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51274B - 差分量化参数的确定方法、确定系统及视频编码器 - Google Patents
差分量化参数的确定方法、确定系统及视频编码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851274B CN106851274B CN201710210440.3A CN201710210440A CN106851274B CN 106851274 B CN106851274 B CN 106851274B CN 201710210440 A CN201710210440 A CN 201710210440A CN 106851274 B CN106851274 B CN 10685127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ncoded
- region
- quantization parameter
- parameter
- predi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3139 quantiz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9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41000208340 Araliaceae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5000005035 Panax pseudoginseng ssp. pseudoginseng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5000003140 Panax quinquefolius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5000008434 ginseng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108091026890 Coding region Protein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108700026244 Open Reading Frames Protein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08000037170 Delayed Emergence from Anesthesi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1002 quant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3067 intermediate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4932 little finger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50 progres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0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ment, parameter or selection affected or controlled by the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24—Quantis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6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transform coding
- H04N19/625—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transform coding using 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 [D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iscrete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ression Or Coding Systems Of Tv Sign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差分量化参数的确定方法、确定系统及视频编码器,其中,差分量化参数的确定方法首先根据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的大小将其划分为至少两个待编码区域,然后根据预设编码规则确定至少两个待编码区域中位于所述预设方向起始位置的待编码区域的预测量化参数,并根据该待编码区域的量化参数和预测量化参数确定其差分量化参数,最后根据至少两个待编码区域中位于所述预设方向起始位置的待编码区域的量化参数依次计算剩余待编码区域的差分量化参数。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对一个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确定一个差分量化参数的方法,差分量化参数的确定方法为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确定至少两个差分量化参数,以实现提高视频编码效率的目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图像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差分量化参数的确定方法、确定系统及视频编码器。
背景技术
量化是在不降低视觉效果的前提下减少图像编码长度,减少视觉恢复中不必要的信息的操作,是视频编码过程中的核心步骤,在现今主流的离散余弦变换(DiscreteCosine Transform,DCT)混合预测基的视频编码器中,图像被分成多个图像块分别进行编码,在对所述图像块进行量化的过程中,每个图像块的差分量化参数的确定是决定视频编码效率的关键。
在H.264及更早的编码标准中,图像在编码时被分成多个图像块,对图像块进行预测,获得预测块,并将预测块与当前图像块相减,得到残差块,然后对残差块执行DCT变换,得到与原图像块同样大小的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最后对这个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进行量化。每个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在量化时的差分量化参数的确定是利用当前图像块的量化参数和编码顺序中上一个图像块使用的量化参数相减确定的。H.265编码标准对H.264中获取每个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的差分量化参数的算法进行了优化,参考图1,在图1中,QPC表示当前待编码的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QPT和QPL分别表示位于当前待编码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上方和左上方的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在确定当前待编码的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的差分量化参数时,取QPT和QPL的量化参数的平均值,并将该平均值作为所述当前待编码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的预测量化参数,然后将所述当前待编码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的量化参数与其预测量化参数作差,获得所述当前待编码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的差分量化参数,无论在H.264和H.265编码标准中,每个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的量化参数均由视频编码器确定。H.265中每个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大小的取值范围为4像素×4像素-32像素×32像素,包括端点值,相较于H.264中,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只能为固定大小的宏块(其大小为16像素×16像素)更具有灵活性。H.265编码标准比H.264编码标准的码率大大降低,使视频对于网络传输速度的要求大大降低。
但是现今主流的视频编码方法都存在效率较低的问题,如何提高视频编码效率是研究人员努力的方向之一。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差分量化参数的确定方法、确定系统及视频编码器,以实现提高视频编码效率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差分量化参数的确定方法,应用于图像编码过程中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的量化过程,包括:
根据所述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的大小将其划分为至少两个待编码区域,所述至少两个待编码区域彼此相邻,且按预设方向排列,所述至少两个待编码区域的大小按预设方向递增;
根据预设编码规则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待编码区域中位于所述预设方向起始位置的待编码区域的预测量化参数,并根据该待编码区域的量化参数和预测量化参数确定其差分量化参数;
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待编码区域中位于所述预设方向起始位置的待编码区域的量化参数按预设方向的排列顺序计算剩余待编码区域的差分量化参数。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的大小将其划分为至少两个待编码区域包括:
判断所述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的大小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大小,如果是,则将其划分为第一待编码区域和第二待编码区域,其中,所述第二待编码区域位于所述预设方向的起始位置;如果否,则将其划分为至少三个待编码区域。
可选的,当所述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划分为第一待编码区域和第二待编码区域时,根据预设编码规则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待编码区域中位于所述预设方向起始位置的待编码区域的预测量化参数,并根据该待编码区域的量化参数和预测量化参数确定其差分量化参数包括:
根据预设编码规则确定所述第二待编码区域的预测量化参数;
将所述第二待编码区域的量化参数与所述预测量化参数作差,获得所述第二待编码区域的差分量化参数。
可选的,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待编码区域中位于所述预设方向其实位置的待编码区域的量化参数按预设方向的排列顺序计算剩余待编码区域的差分量化参数包括:
将所述第二待编码区域的量化参数作为所述第一待编码区域的预测量化参数;
将所述第一待编码区域的量化参数和预测量化参数作差,获得其差分量化参数。
可选的,所述第一待编码区域的差分量化参数的取值范围为0-6,包括端点值。
可选的,所述第一待编码区域的量化参数根据所述第一待编码区域的差分量化参数的取值范围和预测量化参数确定。
可选的,当所述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划分为三个待编码区域时,所述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由按预设方向排列的第五待编码区域、第四待编码区域和第三待编码区域构成,所述根据预设编码规则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待编码区域中位于所述预设方向起始位置的待编码区域的预测量化参数,并根据该待编码区域的量化参数和预测量化参数确定其差分量化参数包括:
根据预设编码规则确定所述第五待编码区域的预测量化参数;
将所述第五待编码区域的量化参数与所述预测量化参数作差,获得所述第五待编码区域的差分量化参数。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待编码区域中位于所述预设方向其实位置的待编码区域的量化参数按预设方向的排列顺序计算剩余待编码区域的差分量化参数包括:
将所述第五待编码区域的量化参数作为所述第四待编码区域的预测量化参数;
将所述第四待编码区域的量化参数和预测量化参数作差,获得其差分量化参数;
将所述第四待编码区域的量化参数作为所述第三待编码区域的预测量化参数;
将所述第三待编码区域的量化参数和预测量化参数作差,获得其差分量化参数。
一种差分量化参数的确定系统,应用于图像编码过程中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的量化过程,包括:
区域划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的大小将其划分为至少两个待编码区域,所述至少两个待编码区域彼此相邻,且按预设方向排列,所述至少两个待编码区域的大小按预设方向递增;
第一编码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编码规则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待编码区域中位于所述预设方向起始位置的待编码区域的预测量化参数,并根据该待编码区域的量化参数和预测量化参数确定其差分量化参数;
第二编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待编码区域中位于所述预设方向起始位置的待编码区域的量化参数按预设方向的排列顺序计算剩余待编码区域的差分量化参数。
可选的,所述区域划分模块根据所述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的大小将其划分为至少两个待编码区域具体包括:
判断所述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的大小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大小,如果是,则将其划分为第一待编码区域和第二待编码区域,其中,所述第二待编码区域位于所述预设方向的起始位置,如果否,则将其划分为至少三个待编码区域。
可选的,当所述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划分为第一待编码区域和第二待编码区域时,所述第一编码模块具体用于,根据预设编码规则确定所述第二待编码区域的预测量化参数,并将所述第二待编码区域的量化参数与所述预测量化参数作差,获得所述第二待编码区域的差分量化参数。
可选的,所述第二编码模块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二待编码区域的量化参数作为所述第一待编码区域的预测量化参数;
将所述第一待编码区域的量化参数和预测量化参数作差,获得其差分量化参数。
可选的,所述第一待编码区域的差分量化参数的取值范围为0-6,包括端点值。
可选的,所述第一待编码区域的量化参数根据所述第一待编码区域的差分量化参数的取值范围和预测量化参数确定。
可选的,当所述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划分为三个待编码区域时,所述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由按预设方向排列的第五待编码区域、第四待编码区域和第三待编码区域构成,所述第一编码模块具体用于根据预设编码规则确定所述第五待编码区域的预测量化参数;
将所述第五待编码区域的量化参数与所述预测量化参数作差,获得所述第五待编码区域的差分量化参数。
可选的,所述第二编码模块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五待编码区域的量化参数作为所述第四待编码区域的预测量化参数;
将所述第四待编码区域的量化参数和预测量化参数作差,获得其差分量化参数;
将所述第四待编码区域的量化参数作为所述第三待编码区域的预测量化参数;
将所述第三待编码区域的量化参数和预测量化参数作差,获得其差分量化参数。
一种视频编码器,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差分量化参数的确定系统。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差分量化参数的确定方法、确定系统及视频编码器,其中,所述差分量化参数的确定方法首先根据所述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的大小将其划分为至少两个待编码区域,然后根据预设编码规则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待编码区域中位于所述预设方向起始位置的待编码区域的预测量化参数,并根据该待编码区域的量化参数和预测量化参数确定其差分量化参数,最后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待编码区域中位于所述预设方向起始位置的待编码区域的量化参数按预设方向的排列顺序计算剩余待编码区域的差分量化参数。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只能对一个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确定一个差分量化参数的方法相比,所述差分量化参数的确定方法可以根据所述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的大小为其确定至少两个差分量化参数,以使所述差分量化参数可以更好的与所述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进行匹配,从而实现对所述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进行更优的量化处理的目的,进而提高视频编码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差分量化参数的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的构成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的构成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差分量化参数的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差分量化参数的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的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差分量化参数的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差分量化参数的确定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差分量化参数的确定方法,如图2所示,应用于图像编码过程中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的量化过程,包括:
S101:根据所述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的大小将其划分为至少两个待编码区域,所述至少两个待编码区域彼此相邻,且按预设方向排列,所述至少两个待编码区域的大小按预设方向递增;
S102:根据预设编码规则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待编码区域中位于所述预设方向起始位置的待编码区域的预测量化参数,并根据该待编码区域的量化参数和预测量化参数确定其差分量化参数;
S103: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待编码区域中位于所述预设方向起始位置的待编码区域的量化参数按预设方向的排列顺序计算剩余待编码区域的差分量化参数。
参考图3和图4,在图3和图4中箭头所指方向即为所述预设方向,更具体地说,参考图3,所述预设方向为所述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的左上端点SP指向右下端点DP的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是指图像块在编码过程的中间产物,具体地,在对一个图像块进行编码时,首先对其进行预测,得到预测块,并利用该图像块和该预测块相减得到残差块,然后对残差块实行与其大小对应的离散余弦变换(DiscreteCosine Transform,DCT),以获得所述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最后对所述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进行量化,将获得的差分量化参数以及量化离散余弦变换系数编码入码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差分量化参数的确定方法就是针对所述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的量化过程的。所述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的大小和最初的图像块的大小相同,例如一个由32像素×32像素的图像块经过上述过程转变而来的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的大小也为32像素×32像素。
仍然参考图3和图4,图3和图4为经过划分之后的所述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的示意图,在图3中,所述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被划分为两个待编码区域,分别为11和12,在图4中,所述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被划分为三个待编码区域,分别为13、14和15。图3和图4仅举出了两种可能的经过划分之后的所述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的示意图,经过划分之后的所述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还可以由四个或五个待编码区域构成,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实际情况而定。
仍然以图3和图4为例,在图3中,待编码区域12的大小小于待编码区域11的大小;在图4中,待编码区域15的大小小于待编码区域14的大小,待编码区域14的大小小于待编码区域13的大小,所述待编码区域的大小指其像素数量。
还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至少两个待编码区域中位于所述预设方向起始位置的待编码区域根据预设编码规则确定,为了降低所述量化参数的码率,所述预设编码规则优选为H.265编码规则。但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预设编码规则还可以为H.264编码规则或H.264编码规则产生之前的其他编码规则,本申请对所述预设编码规则的具体种类并不做限定,具体视实际情况而定。
参考图3,在图3中,所述至少两个待编码区域中位于所述预设方向起始位置的待编码区域为待编码区域12;在图4中,所述至少两个待编码区域中位于所述预设方向起始位置的待编码区域为待编码区域15。
在本实施例中,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只能对一个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确定一个差分量化参数的方法相比,所述差分量化参数的确定方法可以根据所述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的大小为其确定至少两个差分量化参数,以使所述差分量化参数可以更好的与所述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进行匹配,从而实现对所述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进行更优的量化处理的目的,进而提高视频编码的效率。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根据所述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的大小将其划分为至少两个待编码区域包括:
S1011:判断所述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的大小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大小,如果是,则将其划分为第一待编码区域和第二待编码区域,其中,所述第二待编码区域位于所述预设方向起始位置,如果否,则将其划分为至少三个待编码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当所述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的大小较小(小于或等于预设大小)时,将其划分为超过两个待编码区域是没有必要的,这样并不会很大程度上提升每个待编码区域的差分量化参数和该待编码区域的匹配程度,对提升编码效率并不会有很大帮助。因此,当所述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的大小小于或等于预设大小时,将其划分为第一待编码区域和第二待编码区域即可。
另外,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设大小的取值为16像素×16像素,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预设大小还可以是12像素×12像素或24像素×24像素,本申请对所述预设大小的具体取值并不做限定,具体视实际情况而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3和图6,当所述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划分为第一待编码区域11和第二待编码区域12时,所述根据预设编码规则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待编码区域中位于所述预设方向起始位置的待编码区域的预测量化参数,并根据该待编码区域的量化参数和预测量化参数确定其差分量化参数包括:
S1021:根据预设编码规则确定所述第二待编码区域12的预测量化参数;
S1022:将所述第二待编码区域12的量化参数与所述预测量化参数作差,获得所述第二待编码区域12的差分量化参数。
同样的,对所述第二待编码区域12进行编码采用的预设编码规则优选为H.265编码规则,但也可以是H.264编码规则或H.264编码规则产生之前的其他编码规则。
相应的,在本实施例中,仍然参考图3和图6,所述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待编码区域中位于所述预设方向起始位置的待编码区域的量化参数依次计算剩余待编码区域的差分量化参数包括:
S1031:将所述第二待编码区域12的量化参数作为所述第一待编码区域11的预测量化参数;
S1032:将所述第一待编码区域11的量化参数和预测量化参数作差,获得其差分量化参数。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4和图7,当所述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划分为三个待编码区域时,所述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由从左上到右下依次排列的第五待编码区域15、第四待编码区域14和第三待编码区域13构成,所述根据预设编码规则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待编码区域中位于所述预设方向起始位置的待编码区域的预测量化参数,并根据该待编码区域的量化参数和预测量化参数确定其差分量化参数包括:
S1023:根据预设编码规则确定所述第五待编码区域15的预测量化参数;
S1024:将所述第五待编码区域15的量化参数与所述预测量化参数作差,获得所述第五待编码区域15的差分量化参数。
同样的,对所述第五待编码区域15进行编码采用的预设编码规则优选为H.265编码规则,但也可以是H.264编码规则或H.264编码规则产生之前的其他编码规则。
相应的,在本实施例中,仍然参考图4和图7,所述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待编码区域中位于所述预设方向起始位置的待编码区域的量化参数依次计算剩余待编码区域的差分量化参数包括:
S1033:将所述第五待编码区域15的量化参数作为所述第四待编码区域14的预测量化参数;
S1034:将所述第四待编码区域14的量化参数和预测量化参数作差,获得其差分量化参数;
S1035:将所述第四待编码区域14的量化参数作为所述第三待编码区域13的预测量化参数;
S1036:将所述第三待编码区域13的量化参数和预测量化参数作差,获得其差分量化参数。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待编码区域11和第三待编码区域13的差分量化参数的取值范围为0-6,包括端点值。
为了视频经过编码后的质量考虑,每个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中所述预设方向终止位置的待编码区域(在图3中为所述第一待编码区域11,在图4中为所述第三待编码区域13)的差分量化参数的取值范围需要设定,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待编码区域11和第三待编码区域13的差分量化参数的取值范围还可以为0-3,包括端点值,或0-4,包括端点值。本申请对所述第一待编码区域11和第三待编码区域13的差分量化参数的具体取值范围并不做限定,具体视实际情况而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待编码区域11的量化参数根据所述第一待编码区域11的差分量化参数的取值范围和预测量化参数确定;
所述第三待编码区域13的量化参数根据所述第三待编码区域13的差分量化参数的取值范围和预测量化参数确定。
具体地,视频编码器在为每个所述待编码区域确定其量化参数时,需要保证每个所述待编码区域的量化参数减去其预测量化参数后获得的差分量化参数处于设定的差分量化参数的取值范围内。
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差分量化参数的确定系统,参考图8,应用于图像编码过程中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的量化过程,包括:
区域划分模块100,用于根据所述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的大小将其划分为至少两个待编码区域,所述至少两个待编码区域彼此相邻,且按预设方向排列,所述至少两个待编码区域的大小按预设方向递增;
第一编码模块200,用于根据预设编码规则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待编码区域中位于所述预设方向起始位置的待编码区域的预测量化参数,并根据该待编码区域的量化参数和预测量化参数确定其差分量化参数;
第二编码模块300,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待编码区域中位于所述预设方向起始位置的待编码区域的量化参数按预设方向的排列顺序计算剩余待编码区域的差分量化参数。
参考图3和图4,在图3和图4中箭头所指方向即为所述预设方向,更具体地说,参考图3,所述预设方向为所述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的左上端点SP指向右下端点DP的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是指图像块在编码过程的中间产物,具体地,在对一个图像块进行编码时,首先对其进行预测,得到预测块,并利用该图像块和该预测块相减得到残差块,然后对残差块实行与其大小对应的离散余弦变换(DiscreteCosine Transform,DCT),以获得所述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最后对所述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进行量化,将获得的差分量化参数以及量化离散余弦变换系数编码入码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差分量化参数的确定系统就是针对所述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的量化过程的。所述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的大小和最初的图像块的大小相同,例如一个由32像素×32像素的图像块经过上述过程转变而来的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的大小也为32像素×32像素。
仍然参考图3和图4,图3和图4为经过划分之后的所述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的示意图,在图3中,所述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被划分为两个待编码区域,分别为11和12,在图4中,所述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被划分为三个待编码区域,分别为13、14和15。图3和图4仅举出了两种可能的经过划分之后的所述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的示意图,经过划分之后的所述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还可以由四个或五个待编码区域构成,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实际情况而定。
仍然以图3和图4为例,在图3中,待编码区域12的大小小于待编码区域11的大小;在图4中,待编码区域15的大小小于待编码区域14的大小,待编码区域14的大小小于待编码区域13的大小,所述待编码区域的大小指其像素数量。
还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至少两个待编码区域中位于所述预设方向起始位置的待编码区域根据预设编码规则确定,为了降低所述量化参数的码率,所述预设编码规则优选为H.265编码规则。但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预设编码规则还可以为H.264编码规则或H.264编码规则产生之前的其他编码规则,本申请对所述预设编码规则的具体种类并不做限定,具体视实际情况而定。
参考图3,在图3中,所述至少两个待编码区域中位于所述预设方向起始位置的待编码区域为待编码区域12;在图4中,所述至少两个待编码区域中位于所述预设方向起始位置的待编码区域为待编码区域15。
在本实施例中,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只能对一个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确定一个差分量化参数的方法相比,所述差分量化参数的确定系统可以根据所述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的大小为其确定至少两个差分量化参数,以使所述差分量化参数可以更好的与所述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进行匹配,从而实现对所述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进行更优的量化处理的目的,进而提高视频编码的效率。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区域划分模块100根据所述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的大小将其划分为至少两个待编码区域具体包括:
判断所述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的大小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大小,如果是,则将其划分为第一待编码区域11和第二待编码区域12,其中,所述第二待编码区域12位于所述预设方向起始位置,如果否,则将其划分为至少三个待编码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当所述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的大小较小(小于或等于预设大小)时,将其划分为超过两个待编码区域是没有必要的,这样并不会很大程度上提升每个待编码区域的差分量化参数和该待编码区域的匹配程度,对提升编码效率并不会有很大帮助。因此,当所述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的大小小于或等于预设大小时,将其划分为第一待编码区域11和第二待编码区域12即可。
另外,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设大小的取值为16像素×16像素,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预设大小还可以是12像素×12像素或24像素×24像素,本申请对所述预设大小的具体取值并不做限定,具体视实际情况而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3,当所述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划分为第一待编码区域11和第二待编码区域12时,所述第一编码模块200具体用于根据预设编码规则确定所述第二待编码区域12的预测量化参数,并将所述第二待编码区域12的量化参数与所述预测量化参数作差,获得所述第二待编码区域12的差分量化参数。
同样的,对所述第二待编码区域12进行编码采用的预设编码规则优选为H.265编码规则,但也可以是H.264编码规则或H.264编码规则产生之前的其他编码规则。
相应的,在本实施例中,仍然参考图3,所述第二编码模块300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二待编码区域12的量化参数作为所述第一待编码区域11的预测量化参数;
将所述第一待编码区域11的量化参数和预测量化参数作差,获得其差分量化参数。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4,当所述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划分为三个待编码区域时,所述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由从左上到右下依次排列的第五待编码区域15、第四待编码区域14和第三待编码区域13构成,所述第一编码模块200具体用于根据预设编码规则确定所述第五待编码区域15的预测量化参数;
将所述第五待编码区域15的量化参数与所述预测量化参数作差,获得所述第五待编码区域15的差分量化参数。
同样的,对所述第五待编码区域15进行编码采用的预设编码规则优选为H.265编码规则,但也可以是H.264编码规则或H.264编码规则产生之前的其他编码规则。
相应的,在本实施例中,仍然参考图4,所述第二编码模块300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五待编码区域15的量化参数作为所述第四待编码区域14的预测量化参数;
将所述第四待编码区域14的量化参数和预测量化参数作差,获得其差分量化参数;
将所述第四待编码区域14的量化参数作为所述第三待编码区域13的预测量化参数;
将所述第三待编码区域13的量化参数和预测量化参数作差,获得其差分量化参数。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待编码区域11和第三待编码区域13的差分量化参数的取值范围为0-6,包括端点值。
为了视频经过编码后的质量考虑,每个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中所述预设方向终止位置的待编码区域(在图3中为所述第一待编码区域11,在图4中为所述第三待编码区域13)的差分量化参数的取值范围需要设定,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待编码区域11和第三待编码区域13的差分量化参数的取值范围还可以为0-3,包括端点值,或0-4包括端点值。本申请对所述第一待编码区域11和第三待编码区域13的差分量化参数的具体取值范围并不做限定,具体视实际情况而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待编码区域11的量化参数根据所述第一待编码区域11的差分量化参数的取值范围和预测量化参数确定;
所述第三待编码区域13的量化参数根据所述第三待编码区域13的差分量化参数的取值范围和预测量化参数确定。
具体地,视频编码器在为每个所述待编码区域确定其量化参数时,需要保证每个所述待编码区域的量化参数减去其预测量化参数后获得的差分量化参数处于设定的差分量化参数的取值范围内。
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视频编码器,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差分量化参数的确定系统。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差分量化参数的确定方法、确定系统及视频编码器,其中,所述差分量化参数的确定方法首先根据所述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的大小将其划分为至少两个待编码区域,然后根据预设编码规则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待编码区域中位于所述预设方向起始位置的待编码区域的预测量化参数,并根据该待编码区域的量化参数和预测量化参数确定其差分量化参数,最后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待编码区域中位于所述预设方向起始位置的待编码区域的量化参数按预设方向的排列顺序计算剩余待编码区域的差分量化参数。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只能对一个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确定一个差分量化参数的方法相比,所述差分量化参数的确定方法可以根据所述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的大小为其确定至少两个差分量化参数,以使所述差分量化参数可以更好的与所述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进行匹配,从而实现对所述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进行更优的量化处理的目的,进而提高视频编码的效率。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7)
1.一种差分量化参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图像编码过程中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的量化过程,包括:
根据所述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的大小将其划分为至少两个待编码区域,所述至少两个待编码区域彼此相邻,且按预设方向排列,所述至少两个待编码区域的大小按预设方向递增;
根据预设编码规则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待编码区域中位于所述预设方向起始位置的待编码区域的预测量化参数,并根据该待编码区域的量化参数和预测量化参数确定其差分量化参数;
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待编码区域中位于所述预设方向起始位置的待编码区域的量化参数按预设方向的排列顺序计算剩余待编码区域的差分量化参数;
所述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待编码区域中位于所述预设方向起始位置的待编码区域的量化参数按预设方向的排列顺序计算剩余待编码区域的差分量化参数包括:
按预设方向的排列顺序,将所述至少两个待编码区域中上一待编码区域的量化参数作为下一相邻待编码区域的预测量化参数,以使下一相邻待编码区域将量化参数与预测量化参数的差作为下一相邻待编码区域的差分量化参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分量化参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的大小将其划分为至少两个待编码区域包括:
判断所述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的大小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大小,如果是,则将其划分为第一待编码区域和第二待编码区域,其中,所述第二待编码区域位于所述预设方向的起始位置;如果否,则将其划分为至少三个待编码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差分量化参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划分为第一待编码区域和第二待编码区域时,根据预设编码规则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待编码区域中位于所述预设方向起始位置的待编码区域的预测量化参数,并根据该待编码区域的量化参数和预测量化参数确定其差分量化参数包括:
根据预设编码规则确定所述第二待编码区域的预测量化参数;
将所述第二待编码区域的量化参数与所述预测量化参数作差,获得所述第二待编码区域的差分量化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差分量化参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待编码区域中位于所述预设方向起始位置的待编码区域的量化参数按预设方向的排列顺序计算剩余待编码区域的差分量化参数包括:
将所述第二待编码区域的量化参数作为所述第一待编码区域的预测量化参数;
将所述第一待编码区域的量化参数和预测量化参数作差,获得其差分量化参数。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差分量化参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待编码区域的差分量化参数的取值范围为0-6,包括端点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差分量化参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待编码区域的量化参数根据所述第一待编码区域的差分量化参数的取值范围和预测量化参数确定。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差分量化参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划分为三个待编码区域时,所述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由按预设方向排列的第五待编码区域、第四待编码区域和第三待编码区域构成,所述根据预设编码规则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待编码区域中位于所述预设方向起始位置的待编码区域的预测量化参数,并根据该待编码区域的量化参数和预测量化参数确定其差分量化参数包括:
根据预设编码规则确定所述第五待编码区域的预测量化参数;
将所述第五待编码区域的量化参数与所述预测量化参数作差,获得所述第五待编码区域的差分量化参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差分量化参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待编码区域中位于所述预设方向起始位置的待编码区域的量化参数按预设方向的排列顺序计算剩余待编码区域的差分量化参数包括:
将所述第五待编码区域的量化参数作为所述第四待编码区域的预测量化参数;
将所述第四待编码区域的量化参数和预测量化参数作差,获得其差分量化参数;
将所述第四待编码区域的量化参数作为所述第三待编码区域的预测量化参数;
将所述第三待编码区域的量化参数和预测量化参数作差,获得其差分量化参数。
9.一种差分量化参数的确定系统,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图像编码过程中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的量化过程,包括:
区域划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的大小将其划分为至少两个待编码区域,所述至少两个待编码区域彼此相邻,且按预设方向排列,所述至少两个待编码区域的大小按预设方向递增;
第一编码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编码规则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待编码区域中位于所述预设方向起始位置的待编码区域的预测量化参数,并根据该待编码区域的量化参数和预测量化参数确定其差分量化参数;
第二编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待编码区域中位于所述预设方向起始位置的待编码区域的量化参数按预设方向的排列顺序计算剩余待编码区域的差分量化参数;
所述第二编码模块具体用于按预设方向的排列顺序,将所述至少两个待编码区域中上一待编码区域的量化参数作为下一相邻待编码区域的预测量化参数,以使下一相邻待编码区域将量化参数与预测量化参数的差作为下一相邻待编码区域的差分量化参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差分量化参数的确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域划分模块根据所述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的大小将其划分为至少两个待编码区域具体包括:
判断所述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的大小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大小,如果是,则将其划分为第一待编码区域和第二待编码区域,其中,所述第二待编码区域位于所述预设方向的起始位置,如果否,则将其划分为至少三个待编码区域。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差分量化参数的确定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划分为第一待编码区域和第二待编码区域时,所述第一编码模块具体用于,根据预设编码规则确定所述第二待编码区域的预测量化参数,并将所述第二待编码区域的量化参数与所述预测量化参数作差,获得所述第二待编码区域的差分量化参数。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差分量化参数的确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编码模块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二待编码区域的量化参数作为所述第一待编码区域的预测量化参数;
将所述第一待编码区域的量化参数和预测量化参数作差,获得其差分量化参数。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差分量化参数的确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待编码区域的差分量化参数的取值范围为0-6,包括端点值。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差分量化参数的确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待编码区域的量化参数根据所述第一待编码区域的差分量化参数的取值范围和预测量化参数确定。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差分量化参数的确定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划分为三个待编码区域时,所述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块由按预设方向排列的第五待编码区域、第四待编码区域和第三待编码区域构成,所述第一编码模块具体用于根据预设编码规则确定所述第五待编码区域的预测量化参数;
将所述第五待编码区域的量化参数与所述预测量化参数作差,获得所述第五待编码区域的差分量化参数。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差分量化参数的确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编码模块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五待编码区域的量化参数作为所述第四待编码区域的预测量化参数;
将所述第四待编码区域的量化参数和预测量化参数作差,获得其差分量化参数;
将所述第四待编码区域的量化参数作为所述第三待编码区域的预测量化参数;
将所述第三待编码区域的量化参数和预测量化参数作差,获得其差分量化参数。
17.一种视频编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16任一项所述的差分量化参数的确定系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210440.3A CN106851274B (zh) | 2017-03-31 | 2017-03-31 | 差分量化参数的确定方法、确定系统及视频编码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210440.3A CN106851274B (zh) | 2017-03-31 | 2017-03-31 | 差分量化参数的确定方法、确定系统及视频编码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851274A CN106851274A (zh) | 2017-06-13 |
CN106851274B true CN106851274B (zh) | 2019-08-06 |
Family
ID=591422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210440.3A Active CN106851274B (zh) | 2017-03-31 | 2017-03-31 | 差分量化参数的确定方法、确定系统及视频编码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85127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688409B (zh) * | 2018-12-28 | 2021-03-02 | 北京奇艺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视频编码方法及装置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329536A (zh) * | 2011-01-24 | 2013-09-25 | 索尼公司 | 图像解码装置、图像编码装置及其方法 |
CN103416060A (zh) * | 2011-03-11 | 2013-11-27 | 索尼公司 | 图像处理装置和方法 |
CN104412592A (zh) * | 2012-06-26 | 2015-03-11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运动图像编码/解码装置以及方法 |
CN106254882A (zh) * | 2011-11-04 | 2016-12-21 | 英孚布瑞智有限私人贸易公司 | 产生量化块的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512140B1 (ko) * | 2003-05-12 | 2005-09-02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동영상 코딩 방법 |
WO2011145819A2 (ko) * | 2010-05-19 | 2011-11-24 | 에스케이텔레콤 주식회사 | 영상 부호화/복호화 장치 및 방법 |
-
2017
- 2017-03-31 CN CN201710210440.3A patent/CN10685127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329536A (zh) * | 2011-01-24 | 2013-09-25 | 索尼公司 | 图像解码装置、图像编码装置及其方法 |
CN103416060A (zh) * | 2011-03-11 | 2013-11-27 | 索尼公司 | 图像处理装置和方法 |
CN106254882A (zh) * | 2011-11-04 | 2016-12-21 | 英孚布瑞智有限私人贸易公司 | 产生量化块的方法 |
CN104412592A (zh) * | 2012-06-26 | 2015-03-11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运动图像编码/解码装置以及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851274A (zh) | 2017-06-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113755B (zh) | 图像编码方法及装置以及其解码方法及装置 | |
CN107071417B (zh) | 一种用于视频编码的帧内预测方法 | |
CN104320658B (zh) | 一种hevc快速编码方法 | |
US9883200B2 (en) | Method of acquiring neighboring disparity vectors for multi-texture and multi-depth video | |
CN103119945A (zh) | 通过帧内预测来对图像进行编码和解码的方法和设备 | |
JP2005348390A5 (zh) | ||
TW200307463A (en) | Animation encoding method, animation encoding device, and animation encoding processing program | |
CN106060564B (zh) | 帧内预测参考像素点滤波控制方法、装置及编码器 | |
CN101009842B (zh) | 可分级视频压缩中插值的方法与装置 | |
JP2011109618A5 (zh) | ||
CN106851274B (zh) | 差分量化参数的确定方法、确定系统及视频编码器 | |
CN106341692A (zh) | 图像数据的霍夫曼解码装置和方法 | |
US20190279330A1 (en) | Watermark embed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
CN105791862A (zh) | 基于边缘复杂度的三维视频编码深度图内部模式选择方法 | |
CN102685497B (zh) | 一种avs编码器快速帧间模式选择方法及装置 | |
CN102547282A (zh) | 可伸缩视频编码错误隐藏方法、解码器和系统 | |
JP2009509415A (ja) | 適応的影響エリアフィルタ | |
CN100474932C (zh) | 基于最佳预测模式概率的视频帧内图像快速编码方法 | |
EP0806742A1 (en) | Adaptive contour coding | |
CN109218722A (zh) | 一种视频编码方法、装置及设备 | |
EP0853435A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coding a contour image of an object in a video signal | |
CN103746701A (zh) | 一种用于Rice无损数据压缩的快速编码选项选择方法 | |
CN101742325A (zh) | 一种视频编码的方法和编码器 | |
CN104469380B (zh) | 基于h.264/avc标准的视频图像预测搜索方法 | |
CN102905125A (zh) | 运动图像编码设备和运动图像编码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