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42560B - 一种用于开棉除杂的处理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开棉除杂的处理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142560B CN107142560B CN201710506989.7A CN201710506989A CN107142560B CN 107142560 B CN107142560 B CN 107142560B CN 201710506989 A CN201710506989 A CN 201710506989A CN 107142560 B CN107142560 B CN 10714256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tton
- removal
- tube
- impurities
- spi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G—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FIBRES, e.g. FOR SPINNING
- D01G9/00—Opening or cleaning fibres, e.g. scutching cotton
- D01G9/12—Combinations of opening or cleaning machines
-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G—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FIBRES, e.g. FOR SPINNING
- D01G9/00—Opening or cleaning fibres, e.g. scutching cotton
- D01G9/06—Opening or cleaning fibres, e.g. scutching cotton by means of toothed members
-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G—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FIBRES, e.g. FOR SPINNING
- D01G9/00—Opening or cleaning fibres, e.g. scutching cotton
- D01G9/08—Opening or cleaning fibres, e.g. scutching cotton by means of air draught arrangements
-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G—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FIBRES, e.g. FOR SPINNING
- D01G9/00—Opening or cleaning fibres, e.g. scutching cotton
- D01G9/14—Details of machines or apparatu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Fi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涉及到一种用于开棉除杂的处理线,包括依次连通开棉机构、除杂机构和收集机构;开棉机构与除杂机构之间设置有Y形管,Y形管一端与除杂机构连接,Y形管的另外两个端口处分别连接有一个开棉机构,Y形管与开棉机构之间设置有筛选机构;筛选机构为铰接在Y形管中且能将Y形管管口挡住的挡板,Y形管上设置有滑移槽,所述挡板设置有能在滑移槽中滑动的滑块。两个开棉机构通过Y形管与除杂机构连通;在滑移槽中滑动滑块,带动挡板在Y形管中绕铰接点活动,堵住Y形管上其中一个与开棉机构连接的端口,此过程中,两个开棉机构交替开棉、交替上料,使整条生产线一直处于工作状态,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开棉除杂的处理线。
背景技术
在纺织行业中,棉花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纤维,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棉花的种类也愈发多样,如太空棉、化纤棉等;将棉花填充在被褥里起到保暖的作用,或将棉花填充在枕芯中,经棉花填充的枕芯具有较好的弹性,为使用者提供较好的体验感。
在加工过程中,预先对棉花进行开松除杂,使棉花具有更好的蓬松性时,将其中的杂质去除;由于棉花中混合的杂质大多数都是体积小、质量轻的物质,如落叶、灰尘和棉籽等;棉花之间具有一定的黏连性,也具有较大的孔隙,所以落叶、灰尘等会落入在其中的孔隙中难以清理,所以在除杂过程中,通常需要将棉花撕扯成较小的部分之后,方能较为彻底的除杂。
现今,市面上使用的开棉机大多为一条流水线,如公布号为“CN205839221U”的中国专利所公开的一种的全自动开棉充棉生产线,将棉絮持续的推送进生产线中,经过一系列的开松之后,再运送至除杂装置中进行除杂;这种生产线虽然能持续进行开棉加工,但是占地面积较大,并且为了方便作业和维修,通常将流水线呈一字型摆设或L型摆设,导致工厂中占地资源浪费,并不适用于小型的纺织类工厂;这类工厂通常会使用一些小型的开棉机,小型的开棉机虽然占地面积小,但是工作效率同样较低;为了除杂彻底,大多数工厂会选择让开棉机对棉花进行多次开松处理,之后再将开松后的棉花送入至除杂塔中进行除杂;然而这种间歇式工作会导致工厂工作效率低下,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开棉除杂的处理线,且能持续工作,持续向除杂塔中输送开松后的棉花,提高工作效率。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开棉除杂的处理线,包括依次连通开棉机构、除杂机构和收集机构,所述开棉结构包括用于放置待开松棉花的容纳台,所述容纳台内设置有工作台和驱动工作台转动的第一驱动装置,所述工作台上转动连接有打手辊,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打手辊自转的第二驱动装置,所述打手辊上设置有尖刺;
所述除杂机构包括除杂塔体,所述除杂塔体内设置有尘笼,所述尘笼上设置有第一通孔;
所述收集机构采用旋风分离器;
所述开棉机构与除杂机构之间设置有Y形管(41),所述Y形管(41)包括两个相同的进棉口(411)和一个出棉口(412),每一所述进棉口(411)均连接有开棉机构,所述出棉口(412)与除杂机构连接,相邻所述进棉口(411)之间为锐角,所述出棉口(412)与进棉口(411)之间呈钝角,所述Y形管(41)中设置有将其中一个进棉口(411)与出棉口(412)连通的筛选机构;
所述筛选机构为铰接在相邻进棉口(411)之间的挡板(42),所述挡板(42)绕铰接点旋转后能将其中一个进棉口(411)挡住,所述Y形管(41)上设置有滑移槽(43),所述挡板(42)上设置有能在滑移槽(43)中滑动的滑块(44),所述滑块(44)从滑移槽(43)中通过后延伸至Y形管(41)外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成堆的棉花先通过开棉机构进行开松处理,之后将开松后的棉花导入至除杂机构中,将其中的杂质等去除,一部分的棉絮沉积在除杂机构底部,并在收集机构中得到干净的棉花绒毛;将两部分棉花掺和后即可得到干净且蓬松的棉花。将棉花放置在容纳台中,在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的驱动作用下,打手辊绕工作台转动的同时,绕其中心轴线自转,随着打手辊的转动,设置在其表面的尖刺将棉花挑起,从而起到开松的作用效果;将两个开棉机构通过Y形管与除杂机构连通;在滑移槽中滑动滑块,带动挡板在Y形管中绕铰接点活动,堵住Y形管上其中一个与开棉机构连接的端口,被堵住的开棉机构进行开棉,另一个开棉机构将已经开松完毕的棉花引入进除杂塔体中;开松完毕后的棉花在气流的带携下,向上运动,一部分棉花从除杂塔体下方掉落,另一部分质量较轻的棉花向上动作时,缠绕在尘笼上;其余的小型灰尘杂质和细小绒毛进入至旋风分离塔中,再次进行分离;最终将除杂塔体和旋风分离器中的棉花混合,得到纯净蓬松的棉花。此过程中,两个开棉机构交替开棉、交替上料,使整条生产线一直处于工作状态,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同时,Y形管是最为简单、便捷、有效的一种能将两台开棉机构同时连接在除杂机构上的实施方式,并通过滑块带动挡板,使其绕铰接点旋转之后将其中一个进棉口挡住,使另一个进棉口与出棉口连通,又因为进棉口与出棉口之间的角度为钝角,棉花在Y形管中运动时,不会随气流产生较大的转弯,从而导致棉花堆积在转弯处,造成Y形管堵塞。
作为优选,所述打手辊包括打手套管和设置在打手套管内部的尖刺管件,所述尖刺管件在打手套管内设置有多块且相邻两块尖刺管件之间抵接,所述尖刺管件内设置有能向内冲、放气的抵接套管,所述抵接套管和尖刺管件之间设置有弹性体,所述打手套管上设置有供尖刺通过的第二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打手辊在转动的过程中,棉花钩设在打手辊上,难以清理;将打手辊由外至内依次包括打手套管、尖刺管件和抵接套管;抵接套管具有一定弹性,通过向内充、放气,使抵接套管肿胀或缩小;当抵接套管肿胀后,向外推动尖刺管件,设置在尖刺管件上的尖刺从第二通孔中伸出;工作完毕后,抵接套管放气后缩小,尖刺从第二通孔中缩回,使打手辊表面光滑,方便将缠绕在打手辊上的棉花取下;设置在抵接套管和尖刺管件之间的弹性体在抵接套管伸缩时起到缓冲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尖刺端部设置有弯钩,所述弯钩与尖刺之间为钝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弯钩设置在尖刺的端部,并与尖刺之间呈现一定的角度;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打手辊在转动的过程,弯钩能钩起更多的棉花,从而提高棉花的开松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尖刺与弯钩之间设置有扭力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尖刺从第二通孔处向外伸入的过程中,若第二通孔孔径较小时,弯钩可能会与第二通孔处发生干涉;若第二通孔孔径较大,则棉花可能会从第二通孔处进入至打手辊内部。将扭力弹簧设置在尖刺和弯钩之间,尖刺从第二通孔处向内伸入时,对扭力弹簧施力,使弯钩与尖刺的中心轴线重合,方便从第二通孔处伸回;同理,从而第二通孔处伸出时,弯钩在扭力弹簧的作用下恢复原状。
作为优选,所述打手辊沿工作台高度方向上设置有多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在不同高度上的打手辊能对容纳台中的不同深度的棉花进行开松打散,效果更加明显;若将打手辊设置在同一高度上,则只能对同一深度处的棉花进行开松处理;而将打手辊设置在不同高度上,设置在较深处的打手辊在转动过程中,使容纳台中部的棉花蓬松且轻微向上扬起,由于棉花受到的空气阻力较大,所以重新落下的时间延迟,下一个打手辊从扬起的棉花中心穿过,打手辊上的尖刺尽可能多的与棉花接触,使开松效果更好,效率更高。
作为优选,所述除杂塔体内设置有承接盘,所述承接盘包括环形边框和设置在环形边框之间的透风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除杂塔体底部设置有承接盘,气流能从透风纱中穿过,棉花不能从透风纱中穿过,其中一部分的棉花落入在承接盘上。
作为优选,所述环形边框是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除杂塔体上设置有供环形边框通过的第一通槽,所述除杂塔体上设置有能与环形边框配合的环形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每工作一段时间后,将承接盘从第一通槽处取出后,将其上的经过除杂的棉花取下收集;环形边框是弹性材料制成的,所以能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形变,使其能从第一通槽中伸入,之后卡接在环形槽中。
作为优选,所述容纳台上延伸设置有吸风管和与吸风管连接的吸风装置,所述吸风管内部中空形成第一空腔,所述吸风管上设置有与第一空腔连通的第二通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容纳台上设置吸风管,并在吸风管上设置有吸风装置,用于吸附开棉过程中产生的棉絮和绒毛;避免棉絮和绒毛悬浮在空气中,如不慎进入人体的呼吸道之后,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坏。
作为优选,所述吸风管在容纳台上设置有多个,相邻吸风管之间转动连接有吸尘辊和驱动吸尘辊转动的伺服马达,所述吸尘辊上设置有化纤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伺服马达驱动吸尘辊转动,并在吸尘辊上粘设化纤层,化纤(化学纤维)是用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和原料,经过处理后的制成的具有纺织性能的纤维;化纤层表面及其容易吸附绒毛等物质,所以在转动的过程中,能将容纳台上方悬浮的绒毛进行吸附去除;将吸尘辊设置在吸风管之间,两者起协同作用,同时对悬浮在空气中的棉花纤维作用,起到吸附清理的作用。棉花在打手辊的作用下,具有离心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产生向空气中移动的运动趋势,之后在吸风管的作用下,产生向吸风管运动的趋势,既而被设置在相邻吸风管之间的吸尘辊吸附。不能被直接吸附在吸尘辊上的棉花纤维被吸风装置吸附至第二通槽附近,再次产生被吸尘辊吸附的可能,所以吸尘辊还可对吸风管起到保护作用,避免大量的棉花纤维进入至吸风管中,将吸风管堵塞。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将成堆的棉花先通过开棉机构进行开松处理,之后将开松后的棉花导入至除杂机构中,将其中的杂质等去除,一部分的棉絮沉积在除杂机构底部,并在收集机构中得到干净的棉花绒毛;将两部分棉花掺和后即可得到干净且蓬松的棉花。将棉花放置在容纳台中,在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的驱动作用下,打手辊绕工作台转动的同时,绕其中心轴线自转,随着打手辊的转动,设置在其表面的尖刺将棉花挑起,从而起到开松的作用效果;将两个开棉机构通过Y形管与除杂机构连通;在滑移槽中滑动滑块,带动挡板在Y形管中绕铰接点活动,堵住Y形管上其中一个与开棉机构连接的端口,被堵住的开棉机构进行开棉,另一个开棉机构将已经开松完毕的棉花引入进除杂塔体中;开松完毕后的棉花在气流的带携下,向上运动,一部分棉花从除杂塔体下方掉落,另一部分质量较轻的棉花向上动作时,缠绕在尘笼上;其余的小型灰尘杂质和细小绒毛进入至旋风分离塔中,再次进行分离;最终将除杂塔体和旋风分离器中的棉花混合,得到纯净蓬松的棉花。此过程中,两个开棉机构交替开棉、交替上料,使整条生产线一直处于工作状态,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开棉机构整体结构等轴侧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中吸风管部分结构剖视图;
图4是实施例中开棉机构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5是图4中A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中打手辊结构剖视图;
图7是实施例中尖刺和弯钩部分结构放大图;
图8是实施例中除杂机构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9是实施例中Y形管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中Y形管结构示意图。
图中,11、容纳台;111、吸风管;112、第一空腔;113、第二通槽;114、吸尘辊;115、伺服马达;12、工作台;121、第二空腔;122、第一驱动电机;123、第二驱动电机;13、打手辊;131、打手套管;132、尖刺管件;133、抵接套管;1331、开口;134、弹性体;1341、弧形金属块;135、尖刺;136、第二通孔;137、弯钩;138、扭力弹簧;14、空心管;141、风机;142、纱布;211、轴流风机;21、除杂塔体;22、尘笼;23、第一通孔;24、承接盘;241、环形边框;242、透风纱;243、第一通槽;244、环形槽;41、Y形管;411、进棉口;412、出棉口;42、挡板;43、滑移槽;44、滑块;51、第一罗茨风机;52、第二罗茨风机;61、旋风分离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一种用于开棉除杂的处理线,如图1所示,依次包括开棉机构、除杂机构和收集机构,其中开棉机构设置有两个,通过Y形管41并联后与除杂机构连接。
如图3和图4所示,开棉机构包括容纳台11,容纳台11中心位置处设置有工作台12和驱动工作台12转动的第一驱动装置,工作台12与容纳台11转动连接,工作台12内部设置有第一驱动装置为第一驱动电机122,第一驱动电机122焊接在容纳台11底部,工作台12与第一驱动电机122的传动轴连接,在第一驱动电机122的驱动作用下,完成工作台12的转动。
如图4所示,打手辊13转动连接在工作台12上,并在工作台12上设置能驱动打手辊13绕其中心轴线自转的第二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为第二驱动电机123,打手辊13与第二驱动电机123的传动轴相连接。打手辊13在工作台12上设置有多个,并设置在不同高度上,从而对容纳台11中各个高度的棉花进行开松。
如图5和图6所示,打手辊13包括打手套管131、尖刺管件132;尖刺管件132为弧形板,并在其上设置有尖刺135;打手套管131上设置有供尖刺135通过的第二通孔136,其次尖刺管件132是位于打手套管131内部的,且环形阵列有多个,相邻尖刺管件132之间抵接,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空心圆柱;尖刺管件132背离打手套管131的面上设置有弹性体134,弹性体134可采用弹簧;抵接套管133设置在打手套管131内部,尖刺管件132和弹性体134位于打手套管131和抵接套管133之间。抵接套管133内部中空并在背离工作台12的端部上设置有开口1331,且由弹性材料制成,可通过开口1331向内充气,使抵接套管133肿胀。弹性体134与抵接套管133接触的端部上粘设有弧形金属块1341,减小弹性体134对抵接套管133的压强。
如图7所示,尖刺135背离打手辊13的端部上铰接有弯钩137,弯钩137与打手辊13之间呈现一定的角度,此角度可为135°、165°等钝角度数,本实施例中表现的是135°的情况;且在弯钩137与打手辊13之间安设扭力弹簧138;在自然状态下,弯钩137与尖刺135之间呈现一定的角度,受到外力作用时,弯钩137所在轴线能与尖刺135所在轴线重合。
如图2和图3所示,容纳台11侧壁上方设置有首尾连接的空心管14,容纳台11向工作台12的方向延伸设置有吸风管111,吸风管111内部中空形成第一空腔112,第一空腔112与空心管14连接;空心管14上安设有吸风装置,吸风装置采用与空心管14连接的风机141;吸风管111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与第一空腔112连通的第二通槽113,并在吸风管111外部裹设有一层纱布142;风机141抽气时,悬浮在容纳台11上方的绒毛等粘黏在纱布142上。
如图2所示,吸风管111环形阵列有多个,并在相邻的吸风管111之间设置有吸尘辊114和驱动吸尘辊114绕其轴线自转的伺服马达115,吸尘辊114表面设置有化纤层,化纤层是将化纤布料粘黏在吸尘辊114表面的;吸尘辊114在转动过程中,化纤层也能对悬浮在空气中的绒毛起到吸附清理的作用。
如图1和图8所示,除杂机构包括除杂塔体21、承接盘24;除杂塔体21底部设置有轴流风机211,承接盘24设置在轴流风机211上方,承接盘24包括环形边框241和设置在环形边框241之间的透风纱242,透风纱242可采用一般的纱布,环形边框241为弹性材料制成,如较薄的铝合金板;并在除杂塔体21上设置有第一通槽243,并在除杂塔体21与第一通槽243对应或略微偏低的高度处设置有环形槽244;承接盘24从第一通槽243中伸入后,卡接在环形槽244中;其次除杂塔体21中心处设置有尘笼22,尘笼22是由金属条形板经纬编织后,焊接而成,尘笼22整体呈半球形,周边抵接在除杂塔体21上内壁上,形成与除杂塔体21之间的可拆卸连接。
如图1所示,收集机构采用旋风分离器61;将除杂塔体21内的气流引入至旋风分离器61中,由于旋风分离器61的内表壁并不是平整的,而是波浪形,所以气流在旋风分离器61中会形成螺旋状的气流;使具有较大离心力的颗粒向外甩动,从而完成分离;开松后的棉花从除杂塔体21中出来后,随着气流一齐进入到旋风分离器61中的有微型灰尘和绒毛,旋风分离器61中分离过后,微型灰尘从旋风分离器61上方飞出,绒毛收集在旋风分离器61下方。
如图1所示,Y形管41的一端与除杂塔体21连接,另外两个端口分别连接有一个开棉机构;内部设置有筛选机构,筛选两台开棉机构,分别进行开棉和上料,一台开棉时,另一台上料;随时保持生产线正常的除杂收集工作。
如图9和图10所示,Y形管41上设置有两个相同的进棉口411和一个与进棉口411不同的出棉口412,进棉口411与开棉机构连接,出棉口412与除杂机构连接,两个进棉口411之间为锐角,进棉口411与出棉口412之间呈钝角,两个进棉口411之间的角平分线与出棉口412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筛选机构包括设置在Y形管41中心位置处的挡板42和设置在Y形管41上的滑移槽43,滑移槽43为月牙状,并在挡板42底部设置有滑块44,滑块44的端部从滑移槽43中伸出,为了保证Y形管41的密封性,伸出滑移槽43的滑块44足够大能将滑移槽43挡住;在滑移槽中滑动滑块44,从而改变挡板42的位置,达到将不同的两个开棉机构与除杂机构连通。
如图1所示,Y形管41上设置有第一罗茨风机51,第一罗茨风机51将开松后的棉花吸入后送至除杂机构中,除杂塔体21上的进料口位于承接盘24之上。同样在除杂机构和收集机构之间设置第二罗茨风机52。
使用方法:将棉花放置在两个开棉机构的容纳台11中,并在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的作用下,带动打手辊13绕工作台12转动,并同时绕其轴线自转,设置在其表面的尖刺135和弯钩137将棉花钩起,从而起到开松的作用效果。滑动滑块44,使挡板42绕铰接点旋转,使不同的开棉机构与除杂机构连通,开松后的棉花进入除杂塔体21中,棉花随着气流向上运动时,较小的灰尘杂质从除杂塔体21上方进入至旋风分离器61中,一部分的棉花堆积在承接盘24中或缠绕在尘笼22上。
当开棉机构在工作时,悬浮在空气中的棉花能从第二通槽113处被吸附至吸风管111表面,或粘设在吸尘辊114上的化纤层上;减少悬浮在空气中的棉花对操作人员健康造成的影响。
Claims (9)
1.一种用于开棉除杂的处理线,包括依次连通开棉机构、除杂机构和收集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棉机构 包括用于放置待开松棉花的容纳台(11),所述容纳台(11)内设置有工作台(12)和驱动工作台(12)转动的第一驱动装置,所述工作台(12)上转动连接有打手辊(13),所述工作台(12)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打手辊(13)自转的第二驱动装置,所述打手辊(13)上设置有尖刺(135);
所述除杂机构包括除杂塔体(21),所述除杂塔体(21)内设置有尘笼(22),所述尘笼(22)上设置有第一通孔(23);
所述收集机构采用旋风分离器(61);
所述开棉机构与除杂机构之间设置有Y形管(41),所述Y形管(41)包括两个相同的进棉口(411)和一个出棉口(412),每一所述进棉口(411)均连接有开棉机构,所述出棉口(412)与除杂机构连接,相邻所述进棉口(411)之间为锐角,所述出棉口(412)与进棉口(411)之间呈钝角,所述Y形管(41)中设置有将其中一个进棉口(411)与出棉口(412)连通的筛选机构;
所述筛选机构为铰接在相邻进棉口(411)之间的挡板(42),所述挡板(42)绕铰接点旋转后能将其中一个进棉口(411)挡住,所述Y形管(41)上设置有滑移槽(43),所述挡板(42)上设置有能在滑移槽(43)中滑动的滑块(44),所述滑块(44)从滑移槽(43)中通过后延伸至Y形管(41)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开棉除杂的处理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手辊(13)包括打手套管(131)和设置在打手套管(131)内部的尖刺管件(132),所述尖刺管件(132)在打手套管(131)内延其轴向方向设置有多块且相邻两块尖刺管件(132)之间抵接,所述尖刺管件(132)内设置有能向内冲、放气的抵接套管(133),所述抵接套管(133)和尖刺管件(132)之间设置有弹性体(134),所述打手套管(131)上设置有供尖刺(135)通过的第二通孔(13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开棉除杂的处理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尖刺(135)端部设置有弯钩(137),所述弯钩(137)与尖刺(135)之间为钝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开棉除杂的处理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尖刺(135)与弯钩(137)之间设置有扭力弹簧(13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开棉除杂的处理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手辊(13)沿工作台(12)高度方向上设置有多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开棉除杂的处理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杂塔体(21)内设置有承接盘(24),所述承接盘(24)包括环形边框(241)和设置在环形边框(241)之间的透风纱(24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开棉除杂的处理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边框(241)是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除杂塔体(21)上设置有供环形边框(241)通过的第一通槽(243),所述除杂塔体(21)上设置有能与环形边框(241)配合的环形槽(24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开棉除杂的处理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台(11)上延伸设置有吸风管(111)、与吸风管(111)连接的吸风装置,所述吸风管(111)内部中空形成第一空腔(112),所述吸风管(111)上设置有与第一空腔(112)连通的第二通槽(11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开棉除杂的处理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风管(111)在容纳台(11)上设置有多个,相邻吸风管(111)之间转动连接有吸尘辊(114)和驱动吸尘辊(114)转动的伺服马达(115),所述吸尘辊(114)上设置有化纤层。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506989.7A CN107142560B (zh) | 2017-06-28 | 2017-06-28 | 一种用于开棉除杂的处理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506989.7A CN107142560B (zh) | 2017-06-28 | 2017-06-28 | 一种用于开棉除杂的处理线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142560A CN107142560A (zh) | 2017-09-08 |
CN107142560B true CN107142560B (zh) | 2019-05-24 |
Family
ID=597853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506989.7A Active CN107142560B (zh) | 2017-06-28 | 2017-06-28 | 一种用于开棉除杂的处理线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142560B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9530715A1 (de) * | 1995-08-21 | 1997-02-27 | Chemnitzer Spinnereimaschinen | Verfahren und Anlage zur Herstellung von Faserbändern für Spinnmaschinen |
DE19826070B4 (de) * | 1998-06-12 | 2015-12-10 | Trützschler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 Vorrichtung an einer Spinnereimaschine zum Herstellen eines Faserflockenvlieses, z. B. aus Baumwolle, Chemiefasern |
CN101842527B (zh) * | 2007-12-31 | 2012-10-17 | 马佐里股份公司 | 用于纤维束处理的轴流开松机 |
CN201236233Y (zh) * | 2008-07-15 | 2009-05-13 | 郭华林 | 籽棉重三丝僵瓣清理装置 |
CN203602785U (zh) * | 2013-12-02 | 2014-05-21 | 合肥杰迈特汽车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打毛除尘机 |
-
2017
- 2017-06-28 CN CN201710506989.7A patent/CN107142560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142560A (zh) | 2017-09-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1985217A3 (en) | Multi cyclone dust-separating apparatus of vaccum cleaner. | |
CN109317241A (zh) | 一种谷物加工设备 | |
CN106073629B (zh) | 手持式吸尘器 | |
CN209549969U (zh) | 一种粮食精选机 | |
CN209222595U (zh) | 匀速进料的建筑施工现场用的黄沙筛分设备 | |
CN208540693U (zh) | 一种农副产品粗加工用花生去皮分筛装置 | |
CN108927333A (zh) | 一种用于大米加工的自动高效过滤装置 | |
CN109433574A (zh) | 一种清洁吸粮一体机 | |
CN110496784A (zh) | 一种农产品除杂装置 | |
CN112170187A (zh) | 一种大米生产用筛选装置 | |
CN209076758U (zh) | 一种具有除杂功能的面粉加工磨粉机 | |
CN111921583B (zh) | 一种面粉生产系统 | |
CN115591681B (zh) | 一种小麦籽粒筛分装置 | |
CN210788160U (zh) | 一种大米加工输送装置 | |
CN211385798U (zh) | 一种用于玉米脱粒机械的破碎物料分离装置 | |
CN107142560B (zh) | 一种用于开棉除杂的处理线 | |
CN110293062A (zh) | 一种谷糙分离筛选装置 | |
CN208261215U (zh) | 大豆育种用筛选装置 | |
CN116174304B (zh) | 一种艾绒筛选提纯装置 | |
CN105668242A (zh) | 一种具有自动清网功能的谷物收集机 | |
CN114472172A (zh) | 一种茶叶和茶梗的分离装置 | |
CN108636486A (zh) | 谷物脱皮装置 | |
CN208427513U (zh) | 一种磨床的粉尘处理装置 | |
CN215148159U (zh) | 一种高频振动打磨除尘设备 | |
CN207042091U (zh) | 一种新型单机袋式除尘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226000 Shidian Neighborhood Committee, Shuangdian Town, Rudong County, Nanto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Nantong Wing Chun Health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226000 Shidian Neighborhood Committee, Shuangdian Town, Rudong County, Nanto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NANTONG YONGCHUN TEXTILE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