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75813A - 冷却基板、冷却组件、显示组件、树脂池组件、3d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冷却基板、冷却组件、显示组件、树脂池组件、3d打印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175813A CN107175813A CN201710527296.6A CN201710527296A CN107175813A CN 107175813 A CN107175813 A CN 107175813A CN 201710527296 A CN201710527296 A CN 201710527296A CN 107175813 A CN107175813 A CN 10717581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oling
- substrate
- high temperature
- light
- cooling substr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10/00—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40/00—Auxiliary operations or equipment, e.g. for material handl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30/00—Apparatu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冷却基板、冷却组件、显示组件、树脂池组件和3D打印机,该冷却组件包括:冷却基板(3)、第一耐高温透光介质(4)、第二耐高温透光介质(9);其中,所述冷却基板(3)的上表面(31)设置有第一耐高温透光介质(4),且所述冷却基板(3)的下表面(32)设置有第二耐高温透光介质(9);所述冷却基板(3)具有连续的镂空结构,使得在所述冷却基板(3)与所述第一耐高温透光介质(4)和所述第二耐高温透光介质(9)之间形成有用于冷却液流过的流道(3a)。该冷却组件具有较强的散热能力,在受热后不易产生明显形变,能够保证打印机的正常工作和打印精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3D打印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冷却基板、冷却组件、显示组件、树脂池组件、3D打印机。
背景技术
在3D(three dimensional)打印领域中,快速成型技术根据使用材料、成型方式等的不同可划分为多种类别,其中较为常见的是光固化快速成型。光固化成型的原理是:利用流体状态的光敏树脂(UV)在光照下发生聚合反应的特点,将光源按照待成型物体的截面形状进行照射,使流体状态的树脂固化成型。具体而言,光固化3D打印机通过数据传输设备将3D打印对象的横截面图案一层一层地传输到LCD屏上,然后用相应波长的光照射LCD屏,使得LCD屏上方的液体树脂按照图案一层一层的固化,最终形成指定的3D打印对象。
根据上述原理,为了提高光固化成型速度,需要同时减小每层固化时间和提升光源强度,这将导致树脂固化时释放的热量在短时间内无法散播出去,热量将堆积在树脂池池底,使得树脂池内的树脂温度升高且呈阶梯分布,越靠近树脂池池底,温度越高。一般而言,树脂池池底的最高温度会超过120°。树脂池池底通常选用高分子透氧膜,在超过120°的高温环境下高分子透氧膜会发生褶皱变形,使得树脂池不能正常使用,最终会导致光固化成型失败、树脂池损坏,并由此增加了使用成本。
现有技术中,可以采用在LCD屏的下方设置有用于加强散热的具有冷却功能的装置。例如对于液体冷却而言,可以利用敷设冷却液管道或者在冷却基板上设置凹槽的方法形成供冷却液流动的流道,从而可以实现将冷却对象上的热量带走。但是在长期打印状态下,冷却组件会受到LED光源发出的光照照射,以及3D打印机工作中释放的热量的影响,导致冷却组件自身也将基于热胀冷缩的原理受温度变化而产生变形。由于冷却组件在受到高温影响下将产生明显的形变,不仅无法很好贴合散热对象而影响散热效果,并且由于其表面产生较大的形变还将改变光源透过冷却组件照射到LCD的光线,影响光固化打印质量以及打印精度。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冷却组件,该冷却组件具有较强的散热能力,在受热后不易产生明显形变,能够保证打印机的正常工作和打印精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用于光固化3D打印机的冷却组件,其中,包括:冷却基板、第一耐高温透光介质、第二耐高温透光介质;其中,所述冷却基板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耐高温透光介质,且所述冷却基板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二耐高温透光介质;所述冷却基板具有连续的镂空结构,使得在所述冷却基板与所述第一耐高温透光介质和所述第二耐高温透光介质之间形成有用于冷却液流过的流道。
可选地,所述镂空结构的两侧侧壁分别从所述冷却基板的所述上表面朝向所述下表面倾斜延伸。
可选地,所述镂空结构的截面形成为梯形镂空,该梯形镂空在所述冷却基板的所述上表面的开口口径大于在所述冷却基板的所述下表面开口的口径。
可选地,所述镂空结构的所述侧壁的倾斜角度α为10°~30°。
可选地,所述第一耐高温透光介质与第二耐高温透光介质为玻璃材质。
可选地,所述第一耐高温透光介质的厚度为0.3mm~2mm,所述第二耐高温透光介质的厚度为3mm~8mm。
可选地,所述第一耐高温透光介质与所述第二耐高温透光介质具有相同的热膨胀系数。
可选地,所述第一耐高温透光介质和所述第二耐高温透光介质分别与所述冷却基板粘接。
可选地,在所述冷却基板上设置有与所述流道连通的冷却液入口流道盖和冷却液出口流道盖,并且所述冷却液入口流道盖与入口导管连通,所述冷却液出口流道盖与出口导管连通。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还提供一种用于光固化3D打印机冷却组件的冷却基板,所述冷却基板具有连续镂空结构。
可选地,可选地,所述镂空结构的两侧侧壁分别从所述冷却基板的上表面朝向所述冷却基板的下表面倾斜延伸。
可选地,所述镂空结构的截面形成为梯形镂空,该梯形镂空在所述冷却基板的所述上表面的开口口径大于在所述冷却基板的所述下表面开口的口径。
可选地,所述镂空结构的所述侧壁的倾斜角度α为10°~30°。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组件,包括LCD屏以及上述公开的冷却基板,所述LCD屏设置于所述冷却基板的上表面,以使得所述冷却基板在所述LCD屏和所述第二耐高温透光介质之间形成有用于冷却液流过的流道。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一种显示组件,包括LCD屏以及上述公开的冷却组件,所述LCD屏设置于所述第一耐高温透光介质的上表面或者所述第二耐高温透光介质的下表面。
根据本公开的再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光固化3D打印机的树脂池组件,其中,包括用于容纳树脂材料且池底透光的池体,以及用于可拆卸的安装该池体的安装座;其中,在所述池体与所述安装座之间设置有上述公开的显示组件。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光固化3D打印机,其中,包括上述公开的树脂池组件,以及用于提供冷却液的冷却系统,所述冷却系统与所述冷却组件连接。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方面,冷却基板上形成连续镂空,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凹槽结构,本冷却基板的厚度均匀,避免因冷却基板厚度不均在受热后产生较大的明显的弯曲变形;另一方面,该冷却组件在冷却基板的上下表面还设置有耐高温透光介质,配合连续镂空共同形成供冷却液流动的流道,可以很好地为打印机起到散热的效果,从而能够保证3D打印机的正常、高效的工作。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公开提供的冷却基板的纵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冷却基板镂空侧壁倾垂直于基板表面的实施例的光路图(图中圆圈部分代表阴影,无光线穿过);
图3为冷却基板镂空侧壁倾斜于基板表面的实施例的光路图;
图4为本公开提供的实施例的显示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 A部放大图;
图6为本公开提供的冷却基板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提供的安装有入口导管及出口导管的显示组件的纵截面示意图;
图8为本公开提供的树脂池组件的纵截面示意图(包含池体以下结构);
图9本公开提供的实施例中安装冷却液导管的冷却组件仰视图;
图10为本公开提供的显示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11为本公开提供的树脂池组件(未含树脂池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公开提供的树脂池组件安装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池体 2LCD屏 3冷却基板 4第一耐高温透光介质
5安装座 6锁扣 7入口导管 8出口导管
51回型安装部 52支撑侧壁 3a流道 3b冷却液入口流道盖
3c冷却液出口流道盖 9第二耐高温透光介质 91避让口
31上表面 32下表面 10侧壁 20显示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附图中的上、下、左、右,其中,横截面为沿从左至右切割形成的截面,纵截面为沿上下切割的截面,“内、外”是指相对于相应部件外轮廓的内、外。
如图4和图5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组件示意图,参照该图具体说明本公开冷却组件实施例的结构。
本公开提供一种用于光固化3D打印机的冷却组件,包括公开的冷却基板3、第一耐高温透光介质4、第二耐高温透光介质9;其中,冷却基板的上表面31设置有第一耐高温透光介质4,且冷却基板3的下表面32设置有第二耐高温透光介质9。这样,加之冷却基板3上本身具有连续镂空,使得在冷却基板3与第一耐高温透光介质4和第二耐高温透光介质9之间形成有用于冷却液流过的流道3a。实现本冷却组件具有较好的散热能力的同时,也可以减小因受到高温影响产生的较大变形,保证打印机的正常、高效的工作。
首先,关于第一耐高温透光介质4与第二耐高温透光介质9。
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耐高温透光介质4与第二耐高温透光介质9均可以为玻璃材质,玻璃材质在具有良好的透光性的同时,能够对冷却基板3的镂空结构进行密封以形成封闭流道,供冷却液正常流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上述的耐高温透光介质还可以COC(Cyclic olefin copolymer)板,即环烯烃类共聚物形成的透光板,其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高刚度和高强度,耐高温并且具有高透明性。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耐高温透光介质4的厚度可以小于第二耐高温透光介质9。其中,由于第一耐高温透光介质4主要用于密封冷却基板在上表面31的镂空部分,而且第一耐高温透光介质4将直接接触待冷却对象,因此,可以采用厚度较小的玻璃薄膜,以便保证密封的同时增强冷却效果。第二耐高温透光介质9同样要密封冷却基板在下表面的镂空,从而形成流道3a。除此之外,当第二耐高温透光介质9采用厚度厚一些的玻璃板时,还同时具有避免冷却基板3产生较大变形的作用。
具体地,由于在温度变化时,冷却组件的各个部件在高温状态下均会发生变形,尤其是本公开中的冷却基板基于其结构特性,会因热胀冷缩产生的变形现象发生。当第二耐高温透光介质9采用厚度较厚一些的玻璃板时,基于其本身的高抗弯模量。因此,增加上述的耐高温透光介质9后,其与冷却基板3之间高强度的连接使得可以利用其本身的刚性保护冷却基板3,可以进一步减小冷却基板3因受温度变化影响产生的变形。
在更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耐高温透光介质4的厚度可以为0.3mm~2mm,既起到了密封的作用,同时又具有较轻的重量,减小冷却组件的重量。第二耐高温透光介质9的厚度可以为3mm~8mm,这样除起到对冷却基板3的镂空结构进行密封作用外,还额外为冷却基板3提供足够的刚性支撑。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耐高温透光介质也可以采用玻璃薄膜,相应地,第一耐高温透光介质可为玻璃板;或者第一耐高温透光介质与第二耐高温透光介质均为玻璃薄膜;或者第一耐高温透光介质与第二耐高温透光介质均为玻璃板,并且在采用玻璃板时,第一耐高温透光介质与第二耐高温透光介质是否采用相同厚度的玻璃板,或者哪个玻璃板更厚,本公开并无限制。只要是能够透光且不影响打印成型质量即可。
在较优的实施例中,为了避免冷却组件因高温受到明显的变形,第一耐高温透光介质4与第二耐高温透光介质9具有相同的热膨胀系数,或者相近的热膨胀系数。也即,上述两个耐高温透光介质的热胀冷缩的变形率是一样的,这样可以避免两者因受到高温影响变形率不一致,导致冷却组件本身产生较为明显的形变。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耐高温透光介质4与第二耐高温透光介质9分别与冷却基板3粘接,从而使得冷却组件易于整体更换。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考虑到基板和耐高温透光介质的单独更换,也可使用其他诸如螺纹固定,借助螺钉或铆钉等工具将组件各层部件连接在一起。或者,第一耐高温透光介质4与第二耐高温透光介质9分别与冷却基板也可以在外部夹持力的作用下连接。因此,本公开对于具体采用的连接方式不作限制。
其次,关于冷却组件中的冷却基板3。
如图1所示为本公开光固化3D打印机冷却组件中的冷却基板3的结构示意图。该冷却基板3具有连续的镂空结构,镂空结构使得该冷却基板3在镂空以外的部分具有相同的厚度。
由于具有均匀的厚度,使得公开冷却组件所采用的冷却基板在受热后各个部分膨胀程度相同或相近,从而能够使得冷却基板3避免产生变形,保证表面的平整度,从而能够更好地贴合被冷却对象(例如,如LCD屏幕),从而能够保证3D打印机正常、高效的工作。
在冷却基板镂空侧壁10的结构方面,作为较优的实施例,镂空结构的侧壁10整体倾斜于冷却基板上表面(亦倾斜于下表面)。然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镂空结构的侧壁10可以垂直或近似垂直于冷却基板3的上下表面。
图2为冷却基板镂空侧壁倾垂直于基板表面的实施例的光路图,图3为冷却基板镂空侧壁倾斜于基板表面的实施例的光路图。
如图2所示,垂直设置的侧壁10会完全阻挡入射光,这样会导致侧壁10区域上的光强度明显低于其他区域的光强度,光强度的明显差异将直接反应在打印制品上,打印制品的表面会产生较为明显的条状纹路,该条状纹路即为遮挡光线后产生的阴影造成的。因此为了避免垂直侧壁10遮挡入射光,影响打印精度和质量,如图3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镂空结构的两侧侧壁分别从冷却基板3的上表面朝向下表面倾斜延伸。也即,镂空结构的两侧侧壁10与冷却基板3的表面并非垂直,而是具有一定的夹角。即,侧壁10相比于冷却基板3的表面形成为斜壁,当入射光照射到该斜壁上时,斜壁可以起到对于入射光分光的作用,大大减少了被侧壁遮挡的入射光线,因此不会造成光线的较大的缺失,能够保证打印制品的表面的光洁度。
实际应用中,流经镂空结构构成的流道的冷却液与冷却基板具有大致相等的折射率,所述“大致相等”是指冷却液的折射率与冷却基板3的折射率相等,但是在一定可接受范围内冷却液的折射率也可以稍微大于或稍微小于冷却基板3的折射率,因而,在折射率不完全一致的情况下,斜壁的分光作用尤为重要,可以很好地保证透射过冷却基板的光线较为均匀的分布。需要说明的是,两侧侧壁10的倾斜方向可以一致也可以不一致,例如,镂空结构的截面可以形成为平行四边形、以及下述实施例中提到的梯形或者其他不规则的形状,只要能够起到分光的作用即可。
由于冷却基板3的上表面31直接用于接触待冷却对象,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镂空结构的截面形成为梯形镂空,该梯形镂空在冷却基板3的上表面31的开口口径要大于在冷却基板3的下表面32的开口口径。即,由于冷却基板上表面相比于冷却基板下表面更加接近于待冷却对象。因此,增大上开口的口径更加有利于增强冷却效果,以确保冷却液能快速地带走固化反应生成的热量。其中,梯形镂空可以为本实施方式中的等腰梯形,也可以为不等腰梯形,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镂空结构的截面可以形成为其他不规则的形状,例如侧壁可以从上表面朝向下表面弯曲延伸,只要能够满足上表面开口大于下开口即可具有上述更好的散热效果。在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中,镂空结构的侧壁的倾斜也可以形成在冷却基板的上表面开口小于或等于下表面开口。
进一步地,为了避免冷却基板开口过大,影响其自身刚度,在本实施方式中,镂空结构的侧壁的倾斜角度α为10°~30°。该倾斜角度α如图1所示即为镂空侧壁与垂直于冷却基板3表面的垂线的夹角。
参见图6至图9所示,在冷却基板3上设置有与流道3a连通的冷却液入口流道盖3b和冷却液出口流道盖3c,并且冷却液入口流道盖3b与入口导管7连通,冷却液出口流道盖3c与出口导管8连通。具体结构为,入口导管7和出口导管8的一端可以分别通过管接头连接在冷却基板3上而与冷却液入口流道盖3b和冷却液出口流道盖3c。入口导管7和出口导管8的另一端可以通过管接头与上述的冷却系统连接,从而实现冷却系统向流道3a中提供冷却液,并对回流的冷却液进行收集,以便于循环使用。
为了避免第二耐高温透光介质9影响上述入口导管7和出口导管8的安装,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第二耐高温透光介质9上形成有用于分别避让入口导管7和出口导管8的避让口91。具体地,通过切掉第二耐高温透光介质9的两个边角所形成避让口91,为冷却液入口流道盖3b和冷却液出口流道盖3c预留出安装位置,从而让冷却液经由冷却液入口流道盖3b和冷却液出口流道盖3c从入口导管7和出口导管8顺利的流入和流出,从而使得冷却液在冷却基板3的流道3a中的正常流通。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流道3a的形状为从冷却基板3的一端延伸到冷却基板3的另一端的蛇形。可以理解,这种设计可以尽可能地使流道3a布满冷却基板3,从而增加散热面积,提高冷却效率。当然,根据实际应用也可以采用其他流道3a形状,本公开不再一一列举。
对于上述冷却组件,可以适用于多种冷却形式,例如可以适用于液体冷却或气体冷却等。在本实施方式中,本公开采用液体冷却来提高冷却效率。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公开的冷却组件可以与光固化3D打印机的冷却系统连接,该冷却系统可以包括泵、散热器、风扇等部件,用于向冷却组件中泵送冷却液。对于冷却系统的具体结构等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显示组件,包括LCD屏2以及根据上述公开的冷却基板,其中,冷却基板3的下表面32还设置有第二耐高温介质9,为了使得冷却基板3的连续镂空结构形成为用于冷却液流过的封闭的流道3a,在本实施方式中,LCD屏2可以设置在冷却基板3的上表面31,例如,LCD屏2可以通过胶粘到冷却基板的周边,使得LCD屏2与冷却基板3在中间位置可以形成用于冷却液流过的流道3a。当然,该流道3a也可适用于冷却气体的流动。
在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组件中,包括LCD屏和上述公开的冷却组件。冷却基板3的上表面还设置有第一耐高温介质4,即,得到上文所公开的冷却组件。该第一耐高温介质4位于LCD屏2和冷却基板3之间且与冷却基板3之间形成用于冷却液流过的流道3a。第一耐高温介质4无需与LCD屏2固定连接,但是需要与冷却基板3密封安装,使得第一耐高温介质4与冷却基板3之间形成用于冷却液流过的流道3a,以实现降温。
当然,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下,由于设置有第一耐高温介质4,LCD屏2可以设置于第一耐高温透光介质4的上方或第二耐高温透光介质9的下方。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即在显示组件安装后,冷却组件位于LCD屏与3D打印机光源之间,也即LCD屏2设置于第一耐高温透光介质4的上方。冷却基板3负责为3D打印机散热,尤其是对所述LCD屏进行散热,光固化3D打印机通过数据传输设备将3D打印对象的横截面图案一层一层地传输到LCD屏上,通过光照射LCD屏使得液体树脂按照图案一层一层的固化,最终形成指定的3D打印对象。
如图11和图12所示,本公开还提供一种用于光固化3D打印机的树脂池组件,包括用于容纳树脂材料且池底透光的池体1,以及用于可拆卸的安装该池体1的安装座5。即,池体1安装在安装座5上,以进行3D打印,需要更换池体1时,可将池体1从安装座5上拆下。
对于安装座5的结构,如图11所示,安装座5可以包括回型安装部51和固定在回型安装部51下方的支撑侧壁52。回型安装部51与池体1的框体11的尺寸相匹配,支撑侧壁52对整个树脂池组件起支撑作用。基于上述池体1和安装座5的具体结构,如图12所示,池体1与安装座5的回型安装部51通过锁扣6可拆卸地连接。
同时,在池体1和安装座5之间设置有上述公开的显示组件(可以为上述公开的第一种显示组件,也可以为上述公开的第二种显示组件),这样,光源发出相应波长的光照射LCD屏2,LCD屏2照射发光后使得池体1中的树脂池材料固化成型。
为了避免光源照射产生的热量堆积到池体1内,影响固化成型的效率和质量。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公开的显示组件在LCD屏2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散热的冷却组件。由于冷却组件的设置,增加了树脂组件的散热能力,在3D打印过程中,显著提高了每层树脂固化完成的时间,提高了3D打印的工作效率。
如图1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冷却组件位于LCD屏2的下方且固定在安装座5上。具体而言,在安装座5包括回型安装部51的情况下,回型安装部51在内侧形成有台阶部,冷却组件的周边可通过螺栓等固定在安装座5的台阶部上,LCD屏2设置于冷却组件上方,可通过粘接的方式将LCD屏2与冷却组件连接,或可以采用紧固件或其他连接件来实现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耐高温透光介质4位于LCD屏2的下方,则无需与LCD屏2固定连接,其中,冷却组件同样固定在安装座5的回型安装部51上,第一耐高温透光介质4则位于LCD屏2的下方且与冷却基板3固定安装。这样,以为更换LCD屏2提供了便利;尤其,LCD屏2无需使用胶粘剂进行固定,可以避免在长期使用中胶粘剂对LCD屏2的腐蚀,延长了LCD屏2的使用寿命。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光固化3D打印机,包括上述的公开的树脂池组件,以及用于提供冷却液的冷却系统,所述冷却系统与所述冷却组件连接。通过冷却系统为冷却组件提供冷却液,实现对于树脂池组件的降温,加之冷却组件本身具有较高的抗变形能力,可以很好地保证3D打印机正常、高效的工作。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8)
1.一种用于光固化3D打印机的冷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基板(3)、第一耐高温透光介质(4)、第二耐高温透光介质(9);其中,
所述冷却基板(3)的上表面(31)设置有第一耐高温透光介质(4),且所述冷却基板(3)的下表面(32)设置有第二耐高温透光介质(9);
所述冷却基板(3)具有连续的镂空结构,使得在所述冷却基板(3)与所述第一耐高温透光介质(4)和所述第二耐高温透光介质(9)之间形成有用于冷却液流过的流道(3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镂空结构的两侧侧壁(10)分别从所述冷却基板(3)的所述上表面(31)朝向所述下表面(32)倾斜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镂空结构的截面形成为梯形镂空,该梯形镂空在所述冷却基板(3)的所述上表面(31)的开口口径大于在所述冷却基板(3)的所述下表面(32)开口的口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镂空结构的所述侧壁(10)的倾斜角度α为10°~30°。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冷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耐高温透光介质(4)与第二耐高温透光介质(9)为玻璃材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耐高温透光介质(4)厚度小于所述第二耐高温透光介质(9)。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耐高温透光介质(4)的厚度为0.3mm~2mm,所述第二耐高温透光介质(9)的厚度为3mm~8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耐高温透光介质(4)与所述第二耐高温透光介质(9)具有相同的热膨胀系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耐高温透光介质(4)和所述第二耐高温透光介质(9)分别与所述冷却基板(3)粘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冷却基板(3)上设置有与所述流道(3a)连通的冷却液入口流道盖(3b)和冷却液出口流道盖(3c),并且所述冷却液入口流道盖(3b)与入口导管(7)连通,所述冷却液出口流道盖(3c)与出口导管(8)连通。
11.一种用于光固化3D打印机冷却组件的冷却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基板(3)具有连续镂空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冷却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镂空结构的两侧侧壁(10)分别从所述冷却基板(3)的上表面(31)朝向所述冷却I基板(3)的下表面(32)倾斜延伸。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冷却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镂空结构的截面形成为梯形镂空,该梯形镂空在所述冷却基板(3)的所述上表面(31)的开口口径大于在所述冷却基板(3)的所述下表面(32)开口的口径。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冷却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镂空结构的所述侧壁(10)的倾斜角度α为10°~30°。
15.一种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LCD屏(2)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基板,其中,所述冷却基板(3)的下表面(32)还设置有第二耐高温介质(9),所述LCD屏(2)设置于所述冷却基板(3)的上表面(31),以使得所述冷却基板(3)在所述LCD屏(2)和所述第二耐高温透光介质(9)之间形成有用于冷却液流过的流道(3a)。
16.一种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LCD屏(2)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组件,所述LCD屏(2)设置于所述第一耐高温透光介质(4)的上表面(31)或者所述第二耐高温透光介质(9)的下表面(32)。
17.一种用于光固化3D打印机的树脂池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容纳树脂材料且池底透光的池体(1),以及用于可拆卸的安装该池体(1)的安装座(5);其中,在所述池体(1)与所述安装座(5)之间设置有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显示组件。
18.一种光固化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树脂池组件,以及用于提供冷却液的冷却系统,所述冷却系统与所述冷却组件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527296.6A CN107175813A (zh) | 2017-06-30 | 2017-06-30 | 冷却基板、冷却组件、显示组件、树脂池组件、3d打印机 |
PCT/CN2017/108558 WO2019000743A1 (zh) | 2017-06-30 | 2017-10-31 | 冷却组件、基板、树脂池组件及光固化3d打印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527296.6A CN107175813A (zh) | 2017-06-30 | 2017-06-30 | 冷却基板、冷却组件、显示组件、树脂池组件、3d打印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175813A true CN107175813A (zh) | 2017-09-19 |
Family
ID=598444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527296.6A Pending CN107175813A (zh) | 2017-06-30 | 2017-06-30 | 冷却基板、冷却组件、显示组件、树脂池组件、3d打印机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175813A (zh) |
WO (1) | WO2019000743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510501A (zh) * | 2017-10-20 | 2017-12-26 | 济南大学 | 接骨板 |
WO2019000743A1 (zh) * | 2017-06-30 | 2019-01-03 | 北京金达雷科技有限公司 | 冷却组件、基板、树脂池组件及光固化3d打印机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168065B (zh) * | 2020-01-02 | 2022-03-08 | 江苏科技大学 | 用于激光增材制造的底板 |
CN111112617B (zh) * | 2020-01-02 | 2022-03-08 | 江苏科技大学 | 减小激光增材制造过程热输入的底板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159529A (en) * | 1991-05-15 | 1992-10-27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Composite liquid cooled plate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
CN1658744A (zh) * | 2004-02-16 | 2005-08-24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液冷系统和电子装置 |
CN102082388A (zh) * | 2011-01-04 | 2011-06-01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固体激光器的串联扇形辐射式微通道晶体热沉冷却方法 |
CN205929484U (zh) * | 2016-08-19 | 2017-02-08 | 北京金达雷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光固化3d打印机的冷却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816058B2 (en) * | 2014-04-10 | 2017-11-14 | 3D Systems, Inc. | Three-dimensional soap objects formed by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CN204160778U (zh) * | 2014-10-14 | 2015-02-18 | 优克多维(大连)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高精度光固化树脂成型的3d打印机的打印平台 |
CN204806942U (zh) * | 2015-05-27 | 2015-11-25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复合水冷板以及具有其的冷却系统和车辆 |
CN205167579U (zh) * | 2015-11-18 | 2016-04-20 | 青岛尤尼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立体光固化技术的3d打印机 |
CN205736043U (zh) * | 2016-06-08 | 2016-11-30 | 浙江迅实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光固化3d打印机 |
CN205929492U (zh) * | 2016-08-19 | 2017-02-08 | 北京金达雷科技有限公司 | 光固化3d打印机及其冷却系统 |
CN107175813A (zh) * | 2017-06-30 | 2017-09-19 | 北京金达雷科技有限公司 | 冷却基板、冷却组件、显示组件、树脂池组件、3d打印机 |
-
2017
- 2017-06-30 CN CN201710527296.6A patent/CN107175813A/zh active Pending
- 2017-10-31 WO PCT/CN2017/108558 patent/WO2019000743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159529A (en) * | 1991-05-15 | 1992-10-27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Composite liquid cooled plate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
CN1658744A (zh) * | 2004-02-16 | 2005-08-24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液冷系统和电子装置 |
CN102082388A (zh) * | 2011-01-04 | 2011-06-01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固体激光器的串联扇形辐射式微通道晶体热沉冷却方法 |
CN205929484U (zh) * | 2016-08-19 | 2017-02-08 | 北京金达雷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光固化3d打印机的冷却系统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9000743A1 (zh) * | 2017-06-30 | 2019-01-03 | 北京金达雷科技有限公司 | 冷却组件、基板、树脂池组件及光固化3d打印机 |
CN107510501A (zh) * | 2017-10-20 | 2017-12-26 | 济南大学 | 接骨板 |
CN107510501B (zh) * | 2017-10-20 | 2023-11-24 | 济南大学 | 接骨板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9000743A1 (zh) | 2019-01-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175813A (zh) | 冷却基板、冷却组件、显示组件、树脂池组件、3d打印机 | |
CN205929484U (zh) | 用于光固化3d打印机的冷却系统 | |
KR200401354Y1 (ko) | 액정표시장치의 방열구조 | |
WO2018166374A1 (zh) | 光固化3d打印机及其树脂池组件 | |
EP3359876B1 (en) | Led module with liquid cooled reflector | |
US9312419B2 (en) | Solar energy converter | |
JPWO2020255885A1 (ja) | 冷却装置および構造体 | |
JP4540773B2 (ja) | 光ファイバレーザ装置及び光増幅装置 | |
JP2009064987A (ja) | 光源ユニット | |
CN212400356U (zh) | 一种lcd光固化3d打印机屏幕冷却系统 | |
CN109061920A (zh) | 一种显示器散热装置 | |
CN220681643U (zh) | 一种树脂槽及积层制造设备 | |
CN117850134A (zh) | 冷却系统及投影设备 | |
US5444576A (en) | Cooled reflective mirror apparatus | |
CN212422184U (zh) | 一种光固化快速成型的lcd散热装置 | |
CN217169778U (zh) | 一种柔性可调的3d打印机屏幕隔热系统及3d打印机 | |
CN111941847B (zh) | 一种综合散热的lcd光固化3d打印光投影装置 | |
KR100708124B1 (ko) | 수냉식 냉각구조를 채용한 조명유니트 | |
CN209240489U (zh) | 一种光源模组及3d打印机 | |
CN210634130U (zh) | 一种中大尺寸lcd光固化3d打印机冷却装置 | |
CN216330116U (zh) | 一种散热装置和光固化三维打印机 | |
CN107283827A (zh) | 一种基于lcd光固化3d打印机的lcd液晶屏冷却板 | |
CN218892229U (zh) | 一种用于lcd光固化3d打印机的循环冷却系统 | |
US20230168570A1 (en) | Wheel and projection device | |
CN115371958B (zh) | 光学元件液冷散热与杂散光处理一体化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9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