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83616B - 一种用于大圆机的接线工具及接线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大圆机的接线工具及接线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083616B CN107083616B CN201710302296.6A CN201710302296A CN107083616B CN 107083616 B CN107083616 B CN 107083616B CN 201710302296 A CN201710302296 A CN 201710302296A CN 107083616 B CN107083616 B CN 10708361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iring
- rod piece
- elastic
- bar
- hoo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9940 knitt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29920002334 Spandex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20000728 polyester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759 spandex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1426407 Umbrina coroide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44000144992 flock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748 scrat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93 scratch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53 texti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 Y02P70/62—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related technologies for production or treatment of textile or flexible materials or products thereof, including footwea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创造公开了一种用于大圆机的接线工具,包括第一杆件、第二杆件和将第一杆件与第二杆件连接的弹性件,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远离弹性件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勾部和第二勾部,能够提供接线的基准,使接线工作简便。同时,提供一种应用接线工具的接线方法,包括勾线步骤、勾布步骤、套线步骤和连线步骤,能够节省接线时间,使大圆机迅速恢复工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涉及纺织接线工具,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大圆机的接线工具及接线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大圆机用于进行筒式织物的编织,如图1所示,现有的大圆机首先将纱线23从砂筒24上解绕,然后将纱线23输送至的大圆机的织针22处,大圆机上的织针22在往复勾连纱线23的同时绕大圆机中心旋转,将纱线23编织成筒状的织物21,织物21在大圆机的底部收集,织针22的运动规律参见图2所示步骤1到10。纱线23在编织成织物21的过程中处于高速运动状态,纱线23与大圆机的零部件,尤其是织针22发生剧烈摩擦。
当纱线23上存在瑕疵时纱线23很容易出现断开,如不及时将纱线23重新连接,大圆机织出的织物21上就会缺少纱线23,影响织物21的品质。虽然大圆机能够通过设置报警装置发现纱线23断开的情况,但是由于机械运动的惯性,大圆机仍会运转一段时间,织物21上断开的线头难以被找到,也就不容易找到用于接线的基准,并且大圆机上可供接线的操作空间十分狭小,这都使接线工作耗费大量时间,降低了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创造旨在解决上述所提及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大圆机的接线工具,提供接线的基准,使接线工作简便,同时,提供一种接线方法,能够节省接线时间,使大圆机迅速恢复工作。
本发明创造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大圆机的接线工具,包括第一杆件、第二杆件和将第一杆件与第二杆件连接的弹性件,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远离弹性件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勾部和第二勾部。
优选的,第一杆件冲压成型,第一杆件的厚度为0.3~0.5mm。
优选的,第一勾部远离第一杆件的一侧设置有倒角部。
优选的,第一杆件设置有第三杆件,第三杆件与第一杆件铰接,第一杆件、第一勾部和第三杆件形成封闭空腔。
进一步的,第三杆件远离第一杆件的一端设置有永磁块。
优选的,第一杆件设置有用于连接弹性件的安装部,安装部为半环或通孔。
优选的,弹性件为弹簧、橡胶条或橡胶圈。
一种接线方法,使用上述任一一种用于大圆机的接线工具进行接线操作,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准备步骤,准备一段弹性线,并将弹性线对折;
勾线步骤,第一勾部由下至上从大圆机的织针之间穿过,然后与弹性线的对折部位连接;
勾布步骤,第一勾部将弹性线牵引至织针下侧,第二勾部在弹性件保持受拉状态下勾住织物;
套线步骤,将织针上方的弹性线套于若干织针的针钩内;
连线步骤,将弹性线远离第一勾部的一侧与纱线连接。
优选的,弹性线含有氨纶丝或涤纶丝。
优选的,准备步骤中还需使用毛刷将织针的针钩打开。
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一种用于大圆机的接线工具用于形成纱线连接的基准,避免因寻找织物上的断线而延长接线时间;通过设置第一勾部,简化纱线与接线工具的连接;通过设置第二勾部将接线工具与织物连接,对纱线提供拉力,使纱线能随大圆机的运转进行移动;通过设置第一杆件、第二杆件和弹性件便于将接线工具从织物上拆下;通过将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冲压成型,节省加工时间,降低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的厚度,方便接线工具从织针之间穿过;通过设置倒角部避免第一勾部从织针之间贯穿时发生卡滞;通过设置第三杆件避免纱线从第一勾部松脱;通过设置永磁块,保证第三杆件与第一勾部形闭合空间,避免第三杆件活动无法防止纱线松脱。
一种接线方法通过弹性线与接线工具连接,代替纱线与接线工具连接,避免用手扯动纱线与接线工具连接,避免纱线在接线工作中再次断开;通过勾线步骤、勾布步骤使弹性线与织物固定,节省接线时间,使大圆机能够迅速恢复工作。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创造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
图1 为一种现有大圆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大圆机的织针工作原理图;
图3为本发明创造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创造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创造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6 为本发明创造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7 为本发明创造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现有的大圆机,包括机体,机体一侧设置有缠绕了纱线23的纱筒24,纱线23引至机体的上方,机体中部有用于进行编织的织针22,织针22会沿着大圆机的中心旋转同时将纱线23编织成织物21,机体的底部收集已经织成筒的织物21。
如图2所示,织针22按步骤1到10的工作顺序将纱线23编织成织物21。由于织针22工作时沿大圆机的中心带高速旋转。一旦纱线23断开,则很难找到断线位置,并且大圆机上密布了织针22,接线空间十分狭小,不利于操作,使得接线工作耗时时间长,影响了大圆机的生产效率。
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大圆机的接线工具,形成纱线23连接的基准,避免因寻找织物21上的断线位置而延长接线时间。
具体的,如图3所示,接线工具包括第一杆件11、第二杆件12和将第一杆件11与第二杆件12连接的弹性件13,第一杆件11和第二杆件12远离弹性件13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勾部14和第二勾部15。
纱线23与第一勾部14通过简单的打结即可连接,不需要将纱线23多次缠绕来防止松脱,因而简化了纱线23与接线工具的连接,设置第二勾部15将接线工具与织物24连接,可以使接线工具与织物24直接勾住,对纱线23提供拉力,使纱线23能随大圆机的运转进行移动。
第二勾部15可以设置有锥端16,方便与织物21连接,同时避免划伤织物21。
为方便对接线工具操作,第一杆件11冲压成型,第一杆件11的厚度为0.3~0.5mm,既便于从狭小缝隙间穿过,又容易制造,成本低廉。
进一步的,为避免纱线23从第一勾部14松脱,如图4所示,第一杆件11设置有第三杆件17,第三杆件17与第一杆件11铰接,第一杆件11、第一勾部14和第三杆件17形成封闭空腔。
作为以上方案的进一步拓展,如图5所示,第三杆件17设置有永磁块18,使第三杆件17与第一勾部14保持闭合,结构易于实现且非常实用。
弹性件13可以为弹簧、橡胶条或橡胶圈,使接线工具易于调整,拆装方便。
为方便将弹性件13与第一杆件11和第二杆件12连接,如图6所示,第一杆件11设置有用于连接弹性件13的安装部19,安装部19为半环或通孔。
为避免接线工具使用中卡滞,第一勾部14远离第一杆件11的一侧设置有倒角部20。
一种接线方法,使用上述任一一种用于大圆机的接线工具进行接线操作,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准备步骤,准备一段弹性线,并将弹性线对折,以代替原有的纱线23,无需用手扯动纱线23与接线工具连接,避免在接线过程中纱线23因弹性不足再次断开。
勾线步骤,第一勾部14由下至上从大圆机的织针22之间穿过,然后与弹性线的对折部位连接,无需将弹性线与第一勾部用打结方式连接,因而节省操作时间。如果使用带第三杆件17的接线工具,还需要将第三杆件17打开和关闭以使弹性线套在第一勾部14。
勾布步骤,第一勾部14将弹性线牵引至织针22下侧,第二勾部15在弹性件13保持受拉状态下勾住织物21,相当于弹性线与织物21连接在一起,大圆机重新开始工作时,弹性线随织物21一起移动,不需要再寻找断线位置,不需要与断线连接,因而节省接线时间。
套线步骤,将织针22上方的弹性线套于若干织针22的针钩内,使得弹性线在大圆机重新开始工作时,被织针22按正常编织规律编织。
连线步骤,将弹性线远离第一勾部14的一侧与纱线23连接。将纱线23与弹性线以打结的形式连接或者采用专用的捻线盒粘结,纱线23随弹性线一起被织针22编织。
作为以上方案的进一步拓展,弹性线含有氨纶丝或涤纶丝,具有良好的弹性。
作为以上方案的进一步拓展,为方便进行套线步骤的操作,准备步骤中还需使用毛刷将织针22的针钩打开,同时打开针钩的过程还使织针22处的毛絮被清除,进行接线工作时视线不受干扰。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而并非对其进行限制,凡未脱离本发明创造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创造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用于大圆机的接线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接线工具进行接线操作,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准备步骤,准备一段弹性线,并将弹性线对折;
勾线步骤,第一勾部(14)由下至上从大圆机的织针(21)之间穿过,然后与弹性线的对折部位连接;
勾布步骤,第一勾部(14)将弹性线牵引至织针(21)下侧,第二勾部(15)在弹性件(13)保持受拉状态下勾住织物;
使用毛刷将织针(21)的针钩打开;
套线步骤,将织针(21)上方的弹性线套于若干织针(21)的针钩内;
连线步骤,将弹性线远离第一勾部(14)的一侧与纱线(22)连接;
其中,所述接线工具包括第一杆件(11)、第二杆件(12)和将第一杆件(11)与第二杆件(12)连接的弹性件(13),第一杆件(11)和第二杆件(12)远离弹性件(13)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勾部(14)和第二勾部(15),所述第一杆件(11)冲压成型,第一杆件(11)的厚度为0.3~0.5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大圆机的接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线含有氨纶丝或涤纶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大圆机的接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勾部(14)远离第一杆件(11)的一侧设置有倒角部(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大圆机的接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件(11)设置有第三杆件(17),第三杆件(17)与第一杆件(11)铰接,第一杆件(11)、第一勾部(14)和第三杆件(17)形成封闭空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大圆机的接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杆件(17)远离第一杆件(11)的一端设置有永磁块(1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大圆机的接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件(11)设置有用于连接弹性件(13)的安装部(19),安装部(19)为半环或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大圆机的接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13)为弹簧、橡胶条或橡胶圈。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302296.6A CN107083616B (zh) | 2017-05-02 | 2017-05-02 | 一种用于大圆机的接线工具及接线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302296.6A CN107083616B (zh) | 2017-05-02 | 2017-05-02 | 一种用于大圆机的接线工具及接线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083616A CN107083616A (zh) | 2017-08-22 |
CN107083616B true CN107083616B (zh) | 2023-05-30 |
Family
ID=596123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302296.6A Active CN107083616B (zh) | 2017-05-02 | 2017-05-02 | 一种用于大圆机的接线工具及接线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083616B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005708B2 (ja) * | 1996-03-21 | 2000-02-07 | クロバー株式会社 | 輪 針 |
JPH10168718A (ja) * | 1996-12-02 | 1998-06-23 | Yoko Kageyama | 編目ループが外れないようにしたスライド式編目ひら い具 |
US6983627B1 (en) * | 2005-07-09 | 2006-01-10 | Eley-Holden-Sotnik Katherine M | Elastic circular knitting needle |
CN202898709U (zh) * | 2012-11-16 | 2013-04-24 | 黄山市黟县顺林竹艺有限公司 | 钩针 |
CN206680672U (zh) * | 2017-05-02 | 2017-11-28 | 广州锦兴纺织漂染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大圆机的接线工具 |
-
2017
- 2017-05-02 CN CN201710302296.6A patent/CN107083616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083616A (zh) | 2017-08-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607324B2 (en) | Jacquard device to selectively shift thread guides in a textile machine | |
CN102383250B (zh) | 编织物的起针方法 | |
WO2019149025A1 (zh) | 绳绣面料的编织方法 | |
CN109371584B (zh) | 一种缝制送线装置 | |
CN214736606U (zh) | 一种纺织生产加工用缝纫机针头穿线设备 | |
CN107083616B (zh) | 一种用于大圆机的接线工具及接线方法 | |
CN102191626A (zh) | 一种表面绕设有缠绕体的复合织带及其编织方法 | |
CN204570227U (zh) | 一种电动回线刺绣针线盒 | |
CN206680672U (zh) | 一种用于大圆机的接线工具 | |
CN202023053U (zh) | 横机织领断纱自停装置 | |
CN110775713A (zh) | 一种新型纱线筒固定结构 | |
CN207738943U (zh) | 一种纱线架 | |
CN215800143U (zh) | 一种生产纺织纱线防打结梳理设备 | |
JP4166531B2 (ja) | 経編毛羽糸、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使った編、織り地 | |
CN208965174U (zh) | 一种针织机针织轨道调节装置 | |
CN206070110U (zh) | 一种用于织布的钩针 | |
TWI695916B (zh) | 單針兩面圓編織機之餵紗裝置 | |
CN204780072U (zh) | 一种纺织线定位装置 | |
CN219157167U (zh) | 一种缝纫机的线勾 | |
CN104790134A (zh) | 一种新型穿针器 | |
CN201058919Y (zh) | 电脑绣花机绣线保护装置 | |
CN216426323U (zh) | 一种基于纺织面料线缠绕装置 | |
CN210657366U (zh) | 一种纺织缝编机用往复式线辊架 | |
CN2444968Y (zh) | 台式直钩针缝盘机传动机构 | |
CN209383180U (zh) | 一种新型纺织机械防夹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