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36976A - 双重联动弹子防盗锁 - Google Patents
双重联动弹子防盗锁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836976A CN106836976A CN201710075679.4A CN201710075679A CN106836976A CN 106836976 A CN106836976 A CN 106836976A CN 201710075679 A CN201710075679 A CN 201710075679A CN 106836976 A CN106836976 A CN 10683697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n
- hole
- lock
- pin hole
- cylind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27/00—Cylinder locks or other locks with tumbler pins or balls that are set by pushing the key in
- E05B27/0003—Details
- E05B27/0017—Tumblers or pins
- E05B27/0021—Tumblers or pins having movable part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27/00—Cylinder locks or other locks with tumbler pins or balls that are set by pushing the key in
- E05B27/0003—Detail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27/00—Cylinder locks or other locks with tumbler pins or balls that are set by pushing the key in
- E05B27/0003—Details
- E05B27/0017—Tumblers or pi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27/00—Cylinder locks or other locks with tumbler pins or balls that are set by pushing the key in
- E05B27/0057—Cylinder locks or other locks with tumbler pins or balls that are set by pushing the key in with increased picking resistance
- E05B27/0067—Cylinder locks or other locks with tumbler pins or balls that are set by pushing the key in with increased picking resistance whereby a small rotation without the correct key blocks further movement of a tumbler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双重联动弹子防盗锁,主要涉及锁具领域,所述锁壳上设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有锁定圆柱,锁定圆柱上设有主弹子通孔,容置腔内设有锁芯,锁芯上设有安装圆柱孔,安装圆柱孔上设有第一内弹子孔和第二内弹子孔,锁芯上设有第一钥匙插槽和相通的第二钥匙插槽,所述第一内弹子孔和主弹子通孔之内设有第一弹子组,所述第二内弹子孔和主弹子通孔之内设有第二弹子组,所述第一弹子组包括第一内弹子和第三内弹子,所述第二弹子组第二内弹子和第四内弹子,主弹子通孔内设有用于顶压第三内弹子和第四内弹子的第一弹性联动件。本申请设有多排弹子组,且相应弹子组之间设有能使之相互联动的弹性联动件,能防止被技术开启,提高锁具的防盗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锁具领域,尤其是涉及双重联动弹子防盗锁。
【背景技术】
传统的弹子锁主要由锁壳、可旋转的锁芯、以及若干排弹子组成。以最为常见的采用圆柱形弹子的防盗锁为例,插入正确的钥匙后每排的弹子都处在正确位置,即下弹子恰好处于锁芯、上弹子恰好处于锁壳,使得锁壳可以转动从而开锁;拔出钥匙或插入错误的钥匙则弹子会处于锁壳与锁芯之间使得锁芯不能转动。传统的弹子锁的缺点是可以借助工具给锁芯施加扭力使弹子承受适当的横切力,利用力感试拨,逐个将上弹子和下弹子分离到锁壳和锁芯的孔中,从而实现技术开启。
【发明内容】
本申请针对上述的问题,提供了有效防止技术开启的双重联动弹子防盗锁。
本申请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双重联动弹子防盗锁,包括锁壳1,所述锁壳1上设有容置腔12,所述容置腔12内设有锁定圆柱11,所述锁定圆柱11上设有若干个主弹子通孔13,所述容置腔12内设有锁芯2,所述锁芯2上设有用于套设在所述锁定圆柱11上的安装圆柱孔23,且所述锁芯2能绕所述锁定圆柱11在所述容置腔12内转动,所述安装圆柱孔23的侧壁上设有能与所述主弹子通孔13对应连通的第一内弹子孔21和第二内弹子孔22,且当所述第一内弹子孔21与所述主弹子通孔13的一端对应连通时,所述第二内弹子孔22与所述主弹子通孔13的另一端对应连通,所述锁芯2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内弹子孔21相通的第一钥匙插槽26以及与所述第二内弹子孔22相通的第二钥匙插槽27,所述第一内弹子孔21和主弹子通孔13之内设有第一弹子组,所述第二内弹子孔22和主弹子通孔13之内设有第二弹子组,所述第一弹子组包括相互抵靠的第一内弹子31和第三内弹子33,且在锁定时所述第三内弹子31的一端插设入所述第一内弹子孔21,在解锁时所述第一内弹子31与所述第三内弹子33的抵靠面位于所述锁定圆柱11与锁芯2的交界面处;所述第二弹子组包括相互抵靠的第二内弹子32和第四内弹子34,且在锁定时所述第四内弹子34的一端插设入所述第二内弹子孔22内,在解锁时所述第二内弹子32与所述第四内弹子34的抵靠面,位于所述锁定圆柱11与锁芯2的交界面处,所述主弹子通孔13内于所述第一内弹子31与所述第二内弹子32之间设有用于连接并顶压所述第三内弹子33和所述第四内弹子34的第一弹性联动件35。
进一步的,所述锁芯2的外表面上设有若干个与所述第一钥匙插槽26相通的第一外弹子孔24和与所述第二钥匙插槽27相通的第二外弹子孔25,所述容置腔12的侧壁上设有能与相应的第一外弹子孔24对应连通的第三外弹子孔14以及能与相应的第二外弹子孔25对应连通的第四外弹子孔15,且当所述第一外弹子孔24与相应的第三外弹子孔14对应连通时,所述第二外弹子孔25与相应的第四外弹子孔15对应连通;所述第一外弹子孔24和第三外弹子孔14之内设有第三弹子组,所述第二外弹子孔25和第四外弹子孔15之内设有第四弹子组,所述第三弹子组包括相互抵靠的第一外弹子41和第三外弹子43,且在锁定时所述第三外弹子43的一端插设入至所述第一外弹子孔24内,在解锁时所述第一外弹子41与第三外弹子43的抵靠面位于所述锁芯2的外表面与所述锁壳1的交界面处;所述第四弹子组包括相互抵靠的第二外弹子42和第四外弹子44,且在锁定时所述第四外弹子44的一端插设入至所述第二外弹子孔25内,在解锁时所述第二外弹子42与第四外弹子44的抵靠面位于所述锁芯2的外表面与所述锁壳1的交界面处;所述锁壳1内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三外弹子孔14和第四外弹子孔15相通的连接槽5,所述连接槽5内设有用于连接并顶压所述第三外弹子43和第四外弹子44的第二弹性联动件6。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圆柱孔23设于所述锁芯2的中部,所述锁定圆柱11设于所述容置腔12内与所述安装圆柱孔23位置相对应的中部。
进一步的,所述主弹子通孔13沿所述锁定圆柱11的径向方向贯通,所述第一内弹子孔21与所述第二内弹子孔22相对所述安装圆柱孔23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锁芯2外表面上的第一外弹子孔24和第二外弹子孔25相对所述锁芯2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三外弹子孔14和第四外弹子孔15相对所述容置腔12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主弹子通孔13沿所述锁定圆柱11的轴向方向线性阵列排布,所述第一内弹子孔21和第二内弹子孔22与所述主弹子通孔13相对应于所述安装圆柱孔23上沿所述安装圆柱孔23的轴向方向线性阵列排布。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外弹子孔24和所述第二外弹子孔25于所述锁芯2的外表面上沿所述锁芯2的轴向方向线性阵列排布,所述第三外弹子孔14和第四外弹子孔15于所述容置腔12的侧壁上沿所述容置腔12轴向方向线性阵列排布。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性联动件35和第二弹性联动件6均为顶压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内弹子31、第二内弹子32、第三内弹子33、第四内弹子34、第一外弹子41、第二外弹子42、第三外弹子43和第四外弹子44的两端均呈弧形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有如下优点:
1、防盗锁上设有多组弹子组,只有当同时解锁多排弹子组才能完全把锁打开,增加锁具的防盗性能。
2、第一弹子组和第二弹子组之间设有第一弹性联动件,第三弹子组和第四弹子组之间设有第二弹性联动件,弹子组之间设有的弹性联动件能使当其中一组弹子被技术开启后,再对另一组弹子进行技术开启时,另一组弹子会在弹性联动件的弹性联动作用下使前一已被技术开启的弹子组恢复至锁定状态,以防止锁具被技术开启,提高防盗性能。
3、弹子组内的弹子采用弧形端头,便于防盗锁正确开启时锁芯与锁壳的相对转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双重联动弹子防盗锁的示意图;
图2是双重联动弹子防盗锁的爆炸分解图;
图3是双重联动弹子防盗锁的主视图;
图4是双重联动弹子防盗锁的俯视图;
图5是图3沿A-A的剖视图;
图6是图4沿B-B的剖视图;
图7是双重联动弹子防盗锁插入钥匙后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6所示的双重联动弹子防盗锁,包括锁壳1,所述锁壳1上设有容置腔12,所述容置腔12内的中部设有锁定圆柱11,所述锁定圆柱11上设有若干个主弹子通孔13,所述主弹子通孔13沿所述锁定圆柱11的径向方向贯通,且所述主弹子通孔13沿所述锁定圆柱11的轴向方向线性阵列排布,所述容置腔12内设有锁芯2,所述锁芯2上设有用于套设在所述锁定圆柱11上的安装圆柱孔23,所述安装圆柱孔23设于所述锁芯2的中部,且所述锁芯2能绕所述锁定圆柱11在所述容置腔12内转动,所述安装圆柱孔23的侧壁上设有能与所述主弹子通孔13对应连通的第一内弹子孔21和第二内弹子孔22,所述第一内弹子孔21与所述第二内弹子孔22相对所述安装圆柱孔23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且所述第一内弹子孔21和第二内弹子孔22与所述主弹子通孔13相对应于所述安装圆柱孔23上沿所述安装圆柱孔23的轴向方向线性阵列排布,当所述第一内弹子孔21与所述主弹子通孔13的一端对应连通时,所述第二内弹子孔22与所述主弹子通孔13的另一端对应连通,所述锁芯2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内弹子孔21相通的第一钥匙插槽26以及与所述第二内弹子孔22相通的第二钥匙插槽27,所述第一内弹子孔21和主弹子通孔13之内设有第一弹子组,所述第二内弹子孔22和主弹子通孔13之内设有第二弹子组,各个弹子组内的弹子长短不一,所述第一弹子组包括相互抵靠的第一内弹子31和第三内弹子33,且在锁定时所述第三内弹子31的一端插设入所述第一内弹子孔21,在解锁时所述第一内弹子31与所述第三内弹子33的抵靠面位于所述锁定圆柱11与锁芯2的交界面处;所述第二弹子组包括相互抵靠的第二内弹子32和第四内弹子34,且在锁定时所述第四内弹子34的一端插设入所述第二内弹子孔22内,在解锁时所述第二内弹子32与所述第四内弹子34的抵靠面位于所述锁定圆柱11与锁芯2的交界面处,所述主弹子通孔13内于所述第一内弹子31与所述第二内弹子32之间设有用于连接并顶压所述第三内弹子33和所述第四内弹子34的第一弹性联动件35,优选的,所述第一弹性联动件为顶压弹簧。由于第一弹子组和第二弹子组之间设有第一弹性联动件,当其中一组弹子被技术开启后,再对另一组弹子进行技术开启时,另一组弹子会在弹性联动件的弹性联动作用下使前一已被技术开启的弹子组恢复至锁定状态,以防止第一弹子组和第二弹子组被技术开启,提高防盗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锁芯2的外表面上设有若干个与所述第一钥匙插槽26相通的第一外弹子孔24和与所述第二钥匙插槽27相通的第二外弹子孔25,所述第一外弹子孔24和第二外弹子孔25相对所述锁芯2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且所述第一外弹子孔24和所述第二外弹子孔25于所述锁芯2的外表面上沿所述锁芯2的轴向方向线性阵列排布,所述容置腔12的侧壁上设有能与相应的第一外弹子孔24对应连通的第三外弹子孔14以及能与相应的第二外弹子孔25对应连通的第四外弹子孔15,所述第三外弹子孔14和第四外弹子孔15相对所述容置腔12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且所述第三外弹子孔14和第四外弹子孔15于所述容置腔12的侧壁上沿所述容置腔12轴向方向线性阵列排布,当所述第一外弹子孔24与相应的第三外弹子孔14对应连通时,所述第二外弹子孔25与相应的第四外弹子孔15对应连通;所述第一外弹子孔24和第三外弹子孔14之内设有第三弹子组,所述第二外弹子孔25和第四外弹子孔15之内设有第四弹子组,各个弹子组内的弹子长短不一,所述第三弹子组包括相互抵靠的第一外弹子41和第三外弹子43,且在锁定时所述第三外弹子43的一端插设入至所述第一外弹子孔24内,在解锁时所述第一外弹子41与第三外弹子43的抵靠面位于所述锁芯2的外表面与所述锁壳1的交界面处;所述第四弹子组包括相互抵靠的第二外弹子42和第四外弹子44,且在锁定时所述第四外弹子44的一端插设入至所述第二外弹子孔25内,在解锁时所述第二外弹子42与第四外弹子44的抵靠面位于所述锁芯2的外表面与所述锁壳1的交界面处;所述锁壳1内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三外弹子孔14和第四外弹子孔15相通的连接槽5,所述连接槽5内设有用于连接并顶压所述第三外弹子43和第四外弹子44的第二弹性联动件6,优选的,所述第二弹性联动件6为顶压弹簧。由于第三弹子组和第四弹子组之间设有第二弹性联动件,当其中一组弹子被技术开启后,再对另一组弹子进行技术开启时,另一组弹子会在弹性联动件的弹性联动作用下使前一已被技术开启的弹子组恢复至锁定状态,以防止第三弹子组和第四弹子组被技术开启,提高防盗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内弹子31、第二内弹子32、第三内弹子33、第四内弹子34、第一外弹子41、第二外弹子42、第三外弹子43和第四外弹子44的两端均呈弧形状。弹子组内的弹子采用弧形端头,便于防盗锁正确开启时锁芯与锁壳的相对转动。
如图7所示,双重联动弹子防盗锁设有与锁芯相匹配的钥匙7,所述钥匙7上设有与第一钥匙插槽26相匹配的第一插条71以及与第二钥匙插槽27相匹配的第二插条72,当钥匙7上的第一插条71插入至第一钥匙插槽26时,第一插条71上的齿牙分别顶压相对应的第一内弹子31和第一外弹子41,使第一内弹子31与第三内弹子33的抵靠面移动至所述锁定圆柱11与锁芯2的交界面处以及使第一外弹子41与第三外弹子43的抵靠面移动至所述锁芯2的外表面与所述锁壳1的交界面处;当钥匙7上的第二插条72插入至第二钥匙插槽27时,第二插条72上的齿牙分别顶压相对应的第二内弹子32和第二外弹子42,使第二内弹子32与第四内弹子34的抵靠面移动至所述锁定圆柱11与锁芯2的交界面处以及使第二外弹子42与第四外弹子44的抵靠面移动至所述锁芯2的外表面与所述锁壳1的交界面处。
本实施例工作原理如下:
本实施例上的第一弹子组和第二弹子组通过第一弹性联动件相互弹性联动,第三弹子组和第四弹子组通过第二弹性联动件相互弹性联动,当在对双重联动弹子防盗锁进行非法技术开启时,如通过非法技术移动第一内弹子使第一内弹子和第三内弹子的抵靠面移动至锁定圆柱与锁芯的交界面处,即将第一内弹子和第三内弹子分离到锁壳和锁芯的孔中以解锁第一弹子组,当再对第二弹子组进行技术开启时,由于第一弹子组和第二弹子组之间通过弹性联动件相互弹性联动,在对第二弹子组进行技术开启的过程中弹性联动件会弹性顶压第一弹子组使第一弹子组恢复至锁定状态,提高了非法技术开启防盗锁的难度,提高了双重联动弹子防盗锁的防盗性能,第三弹子组和第四弹子组之间也为相同的工作原理。
如上所述是结合具体内容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并不认定本申请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凡与本申请的方法、结构等近似、雷同,或是对于本申请构思前提下做出若干技术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双重联动弹子防盗锁,包括锁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壳(1)上设有容置腔(12),所述容置腔(12)内设有锁定圆柱(11),所述锁定圆柱(11)上设有若干个主弹子通孔(13),所述容置腔(12)内设有锁芯(2),所述锁芯(2)上设有用于套设在所述锁定圆柱(11)上的安装圆柱孔(23),且所述锁芯(2)能绕所述锁定圆柱(11)在所述容置腔(12)内转动,所述安装圆柱孔(23)的侧壁上设有能与所述主弹子通孔(13)对应连通的第一内弹子孔(21)和第二内弹子孔(22),且当所述第一内弹子孔(21)与所述主弹子通孔(13)的一端对应连通时,所述第二内弹子孔(22)与所述主弹子通孔(13)的另一端对应连通,所述锁芯(2)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内弹子孔(21)相通的第一钥匙插槽(26)以及与所述第二内弹子孔(22)相通的第二钥匙插槽(27),所述第一内弹子孔(21)和主弹子通孔(13)之内设有第一弹子组,所述第二内弹子孔(22)和主弹子通孔(13)之内设有第二弹子组,所述第一弹子组包括相互抵靠的第一内弹子(31)和第三内弹子(33),且在锁定时所述第三内弹子(31)的一端插设入所述第一内弹子孔(21),在解锁时所述第一内弹子(31)与所述第三内弹子(33)的抵靠面位于所述锁定圆柱(11)与锁芯(2)的交界面处;所述第二弹子组包括相互抵靠的第二内弹子(32)和第四内弹子(34),且在锁定时所述第四内弹子(34)的一端插设入所述第二内弹子孔(22)内,在解锁时所述第二内弹子(32)与所述第四内弹子(34)的抵靠面位于所述锁定圆柱(11)与锁芯(2)的交界面处,所述主弹子通孔(13)内于所述第三内弹子(33)与所述第四内弹子(34)之间设有用于连接并顶压所述第三内弹子(33)和所述第二内弹子(34)的第一弹性联动件(3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重联动弹子防盗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芯(2)的外表面上设有若干个与所述第一钥匙插槽(26)相通的第一外弹子孔(24)和与所述第二钥匙插槽(27)相通的第二外弹子孔(25),所述容置腔(12)的侧壁上设有能与相应的第一外弹子孔(24)对应连通的第三外弹子孔(14)以及能与相应的第二外弹子孔(25)对应连通的第四外弹子孔(15),且当所述第一外弹子孔(24)与相应的第三外弹子孔(14)对应连通时,所述第二外弹子孔(25)与相应的第四外弹子孔(15)对应连通;所述第一外弹子孔(24)和第三外弹子孔(14)之内设有第三弹子组,所述第二外弹子孔(25)和第四外弹子孔(15)之内设有第四弹子组,所述第三弹子组包括相互抵靠的第一外弹子(41)和第三外弹子(43),且在锁定时所述第三外弹子(43)的一端插设入至所述第一外弹子孔(24)内,在解锁时所述第一外弹子(41)与第三外弹子(43)的抵靠面位于所述锁芯(2)的外表面与所述锁壳(1)的交界面处;所述第四弹子组包括相互抵靠的第二外弹子(42)和第四外弹子(44),且在锁定时所述第四外弹子(44)的一端插设入至所述第二外弹子孔(25)内,在解锁时所述第二外弹子(42)与第四外弹子(44)的抵靠面位于所述锁芯(2)的外表面与所述锁壳(1)的交界面处;所述锁壳(1)内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三外弹子孔(14)和第四外弹子孔(15)相通的连接槽(5),所述连接槽(5)内设有用于连接并顶压所述第三外弹子(43)和第四外弹子(44)的第二弹性联动件(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重联动弹子防盗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圆柱孔(23)设于所述锁芯(2)的中部,所述锁定圆柱(11)设于所述容置腔(12)内与所述安装圆柱孔(23)位置相对应的中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重联动弹子防盗锁,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弹子通孔(13)沿所述锁定圆柱(11)的径向方向贯通,所述第一内弹子孔(21)与所述第二内弹子孔(22)相对所述安装圆柱孔(23)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重联动弹子防盗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芯(2)外表面上的第一外弹子孔(24)和第二外弹子孔(25)相对所述锁芯(2)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三外弹子孔(14)和第四外弹子孔(15)相对所述容置腔(12)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重联动弹子防盗锁,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弹子通孔(13)沿所述锁定圆柱(11)的轴向方向线性阵列排布,所述第一内弹子孔(21)和第二内弹子孔(22)与所述主弹子通孔(13)相对应于所述安装圆柱孔(23)上沿所述安装圆柱孔(23)的轴向方向线性阵列排布。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重联动弹子防盗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弹子孔(24)和所述第二外弹子孔(25)于所述锁芯(2)的外表面上沿所述锁芯(2)的轴向方向线性阵列排布,所述第三外弹子孔(14)和第四外弹子孔(15)于所述容置腔(12)的侧壁上沿所述容置腔(12)轴向方向线性阵列排布。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重联动弹子防盗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联动件(35)和第二弹性联动件(6)均为顶压弹簧。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重联动弹子防盗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弹子(31)、第二内弹子(32)、第三内弹子(33)、第四内弹子(34)、第一外弹子(41)、第二外弹子(42)、第三外弹子(43)和第四外弹子(44)的两端均呈弧形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075679.4A CN106836976B (zh) | 2017-02-13 | 2017-02-13 | 双重联动弹子防盗锁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075679.4A CN106836976B (zh) | 2017-02-13 | 2017-02-13 | 双重联动弹子防盗锁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836976A true CN106836976A (zh) | 2017-06-13 |
CN106836976B CN106836976B (zh) | 2018-11-02 |
Family
ID=591279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075679.4A Active CN106836976B (zh) | 2017-02-13 | 2017-02-13 | 双重联动弹子防盗锁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836976B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288430A (zh) * | 2017-08-07 | 2017-10-24 | 东莞市曼勒克特种防盗锁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需要两人同时插入钥匙双重确定的防盗弹子锁 |
CN108343317A (zh) * | 2018-02-26 | 2018-07-31 | 魏大平 | 多级防盗弹子锁的锁紧与开启方法 |
CN108343316A (zh) * | 2018-02-26 | 2018-07-31 | 魏大平 | 具备较高防盗级别的多级防护锁具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9112088A (ja) * | 1995-10-24 | 1997-04-28 | Toei Sangyo Kk | シリンダ錠 |
CN202578165U (zh) * | 2012-05-23 | 2012-12-05 | 管海鹏 | 一种锁具 |
CN104074398A (zh) * | 2014-06-10 | 2014-10-01 | 重庆倍精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 续断式埋钥匙互锁防盗锁 |
CN203939311U (zh) * | 2014-07-17 | 2014-11-12 | 温州市安德力锁业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印记锁 |
CN204941064U (zh) * | 2015-09-11 | 2016-01-06 | 钟积桥 | 带有回位装置的防盗锁锁头 |
-
2017
- 2017-02-13 CN CN201710075679.4A patent/CN10683697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9112088A (ja) * | 1995-10-24 | 1997-04-28 | Toei Sangyo Kk | シリンダ錠 |
CN202578165U (zh) * | 2012-05-23 | 2012-12-05 | 管海鹏 | 一种锁具 |
CN104074398A (zh) * | 2014-06-10 | 2014-10-01 | 重庆倍精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 续断式埋钥匙互锁防盗锁 |
CN203939311U (zh) * | 2014-07-17 | 2014-11-12 | 温州市安德力锁业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印记锁 |
CN204941064U (zh) * | 2015-09-11 | 2016-01-06 | 钟积桥 | 带有回位装置的防盗锁锁头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288430A (zh) * | 2017-08-07 | 2017-10-24 | 东莞市曼勒克特种防盗锁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需要两人同时插入钥匙双重确定的防盗弹子锁 |
CN108343317A (zh) * | 2018-02-26 | 2018-07-31 | 魏大平 | 多级防盗弹子锁的锁紧与开启方法 |
CN108343316A (zh) * | 2018-02-26 | 2018-07-31 | 魏大平 | 具备较高防盗级别的多级防护锁具 |
CN108343316B (zh) * | 2018-02-26 | 2019-02-22 | 温州开门红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 具备较高防盗级别的多级防护锁具 |
CN108343317B (zh) * | 2018-02-26 | 2019-03-29 | 中山市海诗蔓五金有限公司 | 多级防盗弹子锁的锁紧与开启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836976B (zh) | 2018-11-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836976A (zh) | 双重联动弹子防盗锁 | |
CN107060512B (zh) | 弹子联动防盗锁 | |
CN201068678Y (zh) | 可强制开锁的挂锁 | |
CN102644414A (zh) | 三险空转锁 | |
CN106836975A (zh) | 一种陷阱式防拨弹子锁芯 | |
CN106836977B (zh) | 防盗弹子锁 | |
CN201343910Y (zh) | 设有双凸头柱状弹子的弹子锁锁头及其钥匙 | |
CN201033971Y (zh) | 一种双面钥匙空转锁头 | |
CN202520078U (zh) | 防拨角度弹子锁 | |
CN102635324B (zh) | 密匙孔控空转防盗锁及钥匙 | |
CN207332497U (zh) | 一种钥匙 | |
CN201258619Y (zh) | 改进的采用铣齿槽钥匙的叶片弹子锁具 | |
CN104120920B (zh) | 一种印记锁 | |
CN207048490U (zh) | 一种需要两人同时插入钥匙双重确定的防盗弹子锁 | |
US1286456A (en) | Safety-lock. | |
CN101403261B (zh) | 一种改进的采用铣齿槽钥匙的叶片弹子锁具 | |
CN204826901U (zh) | 弹子互补锁 | |
CN207048488U (zh) | 一种能隔离开锁工具进入弹子区适用性强的防盗弹子锁 | |
CN2893077Y (zh) | 一种双排弹子空转锁头 | |
CN209742517U (zh) | 一种用于开启弹子叶片锁的钥匙 | |
CN105735748B (zh) | 一种用可活动卡爪固定转动凸轮的防盗锁 | |
CN101333890B (zh) | 改进的采用铣齿槽钥匙的叶片弹子锁具 | |
CN201981868U (zh) | 一种钥匙直插式防盗锁芯 | |
TW201928176A (zh) | 鑰匙桿結構 | |
CN105735749B (zh) | 一种固定转动凸轮的防盗锁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010 Address after: No.93, group 8, Wujiazhuang village, Dazou Town, Xinghua City, Tai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ang Cuihua Address before: Xing Road, Torch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city center Andrew 528400 city of Zhongshan province Zhongshan city 6 Building 202 room number trade Patentee before: ZHONGSHAN GUOA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