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815C - 剑杆织机的引纬装置 - Google Patents
剑杆织机的引纬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1815C CN1071815C CN98120562A CN98120562A CN1071815C CN 1071815 C CN1071815 C CN 1071815C CN 98120562 A CN98120562 A CN 98120562A CN 98120562 A CN98120562 A CN 98120562A CN 1071815 C CN1071815 C CN 1071815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rrow shaft
- rapier
- shaft band
- rapier wheel
- wrapping ran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29920000049 Carbon (fi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917 carbon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methane Chemical compound C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523 samp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967 crop ro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365 glass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7 qual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7/00—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 D03D47/27—Drive or guide mechanisms for weft inserting
- D03D47/271—Rapiers
- D03D47/272—Rapier bands
-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7/00—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 D03D47/27—Drive or guide mechanisms for weft inserting
- D03D47/275—Drive mechanisms
-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7/00—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 D03D47/27—Drive or guide mechanisms for weft inserting
- D03D47/275—Drive mechanisms
- D03D47/276—Details or arrangement of sprocket wheels
-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9/00—Details o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looms of a particular type
- D03D49/24—Mechanisms for inserting shuttle in shed
- D03D49/50—Miscellaneous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concerning insertion of weft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51/00—Driving, starting, or stopping arrangements; Automatic stop motions
- D03D51/06—Driving, starting, or stopping arrangements; Automatic stop motions using particular methods of stopping
-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J—AUXILIARY WEAVING APPARATUS; WEAVERS' TOOLS; SHUTTLES
- D03J1/00—Auxiliary apparatus combined with or associated with looms
- D03J1/006—Controlling a group of looms
-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J—AUXILIARY WEAVING APPARATUS; WEAVERS' TOOLS; SHUTTLES
- D03J1/00—Auxiliary apparatus combined with or associated with looms
- D03J1/04—Auxiliary apparatus combined with or associated with looms for treating wef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ooms (AREA)
Abstract
一种剑杆织机的引纬装置。通过抑制剑杆带从剑杆轮的外圆表面迅速地向外飞出的趋向,作用于在剑杆带中形成的给定的驱动力接收孔上的剑杆头的大的内力被分散,延长剑杆带的使用寿命。第一位置调整部件和第二位置调整部件分别配备有直线制导表面,它们与非卷绕区域中的剑杆带接触。第三位置调整部件配备一个适合于与卷绕区域中的剑杆带接触的曲线的制导表面。曲线的制导表面连续和光滑地延伸到直线制导表面。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剑杆织机的引纬装置。尤其是,本发明与配备有调整剑杆带的位置的附属装置的引纬装置有关,剑杆带分别被相互对着安置并且部分被卷绕在剑杆轮上,使得通过往复转动的剑杆轮,由安装在剑杆带的引导端部的剑杆头,纬线能够被引入到由经线形成的梭口。
如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3180542揭示的那样,剑杆织机的引纬装置包括一种机构,这种机构由一对分别固定于剑杆带的夹纬器(在本申请中对应地被叫做剑杆头)和一对剑杆轮组成,剑杆带的一部分被卷绕在剑杆轮上。每一个部分地卷绕有对弹性变形敏感的剑杆带的剑杆轮被相互对着安置并且作往复转动,因此,当剑杆轮被向前驱动时,固定于卷绕在剑杆轮上的剑杆带的自由端部的剑杆头或夹纬器,分别被移动到由经线形成的梭口。由夹纬器之一夹住的纬线被引入梭口,并且传送给另一夹纬器。此后,两个夹纬器被缩回,因此,一次纬线引入操作被完成。
在上面提到的通常的纬线引入装置中,剑杆带的每一个位置由台肩块调整,使得剑杆带不离开沿着和对准剑杆轮的外圆表面延伸的路径。这样的剑杆带的位置调整必须在剑杆带离开相结合的剑杆轮的外圆表面的位置附近执行。台肩块呈平板形状,其中,台肩块的平的制导平面被设计成这样:剑杆带的位置调整在过渡区域中完成,从曲线移动到剑杆带的直线移动的转换必须发生在这一区域中,并且介于卷绕区域和非卷绕区域之间,卷绕区域是指剑杆带卷绕在剑杆轮上与之接触的剑杆轮的外圆表面的区域,非卷绕区域是剑杆带与剑杆轮的外圆表面不接触的区域。
剑杆轮作往复转动。在这种连接中,应注意到:在夹纬器从梭口完全缩回的位置附近,夹纬器的内力大大地增加。另外,在上面提到的卷绕区域中,在由剑杆轮的转动引起的离心力的影响下,剑杆带趋向于从剑杆轮的外圆表面离开或者迅速地向外飞出。当然,在夹纬器和剑杆带沿剑杆轮的外圆表面延伸从直线路径过度到弧形路径并且存在于上面提到的卷绕区域和非卷绕区域之间的边界区域中,在上述的由台肩块施加的位置调整的影响下,形成在剑杆带中的驱动力接收孔,必定能够与剑杆轮的驱动力的传输齿相啮合。然而,在剑杆带开始离开剑杆轮的外圆表面的区域中,在驱动力的传输齿和驱动力接收孔之间的啮合变得松弛。结果,内力集中在上面提到的边界附近的驱动力的传输齿和驱动力接收孔之间的啮合部分上。在卷绕区域和非卷绕区域之间的边界区域中的相互啮合处的剑杆带部分的内力的集中作用,促使驱动力接收孔的疲劳,结果,剑杆带的使用寿命被缩短。
根据上面描述的现有技术的状况,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剑杆织机的引纬装置,该装置被设计成能够使得剑杆带的使用寿命被延长。
通过后面的说明,上述的和其他的目的会变得清楚,本发明是关于剑杆织机的引纬装置的,该装置包括:一对相互对着安置其方向实际上是与经线延伸的方向垂直的剑杆轮,并且,每一个剑杆轮具有许多个形成在外圆表面上的驱动力传输齿、一对分别与该对剑杆轮一起配备的剑杆带,并且,每一剑杆带易于沿着相结合的剑杆轮的外圆表面的弹性变形和直线形式的弹性恢复,每一剑杆带形成有许多驱动力接收孔,驱动力接收孔能够与相结合的剑杆轮驱动力传输齿相配合或啮合,剑杆带分别被部分地卷绕在剑杆轮上、以及一对分别安装在剑杆带的引导端部的剑杆头,其中,相互对着的成对的剑杆头被引入到由经线形成的梭口,并通过剑杆轮的往复转动而被收缩,因此,把纬线引入并通过梭口。
在上面提到的那种剑杆织机的引纬装置中,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建议提供与每一剑杆轮相结合的第一位置调整部件。第一位置调整部件具有一个直线的制导表面,直线的制导表面从接近于在卷绕区域和非卷绕区域之间的第一进/出边界位置,向剑杆头直线延伸,卷绕区域是剑杆带被卷绕在剑杆轮上的区域,而非卷绕区域是剑杆带与剑杆轮不接触的区域。直线的制导表面被安排成与剑杆带接触。第一进/出边界存在于接近剑杆头的位置。另外,第二位置调整部件与每一剑杆轮一起被配置,并且具有一个直线的制导表面,直线的制导表面与接近于在卷绕区域和非卷绕区域之间的第二进/出边界位置处的剑杆带接触。第二进/出边界存在于远离剑杆头的位置处。此外,第三位置调整部件与每一剑杆轮一起被配置,并且具有一个曲线的制导表面,曲线的制导表面曲线地沿着剑杆轮的外圆表面从对应于或者接近于第一进/出边界位置处延伸通过卷绕区域的一个部分。通过上面提到的第一位置调整部件、第二位置调整部件、第三位置调整部件的合作,调整相对于剑杆轮的外圆表面的剑杆带的位置。
按照上面所述的安排,第三位置调整部件的曲线的制导表面用于抑制剑杆带从在第一进/出边界延伸到卷绕区域的范围中的剑杆轮的外圆表面移出的趋向,结果,能够防止剑杆头的集中的大的内力施加到特定范围中的驱动力接收孔上。
在实现本发明的方法中,为了加强起见,剑杆带最好包含碳纤维。
由碳纤维形成的加强材料特别适合于把抗弯刚度赋予给剑杆带,对于剑杆带,它需要从曲线状态过渡到直线状态。
在实现本发明的另一个方法中,剑杆带最好应该被安排成这样:卷绕在剑杆轮上的卷绕区域实际上等于180度的角度范围,并且,分别在固定的制导装置的引导下,分别从卷绕区域直线地延伸出第一和第二进/出边界。
根据上述的设置,实现从曲线状态过渡到直线状态的剑杆带,通过固定的制导装置,能够沿着直线路径以高的可靠性移动。
在实现本发明的又一个方法中,第三位置调整部件的曲线的制导表面,最好应该被设计成具有一个不超出卷绕区域的长度的一半的长度。
同时,应注意到:如果曲线的制导表面被配置成延伸通过整个的卷绕区域,那么,在曲线的制导表面和剑杆带之间的摩擦阻力作用将过大地增加,进而,不仅引起大量的动力消耗,而且也产生大量的热。另外,由于摩擦产生的热将降低剑杆带的高的速度。因此,使用具有其弧形长度不大于卷绕区域的一半长度的曲线制导表面的第三位置调整部件,是非常有利于避免动力消耗和由于摩擦产生的热降低剑杆带的速度的问题。
在实现本发明的另一个方法中,第三位置调整部件最好应该配备有直线的制导表面,直线的制导表面在与第一进/出边界相反的方向上从曲线的制导表面不断地延伸。
根据上述的设置,从剑杆轮的外圆表面迅速向前飞出的剑杆带,通过平的制导表面,能多在曲线的制导表面和剑杆轮的外圆表面之间被光滑地引导。
在实现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的方法中,第三位置调整部件可以被安排成:可以从剑杆轮的外圆表面向前和向外移动。
根据上述的设置,第三位置调整部件的曲线的制导表面的制导位置,能够被精确地调整到一个适当的位置。
在实现本发明的又一个优选的方法中,第一位置调整部件和第三位置调整部件可以被整体地形成在一起。
由于这种特征,位置调整部件的制造和安装能够非常方便。
在实现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的方法中,运行位置非正常检测器可以被安置在靠近剑杆带的运行路径,剑杆带的运行路径在位于第三位置调整部件和第二进/出边界之间的卷绕区域里。
同时,应注意到:当驱动力接收孔的磨损增加时,在离心力的影响下,剑杆带将变得更象要从剑杆轮的外圆表面迅速地向外飞出。运行位置非正常检测器被配备用于检测剑杆带与本来的行进或运行路径的偏差。因此,在由于驱动力接收孔的严重的磨损而引起的剑杆带被破坏或断裂以前,能够用新的剑杆特替换旧的剑杆带。
通过阅读下面的优选实施例的说明以及伴随的附图,将会更容易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的和其他的目的、特征和伴随的优点。
在下面的说明过程中,要参考附图,其中:
图1(a)是表示按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剑杆织机的引纬装置的侧面视图;
图1(b)是图1(a)的放大了的一部分的剖面视图并说明在图1(a)中表示的应用在引纬装置中的第一和第三位置调整部件;
图1(c)是图1(a)的放大了的一部分的剖面视图并说明在图1(a)中表示的应用在引纬装置中的第二位置调整部件;
图2(a)是表示按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引纬装置的前面视图;
图2(b)同样是表示按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应用在引纬装置中的第一位置调整部件的放大了的一部分的剖面视图;
图3是表示按照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剑杆织机的引纬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放大了的一部分的侧面剖视图;和
图4是表示按照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剑杆织机的引纬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侧面视图。
现在,参考图,与优选的或典型的实施例一起,详细说明本发明。
在下面的说明中,引用字符指示全部的几个视图的对应部分。另外,也会明白:如"左"、"右"、"向上"、"向下"、和类似的术语是常用的词,不被构成限定的术语。
现在,与图2(a)和图2(b)一起,参见图1(a)到图1(c),来说明按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剑杆织机的引纬装置。
在图中,引用数字11表示纬线引入剑杆头,纬线引入剑杆头适用于从纬线引入开始一侧插入到由经线(没有表示)形成的梭口。纬线引入剑杆头11被固定到剑杆带12的引导端部处。剑杆带12被部分地卷绕在剑杆轮13上,并且另一端被固定。为了加强的目的,剑杆带12最好应该包含碳纤维。
剑杆轮13被安装在支撑轴131上,以致于可绕着轴131作往复转动,进而,与织机的转动同步地被往复驱动。另外,在纬线引入的端部一侧,剑杆轮(没有表示)被安排成作往复驱动。纬线接收剑杆头(没有表示)被固定于剑杆带(也没有表示)的引导端部处。剑杆带被卷绕在剑杆轮上,并且另一端被固定。因此,通过二个剑杆轮的往复转动,纬线引入剑杆头11和纬线接收剑杆头(没有表示)互相同步地行进到梭口,使得他们互相在中央位置(由织物纤维的横向看)相遇。纬线引入剑杆头11输送到梭口的纬线,被传送到在中央位置的接收剑杆头。接着,通过二个剑杆轮的往复转动,纬线引入剑杆头11和纬线接收剑杆头分别在相反的方向上被收缩。在接收剑杆头从梭口缩回时,纬线被完全地引入通过由经线形成的梭口。
绕有剑杆带12的剑杆轮13具有外圆表面,其中,形成有一排驱动力传输齿14,而一排驱动力接收孔15被形成在剑杆带12上,每一个驱动力接收孔15的形状和每一个驱动力传输齿14的形状实际上是互补的。在剑杆轮13的外周或外圆的表面部分被卷绕有剑杆带12的卷绕区域E中,驱动力传输齿14和驱动力接收孔15互相啮合或配合,结果,通过驱动力传输齿14和驱动力接收孔15的合作运行,剑杆轮13的往复转动被转换成剑杆带12的直线移动。在这个时候,应该注意到:驱动力传输齿14的高度大于剑杆带12的厚度。
支撑轴131被支撑在支撑板16上,一对固定的制导装置28和29被牢固地固定在支撑平板16上。(参见图2(a))。固定的制导装置28用于在某一位置制导剑杆带12,在该位置,在通过在非卷绕区域H和上述的卷绕区域E之间的第一进/出边界K1以后,剑杆带12离开剑杆轮13的外圆表面,非卷绕区域H是剑杆轮13的外圆表面上不绕有剑杆带12的区域。另一方面,固定的制导装置29用于在某一位置制导剑杆带12,在该位置,在已经通过在非卷绕区域H和卷绕区域E之间的另一个或第二个进/出边界K2以后,剑杆带12离开剑杆轮13的外圆表面。在这种方法中,固定的制导装置28和29扮演了为剑杆带12确定直线行进路径的角色。
固定于支撑平板16上的其它部件分别是第一位置调整部件17、第二位置调整部件18和第三位置调整部件19。第一位置调整部件17被安置在从第一进/出边界K1延伸到非卷绕区域H的范围。第二位置调整部件18被安置在延伸横过卷绕区域E和非卷绕区域H的范围。另一方面,第三位置调整部件19被安置在从第一进/出边界K1延伸到卷绕区域E的范围中。第一位置调整部件17和第二位置调整部件18分别被配备有直线制导表面171和181,每一个制导表面被设计成实现与非卷绕区域H里的剑杆带12的接触。另一方面,第三位置调整部件19被配备有曲线制导表面191,曲线制导表面191适合于在卷绕区域E里与剑杆带12接触。应该注意到:曲线制导表面191不断地和光滑地延伸到第一位置调整部件17的直线制导表面171。换言之,直线制导表面171相当于一个与曲线制导表面191相切的平面。
如图1(b)、图1(c)、图2(a)和图2(b)所示,直线制导表面171和181和曲线制导表面191,每一个分别形成有空的凹槽172、182和192,使得伸出形成在剑杆带12中的驱动力接收孔15的驱动力传输齿14的顶部141,分别能够被空隙凹槽172、182和192容纳。
在离心力的作用和剑杆带的弹性恢复的影响下,在从剑杆轮13的外圆表面离开的剑杆带12的一部分,趋向于从原设计的直线行进路径迅速地向外飘出或飞出。这时,应该注意到:直线地从进/出边界K1延伸向着纬线引入剑杆头11的直线制导表面171用于调整剑杆带12的位置,剑杆带12的位置是相对于与剑杆带12接触的剑杆轮13的外圆表面的位置。另一方面,在覆盖边界K2的范围中,直线制导表面181调整或控制剑杆带12的位置,剑杆带12的位置是相对于与剑杆带12接触的剑杆轮13的外圆表面的位置。换言之,当剑杆带12从剑杆轮13离开时,第一位置调整部件17和第二位置调整部件18,对抑制剑杆带12从原设计的直线行进路径向外飞出的趋向是有效的。
另一方面,沿着剑杆轮13的一部分外圆表面弯曲地延伸过卷绕区域E的曲线制导表面191起到调整剑杆带12的位置的作用,剑杆带12的位置是相对于与剑杆带12接触的剑杆轮13的外圆表面的位置。在现在考虑的纬线引入装置中,曲线制导表面191的弧线的长度被选定为卷绕区域E的尺寸的四分之一。
限制开关型的运行位置非正常检测器20被安置在卷绕区域E中,卷绕区域E位于第三位置调整部件19和第二进/出边界K2之间。运行位置非正常检测器20具有探测器探头201,探测器探头201被安置在靠近卷绕区域E里的剑杆带12的运行路径处。当运行位置非正常检测器20输出一个不正常的信号时(即:当组成运行位置非正常检测器20的开关被靠近或接通时),从运行位置非正常检测器20输出的不正常信号被提供给控制器21。根据该不正常信号,控制器21能够启动一个警报设备22,停止织机驱动马达M的运行。
这时,应该补充说一句:与纬线接收剑杆头1一起配备一个上述的类似的制导/控制结构或机构被安装在与平板16类似的支撑板上,尽管没有在图中表示。
按照上述的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纬线引入装置能够提供下面提到的有利的效果。
(1-1)
实际上,在与从梭口缩回纬线引入剑杆头11的完成相对应的时间点时,剑杆轮13的角速度的变化速率将大量地增加,当然,这将导致施加在纬线引入剑杆头11上的内力相应地增加。另外,在卷绕区域E里,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剑杆带12趋向于从剑杆轮13的外圆表面迅速地向外飘出或飞出。在这种情况中,曲线制导表面191阻止剑杆带12从这样的路径偏离:沿着从第一进/出K1部分延伸到卷绕区域E的在弧线区域E1里的剑杆轮13的外圆表面延伸的路径。因此,在弧线区域E1里,驱动力传输齿14被迫积极地和一对中驱动力接收孔15互相啮合,由此,施加在纬线引入剑杆头11上的内力,由在驱动力传输齿14和驱动力接收孔15之间的啮合部分分散地承担。因此,如同施加在在纬线引入剑杆头11上那样大的内力,能够被免于集中在特定区域里的驱动力接收孔15上。在这种方式中,驱动力接收孔15被保护,免受损伤或破坏,结果,剑杆带12的使用寿命能够被延长。
(1-2)
剑杆带12必须具有高的抗弯刚度,因为,在从剑杆轮13的卷绕区域E里的曲线状态过渡到直线的行进路径时,剑杆带12必须从曲线状态恢复到直线状态。这时,应该注意到:使用碳纤维的剑杆带12的强度非常有利于给剑杆带12以所需的足够的抗弯刚度,足够的抗弯刚度用于剑杆带12迅速地从曲线状态恢复到直线状态。
(1-3)
如果曲线的制导表面191被配置成延伸通过整个的卷绕区域E,那么,在曲线的制导表面191和剑杆带12相互滑动接触的面积将明显地增加。此外,剑杆带12的能够弯曲变形的地方,在卷绕区域E里变得不能利用。由于这个原因,在曲线的制导表面191和剑杆带12之间的摩擦阻力将过量地增加,进而,不仅引起大量的动力消耗,而且也产生大量的热。很容易理解:由于摩擦产生的热将降低剑杆带12的高的速度。因此,使用具有其弧形长度短于卷绕区域E的一半长度的弧形长度的曲线制导表面191的第三位置调整部件,是非常有利于避免动力消耗和由于摩擦产生的热降低剑杆带12的速度的问题。
(1-4)
当驱动力接收孔15的磨损增加时,剑杆带12要从卷绕区域E里的剑杆轮13的外圆表面迅速地向外飘出或飞出的趋向变得更显著。在按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引纬装置中,运行位置非正常检测器20被配备用于检测剑杆带12在卷绕区域E里的与本来的运转或运行路径的偏差。因此,在由于驱动力接收孔15的严重的磨损而引起的剑杆带12被破坏或断裂以前,能够用新的剑杆带替换旧的剑杆带12。
实施例2
下面,通过参考图3,将说明按照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引纬装置,其中,用同样的引用数字来指示与第一实施例的引纬装置相同或等价的部件。
参见图3,第三位置调整部件23被配备有曲线制导表面231和平的制导表面232。平的制导表面232与曲线制导表面231相切地延伸,并且,用于在曲线制导表面231和剑杆轮13的外圆表面之间光滑地引导剑杆带12,使得剑杆带12不从剑杆轮13的外圆表面迅速地径向外飞出。
实施例3
下面,通过参考图4,将说明按照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引纬装置,其中,用同样的引用数字来指示与第一实施例的引纬装置相同或等价的部件。
在按照本发明的本实施例的引纬装置中,第三位置调整部件19被可转动地安装在支撑轴24上。支撑块25被牢固地固定在支撑平板16上。位置调整螺杆26以螺纹方式安装在支撑块25中,并具有头部261,头部261被安置成对着第三位置调整部件19的后部表面。锁紧螺母271与位置调整螺杆26相配合。通过夹住锁紧螺母271,位置调整螺杆26被固定在支撑块25上。当位置调整螺杆26从支撑块25螺旋移动时,第三位置调整部件19被推动着朝着剑杆轮13的外圆表面方向移动。按照这一方法,形成在第三位置调整部件19中的曲线制导表面191的制导位置能够很好地进行调整,使得合适的制导位置能够被实现。
在上述的引纬装置中,分别配备有第一位置调整部件17和第三位置调整部件19。然而,能够以整体结构的方式把这些部件结合在一起。另外,可以采取这样的安排:在弹力的作用下,第三位置调整部件19被压在剑杆带12上。此外,本发明同样能够被应用于这样的引纬装置中:这种引纬装置使用包含作为加强材料的芳族纤维和玻璃纤维剑杆带。
由前面的说明将会理解:在按照本发明的引纬装置中,用第三位置调整部件19调整剑杆带12的位置,其位置是相对于剑杆轮的外圆表面上的实际上是从接近于在卷绕区域E和部分非卷绕区域H之间的第一进/出边界K1的位置延伸到卷绕区域E的区域。由于这种安排,剑杆带12的使用寿命能够被大大地延长。
由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许多特征和优点是显然的,因此,权利要求趋向于覆盖属于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剑杆织机的纬线引入装置的所有这样的特征和优点。另外,因为数字的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熟练的技术人员来说将容易发生,所以没有必要把本发明限制于上面说明和描述的结构和操作。于是,所有合适的修改和等同物可能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剑杆织机的引纬装置,包括:一对相互对着安置的其方向实际上是与经线延伸的方向垂直的剑杆轮(13),并且,每一个剑杆轮具有许多个形成在外圆表面上的驱动力传输齿(14)、一对分别与剑杆轮(13)一起配备的剑杆带(12),并且,每一剑杆带易于沿着相结合的剑杆轮(13)的外圆表面的弹性变形和直线形式的弹性恢复,每一所述的剑杆带(12)形成有许多驱动力接收孔(15),驱动力接收孔(15)能够与相结合的剑杆轮(13)的所述的驱动力传输齿(14)相啮合,所述的剑杆带(12)分别被部分地卷绕在所述的剑杆轮(13)上、以及一对分别安装在所述的剑杆带(12)的引导端部的剑杆头(11),其中,所述的成对的剑杆头(11)被引入到由所述的经线形成的梭口,剑杆头(12)相互对着并通过剑杆轮(13)的往复转动在那里收缩,因此,把纬线引入并通过所述的梭口,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剑杆织机的引纬装置还包括:
与每一个所述的剑杆轮(13)一起配置的第一位置调整部件(17),所述的第一位置调整部件(17)具有一个直线的制导表面(171),直线的制导表面(171)从接近于在卷绕区域(E)和非卷绕区域(H)之间的第一进/出边界(K1)的位置向所述的剑杆头(11)直线延伸,卷绕区域(E)是所述的剑杆带(12)被卷绕在所述的剑杆轮(13)上的区域,而非卷绕区域(H)是所述的剑杆带(12)不被卷绕在所述的剑杆轮(13)上的区域。所述的直线的制导表面(171)被安排成与所述的剑杆带(12)接触。所述的第一进/出边界(K1)位于接近所述的剑杆头(11)的位置;
与每一个所述的剑杆轮(13)一起被配置的第二位置调整部件(18),并且第二位置调整部件(18)具有一个直线的制导表面(181),直线的制导表面(181)在所述的卷绕区域(E)和所述的非卷绕区域(H)之间的第二进/出边界(K2)的区域内的位置处与所述的剑杆带(12)接触,所述的第二进/出边界(K2)位于远离所述的剑杆头(11)的位置处;和
与每一个所述的剑杆轮(13)一起被配置的第三位置调整部件(19),第三位置调整部件(19)具有一个曲线的制导表面(191),曲线的制导表面(191)曲线地沿着所述的剑杆轮(13)的外圆表面从对应于或者易于笫一进/出边界(K1)的区域内的位置处延伸通过所述的卷绕区域(E)的一个部分;所述的第三位置调整部件(19)与所述的第一位置调整部件(17)分离,从而第三位置调整部件(19)相对于所述的剑杆轮(13)的位置可以独立于所述的第一位置调整部件(17)而被调整;
其中,通过所述的第一位置调整部件(17)、所述的第二位置调整部件(18)、所述的第三位置调整部件(19)的配合,调整所述的剑杆带(12)相对于所述的剑杆轮(13)的外圆表面的位置。
2、如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剑杆织机的引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剑杆带(12)包含加强用的碳纤维。
3、如在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剑杆织机的引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剑杆带(12)卷绕在所述的剑杆轮(13)上的所述的卷绕区域(E)实际上等于180度的角度范围,并且,分别在固定的制导装置(28,29)的引导下,分别从所述的卷绕区域(E)直线地延伸出所述的第一和第二进/出边界(K1,K2)。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个所述的剑杆织机的引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位置调整部件(19)的所述的曲线的制导表面(191),具有一个不超出所述的卷绕区域(E)的长度的一半的长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剑杆织机的引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位置调整部件(23)具有直线的制导表面(232),直线的制导表面(232)在与所述的第一进/出边界(K1)相反的方向上从所述的曲线的制导表面(231)连续地延伸。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剑杆织机的引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位置调整部件(19)被安排成:从剑杆轮(13)的外圆表面向前和向外是可移动的。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个所述的剑杆织机的引纬装置,其特征在于:运行位置非正常检测器(20)被安置在靠近所述的剑杆带的运行路径处,剑杆带的运行路径在位于所述的第三位置调整部件(19)和所述的第二进/出边界(K2)之间的所述的卷绕区域(E)里。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66248/1997 | 1997-09-30 | ||
JP9266248A JPH11107113A (ja) | 1997-09-30 | 1997-09-30 | レピア織機における緯入れ装置 |
JP266248/97 | 1997-09-30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218852A CN1218852A (zh) | 1999-06-09 |
CN1071815C true CN1071815C (zh) | 2001-09-26 |
Family
ID=174283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9812056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1815C (zh) | 1997-09-30 | 1998-09-30 | 剑杆织机的引纬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0905296B1 (zh) |
JP (1) | JPH11107113A (zh) |
KR (1) | KR100279242B1 (zh) |
CN (1) | CN1071815C (zh) |
TW (1) | TW501605U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6005597A1 (de) * | 2004-07-14 | 2006-01-19 | Picanol N.V. | Verfahren zum überprüfen eines greiferantriebrades einer webmaschine, greiferantriebsrad und greiferwebmaschine |
CN102587005B (zh) * | 2012-03-12 | 2013-07-31 | 天津海天长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碳纤维布织机 |
KR101872350B1 (ko) | 2016-06-16 | 2018-06-28 | 주식회사 케이지에프 | 탄소섬유 플랫얀 직기의 위사 위입장치 |
CN109295598B (zh) * | 2018-10-23 | 2023-10-10 | 天津工业大学 | 一种碳纤维三维织物自动编织机变动程窄缝通道引纬装置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065231A1 (en) * | 1981-05-15 | 1982-11-24 | VAMATEX S.p.A. | Arrangement for controlling the movement of the weft conveying grippers in shuttleless looms |
EP0285001A2 (de) * | 1987-04-03 | 1988-10-05 | Textilma AG | Greiferwebmaschine |
DE4035101A1 (de) * | 1989-11-03 | 1991-05-08 | Nuovo Pignone Spa | Verbessertes bandantriebssystem fuer den schussgreifer in einem schuetzenlosen webstuhl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H596355A5 (zh) * | 1976-07-08 | 1978-03-15 | Rueti Ag Maschf | |
IT8521893V0 (it) * | 1985-05-22 | 1985-05-22 | Lamiflex Srl | Struttura di nastro per telai senza navetta. |
IT1217546B (it) * | 1988-05-10 | 1990-03-30 | Vamatex Spa | Nastro di comando del moto di pinze di trasporto della trama in telai di tessitura senza navette atto a consentire il rilevamento del suo stato di usura |
-
1997
- 1997-09-30 JP JP9266248A patent/JPH11107113A/ja active Pending
-
1998
- 1998-07-27 TW TW090203120U patent/TW501605U/zh unknown
- 1998-09-23 EP EP98118019A patent/EP0905296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8-09-23 KR KR1019980039492A patent/KR100279242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8-09-30 CN CN98120562A patent/CN1071815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065231A1 (en) * | 1981-05-15 | 1982-11-24 | VAMATEX S.p.A. | Arrangement for controlling the movement of the weft conveying grippers in shuttleless looms |
EP0285001A2 (de) * | 1987-04-03 | 1988-10-05 | Textilma AG | Greiferwebmaschine |
DE4035101A1 (de) * | 1989-11-03 | 1991-05-08 | Nuovo Pignone Spa | Verbessertes bandantriebssystem fuer den schussgreifer in einem schuetzenlosen webstuhl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218852A (zh) | 1999-06-09 |
KR100279242B1 (ko) | 2001-02-01 |
TW501605U (en) | 2002-09-01 |
KR19990030071A (zh) | 1999-04-26 |
EP0905296A1 (en) | 1999-03-31 |
EP0905296B1 (en) | 2003-03-12 |
JPH11107113A (ja) | 1999-04-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5302C (zh) | 切割可熔融织物并同时熔焊切边的超声波装置 | |
CN1071815C (zh) | 剑杆织机的引纬装置 | |
ES2110458T3 (es) | Dispositivo autoajustable para frenar el hilo en las unidades alimentadoras de trama. | |
CN102234864A (zh) | 用于三维纺织的纺织机和方法 | |
CN1126256A (zh) | 带至少一个梳栉的经编机和用于这种经编机的可更换元件 | |
CN105133060A (zh) | 单丝生产线的牵伸装置 | |
WO2010004284A1 (en) | Multi-axial fabric | |
DE1176438B (de)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stossfreien An-trieb von aus einer Ruhelage in eine andere zu bewegenden Maschinenelementen | |
US5107903A (en) | Guide block arrangement for a weft gripper tape | |
CN1034725C (zh) | 轮转印刷机上输纸的侧面定位装置的调整装置 | |
CN1287025C (zh) | 用于剑杆织机的引纬设备 | |
CN1085968A (zh) | 一种用于连续开口织机的纬纱握持装置 | |
CN1974902A (zh) | 用于织造机的组合式驱动系统 | |
EP0333647A1 (de) | Projektilwebmaschine und Projektil für die Webmaschine | |
EP0615013B1 (de) | Projektil-Breitwebmaschine | |
CN1215442A (zh) | 轴向盘式制动器和含有轴向盘式制动器的喂纱器 | |
CN1306093C (zh) | 不规则送纱装置 | |
CN1856608A (zh) | 织带机 | |
DE102018212847B3 (de) | Vorrichtung zum Einstellen der Kettspannung von Kettfäden | |
CN212611123U (zh) | 一种具有纱线限位装置的片梭织机 | |
CN1077619C (zh) | 一种用于喷水织机的钢筘及使用这种钢筘的织造方法 | |
US20030075231A1 (en) | Draw-off device for narrow fabric looms | |
US3862649A (en) | Covering band for weft inserter driving mechanism in multiple-shed weaving machines | |
CN1040783C (zh) | 在无梭织机中用于夹纬器引入带的改进的导向系统 | |
CN115247310B (zh) | 一种多轴段恒张力整经工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9 |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