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6847594A - 一种带有按压段落感的超薄型按键开关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有按压段落感的超薄型按键开关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47594A
CN106847594A CN201611137937.9A CN201611137937A CN106847594A CN 106847594 A CN106847594 A CN 106847594A CN 201611137937 A CN201611137937 A CN 201611137937A CN 106847594 A CN106847594 A CN 1068475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ved portions
keycap
key switching
paragraph sense
pressing paragrap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13793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847594B (zh
Inventor
郎欢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KOLTA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KOLTA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KOLTA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KOLTA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13793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847594B/zh
Publication of CN1068475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475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8475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475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H01H13/702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 H01H13/705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s or key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7/00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 H03K17/94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in which the control signals are generated
    • H03K17/941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in which the control signals are generated using an optical detect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21/00Actuators
    • H01H2221/008Actuators other then push button
    • H01H2221/016Lever; Rock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35/00Springs
    • H01H2235/028Blade spr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39/00Miscellaneous
    • H01H2239/022Miscellaneous with opto-electronic switch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按压段落感的超薄型按键开关结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键帽、底座和电路板,键帽与底座之间设有互相对称的两个摆动件,底座设有弹性件,摆动件的外端所在位置比摆动件的内端所在位置高,电路板上设有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按压键帽时,键帽驱动两个摆动件的外端向下摆动,使得两个摆动件的内端向上摆动,使得红外发射管与红外接收管的光线传递状态发生变化,实现电路板的电信号传递;松开键帽时,两个摆动件的内端在弹性件的回弹力作用下回到原位,使得两个摆动件的外端回到原位,最终使得键帽回到原位;该按键开关结构在按压的时候能够产生按压段落感,带有开关的控制功能,使用舒适,使用寿命长。

Description

一种带有按压段落感的超薄型按键开关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构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按压段落感的超薄型按键开关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流行的膝上型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要求机身纤薄、耐用又安全。作为输入装置的键盘会占据膝上型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内部可用空间的较大部分,新产品的设计和推广往往要求尽可能地减小键盘的尺寸并且简化键盘的结构。为满足膝上型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越来越苛刻的要求,苹果公司提出了公开号为CN 203588895U的一种键机构和蝶形组件的专利,用于提供改善的键机构设计。具体而言,该专利的键机构包括:键帽组件;支撑结构;和蝶形铰链,该蝶形铰链包含位置相邻的两个单独的翼部,使得在两个翼部之间形成空腔,各翼部包含一对枢销和一对键帽组件销,其中,枢销与支撑结构耦接,并且,键帽组件销与键帽组件耦接。该专利实施例的一个技术效果在于提供改善的键机构设计。其技术特征为:蝶形铰链,两个翼部,翼部上各有一对枢销,翼部上各有一对键帽组件销,两个翼部连接在一起的耦合铰链,两个翼部的中间形成空腔,枢销与支撑结构耦接,一对键帽组件销与键帽耦合,键击过程中围绕其自身的枢销旋转。
苹果公司的专利提供了改善的键机构设计,譬如其能够实现低行进距离和希望的触觉响应。键机构使用用于在按压位置与非按压位置之间移动的双翼部设计。开关可在键机构不经受键击事件时向上偏置键帽组件。其主要技术特点为两个单独的翼部,通过中间的耦合铰链(容易弯曲的活动铰链,齿轮,交叉杠杆式铰链)将其连接在一起形成蝶形铰链结构,两个翼部上各设置了一对枢销及一对键帽组件销,这蝶形铰链上的枢销与支撑结构耦合并安装,键帽与两个翼部的键帽组件销耦合安装,在使用时当按压键帽的中心或边缘及角落等位置(中心,上,下,左,右,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等九个位置点)时,由于两个翼部为活动铰链式蝶形机构可以实现比较平衡的同步下压或上升,同时此蝶形铰链式键机构可以让键帽按压时更平稳,不容易倾斜,在键帽不同的位置按压时让输入更准确,减少输入时的失误。
然而,由于该专利采用了蝶形铰链式键机构,其具有以下不可克服的缺陷:其本身不具备按压段落感的功能,以及不带有开关的控制功能,要实现键盘输入开关的功能及产生按压的段落感(让使用者判别与感知开关导通的位置点),需要额外组装一个传统的圆顶开关。众所周知,圆顶开关的按压力较大(根据人体长久的使用习惯,用户喜爱的键盘开关的按压力为45-60克左右,而圆顶开关的按压力一般为80-160克左右),并且按压行程非常短(从开始按压到触发的行程为0.30-0.45mm),造成使用者在输入操作时手感不佳,短行程与较重的按压力让人感到制约了手指的自由按压动作,很容易造成使用者的手腕疲劳。同时,圆顶开关的使用寿命为100-500万次左右,在用户反复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疲劳性损坏而失效,造成售后服务的成本增加,给使用者带来诸多的不便利,不利于大量推广与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带有按压段落感的超薄型按键开关结构,该按键开关结构在按压的时候能够产生按压段落感,带有开关的控制功能,按压力合适,按压行程合适,不容易造成使用者的手腕疲劳,使用寿命长,降低了售后服务的成本,有利于大量推广与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带有按压段落感的超薄型按键开关结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键帽、底座和电路板,所述键帽与所述底座之间设有互相对称的两个摆动件,两个摆动件的外端分别与所述键帽固定连接,所述底座设有弹性件,两个摆动件的内端分别与所述弹性件固定连接,摆动件的外端所在位置比摆动件的内端所在位置高,电路板上设有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
当按压键帽的时候,键帽驱动两个摆动件的外端向下摆动,从而使得两个摆动件的内端向上摆动,并且使得红外发射管与红外接收管的光线传递状态发生变化,实现电路板的电信号传递;
当松开键帽的时候,两个摆动件的内端在弹性件的回弹力作用下回到原位,使得两个摆动件的外端回到原位,最终使得键帽回到原位。
其中,所述键帽包括面板,所述面板底部的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两个键帽夹扣。
其中,所述面板底部的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两个键帽卡钩。
其中,所述底座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对应所述键帽卡钩的位置分别设有底座卡钩,一个底座卡钩与一个键帽卡钩一一对应扣接。
其中,所述底板的中间位置设有镂空部。
其中,所述镂空部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限制弹性体的斜面体,斜面体与底板一体成型。
其中,所述斜面体的上部开设有用于连接弹性体的狭缝。
其中,所述摆动件包括互相平行的内侧连杆、外侧连杆以及与内侧连杆互相垂直的两条平衡臂,所述内侧连杆、所述外侧连杆以及两条平衡臂围合成一方形框,同侧的键帽夹扣与同侧的外侧连杆连接。
其中,所述底板的上表面的两侧分别设有摆动件限位件,所述摆动件限位件包括互相垂直的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第二立板连接于第一立板的中部,所述第一立板和所述第二立板分别与所述平衡臂的内端抵接从而实现对摆动件的限位。
其中,所述底板上表面的两侧分别设有两个底板支点。
其中,所述底板上表面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两个底板凹槽。
其中,所述底板上表面的两侧分别设有两个轴套。
其中,所述内侧连杆中部朝向所述外侧连杆的侧面上设有连杆定位块。
其中,所述内侧连杆中部背对所述外侧连杆的侧面上设有两个销钉定位块。
其中,每个平衡臂的底面分别设有平衡臂凹槽,一个底板支点对应陷入一个平衡臂凹槽内。
其中,每个平衡臂的底面分别设有平衡臂支点,一个平衡臂支点对应陷入一个底板凹槽内。
其中,所述内侧连杆中部的底面设有两个限位块,其中一个限位块与镂空部的一侧壁抵接,另一个限位块与镂空部的另一侧壁抵接。
其中,所述平衡臂的内侧面设有短轴,一个短轴与一个轴套一一对应连接。
其中,所述内侧连杆中部朝向所述外侧连杆的侧面上设有连杆定位块。
其中,所述内侧连杆中部背对所述外侧连杆的侧面上设有两个销钉定位块。
其中,所述内侧连杆中部的底面设有两个限位块,其中一个限位块与镂空部的一侧壁抵接,另一个限位块与镂空部的另一侧壁抵接。
其中,所述内侧连杆中部的底面设有两个限位块,其中一个限位块与镂空部的一侧壁抵接,另一个限位块与镂空部的另一侧壁抵接。
其中,所述内侧连杆设有供弹性件穿过的连杆缝隙。
其中,所述连杆缝隙呈“L”形。
其中,所述键帽与所述底座之间还设有夹紧块,两个内侧连杆的中部分别穿过所述夹紧块。
其中,所述夹紧块的两侧分别开设有夹紧块缝隙。
其中,所述弹性件包括从左到右一体成型的第一弧形部、平板部和第二弧形部,所述平板部与内侧连杆的上表面相贴,所述第一弧形部的外端插入其中一个斜面体上部的狭缝中,所述第二弧形部的外端插入另一个斜面体上部的狭缝中。
其中,所述第一弧形部内端的中部向下翻转形成第一扣接部,所述第二弧形部内端的中部向下翻转形成第二扣接部,所述第一扣接部与一个连杆定位块扣接,所述第二扣接部与另一个连杆定位块扣接。
其中,所述弹性件包括从左到右一体成型的第一弹力调节部、第一弧形部、第二弧形部、平板部、第三弧形部、第四弧形部和第二弹力调节部,所述平板部与内侧连杆的下表面相贴,所述第一弹力调节部插入其中一个斜面体上部的狭缝中,所述第二弹力调节部插入另一个斜面体上部的狭缝中。
其中,所述第二弧形部内端的中部设有第一扣接部,所述第三弧形部内端的中部设有第二扣接部,所述第一扣接部与一个连杆定位块扣接,所述第二扣接部与另一个连杆定位块扣接。
其中,所述弹性件包括从左到右一体成型的第一弧形部、平板部和第二弧形部,所述平板部与内侧连杆的上表面相贴,所述第一弧形部的外端插入其中一个斜面体上部的狭缝中,所述第二弧形部的外端插入另一个斜面体上部的狭缝中。
其中,所述平板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设有销钉,两个内侧连杆通过销钉与所述平板部固定连接。
其中,四个销钉定位块的内侧面分别与所述销钉抵接。
其中,所述弹性件包括从左到右一体成型的第一弧形部、第二弧形部、平板部、第三弧形部和第四弧形部,所述第一弧形部的外端插入其中一个斜面体上部的狭缝中,所述第四弧形部的外端插入另一个斜面体上部的狭缝中,其中一个内侧连杆夹设于所述第二弧形部与所述平板部之间,另一个内侧连杆夹设于所述第三弧形部与所述平板部之间。
其中,所述第二弧形部、所述平板部和所述第三弧形部的组合体的纵截面呈“工”字型。
其中,所述弹性件包括从左到右一体成型的第一弧形部、第二弧形部、平板部、第三弧形部和第四弧形部,所述第一弧形部的外端插入其中一个斜面体上部的狭缝中,所述第四弧形部的外端插入另一个斜面体上部的狭缝中,其中一个内侧连杆夹设于所述第二弧形部与所述平板部之间,另一个内侧连杆夹设于所述第三弧形部与所述平板部之间。
其中,所述第二弧形部、所述平板部和所述第三弧形部的组合体的纵截面呈“工”字型。
其中,所述弹性件包括从左到右一体成型的第一弧形部、连杆连接部和第二弧形部,所述连杆连接部分别穿过两个连杆缝隙,所述第一弧形部的外端插入其中一个斜面体上部的狭缝中,所述第二弧形部的外端插入另一个斜面体上部的狭缝中。
其中,所述连杆连接部包括从左到右一体成型的第一连接立板、连接横板和第二连接立板,所述第一连接立板和所述第二连接立板分别与所述连接横板垂直。
其中,所述弹性件包括第一弧形件和第二弧形件,所述第一弧形件的外端插入其中一个斜面体上部的狭缝中,所述第二弧形件的外端插入另一个斜面体上部的狭缝中,所述第一弧形件的内端插入其中一个夹紧块缝隙中,所述第二弧形件的内端插入另一个夹紧块缝隙中。
其中,所述弹性件包括上弹片和下弹片,两个内侧连杆均夹设于所述上弹片与所述下弹片的中部之间,所述上弹片与所述下弹片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上弹片包括从左到右一体成型的第一弧形部、上平板部和第二弧形部,所述上平板部与内侧连杆的上表面相贴,所述第一弧形部的外端插入其中一个斜面体上部的狭缝中,所述第二弧形部的外端插入另一个斜面体上部的狭缝中。
其中,所述下弹片包括从左到右一体成型的第三弧形部、下平板部和第四弧形部,所述下平板部与内侧连杆的下表面相贴,所述第三弧形部的外端插入其中一个斜面体上部的狭缝中,所述第四弧形部的外端插入另一个斜面体上部的狭缝中。
其中,所述第一弧形部内端的中部开设有第一扣接口,所述第二弧形部内端的中部开设有第二扣接口,所述第三弧形部内端的中部向上翻转形成第一扣接部,所述第四弧形部内端的中部向上翻转形成第二扣接部,所述第一扣接部与所述第一扣接口扣接,所述第二扣接部与所述第二扣接口扣接。
其中,所述弹性件包括弹性片和弹性管,两个内侧连杆均夹设于所述弹性片与所述弹性管之间,所述弹性片与所述弹性管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弹性片包括从左到右一体成型的第一弧形部、平板部和第二弧形部,所述平板部与内侧连杆的下表面或上表面相贴,所述第一弧形部的外端插入其中一个斜面体上部的狭缝中,所述第二弧形部的外端插入另一个斜面体上部的狭缝中。
其中,所述弹性管呈弧形。
其中,所述第一弧形部内端的中部开设有第一卡接口,所述第二弧形部内端的中部开设有第二卡接口,所述弹性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卡接口卡接,所述弹性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卡接口卡接。
其中,所述外侧连杆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光学棱镜,其中一个光学棱镜设于红外发射管的正上方,另一个光学棱镜设于红外接收管的正上方。
其中,所述光学棱镜为自由曲面光学棱镜。
其中,所述自由曲面光学棱镜的反射面为自由曲面,所述自由曲面为二次曲面或离轴抛物面,该自由曲面除了将光线进行转折之外,还起到会聚光线的作用。
其中,所述光学棱镜为直角三角棱镜,所述红外发射管和所述红外接收管的正上方分别设有非球面准直聚光透镜,非球面准直聚光透镜设于直角三角棱镜的正下方。
其中,所述直角三角棱镜的反射面为倾斜45度平面。
其中,所述非球面准直聚光透镜由上下两个凸起的非球面组成。
其中,所述光学棱镜为直角三角棱镜,所述红外发射管和所述红外接收管的正上方分别设有菲涅尔准直聚光透镜,菲涅尔准直聚光透镜设于直角三角棱镜的正下方。
其中,所述直角三角棱镜的反射面为倾斜45度平面。
其中,所述菲涅尔准直聚光透镜的上表面为环纹菲涅尔面,所述菲涅尔准直聚光透镜的下表面为非球面或者球面。
其中,所述外侧连杆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自由曲面反射镜,其中一个自由曲面反射镜设于红外发射管的正上方,另一个自由曲面反射镜设于红外接收管的正上方,该自由曲面反射镜同时起到聚光和转折光路的作用。
其中,所述外侧连杆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平面反射镜,其中一个平面反射镜设于红外发射管的正上方,另一个平面反射镜设于红外接收管的正上方,所述红外发射管和所述红外接收管的正上方分别设有非球面准直聚光透镜,非球面准直聚光透镜设于平面反射镜的正下方。
其中,所述平面反射镜的反射面为倾斜45度平面,该反射面镀有金属反射膜或介质反射膜。
其中,所述非球面准直聚光透镜由上下两个凸起的非球面组成。
其中,所述外侧连杆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平面反射镜,其中一个平面反射镜设于红外发射管的正上方,另一个平面反射镜设于红外接收管的正上方,所述红外发射管和所述红外接收管的正上方分别设有菲涅尔准直聚光透镜,菲涅尔准直聚光透镜设于平面反射镜的正下方。
其中,所述平面反射镜的反射面为倾斜45度平面,该反射面镀有金属反射膜或介质反射膜。
其中,所述菲涅尔准直聚光透镜的上表面为环纹菲涅尔面,所述菲涅尔准直聚光透镜的下表面为非球面或者球面。
其中,所述红外发射管为侧发光红外发射管,所述红外接收管为侧接收红外接收管,所述红外发射管与所述红外接收管相对设置。
其中,所述红外发射管为上发光红外发射管,所述红外接收管为上接收红外接收管。
其中,所述红外发射管为上发光红外发射管,所述红外接收管为上接收红外接收管。
其中,所述电路板上还设有键帽字符照明LED。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这种按键开关结构本身已经具备按压段落感及自动回弹复位的功能,无需另加圆顶开关辅助,具有非常大的进步性;
2、结合光电开关(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无物理导电触点的磨损,使用寿命达到5000万次以上,相比苹果公司的专利方案的寿命大幅提高;
3、采用带双曲弧形结构的拱形弹片结构,按压力为45-60克之间,按压行程为0.7-2mm之间,可以达到使用者喜爱的输入习惯,输入更轻松及准确;
4、光电开关的光路控制方式采用在静止状态下让光路保持常通,当按压键帽时瞬间将光路切断(通过错开设置于外侧连杆中部的两个光学棱镜,使得位于红外发射管上方的光学棱镜不能将红外发射管射出来的光线折射到位于红外接收管上方的光学棱镜,从而使得红外接收管不能接收到红外发射管发射出来的光线),从而实现开关的导通与断开的功能,这种结构可避免因外部光源的干扰造成功能不良的问题。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实施例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隐藏键帽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另一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1的剖视图。
图5是实施例2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2另一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2的剖视图。
图8是实施例3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3另一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3的剖视图。
图11是实施例4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实施例4另一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实施例4隐藏键帽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实施例4的剖视图。
图15是实施例5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实施例5的剖视图。
图17是实施例6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实施例6隐藏键帽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实施例7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实施例7隐藏键帽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实施例8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2是实施例8隐藏键帽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实施例9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4是实施例9隐藏键帽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是实施例1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6是实施例10隐藏键帽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7是实施例10的剖视图。
图28是实施例1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9是实施例11隐藏键帽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0是实施例11的剖视图。
图31是实施例12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2是实施例12隐藏键帽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3是实施例12的剖视图。
图34是实施例13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5是实施例13隐藏键帽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6是实施例13的剖视图。
图37是实施例14的剖视图。
图38是实施例15的剖视图。
图39是实施例16的剖视图。
图40是实施例17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带有按压段落感的超薄型按键开关结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键帽110、底座140和电路板150,所述键帽110与所述底座140之间设有互相对称的两个摆动件130,两个摆动件130的外端分别与所述键帽110固定连接,所述底座140设有弹性件120,两个摆动件130的内端分别与所述弹性件120固定连接,摆动件130的外端所在位置比摆动件130的内端所在位置高,电路板150上设有红外发射管151和红外接收管152;
当按压键帽110的时候,键帽110驱动两个摆动件130的外端向下摆动,从而使得两个摆动件130的内端向上摆动,并且使得红外发射管151与红外接收管152的光线传递状态发生变化,实现电路板150的电信号传递;
当松开键帽110的时候,两个摆动件130的内端在弹性件120的回弹力作用下回到原位,使得两个摆动件130的外端回到原位,最终使得键帽110回到原位。
本实施例的键帽110包括面板,所述面板底部的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两个键帽夹扣111。
本实施例的面板底部的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两个键帽卡钩112。
本实施例的底座140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对应所述键帽卡钩112的位置分别设有底座卡钩142,一个底座卡钩142与一个键帽卡钩112一一对应扣接。当键帽110下压之后回弹时,该键帽卡钩112与底座卡钩142相碰撞,从而产生清脆的咔嚓音。
本实施例的底板的中间位置设有镂空部。
本实施例的镂空部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限制弹性体的斜面体143,斜面体143与底板一体成型。
本实施例的斜面体143的上部开设有用于连接弹性体的狭缝144。
本实施例的摆动件130包括互相平行的内侧连杆、外侧连杆以及与内侧连杆互相垂直的两条平衡臂,所述内侧连杆、所述外侧连杆以及两条平衡臂围合成一方形框,同侧的键帽夹扣111与同侧的外侧连杆连接,使得按下键帽110的时候能够带动外侧连杆向下摆动,从而使得内侧连杆向上摆动。
本实施例的底板的上表面的两侧分别设有摆动件限位件141,所述摆动件限位件141包括互相垂直的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第二立板连接于第一立板的中部,所述第一立板和所述第二立板分别与所述平衡臂的内端抵接从而实现对摆动件130的限位。
本实施例的内侧连杆中部朝向所述外侧连杆的侧面上设有连杆定位块131。
本实施例的弹性件120包括从左到右一体成型的第一弧形部、平板部和第二弧形部,所述平板部与内侧连杆的上表面相贴,所述第一弧形部的外端插入其中一个斜面体143上部的狭缝144中,所述第二弧形部的外端插入另一个斜面体143上部的狭缝144中。
本实施例的第一弧形部内端的中部向下翻转形成第一扣接部121,所述第二弧形部内端的中部向下翻转形成第二扣接部,所述第一扣接部121与一个连杆定位块131扣接,所述第二扣接部与另一个连杆定位块131扣接。
当按压键帽110时将外侧连杆向下推动,由于弹性件120将两个内侧连杆组合在一起,从而实现两个摆动件130一起同步移动,所以使用者按压在键帽110的不同位置均可以实现水平的同步移动,不会发生不对称倾斜或卡键。
弹性件120两端分别与斜面体143上部的狭缝144耦接,并且为过盈配合,弹性件120两端因过盈配合而受力使中间部位向下施力,从而推动两个内侧连杆向下移动,并使外侧连杆向上翘起,让键帽110随之向上移动恢复静止的状态;在使用者下压键帽110而推动两个外侧连杆,受压后这内侧连杆及弹性件120的中间部位同步向上翘起移动,当移动的位置(支点3)越过弹性件120与狭缝144耦接(支点2)的水平面时,弹性件120的作用力快速切换而产生一个按压段落感。
本实施例的外侧连杆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光学棱镜,其中一个光学棱镜设于红外发射管151的正上方,另一个光学棱镜设于红外接收管152的正上方。
本实施例的光学棱镜为自由曲面光学棱镜。
本实施例的自由曲面光学棱镜的反射面为自由曲面,所述自由曲面为二次曲面或离轴抛物面,该自由曲面除了将光线进行转折之外,还起到会聚光线的作用。
本实施例的红外发射管151为上发光红外发射管,所述红外接收管152为上接收红外接收管。
当键帽110处于放松状态时,红外发射管151发出的光线经过位于红外发射管151上方的光学棱镜132a进行全反射会聚和转折,光线准直入射到另一光学棱镜中132b,被该光学棱镜132b再次进行全反射转折和会聚之后,聚焦到下方的红外接收管152中,红外接收管152中产生电流,从而触发电路导通;当键帽110下压时,两个光学棱镜同时向下移动,从位于红外发射管151上方的光学棱镜132a出来的准直光线不能入射到位于红外接收管152上方的光学棱镜132b中,红外接收管152接收不到光线,不能产生电流,从而导致电路断开。
实施例2
如图5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带有按压段落感的超薄型按键开关结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键帽210、底座240和电路板250,所述键帽210与所述底座240之间设有互相对称的两个摆动件230,两个摆动件230的外端分别与所述键帽210固定连接,所述底座240设有弹性件220,两个摆动件230的内端分别与所述弹性件220固定连接,摆动件230的外端所在位置比摆动件230的内端所在位置高,电路板250上设有红外发射管251和红外接收管252;
当按压键帽210的时候,键帽210驱动两个摆动件230的外端向下摆动,从而使得两个摆动件230的内端向上摆动,并且使得红外发射管251与红外接收管252的光线传递状态发生变化,实现电路板250的电信号传递;
当松开键帽210的时候,两个摆动件230的内端在弹性件220的回弹力作用下回到原位,使得两个摆动件230的外端回到原位,最终使得键帽210回到原位。
本实施例的键帽210包括面板,所述面板底部的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两个键帽夹扣211。
本实施例的面板底部的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两个键帽卡钩212。
本实施例的底座240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对应所述键帽卡钩212的位置分别设有底座卡钩242,一个底座卡钩242与一个键帽卡钩212一一对应扣接。当键帽210下压之后回弹时,该键帽卡钩212与底座卡钩242相碰撞,从而产生清脆的咔嚓音。
本实施例的底板的中间位置设有镂空部。
本实施例的镂空部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限制弹性体的斜面体243,斜面体243与底板一体成型。
本实施例的斜面体243的上部开设有用于连接弹性体的狭缝244。
本实施例的摆动件230包括互相平行的内侧连杆、外侧连杆以及与内侧连杆互相垂直的两条平衡臂,所述内侧连杆、所述外侧连杆以及两条平衡臂围合成一方形框,同侧的键帽夹扣211与同侧的外侧连杆连接,使得按下键帽210的时候能够带动外侧连杆向下摆动,从而使得内侧连杆向上摆动。
本实施例的底板的上表面的两侧分别设有摆动件限位件241,所述摆动件限位件241包括互相垂直的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第二立板连接于第一立板的中部,所述第一立板和所述第二立板分别与所述平衡臂的内端抵接从而实现对摆动件230的限位。
本实施例的内侧连杆中部朝向所述外侧连杆的侧面上设有连杆定位块231。
本实施例的弹性件220包括从左到右一体成型的第一弹力调节部223、第一弧形部222、第二弧形部221、平板部220、第三弧形部、第四弧形部和第二弹力调节部,所述平板部220与内侧连杆的下表面相贴,所述第一弹力调节部223插入其中一个斜面体243上部的狭缝244中,所述第二弹力调节部插入另一个斜面体243上部的狭缝244中。第一弹力调节部223和第二弹力调节部用于调节复位(让按键开关结构恢复到初始状态)的力度,也用于调节外侧连杆按压的力度。
本实施例的第二弧形部221内端的中部设有第一扣接部224,所述第三弧形部内端的中部设有第二扣接部,所述第一扣接部224与一个连杆定位块231扣接,所述第二扣接部与另一个连杆定位块231扣接。
当按压键帽210时将外侧连杆向下推动,由于弹性件220将两个内侧连杆组合在一起,从而实现两个摆动件230一起同步移动,所以使用者按压在键帽210的不同位置均可以实现水平的同步移动,不会发生不对称倾斜或卡键。
弹性件220两端分别与斜面体243上部的狭缝244耦接,并且为过盈配合,弹性件220两端因过盈配合而受力使中间部位向下施力,从而推动两个内侧连杆向下移动,并使外侧连杆向上翘起,让键帽210随之向上移动恢复静止的状态;在使用者下压键帽210而推动两个外侧连杆,受压后这内侧连杆及弹性件220的中间部位同步向上翘起移动,当移动的位置越过弹性件220与狭缝244耦接的水平面时,弹性件220的作用力快速切换而产生一个按压段落感。
本实施例的红外发射管251为侧发光红外发射管,所述红外接收管252为侧接收红外接收管,所述红外发射管251与所述红外接收管252相对设置。
该结构通过杠杆动作实现红外发射管251与红外接收管252光路的断开与导通,当键帽210处于放松状态时,外侧连杆位于上方,而内侧连杆则处于下方,设置于内侧连杆上的连杆定位块231,将红外发射管251发出的光线挡住,另一侧的红外接收管252中不能产生触发电流,按键处于断开的状态;当键帽210下压时,外侧连杆受力下压,在杠杆作用下,带动内侧连杆向上运动,内侧连杆带动连杆定位块231也向上运动,这时从红外发射管251射出的光线入射到红外接收管252中,红外接收管252中产生触发电流,键帽210处于导通状态。将红外发射管251和红外接收管252设置在弹性件220下可以避免周边的光对其干扰,使产品的功能更稳定。
本实施例的电路板250上还设有键帽字符照明LED253和254,该键帽字符照明LED253和254为单色LED、双色LED或三色LED。
实施例3
如图8至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带有按压段落感的超薄型按键开关结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键帽310、底座340和电路板350,所述键帽与所述底座之间设有互相对称的两个摆动件330,两个摆动件的外端分别与所述键帽固定连接,所述底座设有弹性件320,两个摆动件的内端分别与所述弹性件固定连接,摆动件的外端所在位置比摆动件的内端所在位置高,电路板上设有红外发射管351和红外接收管352;
当按压键帽的时候,键帽驱动两个摆动件的外端向下摆动,从而使得两个摆动件的内端向上摆动,并且使得红外发射管与红外接收管的光线传递状态发生变化,实现电路板的电信号传递;
当松开键帽的时候,两个摆动件的内端在弹性件的回弹力作用下回到原位,使得两个摆动件的外端回到原位,最终使得键帽回到原位。
本实施例的键帽包括面板,所述面板底部的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两个键帽夹扣311。
本实施例的面板底部的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两个键帽卡钩312。
本实施例的底座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对应所述键帽卡钩的位置分别设有底座卡钩342,一个底座卡钩与一个键帽卡钩一一对应扣接。当键帽下压之后回弹时,该键帽卡钩与底座卡钩相碰撞,从而产生清脆的咔嚓音。
本实施例的底板的中间位置设有镂空部。
本实施例的镂空部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限制弹性体的斜面体343,斜面体与底板一体成型。
本实施例的斜面体的上部开设有用于连接弹性体的狭缝344。
本实施例的摆动件包括互相平行的内侧连杆、外侧连杆以及与内侧连杆互相垂直的两条平衡臂,所述内侧连杆、所述外侧连杆以及两条平衡臂围合成一方形框,同侧的键帽夹扣与同侧的外侧连杆连接,使得按下键帽的时候能够带动外侧连杆向下摆动,从而使得内侧连杆向上摆动。
本实施例的底板的上表面的两侧分别设有摆动件限位件341,所述摆动件限位件包括互相垂直的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第二立板连接于第一立板的中部,所述第一立板和所述第二立板分别与所述平衡臂的内端抵接从而实现对摆动件的限位。
本实施例的内侧连杆中部背对所述外侧连杆的侧面上设有两个销钉定位块331。
本实施例的弹性件包括从左到右一体成型的第一弧形部、平板部和第二弧形部,所述平板部与内侧连杆的上表面相贴,所述第一弧形部的外端插入其中一个斜面体上部的狭缝中,所述第二弧形部的外端插入另一个斜面体上部的狭缝中。
本实施例的平板部开设有通孔321,所述通孔设有销钉360,两个内侧连杆通过销钉与所述平板部固定连接。
其中,四个销钉定位块的内侧面分别与所述销钉抵接。
当按压键帽时将外侧连杆向下推动,由于弹性件将两个内侧连杆组合在一起,从而实现两个摆动件一起同步移动,所以使用者按压在键帽的不同位置均可以实现水平的同步移动,不会发生不对称倾斜或卡键。
弹性件两端分别与斜面体上部的狭缝耦接,并且为过盈配合,弹性件两端因过盈配合而受力使中间部位向下施力,从而推动两个内侧连杆向下移动,并使外侧连杆向上翘起,让键帽随之向上移动恢复静止的状态;在使用者下压键帽而推动两个外侧连杆,受压后这内侧连杆及弹性件的中间部位同步向上翘起移动,当移动的位置越过弹性件与狭缝耦接的水平面时,弹性件的作用力快速切换而产生一个按压段落感。
本实施例的外侧连杆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光学棱镜,其中一个光学棱镜设于红外发射管的正上方,另一个光学棱镜设于红外接收管的正上方。
本实施例的光学棱镜为自由曲面光学棱镜。
本实施例的自由曲面光学棱镜的反射面为自由曲面,所述自由曲面为二次曲面或离轴抛物面,该自由曲面除了将光线进行转折之外,还起到会聚光线的作用。
本实施例的红外发射管为上发光红外发射管,所述红外接收管为上接收红外接收管。
当键帽处于放松状态时,红外发射管发出的光线经过位于红外发射管上方的光学棱镜332a进行全反射会聚和转折,光线准直入射到另一光学棱镜332b中,被该光学棱镜再次进行全反射转折和会聚之后,聚焦到下方的红外接收管中,红外接收管中产生电流,从而触发电路导通;当键帽下压时,两个光学棱镜同时向下移动,从位于红外发射管上方的光学棱镜出来的准直光线不能入射到位于红外接收管上方的光学棱镜中,红外接收管接收不到光线,不能产生电流,从而导致电路断开。
本实施例的电路板上还设有键帽字符照明LED,该键帽字符照明LED为单色LED、双色LED或三色LED。
实施例4
如图11至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带有按压段落感的超薄型按键开关结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键帽410、底座440和电路板450,所述键帽与所述底座之间设有互相对称的两个摆动件430,两个摆动件的外端分别与所述键帽固定连接,所述底座设有弹性件420,两个摆动件的内端分别与所述弹性件固定连接,摆动件的外端所在位置比摆动件的内端所在位置高,电路板上设有红外发射管451和红外接收管452;
当按压键帽的时候,键帽驱动两个摆动件的外端向下摆动,从而使得两个摆动件的内端向上摆动,并且使得红外发射管与红外接收管的光线传递状态发生变化,实现电路板的电信号传递;
当松开键帽的时候,两个摆动件的内端在弹性件的回弹力作用下回到原位,使得两个摆动件的外端回到原位,最终使得键帽回到原位。
本实施例的键帽包括面板,所述面板底部的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两个键帽夹扣411。
本实施例的面板底部的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两个键帽卡钩412。
本实施例的底座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对应所述键帽卡钩的位置分别设有底座卡钩442,一个底座卡钩与一个键帽卡钩一一对应扣接。当键帽下压之后回弹时,该键帽卡钩与底座卡钩相碰撞,从而产生清脆的咔嚓音。
本实施例的底板的中间位置设有镂空部。
本实施例的镂空部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限制弹性体的斜面体443,斜面体与底板一体成型。
本实施例的斜面体的上部开设有用于连接弹性体的狭缝444。
本实施例的摆动件包括互相平行的内侧连杆、外侧连杆以及与内侧连杆互相垂直的两条平衡臂,所述内侧连杆、所述外侧连杆以及两条平衡臂围合成一方形框,同侧的键帽夹扣与同侧的外侧连杆连接,使得按下键帽的时候能够带动外侧连杆向下摆动,从而使得内侧连杆向上摆动。
本实施例的底板上表面的两侧分别设有两个底板支点441。
其中,每个平衡臂的底面分别设有平衡臂凹槽,一个底板支点对应陷入一个平衡臂凹槽内。底板支点和平衡臂凹槽,其起到杠杆支点的作用,使得摆动件可以绕着底板支点摆动,当键帽下压及上升时,摆动件不会前后左右错开。
本实施例的内侧连杆中部的底面设有两个限位块431,其中一个限位块与镂空部的一侧壁抵接,另一个限位块与镂空部的另一侧壁抵接。
本实施例的弹性件包括从左到右一体成型的第一弧形部、第二弧形部、平板部421、第三弧形部和第四弧形部,所述第一弧形部的外端插入其中一个斜面体上部的狭缝中,所述第四弧形部的外端插入另一个斜面体上部的狭缝中,其中一个内侧连杆夹设于所述第二弧形部与所述平板部之间,另一个内侧连杆夹设于所述第三弧形部与所述平板部之间。
本实施例的第二弧形部、所述平板部和所述第三弧形部的组合体的纵截面呈“工”字型。
当按压键帽时将外侧连杆向下推动,由于弹性件将两个内侧连杆组合在一起,从而实现两个摆动件一起同步移动,所以使用者按压在键帽的不同位置均可以实现水平的同步移动,不会发生不对称倾斜或卡键。
弹性件两端分别与斜面体上部的狭缝耦接,并且为过盈配合,弹性件两端因过盈配合而受力使中间部位向下施力,从而推动两个内侧连杆向下移动,并使外侧连杆向上翘起,让键帽随之向上移动恢复静止的状态;在使用者下压键帽而推动两个外侧连杆,受压后这内侧连杆及弹性件的中间部位同步向上翘起移动,当移动的位置越过弹性件与狭缝耦接的水平面时,弹性件的作用力快速切换而产生一个按压段落感。
本实施例的外侧连杆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光学棱镜,其中一个光学棱镜设于红外发射管的正上方,另一个光学棱镜设于红外接收管的正上方。
本实施例的光学棱镜为自由曲面光学棱镜。
本实施例的自由曲面光学棱镜的反射面为自由曲面,所述自由曲面为二次曲面或离轴抛物面,该自由曲面除了将光线进行转折之外,还起到会聚光线的作用。
本实施例的红外发射管为上发光红外发射管,所述红外接收管为上接收红外接收管。
当键帽处于放松状态时,红外发射管发出的光线经过位于红外发射管上方的光学棱镜432a进行全反射会聚和转折,光线准直入射到另一光学棱镜中432b,被该光学棱镜再次进行全反射转折和会聚之后,聚焦到下方的红外接收管中,红外接收管中产生电流,从而触发电路导通;当键帽下压时,两个光学棱镜同时向下移动,从位于红外发射管上方的光学棱镜出来的准直光线不能入射到位于红外接收管上方的光学棱镜中,红外接收管接收不到光线,不能产生电流,从而导致电路断开。
本实施例的电路板上还设有键帽字符照明LED,该键帽字符照明LED为单色LED、双色LED或三色LED。
实施例5
如图15和图16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带有按压段落感的超薄型按键开关结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键帽510、底座540和电路板550,所述键帽与所述底座之间设有互相对称的两个摆动件530,两个摆动件的外端分别与所述键帽固定连接,所述底座设有弹性件520,两个摆动件的内端分别与所述弹性件固定连接,摆动件的外端所在位置比摆动件的内端所在位置高,电路板上设有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
当按压键帽的时候,键帽驱动两个摆动件的外端向下摆动,从而使得两个摆动件的内端向上摆动,并且使得红外发射管与红外接收管的光线传递状态发生变化,实现电路板的电信号传递;
当松开键帽的时候,两个摆动件的内端在弹性件的回弹力作用下回到原位,使得两个摆动件的外端回到原位,最终使得键帽回到原位。
本实施例的键帽包括面板,所述面板底部的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两个键帽夹扣。
本实施例的面板底部的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两个键帽卡钩。
本实施例的底座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对应所述键帽卡钩的位置分别设有底座卡钩,一个底座卡钩与一个键帽卡钩一一对应扣接。当键帽下压之后回弹时,该键帽卡钩与底座卡钩相碰撞,从而产生清脆的咔嚓音。
本实施例的底板的中间位置设有镂空部。
本实施例的镂空部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限制弹性体的斜面体,斜面体与底板一体成型。
本实施例的斜面体的上部开设有用于连接弹性体的狭缝。
本实施例的摆动件包括互相平行的内侧连杆、外侧连杆以及与内侧连杆互相垂直的两条平衡臂,所述内侧连杆、所述外侧连杆以及两条平衡臂围合成一方形框,同侧的键帽夹扣与同侧的外侧连杆连接,使得按下键帽的时候能够带动外侧连杆向下摆动,从而使得内侧连杆向上摆动。
本实施例的底板上表面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两个底板凹槽541。
其中,每个平衡臂的底面分别设有平衡臂支点,一个平衡臂支点对应陷入一个底板凹槽内。底板凹槽和平衡臂支点,其起到杠杆支点的作用,使得摆动件可以绕着平衡臂支点摆动,当键帽下压及上升时,摆动件不会前后左右错开。
本实施例的内侧连杆中部的底面设有两个限位块,其中一个限位块与镂空部的一侧壁抵接,另一个限位块与镂空部的另一侧壁抵接。
本实施例的弹性件包括从左到右一体成型的第一弧形部、第二弧形部、平板部、第三弧形部和第四弧形部,所述第一弧形部的外端插入其中一个斜面体上部的狭缝中,所述第四弧形部的外端插入另一个斜面体上部的狭缝中,其中一个内侧连杆夹设于所述第二弧形部与所述平板部之间,另一个内侧连杆夹设于所述第三弧形部与所述平板部之间。
本实施例的第二弧形部、所述平板部和所述第三弧形部的组合体的纵截面呈“工”字型。
当按压键帽时将外侧连杆向下推动,由于弹性件将两个内侧连杆组合在一起,从而实现两个摆动件一起同步移动,所以使用者按压在键帽的不同位置均可以实现水平的同步移动,不会发生不对称倾斜或卡键。
弹性件两端分别与斜面体上部的狭缝耦接,并且为过盈配合,弹性件两端因过盈配合而受力使中间部位向下施力,从而推动两个内侧连杆向下移动,并使外侧连杆向上翘起,让键帽随之向上移动恢复静止的状态;在使用者下压键帽而推动两个外侧连杆,受压后这内侧连杆及弹性件的中间部位同步向上翘起移动,当移动的位置越过弹性件与狭缝耦接的水平面时,弹性件的作用力快速切换而产生一个按压段落感。
本实施例的外侧连杆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光学棱镜,其中一个光学棱镜设于红外发射管的正上方,另一个光学棱镜设于红外接收管的正上方。
本实施例的光学棱镜为自由曲面光学棱镜。
本实施例的自由曲面光学棱镜的反射面为自由曲面,所述自由曲面为二次曲面或离轴抛物面,该自由曲面除了将光线进行转折之外,还起到会聚光线的作用。
本实施例的红外发射管为上发光红外发射管,所述红外接收管为上接收红外接收管。
当键帽处于放松状态时,红外发射管发出的光线经过位于红外发射管上方的光学棱镜进行全反射会聚和转折,光线准直入射到另一光学棱镜中,被该光学棱镜再次进行全反射转折和会聚之后,聚焦到下方的红外接收管中,红外接收管中产生电流,从而触发电路导通;当键帽下压时,两个光学棱镜同时向下移动,从位于红外发射管上方的光学棱镜出来的准直光线不能入射到位于红外接收管上方的光学棱镜中,红外接收管接收不到光线,不能产生电流,从而导致电路断开。
实施例6
如图17和图18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带有按压段落感的超薄型按键开关结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键帽610、底座640和电路板650,所述键帽与所述底座之间设有互相对称的两个摆动件630,两个摆动件的外端分别与所述键帽固定连接,所述底座设有弹性件620,两个摆动件的内端分别与所述弹性件固定连接,摆动件的外端所在位置比摆动件的内端所在位置高,电路板上设有红外发射管651和红外接收管652;
当按压键帽的时候,键帽驱动两个摆动件的外端向下摆动,从而使得两个摆动件的内端向上摆动,并且使得红外发射管与红外接收管的光线传递状态发生变化,实现电路板的电信号传递;
当松开键帽的时候,两个摆动件的内端在弹性件的回弹力作用下回到原位,使得两个摆动件的外端回到原位,最终使得键帽回到原位。
本实施例的键帽包括面板,所述面板底部的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两个键帽夹扣。
本实施例的面板底部的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两个键帽卡钩。
本实施例的底座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对应所述键帽卡钩的位置分别设有底座卡钩,一个底座卡钩与一个键帽卡钩一一对应扣接。当键帽下压之后回弹时,该键帽卡钩与底座卡钩相碰撞,从而产生清脆的咔嚓音。
本实施例的底板的中间位置设有镂空部。
本实施例的镂空部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限制弹性体的斜面体,斜面体与底板一体成型。
本实施例的斜面体的上部开设有用于连接弹性体的狭缝。
本实施例的摆动件包括互相平行的内侧连杆、外侧连杆以及与内侧连杆互相垂直的两条平衡臂,所述内侧连杆、所述外侧连杆以及两条平衡臂围合成一方形框,同侧的键帽夹扣与同侧的外侧连杆连接,使得按下键帽的时候能够带动外侧连杆向下摆动,从而使得内侧连杆向上摆动。
本实施例的底板上表面的两侧分别设有两个轴套641。
本实施例的内侧连杆中部朝向所述外侧连杆的侧面上设有连杆定位块631。
本实施例的平衡臂的内侧面设有短轴635,一个短轴与一个轴套一一对应连接。短轴和轴套,其起到杠杆支点的作用,使得摆动件可以绕着短轴摆动,当键帽下压及上升时,摆动件不会前后左右错开。
本实施例的弹性件包括从左到右一体成型的第一弧形部、平板部和第二弧形部,所述平板部与内侧连杆的上表面相贴,所述第一弧形部的外端插入其中一个斜面体上部的狭缝中,所述第二弧形部的外端插入另一个斜面体上部的狭缝中。
本实施例的第一弧形部内端的中部向下翻转形成第一扣接部621,所述第二弧形部内端的中部向下翻转形成第二扣接部,所述第一扣接部与一个连杆定位块扣接,所述第二扣接部与另一个连杆定位块扣接。
当按压键帽时将外侧连杆向下推动,由于弹性件将两个内侧连杆组合在一起,从而实现两个摆动件一起同步移动,所以使用者按压在键帽的不同位置均可以实现水平的同步移动,不会发生不对称倾斜或卡键。
弹性件两端分别与斜面体上部的狭缝耦接,并且为过盈配合,弹性件两端因过盈配合而受力使中间部位向下施力,从而推动两个内侧连杆向下移动,并使外侧连杆向上翘起,让键帽随之向上移动恢复静止的状态;在使用者下压键帽而推动两个外侧连杆,受压后这内侧连杆及弹性件的中间部位同步向上翘起移动,当移动的位置越过弹性件与狭缝耦接的水平面时,弹性件的作用力快速切换而产生一个按压段落感。
本实施例的外侧连杆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光学棱镜,其中一个光学棱镜设于红外发射管的正上方,另一个光学棱镜设于红外接收管的正上方。
本实施例的光学棱镜为自由曲面光学棱镜。
本实施例的自由曲面光学棱镜的反射面为自由曲面,所述自由曲面为二次曲面或离轴抛物面,该自由曲面除了将光线进行转折之外,还起到会聚光线的作用。
本实施例的红外发射管为上发光红外发射管,所述红外接收管为上接收红外接收管。
当键帽处于放松状态时,红外发射管发出的光线经过位于红外发射管上方的光学棱镜进行全反射会聚和转折,光线准直入射到另一光学棱镜中,被该光学棱镜再次进行全反射转折和会聚之后,聚焦到下方的红外接收管中,红外接收管中产生电流,从而触发电路导通;当键帽下压时,两个光学棱镜同时向下移动,从位于红外发射管上方的光学棱镜出来的准直光线不能入射到位于红外接收管上方的光学棱镜中,红外接收管接收不到光线,不能产生电流,从而导致电路断开。
本实施例的电路板上还设有键帽字符照明LED653,该键帽字符照明LED为单色LED、双色LED或三色LED。
实施例7
如图19和图20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带有按压段落感的超薄型按键开关结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键帽710、底座740和电路板750,所述键帽与所述底座之间设有互相对称的两个摆动件730,两个摆动件的外端分别与所述键帽固定连接,所述底座设有弹性件720,两个摆动件的内端分别与所述弹性件固定连接,摆动件的外端所在位置比摆动件的内端所在位置高,电路板上设有红外发射管751和红外接收管752;
当按压键帽的时候,键帽驱动两个摆动件的外端向下摆动,从而使得两个摆动件的内端向上摆动,并且使得红外发射管与红外接收管的光线传递状态发生变化,实现电路板的电信号传递;
当松开键帽的时候,两个摆动件的内端在弹性件的回弹力作用下回到原位,使得两个摆动件的外端回到原位,最终使得键帽回到原位。
本实施例的键帽包括面板,所述面板底部的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两个键帽夹扣。
本实施例的面板底部的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两个键帽卡钩。
本实施例的底座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对应所述键帽卡钩的位置分别设有底座卡钩,一个底座卡钩与一个键帽卡钩一一对应扣接。当键帽下压之后回弹时,该键帽卡钩与底座卡钩相碰撞,从而产生清脆的咔嚓音。
本实施例的底板的中间位置设有镂空部。
本实施例的镂空部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限制弹性体的斜面体,斜面体与底板一体成型。
本实施例的斜面体的上部开设有用于连接弹性体的狭缝。
本实施例的摆动件包括互相平行的内侧连杆、外侧连杆以及与内侧连杆互相垂直的两条平衡臂,所述内侧连杆、所述外侧连杆以及两条平衡臂围合成一方形框,同侧的键帽夹扣与同侧的外侧连杆连接,使得按下键帽的时候能够带动外侧连杆向下摆动,从而使得内侧连杆向上摆动。
本实施例的底板上表面的两侧分别设有两个轴套741。
本实施例的内侧连杆中部背对所述外侧连杆的侧面上设有两个销钉定位块731。
本实施例的平衡臂的内侧面设有短轴735,一个短轴与一个轴套一一对应连接。短轴和轴套,其起到杠杆支点的作用,使得摆动件可以绕着短轴摆动,当键帽下压及上升时,摆动件不会前后左右错开。
本实施例的弹性件包括从左到右一体成型的第一弧形部、平板部和第二弧形部,所述平板部与内侧连杆的上表面相贴,所述第一弧形部的外端插入其中一个斜面体上部的狭缝中,所述第二弧形部的外端插入另一个斜面体上部的狭缝中。
本实施例的平板部开设有通孔721,所述通孔设有销钉760,两个内侧连杆通过销钉与所述平板部固定连接。
其中,四个销钉定位块的内侧面分别与所述销钉抵接。
当按压键帽时将外侧连杆向下推动,由于弹性件将两个内侧连杆组合在一起,从而实现两个摆动件一起同步移动,所以使用者按压在键帽的不同位置均可以实现水平的同步移动,不会发生不对称倾斜或卡键。
弹性件两端分别与斜面体上部的狭缝耦接,并且为过盈配合,弹性件两端因过盈配合而受力使中间部位向下施力,从而推动两个内侧连杆向下移动,并使外侧连杆向上翘起,让键帽随之向上移动恢复静止的状态;在使用者下压键帽而推动两个外侧连杆,受压后这内侧连杆及弹性件的中间部位同步向上翘起移动,当移动的位置越过弹性件与狭缝耦接的水平面时,弹性件的作用力快速切换而产生一个按压段落感。
本实施例的外侧连杆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光学棱镜,其中一个光学棱镜设于红外发射管的正上方,另一个光学棱镜设于红外接收管的正上方。
本实施例的光学棱镜为自由曲面光学棱镜。
本实施例的自由曲面光学棱镜的反射面为自由曲面,所述自由曲面为二次曲面或离轴抛物面,该自由曲面除了将光线进行转折之外,还起到会聚光线的作用。
本实施例的红外发射管为上发光红外发射管,所述红外接收管为上接收红外接收管。
当键帽处于放松状态时,红外发射管发出的光线经过位于红外发射管上方的光学棱镜进行全反射会聚和转折,光线准直入射到另一光学棱镜中,被该光学棱镜再次进行全反射转折和会聚之后,聚焦到下方的红外接收管中,红外接收管中产生电流,从而触发电路导通;当键帽下压时,两个光学棱镜同时向下移动,从位于红外发射管上方的光学棱镜出来的准直光线不能入射到位于红外接收管上方的光学棱镜中,红外接收管接收不到光线,不能产生电流,从而导致电路断开。
本实施例的电路板上还设有键帽字符照明LED753,该键帽字符照明LED为单色LED、双色LED或三色LED。
实施例8
如图21和图2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带有按压段落感的超薄型按键开关结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键帽810、底座840和电路板850,所述键帽与所述底座之间设有互相对称的两个摆动件830,两个摆动件的外端分别与所述键帽固定连接,所述底座设有弹性件820,两个摆动件的内端分别与所述弹性件固定连接,摆动件的外端所在位置比摆动件的内端所在位置高,电路板上设有红外发射管851和红外接收管852;
当按压键帽的时候,键帽驱动两个摆动件的外端向下摆动,从而使得两个摆动件的内端向上摆动,并且使得红外发射管与红外接收管的光线传递状态发生变化,实现电路板的电信号传递;
当松开键帽的时候,两个摆动件的内端在弹性件的回弹力作用下回到原位,使得两个摆动件的外端回到原位,最终使得键帽回到原位。
本实施例的键帽包括面板,所述面板底部的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两个键帽夹扣。
本实施例的面板底部的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两个键帽卡钩。
本实施例的底座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对应所述键帽卡钩的位置分别设有底座卡钩,一个底座卡钩与一个键帽卡钩一一对应扣接。当键帽下压之后回弹时,该键帽卡钩与底座卡钩相碰撞,从而产生清脆的咔嚓音。
本实施例的底板的中间位置设有镂空部。
本实施例的镂空部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限制弹性体的斜面体,斜面体与底板一体成型。
本实施例的斜面体的上部开设有用于连接弹性体的狭缝。
本实施例的摆动件包括互相平行的内侧连杆、外侧连杆以及与内侧连杆互相垂直的两条平衡臂,所述内侧连杆、所述外侧连杆以及两条平衡臂围合成一方形框,同侧的键帽夹扣与同侧的外侧连杆连接,使得按下键帽的时候能够带动外侧连杆向下摆动,从而使得内侧连杆向上摆动。
本实施例的底板上表面的两侧分别设有两个轴套841。
本实施例的内侧连杆中部的底面设有两个限位块831,其中一个限位块与镂空部的一侧壁抵接,另一个限位块与镂空部的另一侧壁抵接。
本实施例的平衡臂的内侧面设有短轴835,一个短轴与一个轴套一一对应连接。短轴和轴套,其起到杠杆支点的作用,使得摆动件可以绕着短轴摆动,当键帽下压及上升时,摆动件不会前后左右错开。
本实施例的弹性件包括从左到右一体成型的第一弧形部、第二弧形部、平板部821、第三弧形部和第四弧形部,所述第一弧形部的外端插入其中一个斜面体上部的狭缝中,所述第四弧形部的外端插入另一个斜面体上部的狭缝中,其中一个内侧连杆夹设于所述第二弧形部与所述平板部之间,另一个内侧连杆夹设于所述第三弧形部与所述平板部之间。
本实施例的第二弧形部、所述平板部和所述第三弧形部的组合体的纵截面呈“工”字型。
当按压键帽时将外侧连杆向下推动,由于弹性件将两个内侧连杆组合在一起,从而实现两个摆动件一起同步移动,所以使用者按压在键帽的不同位置均可以实现水平的同步移动,不会发生不对称倾斜或卡键。
弹性件两端分别与斜面体上部的狭缝耦接,并且为过盈配合,弹性件两端因过盈配合而受力使中间部位向下施力,从而推动两个内侧连杆向下移动,并使外侧连杆向上翘起,让键帽随之向上移动恢复静止的状态;在使用者下压键帽而推动两个外侧连杆,受压后这内侧连杆及弹性件的中间部位同步向上翘起移动,当移动的位置越过弹性件与狭缝耦接的水平面时,弹性件的作用力快速切换而产生一个按压段落感。
本实施例的外侧连杆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光学棱镜,其中一个光学棱镜设于红外发射管的正上方,另一个光学棱镜设于红外接收管的正上方。
本实施例的光学棱镜为自由曲面光学棱镜。
本实施例的自由曲面光学棱镜的反射面为自由曲面,所述自由曲面为二次曲面或离轴抛物面,该自由曲面除了将光线进行转折之外,还起到会聚光线的作用。
本实施例的红外发射管为上发光红外发射管,所述红外接收管为上接收红外接收管。
当键帽处于放松状态时,红外发射管发出的光线经过位于红外发射管上方的光学棱镜进行全反射会聚和转折,光线准直入射到另一光学棱镜中,被该光学棱镜再次进行全反射转折和会聚之后,聚焦到下方的红外接收管中,红外接收管中产生电流,从而触发电路导通;当键帽下压时,两个光学棱镜同时向下移动,从位于红外发射管上方的光学棱镜出来的准直光线不能入射到位于红外接收管上方的光学棱镜中,红外接收管接收不到光线,不能产生电流,从而导致电路断开。
本实施例的电路板上还设有键帽字符照明LED853,该键帽字符照明LED为单色LED、双色LED或三色LED。
实施例9
如图23和图24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带有按压段落感的超薄型按键开关结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键帽910、底座940和电路板950,所述键帽与所述底座之间设有互相对称的两个摆动件930,两个摆动件的外端分别与所述键帽固定连接,所述底座设有弹性件920,两个摆动件的内端分别与所述弹性件固定连接,摆动件的外端所在位置比摆动件的内端所在位置高,电路板上设有红外发射管951和红外接收管952;
当按压键帽的时候,键帽驱动两个摆动件的外端向下摆动,从而使得两个摆动件的内端向上摆动,并且使得红外发射管与红外接收管的光线传递状态发生变化,实现电路板的电信号传递;
当松开键帽的时候,两个摆动件的内端在弹性件的回弹力作用下回到原位,使得两个摆动件的外端回到原位,最终使得键帽回到原位。
本实施例的键帽包括面板,所述面板底部的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两个键帽夹扣。
本实施例的面板底部的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两个键帽卡钩。
本实施例的底座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对应所述键帽卡钩的位置分别设有底座卡钩942,一个底座卡钩与一个键帽卡钩一一对应扣接。当键帽下压之后回弹时,该键帽卡钩与底座卡钩相碰撞,从而产生清脆的咔嚓音。
本实施例的底板的中间位置设有镂空部。
本实施例的镂空部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限制弹性体的斜面体943,斜面体与底板一体成型。
本实施例的斜面体的上部开设有用于连接弹性体的狭缝944。
本实施例的摆动件包括互相平行的内侧连杆、外侧连杆以及与内侧连杆互相垂直的两条平衡臂,所述内侧连杆、所述外侧连杆以及两条平衡臂围合成一方形框,同侧的键帽夹扣与同侧的外侧连杆连接,使得按下键帽的时候能够带动外侧连杆向下摆动,从而使得内侧连杆向上摆动。
本实施例的底板的上表面的两侧分别设有摆动件限位件941,所述摆动件限位件包括互相垂直的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第二立板连接于第一立板的中部,所述第一立板和所述第二立板分别与所述平衡臂的内端抵接从而实现对摆动件的限位。
本实施例的内侧连杆中部的底面设有两个限位块931,其中一个限位块与镂空部的一侧壁抵接,另一个限位块与镂空部的另一侧壁抵接。
本实施例的弹性件包括从左到右一体成型的第一弧形部、第二弧形部、平板部921、第三弧形部和第四弧形部,所述第一弧形部的外端插入其中一个斜面体上部的狭缝中,所述第四弧形部的外端插入另一个斜面体上部的狭缝中,其中一个内侧连杆夹设于所述第二弧形部与所述平板部之间,另一个内侧连杆夹设于所述第三弧形部与所述平板部之间。
本实施例的第二弧形部、所述平板部和所述第三弧形部的组合体的纵截面呈“工”字型。
当按压键帽时将外侧连杆向下推动,由于弹性件将两个内侧连杆组合在一起,从而实现两个摆动件一起同步移动,所以使用者按压在键帽的不同位置均可以实现水平的同步移动,不会发生不对称倾斜或卡键。
弹性件两端分别与斜面体上部的狭缝耦接,并且为过盈配合,弹性件两端因过盈配合而受力使中间部位向下施力,从而推动两个内侧连杆向下移动,并使外侧连杆向上翘起,让键帽随之向上移动恢复静止的状态;在使用者下压键帽而推动两个外侧连杆,受压后这内侧连杆及弹性件的中间部位同步向上翘起移动,当移动的位置越过弹性件与狭缝耦接的水平面时,弹性件的作用力快速切换而产生一个按压段落感。
本实施例的外侧连杆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光学棱镜932,其中一个光学棱镜设于红外发射管的正上方,另一个光学棱镜设于红外接收管的正上方。
本实施例的光学棱镜为自由曲面光学棱镜。
本实施例的自由曲面光学棱镜的反射面为自由曲面,所述自由曲面为二次曲面或离轴抛物面,该自由曲面除了将光线进行转折之外,还起到会聚光线的作用。
本实施例的红外发射管为上发光红外发射管,所述红外接收管为上接收红外接收管。
当键帽处于放松状态时,红外发射管发出的光线经过位于红外发射管上方的光学棱镜进行全反射会聚和转折,光线准直入射到另一光学棱镜中,被该光学棱镜再次进行全反射转折和会聚之后,聚焦到下方的红外接收管中,红外接收管中产生电流,从而触发电路导通;当键帽下压时,两个光学棱镜同时向下移动,从位于红外发射管上方的光学棱镜出来的准直光线不能入射到位于红外接收管上方的光学棱镜中,红外接收管接收不到光线,不能产生电流,从而导致电路断开。
实施例10
如图25至图27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带有按压段落感的超薄型按键开关结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键帽1010、底座1040和电路板1050,所述键帽与所述底座之间设有互相对称的两个摆动件1030,两个摆动件的外端分别与所述键帽固定连接,所述底座设有弹性件1020,两个摆动件的内端分别与所述弹性件固定连接,摆动件的外端所在位置比摆动件的内端所在位置高,电路板上设有红外发射管1051和红外接收管1052;
当按压键帽的时候,键帽驱动两个摆动件的外端向下摆动,从而使得两个摆动件的内端向上摆动,并且使得红外发射管与红外接收管的光线传递状态发生变化,实现电路板的电信号传递;
当松开键帽的时候,两个摆动件的内端在弹性件的回弹力作用下回到原位,使得两个摆动件的外端回到原位,最终使得键帽回到原位。
本实施例的键帽包括面板,所述面板底部的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两个键帽夹扣。
本实施例的面板底部的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两个键帽卡钩。
本实施例的底座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对应所述键帽卡钩的位置分别设有底座卡钩1042,一个底座卡钩与一个键帽卡钩一一对应扣接。当键帽下压之后回弹时,该键帽卡钩与底座卡钩相碰撞,从而产生清脆的咔嚓音。
本实施例的底板的中间位置设有镂空部。
本实施例的镂空部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限制弹性体的斜面体1043,斜面体与底板一体成型。
本实施例的斜面体的上部开设有用于连接弹性体的狭缝1044。
本实施例的摆动件包括互相平行的内侧连杆、外侧连杆以及与内侧连杆互相垂直的两条平衡臂,所述内侧连杆、所述外侧连杆以及两条平衡臂围合成一方形框,同侧的键帽夹扣与同侧的外侧连杆连接,使得按下键帽的时候能够带动外侧连杆向下摆动,从而使得内侧连杆向上摆动。
本实施例的底板的上表面的两侧分别设有摆动件限位件1041,所述摆动件限位件包括互相垂直的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第二立板连接于第一立板的中部,所述第一立板和所述第二立板分别与所述平衡臂的内端抵接从而实现对摆动件的限位。
本实施例的内侧连杆设有供弹性件穿过的连杆缝隙1031。
本实施例的连杆缝隙呈“L”形。
本实施例的弹性件包括从左到右一体成型的第一弧形部、连杆连接部1021和第二弧形部,所述连杆连接部分别穿过两个连杆缝隙,所述第一弧形部的外端插入其中一个斜面体上部的狭缝中,所述第二弧形部的外端插入另一个斜面体上部的狭缝中。
本实施例的连杆连接部包括从左到右一体成型的第一连接立板、连接横板和第二连接立板,所述第一连接立板和所述第二连接立板分别与所述连接横板垂直。
当按压键帽时将外侧连杆向下推动,由于弹性件将两个内侧连杆组合在一起,从而实现两个摆动件一起同步移动,所以使用者按压在键帽的不同位置均可以实现水平的同步移动,不会发生不对称倾斜或卡键。
弹性件两端分别与斜面体上部的狭缝耦接,并且为过盈配合,弹性件两端因过盈配合而受力使中间部位向下施力,从而推动两个内侧连杆向下移动,并使外侧连杆向上翘起,让键帽随之向上移动恢复静止的状态;在使用者下压键帽而推动两个外侧连杆,受压后这内侧连杆及弹性件的中间部位同步向上翘起移动,当移动的位置越过弹性件与狭缝耦接的水平面时,弹性件的作用力快速切换而产生一个按压段落感。
本实施例的外侧连杆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光学棱镜,其中一个光学棱镜设于红外发射管的正上方,另一个光学棱镜设于红外接收管的正上方。
本实施例的光学棱镜为自由曲面光学棱镜。
本实施例的自由曲面光学棱镜的反射面为自由曲面,所述自由曲面为二次曲面或离轴抛物面,该自由曲面除了将光线进行转折之外,还起到会聚光线的作用。
本实施例的红外发射管为上发光红外发射管,所述红外接收管为上接收红外接收管。
当键帽处于放松状态时,红外发射管发出的光线经过位于红外发射管上方的光学棱镜1032a进行全反射会聚和转折,光线准直入射到另一光学棱镜1032b中,被该光学棱镜再次进行全反射转折和会聚之后,聚焦到下方的红外接收管中,红外接收管中产生电流,从而触发电路导通;当键帽下压时,两个光学棱镜同时向下移动,从位于红外发射管上方的光学棱镜出来的准直光线不能入射到位于红外接收管上方的光学棱镜中,红外接收管接收不到光线,不能产生电流,从而导致电路断开。
本实施例的电路板上还设有键帽字符照明LED,该键帽字符照明LED为单色LED、双色LED或三色LED。
实施例11
如图28至图30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带有按压段落感的超薄型按键开关结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键帽1110、底座1140和电路板1150,所述键帽与所述底座之间设有互相对称的两个摆动件1130,两个摆动件的外端分别与所述键帽固定连接,所述底座设有弹性件,两个摆动件的内端分别与所述弹性件固定连接,摆动件的外端所在位置比摆动件的内端所在位置高,电路板上设有红外发射管1151和红外接收管1152;
当按压键帽的时候,键帽驱动两个摆动件的外端向下摆动,从而使得两个摆动件的内端向上摆动,并且使得红外发射管与红外接收管的光线传递状态发生变化,实现电路板的电信号传递;
当松开键帽的时候,两个摆动件的内端在弹性件的回弹力作用下回到原位,使得两个摆动件的外端回到原位,最终使得键帽回到原位。
本实施例的键帽包括面板,所述面板底部的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两个键帽夹扣。
本实施例的面板底部的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两个键帽卡钩。
本实施例的底座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对应所述键帽卡钩的位置分别设有底座卡钩1142,一个底座卡钩与一个键帽卡钩一一对应扣接。当键帽下压之后回弹时,该键帽卡钩与底座卡钩相碰撞,从而产生清脆的咔嚓音。
本实施例的底板的中间位置设有镂空部。
本实施例的镂空部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限制弹性体的斜面体1143,斜面体与底板一体成型。
本实施例的斜面体的上部开设有用于连接弹性体的狭缝1144。
本实施例的摆动件包括互相平行的内侧连杆、外侧连杆以及与内侧连杆互相垂直的两条平衡臂,所述内侧连杆、所述外侧连杆以及两条平衡臂围合成一方形框,同侧的键帽夹扣与同侧的外侧连杆连接,使得按下键帽的时候能够带动外侧连杆向下摆动,从而使得内侧连杆向上摆动。
本实施例的底板的上表面的两侧分别设有摆动件限位件1141,所述摆动件限位件包括互相垂直的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第二立板连接于第一立板的中部,所述第一立板和所述第二立板分别与所述平衡臂的内端抵接从而实现对摆动件的限位。
本实施例的键帽与所述底座之间还设有夹紧块1121,两个内侧连杆的中部分别穿过所述夹紧块。
本实施例的夹紧块的两侧分别开设有夹紧块缝隙。
本实施例的弹性件包括第一弧形件1120和第二弧形件,所述第一弧形件的外端插入其中一个斜面体上部的狭缝中,所述第二弧形件的外端插入另一个斜面体上部的狭缝中,所述第一弧形件的内端插入其中一个夹紧块缝隙中,所述第二弧形件的内端插入另一个夹紧块缝隙中。
当按压键帽时将外侧连杆向下推动,由于弹性件将两个内侧连杆组合在一起,从而实现两个摆动件一起同步移动,所以使用者按压在键帽的不同位置均可以实现水平的同步移动,不会发生不对称倾斜或卡键。
弹性件两端分别与斜面体上部的狭缝耦接,并且为过盈配合,弹性件两端因过盈配合而受力使中间部位向下施力,从而推动两个内侧连杆向下移动,并使外侧连杆向上翘起,让键帽随之向上移动恢复静止的状态;在使用者下压键帽而推动两个外侧连杆,受压后这内侧连杆及弹性件的中间部位同步向上翘起移动,当移动的位置越过弹性件与狭缝耦接的水平面时,弹性件的作用力快速切换而产生一个按压段落感。
本实施例的外侧连杆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光学棱镜,其中一个光学棱镜设于红外发射管的正上方,另一个光学棱镜设于红外接收管的正上方。
本实施例的光学棱镜为自由曲面光学棱镜。
本实施例的自由曲面光学棱镜的反射面为自由曲面,所述自由曲面为二次曲面或离轴抛物面,该自由曲面除了将光线进行转折之外,还起到会聚光线的作用。
本实施例的红外发射管为上发光红外发射管,所述红外接收管为上接收红外接收管。
当键帽处于放松状态时,红外发射管发出的光线经过位于红外发射管上方的光学棱镜1132a进行全反射会聚和转折,光线准直入射到另一光学棱镜1132b中,被该光学棱镜再次进行全反射转折和会聚之后,聚焦到下方的红外接收管中,红外接收管中产生电流,从而触发电路导通;当键帽下压时,两个光学棱镜同时向下移动,从位于红外发射管上方的光学棱镜出来的准直光线不能入射到位于红外接收管上方的光学棱镜中,红外接收管接收不到光线,不能产生电流,从而导致电路断开。
实施例12
如图31至图3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带有按压段落感的超薄型按键开关结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键帽1210、底座1240和电路板1250,所述键帽与所述底座之间设有互相对称的两个摆动件1230,两个摆动件的外端分别与所述键帽固定连接,所述底座设有弹性件,两个摆动件的内端分别与所述弹性件固定连接,摆动件的外端所在位置比摆动件的内端所在位置高,电路板上设有红外发射管1251和红外接收管1252;
当按压键帽的时候,键帽驱动两个摆动件的外端向下摆动,从而使得两个摆动件的内端向上摆动,并且使得红外发射管与红外接收管的光线传递状态发生变化,实现电路板的电信号传递;
当松开键帽的时候,两个摆动件的内端在弹性件的回弹力作用下回到原位,使得两个摆动件的外端回到原位,最终使得键帽回到原位。
本实施例的键帽包括面板,所述面板底部的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两个键帽夹扣。
本实施例的面板底部的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两个键帽卡钩。
本实施例的底座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对应所述键帽卡钩的位置分别设有底座卡钩1242,一个底座卡钩与一个键帽卡钩一一对应扣接。当键帽下压之后回弹时,该键帽卡钩与底座卡钩相碰撞,从而产生清脆的咔嚓音。
本实施例的底板的中间位置设有镂空部。
本实施例的镂空部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限制弹性体的斜面体1243,斜面体与底板一体成型。
本实施例的斜面体的上部开设有用于连接弹性体的狭缝1244。
本实施例的摆动件包括互相平行的内侧连杆、外侧连杆以及与内侧连杆互相垂直的两条平衡臂,所述内侧连杆、所述外侧连杆以及两条平衡臂围合成一方形框,同侧的键帽夹扣与同侧的外侧连杆连接,使得按下键帽的时候能够带动外侧连杆向下摆动,从而使得内侧连杆向上摆动。
本实施例的底板的上表面的两侧分别设有摆动件限位件1241,所述摆动件限位件包括互相垂直的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第二立板连接于第一立板的中部,所述第一立板和所述第二立板分别与所述平衡臂的内端抵接从而实现对摆动件的限位。
本实施例的内侧连杆中部的底面设有两个限位块1231,其中一个限位块与镂空部的一侧壁抵接,另一个限位块与镂空部的另一侧壁抵接。
本实施例的弹性件包括上弹片1220a和下弹片1220b,两个内侧连杆均夹设于所述上弹片与所述下弹片的中部之间,所述上弹片与所述下弹片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的上弹片包括从左到右一体成型的第一弧形部、上平板部和第二弧形部,所述上平板部与内侧连杆的上表面相贴,所述第一弧形部的外端插入其中一个斜面体上部的狭缝中,所述第二弧形部的外端插入另一个斜面体上部的狭缝中。
本实施例的下弹片包括从左到右一体成型的第三弧形部、下平板部和第四弧形部,所述下平板部与内侧连杆的下表面相贴,所述第三弧形部的外端插入其中一个斜面体上部的狭缝中,所述第四弧形部的外端插入另一个斜面体上部的狭缝中。
本实施例的第一弧形部内端的中部开设有第一扣接口1221a,所述第二弧形部内端的中部开设有第二扣接口,所述第三弧形部内端的中部向上翻转形成第一扣接部1221b,所述第四弧形部内端的中部向上翻转形成第二扣接部,所述第一扣接部与所述第一扣接口扣接,所述第二扣接部与所述第二扣接口扣接。
当按压键帽时将外侧连杆向下推动,由于弹性件将两个内侧连杆组合在一起,从而实现两个摆动件一起同步移动,所以使用者按压在键帽的不同位置均可以实现水平的同步移动,不会发生不对称倾斜或卡键。
弹性件两端分别与斜面体上部的狭缝耦接,并且为过盈配合,弹性件两端因过盈配合而受力使中间部位向下施力,从而推动两个内侧连杆向下移动,并使外侧连杆向上翘起,让键帽随之向上移动恢复静止的状态;在使用者下压键帽而推动两个外侧连杆,受压后这内侧连杆及弹性件的中间部位同步向上翘起移动,当移动的位置越过弹性件与狭缝耦接的水平面时,弹性件的作用力快速切换而产生一个按压段落感。
本实施例的外侧连杆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光学棱镜,其中一个光学棱镜设于红外发射管的正上方,另一个光学棱镜设于红外接收管的正上方。
本实施例的光学棱镜为自由曲面光学棱镜。
本实施例的自由曲面光学棱镜的反射面为自由曲面,所述自由曲面为二次曲面或离轴抛物面,该自由曲面除了将光线进行转折之外,还起到会聚光线的作用。
本实施例的红外发射管为上发光红外发射管,所述红外接收管为上接收红外接收管。
当键帽处于放松状态时,红外发射管发出的光线经过位于红外发射管上方的光学棱镜1232a进行全反射会聚和转折,光线准直入射到另一光学棱镜1232b中,被该光学棱镜再次进行全反射转折和会聚之后,聚焦到下方的红外接收管中,红外接收管中产生电流,从而触发电路导通;当键帽下压时,两个光学棱镜同时向下移动,从位于红外发射管上方的光学棱镜出来的准直光线不能入射到位于红外接收管上方的光学棱镜中,红外接收管接收不到光线,不能产生电流,从而导致电路断开。
实施例13
如图34至图36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带有按压段落感的超薄型按键开关结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键帽1310、底座1340和电路板1350,所述键帽与所述底座之间设有互相对称的两个摆动件1330,两个摆动件的外端分别与所述键帽固定连接,所述底座设有弹性件,两个摆动件的内端分别与所述弹性件固定连接,摆动件的外端所在位置比摆动件的内端所在位置高,电路板上设有红外发射管1351和红外接收管1352;
当按压键帽的时候,键帽驱动两个摆动件的外端向下摆动,从而使得两个摆动件的内端向上摆动,并且使得红外发射管与红外接收管的光线传递状态发生变化,实现电路板的电信号传递;
当松开键帽的时候,两个摆动件的内端在弹性件的回弹力作用下回到原位,使得两个摆动件的外端回到原位,最终使得键帽回到原位。
本实施例的键帽包括面板,所述面板底部的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两个键帽夹扣。
本实施例的面板底部的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两个键帽卡钩。
本实施例的底座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对应所述键帽卡钩的位置分别设有底座卡钩1342,一个底座卡钩与一个键帽卡钩一一对应扣接。当键帽下压之后回弹时,该键帽卡钩与底座卡钩相碰撞,从而产生清脆的咔嚓音。
本实施例的底板的中间位置设有镂空部。
本实施例的镂空部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限制弹性体的斜面体1343,斜面体与底板一体成型。
本实施例的斜面体的上部开设有用于连接弹性体的狭缝1344。
本实施例的摆动件包括互相平行的内侧连杆、外侧连杆以及与内侧连杆互相垂直的两条平衡臂,所述内侧连杆、所述外侧连杆以及两条平衡臂围合成一方形框,同侧的键帽夹扣与同侧的外侧连杆连接,使得按下键帽的时候能够带动外侧连杆向下摆动,从而使得内侧连杆向上摆动。
本实施例的底板的上表面的两侧分别设有摆动件限位件1341,所述摆动件限位件包括互相垂直的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第二立板连接于第一立板的中部,所述第一立板和所述第二立板分别与所述平衡臂的内端抵接从而实现对摆动件的限位。
本实施例的内侧连杆中部的底面设有两个限位块1331,其中一个限位块与镂空部的一侧壁抵接,另一个限位块与镂空部的另一侧壁抵接。
本实施例的弹性件包括弹性片1320和弹性管1322,两个内侧连杆均夹设于所述弹性片与所述弹性管之间,所述弹性片与所述弹性管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的弹性片包括从左到右一体成型的第一弧形部、平板部和第二弧形部,所述平板部与内侧连杆的下表面或上表面相贴,所述第一弧形部的外端插入其中一个斜面体上部的狭缝中,所述第二弧形部的外端插入另一个斜面体上部的狭缝中。
本实施例的弹性管呈弧形。
本实施例的第一弧形部内端的中部开设有第一卡接口1321,所述第二弧形部内端的中部开设有第二卡接口,所述弹性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卡接口卡接,所述弹性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卡接口卡接。
当按压键帽时将外侧连杆向下推动,由于弹性件将两个内侧连杆组合在一起,从而实现两个摆动件一起同步移动,所以使用者按压在键帽的不同位置均可以实现水平的同步移动,不会发生不对称倾斜或卡键。
弹性件两端分别与斜面体上部的狭缝耦接,并且为过盈配合,弹性件两端因过盈配合而受力使中间部位向下施力,从而推动两个内侧连杆向下移动,并使外侧连杆向上翘起,让键帽随之向上移动恢复静止的状态;在使用者下压键帽而推动两个外侧连杆,受压后这内侧连杆及弹性件的中间部位同步向上翘起移动,当移动的位置越过弹性件与狭缝耦接的水平面时,弹性件的作用力快速切换而产生一个按压段落感。
本实施例的外侧连杆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光学棱镜,其中一个光学棱镜设于红外发射管的正上方,另一个光学棱镜设于红外接收管的正上方。
本实施例的光学棱镜为自由曲面光学棱镜。
本实施例的自由曲面光学棱镜的反射面为自由曲面,所述自由曲面为二次曲面或离轴抛物面,该自由曲面除了将光线进行转折之外,还起到会聚光线的作用。
本实施例的红外发射管为上发光红外发射管,所述红外接收管为上接收红外接收管。
当键帽处于放松状态时,红外发射管发出的光线经过位于红外发射管上方的光学棱镜1332a进行全反射会聚和转折,光线准直入射到另一光学棱镜1332b中,被该光学棱镜再次进行全反射转折和会聚之后,聚焦到下方的红外接收管中,红外接收管中产生电流,从而触发电路导通;当键帽下压时,两个光学棱镜同时向下移动,从位于红外发射管上方的光学棱镜出来的准直光线不能入射到位于红外接收管上方的光学棱镜中,红外接收管接收不到光线,不能产生电流,从而导致电路断开。
本实施例的电路板上还设有键帽字符照明LED,该键帽字符照明LED为单色LED、双色LED或三色LED。
实施例14
如图37所示,因为自由曲面光学棱镜对加工精度的要求比较高,对偏心和错位的敏感度也较高,所以本实施例的光学棱镜采用直角三角棱镜,直角三角棱镜的偏心及错位,对光路的影响比较小,所述红外发射管和所述红外接收管的正上方分别设有非球面准直聚光透镜,非球面准直聚光透镜设于直角三角棱镜的正下方。
本实施例的直角三角棱镜的反射面为倾斜45度平面。
本实施例的非球面准直聚光透镜由上下两个凸起的非球面组成。
当按键处于放松状态时,从红外发射管1451发出的光线,经过非球面准直聚光透镜1445a准直,准直后的光线入射到红外发射管上方的直角三角棱镜1432a进行全反射转折,光线准直入射到位于红外接收管1452上方的直角三角棱镜1432b中,进行再次全反射转折,转折之后的准直光线通过下方另一个非球面准直聚光透镜1445b聚焦到红外接收管中,红外接收管中产生电流,从而触发电路导通;当按键下压时,两个直角三角棱镜同时向下移动,从一侧直角三角棱镜射出来的准直光线不能入射到另一侧的直角三角棱镜中,红外接收管中不能产生电流,从而导致电路断开。本实施例的直角三角棱镜的反射面为平面,只起到光线转折的作用,起不到光线会聚的作用。
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15
如图38所示,本实施例的光学棱镜为直角三角棱镜,所述红外发射管和所述红外接收管的正上方分别设有菲涅尔准直聚光透镜,菲涅尔准直聚光透镜设于直角三角棱镜的正下方。
本实施例的直角三角棱镜的反射面为倾斜45度平面。
本实施例的菲涅尔准直聚光透镜的上表面为环纹菲涅尔面,所述菲涅尔准直聚光透镜的下表面为非球面或者球面。
当按键处于放松状态时,从红外发射管1551发出的光线,经过菲涅尔准直聚光透镜1545a准直,准直后的光线入射到红外发射管上方的直角三角棱1532a镜进行全反射转折,光线准直入射到位于红外接收管1552上方的直角三角棱镜1532b中,进行再次全反射转折,转折之后的准直光线通过下方另一个菲涅尔准直聚光透镜1545b聚焦到红外接收管中,红外接收管中产生电流,从而触发电路导通;当按键下压时,两个直角三角棱镜同时向下移动,从一侧直角三角棱镜射出来的准直光线不能入射到另一侧的直角三角棱镜中,红外接收管中不能产生电流,从而导致电路断开。本实施例的直角三角棱镜的反射面为平面,只起到光线转折的作用,起不到光线会聚的作用。
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16
如图39所示,本实施例的外侧连杆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自由曲面反射镜,其中一个自由曲面反射镜设于红外发射管的正上方,另一个自由曲面反射镜设于红外接收管的正上方,该自由曲面反射镜同时起到聚光和转折光路的作用。自由曲面反射镜除了将光线进行转折之外,还起到会聚光线的作用。
当键帽处于放松状态时,红外发射管1651发出的光线经过位于红外发射管上方的自由曲面反射镜1632a进行全反射会聚和转折,光线准直入射到另一自由曲面反射镜1632b中,被该自由曲面反射镜再次进行全反射转折和会聚之后,聚焦到下方的红外接收管1652中,红外接收管中产生电流,从而触发电路导通;当键帽下压时,两个自由曲面反射镜同时向下移动,从位于红外发射管上方的自由曲面反射镜出来的准直光线不能入射到位于红外接收管上方的自由曲面反射镜中,红外接收管接收不到光线,不能产生电流,从而导致电路断开。
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17
如图40所示,本实施例的外侧连杆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平面反射镜,其中一个平面反射镜设于红外发射管的正上方,另一个平面反射镜设于红外接收管的正上方,所述红外发射管和所述红外接收管的正上方分别设有非球面准直聚光透镜,非球面准直聚光透镜设于平面反射镜的正下方。
本实施例的平面反射镜的反射面为倾斜45度平面,该反射面镀有金属反射膜或介质反射膜。
本实施例的非球面准直聚光透镜由上下两个凸起的非球面组成。
当按键处于放松状态时,从红外发射管1751发出的光线,经过非球面准直聚光透镜1745a准直,准直后的光线入射到红外发射管上方的平面反射镜1732a进行全反射转折,光线准直入射到位于红外接收管1752上方的平面反射镜1732b中,进行再次全反射转折,转折之后的准直光线通过下方另一个非球面准直聚光透镜1745b聚焦到红外接收管中,红外接收管中产生电流,从而触发电路导通;当按键下压时,两个平面反射镜同时向下移动,从一侧平面反射镜射出来的准直光线不能入射到另一侧的平面反射镜中,红外接收管中不能产生电流,从而导致电路断开。本实施例的平面反射镜的反射面为平面,只起到光线转折的作用,起不到光线会聚的作用。
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18
本实施例的外侧连杆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平面反射镜,其中一个平面反射镜设于红外发射管的正上方,另一个平面反射镜设于红外接收管的正上方,所述红外发射管和所述红外接收管的正上方分别设有菲涅尔准直聚光透镜,菲涅尔准直聚光透镜设于平面反射镜的正下方。
本实施例的平面反射镜的反射面为倾斜45度平面,该反射面镀有金属反射膜或介质反射膜。
本实施例的菲涅尔准直聚光透镜的上表面为环纹菲涅尔面,所述菲涅尔准直聚光透镜的下表面为非球面或者球面。
当按键处于放松状态时,从红外发射管发出的光线,经过菲涅尔准直聚光透镜准直,准直后的光线入射到红外发射管上方的平面反射镜进行全反射转折,光线准直入射到位于红外接收管上方的平面反射镜中,进行再次全反射转折,转折之后的准直光线通过下方另一个菲涅尔准直聚光透镜聚焦到红外接收管中,红外接收管中产生电流,从而触发电路导通;当按键下压时,两个平面反射镜同时向下移动,从一侧平面反射镜射出来的准直光线不能入射到另一侧的平面反射镜中,红外接收管中不能产生电流,从而导致电路断开。本实施例的平面反射镜的反射面为平面,只起到光线转折的作用,起不到光线会聚的作用。
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Claims (68)

1.一种带有按压段落感的超薄型按键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键帽、底座和电路板,所述键帽与所述底座之间设有互相对称的两个摆动件,两个摆动件的外端分别与所述键帽固定连接,所述底座设有弹性件,两个摆动件的内端分别与所述弹性件固定连接,摆动件的外端所在位置比摆动件的内端所在位置高,电路板上设有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
当按压键帽的时候,键帽驱动两个摆动件的外端向下摆动,从而使得两个摆动件的内端向上摆动,并且使得红外发射管与红外接收管的光线传递状态发生变化,实现电路板的电信号传递;
当松开键帽的时候,两个摆动件的内端在弹性件的回弹力作用下回到原位,使得两个摆动件的外端回到原位,最终使得键帽回到原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按压段落感的超薄型按键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键帽包括面板,所述面板底部的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两个键帽夹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有按压段落感的超薄型按键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底部的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两个键帽卡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有按压段落感的超薄型按键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对应所述键帽卡钩的位置分别设有底座卡钩,一个底座卡钩与一个键帽卡钩一一对应扣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带有按压段落感的超薄型按键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中间位置发有镂空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带有按压段落感的超薄型按键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镂空部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限制弹性体的斜面体,斜面体与底板一体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带有按压段落感的超薄型按键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体的上部开设有用于连接弹性体的狭缝。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带有按压段落感的超薄型按键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件包括互相平行的内侧连杆、外侧连杆以及与内侧连杆互相垂直的两条平衡臂,所述内侧连杆、所述外侧连杆以及两条平衡臂围合成一方形框,同侧的键帽夹扣与同侧的外侧连杆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带有按压段落感的超薄型按键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的两侧分别设有摆动件限位件,所述摆动件限位件包括互相垂直的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第二立板连接于第一立板的中部,所述第一立板和所述第二立板分别与所述平衡臂的内端抵接从而实现对摆动件的限位。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带有按压段落感的超薄型按键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表面的两侧分别设有两个底板支点。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带有按压段落感的超薄型按键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表面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两个底板凹槽。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带有按压段落感的超薄型按键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表面的两侧分别设有两个轴套。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带有按压段落感的超薄型按键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连杆中部朝向所述外侧连杆的侧面上设有连杆定位块。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带有按压段落感的超薄型按键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连杆中部背对所述外侧连杆的侧面上设有两个销钉定位块。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带有按压段落感的超薄型按键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平衡臂的底面分别设有平衡臂凹槽,一个底板支点对应陷入一个平衡臂凹槽内。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带有按压段落感的超薄型按键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平衡臂的底面分别设有平衡臂支点,一个平衡臂支点对应陷入一个底板凹槽内。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一种带有按压段落感的超薄型按键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连杆中部的底面设有两个限位块,其中一个限位块与镂空部的一侧壁抵接,另一个限位块与镂空部的另一侧壁抵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带有按压段落感的超薄型按键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臂的内侧面设有短轴,一个短轴与一个轴套一一对应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一种带有按压段落感的超薄型按键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连杆中部朝向所述外侧连杆的侧面上设有连杆定位块。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一种带有按压段落感的超薄型按键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连杆中部背对所述外侧连杆的侧面上设有两个销钉定位块。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一种带有按压段落感的超薄型按键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连杆中部的底面设有两个限位块,其中一个限位块与镂空部的一侧壁抵接,另一个限位块与镂空部的另一侧壁抵接。
2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带有按压段落感的超薄型按键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连杆中部的底面设有两个限位块,其中一个限位块与镂空部的一侧壁抵接,另一个限位块与镂空部的另一侧壁抵接。
2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带有按压段落感的超薄型按键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连杆设有供弹性件穿过的连杆缝隙。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一种带有按压段落感的超薄型按键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缝隙呈“L”形。
2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带有按压段落感的超薄型按键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键帽与所述底座之间还设有夹紧块,两个内侧连杆的中部分别穿过所述夹紧块。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一种带有按压段落感的超薄型按键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块的两侧分别开设有夹紧块缝隙。
27.根据权利要求13或19所述的一种带有按压段落感的超薄型按键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包括从左到右一体成型的第一弧形部、平板部和第二弧形部,所述平板部与内侧连杆的上表面相贴,所述第一弧形部的外端插入其中一个斜面体上部的狭缝中,所述第二弧形部的外端插入另一个斜面体上部的狭缝中。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一种带有按压段落感的超薄型按键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部内端的中部向下翻转形成第一扣接部,所述第二弧形部内端的中部向下翻转形成第二扣接部,所述第一扣接部与一个连杆定位块扣接,所述第二扣接部与另一个连杆定位块扣接。
2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带有按压段落感的超薄型按键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包括从左到右一体成型的第一弹力调节部、第一弧形部、第二弧形部、平板部、第三弧形部、第四弧形部和第二弹力调节部,所述平板部与内侧连杆的下表面相贴,所述第一弹力调节部插入其中一个斜面体上部的狭缝中,所述第二弹力调节部插入另一个斜面体上部的狭缝中。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一种带有按压段落感的超薄型按键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弧形部内端的中部设有第一扣接部,所述第三弧形部内端的中部设有第二扣接部,所述第一扣接部与一个连杆定位块扣接,所述第二扣接部与另一个连杆定位块扣接。
31.根据权利要求14或20所述的一种带有按压段落感的超薄型按键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包括从左到右一体成型的第一弧形部、平板部和第二弧形部,所述平板部与内侧连杆的上表面相贴,所述第一弧形部的外端插入其中一个斜面体上部的狭缝中,所述第二弧形部的外端插入另一个斜面体上部的狭缝中。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一种带有按压段落感的超薄型按键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设有销钉,两个内侧连杆通过销钉与所述平板部固定连接。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一种带有按压段落感的超薄型按键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四个销钉定位块的内侧面分别与所述销钉抵接。
34.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一种带有按压段落感的超薄型按键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包括从左到右一体成型的第一弧形部、第二弧形部、平板部、第三弧形部和第四弧形部,所述第一弧形部的外端插入其中一个斜面体上部的狭缝中,所述第四弧形部的外端插入另一个斜面体上部的狭缝中,其中一个内侧连杆夹设于所述第二弧形部与所述平板部之间,另一个内侧连杆夹设于所述第三弧形部与所述平板部之间。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一种带有按压段落感的超薄型按键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弧形部、所述平板部和所述第三弧形部的组合体的纵截面呈“工”字型。
36.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一种带有按压段落感的超薄型按键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包括从左到右一体成型的第一弧形部、第二弧形部、平板部、第三弧形部和第四弧形部,所述第一弧形部的外端插入其中一个斜面体上部的狭缝中,所述第四弧形部的外端插入另一个斜面体上部的狭缝中,其中一个内侧连杆夹设于所述第二弧形部与所述平板部之间,另一个内侧连杆夹设于所述第三弧形部与所述平板部之间。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一种带有按压段落感的超薄型按键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弧形部、所述平板部和所述第三弧形部的组合体的纵截面呈“工”字型。
38.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一种带有按压段落感的超薄型按键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包括从左到右一体成型的第一弧形部、连杆连接部和第二弧形部,所述连杆连接部分别穿过两个连杆缝隙,所述第一弧形部的外端插入其中一个斜面体上部的狭缝中,所述第二弧形部的外端插入另一个斜面体上部的狭缝中。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一种带有按压段落感的超薄型按键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连接部包括从左到右一体成型的第一连接立板、连接横板和第二连接立板,所述第一连接立板和所述第二连接立板分别与所述连接横板垂直。
40.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一种带有按压段落感的超薄型按键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包括第一弧形件和第二弧形件,所述第一弧形件的外端插入其中一个斜面体上部的狭缝中,所述第二弧形件的外端插入另一个斜面体上部的狭缝中,所述第一弧形件的内端插入其中一个夹紧块缝隙中,所述第二弧形件的内端插入另一个夹紧块缝隙中。
41.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一种带有按压段落感的超薄型按键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包括上弹片和下弹片,两个内侧连杆均夹设于所述上弹片与所述下弹片的中部之间,所述上弹片与所述下弹片固定连接。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一种带有按压段落感的超薄型按键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弹片包括从左到右一体成型的第一弧形部、上平板部和第二弧形部,所述上平板部与内侧连杆的上表面相贴,所述第一弧形部的外端插入其中一个斜面体上部的狭缝中,所述第二弧形部的外端插入另一个斜面体上部的狭缝中。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一种带有按压段落感的超薄型按键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弹片包括从左到右一体成型的第三弧形部、下平板部和第四弧形部,所述下平板部与内侧连杆的下表面相贴,所述第三弧形部的外端插入其中一个斜面体上部的狭缝中,所述第四弧形部的外端插入另一个斜面体上部的狭缝中。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一种带有按压段落感的超薄型按键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部内端的中部开设有第一扣接口,所述第二弧形部内端的中部开设有第二扣接口,所述第三弧形部内端的中部向上翻转形成第一扣接部,所述第四弧形部内端的中部向上翻转形成第二扣接部,所述第一扣接部与所述第一扣接口扣接,所述第二扣接部与所述第二扣接口扣接。
4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一种带有按压段落感的超薄型按键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包括弹性片和弹性管,两个内侧连杆均夹设于所述弹性片与所述弹性管之间,所述弹性片与所述弹性管固定连接。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一种带有按压段落感的超薄型按键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片包括从左到右一体成型的第一弧形部、平板部和第二弧形部,所述平板部与内侧连杆的下表面或上表面相贴,所述第一弧形部的外端插入其中一个斜面体上部的狭缝中,所述第二弧形部的外端插入另一个斜面体上部的狭缝中。
47.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一种带有按压段落感的超薄型按键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管呈弧形。
48.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一种带有按压段落感的超薄型按键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部内端的中部开设有第一卡接口,所述第二弧形部内端的中部开设有第二卡接口,所述弹性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卡接口卡接,所述弹性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卡接口卡接。
49.根据权利要求28、33、35、37、39、40、44或48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带有按压段落感的超薄型按键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连杆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光学棱镜,其中一个光学棱镜设于红外发射管的正上方,另一个光学棱镜设于红外接收管的正上方。
50.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一种带有按压段落感的超薄型按键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棱镜为自由曲面光学棱镜。
51.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一种带有按压段落感的超薄型按键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由曲面光学棱镜的反射面为自由曲面,所述自由曲面为二次曲面或离轴抛物面,该自由曲面除了将光线进行转折之外,还起到会聚光线的作用。
52.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一种带有按压段落感的超薄型按键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棱镜为直角三角棱镜,所述红外发射管和所述红外接收管的正上方分别设有非球面准直聚光透镜,非球面准直聚光透镜设于直角三角棱镜的正下方。
53.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一种带有按压段落感的超薄型按键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角三角棱镜的反射面为倾斜45度平面。
54.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一种带有按压段落感的超薄型按键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球面准直聚光透镜由上下两个凸起的非球面组成。
55.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一种带有按压段落感的超薄型按键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棱镜为直角三角棱镜,所述红外发射管和所述红外接收管的正上方分别设有菲涅尔准直聚光透镜,菲涅尔准直聚光透镜设于直角三角棱镜的正下方。
56.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一种带有按压段落感的超薄型按键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角三角棱镜的反射面为倾斜45度平面。
57.根据权利要求56所述的一种带有按压段落感的超薄型按键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菲涅尔准直聚光透镜的上表面为环纹菲涅尔面,所述菲涅尔准直聚光透镜的下表面为非球面或者球面。
58.根据权利要求28、33、35、37、39、40、44或48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带有按压段落感的超薄型按键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连杆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自由曲面反射镜,其中一个自由曲面反射镜设于红外发射管的正上方,另一个自由曲面反射镜设于红外接收管的正上方,该自由曲面反射镜同时起到聚光和转折光路的作用。
59.根据权利要求28、33、35、37、39、40、44或48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带有按压段落感的超薄型按键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连杆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平面反射镜,其中一个平面反射镜设于红外发射管的正上方,另一个平面反射镜设于红外接收管的正上方,所述红外发射管和所述红外接收管的正上方分别设有非球面准直聚光透镜,非球面准直聚光透镜设于平面反射镜的正下方。
60.根据权利要求59所述的一种带有按压段落感的超薄型按键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反射镜的反射面为倾斜45度平面,该反射面镀有金属反射膜或介质反射膜。
61.根据权利要求61所述的一种带有按压段落感的超薄型按键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球面准直聚光透镜由上下两个凸起的非球面组成。
62.根据权利要求28、33、35、37、39、40、44或48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带有按压段落感的超薄型按键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连杆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平面反射镜,其中一个平面反射镜设于红外发射管的正上方,另一个平面反射镜设于红外接收管的正上方,所述红外发射管和所述红外接收管的正上方分别设有菲涅尔准直聚光透镜,菲涅尔准直聚光透镜设于平面反射镜的正下方。
63.根据权利要求62所述的一种带有按压段落感的超薄型按键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反射镜的反射面为倾斜45度平面,该反射面镀有金属反射膜或介质反射膜。
64.根据权利要求63所述的一种带有按压段落感的超薄型按键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菲涅尔准直聚光透镜的上表面为环纹菲涅尔面,所述菲涅尔准直聚光透镜的下表面为非球面或者球面。
65.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一种带有按压段落感的超薄型按键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发射管为侧发光红外发射管,所述红外接收管为侧接收红外接收管,所述红外发射管与所述红外接收管相对设置。
66.根据权利要求51、54、57、61或6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带有按压段落感的超薄型按键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发射管为上发光红外发射管,所述红外接收管为上接收红外接收管。
67.根据权利要求58所述的一种带有按压段落感的超薄型按键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发射管为上发光红外发射管,所述红外接收管为上接收红外接收管。
68.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一种带有按压段落感的超薄型按键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上还设有键帽字符照明LED。
CN201611137937.9A 2016-12-09 2016-12-09 一种带有按压段落感的超薄型按键开关结构 Active CN1068475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37937.9A CN106847594B (zh) 2016-12-09 2016-12-09 一种带有按压段落感的超薄型按键开关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37937.9A CN106847594B (zh) 2016-12-09 2016-12-09 一种带有按压段落感的超薄型按键开关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47594A true CN106847594A (zh) 2017-06-13
CN106847594B CN106847594B (zh) 2019-01-11

Family

ID=591398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137937.9A Active CN106847594B (zh) 2016-12-09 2016-12-09 一种带有按压段落感的超薄型按键开关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84759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60748A (zh) * 2018-10-29 2019-02-19 东莞市林积为实业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连杆式防翘起的自动回弹按键开关
CN113808882A (zh) * 2021-09-16 2021-12-17 赛特勒控制器(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突跳式温控器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461571U (en) * 2000-12-18 2001-10-21 Behavior Tech Computer Corp Keyboard switch having sectional touch feeling
US20030213684A1 (en) * 2002-05-15 2003-11-20 Smk Korea Co., Ltd Key switch
CN1473340A (zh) * 2000-09-05 2004-02-04 �ֵܹ�ҵ��ʽ���� 按键开关装置、具有该按键开关装置的键盘以及具有该键盘的电子设备
CN101645360A (zh) * 2008-08-04 2010-02-10 群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
CN103745861A (zh) * 2014-01-16 2014-04-23 晟扬精密模具(昆山)有限公司 一种防卡键的电脑按键
CN204857519U (zh) * 2015-06-15 2015-12-09 深圳市汇创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支架和键帽的固定结构
CN105261507A (zh) * 2015-08-19 2016-01-20 东莞市美光达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产生按压触感及快速回弹的薄型键盘开关键组结构
CN205595248U (zh) * 2016-04-21 2016-09-21 东莞市名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电式机械键盘的按键组件
CN206271598U (zh) * 2016-12-09 2017-06-20 东莞市美光达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按压段落感的超薄型按键开关结构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73340A (zh) * 2000-09-05 2004-02-04 �ֵܹ�ҵ��ʽ���� 按键开关装置、具有该按键开关装置的键盘以及具有该键盘的电子设备
TW461571U (en) * 2000-12-18 2001-10-21 Behavior Tech Computer Corp Keyboard switch having sectional touch feeling
US20030213684A1 (en) * 2002-05-15 2003-11-20 Smk Korea Co., Ltd Key switch
CN101645360A (zh) * 2008-08-04 2010-02-10 群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
CN103745861A (zh) * 2014-01-16 2014-04-23 晟扬精密模具(昆山)有限公司 一种防卡键的电脑按键
CN204857519U (zh) * 2015-06-15 2015-12-09 深圳市汇创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支架和键帽的固定结构
CN105261507A (zh) * 2015-08-19 2016-01-20 东莞市美光达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产生按压触感及快速回弹的薄型键盘开关键组结构
CN205595248U (zh) * 2016-04-21 2016-09-21 东莞市名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电式机械键盘的按键组件
CN206271598U (zh) * 2016-12-09 2017-06-20 东莞市美光达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按压段落感的超薄型按键开关结构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60748A (zh) * 2018-10-29 2019-02-19 东莞市林积为实业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连杆式防翘起的自动回弹按键开关
CN113808882A (zh) * 2021-09-16 2021-12-17 赛特勒控制器(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突跳式温控器
CN113808882B (zh) * 2021-09-16 2024-06-11 赛特勒控制器(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突跳式温控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47594B (zh) 2019-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21369B (zh) 電子裝置
CN208538736U (zh) 光开关按键
TWI711063B (zh) 光開關按鍵
US8477118B2 (en) Input apparatus and optical reflection panel module
CN205595248U (zh) 一种光电式机械键盘的按键组件
CN105097342A (zh) 一种产生两次触感撞击音及光电控制一体式输入设备开关模组
CN106847594A (zh) 一种带有按压段落感的超薄型按键开关结构
CN110211833A (zh) 按键结构
CN105655180A (zh) 按键结构
TWI744151B (zh) 按鍵
TWI736266B (zh) 可撓式電子裝置
US12160235B2 (en) Optical keyswitch with sliding end
CN105374599A (zh) 一种杠杆式的输入设备微动开关按键
US20080024967A1 (en) Adjusting structure of laptop
CN206271598U (zh) 一种带有按压段落感的超薄型按键开关结构
CN206293332U (zh) 产生两次触感撞击音及光电控制一体式输入设备开关模组
TWI699796B (zh) 按鍵開關
CN109088629A (zh) 按键开关
CN109727806A (zh) 一种双凸台发声按键结构
TW201543279A (zh) 觸控筆
TWM482833U (zh) 按鍵結構
CN113038746B (zh) 电子装置
US9117603B2 (en) Illuminated keyboard equipped with a thin key module
CN110364383A (zh) 可平衡下压的发声键盘开关
CN205428785U (zh) 一种杠杆式的输入设备微动开关按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