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37420A - 一种具有清热养阴降血糖功能的桑叶菊花山药复合多糖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清热养阴降血糖功能的桑叶菊花山药复合多糖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137420A CN107137420A CN201710542504.XA CN201710542504A CN107137420A CN 107137420 A CN107137420 A CN 107137420A CN 201710542504 A CN201710542504 A CN 201710542504A CN 107137420 A CN107137420 A CN 10713742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lysaccharide
- group
- chinese yam
- chrysanthemum
- mulberry leaf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70—Carbohydrates; Sugars; Derivatives thereof
- A61K31/715—Polysaccharides, i.e. having more than five saccharide radicals attached to each other by glycosidic linkages; Derivatives thereof, e.g. ethers, ester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33/0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33/1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using additives
- A23L33/125—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using additives containing carbohydrate syrups; containing sugars; containing sugar alcohols; containing starch hydrolysat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V—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ND LACTIC OR PROPIONIC ACID BACTERIA USED IN FOODSTUFFS OR FOOD PREPARATION
- A23V2002/00—Food compositions, function of food ingredients or processes for food or foodstuff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ycology (AREA)
- Nutrition Scienc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药物及保健品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桑叶菊花山药复合多糖及其应用。本发明所述复合多糖由桑叶多糖、菊花多糖和山药多糖组成,所述桑叶多糖的分子量为10~60万道尔顿,所述菊花多糖的分子量为4~8万道尔顿,所述山药多糖分子量为4~8万道尔顿;本发明所述复合多糖由特定分子量段的桑叶多糖、菊花多糖、山药多糖组合而成,能够明显减少内热阴虚型高血糖大鼠模型的摄食量、饮水量和尿量,增加大鼠体重;降低空腹血糖,改善糖耐量;降低胰岛素含量,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改善高血脂症状;降低cAMP、cGMP、CD4+/CD8+等免疫指标,改善免疫功能异常现象;改善内热阴虚大鼠的外观状况及精神面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及保健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桑叶菊花山药复合多糖及其应用,尤其是一种具有清热养阴、降血糖功能的桑叶菊花山药复合多糖。
背景技术
当血糖值高于正常范围即为高血糖。正常情况下,人体能够通过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这两大调节系统确保血糖的来源与去路保持平衡,使血糖维持在一定水平。但是在遗传因素(如糖尿病家族史)与环境因素(如不合理的膳食、肥胖等)的共同作用下,两大调节功能发生紊乱,就会出现血糖水平的升高。短时间、一次性的高血糖对人体无严重损害。比如在应激状态下或情绪激动、高度紧张时,可出现短暂的高血糖;一次进食大量的糖类,也可出现短暂高血糖;随后,血糖水平逐渐恢复正常。然而血中糖的含量长期持续超出正常水平即判定为高血糖病。长期的高血糖会使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发生病变,导致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如失水、电解质紊乱、营养缺乏、抵抗力下降、肾功能受损、神经病变、眼底病变、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足等。
目前高血糖病是一种全球性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是目前威胁人类的重大健康问题,2010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机构针对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近10万人展开了高血糖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中国高血糖人群(糖尿病及前期人群)已经超过6亿,成人患病率高达61.7%,这一数字随着城市化及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还将会持续增长。
现代中医认为高血糖就是传统中医的消渴,中医还认为消渴的根本病机是阴虚内热,其治则以清热养阴为主,同时由于热盛伤及气血,导致气虚、血淤等一系列问题,所以在治则上还需兼顾补气、活血等。
桑叶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桑叶性寒,味甘苦,主要功效为清肺润燥、疏散风热、清肝明目,早在《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桑叶乃手足阳明之药,汁煎代茗,能止消渴”。现代研究亦发现桑叶是一种具有显著降血糖功效的中药,其中桑叶多糖是桑叶降血糖主要活性物质之一。菊花为菊科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具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的功效,由于其具有清肝热之功,常用于治疗消渴,菊花多糖是菊花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现代研究发现菊花多糖具有免疫调节、清除活性氧自由基等作用,但是较少报道菊花多糖具有降血糖功效。山药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干燥根茎,具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之功,山药为治疗消渴的常用中药,如《本草新编》指出山药能“通治三消”,现代研究发现山药多糖是山药降血糖的主要活性成分。
桑叶、菊花均有清热之功,山药具气阴双补之功,三味中药配伍应用能通过清热、养阴、益气发挥降血糖功效。目前市面上已经有利用桑叶、菊花、山药配伍开发的辅助降血糖健康产品,如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开发的桑唐饮口服液,但降血糖效果不显著。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桑叶菊花山药复合多糖及其应用。本发明所述桑叶菊花山药复合多糖由特定分子量段的桑叶多糖、菊花多糖、山药多糖组合而成,降血糖效果显著。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复合多糖,由桑叶多糖、菊花多糖和山药多糖组成,所述桑叶多糖的分子量为10~60万道尔顿,所述菊花多糖的分子量为4~8万道尔顿,所述山药多糖分子量为4~8万道尔顿。本发明所述复合多糖由10~60万道尔顿的桑叶多糖、4~8万道尔顿的菊花多糖、4~8万道尔顿的山药多糖组合而成,清热养阴功能最佳,降血糖效果显著,其效果显著优于各单一多糖成分。
优选的,所述的复合多糖以重量份计,由如下组分组成:桑叶多糖50~70份,菊花多糖5~10份,山药多糖20~45份。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的复合多糖,以重量份计,由如下组分组成:桑叶多糖50份,菊花多糖5份,山药多糖45份。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的复合多糖,以重量份计,由如下组分组成:桑叶多糖70份,菊花多糖10份,山药多糖20份。
本发明所述特定分子量段的桑叶多糖、菊花多糖、山药多糖均通过水提醇沉和超滤膜过滤工艺制备得到。
其中,所述桑叶多糖的制备方法为取桑叶加水煎煮,过滤,收集滤液离心,上清液依次通过80nm和500nm孔径的膜进行分离得到分子量为10~60万道尔顿桑叶多糖。
在某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桑叶多糖的制备方法为取桑叶,加入20倍水,煎煮2h,过滤,收集滤液,滤渣加入20倍水,煎煮1h,过滤,合并2次滤液离心,沉淀丢弃;先将上清液通过80nm孔径的超滤膜,分别得到分子量小于10万道尔顿的桑叶多糖和大于10万道尔顿的桑叶多糖,再将大于10万道尔顿的桑叶多糖上清液通过500nm孔径的超滤膜,分别得到分子量为10~60万道尔顿的桑叶多糖和大于60万道尔顿的桑叶多糖。
所述菊花多糖的制备方法为取菊花加水煎煮,过滤,收集滤液离心,上清液依次通过20nm和60nm孔径的膜进行分离得到分子量为4~8万道尔顿菊花多糖。
在某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菊花多糖的制备方法为取菊花,加入20倍水,煎煮2h,过滤,收集滤液,滤渣加入20倍水,煎煮1h,过滤,合并2次滤液离心,沉淀丢弃;先将上清液通过20nm孔径的超滤膜,分别得到分子量小于4万道尔顿的菊花多糖和大于8万道尔顿的菊花多糖,再将大于8万道尔顿的菊花多糖上清液通过60nm孔径的超滤膜,分别得到分子量为4~8万道尔顿的菊花多糖和大于8万道尔顿的菊花多糖。
所述山药多糖的制备方法为取山药加水煎煮,过滤,收集滤液离心,上清液依次通过20nm和60nm孔径的膜进行分离得到分子量为4~8万道尔顿山药多糖。
在某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山药多糖的制备方法为取山药,加入20倍水,煎煮2h,过滤,收集滤液,滤渣加入20倍水,煎煮1h,过滤,合并2次滤液离心,沉淀丢弃;先将上清液通过20nm孔径的超滤膜,分别得到分子量小于4万道尔顿的山药多糖和大于8万道尔顿的山药多糖,再将大于8万道尔顿的山药多糖上清液通过60nm孔径的超滤膜,分别得到分子量为4~8万道尔顿的山药多糖和大于8万道尔顿的山药多糖。
本发明中所述的桑叶、菊花、山药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可以通过商业途径购买得到,可以为原药,也可以为饮片,只要桑叶、菊花、山药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质量标准即可。
本发明所述复合多糖的使用剂量和使用方法取决于诸多因素,包括使用者的年龄、体重、性别、自然健康状况、营养状况、使用时间、代谢速率、病程严重程度以及诊治医师的主观判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上述因素可以容易地决定所述复合多糖的使用剂量和使用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复合多糖的制备方法。
一种复合多糖的制备方法,取桑叶多糖、菊花多糖和山药多糖按比例混匀;其中,所述桑叶多糖的分子量为10~60万道尔顿,所述菊花多糖的分子量为4~8万道尔顿,所述山药多糖分子量为4~8万道尔顿。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本发明利用内热阴虚高血糖大鼠模型,检测所述复合多糖对内热阴虚高血糖大鼠的影响,结果显示,本发明所述复合多糖可以明显减少模型大鼠摄食量、饮水量和尿量,增加大鼠体重,改善内热阴虚大鼠的外观状况及精神面貌,降低T3和T4的细胞含量,改善大鼠甲亢症状;同时本发明所述复合多糖还可以降低空腹血糖,改善糖耐量,降低胰岛素含量,改善胰岛素抵抗。此外本发明所述复合多糖还可以调节CD3+、CD4+、CD8+及CD4+/CD8+等免疫指标,改善免疫功能异常现象。表明本发明所述复合多糖具有清热养阴,改善内热阴虚症候,降低血糖,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因此本发明提供了所述复合多糖在制备具有清热养阴、降血糖作用的药物或保健食品中的应用。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不同使用者的需求将本发明所述复合多糖加入制备不同剂型时所需的各种常规的添加剂,如崩解剂、润滑剂、乳化剂、粘合剂等,以常规制剂方法,制成常用药物或保健食品,如胶囊剂、片剂、丸剂、口服液、粉剂、颗粒剂、散剂等。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具有清热养阴、降血糖作用的保健食品,包括有效量的本发明所述复合多糖和保健食品中可接受的辅料。
优选的,所述保健食品为胶囊剂、片剂、粉剂、颗粒剂或口服液。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具有清热养阴、降血糖作用的药物,包括有效量的本发明所述复合多糖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
优选的,所述药物为胶囊剂、片剂、粉剂、颗粒剂或口服液。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多糖由桑叶多糖、菊花多糖和山药多糖组成,所述桑叶多糖的分子量为10~60万道尔顿,所述菊花多糖的分子量为4~8万道尔顿,所述山药多糖分子量为4~8万道尔顿。本发明所述复合多糖由特定分子量段的桑叶多糖、菊花多糖、山药多糖组合而成,能够明显减少内热阴虚型高血糖大鼠模型的摄食量、饮水量和尿量,增加大鼠体重;降低空腹血糖,改善糖耐量;降低胰岛素含量,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改善高血脂症状;降低cAMP、cGMP、CD4+/CD8+等免疫指标,改善免疫功能异常现象;改善内热阴虚大鼠的外观状况及精神面貌,具有清热养阴、改善内热阴虚症候、降低血糖、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实验表明本发明所述复合多肽清热养阴功能最佳,降血糖效果显著,其效果显著优于各单一多糖成分。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桑叶菊花山药复合多糖及其应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借鉴本文内容,适当改进工艺参数实现。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被视为包括在本发明。本发明的方法及产品已经通过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相关人员明显能在不脱离本发明内容、精神和范围内对本文所述的方法进行改动或适当变更与组合,来实现和应用本发明技术。
为了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无特殊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涉及的试剂、复合多糖中所用原料药或辅料均为市售产品,均可以通过商业渠道购买获得。
实施例1:桑叶多糖的制备
取桑叶适量,加入20倍水,煎煮2h,过滤,收集滤液,滤渣加入20倍水,煎煮1h,过滤,合并2次滤液;浓缩液进行离心,沉淀丢弃,上清液通过80nm孔径的超滤膜进行分离,得到小于10万道尔顿分子量的多糖后进行浓缩,醇沉,离心及干燥后,粉碎即得桑叶多糖。
实施例2:桑叶多糖的制备
实施例1中膜过滤后的剩余上清液再次通过500nm孔径的超滤膜进行分离,得到10~60万道尔顿分子量的多糖后进行浓缩,醇沉,离心及干燥后,粉碎即得桑叶多糖。
实施例3:桑叶多糖的制备
实施例2中膜过滤后的剩余上清液即为大于60万道尔顿分子量的多糖,进行浓缩,醇沉,离心及干燥后,粉碎即得桑叶多糖。
实施例4:菊花多糖的制备
菊花多糖的制备方法为:取菊花适量,加入20倍水,煎煮2h,过滤,收集滤液,滤渣加入20倍水,煎煮1h,过滤,合并2次滤液;浓缩液进行离心,沉淀丢弃,上清液通过20nm孔径的膜进行分离,得到小于4万道尔顿分子量的多糖后进行浓缩,醇沉,离心及干燥后,粉碎即得菊花多糖。
实施例5:菊花多糖的制备
实施例4中膜过滤后的剩余上清液再次通过60nm孔径的膜进行分离,得到4~8万道尔顿分子量的多糖后进行浓缩,醇沉,离心及干燥后,粉碎即得菊花多糖。
实施例6:菊花多糖的制备
实施例4中膜过滤后的剩余上清液即为大于8万道尔顿分子量的多糖,进行浓缩,醇沉,离心及干燥后,粉碎即得菊花多糖。
实施例7:山药多糖的制备
山药多糖的制备方法为:取山药适量,加入20倍水,煎煮2h,过滤,收集滤液,滤渣加入20倍水,煎煮1h,过滤,合并2次滤液;浓缩液进行离心,沉淀丢弃,上清液通过20nm孔径的膜进行分离,得到小于4万道尔顿分子量的多糖后进行浓缩,醇沉,离心及干燥后,粉碎即得山药多糖。
实施例8:山药多糖的制备
实施例7中膜过滤后的剩余上清液再次通过60nm孔径的膜进行分离,得到4~8万道尔顿分子量的多糖后进行浓缩,醇沉,离心及干燥后,粉碎即得山药多糖。
实施例9:山药多糖的制备
实施例7中膜过滤后的剩余上清液即为大于8万道尔顿分子量的多糖,进行浓缩,醇沉,离心及干燥后,粉碎即得山药多糖。
实施例10:桑叶菊花山药复合多糖的制备
按照重量份分别称取50份实施例2中桑叶多糖、5份实施例5中菊花多糖和45份实施例8中山药多糖,混匀即得桑叶菊花山药复合多糖。
实施例11:桑叶菊花山药复合多糖的制备
按照重量份分别称取70份实施例2中桑叶多糖、10份实施例5中菊花多糖和20份实施例8中山药多糖,混匀即得桑叶菊花山药复合多糖。
实施例12:桑叶菊花山药复合多糖的制备
按照重量份分别称取70份实施例1中桑叶多糖、10份实施例4中菊花多糖和20份实施例7中山药多糖,混匀即得桑叶菊花山药复合多糖。
实施例13:桑叶菊花山药复合多糖对内热阴虚大鼠模型的干预研究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1.1.1实验动物
SD大鼠,雌雄各半,购于广州中医药大学,许可证号:SCXK(粤)2013-0034。正常组予以普通饲料,其他动物予以高脂饲料。高脂饲料由猪油、蛋黄粉、蔗糖、基础维持饲料等组成,由北京科澳协力有限公司提供,许可证号为:SCXK(京)2014-0010。
1.1.2主要试剂及仪器
罗康全活力型试纸(批号:06656757,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试剂盒(批号:20151012,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糖原检测试剂盒(批号:A043,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游离脂肪酸酶联免疫分析试剂盒:(批号:20160223,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cAMP检测试剂盒(批号:201510,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cGMP检测试剂盒(批号:201510,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CD3 +检测试剂盒(批号:E17435-102,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CD4 +检测试剂盒(批号:E17435-102,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CD8 +检测试剂盒(批号:E10740-1633,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生化分析仪7180,日本日立;
罗氏活力型血糖仪GC1492692,ACCU-CHEK ACTIVE;
流式细胞仪FACS CantoⅡ,BD公司;
台式高速离心机TG16-Ⅱ,长沙平凡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酶标仪318C,美国Perkin Elmer公司;
电子天平BSA124S,赛多利斯科学仪器(北京)有限公司;
灌胃针,1ml注射器,1.5mlEP管,移液枪,离心机,小剪刀镊子等。
阳性药盐酸二甲双胍(批号1501055,深圳市中联制药有限公司)、知柏地黄丸(批号14030755,山西华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桑唐饮口服液(批号15B07A04A,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
1.2方法
1.2.1动物分组
将SPF级大鼠进行随机分组,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三个阳性药对照组(二甲双胍组、知柏地黄丸组、桑唐饮口服液组)、实施例1组、实施例2组、实施例3组、实施例4组、实施例5组、实施例6组、实施例7组、实施例8组、实施例9组、实施例10组、实施例11组、实施例12组,每组8只。
1.2.2动物造模
动物适应性饲养1周后,采用高脂饲料+甲状腺素+链脲佐菌素方法构建阴虚内热型糖尿病大鼠模型。SD大鼠,给予高脂饲料喂养(正常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第3周,除正常对照组外,每组动物均皮下注射甲状腺素(T4)0.2mg/(kg·d),连续注射1周。第4周,1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溶液35mg/kg,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同等剂量0.1mol/L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注射链脲佐菌素后第7天,动物禁食测空腹血糖(FBG),以FBG≥7.8mmol/L为阴虚内热型高血糖模型建立标准。将造模动物按照1.2.1随机分组后,分别灌胃给予受试样品4周,剂量为1mL/100g/d。
1.2.3动物外观及行为学观察
主要观察造模后各组中大鼠的精神状态、外观状况、身体特征指标。
精神状态:正常、活动频率减少、活动频率增多。
外观状况:观察大鼠舌色变化、耳边缘、爪色变化、眼部变化(眼球及眼周围颜色)等。
身体特征指标:体重、饮水量、摄食量、尿量。
1.2.4相关指标检测
1.2.4.1空腹血糖(FBG)、口服糖耐量(AUC)
动物禁食不禁水12h,尾尖采血,血糖试纸检测空腹血糖(FBG),末次给药后给予40%葡萄糖2g/kg大鼠灌胃,用检测0min,30min,60min,90min,120min血糖值,并记录。计算血糖曲线下面积(AUC),其公式为:AUC=(FBG0+FBG30)*0.5+(FBG30+60)*0.5+(FBG60+90)*0.5+(FBG90+FBG120)*0.5
1.2.4.2糖化血红蛋白(HbA1c)
动物末次给药后,腹主动脉取血于抗凝管,离心弃上清留沉淀血细胞,按糖化血红蛋白测定试剂盒说明书严格操作,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含量。
1.2.4.3胰岛素(FINS)
动物末次给药后,腹主动脉取全血,离心取血清,碘[125I]胰岛素放射免疫分析药盒测定胰岛素,具体操作参照碘[125I]胰岛素放射免疫分析药盒说明书。
1.2.4.4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O)
动物末次给药后,腹主动脉取血于离心管,离心弃上清留沉淀血细胞,全自动生化仪检测总胆固醇、甘油三脂。
1.2.4.5血清T3、T4、cAMP、cGMP
动物末次给药后,腹主动脉取全血,离心取血清,碘[125I]三碘甲腺原氨酸放射免疫分析药盒测定T3,具体操作参照碘[125I]三碘甲腺原氨酸放射免疫分析药盒说明书;碘[125I]甲状腺素放射免疫分析药盒测定T4,具体操作参照碘[125I]甲状腺素放射免疫分析药盒说明书;酶标仪测定cAMP,检测方法按照cAMP检测试剂盒说明书严格操作;酶标仪测定cGMP,检测方法按照cGMP检测试剂盒说明书严格操作。
1.2.4.6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
动物取外周血于抗凝管中,混匀。加入3%的等体积明胶溶液,混匀。室温下静置30分钟,取0.3mL上清液,以2000r/s转速离心5分钟,加入红细胞裂解液0.5mL,混匀。震荡5分钟,以2000r/s转速离心5分钟。加入1mLPBS液,以2000r/s转速离心5分钟。检测前加入CD3 +、CD4 +、CD8 +抗体,孵育1分钟,此操作尽量避光;用FACS CantoⅡ流式细胞仪测得CD3、CD4和CD8水平,并读取记录数据。
1.2.5统计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检验和最小显著性差异法(LSD),P<0.05为有统计意义。阴虚内热评分表中,各表征比率为该表征占总数的比率,计数资料数据以率表示,采用检验χ2检验,以P<0.05作为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标准。
2结果
2.1复合多糖对模型大鼠外观及行为学影响,结果见表1和表2。
表1各组样品对模型大鼠阴虚内热症状表征评分影响(N=8)
注:与正常组比较,ΔP<0.05;与模型组比较,*P<0.05;阳性药组及实施例2、5、8组与实施例10组比较,aP<0.05;阳性药组及实施例2、5、8组与实施例11组比较,bP<0.05;桑叶多糖与实施例2组比较,cP<0.05;菊花多糖与实施例5组比较,dP<0.05;山药多糖与实施例8组比较,eP<0.05;实施例12组与实施例10、11组比较,fP<0.05
如表1所示,模型组大鼠的活动次数增加比率、背部温度增加比率、舌色鲜红、爪色青紫、大便干硬和眼睛神采变暗比率与正常组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内热阴虚糖尿病大鼠模型构建成功。经各样品药物治疗4周,观察得到各实施例组对各个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其中,大鼠活动增加频率和背部温度增加比率逐渐降低,与模型组相比,各实施例组在第三周或第四周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舌色鲜红、大便干硬比率变化不大;爪色青紫、眼睛神采变暗比率明显增加,与模型组相比,各实施例组在第四周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上表明,各样品对改善模型大鼠阴虚内热症状具有良好效果。
表2样品对模型大鼠体重、饮水量、摄食量、尿量的影响(N=8)(g)
组别 | 体重 | 饮水量 | 摄食量 | 尿量 |
正常组 | 274.5±18.5 | 35.8±11.1 | 32.9±9.7 | 11.4±3.9 |
模型组 | 236.5±17.1Δ | 94.6±19.1Δ | 45.4±4.3Δ | 70.0±16.7Δ |
知柏地黄丸组 | 256.4±11.4* | 50.3±13.4* | 38.7±4.2* | 30.3±13.4* |
二甲双胍组 | 254.4±17.9*b | 52.9±14.5*a | 38.4±6.3* | 32.9±14.5*ab |
桑唐饮口服液组 | 269.0±13.1* | 43.3±18.3* | 36.3±6.5* | 28.3±18.0* |
实施例1组 | 259.3±13.6* | 54.9±12.4*c | 41.5±5.9 | 35.7±10.3* |
实施例2组 | 279.0±13.1*ab | 44.3±18.0*ab | 36.7±9.5*ab | 24.3±18.0*ab |
实施例3组 | 252.6±10.9c | 55.2±11.1* | 42.7±8.0c | 33.8±16.7* |
实施例4组 | 264.2±13.2* | 49.9±14.0* | 41.4±6.4 | 32.4±14.2* |
实施例5组 | 278.1±20.5*ab | 40.8±21.3*ab | 38.1±6.3*ab | 20.8±11.3*ab |
实施例6组 | 258.3±11.4d | 54.6±13.4*d | 44.2±7.8d | 30.5±12.1* |
实施例7组 | 260.2±10.7* | 55.7±12.6*e | 39.9±7.5 | 33.7±13.6* |
实施例8组 | 280.0±13.4*ab | 43.1±12.1*ab | 38.0±4.2*ab | 23.1±12.1*ab |
实施例9组 | 255.8±10.5e | 50.5±15.0* | 42.5±6.7e | 31.4±15.1* |
实施例10组 | 278.4±17.6* | 37.7±16.4* | 30.9±7.8* | 15.7±10.4* |
实施例11组 | 280.0±14.2* | 38.5±19.6* | 31.5±9.3* | 13.5±11.6* |
实施例12组 | 251.2±13.6* | 55.7±14.3*f | 43.0±5.9*f | 19.8±12.2*f |
注:与正常组比较,ΔP<0.05;与模型组比较,*P<0.05;阳性药组及实施例2、5、8组与实施例10组比较,aP<0.05;阳性药组及实施例2、5、8组与实施例11组比较,bP<0.05;桑叶多糖与实施例2组比较,cP<0.05;菊花多糖与实施例5组比较,dP<0.05;山药多糖与实施例8组比较,eP<0.05;实施例12组与实施例10、11组比较,fP<0.05
如表2所示,模型大鼠经给药治疗4周后,测得体征相关指标。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对照组及各实施例组对大鼠体重增加明显,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各单糖不同区间分子量实施例比较中,实施例2、5、8组效果明显优于其他相应单糖组,复合多糖组(实施例10和11)与其比较,大鼠体重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二甲双胍组与实施例11组相比,大鼠体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复合多糖组(实施例10和11)效果优于阳性药对照组及各实施例组。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饮水量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对照组及各实施例组对大鼠饮水量降低明显,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各单糖不同区间分子量实施例比较中,实施例2、5、8组效果明显优于其他相应单糖组,复合多糖组(实施例10和11)与其比较,大鼠饮水量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二甲双胍组与实施例10组相比,大鼠饮水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施例12与实施例10和11组相比,大鼠饮水量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复合多糖组(实施例10和11)效果优于阳性药对照组及各实施例组。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摄食量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对照组及各实施例组对大鼠摄食量降低明显,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单糖不同区间分子量实施例比较中,实施例2、5、8组效果明显优于其他相应单糖组,复合多糖组(实施例10和11)与其比较,大鼠摄食量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施例12与实施例10和11组相比,大鼠摄食量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复合多糖组(实施例10和11)效果优于阳性药对照组及各实施例组。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尿量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对照组及各实施例组对大鼠尿量降低明显,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各单糖不同区间分子量实施例比较中,实施例2、5、8组效果明显优于其他相应单糖组,复合多糖组(实施例10和11)与其比较,大鼠尿量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二甲双胍组与实施例10组及实施例11组相比,大鼠尿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施例12与实施例10和11组相比,大鼠尿量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复合多糖组(实施例10和11)效果优于阳性药对照组及各实施例组。
2.2复合多糖对模型大鼠糖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见表3和表4。
表3样品对模型大鼠糖化血红蛋白、口服糖耐量、胰岛素的影响(N=8)
注:与正常组比较,ΔP<0.05;与模型组比较,*P<0.05;阳性药组及实施例2、5、8组与实施例10组比较,aP<0.05;阳性药组及实施例2、5、8组与实施例11组比较,bP<0.05;桑叶多糖与实施例2组比较,cP<0.05;菊花多糖与实施例5组比较,dP<0.05;山药多糖与实施例8组比较,eP<0.05;实施例12组与实施例10、11组比较,fP<0.05
从表3中可以看到,模型大鼠经给药治疗4周后,测得糖代谢相关指标。
糖化血红蛋白,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糖化血红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对照组及各实施例组糖化血红蛋白含量降低,复合多糖组(实施例10和11)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各单糖不同区间分子量实施例比较中,实施例2、5、8组效果较优于其他相应单糖组,但无显著性差异。实施例12与实施例10和11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复合多糖组(实施例10和11)效果优于阳性药对照组及各实施例组,但无显著性差异。
口服糖耐量,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口服糖耐量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对照组及各实施例组口服糖耐量显著降低(P<0.05)。其中,各单糖不同区间分子量实施例比较中,实施例2、5、8组效果显著优于其他相应单糖组(P<0.05)。实施例5、桑唐饮口服液组与复合多糖组(实施例10和11)比较,大鼠口服糖耐量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施例12与实施例10和11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复合多糖组(实施例10和11)效果优于阳性药对照组及各实施例组。
胰岛素,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胰岛素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对照组及各实施例组胰岛素含量降低,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单糖不同区间分子量实施例比较中,实施例2、5、8组效果较优于其他相应单糖组,但无显著性差异。实施例12与实施例10和11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实施例2与复合多糖组(实施例10和11)具有显著差异(P<0.05)。复合多糖组(实施例10和11)效果优于阳性药对照组及各实施例组。
表4样品对模型大鼠血糖的影响(N=8)(mmol/L)
组别 | 给药前 | 第一周 | 第二周 | 第三周 | 第四周 |
正常组 | 5.48±0.50 | 5.41±0.56 | 5.33±0.72 | 5.53±0.69 | 5.44±0.53 |
模型组 | 15.24±5.53Δ | 14.15±4.22Δ | 16.31±5.12Δ | 16.40±4.33Δ | 15.39±2.36.Δ |
知柏地黄丸组 | 15.02±5.14Δ | 9.85±3.53*ab | 8.67±3.64* | 10.59±1.57*a | 10.88±1.49*a |
二甲双胍组 | 14.29±4.12Δ | 9.62±2.23*ab | 8.63±1.45* | 9.98±3.42*a | 10.27±2.61*ab |
桑唐饮口服液组 | 14.98±3.51Δ | 9.01±2.61*ab | 8.32±2.25* | 9.79±2.85*a | 9.44±1.88*ab |
实施例1组 | 15.04±3.17Δ | 9.79±3.11* | 10.18±2.31* | 10.67±1.90* | 10.78±2.14*c |
实施例2组 | 15.72±4.31Δ | 8.09±4.64* | 9.89±3.48* | 10.78±2.02*ab | 8.98±4.11*ab |
实施例3组 | 15.42±2.64Δ | 9.64±2.31* | 10.63±2.08* | 11.52±3.04 | 10.79±3.92*c |
实施例4组 | 14.91±2.40Δ | 9.31±3.07* | 9.58±3.63* | 10.03±2.87*d | 10.31±4.01*d |
实施例5组 | 14.97±5.14Δ | 8.56±4.71*b | 8.80±4.78* | 8.40±2.37*a | 8.64±5.42*ab |
实施例6组 | 15.95±1.75Δ | 9.59±2.92* | 9.83±2.11* | 9.84±2.80* | 10.27±3.44*d |
实施例7组 | 15.85±1.09Δ | 10.45±2.61* | 9.90±3.53* | 10.04±1.97* | 10.43±3.80*e |
实施例8组 | 15.35±3.35Δ | 8.21±4.22* | 9.10±1.41* | 9.03±1.51*ab | 8.39±2.13*ab |
实施例9组 | 14.73±2.64Δ | 9.57±3.02* | 10.28±1.55* | 10.33±2.08* | 10.46±3.75*e |
实施例10组 | 16.32±2.56Δ | 6.81±4.95* | 7.20±4.83* | 6.98±4.19* | 6.76±2.46* |
实施例11组 | 15.21±3.81Δ | 6.28±2.22* | 7.35±2.04* | 7.12±2.37* | 6.33±4.51* |
实施例12组 | 15.73±2.09Δ | 9.02±3.10*f | 9.99±1.64* | 8.26±3.13* | 8.74±3.62*f |
注:与正常组比较,ΔP<0.05;与模型组比较,*P<0.05;阳性药组及实施例2、5、8组与实施例10组比较,aP<0.05;阳性药组及实施例2、5、8组与实施例11组比较,bP<0.05;桑叶多糖与实施例2组比较,cP<0.05;菊花多糖与实施例5组比较,dP<0.05;山药多糖与实施例8组比较,eP<0.05;实施例12组与实施例10、11组比较,fP<0.05
如表4所示,模型大鼠经给药治疗4周后,测得血糖值变化。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糖值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对照组及各实施例组血糖值在第1周显著降低,第2~4周在±1mmol/L范围上下浮动,且均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其中,各单糖不同区间分子量实施例比较中,实施例2、5、8组血糖降低效果较优于其他相应单糖组,且在第4周与其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施例12与实施例10和11相比,在第一周与第四周大鼠血糖值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复合多糖组(实施例10和11)效果优于阳性药对照组及各实施例组,且在第4周与阳性药对照组及实施例2、5、8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2.3复合多糖对模型大鼠脂代谢的影响,结果见表5
表5样品对模型大鼠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的影响(N=8)(mmol/L)
组别 | 甘油三酯(TG) | 总胆固醇(TCHO) |
正常组 | 0.86±0.02 | 1.53±0.39 |
模型组 | 3.43±0.15Δ | 2.24±0.75Δ |
知柏地黄丸组 | 2.19±0.33 | 2.20±0.19 |
二甲双胍组 | 2.03±0.72* | 2.11±0.39 |
桑唐饮口服液组 | 1.88±0.07*ab | 1.93±0.18*ab |
实施例1组 | 2.24±0.31c | 2.14±0.31c |
实施例2组 | 1.99±0.07*ab | 1.90±0.28*ab |
实施例3组 | 2.17±0.36c | 2.09±0.27 |
实施例4组 | 2.33±0.27d | 2.13±0.22d |
实施例5组 | 1.91±0.38* | 1.89±0.09*ab |
实施例6组 | 2.21±0.36d | 2.16±0.17d |
实施例7组 | 2.37±0.52 | 2.21±0.25e |
实施例8组 | 2.00±0.01ab | 1.93±0.18*ab |
实施例9组 | 2.14±0.17 | 2.19±0.09e |
实施例10组 | 1.65±0.46* | 1.52±0.15* |
实施例11组 | 1.63±0.09* | 1.51±0.16* |
实施例12组 | 2.15±0.57*f | 1.98±0.21*f |
注:与正常组比较,ΔP<0.05;与模型组比较,*P<0.05;阳性药组及实施例2、5、8组与实施例10组比较,aP<0.05;阳性药组及实施例2、5、8组与实施例11组比较,bP<0.05;桑叶多糖与实施例2组比较,cP<0.05;菊花多糖与实施例5组比较,dP<0.05;山药多糖与实施例8组比较,eP<0.05;实施例12组与实施例10、11组比较,fP<0.05
如表5所示,模型大鼠经给药治疗4周后,测得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含量变化。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甘油三酯含量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对照组及各实施例组对大鼠甘油三酯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各单糖不同区间分子量实施例比较中,实施例2、5、8组效果明显优于其他相应单糖组,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桑唐饮口服液组与复合多糖组(实施例10和11)相比,大鼠甘油三酯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施例12与实施例10和11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复合多糖组(实施例10和11)效果优于阳性药对照组及各实施例组。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总胆固醇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对照组及各实施例组对大鼠总胆固醇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各单糖不同区间分子量实施例比较中,实施例2、5、8组效果明显优于其他相应单糖组,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桑唐饮口服液组、实施例2、5、8组与复合多糖组(实施例10和11)相比,大鼠甘油三酯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施例12与实施例10和11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复合多糖组(实施例10和11)效果优于阳性药对照组及各实施例组。
2.4复合多糖对模型大鼠血清T3、T4、cAMP、cGMP的影响,结果见表6
表6样品对模型大鼠T3、T4、cAMP、cGMP的影响(N=8)
注:与正常组比较,ΔP<0.05;与模型组比较,*P<0.05;阳性药组及实施例2、5、8组与实施例10组比较,aP<0.05;阳性药组及实施例2、5、8组与实施例11组比较,bP<0.05;桑叶多糖与实施例2组比较,cP<0.05;菊花多糖与实施例5组比较,dP<0.05;山药多糖与实施例8组比较,eP<0.05;实施例12组与实施例10、11组比较,fP<0.05
如表6所示,模型大鼠经给药治疗4周后,测得相关指标。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T3激素水平显著上升(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对照组及各实施例组T3激素水平略有降低,复合多糖组(实施例10和11)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实施例12与实施例10和11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复合多糖组(实施例10和11)效果优于阳性药对照组及各实施例组。
与正常组比较,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组及各实施例组T4激素水平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复合多糖组(实施例10和11)大鼠T4激素水平略有上升,但与模型组无显著性差异,说明样品对T4激素水平的影响不大。
与正常组比较,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组及各实施例组cAMP激素水平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复合多糖组(实施例10和11)大鼠cAMP激素水平略有上升,但与模型组无显著性差异,说明样品对cAMP激素水平的影响不大。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cGMP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对照组及复合多糖组(实施例10和11)cGMP显著降低(P<0.05)。其中,各单糖不同区间分子量实施例比较中,实施例2、5、8组效果明显优于其他相应单糖组,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施例12与实施例10和11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复合多糖组(实施例10和11)效果优于阳性药对照组及各实施例组。
2.5复合多糖对模型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表7样品对模型大鼠CD3+、CD4+、CD8+的影响(N=8)
注:与正常组比较,ΔP<0.05;与模型组比较,*P<0.05;阳性药组及实施例2、5、8组与实施例10组比较,aP<0.05;阳性药组及实施例2、5、8组与实施例11组比较,bP<0.05;桑叶多糖与实施例2组比较,cP<0.05;菊花多糖与实施例5组比较,dP<0.05;山药多糖与实施例8组比较,eP<0.05;实施例12组与实施例10、11组比较,fP<0.05
如表7所示,模型大鼠经给药治疗4周后,测得相关免疫指标。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CD4 +、CD8 +、CD4 +/CD8 +水平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对照组及单糖组CD3 +、CD4 +、CD8 +、CD4 +/CD8 +水平变化不明显,复合多糖组(实施例10和11)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实施例12与实施例10和11相比,不具有显著差异性。各实施例组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调节模型大鼠免疫功能的作用。
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所述桑叶多糖、菊花多糖和山药多糖的复合多糖能够明显减少内热阴虚型高血糖大鼠模型的摄食量、饮水量和尿量,增加大鼠体重;降低空腹血糖,改善糖耐量;降低胰岛素含量,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改善高血脂症状;降低cAMP、cGMP、CD4+/CD8+等免疫指标,改善免疫功能异常现象;改善内热阴虚大鼠的外观状况及精神面貌。因此,本发明所述复合多糖具有清热养阴,改善内热阴虚症候,降低血糖,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复合多糖,其特征在于,由桑叶多糖、菊花多糖和山药多糖组成,所述桑叶多糖的分子量为10~60万道尔顿,所述菊花多糖的分子量为4~8万道尔顿,所述山药多糖分子量为4~8万道尔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多糖,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计,由如下组分组成:桑叶多糖50~70份,菊花多糖5~10份,山药多糖20~45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多糖,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计,由如下组分组成:桑叶多糖50份,菊花多糖5份,山药多糖45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多糖,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计,由如下组分组成:桑叶多糖70份,菊花多糖10份,山药多糖20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多糖,其特征在于,所述桑叶多糖的制备方法为取桑叶加水煎煮,过滤,收集滤液离心,上清液依次通过80nm和500nm孔径的膜进行分离得到分子量为10~60万道尔顿桑叶多糖。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多糖,其特征在于,所述菊花多糖的制备方法为取菊花加水煎煮,过滤,收集滤液离心,上清液依次通过20nm和60nm孔径的膜进行分离,得到分子量为4~8万道尔顿菊花多糖。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多糖,其特征在于,所述山药多糖的制备方法为取山药加水煎煮,过滤,收集滤液离心,上清液依次通过20nm和60nm孔径的膜进行分离得到分子量为4~8万道尔顿山药多糖。
8.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多糖在制备具有清热养阴、降血糖作用的药物或保健食品中的应用。
9.一种具有清热养阴、降血糖作用的保健食品,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效量的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多糖和保健食品中可接受的辅料。
10.一种具有清热养阴、降血糖作用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效量的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多糖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542504.XA CN107137420A (zh) | 2017-07-05 | 2017-07-05 | 一种具有清热养阴降血糖功能的桑叶菊花山药复合多糖及其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542504.XA CN107137420A (zh) | 2017-07-05 | 2017-07-05 | 一种具有清热养阴降血糖功能的桑叶菊花山药复合多糖及其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137420A true CN107137420A (zh) | 2017-09-08 |
Family
ID=597852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542504.XA Pending CN107137420A (zh) | 2017-07-05 | 2017-07-05 | 一种具有清热养阴降血糖功能的桑叶菊花山药复合多糖及其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137420A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159296A (zh) * | 2018-01-16 | 2018-06-15 | 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清热养阴、降血糖功能的复合多糖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CN110463807A (zh) * | 2019-07-15 | 2019-11-19 | 合肥工业大学 | 一种富含皇菊多糖的辅助降血脂软糖及其制备方法 |
CN111321183A (zh) * | 2018-12-14 | 2020-06-23 | 大汉酵素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具抗癌抗病毒抗发炎、促进成骨细胞增生促进肠道干细胞增生的多糖发酵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51085A (zh) * | 2001-11-27 | 2002-05-29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 | 一种桑叶多糖产品及其用途 |
CN1861637A (zh) * | 2006-06-20 | 2006-11-15 |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淮山药多糖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
-
2017
- 2017-07-05 CN CN201710542504.XA patent/CN107137420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51085A (zh) * | 2001-11-27 | 2002-05-29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 | 一种桑叶多糖产品及其用途 |
CN1861637A (zh) * | 2006-06-20 | 2006-11-15 |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淮山药多糖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李计萍: "中药多糖有效部位研究中相对分子质量及分布研究相关问题探讨", 《药物分析杂志》 * |
赵晋明: "应用中药多糖治疗糖尿病的研究概述", 《山西医药杂志》 * |
黄生权 等: "桑唐饮口服液对糖尿病大鼠血糖及糖耐量的影响", 《北方药学》 *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159296A (zh) * | 2018-01-16 | 2018-06-15 | 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清热养阴、降血糖功能的复合多糖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CN111321183A (zh) * | 2018-12-14 | 2020-06-23 | 大汉酵素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具抗癌抗病毒抗发炎、促进成骨细胞增生促进肠道干细胞增生的多糖发酵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
CN110463807A (zh) * | 2019-07-15 | 2019-11-19 | 合肥工业大学 | 一种富含皇菊多糖的辅助降血脂软糖及其制备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349675A (zh) | 一种红参饮料及其制作方法 | |
CN102526479B (zh) | 一种增强免疫力、降血糖功能的保健药物 | |
CN102526478B (zh) | 一种增强免疫力、降血糖功能的保健药物配方 | |
CN106176918A (zh) | 一种包含青钱柳叶和葛根的降血糖保健组合物 | |
CN111481646A (zh) | 一种解酒护肝的药物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应用 | |
CN102600423A (zh) | 用于治疗肝纤维化的中药制备方法 | |
CN103223111B (zh) | 一种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177183A (zh) | 一种包含青钱柳叶、绿茶和桑叶的降血糖保健组合物 | |
CN106176953A (zh) | 一种包含青钱柳叶、罗汉果和桑叶的降血糖保健组合物 | |
CN107137420A (zh) | 一种具有清热养阴降血糖功能的桑叶菊花山药复合多糖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177053A (zh) | 一种包含青钱柳叶和陈皮的降血糖保健组合物 | |
CN1861637A (zh) | 淮山药多糖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 |
CN101856418B (zh) | 防治肾炎的药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637179A (zh) | 一种降血糖、降血脂和改善脂肪肝的食物组合物 | |
CN106176952A (zh) | 一种包含青钱柳叶和苦丁茶的保健组合物 | |
CN106177432A (zh) | 一种包含青钱柳叶、桑叶、绿茶和玉竹的保健组合物 | |
CN106177477A (zh) | 一种用于降血糖、降血脂和降血压的保健组合物 | |
CN106177434A (zh) | 一种包含葛根和玉竹的降血糖保健组合物 | |
CN108403818A (zh) | 一种辅助降血糖的组合物及其用途 | |
CN106177433A (zh) | 一种包含青钱柳叶、葛根和玉竹的降血糖保健组合物 | |
CN106173605A (zh) | 一种包含葛根和石斛的降血糖保健组合物 | |
CN108159296A (zh) | 一种具有清热养阴、降血糖功能的复合多糖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
CN103977390B (zh) | 一种生姜洋葱药酒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 |
CN101244157A (zh) | 一种天然植物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6177054A (zh) | 一种包含桑白皮和陈皮的降血糖保健组合物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9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