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6878194A -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78194A
CN106878194A CN201611260096.0A CN201611260096A CN106878194A CN 106878194 A CN106878194 A CN 106878194A CN 201611260096 A CN201611260096 A CN 201611260096A CN 106878194 A CN106878194 A CN 1068781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ssage
type
flow table
service chain
addr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26009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878194B (zh
Inventor
樊超
王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26009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878194B/zh
Publication of CN1068781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781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8781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781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2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 H04L47/125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by balancing the load, e.g. traffic engine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33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using encapsulation techniques, e.g. tunne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74Address processing for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4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 H04L47/2425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for supporting services specification, e.g. SL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82Miscellaneous aspects
    • H04L47/825Involving tunnels, e.g. MP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09Mapping addresses
    • H04L61/25Mapping addresses of the same type
    • H04L61/2503Transl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向负载均衡设备下发控制策略;接收接入设备上送的第一类报文;根据所述控制策略确定所述第一类报文为已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或者未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若为已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则生成第一流表和第二流表,并将第一流表和第二流表下发给所述接入设备;所述第一流表用于使接入设备将第一类报文发送给所述服务器,所述第二流表用于使接入设备为第一类报文对应的第一响应报文进行隧道封装并发送给负载均衡设备,所述第一响应报文的隧道头包括服务链标识。通过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在负载均衡网络中同时支持地址转换功能和服务链功能,提高负载均衡网络的使用范围,提高用户使用感受。

Description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为负载均衡的组网示意图,负载均衡网络包括负载均衡设备和多个服务器,这些服务器具有相同的配置,用于实现相同的业务功能,且这些服务器对外提供一个VSIP(Virtual Service IP,虚服务IP),而且,该虚服务IP可以作为负载均衡设备的IP地址。负载均衡设备在接收到目的IP地址为该虚服务IP的数据报文后,可以从这些服务器中选择一个服务器(如服务器1),并将数据报文的目的IP地址修改为服务器1的真实IP地址,并将修改后的数据报文转发给该服务器1,由该服务器1进行业务处理,以实现负载均衡。
为了及时发现故障服务器和故障链路,负载均衡设备会周期性的向每个服务器(以服务器1为例)发送健康监测报文,该健康监测报文的源IP地址为该虚服务IP,目的IP地址为服务器1的真实IP地址。而服务器1在接收到该健康监测报文后,会返回响应报文,负载均衡设备根据响应报文分析是否发生故障。
服务链(Service Chain)作为引导数据报文按序通过服务节点(ServiceNode)的转发技术,被广泛使用。在传统方式中,为了实现服务链功能,可以在控制器上配置报文特征(通常为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如主机的IP地址+服务器的IP地址)与服务链标识的对应关系。基于此,针对数据报文的响应报文,控制器在接收到接入设备上送的该响应报文后,由于该响应报文的源IP地址为服务器1的IP地址,目的IP地址为主机的IP地址,因此可以查询到服务链标识,并向接入设备下发包括该服务链标识的流表,以使接入设备利用该服务链标识进行封装处理。此外,针对健康监测报文的响应报文,控制器在接收到接入设备上送的该响应报文后,由于该响应报文的源IP地址为服务器1的IP地址,目的IP地址为负载均衡设备的IP地址,因此不会查询到服务链标识,并向接入设备下发不包括服务链标识的流表,以使接入设备进行普通的封装处理。
但是,在一种应用场景下,负载均衡设备在接收到目的IP地址为该虚服务IP的数据报文后,不仅将数据报文的目的IP地址修改为服务器1的真实IP地址,还会将数据报文的源IP地址修改为该虚服务IP。基于此应用场景,若在控制器上配置主机的IP地址、服务器的IP地址与服务链标识的对应关系,由于数据报文的响应报文的目的IP为虚服务IP,而不是主机的IP地址,从而导致无法查询到与该响应报文对应的服务链标识,继而无法对该响应报文进行服务链处理。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应用于控制器,所述方法包括:
向负载均衡设备下发控制策略,所述控制策略用于使所述负载均衡设备对已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和/或未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进行指定处理,所述负载均衡设备具有地址转换功能;
接收接入设备上送的第一类报文,所述第一类报文是负载均衡设备根据控制策略进行处理后的报文,所述第一类报文的源地址为所述负载均衡设备的地址,目的地址为连接所述接入设备的服务器的地址;
根据所述控制策略确定所述第一类报文为已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或者未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
若所述第一类报文为已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则生成第一流表和第二流表,并将第一流表和第二流表下发给所述接入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流表用于使所述接入设备将第一类报文发送给所述服务器,所述第二流表用于使所述接入设备为第一类报文对应的第一响应报文进行隧道封装并发送给负载均衡设备,所述第一响应报文的隧道头包括服务链标识。
本申请提供一种报文处理装置,应用于控制器,所述装置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负载均衡设备下发控制策略,所述控制策略用于使所述负载均衡设备对已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和/或未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进行指定处理,其中,所述负载均衡设备具有地址转换功能;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接入设备上送的第一类报文,所述第一类报文是负载均衡设备根据控制策略进行处理后的报文,所述第一类报文的源地址为所述负载均衡设备的地址,目的地址为连接所述接入设备的服务器的地址;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控制策略确定所述第一类报文为已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或者未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
生成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类报文为已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时,生成第一流表和第二流表;所述第一流表用于使接入设备将第一类报文发送给所述服务器,所述第二流表用于使接入设备为第一类报文对应的第一响应报文进行隧道封装并发送给负载均衡设备,所述第一响应报文的隧道头包括服务链标识;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将第一流表和第二流表下发给所述接入设备。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实施例中,若负载均衡设备接收到目的IP地址为虚服务IP的数据报文时,不仅将数据报文的目的IP地址修改为服务器的IP地址,也将数据报文的源IP地址修改为虚服务IP,在这样的应用场景下,虽然数据报文的响应报文的地址信息,与健康监测报文的响应报文的地址信息相同,但是,通过向负载均衡设备下发控制策略,以使负载均衡设备对已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如数据报文)和/或未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如健康监测报文)进行指定处理,这样,控制器在接收到接入设备上送的第一类报文后,可以区分出该第一类报文是已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数据报文,还是未经过服务链处理的健康监测报文。针对已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数据报文,可以为数据报文的响应报文生成包括服务链标识的流表(即第二流表),并下发给接入设备,以使接入设备为该响应报文进行隧道封装,且封装后的隧道头包括服务链标识,实现对这种响应报文的服务链处理。综上所述,可以在负载均衡网络中同时支持地址转换功能(如将目的IP地址修改为服务器的IP地址,并将源IP地址修改为虚服务IP)和服务链功能,提高负载均衡网络的使用范围,提高用户使用感受。
附图说明
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者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或者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负载均衡的组网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报文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控制器的硬件结构图;
图5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报文处理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限制本申请。本申请和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它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申请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此外,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出一种报文处理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包括控制器(如SDN(Software Defined Network,软件定义网络)控制器)、负载均衡设备、接入设备、至少两个服务器的网络(如负载均衡网络)中。
在一个例子中,接入设备(如交换机等)分别与每个服务器连接。在一种应用场景下,多个服务器、接入设备可以部署在一个物理设备上,如服务器为该物理设备上的虚拟机,接入设备为该物理设备上的OVS(open vswitch,开源虚拟交换机)。在另一种应用场景下,多个服务器、接入设备可以部署在不同的物理设备上,如每个服务器是一个物理设备,接入设备是另一个物理设备。
在上述应用场景下,参见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出的报文处理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于控制器,且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向负载均衡设备下发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用于使负载均衡设备对已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和/或未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进行指定处理。
其中,负载均衡设备具有地址转换功能,例如,针对接收到的数据报文,将该数据报文的源IP地址转换为虚服务IP,将该数据报文的目的IP地址转换为服务器的IP地址,对此转换过程,将在后续过程中进行详细说明。
其中,已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是指:已经经过服务节点处理的报文,例如,对于主机发送给服务器的数据报文,该数据报文在到达负载均衡设备之前,会先经过服务节点的处理,在到达负载均衡设备时,该数据报文就是已经经过服务节点处理的报文,可以将该数据报文称为已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
未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是指:没有经过服务节点处理的报文,例如,对于负载均衡设备生成的健康监测报文,该健康监测报文不会经过服务节点的处理,因此,可以将该健康监测报文称为未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
在一个例子中,该控制策略具体为对已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添加第一标识,且该控制策略包括指定地址信息。或者,该控制策略具体为对未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添加第二标识,且该控制策略不包括指定地址信息。或者,该控制策略具体为对未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添加第二标识,且该控制策略包括指定地址信息。或者,该控制策略具体为对已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添加第三标识、对未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添加第四标识,且该控制策略不包括指定地址信息。或者,该控制策略具体为对已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添加第三标识、对未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添加第四标识,且该控制策略包括指定地址信息。
其中,该指定地址信息可以包括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该源IP地址可以为虚服务IP(即上述的VSIP),该目的IP地址可以为服务器的IP地址。
步骤202,接收接入设备上送的第一类报文,该第一类报文是负载均衡设备根据控制策略进行处理后报文,而且,该第一类报文的源地址为负载均衡设备的地址,目的地址为连接接入设备的服务器的地址。
在一个例子中,负载均衡设备可以利用控制策略对第一类报文进行指定处理(具体处理过程在后续步骤赘述),并将处理后的第一类报文发送给接入设备。接入设备在接收到第一类报文后,若未查询到与该第一类报文匹配的流表,就会将该第一类报文发送给控制器,由控制器接收该第一类报文。
步骤203,根据该控制策略确定该第一类报文为已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或者未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若为已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则执行步骤204。
针对“根据该控制策略确定该第一类报文为已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或者未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的过程,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方式:
方式一、控制策略具体为对已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添加第一标识,且该控制策略包括指定地址信息。在此方式下,对于源IP地址为虚服务IP,目的IP地址为服务器的IP地址的第一类报文,若第一类报文是负载均衡设备自身生成的报文(如健康监测报文),则负载均衡设备不在该第一类报文中添加第一标识,并将第一类报文发送给接入设备。若第一类报文不是负载均衡设备自身生成的报文(如主机通过负载均衡设备向服务器发送的数据报文),则负载均衡设备在该第一类报文中添加第一标识,并将第一类报文发送给接入设备。
在此方式下,控制器在接收到第一类报文后,先从该第一类报文中解析出地址信息,若解析出的地址信息与控制策略中包括的指定地址信息相同,则可以基于控制策略确定该第一类报文为已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或者未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否则,可以采用传统方式生成与该第一类报文匹配的流表。
针对“基于控制策略确定该第一类报文为已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或者未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的过程,当该第一类报文携带第一标识时,则可以确定该第一类报文为已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当该第一类报文未携带第一标识时,则可以确定该第一类报文为未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
方式二、控制策略具体为对未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添加第二标识,且该控制策略不包括指定地址信息。在此方式下,对于负载均衡设备自身生成的第一类报文,负载均衡设备在该第一类报文中添加第二标识,并将第一类报文发送给接入设备;对于不是负载均衡设备自身生成的第一类报文,则负载均衡设备不在该第一类报文中添加第二标识,并将第一类报文发送给接入设备。
在此方式下,控制器在接收到第一类报文后,当该第一类报文携带第二标识时,则可以确定该第一类报文为未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当该第一类报文未携带第二标识时,则可以确定该第一类报文为已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
方式三、控制策略具体为对未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添加第二标识,且该控制策略包括指定地址信息。在此方式下,对于源IP地址为虚服务IP,目的IP地址为服务器的IP地址的第一类报文,若第一类报文是负载均衡设备自身生成的报文,则负载均衡设备在该第一类报文中添加第二标识,并将第一类报文发送给接入设备。若第一类报文不是负载均衡设备自身生成的报文,则负载均衡设备不在该第一类报文中添加第二标识,并将第一类报文发送给接入设备。
在此方式下,控制器在接收到第一类报文后,先从该第一类报文中解析出地址信息,若解析出的地址信息与控制策略中包括的指定地址信息相同,则可以基于控制策略确定该第一类报文为已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或者未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否则,可以采用传统方式生成与该第一类报文匹配的流表。
针对“基于控制策略确定该第一类报文为已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或者未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的过程,当该第一类报文携带第二标识时,则可以确定该第一类报文为未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当该第一类报文未携带第二标识时,则可以确定该第一类报文为已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
方式四、控制策略具体为对已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添加第三标识、对未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添加第四标识,且该控制策略不包括指定地址信息。
在此方式下,对于负载均衡设备自身生成的第一类报文,则负载均衡设备可以在该第一类报文中添加第四标识,并将该第一类报文发送给接入设备;对于不是负载均衡设备自身生成的第一类报文,则负载均衡设备可以在该第一类报文中添加第三标识,并将该第一类报文发送给接入设备。
在此方式下,控制器在接收到第一类报文后,当该第一类报文携带第四标识时,则可以确定该第一类报文为未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当该第一类报文携带第三标识时,则可以确定该第一类报文为已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
方式五、控制策略具体为对已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添加第三标识、对未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添加第四标识,且该控制策略包括指定地址信息。
在此方式下,对于源IP地址为虚服务IP,目的IP地址为服务器的IP地址的第一类报文,若第一类报文是负载均衡设备自身生成的报文,则负载均衡设备可以在该第一类报文中添加第四标识,并将该第一类报文发送给接入设备。若第一类报文不是负载均衡设备自身生成的报文,则负载均衡设备可以在该第一类报文中添加第三标识,并将该第一类报文发送给接入设备。
在此方式下,控制器在接收到第一类报文后,先从该第一类报文中解析出地址信息,若解析出的地址信息与控制策略中包括的指定地址信息相同,则可以基于控制策略确定该第一类报文为已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或者未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否则,可以采用传统方式生成与该第一类报文匹配的流表。
针对“基于控制策略确定该第一类报文为已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或者未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的过程,当该第一类报文携带第四标识时,则可以确定该第一类报文为未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当该第一类报文携带第三标识时,则可以确定该第一类报文为已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
针对上述方式,控制策略具体为对已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的TOS(Type ofService,服务类型)字段添加第一标识,基于此,控制器通过解析该第一类报文的TOS字段,确定第一类报文是否携带第一标识。或者,控制策略具体为对未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的TOS字段添加第二标识,基于此,控制器通过解析该第一类报文的TOS字段,确定第一类报文是否携带第二标识。或者,控制策略具体为对已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的TOS字段添加第三标识、对未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的TOS字段添加第四标识,基于此,控制器通过解析该第一类报文的TOS字段,确定该第一类报文携带的是第三标识,还是第四标识。
步骤204,生成第一流表和第二流表,并将第一流表和第二流表下发给接入设备。其中,第一流表用于使接入设备将第一类报文发送给服务器,第二流表用于使接入设备为第一类报文对应的第一响应报文进行隧道封装并发送给负载均衡设备,第一响应报文的隧道头包括服务链标识。
在一个例子中,在步骤203之后,若第一类报文为未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则生成第三流表和第四流表,并将第三流表和第四流表下发给接入设备;其中,第三流表用于使接入设备将第一类报文发送给服务器,第四流表用于使接入设备将第一类报文对应的第二响应报文进行隧道封装并发送给负载均衡设备,第二响应报文的隧道头不包括服务链标识。
在一个例子中,针对“生成第一流表和第二流表,并将第一流表和第二流表下发给接入设备”的过程,控制器可以在接收到第一类报文时,就生成第一流表和第二流表,并将第一流表和第二流表下发给接入设备。或者,控制器可以在接收到第一类报文时,只生成第一流表,并将第一流表下发给接入设备;之后,当接入设备接收到第一类报文的响应报文时,若没有匹配的流表,则将该响应报文发送给控制器,由控制器生成该响应报文对应的流表,该流表也就是上述的第二流表,并将该第二流表下发给接入设备。
控制器还可以根据控制策略生成第五流表,并将该第五流表下发给接入设备;该第五流表用于使接入设备将未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源地址为负载均衡设备的地址且目的地址为连接该接入设备的服务器的地址的报文上送给控制器。
其中,接入设备在接收到来自负载均衡设备的第一类报文后,针对上述方式一,接入设备可以将未携带第一标识的第一类报文确定为未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并将这种报文上送给控制器。针对上述方式二和方式三,接入设备可以将携带第二标识的第一类报文确定为未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并将这种报文上送给控制器。针对上述方式四和方式五,接入设备可以将携带第四标识的第一类报文确定为未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并将这种报文上送给控制器。
在一个例子中,第五流表的优先级可以高于第一流表的优先级;且第五流表的优先级可以低于第三流表的优先级。基于此,接入设备可以先判断报文是否匹配第三流表,如果是,则基于该第三流表进行处理,如果否,则可以判断该报文是否匹配第五流表,如果是,则基于该第五流表进行处理,如果否,则可以判断该报文是否匹配第一流表,如果是,则基于该第一流表进行处理。
在一个例子中,第一流表的匹配选项可以包括:源IP地址为第一类报文的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为第一类报文的目的IP地址;动作选项可以包括:通过与服务器关联的接口发送与第一流表的匹配选项匹配的报文。第二流表的匹配选项可以包括:源IP地址为第一类报文的目的IP地址,目的IP地址为第一类报文的源IP地址;动作选项可以包括:在与第二流表的匹配选项匹配的报文中封装服务链标识,并通过与负载均衡设备关联的接口发送封装有服务链标识的报文。其中,第四流表的优先级高于第二流表的优先级。第三流表的匹配选项可以包括:源IP地址为第一类报文的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为第一类报文的目的IP地址;动作选项可以包括:通过与服务器关联的接口发送与第三流表的匹配选项匹配的报文。第四流表的匹配选项可以包括:源IP地址为第一类报文的目的IP地址,目的IP地址为第一类报文的源IP地址,源端口为第一类报文的目的端口,目的端口为第一类报文的源端口;动作选项可以包括:通过与负载均衡设备关联的接口发送与第四流表的匹配选项匹配的报文。
在另一个例子中,第三流表的匹配选项还可以包括:源端口和目的端口,且源端口为第一类报文的源端口,目的端口为第一类报文的目的端口。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实施例中,若负载均衡设备接收到目的IP地址为虚服务IP的数据报文时,不仅将数据报文的目的IP地址修改为服务器的IP地址,也将数据报文的源IP地址修改为虚服务IP,则在这样的应用场景下,可以通过在控制器上配置虚服务IP、服务器的IP地址与服务链标识的对应关系,这样,由于数据报文的响应报文的目的IP地址为虚服务IP,源IP地址为服务器的IP地址,因此可以查询到与该响应报文对应的服务链标识,继而对该响应报文进行服务链处理。而且,虽然数据报文的响应报文的地址信息,与健康监测报文的响应报文的地址信息相同,但是,通过向负载均衡设备下发控制策略,以使负载均衡设备对已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如数据报文)和/或未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如健康监测报文)进行指定处理,这样,控制器在接收到接入设备上送的第一类报文后,可以区分出该第一类报文是已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数据报文,还是未经过服务链处理的健康监测报文。针对已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数据报文,可以为数据报文的响应报文生成包括服务链标识的流表,并下发给接入设备,以使接入设备为数据报文的响应报文封装服务链标识,实现对这种响应报文的服务链处理。针对未经过服务链处理的健康监测报文,可以为健康监测报文的响应报文生成不包括服务链标识的流表,并下发给接入设备,以使接入设备不为健康监测报文的响应报文封装服务链标识,避免对这种响应报文进行服务链处理。综上所述,可以在负载均衡网络中同时支持地址转换功能(如将目的IP地址修改为服务器的IP地址,并将源IP地址修改为虚服务IP)和服务链功能,提高负载均衡网络的使用范围,提高用户使用感受。
在一个例子中,以未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为健康监测报文,已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为数据报文为例,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报文处理过程。
在本实施例中,以上述方式二为例进行说明,即控制策略具体为对健康监测报文添加第二标识。而且,健康监测报文的源IP地址与数据报文的源IP地址相同,健康监测报文的目的IP地址与数据报文的目的IP地址相同。
情况一、负载均衡设备先发送健康监测报文,后发送数据报文。
负载均衡设备在生成健康监测报文后,对于自身生成的健康监测报文,在该健康监测报文中添加第二标识,并将该健康监测报文发送给接入设备。接入设备在接收到该健康监测报文后,由于该健康监测报文可以匹配到第五流表,因此将该健康监测报文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在接收到该健康监测报文后,由于该健康监测报文携带第二标识,因此,确定该健康监测报文为未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生成第三流表和第四流表,并将第三流表和第四流表下发给接入设备。接入设备可以基于第三流表将负载均衡设备发送的健康监测报文,转发给服务器,对此转发过程不再详加赘述;接入设备可以基于第四流表将服务器发送的该健康监测报文的响应报文,转发给负载均衡设备,对此转发过程不再详加赘述。
负载均衡设备在接收到数据报文后,对数据报文进行修改,如将数据报文的源IP地址修改为虚服务IP(与健康监测报文的源IP地址相同),将数据报文的目的IP地址修改为服务器的IP地址(与健康监测报文的目的IP地址相同),该修改过程在后续实施例中进行说明。对于不是自身生成的数据报文,负载均衡设备不在数据报文中添加第二标识,并将数据报文发送给接入设备。
接入设备在接收到该数据报文后,若第三流表的匹配选项只包括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由于存在与该数据报文匹配的第三流表,因此,接入设备可以基于该第三流表将数据报文发送给服务器。接入设备在接收到服务器返回的响应报文(针对该数据报文的响应报文)后,由于不存在与该响应报文匹配的流表,因此将该响应报文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在接收到该响应报文后,生成第二流表,并将第二流表下发给接入设备。在这种情况下,接入设备可以基于第三流表将负载均衡设备发送的数据报文,转发给服务器;接入设备可以基于第二流表将服务器发送的该数据报文的响应报文,转发给负载均衡设备。
接入设备在接收到该数据报文后,若第三流表的匹配选项包括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源端口和目的端口,由于没有与该数据报文匹配的流表,则将该数据报文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在接收到该数据报文后,由于该数据报文未携带第二标识,因此,确定该数据报文为已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生成第一流表和第二流表,并将第一流表和第二流表下发给接入设备。或者,只生成第一流表,并将第一流表下发给接入设备。接入设备可以基于第一流表将负载均衡设备发送的数据报文,转发给服务器,对此转发过程不再详加赘述。若控制器向接入设备下发第二流表,则接入设备可以基于第二流表将服务器发送的该数据报文的响应报文,转发给负载均衡设备。若控制器没有向接入设备下发第二流表,则接入设备在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该数据报文的响应报文后,将该响应报文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在接收到该响应报文后,生成第二流表,并将第二流表下发给接入设备。接入设备可以基于第二流表将响应报文转发给负载均衡设备。
情况二、负载均衡设备先发送数据报文,后发送健康监测报文。
负载均衡设备在接收到数据报文后,对数据报文进行修改,如将数据报文的源IP地址修改为虚服务IP,将数据报文的目的IP地址修改为服务器的IP地址,该修改过程在后续实施例中进行说明。对于不是自身生成的数据报文,负载均衡设备不在数据报文中添加第二标识,并将数据报文发送给接入设备。
接入设备在接收到该数据报文后,若没有与该数据报文匹配的流表,则将该数据报文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在接收到该数据报文后,由于该数据报文未携带第二标识,因此,确定该数据报文为已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生成第一流表和第二流表,并将第一流表和第二流表下发给接入设备。或者,只生成第一流表,并将第一流表下发给接入设备。接入设备可以基于第一流表将负载均衡设备发送的数据报文,转发给服务器,对此转发过程不再详加赘述。若控制器向接入设备下发第二流表,则接入设备可以基于第二流表将服务器发送的该数据报文的响应报文,转发给负载均衡设备。若控制器没有向接入设备下发第二流表,则接入设备在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该数据报文的响应报文后,将该响应报文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在接收到该响应报文后,生成第二流表,并将第二流表下发给接入设备。接入设备可以基于第二流表将响应报文转发给负载均衡设备。
负载均衡设备在生成健康监测报文(其源IP地址与数据报文的源IP地址相同,目的IP地址与数据报文的目的IP地址相同)后,对于自身生成的健康监测报文,在该健康监测报文中添加第二标识,并将该健康监测报文发送给接入设备。接入设备在接收到该健康监测报文后,由于第五流表的优先级高于第一流表的优先级,因此,接入设备不会基于第一流表将该健康监测报文发送给服务器,而是基于第五流表将该健康监测报文发送控制器。控制器在接收到健康监测报文后,由于健康监测报文携带第二标识,因此,确定健康监测报文为未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生成第三流表和第四流表,并将第三流表和第四流表下发给接入设备。接入设备可以基于第三流表将负载均衡设备发送的健康监测报文,转发给服务器(由于第三流表的优先级高于第五流表的优先级,因此接入设备再次接收到健康监测报文后,可以基于第三流表将该健康监测报文发送给服务器,而不是基于第五流表将该健康监测报文发送控制器);接入设备可以基于第四流表将服务器发送的该健康监测报文的响应报文,转发给负载均衡设备。
以下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场景示意图,服务器1、服务器2和服务器3具有相同的配置,用于实现相同的业务功能,负载均衡设备使用的虚服务IP为100.100.100.100。针对主机1发送给服务器的数据报文(后续将其称为数据报文1)、服务器返回给主机1的数据报文1的响应报文(后续将其称为数据报文2),均需要进行服务链处理。其中,服务链(Service Chain)是一种引导数据报文按次序通过服务节点的转发技术,对此服务链处理过程不做限制。
为了及时发现故障服务器和故障链路,负载均衡设备会周期性的向每个服务器发送健康监测报文,服务器在接收到健康监测报文报文后,会向负载均衡设备返回针对该健康监测报文的响应报文,后续将其称为健康监测响应报文。
由于数据报文1、数据报文2需要进行服务链处理,因此,可以将数据报文1、数据报文2称为已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由于健康监测报文、健康监测响应报文不需要进行服务链处理,因此,可以将健康监测报文、健康监测响应报文称为未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在上述应用场景下,以负载均衡设备先发送健康监测报文,后发送数据报文为例,则该报文处理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控制器向负载均衡设备下发控制策略,其用于使负载均衡设备对健康监测报文添加标识,如将健康监测报文的TOS字段设置为标识A。
在一个例子中,控制器向接入设备下发第五流表(简称流表5),该第五流表用于使接入设备将携带标识A的健康监测报文上送给控制器。
步骤12、负载均衡设备在需要向服务器(以服务器1为例进行说明)发送健康监测报文时,则将该健康监测报文的TOS字段设置为标识A。
步骤13、负载均衡设备将该健康监测报文发送给接入设备。
其中,该健康监测报文的源IP地址为虚服务IP(100.100.100.100),目的IP地址可以为服务器1的真实IP地址(200.200.200.200),源端口为负载均衡设备的端口A,目的端口为服务器1的端口B,且TOS字段为标识A。
步骤14、接入设备在接收到健康监测报文后,查询本地是否存在与健康监测报文匹配的第三流表。如果不存在,执行步骤15;如果存在,利用与该健康监测报文匹配的第三流表将健康监测报文发送给服务器1,后续介绍发送过程。
在一个例子中,当负载均衡设备与接入设备之间还建立有隧道(如VXLAN(VirtualeXtensible Local Area Network,可扩展虚拟局域网络)隧道)时,负载均衡设备还可以为健康监测报文封装隧道头(如VXLAN隧道头),接入设备在接收到健康监测报文后,先去除隧道头,得到其中的健康监测报文,对此应用场景不做限制。
步骤15、接入设备基于流表5,将健康监测报文发送给控制器。
步骤16、控制器在接收到健康监测报文后,由于从健康监测报文中解析出TOS字段为标识A,因此,确定健康监测报文为未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
其中,接入设备还可以将健康监测报文封装在packet-in消息中,然后将该packet-in消息发送给控制器,由控制器从packet-in消息中解析出健康监测报文。
步骤17、控制器生成健康监测报文对应的流表1(第三流表)和流表2(第四流表)。流表1用于使接入设备将健康监测报文发送给服务器1,流表2用于使接入设备将未封装服务链标识的健康监测响应报文发送给负载均衡设备。
在一个例子中,该流表1的匹配选项可以包括:源IP地址为该健康监测报文的源IP地址(100.100.100.100),目的IP地址为该健康监测报文的目的IP地址(200.200.200.200),源端口为该健康监测报文的源端口(端口A),目的端口为该健康监测报文的目的端口(端口B)。流表1的动作选项可以包括:通过与服务器1关联的接口(即接口X)发送与该流表1匹配的报文。
在一个例子中,该流表2的匹配选项可以包括:源IP地址为该健康监测报文的目的IP地址(200.200.200.200),目的IP地址为该健康监测报文的源IP地址(100.100.100.100),源端口为该健康监测报文的目的端口(端口B),目的端口为该健康监测报文的源端口(端口A)。流表2的动作选项可以包括:通过与负载均衡设备关联的接口(即接口Y)发送与该流表2匹配的报文。
步骤18、控制器将该流表1和该流表2下发给接入设备。
此外,控制器在收到健康监测报文后,还可以将健康监测报文发送给服务器1,对此发送过程不再赘述。接入设备在接收到流表1和流表2后,在本地维护流表1和流表2,当再次收到健康监测报文(即步骤14)后,由于本地存在与健康监测报文匹配的流表1,因此利用流表1将健康监测报文发送给服务器1。
步骤19、服务器1在接收到健康监测报文后,返回健康监测响应报文。
在一个例子中,该健康监测响应报文的源IP地址可以为服务器1的真实IP地址(200.200.200.200),目的IP地址可以为虚服务IP(100.100.100.100),源端口可以为服务器1的端口B,目的端口可以为负载均衡设备的端口A。
步骤20、接入设备在接收到健康监测响应报文后,由于该健康监测响应报文可以匹配到上述流表2,因此,可以通过接口Y发送该健康监测响应报文。
在此步骤中,由于健康监测响应报文可以匹配到流表2,因此接入设备不会将健康监测响应报文上送给控制器,即非服务链类型的响应报文不会到控制器。
步骤21、负载均衡设备在接收到健康监测响应报文后,确定故障检测结果。
基于上述过程,就可以完成健康监测报文、健康监测响应报文的传输,且负载均衡设备可以基于健康监测响应报文确定故障检测结果,对此故障检测过程不做限制。此外,针对数据报文1和数据报文2的传输过程,还可以包括:
步骤22、主机1发送数据报文1,该数据报文1在经过各服务节点的服务链处理之后,最终到达负载均衡设备,对此服务链处理过程不做限制。
步骤23、负载均衡设备在接收到数据报文1之后,对数据报文1进行DNAT(Destination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目的网络地址转换)和SNAT(Source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源网络地址转换)转换,得到转换后的数据报文1。
在一个例子中,数据报文1的源IP地址为主机1的IP地址(10.10.10.10),目的IP地址为虚服务IP(100.100.100.100)。负载均衡设备对数据报文1进行DNAT和SNAT的转换是指:假设将服务器1选择为数据报文1的目的服务器,则将数据报文1的源IP地址修改为虚服务IP(100.100.100.100),将数据报文1的目的IP地址修改为服务器1的真实IP地址(200.200.200.200)。
步骤24、负载均衡设备维护数据报文1的会话表项,该会话表项可以包括转换前的五元组信息,转换后的五元组信息,服务链标识。其中,五元组信息可以包括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源端口、目的端口和协议类型。
在一个例子中,负载均衡设备可以是服务链的最后一跳设备,因此,负载均衡设备接收到的数据报文1是经过隧道封装的报文,在隧道头会携带服务链标识(如服务链标识1),负载均衡设备可以从隧道头中解析出服务链标识。然后,负载均衡设备去除隧道头,得到上述数据报文1,并基于数据报文1执行上述步骤23和步骤24。基于上述处理,负载均衡设备可以得到转换前的五元组信息,转换后的五元组信息,服务链标识1等内容,并维护表1所示的会话表项。
表1
步骤25、负载均衡设备将转换后的数据报文1发送给接入设备。
步骤26、接入设备在接收到数据报文1后,查询本地是否存在与该数据报文1匹配的流表。如果不存在,则执行步骤27;如果存在,则利用与该数据报文1匹配的流表将该数据报文1发送给服务器1,在后续过程介绍该发送过程。
在一个例子中,当负载均衡设备与接入设备之间建立隧道时,负载均衡设备还可以为数据报文1封装隧道头,接入设备在接收到数据报文1后,去除隧道头,得到数据报文1,对此应用场景不做限制。
在一个例子中,虽然流表1的匹配选项包括:源IP地址为100.100.100.100,目的IP地址为200.200.200.200,源端口为端口A,目的端口为端口B,而且,数据报文1的源IP地址为虚服务IP(100.100.100.100),目的IP地址为服务器1的真实IP地址(200.200.200.200)。但是,由于数据报文和健康监测报文是使用不同端口号作为目的端口的,因此,数据报文1的目的端口并不会是端口B,因此,该数据报文1也就不会匹配到上述流表1,不会基于流表1进行转发。
步骤27、接入设备将数据报文1发送给控制器。
步骤28、控制器在接收到数据报文1后,由于从数据报文1中解析出的TOS字段不是标识A,因此,确定数据报文1为已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
其中,接入设备还可以将数据报文1封装在packet-in消息中,然后将该packet-in消息发送给控制器,由控制器从packet-in消息中解析出数据报文1。
步骤29、控制器生成与该数据报文1匹配的流表3(即第一流表)和流表4(即第二流表)。该流表3用于使接入设备将数据报文1发送给服务器1,该流表4用于使接入设备为数据报文1对应的响应报文(即数据报文2)封装服务链标识,并将封装有服务链标识的数据报文2发送给负载均衡设备。
在一个例子中,该流表3的匹配选项可以包括:源IP地址为该数据报文1的源IP地址(100.100.100.100),目的IP地址为该数据报文1的目的IP地址(200.200.200.200)。流表3的动作选项可以包括:通过与服务器1关联的接口(即接口X)发送与该流表3匹配的报文。该流表4的匹配选项可以包括:源IP地址为该数据报文1的目的IP地址(200.200.200.200),目的IP地址为该数据报文1的源IP地址(100.100.100.100)。流表4的动作选项可以包括:在与流表4匹配的报文中封装服务链标识,并通过与负载均衡设备关联的接口(即接口Y)发送与该流表4匹配的修改后的报文(即封装有服务链标识的报文)。
在一个例子中,当需要对数据报文进行服务链处理时,可以在控制器上配置数据报文特征与服务链标识的对应关系,而数据报文特征通常为数据报文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如可以配置100.100.100.100+200.200.200.200+服务链标识A,而该服务链标识A用于指示需要对报文进行服务链处理。
控制器在生成流表4时,可以通过100.100.100.100+200.200.200.200查询此对应关系,得到服务链标识为服务链标识A,并在流表4的动作选项中记录:在与流表4匹配的报文中封装服务链标识A,并通过接口Y发送修改后的报文。
步骤30、控制器将该流表3和该流表4下发给接入设备。
此外,控制器在接收到数据报文1后,还可以将数据报文1发送给服务器1,对此发送过程不再赘述。接入设备在接收到流表3和流表4后,在本地维护流表3和流表4,当再次接收到数据报文1(即步骤26)后,由于本地存在与数据报文1匹配的流表3,因此,利用流表3将该数据报文1发送给服务器1。
步骤31、服务器1在接收到数据报文1后,返回数据报文2。
在一个例子中,该数据报文2的源IP地址可以为服务器1的真实IP地址(200.200.200.200),目的IP地址可以为虚服务IP(100.100.100.100)。
步骤32、接入设备在接收到数据报文2后,由于该数据报文2可以匹配到上述流表4,因此,接入设备在数据报文2中封装服务链标识A,并通过与负载均衡设备关联的接口(即接口Y)发送封装有服务链标识A的数据报文2。
在此步骤中,由于数据报文2可以匹配到流表4,因此接入设备不会将数据报文2发送给控制器。而且,当负载均衡设备与接入设备之间建立有隧道时,接入设备可以为数据报文2封装隧道头,并可以将该服务链标识A封装到隧道头中,并通过接口Y发送封装后的数据报文2。
步骤33、负载均衡设备在接收到数据报文2后,从数据报文2中解析出服务链标识A,并基于服务链标识A确定需要对数据报文2进行服务链处理。
针对“对数据报文2进行服务链处理”的过程,通过数据报文2的五元组信息(如源IP地址200.200.200.200、目的IP地址100.100.100.100、源端口12、目的端口22、协议类型TCP)查询表1所示的会话表项,得到五元组信息(如源IP地址10.10.10.10、目的IP地址100.100.100.100、源端口11、目的端口21、协议类型TCP)、以及服务链标识1,将数据报文2的五元组信息转换为当前得到的五元组信息,并对转换后的数据报文2进行隧道封装。而且,在封装后的隧道头中携带服务链标识1,而不是服务链标识A。这样,针对不同主机的数据报文的响应报文,其对应的服务链标识可能不同,从而进行不同的服务链处理。
步骤34、负载均衡设备将封装后的数据报文2发送给服务链标识1对应的服务节点,封装后的数据报文2在经过服务节点的服务链处理之后,最终到达主机1,对此服务链处理不做限制。
基于上述过程,就可以完成数据报文1、数据报文2的传输过程。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流表2中的源IP地址与流表4中的源IP地址相同,流表2中的目的IP地址与流表4中的目的IP地址相同,因此,为了使健康监测响应报文可以匹配到流表2,数据报文2可以匹配到流表4,则设置流表2的优先级高于流表4的优先级。接入设备在接收到健康监测响应报文后,先查询健康监测响应报文是否匹配到流表2,由于健康监测响应报文可以匹配到流表2,因此基于流表2发送健康监测响应报文,而不会基于流表4发送健康监测响应报文。接入设备在接收到数据报文2后,先查询数据报文2是否匹配到流表2,虽然数据报文2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可以匹配到流表2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但是,数据报文2的源端口和目的端口无法匹配到流表2的源端口和目的端口,因此,数据报文2未匹配到流表2,并查询数据报文2是否匹配到流表4,由于数据报文2可以匹配到流表4,因此基于流表4发送数据报文2。
基于与上述方法同样的申请构思,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报文处理装置,该报文处理装置可以应用在控制器。其中,该报文处理装置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或者软硬件结合的方式实现。以软件实现为例,作为一个逻辑意义上的装置,是通过其所在的控制器的处理器,读取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对应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形成的。从硬件层面而言,如图4所示,为本申请提出的报文处理装置所在的控制器的一种硬件结构图,除了图4所示的处理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外,控制器还可以包括其他硬件,如负责处理报文的转发芯片、网络接口、内存等;从硬件结构上来讲,该控制器还可能是分布式设备,可能包括多个接口卡,以便在硬件层面进行报文处理的扩展。
如图5所示,为本申请提出的报文处理装置的结构图,所述装置具体包括:
发送模块11,用于向负载均衡设备下发控制策略,所述控制策略用于使负载均衡设备对已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和/或未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进行指定处理,其中,所述负载均衡设备具有地址转换功能;
接收模块12,用于接收接入设备上送的第一类报文,所述第一类报文是负载均衡设备根据控制策略进行处理后的报文,所述第一类报文的源地址为所述负载均衡设备的地址,目的地址为连接所述接入设备的服务器的地址;
确定模块13,用于根据所述控制策略确定所述第一类报文为已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或者未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
生成模块14,用于当所述第一类报文为已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时,生成第一流表和第二流表;所述第一流表用于使接入设备将第一类报文发送给所述服务器,所述第二流表用于使接入设备为第一类报文对应的第一响应报文进行隧道封装并发送给负载均衡设备,所述第一响应报文的隧道头包括服务链标识;
所述发送模块11,还用于将第一流表和第二流表下发给所述接入设备。
所述生成模块14,还用于当所述第一类报文为未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时,则生成第三流表和第四流表;所述第三流表用于使所述接入设备将第一类报文发送给所述服务器,所述第四流表用于使所述接入设备将第一类报文对应的第二响应报文进行隧道封装并发送给负载均衡设备,所述第二响应报文的隧道头不包括服务链标识;
所述发送模块11,还用于将第三流表和第四流表下发给所述接入设备。
所述确定模块13,具体用于在根据所述控制策略确定所述第一类报文为已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或者未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的过程中:
若所述控制策略具体为对已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添加第一标识,且所述控制策略包括指定地址信息,则从所述第一类报文中解析出地址信息,若解析出的地址信息与所述控制策略中包括的指定地址信息相同,则当所述第一类报文携带第一标识时,确定所述第一类报文为已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否则,确定所述第一类报文为未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或者,
若所述控制策略具体为对未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添加第二标识,则当所述第一类报文携带第二标识时,确定所述第一类报文为未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否则,确定所述第一类报文为已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或者,
若所述控制策略具体为对未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添加第二标识,且所述控制策略包括指定地址信息,则从所述第一类报文中解析出地址信息,若解析出的地址信息与所述控制策略中包括的指定地址信息相同,则当所述第一类报文携带第二标识时,确定所述第一类报文为未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否则,确定所述第一类报文为已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或者,
若所述控制策略具体为对已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添加第三标识、对未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添加第四标识,则当所述第一类报文携带第三标识时,确定所述第一类报文为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当所述第一类报文携带第四标识时,确定所述第一类报文为未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或者,
若所述控制策略具体为对已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添加第三标识、对未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添加第四标识,且所述控制策略包括指定地址信息,则从所述第一类报文中解析出地址信息,若解析出的地址信息与所述控制策略中包括的指定地址信息相同,则当所述第一类报文携带第三标识时,确定所述第一类报文为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当所述第一类报文携带第四标识时,确定所述第一类报文为未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
所述生成模块14,还用于根据所述控制策略生成第五流表;所述第五流表用于使所述接入设备将未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源地址为所述负载均衡设备的地址且目的地址为连接所述接入设备的服务器的地址的报文上送给所述控制器;
所述发送模块11,还用于将所述第五流表下发给所述接入设备;
其中,所述第五流表的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一流表的优先级;
所述第五流表的优先级低于所述第三流表的优先级。
所述第一流表的匹配选项包括:源IP地址为第一类报文的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为第一类报文的目的IP地址;动作选项包括:通过与所述服务器关联的接口发送与所述第一流表的匹配选项匹配的报文;
所述第二流表的匹配选项包括:源IP地址为第一类报文的目的IP地址,目的IP地址为第一类报文的源IP地址;动作选项包括:在与所述第二流表的匹配选项匹配的报文中封装服务链标识,并通过与所述负载均衡设备关联的接口发送封装有所述服务链标识的报文;
所述第三流表的匹配选项包括:源IP地址为第一类报文的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为第一类报文的目的IP地址;动作选项包括:通过与所述服务器关联的接口发送与所述第三流表的匹配选项匹配的报文;
所述第四流表的匹配选项包括:源IP地址为第一类报文的目的IP地址,目的IP地址为第一类报文的源IP地址,源端口为第一类报文的目的端口,目的端口为第一类报文的源端口;动作选项包括:通过与所述负载均衡设备关联的接口发送与所述第四流表的匹配选项匹配的报文;
其中,所述第四流表的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二流表的优先级。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系统、装置、模块或单元,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一种典型的实现设备为计算机,计算机的具体形式可以是个人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蜂窝电话、相机电话、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媒体播放器、导航设备、电子邮件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计算机、可穿戴设备或者这些设备中的任意几种设备的组合。
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单元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申请时可以把各单元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实施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以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而且,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以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者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者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者其它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以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者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以采用在一个或者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应用于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向负载均衡设备下发控制策略,所述控制策略用于使所述负载均衡设备对已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和/或未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进行指定处理,所述负载均衡设备具有地址转换功能;
接收接入设备上送的第一类报文,所述第一类报文是负载均衡设备根据控制策略进行处理后的报文,所述第一类报文的源地址为所述负载均衡设备的地址,目的地址为连接所述接入设备的服务器的地址;
根据所述控制策略确定所述第一类报文为已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或者未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
若所述第一类报文为已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则生成第一流表和第二流表,并将第一流表和第二流表下发给所述接入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流表用于使所述接入设备将第一类报文发送给所述服务器,所述第二流表用于使所述接入设备为第一类报文对应的第一响应报文进行隧道封装并发送给负载均衡设备,所述第一响应报文的隧道头包括服务链标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所述控制策略确定所述第一类报文为已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或者未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类报文为未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则生成第三流表和第四流表,并将第三流表和第四流表下发给所述接入设备;
其中,所述第三流表用于使所述接入设备将第一类报文发送给所述服务器,所述第四流表用于使所述接入设备将第一类报文对应的第二响应报文进行隧道封装并发送给负载均衡设备,所述第二响应报文的隧道头不包括服务链标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所述控制策略确定所述第一类报文为已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或者未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的过程,具体包括:
若所述控制策略具体为对已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添加第一标识,且所述控制策略包括指定地址信息,则从所述第一类报文中解析出地址信息,若解析出的地址信息与所述控制策略中包括的指定地址信息相同,则当所述第一类报文携带第一标识时,确定所述第一类报文为已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否则,确定所述第一类报文为未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或者,
若所述控制策略具体为对未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添加第二标识,则当所述第一类报文携带第二标识时,确定所述第一类报文为未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否则,确定所述第一类报文为已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或者,
若所述控制策略具体为对未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添加第二标识,且所述控制策略包括指定地址信息,则从所述第一类报文中解析出地址信息,若解析出的地址信息与所述控制策略中包括的指定地址信息相同,则当所述第一类报文携带第二标识时,确定所述第一类报文为未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否则,确定所述第一类报文为已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或者,
若所述控制策略具体为对已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添加第三标识、对未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添加第四标识,则当所述第一类报文携带第三标识时,确定所述第一类报文为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当所述第一类报文携带第四标识时,确定所述第一类报文为未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或者,
若所述控制策略具体为对已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添加第三标识、对未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添加第四标识,且所述控制策略包括指定地址信息,则从所述第一类报文中解析出地址信息,若解析出的地址信息与所述控制策略中包括的指定地址信息相同,则当所述第一类报文携带第三标识时,确定所述第一类报文为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当所述第一类报文携带第四标识时,确定所述第一类报文为未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策略具体为对已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的服务类型TOS字段添加第一标识;或者,所述控制策略具体为对未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的TOS字段添加第二标识;或者,所述控制策略具体为对已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的TOS字段添加第三标识、对未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的TOS字段添加第四标识。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控制策略生成第五流表,并将所述第五流表下发给所述接入设备;
所述第五流表用于使所述接入设备将未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源地址为所述负载均衡设备的地址且目的地址为连接所述接入设备的服务器的地址的报文上送给所述控制器;
其中,所述第五流表的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一流表的优先级;
所述第五流表的优先级低于所述第三流表的优先级。
6.根据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流表的匹配选项包括:源IP地址为第一类报文的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为第一类报文的目的IP地址;动作选项包括:通过与所述服务器关联的接口发送与所述第一流表的匹配选项匹配的报文;
所述第二流表的匹配选项包括:源IP地址为第一类报文的目的IP地址,目的IP地址为第一类报文的源IP地址;动作选项包括:在与所述第二流表的匹配选项匹配的报文中封装服务链标识,并通过与所述负载均衡设备关联的接口发送封装有所述服务链标识的报文;
所述第三流表的匹配选项包括:源IP地址为第一类报文的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为第一类报文的目的IP地址;动作选项包括:通过与所述服务器关联的接口发送与所述第三流表的匹配选项匹配的报文;
所述第四流表的匹配选项包括:源IP地址为第一类报文的目的IP地址,目的IP地址为第一类报文的源IP地址,源端口为第一类报文的目的端口,目的端口为第一类报文的源端口;动作选项包括:通过与所述负载均衡设备关联的接口发送与所述第四流表的匹配选项匹配的报文;
其中,所述第四流表的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二流表的优先级。
7.一种报文处理装置,应用于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负载均衡设备下发控制策略,所述控制策略用于使所述负载均衡设备对已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和/或未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进行指定处理,其中,所述负载均衡设备具有地址转换功能;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接入设备上送的第一类报文,所述第一类报文是负载均衡设备根据控制策略进行处理后的报文,所述第一类报文的源地址为所述负载均衡设备的地址,目的地址为连接所述接入设备的服务器的地址;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控制策略确定所述第一类报文为已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或者未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
生成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类报文为已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时,生成第一流表和第二流表;所述第一流表用于使接入设备将第一类报文发送给所述服务器,所述第二流表用于使接入设备为第一类报文对应的第一响应报文进行隧道封装并发送给负载均衡设备,所述第一响应报文的隧道头包括服务链标识;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将第一流表和第二流表下发给所述接入设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生成模块,还用于当所述第一类报文为未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时,则生成第三流表和第四流表;所述第三流表用于使所述接入设备将第一类报文发送给所述服务器,所述第四流表用于使所述接入设备将第一类报文对应的第二响应报文进行隧道封装并发送给负载均衡设备,所述第二响应报文的隧道头不包括服务链标识;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将第三流表和第四流表下发给所述接入设备。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在根据所述控制策略确定所述第一类报文为已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或者未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的过程中:
若所述控制策略具体为对已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添加第一标识,且所述控制策略包括指定地址信息,则从所述第一类报文中解析出地址信息,若解析出的地址信息与所述控制策略中包括的指定地址信息相同,则当所述第一类报文携带第一标识时,确定所述第一类报文为已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否则,确定所述第一类报文为未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或者,
若所述控制策略具体为对未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添加第二标识,则当所述第一类报文携带第二标识时,确定所述第一类报文为未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否则,确定所述第一类报文为已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或者,
若所述控制策略具体为对未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添加第二标识,且所述控制策略包括指定地址信息,则从所述第一类报文中解析出地址信息,若解析出的地址信息与所述控制策略中包括的指定地址信息相同,则当所述第一类报文携带第二标识时,确定所述第一类报文为未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否则,确定所述第一类报文为已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或者,
若所述控制策略具体为对已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添加第三标识、对未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添加第四标识,则当所述第一类报文携带第三标识时,确定所述第一类报文为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当所述第一类报文携带第四标识时,确定所述第一类报文为未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或者,
若所述控制策略具体为对已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添加第三标识、对未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添加第四标识,且所述控制策略包括指定地址信息,则从所述第一类报文中解析出地址信息,若解析出的地址信息与所述控制策略中包括的指定地址信息相同,则当所述第一类报文携带第三标识时,确定所述第一类报文为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当所述第一类报文携带第四标识时,确定所述第一类报文为未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报文。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生成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控制策略生成第五流表;所述第五流表用于使所述接入设备将未经过服务链处理的、源地址为所述负载均衡设备的地址且目的地址为连接所述接入设备的服务器的地址的报文上送给所述控制器;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将所述第五流表下发给所述接入设备;
其中,所述第五流表的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一流表的优先级;
所述第五流表的优先级低于所述第三流表的优先级。
11.根据权利要求8或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流表的匹配选项包括:源IP地址为第一类报文的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为第一类报文的目的IP地址;动作选项包括:通过与所述服务器关联的接口发送与所述第一流表的匹配选项匹配的报文;
所述第二流表的匹配选项包括:源IP地址为第一类报文的目的IP地址,目的IP地址为第一类报文的源IP地址;动作选项包括:在与所述第二流表的匹配选项匹配的报文中封装服务链标识,并通过与所述负载均衡设备关联的接口发送封装有所述服务链标识的报文;
所述第三流表的匹配选项包括:源IP地址为第一类报文的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为第一类报文的目的IP地址;动作选项包括:通过与所述服务器关联的接口发送与所述第三流表的匹配选项匹配的报文;
所述第四流表的匹配选项包括:源IP地址为第一类报文的目的IP地址,目的IP地址为第一类报文的源IP地址,源端口为第一类报文的目的端口,目的端口为第一类报文的源端口;动作选项包括:通过与所述负载均衡设备关联的接口发送与所述第四流表的匹配选项匹配的报文;
其中,所述第四流表的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二流表的优先级。
CN201611260096.0A 2016-12-30 2016-12-30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68781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60096.0A CN106878194B (zh) 2016-12-30 2016-12-30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60096.0A CN106878194B (zh) 2016-12-30 2016-12-30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78194A true CN106878194A (zh) 2017-06-20
CN106878194B CN106878194B (zh) 2020-01-03

Family

ID=591654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260096.0A Active CN106878194B (zh) 2016-12-30 2016-12-30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878194B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14259A (zh) * 2018-12-27 2019-05-03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流量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0545230A (zh) * 2019-09-06 2019-12-06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转发vxlan报文的方法和装置
CN111107178A (zh) * 2019-12-29 2020-05-05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指定报文使用本地地址的方法和设备
CN111158864A (zh) * 2019-12-31 2020-05-15 奇安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系统、介质和程序
CN111343030A (zh) * 2020-03-31 2020-06-26 新华三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处理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614539A (zh) * 2020-05-12 2020-09-01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业务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通信传输设备
CN111835576A (zh) * 2019-04-19 2020-10-27 厦门网宿有限公司 基于dpvs的后端服务器健康检测方法和服务器
CN111865963A (zh) * 2020-07-16 2020-10-30 郑州信大捷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ip选项的ip数据包处理方法与系统
CN112311895A (zh) * 2020-11-12 2021-02-02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一种基于sdn的透明模式tcp流负载均衡方法及设备
CN113472677A (zh) * 2021-07-01 2021-10-01 华云数据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虚拟化环境负载均衡流量处理方法、系统及计算机介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063102A1 (en) * 2013-08-30 2015-03-05 Cisco Technology, Inc. Flow Based Network Service Insertion
CN104579998A (zh) * 2013-10-29 2015-04-29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 一种负载均衡处理装置
CN104780088A (zh) * 2015-03-19 2015-07-15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报文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5681218A (zh) * 2016-04-11 2016-06-15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Openflow 网络中流量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CN105830404A (zh) * 2013-12-17 2016-08-03 思科技术公司 用于隐式会话路由的方法
CN106105165A (zh) * 2014-03-25 2016-11-09 思科技术公司 具有网络地址转换检测的动态服务链
US20160366046A1 (en) * 2015-06-09 2016-12-1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upport for high availability of service appliances in a software-defined network (sdn) service chaining infrastructure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063102A1 (en) * 2013-08-30 2015-03-05 Cisco Technology, Inc. Flow Based Network Service Insertion
CN104579998A (zh) * 2013-10-29 2015-04-29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 一种负载均衡处理装置
CN105830404A (zh) * 2013-12-17 2016-08-03 思科技术公司 用于隐式会话路由的方法
CN106105165A (zh) * 2014-03-25 2016-11-09 思科技术公司 具有网络地址转换检测的动态服务链
CN104780088A (zh) * 2015-03-19 2015-07-15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报文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US20160366046A1 (en) * 2015-06-09 2016-12-1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upport for high availability of service appliances in a software-defined network (sdn) service chaining infrastructure
CN105681218A (zh) * 2016-04-11 2016-06-15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Openflow 网络中流量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14259B (zh) * 2018-12-27 2021-04-27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流量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9714259A (zh) * 2018-12-27 2019-05-03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流量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1835576A (zh) * 2019-04-19 2020-10-27 厦门网宿有限公司 基于dpvs的后端服务器健康检测方法和服务器
CN111835576B (zh) * 2019-04-19 2022-03-04 厦门网宿有限公司 基于dpvs的后端服务器健康检测方法和服务器
CN110545230B (zh) * 2019-09-06 2023-09-26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转发vxlan报文的方法和装置
CN110545230A (zh) * 2019-09-06 2019-12-06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转发vxlan报文的方法和装置
CN111107178A (zh) * 2019-12-29 2020-05-05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指定报文使用本地地址的方法和设备
CN111158864A (zh) * 2019-12-31 2020-05-15 奇安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系统、介质和程序
CN111158864B (zh) * 2019-12-31 2023-05-30 奇安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系统、介质和程序
CN111343030A (zh) * 2020-03-31 2020-06-26 新华三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处理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343030B (zh) * 2020-03-31 2022-07-12 新华三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处理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614539A (zh) * 2020-05-12 2020-09-01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业务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通信传输设备
CN111614539B (zh) * 2020-05-12 2022-02-08 京信网络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业务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通信传输设备
CN111865963B (zh) * 2020-07-16 2022-02-25 郑州信大捷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ip选项的ip数据包处理方法与系统
CN111865963A (zh) * 2020-07-16 2020-10-30 郑州信大捷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ip选项的ip数据包处理方法与系统
CN112311895B (zh) * 2020-11-12 2022-10-11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一种基于sdn的透明模式tcp流负载均衡方法及设备
CN112311895A (zh) * 2020-11-12 2021-02-02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一种基于sdn的透明模式tcp流负载均衡方法及设备
CN113472677A (zh) * 2021-07-01 2021-10-01 华云数据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虚拟化环境负载均衡流量处理方法、系统及计算机介质
CN113472677B (zh) * 2021-07-01 2024-02-09 华云数据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虚拟化环境负载均衡流量处理方法、系统及计算机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78194B (zh) 2020-0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78194B (zh)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和装置
US11637774B2 (en) Service routing packet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network system
US10581700B2 (en) Service flow process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device
CN109952746B (zh) 在业务链网络环境中集成物理和虚拟网络功能
KR101886291B1 (ko) 흐름 엔트리 구성 방법, 장치, 및 시스템
EP3069484B1 (en) Shortening of service paths in service chains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2015030421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tching flow table, and switch
CN109361606B (zh) 一种报文处理系统及网络设备
CN109379241B (zh) 一种路径信息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8600109B (zh)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和装置
US10200284B2 (en) Packet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US12028260B2 (en) Service packet process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06878184B (zh) 一种数据报文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6506515B (zh) 一种认证方法和装置
CN108390954B (zh)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和设备
US20140040477A1 (en) Connection mesh in mirroring asymmetric clustered multiprocessor systems
US20200028779A1 (en) Packet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8718276B (zh)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和装置
US20150256459A1 (en) Packet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0104018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forwarding of service data in virtual network
CN114338510B (zh) 控制和转发分离的数据转发方法和系统
CN106209554B (zh) 跨虚拟可扩展局域网的报文转发方法和设备
US9847929B2 (en) Cluster and forwarding method
US1028442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service node ability, service classifier and service controller
CN109005120B (zh)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及网络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