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71266B - 空气调节器 - Google Patents
空气调节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871266B CN106871266B CN201610647874.5A CN201610647874A CN106871266B CN 106871266 B CN106871266 B CN 106871266B CN 201610647874 A CN201610647874 A CN 201610647874A CN 106871266 B CN106871266 B CN 10687126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conditioner
- conditioner according
- heat exchanger
- fan
- main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4323 axial length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238 attenu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43 conditio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7 de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746 pu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7/00—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 F25D17/04—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 F25D17/06—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14—Heat exchang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parate outdoor uni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38—Fan details of outdoor units, e.g. bell-mouth shaped inlets or fan mounting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40—Vibration or noise prevention at outdoor uni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46—Component arrangements in separate outdoor units
- F24F1/48—Component arrangements in separate outdoor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airflow, e.g. inlet or outlet airflow
- F24F1/54—Inlet and outlet arranged on opposite sid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器包括孔板,上述孔板设置于送风扇的排出侧,并将从上述送风扇排出的空气向上述排出口引导,上述孔板包括:本体部,呈环形状;防噪音部,用于阻断从送风扇向上述第二热交换部传递的噪音。根据本发明,可不增加室外机的大小而仅增加热交换器的大小,因而可改善空气调节器的性能,并且,即使增加热交换器的大小,还可以消减经过热交换器向外部传导的风扇噪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器。
背景技术
空气调节器为根据用途和目的将室内的空气维持在最合适的状态的家电设备。例如,夏季将室内调节成凉爽的制冷状态,冬季将室内调节成温暖的制热状态,并且调节室内的湿度,将室内的空气调节成舒适的净化状态。
可根据能否分离为室内机和室外机,将这种空气调节器分为分离式空气调节器和一体式空气调节器,上述分离式空气调节器分离为单独的室内机和室外机,上述一体式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和室外机结合为一个装置
另一方面,可根据空气调节器的设置样态,将这种空气调节器分为可安装在墙壁上的壁挂式空气调节器及框架式空气调节器、可竖立在客厅的超薄空气调节器。并且,可根据室内机的容量,将这种空气调节器分为单户型空气调节器、中大型空气调节器及多功能空气调节器等,上述单户型空气调节器具有可使一台室内机驱动的容量,从而适用于如家庭住宅的窄小的场所,上述中大型空气调节器具有很大的容量,从而可适用于公司或餐馆,上述多功能空气调节器具有可充分使多台室内机驱动的容量。
空气调节器中进行制冷循环,进行上述制冷循环的装置包括:压缩机,用于压缩制冷剂;冷凝器,用于冷凝在上述压缩机中压缩的制冷剂;膨胀装置,用于使在上述冷凝器中冷凝的制冷剂膨胀;蒸发器,用于使在上述膨胀装置中膨胀的制冷剂蒸发。
另一方面,近来,随着使用人员的居住形式的变化,需要可设置于窄小的空间的高性能的空气调节器。为了增加上述室外机的容量,而可增加对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室外热交换器的列管数量。此时,若要不增加上述室外机的大小而仅增加上述室外热交换器的列管数量,则设置于上述室外机的内部的结构之间的间隔会相对变短。
作为一例,在包括弯曲成“┐”字形的室外热交换器的情况下,可将上述室外热交换器可分为位于风扇的后方的热交换部和位于风扇的侧方的热交换部,在上述风扇与位于上述风扇的后方的热交换部之间设置有电机,上述热交换部与上述风扇能够以充分相隔开的方式配置,但是在上述风扇与位于上述风扇的侧方的热交换部之间没有配置额外的结构,因而存在上述风扇的噪音可经由位于上述风扇的侧方的上述热交换部向上述室外机的外部释放的问题。
另一方面,通常在室外机使用轴流风扇,可将上述轴流风扇中产生的噪音大致分为纯音噪(Tonal Noise)和宽带噪声(Broadband noise)。上述纯音噪包括叶片通过频率(BPF,Blade Passing Frequency)的频带的噪音。上述叶片通过频率作为因在风扇中与空气的周期性的阻扰而产生的噪音,由风扇的转速构成风扇的叶片的数量而被决定。上述叶片通过频率在窄的频带具有大的大小,因而存在相比于其他噪音而使使用人员在听觉上更加敏感的问题。
近来,提出了利用扩张管或共振器来消除上述叶片通过频率频带的噪音的方法。
与此相关的现有文献如下。
申请号(申请日):韩国KR 10-2014-0170184(2014年12月02日)
然而,根据上述现有文献,扩张管或共振器可减少上述叶片通过频率频带的噪音,但还需要在旋转的风扇的周围配置用于引导空气的结构物,因而存在室外机的大小变大的问题。
因此,需要室外机的大小维持设定的大小并可扩张室外热交换器的结构或者可防止在风扇的叶片中产生的噪音的传导的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防止风扇噪音向外部传递的孔板。
并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如热交换器等相邻的结构和可防止干扰的孔板。
本发明的一方面的空气调节器包括孔板,上述孔板设置于送风扇的排出侧,上述孔板将从上述送风扇排出的空气向上述排出口引导,上述孔板包括:本体部,呈环形状;防噪音部,从上述本体部朝向上述送风扇的方向延伸,用于阻断从送风扇向热交换部传递的噪音。
并且,上述防噪音部位于上述送风扇的叶片与上述第二热交换部之间,并从上述送风扇阻断上述叶片通过频率的频带的噪音。
并且,上述防噪音部可位于规定上述叶片的旋转路径的延长线与上述第二热交换部的一面之间。
并且,本发明的空气调节器包括室外热交换器,上述室外热交换器包括第一热交换部及第二热交换部,上述第一热交换部设置于上述送风扇的吸入侧,上述第二热交换部从上述第一热交换部弯曲并延伸,上述第一热交换部向与上述后方面板的延伸方向相对应的方向延伸,上述第二热交换部向与上述侧面面板的延伸方向相对应的方向延伸。
并且,上述孔板还包括:第一紧固引导部,设置于上述本体部的另一侧,用于引导上述第二热交换部与上述本体部之间的紧固;第二紧固引导部,设置于上述本体部的一侧,用于引导上述隔离壁与上述本体部之间的紧固。
并且,上述第一紧固引导部包括第一直面部,上述第一直面部的形状与上述第二热交换部的一面的形状相同,上述第二紧固引导部包括第二直面部,上述第二直面部的形状与上述隔离壁的一面的形状相同。
并且,上述孔板还包括空气引导部,上述空气引导部从上述本体部的内周面向与上述防噪音部的延伸方向相交叉的方向延伸。
并且,上述防噪音部从上述本体部的一侧向后方以5mm以上且15mm以下的长度延伸,上述防噪音部从上述本体部的第一位置向下方延伸,与上述本体部的第二位置相连接。
上述防噪音部从上述本体部朝向上述送风扇延伸的长度在纵向具有不同长度,并且能够以下方为基准先增加再减少。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的立体图。
图2为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结构及制冷剂的流动的立体图。
图3为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的分解图。
图4为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剖视图。
图5为从右侧前方观察本发明实施例的孔板的立体图。
图6为从左侧前方观察本发明实施例的孔板的立体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孔板的前视图。
图8为图7的A-A’的剖视图。
图9为图7的B-B’的剖视图。
图10为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孔板和风扇的大小和相对位置的图。
图11为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噪音衰减性能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的立体图,图2为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结构及制冷剂的流动的立体图,图3为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的分解图,图4为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剖视图。
参照图1至图4,本发明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包括:室外机10,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室内机(未图示),配置于室内空间,用于调节室内空气。
上述室外机10包括形成外观且内置有多个部件的壳体。上述壳体包括:前方面板11,构成上述室外机的前部面,在上述前方面板11设置有排出口11A;后方面板12,以与上述前方面板11向后方相隔开的方式配置,在上述后方面板12设置有吸入口12A;上部面面板13,构成上述室外机的上部面;侧面面板14、15,构成上述室外机的两侧面,在上述左侧面板14及右侧面板15设置有吸入口14A、15A。上述侧面面板14、15包括左侧面板14及右侧面板15。
上述室外机10包括由上述壳体被包围的内部空间,在上述内部空间可配置有后述的压缩机等。
上述室外机10包括:吸入口12A、14A、15A,用于吸入室外空气;排出口11A,用于排出空气。上述排出口11A可形成于上述室外机10的前方,上述吸入口12A、14A、15A可形成于室外机的后方或侧方。
上述室外机10还可包括服务面板16。上述服务面板16可从上述室外机的前部面向一侧面呈圆弧状。上述服务面板16为一个面板,从而可同时向前方和侧方进行开放及关闭,因此安装人员或管理人员可容易地接近电子电气室。并且,上述服务面板16可包括服务盖16A。
上述室外机10还可包括形成上述室外机的下部面的基座17。可在上述基座17的上部面安装上述压缩机等。上述基座17的下部面与地面相接触,从而上述室外机可固定于地面。
上述室外机10还可包括隔离壁19,上述隔离壁19从上述基座17向上方延伸,并将上述内部空间划分为热交换室50和电子电气室60。
其中,上述热交换室50为用于配置后述的热交换器24及送风扇32的空间,为用于使借助经过上述热交换器24的制冷剂和上述送风扇32而流动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空间。上述电子电气室60为用于设置后述的电子电气部70的空间。并且,上述隔离壁19的一面以能够朝向上述电子电气室60的方式配置,上述隔离壁19的另一面以能够朝向上述热交换室50的方式配置。
上述隔离壁19可由向上下方向延伸的板构成,上述隔离壁19的一端可与上述基座17的上部面相结合,另一端可与上述上部面面板13相结合。
上述隔离壁19可包括圆弧形的曲面,此时,上述隔离壁19的曲面能够以与配置于上述电子电气部70的结构相对应的方式具有曲面。上述隔离壁19的另一面与后述的孔板100的一侧相紧固。
上述室外机10的内部可包括压缩机21、油分离器22、流动转换部23、室外热交换器24、室外电磁阀35、气液分离器25及多个制冷剂管道26。
上述室外机10包括:压缩机21,用于压缩制冷剂,以及油分离器22,配置于上述压缩机21的出口侧,用于分离从上述压缩机21排出的制冷剂中的油。
在上述油分离器22的出口侧设置有流动转换部23,上述流动转换部23将从上述压缩机21排出的制冷剂向室外热交换器24或室内机(未图示)侧引导。作为一例,上述流动转换部23可包括四方阀。上述流动转换部23可与第一连接管道27、第二连接管道28及第三连接管道29相连接,上述第一连接管道27借助上述室外热交换器24相连接,上述第二连接管道28借助上述气液分离器25相连接,上述第三连接管道29借助上述室内机(未图示)相连接。
若上述空气调节器执行制冷运行,则制冷剂从上述流动转换部23经由上述第一连接管道27向上述室外热交换器24流入。相反,若上述空气调节器执行制热运行,则制冷剂从上述流动转换部23经由上述第三连接管道29向室内机(未图示)的室内热交换器侧流动。
上述室外热交换器24对外部空气和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若上述空气调节器执行制冷运行,则上述室外热交换器24执行冷凝器的功能,若上述空气调节器执行制热运行,则上述室外热交换器24执行蒸发器的功能。
上述室外热交换器24可具有多个列管,并弯曲成“┐”字形。并且,上述室外热交换器24能够以与上述后方面板12、左侧面板14及右侧面板15中相邻的两个面板相邻的方式位于内部空间。作为一例,上述室外热交换器24可与后方面板12和左侧面板14相邻。
上述室外热交换器24包括第一热交换部24A及第二热交换部24B,上述第二热交换部24B从上述第一热交换部弯曲并延伸。作为一例,上述室外热交换器24可包括:第一热交换部24A,与上述后方面板12相对应,上述第二热交换部24B,从上述第一热交换部弯曲并延伸,与上述左侧面板14相对应。
上述第一热交换部24A及第二热交换部24B包括:流入面,用于使外部空气向上述热交换器流入;排出面,用于排出经过上述热交换器的空气。上述流入面为以上述室内热交换器为基准朝向上述后方面板12或左侧面板14的面,上述排出面为朝向述室外机的内部空间的面。
若上述空气调节器执行制冷运行,则经过上述室外热交换器24的制冷剂经过膨胀阀35。即,上述膨胀阀35以执行制冷运行为准,可配置于上述室外热交换器24的出口侧。当上述空气调节器执行制冷运行时,上述主膨胀阀35完全被开放,因此不执行制冷剂的减压作用。
经过上述膨胀阀35的制冷剂经由室内管道38向室内机流动,在室内热交换器(未图示)蒸发的制冷剂经由室内管道38向室外机10流入。而且,向室外机流入的制冷剂经由第三连接管道29向上述流动转换部23流入,并从上述流动转换部23经由上述第二连接管道28流出。
经过上述流动转换部23的制冷剂向上述气液分离器25流动。上述气液分离器25在制冷剂向上述压缩机21流入之前分离气态制冷剂,被分离的气态制冷剂可向上述压缩机21流入。
上述室外机还可包括电机31、送风扇32及电机支架33中的至少一个。
上述电机31赋予给上述送风扇32旋转力,上述送风扇32紧固于上述电机31的旋转轴,从而利用上述旋转力使空气流动。上述电机31紧固于上述电机支架33,上述电机支架33用于支撑上述电机31及送风扇32。
上述送风扇32包括:轮轴,与上述旋转轴相紧固;多个叶片,形成于上述轮轴的外周面。上述多个叶片分别包括前缘(leading edge)和后缘(trailing edge)。并且,上述多个叶片分别还包括构成半径方向的最外端的叶尖(tip)。此时,可将延长旋转的上述叶尖的虚拟的延长线称为旋转路径L1。
上述风扇送32以与上述排出口11A相对应方式位于上述前方面板11,上述电机支架33配置于上述基座17与上述上部面面板13之间。即,上述电机支架33的一端可紧固于上述基座17的上部面,另一端可紧固于上述上部面面板13的下部面,从而使紧固于上述电机支架33的前部面的上述电机31与上述排出口11A相对应。
因此,送风扇32、电机31、电机支架33、第一热交换部24A可从前方向后方依次配置于上述热交换室50。
图5为从右侧前方观察本发明实施例的孔板的立体图,图6为从左侧前方观察本发明实施例的孔板的立体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孔板的前视图,图8为图7的A-A’的剖视图,图9为图7的B-B’的剖视图,图10为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孔板和风扇的大小和相对位置的图。
参照图5至图10,上述室外机10还包括孔板100,上述孔板100设置于上述排出口11A与上述送风扇32之间,并紧固于上述前方面板11。更详细地,上述孔板100可向前后方向位于上述前方面板11与上述送风扇32之间,可向左右方向位于上述第二热交换部242与上述隔离壁19之间。
上述孔板100引导从上述送风扇32朝向上述排出口11A流动的空气,上述孔板100可防止因上述送风扇32的旋转而产生的噪音经由述第二热交换部242向上述室外机的外部传递。
上述孔板100的直径的大小与上述排出口11A的直径的大小相对应,上述孔板100可呈包括具有规定的曲率的曲面的环形状,上述孔板100的内侧可收容叶片的一部分。收容于上述孔板100的送风扇32的叶片的一部分包括前缘与叶尖相遇的位置。
上述孔板100的前端能够以与上述排出口11A相对应的方式与上述前方面板11的背面相抵接,上述孔板100的后端能够以朝向上述送风扇32的方式配置。
上述孔板100包括在上述送风扇32的一侧位于风扇的旋转路径L1(参照图3)的外侧的本体部110。上述本体部110可呈以向上述送风扇32的排出侧稍微隔开的方式包围上述风扇的形状。
上述孔板100包括从上述本体部110的内周面向半径方向内侧突出的紧固引导部121、125。上述紧固引导部121、125防止上述本体部110和与上述本体部110相邻的其他结构之间的物理干扰,上述紧固引导部121、125引导上述孔板10紧固于与上述孔板相邻的其他结构之间。作为一例,上述紧固引导部121、125可引导上述孔板100紧固于形成于第二热交换部242与上述隔离壁19之间的空间。
可根据与上述紧固引导部121、125相邻的其他结构的数量,上述紧固引导部121、125可以为多个。即,上述紧固引导部121、125可包括第一紧固引导部121及第二紧固引导部125,上述第一紧固引导部121设置于上述本体部的一侧,上述二紧固引导部125设置于上述本体部的另一侧。
作为一例,上述紧固引导部121、125可包括第一紧固引导部121及第二紧固引导部125,上述第一紧固引导部121设置于上述本体部110的第二热交换部242侧,用于防止与上述第二热交换部242的干扰,上述第二紧固引导部125设置于上述本体部110的隔离壁19侧,用于防止与上述隔离壁19的干扰。即,在上述孔板100中,在上述孔板100与上述第二热交换部242产生干扰的部分形成有第一紧固引导部121,在上述孔板100与上述隔离壁19产生干扰的部分形成有第二紧固引导部125。
上述紧固引导部121、125可呈与上述其他结构相对应的形状,上述其他结构与上述紧固引导部121、125相邻。作为一例,上述第一紧固引导部121可包括第一直面部122,上述第一直面部122的形状与上述第二热交换部242的一侧面的形状相同,上述第二紧固引导部125可包括第二直面部126,上述第二直面部126的形状与上述隔离壁的背面的形状相同。作为一列,上述第一紧固引导部121还可包括曲面部123。
上述曲面部123从上述直面部122延伸至本体部110,并可形成为规定曲率的曲面。上述曲面部123可使空气的摩擦最小化,上述曲面部123可随着上述紧固引导部120从上述本体部110突出的高度具有不同的曲率。
可在上述孔板的两侧使上述第一紧固引导部121与上述第二紧固引导部125相对应,但并不局限于此,第一紧固引导部121和上述第二紧固引导部125也可以不具有相对于关系。
作为一列,第一紧固引导部121可包括第一直面部122及从上述第一直面部122延伸的曲面部123,但第二紧固引导部125可包括第二直面部126。此时,上述第一紧固引导部121突出的深度可长于上述第二紧固引导部125突出的深度。
上述孔板100还包括从上述本体部100的前端或上述紧固引导部121、125的前端延伸的前部面部130。此时,上述送风扇32使上述室外机的后方的空气向上述室外机前方移动,上述空气向上述孔板的后端流入,并向上述孔板的前端排出。因此,可将上述前端理解为“出口端”,可将上述后端理解为“入口端”。
即,可将从风扇朝向排出口的方向规定为前方,可将其相反方向规定为后方。而且,以前方为基准,将朝向左右侧的方向定义为侧方,将风扇的轴延伸的方向定义为轴方向,将与上述轴方向垂直的方向定义为半径方向。对这些方向的定义以相同的含义适用于整个说明书中。
上述前部面部130从上述本体部110的前端,即,出口端向上述本体部110的半径方向的外侧弯曲并延伸。并且,上述前部面部130与上述前部面面板11的背面相抵接。而且,从其他角度来看,上述前部面部130从上述紧固引导部121、125的前端向上述紧固引导部的半径方向的外侧弯曲。
上述前部面部130可包括贯通上述前部面部130的紧固部132,上述前部面面板11与上述紧固部132可借助紧固部件(未图示)相结合。
上述孔板100包括从上述本体部110的后端延伸的空气引导部150。上述空气引导部150将从上述送风扇32流动的空气向上述孔板100的内部引导。
上述空气引导部150可包括曲面,上述曲面从上述本体部110的后端向上述本体部110的后方延伸,并朝向上述本体部110的内周面呈圆弧状。而且,延伸的上述曲面的一端可朝向上述本体部的前方。即,上述空气引导部150可形成向后方凸出的曲面。
即,上述空气引导部150从本体部110的入口端向设置有上述送风扇32的方向的相反方向以设定的曲率延伸并呈圆弧状。此时,上述空气引导部150的直径可逐渐变小并呈圆弧状。
上述空气引导部150可从上述紧固引导部121、125延伸。作为一例,从上述紧固引导部121、125延伸的上述空气引导部150的一部分可与从上述本体部110的后端延伸的空气引导部150的其他部分形成为一体。因此,上述空气引导部150可从上述紧固引导部121、125内侧面向前方延伸。
上述孔板100还包括从上述本体部110的后端向后方延伸的延伸部170。上述延伸部170位于上述送风扇32与上述第二热交换部242之间,用于防止因上述送风扇32的旋转而产生的噪音向上述第二热交换部242专递。在阻断上述噪音的方面,可将上述延伸部170理解为“防噪音部”。
而且,上述延伸部170能够以从上述本体部110的一端向轴方向具有互不相同的长度的方式延伸。即,上述延伸部170可具有从上述本体部110的后端向轴方向延伸的轴方向长度h。作为一例,上述轴方向长度h可以为5mm以上且15mm以下,上述延伸部170以具有最大轴方向长度h的位置为基准可上下对称。并且,上述延伸部170的轴方向长度h可随着送风扇的高度Hf而不同。
从其他角度来看,上述延伸部170从上述本体部的第一位置170A向下方延伸,可与上述本体部的第二位置170B相连接。即,上述延伸部170具有从上述本体部的上述第一位置170A向上述本体部的上述第二位置170B延伸的圆周方向长度L。
上述延伸部170从上述本体部110朝向上述送风扇32延伸的长度能够在纵向具有不同长度。而且,具有最大轴方向长度h的位置可位于上述第一位置170A与上述第二位置170B之间。并且,上述延伸部170的圆周方向的长度L可随着上述送风扇的直径Df而不同。
上述送风扇32能够以向上述孔板100的内侧重叠规定距离的方式位于上述孔板100。即,上述孔板100的内侧可收容前缘与叶尖相碰的位置。作为一例,上述叶片与孔板相重叠的距离d可以为20mm以上且30mm以下。此时,上述叶片可随着上述电机31的旋转次数或风量而进行前后移动,因而上述叶片与孔板相重叠的距离d可根据上述电机31旋转次数而发生改变。
图11为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噪音衰减性能的图。A为在不存在上述延伸部170时的室外机的外部测定的噪音的结果值,B为上述延伸部170从上述本体部110延伸约10mm而形成时的结果值。
参照图11,在A中,在0~2kHz的频带测定出约40dB的噪音,在7~9kHz的频带测定出约35dB的噪音。相反,在B中,在0~2kHz的频带测定出约30dB的噪音,在7~9kHz的频带测定出约5dB的噪音。
如上所述的结构表示,0~2kHz或7~9kHz的上述叶片通过频率的频带的噪音衰减。
根据本发明,可不增加室外机的大小而仅增加热交换器的大小,因而可改善空气调节器的性能。
并且,即使增加热交换器的大小,还可以消减经过热交换器向外部传导的风扇噪音。
并且,无需为了消减在室外机产生的噪音而还设置扩张管或共振器等结构物,因而可降低制作成本,而且可实现生产性。
Claims (15)
1.一种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
前方面板,设置有排出口;
送风扇,与上述前方面板相对应地设置;
孔板,设置在上述排出口和上述送风扇之间;
室外热交换器,设置于上述送风扇和上述孔板的一侧,
上述孔板包括:
本体部,呈环形状,并且从上述排出口朝向上述送风扇延伸;
直面部,与上述室外热交换器的一侧面相对应地形成于与上述室外热交换器相邻的上述本体部的一侧;
延伸部,以比上述本体部更朝向上述送风扇突出的方式,从上述直面部沿着上述室外热交换器的一侧面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延伸部以凸出的状态形成,使得上述延伸部的中心部突出为最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延伸部具有比上述本体部更朝向上述送风扇突出的轴方向长度,
上述延伸部以具有最大轴方向长度的位置为中心形成为对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最大轴方向长度为5mm以上且15mm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延伸部位于与上述送风扇相邻的上述直面部的一端,
曲面部位于与上述排出口相邻的上述直面部的另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曲面部从上述直面部朝向上述排出口延伸,并且形成为规定曲率的曲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孔板还包括前部面部,上述前部面部从与上述排出口相对应的上述本体部的前端朝向半径方向的外侧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前部面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紧固部,所述紧固部借助紧固部件与上述前部面面板相结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孔板还包括空气引导部,上述空气引导部从与上述送风扇相邻的上述本体部的后端以圆弧状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空气引导部朝向上述本体部的内周面形成为圆弧状。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从上述本体部延伸的上述空气引导部的一端形成为面向上述排出口。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隔离壁,上述隔离壁设置于上述送风扇和上述孔板的另一侧,
上述孔板还包括第二直面部,上述第二直面部在与上述隔离壁相邻的上述本体部的一侧形成为与上述隔离壁的一侧面相对应。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延伸部从上述本体部的第一位置向下方延伸,与上述本体部的第二位置相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延伸部从上述本体部朝向上述送风扇延伸的长度在纵向具有不同长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延伸部从上述本体部朝向上述送风扇延伸的长度以下方为基准先增加再减少。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15-0178375 | 2015-12-14 | ||
KR1020150178375A KR101734722B1 (ko) | 2015-12-14 | 2015-12-14 | 공기 조화기의 오리피스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871266A CN106871266A (zh) | 2017-06-20 |
CN106871266B true CN106871266B (zh) | 2020-03-24 |
Family
ID=568938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647874.5A Active CN106871266B (zh) | 2015-12-14 | 2016-08-09 | 空气调节器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054355B2 (zh) |
EP (1) | EP3182025B1 (zh) |
KR (1) | KR101734722B1 (zh) |
CN (1) | CN106871266B (zh) |
ES (1) | ES2927116T3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2500528B1 (ko) * | 2018-03-22 | 2023-02-1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공기 조화기의 실외기 |
KR102203226B1 (ko) * | 2018-10-18 | 2021-01-1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공기 조화기 및 이에 적용된 오리피스 |
KR102140064B1 (ko) * | 2018-10-22 | 2020-07-3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공기 조화기 |
JP7324684B2 (ja) * | 2019-10-28 | 2023-08-10 | 株式会社コロナ | 室外機 |
KR20250007186A (ko) | 2023-07-05 | 2025-01-1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공기 조화기의 실외기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96315A (zh) * | 2006-12-06 | 2008-06-11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空调机的室外机 |
CN101331362A (zh) * | 2006-06-19 | 2008-12-24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空调机的室外机 |
EP2233847A1 (en) * | 2008-03-11 | 2010-09-29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Air conditioner |
EP2270338A1 (en) * | 2008-04-22 | 2011-01-05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Blower and heat pump device using same |
CN102203430A (zh) * | 2008-11-04 | 2011-09-28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送风机及使用该送风机的热泵装置 |
CN104024746A (zh) * | 2011-12-19 | 2014-09-03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室外机以及具备该室外机的冷冻循环装置 |
CN104180437A (zh) * | 2013-05-24 | 2014-12-03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 |
WO2015083371A1 (ja) * | 2013-12-04 | 2015-06-11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送風機、およびその送風機を搭載した室外ユニット |
JP2015145767A (ja) * | 2014-02-04 | 2015-08-13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
US20150330223A1 (en) * | 2014-05-19 | 2015-11-19 | Lg Electronics Inc. | Blower fan and air conditioner having the sam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3259000A (ja) * | 1990-03-06 | 1991-11-19 |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 空気調和機の送風機 |
JPH07180682A (ja) * | 1993-12-24 | 1995-07-18 | Daikin Ind Ltd | 揺動型ロータリー圧縮機 |
JPH07180862A (ja) | 1993-12-24 | 1995-07-18 | Daikin Ind Ltd | 空気調和機用室外機 |
FR2833050B1 (fr) * | 2001-12-03 | 2005-11-11 | Abb Solyvent Ventec | Ventilateur helicoide avec un moyen reducteur de bruit |
US6874990B2 (en) * | 2003-01-29 | 2005-04-05 | Siemens Vdo Automotive Inc. | Integral tip seal in a fan-shroud structure |
JP2004301451A (ja) | 2003-03-31 | 2004-10-28 | Toshiba Kyaria Kk |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機 |
KR100547334B1 (ko) * | 2004-02-10 | 2006-01-2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에어컨의 파이프 구조 |
US20080267779A1 (en) * | 2007-04-30 | 2008-10-30 | Chi-Hsiung Chiang | Fan device for smoke exhauster |
JP4380744B2 (ja) * | 2007-07-12 | 2009-12-09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送風ユニット |
US20100011803A1 (en) * | 2008-07-15 | 2010-01-21 |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 Horizontal discharge air conditioning unit |
WO2010101426A2 (ko) * | 2009-03-05 | 2010-09-10 | 주식회사 에어젠 | 기체 압축기 및 기체 압축기의 유량 제어 방법 |
KR20110085646A (ko) * | 2010-01-21 | 2011-07-2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송풍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실외기 |
JP5418306B2 (ja) * | 2010-03-03 | 2014-02-19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 |
US8926268B2 (en) * | 2012-03-08 | 2015-01-06 | Hamilton Sundstrand Corporation | Bleed noise reduction |
-
2015
- 2015-12-14 KR KR1020150178375A patent/KR101734722B1/ko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07-28 US US15/222,679 patent/US10054355B2/en active Active
- 2016-08-09 CN CN201610647874.5A patent/CN106871266B/zh active Active
- 2016-09-09 EP EP16187969.7A patent/EP3182025B1/en active Active
- 2016-09-09 ES ES16187969T patent/ES2927116T3/es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31362A (zh) * | 2006-06-19 | 2008-12-24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空调机的室外机 |
CN101196315A (zh) * | 2006-12-06 | 2008-06-11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空调机的室外机 |
EP2233847A1 (en) * | 2008-03-11 | 2010-09-29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Air conditioner |
EP2270338A1 (en) * | 2008-04-22 | 2011-01-05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Blower and heat pump device using same |
CN102203430A (zh) * | 2008-11-04 | 2011-09-28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送风机及使用该送风机的热泵装置 |
CN104024746A (zh) * | 2011-12-19 | 2014-09-03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室外机以及具备该室外机的冷冻循环装置 |
CN104180437A (zh) * | 2013-05-24 | 2014-12-03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 |
WO2015083371A1 (ja) * | 2013-12-04 | 2015-06-11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送風機、およびその送風機を搭載した室外ユニット |
JP2015145767A (ja) * | 2014-02-04 | 2015-08-13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
US20150330223A1 (en) * | 2014-05-19 | 2015-11-19 | Lg Electronics Inc. | Blower fan and air conditioner having the same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871266A (zh) | 2017-06-20 |
ES2927116T3 (es) | 2022-11-02 |
EP3182025B1 (en) | 2022-07-27 |
US10054355B2 (en) | 2018-08-21 |
KR101734722B1 (ko) | 2017-05-11 |
EP3182025A1 (en) | 2017-06-21 |
US20170167773A1 (en) | 2017-06-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871266B (zh) | 空气调节器 | |
CN212987397U (zh) | 厨房空气调节系统 | |
JP6141292B2 (ja) | 空気調和機、及び空気調和機の設置構成 | |
JP5295321B2 (ja) | 送風機、室外機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
KR20200068887A (ko) | 터보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공기조화기 | |
KR102203226B1 (ko) | 공기 조화기 및 이에 적용된 오리피스 | |
WO2007123078A1 (ja) | 空気調和装置 | |
KR100441101B1 (ko) | 일체형 공기조화기의 전선고정구조 | |
KR101419941B1 (ko) | 천장형 공기 조화기의 실내기 | |
JP2003106564A (ja) |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 |
WO2003098119A1 (en) | Indoor unit for air conditioner | |
KR102128580B1 (ko) | 축류팬 | |
JP2000146283A (ja) | 空気調和機 | |
KR102522048B1 (ko) | 천장형 공기조화기 | |
KR102140064B1 (ko) | 공기 조화기 | |
KR102550793B1 (ko) | 공기조화기의 실외기 | |
KR100335082B1 (ko) | 창문형 에어컨의 실외기 | |
CN213747064U (zh) | 一种窗式空调器 | |
JP2005164206A (ja) | 空調用室内機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 |
KR200312467Y1 (ko) | 천장카세트형 에어컨의 흡입그릴 구조 | |
KR100696420B1 (ko) | 공기조화기의 실외기 | |
WO2021039597A1 (ja) | 送風装置及びヒートポンプユニット | |
KR20050039025A (ko) | 창문형 에어컨의 실내측 흡입 구조 | |
WO2024262005A1 (ja) | 熱交換機器 | |
WO2025004525A1 (ja) | 送風装置、熱源側ユニット、利用側ユニット、及び送風装置の製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