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6990869B -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90869B
CN106990869B CN201710225270.6A CN201710225270A CN106990869B CN 106990869 B CN106990869 B CN 106990869B CN 201710225270 A CN201710225270 A CN 201710225270A CN 106990869 B CN106990869 B CN 1069908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driven electrode
compensation
resistance
sw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2527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990869A (zh
Inventor
王佳仁
秦锋
周九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22527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990869B/zh
Publication of CN1069908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908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9908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908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8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for error correction or compensation, e.g. based on parallax, calibration or align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witches That Are Operated By Magnetic Or Electric Field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触控显示面板包括触控驱动电极阵列、扇出区域、多条触控驱动电极线和多个电阻补偿单元;电阻补偿单元位于扇出区域远离显示区域的一侧;扇出区域包括多条扇出引线;与同一个触控驱动电极连接的触控驱动电极线电连接到同一条扇出引线;触控驱动电极阵列中,连接触控驱动电极线的数量较多的触控驱动电极连接的扇出引线与电阻补偿单元电连接。按照本申请的方案,通过对连接触控驱动电极线的数量较多的触控驱动电极进行电阻补偿,消除相邻的两个触控驱动电极之间由于走线数量不同而造成的阻值突变,从而避免产生显示横纹。

Description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一般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触控显示面板同时具备显示和感知触控输入的功能。根据其结构差异,触控显示面板可分为触控电极覆盖于液晶盒上式(on-cell)、触控电极内嵌在液晶盒内式(in-cell)以及外挂式。其中,in-cell式触控显示面板具有成本低、轻薄和窄边框的优点,成为触控显示一体化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现有技术的in-cell式触控显示面板通常将面板内的一层透明电极复用为触控驱动电极,例如,将公共电极层形成为包括多行电极块和多列电极块的触控驱动电极阵列,每个触控驱动电极通过各自的走线连接到触控驱动芯片。
由于各触控驱动电极与触控驱动芯片的距离不同,距离触控驱动芯片越远,触控驱动电极与触控驱动芯片之间的走线的阻值就越大。为了降低远端的触控驱动电极的走线阻值,通常需要并联多条走线。例如,对于同一列触控驱动电极,距离触控驱动芯片较近的多个触控驱动电极可仅需要一条走线,距离触控驱动芯片较远的多个触控驱动电极则需要连接两条或更多走线。
然而,当相邻的两个触控驱动电极(在同一列中)连接的走线数量不同时(例如,一个触控驱动电极连接一条走线,而另一个触控驱动电极连接两条走线),其走线阻值就会发生跳变(例如,从5.8kΩ突变至3.4kΩ),在显示期间将公共电压信号提供到各触控驱动电极时,由于走线阻值突变使得不同行的电极块上的公告电压信号也产生突变,导致显示横纹。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以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设置在非显示区域的扇出区域和多个电阻补偿单元以及设置在显示区域的触控驱动电极阵列和多条触控驱动电极线,非显示区域围绕显示区域,电阻补偿单元位于扇出区域远离显示区域的一侧;扇出区域包括多条扇出引线,用于接收触控驱动信号;触控驱动电极阵列包括多行触控驱动电极和多列触控驱动电极,每个触控驱动电极与至少一条触控驱动电极线电连接,与同一个触控驱动电极连接的各触控驱动电极线电连接到同一条扇出引线;其中,在同一列触控驱动电极中,存在第一触控驱动电极和第二触控驱动电极,第二触控驱动电极连接的触控驱动电极线的数量大于第一触控驱动电极连接的触控驱动电极线的数量;第二触控驱动电极连接的扇出引线与电阻补偿单元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同一列触控驱动电极中,还存在第三触控驱动电极,第三触控驱动电极连接的触控驱动电极线的数量大于第二触控驱动电极连接的触控驱动电极线的数量;第三触控驱动电极连接的扇出引线与电阻补偿单元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触控驱动电极位于显示区域中靠近扇出区域的一端,第二触控驱动电极位于显示区域中远离扇出区域的一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触控驱动电极位于显示区域中靠近扇出区域的一端,第三触控驱动电极位于显示区域中远离扇出区域的一端,第二触控驱动电极位于第一触控驱动电极和第三触控驱动电极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在非显示区域的驱动芯片,电阻补偿单元设置于驱动芯片内,驱动芯片包括补偿输出端子;补偿输出端子连接在电阻补偿单元和与其连接的扇出引线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阻补偿单元包括补偿输入端、补偿输出端和开关电阻对,开关电阻对包括补偿电阻和补偿开关,用于将补偿电阻接入到补偿输入端与补偿输出端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阻补偿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开关电阻对;第一开关电阻对包括以并联方式连接的第一补偿电阻和第一补偿开关,第一补偿开关关断时第一补偿电阻被接入到补偿输入端和补偿输出端之间;各第一开关电阻对以串联方式连接在补偿输入端和补偿输出端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阻补偿单元包括至少两个第二开关电阻对;第二开关电阻对包括以串联方式连接的第二补偿电阻和第二补偿开关,第二补偿开关导通时第二补偿电阻被接入到补偿输入端和补偿输出端之间;各第二开关电阻对以并联方式连接在补偿输入端和补偿输出端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阻补偿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开关电阻对和至少两个第二开关电阻对;第一开关电阻对包括以并联方式连接的第一补偿电阻和第一补偿开关,第一补偿开关关断时第一补偿电阻被接入到补偿输入端和补偿输出端之间;第二开关电阻对包括以串联方式连接的第二补偿电阻和第二补偿开关,第二补偿开关导通时第二补偿电阻被接入到补偿输入端和补偿输出端之间;在补偿输入端和补偿输出端之间,各第一开关电阻对以串联方式连接,各第二开关电阻对以并联方式连接,第一开关电阻对与第二开关电阻对以串联方式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补偿开关为薄膜晶体管。
在一些实施例中,各薄膜晶体管的控制端由不同的补偿控制信号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公共电极,公共电极复用为触控驱动电极。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如上的触控显示面板。
本申请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通过对连接触控驱动电极线的数量较多的触控驱动电极进行电阻补偿,消除相邻的两个触控驱动电极之间由于走线数量不同而造成的阻值突变,使得各触控驱动电极之间的阻值在预期范围内变化,从而避免产生显示横纹。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示出了本申请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A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电阻补偿单元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图2B示出了图2A中的开关电阻对的电路示意图;
图3A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电阻补偿单元的另一示例的示意图;
图3B示出了图3A中的开关电阻对的电路示意图;
图4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电阻补偿单元的又一示例的示意图;
图5A和图5B示出了不同分辨率的触控驱动电极阵列在电阻补偿前后各触控驱动电极上总阻值的示意图;
图6A和图6B示出了电阻补偿单元的电路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9示出了本申请的触控显示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图1示出了本申请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触控显示面板可包括设置在显示区域11的触控驱动电极阵列TX1,1~TXm,n和多条触控驱动电极线TXL以及设置在非显示区域12的扇出区域13和多个电阻补偿单元15。其中,非显示区域12可围绕显示区域11,电阻补偿单元15可位于扇出区域13远离显示区域11的一侧。这里,m、n为大于1的整数。
扇出区域13可包括多条扇出引线14,用于接收触控驱动信号。
触控驱动电极阵列TX1,1~TXm,n可包括m行沿第二方向D2排列的触控驱动电极和n列沿第一方向D1排列的触控驱动电极,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彼此相交。每个触控驱动电极可与至少一条触控驱动电极线TXL电连接,与同一个触控驱动电极电连接的各触控驱动电极线TXL可电连接到同一条扇出引线14。
例如,触控驱动电极TX1,n可与一条触控驱动电极线TXL电连接,该触控驱动电极线与扇出引线14电连接;触控驱动电极TXm,n可与三条触控驱动电极线TXL电连接,该三条触控驱动电极线TXL与同一条扇出引线14电连接。
在同一列触控驱动电极中,存在第一触控驱动电极和第二触控驱动电极,第二触控驱动电极连接的触控驱动电极线TXL的数量大于第一触控驱动电极连接的触控驱动电极线TXL的数量。
以第n列触控驱动电极为例,触控驱动电极TX1,n~TXa,n各连接一条触控驱动电极线TXL,而触控驱动电极TX(a+1),n~TXb,n各连接两条触控驱动电极线TXL,则触控驱动电极TX1,n~TXa,n为第一触控驱动电极,触控驱动电极TX(a+1),n~TXb,n为第二触控驱动电极。这里,a、b为整数,且m≥b>a≥1。
第二触控驱动电极(例如,触控驱动电极TX(a+1),n)连接的扇出引线14与电阻补偿单元15电连接。
同一列中,在相邻的两个第一触控驱动电极中,例如,第一触控驱动电极TX(a-1),n和TXa,n均连接一条触控驱动电极线TXL,由于第一触控驱动电极TXa,n到扇出区域13的距离大于第一触控驱动电极TX(a-1),n到扇出区域13的距离,因此,第一触控驱动电极TXa,n上的走线阻值Rl_a大于第一触控驱动电极TX(a-1),n上的走线阻值Rl_(a-1),通常Rl_a与Rl_(a-1)相差不超过预定阻值,例如,400Ω(当相邻两个触控驱动电极上的走线阻值相差不超过400Ω时,一般不会产生由于阻值变化导致的显示横纹)。类似地,在相邻的两个第二触控驱动电极中,例如,第二触控驱动电极TX(a+1),n上的走线阻值Rl_(a+1)和第二触控驱动电极TX(a+2),n上的走线阻值Rl_(a+2)相差不超过预定阻值。
然而,在相邻的第一触控驱动电极和第二触控驱动电极中,例如,第一触控驱动电极TXa,n和第二触控驱动电极TX(a+1),n中,尽管第二触控驱动电极TX(a+1),n到扇出区域13的距离大于第一触控驱动电极TXa,n到扇出区域13的距离,但由于第二触控驱动电极TX(a+1),n与两条并联的触控驱动电极线TXL电连接,第二触控驱动电极TX(a+1),n上的走线阻值Rl_(a+1)与第一触控驱动电极TXa,n上的走线阻值Rl_a相差超过预定阻值,例如,甚至可相差几千欧姆。即,在该第一触控驱动电极和该第二触控驱动电极之间产生阻值突变进而导致显示横纹,因此需要对该第二触控驱动电极进行阻值补偿。而对于与该第一触控驱动电极不相邻的第二触控驱动电极,例如,第二触控驱动电极TX(a+2),n,当对第二触控驱动电极TX(a+1),n进行补偿(以消除第一触控驱动电极TXa,n和第二触控驱动电极TX(a+1),n之间的阻值突变)后,第二触控驱动电极TX(a+1),n和TX(a+2),n两者之间的阻值差也超过预定阻值,因此需要对与该第一触控驱动电极不相邻的第二触控驱动电极进行阻值补偿。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将各第二触控驱动电极分别与电阻补偿单元15电连接,每个第二触控驱动电极上的总阻值就等于走线阻值与电阻补偿单元15提供的补偿阻值之和;而由于第一触控驱动电极未连接电阻补偿单元15,因此每个第一触控驱动电极上的总阻值仍为走线阻值。
例如,第二触控驱动电极TX(a+1),n上的总阻值Ra+1和第一触控驱动电极TXa,n上的总阻值Ra分别为:
Ra+1=Rl_(a+1)+Rc_(a+1)
Ra=Rl_a
其中,Rc_(a+1)为与第二触控驱动电极TX(a+1),n电连接的电阻补偿单元15提供的补偿电阻的阻值。
适当调整电阻补偿单元15,使得第二触控驱动电极TX(a+1),n上的总阻值Ra+1和第一触控驱动电极TXa,n上的总阻值Ra相差不超过预定阻值,从而避免产生显示横纹。
本实施例中,对第二触控驱动电极进行电阻补偿,消除了第一触控驱动电极和第二触控驱动电极之间由于走线数量不同而造成的阻值突变,使得各触控驱动电极之间的阻值在预期范围内变化,从而避免产生显示横纹。
尽管图1示出了第一触控驱动电极连接一条触控驱动电极线TXL,第二触控驱动电极连接两条触控驱动电极线TXL,但这仅仅是示意性的。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触控驱动电极和第二触控驱动电极可以连接任意合适数量的触控驱动电极线TXL,只要第二触控驱动电极连接的触控驱动电极线TXL的数量大于第一触控驱动电极连接的触控驱动电极线TXL的数量即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场景的需要进行设置。
另外,各触控驱动电极的形状可以是矩形,也可以是其他合适的形状,例如,菱形、圆形等,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第一触控驱动电极位于显示区域12中靠近扇出区域13的一端,第二触控驱动电极位于显示区域12中远离扇出区域13的一端
可选地,在同一列触控驱动电极中,还存在第三触控驱动电极,第三触控驱动电极连接的触控驱动电极线TXL的数量大于第二触控驱动电极连接的触控驱动电极线TXL的数量。例如,在第n列触控驱动电极中,触控驱动电极TX(b+1),n~TXm,n各连接三条触控驱动电极线TXL,则触控驱动电TX(b+1),n~TXm,n为第三触控驱动电极。第三触控驱动电极连接的扇出引线14与电阻补偿单元15电连接。这里,m>b。
由于连接的触控驱动电极线的数量不同,对于相邻的第三触控驱动电极和第二触控驱动电极,第三触控驱动电极上的走线阻值与第二触控驱动电极上的走线阻值相差超过预定阻值,就需要与第三触控驱动电极连接的电阻补偿单元15提供的补偿电阻的阻值大于与第二触控驱动电极连接的电阻补偿单元15提供的补偿电阻的阻值,使得第二触控驱动电极上的总阻值和第三触控驱动电极上的总阻值相差不超过预定阻值,从而避免产生显示横纹。
可选地,第一触控驱动电极位于显示区域12中靠近扇出区域13的一端,第三触控驱动电极位于显示区域12中远离扇出区域13的一端,第二触控驱动电极位于第一触控驱动电极和第三触控驱动电极之间。
尽管图1中仅示出了三种触控驱动电极(例如,第一触控驱动电极TX1,n~TXa,n、第二触控驱动电极TX(a+1),n~TXb,n和第三触控驱动电极TX(b+1),n~TXm,n),但这仅仅是示意性的。可以理解的是,触控驱动电极阵列还可包括其他触控驱动电极,例如,第四触控驱动电极等,这里所连接的触控驱动电极线的数量差异而定。
电阻补偿单元15可视需要提供不同的补偿电阻,即,根据相邻的两个触控驱动电极上的触控驱动电极线的走线阻值的差值提供对应的补偿电阻。
可选地,电阻补偿单元15包括补偿输入端、补偿输出端和开关电阻对,开关电阻对包括补偿电阻和补偿开关,用于将补偿电阻接入到补偿输入端与补偿输出端之间。
其中,补偿输入端用于接收触控驱动信号,补偿输出端与对应的扇出引线14电连接,以实现对应的触控驱动电极上的电阻补偿。
可选地,电阻补偿单元15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开关电阻对31,各第一开关电阻对31以串联方式连接在补偿输入端RIN和补偿输出端ROUT之间,如图2A所示。
第一开关电阻对31可包括以并联方式连接的第一补偿电阻Rp和第一补偿开关Tp,第一补偿开关Tp关断时第一补偿电阻Rp被接入到补偿输入端RIN和补偿输出端ROUT之间,如图2B所示。
这样,可通过控制第一补偿开关Tp的状态,来控制串联接入到补偿输入端RIN和补偿输出端ROUT之间第一补偿电阻Rp的个数,从而获得所需的补偿阻值。
需要注意的是,各第一补偿电阻的阻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申请不做限定。
可选地,电阻补偿单元15可包括至少两个第二开关电阻对32,各第二开关电阻对32以并联方式连接在补偿输入端RIN和补偿输出端ROUT之间,如图3A所示。
第二开关电阻对32包括以串联方式连接的第二补偿电阻Rq和第二补偿开关Tq,第二补偿开关Tq导通时第二补偿电阻Rq被接入到补偿输入端RIN和补偿输出端ROUT之间,如图3B所示。
这样,可通过控制第二补偿开关Tq的状态,来控制并联接入到补偿输入端RIN和补偿输出端ROUT之间第二补偿电阻Rq的个数,从而获得所需的补偿阻值。
需要注意的是,各第二补偿电阻的阻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申请不做限定。
可选地,电阻补偿单元15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开关电阻对31和至少两个第二开关电阻对32,在补偿输入端RIN和补偿输出端ROUT之间,各第一开关电阻对31以串联方式连接,各第二开关电阻对32以并联方式连接,第一开关电阻对31与第二开关电阻对32以串联方式连接,如图4所示。
第一开关电阻对31包括以并联方式连接的第一补偿电阻Rp和第一补偿开关Tp,第一补偿开关Tp关断时第一补偿电阻Rp被接入到补偿输入端RIN和补偿输出端ROUT之间,如图2B所示。第二开关电阻对32包括以串联方式连接的第二补偿电阻Rq和第二补偿开关Tq,第二补偿开关Tq导通时第二补偿电阻Rq被接入到补偿输入端RIN和补偿输出端ROUT之间,如图3B所示。
这样,可通过控制第一补偿开关Tp和第二补偿开关Tq的状态,来控制串联接入到补偿输入端RIN和补偿输出端ROUT之间第一补偿电阻Rp的个数以及并联接入到补偿输入端RIN和补偿输出端ROUT之间第二补偿电阻Rq的个数,从而获得所需的补偿电阻。
可选地,第一补偿开关Tp和/或第二补偿开关Tq为薄膜晶体管(Thin FilmTransistor,TFT)。
这样,当电阻补偿单元设置在非显示区域时,各第一补偿开关Tp和/或第二补偿开关Tq可采用与触控显示面板的驱动晶体管相同的工艺制作而成,而不需要增加额外的制作工艺。
可选地,各第一补偿开关Tp和/或第二补偿开关Tq的控制端由不同的补偿控制信号来控制。
通过施加不同的补偿控制信号,可以根据需要将对应的第一补偿电阻Rp和/或第二补偿电阻Rq接入到补偿输入端RIN和补偿输出端ROUT之间,从而获得所要补偿的补偿电阻,如下文将对图6A和图6B所描述的。
下面结合表一、图5A和图6A所示的示例对本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补偿原理进行描述。
本示例中,触控显示面板可包括16*28的触控驱动电极阵列,每列触控驱动电极包括28个触控驱动电极,例如,第16列触控驱动电极包括触控驱动电极TX16,1~TX16,28。下面将以第16列触控驱动电极为例进行说明。
表一示出了第16列触控驱动电极中各触控驱动电极的补偿阻值表。其中,N为与触控驱动电极连接的触控驱动电极线的数量,Rl为补偿前触控驱动电极上的总阻值,ΔRl为补偿前相邻的两个触控驱动电极上的总阻值的差值,Rc为电阻补偿单元提供的补偿电阻的阻值,R为补偿后触控驱动电极上的总阻值,ΔR为补偿后相邻的两个触控驱动电极上的总阻值的差值。
表一触控驱动电极补偿阻值表
本示例中,触控驱动电极TX16,1~TX16,14各连接一条触控驱动电极线TXL,触控驱动电极TX16,15~TX16,25各连接两条触控驱动电极线TXL,触控驱动电极TX16,26~TX16,28各连接两条触控驱动电极线TXL,则触控驱动电极TX16,1~TX16,14为第一触控驱动电极,触控驱动电极TX16,15~TX16,25为第二触控驱动电极,触控驱动电极TX16,26~TX16,28为第三触控驱动电极。
图5A为表一中的触控驱动电极与总阻值的对应关系示意图。由表一和图5A可知,在电阻补偿之前,第一触控驱动电极TX16,1~TX16,14上的总阻值基本呈线性变化(差值在227Ω~238Ω之间窄幅波动),而第二触控驱动电极TX16,15和第一触控驱动电极TX16,14之间的总阻值的差值为-1514Ω,远超过预定阻值(例如,400Ω),同样在第三触控驱动电极TX16,26和第二触控驱动电极TX16,25之间的总阻值的差值(-895Ω)也超过预定阻值。
图6A示出了本示例的电阻补偿单元的电路示意图。如图6A所示,电阻补偿单元可包括三个第二补偿开关T1~T3和三个第二补偿电阻(阻值分别为500Ω、1000Ω、2000Ω),各第二补偿电阻以并联方式连接在补偿输入端RIN和补偿输出端ROUT之间。
本示例中,电阻补偿单元对第二触控驱动电极和第三触控驱动电极的补偿电阻如表一中Rc所示。其中,仅导通第二补偿开关T1和T2可提供333Ω的补偿电阻,仅导通第二补偿开关T2和T3可提供667Ω的补偿电阻,……,依此类推。
经过电阻补偿单元的电阻补偿后,第二触控驱动电极TX16,15和第一触控驱动电极TX16,14之间的总阻值的差值为-14Ω(补偿了1500Ω),第三触控驱动电极TX16,26和第二触控驱动电极TX16,25之间的总阻值的差值为105(补偿了900Ω),均不超过预定阻值,即,消除了由于走线数量差异导致的阻值突变。也就是说,电阻补偿后任意相邻的两个触控驱动电极之间均不存在阻值突变,从而不会产生显示横纹。
尽管本示例中示出了触控驱动电极阵列包括16*28个触控驱动电极,但这仅仅是示意性的。可以理解的是,触控驱动电极阵列可以包括任意合适数量的触控驱动电极,只要其中存在第一触控驱动电极和第二触控驱动电极即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的需要进行设置。
继续结合表二、图5B和图6B所示的另一示例对本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补偿原理进行描述。
本示例中,触控显示面板可包括18*32的触控驱动电极阵列,每列触控驱动电极包括32个触控驱动电极,例如,第18列触控驱动电极包括触控驱动电极TX18,1~TX18,32。下面将以第18列触控驱动电极为例进行说明。
表二示出了第18列触控驱动电极中各触控驱动电极的补偿阻值表。其中,N为与触控驱动电极连接的触控驱动电极线的数量,Rl为补偿前触控驱动电极上的总阻值,ΔRl为补偿前相邻的两个触控驱动电极上的总阻值的差值,Rc为电阻补偿单元提供的补偿电阻的阻值,R为补偿后触控驱动电极上的总阻值,ΔR为补偿后相邻的两个触控驱动电极上的总阻值的差值。
表二触控驱动电极补偿阻值表
本示例中,触控驱动电极TX18,1~TX18,24各连接一条触控驱动电极线TXL,触控驱动电极TX18,25~TX18,32各连接两条触控驱动电极线TXL,则触控驱动电极TX18,1~TX18,24为第一触控驱动电极,触控驱动电极TX18,25~TX18,32为第二触控驱动电极。
图5B为表二中的触控驱动电极与总阻值的对应关系示意图。由表二和图5B可知,在电阻补偿之前,第二触控驱动电极TX18,25和第一触控驱动电极TX18,24之间的总阻值的差值为-2347Ω,远超过预定阻值(例如,400Ω)。
图6B示出了本示例的电阻补偿单元的电路示意图。如图6B所示,电阻补偿单元可包括三个第一补偿开关T1~T3和三个第一补偿电阻(阻值分别为500Ω、1000Ω、2000Ω),各第一补偿电阻以串联方式连接在补偿输入端RIN和补偿输出端ROUT之间。
本示例中,电阻补偿单元对第二触控驱动电极的补偿电阻如表二中Rc所示。其中,仅关断第一补偿开关T1和T2可提供1500Ω的补偿电阻,仅关断第一补偿开关T3导通可提供2000Ω的补偿电阻。
经过电阻补偿单元的电阻补偿后,第二触控驱动电极TX18,25和第一触控驱动电极TX18,24之间的总阻值的差值为-347Ω(补偿了2000Ω),不超过预定阻值,即,消除了由于走线数量差异导致的阻值突变。也就是说,电阻补偿后任意相邻的两个触控驱动电极之间均不存在阻值突变,从而不会产生显示横纹。
此外,本示例中,当触控显示面板仅包括第一触控驱动电极和第二触控驱动电极时,仅需要对第二触控驱动电极(例如,触控驱动电极TX18,25~TX18,32)进行补偿,可有效减少触控显示面板中电阻补偿单元的数量。
继续参考图7,示出了本申请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类似,本实施例中,触控显示面板同样可包括触控驱动电极阵列TX1,1~TXm,n、多条触控驱动电极线TXL、扇出区域23(包括多条扇出引线24)和多个电阻补偿单元25。这里,m、n为大于1的整数。
在同一列触控驱动电极中,同样可存在第一触控驱动电极和第二触控驱动电极,例如,在第n列触控驱动电极中,触控驱动电极TX1,n~TXa,n为第一触控驱动电极,触控驱动电极TX(a+1),n~TXb,n为第二触控驱动电极。这里,a、b为整数,且m≥b>a≥1。
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不同的是,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在非显示区域中的驱动芯片26,电阻补偿单元25设置在驱动芯片26内,驱动芯片26包括补偿输出端子。补偿输出端子连接在电阻补偿单元25和与其连接的扇出引线24之间。
具体而言,与第二触控驱动电极电连接的扇出引线24电连接到驱动芯片25的补偿输出端子,进而电连接到驱动芯片25内的电阻补偿单元25。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电阻补偿单元设置在驱动芯片内,可在不改变触控显示面板设计和工艺的情况下,实现了对第二触控驱动电极的电阻补偿,并且由于电阻补偿单元设置在驱动芯片内,不占用触控显示面板的布线区域,有利于窄边框的实现。
此外,将电阻补偿单元封装在驱动芯片内部,有利于提高电路的集成度,工艺上更易于实现。
当电阻补偿单元未设置在驱动芯片25内时,需要额外提供各补偿开关(例如,第一补偿开关Tp和第二补偿开关Tq)的补偿控制信号,例如,由驱动芯片25的其他输出端子提供。而当电阻补偿单元设置在驱动芯片25内时,各补偿开关的补偿控制在驱动芯片25的内部实现,不需要驱动芯片25提供额外的补偿控制信号,减少了驱动芯片25的输出端子数量。
继续参考图8,示出了本申请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性结构图。
如图8所示,触控显示面板600可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620和彩膜基板610以及设置在阵列基板620和彩膜基板610之间的液晶层630。其中,阵列基板620可包括公共电极621,公共电极621可复用为触控驱动电极。
在触控期间,驱动芯片向各触控驱动电极621依次提供触控扫描信号,并接收触控感测信号,然后根据接收到的触控感测信号的不同确定触摸位置。在显示期间,驱动芯片向公共电极621提供公共电压信号,使得阵列基板620和彩膜基板610之间的液晶层630中的液晶分子在公共电极和像素电极形成的电场作用下偏转,从而实现预定画面的显示。
本实施例的有益之处在于,将公共电极层复用为触控驱动电极层,简化了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有利于触控显示面板的轻薄化。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如图9中所示。其中,触控显示装置700可包括如上的触控显示面板。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触控显示装置除了包括如上的触控显示面板之外,还可以包括一些其它的公知的结构。为了不模糊本申请的重点,将不再对这些公知的结构进行进一步描述。
本申请的触控显示装置可以是任何包含如上的触控显示面板的装置,包括但不限于如图9所示的蜂窝式移动电话700、平板电脑、计算机的显示器、应用于智能穿戴设备上的显示器、应用于汽车等交通工具上的显示装置等等。只要触控显示装置包含了本申请公开的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便视为落入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3)

1.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设置在非显示区域的扇出区域和多个电阻补偿单元以及设置在显示区域的触控驱动电极阵列和多条触控驱动电极线,所述非显示区域围绕所述显示区域,所述电阻补偿单元位于所述扇出区域远离所述显示区域的一侧;
所述扇出区域包括多条扇出引线,用于接收触控驱动信号;
所述触控驱动电极阵列包括多个触控驱动电极,多个所述触控驱动电极呈行列排布,每个所述触控驱动电极与至少一条所述触控驱动电极线电连接,与同一个所述触控驱动电极连接的各所述触控驱动电极线电连接到同一条所述扇出引线;
其中,在同一列所述触控驱动电极中,存在第一触控驱动电极和第二触控驱动电极,所述第二触控驱动电极连接的所述触控驱动电极线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一触控驱动电极连接的所述触控驱动电极线的数量;
所述第二触控驱动电极连接的所述扇出引线与所述电阻补偿单元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同一列所述触控驱动电极中,还存在第三触控驱动电极,所述第三触控驱动电极连接的所述触控驱动电极线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二触控驱动电极连接的所述触控驱动电极线的数量;
所述第三触控驱动电极连接的所述扇出引线与所述电阻补偿单元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驱动电极位于所述显示区域中靠近所述扇出区域的一端,所述第二触控驱动电极位于所述显示区域中远离所述扇出区域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驱动电极位于所述显示区域中靠近所述扇出区域的一端,所述第三触控驱动电极位于所述显示区域中远离所述扇出区域的一端,所述第二触控驱动电极位于所述第一触控驱动电极和所述第三触控驱动电极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非显示区域的驱动芯片,所述电阻补偿单元设置于所述驱动芯片内,所述驱动芯片包括补偿输出端子;
所述补偿输出端子连接在所述电阻补偿单元和与其连接的所述扇出引线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补偿单元包括补偿输入端、补偿输出端和开关电阻对,所述开关电阻对包括补偿电阻和补偿开关,用于将所述补偿电阻接入到所述补偿输入端与所述补偿输出端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补偿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开关电阻对;
所述第一开关电阻对包括以并联方式连接的第一补偿电阻和第一补偿开关,所述第一补偿开关关断时所述第一补偿电阻被接入到所述补偿输入端和所述补偿输出端之间;
各所述第一开关电阻对以串联方式连接在所述补偿输入端和所述补偿输出端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补偿单元包括至少两个第二开关电阻对;
所述第二开关电阻对包括以串联方式连接的第二补偿电阻和第二补偿开关,所述第二补偿开关导通时所述第二补偿电阻被接入到所述补偿输入端和所述补偿输出端之间;
各所述第二开关电阻对以并联方式连接在所述补偿输入端和所述补偿输出端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补偿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开关电阻对和至少两个第二开关电阻对;
所述第一开关电阻对包括以并联方式连接的第一补偿电阻和第一补偿开关,所述第一补偿开关关断时所述第一补偿电阻被接入到所述补偿输入端和所述补偿输出端之间;
所述第二开关电阻对包括以串联方式连接的第二补偿电阻和第二补偿开关,所述第二补偿开关导通时所述第二补偿电阻被接入到所述补偿输入端和所述补偿输出端之间;
在所述补偿输入端和所述补偿输出端之间,各所述第一开关电阻对以串联方式连接,各所述第二开关电阻对以并联方式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电阻对与所述第二开关电阻对以串联方式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开关为薄膜晶体管。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控制端由不同的补偿控制信号控制。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公共电极,所述公共电极复用为所述触控驱动电极。
13.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
CN201710225270.6A 2017-04-07 2017-04-07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Active CN1069908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25270.6A CN106990869B (zh) 2017-04-07 2017-04-07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25270.6A CN106990869B (zh) 2017-04-07 2017-04-07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90869A CN106990869A (zh) 2017-07-28
CN106990869B true CN106990869B (zh) 2019-09-24

Family

ID=594155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25270.6A Active CN106990869B (zh) 2017-04-07 2017-04-07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99086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90942A (zh) * 2017-08-17 2017-11-24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7577382B (zh) * 2017-08-31 2021-06-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CN107977114B (zh) * 2017-11-30 2021-02-05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
CN108563362B (zh) * 2018-04-27 2020-05-29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
CN108628497B (zh) * 2018-05-04 2021-06-11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电容式触控面板及其补偿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8595889B (zh) * 2018-05-10 2020-04-07 北京华大九天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迪杰斯特拉最短路径的轨道布线电阻补偿方法
TWI673698B (zh) * 2018-10-15 2019-10-0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裝置
CN109254695A (zh) * 2018-11-23 2019-01-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触控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CN109830207A (zh) * 2019-03-27 2019-05-3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10531896B (zh) * 2019-08-29 2024-03-29 珠海市宏沛函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驱动方法、触控驱动装置及触控面板
CN111028797B (zh) * 2019-12-04 2021-01-15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驱动电路和液晶显示面板
CN111221435B (zh) * 2019-12-30 2022-10-1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基板、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设备
CN111399696B (zh) * 2020-04-30 2024-12-17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及触控显示面板
CN111625118A (zh) 2020-05-06 2020-09-04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5210878A (zh) * 2020-12-17 2022-10-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JP7451559B2 (ja) * 2021-08-19 2024-03-18 深▲セン▼市▲華▼星光▲電▼半▲導▼体▲顕▼示技▲術▼有限公司 表示装置
CN113690255B (zh) * 2021-08-19 2023-12-15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3986038B (zh) * 2021-10-21 2023-09-2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US12147636B2 (en) 2021-10-27 2024-11-19 Nan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8819331A (zh) * 2023-04-18 2024-10-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触控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64076A (zh) * 2011-12-09 2013-06-19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具有集成式触摸屏的显示装置
CN104699340A (zh) * 2015-03-23 2015-06-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触控显示装置和触控驱动方法
CN104951126A (zh) * 2014-03-27 2015-09-30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触摸面板、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6531108A (zh) * 2016-12-29 2017-03-2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驱动方法和触控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493556B1 (ko) * 2011-10-27 2015-02-1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센서 내장형 유기발광 다이오드 표시장치
KR20140055444A (ko) * 2012-10-31 2014-05-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터치 감지 장치 및 그 제작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64076A (zh) * 2011-12-09 2013-06-19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具有集成式触摸屏的显示装置
CN104951126A (zh) * 2014-03-27 2015-09-30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触摸面板、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4699340A (zh) * 2015-03-23 2015-06-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触控显示装置和触控驱动方法
CN106531108A (zh) * 2016-12-29 2017-03-2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驱动方法和触控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90869A (zh) 2017-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90869B (zh)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04777955B (zh) 一种触控面板的驱动电路和触控面板
CN106855762B (zh) 一种阵列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3809316B (zh) 集成有触摸屏的显示设备
AU2010207973B2 (en) Integrated touch screen
EP2391933B1 (en) Integrated touch screen
CN105609037B (zh) 一种阵列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9471306A (zh) 具有补充负载结构的显示器
CN104698666B (zh) 阵列基板、触控面板、触控装置、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0187797A (zh) 触控显示面板
CN106527820B (zh) 内嵌触摸结构的阵列基板以及显示面板
CN104698702A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装置以及驱动方法
CN106486045B (zh) 包括具有桥接图案的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CN108563362A (zh) 触控显示面板
CN104991683A (zh) 一种oled触控显示面板及其控制方法、显示装置
CN106653770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阵列基板
CN114200703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5630251A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3698949A (zh) 阵列基板、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7132685A (zh) 一种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KR20130065564A (ko) 터치 스크린 일체형 표시장치
CN107239172A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4460139A (zh) 触控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19184039A1 (zh) 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
CN206497441U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