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7101206A - 可燃气体包裹可燃固体的燃烧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可燃气体包裹可燃固体的燃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01206A
CN107101206A CN201710320680.9A CN201710320680A CN107101206A CN 107101206 A CN107101206 A CN 107101206A CN 201710320680 A CN201710320680 A CN 201710320680A CN 107101206 A CN107101206 A CN 1071012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ammable solid
fuel gas
combustion method
gas
flamm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2068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承疆
任力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1032068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101206A/zh
Publication of CN1071012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012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GCREMATION FURNACES; CONSUMING WASTE PRODUCTS BY COMBUSTION
    • F23G5/00Incineration of waste; Incinerator constructions; Details, accessories or control therefor
    • F23G5/02Incineration of waste; Incinerator constructions; Details, accessories or control therefor with pretreatment
    • F23G5/027Incineration of waste; Incinerator constructions; Details, accessories or control therefor with pretreatment pyrolising or gasifying stag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GCREMATION FURNACES; CONSUMING WASTE PRODUCTS BY COMBUSTION
    • F23G5/00Incineration of waste; Incinerator constructions; Details, accessories or control therefor
    • F23G5/08Incineration of waste; Incinerator constructions; Details, accessories or control therefor having supplementary hea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GCREMATION FURNACES; CONSUMING WASTE PRODUCTS BY COMBUSTION
    • F23G2201/00Pretreatment
    • F23G2201/30Pyrolysing
    • F23G2201/303Burning pyrogas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GCREMATION FURNACES; CONSUMING WASTE PRODUCTS BY COMBUSTION
    • F23G2201/00Pretreatment
    • F23G2201/40Gasifi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GCREMATION FURNACES; CONSUMING WASTE PRODUCTS BY COMBUSTION
    • F23G2204/00Supplementary heating arrangements
    • F23G2204/10Supplementary heating arrangements using auxiliary fuel
    • F23G2204/101Supplementary heating arrangements using auxiliary fuel solid fue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GCREMATION FURNACES; CONSUMING WASTE PRODUCTS BY COMBUSTION
    • F23G2900/00Special features of, or arrangements for incinerators
    • F23G2900/50204Waste pre-treatment by pyrolysis, gasification or crack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lid Fuels And Fuel-Associated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可燃固体的燃烧方法技术领域,是一种可燃气体包裹可燃固体的燃烧方法,按下述方法进行:向可燃固体通入可燃气体,使可燃固体在燃烧过程中,可燃气体包裹可燃固体。本发明所述的可燃气体包裹可燃固体的燃烧方法能够使可燃固体燃烧的更加充分,并且采用本发明所述的可燃气体包裹可燃固体的燃烧方法时,可燃固体的燃烧时间比采用传统的可燃固体燃烧方法的燃烧时间要长;尤其是煤采用本发明所述的可燃气体包裹可燃固体的燃烧方法时,能够显著降低烟气中的烟尘含量、二氧化硫含量和氮氧化物含量,大大减少了向大气中排放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从而显著减少甚至避免对大气造成污染;另外,能够有效利用有机垃圾。

Description

可燃气体包裹可燃固体的燃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燃固体的燃烧方法技术领域,是一种可燃气体包裹可燃固体的燃烧方法。
背景技术
碳、氢、氧是煤炭有机质的主体,占95%以上;煤化程度越深,碳的含量越高,氢和氧的含量越低。碳和氢是煤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热量的元素,氧是助燃元素。煤炭燃烧时,氮不产生热量,在高温下转变成氮氧化合物和氨,以游离状态析出。硫、磷、氟、氯和砷等是煤炭中的有害成分,其中以硫最为重要。煤炭燃烧时,绝大部分的硫被氧化成二氧化硫,随烟气排放,污染大气,危害动、植物生长及人类健康,腐蚀金属设备。
中国85%的煤炭是通过直接燃烧使用的,主要包括火力发电、工业锅(窑)炉、民用取暖和家庭炉灶等。高耗低效燃烧煤炭向空气中排放出大量SO2、CO2和烟尘,造成中国以煤烟型为主的大气污染。中国长期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不仅形成以酸雨、二氧化硫和烟尘为主要危害的煤烟型大气污染,也是中国污染物排放量居世界第二的主要原因。统计资料显示,2000年,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总量1995万t,其中工业来源的排放量1612万t,生活来源的排放量383万t;烟尘排放总量1165万t,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953万t,生活烟尘排放量212万t;酸雨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30%。
其中,工业燃煤污染是造成大气污染的罪魁祸首之一,为了保护环境,国家通过制定《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约束工业锅炉污染物排放。如今,《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中,对燃煤锅炉的控制指标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气黑度的排放浓度做了严格的限定,其要求新建燃煤锅炉和在用燃煤锅炉满足其要求。
目前,燃煤采用常压通风、自然通风等方式燃烧时,如前所述,产生大量的大气污染物,为了持续运行,企业勉强将其锅炉的大气污染物(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的排放量与《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中各个对应的控制指标的限定值十分接近,并且燃煤的燃烧不够充分,煤渣呈灰黑色的颗粒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燃气体包裹可燃固体的燃烧方法,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发明首次提出了可燃气体包裹可燃固体的燃烧方法,能够使可燃固体燃烧的更加充分。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可燃气体包裹可燃固体的燃烧方法,按下述方法进行:向可燃固体通入可燃气体,使可燃固体在燃烧过程中,可燃气体包裹可燃固体。
下面是对上述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利用可燃固体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给有机物加热,使有机物热解后产生含有可燃气体的热解气,将含有可燃气体的热解气通入燃烧中的可燃固体,含有可燃气体的热解气包裹着燃烧中的可燃固体。
上述有机物为有机垃圾,利用可燃固体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给有机垃圾加热,有机垃圾加热后产生含有可燃气体的热解气,将含有可燃气体的热解气通入燃烧中的可燃固体,含有可燃气体的热解气包裹着燃烧中的可燃固体。
上述可燃固体为高聚物、煤、焦炭和木材中的一种以上。
上述可燃气体为煤气、石油液化气、氢气、甲烷、乙烷、丙烷、丁烷、乙烯、丙烯、丁烯、乙炔、环丙烷、丁二烯、一氧化碳、甲醚、环氧乙烷、氧化丙烯、乙醛、丙烯醛、氨、甲胺、二甲胺、三甲胺、乙胺、氰化氢、丙烯腈、氯甲烷、氯乙烷、氯乙烯、溴甲烷、硫化氢和二硫化碳中的一种以上。
本发明所述的可燃气体包裹可燃固体的燃烧方法能够使可燃固体燃烧的更加充分,并且采用本发明所述的可燃气体包裹可燃固体的燃烧方法时,可燃固体的燃烧时间比采用传统的可燃固体燃烧方法的燃烧时间要长;尤其是煤采用本发明所述的可燃气体包裹可燃固体的燃烧方法时,能够显著降低烟气中的烟尘含量、二氧化硫含量和氮氧化物含量,大大减少了向大气中排放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从而显著减少甚至避免对大气造成污染;另外,能够有效利用有机垃圾,使有机垃圾变废为宝,从而避免了有机垃圾对环境造成的负担和污染,为有机垃圾的利用和处理提供了新途径;因此,本发明所述的可燃气体包裹可燃固体的燃烧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本发明中所提到各种化学试剂和化学用品如无特殊说明,均为现有技术中公知公用的化学试剂和化学用品。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该可燃气体包裹可燃固体的燃烧方法,按下述方法进行:向可燃固体通入可燃气体,使可燃固体在燃烧过程中,可燃气体包裹可燃固体。
可燃固体为现有公知技术中的可燃固体;可燃气体为现有公知技术中的可燃气体。
相对于采用传统的可燃固体燃烧方法(常压通风、自然通风等燃烧方式),采用本实施例所述的方法进行燃烧时,能够使可燃固体燃烧的更加充分。
将相同质量的可燃固体分别采用传统的可燃固体燃烧方法和本实施例所述的可燃气体包裹可燃固体的燃烧方法进行燃烧,可燃固体采用本实施例所述的可燃气体包裹可燃固体的燃烧方法时,其燃烧的火苗比采用传统的可燃固体燃烧方法的火苗要旺,即燃烧产生的热量更多,并且采用本实施例所述的可燃气体包裹可燃固体的燃烧方法时,可燃固体的燃烧时间比采用传统的可燃固体燃烧方法的燃烧时间要长。
由上所述可知,采用本实施例所述的可燃气体包裹可燃固体的燃烧方法能够使可燃固体燃烧的更加充分,并且采用本实施例所述的可燃气体包裹可燃固体的燃烧方法时,可燃固体的燃烧时间比采用传统的可燃固体燃烧方法的燃烧时间要长,因此,本实施例所述的可燃气体包裹可燃固体的燃烧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实施例2: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利用可燃固体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给有机物加热,使有机物热解后产生含有可燃气体的热解气,将含有可燃气体的热解气通入燃烧中的可燃固体,含有可燃气体的热解气包裹着燃烧中的可燃固体。
本实施例通过利用可燃固体燃烧产生的热量使有机物产生可燃气体,再将该可燃气体通入可燃固体,这样,通过自制可燃气体来为可燃固体助燃,不需外部导入可燃气体,则本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具有节约可燃气体能源的优点。
实施例3:作为上述实施例2的优化,有机物为有机垃圾,利用可燃固体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给有机垃圾加热,有机垃圾加热后产生含有可燃气体的热解气,将含有可燃气体的热解气通入燃烧中的可燃固体,含有可燃气体的热解气包裹着燃烧中的可燃固体。
本实施例通过利用可燃固体燃烧产生的热量使有机垃圾产生可燃气体,再将该可燃气体通入可燃固体,这样,通过自制可燃气体来为可燃固体助燃,不需外部导入可燃气体,则本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具有节约可燃气体能源的优点。
另外,能够有效利用有机垃圾,使有机垃圾变废为宝,从而避免了有机垃圾对环境造成的负担和污染,使本实施例所述的可燃气体包裹可燃固体的燃烧方法具有更加广泛的应用前景,为有机垃圾的利用和处理提供了新途径。
有机垃圾可以为生活、生产活动等产生的有机垃圾。
实施例4: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可燃固体为高聚物、煤、焦炭和木材中的一种以上。
可燃固体还可以为除本实施例未提及的现有公知技术中的可燃固体。
实施例5: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可燃气体为煤气、石油液化气、氢气、甲烷、乙烷、丙烷、丁烷、乙烯、丙烯、丁烯、乙炔、环丙烷、丁二烯、一氧化碳、甲醚、环氧乙烷、氧化丙烯、乙醛、丙烯醛、氨、甲胺、二甲胺、三甲胺、乙胺、氰化氢、丙烯腈、氯甲烷、氯乙烷、氯乙烯、溴甲烷、硫化氢和二硫化碳中的一种以上。
可燃气体还可以为除本实施例未提及的现有公知技术中的可燃气体。
实施例6:可燃固体采用煤,该可燃气体包裹可燃固体的燃烧方法,按下述方法进行:利用煤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给有机垃圾加热,使有机垃圾热解后产生含有可燃气体的热解气,将含有可燃气体的热解气通入燃烧中的煤,含有可燃气体的热解气包裹着燃烧中的煤。
通过本实施例所述的可燃气体包裹可燃固体的燃烧方法,能够使煤燃烧的更加充分,将相同质量(40千克)的煤在炉子内分别采用传统的燃烧方法(常压通风、自然通风)和本实施例所述的可燃气体包裹可燃固体的燃烧方法进行燃烧,当煤采用本实施例所述的可燃气体包裹可燃固体的燃烧方法时,其燃烧的火苗比采用传统的燃烧方法的火苗要旺,即燃烧产生的热量更多(在制备等量的热量时,采用本实施例所述的可燃气体包裹可燃固体的燃烧方法能够节约煤资源),并且采用本实施例所述的可燃气体包裹可燃固体的燃烧方法时,煤的燃烧时间比采用传统的燃烧方法的燃烧时间要长,40千克煤采用传统的燃烧方法的燃烧时间为4小时,而40千克煤采用本实施例所述的可燃气体包裹可燃固体的燃烧方法的燃烧时间长达11小时。通过观察,采用传统方法时,炉盖内侧被烧黑,燃烧后的煤渣有部分为呈灰黑色颗粒状,烟气呈灰黑色;而采用本实施例所述的可燃气体包裹可燃固体的燃烧方法时,炉盖内侧未被烧黑,而是发白,燃烧后的煤渣呈颜色较浅的粉末状,烟气颜色比采用传统方法的烟气颜色较浅。
检测煤在炉窑分别采用传统的燃烧方法(常压通风、自然通风)和本实施例所述的可燃气体包裹可燃固体的燃烧方法进行燃烧产生的烟气的烟尘排放浓度(mg/m3)、二氧化硫排放浓度(mg/m3)、氮氧化物排放浓度(mg/m3)等参数,参数如表1所示。炉窑排气筒高度10米,测点位置为排气筒出口,测点截面积为0.018m2,浓度折算系数为1.36,设备负荷87%,测试方法:HJ/T397-2007《固定源废气检测技术规范》、HJ/T373-2007《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试行)、HJ/T42-1999《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GB/T16157-1996《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的测定与气态污染源采样方法》。
通过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煤采用本实施例所述的可燃气体包裹可燃固体的燃烧方法时,其烟气排放浓度、烟尘排放速率(Kg/h)、SO2排放浓度、SO2排放速率(Kg/h)、NOX(氮氧化物)排放浓度、NOX排放速率(Kg/h)在达到《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的规定以外,还均分别远远低于采用传统燃烧方法的烟气排放浓度、烟尘排放速率(Kg/h)、SO2排放浓度、SO2排放速率(Kg/h)、NOX(氮氧化物)排放浓度、NOX排放速率(Kg/h),说明采用本实施例所述的可燃气体包裹可燃固体的燃烧方法时能够显著降低烟气中的烟尘含量、SO2含量和氮氧化物含量,大大减少了向大气中排放烟尘、SO2、氮氧化物等,从而显著减少甚至避免对大气造成污染,使本实施例所述的可燃气体包裹可燃固体的燃烧方法在我国具有更加深远的应用前景。
另外,能够有效利用有机垃圾,使有机垃圾变废为宝,从而避免了有机垃圾对环境造成的负担和污染,为有机垃圾的利用和处理提供了新途径。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述的可燃气体包裹可燃固体的燃烧方法能够使可燃固体燃烧的更加充分,并且采用本发明所述的可燃气体包裹可燃固体的燃烧方法时,可燃固体的燃烧时间比采用传统的可燃固体燃烧方法的燃烧时间要长;尤其是煤采用本发明所述的可燃气体包裹可燃固体的燃烧方法时,能够显著降低烟气中的烟尘含量、二氧化硫含量和氮氧化物含量,大大减少了向大气中排放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从而显著减少甚至避免对大气造成污染;另外,能够有效利用有机垃圾,使有机垃圾变废为宝,从而避免了有机垃圾对环境造成的负担和污染,为有机垃圾的利用和处理提供了新途径;因此,本发明所述的可燃气体包裹可燃固体的燃烧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Claims (6)

1.一种可燃气体包裹可燃固体的燃烧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下述方法进行:向可燃固体通入可燃气体,使可燃固体在燃烧过程中,可燃气体包裹可燃固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燃气体包裹可燃固体的燃烧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可燃固体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给有机物加热,使有机物热解后产生含有可燃气体的热解气,将含有可燃气体的热解气通入燃烧中的可燃固体,含有可燃气体的热解气包裹着燃烧中的可燃固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燃气体包裹可燃固体的燃烧方法,其特征在于有机物为有机垃圾,利用可燃固体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给有机垃圾加热,有机垃圾加热后产生含有可燃气体的热解气,将含有可燃气体的热解气通入燃烧中的可燃固体,含有可燃气体的热解气包裹着燃烧中的可燃固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可燃气体包裹可燃固体的燃烧方法,其特征在于可燃固体为高聚物、煤、焦炭和木材中的一种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可燃气体包裹可燃固体的燃烧方法,其特征在于可燃气体为煤气、石油液化气、氢气、甲烷、乙烷、丙烷、丁烷、乙烯、丙烯、丁烯、乙炔、环丙烷、丁二烯、一氧化碳、甲醚、环氧乙烷、氧化丙烯、乙醛、丙烯醛、氨、甲胺、二甲胺、三甲胺、乙胺、氰化氢、丙烯腈、氯甲烷、氯乙烷、氯乙烯、溴甲烷、硫化氢和二硫化碳中的一种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燃气体包裹可燃固体的燃烧方法,其特征在于可燃气体为煤气、石油液化气、氢气、甲烷、乙烷、丙烷、丁烷、乙烯、丙烯、丁烯、乙炔、环丙烷、丁二烯、一氧化碳、甲醚、环氧乙烷、氧化丙烯、乙醛、丙烯醛、氨、甲胺、二甲胺、三甲胺、乙胺、氰化氢、丙烯腈、氯甲烷、氯乙烷、氯乙烯、溴甲烷、硫化氢和二硫化碳中的一种以上。
CN201710320680.9A 2017-05-09 2017-05-09 可燃气体包裹可燃固体的燃烧方法 Pending CN10710120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20680.9A CN107101206A (zh) 2017-05-09 2017-05-09 可燃气体包裹可燃固体的燃烧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20680.9A CN107101206A (zh) 2017-05-09 2017-05-09 可燃气体包裹可燃固体的燃烧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01206A true CN107101206A (zh) 2017-08-29

Family

ID=596688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20680.9A Pending CN107101206A (zh) 2017-05-09 2017-05-09 可燃气体包裹可燃固体的燃烧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101206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543A (ja) * 1996-06-11 1998-01-06 Ebara Corp 流動層ガス化燃焼炉
CN101298914A (zh) * 2008-06-25 2008-11-05 刘文珍 一种城市垃圾热解处理方法
CN201672520U (zh) * 2010-03-19 2010-12-15 任力军 垃圾热解气化锅炉
JP2013178015A (ja) * 2012-02-28 2013-09-09 Nippon Steel & Sumikin Engineering Co Ltd 廃棄物ガス化溶融炉
CN104654312A (zh) * 2015-02-27 2015-05-27 四川欣源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固体废弃物的无焰焚烧工艺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543A (ja) * 1996-06-11 1998-01-06 Ebara Corp 流動層ガス化燃焼炉
CN101298914A (zh) * 2008-06-25 2008-11-05 刘文珍 一种城市垃圾热解处理方法
CN201672520U (zh) * 2010-03-19 2010-12-15 任力军 垃圾热解气化锅炉
JP2013178015A (ja) * 2012-02-28 2013-09-09 Nippon Steel & Sumikin Engineering Co Ltd 廃棄物ガス化溶融炉
CN104654312A (zh) * 2015-02-27 2015-05-27 四川欣源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固体废弃物的无焰焚烧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i et al. Impacts of household coal and biomass combustion on indoor and ambient air quality in China: Current status and implication
Wang et al. Development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a clean-burning stove
CN110135065B (zh) 一种基于煤质软测量技术的燃烧配风优化方法
CN205424878U (zh) 一种生物质蒸汽锅炉
CN102980196B (zh) 一种污泥破碎热解资源化利用的装置及工艺
CN101839475B (zh) 生物质燃料燃烧装置
CN101269339A (zh) 高效燃煤催化剂
CN206831570U (zh) 一种同时降低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的高效燃煤采暖炉
CN107101206A (zh) 可燃气体包裹可燃固体的燃烧方法
CN107433125A (zh) 一种民用燃煤炊事炉用烟气脱硫脱硝剂及其用途
CN105670716A (zh) 一种增氧除焦剂
CN204478019U (zh) 一种防止生物质结焦锅炉
CN204478025U (zh) 燃煤锅炉烟气二段法脱硝装置
CN104059711A (zh) 可燃烧生活垃圾混合物及其应用
CN204325268U (zh) 生物质气化-燃烧联合循环系统
CN208042119U (zh) 并联式燃煤粉热载体加热炉
CN108998145A (zh) 一种燃煤添加剂及其应用
CN205782864U (zh) 一种低热值气体高效燃烧锅炉
CN108913274A (zh) 一种含铁基化合物的燃煤催化剂及其应用
Magida et al. An evaluation of the greenhouse gas reduction potential through the co-firing of coal and microalgae biomass
CN203364173U (zh) 高效洁燃低排气化采暖炉
CN209524499U (zh) 一种燃烧生物质固体燃料的燃烧器
CN207162606U (zh) 一种无烟燃烧的正烧炊事采暖炉
Nussbaumer Relevance of aerosols for the air quality in Switzerland
CN205076813U (zh) 一种引燃煤粉生成一氧化碳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