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84692B - 一种利用水泥厂余热实现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利用水泥厂余热实现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884692B CN106884692B CN201710253666.1A CN201710253666A CN106884692B CN 106884692 B CN106884692 B CN 106884692B CN 201710253666 A CN201710253666 A CN 201710253666A CN 106884692 B CN106884692 B CN 10688469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luid
- energy storage
- waste heat
- heat
- energ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K—STEAM ENGINE PLANTS; STEAM ACCUMULATORS; ENGINE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NGINES USING SPECIAL WORKING FLUIDS OR CYCLES
- F01K25/00—Plants or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special working fl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Plants operating in closed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1K25/08—Plants or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special working fl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Plants operating in closed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special vapours
- F01K25/10—Plants or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special working fl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Plants operating in closed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special vapours the vapours being cold, e.g. ammonia, carbon dioxide, ether
- F01K25/103—Carbon dioxid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7—FURNACES; KILNS; OVENS; RETORTS
- F27D—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FURNACES, KILNS, OVENS OR RETORTS, IN SO FAR AS THEY ARE OF KINDS OCCURRING IN MORE THAN ONE KIND OF FURNACE
- F27D17/00—Arrangements for using waste heat; Arrangements for using, or disposing of, waste gases
- F27D17/10—Arrangements for using waste heat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4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the processing of minerals
- Y02P40/10—Production of cement, e.g. improving or optimising the production methods; Cement grinding
- Y02P40/121—Energy efficiency measures, e.g. improving or optimising the production metho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Engine Equipment That Uses Special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水泥厂余热实现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的方法,其以减排捕集的CO2为工质,经冷却、压缩成液态CO2,以能耗极低的高压泵送装置将低压液态CO2流体压送至不同的CO2蓄能装置中,以水泥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废弃余热为能源对低压液态CO2流体进行蓄能,产生波动的和/或不同温度、不同热能密度的高压热态超临界CO2流体,通过稳流器调质变成等温等压超临界CO2流体后稳定供给涡轮机或活塞式膨胀机作功驱动发电装置发电,实现二氧化碳循环发电,能够高效回收热能量,具有较高的热效率,有效存储并利用富余的能量,实现能量的灵活调节利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低碳与能源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水泥厂余热实现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的方法。
背景技术
气候变化已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问题之一,而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碳被认为是导致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以煤炭为主的一次能源和以火力发电为主的二次能源作为能源结构。随着经济总量的迅速增长,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的CO2排放具有增长快、总量大的特点,而当前碳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的经济性的CCS或CCUS技术选择有限,主要集中在煤化工、合成气与煤汽化-燃气蒸汽联合发电(IGCC)领域的二氧化碳捕集、运输与封闭及二氧化碳用于驱油、驱气的研究与应用。在世界范围内的水泥生产领域尚未见任何具体的二氧化碳应用的研究或实践报道。
目前,我国经济建设的基本建筑材料—水泥的实际产能逾35亿吨,干法回转窑生产线达1700多条。水泥的生产企业为公认的高耗能企业,为二氧化碳的主要排放源之一,不仅一次能源(煤)和二次能源(电)消耗大,且有大量的废气污染物(CO2、SO2、NOx、粉尘)排放,还有大量的废弃余热,且废弃余热的温度随原燃材料及窑系统工况的变化波动大。为实现政策性节能减排,几乎所有水泥厂都建设了(窑尾)“预热器废气余热锅炉+(窑头)篦冷机废气余热锅炉的发电系统”,一般利用的是窑头篦冷机300℃以上的废气余热和预热器300℃以上的废气余热,大量的80℃~300℃的废气余热不能利用而直接排空造成热污染,同时,还有大量的其他高温设备辐射余热如水泥生产的主要设备—窑头罩(内顶部可达700℃至1500℃)及回转窑胴体(高温段达300℃~500℃,低温段达150℃~300℃)和窑尾烟室(烟室区域内部温度达900~1100℃)的高温热辐射污染,这些水泥生产中的高温设备现有的余热锅炉不能直接用来产生高温高压水蒸汽。
为能减少工作环境的强烈热辐射污染和利用这些高温设备的辐射热能,本申请人的中国专利提供了“利用回转窑筒体辐射热能供余热发电的装置ZL201420380874.X与ZL201420562882.6”及“利用干法回转窑窑头罩余热供余热发电的装置ZL201420382011.6”,但所涉的装置因只能用来预热锅炉用水和预热空气,不能有效解决高温设备的辐射热利用和热污染,不能普及推广应用。现有的水泥企业为防止高温造成回转窑报废,设置成排的吹风机为回转窑的标准配置,以成排的电吹风机持续的吹冷风降低回转窑的胴体温度,该方法不但增加电耗也造成热污染,电耗的增加也增加了碳排放。至今国内外尚无可有效消除回转窑类高温设备环境热污染或回收利用回转窑高温设备辐射余热的方法,也没有可有效利用大量80℃~300℃低温废气余热的方式。
另外,随着CCS技术的发展,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系统即一种以超临界状态的二氧化碳为工质的布雷顿循环系统已受到广泛关注,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系统主要包括热源、高速涡轮机、高速发电装置、高速压气机、冷却器等,其高效换热器是超临界发电系统工程应用的基础。其循环过程中的循环介质为二氧化碳,在全循环过程中,二氧化碳均处于超临界状态,不发生相变,循环过程为超临界二氧化碳经压缩机升压—用换热器等压加热二氧化碳工质—工质进入涡轮机推动涡轮做功带动电机发电—工质进入冷却器—再进入压缩机形成闭式循环。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系统较传统的热能发电系统的系统热效率、总重及占地面积、污染物排放等方面表现出显著的优势,但其主要运动设备全部采用高速回转运动形式,加工精度及材料性能控制要求高,且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要求压缩机参数处于近临界点,降低换热端差,其压缩机压缩过程中压缩功仍占涡轮输出功的30%以上,实际运用的压缩过程中压缩功仍占到涡轮输出功的40%到50%,即系统的压缩机自耗能仍偏高。同时对于临界点附近的换热性能突变需充分考虑运行裕量,实现这些目标要求有紧凑、高效和可靠的换热器进行快速的热量交换,实现低温差高效换热。现行超临界二氧化碳试验环路的热交换大多使用印制电路板热交换器(PCHE),它适用于高工作温度和高工作压力,并具有良好的扩展能力,满足用换热器等压加热二氧化碳工质的要求,但机构复杂,投资大,且客观上难以适应我国大部分水泥窑系统废弃余热温度随原燃材料及窑系统工况波动大的状况。再者,其系统循环的高效率需建立在冷凝器出口即压气机吸入口(循环起点)的二氧化碳仍处于32℃、7.4MPa超临界状态的临界点上,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系统运行状态控制难度大,仍需要开展控制研究。
中国《水泥》(2014.No.9)《利用CO2动力循环的水泥余热发电系统》介绍了美国俄亥俄州阿克伦城Echogen公司利用水泥厂预热器排出的的废气余热和熟料冷却机中段抽取的废气余热设计的应用CO2动力循环余热发电系统。Echogen公司目前可提供的EPS100 8MW热机系统的废热交换器在北美地区的投资达2000~2500万美元,远高于国内8MW双锅炉整套余热发电系统的投资总额(国内水泥厂预热器的废气余热锅炉和熟料冷却机的废气余热锅炉发电系统总投资4000~6000万元人民币不等),且客观上难以适应我国大部分水泥窑系统废弃余热温度随原燃材料及窑系统工况波动大的状况,而高效换热器是超临界发电系统工程应用的基础。再者,我国水泥企业已普及建好了预热器排出的废气余热锅炉和熟料冷却机中段抽取的废气余热锅炉发电系统(水工作介质),相同热源相同产出情况下采取拆除低投资的系统换上高投资的系统,在国情下缺少现实性。显然,现有的CO2循环发电技术并不适合我国国情的水泥行业。
综上所述,降低水泥生产过程中对外界能耗(电、煤)的需求、降低环境污染物排放是必要的。如何适应我国水泥生产企业现状,低投资的利用水泥生产过程中大量产生的废弃余热,开发适应于水泥窑烟气CO2捕集与应用CO2发电的方法,实现水泥生产的节能减排及二氧化碳减排,是一个现实的紧迫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有必要提供一种利用水泥厂余热实现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的方法,以捕集的二氧化碳为工质,利用水泥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余热为主要能源实现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的方法,其便于利用水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温度波动大、温差大的各类废弃余热为主要能源、且自耗能低、投资低、运行成本低。
一方面,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水泥厂余热实现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的方法,具体过程如下:
1)液态CO2泵送:液态CO2储罐中的低压液态CO2流体经高压泵送装置连续压入CO2蓄能装置;
2)CO2蓄能:CO2流体在CO2蓄能装置中吸收水泥厂内生产线工艺设备在干法水泥生产过程中连续产生的波动的或不同温度的各类废弃余热或辐射热,转换为波动的和/或不同温度、不同热能密度的高压热态超临界CO2流体;
3)调质与发电:波动的和/或不同温度、不同热能密度的高压热态超临界CO2流体经稳流器调节为等温等压超临界CO2流体,等温等压超临界CO2流体稳定供给涡轮机/活塞式膨胀机作功驱动发电装置发电;
4)循环:经涡轮机/活塞式膨胀机作功释能后排出低压液态CO2流体,低压液态CO2流体经冷却装置冷却、压缩装置压缩送入CO2蓄能装置供循环,实现二氧化碳循环发电;
所述各类废弃余热或辐射热包括篦冷机排出的100℃~500℃的熟料冷却废弃余热、窑头罩内800℃~1500℃的辐射热、篦冷机内300℃~1500℃的辐射热、回转窑胴体高温段300℃~500℃废弃余热、回转窑胴体低温段150℃~300℃的传导与辐射热、下料管内850℃~950℃的辐射热、头排收尘器内150℃~180℃的废弃余热、窑尾烟室内800℃~1200℃的传导与辐射热、预热器排放烟道中80℃~380℃的废弃余热及现有水介质余热锅炉发电后排放的80℃~170℃废弃余热等废弃余热中的至少一种余热能源。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水泥厂余热实现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的方法,其中,所述液态CO2储罐中的低压液态CO2流体来自水泥厂烟气中捕集的CO2气体。采用生产过程中捕集的液态CO2为工质,实现成本的降低和能源的循环利用,实现减排和低碳生产。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水泥厂余热实现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的方法,其中,所述CO2蓄能装置指以液化CO2流体直接吸收水泥生产线产生的废气余热或高温热能蓄能转化为高压热态超临界CO2流体的装置,包括窑头罩内置CO2蓄能装置、篦冷机内置CO2蓄能装置、窑胴体辐射CO2蓄能装置、窑头辐射CO2蓄能装置、窑尾烟室内置CO2蓄能装置、预热器CO2蓄能装置、下料管CO2蓄能装置、头排收尘器CO2蓄能装置等装置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水泥厂余热实现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的方法,其中,所述CO2蓄能装置包括装置本体、CO2流体蓄能机构、支吊架、第一逆止阀、调节阀、安全阀,所述CO2流体蓄能机构通过支吊架固定在装置本体内的侧壁或顶板上,所述第一逆止阀设置在装置本体外与CO2流体蓄能机构的进口相连接;所述调节阀和安全阀设置在CO2流体蓄能机构的出口;所述CO2流体蓄能机构为热交换器,热交换器内的工作介质为CO2流体。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水泥厂余热实现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的方法,其中,所述热交换器可以是耐热的箱式、板式或盘式空心管热交换器,可根据装置本体进行设置。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水泥厂余热实现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的方法,其中,所述装置本体可以是窑头罩、篦冷机、回转窑胴体、窑尾烟室、下料管、头排收尘器、预热器等等所有水泥厂内的发热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CO2蓄能装置指以低压液化CO2流体直接吸收水泥生产线产生的废气余热或高温热能蓄能转化为高压热态CO2流体的装置。由于不同工艺设备在水泥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温度不同,低压液态CO2流体进入水泥厂内生产线不同工艺设备内,直接吸收不同工艺设备内的强辐射热能和传导热能,产生波动的和/或不同温度、不同热能密度的高压热态超临界CO2流体。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水泥厂余热实现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的方法,其中,所述稳流器,用于将不同温度、不同压力、不同能量密度的超临界CO2流体转化为等压超临界CO2流体的装置。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水泥厂余热实现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的方法,其中,所述稳流器包括稳流器本体、导流混合机构、进口管路和出口管路;所述导流混合机构设置在稳流器本体内,所述进口管路和出口管路均设置在稳流器本体上;所述进口管路与CO2蓄能装置的出口连接;所述出口管路与涡轮机/活塞式膨胀机的进口连接;所述导流混合机构包括螺旋叶片、折流板或多孔板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水泥厂余热实现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的方法,其中,所述进口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温压感应器、流量计、分配器、第二逆止阀;所述出口管道设置有调压阀、第二温压感应器。所述第一温压感应器、流量计、分配器、调压阀、第二温压感应器均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检测的信号和自动调整各装置实现控制进入稳流器中的各流体具体的量以满足发电需求的稳定流体。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水泥厂余热实现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的方法,其中,通过稳流器进口管路上的分配器分配进入导流混合机构内的不同波动的和/或不同温度、不同热能密度的高压热态超临界CO2流体的量,在导流混合机构的导流和混合作用下,使得稳流器出口管路输出等温等压超临界CO2流体。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水泥厂余热实现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4)中还包括经压缩的低压液态CO2流体直接压缩送入CO2蓄能装置中循环蓄能。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水泥厂余热实现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4)中还包括回热利用,即经涡轮机/活塞式膨胀机作功释能后排出低压液态CO2流体经回热器回收余热后,流体经冷却装置冷却、压缩装置压缩后,经压缩的流体送入液态CO2储罐中供循环。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水泥厂余热实现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4)中还包括回热利用,即经涡轮机/活塞式膨胀机作功释能后排出低压液态CO2流体经回热器回收余热后,流体经冷却装置冷却、压缩装置压缩后,经压缩的流体送入CO2蓄能装置中循环蓄能。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水泥厂余热实现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4)中还包括回热利用,即经涡轮机/活塞式膨胀机作功释能后排出低压液态CO2流体经回热器回收余热后,流体经冷却装置冷却、压缩装置压缩后,经压缩的流体再次进入回流器吸收余热后送入CO2蓄能装置中循环蓄能。
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利用水泥厂余热实现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的方法,以能耗极低的高压泵送装置将低压液态CO2流体压送至不同的CO2蓄能装置中,以水泥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废弃余热为能源对低压液态CO2流体进行蓄能,产生波动的和/或不同温度、不同热能密度的高压热态超临界CO2流体,通过稳压器调质变成等温等压超临界CO2流体后稳定供给轮机或活塞式膨胀机作功驱动发电装置发电,实现二氧化碳循环发电,能够高效回收热能量,具有较高的热效率,有效存储并利用富余的能量,实现能量的灵活调节利用。
2)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能适应水泥生产线工况变化与波动条件的系列机构,简单而高效、可靠的CO2蓄能装置直接蓄集不同温度的余热,通过蓄能、稳流变成等压等温的超临界流体,供给发电,保证发电的稳定和能量利用的广泛,可有效利用大量的80℃~300℃低温废弃余热,也可有效利用大量的高温辐射余热,实现有效利用水泥生产过程中的各类废热和辐射热,减少工作环境的强烈热辐射带来的污染,解决目前水泥生产中高温设备的余热不能直接利用的难题。
3)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中经涡轮机/活塞式膨胀机作功释能后排出低压液态CO2流体还需经过回热器回收热能,进一步降低冷却装置冷却的功耗,通过将经过压缩装置压缩的流体在回热器中吸收热能,进一步回收热能,实现节能和低能耗。
4)针对水泥厂工艺装备特点,利用二氧化碳性质的循环发电的工艺方法新颖、流程简单,实施的工艺设备投资小,利用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的主要能源为水泥生产过程中大量产生的各类不同温度的废弃热能,且利用低能耗的高压泵输送及“冷却+压缩”所需电耗低,1t二氧化碳压缩冷凝液化所需电耗仅6~12Kw·h,而1t二氧化碳可发电达300Kw·h以上,自耗能低,产能高,运行费用低,工艺系统设备操控简单而可靠,易于实现自动化控制,具有良好的工业实用性、经济性,利于推广;可实现水泥生产对外界零电耗的需求,利于水泥企业实现“四零一负”的循环经济目标。
5)通过低压液态CO2流体直接吸收热能和强辐射热能实现对余热的回收和利用,可以适当减少冷却装置的设置,解决高温强辐射热对生产设备的烧蚀问题,延长生产设备的实用寿命,改善设备的工作环境,减少水泥厂的运行电耗,改善环境热污染危害。
6)本发明的方法可大幅减少水泥生产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废气、废水、废热和粉尘污染,有效实现水泥生产的减排和低碳生产。且二氧化碳无毒,不易燃,密度高且热容高,可以回收循环重复利用,无污染且节约能源,工作稳定性高,使用寿命长,实用性强,环境友好。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所述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实施例2所述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发明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借鉴本文内容,适当改进工艺参数实现。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被视为包括在本发明。本发明的方法及应用已经通过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相关人员明显能在不脱离本发明内容、精神和范围内对本文所述的方法和应用进行改动或适当变更与组合,来实现和应用本发明技术。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水泥厂余热实现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的方法,以水泥厂生产减排过程中捕集的CO2为工质液化储存于液态CO2储罐1中,以高压泵送装置2将液态CO2储罐1中的低压液态CO2流体连续压入CO2蓄能装置3中;
CO2蓄能装置3为一个以液化CO2流体直接吸收水泥生产线产生的废气余热或高温热能蓄能转化为高压热态超临界CO2流体的装置,该装置中设置有CO2流体蓄能机构,该机构以CO2流体为工作介质;CO2流体蓄能机构设置在装置本体内的侧壁或顶板上,装置本体为水泥厂生产过程中所有发热的装置,这些热量属于废弃余热或辐射热,具体可以是篦冷机排出的100℃~500℃的熟料冷却废弃余热、窑头罩内800℃~1500℃的辐射热、篦冷机内300℃~1500℃的辐射热、回转窑胴体高温段300℃~500℃废弃余热、回转窑胴体低温段150℃~300℃的传导与辐射热、下料管内850℃~950℃的辐射热、头排收尘器内150℃~180℃的废弃余热、窑尾烟室内800℃~1200℃的传导与辐射热、预热器排放烟道中80℃~380℃的废弃余热及现有水介质余热锅炉发电后排放的80℃~170℃废弃余热等废弃余热中的至少一种余热能源;不同的废弃余热或辐射热被低压液态CO2流体吸收热能后,转换为波动的和/或不同温度、不同热能密度的高压热态超临界CO2流体;
波动的和/或不同温度、不同热能密度的高压热态超临界CO2流体不适合发电,需要进行调质;波动的和/或不同温度、不同热能密度的高压热态超临界CO2流体进入稳流器4;稳流器4的进口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温压感应器、流量计、分配器;不同的第一温压感应器检测不同的高压热态超临界CO2流体的温度和压力,分配器根据发电所需的高压热态超临界CO2流体的温度和压力控制和分配进入稳流器的导流混合机构内的高压热态超临界CO2流体的量和种类,通过在导流混合机构的导流和混合作用下,使得稳流器4出口管路输出等温等压超临界CO2流体;
等温等压超临界CO2流体稳定供给涡轮机/活塞式膨胀机5作功驱动发电装置6发电,经涡轮机/活塞式膨胀机5作功释能后排出低压CO2流体,低压CO2流体经冷却装置7冷却、压缩装置8压缩为液化CO2送入CO2蓄能装置3中循环蓄能,或送入液态CO2储罐1中供循环,实现二氧化碳循环发电供应水泥生产之用或供电网。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方法中还包括回热利用,表现为:经涡轮机/活塞式膨胀机5作功释能后排出低压液态CO2流体经回热器9回收余热后,低压液态CO2流体经冷却装置7冷却、压缩装置8压缩后,经压缩的流体送入液态CO2储罐1中供循环;或经涡轮机/活塞式膨胀机5作功释能后排出低压液态CO2流体经回热器9回收余热后,流体经冷却装置7冷却、压缩装置8压缩后,经压缩的流体再次进入回流器9吸收余热后送入CO2蓄能装置3中循环蓄能发电;
或经涡轮机/活塞式膨胀机5作功释能后排出低压液态CO2流体经回热器9回收余热后,流体经冷却装置7冷却、压缩装置8压缩后,经压缩的流体送入CO2蓄能装置3中循环蓄能发电。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CO2蓄能装置采用具体的窑头罩内置CO2蓄能装置和窑胴体高温段辐射CO2蓄能装置;这两个装置中均设置有CO2流体蓄能机构,该机构以CO2流体为工作介质;CO2流体蓄能机构分别设置在窑头罩、窑胴体的侧壁或顶板上,废弃余热或辐射热来自窑头罩、窑胴体内,具体可以是篦冷机排出的100~500℃的熟料冷却废弃余热、窑头罩内800℃~1500℃的辐射热与传导热、回转窑胴体高温段300℃~500℃传导与辐射热、回转窑胴体低温段150℃~300℃的传导与辐射热;这四种不同的废弃余热或辐射热被低压液态CO2流体吸收热能后,产生四种波动的或不同温度的各类废弃余热或辐射热,转换为四种波动的和/或不同温度、不同热能密度的高压热态超临界CO2流体;经稳流器转换为等温等压的超临界CO2流体,流体经发电、冷却、压缩后循环使用。
实施例4
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CO2蓄能装置采用具体的窑尾烟室内置CO2蓄能装置和头排收尘器CO2蓄能装置;这两个装置中均设置有CO2流体蓄能机构,该机构以CO2流体为工作介质;CO2流体蓄能机构分别设置在窑尾烟室、头排收尘器的侧壁或顶板上,废弃余热或辐射热来自窑尾烟室、头排收尘器内,具体可以是头排收尘器内150~180的废弃余热、窑尾烟室内800~1200℃的传导与辐射热;这两种不同的废弃余热或辐射热被低压液态CO2流体吸收热能后,产生两种波动的或不同温度的各类废弃余热或辐射热,转换为两种波动的和/或不同温度、不同热能密度的高压热态超临界CO2流体;经稳流器转换为等温等压的超临界CO2流体,
方法过程中还包括回热利用;表现为:等温等压的超临界CO2流体经涡轮机/活塞式膨胀机作功释能后转化为低压液态CO2流体排出经回热器回收余热后,低压液态CO2流体经冷却装置冷却、压缩装置压缩后,经压缩的流体送入液态CO2储罐中供循环;或经涡轮机/活塞式膨胀机作功释能后排出低压液态CO2流体经回热器回收余热后,流体经冷却装置冷却、压缩装置压缩后,经压缩的流体再次进入回流器吸收余热后送入CO2蓄能装置中循环蓄能发电。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利用水泥厂余热实现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过程如下:
1)液态CO2泵送:液态CO2储罐中的低压液态CO2流体经高压泵送装置连续压入CO2蓄能装置;
2)CO2蓄能:CO2流体在CO2蓄能装置中吸收水泥厂内生产线工艺设备在干法水泥生产过程中连续产生的波动的或不同温度的各类废弃余热或辐射热,转换为波动的和/或不同温度、不同热能密度的高压热态超临界CO2流体;
所述CO2蓄能装置指以液化CO2流体直接吸收水泥生产线产生的废气余热或辐射热蓄能转化为高压热态超临界CO2流体的装置,包括窑头罩内置CO2蓄能装置、篦冷机内置CO2蓄能装置、窑胴体辐射CO2蓄能装置、窑头辐射CO2蓄能装置、窑尾烟室内置CO2蓄能装置、预热器CO2蓄能装置、下料管CO2蓄能装置、头排收尘器CO2蓄能装置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CO2蓄能装置包括装置本体、CO2流体蓄能机构、支吊架、第一逆止阀、调节阀、安全阀,所述CO2流体蓄能机构通过支吊架固定在装置本体内的侧壁或顶板上,所述第一逆止阀设置在装置本体外与CO2流体蓄能机构的进口相连接;所述调节阀和安全阀设置在CO2流体蓄能机构的出口;所述CO2流体蓄能机构为热交换器,热交换器内的工作介质为CO2流体;所述装置本体包括窑头罩、篦冷机、回转窑胴体、窑尾烟室、下料管、头排收尘器、预热器中的至少一种;
3)调质与发电:波动的和/或不同温度、不同热能密度的高压热态超临界CO2流体经稳流器调节为等温等压超临界CO2流体,等温等压超临界CO2流体稳定供给涡轮机/活塞式膨胀机作功驱动发电装置发电;
所述稳流器,用于将不同温度、不同压力、不同能量密度的超临界CO2流体转化为等压超临界CO2流体的装置;
所述稳流器包括稳流器本体、导流混合机构、进口管路和出口管路;所述导流混合机构设置在稳流器本体内,所述进口管路和出口管路均设置在稳流器本体上;所述进口管路与CO2蓄能装置的出口连接;所述出口管路与涡轮机/活塞式膨胀机的进口连接;所述导流混合机构包括螺旋叶片、折流板或多孔板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进口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温压感应器、 流量计、分配器、第二逆止阀;所述出口管路设置有调压阀、第二温压感应器;
4)循环:经涡轮机/活塞式膨胀机作功释能后排出低压液态CO2流体,低压液态CO2流体经冷却装置冷却、压缩装置压缩送入CO2蓄能装置中供循环,实现二氧化碳循环发电;
所述各类废弃余热或辐射热包括篦冷机排出的100~500℃的熟料冷却废弃余热、窑头罩内800℃~1500℃的辐射热、篦冷机内300℃~1500℃的辐射热、回转窑胴体高温段300℃~500℃的废弃余热、回转窑胴体低温段150℃~300℃的传导与辐射热、下料管内850℃~950℃的传导与辐射热、头排收尘器内150℃~180℃的废弃余热、窑尾烟室内800℃~1200℃的传导与辐射热、预热器排放烟道中80℃~380℃的废弃余热及现有水介质余热锅炉发电后排放的80℃~170℃废弃余热中的至少一种热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水泥厂余热实现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态CO2储罐中的低压液态CO2流体来自水泥厂烟气中捕集的CO2气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水泥厂余热实现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波动的和/或不同温度、不同热能密度的高压热态超临界CO2流体经第一温压感应器检测流体温度和压力,分配器分配调整进入导流混合机构内的流体的量,在导流混合机构的导流和混合作用下混合均匀,从而在稳流器出口管路输出等温等压超临界CO2流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水泥厂余热实现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还包括经压缩的低压液态CO2流体直接压缩送入液态CO2储罐中循环蓄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水泥厂余热实现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还包括回热利用,即经涡轮机/活塞式膨胀机作功释能后排出低压液态CO2流体经回热器回收余热后,流体经冷却装置冷却、压缩装置压缩后,经压缩的流体送入CO2蓄能装置中循环蓄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水泥厂余热实现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还包括回热利用,即经涡轮机/活塞式膨胀机作功释能后排出低压液态CO2流体经回热器回收余热后,流体经冷却装置冷却、压缩装置压缩后,经压缩的流体送入液态CO2储罐中供循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水泥厂余热实现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还包括回热利用,即经涡轮机/活塞式膨胀机作功释能后排出低压液态CO2流体经回热器回收余热后,流体经冷却装置冷却、压缩装置压缩后,经压缩的流体再次进入回流器吸收余热后送入CO2蓄能装置中循环蓄能。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253666.1A CN106884692B (zh) | 2017-04-18 | 2017-04-18 | 一种利用水泥厂余热实现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253666.1A CN106884692B (zh) | 2017-04-18 | 2017-04-18 | 一种利用水泥厂余热实现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的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884692A CN106884692A (zh) | 2017-06-23 |
CN106884692B true CN106884692B (zh) | 2019-01-18 |
Family
ID=591836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253666.1A Active CN106884692B (zh) | 2017-04-18 | 2017-04-18 | 一种利用水泥厂余热实现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88469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9173729A1 (en) * | 2018-03-08 | 2019-09-12 | Berry Metal Company | Waterless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oling a metallurgical processing furnace |
CN109813129B (zh) * | 2019-01-04 | 2019-11-12 | 北京科技大学 | 一种基于尾气循环o2-co2助燃的球团生产工艺及制备系统 |
IT201900002385A1 (it) * | 2019-02-19 | 2020-08-19 | Energy Dome S P A | Impianto e processo per l’accumulo di energia |
CN110259538B (zh) * | 2019-05-30 | 2020-07-28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利用水泥窑余热的多级发电系统 |
CN114991898A (zh) * | 2022-06-09 | 2022-09-02 | 杨宏宇 | 利用空气热能的二氧化碳温差相变储能发电装置及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196102Y (zh) * | 2008-01-18 | 2009-02-18 | 张英凡 | Co2工质水泥厂余热发电装置 |
CN201420578Y (zh) * | 2009-04-29 | 2010-03-10 | 吴惠文 | 低品位余热发电装置 |
CN104791204B (zh) * | 2015-03-24 | 2017-12-12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地热、燃气以及超临界二氧化碳联合发电系统 |
-
2017
- 2017-04-18 CN CN201710253666.1A patent/CN106884692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884692A (zh) | 2017-06-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884692B (zh) | 一种利用水泥厂余热实现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的方法 | |
CN104405599B (zh) | 一种利用太阳能的燃气‑超临界二氧化碳联合动力发电系统 | |
CN101787906B (zh) | 一种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综合互补的联合热发电系统 | |
CN107165723A (zh) | 集高效、节水、可控于一体的燃气轮机四联产系统 | |
CN205825455U (zh) | 一种多模式下运行的太阳能辅助燃煤机组混合发电系统 | |
CN214741512U (zh) | 一种与煤电热源耦合的高压空气储能发电系统 | |
CN203201663U (zh) | 布列顿-抽汽式蒸汽朗肯联合循环发电装置 | |
CN106870040B (zh) | 一种利用水泥厂余热实现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的装备系统 | |
CN105605827A (zh) | 利用内燃机尾气集成热化学过程的互补型分布式能源系统 | |
CN103089439B (zh) | 布列顿-蒸汽朗肯-有机朗肯联合循环热电联产装置 | |
CN213807777U (zh) | 火力发电系统和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耦合系统 | |
CN109780754A (zh) | 一种结合朗肯循环和压缩气体储能技术的新型分布式能源系统及其方法 | |
CN203035350U (zh) | 布列顿-混合式蒸汽朗肯联合循环发电装置 | |
CN215292608U (zh) | 基于有机朗肯循环和吸收式换热的余热回收热电联供系统 | |
CN101865609B (zh) | 一种回收冷却废气热能的新工艺 | |
CN110701022B (zh) | 一种高效利用低品位热能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及控制方法 | |
CN109027994A (zh) | 利用锅炉烟气余热、脱碳废热与吸收式热泵燃煤发电系统 | |
CN108412613A (zh) | 一种沼气-超临界二氧化碳再压缩循环发电系统 | |
CN107990772A (zh) | 一种储能释能装置 | |
CN206655723U (zh) | 一种利用水泥厂余热实现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的装备系统 | |
CN207750114U (zh) | 一种利用垃圾填埋气内燃机排气的低温余热发电装置 | |
CN109578098A (zh) | 零碳排放的天然气热电联供发电工艺 | |
CN101788141B (zh) | 一种吸收式回热器在电厂回热循环系统中的应用 | |
CN205227916U (zh) | 利用内燃机尾气集成热化学过程的互补型分布式能源系统 | |
CN206889110U (zh) | 一种集高效、节水、可控于一体的燃气轮机四联产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