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31563A - 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131563A CN107131563A CN201710498074.6A CN201710498074A CN107131563A CN 107131563 A CN107131563 A CN 107131563A CN 201710498074 A CN201710498074 A CN 201710498074A CN 107131563 A CN107131563 A CN 10713156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filter screen
- air conditioner
- air inlet
- purification fil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filte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iltering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器。空调器形成有进风口。空调器还包括靠近进风口设置的用于净化空气的净化滤网。净化滤网包括至少两种不同厚度的多个滤网区域。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器,在靠近进风口的位置设置有用于净化空气的净化滤网,且净化滤网包括至少两种不同厚度的滤网区域,如此,空调器不仅能够调节室内温度,同时能够净化室内空气,并保证制冷制热性能基本不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技术,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空调器使用时需要密闭房间,气体无法流通,从而导致气体质量变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需要提供一种空调器。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器形成有进风口,所述空调器还包括靠近所述进风口设置的用于净化空气的净化滤网,所述净化滤网包括至少两种不同厚度的多个滤网区域。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净化滤网在所述进风口的正投影与所述进风口的面积之比大于30%。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净化滤网包括静电驻极滤网或有源静电吸尘滤网。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净化滤网呈平板状或曲面状。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净化滤网包括对应设置在所述多个滤网区域的多个子滤网。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进风口呈矩形,所述多个子滤网呈带状,所述多个子滤网沿所述进风口的长度或宽度方向延伸直跨或斜跨所述进风口。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子滤网间隔设置。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子滤网的外轮廓与所述进风口配合。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净化滤网在所述进风口的正投影与所述进风口的面积之比为100%。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调器还形成有位于所述进风口下游的风道,所述空调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风道内的离子发生器,所述离子发生器用于产生正离子和/或负离子。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风道形成有位于下游的出风口,所述离子发生器设置在所述出风口处。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调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风道内的风机和换热器,所述风机用于建立气流,所述换热器用于实现所述气流的换热以达到温度调节的目的。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器,在靠近进风口的位置设置有用于净化空气的净化滤网,且净化滤网包括至少两种不同厚度的滤网区域,如此,空调器不仅能够调节室内温度,同时能够净化室内空气,并保证制冷制热性能基本不变。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生成,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可以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器的截面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器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器的截面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器的截面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净化滤网的俯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净化滤网的俯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净化滤网的俯视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净化滤网的俯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净化滤网的俯视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净化滤网的俯视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净化滤网的俯视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净化滤网的俯视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净化滤网的俯视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净化滤网的俯视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净化滤网的俯视图;
主要元件及符号说明:
空调器10、空调器室内机10a、进风口11、净化滤网12、滤网区域121、风道13、风机14、换热器15、出风口16、离子发生器17、感温探头1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定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定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发明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请参阅图1、图2及图6,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器10形成有进风口11。空调器10还包括靠近进风口11设置的用于净化空气的净化滤网12。净化滤网12包括至少两种不同厚度的多个滤网区域121。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器10,在靠近进风口11的位置设置有用于净化空气的净化滤网12,且净化滤网12包括至少两种不同厚度的多个滤网区域121,如此,空调器10不仅能够调节室内温度,同时能够净化室内空气,并保证制冷制热性能基本不变。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空调器10形成有位于进风口11下游的风道13。空调器10还包括设置在风道13内的风机14和换热器15。风机14用于建立气流,换热器15用于实现气流的换热以达到温度调节的目的。风道13形成有位于下游的出风口16。
在空调器10调节温度的过程中,室内空气由进风口11进入空调器10的室内机10a,经过换热器15时,与换热器15的铝箔和铜管发生热交换,从而实现升温或降温,发挥调节室内温度的作用。空气经过换热器15后,会经过风道13中的风机14,风机14用于驱动气流流经换热器15,从而发生热交换。当气流流经风机14后,从出风口16排出,完成一个温度调节循环。在这一循环过程中,气流温度在换热器15前被设置在风道13内的感温探头18检测,并由空调器10的单片机判断当前气流温度是否达到设定温度,以及计算当前气流温度与设定温度之间的差值。空调器10的单片机根据该差值发出相应的驱动信号驱动压缩机和风机14工作,从而使得室内的实际温度不断趋近于用户设置的室内理想温度(即设定温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净化滤网12设置在进风口11处(如图1所示)。更具体地,净化滤网12设置在进风口11前(按气流的方向判定,气流先经过的位置为前)。
当空调器10工作时,空气在风机14的驱动下,在进入空调器10的室内机10a之前,会经过净化滤网12,如此,实现了空气净化功能。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净化滤网12设置在进风口11和换热器15之间(如图3和图4所示)。
当空调器10工作时,空气在风机14的驱动下,在流经换热器15之前,会经过净化滤网12,如此,实现了空气净化功能。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净化滤网12还可以部分设置在进风口11处,部分设置在进风口11和换热器15之间(如图5所示),这里不作限制。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净化滤网12在进风口11的正投影与进风口11的面积之比大于30%。
可以理解,当净化滤网12在进风口11的正投影的面积越大时,空气进入风道13时受到的阻力越大,引起空调器10的风量衰减越大。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器10中,净化滤网12在进风口11的正投影与进风口11的面积之比只需大于30%,即可较好地实现空气净化功能。如此,降低了风阻,减小了由于净化滤网12引起的空调器10的风量衰减,从而避免了对空调器10的制冷制热的基本性能造成影响。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净化滤网12呈平板状或曲面状。
例如,图1所示的空调器10的净化滤网12呈平板状,图3-5所示的空调器10的净化滤网12呈曲面状。可以理解,当净化滤网12呈曲面状时,同样应当满足净化滤网12在进风口11的正投影与进风口11的面积之比大于30%,而不是按照净化滤网12的实际平展面积与进风口11的面积之比大于30%来计算。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当净化滤网12呈平板状时,净化滤网12平行于进风口11。也即是说,净化滤网12与进风口11相对的表面平行于进风口11与净化滤网12相对的表面。如此,进风口11各处进风和净化效果均匀,净化滤网12也容易安装。净化滤网12与进风口11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以能达到最佳的空气净化效果和对空调器10的风量降低尽可能小为准。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净化滤网12包括对应设置在多个滤网区域121的多个子滤网。
可以理解,多个滤网区域121为至少两个滤网区域121。例如,在图6中,滤网区域123可以为3个,对应的子滤网为A1、A2、A3。其中,A1、A2、A3包括至少两种不同厚度,厚度关系可以是A1=A2≠A3,或者A1≠A2≠A3,或者A1≠A2=A3,或者A2≠A1=A3,这里不作限制。
请参阅图6-1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进风口11呈矩形。多个子滤网呈带状。多个子滤网沿进风口11的长度或宽度方向延伸直跨或斜跨进风口11。
需要指出是,图6-13为净化滤网12的俯视图,即净化滤网12在进风口11的正投影视图。在此基础上,净化滤网12可以呈平板状或曲面状,这里不作限制。
具体地,图6-9为多个子滤网沿进风口11的长度方向延伸直跨进风口11的四个实施例。其中,A1-A3中至少有两个不同厚度的子滤网,A4-A5为两个不同厚度的子滤网,A6-A9中至少有两个不同厚度的子滤网,A10-A14中至少有两个不同厚度的子滤网。各子滤网的分布位置、具体个数和具体厚度不作限制。例如,可以是A1、A3、A4、A5、A6、A8、A11、A13、A14为子滤网,A2、A7、A9、A10、A12为空白区域,厚度关系可以是A1≠A3,A4≠A5,A6≠A8,A11≠A13=A14。
图10-12为多个子滤网沿进风口11的宽度方向延伸直跨进风口11的三个实施例。其中,B1-B5中至少有两个不同厚度的子滤网,B6-B7为两个不同厚度的子滤网,B8-B14中至少有两个不同厚度的子滤网。各子滤网的分布位置、具体个数和具体厚度不作限制。例如,可以是B1、B3、B5、B6、B7、B9、B11、B13为子滤网,B2、B4、B8、B10、B12、B14为空白区域,厚度关系可以是B1≠B3≠B5,B6≠B7,B9≠B11=B13。
图13为多个子滤网沿进风口11的宽度方向延伸斜跨进风口11的实施例。其中,C1-C9中至少有两个不同厚度的子滤网。各子滤网的分布位置、具体个数和具体厚度不作限制。例如,可以是C2、C4、C6、C8为子滤网,C1、C3、C5、C7为空白区域,厚度关系可以是C2≠C4=C6≠C8。
同理,多个子滤网可以沿进风口11的长度方向延伸斜跨进风口11,在此不再举例说明。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个子滤网间隔设置。
例如,在图8-10中,A6、A8为子滤网,A6、A8间隔设置;A11、A13为子滤网,A11、A13间隔设置;B1、B3、B5为子滤网,B1、B3、B5间隔设置。多个子滤网的宽度可以相等或不等。多个子滤网间隔的距离可以相等或不等。也即是说,A6-A14、B1-B5的宽度相互之间可以相等或不等。
可以理解,当进风口11不呈矩形,子滤网不呈带状时,多个子滤网也可以间隔设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多个子滤网的宽度相等。多个子滤网间隔的距离相等。
如此,净化滤网12容易制造,空气净化效果均匀,且进风区域均匀分布在进风口11,空气进入风道13后与换热器15换热效率高,不会存在换热器15的一侧过度工作的现象,有利于延长空调器10的使用寿命。
可以理解,即使多个子滤网间隔设置,导致进风口11的部分面积未被净化滤网12覆盖,但是通过合理调校不同厚度的子滤网覆盖进风口11的位置、面积和块数,空调器10整体的空气净化效果仍然能达到较佳。具体地,可以通过合理布置不同厚度的子滤网的位置、面积和块数等(例如,将各子滤网配置在其能发挥最佳过滤效果的风速上,同时考虑到对空调器10的风量降低尽可能小),如此,以最小的净化滤网12的面积,实现最佳的空气净化效果、对空调器10的风量降低尽可能小和保证空调器10的制冷制热性能基本不变。
请参阅图14-1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个子滤网的外轮廓与进风口11配合。
如此,净化滤网12容易安装。
需要指出是,图14-16为净化滤网12的俯视图,即净化滤网12在进风口11的正投影视图。在此基础上,净化滤网12可以呈平板状或曲面状,这里不作限制。
具体地,各子滤网可以为规则或不规则的形状,例如,子滤网的形状可以为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圆形或多边形等。净化滤网12的外轮廓与进风口11配合可以是指净化滤网12的大小和弯曲弧度与进风口11的结构进行配合,以便安装。各子滤网之间可以存在间隙或切口,或者各子滤网可以部分或全部完整地拼接在一起。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净化滤网12在进风口11的正投影与进风口11的面积之比为100%。
也即是说,净化滤网12在进风口11的正投影完全覆盖进风口11。例如,在图9中,A10-A14全部子滤网,无空白区域。
由于在进风口11大面积使用了净化滤网12,空气进入换热器15前基本都需要经过净化滤网12,空调器10具有明显的空气净化效果,可以达到较高的CADR(clean airdelivery rate,洁净空气量)数值。
需要指出的是,本发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净化滤网12的布置方法可以相互组合,例如,净化滤网12可以包含多个子滤网,部分子滤网为带状,部分子滤网为带有切口的结构,甚至可以为不规则形状或任意形状;各子滤网可以沿进风口11的长度方向布置,也可以沿进风口11的宽度方向布置;净化滤网12可以全覆盖进风口11,也可以部分覆盖进风口11,以加强空调器10的空气净化效果。可以理解,空气中存在各类污染物,如固态污染物和气态污染物。固态污染物包括PM2.5、PM10、花粉、细菌、皮屑等。气态污染物包括甲醛、苯、异味等。通过合理布置不同厚度的子滤网的位置、面积和块数等,还可以有效滤除空气中的污染物。
请再次参阅图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空调器10还包括设置在风道13内的离子发生器17。离子发生器17用于产生正离子和/或负离子。
具体地,离子发生器17利用高压变压器将工频电压升压到所需电压的方法产生离子,并释放到周围的环境中,以净化空气。
离子发生器17可以为负离子发生器、或者正离子发生器、或者正负离子发生器。可以理解,负离子发生器用于产生负离子,正离子发生器用于产生正离子,正负离子发生器用于产生正离子和负离子。离子发生器17的种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离子发生器17产生正离子和/或负离子,一方面可以杀灭空气中的病菌,另一方面可以使得空气中的尘埃或颗粒带电,从而更容易吸附在净化滤网12上。此外,空气中的尘埃或颗粒带电后,即使通过过滤孔径远大于自身尺寸的净化滤网12(特别是通过带相反电荷的净化滤网12),也会以非常高的效率被吸附。如此,净化滤网12的过滤孔径可以远大于尘埃或颗粒的直径,从而大幅较低净化滤网12的通过风阻,保证空调器10自身的制冷制热性能和风量基本不受影响。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离子发生器17可以与净化滤网12搭配使用。例如,当离子发生器17为负离子发生器时,净化滤网12可以为带正电荷的净化滤网12。如此,离子发生器17产生负离子,使得空气中的尘埃或颗粒带负电,从而更容易的吸附在带正电荷的净化滤网12上,进而提升CADR数值。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离子发生器17设置在出风口16处。
如此,离子发生器17通过产生正离子和/或负离子杀灭空气中的病菌和净化空气。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离子发生器17还可以设置在空调器10的室内机10a的其他位置,以达到杀灭病菌和净化空气的作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净化滤网12包括静电驻极滤网或有源静电吸尘滤网。
具体地,静电驻极滤网利用电荷的静电力作用捕集尘粒。静电驻极滤网采用静电驻极材料制作而成,该材料具备优异的介电性能,如高体电阻和表面电阻,高介电击穿强度,低吸湿性和透气率等,能够在无外界电源输入的情况下长期存储空间电荷或偶极电荷,从而发挥利用电荷的静电力捕集空气中尘埃粒子的功能。
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静电驻极材料主要以高聚物为主,包括聚丙烯、聚四氟乙烯、六氟乙烯/聚四氟乙烯共聚物、聚三氟乙烯、聚丙烯(共混)及聚酯等。
具体地,有源静电吸尘滤网利用库仑力捕集空气中的尘粒。有源静电吸尘滤网由吸尘电极组成,具体排布方式为正负电极交错排布,从而形成多个电场区域,利用库仑力捕集空气中的尘埃粒子。
需要指出的是,当净化滤网12包括静电驻极滤网或有源静电吸尘滤网时,静电驻极滤网和有源静电吸尘滤网均可拆卸清洗或更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静电驻极滤网或有源静电吸尘滤网可以与离子发生器17结合使用。
可以理解,风道13内设置有离子发生器17时,离子发生器17向空气中发散正离子和/或负离子,使得尘埃或颗粒带电,包括有静电驻极滤网或有源静电吸尘滤网的净化滤网12的空气净化功能将进一步提升,同时有利于降低静电驻极材料和吸尘电极的使用强度,降低净化滤网12的通过风阻。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某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2)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形成有进风口,所述空调器还包括靠近所述进风口设置的用于净化空气的净化滤网,所述净化滤网包括至少两种不同厚度的多个滤网区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滤网在所述进风口的正投影与所述进风口的面积之比大于3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滤网包括静电驻极滤网或有源静电吸尘滤网。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滤网呈平板状或曲面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滤网包括对应设置在所述多个滤网区域的多个子滤网。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呈矩形,所述多个子滤网呈带状,所述多个子滤网沿所述进风口的长度或宽度方向延伸直跨或斜跨所述进风口。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子滤网间隔设置。
8.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子滤网的外轮廓与所述进风口配合。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滤网在所述进风口的正投影与所述进风口的面积之比为100%。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形成有位于所述进风口下游的风道,所述空调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风道内的离子发生器,所述离子发生器用于产生正离子和/或负离子。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形成有位于下游的出风口,所述离子发生器设置在所述出风口处。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风道内的风机和换热器,所述风机用于建立气流,所述换热器用于实现所述气流的换热以达到温度调节的目的。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498074.6A CN107131563A (zh) | 2017-06-27 | 2017-06-27 | 空调器 |
PCT/CN2017/104784 WO2019000684A1 (zh) | 2017-06-27 | 2017-09-30 | 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498074.6A CN107131563A (zh) | 2017-06-27 | 2017-06-27 | 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131563A true CN107131563A (zh) | 2017-09-05 |
Family
ID=597367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498074.6A Pending CN107131563A (zh) | 2017-06-27 | 2017-06-27 | 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131563A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9000687A1 (zh) * | 2017-06-27 | 2019-01-03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 |
WO2019000684A1 (zh) * | 2017-06-27 | 2019-01-03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 |
WO2019000689A1 (zh) * | 2017-06-27 | 2019-01-03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644841B2 (ja) * | 1999-03-30 | 2005-05-11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空気循環機 |
CN101170938A (zh) * | 2005-04-05 | 2008-04-30 | 伊莱克斯家用产品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洗碗机的滤网元件 |
CN101539315A (zh) * | 2009-04-23 | 2009-09-23 |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气调节器室内机及其运行模式 |
CN204943678U (zh) * | 2015-08-27 | 2016-01-06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空调组件及其空调室内机 |
-
2017
- 2017-06-27 CN CN201710498074.6A patent/CN107131563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644841B2 (ja) * | 1999-03-30 | 2005-05-11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空気循環機 |
CN101170938A (zh) * | 2005-04-05 | 2008-04-30 | 伊莱克斯家用产品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洗碗机的滤网元件 |
CN101539315A (zh) * | 2009-04-23 | 2009-09-23 |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气调节器室内机及其运行模式 |
CN204943678U (zh) * | 2015-08-27 | 2016-01-06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空调组件及其空调室内机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9000687A1 (zh) * | 2017-06-27 | 2019-01-03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 |
WO2019000684A1 (zh) * | 2017-06-27 | 2019-01-03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 |
WO2019000689A1 (zh) * | 2017-06-27 | 2019-01-03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246713A (zh) | 控制方法、控制器、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7101279A (zh) | 空调器 | |
CN107152722B (zh) | 空调器 | |
CN107131563A (zh) | 空调器 | |
CN106716023B (zh) | 空气净化装置及方法 | |
CN206959157U (zh) | 空调机 | |
CN107131592A (zh) | 空调器 | |
CN206959259U (zh) | 控制装置和空调器 | |
CN107246653A (zh) | 空调器 | |
CN207422355U (zh) | 空调器 | |
CN207146528U (zh) | 空调器 | |
CN107192027A (zh) | 空调器 | |
CN107246654A (zh) | 空调器 | |
CN107339776A (zh) | 控制方法、控制器、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7246652A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06959163U (zh) | 空调器 | |
CN207299160U (zh) | 空调器 | |
CN207422356U (zh) | 空调器 | |
CN207299161U (zh) | 空调器 | |
CN204329181U (zh) | 一种吊顶式空气净化器 | |
CN207025573U (zh) | 一种可自清洁的静电除尘装置 | |
CN207299162U (zh) | 空调器 | |
CN107314441A (zh) | 空调器 | |
CN207299163U (zh) | 空调器 | |
CN206959160U (zh) | 空调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B03 |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
Inventor after: Ji Zhenqin Inventor after: Zou Kuifang Inventor before: Zou Kuifang |
|
CB03 |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905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