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31564A - 冷却装置及具该冷却装置的空调 - Google Patents
冷却装置及具该冷却装置的空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931564A CN106931564A CN201511014845.7A CN201511014845A CN106931564A CN 106931564 A CN106931564 A CN 106931564A CN 201511014845 A CN201511014845 A CN 201511014845A CN 106931564 A CN106931564 A CN 10693156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llection portion
- cooling device
- side wall
- heat
- hous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07—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ol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ir-conditioning
- F24F5/001—Compression cycle typ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冷却装置包括壳体、压缩机、收容于壳体内的第一换热系统及与第一换热系统连通的第二换热系统。壳体具有连通的进风口及出风口,所述第一换热系统包括收集部及冷凝器,收集部位于壳体的底部用于容纳水,冷凝器与压缩机连通,冷凝器于使用时淹没于收集部所盛水以使流经冷凝器的冷媒与水进行热交换;第二换热系统包括风机、蒸发媒介结构及喷淋结构,喷淋结构设置于所述壳体,风机设于出风口,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底壁、顶壁及位于底壁及顶壁之间的侧壁,出风口及进风口设于壳体的侧壁上并与蒸发媒介结构平行并列设置。由于冷却装置采用水蒸发式的冷却原理,并采用侧出风的设计,具有小型化及高效的特点。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具该冷却装置的空调。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交换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冷却装置及具该冷却装置的空调。
背景技术
在生活、工业冷却装置中,通常采用风冷方式进行冷却,如常用的家用空调室外机由压缩机、冷凝器、风机等组成,风机对冷凝器进行吹风,使冷凝器内的冷媒通过冷凝器与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降低冷媒的温度。然而,冷凝器的冷凝效率随室外温度升高而降低,耗电量较大。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节能的冷却装置。
还有必要提供一种具该冷却装置的空调。
一种冷却装置,其包括壳体、压缩机、收容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一换热系统及与所述第一换热系统连通的第二换热系统,所述壳体具有连通的进风口及出风口,所述第一换热系统包括收集部及冷凝器,所述收集部位于所述壳体的底部用于容纳水,所述收集部为敞开式结构,所述冷凝器与所述压缩机连通,所述冷凝器于使用时淹没于所述收集部所盛水以使流经所述冷凝器的冷媒与所述水进行热交换;所述第二换热系统包括风机、蒸发媒介结构及喷淋结构,所述风机设于所述出风口或进风口,所述喷淋结构及蒸发媒介结构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水通过所述喷淋结构进入所述蒸发媒介结构以进行蒸发散热,所述壳体包括底壁、顶壁及侧壁,所述底壁与所述顶壁相对设置,所述侧壁位于所述底壁及所述顶壁之间的侧壁,所述侧壁包括第一侧壁及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设置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其中一者上设置有所述出风口,另一者上设置所述进风口,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蒸发媒介结构平行并列设置。
一种空调,其包括冷却装置及与所述冷却装置连通的蒸发装置,所述蒸发装置具蒸发器。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壳体、压缩机、收容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一换热系统及与所述第一换热系统连通的第二换热系统,所述壳体具有连通的进风口及出风口,所述第一换热系统包括收集部及冷凝器,所述收集部位于所述壳体的底部用于容纳水,所述收集部为敞开式结构,所述冷凝器与所述压缩机及所述蒸发器连通,所述冷凝器于使用时淹没于所述收集部所盛水以使流经所述冷凝器的冷媒与所述水进行热交换;所述第二换热系统包括风机、蒸发媒介结构及喷淋结构,所述风机设于所述出风口或进风口,所述喷淋结构及蒸发媒介结构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水通过所述喷淋结构进入所述蒸发媒介结构以进行蒸发散热,所述壳体包括底壁、顶壁及侧壁,所述底壁及所述顶壁相对设置,所述侧壁位于所述底壁及所述顶壁之间,所述侧壁包括第一侧壁及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设置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其中一者上设置有所述出风口,另一者上设置所述进风口,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蒸发媒介结构平行并列设置。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冷却装置及具该冷却装置的空调具两个换热系统,第一换热系统通过水对流经冷凝器的冷媒进行降温冷却,收集部为敞开式结构,利用水自身重力从第二换热系统流入第一换热系统,第二换热系统通过喷淋结构喷淋蒸发媒介结构对水进行蒸发散热进而对水进行降温,提高了冷凝换热效率,且降低了能耗。由于冷却装置采用水蒸发式的冷却原理,并采用侧出风的设计,具有小型化及高效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的空调的结构原理框图。
图2为图1的空调的冷却装置的组装图。
图3为图2所示的冷却装置部分分解图。
图4为图2所示的冷却装置的部分分解图的另一视角图。
图5为图2所示的冷却装置的剖视图。
图6为图2所示的冷却装置的喷淋结构的示意图。
图7为补水组件及清洗处理模组的功能模组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空调 | 300 |
冷却装置 | 100 |
蒸发装置 | 200 |
蒸发器 | 201 |
第一换热系统 | 30 |
第二换热系统 | 50 |
壳体 | 10 |
底壁 | 11 |
侧壁 | 13 |
第一侧壁 | 133 |
第二侧壁 | 137 |
出风口 | 138 |
进风口 | 139 |
入水孔 | 351 |
排水孔 | 353 |
溢水孔 | 355 |
隔板 | 14 |
冷却腔 | 130 |
容置腔 | 170 |
收集部 | 35 |
压缩机 | 20 |
冷凝器 | 37 |
第一冷凝单元 | 371 |
第二冷凝单元 | 373 |
支撑架 | 51 |
蒸发媒介结构 | 53 |
抽水泵 | 55 |
喷淋结构 | 57 |
喷淋部 | 570 |
喷淋孔 | 571 |
连接管道 | 59 |
补水组件 | 71 |
补水管 | 711 |
液位开关 | 712 |
清洗处理模组 | 75 |
排水管道 | 750 |
浊度检测器 | 751 |
清洗控制单元 | 755 |
计时器 | 757 |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与另一个组件“相连”时,它可以是与另一个组件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居中组件与另一个组件间接相连。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空调300的结构原理示意图。空调300包括冷却装置100及与冷却装置100连通的蒸发装置200。蒸发装置200具有与冷却装置100连通的蒸发器201。冷却装置100用于使高温的冷媒(图未示)与水进行热交换实现降温冷却。蒸发装置200用于使经冷却装置100冷却后的冷媒在蒸发器201中通过蒸发吸收环境热量,实现其所处环境降温。冷媒在蒸发器201中吸热蒸发后再回到冷却装置100,从而完成制冷过程中的冷媒循环。当然,空调300还包括其它常用结构,如节流阀组件等,为节省篇幅,在此不做赘述。
本实施例中,冷却装置100用作设置在室外的空调室外机。冷却装置100包括壳体10(如图2所示)、压缩机20、第一换热系统30、第二换热系统50及风机40。压缩机20与第一换热系统30及第二换热系统50收容于壳体10内,第一换热系统30与压缩机20相连通。从蒸发装置200流出的冷媒经压缩机20压缩后于第一换热系统30进行热交换,并流回至蒸发装置200,如此进行循环制冷。第一换热系统30用于实现空调300的冷媒与水之间的热交换,以实现对冷媒的制冷。第二换热系统50通过蒸发冷却的方式对水进行降温冷却。
请结合参阅图2至图4,壳体10包括相对设置的底壁11、顶壁12,及位于底壁11及顶壁12之间的侧壁13。侧壁13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133与第二侧壁137。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侧壁133与第二侧壁137大致平行设置。第一侧壁133与第二侧壁137其中一者上设置有出风口138,另一者上设置进风口139,出风口138上设置风机40,从而在壳体10内形成一个单向且垂直贯穿第一侧壁133与第二侧壁137的散热风道。风机40用于将空气从进风口139吸入,至出风口138排出。本实施方式中,侧壁13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图未标)及第四侧壁(图未标),第三侧壁、第四侧壁连接于第一侧壁133与第二侧壁137之间,出风口138未设置于底壁11、顶壁12、第三侧壁及第四侧壁上。于其他实施例中,进风口139可设置于顶壁12上;风机40可以设于进风口139,以将空气从进风口139送入壳体10,空气经过蒸发媒介结构53至出风口138排出。
进一步地,壳体10中还包括一隔板14(如图4所示),隔板14将壳体10隔成冷却腔130(如图5所示)与容置腔170(如图5所示)。出风口138、进风口139设置于冷却腔130的侧壁上,进而使散热风道设置于冷却腔130。本实施方式中,进风口139与出风口138相对设置。可以理解,出风口138的数量为至少一个,风机40的数量至少为一个,每个出风口138对应设置一个风机40。
压缩机20容置于容置腔170内,其与蒸发装置200的蒸发器201连通。
第一换热系统30包括水、收集部35及冷凝器37。收集部35设于壳体10的下方并位于冷却腔130的底部,用于收集水。收集部35为一敞开式结构,其采用上端部分或整体敞开方式。收集部35的侧壁上开设有入水孔351、排水孔353及溢水孔355。入水孔351与一管道相通,用于对收集部35补充水。排水孔353邻近收集部35的底部设置并与一排水管道750连通,用以将水排出收集部35。入水孔351与溢水孔355的位置高于排水孔353所在位置,入水孔351的位置需低于溢水孔355的位置或与溢水孔355的位置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溢水孔355用于在收集部35的水过满时,排出多余的水,以防止收集部35漏流,造成其他损失。本实施方式中,收集部35由壳体10的部分侧壁13及底壁11围成的敞开式结构,收集部35与壳体10为一体连通的结构。收集部35所盛水的表面低于收集部35的高度,如低于第一侧壁133的高度,以防止水溢出或溅射出收集部35。冷凝器37收容于收集部35内,且于使用时淹没于水。冷凝器37与压缩机20连通,以使来自压缩机20的高温冷媒与收集部35的水进行热交换。本实施方式中,冷凝器37为由一金属制成的换热管弯折绕设而成的多层结构。冷凝器37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冷凝单元371及第二冷凝单元373。第一冷凝单元371及第二冷凝单元373大致呈螺旋管状。于其他实施例中,冷凝器37还可以为绕弯的换热管及与其相连的散热翅片构成;冷凝器37还可以为螺旋管之外的其他形状,如S形。于其他实施中,冷凝单元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两个以上。
第二换热系统50包括支撑架51、蒸发媒介结构53、抽水泵55及喷淋结构57。第二换热系统50通过水蒸发散热的冷却方式,从而降低水的温度。
支撑架51收容于冷却腔130内,并架设于收集部35上,用于支撑蒸发媒介结构53使得蒸发媒介结构53整体位于收集部35的上方并且其底部高于收集部35的水面,使蒸发媒介结构53与空气充分接触,以达到高效蒸发的目的。
蒸发媒介结构53设置于冷却腔130內并邻近进风口139设置,其由支撑架51支撑。蒸发媒介结构53位于所述散热风道内。蒸发媒介结构53包括第一侧面531(如图4所示)、第二侧面533(如图3所示)及位于第一侧面531与第二侧面533之间的顶面535(如图6所示)。所述蒸发媒介结构53与第一侧壁133及第二侧壁137并列设置。第一侧面531与第二侧面533相对设设置,第一侧面531朝向并正对进风口139设置。第二侧面533朝向并正对所述出风口138设置,且所述第二侧面533与所述出风口138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侧面531与所述进风口139之间的距离。第二侧面533所在平面与第一侧壁133大致平行设置。本实施方式中,蒸发媒介结构53的第二侧面533与风机40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侧壁133与第二侧壁137间距离之五分之一;第一侧壁133、第二侧壁137与蒸发媒介结构53平行并列设置。
蒸发媒介结构53为一具多孔的结构。本实施方式中,蒸发媒介结构53为湿帘,其具蜂窝多孔结构的特点;蒸发媒介结构53的数量为一个。可以理解,蒸发媒介结构53可以由纸浆或其它纤维、陶瓷、不锈钢、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等材料构成。例如,陶瓷材料制成的蒸发媒介结构,其上具很多微小孔,以增大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不锈钢材料制成的蒸发媒介结构,利用不锈钢丝绕设成具有多孔或类似蜂窝的结构。
根据蒸发媒介结构53的厚度范围对风机40的参数进行设定,以使蒸发效率较高的同时达到节能的效果。如,在蒸发媒介结构53的厚度范围为小于或等于10cm,风机40吸入的空气经过蒸发媒介结构53的速度范围在50m/min~100m/min;又如,蒸发媒介结构53的厚度范围处于大于10cm且小于等于15cm之间,风机40吸入的空气经过所述蒸发媒介结构53的速度范围在70m/min~150m/min。
抽水泵55设置于收集部35内,抽水泵55与收集部35及喷淋结构57通过连接管道59连通,以将收集部35内的水抽送至喷淋结构57。由于收集部35采用敞开式设计,收集部35与冷却腔130内大气压强相同,水通过自身的重力流下,再经过抽水泵55抽水至收集部35的上方,形成水的循环运行,因此,抽水泵55对扬程的要求可以降低,功率也可以降低,从而降低成本,提高能效。本实施采用抽水泵55的功率范围为5~60W;扬程范围在10m以下,抽水泵55扬程的优选范围为1.5m~6m。
喷淋结构57设置于冷却腔130内,并位于蒸发媒介结构53的上方,用于向蒸发媒介结构53提供水以使蒸发媒介结构53被水淋湿。可依据蒸发媒介结构53的厚度设置喷淋结构57的形状及喷淋孔571的排列方式,以使喷淋面积足够大以充分淋湿蒸发媒介结构53,最终达到水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增强蒸发效果。如图6所示,喷淋结构57大致呈U型,其包括两个相互连通的喷淋部570,喷淋部570上间隔设置若干个喷淋孔571。本实施方式中,蒸发媒介结构53的厚度为15cm,每个喷淋部570上的喷淋孔571呈两排排列。水通过其中一排喷淋孔571喷出于顶面535上的落水点不与水通过其他排喷淋孔571的落水点重叠。于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喷淋结构57设置成单水管,如蒸发媒介结构53的厚度范围小于10cm时,若干喷淋孔571沿该单水管的延伸方向排列成一列。喷淋结构57可设置为直线状、S型等形状。可以理解,喷淋结构57不限定设置于蒸发媒介结构53的上方,喷淋结构57也可从蒸发媒介结构53的侧面进行喷淋。
请再次参阅图1,冷却装置100还包括补水组件71,以对收集部35进行补水。补水组件71包括一个补水管711及液位开关712,其中补水管711通过入水孔351连通至收集部35。本实施方式中,液位开关712为一联动开关,其具感测液位的功能。当液位开关712检测到水位低于水位预设值时,液位开关712即会开启补水管711,进而对收集部35进行补充水;当水位到达预设值时,即会关闭补水管711。
由于环境中通常含有灰尘等污物,在制冷的过程中,污物随喷淋水附着在蒸发媒介结构53上或流至收集部35内,因此,每隔一段时间需对收集部35进行清洗排污处理。请参阅图7,冷却装置100还包括一清洗处理模组75,用于自动对收集部35进行清洗处理。清洗处理模组75包括浊度检测器751、清洗控制单元755及计时器757。浊度检测器751设置于收集部35内,用于检测收集部35所盛水的浑浊度。排水管道750排水孔353连通。清洗控制单元755,用于开启或关闭补水管711及排水管道750。清洗控制单元755与浊度检测器751、计时器757及液位开关712电性相接。
当浊度检测器751检测到收集部35所盛水的浑浊度高于清洗控制单元755所设浊度预设值时,清洗控制单元755控制打开排水管道750,自动进行排水,此种情况下,即使在液位开关712检测到的水位低于水位预设值时补水组件71可以亦不对收集部35进行补充;当计时器757计算的排液时间到达排水预设时间后,补水组件71对收集部35进行补水以进一步冲洗收集部35的污物;冲洗时间达到一定的冲洗设定时间之后,清洗控制单元755控制排水管道750关闭,补水组件71继续对收集部35进行补充水。可以理解,可以直接通过人工开启或关闭排水管道750进行人工清洗。
于其它实施例中,清洗处理模组75可省略浊度检测器751,计时器757上设定一预定排液时间,当预定排液时间到达后,清洗控制单元755自动开启排水管道750进行排水清理。
组装时,将支撑架51放入壳体10的冷却腔130内,将冷凝器37放入收集部35内,将蒸发媒介结构53设置于支撑架51上,将喷淋结构57装设于冷却腔130内并与抽水泵55相通,将压缩机20设置于容置腔170内,抽水泵55设置于收集部35,将冷凝器37与压缩机20及蒸发装置200的蒸发器201连通。
使用时,将水引入收集部35内,水淹没冷凝器37。在制冷过程中,压缩机20压缩冷媒后输送至冷凝器37,高温的冷媒通过冷凝器37与收集部35的水进行热交换,而同时抽水泵55工作,将收集部35中的水抽取至喷淋结构57,喷淋结构57使水由上向下喷淋至蒸发媒介结构53,在风机40的作用下,空气从进风口139吸入至出风口138,喷淋的水和流动的空气通过蒸发媒介结构53进行热交换,实现对水的降温。经过冷却后的冷媒输送至蒸发装置200的蒸发器201,冷媒在蒸发器201中吸热蒸发后再回到压缩机20,从而完成制冷过程中的冷媒循环。在该冷媒循环的过程中,冷媒在蒸发器201中通过蒸发而吸收其所处环境热量,从而达到降温的效果。
上述冷却装置100及具该冷却装置100的空调300,第一换热系统30通过水对流经冷凝器37的冷媒进行降温冷却,第二换热系统50通过喷淋结构57喷淋蒸发媒介结构53对水进行蒸发散热进而对水降温,由于水在蒸发过程中产生相变,吸收热量较多,故而提高了冷凝换热效率,且降低了能耗。另外,由于冷却装置采用水蒸发式的冷却原理,并采用侧出风的设计,具有小型化及高效的特点。
可以理解,冷却装置100不仅限用于空调300,其也可以应用于其它生活、工业冷却领域,如制冰机、CNC设备冷却等等。
可以理解,可以省略支撑架51,直接于冷却腔130的内侧壁上设置支撑部件,如具一定宽度的凸条,以支撑蒸发媒介结构53。
可以理解,可以省略隔板14,壳体10可以不设隔绝的冷却腔130及容置腔170。壳体10不限定为六面体,如壳体10可设为半圆柱体状或其他形状;进风口139的数目可为两个或两个以上,蒸发媒介结构53的数目可以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每一个进风口139对应设置一个蒸发媒介结构53。
可以理解,空调300的冷却装置100还可包括风冷换热系统,所述风冷换热系统包括风冷换热器,所述风冷换热器设置于冷却腔130内,可将所述风冷换热器与蒸发媒介结构53并列设置于进风口139与出风口138之间。所述风冷换热器与冷凝器37串联相通,以使流经风冷换热器的冷媒与冷却腔130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实现对冷媒的多次冷却。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以上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都不应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壳体、压缩机、收容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一换热系统及与所述第一换热系统连通的第二换热系统,所述壳体具有连通的进风口及出风口,所述第一换热系统包括收集部及冷凝器,所述收集部位于所述壳体的底部用于容纳水,所述收集部为敞开式结构,所述冷凝器与所述压缩机连通,所述冷凝器于使用时淹没于所述收集部所盛水以使流经所述冷凝器的冷媒与所述水进行热交换;所述第二换热系统包括风机、蒸发媒介结构及喷淋结构,所述风机设于所述出风口或所述进风口,所述喷淋结构及所述蒸发媒介结构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水通过所述喷淋结构进入所述蒸发媒介结构以进行蒸发散热,所述壳体包括底壁、顶壁及侧壁,所述底壁与所述顶壁相对设置,所述侧壁位于所述底壁及所述顶壁之间,所述侧壁包括第一侧壁及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设置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其中一者上设置有所述出风口,另一者上设置所述进风口,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蒸发媒介结构平行并列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媒介结构朝向所述风机的侧面与所述风机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距离的五分之一。
3.如权利要求1-2项任一项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媒介结构的厚度范围为小于或等于10cm,所述风机吸入的空气经过所述蒸发媒介结构的速度范围在50m/min~100m/min,或者所述蒸发媒介结构的厚度范围处于大于10cm且小于或等于15cm之间,所述风机吸入的空气经过所述蒸发媒介结构的速度范围在70m/min~150m/min。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媒介结构具多孔,所述蒸发媒介结构由纸浆或其它纤维、陶瓷、不锈钢、聚氯乙烯材料中的其中一种制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媒介结构为湿帘。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部的侧壁上开设有入水孔及排水孔,所述入水孔的位置高于所述排水孔的位置,所述排水孔与一排水管道连通,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一清洗处理模组,用于自动对所述收集部内液体进行更换处理,所述清洗处理模组包括浊度检测器及与所述浊度检测器电性相接的清洗控制单元,所述浊度检测器设置于所述收集部内,用于检测所述收集部所盛水的浑浊度,所述清洗控制单元用于开启或关闭排水管道,当所述浊度检测器于所述收集部内检测到的所盛水的浑浊度高于所述清洗控制单元所设浊度预设值时,所述清洗控制单元控制打开所述排水管道自动进行排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处理模组包括计时器,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补水组件,所述补水组件包括一个补水管及液位开关,所述补水管通过所述入水孔连通至所述收集部,所述清洗控制单元与所述计时器及所述液位开关电性相接,当所述计时器计算的排液时间到达排水预设时间后,所述补水组件对所述收集部进行补充以进一步冲洗所述收集部的污物;冲洗时间达到一定的冲洗设定时间之后,所述清洗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排水管道关闭。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部的侧壁上开设有入水孔及排水孔,所述入水孔的位置高于所述排水孔的位置,所述排水孔与一排水管道连通,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一清洗处理模组,用于自动对所述收集部进行清洗处理,所述清洗处理模组包括清洗控制单元及与所述清洗控制单元电性相接的计时器,当所述计时器上设定一预定排液时间,当所述预定排液时间到达后,所述清洗控制单元自动开启所述排水管道进行排水清理。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系统还包括抽水泵,所述抽水泵与所述收集部及所述喷淋结构通过连接管道连通,以将所述收集部内的水抽送至所述喷淋结构进行循环利用,所述抽水泵的功率范围为5W~60W;所述抽水泵的扬程范围在10m以下。
10.一种空调,其包括冷却装置及与所述冷却装置连通的蒸发装置,所述蒸发装置具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壳体、压缩机、收容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一换热系统及与所述第一换热系统连通的第二换热系统,所述壳体具有连通的进风口及出风口,所述第一换热系统包括收集部及冷凝器,所述收集部位于所述壳体的底部用于容纳水,所述收集部为敞开式结构,所述冷凝器与所述压缩机及所述蒸发器连通,所述冷凝器于使用时淹没于所述收集部所盛水以使流经所述冷凝器的冷媒与所述水进行热交换;所述第二换热系统包括风机、蒸发媒介结构及喷淋结构,所述风机设于所述出风口或进风口,所述喷淋结构及蒸发媒介结构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水通过所述喷淋结构进入所述蒸发媒介结构以进行蒸发散热,所述壳体包括底壁、顶壁及侧壁,所述底壁与所述顶壁相对设置,所述侧壁位于所述底壁及所述顶壁之间,所述侧壁包括第一侧壁及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设置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其中一者上设置有所述出风口,另一者上设置所述进风口,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蒸发媒介结构平行并列设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1014845.7A CN106931564A (zh) | 2015-12-31 | 2015-12-31 | 冷却装置及具该冷却装置的空调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1014845.7A CN106931564A (zh) | 2015-12-31 | 2015-12-31 | 冷却装置及具该冷却装置的空调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931564A true CN106931564A (zh) | 2017-07-07 |
Family
ID=594594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1014845.7A Pending CN106931564A (zh) | 2015-12-31 | 2015-12-31 | 冷却装置及具该冷却装置的空调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931564A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940611A (zh) * | 2017-11-10 | 2018-04-20 | 苏州庆瑞空气系统有限公司 | 空调主机的散热处理装置 |
CN109413963A (zh) * | 2018-12-13 | 2019-03-01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容纳装置及设有其的空调 |
CN116154656A (zh) * | 2023-04-21 | 2023-05-23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昌邑市供电公司 | 一种智能变电站的散热装置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90188651A1 (en) * | 2008-01-29 | 2009-07-30 | Yi-Hsiung Lin | Cooler |
CN202648027U (zh) * | 2012-06-21 | 2013-01-02 | 深圳市立冰空调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高能效冰蓄冷空调 |
CN203907804U (zh) * | 2014-05-30 | 2014-10-29 | 广东美的集团芜湖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移动空调 |
CN204128100U (zh) * | 2014-08-01 | 2015-01-28 | 浠水酷泞科技有限公司 | 水冷却制冷工质的户式空调装置 |
CN105163814A (zh) * | 2013-03-15 | 2015-12-16 | 奥义霍尔顿集团有限公司 | 使用基于需求的操作的水喷烟净化 |
CN205373117U (zh) * | 2015-12-31 | 2016-07-06 | 深圳市蓝云科学技术有限公司 | 冷却装置及具该冷却装置的空调 |
-
2015
- 2015-12-31 CN CN201511014845.7A patent/CN106931564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90188651A1 (en) * | 2008-01-29 | 2009-07-30 | Yi-Hsiung Lin | Cooler |
CN202648027U (zh) * | 2012-06-21 | 2013-01-02 | 深圳市立冰空调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高能效冰蓄冷空调 |
CN105163814A (zh) * | 2013-03-15 | 2015-12-16 | 奥义霍尔顿集团有限公司 | 使用基于需求的操作的水喷烟净化 |
CN203907804U (zh) * | 2014-05-30 | 2014-10-29 | 广东美的集团芜湖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移动空调 |
CN204128100U (zh) * | 2014-08-01 | 2015-01-28 | 浠水酷泞科技有限公司 | 水冷却制冷工质的户式空调装置 |
CN205373117U (zh) * | 2015-12-31 | 2016-07-06 | 深圳市蓝云科学技术有限公司 | 冷却装置及具该冷却装置的空调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940611A (zh) * | 2017-11-10 | 2018-04-20 | 苏州庆瑞空气系统有限公司 | 空调主机的散热处理装置 |
CN109413963A (zh) * | 2018-12-13 | 2019-03-01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容纳装置及设有其的空调 |
CN116154656A (zh) * | 2023-04-21 | 2023-05-23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昌邑市供电公司 | 一种智能变电站的散热装置 |
CN116154656B (zh) * | 2023-04-21 | 2023-08-08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昌邑市供电公司 | 一种智能变电站的散热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057338B1 (ko) | 증발식 응축기 | |
CN209877189U (zh) | 一种空调冷凝水热量回收组件 | |
JP6091302B2 (ja) | 空気調和機 | |
CN106347396B (zh) | 空调冷凝水再利用的节能系统 | |
CN111811039B (zh) | 空调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05481470U (zh) | 冷却装置及具该冷却装置的空调 | |
CN112696852A (zh) | 一种冰箱 | |
CN106931564A (zh) | 冷却装置及具该冷却装置的空调 | |
CN101349457B (zh) | 窗式空调冷凝水散热结构 | |
CN205373117U (zh) | 冷却装置及具该冷却装置的空调 | |
CN205481611U (zh) | 冷却装置及具该冷却装置的空调 | |
CN104896608A (zh) | 一种新型除湿机 | |
CN103727649B (zh) | 一种带辅助水冷装置的风冷式空调机组以及控制方法 | |
CN205481662U (zh) | 冷却装置及具该冷却装置的空调 | |
KR101061884B1 (ko) | 공조기 및 공조기의 실외기 | |
CN106931565A (zh) | 冷却装置及具该冷却装置的空调 | |
CN101619878B (zh) | 水膜式空调机及其所用室内换热器 | |
CN205579795U (zh) | 一种空调系统空气冷却式室外机的自动清洗系统 | |
CN216132002U (zh) | 用于室外换热器的喷淋系统及空调器 | |
CN213630702U (zh) | 移动式空调器 | |
CN203190721U (zh) | 一种风冷式冷凝器 | |
CN107576050B (zh) | 一种冷凝水循环系统及其空调 | |
CN217584639U (zh) | 一种风机盘管及直膨式空调机组 | |
WO2019150720A1 (ja) |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機 | |
CN221005286U (zh) | 冷凝器散热装置及空调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7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