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71796B - 一种基于beam的传输控制方法及其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beam的传输控制方法及其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071796B CN107071796B CN201710007944.5A CN201710007944A CN107071796B CN 107071796 B CN107071796 B CN 107071796B CN 201710007944 A CN201710007944 A CN 201710007944A CN 107071796 B CN107071796 B CN 10707179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gnal transmission
- reference signal
- transmission mode
- distance information
- equip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8—Cell structures using beam steer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beam的传输控制方法及其设备。所述方法包括:第一设备获取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测量信息,所述测量信息包括距离信息和/或参考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所述第一设备选择与所述测量信息对应的信号传输方式;所述第一设备采用所述信号传输方式进行信号传输。采用本发明实施例,可根据测量信息选择合适的信号传输方式进行信号传输,有利于提高信号传输质量和减少时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beam的传输控制方法及其设备。
背景技术
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fifth-generation,5G)新的无线技术(New Radio,NR)中,使用高频进行信号传输时,其传输路径穿透损耗等较大,覆盖范围较小。为了提高覆盖范围,5G通信一般采用多个波束(beam)的传输方式提升信号强度,即采用同一时间将所有发送功率集中在一个beam上,一个beam只覆盖一个方向。例如,采用一个beam在不同的4个单位时间覆盖360度,则该beam在每个单位时间只需要覆盖90度方向,这样覆盖半径能增大。
目前,基于单beam的传输方式即全向传输方式,可以同时覆盖整个方向,但各个方向的覆盖半径较小。基于多beam的传输方式的覆盖半径较大,但每个beam需要在不同的时间轮询,会带来一定的时延。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传输方式,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beam的传输控制方法及其设备,以期选择合适的信号传输方式进行信号传输,提高信号传输质量和减少时延。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beam的传输控制方法,包括:
第一设备获取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测量信息,所述测量信息包括距离信息和/或参考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
所述第一设备选择与所述测量信息对应的信号传输方式;
所述第一设备采用所述信号传输方式进行信号传输。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第一设备,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测量信息,所述测量信息包括距离信息和/或参考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
选择单元,用于选择与所述测量信息对应的信号传输方式;
传输单元,用于采用所述信号传输方式进行信号传输。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第一设备,所述第一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存储器中存储一组程序,且处理器用于调用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使得第一设备执行第一方面的部分或全部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设备通过获取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测量信息,所述测量信息包括距离信息和/或参考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然后选择与所述测量信息对应的信号传输方式,最后采用所述信号传输方式进行信号传输,通过获取的测量信息选择合适的信号传输方式进行信号传输,有利于提高信号传输质量和减少时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本领域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beam的传输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beam的传输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基于beam的传输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基于beam的传输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获取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选择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获取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选择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照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beam的传输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基于beam的传输控制方法,具体包括步骤S101~S103。
S101、第一设备获取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测量信息。
具体的,第一设备获取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测量信息,所述测量信息包括距离信息和/或参考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可以为基站或用户终端,第二设备可以为基站或用户终端,即当第一设备为基站时,第二设备可以是基站,也可以是用户终端;当第一设备为用户终端时,第二设备可以是基站,也可以是用户终端。本发明实例中的测量信息包括距离信息和/或参考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以第一设备为基站,第二设备为用户终端为例,基站可以获取该基站与用户终端之间的测量信息,例如该基站与该用户终端之间距离信息。本发明实施例中,参考信号是由第二设备所发送,第一设备接收到该参考信号后,可以确定该参考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
S102、所述第一设备选择与所述测量信息对应的信号传输方式。
具体的,所述第一设备选择与所述测量信息对应的信号传输方式。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包括两种选择方式:第一种,根据该测量信息选择单beam的信号传输方式和/或多beam的信号传输方式,在采用多beam的信号传输方式进行信号传输时,选择与所述测量信息对应的beam信号的宽度以及同时扫描的beam数量;第二种,在采用单beam的信号传输方式进行信号传输时信号传输失败的情况下,采用多beam的信号传输方式进行信号传输并选择与所述测量信息对应的beam信号的宽度以及同时扫描的beam数量。在第一种方式下,第一设备可以将测量信息与预设阈值范围进行比较,选择相应的信号传输方式,当采用多beam的信号传输方式进行信号传输时,选择与所述测量信息对应的beam信号的宽度以及同时扫描的beam数。本发明实施例中,beam信号的宽度即为beam信号的覆盖角度,同时扫描的beam的数量为同时进行信号发送的beam的数量。
S103、所述第一设备采用所述信号传输方式进行信号传输。
具体的,所述第一设备采用所述信号传输方式进行信号传输。例如,用户终端作为第一设备,该用户终端可以采用所选择的信号传输方式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又如,基站作为第一设备,该基站可以采用所选择的信号传输方式发送寻呼(paging)消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设备通过获取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测量信息,所述测量信息包括距离信息和/或参考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然后选择与所述测量信息对应的信号传输方式,最后采用所述信号传输方式进行信号传输,通过获取的测量信息选择合适的信号传输方式进行信号传输,有利于提高信号传输质量和减少时延。
请参照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beam的传输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基于beam的传输控制方法,具体包括步骤S201~S204。
S201、第一设备采用单beam信号传输方式进行信号传输。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第一设备为基站或用户终端;该第二设备为基站或用户终端。第一设备可以先使用单beam信号传输方式即全向天线发送,发送次数可以预先设置,例如设置发送次数为1或2,如果单beam发送的方式在预设次数范围内发送失败,则采用多beam信号传输方式进行信号传输,并设置相应的传输参数。例如,第一设备为用户终端,用户终端发送随机接入码,或者是第一设备为基站,由基站发送paging消息。对于第一设备而言,第一设备如果能采用单beam信号传输方式发送随机接入码或者是paging消息,且能够发送成功,则可以避免了使用多beam信号传输方式带来的时延,若进行采用单beam信号传输方式发送失败,则这时可以再选择多beam信号传输方式进行传输,并设置响应的传输参数如beam信号的宽度以及同时扫描的beam数量。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在不考虑设备复杂度的情况下,也可以是采用如下发送进行发送:首先,采用单beam的方式进行发送,若发送失败,则采用beam宽度递减的方式,如,以覆盖360度、180度、90度…….1度进行宽度变化,直到采用的beam宽度能够确保信号发送成功为止。
S202、第一设备获取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测量信息。
具体的,第一设备获取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测量信息,该测量信息包括距离信息和/或参考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测量信息为参考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时,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获取: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然后根据该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确定该参考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本发明实施例中,若第一设备是用户终端,第二设备是基站,则参考信号可以是基站发送的小区参考信号(Cell Reference Signal,CRS),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CSI-RS),发现参考信号(Discovery Reference Signal,DRS),主同步信号(Primary SynchronizationSignal,PSS)/辅同步信号(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SSS)等一种或多种的组合。若第一设备是基站,第二设备是用户终端,则参考信号可以是用户终端发送的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Signal,SRS)等一种或多种的组合。若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均为用户终端,则参考信号可以是与sidelink相关的参考信号,例如Sidelink同步信号(Sidelink SynchronizationSignals),物理Sidelink发现信道(Physical Sidelink Discovery Channel,PSDCH),Sidelink解调参考信号(sidelink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s)等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若测量信息为距离信息,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获取: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和广播信息,并由第一设备根据该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和该广播信息所包含的参考信号的发送功率,确定该第一设备与该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信息。例如,若第一设备为用户终端,第二设备为基站,参考信号可以是基站发送的CRS,CSI-RS,DRS,PSS/SSS等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广播信息即基站发送的包含基站参考信号发送功率的广播信息,可以包括在物理广播信道(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PBCH)的主系统模块(Master Informationblock,MIB)和系统信息块(system Information block,SIB)中。又如,若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都为用户终端,则参考信号可以是与sidelink相关的参考信号,例如Sidelink同步信号,PSDCH,Sidelink解调参考信号等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广播信息为物理Sidelink广播信道(Physical Sidelink Broadcast Channel),包含用户终端参考信号发送功率。
可选的,若测量信息为距离信息,则基站可以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随机接入请求,该随机接入请求携带该基站与该用户终端之间的距离信息。或者是,基站可以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上行调度请求,该上行调度请求携带该基站与该用户终端之间的距离信息。
S203、若所述信号传输失败,所述第一设备采用多beam信号传输方式进行信号传输,并选择与所述测量信息对应的beam信号的宽度以及同时扫描的beam数量。
具体的,若所述信号传输失败,第一设备采用多beam信号传输方式进行信号传输,并选择与所述测量信息对应的beam信号的宽度以及同时扫描的beam数量。其中,beam信号的宽度即为beam信号的覆盖角度,同时扫描的beam的数量为同时进行信号发送的beam的数量。
S204、所述第一设备采用所述信号传输方式进行信号传输。
具体的,所述第一设备采用所述信号传输方式进行信号传输。例如,用户终端作为第一设备,该用户终端可以采用所选择的信号传输方式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又如,基站作为第一设备,该基站可以采用所选择的信号传输方式发送paging消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设备通过采用单beam信号传输方式进行信号传输,然后获取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测量信息,所述测量信息包括距离信息和/或参考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若所述信号传输失败,所述第一设备采用多beam信号传输方式进行信号传输,并选择与所述测量信息对应的beam信号的宽度以及同时扫描的beam数量,最后采用所述信号传输方式进行信号传输,通过获取的测量信息选择合适的信号传输方式进行信号传输,有利于提高信号传输质量和减少时延。
请参照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基于beam的传输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种基于beam的传输控制方法具体包括步骤S301~S307。
S301、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和广播信息。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第一设备为基站或用户终端;该第二设备为基站或用户终端。第一设备可以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和广播信息。例如,若第一设备为用户终端,第二设备为基站,参考信号可以是基站发送的CRS,CSI-RS,DRS,PSS/SSS等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广播信息即基站发送的包含基站参考信号发送功率的广播信息,可以包括在物理广播信道(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PBCH)的主系统模块(Master Informationblock,MIB)和系统信息块(system Information block,SIB)中。又如,若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都为用户终端,则参考信号可以是与sidelink相关的参考信号,例如Sidelink同步信号,PSDCH,Sidelink解调参考信号等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广播信息为物理Sidelink广播信道,包含用户终端参考信号发送功率。
S302、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和所述广播信息所包含的所述参考信号的发送功率,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信息。
具体的,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和所述广播信息所包含的所述参考信号的发送功率,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信息。其中,距离与发送功率-接收功率的差值成正比。
可选的,第一设备为基站,第二设备为用户终端时,基站可以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随机接入请求,该随机接入请求携带该基站与该用户终端之间的距离信息。或者是,基站可以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上行调度请求,该上行调度请求携带该基站与该用户终端之间的距离信息。
S303、第一设备判断所述距离信息所属的预设阈值范围。
具体的,第一设备判断该距离信息所属的预设阈值范围。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预设三个预设阈值范围,如第四阈值范围为D<d1,第五阈值范围为d1≤D<d2,第六阈值范围为D≥d2。
S304、若所述距离信息属于第四预设阈值范围,所述第一设备选择单beam信号传输方式。
具体的,若该距离信息D1<d1,则该距离信息属于第四预设阈值方位,第一设备选择单beam信号传输方式。
S305、若所述距离信息属于第五预设阈值范围,所述第一设备选择单beam信号传输方式,若所述信号传输失败,则所述第一设备进一步选择多beam信号传输方式并选择与所述距离信息对应的beam信号的宽度以及同时扫描的beam数量。
具体的,若该距离信息d1≤D1<d2,则该距离信息属于第五预设阈值范围,第一设备首选选择单beam信号传输方式,如果信号传输成功,则不再进行传输方式选择,否则,信号传输失败,第一设备会进一步选择多bean信号传输方式并选择与所述距离信息对应的beam信号的宽度以及同时扫描的beam数量。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在选择单beam信号传输方式的同时预设传输次数,达到预设传输之后,再进一步选择多beam信号传输方式。其中,beam信号的宽度即为beam信号的覆盖角度,同时扫描的beam的数量为同时进行信号发送的beam的数量。
S306、若所述距离信息属于第六预设阈值范围,所述第一设备选择多beam信号传输方式,并选择与所述距离信息对应的beam信号的宽度以及同时扫描的beam数量。
具体的,若该距离信息D1≥d2,则该距离信息属于第六预设阈值范围,第一设备多beam信号传输方式,并选择与所述距离信息对应的beam信号的宽度以及同时扫描的beam数量。
S307、所述第一设备采用所述信号传输方式进行信号传输。
具体的,所述第一设备采用所述信号传输方式进行信号传输。例如,用户终端作为第一设备,该用户终端可以采用所选择的信号传输方式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又如,基站作为第一设备,该基站可以采用所选择的信号传输方式发送paging消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和广播信息,然后根据所述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和所述广播信息所包含的所述参考信号的发送功率,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信息,并判断所述距离信息所属的预设阈值范围,若所述距离信息属于第四预设阈值范围,所述第一设备选择单beam信号传输方式,若所述距离信息属于第五预设阈值范围,所述第一设备选择单beam信号传输方式,若所述信号传输失败,则所述第一设备进一步选择多beam信号传输方式并选择与所述距离信息对应的beam信号的宽度以及同时扫描的beam数量,若所述距离信息属于第六预设阈值范围,所述第一设备选择多beam信号传输方式,并选择与所述距离信息对应的beam信号的宽度以及同时扫描的beam数量,最后采用所述信号传输方式进行信号传输,通过获取的距离信息选择合适的信号传输方式进行信号传输,有利于提高信号传输质量。
请参照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基于beam的传输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种基于beam的传输控制方法,具体包括步骤S401~S407。
S401、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第一设备为基站或用户终端;该第二设备为基站或用户终端。第一设备可以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若第一设备是用户终端,第二设备是基站,则参考信号可以是基站发送的CRS,CSI-RS,DRS,PSS/SSS等一种或多种的组合。若第一设备是基站,第二设备是用户终端,则参考信号可以是用户终端发送的DMRS,SRS等一种或多种的组合。若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均为用户终端,则参考信号可以是与sidelink相关的参考信号,例如Sidelink同步信号,PSDCH,Sidelink解调参考信号等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S402、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确定所述参考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
S403、第一设备判断所述参考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所属的阈值范围。
具体的,第一设备判断该参考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所属的阈值范围。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预设三个预设阈值范围,如第一阈值范围为R≥r2,第二阈值范围为r1≤R<r2,第三阈值范围为R<r1。
S404、若所述参考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属于第一预设阈值范围,所述第一设备选择单beam信号传输方式。
具体的,若该参考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R≥r2,则该参考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属于第一预设阈值方位,第一设备选择单beam信号传输方式。
S405、若所述参考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属于第二预设阈值范围,所述第一设备选择单beam信号传输方式,若所述信号传输失败,则所述第一设备进一步选择多beam信号传输方式并选择与所述参考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对应的beam信号的宽度以及同时扫描的beam数量。
具体的,若该参考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r1≤R1<r2,则该参考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属于第二预设阈值范围,第一设备首选选择单beam信号传输方式,如果信号传输成功,则不再进行传输方式选择,否则,信号传输失败,第一设备会进一步选择多bean信号传输方式并选择与所述距离信息对应的beam信号的宽度以及同时扫描的beam数量。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在选择单beam信号传输方式的同时预设传输次数,达到预设传输之后,再进一步选择多beam信号传输方式。其中,beam信号的宽度即为beam信号的覆盖角度,同时扫描的beam的数量为同时进行信号发送的beam的数量。
S406、若所述参考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属于第三预设阈值范围,所述第一设备选择多beam信号传输方式,并选择与所述参考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对应的beam信号的宽度以及同时扫描的beam数量。
具体的,若该参考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R<r1,则该参考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属于第三预设阈值范围,第一设备多beam信号传输方式,并选择与所述距离信息对应的beam信号的宽度以及同时扫描的beam数量。
S407、所述第一设备采用所述信号传输方式进行信号传输。
具体的,所述第一设备采用所述信号传输方式进行信号传输。例如,用户终端作为第一设备,该用户终端可以采用所选择的信号传输方式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又如,基站作为第一设备,该基站可以采用所选择的信号传输方式发送paging消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然后根据所述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确定所述参考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并判断所述参考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所属的阈值范围,若所述参考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属于第一预设阈值范围,所述第一设备选择单beam信号传输方式,若所述参考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属于第二预设阈值范围,所述第一设备选择单beam信号传输方式,若所述信号传输失败,则所述第一设备进一步选择多beam信号传输方式并选择与所述参考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对应的beam信号的宽度以及同时扫描的beam数量,若所述参考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属于第三预设阈值范围,所述第一设备选择多beam信号传输方式,并选择与所述参考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对应的beam信号的宽度以及同时扫描的beam数量,最后采用所述信号传输方式进行信号传输,通过获取的参考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选择合适的信号传输方式进行信号传输,有利于提高信号传输质量和减少时延。
请参照图5-9,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获取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选择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获取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选择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设备1具体包括:获取单元11、选择单元12和传输单元13。
获取单元11,用于获取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测量信息,所述测量信息包括距离信息和/或参考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
选择单元12,用于选择与所述测量信息对应的信号传输方式。
传输单元13,用于采用所述信号传输方式进行信号传输。
可选的,所述第一设备为基站或用户终端;所述第二设备为基站或用户终端。
可选的,请一并参考图6,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获取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测量信息包括参考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所述获取单元11包括第一接收子单元111和第一确定子单元112。
第一接收子单元111,用于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
第一确定子单元112,用于根据所述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确定所述参考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
可选的,请一并参考图7,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选择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选择单元12包括第一判断子单元121、第一选择子单元122、第二选择子单元123和第三选择子单元124。
第一判断子单元121,用于判断所述参考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所属的阈值范围。
第一选择子单元122,用于若所述参考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属于第一预设阈值范围,选择单beam信号传输方式。
第二选择子单元123,用于若所述参考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属于第二预设阈值范围,选择单beam信号传输方式,若所述信号传输失败,则进一步选择多beam信号传输方式并选择与所述参考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对应的beam信号的宽度以及同时扫描的beam数量。
第三选择子单元124,用于若所述参考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属于第三预设阈值范围,选择多beam信号传输方式,并选择与所述参考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对应的beam信号的宽度以及同时扫描的beam数量。
可选的,请一并参考图8,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获取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获取单元11包括:第二接收子单元113和第二确定子单元114。
第二接收子单元113,用于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和广播信息。
第二确定子单元114,用于根据所述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和所述广播信息所包含的所述参考信号的发送功率,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信息。
可选的,所述第一设备为基站,所述第二设备为用户终端,所述测量信息包括距离信息;所述获取单元11具体用于: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随机接入请求,所述随机接入请求携带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信息;或,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上行调度请求,所述上行调度请求携带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信息。
可选的,请一并参考图9,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选择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选择单元12包括:第二判断子单元125、第四选择子单元126、第五选择子单元127和第六选择子单元128。
可选的,所述第一设备还包括单beam传输单元14。单beam传输单元14用于采用单beam信号传输方式进行信号传输。所述选择单元,具体用于:
若所述信号传输失败,采用多beam信号传输方式进行信号传输,并选择与所述策略信息对应的beam信号的宽度以及同时扫描的beam数量
本发明实施例所示的第一设备用于执行图5-图9所示任一实施例中第一设备的动作或步骤,该第一设备带来的技术效果参见相应方法实施例的具体描述,在此不在赘述。
请参见图10,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所述第一设备100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001,例如CPU,至少一个收发器1002,存储器1003,至少一个通信总线1004。通信总线1004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其中,收发器1002可以用于信息的发送和接收,存储器1003可能包含高速的随机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003可选的可以包含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1001的存储装置。
具体地,处理器1001用于调用存储器1003中存储的程序,执行以下操作:
获取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测量信息,所述测量信息包括距离信息和/或参考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
选择与所述测量信息对应的信号传输方式;
采用所述信号传输方式进行信号传输。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设备为基站或用户终端;所述第二设备为基站或用户终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测量信息包括参考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所述处理器1001执行获取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测量信息,具体执行:
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
根据所述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确定所述参考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器1001执行选择与所述测量信息对应的信号传输方式的步骤,具体执行:
第一设备判断所述参考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所属的阈值范围;
若所述参考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属于第一预设阈值范围,所述第一设备选择单beam信号传输方式;
若所述参考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属于第二预设阈值范围,所述第一设备选择单beam信号传输方式,若所述信号传输失败,则所述第一设备进一步选择多beam信号传输方式并选择与所述参考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对应的beam信号的宽度以及同时扫描的beam数量;
若所述参考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属于第三预设阈值范围,所述第一设备选择多beam信号传输方式,并选择与所述参考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对应的beam信号的宽度以及同时扫描的beam数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测量信息包括距离信息;所述处理器1001执行获取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测量信息,具体执行:
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和广播信息;
根据所述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和所述广播信息所包含的所述参考信号的发送功率,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设备为基站,所述第二设备为用户终端,所述测量信息包括距离信息;所述处理器1001执行获取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测量信息的步骤,具体执行:
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随机接入请求,所述随机接入请求携带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信息;或,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上行调度请求,所述上行调度请求携带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器1001执行选择与所述测量信息对应的信号传输方式的步骤,具体执行:
判断所述距离信息所属的预设阈值范围;
若所述距离信息属于第四预设阈值范围,选择单beam信号传输方式;
若所述距离信息属于第五预设阈值范围,选择单beam信号传输方式,若所述信号传输失败,则所述第一设备进一步选择多beam信号传输方式并选择与所述距离信息对应的beam信号的宽度以及同时扫描的beam数量;
若所述距离信息属于第六预设阈值范围,选择多beam信号传输方式,并选择与所述距离信息对应的beam信号的宽度以及同时扫描的beam数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器1001执行获取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测量信息的步骤之前,还执行:采用单beam信号传输方式进行信号传输;执行选择与所述测量信息对应的信号传输方式的步骤,具体执行:
若所述信号传输失败,采用多beam信号传输方式进行信号传输,并选择与所述测量信息对应的beam信号的宽度以及同时扫描的beam数量。
本发明实施例所示的第一设备用于执行图10所示任一实施例中第一设备的动作或步骤,该第一设备带来的技术效果参见相应方法实施例的具体描述,在此不在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RAM等。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基于beam的传输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设备获取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测量信息,所述测量信息包括距离信息或参考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
在所述测量信息为参考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设备判断所述参考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所属的阈值范围;
若所述参考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属于第一预设阈值范围,所述第一设备选择单beam信号传输方式;
若所述参考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属于第二预设阈值范围,所述第一设备选择单beam信号传输方式,若所述信号传输失败,则所述第一设备进一步选择多beam信号传输方式并选择与所述参考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对应的beam信号的宽度以及同时扫描的beam数量;
若所述参考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属于第三预设阈值范围,所述第一设备选择多beam信号传输方式,并选择与所述参考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对应的beam信号的宽度以及同时扫描的beam数量;
在所述测量信息为距离信息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设备判断所述距离信息所属的预设阈值范围;
若所述距离信息属于第四预设阈值范围,所述第一设备选择单beam信号传输方式;
若所述距离信息属于第五预设阈值范围,所述第一设备选择单beam信号传输方式,若所述信号传输失败,则所述第一设备进一步选择多beam信号传输方式并选择与所述距离信息对应的beam信号的宽度以及同时扫描的beam数量;
若所述距离信息属于第六预设阈值范围,所述第一设备选择多beam信号传输方式,并选择与所述距离信息对应的beam信号的宽度以及同时扫描的beam数量;
所述第一设备采用选择的信号传输方式进行信号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信息包括参考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所述第一设备获取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测量信息,包括:
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确定所述参考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信息包括距离信息;所述第一设备获取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测量信息,包括:
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和广播信息;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和所述广播信息所包含的所述参考信号的发送功率,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为基站,所述第二设备为用户终端,所述测量信息包括距离信息;所述第一设备获取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测量信息,包括:
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随机接入请求,所述随机接入请求携带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信息;或,
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上行调度请求,所述上行调度请求携带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获取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测量信息之前,还包括:
第一设备采用单beam信号传输方式进行信号传输;
所述第一设备选择与所述测量信息对应的信号传输方式,包括:
若所述信号传输失败,所述第一设备采用多beam信号传输方式进行信号传输,并选择与所述测量信息对应的beam信号的宽度以及同时扫描的beam数量。
6.一种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测量信息,所述测量信息包括距离信息和/或参考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
选择单元,在所述测量信息包括参考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情况下,用于:
若所述参考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属于第一预设阈值范围,选择单beam信号传输方式;
若所述参考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属于第二预设阈值范围,选择单beam信号传输方式,若所述信号传输失败,则选择多beam信号传输方式并选择与所述参考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对应的beam信号的宽度以及同时扫描的beam数量;
若所述参考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属于第三预设阈值范围,选择多beam信号传输方式,并选择与所述参考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对应的beam信号的宽度以及同时扫描的beam数量;
所述选择单元在所述测量信息为距离信息的情况下,还用于:
判断所述距离信息所属的预设阈值范围;
若所述距离信息属于第四预设阈值范围,选择单beam信号传输方式;
若所述距离信息属于第五预设阈值范围,选择单beam信号传输方式,若所述信号传输失败,则选择多beam信号传输方式并选择与所述距离信息对应的beam信号的宽度以及同时扫描的beam数量;
若所述距离信息属于第六预设阈值范围,所述选择多beam信号传输方式,并选择与所述距离信息对应的beam信号的宽度以及同时扫描的beam数量;
传输单元,用于采用所述选择单元选择的信号传输方式进行信号传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信息包括参考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所述获取单元,包括:
第一接收子单元,用于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
第一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确定所述参考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信息包括距离信息;所述获取单元,包括:
第二接收子单元,用于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和广播信息;
第二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和所述广播信息所包含的所述参考信号的发送功率,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为基站,所述第二设备为用户终端,所述测量信息包括距离信息;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随机接入请求,所述随机接入请求携带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信息;或,
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上行调度请求,所述上行调度请求携带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6-9中任一项所述的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单beam传输单元,用于采用单beam信号传输方式进行信号传输;
所述选择单元,具体用于:
若所述信号传输失败,采用多beam信号传输方式进行信号传输,并选择与策略信息对应的beam信号的宽度以及同时扫描的beam数量。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007944.5A CN107071796B (zh) | 2017-01-05 | 2017-01-05 | 一种基于beam的传输控制方法及其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007944.5A CN107071796B (zh) | 2017-01-05 | 2017-01-05 | 一种基于beam的传输控制方法及其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071796A CN107071796A (zh) | 2017-08-18 |
CN107071796B true CN107071796B (zh) | 2020-05-19 |
Family
ID=596234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007944.5A Active CN107071796B (zh) | 2017-01-05 | 2017-01-05 | 一种基于beam的传输控制方法及其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07179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492684B (zh) * | 2017-11-02 | 2023-10-24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CN109842890B (zh) | 2017-11-28 | 2021-06-2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信号测量方法、相关装置及系统 |
US10484968B2 (en) * | 2018-03-28 | 2019-11-1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Beam direction assisted paging |
CN108934066A (zh) * | 2018-07-30 | 2018-12-04 | 佛山市甜慕链客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终端的控制方法 |
CN110944352B (zh) * | 2018-09-25 | 2022-11-01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旁链路的链路失败检测方法及终端 |
JP7318703B2 (ja) * | 2018-09-27 | 2023-08-01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参照信号の送受信方法及び装置 |
CN111148063B (zh) * | 2018-11-02 | 2022-04-15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测量信号的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
CN111328048B (zh) * | 2018-12-17 | 2021-09-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442419A (zh) * | 2013-08-05 | 2013-12-11 | 镇江博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自适应波束调节的短距离点对点电磁波通信方法 |
CN103875191A (zh) * | 2011-08-12 | 2014-06-18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自适应性波束成形的装置和方法 |
CN103918196A (zh) * | 2011-09-16 | 2014-07-09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波束分配的方法及装置 |
-
2017
- 2017-01-05 CN CN201710007944.5A patent/CN10707179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875191A (zh) * | 2011-08-12 | 2014-06-18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自适应性波束成形的装置和方法 |
CN103918196A (zh) * | 2011-09-16 | 2014-07-09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波束分配的方法及装置 |
CN103442419A (zh) * | 2013-08-05 | 2013-12-11 | 镇江博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自适应波束调节的短距离点对点电磁波通信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Coverage enhancement of broadcasting channels/signals;Samsung;《3GPP TSG RAN WG1 #86 R1-166797》;20160826;第1-2部分 * |
Multi-Antenna based Coverage Enhancement;NTT DOCOMO;《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6 R1-167380》;20160826;全文 * |
On RRM measurement for NR;Sony;《3GPP TSG RAN WG1 #86 R1-166658》;20160826;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071796A (zh) | 2017-08-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071796B (zh) | 一种基于beam的传输控制方法及其设备 | |
AU2018286289B2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 |
US11444714B2 (en) | Method for detecting 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 and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 | |
CN106793125B (zh) | 波束配置方法及波束配置装置 | |
CN111769853B (zh) | 通信装置和通信方法 | |
CN113131983B (zh) | 一种指示方法及设备 | |
US10992365B2 (en) | Beam selec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 |
CN108347766B (zh) | 一种上行移动性下的寻呼传输方法、通信站点及通信节点 | |
US10454639B2 (en) | D2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2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 |
CN109392173B (zh) | 一种系统信息的发送方法、获取方法及相关设备 | |
US20180317159A1 (en) | Methods, Network Nodes and Wireless Device for Handling Access Information | |
KR20080049596A (ko) | 랜덤액세스 방법 및 랜덤액세스 응답 방법 | |
CN113596995A (zh) |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设备 | |
US9705650B2 (en) | Method and network node for determining an initial configuration of generation of uplink reference signals | |
CN113271674B (zh) | 一种用于非地面通信网络的信息指示方法及装置 | |
CN105992191B (zh) | 一种上行数据接收控制、接收、发送方法及装置 | |
EP3282801B1 (en) |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network device | |
CN114430585B (zh) | 一种波束扫描方法、装置和网络侧设备 | |
WO2024073896A1 (en) | Opportunistic rx beam alignment for sidelink operation in fr2 | |
WO2022176972A1 (en) | Determining periodicity of sidelink communications out of the network coverage | |
CN114124166A (zh) | 一种卫星通信方法及卫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