式的正常图像形成模式中的可追踪图案B的图。另外,图10是示出在宽色域图像形成模式中的可追踪图案B的图。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宽色域图像形成模式(浓度:1.7以上,圆周速度比:200%)中,形成可追踪图案B的点之间的间隔变宽,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加宽形成可追踪图案B的点之间的间隔,防止形成可追踪图案B的多个点合并成一个大点。结果,在第一宽色域图像形成模式中,即使当在形成可追踪图案B的点上以比通常更大的量铺设调色剂时,由于点彼此充分分离,因此也可以减少可追踪图案B变得可见的情形。为了使点实现作为可追踪图案的作用,必须确保构成可追踪图案的点的独立性。当构成可追踪图案的点是可识别的时,点具有“独立性”。另一方面,在相邻的点彼此连接并且点不可识别的情况下,点不具有“独立性”。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至少不与构成可追踪图案的点相邻地形成铺设有调色剂的点。通常,可追踪图案被形成为大约3×3点(一边为3个点的正方形)到5×5点(一边为5个点的正方形)的尺寸。由于当使用大的可追踪图案时认证性能下降,所以可追踪图案的尺寸被设置为一定尺寸。考虑到这一点,在本实施例中,当在宽色域图像形成模式中扩大点之间的间隔时,可追踪图案的适当的尺寸为大约10×10个点(一边为10点的正方形)。
另外,图11是示出在正常图像形成模式中的可追踪图案C的图。此外,图12是示出在宽色域图像形成模式中的可追踪图案C的图。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二宽色域图像形成模式(浓度:1.9以上,圆周速度比:300%)中,在记录材料P上形成可追溯图案C。形成可追踪图案C的点之间的间隔被设置得比形成可追踪图案B的点之间的间隔宽。因此,尽管在第二宽色域图像形成模式中每单位面积的调色剂量大于在第一宽色域图像形成模式中的每单位面积的调色剂量,但是即使在第二宽色域图像形成模式中也可以防止可追踪图案C变得可见。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在宽色域图像形成模式中,与通过宽色域图像形成模式增加包括可追踪图案的整个图像的浓度的情况相比,形成可追踪图案的点之间的间隔被设置得更宽。因此,在宽色域图像形成模式中,防止可追踪图案对于用户变得可见。
而且,在各个实施例中,图像的色域和/或浓度不必一定根据感光鼓201和显影辊302之间的圆周速度比而改变。例如,可以通过改变扫描器单元203对感光鼓201的曝光量来改变图像的色域和/或浓度。
另外,在第一实施例中,扫描器单元203对感光鼓201的曝光量不必一定被预先存储在存储介质中。例如,可以通过校正扫描器单元203对作为图像承载构件的感光鼓201的曝光量来调节可追踪图案的浓度。
此外,在第二实施例中,形成可追踪图案的点之间的间隔不必一定被预先存储在存储介质中。例如,可以通过校正形成可追踪图案的点之间的间隔来加宽形成可追踪图案的点之间的间隔。
另外,虽然在第二实施例中使用可追踪图案A、可追踪图案B和可追踪图案C作为可追踪图案,但是可追踪图案不限于此。可以不受特别限制地使用可追踪图案,而不限于可追踪图案A至C,只要可以获得类似的效果即可。
虽然针对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应当被赋予最宽的解释,以便涵盖所有这类修改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Claims (26)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能旋转的图像承载构件,在该图像承载构件上形成有静电图像;
能旋转的显影剂承载构件,用于向图像承载构件供给显影剂并对静电图像进行显影;以及
处理部,用于处理图像信息,以向要形成的图像添加特定点图案,其中,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能够执行:
第一图像形成模式,其中,通过将显影剂承载构件的圆周速度Vd和图像承载构件的圆周速度Vdr之间的圆周速度比Vd/Vdr设置为第一圆周速度比ΔV1,基于图像信息形成图像;以及
第二图像形成模式,其中,通过将圆周速度比Vd/Vdr设置为比第一圆周速度比ΔV1高的第二圆周速度比ΔV2,基于图像信息形成图像,
在第一图像形成模式中,图像形成装置形成具有第一显影对比度C1的图像,并且形成具有比第一显影对比度C1低的第二显影对比度C2的特定点图案,
在第二图像形成模式中,图像形成装置形成具有第三显影对比度C3的图像,并且形成具有比第三显影对比度C3低的第四显影对比度C4的特定点图案,并且
当ΔC1=C2/C1表示第二显影对比度C2与第一显影对比度C1之间的比率,并且ΔC2=C4/C3表示第四显影对比度C4与第三显影对比度C3之间的比率时,
满足ΔC2<ΔC1。
2.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能旋转的图像承载构件,在该图像承载构件上形成有静电图像;
能旋转的显影剂承载构件,用于向图像承载构件供给显影剂并对静电图像进行显影;以及
处理部,用于处理图像信息,以向要形成的图像添加特定点图案,其中,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能够执行:
第一图像形成模式,其中,通过将显影剂承载构件的圆周速度Vd和图像承载构件的圆周速度Vdr之间的圆周速度比Vd/Vdr设置为第一圆周速度比ΔV1,基于图像信息形成图像;以及
第二图像形成模式,其中,通过将圆周速度比Vd/Vdr设置为比第一圆周速度比ΔV1高的第二圆周速度比ΔV2,基于图像信息形成图像,
在第一图像形成模式中,图像形成装置形成具有第一显影对比度C1的图像,并且形成具有比第一显影对比度C1低的第二显影对比度C2的特定点图案,
在第二图像形成模式中,图像形成装置形成具有第三显影对比度C3的图像,并且形成具有比第三显影对比度C3低的第四显影对比度C4的特定点图案,并且
当ΔC1=|C2-C1|表示第二显影对比度C2与第一显影对比度C1之间的差的绝对值,并且ΔC2=|C4-C3|表示第四显影对比度C4与第三显影对比度C3之间的差的绝对值时,
满足ΔC2>ΔC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通过将所述特定点图案的浓度设置为规定浓度以下,所述特定点图案变得不可见。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第二图像形成模式中,通过将所述特定点图案的浓度设置为低于在通过第二图像形成模式增大包括所述特定点图案的整个图像的浓度的情况下的所述特定点图案的浓度,使得所述特定点图案变得不太可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曝光装置,用于通过使图像承载构件曝光而在图像承载构件上形成静电图像,其中
在图像承载构件上,通过利用曝光装置调节与所述特定点图案对应的静电图像的曝光量,降低要被显影的所述特定点图案的浓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存储部,用于存储规定信息,其中
在第一图像形成模式中的所述特定点图案的曝光量和在第二图像形成模式中的所述特定点图案的曝光量被预先存储在存储部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第二图像形成模式中,当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时,降低所述特定点图案的曝光量,使得图像承载构件上的与所述特定点图案对应的部分的电位变得低于在通过第二图像形成模式增大包括所述特定点图案的整个图像的浓度的情况下的与所述特定点图案对应的部分的电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图像承载构件上,通过使与所述特定点图案对应的部分的电位和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的电位之间的差小于在通过第二图像形成模式增大包括所述特定点图案的整个图像的浓度的情况下的与所述特定点图案对应的部分的电位和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的电位之间的差,来降低所述特定点图案的浓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第一图像形成模式中,通过向在记录介质上形成的图像信息添加不改变与所述特定点图案对应的部分的曝光量的第一信息,使得图像承载构件上的与所述特定点图案对应的部分的曝光量保持不变。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第二图像形成模式中,通过向在记录介质上形成的图像信息添加改变与所述特定点图案对应的部分的曝光量的第二信息,改变图像承载构件上的与所述特定点图案对应的部分的曝光量。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第二图像形成模式中形成的所述特定点图案的浓度为在第二图像形成模式中形成的与所述特定点图案不同的图像的点图案的浓度的60%以下。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第二图像形成模式中,与第一图像形成模式相比,图像形成装置通过相对于图像承载构件的圆周速度Vdr增大显影剂承载构件的圆周速度Vd以便增大第二圆周速度比ΔV2来扩大在记录介质上形成的图像的色域。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第二图像形成模式中,图像形成装置通过使图像承载构件的圆周速度Vdr保持恒定不变并仅增大显影剂承载构件的圆周速度Vd来增大第二圆周速度比ΔV2。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能够执行第一图像形成模式和第二图像形成模式的控制单元。
15.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能旋转的图像承载构件,在该图像承载构件上形成有静电图像;
能旋转的显影剂承载构件,用于向图像承载构件供给显影剂并对静电图像进行显影;以及
处理部,用于处理图像信息,以向要形成的图像添加特定点图案,其中,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能够执行:
第一图像形成模式,其中,通过将显影剂承载构件的圆周速度Vd和图像承载构件的圆周速度Vdr之间的圆周速度比Vd/Vdr设置为第一圆周速度比ΔV1,基于图像信息形成图像;以及
第二图像形成模式,其中,通过将圆周速度比Vd/Vdr设置为比第一圆周速度比ΔV1高的第二圆周速度比ΔV2,基于图像信息形成图像,并且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
将在第二图像形成模式中形成所述特定点图案的多个点中的相邻的两个点之间的间隔设置得比在第一图像形成模式中的所述两个点之间的间隔宽。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第二图像形成模式中,通过将形成所述特定点图案的多个点的间隔设置得比在通过第二图像形成模式增大包括所述特定点图案的整个图像的浓度的情况下的间隔宽,使得所述特定点图案变得不太可见。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第一图像形成模式中,通过向在记录介质上形成的图像信息添加不改变间隔的第一信息,使得形成所述特定点图案的多个点之间的间隔保持不变。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第二图像形成模式中,通过向在记录介质上形成的图像信息添加改变间隔的第二信息,改变形成所述特定点图案的多个点之间的间隔。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存储部,用于存储规定信息,其中
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被预先存储在存储部中。
20.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能旋转的图像承载构件,在该图像承载构件上形成有静电图像;
能旋转的显影剂承载构件,用于向图像承载构件供给显影剂并对静电图像进行显影;以及
处理部,用于处理图像信息,以向要形成的图像添加特定点图案,其中,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能够执行:
第一图像形成模式,其中,通过将显影剂承载构件的圆周速度Vd和图像承载构件的圆周速度Vdr之间的圆周速度比Vd/Vdr设置为第一圆周速度比ΔV1,基于图像信息形成图像;以及
第二图像形成模式,其中,通过将圆周速度比Vd/Vdr设置为比第一圆周速度比ΔV1高的第二圆周速度比ΔV2,基于图像信息形成图像,
在第一图像形成模式中,图像形成装置通过将显影剂供给到图像承载构件使得与图像对应的区域具有第一显影剂量水平M1来形成图像,并通过将显影剂供给到图像承载构件使得与所述特定点图案对应的区域具有比第一显影剂量水平M1低的第二显影剂量水平M2来形成所述特定点图案,
在第二图像形成模式中,图像形成装置通过将显影剂供给到图像承载构件使得与图像对应的区域具有第三显影剂量水平M3来形成图像,并通过将显影剂供给到图像承载构件使得与所述特定点图案对应的区域具有比第三显影剂量水平M3低的第四显影剂量水平M4来形成所述特定点图案,以及
当ΔM1=M2/M1表示第二显影剂量水平M2与第一显影剂量水平M1之间的比率,并且ΔM2=M4/M3表示第四显影剂量水平M4与第三显影剂量水平M3之间的比率时,
满足ΔM2<ΔM1。
2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能旋转的图像承载构件,在该图像承载构件上形成有静电图像;
能旋转的显影剂承载构件,用于向图像承载构件供给显影剂并对静电图像进行显影;以及
处理部,用于处理图像信息,以向要形成的图像添加特定点图案,其中,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能够执行:
第一图像形成模式,其中,通过将显影剂承载构件的圆周速度Vd和图像承载构件的圆周速度Vdr之间的圆周速度比Vd/Vdr设置为第一圆周速度比ΔV1,基于图像信息形成图像;以及
第二图像形成模式,其中,通过将圆周速度比Vd/Vdr设置为比第一圆周速度比ΔV1高的第二圆周速度比ΔV2,基于图像信息形成图像,
在第一图像形成模式中,图像形成装置通过将显影剂供给到图像承载构件使得与图像对应的区域具有第一显影剂量水平M1来形成图像,并通过将显影剂供给到图像承载构件使得与所述特定点图案对应的区域具有比第一显影剂量水平M1低的第二显影剂量水平M2来形成所述特定点图案,
在第二图像形成模式中,图像形成装置通过将显影剂供给到图像承载构件使得与图像对应的区域具有第三显影剂量水平M3来形成图像,并通过将显影剂供给到图像承载构件使得与所述特定点图案对应的区域具有比第三显影剂量水平M3低的第四显影剂量水平M4来形成所述特定点图案,以及
当ΔM1=|M2-M1|表示第二显影剂量水平M2与第一显影剂量水平M1之间的差的绝对值,并且ΔM2=|M4-M3|表示第四显影剂量水平M4与第三显影剂量水平M3之间的差的绝对值时,
满足ΔM2>ΔM1。
22.根据权利要求20和2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能够执行第一图像形成模式和第二图像形成模式的控制单元。
23.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图像承载构件,在该图像承载构件上形成有静电图像;
显影剂承载构件,用于向图像承载构件供给显影剂并对静电图像进行显影;以及
处理部,用于处理图像信息,以向要形成的图像添加特定点图案,其中,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能够执行:
第一图像形成模式,其中,通过将显影剂承载构件的圆周速度Vd和图像承载构件的圆周速度Vdr之间的圆周速度比Vd/Vdr设置为第一圆周速度比ΔV1,基于图像信息形成图像;以及
第二图像形成模式,其中,通过将圆周速度比Vd/Vdr设置为比第一圆周速度比ΔV1高的第二圆周速度比ΔV2,基于图像信息形成图像,
其中,与第一图像形成模式相比,在第二图像形成模式中,特定点图案的浓度以比与特定点图案不同的图像的点图案的浓度增大的另一速率低的速率增大。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曝光装置,用于通过使图像承载构件曝光而在图像承载构件上形成静电图像,其中
在图像承载构件上,与要被显影的点图案的浓度相比,通过利用曝光装置调节与所述特定点图案对应的静电图像的曝光量,降低要被显影的所述特定点图案的浓度。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调整与特定点图案对应的静电图像的曝光量,使得在特定点图案的浓度以所述速率增大并且所述点图案的浓度以所述另一速率增大的情况下,图像承载构件上的与特定点图案对应的部分的电位变得低于以下情况的电位:所述特定点图案和所述点图案二者的浓度均以所述另一速率增大的情况。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在第二图像形成模式中,在所述特定点图案的浓度以所述速率增大并且所述点图案的浓度以所述另一速率增大的情况下与所述特定点图案对应的部分的电位(A)和显影剂承载构件的电位(B)之间的差,小于在所述特定点图案和所述点图案二者的浓度均以所述另一速率增大的情况下与所述特定点图案对应的部分的电位(i)和显影剂承载构件的电位(ii)之间的差。
CN201710171543.3A 2016-03-22 2017-03-22 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72197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57714 2016-03-22
JP2016057714 2016-03-22
JP2017-019608 2017-02-06
JP2017019608A JP6818577B2 (ja) 2016-03-22 2017-02-06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19735A CN107219735A (zh) 2017-09-29
CN107219735B true CN107219735B (zh) 2019-11-29

Family

ID=583980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71543.3A Active CN107219735B (zh) 2016-03-22 2017-03-22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9904225B2 (zh)
EP (1) EP3223080B1 (zh)
CN (1) CN10721973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63075A1 (en) * 2017-09-27 2019-04-04 Hp Indigo B.V. PRINTING BY TRANSFER OF PRINTING FLUID
US10948842B2 (en) * 2018-05-08 2021-03-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7395365B2 (ja) * 2019-01-23 2023-12-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77846A (zh) * 2003-05-14 2006-05-24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处理盒和安装到处理盒上的存储装置
CN105182709A (zh) * 2014-06-18 2015-12-23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261978A (ja) * 1990-03-13 1991-11-21 Toshiba Corp 現像方法及び現像装置
JP3453481B2 (ja) 1996-09-02 2003-10-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JPH10243127A (ja) 1997-02-25 1998-09-11 Canon Inc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方法
JP2001103282A (ja) 1999-09-30 2001-04-13 Canon Inc 画像処理方法及び装置
JP4503640B2 (ja) * 2007-09-28 2010-07-14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99933A (ja) 2009-11-04 2011-05-19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210489A (ja) 2012-03-30 2013-10-10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6036614B2 (ja) * 2012-10-25 2016-11-3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77846A (zh) * 2003-05-14 2006-05-24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处理盒和安装到处理盒上的存储装置
CN105182709A (zh) * 2014-06-18 2015-12-23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223080A1 (en) 2017-09-27
US20170277093A1 (en) 2017-09-28
US10331064B2 (en) 2019-06-25
EP3223080B1 (en) 2019-06-26
CN107219735A (zh) 2017-09-29
US9904225B2 (en) 2018-02-27
US20180143573A1 (en) 2018-05-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42412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7853177B2 (en)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ransparent toner and printing method thereof
JP681857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1016863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image color gamut enlargement mode
CN107219735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17173465A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US8032061B2 (en)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ransparent toner and white toner
JP200701789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70277111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4186191A (ja) 画像形成方法
JP551124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97177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21944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KR20080060070A (ko) 전자사진방식 화상형성장치 및 그 인쇄방법
JP700958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040741A (ja) 液体現像フルカラー電子写真装置
JP2016090734A (ja)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120195613A1 (en) Printer with charge area developed toner balancing
JP589898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062714A (ja) 液体現像フルカラー電子写真装置
JPH04299370A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215931A (ja) 電子写真装置
JPH05119602A (ja) 電子写真装置
JP2002040752A (ja) 液体現像フルカラー電子写真装置
JP200625887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