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89123A - 内密封条和使用该内密封条的车用门的密封构造 - Google Patents
内密封条和使用该内密封条的车用门的密封构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089123A CN107089123A CN201710087498.3A CN201710087498A CN107089123A CN 107089123 A CN107089123 A CN 107089123A CN 201710087498 A CN201710087498 A CN 201710087498A CN 107089123 A CN107089123 A CN 10708912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p
- roof
- interior sealing
- face wall
- sealing ba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0—Sealing arrangements
- B60J10/70—Seal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ndows or windscreens
- B60J10/74—Seal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ndows or windscreens for sliding window panes, e.g. sash guides
- B60J10/75—Seal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ndows or windscreens for sliding window panes, e.g. sash guides for sealing the lower part of the pa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l Device For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内密封条和车用门的密封构造。在装载于车用门的腰线时,在与玻璃滑槽及门内饰板之间难以产生间隙。包括对置的室外侧侧壁(21)和室内侧侧壁(22)、以及将两个侧壁连结的顶壁(23)。在室外侧侧壁的外表面具有与窗板(3)弹性接触的上方密封唇(24u)。在顶壁的外表面具有与门内饰板(4)弹性接触的顶壁唇(25)。在长边方向两端设置有由室外侧侧壁、顶壁唇和上方密封唇包围的大小的端面壁(26)。顶壁唇(25)的低端部(25s)低于其他部位,端面壁(26)向该低端部(25s)的上方突出。端面壁(26)沿着玻璃滑槽(5)的外表面形状弯曲,上方密封唇(24u)的长边方向两端部与其他部位相比向室内侧倾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载在车用门的室内侧的腰线上的内密封条、和使用该内密封条的车用门的密封构造。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以汽车为代表的车用门中,室外侧的门外板与室内侧的门内板夹着窗板(窗玻璃)对置配置,在门内板的室内侧还配置有美观用的门内饰板。而且,在沿着门的窗开口缘的下缘的腰线上配置有密封条作为密封件,在其他窗开口缘配置有玻璃滑槽。密封条分为:装载在门外板的上缘凸缘的外密封条;以及装载在门内板的上缘凸缘的内密封条。玻璃滑槽沿着窗开口缘配置,具有:接受上升过来的窗板的上缘部;以及沿着窗板的两侧缘升降轨迹在上下方向延伸以便引导窗板的升降的窗板引导部。
在门外板的下部设置有开口(排水孔),用于将从该门外板与窗板之间流入到门内的雨水等排出到门外。另外,在门内板上设置有用于设置门把手、玻璃升降器等的开口,因此,有时行驶中的道路噪声、风噪声等外部噪声会经由门外板其本身、特别是下部开口侵入到门内,在车厢内可以偶尔听到外部噪声。
此时,作为侵入到门内的外部噪声向车厢内侵入的代表性的路线,有如下3个路线:
第1路线:通过设置在门内板上的开口,透过门内饰板向车厢内侵入的路线。
第2路线:通过窗板与门内板之间的间隙侵入到车厢内的路线。
第3路线:通过设置在门内板上的开口,接下来经由门内板与门内饰板的间隙,从内密封条与门内饰板的间隙侵入到车厢内的路线。
因此,作为对经由所述路线的外部噪声进行隔音的隔音手段,以往一般实施下述措施。关于第1路线,采取在门内饰板上设置吸音材料的措施。关于第2路线,在装载于门内板的内密封条上设置有封唇,使该密封唇与窗板弹性接触,从而塞住间隙。关于第3路线,在装载于门内板的内密封条上设置顶壁唇,使该顶壁唇与门内饰板弹性接触,从而塞住间隙。
作为第2路线措施和第3路线措施所使用的内密封条,例如有日本特开2004-74830号公报(专利文献1)。该内密封条是长条部件,装载在包括窗板的车用门的室内侧的腰线上。而且,在装载于腰线的状态下,其长边方向两端部与玻璃滑槽抵接,该玻璃滑槽沿着窗板的两个侧缘升降轨迹沿上下方向装载,以便引导该窗板的升降。作为具体构成,具有主体部,该主体部包括:隔开预定间隔地对置的室外侧侧壁和室内侧侧壁;以及将两个侧壁的上缘彼此一体地连结的顶壁。此外,在室外侧侧壁的外表面,跨该室外侧侧壁的长边方向两端部地设置有与窗板弹性接触的褶状的上方密封唇及下方密封唇。另外,在顶壁的外表面,跨该顶壁的长边方向两端部地设置有与门内饰板弹性接触的褶状的顶壁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欲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这样的内密封条中,关于外部噪声向车厢内侵入的第2路线,会产生如下问题。即,在装载于门内板的状态下,内密封条的长边方向两端部与玻璃滑槽抵接。然而,内密封条、玻璃滑槽在制造时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尺寸偏差,另外,在装载内密封条、玻璃滑槽时,有时也会产生组装偏差。在该情况下,由于该偏差,内密封条与玻璃滑槽的接触角度会变化。对此,在专利文献1中,在内密封条的长边方向两端部,薄壁褶状的密封唇、顶部唇的端面只是与玻璃滑槽接触。这样,密封唇、顶壁唇不能追踪因所述偏差而引起的内密封条与玻璃滑槽的接触角度的变化,在内密封条与玻璃滑槽的抵接部可能产生间隙,其结果是,外部噪声会从该间隙侵入到车厢内。
另外,顶壁唇为了能与门内饰板弹性接触而由比主体部柔软的弹性材料(例如软性热塑性弹性体、橡胶材料)制成,但由于呈薄壁的褶状,因此,在长边方向两端部,与其他部位相比形状保持力弱,其末端的位置变得不稳定。所以,在顶壁唇与门内饰板弹性接触时,顶壁唇的长边方向两端部以不同于其他部位的位置、角度进行抵接,从而在该长边方向两端部,顶壁唇的末端有时会卷入到根部侧。在该情况下,在顶壁唇的长边方向两端部与门内饰板之间也会产生间隙。另外,顶壁唇的长边方向两端部与其他部位相比,形状保持力弱,与门内饰板的弹性接触压力(密封压力)与其他部位相比也弱。由于该原因,在顶壁唇的长边方向两端部,与门内饰板之间容易产生间隙。结果,外部噪声会通过所述第3路线向车厢内侵入。
因此,在本枝术领域中,需要解决上述问题的在装载在车用门的腰线上时在与玻璃滑槽和门内饰板之间难以产生间隙的内密封条、和使用该内密封条的车用门的密封构造。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作为用于此目的的方案,本发明的一个形态是装载在包括窗板的车用门的室内侧的腰线上,长边方向的端部之中的至少一个端部与装载在所述车用门上的玻璃滑槽抵接的长条的内密封条。该内密封条从一个端部跨另一个端部地在长边方向包括:主体部,其至少具有室外侧侧壁、和与该室外侧侧壁的上缘一体地连结的顶壁;至少1个密封唇,其处于所述室外侧侧壁的外表面,与所述窗板弹性接触;以及顶壁唇,其处于所述顶壁的外表面,与门内饰板弹性接触,该内密封条在至少一个所述端部在与该长边方向交叉方向具有端面壁。该端面壁至少具有如下范围的大小:该范围被所述密封唇之中的处于最上方的密封唇、所述主体部、所述顶壁唇、和将所述密封唇的末端与所述顶壁唇的末端连接的线包围,且该端面壁具有端面壁与所述顶壁唇的长边方向端面的至少一部分一体地接合的接合部。
据此,端面壁至少具有的大小是由设置在室外侧侧壁上的密封唇和设置在顶壁上的顶壁唇包围的范围,为在与装载玻璃滑槽的方向相同的上下方向延伸的形状。所以,在内密封条与玻璃滑槽抵接的情况下,与以往的内密封条相比,本发明的内密封条与玻璃滑槽的接触面积变大。由此,即使由于尺寸偏差、安装偏差等,使得内密封条与玻璃滑槽的接触角度发生了变化,也能确保内密封条与玻璃滑槽的稳定的抵接状态。于是,能够有效防止在内密封条与玻璃滑槽之间产生间隙,对于外部噪声侵入到车厢内的所述第2路线的隔音性提高。
另外,端面壁与顶壁唇的长边方向端面的至少一部分接合时,由于端面壁对于顶壁唇作为肋发挥功能,因此,在长边方向的端部,顶壁唇的强度和形状保持性提高。这意味着在长边方向的端部,顶壁唇的末端的位置稳定。由此,在使顶壁唇与门内饰板弹性接触时,能够防止顶壁唇的长边方向端部卷入到根部侧。而且,如果端面壁与顶壁唇接合,顶壁唇与门内饰板弹性接触并弯曲,那么端面壁也会随此而变形。这样,利用该变形的反作用力,顶壁唇在长边方向端部密封压力会提高。于是,能够有效防止在内密封条与门内饰板之间产生间隙,对于外部噪声侵入到车厢内的所述第3路线的隔音性提高。
此外,优选的是,所述端面壁的最高的上缘的高度设计为所述顶壁唇的末端的最高的末端的高度以下。据此,由于端面壁的上缘不会突出到顶壁唇的上方而变得明显,因此,美观性好。
或者,优选的是,所述顶壁唇具有与所述端面壁由所述接合部接合的低端部,所述低端部处的顶壁唇的末端的高度低于除了所述低端部之外的顶壁唇的末端的高度,所述端面壁的一部分区域处于所述接合部的上方。在该情况下,在所述低端部的末端的上方具有被所述端面壁的一部分区域和所述低端部的末端包围的空间。处于接合部的上方的所述端面壁的区域能自由变形,在所述空间内变形。所以,在使内密封条与玻璃滑槽抵接时,即使端面壁追随两者的偏差从初始角度变形,该变形也不会影响顶壁唇,顶壁唇不会进行波动等变形。因此,内密封条与门内饰板的密封稳定。
优选的是,所述端面壁以端面壁的上缘向接近所述玻璃滑槽的方向倾斜。由此,即使由于内密封条和玻璃滑槽的尺寸偏差、安装偏差等而使得两者的接触角度、玻璃滑槽与内密封条的间隙的尺寸波动,也由于端面壁的至少上缘与所述玻璃滑槽的夹持唇抵接,因此,能够确保内密封条与玻璃滑槽的稳定的抵接状态,能够有效防止在两者之间产生间隙。
另外,优选的是,所述端面壁沿着所述玻璃滑槽的外表面形状弯曲。据此,端面壁与玻璃滑槽易于配合,隔音性进一步提高。
也可以是,所述端面壁与所述顶壁唇相比向室内侧延伸。据此,由于端面壁的面积、进而是与玻璃滑槽的接触面积增大,因此,隔音性进一步提高。
并且,优选的是,在内密封条的长边方向端部,所述端面壁与所述密封唇的长边方向端面一体地接合,所述密封唇在与所述端面壁的接合部向室内侧倾斜。在端面壁与密封唇接合的情况下,由于端面壁与密封唇相比难以滑动,因此,与密封唇一起与窗板接触时,在端面壁与窗板之间容易产生噪声。因此,如果使密封唇在接合部向室内侧倾斜,那么在端面壁与窗板之间能产生间隙,能避免端面壁与窗板接触。由此,在具有端面壁的内密封条中,在使窗板升降时,能够避免在内密封条的长边方向端部产生噪声。
此外,还提供一种车用门的密封构造,在车用门中,在室内侧的腰线上装载有内密封条,沿着窗板的两侧缘升降轨迹在上下方向装载有玻璃滑槽以便引导该窗板的升降,所述内密封条的长边方向的端部之中至少一个端部与所述玻璃滑槽抵接,在所述车用门的密封构造中,使用上述那样的内密封条作为所述内密封条。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内密封条、和使用该内密封条的车门的密封构造,在车用门的腰线上装载有内密封条时,在该内密封条与玻璃滑槽及门内饰板之间难以产生间隙。由此,能够有效防止侵入到门内部的外部噪声向车厢内侵入。
附图说明
图1是车用门的侧视图。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内密封条与玻璃滑槽的抵接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图2的俯视图。
图4是实施方式1的内密封条的侧向剖视图。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内密封条与玻璃滑槽的抵接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图5的俯视图。
图7是实施方式2的内密封条的侧向剖视图。
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内密封条与玻璃滑槽的抵接状态的立体图。
图9是图8的俯视图。
图10是实施方式3的内密封条的侧向剖视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门
2:门内板
3:窗板
4:门内饰板
5:玻璃滑槽
10、20、30:内密封条
11、21、31:室外侧侧壁
12、22、32:室内侧侧壁
13、23、33:顶壁
14c、24c、34c:低摩擦材料层
14d、24d、34d:下方密封唇
14u、24u、34u:上方密封唇
14p、24p、34p:上方密封唇的末端
14p’,24d’,34d’:下方密封唇的末端
15、25、35:顶壁唇
15p、25p、35p:顶壁唇的末端
16、26、36:端面壁
16a、26a、36a:端面壁的侧缘
16b、26b、36b:端面壁的上缘
16j、26j、36j:端面壁与顶壁唇的接合部
16k、26k、36k:端面壁与上方密封唇的接合部
25s、35s:低端部
50:夹持部
51:底壁
52:室内侧侧壁
53:室外侧侧壁
54、55:夹持唇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首先,说明作为本发明的适用对象的车用门。作为车用门,典型地可以例举汽车的侧门。如图1所示,门1对置配置有室外侧(图1的向内侧)的门外板、室内侧(图1的跟前侧)的门内板2,在它们之间能升降地配置有窗板(窗玻璃)3。在门内板2的室内侧还配置有美观用的门内饰板4。门外板和门内板2是金属制的,门内饰板4是树脂制的。另外,在沿着门1的窗开口缘的下缘的腰线上配置有长条的密封条作为密封件,在其他窗开口缘也配置有长条的玻璃滑槽5作为密封件。
玻璃滑槽5沿着窗开口缘配置,具有:接受上升过来的窗板3的周缘部5a;以及沿着窗板3的两个侧缘升降轨迹在上下方向延伸以便引导窗板3的升降的窗板引导部5b。密封条分为:装载在门外板的上缘凸缘上的外密封条;以及装载在门内板2的上缘凸缘2a(图4等参照)上的内密封条10。如图1~图3所示,优选的是,在玻璃滑槽5和内密封条10组装于门1的状态下,内密封条10的长边方向(车辆前后方向)中的至少一端(本实施方式中为车辆前后方向的前端),通常是两端与玻璃滑槽5的窗板引导部5b抵接。此外,图2和图3图示了内密封条10的车辆前方侧端部周边,但省略了窗板3的图示(后图5、6、8、9也同样)。
玻璃滑槽5跨长边方向两端部地呈现大致一样的基本形状,如图2和图3所示,包括截面近似U形的夹持部50,该夹持部50包括底壁51;以及从该底壁51的两端竖立设置的室内侧侧壁52和室外侧侧壁53。从室内侧侧壁52和室外侧侧壁53的末端缘,向内侧以对置状突出形成有分别与窗板3弹性接触的褶状的夹持唇54、55。玻璃滑槽5装载在门框60上,对于窗板3,一边用夹持唇54、55弹性接触地夹持其两个侧缘(车辆前后方向的侧缘),一边在夹持部50内进行升降引导(未图示)。
玻璃滑槽5由橡胶、热塑性树脂、或者热塑性弹性体等能弹性变形的聚合物材料制成,利用挤出成型来制造。此外,玻璃滑槽5可以整体由相同的材料形成,也可以局部地由不同的聚合物材料形成。例如,可以使夹持部50由热塑性弹性体制成,夹持唇54、55由发泡橡胶制成。另外,也可以局部地设置有包覆层。
如图2~图4所示,内密封条10包括主体部,该主体部包括:隔开预定的间隔地对置的室外侧侧壁11和室内侧侧壁12;以及将两个侧壁11、12的上缘彼此一体地连结的顶壁13。在室外侧侧壁11的外表面,跨室外侧侧壁11的长边方向两端部一体地突出形成有上方密封唇14u和下方密封唇14d。在顶壁13的外表面,即与室外侧侧壁11接合的部分的外表面,跨顶壁13的长边方向两端部一体地突出形成有顶壁唇15。而且,在内密封条10的长边方向两端部设置有端面壁16。
上方密封唇14u和下方密封唇14d呈现近似平坦的褶状,从室外侧侧壁11向斜上方突出。下方密封唇14d的壁厚略厚于上方密封唇14u,与上方密封唇14u相比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小(角度稍微接近水平)。顶壁唇15是在上下方向中央部弯折的截面“く”字形的褶状部件,从顶壁13向上方突出。上方密封唇14u和下方密封唇14d的突出量(末端14p、14p’的高度位置)、以及顶壁唇15从主体部的突出量(末端15p的高度位置)分别跨长边方向两端部大致一样。
与窗板3接触的上方密封唇14u和下方密封唇14d的外表面被低摩擦材料层14c(由静摩擦系数比密封唇的材料低的材料形成的层)包覆,该低摩擦材料层14c由硅酮树脂材料、氟树脂材料或者绒织物等制成。上方密封唇14u的长边方向两端面与端面壁16由接合部16k接合,所述端面壁16的侧缘16a以与上方密封唇14u的外表面形状相同的形状形成。所述端面壁16的侧缘16a不被低摩擦材料层14c包覆,这点与上方密封唇14u不同。这是因为,在包覆了低摩擦材料层14c之后的上方密封唇14u的长边方向端面,用聚合物材料将端面壁16注射成型而一体化,因此,在所述端面壁16的侧缘16a不能配置低摩擦材料层14c。因此,所述端面壁16的侧缘16a与包覆有低摩擦材料层14c的上方密封唇14u的外表面相比难以滑动。在窗板3升降时,与上方密封唇14u的外表面同样地,所述端面壁16的侧缘16a与窗板3接触时,在所述端面壁16的侧缘16a与窗板3之间容易产生异常噪声。因此,上方密封唇14u在与端面壁16的接合部16k向室内侧(顶壁唇15侧)倾斜。由此,由于未被低摩擦材料层14c包覆的所述端面壁16的侧缘16a从窗板3离开,因此,能避免在窗板3升降时产生异常噪声。此外,所述“向室内侧(顶壁唇15侧)倾斜”是指如下状态:上方密封唇14u整体以与室外侧侧壁11接合的根部为中心旋转并向室内侧变位。
在室内侧侧壁12的内表面,跨室内侧侧壁12的长边方向两端部一体地以上下两层突出形成有褶状的保持唇17。在室内侧侧壁12的外表面,跨室内侧侧壁12的长边方向两端部一体地突出形成有锁定片18。在室内侧侧壁12的下缘,跨室内侧侧壁12的长边方向两端部一体地突出形成有褶状的遮挡唇19。
内密封条10的主体部(室外侧侧壁11、室内侧侧壁12和顶壁13)和锁定片18具有预定的刚性(例如JSK 7215的橡胶硬度计硬度HDA为85~95度),由能略微弹性变形的材料制成。具体而言,可以使用PP、PE、AES等热塑性合成树脂、热塑性弹性体、或者橡胶等。尤其优选的是使用半硬质或者硬质的热塑性树脂,更优选的是使用以烯烃系热塑性弹性体(TPO)为主体的材料。
另一方面,由于上方密封唇14u、下方密封唇14d、顶壁唇15、保持唇17、遮挡唇19也与室外侧侧壁11等的主体部一体地一起挤出成型,因此基本上由与主体部同种材料形成。但是,由于是与各种部件弹性接触的部位,因此,是比主体部柔软且能容易弹性变形的材料。具体而言,采用JSK 7215的橡胶硬度计硬度HDA为60~80度的材料。例如,优选的是使用以软性或者半硬质的热塑性树脂、或者烯烃系热塑性弹性体(TPO)为主体的材料。
内密封条10以从上方向门内板2的上缘凸缘2a覆盖的方式装载。此时,多个锁定爪2b利用焊接等在长边方向以等间隔接合在上缘凸缘2a,各锁定爪2b锁定在阶部11a,该阶部11a形成在内密封条10的室外侧侧壁11的内表面。同时,保持唇17与上缘凸缘2a弹性接触,从而内密封条10被稳定保持于门内板2。另外,遮挡唇19也与门内板2弹性接触,从而遮挡内密封条10的室内侧侧壁12与门内板2的间隙。
另一方面,上方密封唇14u及下方密封唇14d与窗板3弹性接触。由此,门内板2与窗板3的间隙被内密封条10遮挡。特别是,由于下方密封唇14d比上方密封唇14u壁厚,因此与窗板3的弹性接触压力比上方密封唇14u大。此外,上方密封唇14u和下方密封唇14d的外表面被低摩擦材料层14c包覆,从而窗板3能够一边与上方密封唇14u及下方密封唇14d弹性接触一边顺利(不产生异常噪声)地升降。
另外,顶壁唇15与门内饰板4弹性接触。由此,窗板与门内饰板4的间隙被内密封条10遮挡。此外,虽然未图示,但内密封条10的锁定片18插通锁定到从门内饰板4的内表面向下方一体形成的锁定板的锁定孔。由此,内密封条10相对于门内饰板4被稳定地固定。
端面壁16在与内密封条10的长边方向大致正交的平面方向,利用注射成型形成为具有预定宽度和长度(高度)的形状。具体而言,优选的是,对于端面壁16,在将通过挤出成型而形成的内密封条10的长边方向端部加压切割后,将所述长边方向端部插入到注射成型模具并利用注射成型形成在内密封条10的末端。但是,也可以在利用所述挤出成型而形成的内密封条10的末端,嵌入预先利用注射成型而形成的端面壁16。
所述端面壁16在侧视下被形成为包含被上方密封唇14u、室外侧侧壁11和顶壁唇15包围的范围,其上缘16b与将上方密封唇14u的末端14p与顶壁唇15的末端15p连接的线一致。端面壁16的上缘16b相对于顶壁唇15的末端15p形成在相同高度以下。由此,在长边方向看起来端面壁16不会从顶壁唇15的末端15p露出而具有一体感,内密封条10的外观良好。
端面壁16对于顶壁唇15的长边方向两端部作为肋发挥功能,为了提高顶壁唇15的长边方向两端部的形状保持性,至少与顶壁唇15的一部分一体地由接合部16j接合。在本实施方式1中,端面壁16与将其包围的上方密封唇14u、室外侧侧壁11、及顶壁唇15都一体地接合。所以,端面壁16由与上方密封唇14u、室外侧侧壁11、及顶壁唇15相同种类的材料形成。具体而言,优选的是,端面壁16使用与顶壁唇15相同程度的物理性质、JSK7215的橡胶硬度计硬度HAD为60~80度的材料,但也可以设定为低于顶壁唇15的硬度。作为使用的材料,优选的是使用以软性或者半硬质的热塑性树脂、或者烯烃系热塑性弹性体(TPO)为主体的材料。在本实施方式1中,端面壁16为大致平坦壁。
在将内密封条10装载于门内板2时,其长边方向两端部与玻璃滑槽5抵接。详细而言,在内密封条10的长边方向端部接合的端面壁16的上缘16b与所述内密封条10的主体部的长边方向末端相比,向接近玻璃滑槽的方向倾斜,在内密封条10装载于门内板2时,所述上缘16b与设置在玻璃滑槽5的室内侧侧壁52上的夹持唇54抵接。由此,由于即使由于内密封条10和玻璃滑槽5的尺寸偏差、安装偏差等,使得两者的接触角度、玻璃滑槽5与内密封条10的间隙的尺寸发生了变化,内密封条10也始终在上缘16b与所述玻璃滑槽5的夹持唇54抵接,确保一定的接触面积,因此,能够确保内密封条10与玻璃滑槽5的稳定的抵接状态,能够有效防止在两者之间产生间隙。
另外,由于对于顶壁唇15作为肋而起作用的端面壁16与顶壁唇15由接合部16j接合,因此,在长边方向两端部,顶壁唇15的形状保持性也会提高。由此,在使顶壁唇15与门内饰板4弹性接触时,能够防止顶壁唇15的长边方向两端部向根部侧卷入。而且,如果顶壁唇15与门内饰板4弹性接触并弯曲,那么端面壁16也会随此而变形。这样,利用该变形的反作用力,顶壁唇15在长边方向两端部的密封压力会提高。由此,能够有效防止在内密封条10与门内饰板4之间产生间隙。并且,由于端面壁16与上方密封唇14u也由接合部16k接合,因此,上方密封唇14u对于端面壁16作为肋而发挥作用,也提高端面壁16的形状保持性。而且,在端面壁16与玻璃滑槽5的夹持唇54抵接时,由于作为肋发挥作用的上方密封唇14u的反作用力,端面壁16与玻璃滑槽5的密封压力也会提高。
(实施方式2)
图5~图7示出内密封条的实施方式2。本实施方式2的内密封条20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与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1的内密封条10同样适用于车用的门1。所以,对于与本申请技术方案无关的构成即门1和玻璃滑槽5等,引用实施方式1的说明,对相同部件标注相同或者类似的附图标记,有时省略其说明。在图2~4所示的实施方式1的内密封条10中,对于各部位标注了附图标记11、11a、12、13、14c、14d、14u、14p、14p’、15、15p、16、16a、16b、16j、16k、17、18、19。与之相对,在图5~7所示的实施方式2的内密封条20中,对于与实施方式1的内密封条10对应的各部位标注类似的附图标记21、21a、22、23、24c、24d、24u、24p、24p’、25、25p、26、26a、26b、26j、26k、27、28、29。
在本实施方式2中,上方密封唇24u和下方密封唇24d也呈大致平坦的褶状,从室外侧侧壁21向斜上方突出。下方密封唇24d的壁厚略厚于上方密封唇24u,与上方密封唇24u相比,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小(角度略微接近水平)。顶壁唇25是在上下方向中央部弯折的截面“く”字形的褶状部件,从顶壁23向上方突出。上方密封唇24u和下方密封唇24d从主体部的突出量(末端24p、24p’高度位置)分别跨长边方向两端部大致一样。另一方面,顶壁唇25的低端部25s形成得比其他部位低。顶壁唇25的除了低端部25s的其他部位(长边方向中央部)从主体部的突出量(末端25p的高度位置)大致一样。
端面壁26在与内密封条20的长边方向正交的平面方向,被形成为具有预定宽度和长度(高度)的形状。具体而言,端面壁26在侧视下形成在被上方密封唇24u、室外侧侧壁21、和顶壁唇25包围的范围。此外,端面壁26沿着玻璃滑槽5的外表面形状,详细而言为设置在室内侧侧壁52上的夹持唇54的外表面形状弯曲。
另一方面,端面壁26的上缘26b相对于除了低端部25s的顶壁唇25的一定高度的末端25p位于相同高度以下。由此,与实施方式1同样,端面壁26在长边方向看起来不会从顶壁唇25的末端25p露出,内密封条20的外观良好。顶壁唇25的低端部25s使高度从顶壁唇25的末端25p去向端面壁26而缓缓变低,与端面壁26由接合部26j接合,在接合部26j的上方有端面壁26的一部分区域。在所述低端部25s的上方有被所述端面壁26的一部分区域和所述低端部25s的末端包围的空间。对于本实施方式的端面壁26和低端部25s,在将利用挤出成型而形成的内密封条20的长边方向端部加压切割后,将所述长边方向端部插入到注射成型模具并利用注射成型来形成。端面壁26和低端部25s的形成也可以不限于上述方法,在将利用挤出成型而形成的内密封条20的顶壁唇25的长边方向末端加压切割为低端部25s的形状后,将预先利用注射成型而形成的端面壁26嵌入到内密封条20的末端而使其与低端部25s成为一体。端面壁26与将其包围的上方密封唇24u、室外侧侧壁21、及顶壁唇25都一体地接合。
在将内密封条20装载于门内板2时,其长边方向两端部与玻璃滑槽5抵接。详细而言,内密封条20与在玻璃滑槽5的室内侧侧壁52上设置的夹持唇54抵接。此时,处于内密封条20的长边方向两端部的端面壁26与夹持唇54的外表面形状匹配地弯曲,端面壁26与玻璃滑槽5的夹持唇54可靠接触。由此,即使由于内密封条20和玻璃滑槽5的尺寸偏差、安装偏差等而使得两者的接触角度发生了变化,端面壁26也容易随此而变形,因此,能够确保内密封条20与玻璃滑槽5的稳定的抵接状态,能够有效防止在两者之间产生间隙。
另外,由于端面壁26与顶壁唇25的低端部25s接合,因此,在低端部25s中也提高顶壁唇25的形状保持性。由此,在使顶壁唇25与门内饰板4弹性接触时,能够防止顶壁唇25的低端部25s卷入到根部侧。而且,由于端面壁26与顶壁唇25接合,因此,如果顶壁唇25的低端部25s与门内饰板4弹性接触并弯曲,端面壁26也会随此而变形。这样,利用该变形的反作用力,低端部25s处的顶壁唇25的密封压力会提高。由此,能够有效防止在内密封条20与门内饰板4之间产生间隙。并且,端面壁26也与上方密封唇24u接合,因此,上方密封唇24u和端面壁26的形状保持性也会提高,内密封条20与玻璃滑槽5的密封压力也会提高。
另外,顶壁唇25的低端部25s比除了低端部25s之外的部位形成得低,与端面壁26由接合部26j接合。处于所述接合部26j的上方的端面壁26的一部分区域,与接合有作为肋发挥作用的所述顶壁唇25的区域相比容易变形。由此,在使内密封条20与玻璃滑槽5抵接时,即使端面壁26追随两者的偏差而从初始角度变形,该变形也会止步于比所述接合部26j靠上方且容易变形的端面壁26的一部分区域,在被所述一部分区域和所述低端部25s的末端包围的空间内变形。因此,由于所述变形不会在接合部26j传播并影响到顶壁唇25,避免顶壁唇25进行波动等变形,因此,内密封条20与门内饰板4的密封稳定。
(实施方式3)
图8~图10示出内密封条的实施方式3。本实施方式3的内密封条30也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与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1的内密封条10同样适用于车用的门1。所以,对于与本申请技术方案无关的构成即门1和玻璃滑槽5等,引用实施方式1的说明,对相同部件标注相同或者类似的附图标记并有时省略其说明。在图2~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1的内密封条10中,对于各部位标注了附图标记11、11a、12、13、14c、14d、14u、14p、14p’、15、15p、16、16a、16b、16j、16k、17、18、19。与之相对,在图8~10所示的实施方式3内密封条30中,对于与实施方式1的内密封条10对应的各部位标注了类似的附图标记31、31a、32、33、34c、34d、34u、34p、34p’、35、35p、36、36a、36b、36j、36k、37、38、39。
在本实施方式3中,上方密封唇34u和下方密封唇34d也呈大致平坦的褶状,从室外侧侧壁31向斜上方突出。下方密封唇34d的壁厚略厚于上方密封唇34u,与上方密封唇34u相比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小(角度略微接近水平)。顶壁唇35是在上下方向中央部弯折的截面“く”字形的褶状部件,从顶壁33向上方突出。上方密封唇34u和下方密封唇34d从主体部的突出量(末端34p、34p’高度位置)分别跨长边方向两端部大致一样。另一方面,顶壁唇35的低端部35s比除了低端部之外的部位形成得低。顶壁唇35的除了低端部35s之外的部位从主体部的突出量(末端高度35p位置)大致一样。
并且,端面壁36在与内密封条30的长边方向正交的平面方向,被形成为具有预定宽度和长度(高度)的形状。具体而言,端面壁36在侧视下除了被上方密封唇34u、室外侧侧壁31和顶壁唇35包围的范围之外,还超过顶壁唇35延伸到室内侧。详细而言,超过顶壁唇35到达顶壁33的宽度方向(短边方向)中央部。由此,端面壁36比实施方式2的端面壁26大,与玻璃滑槽5的抵接面积更大。此外,端面壁36沿着玻璃滑槽5的外表面形状,详细而言为设置在室内侧侧壁52上的夹持唇54的外表面形状弯曲。如上所述,由于与玻璃滑槽的接触面积大于实施方式2,因此,隔音性进一步提高。
另一方面,端面壁36的一部分区域向与顶壁唇35的接合部36j的上方突出。但是,端面壁36的上缘36b为顶壁唇35的除了低端部35s以外的部位的高度以下,端面壁36与上方密封唇34u、室外侧侧壁31、顶壁唇35、及顶壁33一体地接合。
在将内密封条30装载于门内板2时,其长边方向两端部与玻璃滑槽5抵接。详细而言,内密封条30与在玻璃滑槽5的室内侧侧壁52上设置的夹持唇54抵接。此时,在内密封条30的长边方向两端部接合的端面壁36与夹持唇54的外表面形状匹配地弯曲,端面壁36与玻璃滑槽5的夹持唇54可靠接触。由此,即使由于内密封条30和玻璃滑槽5的尺寸偏差、安装偏差等而使得两者的接触角度发生了变化,端面壁36也容易随此而变形,因此,能够确保内密封条30与玻璃滑槽5的稳定的抵接状态,能够有效防止在两者之间产生间隙。
另外,由于端面壁36与顶壁唇35的低端部35s接合,因此,在低端部35s中也提高顶壁唇35的形状保持性。由此,在使顶壁唇35与门内饰板4弹性接触时,能够防止顶壁唇35的低端部35s卷入到根部侧。而且,由于端面壁36与顶壁唇35的低端部35s接合,因此,如果顶壁唇35与门内饰板4弹性接触并弯曲,则端面壁36也会随此而变形。这样,利用该变形的反作用力,低端部35s处的顶壁唇35的密封压力会提高。由此,能够有效防止在内密封条30与门内饰板4之间产生间隙。并且,由于端面壁36还与上方密封唇34u及顶壁33接合,因此,上方密封唇34u和端面壁36的形状保持性也会提高,内密封条30与玻璃滑槽5的密封压力也会提高。
另外,顶壁唇35的低端部35s比除了低端部35s之外的部位形成得低,与端面壁36由接合部36j接合。处于所述接合部36j的上方的端面壁36的一部分区域,与接合有作为肋发挥功能的所述顶壁唇35的区域相比,容易变形。由此,在使内密封条30与玻璃滑槽5抵接时,即使端面壁36追随两者的偏差而从初始角度变形,该变形也会止步于比所述接合部36j靠上方且容易变形的端面壁36的一部分区域,在被所述一部分区域和所述低端部35s的末端包围的空间内变形。因此,由于所述变形不会在接合部36j传播并影响到顶壁唇35,避免顶壁唇35进行波动等变形,因此,内密封条30与门内饰板4的密封稳定。
(其他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举的内密封条包括由室外侧侧壁、室内侧侧壁、及顶壁构成的主体部,但在内密封条之中有的没有室内侧侧壁,即有的主体部由室外侧侧壁和顶壁构成。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举了设置有上下两层的密封唇的内密封条,但内密封条之中有的仅设置有1个密封唇。本发明也能够适用于这些内密封条。
在顶壁唇15的高度(末端高度位置)跨长边方向两端大致一样的实施方式1中,能够将端面壁16设定得低于顶壁唇15。在该情况下,端面壁16的存在不怎么明显,从而内密封条10的美观性好。
在实施方式1~3中,将顶壁唇设置在顶壁与室外侧侧壁接合的部分的外表面,但顶壁唇不限于该位置,只要是顶壁的外表面则设置在哪里都可以。
在实施方式1中,也可以如实施方式2、3所示,使端面壁16与玻璃滑槽5的外表面匹配一致地弯曲。反之,在实施方式2、3中,也可以将端面壁26、36形成为大致平坦。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也可以如实施方式3所示,端面壁16超过顶壁唇15向室内侧(顶壁13侧)延伸。
在实施方式1~3中,使端面壁与上方密封唇、室外侧侧壁、和顶壁唇都接合(实施方式3中还与顶壁接合),但也可以不一定与上方密封唇、室外侧侧壁(实施方式3中为顶壁)接合。另外,也可以与顶壁唇不整体地接合,而是仅在末端侧的一部分接合。
在实施方式1~3中,上方密封唇也可以不一定在与端面壁的接合部向室内侧倾斜。
在实施方式2~3中,将低端部的形状设置为从低端部以外的顶壁唇的末端去向端面壁而缓缓将高度变低的形状,但也可以设置为U形、V形的急剧变化的形状。低端部在端面壁与玻璃滑槽抵接时,能够形成对端面壁末端部分的变形进行接受的空间即可。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代表性的实施方式,但不限于此,在不脱离本发明要点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Claims (8)
1.一种内密封条,装载在包括窗板的车用门的室内侧的腰线上,长边方向的端部之中的至少一端部与装载在所述车用门上的玻璃滑槽抵接,长条的所述内密封条从一个端部跨另一个端部地在长边方向包括:
主体部,所述主体部至少具有室外侧侧壁、和与该室外侧侧壁的上缘一体地连结的顶壁;
至少1个密封唇,所述至少1个密封唇处于所述室外侧侧壁的外表面,与所述窗板弹性接触;以及
顶壁唇,所述顶壁唇处于所述顶壁的外表面,与门内饰板弹性接触,
在至少一个所述端部在与该长边方向交叉的方向具有端面壁,
该端面壁至少具有如下范围的大小:该范围被所述密封唇之中的处于最上方的密封唇、所述主体部、所述顶壁唇、和将所述密封唇的末端与所述顶壁唇的末端连接的线包围,且该端面壁具有端面壁与所述顶壁唇的长边方向端面的至少一部分一体地接合的接合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密封条,
所述端面壁的最高的上缘的高度为所述顶壁唇的末端的最高的末端的高度以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密封条,
所述顶壁唇具有与所述端面壁由所述接合部接合的低端部,所述低端部处的顶壁唇的末端的高度低于除了所述低端部之外的顶壁唇的末端的高度,所述端面壁的一部分区域处于所述接合部的上方。
4.如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所述的内密封条,
所述端面壁以端面壁的上缘向所述玻璃滑槽接近的方向倾斜。
5.如权利要求1至4的任一项所述的内密封条,
所述端面壁沿着所述玻璃滑槽的外表面形状弯曲。
6.如权利要求1至5的任一项所述的内密封条,
所述端面壁与所述顶壁唇相比向室内侧延伸。
7.如权利要求1至6的任一项所述的内密封条,
所述端面壁与所述密封唇的长边方向端面也一体地接合,
所述密封唇在与所述端面壁的接合部向室内侧倾斜。
8.一种车用门的密封构造,在车用门中,在室内侧的腰线上装载有内密封条,沿着窗板的两侧缘升降轨迹在上下方向装载有玻璃滑槽以便引导该窗板的升降,所述内密封条的长边方向的端部之中至少一个端部与所述玻璃滑槽抵接,在所述车用门的密封构造中,使用权利要求1至7的任一项所述内密封条作为所述内密封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6-028025 | 2016-02-17 | ||
JP2016028025 | 2016-02-17 | ||
JP2017020258A JP6747999B2 (ja) | 2016-02-17 | 2017-02-07 | インナウエザーストリップと、これを用いた車両用ドアのシール構造 |
JP2017-020258 | 2017-02-07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089123A true CN107089123A (zh) | 2017-08-25 |
CN107089123B CN107089123B (zh) | 2020-09-15 |
Family
ID=595595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087498.3A Active CN107089123B (zh) | 2016-02-17 | 2017-02-17 | 内密封条和使用该内密封条的车用门的密封构造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286768B2 (zh) |
CN (1) | CN107089123B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835152A (zh) * | 2017-11-28 | 2019-06-04 |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 车辆用车门的密封构造 |
CN110091698A (zh) * | 2018-01-30 | 2019-08-06 |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 外密封条 |
CN111422047A (zh) * | 2020-04-22 | 2020-07-17 |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玻璃导槽密封条及密封系统 |
CN112172487A (zh) * | 2019-07-04 | 2021-01-05 | 东海兴业株式会社 | 车辆用门密封件 |
CN114161915A (zh) * | 2020-09-11 | 2022-03-11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隔音结构以及车辆用部件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715016B2 (ja) * | 2016-02-04 | 2020-07-01 | 西川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車用ドアのシール構造 |
US10272756B2 (en) * | 2016-03-10 | 2019-04-30 | Honda Motor Co., Ltd. | Vehicle door assembly, and methods of use and manufacture thereof |
JP6700900B2 (ja) * | 2016-03-28 | 2020-05-27 | 西川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車ドア用シール材 |
JP7232601B2 (ja) * | 2018-09-13 | 2023-03-03 | 西川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車用ドアのシール構造 |
US10889171B2 (en) * | 2018-10-05 | 2021-01-12 | Honda Motor Co., Ltd. | Vehicle door assembly with weatherstrip and methods of use and manufacture thereof |
FR3139296A1 (fr) * | 2022-09-02 | 2024-03-08 | Psa Automobiles Sa | Dispositif d’étanchéité pour vitre coulissante de véhicule automobile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583359A1 (fr) * | 1985-06-12 | 1986-12-19 | Renault | Dispositif de recuperation d'eau pour systeme d'etancheite de vitre mobil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
US6966601B2 (en) * | 2002-08-09 | 2005-11-22 | Tokai Kogyo Co., Ltd. | Weather strip for a vehicle door |
CN103171412A (zh) * | 2011-12-22 | 2013-06-26 | 西川橡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汽车门的密封装置 |
CN104924880A (zh) * | 2014-03-18 | 2015-09-23 |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 门内部密封条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817336A (en) * | 1987-05-30 | 1989-04-04 | Toyoda Gosei Co., Ltd. | Glass run connecting corner piece |
US4894954A (en) * | 1987-12-24 | 1990-01-23 | Toyoda Gosei Co., Ltd. | Weather strip for vehicle |
DE4331790C2 (de) * | 1993-09-18 | 1996-02-08 | Daimler Benz Aerospace Ag | Einrichtung zur Vermeidung von Quietschgeräuschen durch eine Dichtung an einer Fensterscheibe |
US5561003A (en) * | 1994-11-30 | 1996-10-01 | Nicholas Plastics, Inc. | Molding |
US6070364A (en) * | 1997-02-13 | 2000-06-06 | Schlegel Corporation | Flush glass seal insert with a belt-line extension |
US6119406A (en) * | 1998-12-16 | 2000-09-19 | Patent Holding Company | Door trim panel assembly and plastic inner panel for use therein |
US6502832B2 (en) * | 2000-01-27 | 2003-01-07 | Toyoda Gosei Co., Ltd. | Automotive seal component for vehicle door |
JP2001260661A (ja) * | 2000-03-23 | 2001-09-26 | Toyoda Gosei Co Ltd | 自動車ドアのガラスインナウエザストリップの取付構造 |
JP3717877B2 (ja) * | 2002-09-06 | 2005-11-16 | 東海興業株式会社 | 車両用インナーベルトモール、及びその取付構造 |
US7536830B2 (en) * | 2006-08-08 | 2009-05-26 | Cooper-Standard Automotive Inc. | Inner belt attached to door inner trim panel |
JP5556964B2 (ja) * | 2011-06-23 | 2014-07-23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両用ドア構造 |
EP2692566B1 (en) * | 2012-08-01 | 2018-10-10 | Henniges Automotive Sealing Systems North America, Inc. | Dual end cap for a seal assembly |
JP6198063B2 (ja) * | 2014-07-03 | 2017-09-20 |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 ドアトリム取付構造 |
KR101619413B1 (ko) * | 2014-11-25 | 2016-05-10 |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 차량용 도어 트림과 도어 인너 벨트의 모듈화 구조 |
JP6715016B2 (ja) * | 2016-02-04 | 2020-07-01 | 西川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車用ドアのシール構造 |
-
2017
- 2017-02-16 US US15/434,368 patent/US10286768B2/en active Active
- 2017-02-17 CN CN201710087498.3A patent/CN10708912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583359A1 (fr) * | 1985-06-12 | 1986-12-19 | Renault | Dispositif de recuperation d'eau pour systeme d'etancheite de vitre mobil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
US6966601B2 (en) * | 2002-08-09 | 2005-11-22 | Tokai Kogyo Co., Ltd. | Weather strip for a vehicle door |
CN103171412A (zh) * | 2011-12-22 | 2013-06-26 | 西川橡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汽车门的密封装置 |
CN104924880A (zh) * | 2014-03-18 | 2015-09-23 |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 门内部密封条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835152A (zh) * | 2017-11-28 | 2019-06-04 |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 车辆用车门的密封构造 |
CN109835152B (zh) * | 2017-11-28 | 2022-05-31 |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 车辆用车门的密封构造 |
CN110091698A (zh) * | 2018-01-30 | 2019-08-06 |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 外密封条 |
CN112172487A (zh) * | 2019-07-04 | 2021-01-05 | 东海兴业株式会社 | 车辆用门密封件 |
CN112172487B (zh) * | 2019-07-04 | 2023-11-21 | 东海兴业株式会社 | 车辆用门密封件 |
CN111422047A (zh) * | 2020-04-22 | 2020-07-17 |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玻璃导槽密封条及密封系统 |
CN114161915A (zh) * | 2020-09-11 | 2022-03-11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隔音结构以及车辆用部件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089123B (zh) | 2020-09-15 |
US10286768B2 (en) | 2019-05-14 |
US20170232827A1 (en) | 2017-08-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089123A (zh) | 内密封条和使用该内密封条的车用门的密封构造 | |
JP6252866B2 (ja) | 自動車用ガラスラン | |
CN107548364B (zh) | 用于车辆窗户的滑槽密封件以及用于车辆侧门的密封组件 | |
JP5610308B2 (ja) | ガラスラン | |
US8726576B2 (en) | Glass run channel assembly | |
CN102536057A (zh) | 窗玻璃单元及其生产方法 | |
CN107054022A (zh) | 车门 | |
JP2013249017A (ja) | ドアトリム上部構造 | |
TW200950999A (en) | Frame garnish mounting structure | |
JP2017144990A (ja) | インナウエザーストリップと、これを用いた車両用ドアのシール構造 | |
JP6224885B2 (ja) | ベルトモール取付構造 | |
JP2014113926A (ja) | ウインドウモジュール | |
US20240399843A1 (en) | Encapsulated fixed window module for a motor vehicle | |
US9174591B2 (en) | Roof molding | |
CN114228453B (zh) | 车窗玻璃导轨结构、车门和汽车 | |
JP4964563B2 (ja) | 自動車ドアのシール構造 | |
JP6443079B2 (ja) | ウェザストリップの取り付け構造 | |
US10974678B2 (en) | Instrument panel structure | |
GB2421268A (en) | Sealing, trimming and finishing strips and vehicle doors incorporating such strips | |
JP2019214330A (ja) | 自動車用ドアウエザーストリップ | |
CN208452757U (zh) | 用于天窗框架的连接结构、天窗框架及车辆 | |
JP2013154803A (ja) | 自動車用ガラスラン | |
JP4264723B2 (ja) | 車両用窓ガラス取付構造 | |
US20240123803A1 (en) | Encapsulated fixed window module for a motor vehicle | |
CN112406493B (zh) | 一种车门总成及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