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6871549A - 用于风冷冰箱的送风装置以及应用该装置送风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风冷冰箱的送风装置以及应用该装置送风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71549A
CN106871549A CN201710233785.0A CN201710233785A CN106871549A CN 106871549 A CN106871549 A CN 106871549A CN 201710233785 A CN201710233785 A CN 201710233785A CN 106871549 A CN106871549 A CN 1068715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door
air
driving wheel
post
drive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3378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871549B (zh
Inventor
丁维超
王富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Leili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Leili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Leili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Leili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23378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871549B/zh
Publication of CN1068715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715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8715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715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7/00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 F25D17/04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 F25D17/06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 F25D17/062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in household refrigerators
    • F25D17/065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in household refrigerators with compartment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7/00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 F25D17/04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 F25D17/042Air treating means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 F25D17/045Air flow control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17/00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F25D2317/06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 F25D2317/068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fans
    • F25D2317/0681Details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风冷冰箱的送风装置,其包括:框体,包括气流流通部和驱动机构接收部;风机,风机接收在气流流通部,其用于从冷气形成装置抽吸气流,并且将气流引导至气流通道;第一风门,沿横向方向安装在框体的一端,其能够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转换,以控制气流经由第一出口的流通;第二风门,沿横向方向安装在框体的与第一风门相反的另一端,其能够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转换,以控制气流经由第二出口的流通;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的转换,并且驱动机构被接收在驱动机构接收部;其中,驱动机构接收部和气流流通部相互分隔。本发明还涉及包括该送风装置的冰箱和应用该送风装置送风的方法。

Description

用于风冷冰箱的送风装置以及应用该装置送风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风冷冰箱的送风装置,以及应用该送风装置对冰箱进行送风的方法。
背景技术
风冷冰箱通过内置的蒸发器产生冷风,冷风通过风道循环流动至冰箱的储物空间实现制冷。为了实现给三门冰箱体内部两个冷藏室提供冷量,保证食物不产生腐坏,因此,需要设计双门的送风装置,以实现冷量的提供。大的送风口对应大的冷藏室进行冷风的供给或阻断,小的送风口对应小的冷藏室进行冷风的供给或阻断。传统的单门送风装置无法满足同时给具有两个冷藏室冰箱送风。因此,需要一种满足上述要求的送风装置。
呈现上述信息作为背景信息仅是为了帮助理解本发明。至于上述任何信息是否可能适于作为关于本发明的现有技术,没有做出决定,没有做出断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风冷冰箱的送风装置,该送风装置包括:框体,包括气流流通部和驱动机构接收部;风机,风机接收在气流流通部,其用于从冷气形成装置抽吸气流,并且将气流引导至气流通道;第一风门,沿横向方向安装在框体的一端,其能够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转换,以控制气流经由第一出口的流通;第二风门,沿横向方向安装在框体的与第一风门相反的另一端,其能够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转换,以控制气流经由第二出口的流通;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的转换,并且驱动机构被接收在驱动机构接收部;其中,驱动机构接收部和气流流通部相互分隔。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风门包括第一面板和设置在第一面板的表面的可压缩的第一密封件,和/或第二风门包括第二面板和设置在第二面板的表面的可压缩的第二密封件。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框体在其沿横向方向的一端包括限定第一气流出口的形状的第一凸起边缘,在第一风门的关闭位置,第一凸起边缘与第一密封件接合,并使第一密封件压缩以关闭第一气流出口,和/或框体在其沿横向方向的另一端包括限定第二气流出口的形状的第二凸起边缘,在第二风门的关闭位置,第二凸起边缘与第二密封件接合,并使第二密封件压缩以关闭第二气流出口。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中的每一个布置为使得,当其从关闭位置向打开位置转换时,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的每一个向框体内部旋转,而不延伸到框体之外。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传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减速传动副,用于驱动第一风门的第一风门驱动轮、第一风门驱动杆和第一风门驱动件,用于驱动第二风门的第二风门驱动杆、第二风门驱动杆和第二风门驱动件,减速传动副包括至少一级减速传动。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用于驱动第一风门的第一风门驱动轮、第一风门驱动杆和第一风门驱动件,以及用于驱动第二风门的第二风门驱动杆、第二风门驱动杆和第二风门驱动件,相对于送风装置的纵向轴线镜像对称。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减速传动副为齿轮传动副,并且包括小齿轮形式的动力源输入部,和分别用于驱动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的第一动力源输出部和第二动力源输出部,第一动力源输出部和第二动力源输出部为减速齿轮形式,用于驱动第一风门的第一风门驱动轮、第一风门驱动杆、第一风门驱动件、和第一动力源输出部,以及用于驱动第二风门的第二风门驱动杆、第二风门驱动杆、第二风门驱动件和第二动力源输出部,相对于送风装置的纵向轴线镜像对称。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风门驱动轮在其侧部设置有第一凹槽轨道,且第二风门驱动轮在其侧部设置有第二凹槽轨道,第一风门驱动杆设置有第一柱,第一柱与第一凹槽轨道相配合,第二风门驱动杆设置有第二柱,第二柱与第二凹槽轨道相配合,第一凹槽轨道布置为沿第一风门驱动轮的周向方向半径变化,使得当第一风门驱动轮经由驱动电机输出的转矩旋转时,第一凹槽轨道驱动配合第一柱平移,从而进一步驱动第一风门的移动,第二凹槽轨道布置为沿第二风门驱动轮的周向方向半径变化,使得当第二风门驱动轮经由驱动电机输出的转矩旋转时,第二凹槽轨道驱动配合第二柱平移,从而进一步驱动第二风门的移动。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风门驱动杆还包括第一齿条,第一齿条接合第一风门驱动件的扇形齿轮,从而将第一风门驱动杆的平移运动转换为第一风门的旋转运动,以及第二风门驱动杆还包括第二齿条,第二齿条接合第二风门驱动件的扇形齿轮,从而将第二风门驱动杆的平移运动转换为第二风门的旋转运动。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风门驱动件的扇形齿轮的啮合角大于第一风门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的旋转角度,和/或第二风门驱动件的扇形齿轮的啮合角大于第二风门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的旋转角度。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凹槽轨道的旋转轴线与第一风门驱动轮的旋转轴线重合,和/或第二凹槽轨道的旋转轴线与第二风门驱动轮的旋转轴线重合。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风门驱动杆包括第一导向槽,第一导向槽与布置在驱动机构接收部的第一导向槽限位部配合,以引导第一风门驱动杆沿横向方向的平移,和/或第二风门驱动杆包括第二导向槽,第二导向槽与布置在驱动机构接收部的第二导向槽限位部配合,以引导第二风门驱动杆沿横向方向的平移。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风门驱动杆包括第一运动避让部,第一运动避让部接收第一风门驱动轮的旋转轴的一端,和/或第二风门驱动杆包括第二运动避让部,第二运动避让部接收第二风门驱动轮的旋转轴的一端。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当第一风门处于关闭位置时,第一柱在第一凹槽轨道中位于第一半径的位置,当第一风门处于打开位置时,第一柱在第一凹槽轨道中位于第二半径的位置,第一半径大于第二半径,使得,当第一风门处于关闭位置时施加在第一柱上的力小于当第一风门处于打开位置时施加在第一柱上的力,和/或当第二风门处于关闭位置时,第二柱在第二凹槽轨道中位于第三半径的位置,当第二风门处于打开位置时,第二柱在第二凹槽轨道中位于第四半径的位置,第三半径大于第四半径,使得,当第二风门处于关闭位置时施加在第二柱上的力小于当第二风门处于打开位置时施加在第二柱上的力。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当第一风门处于关闭位置时,第一柱在第一凹槽轨道中位于第一半径的位置,当第一风门处于打开位置时,第一柱在第一凹槽轨道中位于第二半径的位置,第一半径小于第二半径,使得,当第一风门处于关闭位置时施加在第一柱上的力大于当第一风门处于打开位置时施加在第一柱上的力,和/或当第二风门处于关闭位置时,第二柱在第二凹槽轨道中位于第三半径的位置,当第二风门处于打开位置时,第二柱在第二凹槽轨道中位于第四半径的位置,第三半径小于第四半径,使得,当第二风门处于关闭位置时施加在第二柱上的力大于当第二风门处于打开位置时施加在第二柱上的力。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构成的风门组具有多种不同的工作状态,第一凹槽轨道和第二凹槽轨道布置为不同的形状,使得风门组的多种工作状态之间的切换通过驱动电机驱动第一风门驱动轮和第二风门驱动轮的旋转而实现。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当风门组在每两个状态之间切换时,第一风门驱动轮和第二风门驱动轮每一个分别转过相同的角度。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当风门组每次在两个状态之间切换时,第一风门驱动轮和第二风门驱动轮两者转过相同的角度。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驱动电机可被编程,并且该驱动电机被编程为在风门组的状态切换期间旋转方向发生变化,使得当风门组在多次状态切换期间,第一风门驱动轮每次沿不同的方向旋转,且第二风门驱动轮每次沿不同的方向旋转。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从风门组的第一工作状态起,风门组每从一种工作状态切换到下一工作状态时,都仅一个风门动作,并且在该工作状态切换过程中,与风门组中的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对应的第一风门驱动轮的第一凹槽轨道和第二风门驱动轮的第二凹槽轨道中的仅一个的半径发生变化。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框体的驱动机构接收部被前盖封闭,使得驱动机构基本上完全地封闭在驱动机构接收部中。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框体的气流流通部的上部联接有风门风机盖,风门风机盖具有开口,开口的形状和尺寸对应于风机的敞开的上部的形状,使得气流经由风机的敞开的上部而流至气流流通部中。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风机通过一个或多个安装部而固定至框体的气流流通部,并且在该一个或多个安装部的每一个设置有减震垫。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风冷冰箱,包括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送风装置。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利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送风装置进行送风或制冷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A是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送风装置的示意性俯视透视图;
图1B是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送风装置的示意性仰视透视图;
图2示出了图1A和图1B中的送风装置的分解图;
图3A示出了沿图2中的A方向观察的驱动机构的视图;
图3B示出了沿图2中的B方向观察的驱动机构的视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送风装置的框体的前视透视图;
图5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送风装置的第一风门驱动杆的三个视图;
图5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送风装置的第二风门驱动杆的三个视图;
图6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送风装置的第一风门驱动轮的俯视图和正视图;
图6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送风装置的第二风门驱动轮的俯视图和正视图;
图7示出了在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送风装置中,在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的多个状态组合时,第一和第二风门驱动杆以及第一和第二风门驱动轮的相应状态;
图8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第一和第二风门的打开和关闭位置的侧视图;
图9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送风装置的第一风门驱动杆的两个立体视图和三个平面视图;
图9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送风装置的第二风门驱动杆的两个立体视图和三个平面视图;
图10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送风装置的第一风门驱动轮的俯视图和正视图;
图10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送风装置的第二风门驱动轮的俯视图和正视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送风装置的第一和第二风门的多个状态组合时,第一和第二风门驱动杆以及第一和风门驱动轮的状态;
图12A和12B示意性地示出了在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送风装置中,第一柱在第一凹槽轨道中运动到不同位置处施加到其上的力。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附图提供以下描述,以助于对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的全面理解。其包含各种特定的细节以助于该理解,但这些细节应当被视为仅是示范性的。相应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在不背离由随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文所描述的各种实施例做出变化和改进。此外,为了清楚和简洁起见,可能省略对熟知的功能和构造的描述。
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提供对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的下列描述,仅是为了解释的目的,而不是为了限制由随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
贯穿本申请文件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词语“包括”和“包含”以及词语的变型,例如“包括有”和“包括有”意味着“包含但不限于”,而不意在(且不会)排除其他部件、整体或步骤。
结合本发明的特定的方面、实施例或示例所描述的特征、整体或特性将被理解为可应用于本文所描述的任意其他方面、实施例或示例,除非与其不兼容。
应当理解的是,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包含复数的指代,除非明确地另有其他规定。在本发明中所使用的表述“包含”和/或“可以包含”意在表示相对应的功能、操作或元件的存在,而非意在限制一个或多个功能、操作和/或元件的存在。此外,在本发明中,术语“包含”和/或“具有”意在表示申请文件中公开的特性、数量、操作、元件和部件,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因此,术语“包含”和/或“具有”应当被理解为,存在一个或多个其他特性、数量、操作、元件和部件、或它们的组合的额外的可能性。
在本发明中,表述“或”包含一起列举的词语的任意或所有的组合。例如,“A或B”可以包含A或者B,或可以包含A和B两者。
尽管可能使用例如“第1”、“第2”、“第一”和“第二”的表述来描述本发明的各个元件,但它们并未意于限定相对应的元件。例如,上述表述并未旨在限定相对应元件的顺序或重要性。上述表述用于将一个部件和另一个部件区分开。例如,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都是风门装置,并表示不同的风门装置。例如,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风门可以称为第二风门,且类似地,第二风门可以称为第一风门。
文中提到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术语集仅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非意在限制本发明。单数的表述包含复数的表述,除非在其间存在语境、方案上的显著差异。
除非另有限定,本文中所使用的全部术语(包含技术术语与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的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还应理解的是,术语(比如常用词典中限定的那些术语),应解释为具有与相关领域和本说明书的上下文中一致的含义,并且不应以理想化或过于形式化的意义来解释,除非在本文中明确地这样限定。
下文讨论的图1至图12,以及在本专利文件中用于描述本发明的原理的各种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而不应当以被视为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原理可以实施在任何合适地布置的送风装置以及包括该送风装置的冰箱中。用于描述各种实施例的术语是示范性的。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仅是为了帮助理解本说明书,且它们的使用和定义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除非另有明确说明。组被限定为包含至少一个元件的非空组。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示范性实施例应当仅被认为是描述性的,而不是为了限制的目的。对每个示范性实施例中的特征或方面的描述应当通常被认为可用于其他示范性实施例中类似的特征或方面。
图1-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送风装置100的多个视图。
图1A是送风装置100的示意性俯视透视图,图1B是送风装置100的示意性仰视透视图。具体地,该送风装置用于从冷气形成装置(例如蒸发器)抽吸气流,并且将气流引导并合理地分配至冰箱的一个或多个储物空间,以实现冰箱中冷量的合理分配。
在图1A中示出的送风装置100中,送风装置100相对于相互垂直的纵向方向X、横向方向Y和竖直方向Z取向。在图1A中,竖直方向Z平行于重力方向延伸。然而,应当理解,本文所述的实施例不限于具有相对于重力的特定取向。例如,在其他应用场合下,纵向方向X或是横向方向Y可以平行于重力方向延伸。具体地,送风装置100的相对取向取决于其在冰箱中的具体布置方式。
图2示出了图1A和图1B中的送风装置100的分解图。图2示出了送风装置100的各个部件。
在图1A、1B和2示出的实施例中,送风装置100包括两个气流通道。在示出的实施例中,气流通道是指从风机500到相对应的气流出口101A、101B之间的通道,并且用于使得气流在其中流动;特别地,气流通道的数量与风门140的数量相等。在替代的实施例中,送风装置也可包括仅一个气流通道或多于两个气流通道,以及包括相对应的仅一个风门或多于两个风门。
在示出的实施例中,送风装置100的两个气流通道布置为使得气流沿着横向方向Y流动。该两个气流通道具有沿纵向方向X的相同的宽度,以及沿竖直方向Z的相同的高度;在替代的实施例中,该两个气流通道也可具有沿纵向方向X的不同的宽度,或是具有沿竖直方向Z的不同的高度。在示出的实施例中,送风装置100的两个气流通道布置为使得气流沿相反的方向流动;在替代的实施例中,该两个气流通道也可布置为使得气流沿相同的方向或是沿相互之间成一角度的方向流动。
送风装置100包括用于打开和/或关闭相应气流通道的风门140A和140B。具体地,当风门140A、140B处于打开位置时,相应的气流通道允许气流或冷气通过其流通;当风门140A、140B处于关闭位置时,气流或冷气不能够流动通过相应的气流通道。在送风装置100的操作过程中,风门140A和140B可处于任意的状态或状态组合中。
送风装置100包括框体110,该框体110包括气流流通部111和驱动机构接收部112。气流流通部111用于接收风机500和风门140A、140B于其中,并且限定气流流动的路径。驱动机构接收部112用于接收将动力传递至风门140A和140B从而驱动相应风门在打开和关闭位置之间变化的驱动机构。在示出的实施例中,气流流通部111和驱动机构接收部112沿纵向方向X布置并隔开。在替代的实施例中,气流流通部和驱动机构接收部也可沿其他方向布置,例如沿竖直方向Z堆叠布置等,以满足在冰箱或是其他制冷装置中的布置要求。
下文中参考图1A、1B和图2中示出的实施例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送风装置100的结构。具有气流流通部111和驱动机构接收部112的其他布置方式的送风装置也可以类似的原理实现,在下文中不再赘述。
气流流通部111接收风机500于其中。风机500大体成圆柱形,并且包括圆形的外周502,以及从风机的中心部503向外周502延伸的多个叶片。外周502连接至该多个叶片,并且随该多个叶片的旋转而旋转。风机500的上部和圆周侧面敞开,形成一连贯的气流通道,从而从冷气形成装置(例如蒸发器)抽吸气流,并且将气流引导至风机500两侧的气流通道中,并通过气流出口101A、101B流动并合理地分配至冰箱的一个或多个储物空间,从而实现冰箱中冷量的合理分配。风门风机盖600布置在气流流通部111上方,并且在其中具有开口601。开口601的形状和尺寸对应于风机500的敞开的上部的形状,从而不阻碍气流到风机500上部的流动。
风机500包括沿风机500周向均匀分布的三个安装部501,并通过该三个安装部501而固定至框体110。在替代的实施例中,风机500可包括多于三个或少于三个的安装部;或者风机500的多个安装部沿其周向非均匀分布,更好地适应其他部件的布置从而避免干涉。在风机500的安装状态下,风机500的上表面与风门风机盖600齐平或略低于风门风机盖600,从而风机500在其安装状态下被完全地接收在框体110中(特别是气流流通部111中)。这样的布置方式有助于进一步减少送风装置的体积,特别是沿竖直方向Z的高度。
风门风机盖600在其中包括对应数量的安装元件602,并且气流流通部111的底面上包括对应数量的安装座113(在图2中仅示出了1个,另外两个被遮挡而不可见)。对应数量的紧固件603将风门风机盖600、风机500和框体110(特别地气流流通部111)固定在一起,例如借助于螺纹连接,粘接连接,或干涉配合等。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在风机500的每个安装部501处安装有减震垫。叶轮转动抽吸气体时产生的振动,至少部分地或全部地被减震垫吸收,有助于降低振动,减少噪声,从而进一步减少了能量损失。
气流流通部111在其沿横向方向Y相对的两侧上分别具有气流出口101A、101B。风门140A控制气流出口101A的开闭,并且风门140B控制气流出口101B的开闭。风门140A、140B在其旋转轴线的两端处分别具有联接部141A、142A以及141B、142B。风门140A的远离驱动机构接收部112的联接部141A与气流流通部111的与驱动机构接收部112相对的后板上的元件114A可旋转地连接,使得风门140A可以绕元件114A自由旋转。类似地,风门140B的远离驱动机构接收部112的联接部141B与气流流通部111的与驱动机构接收部112相对的后板上的元件114B可旋转地连接,使得风门140B可以绕元件114B自由旋转。优选地,元件114A、114B可形成为圆柱形或销状,或是可以形成为中空柱形的形状。
风门140A、140B的靠近驱动机构接收部112的联接部142A、142B从驱动机构接收动力,并且驱动风门140A、140B旋转,使其在打开和关闭位置之间转换。
用于驱动风门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转换的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130,减速传动副,分别用于驱动两个风门的风门驱动轮150A、150B,风门驱动杆160A、160B,以及风门驱动件170A、170B。减速传动副用于将电机130的输出的较高的转速转化为适于驱动风门的状态转换的较低的转速。在示出的实施例中,该减速传动副包括小齿轮形式的动力源输入部131以及减速齿轮形式的动力源输出部132A、132B。动力源输入部131连接到电机130的输出轴,并且齿轮耦合到动力源输出部132A、132B,从而将转矩从电机130输出到两侧的动力源输出部132A、132B。在示出的实施例中,采用一级输出轮进行一级减速传动。减少中间过渡轮的数量不仅可以简化整体结构,节省成本,还可以减少送风装置100的整体尺寸,特别是沿横向方向Y的尺寸。
然而,在替代的实施例中,该减速传动副可以包括多于一级减速传动,即包括多个动力源输出部;或者在另外的实施例中,从驱动电机输出的转矩直接经由动力源输出部131传递至风门驱动件150A、150B,其间不包括任何减速传动副。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该减速传动副也可形成为其他的形式,例如形成为蜗杆副的形式。
此外,在示出的实施例中,驱动电机130的旋转轴线布置为与风门驱动轮150A、150B的旋转轴线平行,即平行于纵向方向X布置。在替代的实施例中,驱动电机不限于沿纵向方向X布置(如图2所示),而是可以替代地沿竖直方向Z或纵向方向X布置,并且可以利用锥齿轮传动或蜗轮蜗杆传动来改变旋转轴线的方向。
在送风装置的工作过程中,驱动电机130输出的转矩经由减速传动副(动力源输入部131和动力源输出部132A、132B)而传递至相应的风门驱动轮150A、150B。每个风门驱动轮150A、150B中的侧表面上分别设置有凹槽轨道,该凹槽轨道布置为沿周向方向在半径方向的距离发生变化(具体的结构可从图6A-6B看出)。设置在风门驱动轮150A、150B的表面上的凹槽轨道分别与风门驱动杆160A和160B上的柱161A和161B(在图5A-5B中示出)配合,并且分别将风门驱动轮150的旋转移动转换为风门驱动杆160A和160B沿横向方向Y的平移移动。
风门驱动杆160A、160B上的齿条162A、162B分别接合风门驱动件170A、170B上的扇形齿轮171A、171B,从而风门驱动杆160A、160B的平移移动被转换为风门驱动件170A、170B的旋转移动。风门驱动件170A、170B分别包括位于其一端处的凸部172A、172B,该凸部172A、172B被配合到(特别地,插入到)风门140A、140B的旋转轴一端的联接部142A、142B中,使得风门驱动件170A、170B能够分别驱动风门140A、140B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旋转。在图2中示出的实施例中,风门驱动件170A、170B与风门140A、140B形成为独立的部件,并且风门140A、140B的联接部142A、142B分别接收风门驱动件170A、170B的凸部172A、172B,使得风门驱动件170A、170B驱动相应的风门140A、140B旋转;在一个替代的实施例中,风门驱动件形成为具有凹槽,联接部142A、142B形成为凸部的形式,使得联接部142A、142B被接收在风门驱动件的凹槽中。在图2中示出的实施例中,风门140A、140B分别绕平行于纵向方向X的轴线在打开和关闭位置之间旋转;在替代的实施例中,风门140A、140B可以绕沿其他方向的轴线(例如沿竖直方向Z或横向方向Y)在打开和关闭位置之间旋转;在另一替代的实施例中,风门在打开和关闭位置之间的转换可以通过其他方式的移动(例如平移移动)来实现。
从图2示出的实施例中可以看出,将扭矩从电机130的输出到风门140A、140B旋转的驱动机构中,具有多个动力传递装置,包括齿轮传动、柱-凹槽轨道传动、齿轮-齿条传动。为了有助于动力传递,并降低摩擦阻力,在该多个动力传递装置处提供有润滑剂,诸如润滑油或润滑脂,从而减少损耗,提高传动效率。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图2中示出的实施例仅示出了驱动风门140A、140B旋转的驱动机构的一个可能的实施例。在替代的实施例中,可以采用能够驱动风门旋转的其他任意的驱动机构的形式,诸如但不限于包括额外的一个或多个传动装置,省略一个或多个传动装置,或者将图2中示出的动力传递装置中的一个或多个通过其他传动装置替换。
驱动机构整体被接收在驱动机构接收部112中。驱动机构接收部112形成为凹部的形式,并且其前端由前盖200封闭,从而将驱动机构基本上完全地封闭在驱动机构接收部112中,而不暴露至外部或暴露至气流中。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前盖200通过多个紧固件而被固定至框体110的主体部分。该多个紧固件形成为多个紧固螺钉的形式。在其他实施例中,紧固件也可形成为其他形式,例如粘接剂,卡扣连接件等。
图3A和3B分别示出了送风装置100沿纵向方向X的相反方向所观察的送风装置100的侧视图。具体地,图3A示出了沿图2中的A方向观察的驱动机构的视图;图3B示出了沿图2中的B方向观察的驱动机构的视图,其中前盖200被移除,以更好地示出驱动机构的结构。
在图3A和3B的视图中,风门140A、140B均处于打开状态。然而,在送风装置100的操作过程中,风门140A、140B可处于任意的状态和状态组合下。
具体地,在图3B中示出了驱动风门140A、140B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转换的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130,动力源输入部131(图3B中未示出),动力源输出部132A、132B,风门驱动轮150A、150B,风门驱动杆160A、160B,以及风门驱动件170A、170B。具体地,驱动电机130输出的转矩经由动力源输入部131和动力源输出部132A、132B的齿轮传动,而传递至风门驱动轮150A、150B。风门驱动轮150A、150B的一侧上分别形成有凹槽轨道151A、151B,用于容纳风门驱动杆160A、160B的柱161A、161B(图5A-5B),从而将风门驱动轮150A、150B的旋转运动转换为风门驱动杆160A、160B的沿横向方向Y(图2)的平移移动。风门驱动杆160A、160B上的齿条162A、162B与风门驱动件170A、170B的扇形齿轮171A、171B配合,从而将风门驱动杆160A、160B的沿横向方向Y的平移移动转换为风门驱动件170A、170B的旋转运动。风门驱动件170A、170B的旋转运动进一步地驱动风门140A、140B的旋转,使得风门140A、140B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旋转。
图4示出了框体110的前视透视图,其示出了驱动机构接收部112的结构。驱动机构接收部112形成为具有底板的凹部,并且该凹部将驱动机构基本容纳在其中。该驱动机构接收部112的底板上设置有用于布置驱动电机130的驱动电机安装部,以及用于将驱动电机130固定在位的驱动电机固定件115。该驱动机构接收部112的底板上还设置有用于固定动力源输出部132A、132B的轴116A、116B。在图2中示出的实施例中,减速传动副仅包括一级减速,即对于每一风门仅包括一个动力源输出部132A或132B(即减速齿轮),因此驱动机构接收部112中仅包括用于接收两个动力源输出部132A、132B的两个轴116A、116B。在替代的实施例中,减速传动副可包括多级减速,或包括其他形式的减速传动副,此时,用于固定减速传动副中的减速传动件的部件可适应性地设置在驱动机构接收部112中。此外,该驱动机构接收部112还包括固定孔120A、120B,用于接收风门驱动轮150A、150B的旋转轴。当然,固定孔120A、120B以及轴116A、116B的结构也可布置为其他形式。
将轴116A、116B和驱动电机固定件115设置在凹部形式的驱动机构接收部112的底板上可以使得送风装置100的安装过程更为简便。具体地,当将动力源输出部132A、132B分别安装至轴116A、116B、且将电机130通过一个或多个驱动电机固定件115固定在驱动电机安装部时,整个驱动机构基本上容纳于凹部中,且不易从驱动机构接收部112中掉出;在后续安装时仅需简单地将大致平面状的前盖200固定至驱动机构接收部处,从而简化了安装过程的操作复杂度。
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前盖200大致呈平面形状,但是包括圆柱形的突出部。该突出部的形状适合于接收电机130于其中,从而能够容纳具有一定高度的电机130,而同时不会使得驱动机构沿纵向方向X的长度过大。
继续参考图4,驱动机构接收部112上设置有孔119A、119B。风门驱动件170A、170B,特别是凸部172A、172B延伸通过孔119A、119B,并且与风门140A、140B的凹槽形式的联接部接合,从而将驱动电机130输出的转矩进一步传递至风门140A、140B,驱动其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旋转。可选地,在孔119A、119B和凸部172A、172B之间设置有密封件,从而避免冷风流泄漏到驱动机构附近,影响驱动效率。
在驱动机构接收部112上还设置有导向槽限位部121A、121B。在送风装置100的组装状态下,该导向槽限位部121A、121B与设置在风门驱动杆160A、160B上的导向槽163A、163B(图5A-5B)配合,以引导风门驱动杆160A、160B沿横向方向Y的平移移动。
图5A示出了风门驱动杆160A的三个视图。从图5A中可以看出,在风门驱动杆160A的面向气流流通部111的侧面上形成有两个凸部165A,该两个凸部165A布置为在其间形成有导向槽163A,该导向槽163A与设置在驱动机构接收部112中的导向槽限位部121A协作,从而限定了风门驱动杆160A的移动自由度,使其仅能沿横向方向Y平移,以能够实现对风门140A的旋转角度的精确控制。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导向槽163A部分地在风门驱动杆160A的厚度方向上延伸通过风门驱动杆,形成为盲槽的形式。
该风门驱动杆160在背向气流流通部111的侧面上还形成有另一导向槽163A’。该另一导向槽163A’与布置在前盖上的另一导向槽限位部(未示出)协作,进一步地限制驱动杆160A的移动自由度。该另一导向槽163A’也形成为盲槽的形式。在替代的实施例中,导向槽163A和/或163A’可沿厚度方向完全延伸通过该风门驱动杆160A,形成贯通的槽的形式;在另一替代的实施例中,可仅具有形成为盲槽形式的一个导向槽163A或163A’。
此外,风门驱动杆160A的在与导向槽163A相反的一端处具有运动避让部164A,该运动避让部164A在送风装置100的操作状态中用于容纳风门驱动轮150A旋转轴的端部,使得风门驱动杆160A能够相对于风门驱动轮150A沿横向方向Y移动,而不会与风门驱动轮150A的旋转轴干涉。具体地,该运动避让部164A呈长形槽的形式,使得在风门驱动杆160A在沿横向方向Y移动时,风门驱动轮150A的旋转轴的端部在该运动避让部164A形成的长形槽中移动。在示出的实施例中,该运动避让部164A形成为贯穿风门驱动杆160A的通孔的形式;替代地,该运动避让部164A也可形成为盲孔的形式。优选地,运动避让部164A沿竖直方向Z的高度略大于风门驱动轮150A的旋转轴的端部直径,使得当该端部能够在运动避让部164A中无阻碍地移动;替代地,运动避让部164A沿竖直方向Z的高度基本等于风门驱动轮150A的旋转轴的端部直径,使得该端部和运动避让部164A的配合能够进一步地有助于风门驱动杆160A的沿横向方向Y的导向。
图5B示出了风门驱动杆160B的三个视图。风门驱动杆160B与风门驱动杆160A呈基本对称的结构,并且与相应的部件以类似的方式配合,在此不再赘述。
导向槽163A、163B和导向槽限位部121A、121B的协作,和/或另一导向槽163A’、163B’和另一导向槽限位部的协作除了有助于风门驱动杆160A、160B在沿横向方向Y上的导向外,还有助于进一步降低驱动机构沿纵向方向X的长度。此外,在风门驱动杆160A、160B上设置有运动避让部164A、164B以用于接收风门驱动轮的旋转轴的端部,有助于进一步降低驱动机构沿纵向方向X的长度,从而进一步降低了整个送风装置100的纵向长度以及总体尺寸。
图6A示出了风门驱动轮150A的俯视图和正视图。风门驱动轮150A具有用于接收并驱动风门驱动杆160A的柱161A的凹槽轨道151A。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凹槽轨道151A的旋转中心与风门驱动轮150A的旋转轴线重合。具体地,凹槽轨道151A具有两个不同的轨道半径R1和R2。当风门驱动杆160A的柱161A在凹槽轨道151A中处于轨道半径为R1的位置处时,风门140A处于关闭位置;当风门驱动杆160A的柱161A在凹槽轨道151A中处于轨道半径为R2的位置处时,风门140A处于打开位置。
类似地,图6B示出了风门驱动轮150B的俯视图和正视图。风门驱动轮150B具有用于接收并驱动风门驱动杆160B的柱161B的凹槽轨道151B。具体地,凹槽轨道151A和151B具有不同的形状,从而当风门驱动轮150A、150B被驱动旋转时,风门140A和风门140B以不同的方式被驱动,实现多种状态组合。凹槽轨道151B的旋转中心与风门驱动轮150B的旋转轴线重合。具体地,凹槽轨道151B具有在两个不同的轨道半径R3和R4。当风门驱动杆160B的柱161B在凹槽轨道151B中处于轨道半径为R3的位置处时,风门140B处于关闭位置;当风门驱动杆160B的柱161B在凹槽轨道151B中处于轨道半径为R4的位置处时,风门140B处于打开位置。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半径R1与R3相等,半径R2与R4相等,并且驱动风门140A和140B的驱动机构整体相对于电机130及动力源输入齿轮131相对于纵向方向X对称布置,从而风门140A和140B在打开和关闭位置之间转换时转过相同的角度。
图7列出的表中示出了风门140A和140B的多个状态组合时,风门驱动杆160A、160B以及风门驱动轮150A、150B的状态。在图7中,框体110被省去,以具体地示出风门驱动轮、风门驱动杆以及风门的相对状态。
图7中示出了沿纵向方向X从前向后看的视图,示出了风门驱动轮150A的凹槽轨道151A与风门驱动杆160A配合的多个状态,以及示出了风门驱动轮150B的凹槽轨道151B与风门驱动杆160B配合的多个状态。在图7的视图中,尽管风门驱动杆160A、160B上的柱161A、161B位于风门驱动杆和风门驱动轮之间而不可见,但是为了清楚地示出配合关系,以加粗的圆圈示意性地示出柱161A、161B在凹槽轨道中的位置。应当理解的是,示出的柱161A、161B仅为示意性的作用,而绝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柱的大小和/或位置。
下面参考图7描述风门140A和140B的多个状态组合。
在第一状态中,风门驱动轮150A、150B均处于初始状态,即风门驱动轮150A、150B相对于初始位置转动角度0°。文中描述的初始位置是指柱161A、161B在凹槽轨道151A、151B中处于初始端部时的位置。此时,柱161A在凹槽轨道151A中处于半径为R1的位置处,柱161B在凹槽轨道151B中处于半径为R3的位置处,风门140A、140B均处于关闭位置,从而没有气流经由气流出口101A、101B流出。
在第二状态中,风门驱动轮150A相对于第一状态转过α1,即风门驱动轮150A相对于初始位置转动角度α1;风门驱动轮150B相对于第一状态转过β1,即风门驱动轮150B相对于初始位置转动角度β1。此时,柱161A在凹槽轨道151A中从半径为R1的位置转换到半径为R2的位置处,且161B在凹槽轨道151B中仍处于半径为R3的位置处,;从而风门140A从关闭位置转变到打开位置,风门140B仍处于关闭位置,此时气流经由气流出口101A流出。
在第三状态中,风门驱动轮150A相对于第二状态转过α2,即风门驱动轮150A相对于初始位置转动角度α1+α2;风门驱动轮150B相对于第二状态转过β2,即风门驱动轮150B相对于初始位置转动角度β1+β2。此时,柱161A在凹槽轨道151A中仍处于半径为R2的位置处,且161B在凹槽轨道151B中从半径为R3的位置转换到半径为R4的位置处;从而风门140A仍处于打开位置,且风门140B从关闭位置转变到打开位置,此时气流经由气流出口101A、101B流出。
在第四状态中,风门驱动轮150A相对于第三状态转过α3,即风门驱动轮150A相对于初始位置转动角度α1+α2+α3;风门驱动轮150B相对于第三状态转过β3,即风门驱动轮150B相对于初始位置转动角度β1+β2+β3。此时,柱161A在凹槽轨道151A中从半径为R2的位置转换到半径为R1的位置处,且柱161B在凹槽轨道151B中仍处于半径为R4的位置处;从而风门140A从打开位置转变到关闭位置,且风门140B仍处于关闭位置,此时气流经由气流出口101B流出。
表1总结了根据图7示出的实施例的送风装置100的四种工作状态的相关参数以及各个风门的状态。
表1送风装置100的四种工作状态
图7示出了的风门组140A、140B的多个可选状态。根据表1的总结,并参考图7中示出的多个状态实施例,风门驱动轮组150A、150B每转过一定角度,风门组140A、140B从一个状态变化到另一状态。在优选的实施例中,风门组在每两个状态之间切换时,风门驱动轮150A、150B中的每一个分别转过相同的角度,即α1、α2、α3为相同的角度,且β1、β2、β3为相同的角度;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动力源输出部132A、132B,风门驱动轮150A、150B相对于电机130的旋转轴线对称布置,使得风门组每次在两个状态之间切换时,风门驱动轮150A、150B两者转过相同角度,即α1与β1相同,α2与β2相同,且α3与β3相同。在替代的实施例中,风门组在不同状态间切换时所转过的角度可以不是固定的,即α1、α2、α3不相同,或β1、β2、β3不相同;替代地,风门组在不同状态间切换时风门驱动轮150A、150B转过不同角度,即α1与β1不相同,或α2与β2不相同,或α3与β3不相同。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风门组在每次切换状态时,仅有一个风门动作,另一个风门保持原来状态。例如,在风门组从第一状态切换到第二状态时,仅风门140A动作;在风门组从第二状态切换到第三状态时,仅风门140B动作;在风门组从第三状态切换到第四状态时,仅风门140A动作。这样,在风门组的每次状态切换时,仅有一个柱所在的凹槽轨道的半径发生变化,另一个柱所在处的凹槽轨道的半径不发生变化。从而,根据两个柱所在处的凹槽轨道半径的依次变化,实现送风装置100的风门组的四种工作状态。由于风门组的每次状态切换时仅一个风门动作(即状态发生变化),从而使得电机输出的力矩损耗较小。这样可以采用较小功率和从而较小体积的电机用于驱动风门组的状态切换,使得送风装置100的整体体积更紧凑;同时由于用于驱动风门状态变化的扭矩较小,从电机130的扭矩输出到风门140A、140B旋转的驱动机构所承受的扭矩较低,从而驱动机构不易损坏,且使用寿命延长。
在替代的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每次状态切换时实现两个风门140A、140B同时动作的方案。这样的方案可以更灵活地配置送风装置多种风门状态之间的顺序;但是,将使得两个风门开启和关闭时所消耗的功率增加,从而使得电机所需输出的功率增加,可能增加电机的成本和体积。
在本发明的方案中,在送风装置100中,两个风门驱动轮150A、150B相对于驱动电机130对称布置,并且由该仅一个驱动电机130驱动。采用单个电机同时控制两个风门的状态组合,能够减少成本,并且实现较为简单的冰箱控制程序。
在风门驱动轮150A、150B驱动风门驱动杆160A、160B,进而驱动风门140A、140B的旋转过程中,风门驱动轮150A、150B的凹槽轨道151A、151B将在柱161A、161B上施加沿竖直方向Z的力的分量,从而使得风门驱动杆160A、160B有偏离横向方向Y移动的趋势。风门驱动杆160A、160B上的导向槽163A、163B与框体110上的导向槽限位部121A、121B的配合,和/或风门驱动杆160A、160B上的另一导向槽163A’、163B’和前盖200上的另一导向槽限位部的协作进一步有助于抵抗风门驱动杆偏离横向方向Y移动的趋势,以保持风门驱动杆的正确操作。
再次参考图7,在第一状态下,风门140A、140B均处于关闭位置,并且柱161A、161B在凹槽轨道151A、151B中均处于初始端部的位置。该起始端部可选地设计为使得柱161A、161B能够自锁在原处(例如沿径向向内钩),防止风门自动朝向打开位置旋转。具体地,该初始端部通过限制风门驱动杆的沿横向方向Y的平移来实现柱的自锁功能。
继续参考图7,风门驱动轮150A控制风门140A的关闭和打开时,凹槽轨道151A在半径R1和R2之间变化。风门驱动轮150A从驱动电机130接收转矩,并且将转矩经由风门驱动杆160A输出至风门140A。风门驱动轮150A输出的转矩恒定,且R1>R2,因此当风门驱动杆上的柱161A移动接近半径R2时,该柱距风门驱动轮150A的中心的力臂越短,从而产生的力越大;当风门驱动杆上的柱161A移动接近半径R1时,该柱距风门驱动轮150A的中心的力臂越长,从而产生的力越小。
类似地,风门驱动轮150B控制风门140B的关闭和打开时,凹槽轨道151B在半径R3和R4之间变化。风门驱动轮150B从电机130接收转矩,并且将转矩经由风门驱动杆输出至风门140B。风门驱动轮150B输出的转矩恒定,且R3>R4,因此当风门驱动杆上的柱161B移动接近半径R4时,该柱距风门驱动轮150B的中心的力臂越短,从而产生的力越大;当风门驱动杆上的柱161B移动接近半径R3时,该柱距风门驱动轮150B的中心的力臂越长,从而产生的力越小。
因此,当风门140A、140B接近关闭位置时,传递到柱161A、161B的力越小;当风门140A、140B接近打开位置时,传递到柱161A、161B的力越大。
图8示意性地示出了风门140A、140B的打开和关闭位置的侧视图,示出了驱动机构沿着纵向方向X(图2中沿着方向A)从后向前看的视图。风门140A在打开和关闭位置之间旋转角度θA,风门140B在打开和关闭位置之间旋转角度θB。在优选的实施例中,θA与θB相等。如图8所示,θAB是小于90°的锐角。优选地,θAB在70°到90°的范围内。更优选地,θAB设置为80°的角度。若将风门的旋转角度θAB选择地过小(例如小于70°),则会使得风门长度增加,风门自重也随之增加,同时冷风气流进行输送时、因风门的长度增加将导致风力推动风门时因臂长增加而引起风门开启和关闭时所需的驱动部件力矩增大;此外,随着门板长度增加,送风装置沿气流流动方向的整体距离加长,导致体积增加,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材料浪费的问题,并且由于门板的较长长度,传递到风门末端处的力可能较小,而难以保证风门在末端处的良好密封。若将风门的旋转角度θAB选择为过大(例如大于90°),可能导致驱动机构中的传动装置(例如,风门驱动杆160A和风门驱动件170A,以及风门驱动杆160B和风门驱动件170B)之间的配合行程增大,(例如,风门驱动轮150A、150B和/或风门驱动杆160A、160B的尺寸需要设计地较大),进一步地导致送风装置100整体体积的增大,特别是沿横向方向Y的长度的增加。当风门旋转角度过大时,风门驱动杆(以及其上的齿条)移动的距离变长,同时风门驱动轮表面上的凹槽轨道的半径变化率会因齿条移动距离增加而变化趋于陡峭,从而导致门板在切换状态时电机的力矩损耗加大。因此,风门旋转角度θAB的合理选择可以在实现电机力矩损耗最小的同时、减小送风装置100的体积。
继续参考图8,风门140A包括面板143A和设置在面板143A的表面上的密封件144A。面板143A的与密封件144A的相反的表面上可选地设置有具有加强筋的凹陷结构,从而能够在保证风门140A的强度的基础上减少制造风门140A所需材料,减轻风门140A的重量,以及从而减少旋转风门所需功率/力矩。框体110在形成气流出口101A的侧面处包括限定气流出口101A的形状的凸起边缘122A。从图2中可以看出,凸起边缘122A为大致矩形的形状,从而限定大致矩形形状的气流出口101A。在风门140A的关闭位置下,密封件144A接合大致矩形形状的凸起边缘122A,并部分地被该凸起边缘122A压缩,从而完全地关闭气流通道101A。
类似地,风门140B、以及风门140B与凸起边缘122B的配合也可以类似的方式实现,在此不再赘述。然而,在替代的实施例中,风门140B可以与风门140A具有不同的尺寸或形状。
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当风门140A、140B从关闭位置向打开位置转换时,两个风门均向框体110内部旋转,而不延伸到框体110之外,这时气流吹向面板143A、143B而趋于抵抗风门的打开;而当风门从打开位置向关闭位置转换时,气流趋于将风门进一步地压向相应的凸起边缘,这有助于在关闭位置时实现风门和相应的凸起边缘之间的密封。如上文所述,风门驱动轮150A、150B的凹槽轨道151A、151B和风门驱动杆160A、160B的柱161A、161B的配合实现为:当风门140A、140B接近关闭位置时,传递到柱161A、161B的力越小;当风门140A、140B接近打开位置时,传递到柱161A、161B的力越大。因此,当风门趋于向打开位置转换时,传递到柱161A、161B的较大的力有助于克服气流的抵抗力;而当风门趋于向关闭位置转换时,气流趋于将风门向关闭位置推压,从而进一步有助于风门的关闭和密封,而同时传递的柱161A、161B的较小的力避免风门以较大的冲击力撞击相应凸起边缘,一定程度上降低噪声。
在替代的实施例中,风门可以设置为使得,当风门处于关闭状态时,气流有将风门向打开位置推压的趋势。在这样的实施例中,扇形齿轮171A、171B的啮合角可以设置为大于风门140A、140B闭合时旋转过的角度θAB,从而扇形齿轮能够在风门到达关闭位置后进一步地驱动风门向关闭方向压紧,以实现更紧密的密封。
在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送风装置100中,用于驱动风门140A、140B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转换的驱动机构完全接收在驱动机构接收部112的凹部中,并且该凹部被前盖200封闭,使得驱动机构被容纳在基本封闭的空间中,并且与用于气流流通的气流流通部111完全隔离开,从而避免气流直接吹向驱动机构。
送风装置100的这样的布置方式实现了气流流通部分与驱动机构的完全分离,从而避免驱动机构被暴露在冷气气流中。如上文所述,在驱动机构的多个动力传递装置以及其接合处,可以设置有润滑剂,诸如润滑油或润滑脂,以有助于动力的传递并减少摩擦、提高效率;避免动力传递机构被暴露在冷的气流中使得润滑剂不会由于气流直吹而过快地挥发,从而避免了由于缺乏润滑剂而导致的动力传递机构运转不畅或噪音的产生,而能够保持驱动机构良好的润滑条件和动力的高效传递。因此,这样的布置方式能够提高送风装置100的工作效率,并延长其使用寿命。
在示出的实施例中,送风装置100的驱动机构中的元件大多为对称布置的对称构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对称构件的生产、制作、加工过程较为简单,可以极大地缩短制造时间和成本。此外,对称件的安装过程也更为简单,不易出错。
图9-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送风装置的驱动机构的多个视图。
具体地,图9A示出了风门驱动杆1160A的两个立体视图和三个平面视图,从而具体地示出了风门驱动杆1160A的结构;图9B示出了风门驱动杆1160B的两个立体视图和三个平面视图,从而具体地示出了风门驱动杆1160B的结构。
从图9A中可以看出,在风门驱动杆1160A的面向气流流通部111的侧面上形成有两个凸部1165A,该两个凸部1165A布置为在其间形成有导向槽1163A,该导向槽1163A与设置在驱动机构接收部112中的导向槽限位部121A协作,从而限定了风门驱动杆1160A的移动自由度,使其仅能沿横向方向Y平移,以能够实现对风门1140A的旋转角度的精确控制。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导向槽1163A部分地在风门驱动杆1160A的厚度方向上延伸通过风门驱动杆,形成为盲槽的形式。
该风门驱动杆1160在背向气流流通部111的侧面上还形成有另一导向槽1163A’。该另一导向槽1163A’与布置在前盖上的另一导向槽限位部(未示出)协作,进一步地限制驱动杆1160A的移动自由度。该另一导向槽1163A’也形成为盲槽的形式。在替代的实施例中,导向槽1163A和/或1163A’可沿厚度方向完全延伸通过该风门驱动杆1160A,形成贯通的槽的形式;在另一替代的实施例中,可仅具有形成为盲槽形式的一个导向槽1163A或1163A’。
此外,风门驱动杆1160A还具有运动避让部1164A,该运动避让部1164A在送风装置100的操作状态中用于容纳风门驱动轮1150A旋转轴的端部,使得风门驱动杆1160A能够相对于风门驱动轮1150A沿横向方向Y移动,而不会与风门驱动轮1150A的旋转轴干涉。具体地,该运动避让部1164A呈长形槽的形式,使得当风门驱动杆1160A在沿横向方向Y移动时,风门驱动轮1150A的旋转轴的端部在该运动避让部1164A形成的长形槽中移动。在示出的实施例中,该运动避让部1164A形成为贯穿风门驱动杆1160A的通孔的形式;替代地,该运动避让部也可形成为盲孔的形式。优选地,运动避让部1164A沿竖直方向Z的高度略大于风门驱动轮1150A的旋转轴的端部直径,使得当该端部能够在运动避让部1164A中无阻碍地移动;替代地,运动避让部1164A沿竖直方向Z的高度基本等于风门驱动轮1150A的旋转轴的端部直径,使得该端部和运动避让部1164A的配合能够进一步地有助于风门驱动杆1160A的沿横向方向Y的导向。
图9B示出了风门驱动杆1160B的三个视图。风门驱动杆1160B与风门驱动杆1160A呈基本对称的结构,并且与相应的部件以类似的方式配合,在此不再赘述。
图9A-9B中的风门驱动杆1160A、1160B与图5A-5B中示出的风门驱动杆160A、160B相比,柱1161A、1161B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以风门驱动杆160A、1160A为例,具体地,在图5A的视图中,柱161A位于齿条162A和运动避让部164A之间,从而当风门140A处于关闭位置时,柱161A更远离风门驱动轮的旋转轴,即柱161A所在凹槽轨道151A处半径(R1)较大,而当风门140A处于打开位置时,柱161A更接近风门驱动轮的旋转轴,即柱161A所在凹槽轨道151A处半径(R2)较小。相反地,在图9A的视图中,柱1161A与齿条1162A分别位于运动避让部1164A的两端。参照图11可以看出,当风门1140A处于关闭位置时,柱1161A更接近风门驱动轮的旋转轴,即柱1161A所在凹槽轨道1151A处半径(R11)较小,而当风门1140A处于打开位置时,柱1161A更远离风门驱动轮的旋转轴,即柱1161A所在凹槽轨道1151A处半径(R12)较大。
对于风门驱动轮1150B上的柱1161B和运动避让部1164B的布置方式也是如此。具体地,在图9B的视图中,柱1161B与齿条1162B分别位于运动避让部1164B的两端。参照图11可以看出,当风门1140B处于关闭位置时,柱1161B更接近风门驱动轮的旋转轴,即柱1161B所在凹槽轨道1151B处半径(R13)较小,而当风门1140B处于打开位置时,柱1161B更远离风门驱动轮的旋转轴,即柱1161B所在凹槽轨道1151B处半径(R14)较大。
图10A示出了风门驱动轮1150A的俯视图和正视图。风门驱动轮1150A具有用于接收并驱动风门驱动杆1160A的柱1161A的凹槽轨道1151A。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凹槽轨道1151A的旋转中心与风门驱动轮1150A的旋转轴线重合。具体地,凹槽轨道1151A具有两个不同的轨道半径R11和R12。当风门驱动杆1160A的柱1161A在凹槽轨道1151A中处于轨道半径为R11的位置处时,风门1140A处于关闭位置;当风门驱动杆1160A的柱1161A在凹槽轨道1151A中处于轨道半径为R12的位置处时,风门1140A处于打开位置。
类似地,图10B示出了风门驱动轮1150B的俯视图和正视图。风门驱动轮1150B具有用于接收并驱动风门驱动杆1160B的柱1161B的凹槽轨道1151B。具体地,凹槽轨道1151A和1151B具有不同的形状,从而当风门驱动轮1150A、1150B被驱动旋转时,风门1140A和风门1140B以不同的方式被驱动,实现多种状态组合。凹槽轨道1151B的旋转中心与风门驱动轮1150B的旋转轴线重合。具体地,凹槽轨道1151B具有在两个不同的轨道半径R13和R14。当风门驱动杆1160B的柱1161B在凹槽轨道1151B中处于轨道半径为R13的位置处时,风门1140B处于关闭位置;当风门驱动杆1160B的柱1161B在凹槽轨道1151B中处于轨道半径为R14的位置处时,风门1140B处于打开位置。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半径R11与R13相等,半径R12与R14相等,并且驱动风门1140A和1140B的驱动机构整体相对于电机1130及动力源输入齿轮1131相对于纵向方向X对称布置,从而风门1140A和1140B在打开和关闭位置之间转换时转过相同的角度。
图11列出的表中示出了风门1140A和1140B的多个状态组合时,风门驱动杆1160A、1160B以及风门驱动轮1150A、1150B的状态。在图中,框体部被省去,以具体地示出风门驱动轮、风门驱动杆以及风门的相对状态。
图11中示出了沿纵向方向X从前向后看的视图,示出了风门驱动轮1150A的凹槽轨道1151A与风门驱动杆1160A配合的多个状态,以及示出了风门驱动轮1150B的凹槽轨道1151B与风门驱动杆1160B配合的多个状态。在图11的视图中,尽管风门驱动杆1160A、1160B上的柱1161A、1161B位于风门驱动杆和风门驱动轮之间而不可见,但是为了清楚地示出配合关系,以加粗的圆圈示意性地示出柱1161A、1161B在凹槽轨道中的位置。应当理解的是,示出的柱1161A、1161B仅为示意性的作用,而绝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柱的大小和/或位置。
在图11中示出的风门1140A和1140B的多个状态组合的变换过程中,电机130驱动风门驱动轮1150A、1150B沿不同方向旋转(例如,可沿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特别地,风门组的每次状态切换期间,风门驱动轮1150A转过不同的角度,且风门驱动轮1150B转过不同的角度;但是优选地,当风门组每次在两个状态之间切换时,风门驱动轮1150A与风门驱动轮1150B转过的角度相同。在可选的实施例中,风门组的多次状态切换期间,风门驱动轮1150A可沿不同的方向旋转,且风门驱动轮1150B也沿不同的方向旋转。例如,当风门组1140A、1140B从第一状态切换到第二状态时,风门驱动轮1150A沿逆时针旋转(沿图2中的方向B观察,下同),风门驱动轮1150B沿逆时针旋转;当风门组1140A、1140B从第二状态切换到第三状态时,风门驱动轮1150A沿顺时针旋转,风门驱动轮1150B沿顺时针旋转;当风门组1140A、1140B从第三状态切换到第四状态时,风门驱动轮1150A沿顺时针旋转,风门驱动轮1150B沿顺时针旋转。相应地,电机控制程序可编程为使得电机以预期的方式操作,来实现风门驱动轮的预期的旋转方式,以及相应的风门的预期状态变化。
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尽管电机的编程更为复杂,但是凹槽轨道的形状可以更灵活地配置,且该送风装置的风门1140A、1140B的状态变化方式也更为灵活。特别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修改电机的程序,从而能够在不改变驱动机构的结构的情况下,特别是不改变凹槽轨道1151A、1151B的形状的情况下,修改电机驱动程序,从而实现风门组的不同状态变化顺序。
继续参考图11,风门驱动轮1150A控制风门1140A的关闭和打开时,凹槽轨道1151A在半径R11和R12之间变化。风门驱动轮1150A从驱动电机接收转矩,并且将转矩经由风门驱动杆输出至风门1140A。风门驱动轮1150A输出的转矩恒定,且R11<R12,因此当风门驱动杆上的柱1161A移动接近半径R11时,该柱距风门驱动轮1150A的中心的力臂越短,从而产生的力越大;当风门驱动杆上的柱1161A移动接近半径R12时,该柱距风门驱动轮1150A的中心的力臂越长,从而产生的力越小。
类似地,风门驱动轮1150B控制风门1140B的关闭和打开时,凹槽轨道1151B在半径R13和R14之间变化。风门驱动轮1150B从驱动电机接收转矩,并且将转矩经由风门驱动杆输出至风门1140B。风门驱动轮1150B输出的转矩恒定,且R13<R14,因此当风门驱动杆上的柱1161B移动接近半径R13时,该柱距风门驱动轮1150B的中心的力臂越短,从而产生的力越大;当风门驱动杆上的柱1161B移动接近半径R14时,该柱距风门驱动轮1150B的中心的力臂越长,从而产生的力越小。
因此,当风门1140A、1140B接近关闭位置时,传递到柱1161A、1161B的力越大;当风门1140A、1140B接近打开位置时,传递到柱1161A、1161B的力越小。在风门关闭位置时施加较大的力,能够保证风门与风门框体处的凸起边缘压紧,保证在风门的关闭位置下,风门和凸起边缘的良好密封。
图12A和12B示意性地示出了在柱1161A在凹槽轨道1151A中运动到不同位置处施加到其上的力。该多个不同的位置以L1-L6表示,并且在该多个不同位置L1-L6处施加到柱1161A上的力的变化趋势在图12B中示出。从图12A-12B可以看出上文所描述的施加到柱1161A上的力随着该柱在凹槽轨道1151A中的位置变化的变化趋势。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上文中描述的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应地省去、添加或者以任意方式组合。例如,参考图9-12描述的用于驱动风门的驱动机构的另一实施例可以与参考图1-8描述的送风装置100的优选实施例结合使用;风门组1140A、1140B在风门驱动轮1150A、1150B的驱动下的状态变化顺序可以替代由风门驱动轮150A、150B驱动的风门组的状态变化顺序而应用到图1-8的送风装置100中,或者反之。这些任意的组合方式均不超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虽然已经参考各种实施例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可以在其中做出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改变,而不背离由随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25)

1.一种用于风冷冰箱的送风装置(100),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风装置(100)包括:
框体(110),包括气流流通部(111)和驱动机构接收部(112),
风机(500),所述风机接收在所述气流流通部(111),其用于从冷气形成装置抽吸气流,并且将气流引导至气流通道,
第一风门(140A),沿横向方向(Y)安装在所述框体(110)的一端,其能够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转换,以控制气流经由第一出口(101A)的流通,
第二风门(140B),沿横向方向(Y)安装在所述框体(110)的与所述第一风门相反的另一端,其能够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转换,以控制气流经由第二出口(101B)的流通,
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的转换,并且所述驱动机构被接收在所述驱动机构接收部(112),
其中,所述驱动机构接收部(112)和所述气流流通部(111)相互分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风门(140A)包括第一面板(143A)和设置在所述第一面板的表面的可压缩的第一密封件(144A),和/或
所述第二风门(140B)包括第二面板(143B)和设置在所述第二面板的表面的可压缩的第二密封件(144B)。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风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体(110)在其沿横向方向(Y)的一端包括限定第一气流出口(101A)的形状的第一凸起边缘(122A),在所述第一风门的关闭位置,所述第一凸起边缘(122A)与所述第一密封件(144A)接合,并使所述第一密封件压缩以关闭所述第一气流出口,和/或
所述框体(110)在其沿横向方向(Y)的另一端包括限定第二气流出口(101B)的形状的第二凸起边缘(122B),在所述第二风门的关闭位置,所述第二凸起边缘(122B)与所述第二密封件(144B)接合,并使所述第二密封件压缩以关闭所述第二气流出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风门(140A)和第二风门(140B)中的每一个布置为使得,当其从关闭位置向打开位置转换时,所述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的每一个向所述框体内部旋转,而不延伸到所述框体之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130),减速传动副,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风门(140A)的第一风门驱动轮(150A)、第一风门驱动杆(160A)和第一风门驱动件(170A),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风门(140B)的第二风门驱动杆(150B)、第二风门驱动杆(160B)和第二风门驱动件(170B),
所述减速传动副包括至少一级减速传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送风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风门(140A)的第一风门驱动轮(150A)、第一风门驱动杆(160A)和第一风门驱动件(170A),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风门(140B)的第二风门驱动杆(150B)、第二风门驱动杆(160B)和第二风门驱动件(170B),相对于所述送风装置(100)的纵向轴线(X)镜像对称。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送风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速传动副为齿轮传动副,并且包括小齿轮形式的动力源输入部(131),和分别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风门(140A)和第二风门(140B)的第一动力源输出部(132A)和第二动力源输出部(132B),所述第一动力源输出部(132A)和第二动力源输出部(132B)为减速齿轮形式,
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风门(140A)的第一风门驱动轮(150A)、第一风门驱动杆(160A)、第一风门驱动件(170A)、和第一动力源输出部(132A),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风门(140B)的第二风门驱动杆(150B)、第二风门驱动杆(160B)、第二风门驱动件(170B)和第二动力源输出部(132B),相对于所述送风装置(100)的纵向轴线(X)镜像对称。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送风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风门驱动轮(150A)在其侧部设置有第一凹槽轨道(151A),且所述第二风门驱动轮(150B)在其侧部设置有第二凹槽轨道(151B),
所述第一风门驱动杆(160A)设置有第一柱(161A),所述第一柱与所述第一凹槽轨道相配合,
所述第二风门驱动杆(160B)设置有第二柱(161B),所述第二柱与所述第二凹槽轨道相配合,
所述第一凹槽轨道(151A)布置为沿所述第一风门驱动轮(150A)的周向方向半径变化,使得当所述第一风门驱动轮(150A)经由驱动电机输出的转矩旋转时,所述第一凹槽轨道(151A)驱动配合所述第一柱(161A)平移,从而进一步驱动所述第一风门(140A)的移动,
所述第二凹槽轨道(151B)布置为沿所述第二风门驱动轮(150B)的周向方向半径变化,使得当所述第二风门驱动轮(150B)经由驱动电机输出的转矩旋转时,所述第二凹槽轨道(151B)驱动配合所述第二柱(161B)平移,从而进一步驱动所述第二风门(140B)的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送风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风门驱动杆(160A)还包括第一齿条(162A),所述第一齿条(162A)接合第一风门驱动件(170A)的扇形齿轮(171A),从而将所述第一风门驱动杆(160A)的平移运动转换为所述第一风门(140A)的旋转运动,以及
所述第二风门驱动杆(160B)还包括第二齿条(162B),所述第二齿条(162B)接合第二风门驱动件(170B)的扇形齿轮(171B),从而将所述第二风门驱动杆(160B)的平移运动转换为所述第二风门(140B)的旋转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送风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风门驱动件(170A)的扇形齿轮(171A)的啮合角大于所述第一风门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的旋转角度,和/或
所述第二风门驱动件(170B)的扇形齿轮(171B)的啮合角大于所述第二风门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的旋转角度。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送风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凹槽轨道(151A)的旋转轴线与所述第一风门驱动轮(150A)的旋转轴线重合,和/或
所述第二凹槽轨道(151B)的旋转轴线与所述第二风门驱动轮(150B)的旋转轴线重合。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送风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风门驱动杆(160A)包括第一导向槽(163A),所述第一导向槽与布置在所述驱动机构接收部(112)的第一导向槽限位部(121A)配合,以引导所述第一风门驱动杆(160A)沿横向方向(Y)的平移,和/或
所述第二风门驱动杆(160B)包括第二导向槽(163B),所述第二导向槽与布置在所述驱动机构接收部(112)的第二导向槽限位部(121B)配合,以引导所述第二风门驱动杆(160B)沿横向方向(Y)的平移。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送风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风门驱动杆(160A)包括第一运动避让部(164A),所述第一运动避让部(164A)接收所述第一风门驱动轮(150A)的旋转轴的一端,和/或,
所述第二风门驱动杆(160B)包括第二运动避让部(164B),所述第二运动避让部(164B)接收所述第二风门驱动轮(150B)的旋转轴的一端。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送风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一风门(140A)处于关闭位置时,所述第一柱(161A)在所述第一凹槽轨道(151A)中位于第一半径(R1)的位置,当所述第一风门(140A)处于打开位置时,所述第一柱(161A)在所述第一凹槽轨道(151A)中位于第二半径(R2)的位置,所述第一半径大于第二半径,使得,当所述第一风门处于关闭位置时施加在所述第一柱(161A)上的力小于当所述第一风门处于打开位置时施加在所述第一柱(161A)上的力,和/或
当所述第二风门(140B)处于关闭位置时,所述第二柱(161B)在所述第二凹槽轨道(151B)中位于第三半径(R3)的位置,当所述第二风门(140B)处于打开位置时,所述第二柱(161B)在所述第二凹槽轨道(151B)中位于第四半径(R4)的位置,所述第三半径大于第四半径,使得,当所述第二风门处于关闭位置时施加在所述第二柱(161B)上的力小于当所述第二风门处于打开位置时施加在所述第二柱(161B)上的力。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送风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一风门(1140A)处于关闭位置时,所述第一柱(1161A)在所述第一凹槽轨道(1151A)中位于第一半径(R11)的位置,当所述第一风门(1140A)处于打开位置时,所述第一柱(1161A)在所述第一凹槽轨道(1151A)中位于第二半径(R12)的位置,所述第一半径小于第二半径,使得,当所述第一风门处于关闭位置时施加在所述第一柱(1161A)上的力大于当所述第一风门处于打开位置时施加在所述第一柱(1161A)上的力,和/或
当所述第二风门(1140B)处于关闭位置时,所述第二柱(1161B)在所述第二凹槽轨道(1151B)中位于第三半径(R13)的位置,当所述第二风门(1140B)处于打开位置时,所述第二柱(1161B)在所述第二凹槽轨道(1151B)中位于第四半径(R14)的位置,所述第三半径小于第四半径,使得,当所述第二风门处于关闭位置时施加在所述第二柱(1161B)上的力大于当所述第二风门处于打开位置时施加在所述第二柱(1161B)上的力。
16.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送风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风门(140A)和第二风门(140B)构成的风门组具有多种不同的工作状态,所述第一凹槽轨道(151A)和第二凹槽轨道(151B)布置为不同的形状,使得所述风门组的多种工作状态之间的切换通过驱动电机驱动所述第一风门驱动轮(150A)和第二风门驱动轮(150B)的旋转而实现。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送风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当风门组在每两个状态之间切换时,第一风门驱动轮(150A)和第二风门驱动轮(150B)每一个分别转过相同的角度。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送风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当风门组每次在两个状态之间切换时,第一风门驱动轮(150A)和第二风门驱动轮(150B)两者转过相同的角度。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送风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驱动电机可被编程,并且该驱动电机被编程为在风门组的状态切换期间旋转方向发生变化,使得当风门组在多次状态切换期间,第一风门驱动轮(150A)每次沿不同的方向旋转,且第二风门驱动轮(150B)每次沿不同的方向旋转。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送风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风门组的第一工作状态起,所述风门组每从一种工作状态切换到下一工作状态时,都仅一个风门动作,并且
在该工作状态切换过程中,与所述风门组中的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对应的第一风门驱动轮的第一凹槽轨道(151A)和第二风门驱动轮的第二凹槽轨道(152B)中的仅一个的半径发生变化。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体(110)的驱动机构接收部(112)被前盖(200)封闭,使得所述驱动机构基本上完全地封闭在所述驱动机构接收部(112)中。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体(110)的气流流通部(111)的上部联接有风门风机盖(600),所述风门风机盖(600)具有开口(601),所述开口的形状和尺寸对应于所述风机(500)的敞开的上部的形状,使得气流经由所述风机的敞开的上部而流至气流流通部中。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机(500)通过一个或多个安装部(501)而固定至框体(110)的气流流通部(112),并且在该一个或多个安装部(501)的每一个设置有减震垫。
24.一种风冷冰箱,包括权利要求1-23任意一项所述的送风装置(100)。
25.一种利用根据权利要求1-23中的任一项的送风装置(100)进行送风或制冷的方法。
CN201710233785.0A 2017-04-11 2017-04-11 用于风冷冰箱的送风装置以及应用该装置送风的方法 Active CN1068715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33785.0A CN106871549B (zh) 2017-04-11 2017-04-11 用于风冷冰箱的送风装置以及应用该装置送风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33785.0A CN106871549B (zh) 2017-04-11 2017-04-11 用于风冷冰箱的送风装置以及应用该装置送风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71549A true CN106871549A (zh) 2017-06-20
CN106871549B CN106871549B (zh) 2022-08-12

Family

ID=591635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33785.0A Active CN106871549B (zh) 2017-04-11 2017-04-11 用于风冷冰箱的送风装置以及应用该装置送风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871549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88697A (zh) * 2017-09-04 2017-11-24 江苏凯德电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单电机控制的多通道冰箱电动风门
CN107621119A (zh) * 2017-10-16 2018-01-23 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风门装置以及具有它的冰箱
CN108302893A (zh) * 2018-01-04 2018-07-20 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 风量控制器、制冷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0822791A (zh) * 2018-08-07 2020-02-21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送风装置及冰箱
EP3719423A4 (en) * 2017-12-29 2021-01-20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BRANCHED AIR SUPPLY AND REFRIGERATOR
CN115540049A (zh) * 2022-08-30 2022-12-30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新风空调器室内机及新风空调器
CN115540048A (zh) * 2022-08-30 2022-12-30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新风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303936A (ja) * 1996-05-17 1997-11-28 Sanyo Electric Co Ltd 冷蔵庫のダンパー装置
CN1439941A (zh) * 2002-02-18 2003-09-03 株式会社三协精机制作所 驱动力传递机构及具有它的风门装置
CN1986264A (zh) * 2005-12-22 2007-06-27 株式会社电装 操作杆系统
EP2006621A2 (en) * 2007-06-20 2008-12-24 Nidec Sankyo Corporation Refrigerator
CN102616111A (zh) * 2011-01-13 2012-08-01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用于车辆加热和/或空调系统的通风控制装置
CN203036942U (zh) * 2012-12-10 2013-07-03 合肥美的荣事达电冰箱有限公司 用于制冷设备的电动风门及具有其的冰箱
CN105650980A (zh) * 2016-03-09 2016-06-08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冰箱及用于冰箱的分路送风装置
CN106196834A (zh) * 2015-08-28 2016-12-07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分路送风装置及具有该分路送风装置的冰箱
CN106286327A (zh) * 2016-09-29 2017-01-04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离心风机
CN106523433A (zh) * 2016-09-29 2017-03-22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离心风机
CN206771859U (zh) * 2017-04-11 2017-12-19 江苏雷利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风冷冰箱的送风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303936A (ja) * 1996-05-17 1997-11-28 Sanyo Electric Co Ltd 冷蔵庫のダンパー装置
CN1439941A (zh) * 2002-02-18 2003-09-03 株式会社三协精机制作所 驱动力传递机构及具有它的风门装置
CN1986264A (zh) * 2005-12-22 2007-06-27 株式会社电装 操作杆系统
EP2006621A2 (en) * 2007-06-20 2008-12-24 Nidec Sankyo Corporation Refrigerator
CN102616111A (zh) * 2011-01-13 2012-08-01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用于车辆加热和/或空调系统的通风控制装置
CN203036942U (zh) * 2012-12-10 2013-07-03 合肥美的荣事达电冰箱有限公司 用于制冷设备的电动风门及具有其的冰箱
CN106196834A (zh) * 2015-08-28 2016-12-07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分路送风装置及具有该分路送风装置的冰箱
CN105650980A (zh) * 2016-03-09 2016-06-08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冰箱及用于冰箱的分路送风装置
CN106286327A (zh) * 2016-09-29 2017-01-04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离心风机
CN106523433A (zh) * 2016-09-29 2017-03-22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离心风机
CN206771859U (zh) * 2017-04-11 2017-12-19 江苏雷利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风冷冰箱的送风装置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88697A (zh) * 2017-09-04 2017-11-24 江苏凯德电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单电机控制的多通道冰箱电动风门
CN107621119A (zh) * 2017-10-16 2018-01-23 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风门装置以及具有它的冰箱
EP3719423A4 (en) * 2017-12-29 2021-01-20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BRANCHED AIR SUPPLY AND REFRIGERATOR
US11415357B2 (en) 2017-12-29 2022-08-16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Branched air supply device and refrigerator
CN108302893A (zh) * 2018-01-04 2018-07-20 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 风量控制器、制冷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0822791A (zh) * 2018-08-07 2020-02-21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送风装置及冰箱
CN110822791B (zh) * 2018-08-07 2024-11-12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送风装置及冰箱
CN115540049A (zh) * 2022-08-30 2022-12-30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新风空调器室内机及新风空调器
CN115540048A (zh) * 2022-08-30 2022-12-30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新风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71549B (zh) 2022-08-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71549A (zh) 用于风冷冰箱的送风装置以及应用该装置送风的方法
CN106642334B (zh) 空调器及其室内机
CN202209760U (zh) 空调器的导风机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1922786B (zh) 空调器中的导风板
KR101598310B1 (ko) 에어 컨디셔너
CN100427839C (zh) 柜式空调器
ES2398514T3 (es) Acondicionador de aire
CN202792447U (zh) 一种设有滑动门的空调
US20220176809A1 (en) Active air flap apparatus for vehicle
CN108981126A (zh) 一种空调导风板组件、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0513853B (zh) 出风框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6771859U (zh) 用于风冷冰箱的送风装置
CN108131811B (zh) 室内机及应用其的空调器
CN206440055U (zh) 用于风冷冰箱的送风装置以及包括该装置的冰箱
CN113007792A (zh) 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9974367B (zh) 一种冰箱用的多风门装置
CN206496576U (zh) 用于风冷冰箱的送风装置以及包括该装置的冰箱
CN106705542B (zh) 用于风冷冰箱的送风装置以及应用该装置进行送风的方法
CN203857547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06281066U (zh) 空调器及其室内机
CN100400970C (zh) 一种柜式空调器
KR101179599B1 (ko) 차량용 송풍장치
CN107270509B (zh) 驱动机构和空调装置
CN103939985A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08859817U (zh) 一种空调导风板组件、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