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23884A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123884A CN107123884A CN201710103467.2A CN201710103467A CN107123884A CN 107123884 A CN107123884 A CN 107123884A CN 201710103467 A CN201710103467 A CN 201710103467A CN 107123884 A CN107123884 A CN 10712388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liding component
- chimeric
- engaging portion
- sliding
- connec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Links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8961 swelling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8093 suppor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7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994 depressogen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719 thicken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100334009 Caenorhabditis elegans rib-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68051 Chimerism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237 body shap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354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94 raw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31—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engagement only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01R13/506—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assembled by snap action of the par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14—Bases; Cases composed as a modular blocks or assembly, i.e. composed of co-operating parts provided with contact member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between them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1—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 H01R13/641—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by indicating incorrect coupling; by indicating correct or full engagemen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1—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 H01R13/6272—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comprising a single latching arm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滑动构件的强度的连接器。连接器具备外壳体、内壳体以及滑动构件。内壳体包括突部用被卡定部和具有滑动面的滑动通路,该内壳体与外壳体嵌合。滑动构件具有下表面和与突部用被卡定部卡定的突部。下表面与滑动面相对,一部分由平面形成,形成有从该平面鼓起而形成的壁厚部。在壁厚部形成有偏置面,该偏置面自下表面的平面偏置,形成于与滑动面接触的位置,由平面形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具有连接器位置保证(Connector PositionAssurance;CPA)功能的连接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连接器除了具备第1壳体以及与第1壳体嵌合的第2壳体之外,还具备滑动构件。滑动构件可滑动地安装于第2壳体,以使得若第2壳体向第1壳体的嵌合完成,则容许滑动构件从作为初始位置的第1位置(待机位置)向预定的第2位置(嵌合锁定位置)滑动移动。通过从第1位置向第2位置滑动移动,该滑动构件作为使用者能够确认两壳体的嵌合的完成的CPA构件发挥功能。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65703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具有连接器位置保证功能的连接器中,为了提高第1壳体与第2壳体之间的嵌合能力,优选的是提高滑动构件的强度。在专利文献1中,对于提高滑动构件的强度这点的记载不充分,期望的是用于提高滑动构件的强度的进一步的改良。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情况而做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滑动构件的强度的连接器。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连接器具备:
第1壳体;
第2壳体,其包括突部用被卡定部和具有滑动面的滑动通路,该第2壳体与所述第1壳体嵌合;以及
滑动构件,其具有:突部,其卡定于所述突部用被卡定部;第1面,其与所述滑动面相对,一部分由平面形成,形成有从该平面鼓起而形成的壁厚部,该滑动构件被配置于所述滑动通路,
在所述壁厚部形成有第2面,该第2面自所述第1面的平面偏置,形成于与所述滑动面接触的位置,至少一部分由平面形成,
该连接器构成为,当所述第1壳体和所述第2壳体嵌合时,所述第1壳体按压与所述第2壳体的所述突部用被卡定部卡定着的所述突部而将所述突部用被卡定部与所述突部之间的卡定解除,使所述滑动构件能够滑动。
也可以是,在所述滑动通路的所述滑动面形成有供所述壁厚部嵌合的嵌合部分。
也可以是,所述嵌合部分形成为具有作为所述滑动面的底面的凹坑形状。
也可以是,在所述第2壳体形成有供用于与所述第1壳体的第1端子导通的第2端子插入的端子插入孔,
所述嵌合部分由从所述滑动通路的所述滑动面通向所述端子插入孔的贯通孔形成。
也可以是,所述第1壳体具有嵌合用被卡定部,
所述第2壳体具有嵌合用卡定部,当所述第1壳体和所述第2壳体嵌合时,该嵌合用卡定部卡定于所述嵌合用被卡定部,且该嵌合用卡定部与所述突部用被卡定部为同一构件。
也可以是,所述第1壳体和所述第2壳体是具有端子且在该端子连接有电线的连接器的壳体。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滑动构件的第1面形成有从该第1面鼓起而形成的壁厚部。因此,能够实质上增厚滑动构件的厚度,作为结果,能够提高滑动构件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连接器的分解YZ剖视图。
图4是内壳体和滑动构件的立体图。
图5是用于说明滑动通路的内壳体的简单剖视图。
图6A和图6B是用于说明滑动通路的图。图6A是图5的A-A剖视图(其1),图6B是图6A的B-B剖视图。
图7A和图7B是用于说明轨道的图。图7A是图5的A-A剖视图(其2)。图7B是图7A的C-C剖视图。
图8是滑动构件的立体图(其1)。
图9A是滑动构件的俯视图。图9B是滑动构件的侧视图。
图10A是图5的D-D剖视图。图10B是配置于第1位置的滑动构件的XY剖视图。
图11A是配置于第2位置的滑动构件的XY剖视图。图11B是图11A的E-E剖视图。图11C是图11A的F-F剖视图。
图12是滑动构件的立体图(其2)。
图13是用于说明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的嵌合的连接器的YZ剖视图(其1)。
图14是用于说明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的嵌合的连接器的YZ剖视图(其2)。
图15是用于说明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的嵌合的连接器的YZ剖视图(其3)。
图16是用于说明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的嵌合的连接器的YZ剖视图(其4)。
图17是用于说明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的嵌合的连接器的YZ剖视图(其5)。
图18A是用于说明滑动构件的CPA(连接器位置保证)功能的滑动构件等的XY剖视图(其1)。图18B是用于说明滑动构件的CPA功能的滑动构件等的XY剖视图(其2)。图18C是用于说明滑动构件的CPA功能的滑动构件等的XY剖视图(其3)。
图19是用于说明滑动构件的CPA(连接器位置保证)功能的连接器的YZ剖视图(其1)。
图20是用于说明滑动构件的CPA功能的连接器的YZ剖视图(其2)。
图21是用于说明滑动构件的反向滑动移动时的动作的连接器的YZ剖视图(其1)。
图22是用于说明滑动构件的反向滑动移动时的动作的连接器的YZ剖视图(其2)。
图23A是用于说明反向滑动移动时的动作的滑动构件等的XY剖视图(其1)。图23B是用于说明反向滑动移动时的动作的滑动构件等的XY剖视图(其2)。图23C是用于说明反向滑动移动时的动作的滑动构件等的XY剖视图(其3)。
图24是用于说明滑动构件的反向滑动移动时的动作的连接器的YZ剖视图(其3)。
图25是用于说明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的嵌合的解除的连接器的YZ剖视图。
图26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的效果的XZ剖视图。
图2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28A是用于说明滑动通路的XY剖视图。图28B是图28A的G-G剖视图。
图29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2的效果的XZ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2、连接器;10、外壳体(第1壳体);11、嵌合口;12、顶壁部;12a、下表面;13、嵌合用被卡定部;13a、倾斜面;13b、平行面;13c、立面;20、内壳体(第2壳体);21、端子插入口;22、端子收纳室;23、嵌合用卡定部(突部用被卡定部);23a、倾斜面;23b、上侧平行面;23c、立面;23d、下侧平行面;24、卡定解除部;25、肋;26、顶壁部;30、滑动构件;30a、下表面(第1面);30b、上表面;31、滑动构件基部;32、主臂;32a、连结部;33R、33L、卡定臂;34R、34L、支承臂;34A、第1支承臂部分;34B、第2支承臂部分;35、突部;35a、后端面;36、卡定部;36a、36b、面;37、临时卡定部;38、壁厚部;38a、38b、38c、加厚部分;39、偏置面(第2面);40、公端子;40a、40b、端部;50、母端子;51、筒状部;52、捆扎部;60R、60L、锁定臂;61R、61L、前端侧锁定臂部分;62R、62L、平行锁定臂部分;63R、63L、后端侧锁定臂部分;70、滑动通路;71、滑动面、71a、71b、71c、嵌合部分;72、轨道;72A、第1轨道部分;72B、第2轨道部分;73、底面;74、第1侧面;75、第2侧面;S、布线基板;W、电线;G1~G4、引导面;P1、P2、突起部;D1、插入方向;D2、滑动方向;D3、拆卸方向;D4、反向滑动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以下,使用图1~图26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1。此外,为了容易理解,设定并适当参照XYZ坐标。
连接器1例如是被用于装备于汽车的电子电路零部件且具有连接器位置保证(Connector Position Assurance;CPA)功能的连接器。如图1和图2所示,连接器1具备外壳体10、内壳体20以及滑动构件30(CPA构件),若两壳体10、20嵌合,则该滑动构件30可滑动移动。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壳体10是可安装于布线基板S的插座连接器的壳体。外壳体10由树脂形成,是通过例如注塑成型形成的。在该外壳体10组装有多个公端子40。
公端子40由导电性的原材料形成。公端子40的+Y侧的端部40a和-Y侧的端部40b从外壳体10突出地形成。公端子40的+Y侧的端部40a向形成于外壳体10的嵌合口11的内部突出。公端子40的-Y侧的端部40b从外壳体10的-Y侧的后端面露出,弯曲成大致S字状,以与-Y方向平行的方式突出地形成。公端子40的端部40b用作可被软钎焊于布线基板S的外部引线部。
外壳体10是形成有朝+Y方向开口的嵌合口11的大致箱形状的构件。内壳体20可插入到外壳体10的嵌合口11。此外,内壳体20向外壳体10插入的插入方向D1是与-Y方向相同的方向。另外,外壳体10具有嵌合用被卡定部13。
嵌合用被卡定部13形成于作为构成外壳体10的壁的一部分的顶壁部12的+Y侧附近的下表面12a。嵌合用被卡定部13从插入方向D1上的后端侧(+Y侧)依次具有倾斜面13a、平行面13b以及立面13c。倾斜面13a由相对于插入方向D1倾斜的面形成。平行面13b由与插入方向D1平行的面形成。立面13c由与Z轴方向大致平行的面形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内壳体20是可连接电线W的插头连接器的壳体。内壳体20由树脂形成,是通过例如注塑成型形成的。在该内壳体20插入有多根母端子50。
母端子50是例如通过对导电性的板材进行弯曲加工而形成的。在母端子50的-Y侧的端部形成有供公端子40的+Y侧的端部40a插入的大致方筒形状的筒状部51。筒状部51具有能够与公端子40的端部40a接触的弹性接触片。插入到筒状部51的公端子40的端部40a在筒状部51的弹性接触片的弹性力的作用下可导电地被固定。另外,在母端子50的+Y侧的端部形成有供电线W插入而压接固定电线W的捆扎部(日文:結束部)52。
内壳体20形成为将Y轴方向设为稍长边的方向的大致长方体形状。如图4所示,在内壳体20的后端面(+Y侧的端面)形成有供母端子50插入的多个端子插入口21。如图3所示,端子插入口21与形成于内壳体20的内部的端子收纳室22相通。
如图3和图4所示,内壳体20具有嵌合用卡定部23、卡定解除部24、肋25、以及一对锁定臂60R、60L。
嵌合用卡定部23可卡定于外壳体10的嵌合用被卡定部13。嵌合用卡定部23设置成在锁定臂60R与锁定臂60L之间将锁定臂60R和锁定臂60L连接。嵌合用卡定部23从内壳体20的插入方向D1上的前端侧(-Y侧)依次具有倾斜面23a、上侧平行面23b、下侧平行面23d、以及立面23c。倾斜面23a由相对于插入方向D1倾斜的面形成。上侧平行面23b和下侧平行面23d由平面形成。倾斜面23a和上侧平行面23b用作随着外壳体10与内壳体20之间的嵌合的进行而被嵌合用被卡定部13引导的被引导面。立面23c由与Z轴方向大致平行的面形成。若立面23c与嵌合用被卡定部13的立面13c相对,则嵌合用卡定部23与嵌合用被卡定部13之间的卡定完成。下侧平行面23d用作随着滑动构件30的滑动移动而对滑动构件30的突部35进行引导的引导面。
另外,嵌合用卡定部23可卡定于滑动构件30所具有的突部35。因此,嵌合用卡定部23也具有作为突部用被卡定部的功能。
卡定解除部24设于锁定臂60R、60L。卡定解除部24通过被使用者按压,将嵌合用卡定部23与嵌合用被卡定部13之间的卡定解除。通过该卡定的解除,使用者可从外壳体10拆卸内壳体20。
如图4所示,肋25是为了提高内壳体20的刚度和强度而形成的。肋25沿着Y轴方向形成。
如图5所示,锁定臂60R包括前端侧锁定臂部分61R、平行锁定臂部分62R、以及后端侧锁定臂部分63R。在本实施方式中,前端侧锁定臂部分61R从作为构成内壳体20的壁的一部分的顶壁部26的前端部分(-Y侧端部分)附近起沿着铅垂方向延伸设置。不过,前端侧锁定臂部分61R并不限于沿着铅垂方向延伸设置,也可以沿着除了铅垂方向以外的方向延伸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后端侧锁定臂部分63R从顶壁部26的后端部分(+Y侧端部分)附近起沿着铅垂方向延伸设置。不过,后端侧锁定臂部分63R并不限于沿着铅垂方向延伸设置,也可以沿着除了铅垂方向以外的方向延伸设置。平行锁定臂部分62R将前端侧锁定臂部分61R和后端侧锁定臂部分63R连接,并且与Y轴方向大致平行地形成。
锁定臂60L形成为与锁定臂60R同样的构造。详细而言,如图4所示,锁定臂60L包括前端侧锁定臂部分61L、平行锁定臂部分62L、以及后端侧锁定臂部分63L。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后端侧锁定臂部分63L沿着铅垂方向延伸设置,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沿着除了铅垂方向以外的方向延伸设置。
如上述那样构成的锁定臂60R、60L设置成随着外壳体10与内壳体20之间的嵌合的进行而挠曲。
另外,如图4所示,在内壳体20形成有沿着Y轴方向延伸的滑动通路70和形成于肋2彼此的相对面的轨道72。
如图5所示,滑动通路70是用于供滑动构件30滑动移动的通路,构成为通过两个壳体的嵌合而使得滑动构件30可通过。滑动通路70设于内壳体20的顶壁部26的上侧(+Z侧)。在滑动通路70形成有与滑动移动时的滑动构件30的下表面30a(-Z侧的面)相面对的滑动面71。
图6A和图6B是用于说明滑动通路70的图,图6A是图5的A-A剖视图。图6B是图6A的B-B剖视图。此外,在图6B中,省略锁定臂60R、60L的一部分、卡定解除部24等构成构件来表示。
如图6A和图6B所示,在滑动通路70的两侧配置有后端侧锁定臂部分63R、63L。另外,在滑动面71形成有嵌合部分71a、71b、71c。嵌合部分71a、71b、71c形成为具有底面的凹部形状。嵌合部分71a、71b、71c的底面是从滑动面71向-Z方向偏置而成的偏置面,由与滑动面71平行的面形成。
图7A是用于说明轨道72的图5的A-A剖视图。图7B是图7A的C-C剖视图。此外,在图7B中,省略卡定解除部24、锁定臂60R、60L等来表示。
如图7A所示,轨道72以减薄肋25的方式形成,由槽形成。轨道72具有横截面积(XZ截面的面积)不同的第1轨道部分72A和第2轨道部分72B。第1轨道部分72A形成为其横截面积比第2轨道部分72B的横截面积大。如图6B和图7B所示,轨道72(详细而言,第1轨道部分72A、第2轨道部分72B)形成为由底面73、第1侧面74以及第2侧面75形成的凹形状。底面73是与YZ平面平行的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侧面74由滑动面71的一部分形成。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侧面74由滑动面71的一部分形成,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不是滑动面71的一部分。第2侧面75相对于滑动面71倾斜地形成。第1轨道部分72A的第2侧面75的倾斜角度和第2轨道部分72B的第2侧面75的倾斜角度大致相同。
另外,如图6A所示,在第1轨道部分72A与第2轨道部分72B之间的连接部分形成有相对于Y轴方向倾斜的引导面G4。该引导面G4是为了在连接器1的制造·组装时通过对滑动构件30向内壳体20的插入进行引导来提高插入性、进而提高组装操作性而形成的。
滑动构件30作为将两壳体10、20的嵌合锁定的CPA(连接器位置保证)构件发挥功能。滑动构件30是为了在进行外壳体10与内壳体20之间的嵌合作业时使用者对两壳体10、20的嵌合的状态是中途嵌合、还是完全嵌合进行确认而使用的。如图8所示,滑动构件30具有滑动构件基部31、从滑动构件基部31突出的主臂32、一对卡定臂33R、33L、以及一对支承臂34R、34L。
滑动构件基部31用作在使用者使滑动构件30滑动移动时用手指所按压的按压部。
如图9A和图9B所示,主臂32从滑动构件基部31向-Y方向突出地形成。在主臂32的前端部分形成有向上方方向(+Z方向)突出的突部35。突部35的后端面35a由沿着Y轴方向倾斜的倾斜面形成。后端面35a构成为在使滑动构件30向+Y方向滑动移动之际对主臂32的移动进行引导的引导面。
卡定臂33R、33L以隔着主臂32的方式从滑动构件基部31向-Y方向突出地形成。卡定臂33R、33L利用连结部32a连结于主臂32。另外,卡定臂33R、33L分别具有卡定部36和临时卡定部37。
如图11A所示,卡定部36与锁定臂60R、60L的后端侧锁定臂部分63R、63L卡定。因此,后端侧锁定臂部分63R、63L作为供卡定部36卡定的被卡定部发挥功能。卡定部36形成为彼此朝外地突出的形状。详细而言,卡定部36形成于卡定臂33R的-X侧的面和卡定臂33L的+X侧的面。另外,卡定部36的-Y侧的面36a和+Y侧的面36b由沿着Y轴方向倾斜的倾斜面形成。卡定部36的面36a、36b构成为,在使滑动构件30向-Y方向和+Y方向这两个方向滑动移动之际、与后端侧锁定臂部分63R、63L接触且对后端侧锁定臂部分63R、63L进行引导的引导面。
如图10B所示,临时卡定部37临时卡定于锁定臂60R、60L的后端侧锁定臂部分63R、63L。因此,后端侧锁定臂部分63R、63L也作为供临时卡定部37临时卡定的被卡定部发挥功能。另外,临时卡定部37用于通过与后端侧锁定臂部分63R、63L之间的临时卡定来阻碍滑动构件30的向+Y方向的移动、而防止滑动构件30从内壳体20脱落。临时卡定部37与卡定部36同样地形成为彼此朝外突出的形状。详细而言,临时卡定部37形成于卡定臂33R的-X侧的面和卡定臂33L的+X侧的面。另外,临时卡定部37形成于比卡定部36靠前端侧(-Y侧)的位置。
另外,在卡定臂33R、33L的前端部分,如参照图9A的放大图可知的那样,形成有引导面G1。引导面G1由沿着Y轴方向倾斜的倾斜面形成。该引导面G1是为了在连接器1的制造·组装时通过对滑动构件30向内壳体20的插入进行引导来提高插入性、进而提高组装操作性而形成的。
如图10A所示,支承臂34R、34L以隔着卡定臂33R、33L的方式从滑动构件基部31向-Y方向突出地形成。支承臂34R、34L具有第1支承臂部分34A和从第1支承臂部分34A的端部延伸的第2支承臂部分34B。第2支承臂部分34B形成为其横截面积(XZ截面的面积)比第1支承臂部分34A的横截面积小。另外,第1支承臂部分34A形成为可与轨道72的第1轨道部分72A卡合。同样地,第2支承臂部分34B形成为可与轨道72的第2轨道部分72B卡合。利用以上的结构,滑动构件30和内壳体20具备两个卡合部分,能够提高抑制滑动构件30从内壳体20脱落的效果。
如图11B和图11C所示,支承臂34R、34L具有与轨道72的凹形状的第2侧面75相面对的上表面30b(第2面)和与轨道72的第1侧面74相面对的下表面30a(第1面)。上表面30b形成于下表面30a的背侧,并且,相对于滑动面71倾斜地形成。另外,支承臂34R、34L各自的上表面30b朝支承臂34R、34L彼此相对的方向倾斜地形成。这样,支承臂34R、34L通过与由槽形成的轨道72卡合,能够抑制滑动构件30从内壳体20脱落。此外,上表面30b的倾斜角度是与轨道72的第2侧面75的倾斜角度相对应的大致相同的角度。在第1支承臂部分34A和第2支承臂部分34B均形成有作为倾斜面的上表面30b。
另外,如参照图9A的放大图可知的那样,在支承臂34R、34L的前端部分形成有引导面G2、G3。引导面G2、G3由沿着Y轴方向倾斜的倾斜面形成。该引导面G2、G3是为了在连接器1的制造·组装时通过对滑动构件30向内壳体20的插入进行引导来提高插入性、进而提高组装操作性而形成的。
如上述那样构成的卡定臂33R、33L和支承臂34R、34L形成为大致相同的长度。因此,如参照图9A的放大图可知的那样,卡定臂33R、33L的前端部分和支承臂34R、34L的前端部分在长度方向(Y轴方向)上的位置位于大致相同的位置。在卡定臂33R、33L的前端部分和支承臂34R、34L的前端部分形成有朝相对的方向突出的突起部P1、P2。突起部P1、P2形成为主臂32、卡定臂33R、33L和支承臂34R、34L等不会进入被形成在突起部P1与突起部P2之间的间隙C那样的形状、尺寸。由此,突起部P1、P2防止在连接器的制造·组装时滑动构件30彼此缠络。
图12是从下方观察到的滑动构件30的立体图。如图12所示,在滑动构件30形成有从一部分由平面形成的下表面30a鼓起而形成的壁厚部38。此外,在图12中,对壁厚部38标注点来表示。壁厚部38是为了增厚滑动构件30的实质上的厚度来提高滑动构件30的强度而形成的。
在本实施方式中,壁厚部38包括形成于主臂32的下表面部分的加厚部分38a、形成于支承臂34R的下表面部分的加厚部分38b、以及形成于支承臂34L的下表面部分的加厚部分38c。如图11B的E-E剖视图所示,壁厚部38的加厚部分38a形成为可嵌入到被形成于滑动面71的嵌合部分71a。同样地,加厚部分38b、38c形成为可嵌入到嵌合部分71b、71c。另外,在加厚部分38a~38c的从下表面30a向-Z方向偏置了的位置形成有由平面形成的偏置面39。该偏置面39形成为,与嵌合部分71a~71c的底面接触,可在该底面上滑动。
使用图13~图17来对如上述那样构成的连接器1的外壳体10与内壳体20之间的嵌合方法进行说明。如图13所示,滑动构件30在形成于主臂32的突部35卡定于嵌合用卡定部23而滑动移动受到了限制的状态下安装于内壳体20。另外,如图18A所示,此时的滑动构件30处于卡定臂33R、33L的卡定部36未与锁定臂60R、60L卡定的状态,并且位于临时卡定部37与锁定臂60R、60L临时卡定的第1位置(初始位置)。
如图14所示,若使内壳体20与滑动构件30一起向插入方向D1移动且内壳体20向外壳体10的嵌合口11插入,则嵌合用卡定部23与嵌合用被卡定部13抵接。另外,公端子40的端部40a的前端部分插入到母端子50的筒状部51。
如图15所示,若内壳体20进一步向外壳体10的嵌合口11插入,则嵌合用卡定部23与滑动构件30的突部35一起被嵌合用被卡定部13的倾斜面13a引导。由于倾斜面13a的引导,内壳体20的锁定臂60R、60L和滑动构件30的主臂32挠曲。并且,如箭头A1所示,由于嵌合用被卡定部13的按压,嵌合用卡定部23和突部35被向下侧(-Z侧)压入。
如图16所示,若内壳体20进一步向外壳体10的嵌合口11插入,则嵌合用卡定部23被嵌合用被卡定部13的平行面13b引导,从而,如箭头A2所示,嵌合用卡定部23与滑动构件30的突部35一起向-Y方向移动。
如图17所示,若内壳体20进一步向外壳体10的嵌合口11插入,则嵌合用卡定部23的立面23c到达嵌合用被卡定部13的立面13c。若立面23c到达立面13c,则嵌合用被卡定部13的按压消失,锁定臂60R、60L的挠曲被消除。并且,嵌合用卡定部23基于锁定臂60R、60L的弹性恢复而如箭头A3所示那样向上侧(+Z侧)恢复。其结果,立面23c与立面13c相对,嵌合用卡定部23卡定于嵌合用被卡定部13。
此外,在嵌合用卡定部23与嵌合用被卡定部13卡定了的时间点,突部35处于被平行面13b引导着的中途。主臂32的挠曲未被消除。
通过以上做法,连接器1的外壳体10与内壳体20之间的嵌合完成。另外,当两壳体10、20的嵌合完成时,公端子40的端部40a的、向母端子50的筒状部51的插入也完成,公端子40与母端子50电连接。
接着,使用图16~图20来说明连接器1的CPA(连接器位置保证)功能。将图18A中的滑动构件30的初始位置设为第1位置(待机位置),将图18C中的滑动构件30的移动后的位置设为第2位置(嵌合锁定位置)。
如图16所示,在两壳体10、20的嵌合未完成的中途嵌合的情况下,嵌合用卡定部23与嵌合用被卡定部13处于非卡定状态。并且,突部35卡定于作为突部用被卡定部的嵌合用卡定部23。因此,滑动构件30处于向-Y方向的滑动移动受到了限制的状态。
如图17所示,在两壳体10、20的嵌合完成了的情况下,嵌合用卡定部23向上侧(+Z侧)移动,卡定于嵌合用被卡定部13。另一方面,若嵌合用卡定部23向上侧(+Z侧)移动,则突部35与嵌合用卡定部23之间的卡定被解除。因此,滑动构件30成为可向-Y方向通过滑动通路70的状态。
若两壳体10、20的嵌合完成,则确认两壳体10、20的嵌合状态的使用者使滑动构件30从图18A所示的第1位置(初始位置)沿着滑动通路70移动。此外,滑动构件30的滑动方向D2是与-Y方向相同的方向。
若使滑动构件30进一步滑动移动,则如图19所示,滑动构件30的突部35从嵌合用被卡定部13的平行面13b向嵌合用卡定部23的下侧平行面23d移动,被下侧平行面23d引导,从而滑动构件30与-Y方向平行地移动。另外,如图18A所示,若滑动构件30与-Y方向平行地移动,则滑动构件30的卡定部36与锁定臂60R、60L(详细而言,后端侧锁定臂部分63R、63L)抵接。
如图18B所示,若使滑动构件30进一步滑动移动,则卡定部36被锁定臂60R、60L引导,从而卡定臂33R、33L挠曲。并且,由于锁定臂60R、60L的按压,如箭头A4所示,一对卡定臂33R、33L之间的间隔变窄。
如图18C所示,若使滑动构件30进一步滑动移动,则卡定部36越过锁定臂60R、60L,从而卡定臂33R、33L弹性恢复,卡定臂33R、33L之间的间隔变宽,卡定臂33R、33L卡定于锁定臂60R、60L。另外,如图20所示,突部35越过嵌合用卡定部23而主臂32的挠曲被消除。并且,突部35基于主臂32的弹性恢复而如箭头A5所示那样向上侧(+Z侧)恢复。其结果,突部35卡定于嵌合用卡定部23。
若突部35卡定于嵌合用卡定部23,则主臂32位于嵌合用卡定部23的下侧(-Z侧)。因此,嵌合用卡定部23无法进行同使其与嵌合用被卡定部13之间的卡定解除所需要的量相应的移动,由此,无法下降到该卡定被解除的位置。其结果,外壳体10与内壳体20之间的嵌合被滑动构件30锁定。
通过以上的做法,滑动构件30的、从图18A所示的第1位置(初始位置)向图18C所示的第2位置(嵌合锁定位置)的移动完成。使用者通过将滑动构件30压入到第2位置而能够确认两壳体10、20的嵌合已完成。
接着,使用图21~图25来对从连接器1的外壳体10拆卸内壳体20的方法进行说明。此外,如图25所示,从外壳体10将内壳体20拔出的方向(拆卸方向D3)是与+Y方向相同的方向。
在要将外壳体10与内壳体20之间的嵌合解除的情况下,首先,使滑动构件30从图23A所示的第2位置(嵌合锁定位置)向图23C所示的第1位置(初始位置)沿着反向滑动方向D4移动。由此,将滑动构件30的锁定解除,成为可将两壳体10、20的嵌合解除的状态。此外,滑动构件30的反向滑动方向D4是与滑动方向D2相反的方向。
若使滑动构件30向反向滑动方向D4滑动移动,则如图21所示,滑动构件30的突部35的后端面35a被嵌合用卡定部23引导。并且,如箭头A6所示,通过突部35向下侧(-Z侧)移动,滑动构件30的主臂32挠曲。其结果,如图22所示,突部35与嵌合用卡定部23之间的卡定被解除。
另外,如图23A所示,若使滑动构件30进一步向反向滑动方向D4滑动移动,则如图23B所示,滑动构件30的卡定部36被锁定臂60R、60L引导,从而卡定臂33R、33L挠曲。并且,如箭头A7所示,一对卡定臂33R、33L之间的间隔变窄。
如图23C所示,若使滑动构件30进一步滑动移动,则卡定部36越过锁定臂60R、60L,从而卡定臂33R、33L弹性恢复,卡定臂33R、33L之间的间隔变宽。并且,锁定臂60R、60L配置于卡定部36与临时卡定部37之间,临时卡定部37临时卡定于锁定臂60R、60L。由于该临时卡定,滑动构件30的向+Y方向的进一步的滑动移动受到限制。
另外,如图24所示,若使滑动构件30进一步滑动移动,则如箭头A8所示,突部35从嵌合用卡定部23的下侧平行面23d移动到嵌合用被卡定部13的平行面13b。由此,在嵌合用卡定部23的下方产生不存在构件的空间,能够确保使其与嵌合用被卡定部13之间的卡定解除所需的、嵌合用卡定部23的下降移动量。其结果,可将两壳体10、20的嵌合解除。
接着,如图25所示,如箭头A9所示,将内壳体20的卡定解除部24压下。于是,锁定臂60R、60L挠曲,如箭头A10所示,嵌合用卡定部23被向下侧(-Z侧)压下。其结果,嵌合用卡定部23与嵌合用被卡定部13之间的卡定被解除。
接着,使内壳体20向拆卸方向D3移动而从外壳体10拔出内壳体20。由此,内壳体20从外壳体10的拆卸完成。此外,若内壳体20从外壳体10卸下,则锁定臂60R、60L的挠曲被消除,卡定解除部24恢复到本来的位置。
以上,如所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1中,如图12所示,在滑动构件30的下表面30a(第1面)形成有从该下表面30a鼓起而形成的壁厚部38。因此,能够实质上增厚滑动构件30的厚度(Z轴方向的厚度)。由此,能够提高滑动构件30的强度。另外,能够提高滑动构件30的强度,因此,两壳体10、20的嵌合无法容易地解除,作为结果,能够提高维持两壳体10、20的嵌合的能力。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如图26所示,在内壳体20的滑动通路70的滑动面71形成有供壁厚部38的加厚部分38a~38c嵌合的嵌合部分71a~71c。因此,能够抑制连接器1的尺寸的大型化且提高滑动构件30的强度。作为结果,能够提高维持两壳体10、20的嵌合的能力。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如图26的放大图所示,在壁厚部38形成有偏置面39(第2面),该偏置面39(第2面)自下表面30a(第1面)偏置,由平面形成。该偏置面39形成为与嵌合部分71a~71c的底面接触,可在该底面上滑动。因此,通过形成壁厚部38和嵌合部分71a~71c,滑动构件30的滑动移动不会受到阻碍,滑动构件30可从第1位置向第2位置顺利地滑动移动。
(实施方式2)
接着,使用图27~图29来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连接器2进行说明。此外,为了容易理解,设定并适当参照XYZ坐标。另外,对于与实施方式1相同或同等的结构,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本实施方式2的连接器2在形成于滑动通路的滑动面71的嵌合部分71a~71c的形状不同这点上与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1不同。
如图27所示,连接器2具备外壳体10、内壳体20、以及滑动构件30(CPA构件),若两壳体10、20嵌合,则滑动构件30(CPA构件)可滑动移动。此外,连接器2的外壳体10和滑动构件30与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1的外壳体10和滑动构件30相同。
在内壳体20的后端面(+Y侧的端面)形成有供母端子插入的多个端子插入口21。端子插入口21与形成于内壳体20的内部的端子收纳室相通。
另外,如图28A、图28B、图29所示,在内壳体20形成有沿着Y轴方向延伸的滑动通路70。在滑动通路70形成有滑动面71。而且,在滑动面71形成有嵌合部分71a、71b、71c。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1中的嵌合部分71a、71b、71c形成为凹坑形状,与之相对地,在本实施方式2中,嵌合部分71a、71b、71c由从滑动通路70的滑动面71通向端子插入口21的贯通孔形成。
以上,如所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2中,如图29所示,嵌合部分71a、71b、71c由从滑动通路70的滑动面71通向端子插入口21的贯通孔形成。因此,连接器2与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1相比,能够将壁厚部38的厚度确保得更厚。由此,能够抑制连接器2的尺寸的大型化且进一步提高滑动构件30的强度。另外,能够进一步提高维持两壳体10、20的嵌合的能力。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2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被上述实施方式限定。
例如,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2中,外壳体10是可安装于布线基板S的插座连接器的壳体,内壳体20是可连接电线W的插头连接器的壳体。然而,并不限于此。例如,两个连接器也可以是具有端子且在该端子连接有电线W的连接器。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2中,如图12所示,壁厚部38包括形成于主臂32的下表面部分的加厚部分38a、形成于支承臂34R的下表面部分的加厚部分38b、形成于支承臂34L的下表面部分的加厚部分38c这三个加厚部分。然而,并不限于此。既可以是壁厚部38由两个以下、或者四个以上的加厚部分形成,也可以是加厚部分38a~38c被连结而一体地形成。
同样地,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2中,如图26所示,在内壳体20形成有三个嵌合部分71a、71b、71c。然而、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形成有两个以下、或者四个以上的嵌合部分。
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广义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设为各种实施方式和变形。上述的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发明,并不是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连接器,其中,
该连接器具备:
第1壳体;
第2壳体,其包括突部用被卡定部和具有滑动面的滑动通路,该第2壳体与所述第1壳体嵌合;以及
滑动构件,其具有:突部,其与所述突部用被卡定部卡定;第1面,其与所述滑动面相对,一部分由平面形成,形成有从该平面鼓起而形成的壁厚部,该滑动构件被配置于所述滑动通路,
在所述壁厚部形成有第2面,该第2面自所述第1面的平面偏置,形成于与所述滑动面接触的位置,至少一部分由平面形成,
该连接器构成为,当所述第1壳体和所述第2壳体嵌合时,所述第1壳体按压与所述第2壳体的所述突部用被卡定部卡定着的所述突部而将所述突部用被卡定部与所述突部之间的卡定解除,使所述滑动构件能够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在所述滑动通路的所述滑动面形成有供所述壁厚部嵌合的嵌合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嵌合部分形成为具有作为所述滑动面的底面的凹坑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在所述第2壳体形成有供用于与所述第1壳体的第1端子导通的第2端子插入的端子插入孔,
所述嵌合部分由从所述滑动通路的所述滑动面通向所述端子插入孔的贯通孔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第1壳体具有嵌合用被卡定部,
所述第2壳体具有嵌合用卡定部,当所述第1壳体和所述第2壳体嵌合时,该嵌合用卡定部卡定于所述嵌合用被卡定部,且该嵌合用卡定部与所述突部用被卡定部为同一构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第1壳体和所述第2壳体是具有端子且在该端子连接有电线的连接器的壳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6034897A JP6213592B2 (ja) | 2016-02-25 | 2016-02-25 | コネクタ |
JP2016-034897 | 2016-02-25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123884A true CN107123884A (zh) | 2017-09-01 |
Family
ID=581588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103467.2A Withdrawn CN107123884A (zh) | 2016-02-25 | 2017-02-24 | 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876313B2 (zh) |
EP (1) | EP3211731A1 (zh) |
JP (1) | JP6213592B2 (zh) |
KR (1) | KR101886956B1 (zh) |
CN (1) | CN107123884A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117599A (zh) * | 2019-06-19 | 2020-12-22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可动支承结构体 |
CN112152018A (zh) * | 2019-06-28 | 2020-12-29 | Aptiv技术有限公司 | 具有锁定装置的连接器组 |
CN112219321A (zh) * | 2018-04-20 | 2021-01-12 | 泰连公司 | 具有连接器位置保证元件的电连接器 |
CN112688106A (zh) * | 2019-10-17 | 2021-04-20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WO2024099300A1 (zh) * | 2022-11-07 | 2024-05-16 | 长春捷翼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锁扣保持装置和连接器组件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3766140A4 (en) * | 2018-03-16 | 2021-12-08 | Fci Usa Llc | HIGH DENSITY ELECTRICAL CONNECTORS |
US10186803B1 (en) * | 2018-04-05 | 2019-01-22 | Delphi Technologies, Llc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connector lock |
US10826234B2 (en) * | 2018-04-23 | 2020-11-03 | Aptiv Technologies Limited |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direct mount housing |
US10153586B1 (en) * | 2018-04-25 | 2018-12-11 | Te Connectivity Corporation | Reinforced position assurance member |
DE102019113491A1 (de) * | 2019-05-21 | 2020-11-26 | Te Connectivity Germany Gmbh | Gehäuse für einen Stecker mit einer Anzeigeeinrichtung |
JP7137545B2 (ja) * | 2019-10-10 | 2022-09-14 | 日本端子株式会社 | 電気用コネクタ |
CN111370922B (zh) * | 2020-03-24 | 2021-06-29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
JP7414635B2 (ja) * | 2020-05-07 | 2024-01-16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組立体 |
JP7216051B2 (ja) * | 2020-08-11 | 2023-01-31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DE102020210760A1 (de) * | 2020-08-25 | 2022-03-03 | Te Connectivity Germany Gmbh | Stecker mit einem Lagesicherungselement mit einer Kontaktaufnahme |
JP7598540B2 (ja) | 2021-03-25 | 2024-12-12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7460293B2 (ja) | 2022-05-19 | 2024-04-02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ハウジング、cpa付きコネクタ、及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
JP7585257B2 (ja) | 2022-05-19 | 2024-11-18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Cpa取付け構造、cpa付きコネクタ、及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550532C (zh) * | 2004-07-02 | 2009-10-14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CN101790822A (zh) * | 2007-07-18 | 2010-07-28 | Jst公司 | 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和包括该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的连接器组件设备 |
CN102549850A (zh) * | 2009-09-29 | 2012-07-04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树脂模制件锁定机构 |
CN102868046A (zh) * | 2011-07-06 | 2013-01-09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CN103311731A (zh) * | 2012-03-09 | 2013-09-18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及其组装/拆卸方法 |
CN103311730A (zh) * | 2012-03-09 | 2013-09-18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及其组装方法 |
CN103811908A (zh) * | 2012-11-05 | 2014-05-21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CN104348031A (zh) * | 2013-07-26 | 2015-02-11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CN104798263A (zh) * | 2012-10-16 | 2015-07-22 | 泰科电子(Amp)意大利公司 | 具有连接器定位确保元件的电连接器 |
US20150270643A1 (en) * | 2014-03-18 | 2015-09-24 |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 Connector mating assurance |
WO2015160747A2 (en) * | 2014-04-14 | 2015-10-22 | Fci Asia Pte. Ltd | Crimp-to-wire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634204A (en) * | 1985-12-24 | 1987-01-06 |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connector position assurance/assist device |
JP3228854B2 (ja) * | 1995-09-21 | 2001-11-12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 |
US5947763A (en) * | 1997-11-17 | 1999-09-07 |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 Bi-directional staged CPA |
CA2277682C (en) | 1998-07-30 | 2007-12-04 | Osram Sylvania Inc. | Connector module |
US6261115B1 (en) * | 1999-06-11 | 2001-07-17 | Tyco Electronics Logistics Ag | Connector module |
US6261116B1 (en) * | 1999-11-22 | 2001-07-17 | Yazaki North America, Inc. | Connector position assurance element with lock protection feature |
US6435895B1 (en) * | 2001-04-27 | 2002-08-20 |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 Connector position assurance device |
JP3997858B2 (ja) * | 2002-07-24 | 2007-10-24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嵌合検知コネクタ |
JP4571854B2 (ja) * | 2004-12-22 | 2010-10-27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4657034B2 (ja) | 2005-07-08 | 2011-03-23 | 三菱電線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US7399195B2 (en) * | 2006-12-06 | 2008-07-15 | J.S.T. Corporation | Connector position assurance device and connector assembly incorporating the same |
CN101884143B (zh) * | 2007-10-12 | 2013-06-05 | 富加宜汽车控股公司 | 具有连接器定位装置的电连接器组件 |
US8920187B2 (en) * | 2012-03-09 | 2014-12-30 |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
US9054458B1 (en) * | 2014-02-10 | 2015-06-09 | Yazaki North America, Inc. | Connector position assurance |
US9281619B2 (en) * | 2014-04-11 | 2016-03-08 |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 Vibration resistant connector system with connector position assurance device |
-
2016
- 2016-02-25 JP JP2016034897A patent/JP6213592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7
- 2017-02-17 US US15/436,607 patent/US9876313B2/en active Active
- 2017-02-23 KR KR1020170024348A patent/KR101886956B1/ko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7-02-23 EP EP17157510.3A patent/EP3211731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7-02-24 CN CN201710103467.2A patent/CN107123884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Patent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550532C (zh) * | 2004-07-02 | 2009-10-14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CN101790822A (zh) * | 2007-07-18 | 2010-07-28 | Jst公司 | 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和包括该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的连接器组件设备 |
CN102549850A (zh) * | 2009-09-29 | 2012-07-04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树脂模制件锁定机构 |
CN102868046A (zh) * | 2011-07-06 | 2013-01-09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CN103311731A (zh) * | 2012-03-09 | 2013-09-18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及其组装/拆卸方法 |
CN103311730A (zh) * | 2012-03-09 | 2013-09-18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及其组装方法 |
CN104798263A (zh) * | 2012-10-16 | 2015-07-22 | 泰科电子(Amp)意大利公司 | 具有连接器定位确保元件的电连接器 |
CN103811908A (zh) * | 2012-11-05 | 2014-05-21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CN104348031A (zh) * | 2013-07-26 | 2015-02-11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US20150270643A1 (en) * | 2014-03-18 | 2015-09-24 |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 Connector mating assurance |
WO2015160747A2 (en) * | 2014-04-14 | 2015-10-22 | Fci Asia Pte. Ltd | Crimp-to-wire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219321A (zh) * | 2018-04-20 | 2021-01-12 | 泰连公司 | 具有连接器位置保证元件的电连接器 |
CN112117599A (zh) * | 2019-06-19 | 2020-12-22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可动支承结构体 |
CN112152018A (zh) * | 2019-06-28 | 2020-12-29 | Aptiv技术有限公司 | 具有锁定装置的连接器组 |
CN112688106A (zh) * | 2019-10-17 | 2021-04-20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WO2024099300A1 (zh) * | 2022-11-07 | 2024-05-16 | 长春捷翼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锁扣保持装置和连接器组件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70250502A1 (en) | 2017-08-31 |
EP3211731A1 (en) | 2017-08-30 |
KR20170100444A (ko) | 2017-09-04 |
JP2017152274A (ja) | 2017-08-31 |
US9876313B2 (en) | 2018-01-23 |
JP6213592B2 (ja) | 2017-10-18 |
KR101886956B1 (ko) | 2018-08-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123884A (zh) | 连接器 | |
CN107123900B (zh) | 连接器 | |
CN107123898A (zh) | 连接器 | |
CN110416764B (zh) |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 | |
CN103765698B (zh) | 插口件及使用了该插口件的连接器 | |
US7645165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shielding shell | |
JP5818366B2 (ja) |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 |
TWI844558B (zh) | 插座連接器及其組合 | |
US6682367B2 (en) | Holder-equipped connector | |
CN100492778C (zh) | 电连接器组件 | |
US7011541B2 (en) | Connector | |
JP3450819B2 (ja) | 次世代相互接続装置 | |
JP3906761B2 (ja) | コネクタ | |
CN105870675A (zh) | 基板连接用连接器装置 | |
CN208904253U (zh) | 线缆连接器 | |
CN210692815U (zh) | 卡扣式连接器 | |
JP4175774B2 (ja) | コネクタ | |
EP1804344A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flexible mating portion | |
CN2405334Y (zh) | 线缆连接器 | |
CN217823484U (zh) | 连接器的卡扣连动装置 | |
CN209880872U (zh) | 电连接器 | |
JP3491751B2 (ja) | コネクタ | |
TWM268767U (en) | Board to board connector | |
CN111952746A (zh) | 卡扣式连接器 | |
JP2014049284A (ja) |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9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