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14051A - 一种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014051A CN107014051A CN201710229615.5A CN201710229615A CN107014051A CN 107014051 A CN107014051 A CN 107014051A CN 201710229615 A CN201710229615 A CN 201710229615A CN 107014051 A CN107014051 A CN 10701405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wing
- rotating shaft
- rotate
- driving device
- dri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408 swee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457 bidirecti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50 progres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24F13/1413—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using more than one tilting member, e.g. with several pivoting blad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9—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supplied ai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24F13/1426—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characterised by actuating mea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24F13/1426—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characterised by actuating means
- F24F2013/1446—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characterised by actuating means with gear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及控制方法,属于空调技术领域。空调器包括控制器和设置于空调器的出风风道处的摆叶机构,其中,摆叶机构包括摆叶组、转轴和驱动装置。本发明空调器所安装的摆叶机构不同与常规的摆叶样式,摆叶可以只安装与转轴上,并通过转轴自身的转动,实现横向导风角度的调节,相比于常规的摆叶样式,本发明简化了摆叶机构的结构,其转轴转动调节出风角度的方式也更为便捷,极大的提高了空调器的使用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常规的空调挂机机型中,大多是在挂机的出风口位置安装有导风板,导风板既可以用于打开或关闭空调的出风口,也可以通过导风板的上下翻转,实现对空调的出风角度的调节。但是由于导风板的上下翻转方式的限制,其只能在竖向上对出风气流的出风方向进行调节,并不能调节出风气流的横向出风角度,因此,部分空调挂机机型还在其出风风道内设置有摆叶导风装置,以用于调节出风气流的横向出风角度。
图1所示的是现有的一种空调的摆叶导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空调的出风风道内间隔排布有多个摆叶,摆叶的下端可转动的安装于出风风道的内壁上,多个摆叶的叶片连接在同一连杆上,通过连杆的横向移动,可以带动摆叶相对于其在内壁的固定支点向左侧或右侧转动,从而可以使出风气流在流经摆叶时,被摆叶转向至朝向左侧或右侧流动,这样,就可以实现对出风气流的横向出风角度的调节。
但是这种结构由于摆叶需要分别与连杆和出风风道内壁安装连接,其整体结构较为复杂,实现横向出风角度调节的操作也过于繁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及控制方法,旨在为空调器提供一种简化结构的空调摆风机构。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一个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该概括部分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其唯一目的是用简单的形式呈现一些概念,以此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空调器包括控制器和设置于空调器的出风风道处的摆叶机构,其中,摆叶机构包括摆叶组、转轴和驱动装置:摆叶组,包括多个叶面平行设置的摆叶;转轴,平行于出风风道的纵向设置,转轴依次贯穿多个摆叶,且其轴向与每一摆叶的叶面形成相同角度的夹角设置,在转轴转动时,带动摆叶形成朝向出风风道的朝向的第一侧的第一摆风方向和朝向第二侧的第二摆风方向;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与转轴驱动连接,用于驱动转轴转动;控制器用于:接收设定的摆风指令;根据接收到的设定的摆风指令,控制驱动装置带动转轴转动,以形成平行于第一摆风方向的出风气流或平行于第二摆风方向的出风气流。
进一步的,在转轴处于基准弧度位置时,摆叶的叶面平行于出风风道的朝向;控制驱动装置带动转轴转动,以形成平行于第一摆风方向的出风气流,包括:控制驱动装置以第一转向带动转轴,从基准弧度位置转动π/2弧度;控制驱动装置带动转轴转动,以形成平行于第二摆风方向的出风气流,包括:控制驱动装置以第一转向带动转轴,从基准弧度位置转动3π/2弧度。
进一步的,在转轴处于基准弧度位置时,摆叶的叶面平行于出风风道的朝向;控制驱动装置带动转轴转动,以形成朝向第一摆风方向的出风气流,包括:控制驱动装置以第一转向带动转轴,从基准弧度位置转动π/2弧度;控制驱动装置带动转轴转动,以形成朝向第二摆风方向的出风气流,包括:控制驱动装置以第二转向带动转轴,从基准弧度位置转动π/2弧度;其中,第一转向和第二转向相反。
进一步的,在转轴处于基准弧度位置时,摆叶的叶面平行于出风风道的朝向;空调器的控制器还用于:控制驱动装置带动转轴转动至基准弧度位置,以形成平行于出风风道的朝向的出风气流。
进一步的,摆叶为圆形结构,转轴贯穿摆叶的圆心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控制方法包括:接收设定的摆风指令;根据接收到的设定的摆风指令,控制驱动装置带动转轴转动,以形成平行于第一摆风方向的出风气流或平行于第二摆风方向的出风气流;其中,转轴依次贯穿设置多个摆叶,且其轴向与每一摆叶的叶面形成相同角度的夹角,在转轴转动时,带动摆叶形成朝向出风风道的朝向的第一侧的第一摆风方向和朝向第二侧的第二摆风方向。
进一步的,控制驱动装置带动转轴转动,以形成平行于第一摆风方向的出风气流,包括:控制驱动装置以第一转向带动转轴,从基准弧度位置转动π/2弧度;控制驱动装置带动转轴转动,以形成平行于第二摆风方向的出风气流,包括:控制驱动装置以第一转向带动转轴,从基准弧度位置转动3π/2弧度;其中,在转轴处于基准弧度位置时,摆叶的叶面平行于出风风道的朝向。
进一步的,控制驱动装置带动转轴转动,以形成朝向第一摆风方向的出风气流,包括:控制驱动装置以第一转向带动转轴,从基准弧度位置转动π/2弧度;控制驱动装置带动转轴转动,以形成朝向第二摆风方向的出风气流,包括:控制驱动装置以第二转向带动转轴,从基准弧度位置转动π/2弧度;其中,在转轴处于基准弧度位置时,摆叶的叶面平行于出风风道的朝向;第一转向和第二转向相反。
进一步的,控制方法还包括:控制驱动装置带动转轴转动至基准弧度位置,以形成平行于出风风道的朝向的出风气流;其中,在转轴处于基准弧度位置时,摆叶的叶面平行于出风风道的朝向。
本发明空调器所安装的摆叶机构不同与常规的摆叶样式,摆叶可以只安装与转轴上,并通过转轴自身的转动,实现横向导风角度的调节,相比于常规的摆叶样式,本发明简化了摆叶机构的结构,其转轴转动调节出风角度的方式也更为便捷,极大的提高了空调器的使用性能。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发明。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现有的一种空调的摆叶导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本发明摆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本发明摆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本发明摆叶的不同摆风角度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本发明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其中,1、摆叶;11、连杆;
2、转轴;21、凹槽;
3、限位件;31、筒部;32、卡勾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方案可以包括结构的、逻辑的、电气的、过程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书的整个范围,以及权利要求书的所有可获得的等同物。在本文中,各实施方案可以被单独地或总地用术语“发明”来表示,这仅仅是为了方便,并且如果事实上公开了超过一个的发明,不是要自动地限制该应用的范围为任何单个发明或发明构思。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于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本文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产品等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部分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图2所示的是一实施例中摆叶机构示意图。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空调器包括空调机体,空调机体内部设置有贯流风机、换热器以及由空调骨架围设成的风道,风道包括进风风道和出风风道,贯流风机设置于进风风道和出风风道之间,通过贯流风机的旋转作用力,可以将室内空气从进风口抽取至空调机体内,室内空气气流依次流经进风风道、贯流风扇和出风风道,并与换热器进行热交换,之后空气由空调器的出风口重新吹入室内环境中。
为了实现对空调器的出风气流的出风角度的调节,本发明在空调器的出风风道处设置有一摆风机构,用于调节出风气流的左右出风方向,即对出风气流的横向出风角度的调节。
具体的,摆风机构主要包括摆叶组、转轴和驱动装置等部件,其中,摆叶组用于引导空气气流的流向,使空气气流在流经摆叶的叶面时,被强制转向并沿平行于摆叶叶面的方向流动。转轴与摆叶连接,用于带动摆叶的叶面角度的调整,以形成朝向不同的送风角度的出风气流。驱动装置与转轴驱动连接,用于带动转轴绕自身轴向转动。
实施例中,摆叶组包括多个以设定间隔排布的摆叶,相邻的摆叶之间形成供空气气流流经的通道。同时,相邻的摆叶的叶面相互平行设置,可以使沿每两个摆叶之间通道流经的空气气流均可以以相同的出风角度吹入室内环境中,从而保证出风方向的一致性,避免由于出风气流方向不一致所导致的紊流干扰等问题的出现。
实施例中,转轴为细长的直圆杆结构,并可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作用力下绕自身轴向转动。转轴转动过程中,其自身的位置不作变化,即转轴转动时,其不作横向移动或竖向位移等位置变化。因此,相比与常规摆叶导风装置中作横向移动的连杆而言,本发明不需要在横向上预留移动的空间,因此可以降低摆叶机构的空间占用,提供空调启动额空间利用率。
实施例中,空调器的出风口为矩形形状,其出风口的纵向长边与水平方向相平行,出风风道的截面与出风口的形状相适配,因此,本发明所指的出风风道的纵向方向即为与出风口的纵向长边平行的水平方向。本发明摆风机构的转轴设置于出风风道内,并与出风风道平行设置,即转轴的轴向平行于水平方向设置于出风风道内,这样,可以使沿转轴轴线排布的多个摆叶可以覆盖空气气流的大部分出风路径,以提高摆风机构的导风效果。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器的出风口也为矩形形状,其出风口的纵向长边与竖直方向相平行,则本发明所指的出风风道的纵向方向即为与出风口的纵向长边平行的竖直方向。为了便于后续实施例中对空调器转轴设置位置说明,本发明主要以纵向长边与水平方向相平行的出风口样式的空调器进行说明。
实施例中,摆叶组的多个摆叶均为相同形状和结构,每一摆叶上开设有供转轴贯穿的孔道结构,所有摆叶上的孔道结构的开设位置均相同,孔道结构也相同,这样,可以使转轴贯穿所有摆叶后,摆叶组的摆叶可以均匀排布在出风风道的纵向方向上,从而保证调节后的出风角度的一致性。
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转轴依次贯穿摆叶组的每一摆叶,并且转轴的轴向与每一摆叶的叶面呈相同角度的夹角固定设置。为了防止在转轴转动过程中,摆叶与转轴所形成的夹角角度发生变化,本发明通过限位件实现转轴和摆叶的相对固定连接。
具体的,限位件为一体化结构,包括筒部和卡勾部。其中,筒部为具有一定壁厚的筒状结构,筒部内部沿其轴向开设有光滑内壁面的通槽,通槽为圆形槽,其直径略大于转轴的直径,以方便转轴贯穿通槽,减少摩擦阻力。
筒部的外壁开设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所在圆的直径方向与筒部的轴向方向呈一定夹角设置,该夹角角度与摆叶的叶面和转轴轴向所成的夹角角度相同或相近。摆叶套设在筒部的外部,摆叶上开设的孔道结构的直径略小于环形凹槽所在圆的直径,这样,摆叶可以通过自身的孔道结构卡持在同步的环形凹槽内,并且与筒部的轴心呈夹角设置,进而可以使摆叶和转轴以相同的夹角设置,由于环形凹槽的限位作用,摆叶和转轴之间的可以始终保持固定角度的夹角。
卡勾部设置于同步的一端,并且其勾端朝向筒部的轴线,勾端与同步轴线的间距要小于通槽的半径长度。在转轴上开设有与卡钩部配合的凹槽,这样,在转轴贯穿筒部后,卡勾部的勾端可以嵌入并卡持在转轴的凹槽内,并与凹槽在转轴的轴向上形成止挡,从而防止限位件在转轴轴向上的错位移动。
转轴沿其轴向以设定间隔开设有多个凹槽,摆叶组的每一摆叶均通过单独的限位件固定在对应的凹槽位置处,以使多个摆叶可以在转轴上保持相同或相近的间隔间距。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摆叶与对应的限位件为一体化结构,限位件与转轴配合的结构与前一实施例类似,这样,就无需在限位件的筒部的外壁开设环形凹槽,摆叶和限位件可以一体塑造成型,降低了限位件与摆叶配合结构的复杂性。
实施例中,驱动装置为安装与空调器内部的电机等部件,电机机轴可以通过齿轮等传动件带动转轴同步旋转。可选的,电机为可双向转动的电机类型,从而可以带动转轴分别以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转动。
图4是本发明摆叶机构的摆叶在处于不同位置时的摆风角度示意图,其中,为了便于对出风风向的描述,以图4中的a方向为出风风道的朝向,即未加装摆叶机构情况下出风气流的原出风方向,此时,出风气流的出风方向与转轴的轴向垂直。图4的A为转轴处于第一基准弧度位置时,摆叶的第一基准摆风角度所对应的第一基准摆风方向;B为转轴处于第一弧度位置时,摆叶的第一摆风角度所对应的第一摆风方向;C为转轴处于第二基准弧度位置时,摆叶的第二基准摆风角度所对应的第二基准摆风方向;D为转轴处于第二弧度位置时,摆叶的第二摆风角度所对应的第二摆风方向。
由图4可看出,当转轴处于A的第一基准弧度位置,或者处于C的第二基准弧度位置时,摆叶的叶面与出风风道的a方向平行,此时,第一基准摆风角度和第二基准摆风角度均为0,出风气流沿a方向吹入室内环境中。
在转轴处于B的第一弧度位置时,摆叶的径向朝向左侧,摆叶的径向与a方向形成第一摆风角度ɑ1,此时,空调器的出风气流以相对于a方向偏左的ɑ1角度的方向出风。
在转轴处于D的第二弧度位置时,摆叶的径向朝向右侧,摆叶的径向与a方向形成第二摆风角度ɑ2,此时,空调器的出风气流以相对于a方向偏右的ɑ2角度的方向出风。
实施例中,本发明的转轴在处于第一弧度位置和第二弧度位置时,达到最大摆风角度,第一摆风角度ɑ1和第二摆风角度ɑ2相同,且两个摆风角度与每一摆叶与转轴的轴向所形成的夹角ɑ角度相等。
下面根据实施例(一),对本发明转轴转动过程中摆叶的摆风角度的变化情况作进一步说明。
(1)在摆风机构的转轴以同一转向(假设为顺时针方向)转动的情况下,假设转轴转动的起始位置为图4的A所示的第一基准弧度位置,此时,第一基准摆风角度为0,出风气流沿a方向吹入室内环境中。
(2)在转轴由第一基准弧度位置转动至图4的B所示的第一弧度位置时,转轴转动的弧度为π/2,即转轴的转动角度90°。此时,摆叶的径向朝向左侧(设定左侧为第一侧),摆叶的径向与a方向形成第一摆风角度ɑ1,空调器的出风气流以相对于a方向偏左的ɑ1角度的方向出风;
在转轴由第一基准弧度位置转动至第一弧度位置时,摆叶的径向与a方向形成的摆风角度由0°向ɑ1逐渐增大,因此,本发明空调器的摆风控制过程中,还可以控制转轴转动至处于第一基准弧度位置与第一弧度位置之间的其它弧度位置,以使摆叶的径向与a方向形成于该弧度位置相对应的摆风角度,例如,在转轴由第一基准弧度位置向第一弧度位置的方向转动π/4的弧度时,转轴的实际转动角度为45°,此时,摆叶的径向仍朝向左侧,但是摆叶的径向与a方向形成的摆风角度为(ɑ1)/2,这样,空调器的出风气流就可以以相对于a方向偏左的(ɑ1)/2角度的方向出风。
(3)在转轴由第一弧度位置转动至图4的C所示的第二基准弧度位置时,转轴转动的弧度为π/2,即转轴的转动角度90°。此时,摆叶的径向(即叶面方向)平行于a方向,此时,第二基准摆风角度为0,出风气流沿a方向吹入室内环境中;
在转轴由第一弧度位置转动至第二基准弧度位置时,摆叶的径向与a方向形成的摆风角度由ɑ1向0°向逐渐减小,因此,本发明空调器的摆风控制过程中,还可以控制转轴转动至处于第一弧度位置与第二基准弧度位置之间的其它弧度位置,以使摆叶的径向与a方向形成于该弧度位置相对应的摆风角度,例如,在转轴由第一弧度位置向第二基准弧度位置的方向转动π/4的弧度时,转轴的实际转动角度为45°,此时,摆叶的径向仍朝向左侧,但是摆叶的径向与a方向形成的摆风角度为(ɑ1)/2,这样,空调器的出风气流就可以以相对于a方向偏左的(ɑ1)/2角度的方向出风。
(4)在转轴由第二基准弧度位置转动至图4的C所示的第二弧度位置时,转轴转动的弧度为π/2,即转轴的转动角度90°。此时,摆叶的径向朝向右侧(设定右侧为第二侧),摆叶的径向与a方向形成第二摆风角度ɑ2,空调器的出风气流以相对于a方向偏右的ɑ2角度的方向出风;
在转轴由第二基准弧度位置转动至第二弧度位置时,摆叶的径向与a方向形成的摆风角度由0°向ɑ1逐渐增大,因此,本发明空调器的摆风控制过程中,还可以控制转轴转动至处于第二基准弧度位置与第一弧度位置之间的其它弧度位置,以使摆叶的径向与a方向形成于该弧度位置相对应的摆风角度,例如,在转轴由第二基准弧度位置向第二弧度位置的方向转动π/4的弧度时,转轴的实际转动角度为45°,此时,摆叶的径向仍朝向右侧,但是摆叶的径向与a方向形成的摆风角度为(ɑ2)/2,这样,空调器的出风气流就可以以相对于a方向偏右的(ɑ2)/2角度的方向出风。
(5)在转轴由第二弧度位置转动至图4的A所示的第一基准弧度位置时,转轴转动的弧度为π/2,即转轴的转动角度90°。此时,摆叶的径向(即叶面方向)平行于a方向,此时,第一基准摆风角度为0,出风气流沿a方向吹入室内环境中;
在转轴由第二弧度位置转动至第一基准弧度位置时,摆叶的径向与a方向形成的摆风角度由ɑ2向0°向逐渐减小,因此,本发明空调器的摆风控制过程中,还可以控制转轴转动至处于第二弧度位置与第一基准弧度位置之间的其它弧度位置,以使摆叶的径向与a方向形成于该弧度位置相对应的摆风角度,例如,在转轴由第二弧度位置向第一基准弧度位置的方向转动π/4的弧度时,转轴的实际转动角度为45°,此时,摆叶的径向仍朝向右侧,但是摆叶的径向与a方向形成的摆风角度为(ɑ2)/2,这样,空调器的出风气流就可以以相对于a方向偏右的(ɑ2)/2角度的方向出风。
由上述过程可以看出,在转轴完成一次由A-B-C-D-A的转动操作后,转轴的整体转动弧度为2π,即转轴360°后重新回到第一基准弧度位置,这样,通过控制转轴持续循环的转动,可以使空调器产生左右扫风的送风效果,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上述实施例是以驱动装置驱动转轴以同一转向转动的过程说明,由于本发明所采用的驱动电机还可以双向转动,因此,下面根据实施例(二)对本发明转轴双向转动过程中摆叶的摆风角度的变化情况作进一步说明。
(1)假设转轴转动的起始位置为图4的A所示的第一基准弧度位置,此时,第一基准摆风角度为0,出风气流沿a方向吹入室内环境中。
(2)在摆风机构的转轴以第一转向(假设第一转向为顺时针方向)转动的情况下,在转轴由第一基准弧度位置转动至图4的B所示的第一弧度位置时,转轴转动的弧度为π/2,即转轴的转动角度90°。此时,摆叶的径向朝向左侧,摆叶的径向与a方向形成第一摆风角度ɑ1,空调器的出风气流以相对于a方向偏左的ɑ1角度的方向出风;
在转轴由第一基准弧度位置转动至第一弧度位置时,摆叶的径向与a方向形成的摆风角度由0°向ɑ1逐渐增大,因此,本发明空调器的摆风控制过程中,还可以控制转轴转动至处于第一基准弧度位置与第一弧度位置之间的其它弧度位置,以使摆叶的径向与a方向形成于该弧度位置相对应的摆风角度,例如,在转轴由第一基准弧度位置向第一弧度位置的方向转动π/4的弧度时,转轴的实际转动角度为45°,此时,摆叶的径向仍朝向左侧,但是摆叶的径向与a方向形成的摆风角度为(ɑ1)/2,这样,空调器的出风气流就可以以相对于a方向偏左的(ɑ1)/2角度的方向出风。
(3)在摆风机构的转轴以第一转向转动至第一弧度位置后,驱动电机反向转动,并带动摆风机构的转轴以第二转向(假设第二转向为逆时针方向)重新转动至第一基准弧度位置,转轴转动的弧度为π/2,即转轴的转动角度90°。此时,摆叶的径向(即叶面方向)平行于a方向,此时,第一基准摆风角度为0,出风气流沿a方向吹入室内环境中;
在转轴由第一弧度位置转动至第一基准弧度位置时,摆叶的径向与a方向形成的摆风角度由ɑ2向0°向逐渐减小,因此,本发明空调器的摆风控制过程中,还可以控制转轴转动至处于第一弧度位置与第一基准弧度位置之间的其它弧度位置,以使摆叶的径向与a方向形成于该弧度位置相对应的摆风角度,例如,在转轴由第一弧度位置向第一基准弧度位置的方向转动π/4的弧度时,转轴的实际转动角度为45°,此时,摆叶的径向仍朝向左侧,但是摆叶的径向与a方向形成的摆风角度为(ɑ1)/2,这样,空调器的出风气流就可以以相对于a方向偏左的(ɑ1)/2角度的方向出风。
(4)在摆风机构的转轴以第二转向转动至第一基准弧度位置后,驱动装置继续带动转轴以第二转向由第一基准弧度位置转动至图4的D所示的第二弧度位置,转轴转动的弧度为π/2,即转轴的转动角度90°。此时,摆叶的径向朝向右侧,摆叶的径向与a方向形成第二摆风角度ɑ2,空调器的出风气流以相对于a方向偏右的ɑ2角度的方向出风;
在转轴由第一基准弧度位置转动至第二弧度位置时,摆叶的径向与a方向形成的摆风角度由0°向ɑ1逐渐增大,因此,本发明空调器的摆风控制过程中,还可以控制转轴转动至处于第一基准弧度位置与第二弧度位置之间的其它弧度位置,以使摆叶的径向与a方向形成于该弧度位置相对应的摆风角度,例如,在转轴由第一基准弧度位置向第二弧度位置的方向转动π/4的弧度时,转轴的实际转动角度为45°,此时,摆叶的径向仍朝向右侧,但是摆叶的径向与a方向形成的摆风角度为(ɑ2)/2,这样,空调器的出风气流就可以以相对于a方向偏右的(ɑ2)/2角度的方向出风。
(5)在摆风机构的转轴以第二转向转动至第二弧度位置后,驱动电机反向转动,并带动摆风机构的转轴以第一转向重新转动至第一基准弧度位置,转轴转动的弧度为π/2,即转轴的转动角度90°。此时,摆叶的径向(即叶面方向)平行于a方向,此时,第一基准摆风角度为0,出风气流沿a方向吹入室内环境中;
在转轴由第二弧度位置转动至第一基准弧度位置时,摆叶的径向与a方向形成的摆风角度由ɑ2向0°向逐渐减小,因此,本发明空调器的摆风控制过程中,还可以控制转轴转动至处于第二弧度位置与第一基准弧度位置之间的其它弧度位置,以使摆叶的径向与a方向形成于该弧度位置相对应的摆风角度,例如,在转轴由第二弧度位置向第一基准弧度位置的方向转动π/4的弧度时,转轴的实际转动角度为45°,此时,摆叶的径向仍朝向右侧,但是摆叶的径向与a方向形成的摆风角度为(ɑ2)/2,这样,空调器的出风气流就可以以相对于a方向偏右的(ɑ2)/2角度的方向出风。
由上述过程可以看出,在转轴完成一次A-B-A-D-A的转动操作后,转轴重新回到第一基准弧度位置,这样,通过控制转轴持续循环的双向转动,同样可以使空调器产生左右扫风的送风效果,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上述的两个实施例均以第一基准弧度位置为转轴起始转动的位置进行说明,空调器运行时转轴的起始转动位置可能是非第一基准弧度位置的其它弧度位置,其转轴的实际转动过程也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的转动过程。
为了实现对空调器摆叶机构的具体送风气流的流向控制,本发明空调器还设置有控制器,实施例中,控制器主要用于:接收设定的摆风指令;根据接收到的设定的摆风指令,控制驱动装置带动转轴转动,以形成平行于第一摆风方向的出风气流或平行于第二摆风方向的出风气流。
实施例中,常规的空调器的遥控器或者显示控制面板上大多设置有“扫风”功能按键,用户通过启用该功能按键,即可使空调器以扫风模式运行,因此,本发明的控制器在接收到设定的摆风指令后,即可控制驱动装置运行,以通过转动带动摆叶摆动,从而形成不同朝向的出风气流。
实施例中,第一摆风方向即为上述几个实施例中所公开的图4的B所示的摆风方向,第二摆风方向即为上述实施例中所公开的图4的D所示的摆风方向,出风气流以平息与第一摆风方向或第二摆风方向的方向吹入室内环境中。
具体的,在本案的实施例(三)中,结合前述实施例(一)中所公开的转轴转动过程中摆叶的摆风角度的变化情况说明,本发明控制器控制驱动装置带动转轴转动,以形成平行于第一摆风方向的出风气流,其具体步骤包括:控制驱动装置以第一转向带动转轴,从基准弧度位置转动π/2弧度。
实施例中,第一转向即为实施例(一)中所设定的顺时针方向,基准弧度位置为第一基准弧度位置,则在转轴以顺时针方向从第一基准弧度转动π/2弧度后,转轴处于第一弧度位置,空调器的出风气流以相对于a方向偏左的ɑ1角度的第一摆风方向出风。
控制器控制驱动装置带动转轴转动,以形成平行于第二摆风方向的出风气流,其具体流程包括:控制驱动装置以第一转向带动转轴,从基准弧度位置转动3π/2弧度。
实施例中,基准弧度位置也为前述的第一基准弧度位置,则在转轴以顺时针方向从第一基准弧度转动3π/2弧度后,转轴处于第二弧度位置,空调器的出风气流以相对于a方向偏右的ɑ2角度的第二摆风方向出风。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四)中,结合实施例(二)中所公开的转轴转动过程中摆叶的摆风角度的变化情况说明,本发明控制器控制驱动装置带动转轴转动,以形成朝向第一摆风方向的出风气流,包括:控制驱动装置以第一转向带动转轴转动,使转轴从基准弧度位置转动π/2弧度。
实施例中,第一转向即为实施例(二)中所设定的顺时针方向,基准弧度位置为第一基准弧度位置,则在转轴以顺时针方向从第一基准弧度转动π/2弧度后,转轴处于第一弧度位置,空调器的出风气流以相对于a方向偏左的ɑ1角度的第一摆风方向出风。
控制驱动装置带动转轴转动,以形成朝向第二摆风方向的出风气流,包括:控制驱动装置以第二转向带动转轴,从基准弧度位置转动π/2弧度。
实施例中,第二转向即为实施例(二)中所设定的逆时针方向,基准弧度位置为第一基准弧度位置,则在转轴以逆时针方向从第一基准弧度转动π/2弧度后,转轴处于第二弧度位置,空调器的出风气流以相对于a方向偏右的ɑ2角度的第二摆风方向出风。
同时,结合上述的实施例(三)和(四),本发明空调器的控制器还用于:控制驱动装置带动转轴转动至基准弧度位置,以形成平行于出风风道的朝向的出风气流。
实施例中,基准弧度位置即为实施例(三)或(四)中的第一基准弧度位置。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摆叶为圆形结构,转轴贯穿摆叶的圆心设置,这样,在转轴的转动过程中,圆形的摆叶可以在固定空间范围内活动,不会额外占用出风风道的空间。
可选的,在转轴处于基准弧度位置时,摆叶的左侧处于其相邻的摆叶的右侧边缘的正视投影内,以保证摆叶机构对对空气气流的导向作用,避免部分气流未经导向而直接沿原出风风道的朝向吹入室内环境中。
图5所示的是一实施例中本发明控制方法的流程图。本发明所提供的控制方法,用于对空调摆风角度进行调节,以使空气按照不同的流向出风,具体的,控制方法的主要步骤包括:S101、接收设定的摆风指令;S102、根据接收到的设定的摆风指令,控制驱动装置带动转轴转动,以形成平行于第一摆风方向的出风气流或平行于第二摆风方向的出风气流。
实施例中,其中,上述控制方法所适用的空调器的结构与前述实施例中所公开的空调器相同或相近,空调器包括摆风机构,摆风机构转轴依次贯穿设置多个摆叶,且其轴向与每一摆叶的叶面形成相同角度的夹角,在转轴转动时,带动摆叶形成朝向出风风道的朝向的第一侧的第一摆风方向和朝向第二侧的第二摆风方向。摆风机构的各部件的具体结构及连接方式可以参照前述空调器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本发明在此不作赘述。
在控制方法的一个实施例中,控制驱动装置带动转轴转动,以形成平行于第一摆风方向的出风气流,其具体步骤包括:控制驱动装置以第一转向带动转轴,从基准弧度位置转动π/2弧度。
控制驱动装置带动转轴转动,以形成平行于第二摆风方向的出风气流,包括:控制驱动装置以第一转向带动转轴,从基准弧度位置转动3π/2弧度。
其中,在转轴处于基准弧度位置时,摆叶的叶面平行于出风风道的朝向。
在控制方法的另一实施例中,控制驱动装置带动转轴转动,以形成朝向第一摆风方向的出风气流,包括:控制驱动装置以第一转向带动转轴,从基准弧度位置转动π/2弧度。
控制驱动装置带动转轴转动,以形成朝向第二摆风方向的出风气流,包括:控制驱动装置以第二转向带动转轴,从基准弧度位置转动π/2弧度。
其中,在转轴处于基准弧度位置时,摆叶的叶面平行于出风风道的朝向;第一转向和第二转向相反。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控制方法的步骤还包括:控制驱动装置带动转轴转动至基准弧度位置,以形成平行于出风风道的朝向的出风气流;其中,在转轴处于基准弧度位置时,摆叶的叶面平行于出风风道的朝向。
上述控制方法的实施例中,转轴的转向、基准弧度位置和转动弧度的具体过程也可以参照前述空调器实施例中前述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本发明在此不作赘述。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流程及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9)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控制器和设置于所述空调器的出风风道处的摆叶机构,
其中,所述摆叶机构包括摆叶组、转轴和驱动装置:
所述摆叶组,包括多个叶面平行设置的摆叶;
所述转轴,平行于所述出风风道的纵向设置,所述转轴依次贯穿多个所述摆叶,且其轴向与每一所述摆叶的叶面形成相同角度的夹角设置,在所述转轴转动时,带动所述摆叶形成朝向所述出风风道的朝向的第一侧的第一摆风方向和朝向第二侧的第二摆风方向;
所述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转轴驱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转轴转动;
所述控制器用于:
接收设定的摆风指令;
根据接收到的所述设定的摆风指令,控制所述驱动装置带动所述转轴转动,以形成平行于所述第一摆风方向的出风气流或平行于所述第二摆风方向的出风气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转轴处于基准弧度位置时,所述摆叶的叶面平行于所述出风风道的朝向;
控制所述驱动装置带动所述转轴转动,以形成平行于所述第一摆风方向的出风气流,包括:控制所述驱动装置以第一转向带动所述转轴,从基准弧度位置转动π/2弧度;
控制所述驱动装置带动所述转轴转动,以形成平行于所述第二摆风方向的出风气流,包括:控制所述驱动装置以第一转向带动所述转轴,从基准弧度位置转动3π/2弧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转轴处于基准弧度位置时,所述摆叶的叶面平行于所述出风风道的朝向;
控制所述驱动装置带动所述转轴转动,以形成朝向所述第一摆风方向的出风气流,包括:控制所述驱动装置以第一转向带动所述转轴,从基准弧度位置转动π/2弧度;
控制所述驱动装置带动所述转轴转动,以形成朝向所述第二摆风方向的出风气流,包括:控制所述驱动装置以第二转向带动所述转轴,从基准弧度位置转动π/2弧度;
其中,所述第一转向和所述第二转向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转轴处于基准弧度位置时,所述摆叶的叶面平行于所述出风风道的朝向;
所述空调器的控制器还用于:
控制所述驱动装置带动所述转轴转动至基准弧度位置,以形成平行于所述出风风道的朝向的出风气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叶为圆形结构,所述转轴贯穿所述摆叶的圆心设置。
6.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设定的摆风指令;
根据接收到的所述设定的摆风指令,控制驱动装置带动转轴转动,以形成平行于第一摆风方向的出风气流或平行于第二摆风方向的出风气流;
其中,所述转轴依次贯穿设置多个摆叶,且其轴向与每一所述摆叶的叶面形成相同角度的夹角,在所述转轴转动时,带动所述摆叶形成朝向所述出风风道的朝向的第一侧的第一摆风方向和朝向第二侧的第二摆风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所述驱动装置带动所述转轴转动,以形成平行于所述第一摆风方向的出风气流,包括:控制所述驱动装置以第一转向带动所述转轴,从基准弧度位置转动π/2弧度;
所述控制所述驱动装置带动所述转轴转动,以形成平行于所述第二摆风方向的出风气流,包括:控制所述驱动装置以第一转向带动所述转轴,从基准弧度位置转动3π/2弧度;
其中,在所述转轴处于基准弧度位置时,所述摆叶的叶面平行于所述出风风道的朝向。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所述驱动装置带动所述转轴转动,以形成朝向所述第一摆风方向的出风气流,包括:控制所述驱动装置以第一转向带动所述转轴,从基准弧度位置转动π/2弧度;
所述控制所述驱动装置带动所述转轴转动,以形成朝向所述第二摆风方向的出风气流,包括:控制所述驱动装置以第二转向带动所述转轴,从基准弧度位置转动π/2弧度;
其中,在所述转轴处于基准弧度位置时,所述摆叶的叶面平行于所述出风风道的朝向;
所述第一转向和所述第二转向相反。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驱动装置带动所述转轴转动至基准弧度位置,以形成平行于所述出风风道的朝向的出风气流;
其中,在所述转轴处于基准弧度位置时,所述摆叶的叶面平行于所述出风风道的朝向。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229615.5A CN107014051B (zh) | 2017-04-10 | 2017-04-10 | 一种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229615.5A CN107014051B (zh) | 2017-04-10 | 2017-04-10 | 一种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014051A true CN107014051A (zh) | 2017-08-04 |
CN107014051B CN107014051B (zh) | 2020-11-03 |
Family
ID=594452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229615.5A Active CN107014051B (zh) | 2017-04-10 | 2017-04-10 | 一种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014051B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490169A (zh) * | 2017-09-12 | 2017-12-19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
CN108679727A (zh) * | 2018-08-24 | 2018-10-19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扫风机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CN114060920A (zh) * | 2021-11-03 | 2022-02-18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空调内机及空调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875650A (ja) * | 1981-10-30 | 1983-05-07 | Mikuni Plast Kk | 羽根付回転長軸 |
EP0657703A2 (en) * | 1993-12-10 | 1995-06-14 | Carrier Corporation | Air sweep mechanism |
CN201628345U (zh) * | 2010-02-05 | 2010-11-10 | 广东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 | 分体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导风结构 |
CN102472521A (zh) * | 2009-07-13 | 2012-05-23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空调机的室内机 |
CN103307726A (zh) * | 2013-06-07 | 2013-09-18 |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导风机构及空调器 |
CN104132441A (zh) * | 2014-07-31 | 2014-11-05 | 广东科龙空调器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器扫风装置及空调器 |
CN104697147A (zh) * | 2015-02-13 | 2015-06-10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百叶机构及具有其的出风装置 |
CN204943824U (zh) * | 2015-09-23 | 2016-01-06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导风装置和窗式空调器 |
-
2017
- 2017-04-10 CN CN201710229615.5A patent/CN10701405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875650A (ja) * | 1981-10-30 | 1983-05-07 | Mikuni Plast Kk | 羽根付回転長軸 |
EP0657703A2 (en) * | 1993-12-10 | 1995-06-14 | Carrier Corporation | Air sweep mechanism |
CN102472521A (zh) * | 2009-07-13 | 2012-05-23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空调机的室内机 |
CN201628345U (zh) * | 2010-02-05 | 2010-11-10 | 广东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 | 分体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导风结构 |
CN103307726A (zh) * | 2013-06-07 | 2013-09-18 |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导风机构及空调器 |
CN104132441A (zh) * | 2014-07-31 | 2014-11-05 | 广东科龙空调器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器扫风装置及空调器 |
CN104697147A (zh) * | 2015-02-13 | 2015-06-10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百叶机构及具有其的出风装置 |
CN204943824U (zh) * | 2015-09-23 | 2016-01-06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导风装置和窗式空调器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490169A (zh) * | 2017-09-12 | 2017-12-19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
WO2019052325A1 (zh) * | 2017-09-12 | 2019-03-21 | 格力电器(武汉)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
CN107490169B (zh) * | 2017-09-12 | 2019-06-21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
CN108679727A (zh) * | 2018-08-24 | 2018-10-19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扫风机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WO2020037884A1 (zh) * | 2018-08-24 | 2020-02-27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扫风机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CN108679727B (zh) * | 2018-08-24 | 2023-10-13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扫风机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CN114060920A (zh) * | 2021-11-03 | 2022-02-18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空调内机及空调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014051B (zh) | 2020-11-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135527B (zh) | 空调器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 |
WO2016015387A1 (zh) | 一种空调器扫风装置及空调器 | |
CN105928070A (zh) | 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206176542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106287936A (zh) | 空调器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 |
CN107014051A (zh) | 一种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 |
CN110160237A (zh) | 空调器及用于空调器制热的导风板控制方法 | |
CN206222507U (zh) | 空调器 | |
CN110044039A (zh) | 用于空调器的出风部件和空调器 | |
CN112460781A (zh) | 出风格栅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 |
CN207570100U (zh) | 空调器 | |
WO2013035218A1 (ja) | 空気調和機 | |
JP5834911B2 (ja) | 空調室内機 | |
WO2020038276A1 (zh) | 异向导风结构、空调器及其出风控制方法 | |
CN110145851A (zh) | 空调器 | |
CN103398461B (zh) | 空调排风窗 | |
CN108759051A (zh) | 一种空调摆风机构及空调器 | |
CN209744543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104315604A (zh) | 空调器 | |
CN208920228U (zh) | 可控制引风量和风向的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110145853A (zh) | 空调器 | |
WO2020172940A1 (zh) | 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 |
CN110160238A (zh) | 空调器及用于空调器制热的导风板控制方法 | |
WO2017170000A1 (ja) | 風向変更装置 | |
CN210165536U (zh) | 空调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103 Address after: 266101 Haier Industrial Park, Haier Road, Laoshan District, Shandong, Qingdao, China Patentee after: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ERAL Corp.,Ltd. Patentee after: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Address before: 266101 Haier Industrial Park, Haier Road, Laoshan District, Shandong, Qingdao, China Patentee befor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ERAL Corp.,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