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57407A - 一种稻田养殖蚯蚓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稻田养殖蚯蚓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857407A CN106857407A CN201611198787.2A CN201611198787A CN106857407A CN 106857407 A CN106857407 A CN 106857407A CN 201611198787 A CN201611198787 A CN 201611198787A CN 106857407 A CN106857407 A CN 10685740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ice
- field
- earthworms
- earthworm
- rice fiel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41000361919 Metaphire sieboldi Specie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44
- 238000009360 aquaculture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2
- 244000144974 aquaculture Species 0.000 title claims 2
- 241000209094 Oryza Speci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5
- 235000007164 Oryza sativa Nutritio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4
- 235000009566 rice Nutritio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4
- 210000003608 fece Anatomy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39000010871 livestock manur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8000003306 harves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44000144977 poultry Speci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44000144972 livestock Speci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1
- 241000237636 Pheretima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03337 fertiliz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03895 organic fertiliz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10902 straw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9368 vermicultur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41000912926 Metaphire tschiliensis Species 0.000 claims 2
- 208000000509 infertility Diseases 0.000 claims 1
- 230000036512 infertility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1100000535 infertility Toxicity 0.000 claims 1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41001233061 earthworms Speci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9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975 animal breed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396 body weigh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41000700108 Ctenophora <comb jellyfish phylum>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9395 bree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08000002474 Tine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7
- 241000893966 Trichophyton verrucosum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1488 bree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3973 irri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2262 irri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575 pestic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41000099813 Metaphire guillelmi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5
- 244000110797 Polygonum persicari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313 far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41001465754 Metazo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0222350 Pleurot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016 soil organic mat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0545744 Hirudine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96 convention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814 drug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3589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614060 Amynthas aspergill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1464799 Anguis fragil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028 Biom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24172 Cardiovascular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82985 Cerv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52185 Cobitid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1482311 Trionychid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795642 Williami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93 anti-cance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33 biological exti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26106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40079593 drug Drug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526 effect on cardiovascular syste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912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05 food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411851 herbal medicin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047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94 raw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523 shuxuetong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998 tes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0—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or modified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30—Rearing or breeding invertebrates
- A01K67/33—Earthworm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Fertilizers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稻生产与土壤有益动物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稻田养殖蚯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1)5月在稻田中种植水稻;(2)在当年7月中下旬沿稻田田边田埂堆置畜禽粪便;(3)在当年的8月中下旬,在稻田中投放蚯蚓种苗;(4)第二年的5~6月份采收蚯蚓。采用本发明的稻田养殖蚯蚓的方法,每667㎡水稻早熟品种产量500公斤左右,同时鲜蚯蚓40公斤左右;每667㎡水稻中熟品种产量600公斤左右,同时鲜蚯蚓30公斤左右,每条蚯蚓体重由0.3克增加到5~6克,鲜蚯蚓制备地龙干为8:1~9:1,地龙干产品质量均达到国家药典标准。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稻生产与土壤有益动物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稻田养殖蚯蚓的方法。
背景技术
20世纪以来,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与应用,尤其是化肥、农药的发明与施用大幅提升了农作物产量,但是也带来了大量的环境和生态问题。随着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农业土壤遭到严重破坏与退化,土壤有益动物濒临灭绝,农作物产量增产效果越来越差,进而导致单位土地收益大幅下降。蚯蚓是土壤中生物生物量最大的动物类群之一,在维持土壤生态系统功能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地龙(Pheretima)是蚯蚓的干制品,为我国传统的习用药材之一,是目前疏血通、脑血康等众多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成药的主要原料。随着现代医学对水蛭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近年来发现地龙制剂在抗癌方面具有特效,因此,其药用价值日益提高,地龙已成为世界性的紧俏中药材之一。《中国药典》(2015版)认为地龙为钜蚓科动物参环毛蚓Pheretima aspergillum(E.Perrier)、通俗环毛蚓Pheretima vulgarisChen、威廉环毛蚓Pheretimaguillelmi(Michaelsen)或栉盲环毛蚓PheretimapectiniferaMichaelsen的干燥体。前一种习称“广地龙”,主产于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后三种习称“沪地龙”,主产于上海一带。因近年农药、化肥等滥用,及工农业“三废”对环境的污染,野生自然资源锐减,随着地龙药用价值的深度开发,其国内外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目前,蚯蚓养殖的专利技术有很多,主要是关于“太平二号”等蚯蚓的养殖技术。左中军提出了一种大棚养殖蚯蚓的方法(申请号CN201410518153.5)以及贾立明等在利用蚯蚓进行土壤修复的方法(申请号CN201310338838.7)提到了人工养殖蚯蚓的方法,主要采用人为的培养基进行养殖,人为控制温度和水分等。但是,关于药用蚯蚓“沪地龙”的养殖还无法像“太平二号”等蚯蚓可以进行人工无土养殖,大面积人工控制养殖这一难题至今仍无法攻克。“沪地龙”蚯蚓的生产主要还是在农田中进行,并且其药用价值的高低与土壤状况关系密切,不是所有的农田都可以进行“沪地龙”蚯蚓养殖。根据第三版《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其核心是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适宜中药材“沪地龙”蚯蚓养殖的农田更是少之又少,不可能开辟占有特定的土地资源进行养殖。“沪地龙”蚯蚓主产区在上海地区,上海郊区共有426万亩耕地,其中稻田面积150万亩。稻田混养黄鳝、泥鳅、鳖、水蛭等水生动物的专利及相关技术很多,目前关于稻田养殖“沪地龙”蚯蚓的报道还没有。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中养殖技术存在的缺陷,有必要提供一种稻田高产套养蚯蚓技术,在充分发挥稻田生态功能基础上,符合蚯蚓回归自然和可持续发展理念,降低饲养成本,而且能提高“沪地龙”蚯蚓的产量和品质,实现单位农田经济效益的大幅度增加。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稻田养殖蚯蚓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以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稻田养殖蚯蚓的方法,包括步骤:
(1)5月在稻田中种植水稻;(2)在当年7月中下旬沿稻田田边田埂堆置畜禽粪便;(3)在当年的8月中下旬,在稻田中投放蚯蚓种苗;(4)第二年的5~6月份采收蚯蚓。
优选地,在5月中下旬种植水稻。
优选地,所述水稻为中早熟品种。亦即,所述水稻可以为早熟品种或中熟品种。
优选地,所述水稻的全生育期在120~140天。
优选地,所述稻田的每个田块面积≤3亩。例如,每个田块面积可为2亩。
优选地,所述稻田的田边田埂宽0.5~0.6米,高0.25~0.3米。
优选地,每亩稻田的田边田埂堆放畜禽粪便的量为0.4~0.6吨。
优选地,所述畜禽粪便选自猪粪或牛粪中的任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畜禽粪便为鲜畜禽粪便或腐熟的鲜畜禽粪便。
优选地,所述蚯蚓为环毛蚓属蚯蚓。进一步地,所述蚯蚓选自通俗环毛蚓【Pheretima vulgaris Chen】、威廉环毛蚓【Pheretimaguillelmi(Michaelsen)】或栉盲环毛蚓【Pheretimapectinifera(Michaelsen)】。通俗环毛蚓【Pheretima vulgaris Chen】、威廉环毛蚓【Pheretimaguillelmi(Michaelsen)】或栉盲环毛蚓【Pheretimapectinifera(Michaelsen)】可用于制备中药材-地龙干。通俗环毛蚓【Pheretima vulgaris Chen】、威廉环毛蚓【Pheretimaguillelmi(Michaelsen)】或栉盲环毛蚓【Pheretimapectinifera(Michaelsen)】的干燥体习称为沪地龙。
优选地,蚯蚓种苗投放至稻田的田边田埂上,投放后在田边田埂上摆放稻草。优选地,摆放稻草的厚度为3~5cm。
优选地,每亩稻田中蚯蚓种苗的投放量为2~3公斤。每公斤有3000~3500只蚯蚓种苗。
优选地,所述稻田可施用有机肥。每亩稻田施用有机肥2~3吨。
优选地,蚯蚓养殖期间,所述稻田的含水率保持在30~60%。所述土壤含水率为土壤中水分的重量占干土重量的百分比。当农田土壤含水量较低和土壤较为干燥时,可结合作物需水情况通过农田灌溉等常规手段控制。
优选地,所述稻田的断水期控制在8月中下旬至9月中下旬之间。土壤温度、湿度最适宜蚯蚓生长,蚯蚓可以在整个稻田内活动觅食。
优选地,水稻收获前进行最后两次灌水,亦即跑马水。第一次灌水,每亩稻田灌水50~60吨,水流速度控制在45~50吨/h。第二次灌水,每亩稻田灌水30~35吨,水流速度控制在45~50吨/h。水量和水速控制是为了给蚯蚓提供足够的逃生时间,以便蚯蚓可能跑到田埂上。
优选地,蚯蚓的采收采用水淹法。可控制稻田中85~90%面积的田块有5~10cm深的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采用本发明的稻田养殖蚯蚓的方法,每667㎡水稻早熟品种产量500公斤左右,同时鲜蚯蚓40公斤左右;每667㎡水稻中熟品种产量600公斤左右,同时鲜蚯蚓30公斤左右,每条蚯蚓体重由0.3克增加到5~6克,鲜蚯蚓制备地龙干为8:1~9:1,地龙干产品质量均达到国家药典标准。
具体实施方式
在进一步描述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之前,应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下述特定的具体实施方案;还应当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为了描述特定的具体实施方案,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试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者按照各制造商所建议的条件。
当实施例给出数值范围时,应理解,除非本发明另有说明,每个数值范围的两个端点以及两个端点之间任何一个数值均可选用。除非另外定义,本发明中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意义相同。除实施例中使用的具体方法、设备、材料外,根据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现有技术的掌握及本发明的记载,还可以使用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设备、材料相似或等同的现有技术的任何方法、设备和材料来实现本发明。
除非另外说明,本发明中所公开的实验方法、检测方法、制备方法均采用本技术领域常规的技术。
本发明实例中列举在稻田中养殖环毛蚓属蚯蚓的方法和措施。所述环毛蚓属蚯蚓选自通俗环毛蚓、威廉环毛蚓或栉盲环毛蚓。养殖获得的通俗环毛蚓、威廉环毛蚓或栉盲环毛蚓可以用于制备中药材-地龙干。通俗环毛蚓、威廉环毛蚓或栉盲环毛蚓的干燥体习称为沪地龙。
本发明适合在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的稻田进行通俗环毛蚓、威廉环毛蚓或栉盲环毛蚓养殖。其特点在于:水稻品种要选择中早熟品种为好,最适宜的水稻全生育期在120~140天。稻田少使用化肥和化学农药,施用有机肥2~3吨/667m2和少量生物农药。稻田面积选择2亩(约1334m2)为宜。稻田田边田埂宽0.5~0.6米为宜。稻田田埂高0.25~0.3米为宜。稻田的断水期控制在8月底至9月底之间最好,土壤含水率保持在30~60wt%。稻田的最后两次灌水(跑马水)必需控制好水流速度,水稻收获前15天,每667m2灌水50~60吨。水稻收获前5~7天,每667m2稻田灌水30~35吨。两次灌水水流速度控制在45~50吨/h。每年的7月中下旬,沿田边田埂每667m2堆放0.5吨左右的鲜牛猪粪或腐熟的猪牛粪,为蚯蚓预先准备饵料。当年的8月中下旬,开始投放蚯蚓种苗,种苗每667m2释放2.5公斤左右,每公斤3200条左右的种苗(即每条蚯蚓种苗0.3克左右),种苗投放至田边田埂上,并摆放3~5cm厚的稻草或有机肥。第二年的5~6月份进行蚯蚓的采收,采用水淹法,稻田中85~90%田块有水(5~10cm深),即可采拾蚯蚓。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上海市崇明县三星镇某水稻栽培区,水稻品种1为早熟品种,全生育期120天,水稻品种2为中熟品种,全生育期140天。水稻田每个田块设置面积为2亩(1334m2),每亩施用有机肥2~3吨,田边田埂宽0.5~0.6米,高0.25~0.3米,两个品种的水稻均于当年的5月15日撒播,当年的7月中下旬,沿田边田埂每667m2堆放0.5吨左右的鲜牛猪粪或腐熟的猪牛粪,为蚯蚓预先准备饵料。当年的8月中下旬,开始投放威廉环毛蚓种苗,蚯蚓种苗每667m2释放2.5公斤左右,每公斤3200条左右的种苗(即每条蚯蚓种苗0.3克左右),种苗投放至田边田埂上,并摆放3~5cm厚的稻草。水稻收获前的15天(9月15日)每亩稻田跑马水50~60吨,水流速度控制在45~50吨/h;水稻收获期7天(9月23日)每亩稻田跑马水30~35吨,水流速度控制在45~50吨/h;第二年的5~6月份进行,威廉环毛蚓的采收,采用水淹法,稻田中85~90%田块有水(5~10cm深),即可采拾蚯蚓。
如表1所示,不同生育期品种的稻田养殖威廉环毛蚓的水稻产量差异较大,同时田埂上放置猪粪和牛粪对蚯蚓产量也有一定的差异。其中,品种1(早熟品种)稻田田埂上放置牛粪的鲜蚯蚓产量较高,达到42.07kg/667m2;品种2(中熟品种)稻田田埂上放置猪粪的鲜蚯蚓产量较高,达到33.14kg/667m2;无论放置猪粪和牛粪对水稻产量影响不大。
表1不同品种水稻产量及鲜蚯蚓产量比较
如表2所示,采集普通稻田中野生威廉环毛蚓与人为放养威廉环毛蚓制备地龙干,相关数据显示,人为放养的威廉环毛蚓个体相对均匀且鲜蚯蚓制备地龙干比例为8.2:1,普通野生威廉环毛蚓个体差异较大且鲜蚯蚓制备地龙干比例为10.2:1。此外,依据国家药典标准,普通野生威廉环毛蚓制备而成地龙干的部分指标不合要求,而人为放养的威廉环毛蚓制备的地龙干全部达标。
表2野生威廉环毛蚓与人为仿野生养殖威廉环毛蚓相关指标比较表
从表3看出,稻田人为释放蚯蚓后,土壤质量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尤其是土壤有机质提升了19.5%,土壤也变得松软,容重下降了3.4%,这是稻田养殖蚯蚓的额外的生态效益。
表3养殖蚯蚓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如表4所示,养殖蚯蚓对稻田的产量并无明显影响,还略有提升。
表4养殖蚯蚓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实施例2
南京市某水稻栽培区,水稻品种1为早熟品种,全生育期120天,水稻品种2为中熟品种,全生育期140天。水稻田每个田块设置面积为2亩(1334m2),每亩施用有机肥2~3吨,田边田埂宽0.5~0.6米,高0.25~0.3米,两个品种的水稻均于当年的5月15日撒播,当年的7月中下旬,沿田边田埂每667m2堆放0.5吨左右的鲜牛猪粪或腐熟的猪牛粪,为蚯蚓预先准备饵料。当年的8月中下旬,开始投放通俗环毛蚓种苗,蚯蚓种苗每667m2释放2.5公斤左右,每公斤3200条左右的种苗(即每条蚯蚓种苗0.3克左右),种苗投放至田边田埂上,并摆放3~5cm厚的稻草。水稻收获前的15天(9月15日)每亩稻田跑马水50~60吨,水流速度控制在45~50吨/h;水稻收获期7天(9月23日)每亩稻田跑马水30~35吨,水流速度控制在45~50吨/h;第二年的5~6月份进行,通俗环毛蚓的采收,采用水淹法,稻田中85~90%田块有水(5~10cm深),即可采拾蚯蚓。
如表5所示,不同生育期品种的稻田养殖通俗环毛蚓的水稻产量差异较大,同时田埂上放置猪粪和牛粪对蚯蚓产量也有一定的差异。其中,品种1(早熟品种)稻田田埂上放置牛粪的鲜蚯蚓产量较高,达到42.10kg/667m2;品种2(中熟品种)稻田田埂上放置猪粪的鲜蚯蚓产量较高,达到33.56kg/667m2;无论放置猪粪和牛粪对水稻产量影响不大。
表5不同品种水稻产量及鲜蚯蚓产量比较
如表6所示,采集普通稻田中野生通俗环毛蚓与人为放养通俗环毛蚓制备地龙干,相关数据显示,人为放养的通俗环毛蚓个体相对均匀且鲜蚯蚓制备地龙干比例为8.1:1,普通野生通俗环毛蚓个体差异较大且鲜蚯蚓制备地龙干比例为10.3:1。此外,依据国家药典标准,普通野生通俗环毛蚓制备而成地龙干的部分指标不合要求,而人为放养的通俗环毛蚓制备的地龙干全部达标。
表6野生通俗环毛蚓与人为仿野生养殖通俗环毛蚓相关指标比较表
从表7看出,稻田人为释放蚯蚓后,土壤质量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尤其是土壤有机质提升了19.6%,土壤也变得松软,容重下降了3.5%,这是稻田养殖蚯蚓的额外的生态效益。
表7养殖蚯蚓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如表8所示,养殖蚯蚓对稻田的产量并无明显影响,还略有提升。
表8养殖蚯蚓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实施例3
杭州市某水稻栽培区,水稻品种1为早熟品种,全生育期120天,水稻品种2为中熟品种,全生育期140天。水稻田每个田块设置面积为2亩(1334m2),每亩施用有机肥2~3吨,田边田埂宽0.5~0.6米,高0.25~0.3米,两个品种的水稻均于当年的5月15日撒播,当年的7月中下旬,沿田边田埂每667m2堆放0.5吨左右的鲜牛猪粪或腐熟的猪牛粪,为蚯蚓预先准备饵料。当年的8月中下旬,开始投放栉盲环毛蚓种苗,蚯蚓种苗每667m2释放2.5公斤左右,每公斤3200条左右的种苗(即每条蚯蚓种苗0.3克左右),种苗投放至田边田埂上,并摆放3~5cm厚的稻草。水稻收获前的15天(9月15日)每亩稻田跑马水50~60吨,水流速度控制在45~50吨/h;水稻收获期7天(9月23日)每亩稻田跑马水30~35吨,水流速度控制在45~50吨/h;第二年的5~6月份进行,栉盲环毛蚓的采收,采用水淹法,稻田中85~90%田块有水(5~10cm深),即可采拾蚯蚓。
如表9所示,不同生育期品种的稻田养殖栉盲环毛蚓的水稻产量差异较大,同时田埂上放置猪粪和牛粪对蚯蚓产量也有一定的差异。其中,品种1(早熟品种)稻田田埂上放置牛粪的鲜蚯蚓产量较高,达到42.21kg/667m2;品种2(中熟品种)稻田田埂上放置猪粪的鲜蚯蚓产量较高,达到33.57kg/667m2;无论放置猪粪和牛粪对水稻产量影响不大。
表9不同品种水稻产量及鲜蚯蚓产量比较
如表10所示,采集普通稻田中野生栉盲环毛蚓与人为放养栉盲环毛蚓制备地龙干,相关数据显示,人为放养的栉盲环毛蚓个体相对均匀且鲜蚯蚓制备地龙干比例为8.0:1,普通野生栉盲环毛蚓个体差异较大且鲜蚯蚓制备地龙干比例为10.4:1。此外,依据国家药典标准,普通野生栉盲环毛蚓制备而成地龙干的部分指标不合要求,而人为放养的栉盲环毛蚓制备的地龙干全部达标。
表10野生栉盲环毛蚓与人为仿野生养殖栉盲环毛蚓相关指标比较表
从表11看出,稻田人为释放蚯蚓后,土壤质量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尤其是土壤有机质提升了19.7%,土壤也变得松软,容重下降了3.6%,这是稻田养殖蚯蚓的额外的生态效益。
表11养殖蚯蚓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如表12所示,养殖蚯蚓对稻田的产量并无明显影响,还略有提升。
表12养殖蚯蚓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本发明的方法,在不占用额外的土地资源情况下,因地制宜,集成现存水稻种植与蚯蚓养殖方法,运用生态学原理,确保威廉环毛蚓、通谷环毛蚓或栉盲环毛蚓的产量和品质,极大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经济效益,通过蚯蚓养殖还有额外的生态效益即改善土壤状况,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该技术管理简便,可实现一次性投入,多年收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任何形式上和实质上的限制,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方法的前提下,还将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当可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发明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发明的实质技术对上述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均仍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稻田养殖蚯蚓的方法,包括步骤:(1)5月在稻田中种植水稻;(2)在当年7月中下旬沿稻田田边田埂堆置畜禽粪便;(3)在当年的8月中下旬,在稻田中投放蚯蚓种苗;(4)第二年的5~6月份采收蚯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稻田的田边田埂宽0.5~0.6米,高0.25~0.3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亩稻田的田边田埂堆放畜禽粪便的量为0.4~0.6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畜禽粪便选自猪粪或牛粪中的任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畜禽粪便为鲜畜禽粪便或腐熟的鲜畜禽粪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蚯蚓种苗投放至稻田的田边田埂上,投放后在田边田埂上摆放稻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蚯蚓为环毛蚓属蚯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蚯蚓选自通俗环毛蚓、威廉环毛蚓或栉盲环毛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亩稻田中蚯蚓种苗的投放量为2~3公斤。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特征中的任一项或多项:(1)所述稻田的每个田块面积≤3亩;(2)所述水稻的全生育期在120~140天;(3)所述稻田可施用有机肥,每亩稻田施用有机肥2~3吨;(4)蚯蚓养殖期间,所述稻田的含水率保持在30~60%;(5)所述稻田的断水期控制在8月中下旬至9月中下旬之间;(6)水稻收获前进行最后两次灌水,第一次灌水,每亩稻田灌水50~60吨,水流速度控制在45~50吨/h,第二次灌水,每亩稻田灌水0~35吨,水流速度控制在45~50吨/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1198787.2A CN106857407B (zh) | 2016-12-22 | 2016-12-22 | 一种稻田养殖蚯蚓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1198787.2A CN106857407B (zh) | 2016-12-22 | 2016-12-22 | 一种稻田养殖蚯蚓的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857407A true CN106857407A (zh) | 2017-06-20 |
CN106857407B CN106857407B (zh) | 2020-06-12 |
Family
ID=591639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1198787.2A Active CN106857407B (zh) | 2016-12-22 | 2016-12-22 | 一种稻田养殖蚯蚓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857407B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633657A (zh) * | 2018-04-25 | 2018-10-12 |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 一种红虫养殖与水稻种植共作的方法 |
CN109077029A (zh) * | 2018-08-29 | 2018-12-25 |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 一种利用蚯蚓生物防治稻田杂草的方法 |
CN109168802A (zh) * | 2018-08-08 | 2019-01-11 |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 一种生物防控稻田病害的方法 |
CN110122428A (zh) * | 2019-06-13 | 2019-08-16 |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 一种轮作养殖方法 |
CN111357590A (zh) * | 2020-03-10 | 2020-07-03 | 湖南农业大学 | 一种稻田水稻三免栽培方法 |
CN112136769A (zh) * | 2019-06-28 | 2020-12-29 | 张汉明 | 一种大棚中养殖大蚯蚓和种植作物的方法 |
CN112167182A (zh) * | 2020-11-04 | 2021-01-05 |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 稻田蚯蚓网箱养殖系统和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73391A (zh) * | 2010-06-13 | 2011-12-14 | 蒙汉勤 | 一种原生态生物链绿色水稻的生产方法 |
CN104938269A (zh) * | 2015-06-25 | 2015-09-30 | 李春燕 | 一种利用蚯蚓使水稻增产的方法 |
CN106034437A (zh) * | 2016-05-26 | 2016-10-26 | 天津市畜牧兽医研究所 | 采用蚯蚓和木醋液综合修复重度盐碱地的方法及应用 |
CN106069452A (zh) * | 2016-07-11 | 2016-11-09 | 山东胜伟园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低湿盐碱地饲养有机稻茬鸭的方法 |
CN106220317A (zh) * | 2016-07-19 | 2016-12-14 | 金方明 | 一种水稻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和应用方法 |
-
2016
- 2016-12-22 CN CN201611198787.2A patent/CN10685740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73391A (zh) * | 2010-06-13 | 2011-12-14 | 蒙汉勤 | 一种原生态生物链绿色水稻的生产方法 |
CN104938269A (zh) * | 2015-06-25 | 2015-09-30 | 李春燕 | 一种利用蚯蚓使水稻增产的方法 |
CN106034437A (zh) * | 2016-05-26 | 2016-10-26 | 天津市畜牧兽医研究所 | 采用蚯蚓和木醋液综合修复重度盐碱地的方法及应用 |
CN106069452A (zh) * | 2016-07-11 | 2016-11-09 | 山东胜伟园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低湿盐碱地饲养有机稻茬鸭的方法 |
CN106220317A (zh) * | 2016-07-19 | 2016-12-14 | 金方明 | 一种水稻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和应用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李才根: "《黄鳝养殖技术问答》", 31 March 2014, 金盾出版社 * |
郎跃深等: "《蚯蚓养殖关键技术与应用》", 31 May 2015,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
陶长虎等: "《黄鳝泥鳅养殖新技术》", 31 January 2000, 北京出版社 * |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633657A (zh) * | 2018-04-25 | 2018-10-12 |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 一种红虫养殖与水稻种植共作的方法 |
CN108633657B (zh) * | 2018-04-25 | 2020-09-11 |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 一种红虫养殖与水稻种植共作的方法 |
CN109168802A (zh) * | 2018-08-08 | 2019-01-11 |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 一种生物防控稻田病害的方法 |
CN109077029A (zh) * | 2018-08-29 | 2018-12-25 |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 一种利用蚯蚓生物防治稻田杂草的方法 |
CN109077029B (zh) * | 2018-08-29 | 2021-07-23 |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 一种利用蚯蚓生物防治稻田杂草的方法 |
CN110122428A (zh) * | 2019-06-13 | 2019-08-16 |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 一种轮作养殖方法 |
CN112136769A (zh) * | 2019-06-28 | 2020-12-29 | 张汉明 | 一种大棚中养殖大蚯蚓和种植作物的方法 |
CN111357590A (zh) * | 2020-03-10 | 2020-07-03 | 湖南农业大学 | 一种稻田水稻三免栽培方法 |
CN112167182A (zh) * | 2020-11-04 | 2021-01-05 |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 稻田蚯蚓网箱养殖系统和方法 |
CN112167182B (zh) * | 2020-11-04 | 2022-07-08 |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 稻田蚯蚓网箱养殖系统和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857407B (zh) | 2020-06-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857407B (zh) | 一种稻田养殖蚯蚓的方法 | |
CN106068734B (zh) | 一种油茶林下套种湘玉竹的方法 | |
CN105075832B (zh) | 一种铁皮石斛地栽的规范化栽培方法 | |
CN101647358B (zh) | 一种缩短云当归种植周期的方法 | |
CN104106369B (zh) | 一种提高高节竹笋品质的培育方法 | |
CN105935020A (zh) | 一种牛大力的种植方法 | |
CN105325250A (zh) | 一种薄壳山核桃的种植技术 | |
CN102986512A (zh) | 一种草莓专用无土栽培基质 | |
CN102257918A (zh) | 谢君魔芋与幼龄橡胶套种的优质高效栽培方法 | |
CN106211961A (zh) | 一种养心菜与羊肚菌套作的种植方法 | |
CN106069121A (zh) | 一种高品质瓜蒌的种植方法 | |
CN105706680A (zh) | 一种玉竹的林下仿野生规范化种植方法 | |
CN106613373A (zh) | 一种辣椒育苗种植方法 | |
CN106068984A (zh) | 一种山核桃与牡丹的间作方法 | |
CN109122073B (zh) | 一种药用香蒲的种植方法 | |
CN108739181B (zh) | 一种白及1+2高效种植方法 | |
CN107466754A (zh) | 一种水稻‑泥鳅‑蔬菜结合的立体生态种养方法 | |
CN106305096A (zh) | 一种甘蔗的种植方法 | |
CN109220656A (zh) | 一种富硒水稻的种植方法 | |
CN104086308A (zh) | 一种适用于薄壳山核桃无纺布育苗的营养土及其制作方法 | |
CN107125209A (zh) | 一种稻田沪地龙活体生态养殖与地力提升的技术方法 | |
CN102301880B (zh) | 一种藁本种子低海拔保护地育苗的方法 | |
CN113767803B (zh) | 一种基于文冠果种子分级的快速育苗方法 | |
CN113141953B (zh) | 一种林下四元生态高效栽培模式方法 | |
CN108834980A (zh) | 一种小龙虾与油菜的综合种养模式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