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13114B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和节点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和节点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113114B CN107113114B CN201480084145.2A CN201480084145A CN107113114B CN 107113114 B CN107113114 B CN 107113114B CN 201480084145 A CN201480084145 A CN 201480084145A CN 107113114 B CN107113114 B CN 10711311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ata packet
- memory
- received
- receiver
- transmit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8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description 44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0
- 101000741965 Homo sapiens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Protein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102100038659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Human gen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1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Silicon Chemical compound [Si]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703 silic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595 spec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102100036409 Activated CDC42 kinase 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760358 Enode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123 tempo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229889 Met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35—Buffer manage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35—Buffer management
- H04L1/1845—Combining techniques, e.g. code combin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74—Buffer manage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7—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48—Time-out mechanis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发射器(110)、发射器(110)中的方法、接收器(120)、接收器(120)中用于与来自发射器(110)中数据包通信的方法(700)。方法(700)包括接收(701)数据包并确定(702)其是重传还是新传输;当其为重传时,将接收(701)的数据包与存储在第二存储器(850)中最早未成功解码的数据包进行合并(703);当确定(702)为新传输时,解码(704)接收(701)的数据包,或者当其为重传时,解码(704)合并(703)数据包和存储在第二存储器(850)中最早未成功解码的数据包;检查(705)解码(704)是否成功;删除(706)第一存储器(840)中最早存储的数据包;当解码(704)成功时,将解码(704)的数据包存储(707)在第一存储器(840)中,或者当解码(704)不成功时,将解码(704)的数据包存储(707)在第二存储器(850)中;并向发射器(110)发送(708)关于所述解码(704)成功与否的反馈信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文描述的实施方式大体涉及接收器、接收器中的方法、发射器以及发射器中的方法,特别描述一种启用数据HARQ反馈的机制。
背景技术
在常规技术中,使用具有特定数量HARQ进程的同步或异步混合自动重新请求(HARQ)。通常假定使用HARQ的每个传输都由网络节点进行调度,诸如增强节点B(eNodeB)。然而,在第五代(5G)无线电接入中,基于竞争的数据传输也可以受益于新型HARQ解决方案,其针对具有最小控制信令的低延迟而定制。
在基于竞争的数据传输中,用户设备(UE)可以在没有任何调度的情况下,在任何时间访问共享的无线电资源,因此会发生冲突。但是调度中并不需要信令,期望以基于竞争的方式发送重传,并且没有HARQ同步问题。
例如,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长期演进(LTE)中,在下行链路中可以使用异步HARQII传输。这意味着接收器不会提前知道发送内容或发送时间,因此HARQ进程标识符和冗余版本(RV)必须与数据一起发送。RV会指定将哪个数据组合、错误检测(ED)和前向纠错(FEC)比特发送到UE。
这是通过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资源分配消息来完成的,所述消息与对应的PDSCH传输同时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上发送。该方案的优点是,调度算法在确定任一子帧期间哪些UE将被发送数据方面具有相当大的自由度。
相比之下,LTE在上行链路(UL)上使用同步HARQ传输。这意味着eNodeB准确地知道UE将提前发送哪个HARQ进程和RV。因此,在向UE提供上行链路调度信息的PDCCH消息中不必包括该信息。
因为UE每到第八个子帧就会发送相同的HARQ进程,因此可以使用同步HARQ。因为HARQ进程的重传与基于八个子帧延迟的先前传输有关,所以上行链路中的调度不如下行链路中的调度灵活。
上行链路重传可以是自适应的或非自适应的。当UE接收到否定确认(NACK)时,UE应当利用为初始传输分配的相同资源,在子帧n+4中发送非自适应重传。当接收到上行链路许可并且新数据指示(NDI)位未被切换时,进行自适应重传。在自适应重传请求的情况下,UE并不关心在先前传输尝试接收的HARQ反馈。
当任何已知的常规解决方案被用于5G密集无线电接入技术(RAT)系统中时都可能会产生技术问题,该系统中,延迟必须小于1ms且控制费用必须最小,从而使其更为有效并且尽可能的简单。
因为每次传输都必须携带HARQ进程ID和RV信息,所以异步HARQ要求所涉及的节点之间发送信令。另外,非自适应异步重传是不可能的。
为了更稳健地工作,同步HARQ不需要HARQ进程ID和RV信息,但是它不能给网络提供尽可能多的调度自由度。当必须考虑多用户(MU)多入多出(MIMO)和协同多点(CoMP)中的新调度维度时,这便成为一个重大问题。当UE除了在时域和频域、还在空域上进行调度时,必须考虑空域中的UE正交性,这限制了每个传输时间间隔(TTI)中可能的调度组合。
传统的HARQ解决方案不考虑基于竞争的数据传输,因为基本假设是使用HARQ的传输总是以某种方式或另一种方式进行调度。可以设想,与传统系统相比,5G中的一个显著改进是支持机器对机器(M2M)类型的通信。实现上述改进的一种有效方式是针对小数据包的基于竞争的数据传输。利用基于竞争的传输将不存在UL授权,因此HARQ进程ID不能指示基于竞争的UL数据。如果仍然需要HARQ,那么若UE没有接收到针对初始传输尝试的肯定确认,则还需要基于竞争方式处理重传的解决方案。
在支持高UE密度和移动性的5G密集部署中,许多无线电单元彼此靠近操作并使用协调的波束成形技术。另外,多个接入节点可以向任何单个UE联合发送数据。因此,有利的是,重传定时并不固定,这样可以实现更多的调度自由,并且HARQ进程将不需要在单个接入节点和UE之间进行同步。
因此,在发送HARQ信息时,合理地权衡控制信道开销和性能是一个一般性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消除至少一些上述缺点并改进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
这个和其他目的可以通过一种接收器、一种接收器中的方法、一种发射器以及一种发射器中的方法的特征来实现。根据具体技术方案、说明书和附图,其他实施形式也是显而易见的。
根据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接收器,用于从发射器接收数据包,提供接收成功与否的反馈,并且解码即将由发射器接收的任意数据包。接收器包括接收电路,用于从发射器接收数据包。此外,接收器包括第一存储器,用于存储成功解码的数据包。接收器还包括第二存储器,用于存储未成功解码的数据包。另外,接收器还包括处理器,用于确定所接收的数据包是重传还是新传输。当所接收的数据包被确定为重传时,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将接收到的数据包与存储在第二存储器中最早未成功解码的数据包进行合并。此外,当确定是新传输时,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对接收的数据包进行解码,或者当确定是重传时,对合并的数据包和存储在第二存储器中的最早未成功解码的数据包进行解码。处理器还用于检查数据包的解码是否成功,并且当数据包的解码成功时,将解码的数据包存储在第一存储器中,当解码失败时,将解码的数据包存储在第二存储器中。所述接收器还包括发射电路,用于向所述发射器发送关于解码所述数据包成功与否的反馈信息。
由于在接收器侧,将成功接收和解码的数据包存储在第一存储器中,且将未成功解码的数据包存储在第二存储器中;以及在发射器侧,将即将发送的新数据包存储在第一存储器中,且将将来可能重传的已发送的数据包存储在第二存储器中,这样可以省略控制指示中进程ID的传输。启用进一步的异步非自适应重传,从而减少控制信令,以提高系统的频谱效率。此外,通过消除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的HARQ ID同步要求,可以实现多点传输。从而实现稳健的HARQ解决方案,其包括同步和异步HARQ的主要优点,具有最小的控制信令,并且还支持基于竞争的数据传输类型。
在根据第一方面接收器的第一可能实现方式中,发射电路可以用于:当接收到的数据包被确定为重传时,通过最大比值合并MRC将接收到的数据包与存储在第二存储器中的最早未成功解码数据包进行合并。
通过存储未成功解码的数据包并将其与重传的数据包合并以进行解码,即使在两种数据包均不能被无误差地独立解码的情况下,也能够解码合并的传输。由此可以省略重复的重传。
在根据第一方面接收器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或根据第一方面接收器的第一可能实现方式中,当接收到的数据包解码成功时,发射电路可以用于发送包括肯定确认(ACK)的反馈信息,否则不发送任何反馈信息,例如,当接收到的数据包解码不成功时,或者当未接收到预期的数据包时。
因此,当没有接收到预期的数据包时,不发送来自接收器的任何NACK,并且在没有接收到相应的ACK时,相应地让发射器重传所述数据包,这样可以减少信令开销,提高系统的频谱效率。
在根据第一方面接收器的第三可能实现方式或根据第一方面接收器的第一可能实现方式中,当接收到的数据包成功解码时,发射电路可以用于发送包括ACK的反馈信息;否则发送NACK,例如,当接收到的数据包未成功解码时,或者当未接收到期望的数据包时。
当需要重传时,通过向发射器发送NACK消息,并且通过让发射器仅重新发送已接收到相应NACK的已发送消息,避免了在发射器没有接收到由接收器发送的ACK的情况下进行重传,因此可以省略多余的重传。
在根据第一方面接收器的第四可能实现形式或根据第一方面接收器的任何前述的可能实现形式中,当所接收的数据包被确定为重传并且合并数据包的解码不成功时,处理器可以用于对接收到的不与存储在第二存储器中最早未成功解码的数据包进行任何合并数据包进行解码。
由于所存储数据包的错误接收/解码,或者由于数据包合并,因重传数据包的解码尝试仅可从解码重传的数据包而受益,导致接收的与最早存储的未成功解码的数据包合并的数据包未成功解码。因此,重传数据包的解码得以简化。
在根据第一方面接收器的第五可能实现方式或根据第一方面接收器的任何前述的可能实现方式中,处理器可以用于:当所述数据包被确定为重传并且被成功解码时,将解码的数据包与所述第一存储器中最后存储的成功解码的数据包进行比较。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当所述比较确认已经接收到所述解码的数据包时,丢弃解码的数据包,并且经由发射电路发送ACK。
因此,通过将解码的数据包与在第一存储器中存储的成功解码的数据包进行比较,接收器检测冗余重传,并且数据包可被丢弃。
在根据第一方面接收器的第六可能实现方式或根据第一方面接收器的任何前述的可能实现方式中,处理器可以用于:基于与数据包一起接收的新数据指示(NDI),确定所接收的数据包是重传还是新传输。
通过提供与每个数据包相关联的NDI,可以进行更加稳健和可靠的重传/新传输检测。
根据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接收器中的方法,用于从发射器接收数据包集合。该方法包括接收数据包。此外,该方法包括确定所接收的数据包是重传还是新传输。该方法还包括当接收到的数据包被确定为重传时,将接收到的数据包与存储在第二存储器中最早未成功解码的数据包进行合并。此外,该方法包括:当确定是新传输时,对接收的数据包进行解码,和/或当确定是重传时,对存储在第二存储器中最早未成功解码的数据包和合并数据包进行解码。该方法还包括通过计算校验和并与期望值进行比较来检查数据包的解码是否成功。该方法还包括删除第一存储器中最早存储的数据包。该方法还包括:当解码校验成功时,将解码的数据包存储在第一存储器中,或者当解码校验不成功时,将解码的数据包存储在第二存储器中。该方法还包括将关于所接收数据包解码是否成功的反馈信息发送到发射器。
由于所提出的理念,即:在接收器侧,将成功接收和解码的数据包存储在第一存储器中、将未成功解码的数据包存储在第二存储器中,以及在发射器侧,将要发送的新数据包存储在第一存储器中、将将来可能重传的已发送数据包存储在第二存储器,可以省略控制指示中进程ID的传输。进行进一步的异步非自适应重传,从而减少控制信令,提高系统的频谱效率。此外,通过消除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的HARQ ID同步要求,能够实现多点传输。因此,实现了稳健的HARQ解决方案,其具有同步和异步HARQ的主要优点,具有最小的控制信令,并且还支持基于竞争的数据传输类型。
在根据第二方面方法的第一可能实现方式中,当确定所接收的数据包是重传时,可以通过最大比值合并MRC将所接收的数据包与存储在第二存储器中的最早未成功解码的数据包进行合并。
通过存储未成功解码的数据包并将其与重传的数据包进行合并以解码,即使在两种数据包均不能被无错误地独立解码的情况下,也可以解码合并的传输。由此可以省略重复的重传。
在根据第二方面方法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或根据第二方面方法的第一可能实现方式中,当接收到的数据包解码成功时,所发送的反馈信息可以包括ACK,否则禁止发送反馈信息,例如,当接收到的数据包解码不成功时,或者当未接收到期望的数据包时。
因此,当没有接收到预期的数据包时,通过不发送来自接收器的任何NACK,并且在没有接收到相应的ACK时,相应地让发射器重传所述数据包,减少信令开销,提高系统的频谱效率。
在根据第二方面方法的第三可能实施方式或根据第二方面方法的第一可能实施方式中,当所接收的数据包解码成功时,所发送的反馈信息包括ACK,否则发送NACK,例如,当接收到的数据包解码不成功时,或者当未接收到期望的数据包时。
当需要重传时,通过向发射器发送NACK消息,并且通过让发射器仅重传接收到相应NACK的已发送消息,避免由接收器发送的ACK没有被发射器接收时产生的重传。因此可以省略多余的重传。
在根据第二方面方法的第四可能实施方式或根据第二方面方法的任何前述的可能实施方式中,当所接收的数据包被确定为重传并且所接收的数据包解码不成功时,所接收的数据包可以在不与存储在第二存储器中最早未成功解码数据包进行任何合并的情况下解码。
由于所存储数据包的错误接收/解码,或者由于数据包合并,因重传数据包的解码尝试仅可从解码重传的数据包中受益,导致所接收的与最早存储的未成功解码的数据包合并的数据包未成功解码。因此,重传的数据包解码得以简化。
在根据第二方面方法的第五可能实施方式或根据第二方面方法的任何前述的可能实施方式中,如果接收到的数据包被确定为重传并且被成功解码,可将所接收的数据包与第一存储器中最后存储的成功解码的数据包进行比较,当比较确认所接收的数据包已经被接收时,丢弃解码的数据并发送ACK。
因此,通过将解码的数据包与第一存储器中存储的成功解码的数据包进行比较,接收器检测冗余重传,并且数据包可被丢弃。
在根据第二方面方法的第六可能实现方式或根据第二方面方法的任何前述可能实现方式中,可以基于与数据包一起接收的NDI来确定所接收的数据包是重传还是新传输。
通过提供与每个数据包相关联的NDI,可以进行更稳健和可靠的重传/新传输检测。
根据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代码,其用于当计算机程序根据第一方面或根据第一方面接收器的任意可能实施方式运行在接收器上时,执行根据第二方面或根据第二方面方法的任意可能实施方式所述的方法。
由于所提出的理念,即:在接收器侧,将成功接收和解码的数据包存储在第一存储器中、并将未成功解码的数据包存储第二存储器中,以及在发射器侧,将要发送的新数据包存储在第一存储器中、并将将来可能重传的已发送数据包存储在第二存储器中,可以省略控制指示中进程ID的传输。可进行进一步异步非自适应重传,从而减少控制信令,提高系统的频谱效率。此外,通过避免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的HARQ ID同步的要求,能够实现多点传输。从而实现了稳健的HARQ解决方案,其具有同步和异步HARQ的主要优点以及最小的控制信令,并且还支持基于竞争的数据传输类型。
根据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向接收器发送数据包集合的发射器。该发射器包括用于发送数据包的发射电路,所述数据包将由接收器进行接收。发射电路用于重传被确定为要重传的任何数据包。此外,发射器还包括第一存储器,其用于存储到达发射器的新数据包。另外,发射器还包括第二存储器,其用于存储将来可能重传的已发送数据包。所述发射器还包括处理器,其用于当在预定时间段内没有从所述接收器接收到与所发送数据包相关联的ACK时,确定重传所发送的数据包。此外,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将确定为要重传的数据包置于所述第二存储器的末端。
由于所提出的理念,即:在接收器侧,将成功接收和解码的数据包存储在第一存储器中、并将未成功解码的数据包存储第二存储器中,以及在发射器侧,将要发送的新数据包存储在第一存储器中、并将将来可能重传的已发送数据包存储在第二存储器中,可以省略控制指示中进程ID的传输。另外,可进行进一步的异步非自适应重传,从而减少控制信令,提高系统的频谱效率。此外,通过消除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的HARQ ID同步的要求,能够实现多点传输。从而实现了稳健的HARQ解决方案,其具有同步和异步HARQ的主要优点以及最小的控制信令,并且还支持基于竞争的数据传输类型。
在根据第四方面的发射器的第一可能实现方式中,处理器还可以用于检查第二存储器是否为空,并且当第二存储器不为空时:检测第二存储器中的数据包,且已从接收器接收到用于该数据包的NACK。此外,处理器还可以用于在第二存储器中提取检测到的数据包——其初始传输尝试是最早的。发射电路还可以用于当第二存储器不为空时重传所提取的数据包。否则,当第二存储器为空时,发射电路可以用于从第一存储器发送该数据包集合中的新数据包——其将由接收器进行接收。
通过进一步指定如何利用发射器的第一和第二存储器,并将已发送数据包存储在潜在重传缓冲器中,可以使重传同步。
根据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发射器中的方法,其用于向接收器发送数据包集合。该方法包括从第一存储器中发送将由接收器进行接收的数据包。此外,该方法包括将所发送数据包放置在第二存储器的末端。此外,该方法还包括:当在预定时间段内没有从接收器接收到与所发送数据包相关联的ACK时,确定重传所发送的数据包。此外,该方法还包括将确定要重传的数据包置于第二存储器的末端。此外,该方法包括重传所确定要重传的数据包。
由于所提出的理念,即:在接收器侧,将成功接收和解码的数据包存储在第一存储器中、并将未成功解码的数据包存储第二存储器中,以及在发射器侧,将要发送的新数据包存储在第一存储器中、并将将来可能重传的所发送数据包存储在第二存储器中,可以省略控制指示中进程ID的传输。可进行进一步的异步非自适应重传,从而减少控制信令,提高系统的频谱效率。此外,通过消除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的HARQ ID同步的要求,能够实现多点传输。从而实现了稳健的HARQ解决方案,其具有同步和异步HARQ的主要优点以及最小的控制信令,并且还支持基于竞争的数据传输类型。
在根据第五方面方法的第一可能实现中,检查第二存储器是否为空。此外,该方法包括:当第二存储器不为空时:检测第二存储器中的数据包,且已从接收器接收到该数据包的反馈信息。该方法还包括:当检测到具有否定反馈的数据包时,在第二存储器中提取检测到的数据包——其初始传输尝试最早;并且还将所提取的数据包置于所述第二存储器的末端;并重传所提取的数据包。在检测到具有肯定反馈ACK的数据包的情况下,该方法还包括:从第二存储器中移除检测到的数据包;从所述第一存储器发送该数据包集合中的新数据包,其将由接收器进行接收,并且还将所发送的数据包放置在第二存储器的末端。否则,当没有检测到有反馈的数据包时,该方法还包括从第一存储器发送该数据包集合中的新数据包,其将由接收器进行接收。否则,当第二存储器为空时,该方法还附加地包括从第一存储器发送该数据包集合中的新数据包,其将由接收器进行接收。
根据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代码,其用于当计算机程序根据第四方面或根据第四方面发射器的任意可能实施方式运行在发射器上时,执行根据第五方面或根据第五方面方法的任意可能实施方式所述的方法。
由于所提出的理念,即:在接收器侧,将成功接收和解码的数据包存储在第一存储器中、并将未成功解码的数据包存储第二存储器中,以及在发射器侧,将要发送的新数据包存储在第一存储器中、并将将来可能重传的所发送数据包存储在第二存储器中,可以省略控制指示中进程ID的传输。可进行进一步的异步非自适应重传,从而减少控制信令,提高系统的频谱效率。此外,通过消除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的HARQ ID同步的要求,能够实现多点传输。从而实现了稳健的HARQ解决方案,其具有同步和异步HARQ的主要优点以及最小的控制信令,并且还支持基于竞争的数据传输类型。因此,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内的改进的性能。
从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本发明各个方面的其他目的、优点和新颖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参考附图更详细地描述各实施例,其中:
图1A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框图;
图1B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框图;
图2A示出了根据一实施例的基本传输和重传的框图;
图2B示出了根据一实施例的基本传输和重传的框图;
图3A示出了根据一实施例的多个重传的框图;
图3B示出了根据一实施例的多个重传的框图;
图3C示出了根据一实施例的多个重传的框图;
图4示出了根据一实施例的丢失调度授权和数据传输的框图;
图5A示出了根据一实施例的使用HARQ的上行链路数据传输的框图;
图5B示出了根据一实施例的使用HARQ的上行链路数据传输的框图;
图6A示出了根据一实施例的用于接收数据的状态机的流程图;
图6B是根据一实施例来制定重传队列的流程图;
图6C示出了根据一实施例的用于向某些预定接收器发送数据的状态机的流程图;
图7示出了根据一实施例的接收器中方法的流程图;
图8示出了根据一实施例的接收器的框图;
图9A示出了根据一实施例的发射器中部分方法的流程图;
图9B示出了根据一实施例的发射器中部分方法的流程图;
图10示出了根据一实施例的发射器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描述的实施例被定义为在下述实施例中可实现的接收器、接收器中的方法、发射器、以及发射器中的方法。然而,这些实施例可以许多不同形式例示和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阐述的示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说明性示例,以使得该公开彻底且完整。
从以下详细描述中并结合附图考虑,其他目的和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然而,应当理解,设计附图仅用于说明,而非对本文所述实施例进行限制,其用作所附权利要求的参考。此外,附图不一定按比例绘制,除非另有说明,它们仅旨在概念性地示出本文所描述的结构和过程。
图1A是无线通信系统100的示意图,无线通信系统100包括与接收器120通信的发射器110。
无线通信系统100可以至少部分地基于,例如:3GPP LTE、先进LTE、LTE第四代移动宽带标准、演进型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络(E-UTRAN)、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iMax)、WiFi,这仅仅是某些选项。尽管在示例和图示中使用了5G延迟和帧结构视图,但所描述的HARQ解决方案也适用于LTEA帧结构和资源网格。另外,并行HARQ进程的数量可以取决于期望的延迟,并且可因此而调整。
在本公开的技术背景下,“无线通信网络”,“无线通信系统”和/或“蜂窝电信系统”的表述有时可以互用。
根据不同的实施例,无线通信系统100可以根据用于多路复用的时分双工(TDD)或频分双工(FDD)原理进行操作。
在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100中,发射器110包括无线网络节点,接收器120包括UE,其中无线网络节点可以服务一个或多个小区。
所述UE,也被称为移动站、无线终端和/或移动终端,其能够在无线通信系统100(有时也被称为蜂窝无线电系统或无线通信网络)中无线通信,可以在例如:UE之间、UE与有线连接的电话之间和/或UE与服务器之间,经由无线接入网络(RAN)和可能的一个或多个核心网络进行通信。无线通信可以包括各种通信服务,例如语音、消息、数据包数据、视频、广播等。
UE/接收者还可以是移动电话、蜂窝电话、具有无线性能的平板计算机或笔记本电脑等。本文上下文中的UE可以是,例如便携式、口袋存储式、手持式、计算机包括的或车载的移动设备,其能够经由无线接入网络与另一实体,例如另一个UE或服务器,进行语音和/或数据通信。
图1A的图示目的是提供方法和节点,例如本文描述的发射器110和接收器120,以及所涉及功能的简化的、一般性的概述。作为非限制性示例,所述方法、发射器110和接收器120随后将在LTE环境中进行描述,而在无线通信系统100中,所公开的方法、发射器110和接收器120的实施例可以基于另一接入技术,如任何上述列举的接入技术。因此,尽管该方法的实施例是基于LTE系统、并使用LTE系统的术语进行描述,但其绝不限于LTE。
根据一些实施例,根据所使用的无线接入技术和术语,发射器110可以被称为,例如:无线网络节点、基站、节点B(NodeB)、演进节点B(eNB或eNode B)、基站收发器、接入点基站、基站路由器、无线电基站(RBS)、宏基站、微基站、微微基站、毫微微基站、家庭eNodeB、传感器、信标设备、中继节点、中继器或用于通过无线接口与接收器120通信的任何其他网络节点。
有时,表述“小区”可以用于表示无线网络节点本身。然而,在正常术语中,小区也可以用于表示由基站站点处无线网络节点提供的无线电覆盖的地理区域。位于基站站点上的一个无线电网络节点可以服务一个或多个小区。无线网络节点可以在各自范围内,通过在射频上操作的空中接口与任何UE进行通信。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所使用的不同实施例和不同词汇,接收器120可以相应地由UE、无线通信终端、移动蜂窝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无线平台、移动站、便携式通信设备、膝上型计算机、计算机、充当中继器的无线终端、中继节点、移动中继、用户侧设备(CPE)、固定无线接入(FWA)节点或用于与发射器110进行无线通信的任何其他类型的设备进行表示。
然而,在其他替代实施例中,如图1B所示,情况可以完全相反)。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收器120可以由无线网络节点、基站、节点B、eNB或eNode B、基站收发器、接入点基站、基站路由器、RBS、宏基站、微基站、微微基站、毫微微基站、家庭eNodeB、传感器、信标设备、中继节点、中继器或用于通过无线接口与发射器110进行通信的任何其他网络节点进行表示,这取决于所使用的无线接入技术和术语。
因此,在一些这样的替代实施例中,根据所使用的不同实施例和不同词汇,发射器110也可以由UE、无线通信终端、移动蜂窝电话、PDA、无线平台、移动站、便携式通信设备、笔记本电脑、计算机、充当中继器的无线终端、中继节点、移动中继、CPE、FWA节点或用于与接收器120进行无线通信的任何其他类型的设备进行表示。
发射器110用于发送无线电信号,其包括将由接收器120接收的信息。相应地,接收器120用于接收无线电信号,其包括由发射器110发送的信息。
图1A和图1B分别示出的一个接收器120和一个发射器110的网络设置仅被看作是不同实施例的非限制性示例。无线通信系统100可以包括发射器110和/或接收器120的任何其他数量和/或组合,虽然为了清晰起见,图1A和图1B仅分别示出了接收器120和发射器110的一个实例。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进一步包括多个接收器120和发射器110。
因此,根据一些实施例,每当在本文上下文中提到“一个”或“一个/多个”接收器120和/或发射器110时,可以涉及多个接收器120和/或发射器110。
提供了一种稳健的HARQ解决方案,其具有同步和异步HARQ的主要优点以及最少的控制信令,并且支持基于竞争的数据传输类型。设计的目标是HARQ往返时间(RTT)必须满足5G要求,即其必须小于1ms。这表明由于严格的延迟要求,很可能不需要或甚至不能支持这么多同时进行的HARQ进程。另外减少的HARQ进程数量将减少调制解调器硬件上所需的存储器数量,使芯片更便宜。
附加目的是要消除传统系统中所需的接入节点和UE之间的HARQ ID同步。这将有助于使用多点传输可能性来指定和实现针对密集室外无线接入网络的HARQ,其中可能存在以协调方式向单个UE传输数据的若干接入节点。
为了支持5G延迟要求,子帧必须<0.250ms长。然而,在常规解决方案中,提出在同步HARQ中具有4个进程。即使与异步HARQ相比,选择同步HARQ可以有所简化,但却失去了调度的自由,在使用MUMIMO或CoMP时这可能是很大的限制因素。
为了解决在背景技术部分中提出的所述问题,HARQ可以利用重传队列系统。当传输失败时,发射器110将失败的传输置于重传队列的末端。在调度决定之后,发射器110可以检查在重传队列的末端是否有失败的传输,并且重传最早尝试初始传输的数据包。当等待确认时,发射器110可以发送具有新数据指示的新数据,或者向其他HARQ进程重传。这不需要HARQ进程号进行指示,因为两端都期望重传仅涉及具有否定确认或者根本没有接收到确认的最早数据包。
正如所述,不发送HARQ ID。因此,如果发射器110没有接收到ACK,发射器110就会进行相关数据包的重传。由于数据包已经被正确地接收,所以重传会被废弃,但接收器120通过将数据包与其他HARQ进程已接收的最后数据包进行比较,可以注意到这一点。HARQ进程编号不必在接收器120和发射器110之间进行同步。接收器120仅被命令存储N个最近的(新传输或重传),其中N是并行HARQ进程数。
此外,这种机制适用于基于竞争的传输。基本上,所提出的算法不一定需要NACK。因此,当发射器110发送基于竞争的数据包时,接收器120可以发送成功传输的确认。如果认为传输不成功,发射器110可以决定是发送重传还是仅丢失数据包,并发送下一个新的数据包。
随后呈现和讨论的示例将更加详细地解释方法和节点的不同实施方式和实施例。
这些示例使用4个HARQ进程。然而,在不同的实施例中可以使用任何其他任意数量的HARQ进程,但是由于考虑到要解决5G密集无线接入技术(RAT)HARQ问题的目的,保持小于1ms的延迟要求,选择利用4个并行进程进行说明。假设在示例中给出了用于传输的1个子帧处理时间,则可以在上行链路(UL)和下行链路(DL)这两个方向上使用本发明,并针对DL数据传输使用情况来绘制非限制性示例。
在本文上下文中,下行链路(DL)、下游链路或前向链路的表述可以表示从网络节点到UE的传输路径。表述上行链路(UL)、上游链路或反向链路可以表示相反方向上,即从UE到网络节点的传输路径。
根据一些实施例,可以在没有HARQ相关DL控制信令的情况下管理异步重传。另外,根据一些实施例,对于基于竞争的数据传输模式,启用HARQ。此外,根据一些实施例,将公开如何在没有HARQ ID和HARQ同步的情况下从丢失的确认中恢复。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将公开如何从丢失调度授权引起的失配中恢复。根据一些实施例,使用HARQ重传队列,以保持重传同步。
图2A示出了对4个HARQ进程成功发送数据的基本使用情况。在不同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频率载波可以是不成对的TDD载波或成对的FDD载波。在第一示例中,对于每个发送的DL传输,如果在子帧N中进行初始传输,则由子帧N+2中的接收器120发送ACK,例如:对于子帧1中的DL传输,在子帧3中接收确认。
图2B示出了一个示例,其中发送了第一新DL数据,且子帧2中的第二DL传输失败。接收器120在子帧4中发送NACK。然后,每当为相应的接收器120调度下一个资源时,可以进行重传。网络仍然可以调度新数据,直到有来自失败的传输中的某个指定子帧。在该示例中,假设在每次传输后有1个子帧的处理时间。因此,在该示例中,如果在子帧N中存在失败的传输,网络可以发送新的DL传输直到N+3为止。之后,下一个DL传输可以是最早失败的数据包的重传。
图3A-3C示出了如何处理更复杂的重传情况,以及算法如何从丢失的确认中快速恢复。
图3A示出了第一示例,其中,可以在没有严格指定子帧的情况下发送重传。
图3B示出了第二示例,其示出了可以发送新数据,直到其被通知已经发生失败为止。然而,可以指定在否定确认新传输之后可以发送多少子帧。因为调度决定必须提前一点进行,所以这里可以假设在NACK之后,仍可以在重传被强制执行之后发送一个子帧。
图3C公开了一个示例,其中示出了HARQ如何从丢失的确认中恢复。接收器120可以将接收到的数据包与最后成功接收的数据包进行比较,并且注意到该数据包已经被接收。
在图4中,示出了NACK与无HARQ反馈之间的差异。利用NACK,接收器120可以表示它已经尝试解码数据包,但是这个尝试并不成功。因此,重传也可以是自适应的。当没有接收到HARQ反馈时,发射器110可以假设数据已经完全丢失,并且作为自适应重传,发射器110将重传数据包。
在启用HARQ基于竞争的数据传输情况下,可以仅发送ACK。无论如何不调度传输,因此发射器110可以在监视确认窗口且没有成功接收ACK之后发送重传。重传时间和频率资源可以取决于,例如:基于竞争的信道限制和回退定时器等。
图5A和5B示出了UL传输如何从丢失的调度授权或肯定确认中恢复。
在图5A中,示出了授权丢失并且没有接收到上行链路传输的情况。然后,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收器120会可选地发送NACK。当UE获得重传分配时,可以发送重传队列中最早失败的数据包。当UE获得另一重传分配时,可以发送重传队列中的第二早的数据包。然后,接收第三分配。由于在重传队列中没有更多的数据要重传,因此可以发送新的数据。此后,传输可以按计划继续,即在调度丢失之前继续传输。
在图5B中,示出了另一种情况,其中在上行链路中发送三个数据包,并且UE接收三个NACK。然后,UE重传这三个数据包,并且再从网络节点接收三个ACK。
图6A示出了简化的状态机,其解释了当从发射器110接收数据传输时,接收器120如何实际使用所公开解决方案的实施例。
如图6A所示,当接收数据传输时,接收器120首先可以检查新数据指示(NDI)位(如果可用的话)。如果NDI指示重传,则重传可以与在最后一次传输尝试后存储在存储器的最早失败的传输进行合并。如果是新传输,可以立即检查循环冗余校验(CRC)结果。CRC校验结果会指示数据解码尝试是否成功。如果解码成功,则可以发送肯定确认,并且将数据存储到缓冲器或存储器中。如果发送的ACK丢失,则通过将重传与最新存储的成功传输进行比较,就可以注意到无用的重传。因此,如果注意到重传的数据包已经被接收,则可以丢弃该传输,并且将ACK发送到发射器110。如果解码不成功、且尚未接收到数据包,则可以将解码的比特存储在重传缓冲器或存储器中。当随后重传相同的数据包时,由于可能与所存储的不成功数据包进行合并,则成功解码的概率会增加。
图6B示出了当发射器110正在接收HARQ反馈时的简化状态机描述的动作。如果在期望的时间窗内没有接收到反馈,则假定有NACK并且随后可以进行重传。如果接收到NACK,则可以随后进行重传。在NACK的情况下,还可以在没有新调度授权的情况下,指定在某些时间/频率资源上非自适应地发送重传。然而,如果在基于竞争的传输模式下发送数据,则每当发射器110在基于竞争的数据传输/重传专用的某些时间/频率资源上进行选择时,总是可以发送重传。
图6C示出了发射器110在已经作出调度决定之后发送数据的情况。发射器110可以在每个调度UE的每个子帧中进行调度决定之后发送数据。总是优先考虑重传以保持HARQ往返时间较短,并且在没有HARQ ID信息的情况下保持HARQ同步。因此,首先可以检查重传队列是否为空。如果存在可以重传的数据包,则可以进行重传。可以考虑,如果重传队列中所有数据包没有接收和解码HARQ反馈信息,则可以发送新数据,直到接收到待重传的HARQ反馈。该特征也在图2A、2B以及图3A、3B、3C中示出。
如果将上述算法与在常规LTE解决方案中使用的HARQ方法进行比较。新情况是,在没有使用优先重传的HARQ ID信令的情况下保持HARQ同步,并且在新数据之前始终发送重传。只有当重传队列为空或发射器正在等待重传队列中所有重传的HARQ反馈时,才可以发送新数据。另外,选择先前传输以在没有HARQ ID信令的情况下与重传合并也可以基于优先重传。
如同所述,本文描述的实施例还可以用于基于竞争的数据传输。正如《“2020年的信息社会(METIS)5G概念的移动和无线通信推动力》中所述,在包括基于竞争传输可能性的5G设计中,可以考虑大规模的机器通信系统。一种使这种类型的业务也支持HARQ的方法可以是仅为成功接收的传输发送ACK。然后,如果传输失败并且没有接收到ACK,则发射器110可以在其基于竞争数据的下一个时刻或者在由一些发射器选择的回退时间之后,重传最早失败的数据包。为了帮助利用基于竞争的重传来实现接入节点的错误恢复和队列处理过程,可以用一个比特来指示基于竞争的UL传输是新数据还是重传。
至少一些实施例实现了控制信令的减少,即有可能不需要通知例如:控制指示中的进程ID以及异步非自适应重传。
此外,实现了用于重传的最小延迟,从而满足了5G的延迟要求(<1ms)。此外,所公开的解决方案提供了与异步HARQ相似的调度灵活性。
因此,所呈现的方法还可以用于基于竞争的传输,其中HARQ进程跟踪会变得具有挑战性且不对UE进行调度,即,传统的自适应和非自适应重传对于携带HARQ进程ID是具有挑战性的,其不需要在UE与单个接入节点之间同步。
图7示出了接收器120中方法700的实施例的流程图,该方法用于从发射器110接收一个数据包集合,以及向发射器110发送关于解码所接收的数据包集合成功与否的反馈信息。
接收器120可以包括UE,而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射器110可以包括诸如eNodeB之类的网络节点。在其他实施例中,情况可以相反,即,接收器120可以包括诸如eNodeB之类的网络节点,而发射器110包括UE。发射器110和接收器120可以包括在无线通信网络100中。这样的无线通信网络100可以基于LTE。此外,在不同的实施例中,无线通信系统100可以基于FDD或TDD。
为了从发射器110适当地接收数据包集合,方法700可以包括多个动作701-711。
然而,应注意,根据不同实施例,所描述的动作701-711中的任一者、一些或全部可以与枚举表示的稍微不同的时间顺序来执行,其可以同时执行或甚至以完全相反的顺序执行。一些动作可以在一些替代实施例中执行,例如,动作709、710和/或711。此外,应注意,可根据不同实施例以多种替代方式来执行一些动作,且某些此类替代方式可仅在一些、而不是必须在所有实施例中执行。方法700可以包括以下动作:
动作701包括接收数据包,该数据包包括在一个数据包集合中。
可以从发射器110接收数据包。
动作702包括确定所接收701的数据包是重传还是新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基于与数据包一起接收701的NDI来确定所接收701的数据包是重传或新传输。
动作703包括当接收到701的数据包被确定702为重传时,将接收701的数据包与第二存储器中存储的最早未成功解码的数据包(也称为失败的传输)合并。因此,仅当数据包被确定702是重传时,才可以执行动作703。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确定所接收的数据包是重传时,可以通过最大比值合并(MRC)来将所接收701的数据包和存储在第二存储器(850)中最早未成功解码的数据包进行合并。
MRC有时也可以被称为比率平方合并和/或预检测合并,并且可以包括与它们相应的信噪比成比例地添加各自的信号。
动作704包括当确定702为新传输时,对接收701的数据包进行解码。当接收701的数据包被确定702是重传时,解码合并703的数据包和存储在第二存储器中的最早未成功解码的数据包。
根据一些实施例,在接收701的数据包被确定702是重传,并且接收到的701数据包的解码704不成功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仅对接收701的数据包进行解码而不与存储在第二存储器中最早未成功解码的数据包进行任何合并703来解码。
动作705包括通过计算校验和,并将计算的校验和与期望值进行比较,以检查数据包的解码704是否成功。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使用循环冗余校验(CRC)或任何其他方便的错误检测代码。
动作706包括删除第一存储器840中最早存储的数据包;
动作707包括当解码704的检查705成功时,将解码704的数据包存储在第一存储器840中;或者当解码704的检查705不成功时,将解码的704数据包存储在第二存储器850中。
动作708包括将反馈信息发送到发射器110,所述反馈信息关于解码704接收701的数据包的成功与否。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接收701的数据包的解码704成功时,发送的反馈信息可以包括ACK,否则禁止任何反馈信息的发送708。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接收701的数据包解码704成功时,发送的反馈信息可以包括ACK,否则发送NACK。
当接收701的数据包被确定702是重传并且被成功解码704时,动作709可以仅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执行。
将接收701的数据包与第一存储器中最后存储707的成功接收701的数据包进行比较。
当接收701的数据包被确定702是重传并且被成功解码704,并且比较709确认已经接收到已接收的701数据包时,可以仅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执行动作710。
丢弃解码701的数据包。
当接收701的数据包被确定702是重传且被成功解码704,并且比较709确认所接收701的数据包已经被接收时,可以仅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执行动作711。
发送ACK,其将由发射器110接收。
图8示出了接收器120的实施例。接收器120用于通过根据动作701-711中的至少一些来执行方法700,以从发射器110接收一个数据包集合。
接收器120可以包括UE,而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射器110可以包括诸如eNodeB之类的网络节点。在其他实施例中,情况可以相反,即接收器120可以包括诸如eNodeB之类的网络节点,而发射器110则包括UE。发射器110和接收器120可以包括在无线通信网络100中。这样的无线通信网络100可以基于LTE。此外,在不同的实施例中,无线通信系统100可以基于FDD或TDD。
接收器120包括接收电路810,其用于从发射器110接收数据包。
此外,接收器120包括第一存储器840,其用于按照接收的时间顺序存储成功解码的数据包。
第一存储器840可以包括用于临时或永久地存储数据或程序(即指令序列)的物理设备。根据一些实施例,第一存储器840可以包括含有硅基晶体管的集成电路。此外,第一存储器840可以是易失性或非易失性的。第一存储器840有时也可以被称为接收缓冲器。
另外,接收器120包括第二存储器850,用于按照接收的时间顺序存储未成功解码的数据包。
第二存储器850可以包括用于临时或永久地存储数据或程序(即指令序列)的物理设备。根据一些实施例,第二存储器850可以包括含有硅基晶体管的集成电路。此外,第二存储器850可以是易失性或非易失性的。第二存储器850有时也可以被称为被称为失败传输的接收缓冲器。
接收器120还包括处理器820。处理器820用于:确定接收到的数据包是重传或新的传输。处理器820还用于:当接收到的数据包被确定为重传时,将接收的数据包与存储在第二存储器850中的最早未完全解码的数据包进行合并。另外,处理器820还用于:当确定为新传输时,对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解码,或者当接收到的数据包被确定为重传时,解码合并的数据包以及存储在第二存储器850中的最早未成功解码的数据包。处理器820还用于检查数据包的解码是否成功。此外,处理器820用于:当数据包的解码成功时,将解码的数据包存储在第一存储器840中;并且当解码失败时,将数据包存储在第二存储器850中。
这种处理器820可包括可以解释和执行指令的处理电路的一个或多个实例,即中央处理单元(CPU)、处理单元、处理电路、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ASIC)、微处理器或其他处理逻辑。因此,这里使用的表述“处理器”可以表示包括多个处理电路(例如上面列举的任何一个或所有的处理电路)的处理电路组。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820可以用于:当接收到的数据包被确定为重传时,通过MRC将接收到的数据包与存储在第二存储器850中的最早未成功解码的数据包进行合并。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820可以用于:当接收到的数据包被确定为重传并且接收到的数据包的解码不成功时,在不与存储在第二存储器850中最早未成功解码的数据包进行任何合并的情况下,对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解码。
此外,处理器820可以用于:当接收到的数据包被确定为重传并且被成功解码时,将接收到的数据包与在第一存储器840中最后存储的成功接收的数据包进行比较;并且还用于:当比较确认已经接收到解码的数据包时,通过发射电路830丢弃解码数据并发送ACK。
处理器820还可以用于:基于与数据包一起接收的NDI来确定接收到的数据包是重传还是新传输。
接收器120还包括发射电路830,发射电路830用于向发射器110发送关于解码数据包成功与否的反馈信息。
发射电路830可以用于,当接收到的数据包解码成功时发送包括ACK的反馈信息,否则不发送任何反馈信息。
然而,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射电路830可以用于当接收到的数据包解码成功时,发送包括ACK的反馈信息,否则发送NACK。
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接收到的数据包未被正确解码时,或者当未接收到期望的数据包时,可以发送NACK,而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接收到的数据包未正确解码时,或者当未接收到期望的数据包时,并不向发射器发回任何信息。
将要在接收器120中执行的动作701-711可以通过接收器120中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820以及用于执行动作701-711功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来实现。
因此,当计算机程序被加载到处理器820中时,可以执行包括程序代码的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代码用于根据动作701-711中的任一个来执行方法700。
例如,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以加载了计算机程序代码的数据载体的形式提供,当其在被加载到处理器820中时,可以根据一些实施例来执行动作701-711中的至少一些。例如,数据载体可以是硬盘、CDROM盘、存储棒、光存储设备、磁存储设备或可以以非暂时性方式保存机器可读数据的任何其他适当介质,例如磁盘或磁带。计算机程序产品还可以作为服务器上的计算机程序代码,并且例如通过因特网或内联网连接下载到接收器120。
图9A和图9B示出了发射器110中方法900实施例的流程图,方法900用于向接收器120发送数据包集合。
接收器120可以包括UE,而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射器110可以包括诸如eNodeB之类的网络节点。在其他实施例中,情况可以相反,即接收器120可以包括诸如eNodeB之类的网络节点,而发射器110包括UE。发射器110和接收器120均可以包括在无线通信网络100中。这样的无线通信网络100可以基于LTE。此外,在不同的实施例中,无线通信系统100还可以基于FDD或TDD。
为了将该组数据包集合适当地发送到接收器120,方法900可以包括多个动作901-915。
然而,应注意,所描述的动作901-915中的任一个、一些或全部都可以以与枚举指示稍微不同的时间顺序来执行,根据不同实施例同时执行或甚至以完全相反的顺序执行。一些动作可以在一些替代实施例中执行,例如,动作906、907、908、909、910和/或911。另外,应注意,可根据不同实施例以多种替代方式来执行一些动作,且某些此类替代方式仅可在一些但未必所有实施例中执行。方法900可以包括以下动作:
动作901包括从第一存储器发送要由接收器120接收的数据包。
动作902包括将发送901的数据包放置在第二存储器的末端。
动作903包括当在预定时间段内没有从接收器120接收到与发送901的数据包相关联的ACK时,确定重发所发送901的数据包。
动作904包括将确定903重传的数据包放置在第二存储器的末端。
动作905包括重传要确定903要重传的数据包。
动作906可以仅在一些实施例中执行。可选动作906包括检查第二存储器是否为空。
根据执行的检查906,动作907可以仅在第二存储器不为空的一些实施例中执行。可选动作907包括检测第二存储器中的数据包——其反馈信息已被从接收器120接收。
可以仅在一些实施例中执行动作908,其中已经检测907到具有否定反馈的数据包。可选动作908包括提取在第二存储器中检测907到的初始传输尝试最早的数据包。
动作909可以仅在已经执行了动作908的一些实施例内执行。可选动作909包括将提取908的数据包放置在第二存储器的末端。
动作910可以仅在已经执行了动作908的一些实施例内执行。可选动作910包括重传所提取908的数据包。
动作911可以仅在已经检测907到具有肯定反馈的数据包的一些实施例中执行。可选动作911包括从第二存储器移除检测907到的数据包。
动作912可以仅在一些实施例中执行。可选动作912包括从第一存储器1040发送将由接收器120接收的数据包集合中的新数据包。
动作913可以仅在一些实施例中执行。可选动作913包括将所发送912的数据包放置在第二存储器的末端。
动作914可以仅在没有检测907到具有反馈数据包的情况下,在一些实施例中执行。可选动作914包括从第一存储器1040发送将由接收器120接收的数据包集合中的新数据包。
动作915可以仅在第二存储器为空的一些实施例中执行。可选动作915包括从第一存储器1040发送将由接收器120接收的数据包集合中的新数据包。
图10示出了发射器110的实施例。发射器110用于:通过根据动作901-915中的至少一些来执行方法900,以发送将由接收器120接收的数据包集合。
接收器120可以包括UE,而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射器110可以包括诸如eNodeB之类的网络节点。在其他实施例中,情况可以相反,即接收器120可以包括诸如eNodeB之类的网络节点,而发射器110包括UE。发射器110和接收器120可以包括在无线通信网络100中。这样的无线通信网络100可以基于LTE。此外,在不同的实施例中,无线通信系统100也可以基于FDD或TDD。
发射器110包括发射电路1030,用于发射要由接收器120接收的数据包。发射电路1030还用于重传被确定要重传的数据包。
此外,发射器110包括第一存储器1040,用于存储到达发射器110的新数据包。第一存储器1040可以包括用于临时或永久地存储数据或程序(即指令序列)的物理设备。根据一些实施例,第一存储器1040可以包括含有硅基晶体管的集成电路。此外,第一存储器1040可以是易失性或非易失性的。第一存储器1040有时也可以被称为传输缓冲器。
发射器110还包括第二存储器1050,用于存储将来可能重传的已发送的数据包。第二存储器1050可以包括用于临时或永久地存储数据或程序(即指令序列)的物理设备。根据一些实施例,第二存储器1050可以包括含有硅基晶体管的集成电路。此外,第二存储器1050可以是易失性或非易失性的。第二存储器1050有时也可以被称为用于失败传输的接收缓冲器。
发射器110还包括处理器1020。处理器1020用于:当在预定时间段内没有从接收器120接收到与所发送的数据包相关联的ACK时,确定重传所发送的数据包。处理器1020还用于将确定要重传的数据包放置在第二存储器1050的末端。
这样的处理器1020包括可以解释和执行指令的处理电路的一个或多个实例,即中央处理单元(CPU)、处理单元、处理电路、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ASIC)、微处理器或其他处理逻辑。因此,这里使用的表述“处理器”可以表示包括多个处理电路(例如上面列举的任何一个或所有的处理电路)的处理电路组。
这种处理器1020还可以用于:检查第二存储器1050是否为空,并且当第二存储器1050不为空时,检测第二存储器1050中的数据包,且已从接收器120中接收到该数据包的否定反馈信息。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可以用于在第二存储器1050中提取检测到的初始传输尝试最早的数据包。
此外,发射器1030还可以用于:当第二存储器1050不为空时,重传所提取的数据包;否则,当第二存储器1050为空时,从第一存储器1040发送该数据包集合中的新数据包,以由接收器120接收。
将要在发射器110中执行的动作901-915可以通过发射器110中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020以及用于执行动作901-915功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来实现。
因此,当计算机程序被加载到处理器1020中时,可以执行包括程序代码的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代码用于根据动作901-915中的任一个来执行方法900。
例如,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以加载了计算机程序代码的数据载体的形式提供,当其在被加载到处理器1020中时,可以根据一些实施例来执行动作901-915中的至少一些。例如,数据载体可以是硬盘、CDROM盘、存储棒、光存储设备、磁存储设备或可以以非暂时性方式保存机器可读数据的任何其他适当介质,例如磁盘或磁带。计算机程序产品还可以作为服务器上的计算机程序代码,并且例如通过因特网或内联网连接下载到发射器110。
在附图中所示实施例的描述中所使用的术语并非旨在限制所描述的方法700、900和/或发射器110和/或接收器120。可以在不脱离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情况下进行各种变化、替换和/或改变。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所列项目的任何以及所有组合。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将被解释为数学上的与或0R,即作为包含性的分隔;除非另有明确说明,其不作为数学异或(XOR)。另外,除非明确说明,否则单数形式“一”、“一个”和“所述”将被解释为“至少一个”,因此也可能包括多个相同类型的实体,除非另有明确说明。将进一步理解术语“包括”、“包含”、“包括有”和/或“包含有”表示存在所述特征、动作、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动作、整体、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其组合。例如,处理器之类的单个单元可以实现权利要求中记载的若干项功能。在相互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中记载某些措施,仅仅这一事实并不表示不能有利地使用这些措施的合并。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分布在合适的介质上,例如与其他硬件一起或作为其他硬件的一部分提供的光学存储介质或固态介质,但是也可以以其他形式分布,例如经由因特网或其他有线或无线通信系统。
Claims (11)
1.一种接收器(120),其中包括:
接收电路(810),用于从发射器(110)接收数据包;
第一存储器(840),用于存储成功解码的数据包;
第二存储器(850),用于存储未成功解码的数据包;
处理器(820),用于
确定所述接收的数据包是重传还是新传输;
当所述接收的数据包被确定为重传时,将所述接收的数据包与存储在所述第二存储器(850)中最早未成功解码的数据包合并;
当确定是新传输时,解码所述接收的数据包,或者当确定为重传时,解码与存储在所述第二存储器(850)中所述最早未成功解码的数据包合并的所述数据包;
检查所述数据包解码是否成功;以及
当所述数据包解码成功时,在所述第一存储器(840)中存储所述解码的数据包,并且当所述数据包解码不成功时,在所述第二存储器(850)中存储所述解码的数据包;
以及
发射电路(830),用于向所述发射器(110)发送关于所述数据包解码成功与否的反馈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器(120),其中,所述处理器(820)用于:当所述接收的数据包被确定为重传时,通过最大比值合并MRC将所述接收的数据包与存储在所述第二存储器(850)中所述最早未成功解码的数据包合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收器(120),其中,所述发射电路(830)用于:当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解码成功时,发送包括肯定确认ACK的反馈信息:否则不发送任何反馈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收器(120),其中,所述发射电路(830)用于:当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解码成功时,发送包括ACK的反馈信息:否则发送否定确认NACK。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收器(120),其中,所述处理器(820)用于:当所述接收的数据包被确定为重传,并且所述合并的数据包解码不成功时,在没有与所述第二存储器(850)中最早存储的未成功解码数据包进行任何合并的情况下,解码所述接收的数据包。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收器(120),其中,所述处理器(820)用于:当所述接收的数据包被确定为重传且成功解码时,将所述接收的数据包与所述第一存储器(840)中最后存储的成功接收的数据包进行比较;并且还用于当所述比较确认已经接收到所述数据包时,通过所述发射电路(830)丢弃所述接收的数据包并发送ACK。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收器(120),其中,所述处理器(820)还用于:基于与所述数据包一起接收到的新数据指示NDI,确定所述接收的数据包是重传还是新传输。
8.一种接收器(120)中的方法(700),用于从发射器(110)接收数据包集合,其中,所述方法(700)包括:
接收(701)数据包;
确定(702)所述接收(701)的数据包是重传还是新传输;以及
当所述接收(701)的数据包被确定(702)为重传时,将所述接收(701)的数据包与存储在第二存储器(850)中最早未成功解码的数据包合并(703);以及
当确定(702)是新传输时,解码(704)所述接收(701)的数据包,或者当确定(702)是重传时,解码(704)与存储在所述第二存储器(850)中最早未成功解码的数据包合并(703)的所述数据包;
检查(705)所述数据包解码(704)是否成功;
删除(706)第一存储器(840)中最早存储的数据包;
当所述解码(704)的检查(705)成功时,将所述解码(704)的数据包存储(707)在所述第一存储器(840)中,或者当所述解码(704)的检查(705)不成功时,将所述解码(704)的数据包存储(707)在所述第二存储器(850)中;以及
向所述发射器(110)发送(708)关于所述数据包解码(704)成功与否的反馈信息。
9.一种发射器(110),包括:
发射电路(1030),用于发送将由接收器(120)接收的数据包;并且还用于重传被确定为要重传的任意数据包;和
第一存储器(1040),用于存储到达所述发射器(110)的新数据包;和
第二存储器(1050),用于存储将来可能重传的已发送数据包;和
处理器(1020),用于当在预定时间段内没有从所述接收器(120)接收到与所述发送数据包相关联的肯定确认ACK时,确定重传所述发送的数据包;并且还用于将确定为要重传的数据包放置在第二存储器(1050)的末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射器(110),其中,所述处理器(1020)还用于检查所述第二存储器(1050)是否为空,并且当所述第二存储器(1050)不为空时:检测所述第二存储器(1050)中的数据包——其中已从所述接收器(120)接收到所述数据包的否定反馈信息;在所述第二存储器(1050)中提取所述检测的数据包——其最早尝试初始发送;并且其中所述发射电路(1030)还用于当所述第二存储器(1050)不为空时,重传所述提取的数据包;否则,当所述第二存储器(1050)为空时,从所述第一存储器(1040)发送将由所述接收器(120)接收的新数据包。
11.一种发射器(110)中的方法(900),用于向接收器(120)发送数据包,其中,所述方法(900)包括:
从第一存储器(1040)发送(901)要由所述接收器(120)接收的数据包;
将所述发送(901)的数据包放置(902)在第二存储器(1050)的末端;以及
当在预定时间段内没有从所述接收器(120)接收到与所发送(901)的数据包相关联的肯定确认ACK时,确定(903)重传所述发送(901)的数据包;
将确定(903)要重传的所述数据包放置(904)在第二存储器(1050)的末端;和
重传(905)所述确定(903)要重传的数据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EP2014/077940 WO2016095964A1 (en) | 2014-12-16 | 2014-12-16 | Methods and nod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113114A CN107113114A (zh) | 2017-08-29 |
CN107113114B true CN107113114B (zh) | 2020-09-11 |
Family
ID=521026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80084145.2A Active CN107113114B (zh) | 2014-12-16 | 2014-12-16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和节点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454628B2 (zh) |
EP (1) | EP3219038B1 (zh) |
CN (1) | CN107113114B (zh) |
WO (1) | WO201609596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867081A (zh) * | 2016-02-03 | 2023-10-10 | 索尼公司 |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和通信方法 |
US10270559B2 (en) | 2016-10-04 | 2019-04-23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Single encoder and decoder f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
US10243638B2 (en) | 2016-10-04 | 2019-03-26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code selection in wireless systems |
EP3593583A1 (en) * | 2017-03-09 | 2020-01-15 | Intel IP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ross retransmission between gul and sul |
WO2020168562A1 (zh) * | 2019-02-22 | 2020-08-27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数据的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US20220006571A1 (en) * | 2019-05-05 | 2022-01-06 | Lenovo (Beijing) Limited | Sidelink data packet acknowledgment |
KR20210019307A (ko) * | 2019-08-12 | 2021-02-2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상태 보고를 이용하여 신호 재전송을 수행하는 무선 통신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의 동작 방법 |
CN115918199A (zh) * | 2020-08-03 | 2023-04-04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US20230072524A1 (en) * | 2021-08-21 | 2023-03-09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contention based data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
US11722248B1 (en) * | 2022-01-26 | 2023-08-08 | Zurn Industries, Llc | Cloud communication for an edge device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82202A (zh) * | 2007-04-02 | 2008-10-0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混合自动请求重发方法及数据传输系统 |
CN101350704A (zh) * | 2007-07-16 | 2009-01-21 |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系统改善混合式自动重发请求功能的方法及装置 |
CN102142945A (zh) * | 2009-12-23 | 2011-08-03 | 布鲁旺德通讯有限公司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解码数据分组的方法 |
WO2012060559A1 (ko) * | 2010-11-01 | 2012-05-1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복합 자동 재전송 요청을 위한 버퍼 관리 장치 및 방법 |
EP2451107B1 (en) * | 2010-11-08 | 2013-06-12 | Alcatel Lucent |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extracting information from signals in receivers |
CN103684680A (zh) * | 2012-09-25 | 2014-03-26 | 辉达公司 | 解码经编码的数据块 |
CN103916224A (zh) * | 2013-01-04 | 2014-07-0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Harq数据缓存装置及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302628B2 (en) * | 2000-12-14 | 2007-11-27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Data compression with incremental redundancy |
JP4032065B2 (ja) * | 2003-05-27 | 2008-01-16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受信装置およびハイブリッドarq通信システム |
EP2164202A1 (en) * | 2008-09-11 | 2010-03-17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for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operation, transceiver arrangement, and computer program |
WO2012128490A2 (ko) * | 2011-03-23 | 2012-09-2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동적 서브프레임 설정 시 재전송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US20130262952A1 (en) * | 2012-03-30 | 2013-10-03 | Broadcom Corporation | Memory architecture for turbo decoder |
US8671321B2 (en) * | 2012-06-28 | 2014-03-11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transmission processing in a communication receiver |
US20160050049A1 (en) * | 2014-08-12 | 2016-02-1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anag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soft buffer in td-hsdpa for dual sim dual standby (dsds) device |
-
2014
- 2014-12-16 WO PCT/EP2014/077940 patent/WO2016095964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4-12-16 EP EP14812523.0A patent/EP3219038B1/en active Active
- 2014-12-16 CN CN201480084145.2A patent/CN107113114B/zh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6-16 US US15/625,803 patent/US10454628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82202A (zh) * | 2007-04-02 | 2008-10-0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混合自动请求重发方法及数据传输系统 |
CN101350704A (zh) * | 2007-07-16 | 2009-01-21 |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系统改善混合式自动重发请求功能的方法及装置 |
CN102142945A (zh) * | 2009-12-23 | 2011-08-03 | 布鲁旺德通讯有限公司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解码数据分组的方法 |
WO2012060559A1 (ko) * | 2010-11-01 | 2012-05-1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복합 자동 재전송 요청을 위한 버퍼 관리 장치 및 방법 |
EP2451107B1 (en) * | 2010-11-08 | 2013-06-12 | Alcatel Lucent |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extracting information from signals in receivers |
CN103684680A (zh) * | 2012-09-25 | 2014-03-26 | 辉达公司 | 解码经编码的数据块 |
CN103916224A (zh) * | 2013-01-04 | 2014-07-0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Harq数据缓存装置及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0454628B2 (en) | 2019-10-22 |
EP3219038A1 (en) | 2017-09-20 |
US20170288820A1 (en) | 2017-10-05 |
EP3219038B1 (en) | 2021-07-28 |
WO2016095964A1 (en) | 2016-06-23 |
CN107113114A (zh) | 2017-08-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113114B (zh)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和节点 | |
US11838130B2 (en) | Method for partial retransmission | |
US12232094B2 (en) | Special subframe configuration for latency reduction | |
US9148269B2 (en) | Method and arrange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9059848B2 (en) | Method and arrange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10463109B (zh) | 发送删余信号的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 |
EP4075703A1 (en) | Methods, systems and apparatus for scheduling of subframes and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feedback | |
US9025573B2 (en) | Introducing a delay in the transmission of a nack for a packet received employing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 |
US9538566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reception acknowledgement respons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GB2580129A (en) | Uplink HARQ in cellula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
US20190132106A1 (en) | Uplink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
JP2020516149A (ja) | 第2のサービスの送信における第1のサービスのためのデータのパンクチャバンドリング | |
US8924806B2 (en) | User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retransmission control | |
WO2017148510A1 (en) | Use of tiny retransmission resource for partial packet retransmission for wireless networks | |
US20210226739A1 (en) | Delay and complexity constrained transmission in uplink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noma)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