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10352B - 停车锁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停车锁定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110352B CN107110352B CN201580069737.1A CN201580069737A CN107110352B CN 107110352 B CN107110352 B CN 107110352B CN 201580069737 A CN201580069737 A CN 201580069737A CN 107110352 B CN107110352 B CN 10711035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rking lock
- pawl
- abutment
- operating
- park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3/00—Control outputs from the control unit to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or to other devices than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
- F16H63/02—Final output mechanisms therefor; Actuating means for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16H63/3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16H63/34—Locking or disabling mechanisms
- F16H63/3416—Parking lock mechanisms or brakes in the transmission
- F16H63/3425—Parking lock mechanisms or brakes in the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ed by pawls or whe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 Gear-Shifting Mechanisms (AREA)
- Braking Elements And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机动车变速器的停车锁定装置(10),具有:停车锁定轮(12),其具有带齿(16)和齿隙(18)的啮合部;停车锁定卡爪(24),其具有卡爪齿(28),卡爪齿能够为了调整出停车锁定位置(P)而嵌入齿隙(18)中;以及操作机构(30),其具有操作件(32),操作件用于操作停车锁定卡爪(24),使其从释放位置(F)进入停车锁定位置(P),其中,操作件(32)借助于对齿弹簧(34)与停车锁定卡爪(24)联接,如果卡爪齿(26)在顶靠位置(A)中靠放在停车锁定轮(12)的齿(16)上,对齿弹簧(34)为了调整出停车锁定位置(P)而蓄积能量。在此,挡靠装置(40)对停车锁定卡爪(24)从顶靠位置(A)中朝向释放位置(F)的方向达到挡靠位置(B)的枢转运动加以限定。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变速器的停车锁定装置,具有:停车锁定轮,停车锁定轮具有带齿和齿隙的啮合部;停车锁定卡爪,停车锁定卡爪具有卡爪齿,卡爪齿为了配置出停车锁定位置而能够嵌入齿隙中;以及操作机构,操作机构具有用于操作停车锁定卡爪从释放位置进入停车锁定位置中的操作件,其中,操作件通过对齿弹簧与停车锁定卡爪联接,其中,如果卡爪齿在顶靠位置中靠放在停车锁定轮的齿上时,对齿弹簧为了配置出停车锁定位置而蓄积能量。
背景技术
上述类型的停车锁定装置是普遍公知的而且用在具有自动变速器的机动车中,用以使机动车在驻停状态中固定不动。
在此,停车锁定轮一般与机动车变速器的输出轴连接。停车锁定卡爪一般以能够推移或能够枢转的方式支承在机动车变速器的壳体上。通常,停车锁定卡爪借助于弹簧被预偏置进入释放位置中。操作机构能够手动操作,并且为此目的例如与机动车内部空间中的换档杆相联接。但是,操作机构也可以借助于促动器来操作。
为了使停车锁定卡爪从释放位置移动到停车锁定位置中,已知的是用于使操作件沿直线方向移动的机构,其中,操作件能够借助于对齿弹簧与牵拉楔块相连接,牵拉楔块作用在停车锁定卡爪上。可替换地已知的是(DE202008001760U1),操作机构具有凸轮,凸轮以能够围绕平行于停车锁定轮轴的轴枢转的方式得到支承。在这种情况下,操作件是凸轮能够在其上受限制地转动的轴,其中,操作轴和凸轮通过对齿弹簧相联接。
当卡爪齿在所谓的顶靠位置中靠放在停车锁定轮的齿上时,对齿弹簧在操作时吸收能量。一旦机动车例如继续溜车并且进而转动停车锁定轮时,卡爪齿与停车锁定轮的齿隙对齐,并且借助于蓄积在对齿弹簧中的能量被压入齿隙中,以便配置出停车锁定位置。
上述类型的停车锁定装置通常被设计用于:当停车锁定轮与停车锁定卡爪之间的相对速度小于相对低的阈值速度时,也就是当车辆溜车时,则可以配置出停车锁定位置。由此,能够提高安全性。
另一方面,上面介绍的类型的停车锁定装置被设计如下,当停车锁定轮与停车锁定卡爪之间的相对速度高于阈值速度时,也就是当车辆行驶期间,阻止停车锁定位置的形成。因为这种操作可能对停车锁定装置或机动车变速器的部件构成损坏。
在此,停车锁定卡爪的卡爪接触面和/或停车锁定啮合部的齿的齿接触面由此以如下方式成形,停车锁定卡爪被例如通过一种楔块几何形状、通过加工出倒角等方式推离(abweisen)。当在高于阈值速度的相对速度使停车锁定卡爪朝向停车锁定轮的方向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接合,这对应的是顶靠位置。通过接触面特定的几何形状,停车锁定卡爪在此克服移动弹簧的力被朝向释放位置的方向推离,也就是朝向该方向推开。
由文献EP1895206A1已知的是,卡爪接触面和齿接触面的面积和轮廓构造如下:卡爪在速度较高的情况下被以很低的最大脉冲强度推离,以便将机械负荷加载保持得很低。在此,轮廓例如对应于对数函数。
只要停车锁定卡爪仅借助于弹簧被预偏置到释放位置中,当机动车进行大程度或冲击状的运动时,即便停车锁定器未被操作,仍可以使停车锁定卡爪克服弹簧力发生偏转。因此,由之前提到的文献DE202008001760U1已知的是,停车锁定卡爪借助于引导装置型面锁合地保持在释放位置中。与此相关地类似方案也由文献EP2657578A2已知,其公开了借助于换档辊操作停车锁定卡爪的方案,在换档辊上构造有围绕辊轴线延伸的引导分段,与停车锁定卡爪相连接的销嵌入引导分段中。
在这种强制引导的停车锁定卡爪中,虽然可以避免由于机动车的竖向运动等对停车锁定装置操作。但是,不排除错误操作,既不是如在文献DE202008001760U1中所公开的手动操纵,也不是如在文献EP2657578A2中所公开的自动化操作。在发生这种错误操纵时,考虑的是上面介绍的推离几何形状。
尽管设置上述措施,但还是可能存在高于上述阈值速度的速度,在该速度下,尽管采取不同措施,还是不能排除停车锁定卡爪落入齿隙中。这种现象或者这样的速度也称为“二次掉入速度(Second Drop-in Speed)”。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背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改进的停车锁定装置,这种停车锁定装置特别是在避免在较高速度下产生停车锁定位置的安全性方面得到改进。
所述目的在开头提到的停车锁定装置中,以如下方式实现,挡靠装置对停车锁定卡爪从顶靠位置朝向释放位置的方向达到挡靠位置的枢转运动加以限定。
因此,挡靠装置限定了停车锁定卡爪离开停车锁定轮的偏转。已经表明的是,这种行程限定能够借助于挡靠装置可靠避免:在机动车处在较高速度下而且无意操作停车锁定装置(手动或自动)时,停车锁定卡爪可能落入停车锁定卡爪轮中。
在现有技术中、也就是在没有这种挡靠装置的情况下,通常基于共振现象所获得的确定的速度是有问题的,但是可以通过对从顶靠位置朝向释放位置的方向的偏转加以限定,来排除这种有争议的速度。可以需要解释的是,这种有争议的频率被移动到处在正常的车辆速度范围之外的范围内。
根据现有技术的谐振表现大概基于齿接触面与卡爪接触面的轮廓的配合、所参与的构件的质量、所参与的构件的几何形状(特别是齿隙、齿宽度)以及必要时基于对齿弹簧的力等来获得。
当在行驶(这时,速度高于例如可以处在2至25km/h的范围内的阈值速度)期间无意操作停车锁定装置时,停车锁定卡爪借助于对齿弹簧被朝向停车锁定轮的方向推压,停车锁定卡爪通过齿接触面或卡爪接触面上的适当轮廓而被朝向相反的方向从停车锁定轮推离。
因而,通过这种偏置的对齿弹簧的力使停车锁定卡爪再次朝向停车锁定轮指向地运动。而通过挡靠装置对行程限定,以便能够使卡爪借助于推离轮廓相对于停车锁定轮偏转。因而,通过借助于挡靠装置实现的行程限定,也对对齿弹簧的偏转在推离之后加以限定,使得停车锁定卡爪因而以较小的力再次朝向停车锁定轮的方向加速。
在此,不言而喻的是,挡靠装置有利地仅当停车锁定卡爪从顶靠位置中朝向释放位置的方向运动时,才起作用,而与此同时,将停车锁定卡爪送入停车锁定位置中。特别是挡靠装置优选仅当对齿弹簧偏置时、也就是换句话说当操作件已经从中立位置移动到对入位置时,才起作用。
只要解除操作或者操作机构实现或迫使停车锁定卡爪回位到释放位置中,挡靠装置就优选不起作用。
因而,借助于根据本发明的停车锁定装置和停车锁定装置中实现的挡靠装置,优选可行的是,停车锁定卡爪的偏转仅当操作机构为了使停车锁定卡爪从释放位置朝向停车锁定位置被操作或驱动时,才朝向直至挡靠位置的方向受到界定。
挡靠装置优选基于机械联接变得起效,也就是例如与操作件相联接。对此可替换地,挡靠装置也可以独立于操作机构地借助于自己的挡靠装置促动器被送入起效位置中。挡靠装置促动器可以在这种情况下借助于处在上级的控制装置针对如下情况得到操控,其中,操作机构从中立位置移动到对入位置,而与此同时,车辆速度大于例如可以处在2至25km/h、特别是5至25km/h、优选7至25km/h的范围内的阈值。
在根据本发明的停车锁定装置中,停车锁定卡爪可以借助于预偏置弹簧被预偏置进入到释放位置中。在这种情况下,对齿弹簧的作用于停车锁定卡爪的力优选大于这种预偏置弹簧的力,以便确保在出现齿搭齿位置的情况下,可靠地调整出停车锁定位置。在可替换的设计方案中,操作机构具有滑槽元件,滑槽元件可以设计为转动部件或者能够沿纵向推移的部件。在这种滑槽构件上构造有滑槽,与停车锁定卡爪相联接的滑槽销嵌入滑槽中。在此,滑槽能够以如下方式构造,使得停车锁定卡爪在释放位置中以型面锁合的方式被滑槽保持,从而不需要预偏置弹簧。
由此,本发明的目的得到完美实现。
根据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从顶靠位置到挡靠位置的枢转行程小于从顶靠位置进入停车锁定位置的枢转行程。
因而,从顶靠位置进入停车锁定位置的枢转行程基本上相当于停车锁定轮的啮合部的齿高度。在停车锁定装置被操作的情况下借助于挡靠装置调整出的、从顶靠位置到挡靠位置的枢转行程相对较小。特别是所述行程小于从顶靠位置到停车锁定位置的枢转行程的0.7倍、特别是小于0.5倍。
另外,有利的是,从顶靠位置到挡靠位置的枢转行程小于10mm、特别是小于5mm。
根据另一总体上有利的实施方式,操作件借助于对齿弹簧与传递件联接,传递件在停车锁定位置中,贴靠在停车锁定卡爪上。
这种传递件例如可以通过操作凸轮来构造,只要操作机构以通用方式旋转式地构造即可。但是,传递件也可以设计为操作楔块,操作楔块在停车锁定位置中被推入到停车锁定卡爪与壳体分段之间,由此,停车锁定卡爪被压入停车锁定位置中。
挡靠装置可以如上面提到那样,设计为与操作机构分开构造的装置,其中,设置有如下机构,使得挡靠装置仅当操作机构被操作时,得到应用。
但是,特别有利的是,挡靠元件为了对枢转运动加以限定,而与操作件或传递件相连接,传递件与操作件借助于对齿弹簧联接。
因而,挡靠元件可以根据操作件或传递件的位置进入能够将挡靠装置配置用于对停车锁定卡爪从顶靠位置朝向释放位置的方向达到挡靠位置的枢转运动加以限定。
换言之,可以通过上述措施实现:挡靠元件与操作件或传递件的运动一起运动,也就是当停车锁定结构朝向停车锁定位置得到操作时,确定出挡靠位置。
只要操作机构处在释放位置中,停车锁定卡爪就可以不受阻碍地运动进入释放位置中。通常有利的是,挡靠元件与操作件相连接,因为这能够在结构上以简单的方式实现。
但是,根据可替换的优选实施方式,传递件形成挡靠元件。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是,要么在停车锁定卡爪上设置有适当的中间型廓,当操作件已经移动到对入位置中并且对齿弹簧偏置时,传递件支撑在中间型廓上,以便配置出挡靠位置。这种型廓可以如所说那样,构造在停车锁定卡爪上,特别是当操作机构是旋转式类型时。只要操作机构是平移式类型时,其中,在停车锁定位置中,操作楔块布置在停车锁定楔块与壳体分段之间,优选的是,壳体分段具有壳体中间分段,操作楔块贴靠在壳体中间分段上并且能够支撑于其上,以便能够形成根据本发明的挡靠装置的挡靠元件。
根据另一整体上优选的实施方式,在停车锁定卡爪上构造有挡靠分段,挡靠分段在挡靠位置中,贴靠在挡靠元件上。
挡靠分段能够与停车锁定卡爪一体地构造或者由于停车锁定卡爪相连接的独立的元件构造。挡靠分段优选可以构造在停车锁定卡爪的背部上。
通常可行的是,操作件为了调整出停车锁定位置而沿纵向运动,纵向能够平行于或横向于停车锁定卡爪的枢转轴地取向。
但是,特别有利的是,操作件是操作轴,呈操作凸轮形式的传递件以能够受限转动的方式支承在操作轴上,其中,对齿弹簧作为扭转弹簧在操作轴与操作凸轮之间起作用。
具有这种操作轴的停车锁定装置由文献DE202008001760U1已知。在这里,其公开内容应当全部通过参引获得。
在这种构造方案中,优选的是,停车锁定轮能够围绕变速器轴的第一轴线上转动,停车锁定卡爪能够围绕平行于第一轴线的第二轴线枢转。
针对上述情况,另外有利的是,操作轴在平行于第一轴线和/或第二轴线取向的第三轴线上对齐。
操作凸轮能够直接作用于停车锁定卡爪。停车锁定卡爪可以构造有平台,操作凸轮在释放位置中和/或在停车锁定位置中能够贴靠在平台上。
在此情况下,另外有利的是,挡靠元件设计为挡靠凸轮,挡靠凸轮与操作轴固定连接。
挡靠凸轮可以设计为凸轮板或设计为销等。
在此,有利的是,凭借操作轴的转动,当操作机构被操作、也就是操作轴被扭转时,挡靠凸轮才进入到其定义出挡靠位置的位置中。
挡靠凸轮能够以通用方式布置在操作轴上的任意部位上,但是优选沿轴向与操作凸轮对齐地布置或者沿轴向与操作凸轮相邻接地布置。挡靠凸轮例如可以设计为销,销沿径向贯穿操作轴并且具有对操作凸轮相对于操作轴的可扭转性加以限定的额外功能。
这实现了,在结构上形成挡靠装置,因为停车锁定卡爪的挡靠分段在结构上能够以有利的方式构造。
即在此情况下,特别有利的是,停车锁定卡爪具有呈轴向突起形式的挡靠分段。
这种侧面的轴向突起可以与停车锁定卡爪一体构造,这基于强度因素考虑可以是有利的。可替换地,轴向突起也可以由独立的结构元件构成,这种结构元件与停车锁定卡爪相连接,例如通过插入停车锁定卡爪的孔中的销来连接。
通过挡靠分段由轴向突起来形成的措施,使挡靠分段能够沿轴向与固定在操作轴上的挡块凸轮对齐。
如上所述那样,操作件优选是操作轴。
在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操作件以可沿直线推移的方式构造或者关于壳体得到支承。
于是,整体上优选的是,操作件能够沿横向于停车锁定卡爪的枢转方向的方向基本上直线运动并且与呈操作楔块形式的传递件相联接,操作楔块在停车锁定位置中布置在壳体分段与停车锁定卡爪之间。
在这种平移式操作机构中,特别有利的是,挡靠装置具有与操作件联接的挡靠元件、滑槽和/或壳体中间分段,操作楔块能够支撑在壳体中间分段上,以便调整出挡靠位置。
在此,挡靠元件可以相对于操作件的平移轴平行错开地布置。联接可以是刚性联接,但也可以是铰接联接,尤其是当调整出停车锁定位置时,操作件在这种平移式的实施方式中一般并不是精确地沿直线移动,而是基于楔块的移动也稍微发生枢转。但是,挡靠元件也可以是与平移轴同轴的。在此,止挡元件可以布置在操作楔块的与对齿弹簧相对置的侧面上。在借助于滑槽提供挡靠装置的情况下,滑槽同样可以与操作件联接。
通常有利的是,停车锁定卡爪具有指向停车锁定轮的卡爪接触面,其中,停车锁定轮的啮合部的齿具有齿接触面,其中,卡爪接触面和齿接触面在顶靠位置中相接触,并且卡爪接触面和/或齿接触面以如下方式构造,当停车锁定轮以大于阈值转速(相对于机动车的阈值速度,如上所述那样)时,停车锁定卡爪能够朝向释放位置的方向被推离。
不言而喻的是,前面提到的以及后面还要详细阐释的特征不仅能够以分别给出的组合应用,而且也能够以其他组合以及单独加以应用,而不离开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并且在后面的说明书中详细阐释。其中:
图1以释放位置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停车锁定装置的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2以停车锁定位置示出图1中的停车锁定装置;
图3以顶靠位置示出根据图1和图2的停车锁定装置;
图4示出图3的细节IV的示意细节视图;
图5以顶靠位置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停车锁定装置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6示出图5的停车锁定装置的侧视图;
图7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停车锁定装置的又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8示出沿图7的线VIII-VIII的剖视图;
图9示出针对根据本发明的停车锁定装置的停车锁定卡爪的又一实施方式的示意透视图;
图10以释放位置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停车锁定装置的又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1以挡靠位置示出根据图10的停车锁定装置;
图12以停车锁定位置示出根据图10的停车锁定装置;
图13以释放位置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停车锁定装置的又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4以挡靠位置示出根据图13的停车锁定装置;
图15以停车锁定位置示出根据图13的停车锁定装置;
图16以释放位置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停车锁定装置的又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7以挡靠位置示出根据图16的停车锁定装置;
图18以停车锁定位置示出根据图16的停车锁定装置;
图19以释放位置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停车锁定装置的又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20以挡靠位置示出根据图19的停车锁定装置;以及
图21以停车锁定位置示出根据图19的停车锁定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至图4中示意地示出用于机动车的停车锁定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并且整体以10标示。
停车锁定装置10具有停车锁定轮12,停车锁定轮抗扭地固定安置在变速器轴14上,例如固定安置在变速器输出轴上。在停车锁定轮12上构造有带齿16和齿隙18的啮合部。齿16具有齿高度20。变速器轴14进而还有停车锁定轮12与第一轴线22地取向。
停车锁定装置10还具有停车锁定卡爪24,停车锁定卡爪关于停车锁定轮12围绕第二轴线26能够枢转地得到支承,例如支承在机动车变速器的壳体上。第二轴线26优选平行于第一轴线22。停车锁定卡爪24具有卡爪齿28,卡爪齿与啮合部相匹配并且能够引入齿隙18中。
图1以释放位置F示出停车锁定装置10,其中,卡爪齿28不处在与停车锁定轮12的嵌接中。图2以停车锁定位置示出停车锁定装置10,其中,卡爪齿28落入停车锁定轮啮合部的齿隙18中。
为了将停车锁定装置从释放位置F转换到停车锁定位置P中,以及可选地也从停车锁定位置转换到释放位置中,设置有操作机构30。操作机构30包括操作件32。操作件32被驱动,以便使停车锁定卡爪24从释放位置F运动进入停车锁定位置P。在此,操作件32借助于对齿弹簧34与停车锁定卡爪24连接。
在这里的情况下,操作件32为了使停车锁定卡爪24运动进入停车锁定位置P中而沿关于第一轴线22在径向上的方向运动,也就是朝向停车锁定卡爪24的背部运动。但是,不言而喻的是,操作件32也能够平行于或横向于第一轴线22地运动,例如用于对牵拉楔块进行牵引等。最后,操作件32在有些情况下也能够转动,正如在后面还要详细介绍那样。
在这里,操作件32如所述那样为了调整出停车锁定位置P而沿直线运动,具体而言,朝向停车锁定卡爪24运动了操作行程36。
在有些情况下,停车锁定卡爪24能够借助于未示出的弹簧被预偏置进入释放位置F中,其中,对齿弹簧34的弹性系数在这种情况下,大于预偏置弹簧的弹性系数。操作件32朝向停车锁定卡爪24的方向的运动使得:停车锁定卡爪24围绕第二轴线26枢转,从而使卡爪齿28嵌入齿隙18中,正如其在图2中所见那样,由此,调整出停车锁定位置P。由此,具有带这种停车锁定装置10的机动车变速器的车辆不可移动。
在有些情况下,可能在操作过程期间发生的是,卡爪齿28顶靠在齿16上,正如在图3中示意示出那样。在这种情况下,操作件32以操作行程36的运动使得:停车锁定卡爪24不能落入齿隙18中。因此,对齿弹簧34在这种情况下被压缩,从而在其中蓄积能量。从图3中的位置(其示出所谓的顶靠位置A)出发,车辆的溜车进而还有停车锁定轮朝向任意方向的转动使得:卡爪齿28落入相邻的齿隙18中,具体而言,这是基于蓄积在对齿弹簧34中的能量。接下来,又实现了停车锁定位置P,如其在图2中所示那样。
根据图3的顶靠位置A可能基本上也当停车锁定结构10被无意操作时出现,而与此同时,车辆正在行驶时,停车锁定轮12因而以大于阈值转速的转速转动。在速度较低时,停车锁定轮的转速小得使卡爪齿28仍然能够落入或对入齿隙18中。但当转速高于阈值转速时,卡爪齿28被推离,也就是不能落入齿隙18中。对此可以如在图4中所示那样,在卡爪接触面28a或齿接触面16a上设置有型廓,所述型廓负责使停车锁定卡爪24在每次与啮合部接触时,被沿径向推远。在最简单的情况下型廓可以呈楔形,如在图4中所示那样。但是,型廓也可以表现为对数函数或者以任意方式弯曲的函数。不言而喻的是,型廓通常与车辆的确定的行驶方向、也就是前进方向相适配。在有些情况下,型廓也可以设计用于较高的倒车行驶速度。
停车锁定装置10还包括挡靠装置40。挡靠装置40具有挡靠元件42,挡靠元件与操作元件32刚性连接。另外,在停车锁定卡爪24上构造有挡靠分段44,挡靠分段能够特别用于所述目的,但也可以如在图3中所示那样,通过停车锁定卡爪24的背部分段来形成。
挡靠装置40对停车锁定卡爪24从图3中所示的顶靠位置A朝向释放位置F的方向直至达到挡靠位置B(在图3中以虚线示出)的枢转行程进行限定。在挡靠位置B中,挡靠分段44贴靠在挡靠元件42上。按照这种方式限定的、从位置A到位置B的枢转行程(挡靠行程)在图3中以46标示。
将挡靠行程46限定为小于齿高度20的数值可以有助于:能够排除卡爪齿28在转速高于阈值转速的情况下落入齿隙中。在现有技术中,这有时可以针对一些或限定数目的速度来执行,这样的速度可能通过系统自身振动或谐振频率来获得。通过限定停车锁定卡爪24从顶靠位置A进入挡靠位置B的偏转行程,可以减轻或阻止这种现象发生。
枢转行程或挡靠行程46优选小于10mm、特别是小于5mm。
在根据图1至图4的停车锁定装置中,对齿弹簧34能够直接作用于停车锁定卡爪24,如其在附图中所示那样。但是,操作装置30也可以还具有另一元件,例如是传递元件,传递元件与对位弹簧34连接并且在运行中贴靠在停车锁定卡爪24上。这种传递元件可以在有些实施方式中例如是牵拉楔块。
在图5和图6中示出停车锁定装置10’的另一实施方式,其在结构和工作原理方面基本上与图1至图4的停车锁定装置10相同。因此,相同的元件通过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在下面,主要阐释区别。
在根据图5和图6的停车锁定装置10’中,操作机构30具有呈操作者形式的操作件32’。操作轴32’沿第三轴线48取向,第三轴线优选平行于第一轴线22和第二轴线26地延伸。
呈操作凸轮50形式的传递元件70以能够受限转动的方式支承在操作轴32’上。为此目的,操作凸轮50具有圆周上的凹空部,操作轴32’被销52贯穿,销嵌入凹空部中,如在图5中示意示出那样。销52在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如下构造而且固定安置在操作轴32’上,使得销用作挡靠元件42。在这种情况下,销52优选不仅稍微更长而且也更宽地构造,并且在正确的转动位置相中,安装在操作轴上。特别是销52针对这种情况以如下方式构造,使得销到达挡靠分段44’。因此,这种实施方式可以是优选的,因为对操作凸轮50的可转动性的限定功能和挡块元件的功能能够通过唯一的销来实现,所述唯一的销与操作轴32’固定连接。
另外,在图5中示出滑槽元件53,滑槽元件与操作凸轮50固定联接并且用于:将停车锁定卡爪24’型面锁合地保持在释放位置中,使得不需要为此目的设置预偏置弹簧。
另外,在停车锁定卡爪24’上构造有停车锁定位置平台56。在停车锁定位置中,停车锁定凸轮50的前部分段靠放在停车锁定位置平台56上并且以这种方式防止停车锁定卡爪24’朝向释放位置F的方向发生无意运动。
为了使停车锁定卡爪24’从停车锁定位置中再次移动到释放位置中,操作轴32’以如下方式转动,使得操作凸轮50再次释放停车锁定位置平台56。
从停车锁定位置平台56出发朝向停车锁定轮12的方向,在停车锁定卡爪24’上构造有倾斜型廓58。倾斜型廓58以如下方式成型,使得在凸轮50朝向倾斜型廓转动时,停车锁定卡爪24’被朝向停车锁定位置P的方向推压。这在图5中通过箭头示出。
在停车锁定卡爪24’上还固定安置有销62,销延伸进入到滑槽元件53的滑槽60中去,使得停车锁定卡爪24’能够型面锁合地保持在释放位置中。
在图6中可见的是,对齿弹簧34’设计为螺旋弹簧,螺旋弹簧围绕操作轴32’布置并且在一端与操作凸轮50连接(相对于第三轴线48偏心),并且在另一端与操作轴32’本身连接。
在图5和图6中,还示出:挡靠装置40’具有呈挡靠凸轮42’形式的挡靠元件42,挡靠凸轮与操作轴32’刚性连接。另外,可以在停车锁定卡爪24’上构造有挡靠分段44’,挡靠分段根据轴向突起的类型来构造并且进而沿轴向与挡块凸轮42’对齐。在图5中可见的是,在释放位置与停车锁定位置之间的一个位置上(操作凸轮50挡靠在倾斜型廓58上)、也就是例如在挡靠位置A中,如其在图5中所示那样,在挡靠元件42’与挡块分段44’之间调整出对朝向释放位置F方向的偏转加以限定的挡靠行程46,正如前面的实施方式中那样。
图7示出与图6类似的视图,其中,可见的是,呈挡靠凸轮42”形式的挡靠元件42”可以构造有用于容纳操作轴32’的孔,正如在图8中可见那样。另外,可见的是,这种挡靠元件42”能够布置在操作凸轮的轴向侧面上或者布置在另一轴向侧面上,正如对于42”’所示那样。
图7还示出杆元件64,杆元件例如能够与卡位装置保持嵌接,以便通过卡位嵌接有助于释放位置F和停车锁定位置P。但是,所述杆元件64或另一杆元件也可以与用于转动操作轴32’的驱动装置相联接,要么借助于手动操作换档杆、要么通过促动器实现联接。
图9示出停车锁定卡爪24”的另一实施方式,其中,呈轴向突起形式的挡靠分段44”与停车锁定卡爪24”一体构造。
在图9a中,示出停车锁定装置10’的在图5和图6中所示的实施方式的改动方案。
在根据图5和图6的实施方式中,停车锁定位置平台56和挡靠分段44’处在关于停车锁定轮12相同的相对高度上。在停车锁定位置中,操作凸轮50作用于停车锁定位置平台56。在图5中所示的顶靠位置中,挡靠元件42’对最大偏转或挡靠行程46加以限定,方式为:挡靠分段44’朝向释放位置F的方向挡靠在挡靠元件42’上。
在根据图9a的实施方式中,操作凸轮50形成挡靠元件42。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在停车锁定卡爪24上布置有挡靠分段44和相对于停车锁定轮12在此移位的停车锁定位置平台56。在停车锁定位置P中,操作凸轮50靠放在停车锁定位置平台56上,以便将停车锁定卡爪24’可靠地保持在停车锁定位置P中。相反,在图9a中示出顶靠位置A,在顶靠位置中,操作凸轮50贴靠在图9a中未详细绘出的倾斜型廓58上。另外,操作凸轮50(其然后在该位置中用作挡靠元件42)与呈平台形式的挡靠分段44相对置,方式为:在操作凸轮50与挡靠分段44之间配置有挡靠行程46。在其他方面,根据图9a的停车锁定装置10’在结构和工作原理方面与图5和图6中所示的相应的停车锁定装置10’相同。
在图1至图3中示出操作机构,操作机构沿直线大致平行于停车锁定卡爪24的枢转方向V地运动。在图5至图9a中,介绍了如下的操作机构,所述操作机构是旋转式的类型。在下面的图10至图21中,介绍了停车锁定装置的实施方式,其中,操作机构是平移式的类型。但是在所有情况下,设置有挡靠装置40,挡靠装置如在上面的实施方式中那样,对停车锁定卡爪24从顶靠位置A朝向释放位置F的方向达到挡靠位置B的枢转运动加以限定。
因而,下面介绍的停车锁定装置的常见工作原理与上面介绍的附图的工作原理相同。因此,相同的元件通过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标示。在下面,主要阐释区别。
停车锁定装置10”’在图10中以释放位置F示出,在图11中以顶靠位置A示出,以及在图12中以停车锁定位置P示出。
操作机构具有基本上能够平移移动的操作件32”’,这种操作件能够根据连杆的方式来构造。操作件32”’借助于驱动件66基本上沿操作轴线76移动,其中,所述方向在图10中示意地以R标示。在此,操作件32”’优选借助于铰链68与驱动件66相连接。另外,操作件32”’借助于与操作轴线76同轴地布置的对齿弹簧34”’与呈操作楔块72形式的传递件70联接。
针对操作楔块72,示出了停车锁定装置10的未详细示出的壳体或变速器的壳体分段74,停车锁定装置10集成在所述壳体分段中。
停车锁定卡爪24”’又能够围绕卡爪轴线26枢转,卡爪轴线相对于操作轴线76倾斜地取向。停车锁定卡爪24”’在卡爪齿28区域中的枢转方向V在图10中以V标示。方向R横向于枢转方向V地延伸。在图10至图12的实施方式中,操作轴线76大致平行于停车锁定卡爪24”’的纵轴线地取向。但是,操作轴线76也可以与所述纵轴线错开90°地取向。
停车锁定卡爪24”’借助于预偏置弹簧78被预偏置进入释放位置F中,方式为:停车锁定卡爪24”’借助于其背部朝向预偏置止挡79挡靠,预偏置止挡相对于壳体固定地构造。
壳体分段74平行于方向R地具有壳体中立分段80和壳体对入分段82,在壳体中立分段与壳体对入分段之间布置有壳体中间分段84。分段80、82、84优选分别相对于操作轴线76近似平行地取向。
挡靠元件42”’与操作件32”’联接,具体而言,通过示意标示的联接件86(其可以是刚性类型的)进行联接,但是,所述联接件也可以通过引导件等来形成。
在图10中以释放位置F示出停车锁定卡爪24”’。操作件32”’处在中立位置中。操作楔块72借助于对齿弹簧34”’在解除偏置的状态下,与操作件32”’联接。操作楔块72贴靠在壳体中立分段80的区域中的壳体分段74上,或者对应于壳体中立分段80。在释放位置F中,挡靠元件42”’处在与停车锁定卡爪24”’的接合区域之外,使得停车锁定卡爪24”’不受挡靠元件42”’影响。为了使停车锁定装置10”’移动进入停车锁定状态中,操作件32”’在图10中沿向右的方向R借助于驱动件66驱动。在此情况下,操作楔块72首先从壳体中立分段80与壳体中间分段84的过渡部沿横向或沿径向、也就是大致平行于枢转方向V朝向停车锁定轮12的方向偏转。
当操作件32”’进一步运动进入对入位置E(参见图12)中时,操作楔块72到达壳体对入分段82与停车锁定卡爪24”’的未详细绘出的背部之间。对齿弹簧34”’以如下方式构造,使得对齿弹簧基本上不被压缩地将操作楔块72压入如下位置中,使得停车锁定卡爪24”’朝向停车锁定位置P的方向偏转,其中,预偏置弹簧78被压缩。在停车锁定位置P中,未详细绘出的卡爪齿28嵌入停车锁定轮12的未详细绘出的齿隙18中,正如在前面的实施方式中那样。
虽然当在上述过程中存在齿搭齿的状况时,但是操作件32”’仍然运动进入对入位置中。但是,停车锁定卡爪24”’不能沿枢转方向V朝向停车锁定位置P的方向偏转,使得对齿弹簧34”’被压缩,正如在图11中所示那样。在这种状态下,操作楔块72保留在对应于壳体中间分段84的中间位置Z中。在该位置中,这时挡块元件42”’处在如下位置中,在该位置中,挡靠元件对停车锁定卡爪24”’从图11中所示的顶靠位置A朝向释放位置F的方向以很小的枢转行程进行的偏转加以限定,这里的枢转行程在图11中以46示出。换言之,在这种状态中,停车锁定卡爪24”’可以不再运动进入释放位置F中。最大沿释放位置F的方向所能够实现的挡靠位置B在图11中同样示意地通过虚线示出。
挡靠位置A可以一方面在车辆驻停状态下,当存在齿搭齿状况时被调整出来。但是,挡靠位置A也可以当由于在车辆行驶期间出现错误,而对驱动件66加以驱动时产生,以便使操作件32”’朝向对入位置E的方向运动。在这种情况下,如上面通用地结合图1至图4介绍那样,使停车锁定卡爪24”’持续被停车锁定轮12的齿面推离。但是,停车锁定卡爪24”’能够以最大程度以挡靠行程46偏转,使得彼此落入其中齿隙中,在任何情况下,对于针对相应车辆常见的车速都得以避免。
在图10至图12的停车锁定装置10”’中,挡靠元件42”’相对于操作轴线76平行错开地布置。
在图13至图15中,示出停车锁定装置10IV的另一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在结构和工作原理方向大体与图10至图12的停车锁定装置10III相同。因此,相同的元件通过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在下面主要阐释的是区别。
在停车锁定装置10IV中,操作件32III与挡靠元件42IV联接,特别是刚性连接,或者借助于联接件86联接,联接件延伸穿过对齿弹簧34”’和传递件70,方式为:挡靠元件42IV布置在传递件70的与对齿弹簧34”’沿轴向相对置的侧面上。
在释放位置F中,挡靠元件42IV不起作用,并且处在停车锁定卡爪24”’的作用范围之外。在图15中所示的停车锁定位置P中,挡靠元件42IV同样不发挥功能。在图14中所示的顶靠位置A中,挡靠元件42IV处在壳体对入分段82与停车锁定卡爪24”’的背部之间,方式为:停车锁定卡爪24”’从所示出的顶靠位置A朝向释放位置F的方向达到挡靠位置的枢转运动加以限定,其中,所分配的挡靠行程46在图14中示意示出。
在图16至图18中示出停车锁定装置10V的另一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在结构和工作原理方面大致与图13至图15的停车锁定装置10IV相同。因此,相同的元件通过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在下面主要阐释的是区别。
在停车锁定装置10V中,挡靠元件42通过传递件70本身来形成。在图17中所示的位置中,其中,操作件32”’处在对入位置E中,对齿弹簧34”’被压缩,操作楔块72处在壳体中间分段84与停车锁定卡爪24”’的挡靠分段44,方式为:停车锁定卡爪24”’从所示的顶靠位置A出发的枢转行程被限制为挡靠行程46。
在此,挡靠分段44优选以如下方式构造,挡靠分段在顶靠位置A中大致平行于壳体中间分段84地取向,其中,操作楔块72还具有平行于操作轴线76延伸的分段,所述分段布置在平行的分段之间,使得过渡元件70的中间位置Z能够持续地调整出来,而不会有操作楔块72被沿轴向从该位置中压出的风险。
停车锁定装置10VI的另一实施方式在图19至图21中示出。在此情况下,操作件32”’与未详细标示的滑槽元件联接,具体而言通过联接件88联接。未详细示出的联接元件适配于滑槽60VI,滑槽销62VI能够嵌入所述滑槽中,滑槽销与停车锁定卡爪24III刚性连接。
在图19中所示的释放位置F中,滑槽销62VI以如下方式处在滑槽60VI内部,使得停车锁定卡爪24III朝向停车锁定位置P方向的枢转运动V被以型面锁合的方式禁止。优选的是,滑槽60VI以如下方式构造,使得朝相反方向的枢转也被禁止。
一旦从释放位置F中出来,操作件32III从中立位置N中出来、朝向对入位置E的方向运动时,不仅操作楔块72沿壳体分段74滑动。在此情况下,滑槽销62VI也在滑槽60VI内部滑动,方式为:停车锁定卡爪24III被强制朝向停车锁定位置P的方向驱动。在此,滑槽60VI以如下方式构造,使得滑槽将停车锁定卡爪24III以型面锁合的方式朝向停车锁定位置P的方向引导,直至达到顶靠位置A。自对应于图20的状况的时间点开始,操作楔块72作用于停车锁定卡爪24III的背部,以便使停车锁定卡爪24从顶靠位置A中出来,朝向停车锁定位置P的方向运动,其中,操作楔块72又布置在壳体分段74与停车锁定卡爪24”’之间,正如在前面的实施方式中那样。
在图20中所示的顶靠位置A中,停车锁定卡爪24III朝向释放位置F方向的偏转又被限定,具体而言,借助于滑槽60VI的因而形成挡靠元件42VI的分段来限定。最大的挡靠行程在图20中又以46示出。
在图10至图18的停车锁定装置中,当操作件32”’从对入位置E运动返回到中立位置N时,停车锁定卡爪24III分别借助于与偏置弹簧78运动返回到释放位置F中。在根据图19至图21的实施方式中,在操作件32”’从对入位置E运动返回到中立位置N期间,滑槽销62VI又运动到滑槽60VI中,方式为,停车锁定卡爪24III借助于滑槽60VI被强制从停车锁定位置P中出来,朝向释放位置F的方向运动。当达到顶靠位置A时,滑槽60VI从直线分段42VI过渡到倾斜分段,借助于倾斜分段实现了使停车锁定卡爪24III然后继续运动。
Claims (13)
1.一种用于机动车变速器的停车锁定装置(10),具有:
停车锁定轮(12),所述停车锁定轮具有带齿(16)和齿隙(18)的啮合部;
停车锁定卡爪(24),所述停车锁定卡爪具有卡爪齿(28),所述卡爪齿(28)能够为了调整出停车锁定位置(P)而嵌入齿隙(18)中;以及
操作机构(30),所述操作机构具有操作件(32),所述操作件用于操作停车锁定卡爪(24)从停车锁定卡爪(24)的释放位置(F)进入停车锁定位置(P),其中,操作件(32)借助于对齿弹簧(34)与停车锁定卡爪(24)联接,当卡爪齿(26)在停车锁定卡爪(24)的顶靠位置(A)中靠放在停车锁定轮(12)的齿(16)上时,对齿弹簧(34)为了调整出停车锁定位置(P)而蓄积能量,
其特征在于,
挡靠装置(40)对停车锁定卡爪(24)从顶靠位置(A)朝向释放位置(F)的方向达到挡靠位置(B)的枢转运动加以限定,
从顶靠位置(A)到挡靠位置(B)的枢转行程(46)小于从顶靠位置(A)进入停车锁定位置(P)的枢转行程(20),
操作件(32)借助于对齿弹簧(34)与传递件(70)联接,所述传递件在停车锁定位置(P)中贴靠在停车锁定卡爪(24)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停车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从顶靠位置(A)到挡靠位置(B)的枢转行程(46)小于10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停车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从顶靠位置(A)到挡靠位置(B)的枢转行程(46)小于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停车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挡靠装置(40)具有挡靠元件(42),挡靠元件(42)为了限定所述枢转运动而与操作件(32)或与传递件(70)连接,传递件与操作件(32)通过对齿弹簧(34)联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停车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传递件(70)形成挡靠元件(42)。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停车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停车锁定卡爪(24)上构造有挡靠分段(44),所述挡靠分段在挡靠位置(B)中贴靠在挡靠元件(42)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停车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操作件是操作轴(32’),呈操作凸轮(50)形式的传递件(70)以能够受限转动的方式支承在操作轴上,其中,对齿弹簧在操作轴(32’)与操作凸轮(50)之间起作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停车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挡靠元件设计为挡靠凸轮(42’),所述挡靠凸轮固定地与操作轴(32’)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停车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挡靠凸轮(42’)沿轴向与操作凸轮(50)相邻地布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停车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停车锁定卡爪具有呈轴向突起(44’)形式的挡靠分段。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停车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操作件(32)能够沿直线推移。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停车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操作件能够沿横向于停车锁定卡爪的枢转方向的方向基本上直线运动且与操作楔块(72)相联接,所述操作楔块在停车锁定位置(P)中布置在壳体分段(74)与停车锁定卡爪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停车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挡靠装置(40)具有与操作件联接的挡靠元件(42”’;42IV)、滑槽(42VI;60VI)和/或壳体中间分段(84),操作楔块(72)能够支撑在壳体中间分段上,以便调整出挡靠位置(B)。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EP14198565.5 | 2014-12-17 | ||
EP14198565.5A EP3034914A1 (de) | 2014-12-17 | 2014-12-17 | Parksperrenanordnung |
DE102015115195.2 | 2015-09-09 | ||
DE102015115195.2A DE102015115195A1 (de) | 2014-12-17 | 2015-09-09 | Parksperrenanordnung |
PCT/EP2015/078858 WO2016096511A1 (de) | 2014-12-17 | 2015-12-07 | Parksperrenanordnung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110352A CN107110352A (zh) | 2017-08-29 |
CN107110352B true CN107110352B (zh) | 2019-10-22 |
Family
ID=521461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80069737.1A Active CN107110352B (zh) | 2014-12-17 | 2015-12-07 | 停车锁定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EP (2) | EP3034914A1 (zh) |
CN (1) | CN107110352B (zh) |
DE (1) | DE102015115195A1 (zh) |
WO (1) | WO201609651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17101780A1 (de) | 2017-01-30 | 2018-08-02 | GETRAG B.V. & Co. KG |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Parksperrenanordnung |
CN106763730B (zh) * | 2017-03-20 | 2019-04-09 | 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汽车的驻车机构 |
US20190152460A1 (en) * | 2017-11-22 | 2019-05-23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Electromechanical brake system including a parking lock |
DE102018201145A1 (de) | 2018-01-25 | 2019-07-25 | Audi Ag | Parksperreinrichtung für einen Antriebsstrang eines Kraftfahrzeugs und Kraftfahrzeug mit einer solchen Parksperreinrichtung |
DE102018201432B4 (de) | 2018-01-31 | 2020-03-19 | Audi Ag | Parksperrenvorrichtung für ein Getriebe eines Kraftfahrzeugs |
DE102018202218A1 (de) * | 2018-02-13 | 2019-08-14 |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 Getriebe für ein Motorrad, sowie Motorrad mit einem solchen Getriebe |
DE102018202219A1 (de) | 2018-02-13 | 2019-08-14 |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 Getriebe für ein Motorrad, sowie Motorrad mit einem solchen Getriebe |
DE102018203201A1 (de) * | 2018-03-02 | 2019-09-05 |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 Antriebssperrbaugruppe sowie Kraftrad |
CN108916376B (zh) * | 2018-07-24 | 2020-11-10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驻车机构导向装置和驻车机构 |
CN108825775A (zh) * | 2018-09-08 | 2018-11-16 | 赣州经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用变速器驻车机构 |
CN109114219A (zh) * | 2018-10-24 | 2019-01-01 | 湖南力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车用变速箱 |
CN108999970B (zh) * | 2018-11-02 | 2020-05-05 | 盛瑞传动股份有限公司 | 变速器驻车系统及变速器驻车系统使用方法 |
EP3708446B1 (en) * | 2019-03-14 | 2023-04-05 | Ningbo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 Development Co. Ltd. | A parking lock device |
DE102020101117A1 (de) | 2020-01-17 | 2021-07-22 |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 Parksperrenvorrichtung und Betätigungseinheit für eine Parksperrenvorrichtung |
CN111720498A (zh) * | 2020-07-02 | 2020-09-29 | 江苏胜立特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小型大传动比的行星齿轮减速器 |
WO2022035881A1 (en) * | 2020-08-10 | 2022-02-17 | Canoo Technologies Inc. | Transmission lock for electric vehicle |
CN111845664A (zh) * | 2020-08-27 | 2020-10-30 | 哈尔滨北方防务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双节车棘齿制动装置 |
CN112870581B (zh) * | 2021-02-26 | 2022-05-06 |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防坠装置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2101822B2 (de) * | 1970-01-17 | 1980-05-22 | Nissan Motor Co., Ltd., Yokohama, Kanagawa (Japan) | Parksperrvorrichtung für Kraftfahrzeugwechselgetriebe |
DE10316949A1 (de) * | 2003-04-12 | 2004-11-11 | Daimlerchrysler Ag | Parksperr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
DE102010027826A1 (de) * | 2010-04-15 | 2011-10-20 | Fsg Automotive Holding Ag | Parksperr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
CN202659781U (zh) * | 2012-06-29 | 2013-01-09 | 安徽星瑞齿轮传动有限公司 | 汽车变速器驻车制动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187068U (zh) * | 1987-11-30 | 1989-06-08 | ||
DE102006042637B4 (de) | 2006-09-01 | 2008-09-25 | Getrag Getriebe- Und Zahnradfabrik Hermann Hagenmeyer Gmbh & Cie Kg | Parksperrenanordnung |
DE202008001760U1 (de) | 2008-02-01 | 2008-04-17 | Getrag Getriebe- Und Zahnradfabrik Hermann Hagenmeyer Gmbh & Cie Kg | Parksperrenanordnung |
JP2011098677A (ja) * | 2009-11-09 | 2011-05-19 | Denso Corp | パーキングロック装置 |
DE102012007061B4 (de) | 2012-04-02 | 2015-12-31 | Getrag Getriebe- Und Zahnradfabrik Hermann Hagenmeyer Gmbh & Cie Kg | Parksperrenanordnung und Kraftfahrzeuggetriebe |
DE102013106303B4 (de) * | 2013-06-18 | 2024-08-29 | Magna Pt B.V. & Co. Kg | Parksperrenanordnung und Kraftfahrzeuggetriebe |
-
2014
- 2014-12-17 EP EP14198565.5A patent/EP3034914A1/de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5
- 2015-09-09 DE DE102015115195.2A patent/DE102015115195A1/de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5-12-07 WO PCT/EP2015/078858 patent/WO2016096511A1/de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5-12-07 EP EP15805198.7A patent/EP3234414B1/de active Active
- 2015-12-07 CN CN201580069737.1A patent/CN10711035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2101822B2 (de) * | 1970-01-17 | 1980-05-22 | Nissan Motor Co., Ltd., Yokohama, Kanagawa (Japan) | Parksperrvorrichtung für Kraftfahrzeugwechselgetriebe |
DE10316949A1 (de) * | 2003-04-12 | 2004-11-11 | Daimlerchrysler Ag | Parksperr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
DE102010027826A1 (de) * | 2010-04-15 | 2011-10-20 | Fsg Automotive Holding Ag | Parksperr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
CN202659781U (zh) * | 2012-06-29 | 2013-01-09 | 安徽星瑞齿轮传动有限公司 | 汽车变速器驻车制动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110352A (zh) | 2017-08-29 |
DE102015115195A1 (de) | 2016-06-23 |
EP3234414B1 (de) | 2021-05-05 |
EP3034914A1 (de) | 2016-06-22 |
EP3234414A1 (de) | 2017-10-25 |
WO2016096511A1 (de) | 2016-06-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110352B (zh) | 停车锁定装置 | |
DE102017102804B4 (de) | Vorrichtung zum Betätigen einer Parksperre | |
US11673492B2 (en) | Control mechanism for lock pawl | |
WO2020169294A1 (de) | Parksperrensystem für ein kraftfahrzeug | |
EP2222519B1 (de) | Vorrichtung zur ansteuerung eines sperrgliedes | |
WO2012065588A1 (de) | Kupplungsvorrichtung | |
WO2015082426A1 (de) | Vorschwenkmechanismus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und fahrzeugsitz | |
CN112696493B (zh) | 机电式驻车锁致动器 | |
WO2014090736A1 (de) | Verschwenkbare armlehne, insbesondere mittelarmlehn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 |
DE10052234A1 (de) | Verstellvorrichtung für Kraftfahrzeugeinrichtungen, insbesondere für Kraftfahrzeugsitze | |
EP1249375B1 (de) | Vorrichtung zur Verriegelung einer Lenksäule in einem Fahrzeug | |
WO2020035212A1 (de) | Rückstellvorrichtung für eine fahrrichtungsanzeigevorrichtung eines fahrzeugs, fahrtrichtungsanzeigevorrichtung und fahrzeug | |
US11614168B2 (en) | Park lock roller assembly | |
DE102014219341B4 (de) | Parksperrenanordnung | |
DE102016107003B4 (de) | Parksperren-Aktuatoreinheit | |
EP2342104B1 (de) | Feststellanordnung für eine feststellbremse | |
AT525302B1 (de) | Schaltgetriebesperre zur Parkunterstützung | |
EP2748478A1 (de) | Kupplungsvorrichtung | |
DE102007059892B4 (de) | Kraftübertragungssystem | |
EP2169342B1 (de) | Zurrvorrichtung für eine auf einem Kampffahrzeug angeordnete Waffenanlage | |
DE102005040466B4 (de) | Beschlag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 |
DE20101138U1 (de) | Vorrichtung zum schrittweisen Drehantrieb eines Drehorgans | |
EP4077979A1 (de) | Schaltwalzenanordnung für eine schaltvorrichtung einer getriebeeinheit, sowie getriebeeinheit für einen antriebsstrang eines kraftfahrzeugs | |
DE202006018813U1 (de) | Kraftübertragungssystem | |
WO2007031217A1 (de) | Leistungsstraffer mit synchron gesteuerter blockierklink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