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92504A - 一种逆流式垂直流人工湿地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逆流式垂直流人工湿地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892504A CN106892504A CN201510966557.5A CN201510966557A CN106892504A CN 106892504 A CN106892504 A CN 106892504A CN 201510966557 A CN201510966557 A CN 201510966557A CN 106892504 A CN106892504 A CN 10689250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ypothallus
- vertical current
- storage cavity
- water storage
- metall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2—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animals or plants used, e.g. algae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001—Processes for the treatment of water whereby the filtration technique is of importance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001/007—Processes including a sedimentation step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3/00—Apparatus and plants for the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203/006—Apparatus and plants for the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details of construction, e.g. specially adapted seals, modules, connec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人工湿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逆流式垂直流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垂直流池的上部设置第一基质层,所述第一基质层的下部铺设有第一碎石层,所述第一碎石层的底部铺设有第一鹅卵石层,所述第一鹅卵石层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储水腔,所述折流管的插设于所述第一储水腔的底部,所述第二垂直流池的上部设置第二基质层,所述第二基质层的下部铺设有第二碎石层,所述第二碎石层的底部铺设有第二鹅卵石层,所述第二鹅卵石层的底部设置有与第一储水腔相连通的第二储水腔,所述隔板贯通设置于第一鹅卵石层、第二鹅卵石层的下表面,所述进水管与沉淀池的中部一侧连通,所述出水管的一端与沉淀池顶部连通并且其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基质层的上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属于人工湿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逆流式垂直流人工湿地。
背景技术
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将污水、污泥有控制的投配到经人工建造的湿地上,污水与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其作用机理包括吸附、滞留、过滤、氧化还原、沉淀、微生物分解、转化、植物遮蔽、残留物积累、蒸腾水分和养分吸收及各类动物的作用。现有的人工湿地一般很多均为单一的垂直流人工湿地,形式比较单一,处理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专利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处理效率高的逆流式垂直流人工湿地。
本发明专利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逆流式垂直流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包括沉淀池、第一垂直流池、第二垂直流池、集水井、进水管、出水管、折流管、隔板、排水管,所述沉淀池、第一垂直流池、第二垂直流池、集水井依次设置,所述第一垂直流池的上部设置第一基质层,所述第一基质层的表面种植有第一水生植物,所述第一基质层的下部铺设有第一碎石层,所述第一碎石层的底部铺设有第一鹅卵石层,所述第一鹅卵石层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储水腔,所述折流管的一端与第一基质层上方的提升泵相连并且其另一端插设于所述第一储水腔的底部,所述第二垂直流池的上部设置第二基质层,所述第二基质层的表面种植有第二水生植物,所述第二基质层的下部铺设有第二碎石层,所述第二碎石层的底部铺设有第二鹅卵石层,所述第二鹅卵石层的底部设置有与第一储水腔相连通的第二储水腔,所述隔板贯通设置于所述第一鹅卵石层、第二鹅卵石层的下表面,所述隔板上开设有隔板开孔,所述进水管与沉淀池的中部一侧连通,所述出水管的一端与沉淀池顶部连通并且其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基质层的上方,所述排水管的一端与集水井连通并且其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基质层的上方。
所述第二储水腔的底部高于第一储水腔的底部。
所述第一基质层的上表面高于所述第二基质层的上表面。
本发明专利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专利中设置了两个垂直流池,第一垂直流池的水流运动方向为从第一基质层到第一储水腔,第二垂直流池的水流运动方向为从第二储水腔到第二垂直流池,另外设置了折流管,能够将第一储水腔内的水提升到第一基质层表面进行循环处理,处理效率高;
2、沉淀池起到初级沉淀的作用,上层清水进入第一垂直流池,第二垂直流池表面的清水流入集水井,沉淀池的设置,提高水体处理效率;
3、碎石层、鹅卵石层的设置,过滤效果好;
4、隔板既能阻隔鹅卵石层,又能保证水流顺利下行,支撑力度强;
5、第二储水腔的底部高于第一储水腔的底部,底部杂质易沉积在一储水腔的底部,提高净化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专利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专利作进一步说明:
图中,1-沉淀池,2-第一垂直流池,3-第二垂直流池,4-集水井,5-进水管,6-出水管,7-折流管,8-隔板,9-排水管,10-第一基质层,11-第一水生植物,12-第一碎石层,13-第一鹅卵石层,14-第一储水腔,15-提升泵,16-第二基质层,17-第二水生植物,18-第二碎石层,19-第二鹅卵石层,20-第二储水腔,21-隔板开孔。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逆流式垂直流人工湿地,包括沉淀池1、第一垂直流池2、第二垂直流池3、集水井4、进水管5、出水管6、折流管7、隔板8、排水管9,沉淀池1、第一垂直流池2、第二垂直流池3、集水井4依次设置,第一垂直流池2的上部设置第一基质层10,第一基质层10的表面种植有第一水生植物11,第一基质层10的下部铺设有第一碎石层12,第一碎石层12的底部铺设有第一鹅卵石层13,第一鹅卵石层13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储水腔14,折流管7的一端与第一基质层10上方的提升泵15相连并且其另一端插设于第一储水腔14的底部,第二垂直流池2的上部设置第二基质层16,第二基质层16的表面种植有第二水生植物17,第二基质层16的下部铺设有第二碎石层18,第二碎石层18的底部铺设有第二鹅卵石层19,第二鹅卵石层19的底部设置有与第一储水腔14相连通的第二储水腔20,隔板8贯通设置于第一鹅卵石层13、第二鹅卵石层19的下表面,隔板8上开设有隔板开孔21,进水管5与沉淀池1的中部一侧连通,出水管6的一端与沉淀池1顶部连通并且其另一端位于第一基质层10的上方,排水管9的一端与集水井4连通并且其另一端位于第二基质层16的上方。
第二储水腔20的底部高于第一储水腔14的底部。
第一基质层10的上表面高于第二基质层16的上表面。
以上对本发明专利的1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专利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专利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专利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专利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一种逆流式垂直流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包括沉淀池、第一垂直流池、第二垂直流池、集水井、进水管、出水管、折流管、隔板、排水管,所述沉淀池、第一垂直流池、第二垂直流池、集水井依次设置,所述第一垂直流池的上部设置第一基质层,所述第一基质层的表面种植有第一水生植物,所述第一基质层的下部铺设有第一碎石层,所述第一碎石层的底部铺设有第一鹅卵石层,所述第一鹅卵石层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储水腔,所述折流管的一端与第一基质层上方的提升泵相连并且其另一端插设于所述第一储水腔的底部,所述第二垂直流池的上部设置第二基质层,所述第二基质层的表面种植有第二水生植物,所述第二基质层的下部铺设有第二碎石层,所述第二碎石层的底部铺设有第二鹅卵石层,所述第二鹅卵石层的底部设置有与第一储水腔相连通的第二储水腔,所述隔板贯通设置于所述第一鹅卵石层、第二鹅卵石层的下表面,所述隔板上开设有隔板开孔,所述进水管与沉淀池的中部一侧连通,所述出水管的一端与沉淀池顶部连通并且其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基质层的上方,所述排水管的一端与集水井连通并且其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基质层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逆流式垂直流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储水腔的底部高于第一储水腔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逆流式垂直流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质层的上表面高于所述第二基质层的上表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966557.5A CN106892504A (zh) | 2015-12-21 | 2015-12-21 | 一种逆流式垂直流人工湿地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966557.5A CN106892504A (zh) | 2015-12-21 | 2015-12-21 | 一种逆流式垂直流人工湿地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892504A true CN106892504A (zh) | 2017-06-27 |
Family
ID=591902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966557.5A Pending CN106892504A (zh) | 2015-12-21 | 2015-12-21 | 一种逆流式垂直流人工湿地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892504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365023A (zh) * | 2017-08-04 | 2017-11-21 | 江西省科学院 | 一体化无动力家庭饮用水PPCPs净化处理工艺及装置 |
-
2015
- 2015-12-21 CN CN201510966557.5A patent/CN106892504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365023A (zh) * | 2017-08-04 | 2017-11-21 | 江西省科学院 | 一体化无动力家庭饮用水PPCPs净化处理工艺及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506719C (zh) | 潜-表流复合型人工湿地 | |
CN102923908B (zh) | 一种污水生化处理一体化装置、系统及工艺方法 | |
CN206635115U (zh) | 一种复合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 | |
CN203079741U (zh) | 一种污水生化处理一体化装置及系统 | |
CN205710088U (zh) | 强化复氧生态湿地系统 | |
CN104986917A (zh) | 景观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 | |
CN204474419U (zh) | 一种污水处理移动式人工湿地 | |
CN106006930A (zh) |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 | |
CN100431983C (zh) | 强制回流的双面导流式污水处理池 | |
CN201128703Y (zh) | 潜表流交替人工湿地 | |
CN202729890U (zh) | 垂直流人工湿地 | |
CN106892504A (zh) | 一种逆流式垂直流人工湿地 | |
CN206232491U (zh) | 一种螺旋形波式潜流人工湿地系统 | |
CN202526949U (zh) | 一体化沉淀澄清池 | |
CN202924835U (zh) | 一种污水处理景观湿地 | |
CN104671413A (zh) | 一种生物过滤床-生态浮床富营养化景观水体处理系统 | |
CN105884033A (zh) | 跌水人工湿地净化系统和净化方法 | |
CN106116056A (zh) | 复合垂直流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和方法 | |
CN206823249U (zh) | 一种雨水循环净化装置 | |
CN203065257U (zh) | 一种自动增氧型潜流人工湿地 | |
CN206553284U (zh) | 一种处理煤矿废水的复合流人工湿地结构 | |
CN204932958U (zh) |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沉淀池 | |
CN2551641Y (zh) | 全自动净水器 | |
CN207512045U (zh) | 一种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 |
CN104058507B (zh) | 一种强化复合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6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