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87991A - 一种单相电动机驱动的小型离心泵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单相电动机驱动的小型离心泵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887991A CN106887991A CN201710097789.0A CN201710097789A CN106887991A CN 106887991 A CN106887991 A CN 106887991A CN 201710097789 A CN201710097789 A CN 201710097789A CN 106887991 A CN106887991 A CN 10688799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tor
- pole
- motor
- stator
- wa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25/00—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AC motor or by structural details
- H02P25/02—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AC motor or by structural detail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motor
- H02P25/04—Single phase motors, e.g. capacitor moto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13/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13/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13/06—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4—Stato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02K1/146—Stato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consisting of a generally annular yoke with salient pole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14—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loads, e.g. with hand-held machine tools or fa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1/00—Arrangements for starting electric mo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 H02P1/16—Arrangements for starting electric mo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for starting dynamo-electric mo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 H02P1/42—Arrangements for starting electric mo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for starting dynamo-electric mo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for starting an individual single-phase induction motor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01/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the magnetic circuits
- H02K2201/03—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aspects of the air-gap between rotor and stator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11/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measur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or electric components
- H02K2211/03—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circuit boards, e.g. pcb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13/00—Specific aspec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nd not covered by codes H02K2201/00 - H02K2211/00
- H02K2213/03—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numerical values, ranges, mathematical expressions or similar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trol Of Motors That Do Not Use Commutators (AREA)
Abstract
一种单相电动机驱动的小型离心泵,包括预定转向的叶轮和泵壳,电动机定子和永磁转子间气隙的宽度于每极下沿预定转向收窄;定子为2极时叶轮直径70mm以内或者为4极时110mm以内;单相桥式整流电路,定子绕组经其交流端接往单相电源,一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直接或串联一电流检测电路跨接其直流端;控制器的内置程序使该电力电子器件在电动机启动和主磁通轴线的相反方向与永磁磁通轴线相交为规定锐角角度时接通电源半波,在电动机运转和在主磁通轴线与永磁磁通轴线方向完全或接近相反时以脉冲控制方式接通电源半波,并在该二轴线方向完全或接近相同时,切断电源半波。该设计使该离心泵能以单相电源定向启动和调速运转,无需阀门调节泵输出,达到高能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相电动机驱动的小型离心泵,尤其涉及其机械、电磁结构和控制方法的配合;在国际专利分类表中,分类属于F04D13/06或F04D15/00。
背景技术
小型离心泵使用广泛,运行时间长,颇需制造低成本和运行节能。针对传统小型离心泵以异步电动机驱动效率偏低的情况,现有技术提出改由永磁同步电动机驱动。但同步电动机难以如异步电动机那样可以比较经济的手段调速,其以同步转速驱动的离心泵固定的输出特性只能在设备中借助阀门等调节以满足使用要求,该流动调节必然导致的流体能量损失降低了设备能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由单相电动机驱动的小型离心泵,可以较高的能效用于设备,但成本较低。
本发明解决所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单相电动机驱动的小型离心泵,包括:
——按预定旋转方向旋转的离心式叶轮和具有所述旋转方向切向出口的泵壳;
——直接驱动所述叶轮的电动机,其定子绕组按规定绕向经控制电路接往单相电源,与定子极数相同的永磁转子与定子间气隙的宽度于每一极下沿规定旋转方向收窄,因而在自由状态下,转子各极的轴线以最靠近的定子一极的轴线为参照,沿所述旋转方向偏转一锐角角度;
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的极数为2极,叶轮直径不大于70mm;或者定子的极数为4极,叶轮直径不大于110mm;所述控制电路包括:
a)单相桥式整流电路,所述绕组经该整流电路的交流端接往所述单相电源,一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直接或串联一电流检测电路跨接该整流电路的直流端;
b)检测电路,检测所述转子的极性状态和所述单相电源供给所述绕组的电压极性,以确定转子各极穿越气隙的永磁磁通轴线方向和所述单相电源在定子各极产生穿越气隙的主磁通轴线方向;
c)含内置程序的控制器,其输出接往所述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的控制端,所述内置程序含按检测电路检测到的信号驱动所述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逐个半波控制所述单相电源输入所述绕组的控制步骤;所述步骤包括:
——在电动机起动时,所述电力电子器件在所述主磁通轴线的相反方向与永磁磁通轴线相交为所述锐角角度时开通此时的电源半波,并持续至该半波到零时切断;
——在电动机运转时,所述电力电子器件在所述主磁通轴线与永磁磁通轴线方向完全相反或接近相反时,以脉冲控制方式开通此时的电源半波,并在永磁转子因此转动至该二轴线方向完全相同或接近相同时,完全切断此时的电源半波。
实验表明,该巧妙控制经济实用,使该结构的离心泵能以单相电源定向起动的同时实现调速运转,因而无需在设备中借助阀门等节制泵输出,减少能量损失。
所述控制电路的典型设计包括:
——由4个二极管组成的整流桥(4),其一交流端经绕组(102)串联接往单相电源一极(L),另一交流端接往单相电源另一极(N),晶体三极管(44)的集电极连接整流桥(4)直流正端,发射极串联第1电阻(45)连接整流桥(4)的直流负端;
——单片机(6),其共地端(VSS)连接整流桥(4)的直流负端,输出电路(63)接往晶体三极管(44)的控制极(41);
——所述单相电源的一极(L)经第2电阻(7)串联第1稳压二极管(8)连接共地端(VSS),第2电阻(7)与第1稳压二极管(8)的串联点(B)接往单片机(6)的第1输入电路(61),提供交流电源同步信号。
该设计借整流桥一臂半波整流向单片机提供电源同步信号,节省了整流电路。
进一步设计单片机(6)的电源端(VDD)经二极管(9)接往所述串联点(B),单片机(6)的电源端(VDD)与共地端(VSS)间跨接电容器(10)。单片机取得直流电源与交流电源同步信号共用稳压电路,更为节省。
该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计之一是:在电动机运转时,所述电力电子器件在所述永磁磁通轴线旋转至与主磁通轴线方向完全相反之前,开通此时的电源半波,所提前的时间短于绕组电流滞后电压的时间。该设计有利于增加每次开通的时间,因而提高电动机的效率。
该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计之二是:所述脉冲控制与电动机转速构成闭环反馈控制,所需转速信号取自所述检测电路对所述转子的极性状态的检测。该设计使失步但受控的转速能更好地稳定于不同的负载和调速比,尤其是较重负载以及较大的调速比的情况。
该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计之三是:所述检测电路检测所述转子的极性状态是使用靠近所述转子磁极表面安装的磁性位置传感器,以可靠检测所述转子的转动状态。
该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计之四是:所述永磁转子朝向气隙的圆柱面为良导体金属层,以减轻脉冲控制导致的噪声。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结合附图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各实施例离心泵基本机械结构主視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1实施例离心泵电动机电磁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各实施例离心泵电动机控制电路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1实施例离心泵电动机霍尔元件输出特性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各实施例离心泵电动机第1方式控制信号波形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各实施例离心泵电动机第2方式控制信号波形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第2实施例离心泵电动机电磁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第2实施例离心泵电动机霍尔元件输出特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各实施例离心泵基本机械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的离心式叶轮1和具有沿逆时针方向切向出水口的泵壳2;
——固定于机壳的电动机3;
——离心式叶轮1连接于电动机3的输出轴,其具有4个叶片;按性能要求,叶片数也可以为3、5或6,但最好不要多于8片。叶轮为注塑成型,直径100mm。叶轮不宜更大,转动惯量宜尽量小,以配合电动机3仍不太大的起动力矩;
——电动机3为内转子电动机,包括定子100和永磁转子200。
本发明第1实施例离心泵的电动机电磁基本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
——转子200,是其截面以二条相互垂直的对称轴400分隔为4个对称的90°的扇形并各径向充磁为N、S、N、S的4极永磁转子;
——定子100由具有4个凸极的圆形铁芯101和绕组102组成;绕组102是在4个凸极各绕一具有绝缘框架的线圈元件,然后按绕向串联连接为4极,并因而在通电时产生4极的穿越定转子之间气隙的主磁通;
——定子铁芯101各凸极与转子200间气隙的宽度沿逆时针方向渐变收窄;因此在自由状态即不通电和无外部流体以及旋转结构良好的情况下,转子200受定子铁芯吸引,各极的几何轴线即穿越定转子之间气隙的永磁磁通轴线700、800分别以相邻定子凸极的几何轴线即穿越定转子之间气隙的主磁通轴线500、600为参照,沿逆时针方向偏转一较小的锐角Ω。本实施例设计该机械角为5°(电角度10°)。该角度可随渐变收窄的比例而改变,并影响起动转矩和效率。该设计可避免在自由状态下转子停留于其轴线与定子凸极的轴线重合而使通电时起动转矩为零的所谓“死点”位置,所形成的磁阻转矩还有利于防止运转中的转子于交流电流过零时不产生转矩而停转;
——线性的霍尔元件300,安装于定子铁芯100右侧凸极的轴线500上靠近转子200圆周的位置。
本发明各实施例离心泵电动机控制电路如图3,制成固定于电动机非轴伸端的印刷电路板,该印刷电路板除连接霍尔元件300外,还安装有:
——由4个二极管组成的整流桥4,其一交流端经绕组102串联接往单相电源端子5一极L,另一交流端接往单相电源端子5另一极N;晶体三极管44的集电极连接整流桥4的直流正端,发射极串联电阻45连接整流桥4的直流负端;
——单片机6,其共地端VSS连接整流桥(4)的直流负端,输出电路63接往晶体三极管44的控制极;
——来自单相电源端子5的二极L、N的电压经整流桥4如图右下臂的二极管半波整流和经电阻7串联稳压二极管8组成的电路整形,该电路的输出B接往单片机6的输入电路61。输出B在单相电源端子5的电压极性为正半波时为1而负半波时为0;
——所述串联点B经二极管9连接单片机6的电源端VDD,该连接点与共地端VSS间跨接滤波电容器10,向单片机6提供5V稳定电压的直流电源;
——晶体三极管44的发射极与电阻45的连接点接往单片机6的输入电路64,其上的对地电位与电动机的电流成正比。该输入可用于闭环控制和进行电动机过电流或/和泵的空载保护;
——调速设定端子K,接往单片机6的输入电路65。
霍尔元件300的输出接往单片机6的输入电路62。霍尔元件300的输出特性为线性,因而霍尔元件300的输出电平与穿越定转子之间气隙的永磁磁通轴线电角度的关系为正弦波特性。该特性如图4所示,如图2转子200各极轴线700、800分别与定子各凸极轴线500、600重合时,正对霍尔元件300所在定子右侧的凸极的若为N极,永磁磁通轴线电角度即为0°,霍尔元件300的输出电平为最高——5V;若为S极,永磁磁通轴线电角度即为180°,霍尔元件300的输出电平为最低——1V。此外,在自由状态下,转子200各极永磁磁通轴线以相邻定子凸极的轴线为参照沿逆时针方向偏转电角度约10°,当转子200朝向霍尔元件300所在定子右侧的凸极的是N极时,霍尔元件300的输出电平为4.97V;是S极时,则为1.03V。该特性存储于单片机6中。
按照右手螺旋法则对绕组102的绕向及其往单相电源端子5的连接设计为:单相电源端子5的电压半波为正时,穿越定转子之间气隙的主磁通轴线的方向按图2:对位于水平的轴线500上的左、右二个凸极为沿轴线500指向转子200,对位于垂直的轴线600上的上、下二个凸极为沿轴线600背向转子200;半波为负时则相反。
因此,在电动机起动时,单相电源端子5的电压半波为正和霍尔元件300输出为4.97V,或者半波为负和霍尔元件300输出为1.03V时,主磁通轴线方向的反向(对位于水平的轴线500上的左、右二个凸极为沿轴线500背向转子200,对位于垂直的轴线600上的上、下二个凸极为沿轴线600指向转子200)与永磁磁通轴线方向相交为电角度约10°;在电动机运转时,单相电源端子5的电压半波为正和霍尔元件300输出为5V,或者半波为负和霍尔元件300输出为1V时,主磁通轴线方向的反向与永磁磁通轴线方向相交为0°或接近0°。所谓“接近”是指虽然不为0°,但在容许的偏差内。该控制出现于电动机运转,叶轮和转子为主的旋转系统的机械惯性被巧妙用于减轻不可避免的控制偏差的影响。
单片机6内置的软件或硬件控制还包括:
a)对输入电路62的电平与所储存的霍尔元件300的输出特性进行比较、判别和输出的程序,其输出A当该电平为4.97V和电动机起动时或者到达5V和电动机运转时变为1,当该电平为1.03V和电动机起动时或者到达1V和电动机运转时时变为0;
b)以上述输出A和输出B二者为输入的同或门逻辑控制的输出L与A、B的逻辑关系,如下表;
电源极性 | 霍尔300输出电平 | A B | L | 主磁通的反向与永磁磁通夹角 |
正半波 | 电动机起动时为4.97V,或运转时为5V | 1 1 | 1 | 起动时为10°,或运转时为0° |
正半波 | 电动机起动时为1.03V,或运转时为1V | 1 0 | 0 | ———————— |
负半波 | 电动机起动时为4.97V,或运转时为5V | 0 1 | 0 | ———————— |
负半波 | 电动机起动时为1.03V,或运转时为1V | 0 0 | 1 | 起动时为10°,或运转时为0° |
c)上述L为1时,单片机6的输出电路63向晶体三极管44的控制极41输出脉冲电压。该脉冲电压于相应电源极性半波结束之前结束,且在电动机起动时为恒定值,运转时为频率固定脉宽可调的脉冲群且其导通比通过单片机6内置的软件或硬件可调。
晶体三极管44在控制极41获得上述脉冲电压后按其形态开通,使单相电源端子5向绕组102供电,转子200因而起动或继续旋转。由于控制极41获得的脉冲电压于相应电源极性半波结束之前结束,晶体三极管44此次半波开通至该半波过零时完全截止,然后在紧接着的下一半波再次按检测结果进行控制:符合所述条件,即L为1时,再次开通,否则完全截止。
电动机按上述脉冲群导通比为1运转时,各信号的波形如图5所示:51为单相电源端子5的波形,52为整形电路输出B的波形,31为霍尔元件300的输出电平的波形,32为单片机6内置的软件或硬件对霍尔元件300的输出电平与所述储存的霍尔元件300输出特性比较后的输出A的波形,64为单片机6的输出电路63向晶体三极管44的控制极41输出的电压脉冲的波形,74为施加于绕组102的电压波形。泵此时额定负载运转于同步转速,轻载时平均转速会高于同步转速。
电动机按上述脉冲群导通比为2/3运转时,各信号的波形如图6所示:51、52与图5中的意义相同。31’为霍尔元件300的输出电平的波形,可见此时电动机转速约降低为开通比为1时的1半;32’为单片机6内置的软件或硬件对31’的输出电平与所述储存的霍尔元件300输出特性比较后的输出A的波形;64’为单片机6的输出电路63向晶体三极管44的控制极41输出的电压脉冲的波形,可见开通比为2/3的方波脉冲群;74’为施加于绕组102的电压波形,可见开通比为2/3和包络线为非完整正弦波且不太有规律的脉冲群,其施加于绕组102的电压有效值低于额定电压,转子200的转速因而降低,可使泵的流量和压力相应降低而无需在设备中借助阀门等调节,达到高能效。该降速也可用于改善泵轻载(尤其水汽混合)时平均转速会高于同步转速以至噪声过大的问题。
以上述对永磁通相对主磁通轴线方向相同、相反或接近相同、相反位置的检测方法,对输入电路62的电平与所储存的霍尔元件300的输出特性进行比较可得到转子200所有旋转位置的电角度,内置程序以这些电角度增量除以相应时间增量得到转子200的瞬时转速或平均转速,以该转速反馈控制所述脉冲群的导通比:当转速高于内置或调速设定端子K输入的设定值时,减少导通比;反之则增加,因而使转速稳定。因此,改变调速设定端子K的输入即可调速,该输入为模拟或数字量,在内置程序相应设计即可。
本发明第2实施例排水泵电动机电磁基本结构如图7所示(以下叙述对图7中的标记未列举者,均与图2同一标号的意义相同),其与第1实施例的差异主要在于:
a)霍尔元件300改为安装于定子铁芯右、上二个凸极之间的对称轴线上靠近转子200的圆周的位置,即相当于第1实施例的位置沿逆时针旋转迁移了机械角45°或电角度90°;
b)由于a),霍尔元件300的输出电平与转子200永磁磁通轴线方向的关系逆时针迁移90°,如图7所示。可见,相同坐标系图7特性曲线相比图4向右平移了90°,霍尔元件300的输出电平在永磁磁通轴线方向为0°和180°时均为3V(高、低电平的中间值),但0°时的瞬时值越过3V时升高(前一瞬时值取样为2.9V),180°时则降低(前一瞬时值取样为3.1V)。
c)由于b),对第1实施例中单片机6内置的软件或硬件控制中的a)项改为:
——对输入电路62的电平与所储存的霍尔元件300的输出特性进行比较、判别和输出的程序,其输出A当该电平的瞬时值为3V且越过3V升高时变为1,降低时变为0。
其实,霍尔元件300可安装于就机械结构而言以任何更方便的角度靠近转子200圆周的位置,只需参照上述a)、b)、c)的办法,按照该位置相对于之前的安装位置沿旋转方向前或向后移的角度,并按照该角度把单片机6原来所储存的霍尔元件300的输出特性相应向右或向左平移,以及按照该迁移后的特性,确定霍尔元件300的输出电平在永磁磁通轴线方向分别为0°和180°时的值及其升降情况,并以该二值及其升降情况作为输出A的比较、判别和输出的依据,对单片机6内置的软件或硬件控制相应修改。例如,若霍尔元件300的安装位置改为相比第1实施例的位置逆时针旋转迁移机械角22.5°或电角度45°,则:
a)霍尔元件300的输出电平与转子200永磁磁通轴线方向的关系即特性曲线如图7所示,其相比图4向右平移了45°,霍尔元件300的输出电平在永磁磁通轴线方向为0°时为4.41V且瞬时值越过4.41V时升高(前一瞬时值取样为4.38V),为180°时为1.59V且瞬时值越过1.59V时降低(前一瞬时值取样为1.56V)。
b)对第1实施例中单片机6内置的软件或硬件控制中的a)项改为:
——对输入电路62的电平与所储存的霍尔元件300的输出特性进行比较、判别和输出的程序,其输出A当该电平的瞬时值为4.41V且越过4.41V时升高时变为1;当该电平的瞬时值为1.59V且越过1.59V时降低时变为0。
上述各实施例排水泵在电动机运转时,均设计为在永磁磁通轴线旋转至主磁通轴线的相反方向时开通电源。该设计比较简单可靠。然而,由于绕组的感性电流的滞后于电压,该开通时间可适当提前。该提前是指永磁磁通轴线沿旋转方向旋转至接近主磁通轴线的相反方向时即开通电源。但对该提前应予以限制,只要该提前时间不长于绕组电流滞后于电压的时间即可。可通过测定绕组电流的功率因数确定绕组电流滞后时间。然后,把单片机6中用于与所储存的霍尔元件300的输出特性比较判别的电平瞬时值,修改为按所述电流滞后时间提前的永磁磁通轴线旋转的电角度(可按电流功率因数角除以极对数计算)在所储存的霍尔元件300的输出特性中对应的电平瞬时值,并参照实施例2所述办法控制,即可实现晶体三极管44在主磁通轴线与永磁磁通轴线方向接近相反时开通此时的交流电源半波。该设计可有更高的效率,进一步减轻了起动和运转的脉动,并提高起动和运转的平均转矩。但为可靠起见,提前时间最好稍微短些,即留适当的裕量。
例如,若测试绕组电流的功率因数角为45°,所提前的永磁磁通轴线旋转角度可设定为约30°,因此:
对于实施例1的电动机,对前述单片机6内置的软件或硬件控制的a)项可修改为:
——对输入电路62的电平与所储存的霍尔元件300的输出特性进行比较、判别和输出的程序,其输出A当该电平的瞬时值为4.73V且在升高(前一瞬时值取样为4.70V)时变为1,当该电平的瞬时值为1.27V且在降低(前一瞬时值取样为1.30V)时变为0。
对于实施例2的电动机,对前述单片机6内置的软件或硬件控制的a)项可修改为:
——对输入电路62的电平与所储存的霍尔元件300的输出特性进行比较、判别和输出的程序,其输出A当该电平的瞬时值为2.00V且在升高(前一瞬时值取样为1.97V)时变为1,当该电平的瞬时值为4.00V且在降低(前一瞬时值取样为4.03V)时变为0。
在电动机运转时,也可如同在电动机起动时一样,设计在永磁磁通轴线沿旋转方向稍微超越主磁通轴线的相反方向后开通相应的交流电源半波,但电源电压的利用降低,效果相对稍差些。
此外,还可以有如下设计:
——霍尔元件改为锁键型或开关型,其输出电平在永磁转子磁极分界线掠过时发生阶跃变化,因而确定永磁转子位置,以此为基础加上适当的时间运算,设计单片机内置的软件或硬件。还可改用电磁式或光电式位置传感器,可参见《电机工程手册》。
——所述检测电路还可以改按现有技术检测绕组电流、电压,按照磁饱和原理或反电动势原理推断出所述转子的极性状态。
——转子200的铁氧体圆柱面套以等长的纯铝或纯铜套筒。实验表明该套筒对于减轻脉冲控制导致的噪声特别有效,可以使离心泵调速运转更平稳。
——电动机也可为U型电机那样的2极电动机,上述相应机械角加倍,即与所述电角度相同。此时泵的同步转速为4极电机的2倍,叶轮直径需相应减小,宜不大于70mm。
——叶轮可结合泵壳出水口方向设计为顺时针旋转,只需在设计上按照之前的描述将所用到的术语“逆时针”均改为“顺时针”即可。
——如无需检测电流进行相应控制,晶体三极管的发射极也可以不串联电阻。
——在晶体三极管集电极和发射极间并联适当的阻容电路,或对绕组102并联电容器,以吸收晶体三极管断路时的过电压。
——晶体三极管最好使用IGBT,也可以改为采用可关断晶闸管(GTO)。
——脉冲控制可为固定频率的脉冲宽度控制或固定脉宽的脉冲频率控制或二者兼有。这些控制可利用单片机内固有的脉冲生成程序,适当设置参数即可。且均可设置单片机内置程序,以31或31’波形所反映的电动机转速实施调速或/和闭环稳速控制。
Claims (7)
1.一种单相电动机驱动的小型离心泵,包括:
——按预定旋转方向旋转的离心式叶轮和具有所述旋转方向切向出水口的泵壳;
——直接驱动所述叶轮的电动机,其定子绕组按规定绕向经控制电路接往单相电源,其转子为与定子极数相同的永磁转子,所述定子与转子间气隙的宽度于每一极下沿所述旋转方向收窄,因而在自由状态下,转子各极的轴线以最靠近的定子一极的轴线为参照,沿所述旋转方向偏转一锐角角度;
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的极数为2极,叶轮直径不大于70mm;或者定子的极数为4极,叶轮直径不大于110mm;所述控制电路包括:
a)单相桥式整流电路,所述绕组经该整流电路的交流端接往所述单相电源,一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直接或串联一电流检测电路跨接该整流电路的直流端;
b)检测电路,检测所述转子的极性状态和所述单相电源供给所述绕组的电压极性,以确定转子各极穿越气隙的永磁磁通轴线方向和所述单相电源在定子各极产生穿越气隙的主磁通轴线方向;
c)含内置程序的控制器,其输出接往所述电力电子器件的控制端,所述内置程序含按检测电路检测到的信号驱动所述电力电子器件,逐个半波控制所述单相电源输入所述绕组的控制步骤;所述步骤包括:
——在电动机起动时,所述电力电子器件在所述主磁通轴线的相反方向与永磁磁通轴线相交为所述锐角角度时开通此时的电源半波,在该半波到零时切断;
——在电动机运转时,所述电力电子器件在所述主磁通轴线与永磁磁通轴线方向完全相反或接近相反时,以脉冲控制方式开通此时的电源半波,并在永磁转子因此转动至该二轴线方向完全相同或接近相同时,切断此时的电源半波。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
——由4个二极管组成的整流桥(4),其一交流端经绕组(102)串联接往单相电源一极(L),另一交流端接往单相电源另一极(N),晶体三极管(44)的集电极连接整流桥(4)直流正端,发射极串联第1电阻(45)连接整流桥(4)的直流负端;
——单片机(6),其共地端(VSS)连接整流桥(4)的直流负端,输出电路(63)接往晶体三极管(44)的控制极(41);
——所述单相电源的一极(L)经第2电阻(7)串联第1稳压二极管(8)连接共地端(VSS),第2电阻(7)与第1稳压二极管(8)的串联点(B)接往单片机(6)的第1输入电路(61),提供单相电源同步信号。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
单片机(6)的电源端(VDD)经二极管(9)接往所述串联点(B),单片机(6)的电源端(VDD)与共地端(VSS)间跨接电容器(10)。
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离心泵,其特征在于:在电动机运转时,所述电力电子器件在所述永磁磁通轴线旋转至与主磁通轴线方向完全相反之前,开通此时的电源半波,所提前的时间短于绕组电流滞后电压的时间。
5.按照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冲控制与电动机转速构成闭环反馈控制,所需转速信号取自所述检测电路对所述转子的极性状态的检测。
6.按照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电路检测所述转子的极性状态是使用靠近所述转子磁极表面安装的磁性位置传感器。
7.按照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转子朝向气隙的圆柱面为良导体金属层。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097789.0A CN106887991B (zh) | 2017-02-23 | 2017-02-23 | 一种单相电动机驱动的小型离心泵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097789.0A CN106887991B (zh) | 2017-02-23 | 2017-02-23 | 一种单相电动机驱动的小型离心泵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887991A true CN106887991A (zh) | 2017-06-23 |
CN106887991B CN106887991B (zh) | 2019-06-11 |
Family
ID=591796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097789.0A Active CN106887991B (zh) | 2017-02-23 | 2017-02-23 | 一种单相电动机驱动的小型离心泵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887991B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979240A (zh) * | 2017-12-26 | 2018-05-01 | 横店集团英洛华电气有限公司 | 斜极式电机霍尔安装结构 |
CN109058120A (zh) * | 2018-07-08 | 2018-12-21 | 区智茵 | 一种小功率离心泵 |
CN111997908A (zh) * | 2020-08-17 | 2020-11-27 | 徐翠华 | 一种便于连接的高效节段式双驱并联泵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217322A (ja) * | 1999-01-25 | 2000-08-04 | Japan Servo Co Ltd | 単相dcブラシレスモ―タ |
CN102330702A (zh) * | 2011-10-04 | 2012-01-25 | 叶露微 | 一种小功率换气扇 |
CN102751922A (zh) * | 2011-04-19 | 2012-10-24 | 江门市地尔汉宇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微型永磁同步电动机 |
CN102938626A (zh) * | 2012-10-16 | 2013-02-20 | 江门市地尔汉宇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微型单相永磁同步电动机 |
-
2017
- 2017-02-23 CN CN201710097789.0A patent/CN10688799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217322A (ja) * | 1999-01-25 | 2000-08-04 | Japan Servo Co Ltd | 単相dcブラシレスモ―タ |
CN102751922A (zh) * | 2011-04-19 | 2012-10-24 | 江门市地尔汉宇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微型永磁同步电动机 |
CN102330702A (zh) * | 2011-10-04 | 2012-01-25 | 叶露微 | 一种小功率换气扇 |
CN102938626A (zh) * | 2012-10-16 | 2013-02-20 | 江门市地尔汉宇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微型单相永磁同步电动机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979240A (zh) * | 2017-12-26 | 2018-05-01 | 横店集团英洛华电气有限公司 | 斜极式电机霍尔安装结构 |
CN109058120A (zh) * | 2018-07-08 | 2018-12-21 | 区智茵 | 一种小功率离心泵 |
CN111997908A (zh) * | 2020-08-17 | 2020-11-27 | 徐翠华 | 一种便于连接的高效节段式双驱并联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887991B (zh) | 2019-06-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330702B (zh) | 一种小功率换气扇 | |
CN104124849B (zh) | 排水泵用无刷电动机及排水泵 | |
CN102751922B (zh) | 一种微型永磁同步电动机 | |
CN102938626B (zh) | 一种微型单相永磁同步电动机 | |
CN107251405A (zh) | 电机组件及用于电机驱动的集成电路 | |
CN104753279B (zh) | 交流变频感应无刷励磁的单电枢同步电机 | |
CN101136572A (zh) | 双绕组异步电动机 | |
CN107634683A (zh) | 同步电机驱动电路 | |
CN106887991B (zh) | 一种单相电动机驱动的小型离心泵 | |
CN101946399A (zh) | 电动机 | |
CN104753420A (zh) | 同步电机的交流变频感应无刷励磁系统 | |
CN106788000A (zh) | 一种电机启动及调速控制电路及其驱动控制方法 | |
CN204993122U (zh) | 永磁电机驱动电路 | |
CN102790565A (zh) | 一种电子控制定向旋转单相自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 | |
CN204993125U (zh) | 电机组件、用于电机驱动的集成电路、风机及泵 | |
CN108712045A (zh) | 一种同步开关磁阻电机 | |
CN101102067A (zh) | 直流电枢三相交流励磁的同步电机及其调速 | |
CN105201885B (zh) | 一种单相自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直接驱动的换气扇 | |
CN106870414B (zh) | 一种单相电动机驱动的小型通风机 | |
CN208986796U (zh) | 一种组合式转子双定子同步电机 | |
CN205725555U (zh) | 永磁同步电机的效率提升装置 | |
CN107294431A (zh) | 一种自起动单相永磁电动机 | |
CN203775101U (zh) | 同步电机的交流变频感应无刷励磁系统 | |
CN105156343B (zh) | 一种小功率换气扇 | |
CN205178809U (zh) | 风机、泵、电机组件及用于电机驱动的集成电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520 Address after: 529040 No. 336 Qinglan Road, Jiangmen High-tech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Hanyu Group Co., Ltd. Address before: 529020, 4 of the East dike garden, Pengjiang Road, Pengjiang, Jiangmen, 102 Applicant before: Ye Luwei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