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12080B - 电线束 - Google Patents
电线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112080B CN107112080B CN201580061787.5A CN201580061787A CN107112080B CN 107112080 B CN107112080 B CN 107112080B CN 201580061787 A CN201580061787 A CN 201580061787A CN 107112080 B CN107112080 B CN 10711208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ic wires
- electric
- wire
- wires
- connection mem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07—Wire harnesses
- B60R16/0215—Protecting, fastening and routing means theref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07—Wire harness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3—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for supply of electrical power to vehicle subsystems or for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04—Flexible cables, conductors, or cords, e.g. trailing cabl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06—Extensible conductors or cables, e.g. self-coiling cord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28—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wire processing before connecting to contact member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R43/02 - H01R43/26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适用于大电流流通的回路的电线束的柔软性提高的电线束。该电线束包括:多根电线,其能够弯曲;第一连接部件,其是在所述多根电线的第一端部侧设置的、所述多根电线的共通的连接对象,第一连接部件与多根电线电气连接;以及第二连接部件,其是在所述多根电线的第二端部侧设置的、所述多根电线的共通的连接对象,第二连接部件与多根电线电气连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线束,其具备多根电线和与这些电线连接的连接部件。
背景技术
搭载于汽车等车辆的电线束具备多根电线和与该电线连接的连接部件。
另外,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电线束,其具备由多根电线编织成的部分、即电线编织部。另外,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例子中,在电线束上的多根电线是分别独立的回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9049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1个回路上流通更大电流的情况下,有时采用较粗的电线构成电线束。但是,担心粗的电线会比细的电线不易弯曲,欠缺柔软性。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适用于大电流流通的回路的电线束的柔软性提高的电线束。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第1形态所涉及的电线束包括:多根电线,其能够弯曲;第一连接部件,其是在所述多根电线的第一端部侧设置的、所述多根电线的共通的连接对象,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与所述多根电线电气连接;以及第二连接部件,第二连接部件,其是在所述多根电线的第二端部侧设置的、所述多根电线的共通的连接对象,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与所述多根电线电气连接,所述多根电线整体构成为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之间的一个导电电路,所述多根电线包含多个电线单元,所述多个电线单元包含捻合在一起的至少2根以上的所述电线,所述多个电线单元以相互平行的方式配置。
多个电线单元第5形态所涉及的电线束包括:多根电线,其能够弯曲;第一连接部件,其是在所述多根电线的第一端部侧设置的、所述多根电线的共通的连接对象,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与所述多根电线电气连接;以及第二连接部件,第二连接部件,其是在所述多根电线的第二端部侧设置的、所述多根电线的共通的连接对象,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与所述多根电线电气连接,所述多根电线整体构成为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之间的一个导电电路,所述多根电线包含弯曲成波状的波状部。
第6形态所涉及的电线束是第1形态或第5形态所涉及的电线束的一个实施方式。在第6形态所涉及的电线束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以及所述第二连接部件的至少一方是与所述多根电线的端子以物理方式一并连接的端子。
发明效果
在上述的各个形态中,能够弯曲的多根电线连接于共通的第一连接部件以及第二连接部件。即,通过采用多根细的电线来取代粗的电线,从而使与在粗的电线中流通的电流具有相同程度的电流能够在细的电线中流通并且使电线的柔软性提高。
另外,在第1形态中,多根电线包含多个电线单元,多个电线单元包含捻合在一起的至少2个以上的电线。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提高电线束的使用性能。
另外,在第1形态中,多个电线单元以相互平行的方式配置。在这种情况下,多个电线单元的各自变形不容易影响其他电线单元的变形,从而使多个电线单元各自容易弯曲。因此,能够使电线束的柔软性进一步提高。
另外,在第5形态中,多根电线包含弯曲成波状的波状部。在这种情况下,波状部容易弯曲,能够使电线束的柔软性进一步提高。
另外,在第6形态中,由于第一连接部件以及第二连接部件中的至少一方是与多根电线以物理方式一并连接的端子,所以容易执行电线与第一连接部件、第二连接部件的连接作业或者电线与第一连接部件以及第二连接部件双方的连接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线束所适用的回路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线束的侧视图。
图3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线束的电线的配置例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线束的电线的配置例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线束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线束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线束的侧视图。
图8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线束的侧视图。
图9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线束的局部剖切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实施方式是将本发明具体化的一个例子,并非是将本发明的技术范围进行限定的例子。
<第1实施方式>
参照图1、2以及图3、4,对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线束100进行说明。电线束100具备多根电线9、第一连接部件1以及第二连接部件2。电线束100搭载于例如汽车等车辆。
图1是表示电线束100的适用部位的示意图。图2是表示电线束100的侧视图。另外,在图2中简化示出在电线束100中所含的电线9的配置。另外,在图2中,用虚线(双点划线)来表示处于弯曲形态的电线束100。图3、4分别是表示电线束100的多根电线9的配置例的剖视图。
<电线束:电线>
如图2所示,电线束100包含能够弯曲的多根电线9。如本实施方式所示,电线9可以是例如包含芯线81以及将芯线81的周围包覆的绝缘包覆部82的绝缘电线。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弯曲的电线9是指柔软且比较细的电线。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电线束100包含粗度相同的同一种类的多根电线。另外,电线束100也可以包含粗度不同的多种类的电线9。
芯线81可以是例如以铜或者铝等金属为主要成分的部件。另外,绝缘包覆部82也可以是例如以聚乙烯或者聚氯乙烯等为主要成分的合成树脂的部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多根电线9包含一个以上的电线单元90,电线单元90包含相互捻在一起的至少2个以上的电线。图1~4所示的例子是表示电线束100包含3个电线单元90的事例,电线单元90由2根电线9捻合而成的事例。即,在图1~4所示的例子中,电线束100包含6根电线9。
另外,电线束也可以包含多个由3根以上的电线9捻合而成的电线单元。另外,电线束也可以包含一个由2根以上的电线9捻合而成的电线单元。另外,在电线束中所含的电线9也可以为6根以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电线单元90中所含的2根电线9相互捻在一起。这样的电线单元90能够利用例如已知的捻线机等进行简单地制造。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多根电线9的两端部,绝缘包覆部82被剥去从而使芯线81露出。在两端部的从绝缘包覆部82延伸出的芯线81上分别连接后述的第一连接部件1以及第二连接部件2。以下,根据需要,将电线9的两端部中的设置第一连接部件1的一侧称为第一端部91、将设置第二连接部件2的一侧称为第二端部92进行说明。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电线单元90的两端部,2根电线9的捻合被解开。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电线单元90的第一端部91,电线9与第一连接部件1在2根电线9的捻合被解开的状态下相连接,同样,在电线单元90的第二端部92,电线9与第二连接部件2在2根电线9的捻合被解开的状态下相连接。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本例为3个)电线单元90以相互平行的方式配置。即,在本实施方式的电线束100中,电线单元90彼此没有被编织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1个电线单元90的变形不容易对其他电线单元90造成影响,在整体上能够使多个电线单元90的柔软性提高。
另外,如图3所示,多个电线单元90可以以排列成直线状并相互平行的方式配置;或者如图4所示,多个电线单元90可以配置为以相邻的各个电线单元90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最小的方式排列并相互平行。
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由于多个电线单元90以排列成直线状并相互平行的方式配置,所以能够容易地将该电线束100设置到例如间隔狭窄的间隙等地方。另外,在这种情况下,多个电线单元90比较容易向与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弯曲。
另外,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由于多个电线单元90配置为以相邻的各个电线单元90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最小的方式排列并相互平行,所以能够使电线单元90的沿径向的尺寸在整体上变小。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使电线束100的多根电线9所需要的空间减小。
<电线束:第一连接部件以及第二连接部件>
在电线束100中,第一连接部件1设置在多根电线9的第一端部91侧。第一连接部件1是多根电线9的共通的连接对象。第一连接部件1与多根电线9电气连接。
另外,在电线束100中,第二连接部件2设置在多根电线9的第二端部92侧。第二连接部件2是多根电线9的共通的连接对象。第二连接部件2与多根电线9电气连接。
在电线束100中,多根电线9中的各个电线9与共通的第一连接部件1以及第二连接部件2连接。即,在电线束100中,多根电线9在整体上构成第一连接部件1与第二连接部件2之间的1个导电电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件1以及第二连接部件2中的至少一方是与多根电线9以物理方式一并连接的端子。另外,本实施方式表示第一连接部件1以及第二连接部件2均为与多根电线9以物理方式一并连接的端子的事例。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电线束100包含具有同样结构的第一连接部件1以及第二连接部件2。但是,在电线束100中的第一连接部件1与第二连接部件2的结构也可以相互不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第一连接部件1是端子,包含:电线连接部11,其是与电线9相连的连接部分;触点部12,其是与对方侧部件71相连的连接部分;以及中间部13,其位于电线连接部11与触点部12之间。
电线连接部11是与多根电线9物理连接的部分。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电线连接部11是一并压接在多根电线9的部分。但是,电线连接部11也可以通过超声波焊接或者热焊接等一并焊接到多根电线9。
另外,电线连接部11包含:第一压接部111,压接于多根电线9的芯线81;以及第二压接部112,压接于多根电线9的绝缘包覆部8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压接部111以将多根电线9的芯线81的周围一并包覆的方式铆接到多根电线9的芯线81,从而使多根电线9的芯线81与第一连接部件1电气并物理连接。并且,第二压接部112以将多根电线9的绝缘包覆部82的周围一并包覆的方式铆接到多根电线9的绝缘包覆部82,从而使多根电线9与第一连接部件1之间的物理连接状态保持稳定。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多根电线9的第一端部91,各个电线单元90所包含的2根电线9的捻合被解开。于是,在这些电线9的捻合被解开的状态下,这些电线9压接于第一连接部件1的第一压接部111以及第二压接部112。在这种情况下,多根电线9与第一连接部件1之间的电气连接状态以及物理连接状态稳定。
触点部12是与对方侧部件71物理连接的部分。对方侧部件71是通过第一连接部件1而与多根电线9电气连接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方侧部件71为搭载在车辆上的电装机器。对方侧部件71可以是搭载在车辆上的电装机器中的需要较大电流的机器,例如R/B(继电器箱)、BAT(电池)或者ST(起动电动机)等。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触点部12形成有用于螺栓紧固的连接孔121。连接孔121是在第一连接部件1的触点部12上从一侧的主表面贯穿到另一侧的主表面的贯穿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对方侧部件71上也可以形成有用于螺栓紧固的对方侧连接孔。于是,在第一连接部件1的触点部12的连接孔121与对方侧部件71的对方侧连接孔重叠的状态下,在这2个连接孔中插通螺栓进行紧固,从而使得第一连接部件1与对方侧部件71电气并物理连接。
中间部13是将电线连接部11与触点部12连接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中间部13形成为沿电线9的长边方向从电线连接部11延伸出。即,中间部13与电线连接部11沿一条直线排列形成。一方面,触点部12形成为从中间部13的电线连接部11侧相反的一侧的部分沿与上述一条直线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出。即,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由触点部12与中间部13构成的角度为直角的端子作为第一连接部件1。另外,也可以采用将电线连接部11、中间部13以及触点部12排列形成在一条直线上的端子作为第一连接部件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部件2具有与第一连接部件1同样的结构。即,第二连接部件2是端子,包含:电线连接部11,其是与电线9相连的连接部分;触点部12,其是与对方侧部件71相连的连接部分;以及中间部13,其位于电线连接部11与触点部12之间。电线连接部21包含:第一压接部211,其压接于多根电线9的第二端部92侧的芯线81;以及第二压接部212,其压接于绝缘包覆部82。在触点部22形成有用于将触点部22和对方侧部件72螺栓紧固的连接孔221。对方侧部件72与对方侧部件71一样,可以是搭载在车辆上的电装机器中的需要较大电流的机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二连接部件2具有与第一连接部件1相同的结构,所以省略各个构成的详细说明。
<电线束>
电线束100具备多根电线9、第一连接部件1以及第二连接部件2,电线束100设置于在车辆上设置的1个回路中的至少一部分的区间。在电线束100中,能够弯曲的多根电线9与共通的第一连接部件1以及第二连接部件2相连。即,使用多个细的电线9来代替粗的电线。即,在电线束100中使用多根较细的电线9而流通与粗的电线相同程度的电流。并且,细的电线9比粗的电线容易弯曲。因此,能够使电线束100的柔软性提高。
另外,在由粗的电线构成回路的情况下,担心会因尺寸变大产生多余的尺寸从而导致制造成本增大。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该回路所需的电流来选择电线9的数量,能够利用所需的最小程度的电线9来制作电线束100。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抑制制造成本。另外,电线束100也可以具备比该电线束100所适用的回路所需要的电线9的最小的数量多的电线9。
另外,在电线束100中,多个(本例为3个)电线单元90以相互平行的方式配置。并且,各个电线单元90能够分别以独立的状态进行变形。即,多个电线单元90中的各个单元在第一连接部件1与第二连接部件2之间的区间与相邻的电线单元90不相连。因此,多个电线单元90能够以例如相互交错的方式或者以相邻电线单元90之间的间隔变大的方式或者以相邻电线单元90之间的间隔变小的方式进行变形。因此,能够不损坏各个电线单元90的柔软性而使电线束100的柔软性进一步提高。
另外,在电线束100中,多根电线9包含1个以上(本例为3个)的电线单元90,电线单元90包含相互捻合的至少2根以上(本例为2根)的电线9。在这种情况下,能够防止多根电线9散开,例如将电线束100设置到车辆的作业以及运搬作业时等的处理性能提高。
另外,在电线束100中,由于多个(本例为3个)的电线单元90以相互平行的方式配置,所以3个电线单元90的各自的变形将不容易对其他的电线单元90的变形造成影响,多个电线单元90中的各个单元变得容易弯曲。
另外,在电线束100中,由于第一连接部件1以及第二连接部件2中的至少一方(本例为双方)是以物理方式一并连接到多根(本例为6根)电线9的端子,所以能够使电线9与第一连接部件1以及第二连接部件2之间的连接作业容易进行。
另外,由于将第一连接部件1与第二连接部件2连接的区间(多根电线9构成的导电电路)能够柔软地进行弯曲,所以在电线束100中,能够防止较大的应力施加到第一连接部件1与多根电线9之间的连接部分以及第二连接部件2与多根电线9之间的连接部分。
另外,电线束100可以适用于例如图1所示的回路。以下,参照搭载在图1所示的车辆上的回路的一个例子,对电线束100的适用例进行说明。
图1示出包含接地的BAT101、ST102、R/B103、ALT104(交流发电机)、F/B105(保险丝箱)、DCDC106(DC―DC转换器)以及接地的副BAT107。在回路150中,各个构成通过导电电路151~158相连。即,回路150包含:将接地点与BAT101连接的导电电路151、将BAT101与ST102连接的导电电路152、将BAT101与R/B103连接的导电电路153、将R/B103与ALT104连接的导电电路154、将R/B103与F/B105连接的导电电路155、将F/B103与DCDC106连接的导电电路156、将DCDC106与副BAT107连接的导电电路157以及将接地点与副BAT107连接的导电电路158。
图1所示的回路为将BAT101与副BAT107相连接的回路,是没有用保险丝所保护的回路。并且,在图1中,设想在例如一端与BAT101或者副BAT107相连且有较大电流流通的导电电路151~153以及157、158中采用电线束100。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采用电线束100来取代粗的电线,从而能提高导电电路151~153以及157、158的路径的自由度。
另外,在图1中,上述以外的导电电路154~156采用1根电线。但是,导电电路154~156也可以采用电线束100。
另外,根据在各个导电电路151~153以及157、158中流通的电流采用包含有最合适数量的电线9的电线束100,从而能够抑制制造成本。特别是,在当电线束100包含1种电线9时,变更1种电线9的数量来制作具有适应于各个导电电路151~153以及157、158的电线9的数量的电线束100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抑制制造成本。
<第2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5对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线束200进行说明。电线束200包含多根电线9A,以替代将第一连接部件1与第二连接部件2相连的多根电线9。图5是表示电线束200的侧视图。另外,在图5中,对与图1~4所示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付与相同的参照符号。以下,对与本实施方式中的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点进行说明。
在电线束200中,多根电线9A包含卷成螺旋状的螺旋部90A。另外,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表示电线束200包含3根电线9A的事例。另外,在图5中简化地示出电线束200所包含的电线9A的配置。
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多根电线9A也优选为以相互平行的方式配置。这是因为电线9A容易变形,能够使电线束200的柔软性提高。另外,如上所述,作为电线9A的配置例也可以是以直线状排列或者以相邻电线9A的中心之间的距离成为最小的方式排列。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线9A维持具有在自然状态下卷成螺旋状的螺旋部90A的形态。另外,处于自然状态的电线9A是指处于没有被施加外力的状态的电线9A。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3根电线9A中的各个螺旋部90A的螺旋螺距是相同的。但是,多根电线9A的螺旋部的螺旋螺距也可以设定为各不相同或者也可以设定为完全不同。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电线9A的第一端部91以及第二端部92没有形成卷成螺旋状的螺旋部90A。即,在电线9A的第一端部91以及第二端部92,以将沿直线的3根电线9A的周围一并包覆的方式压接第一连接部件1以及第二连接部件2。在这种情况下,电线9A与第一连接部件1以及第二连接部件2之间的连接状态保持稳定。这样的电线9A通过以从沿全长具有螺旋部90A的状态将第一端部91以及第二端部92的螺旋缠绕解开,再将该解开的部分延伸的方式而得到。另外,也可以预先使用在第一端部91以及第二端部92没有形成有螺旋部90A的电线9A来制造电线束200。
在电线束200中,在多根电线9A配置在弯曲的路径的状态下,在曲线路径的外侧配置的电线9A与在曲线路径的内侧配置的9A之间的路径差通过电线9A的螺旋部90A以伸缩的方式变形来补偿。更加具体地讲,例如,通过在曲线路径中的配置在靠外侧的电线9A的螺旋部90A以伸长的方式变形,在曲线路径中配置在靠内侧的电线9A的螺旋部90A以收缩的方式变形,从而对在曲线路径的外侧与内侧所产生的路径差进行补偿。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容易将多根电线9A一并朝某一方向弯曲,从而电线束200的柔软性提高。
<第3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6对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线束300进行说明。电线束300包含将多根电线9取代的多根电线9B。图6表示电线束300的侧视图。另外,在图6中,与图1~5所示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被赋予相同的参照符号。以下,对与本实施方式的第1实施方式以及第2实施方式之间的不同的点进行说明。
在电线束300中,多根电线9B包含弯曲成波状的波状部90B。另外,如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为电线束300包含3根电线9B的事例。另外,在图6中简化地示出电线束300所包含的电线9B的配置。
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本实施方式优选为多根电线9B以相互平行的方式配置。这是因为电线9B容易变形,能够提高电线束300的柔软性。另外,作为电线9B的配置的例,也可以是以直线状排列或者以相邻电线9B的中心之间的距离成为最小的方式排列。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线9B维持具有在自然状态下弯曲成波状的波状部90B的形态。另外,处于自然状态的电线9B是指处于没有被施加外力的状态的电线9B。
在本实施方式中,多根电线9B的波状部90B包含沿电线9B的长边方向交替连续的以分别朝相反侧突出的方式弯曲的部分。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3根电线9B在自然状态下具有相同形状。另外,电线束300所包含的电线9B也可以各自不同或者完全不同。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电线9B的第一端部91以及第二端部92没有形成弯曲成波状的波状部90B。在这种情况下,如第2实施方式所示,电线9B与第一连接部件1以及第二连接部件2之间的连接状态保持稳定。
在电线束300中,在多根电线9B配置在弯曲的路径的状态下,在曲线路径的外侧配置的电线9B与在曲线路径的内侧配置的电线9B之间的路径差通过电线9B的波状部90B以伸缩的方式变形来补偿。更加具体地讲,例如,通过在曲线路径中的配置在靠外侧的电线9B的波状部90B以伸长的方式变形,在曲线路径中配置在靠内侧的电线9B的波状部90B以收缩的方式变形,从而对曲线路径的外侧与内侧所产生的路径差进行补偿。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容易将多根电线9B一并朝某一方向弯曲,从而使电线束300的柔软性提高。
<第4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7对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线束400进行说明。电线束400包含将多根电线9,9A,9B取代的多根电线9C。图7表示电线束400的侧视图。另外,在图7中,与图1~6所示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被赋予相同的参照符号。以下,对与本实施方式的第1实施方式、第2实施方式以及第3实施方式之间的不同的点进行说明。
在电线束400中,多根电线9C是在自然状态维持直线状的电线。另外,在图7中简化地示出电线束400所包含的电线9C的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多根电线9C在第一端部91以及第二端部92被集中在一起,但第一端部91与第二端部92之间的中间部分处于分离状态。即,多根电线9C分别在第一连接部件1与第二连接部件2之间的区间与相邻电线9C不相连。因此,多根电线9C能够例如以相互交错的方式、或者以相邻电线9C间的间隔变大的方式或者以相邻电线9C间的间隔变小的方式变形。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多根电线9C的柔软性能够被保持。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多根电线9C能够在中间部分以电线9C间的间隔变大的方式或者以电线9C间的间隔变小的方式变形。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不会损坏电线9C的柔软性,而能够提高电线束400的柔软性。
<第5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8、9,对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线束500进行说明。电线束500包含将第一连接部件1以及第二连接部件2取代的与第1实施方式具有不同的结构的第一连接部件1D以及第二连接部件2D。图8表示电线束500的侧视图。图9表示电线束500的局部分解侧视图。另外,图9表示电线束500的局部剖切侧视图。另外,在图8、9中,对与图1~7所示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参照符号。以下,对在本实施方式中的与第1实施方式、第2实施方式、第3实施方式以及第4实施方式不同的点进行说明。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9所示,对多根电线9的第一端部91侧进行说明。接着,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对第一连接部件1D与第二连接部件2D的结构相同的情况进行说明。因此,将以下的第一端部91侧的结构的说明作为第二端部92侧的说明也是有效的。即,图8、9所示的第一端部91也可以是第二端部92。另外,图8、9所示的第一连接部件1D也可以是第二连接部件2D。
在电线束500中,在多根电线9的第一端部91设置有连接器6。连接器6包含能够收纳电线9的腔61以及能够与多根电线9电气连接的母线62。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电线束500包含3个由2根电线9捻合在一起的电线单元90。接着,在电线单元90的第一端部91侧,2根电线9压接于共通的端子(以下,中继用端子5)。即,在本实施方式中,3个中继用端子5分别设置于3个电线单元90的端部。
接着,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器6包含3个腔61,3个腔61能够分别将设置于3个电线单元90的3个中继用端子5收纳。连接器6的腔61在连接器6的第一面69侧开口。并且,连接器6的第一面69构成为多根电线9侧的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与多根电线9连接的中继用端子5从第一面69侧靠近并被收纳到腔61内。
母线62设置于腔61内。在本实施方式中,母线62设置在腔61的最里侧(从第一面69最靠里头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在腔61的最里侧的母线62包含3个第一连接部621,第一连接部621向连接器6的第一面69侧突出。在这3个第一连接部621连接有中继用端子5,中继用端子5分别设置于电线单元90。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621形成为棒状。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第一连接部621与在中继用端子5的顶端形成的孔相嵌合,从而母线62与中继用端子5电气以及物理连接。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母线62包含1个第二连接部622,第二连接部622向连接器6的位于第一面69相反侧的面(第二面68)侧突出。在1个第二连接部622上连接对方侧部件7D。另外,在连接器6的第二面68侧形成有对方侧腔67,对方侧腔67将第二连接部622包围。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电线束500的连接对象的对方侧部件7D是连接器。如图8、9所示,对方侧部件7D是带有连接器的电线,其包含例如连接器71D、端子72D以及绝缘电线73D。另外,对方侧部件7D也可以是机器连接器等。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9所示,对方侧部件7D的绝缘电线73D采用比电线束100所包含的电线9相对粗的电线。在如图8、9所示的例子中,例如,可以考虑比连接器6靠近电线束500侧的部分铺设于曲线状的路径,比连接器6靠近对方侧部件7D侧的部分铺设于直线状的路径。
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将对方侧部件7D从连接器6的第二面68侧靠近并收纳到对方侧腔67。接着,通过在对方侧部件7D的端子72D的顶端形成的孔和第二连接部622相嵌合,从而使母线62与对方侧部件7D电气以及物理连接。
如以上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多根电线9的共通的连接对象是连接器6的母线62。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件1D是连接器6的母线62。如图8、9所示,电线束500通过连接器6电气连接于对方侧部件7D。另外,即使在本实施方式中,电线束500也具有优越的柔软性。因此,通过将电线束500适用于搭载在车辆上的回路中的至少一部从而使铺设回路的路径的自由度提高。
<应用例>
在第1实施方式~第5实施方式中,多根电线9、9A、9B、9C可以局部被卷有胶布,多根电线9、9A、9B、9C也可以被捆在一起。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电线束在各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发明范围内也可以将以上所示的各个实施方式以及应用例进行自由组合,或者通过将各个实施方式以及应用例进行适宜的变形或者通过将一部分省略而构成。
附图标记说明
1 第一连接部件
100 电线束
2 第二连接部件
9 电线
90 电线单元
90A 螺旋部
90B 波状部
91 第一端部
92 第二端部
Claims (3)
1.一种电线束,其包括:
多根电线,其能够弯曲;
第一连接部件,其是在所述多根电线的第一端部侧设置的、所述多根电线的共通的连接对象,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与所述多根电线电气连接;以及
第二连接部件,其是在所述多根电线的第二端部侧设置的、所述多根电线的共通的连接对象,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与所述多根电线电气连接,
所述多根电线整体构成为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之间的一个导电电路,
所述多根电线包含多个电线单元,所述多个电线单元包含捻合在一起的至少2根以上的所述电线,
所述多个电线单元以相互平行的方式配置。
2.一种电线束,其包括:
多根电线,其能够弯曲;
第一连接部件,其是在所述多根电线的第一端部侧设置的、所述多根电线的共通的连接对象,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与所述多根电线电气连接;以及
第二连接部件,其是在所述多根电线的第二端部侧设置的、所述多根电线的共通的连接对象,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与所述多根电线电气连接,
所述多根电线整体构成为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之间的一个导电电路,
所述多根电线包含弯曲成波状的波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线束,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以及所述第二连接部件的至少一方是与所述多根电线的端子以物理方式一并连接的端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4234417A JP6217601B2 (ja) | 2014-11-19 | 2014-11-19 |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
JP2014-234417 | 2014-11-19 | ||
PCT/JP2015/081980 WO2016080306A1 (ja) | 2014-11-19 | 2015-11-13 |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112080A CN107112080A (zh) | 2017-08-29 |
CN107112080B true CN107112080B (zh) | 2019-11-22 |
Family
ID=560138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80061787.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112080B (zh) | 2014-11-19 | 2015-11-13 | 电线束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343627B2 (zh) |
JP (1) | JP6217601B2 (zh) |
CN (1) | CN107112080B (zh) |
DE (1) | DE112015005229T5 (zh) |
WO (1) | WO201608030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9129007A (ja) * | 2018-01-22 | 2019-08-01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導電路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
JP7371550B2 (ja) * | 2020-03-23 | 2023-10-31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ワイヤハーネス |
CN113067229A (zh) * | 2021-03-29 | 2021-07-02 | 金华市正通线缆有限公司 | 增加安全性能及使用寿命的多芯护套线的制作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408602Y (zh) * | 2009-03-27 | 2010-02-17 | 李明斌 | 对绞通信彩排线 |
CN201430225Y (zh) * | 2009-06-05 | 2010-03-24 | 张春裕 | 一种用于连接电源的电源线结构 |
CN103038955A (zh) * | 2010-07-14 | 2013-04-10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端子的连接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53220Y2 (ja) * | 1989-05-15 | 1995-12-06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 |
US5230713A (en) * | 1990-11-17 | 1993-07-27 | Kabelmetal Electro Gesellschaft Mit Beschrankter Haftung | Device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current between two end points |
JPH09320347A (ja) * | 1996-05-29 | 1997-12-12 | Harness Sogo Gijutsu Kenkyusho:Kk | 自動車用ワイヤーハーネス及びその製造 |
JP3417546B2 (ja) * | 1998-08-10 | 2003-06-16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電気接続箱 |
JP2005100704A (ja) * | 2003-09-22 | 2005-04-14 |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スプライス構造 |
JP5013672B2 (ja) | 2004-12-28 | 2012-08-29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ワイヤハーネス |
US7503807B2 (en) * | 2005-08-09 | 2009-03-17 |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dapter and method for making |
JP4821983B2 (ja) * | 2006-05-17 | 2011-11-24 | 日立電線株式会社 | 電気ケーブル |
EP2203036A4 (en) * | 2007-10-30 | 2012-04-25 | Fujikura Ltd | WIRING STRUCTURE FOR AN ELECTRONIC SLIDING DEVICE AND WIRING TREE FOR CABLING THE ELECTRONIC DEVICE |
US20090174991A1 (en) * | 2008-01-05 | 2009-07-09 | Mohhamad Mahdavi | Generation Power Cable for Computers |
JP5320809B2 (ja) * | 2008-05-08 | 2013-10-23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ワイヤハーネスの止水構造および止水部の形成方法 |
TWM344649U (en) * | 2008-06-04 | 2008-11-11 | Elka Internat Ltd | Light emitting connector |
JP2011014391A (ja) * | 2009-07-02 | 2011-01-20 | Yazaki Corp | 金属箔巻きシールド電線 |
US20120032587A1 (en) * | 2010-08-06 | 2012-02-09 | Shu-Chuan Shih | LED string light |
EP2647096B1 (en) * | 2010-11-29 | 2014-12-17 |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 Strain relief device |
JP2013020873A (ja) * | 2011-07-13 | 2013-01-31 | Yazaki Corp | 端子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コネクタ |
JP5890119B2 (ja) * | 2011-07-20 | 2016-03-22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低背化コネクタとその製造方法 |
JP2013069509A (ja) * | 2011-09-21 | 2013-04-18 |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 ハーネス |
US8889989B2 (en) * | 2012-09-14 | 2014-11-18 |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 Elastomeric cable adapters for power transmission cables and cover assemblies and methods including the same |
US10451830B2 (en) * | 2016-12-29 | 2019-10-22 |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LLC | Fiber optic cable assembly and fabrication method using sequentially arranged boots for multi-fiber ferrule |
-
2014
- 2014-11-19 JP JP2014234417A patent/JP6217601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5
- 2015-11-13 WO PCT/JP2015/081980 patent/WO2016080306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5-11-13 US US15/525,852 patent/US10343627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5-11-13 CN CN201580061787.5A patent/CN107112080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5-11-13 DE DE112015005229.1T patent/DE112015005229T5/de not_active Withdrawn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408602Y (zh) * | 2009-03-27 | 2010-02-17 | 李明斌 | 对绞通信彩排线 |
CN201430225Y (zh) * | 2009-06-05 | 2010-03-24 | 张春裕 | 一种用于连接电源的电源线结构 |
CN103038955A (zh) * | 2010-07-14 | 2013-04-10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端子的连接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E112015005229T5 (de) | 2017-08-24 |
US10343627B2 (en) | 2019-07-09 |
CN107112080A (zh) | 2017-08-29 |
JP6217601B2 (ja) | 2017-10-25 |
JP2016100110A (ja) | 2016-05-30 |
US20190054869A1 (en) | 2019-02-21 |
WO2016080306A1 (ja) | 2016-05-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231104B2 (ja) | ワイヤハーネス | |
JP6119066B2 (ja) | ワイヤハーネス | |
JP6278272B2 (ja) | 導電線及びその配索構造 | |
JP6209379B2 (ja) | ワイヤハーネス | |
US20140284100A1 (en) | Wire harness | |
CN102055122A (zh) | 线束 | |
JP2006156051A (ja) | 高圧用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 |
JP6645024B2 (ja) | 配線部材 | |
CN103946069A (zh) | 线束 | |
US10965113B2 (en) | Wire harness | |
JP2015156331A (ja) | 電線、及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 |
JP6156636B2 (ja) | ワイヤハーネス | |
CN105655824A (zh) | 线束 | |
CN108885924B (zh) | 线束 | |
JP2017055570A (ja) | 導電路とシールド部材とのズレ防止構造、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 |
CN107112080B (zh) | 电线束 | |
CN105027370A (zh) | 线束 | |
JP6841257B2 (ja) | ワイヤハーネス | |
JP6471910B2 (ja) | ワイヤハーネス | |
JP5629800B2 (ja) | ワイヤハーネス | |
JP5629799B2 (ja) | 車体床下ワイヤハーネスの保護部材 | |
CN114830474B (zh) | 布线构件及线束 | |
JP2020004525A (ja) | シャントワイヤ | |
JP2015167116A (ja) | ワイヤハーネス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の製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